CN104752906A - 插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52906A CN104752906A CN201310734702.8A CN201310734702A CN104752906A CN 104752906 A CN104752906 A CN 104752906A CN 201310734702 A CN201310734702 A CN 201310734702A CN 104752906 A CN104752906 A CN 1047529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yoplastron
- circuit board
- pin connector
- terminal
- linkag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9/00—Coupling parts for selective co-operation with a counterpart in different ways to establish different circuits, e.g. for voltage selection, for series-parallel selection, programmable conn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收容于金属外壳内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连动部、一排固定于所述第一舌板内的第一端子及一排固定于所述第二舌板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之间设置有一用于与线缆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能相对于电路板前后滑动,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能对应直接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以实现正反插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正反插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相关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台湾发明专利公告第TWI366308号所揭露的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一金属壳、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一端的两对触点、可相对滑动的固定与所述金属壳内的上滑体和下滑体及设置于所述上滑体和下滑体之间的齿轮结构。所述上滑体内固设有第一端子,所述下滑体内固设有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从对应的上滑体和下滑体上相对的露出用于与对接插座上的对应端子接触。所述触点一端用于与线缆相连接,所述触点的另一端可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直接接触。当所述插头连接器与对接插座连接器对接时,使得上滑体和下滑体中的其中一个滑体朝所述触点所在端滑动,并且通过所述齿轮结构的作用,使得其中另一个滑体朝远离所述触点所在端滑动,通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触点的相互搭接而导通插座连接器端子与所述触点导通从而实现对接。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此类插头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一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直接接触时,需要通过第二端子用作桥梁作用将第一端子与触点之间导通以实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电性对接,反之则需要第一端子的导通。也就是说无论所述插头连接器是正插还是反插,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都无法单独使用,也就是说只要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中有一个损坏整个插头连接器就会报废无法使用。如此设计使得整个插头连接器使用寿命短。另外,插头连接器使用时,多处的滑动搭接会增加接触不良的风险。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插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一种接触稳定且能实现正反插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收容于所述金属外壳内的能相对滑动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连动部、若干个固定于所述第一舌板内的第一端子及若干个固定于所述第二舌板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分别定义有相对设置且相互贴靠的内表面及与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对应贴靠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面上的外表面,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用于与线缆相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后端位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之间,所述电路板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一排导电片及将所述导电片与线缆相连通的导电路径,当对接连接器对所述第一舌板施力而使第一舌板朝向插头连接器后端移动时,所述第二舌板通过连动部的连动向插头连接器前端移动,并使得位于所述第二舌板上的第二端子随第二舌板于电路板对应表面滑动而与电路板对应表面上的导电片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包括至少部份露出于所述内表面的接触部、与接触部相连的固定部及由固定部端缘形成的具有弹性的滑接部,所述滑接部能滑动的抵压于电路板表面上,且能与导电片电性接触。
进一步,所述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的内表面设置呈台阶状,并形成位于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的后端位置的台阶部及与台阶部相连且位于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的前端位置的前端部,所述前端部比台阶部厚,所述第一舌板的台阶部与第二舌板的台阶部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电路板的收容空间。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的后端缘设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表面形成有与线缆连接的导电层,所述所有导电层均分别与位于电路板任意一表面上的所有导电片之间一一对应通过导电路径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设置为四个且其排列满足USB 2.0标准,所述位于同一电路板表面上的导电片对应亦设有四个,位于所述接触板同一侧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层设有两个。
