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38395Y - 电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38395Y
CN201038395Y CNU2007200052957U CN200720005295U CN201038395Y CN 201038395 Y CN201038395 Y CN 201038395Y CN U2007200052957 U CNU2007200052957 U CN U2007200052957U CN 200720005295 U CN200720005295 U CN 200720005295U CN 201038395 Y CN201038395 Y CN 20103839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nector
plug
counterbores
counterbore
gra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052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书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052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3839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3839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3839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尤指插头内为具有不产生轴向旋转与轴向位移的多个导电端子所构成的高功率电源连接器,其中插头内部形成有插接空间,并于插接空间内侧设有与预设插座相互对接的插接端口,而多个导电端子系嵌固于插接端口中,使得多个导电端子一侧的对接部分别露出于具多个贯穿沉孔的插接端口外,且以对接部朝后延伸设有具多个缺槽的卡掣部,为分别卡掣于多个沉孔内侧壁的多个凸肋上形成啮合定位,而可防止多个导电端子产生轴向的旋转,并可避免多个导电端子电性插接于预设插座具接触端子的多个透孔内时,因表面相互滑擦而造成外表导电金属层的剥落或脱离,以增加电性传输的稳定性,进而达到定位确实、电性传输效果良好的功效。

Description

电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尤指插头内为具有不产生轴向旋转与轴向位移的多个导电端子所构成的高功率电源连接器,而可避免多个导电端子进行电性插接时,因表面滑擦而造成导电金属层的剥落或脱离,以增加电性传输的稳定性,进而达到定位确实、电性传输效果良好的功效。
背景技术
按,现今计算机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时代产物的制造、生产或使用皆与电子科技息息相关,也有愈来愈多的产物必须藉由电子科技的创新手法、高超技艺来达到更完善的境界,所以在生活环境的周遭会有许多的物品与电子科技脱离不了关系,且科技时代的来临不仅在周遭生活上产生许多与电子相关的产物,许多电子相关产品也具有愈来愈多的附加使用功能,因此,在电子产品上即附设有多数可供外围产品连接使用的连接器,例如电源连接器、音源端子连接器、USB型连接器、RJ型连接器、记忆卡连接器等,均是藉以将电子产品与外围产品做连接使用的重要连接装置。
请参阅图6所示,系为习用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习用的电源连接器系于公插头A内形成有容置空间A1,并于容置空间A1一侧壁贯穿设有多个通孔A2,而各通孔A2内分别穿设有插接端子B,惟前述的电源连接器于使用时,因通孔A2内并无任何具卡掣效果的构造,且插接端子B表面为呈圆弧状的平滑接触面,其仅利用通孔A2与插接端子B间的摩擦力,以达到紧密的配合目的,然而,当电源连接器长期重复进行插接使用下,将导致各插接端子B容易因受力挤压而于通孔A2内产生轴向的位移,以及松动或脱离的情况发生,且于公插头A与预设母插头进行插接时,容易造成插接端子B轴向的旋转,进而造成插接端子B表面受到滑擦的现象,使得电性传输的不稳定性提高,更甚者,亦会导致电性连接的不确实或电性中断的情况发生。
综上可知,习用电源连接器的各项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而有待相关业者作进一步改良与重新设计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故,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经由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源连接器的新型诞生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该插头为利用多个沉孔内三个等角度距离排列的凸肋配合多个导电端子于卡掣部的缺槽形成啮合定位的方式,以达到不易松动、脱落及定位确实的效果,俾供多个导电端子于卡掣部上剖设有多个缺槽为相互卡掣于多个沉孔内所设置的多个凸肋上形成定位,以防止多个导电端子产生轴向的旋转,且可避免多个导电端子电性插接于预设插座具接触端子的多个透孔内时,因表面相互滑擦而造成导电金属层的剥落或脱离,以增加电性传输的稳定性,进而达到定位确实、电性传输效果良好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该多个沉孔具连续阶级状的卡掣孔与端子孔,为可防止多个导电端子产生轴向的位移,并可增加多个导电端子整体的结构强度,以避免插头于进行插接时,因多个导电端子的扭曲变形而造成插头位置的偏移,进而使得多个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松动或脱离于预设电路板上,而导致有电性连接不确实或电性中断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尤指插头内为具有不产生轴向旋转与轴向位移的多个导电端子所构成的高功率电源连接器,包括有插头及导电端子所组成,其中,所述插头内部形成有插接空间,且插接空间内侧设有具多个贯穿沉孔的插接端口,并于多个沉孔内分别凸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凸肋,而插接空间内相邻于插接端口的两相对外侧壁各设有定位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可分别嵌固于插头的各沉孔内,而多个导电端子一侧设有对接部,并于各对接部朝后分别延伸设有可嵌入沉孔内并形成啮合定位的卡掣部,而远离各对接部的另侧则向后分别延伸设有弯折且可供电性连接于预设电路板的焊接部。
上述电源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沉孔内侧壁面为各凸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等角度距离排列的凸肋。
