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68078Y - 棘突间非融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棘突间非融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68078Y CN201168078Y CNU2008200331004U CN200820033100U CN201168078Y CN 201168078 Y CN201168078 Y CN 201168078Y CN U2008200331004 U CNU2008200331004 U CN U2008200331004U CN 200820033100 U CN200820033100 U CN 200820033100U CN 201168078 Y CN201168078 Y CN 201168078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ddle
- spinous process
- connecting portion
- implant
- ball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棘突间非融合装置,包括分别接纳相邻棘突的第一、第二鞍部,以及连接两鞍部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鞍部与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弹性气囊结构,该弹性气囊上开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注入口,填充物经所述注入口注于所述弹性气囊的内腔中。本实用新型为一体结构的弹性气囊构成支架,待植入体内后膨胀支撑棘突,因而在体内展开可实现微创手术方式,减小病患的痛苦,利于术后恢复;而富有弹性的气囊结构可配合脊椎的弯曲,可大大减小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脊椎固定复位的棘突间支架,手术时植入错位的脊椎间,起到分离、纠正脊椎骨位置的效果,减轻对血管、神经等的压迫。
背景技术
近年来,脊椎不稳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包括脊椎狭窄、椎间盘突出、脊椎滑脱等,它是导致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随着当今社会的老龄化,使得诸如脊椎狭窄、构成脊柱的骨的增厚以及关节面疾病一类的疾病也随之增多。目前,上述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或者外科手术治疗,以后者治愈更为快速、有效。外科手术中常见的脊椎复位固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脊椎固定件和锚固机构把相邻脊椎或整个脊椎固定起来,起到脊椎复位的效果;另一种是在相邻椎骨的棘突(脊椎髓弓中央的刺状或棱鳞形的背部隆起部)间嵌入植入物,起到脊椎分离的效果。
科丰公司(Kyphon Inc.美国加利福尼亚)研制的一种分离病患脊椎的棘突间植入物(X·STOP IPD System),该植入物包括左、右侧翼和连接侧翼的植入柱,在植入时:①在患处开一4~8cm的创口;②在错位的脊椎棘突间的韧带内嵌入已固定好一侧翼的植入柱;③植入到位后,将另一侧翼套于植入柱上,并用螺钉固定;④最后缝合创口。组合后的植入物构成一钢性支架,侧翼与中间的植入柱上、下各围成一U型鞍部,每个鞍部接纳一棘突,从而实现对相邻椎骨位置的矫正,使其复位。
然而,该类嵌入钢性植入物的外科手术均存在以下几个缺点:①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刚性,在植入体内时需要切开部分皮肤及组织,手术创伤较大;②植入物包含多个部件,需在体内组装成型,手术时间较长,且存在部件掉落体内或是组装后脱落等问题,给病患带来再次手术的痛苦;③由于是钢性结构的支架,脊椎弯曲时将受到其限制,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棘突间非融合装置,使用该结构治疗脊椎病患,创伤小,且手术安全、快速,可减少患者术中痛苦与术后不适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棘突间非融合装置,包括分别接纳相邻棘突、与棘突相配合的第一、第二鞍部,以及连接两鞍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第二鞍部与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弹性气囊结构,该弹性气囊上开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注入口,填充物经所述注入口注于所述弹性气囊的内腔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填充物经注入口注入气囊内腔,使其膨胀成型,除可填充气态类物质还可以选用适合植入人体内的液态液晶物质(是通过加热或溶剂破坏结晶晶格而形成的液态液晶)。