进一步,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有固定于金属外壳的后端处的绝缘填充块,所述绝缘填充块的前端缘能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舌板或第二舌板的后端缘抵接,所述绝缘填充块贯通形成有若干贯通孔,所述电路板上的接触板向后突出并穿过所述贯通孔位于插头连接器后端用于与线缆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的后端缘处形成有缺口,所述连动部为至少表面绝缘,且呈片状结构,所述连动部的中间位置位于缺口内,所述连动部的两端部分分别贴靠于电路板的上下两个表面上,所述连动部的两端端缘分别对应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的后端缘固定。
进一步,所述连动部为齿轮,所述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的相对表面上形成有齿痕,所述连动部位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之且对应与所述齿痕啮合。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上对应连动部位置贯穿形成有贯穿孔,所述连动部收容于所述贯穿孔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的外表面上分别凹陷形成有若干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呈直线沿插接方向延伸形成,所述金属外壳上对应所述滑移槽位置形成有若干导引片,所述导引片收容于滑移槽内用于导引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于插接方向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插头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置了位于第一舌板与第二舌板之间的电路板,通过电路板分别选择性与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直接电性接触,防止其中一排导电端子的损坏影响到另一排导电端子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移除金属外壳后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第二实施例沿A-A线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插头连接器 | 100、100’ | 金属外壳 | 1 |
收容腔 | 10 | 顶板 | 11 |
导引片 | 110 | 固定片 | 111 |
底板 | 12 | 左侧板 | 13 |
限位片 | 130 | 右侧板 | 14 |
内表面 | 201 | 外表面 | 202 |
滑移槽 | 2021 | 台阶部 | 203、203’ |
前端部 | 204 | 对接凹陷 | 2040 |
第一舌板 | 21、21’ | 第二舌板 | 22、22’ |
齿痕 | 23’ | 电路板 | 3、3’ |
导电片 | 31 | 接触板 | 32 |
导电层 | 321 | 缺口 | 33 |
贯穿孔 | 35’ | 导电路径 | 34 |
连动部 | 4、4’ | 绝缘填充块 | 5 |
贯通孔 | 51 | 接触部 | 601 |
接触肋 | 6011 | 固定部 | 602 |
滑接部 | 603 | 第一端子 | 61 |
第二端子 | 62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6介绍本发明插头连接器100第一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发明中,所有涉及方向的均以图1为参照,其中插头连接器100的插接端视为前端,其另一端视为后端。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包括金属外壳1、可滑动的收容于所述金属外壳1内的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设于所述金属外壳1后端位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之间的电路板3、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后端缘的连动部4及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1后端位置的绝缘填充块5。另外所述第一舌板21内固设有第一端子61,所述第二舌板上固设有第二端子62。
请详参图1至图4,所述金属外壳1由金属板冲压弯折形成且大致呈长方体管状结构,所述金属外壳1包括有相对设置的顶板11和底板12及分别用于连接顶板11和底板12两侧的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所述顶板11、底板12、左侧板13及右侧板14共同围设形成收容腔10。所述顶板11和底板12靠近中间位置分别相对冲压弯折形成有若干导引片110,所述导引片110向收容腔10弯折并且向金属外壳1的后端方向延伸呈悬臂状。所述导引片110分别用于导引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的滑动,同时对所述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具有限位作用。所述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上靠近后端处分别冲压弯折形成有限位片130,所述限位片130的形状与导引片110相同,分别向收容腔10弯折并且向金属外壳1的后端方向延伸呈悬臂状。所述限位片130对应抵持于所述电路板3上用于固定和限位电路板3。所述金属外壳1后端缘分别延伸并弯折形成有若干固定片111,所述固定片用于抵持并固定绝缘填充块5。
参图3至图6所示,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舌板21与第二舌板22形状完全相同且分别堆叠收容于上述金属外壳1的收容腔10,所述第一舌板21与第二舌板22分别定义有相对设置且相互贴靠的内表面201及与内表面201相对设置的对应贴靠于所述金属外壳1的顶板11和底板12的内壁面上的外表面202。所述各内表面201均设置呈台阶状,使得所述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的前端部分比后端部分厚,同时所述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的后端较薄处分别定义成台阶部203,前端较厚部分分别定义成前端部204。所述第一舌板21的前端部204的内表面201对应可相对滑动的贴靠于第二舌板22的前端部204的内表面201上。所述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的前端部204的内表面201中间凹陷形成有对接凹陷2040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所示第一舌板21的台阶部203与第二舌板22的台阶部203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未标示),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固定电路板3。