上述电源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头内部插接空间于两相对内侧壁设有定位部,且定位部具有相同或不相同数量的定位凸块与凹槽等可供相互卡掣定位的构件。
上述电源连接器,其中,所述卡掣部表面剖设有多个相对应插头于沉孔所设凸肋的缺槽。
上述电源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沉孔进一步设有相异孔径的卡掣孔与端子孔。
上述电源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沉孔的卡掣孔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的形状设计。
上述电源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导电端子为利用穿孔式或以表面黏着技术(SMT)来与预设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
上述电源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导电端子于卡掣部表面环设有多个尖锥体、弧形凸体、方形凸体、V型沟槽、弧形沟槽或方形沟槽等形状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其插头为利用多个沉孔内三个等角度距离排列的凸肋,以配合多个导电端子于卡掣部的缺槽形成啮合定位的方式,而可将多个导电端子嵌固于多个沉孔内形成啮合固定,进而可达到不易松动、脱落及定位确实的功效。
(二)其多个导电端子于卡掣部上剖设有多个缺槽,为相互卡掣于多个沉孔内所设置的多个凸肋上并形成定位,以防止多个导电端子产生轴向的旋转,且可避免多个导电端子电性插接于预设插座具接触端子的多个透孔内时,因表面相互滑擦而造成外表导电金属层的剥落或脱离,进而可达到增加电性传输稳定性及电性传递效果良好的功效。
(三)其多个沉孔具连续阶级状的卡掣孔与端子孔,为可防止多个导电端子产生轴向的位移,并可增加多个导电端子整体的结构强度,以避免插头于进行插接时,因多个导电端子的扭曲变形而造成插头位置的偏移,进而使得多个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松动或脱离于预设电路板上,而导致有电性连接不确实或电性中断的情况发生。
(四)其插头的定位部与预设插座的限位部间各设有相对应的防呆结构,即使各定位部上分别设有具相同或不相同数量的定位凸块,而可与预设插座于限位部的凹槽相互对接并形成卡掣固定,以防止使用者于进行插接时,会有误插或反向插接的情况发生,亦可避免使用者因误插或反向插接而仍予以强行施加不当外力,进而造成插头与预设插座间结构产生变形,更甚者,亦会有裂痕或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断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习用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插头
11         、插接空间   1122    、卡掣孔
111        、插接端     1123    、端子孔
112        、沉孔       113     、定位部
1121       、凸肋       1131    、定位凸块
2          、导电端子
21         、对接部      221    、缺槽
22         、卡掣部      23     、焊接部
3          、电路板
4          、插座
41         、对接端口    412   、限位部
411         、透孔       4121    、凹槽
A           、公插头
A1          、容置空间   A2       、通孔
B           、插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步骤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2、3及图4所示,系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断面结构的示意图及导电端子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系包括有插头1、导电端子2所组成,故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该插头1内部形成有插接空间11,并于插接空间11内侧设有与预设插座4相互对接的插接端口111,且插接端口111设有多个贯穿的沉孔112,并使多个沉孔112内分别凸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凸肋1121,而插接空间11内相邻于插接端口111的两相对外侧壁各设有定位部113,且于各定位部113上分别设有具相同或不相同数量等可供相互卡掣定位的定位凸块1131。
该多个导电端子2系嵌固于插头1的多个沉孔112内,而多个导电端子2一侧设有对接部21,并于各对接部21朝后分别延伸设有可在多个沉孔112内形成啮合定位的卡掣部22,且各卡掣部22表面剖设有多个相对应插头1于沉孔112所设凸肋1121的缺槽221,而远离各对接部21的另侧则向后分别延伸设有弯折且可供电性连接于预设电路板3的焊接部23,而结合于上述的构件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态样。
上述插头1系为绝缘材质一体成型所制成;而多个沉孔112可进一步设有相异孔径的卡掣孔1122与端子孔1123,且多个沉孔112的卡掣孔1122可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的形状设计,为仅使多个沉孔112的卡掣孔与多个导电端子2的卡掣部间形成紧密的配合即可;再者,该多个导电端子2为利用穿孔式(Through Hole)或以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简称SMT)来与预设电路板3形成电性连接,且多个导电端子2于卡掣部22表面环设有多个尖锥体、弧形凸体、方形凸体、V型沟槽、弧形沟槽或方形沟槽等形状设计。
上述的构件于组装时,系先将多个导电端子2嵌固于插头1内插接空间11的插接端口111中,使得多个导电端子2一侧的对接部21为分别露出于具多个贯穿沉孔112的插接端口111外,且以对接部21朝后延伸设有的卡掣部22,系分别定位于多个沉孔112的内侧壁上,即使多个卡掣部22的多个缺槽221与多个沉孔112的多个凸肋1121(如图3所示)相互卡掣并形成啮合定位,而可防止多个导电端子2产生轴向的旋转,并避免造成松动或脱出于多个沉孔112的情况发生,且将多个导电端子2于远离各对接部21另侧的焊接部23向后弯折成形,以固设于预设电路板3上并形成电性连接,即完成本创作整体的组装。
上述多个导电端子2为依序嵌入于多个沉孔112设置相异孔径的卡掣孔1122与端子孔1123(如图3所示)内,然而,该多个导电端子2的卡掣部22侧边为分别抵持于卡掣孔1122的底面上形成定位,而可防止多个导电端子2于多个沉孔112内产生轴向的位移,以达到良好的止挡效果,续将多个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为分别穿出于端子孔1123外,使得焊接部23可进一步弯折成形,而固设于预设电路板3上并形成电性连接。
上述的构件于使用时,系先将插头1内部嵌固有多个导电端子2,而使多个导电端子2的对接部21为露出于插接端口111外,再以各卡掣部22分别嵌入于插接端口111的多个沉孔112内,使得各卡掣部22上的多个缺槽221为分别卡掣于多个沉孔112的多个凸肋1121上并形成啮合定位,其中多个沉孔112内多个凸肋1121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为利用三个等角度距离排列的凸肋1121,以配合多个导电端子2于卡掣部22的缺槽221形成啮合定位的方式,即使多个沉孔112内侧壁面为各凸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等角度距离排列的凸肋1121,而可将多个导电端子2分别嵌固于多个沉孔112内形成啮合固定,俾供多个凸肋1121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以防止多个导电端子2产生轴向的旋转,并可避免多个导电端子2电性插接于预设插座4的多个透孔411内时,该多个导电端子26的对接部21会因表面滑擦而造成外表导电金属层的剥落或脱离,进而影响电性传输的稳定性。
而多个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系弯折成形而固设于预设电路板3上,然而,该多个沉孔112具连续阶级状的卡掣孔1122与端子孔1123,为可防止多个导电端子2产生轴向的位移,并可增加多个导电端子2整体的结构强度,以避免插头1于进行插接时,因多个导电端子2的扭曲变形而造成插头1位置的偏移,进而使得多个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松动或脱离于预设电路板3上,而导致有电性连接不确实或电性中断的情况发生。
再者,请参阅图5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上述的构件于使用时,系先将插头1插接于预设插座4的对接端口41上,使得插头1内多个导电端子2分别与预设插座4内具接触端子(图中未示明)的多个透孔411相互对接并形成电性导通,且将插头1两相对内侧边壁上的定位部113为嵌入于预设插座4设有对接端口41的限位部412上,以形成卡掣定位。
上述插头1的定位部113与预设插座4的限位部412间各设有相对应的防呆结构,即使各定位部113上分别设有具相同或不相同数量的定位凸块1131,而可供预设插座4于限位部412的凹槽4121相互对接并形成卡掣固定,以防止使用者于进行插接时,会有误插或反向插接的情况发生,亦可避免使用者因误插或反向插接而仍予以强行施加不当外力,进而造成插头1与预设插座4间结构产生变形,更甚者,亦会有裂痕或损坏的情况发生。
是以,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为可改善习用技术的关键在于:
(一)其插头1为利用多个沉孔112内三个等角度距离排列的凸肋1121,以配合多个导电端子2于卡掣部22的缺槽221形成啮合定位的方式,而可将多个导电端子2嵌固于多个沉孔112内形成啮合固定,进而可达到不易松动、脱落及定位确实的功效。
(二)其多个导电端子2于卡掣部22上剖设有多个缺槽221,为相互卡掣于多个沉孔112内所设置的多个凸肋1121上并形成定位,以防止多个导电端子2产生轴向的旋转,且可避免多个导电端子2电性插接于预设插座4具接触端子的多个透孔411内时,因表面相互滑擦而造成外表导电金属层的剥落或脱离,进而可达到增加电性传输的稳定性及电性传递效果良好的功效。
(三)其多个沉孔112具连续阶级状的卡掣孔1122与端子孔1123,为可防止多个导电端子2产生轴向的位移,并可增加多个导电端子2整体的结构强度,以避免插头1于进行插接时,因多个导电端子2的扭曲变形而造成插头1位置的偏移,进而使得多个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松动或脱离于预设电路板3上,而导致有电性连接不确实或电性中断的情况发生。
(四)其插头1的定位部113与预设插座4的限位部412间各设有相对应的防呆结构,即使各定位部113上分别设有具相同或不相同数量的定位凸块1131,而可与预设插座4于限位部412的凹槽4121相互对接并形成卡掣固定,以防止使用者于进行插接时,会有误插或反向插接的情况发生,亦可避免使用者因误插或反向插接而仍予以强行施加不当外力,进而造成插头1与预设插座4间结构产生变形,更甚者,亦会有裂痕或损坏的情况发生。
故,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电源连接器,尤指插头1内为具有不产生轴向旋转与轴向位移的复数导电端子2所构成的高功率电源连接器,其中插头1内部形成有插接空间11,并于插接空间11内侧设有可与预设插座4相互对接的插接端口111,而多个导电端子2系嵌固于插接端口111中,使得多个导电端子2一侧的对接部21分别露出于具多个贯穿沉孔112的插接端口111外,且以对接部21后延伸设有具多个缺槽221的卡掣部2 2,为分别卡掣于多个沉孔112内侧壁的多个凸肋1121上形成啮合定位,而可防止多个导电端子2产生轴向的旋转,并可避免多个导电端子2电性插接于预设插座4具接触端子的多个透孔411内时,因表面相互滑擦而造成外表导电金属层的剥落或脱离,以增加电性传输的稳定性,进而达到定位确实、电性传输效果良好的功效,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自不能以此而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因此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仍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源连接器,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创作,实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盼贵审委早日赐准本案,以保障创作人的辛苦创作,倘若钧局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创作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Claims (7)

1.一种电源连接器,尤指插头内为具有不产生轴向旋转与轴向位移的多个导电端子所构成的高功率电源连接器,包括有插头及导电端子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内部形成有插接空间,且插接空间内侧设有具多个贯穿沉孔的插接端口,并于多个沉孔内分别凸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凸肋,而插接空间内相邻于插接端口的两相对外侧壁各设有定位部;