所述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的外表面202上分别凹陷形成有若干滑移槽2021,所述滑移槽2021呈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上述金属外壳1上的导引片110对应收容于所述滑移槽2021内并可与滑移槽2021实现相对滑动,从而导引整个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相对金属外壳1前后滑动。所述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的后端缘处分别凹陷形成有凹口205,所述凹口205用于与连动部4连接固定。
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62分别包括接触部601及、与接触部601相连的固定部602及由固定部末端缘弯折形成的具有弹性的滑接部603。所述接触部601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的前端部204内,所述接触部601上凸出形成有分别露出于对接凹陷2040所在表面外的接触肋6011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固定部602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的台阶部203内,所述滑接部603由第一舌板21和第二舌板22的后端位置凸出台阶部203外,且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于滑动抵接于所述电路板3的对应表面。以所述第一舌板21或第二舌板22的内表面201为水平面,沿内表面201至外表面202的方向看所述接触肋6011低于内表面201,所述对接凹陷2040低于接触肋6011,所述台阶部203低于对接凹陷2040。
参图3至图6所示,本发明中的所述电路板3为一般PCB板,当然亦可以是任何可以设置导电路径34的其他板材。所述电路板3的两个表面的前端位置均设有一排若干个导电片31,所述电路板3后端缘向后凸出形成有接触板32,所述每个接触板32的上下表面均设有用于与线缆连接的导电层321。所述两个接触板32之间形成有缺口33,所述缺口33用于收容连动部4。所述同一表面上的导电片31分别通过位于电路板3上的导电路径34实现与接触板32上的导电层321连接。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62均设置为四个且其排列满足USB 2.0标准,因此,所述位于电路板3同一表面上的导电片31对应亦设有四个。另外本发明中,所述接触板32设置有两个,每个接触板32于上下两个表面上各形成一个导电片31,所述每个导电片31通过导电路径34分别与位于电路板3不同表面上的各一个导电片31电性连接。
参图3至图6所示,所述连动部4为一种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同时在其长度方向不具有伸缩性能(或者具有很差的伸缩性能)的表面绝缘构件,可以是可弯曲的塑料构件或者表面绝缘的金属链条等。所述连动部4的两端分别位于电路板的不同表面上且与第一舌板21及第二舌板22的后端缘(本发明中与凹口205)固定。所述连动部4主要起到连动作用,具体的在本发明中,当所述第一舌板21受力向前或向后移动时,连动部4带动第二舌板22向第一舌板21相反方向移动。
参图7和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的插头连接器100’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连动部4’为一齿轮结构,所述第二实施例中的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一舌板21’及第二舌板22’的后端位置的相对表面上,即第一舌板21’下表面和第二舌板22’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齿痕23’,所述连动部4’被夹持于所述第一舌板21’及第二舌板22’的台阶部203’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与所述齿痕23’啮合,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连动部4’亦起到连动作用,具体的在本发明中,当所述第一舌板21’受力向前或向后移动时,连动部4’带动第二舌板22’向第一舌板21’相反方向移动。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齿痕2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舌板21’及第二舌板22’的台阶部203’上且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电路板3’对应连动部4’位置贯穿形成有贯穿孔35’用于容纳连动部4’。
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填充块5固定于插头连接器100的后端处用于填充空隙,同时所述绝缘填充块5前端缘抵压电路板3、第一舌板21及第二舌板22用于限位作用。上述金属外壳1的固定片111对应抵压于所述绝缘填充块5后端缘用于固定。所述绝缘填充块5上贯通前后端设置有两个贯通孔51,所述电路板3上的接触板32穿过所述贯通孔51位于整个插头连接器100后端用于与线缆连接。
使用过程中,当插头连接器100正面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对接连接器对应抵推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一舌板21,使得第一舌板21相对插头连接器100的电路板3向后端滑动,同时通过连动部4的连动作用使得第二舌板22相对插头连接器100的电路板3向前端滑动与对接插座实现对接,直至插头连接器100完全插入对接连接器,此时,所述位于第二舌板22上的第二端子62的滑接部603沿电路板3向前滑动至滑接部603与导电片31接触。从而通过第二舌板22实现与对接插座对接。本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二端子62与所述电路板3对应表面上的导电片31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端子61不与电路板3上的对应导电片31电性连接。
当插头连接器100反面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对接连接器对应抵推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二舌板22,使得第二舌板22相对插头连接器100的电路板3向后端滑动,同时通过连动部4的连动作用使得第一舌板21相对插头连接器100的电路板3向前端滑动与对接插座实现对接,直至插头连接器100完全插入对接连接器,此时,所述位于第一舌板21上的第一端子61的滑接部603沿电路板3向前滑动至滑接部603与导电片31接触,从而通过第一舌板21实现与对接插座对接。所述第一端子61与所述电路板3对应表面上的导电片31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二端子62不与电路板3上的对应导电片31电性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舌板21与第二舌板22的位置可以互换,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61与第二端子62亦可以互换位置。另外本发明中当所述第一端子61与导电片31电性连接时,所述第一端子61不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所以第一端子61可以与对应的导电片31电性连接也可以不与对应的导电片31电性连接。