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可分别嵌固于插头的各沉孔内,而多个导电端子一侧设有对接部,并于各对接部朝后分别延伸设有可嵌入沉孔内并形成啮合定位的卡掣部,而远离各对接部的另侧则向后分别延伸设有弯折且可供电性连接于预设电路板的焊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沉孔内侧壁面为各凸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等角度距离排列的凸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内部插接空间于两相对内侧壁设有定位部,且定位部具有相同或不相同数量的定位凸块与凹槽等可供相互卡掣定位的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掣部表面剖设有多个相对应插头于沉孔所设凸肋的缺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沉孔进一步设有相异孔径的卡掣孔与端子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沉孔的卡掣孔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的形状设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于卡掣部表面环设有多个尖锥体、弧形凸体、方形凸体、V型沟槽、弧形沟槽或方形沟槽等形状设计。
CNU2007200052957U 2007-03-06 2007-03-06 电源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839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52957U CN201038395Y (zh) 2007-03-06 2007-03-06 电源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52957U CN201038395Y (zh) 2007-03-06 2007-03-06 电源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38395Y true CN201038395Y (zh) 2008-03-19

Family

ID=39210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0529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8395Y (zh) 2007-03-06 2007-03-06 电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38395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2796A (zh) * 2012-09-20 2012-12-26 昆山富田技研精密零组件有限公司 一种防掉落电池连接件
CN106356658A (zh) * 2016-11-14 2017-01-25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
CN109167195A (zh) * 2018-08-28 2019-01-08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车用连接器组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2796A (zh) * 2012-09-20 2012-12-26 昆山富田技研精密零组件有限公司 一种防掉落电池连接件
CN106356658A (zh) * 2016-11-14 2017-01-25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
CN106356658B (zh) * 2016-11-14 2019-01-11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穿透pcb板的射频传输结构
CN109167195A (zh) * 2018-08-28 2019-01-08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车用连接器组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48334U (ja) DC電源ピンを備えるeSATAコネクタ
US7517253B1 (en) Connector socket for eSATA and USB plugs
US7833065B2 (en) Triple mating configurations of connector
US8939777B2 (en) USB3.0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8708750B2 (en) Combo connector
US8029303B2 (en) Multi-in-one-connector
CN201038406Y (zh) 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US9142905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high retention force
US20130189880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multi-transmission interfaces
US20120164874A1 (en) Card-edge connector and card-edg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heat-radiating structures
US11495905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US8033869B1 (en) Electrical adaptor having opposite mating portion with different terminal pins
US795513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for staggering contact
CN201160184Y (zh) 连接器插座
CN2930014Y (zh) 多对一电连接器
CN201038395Y (zh) 电源连接器
CN101325299A (zh) 电连接器
CN201130793Y (zh) 电连接器
CN104752906B (zh) 插头连接器
CN203983634U (zh) 电连接器
CN201594677U (zh) 一种USB2.0、eSATA、USB3.0三合一连接器
CN202513340U (zh) 具不同传输接口的沉板式电连接器插座
CN202259771U (zh) 卡片连接器
CN201549654U (zh) 电连接器
CN200997470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