本发明中的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插头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正插还是反插,插头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即实现电性连接)仅需要用到第一舌板21或第二舌板22中的其中一个。实际使用中,若第一舌板21或第二舌板22中的其中一个与电路板3接触不良,均不会影响到另外一个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收容于所述金属外壳内的能相对滑动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连动部、若干个固定于所述第一舌板内的第一端子及若干个固定于所述第二舌板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分别定义有相对设置且相互贴靠的内表面及与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对应贴靠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面上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用于与线缆相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后端位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之间,所述电路板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一排导电片及将所述导电片与线缆相连通的导电路径,当对接连接器对所述第一舌板施力而使第一舌板朝向插头连接器后端移动时,所述第二舌板通过连动部的连动向插头连接器前端移动,并使得位于所述第二舌板上的第二端子随第二舌板于电路板对应表面滑动而与电路板对应表面上的导电片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包括至少部份露出于所述内表面的接触部、与接触部相连的固定部及由固定部端缘形成的具有弹性的滑接部,所述滑接部能滑动的抵压于电路板表面上,且能与导电片电性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的内表面设置呈台阶状,并形成位于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的后端位置的台阶部及与台阶部相连且位于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的前端位置的前端部,所述前端部比台阶部厚,所述第一舌板的台阶部与第二舌板的台阶部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电路板的收容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后端缘设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表面形成有与线缆连接的导电层,所述所有导电层均分别与位于电路板任意一表面上的所有导电片之间一一对应通过导电路径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设置为四个且其排列满足USB 2.0标准,所述位于同一电路板表面上的导电片对应亦设有四个,位于所述接触板同一侧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层设有两个。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有固定于金属外壳的后端处的绝缘填充块,所述绝缘填充块的前端缘能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舌板或第二舌板的后端缘抵接,所述绝缘填充块贯通形成有若干贯通孔,所述电路板上的接触板向后突出并穿过所述贯通孔位于插头连接器后端用于与线缆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后端缘处形成有缺口,所述连动部为至少表面绝缘,且呈片状结构,所述连动部的中间位置位于缺口内,所述连动部的两端部分分别贴靠于电路板的上下两个表面上,所述连动部的两端端缘分别对应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的后端缘固定。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部为齿轮,所述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的相对表面上形成有齿痕,所述连动部位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之且对应与所述齿痕啮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对应连动部位置贯穿形成有贯穿孔,所述连动部收容于所述贯穿孔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的外表面上分别凹陷形成有若干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呈直线沿插接方向延伸形成,所述金属外壳上对应所述滑移槽位置形成有若干导引片,所述导引片收容于滑移槽内用于导引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于插接方向滑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34702.8A CN104752906B (zh) | 2013-12-27 | 2013-12-27 | 插头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34702.8A CN104752906B (zh) | 2013-12-27 | 2013-12-27 | 插头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52906A true CN104752906A (zh) | 2015-07-01 |
CN104752906B CN104752906B (zh) | 2017-05-31 |
Family
ID=53592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3470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52906B (zh) | 2013-12-27 | 2013-12-27 | 插头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52906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73663A1 (zh) * | 2016-04-08 | 2017-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USB Type-C接口的电子设备 |
CN110739658A (zh) * | 2019-11-24 | 2020-01-31 | 安徽明坤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快速连接的电缆分支箱 |
US10862239B2 (en) | 2016-03-09 | 2020-12-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USB Type-C interface |
CN113054459A (zh) * | 2019-12-27 | 2021-06-29 |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插座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74411B2 (ja) * | 2002-01-22 | 2007-09-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Usbコネクタ |
TWM251363U (en) * | 2004-01-09 | 2004-11-21 | Sheng-Shing Liau | Multi-functional plug switch |
US6981887B1 (en) * | 2004-08-26 | 2006-01-03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Universal fit USB connector |
EP1670101A1 (en) * | 2004-12-09 | 2006-06-14 | Thomson Licensing | USB connector |
CN103794947B (zh) * | 2012-10-30 | 2015-12-02 |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13
- 2013-12-27 CN CN201310734702.8A patent/CN10475290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62239B2 (en) | 2016-03-09 | 2020-12-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USB Type-C interface |
WO2017173663A1 (zh) * | 2016-04-08 | 2017-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USB Type-C接口的电子设备 |
EP3428777A4 (en) * | 2016-04-08 | 2019-01-1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USB TYPE C INTERFACE |
AU2016401750B2 (en) * | 2016-04-08 | 2020-01-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usb type-c interface |
US10749998B2 (en) | 2016-04-08 | 2020-08-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USB type-C interface used for electronic device |
CN110739658A (zh) * | 2019-11-24 | 2020-01-31 | 安徽明坤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快速连接的电缆分支箱 |
CN110739658B (zh) * | 2019-11-24 | 2020-11-17 | 安徽明坤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快速连接的电缆分支箱 |
CN113054459A (zh) * | 2019-12-27 | 2021-06-29 |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插座 |
CN113054459B (zh) * | 2019-12-27 | 2022-09-13 |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插座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52906B (zh) | 2017-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68579B (zh) | 电连接器 | |
US8029303B2 (en) | Multi-in-one-connector | |
US2012028280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ing bars therein to reduce cross talking | |
CN204947134U (zh) | 卡连接器 | |
TW201242175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of the same | |
US7955138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for staggering contact | |
US8033869B1 (en) | Electrical adaptor having opposite mating portion with different terminal pins | |
CN104752906A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101350462B (zh) | 电连接器结构 | |
CN110611188B (zh) | 浮动式连接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浮动式对接装置 | |
CN201478607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104347976A (zh) | 微型usb连接器 | |
CN201674054U (zh) | 音频插座连接器 | |
CN104348055A (zh) | 具插卡功能的微型usb连接器 | |
US9787027B2 (en) | Power plug connector can be plugged in both normal and reverse way | |
TW201421828A (zh) | 連接器裝置 | |
CN202308487U (zh) | 直立式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103887641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电连接器 | |
US8052460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djustable receiving connector thereof | |
CN201038395Y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3574208U (zh) |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 |
TWM396495U (en) | Plug and receptacle mating with the plug | |
CN200997470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58904U (zh) | 直立式连接器及其组合 | |
TWI603535B (zh) | 電子卡連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16 Address after: 223005 Foxconn Road, Hua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No. 168 Applicant after: Fu Yu Electronic Technology (Huai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16 Kunshan city Yushan Town Road No. 999 Applicant befor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Interfaces Co.,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