手术中,在体外时弹性气囊为收缩状,故只需在患者身上开一小创口(允许一用于将气囊植入的器械插入),经一手术器械将气囊送至棘突间,然后自气囊上的注入口注入填充物,使气囊膨胀,形成与棘突状配合的第一、第二鞍部,接纳相邻两侧的棘突,并通过气囊的膨胀力将错位的脊椎脱离分开、推纳归位,最后将注入口缝合,体表创口缝合,完成手术。由于植入进气囊为收缩状,因此仅需容于导管大小的创口即可,实现微创术,将手术对病患的创损减到最小,可减小患者的痛苦,术后恢复快;另外,植入物为富有弹性的气囊,而非钢性支架,脊椎弯曲时,压迫气囊,为脊椎提供一定的支撑,但不会产生不适感,或无法弯曲的现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呈一U型,该U型连接部与脊椎骨延伸方向相垂直,其开口向外侧,即U型连接部的开口朝向人体的表皮侧,这样可利用开口间的压缩距离提高植入支架的弯曲范围,当脊椎向后弯曲时,该支架可更大限度的被压缩以配合人体的动作。
另一种所述连接部呈一柱状,连通第一、第二U型鞍部的内腔,截面构成H型。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为一弹性气囊结构,在植入体内前呈收缩状态,在进入体内后,注入填充物,使气囊膨胀为承载棘突的鞍部,分离错位的脊椎,支撑相邻棘突,由于气囊在体内膨胀,故患者体表创口仅需便于器械将收缩的气囊植入即可,微创手术大大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术中的痛苦,且利于术后恢复;
2、由于气囊为一体结构,与以往在体内完成组装的支架结构相比,避免了对支架的组装,大大减小了手术的复杂性,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由于弹性气囊具有良好的弹性,从而在脊椎弯曲时,压迫气囊,为脊椎提供支撑,配合人体脊椎的弯曲运动,相比于以往的钢性支架,可减轻植入者对植入物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其中:11、第一鞍部;12、第二鞍部;13、连接部;21、第一鞍部;22、第二鞍部;23、连接部;31、第一鞍部;32、第二鞍部;33、连接部;310、翼;311、端部;312、凹部;313、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棘突间非融合装置,包括分别接纳相邻棘突的第一、第二U型鞍部11、12,以及连接两鞍部的连接部13,所述第一、第二鞍部11、12与连接部13为一体成型的弹性气囊结构,该弹性气囊上开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注入口,填充物经所述注入口注于所述弹性气囊的内腔中;所述连接部13呈一U型,该U型连接部与脊椎骨延伸方向相垂直,其开口朝向人体表皮侧。
手术时,在患者病患处开一创口(可容纳夹取气囊的器械操作),弹性气囊以收缩的状态经夹取器械被植入错位脊椎间,然后在体内经注入口注入填充物,使气囊膨胀,形成撑托上、下棘突的第一鞍部和第二鞍部,鞍部与棘突的形状配合,这种膨胀使得这两个棘突舒展开或者分离,达到了增大脊椎腔的容积的目的(减轻对血管和神经的压迫),纠正错位的脊椎骨;为进一步定位支架形状,可经气囊上的注入口向气囊内注入液晶物质,作为弹性气囊的填充物,最后缝合注入口及创口,完成植入手术。患者在术后,借助气囊本身材质的弹性以及连接部U型结构形成的压缩弹性,在脊椎弯曲时,压迫气囊,并提供良好的支撑力,配合人体的运动,减少病患对植入物的不适感。
实施例二:参见图3、4所示,一种棘突间非融合装置,包括分别接纳相邻棘突的第一、第二U型鞍部21、22,以及连接两鞍部的连接部23,所述第一、第二鞍部21、22与连接部23为一体成型的弹性气囊结构,该弹性气囊上开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注入口,填充物经所述注入口注于所述弹性气囊的内腔中;所述连接部23呈一柱状,连通第一、第二U型鞍部的内腔,截面构成H型。
本实施例中,植入支气囊时,在与棘突相连的所有韧带和组织不受任何损伤的前提下,注入膨胀介质时可以使气囊基本处于浮动状态,必要时,可以利用系绳使两个鞍部与各自支撑的棘突松弛地结合一起,从而使这两个鞍部能够相对于这两个棘突移动,配合脊椎的弯曲运动。
实施例三:参见图5、6所示,一种棘突间非融合装置,包括分别接纳相邻棘突的第一、第二U型鞍部31、32,以及连接两鞍部的连接部33,所述第一、第二鞍部31、32与连接部33为一体成型的弹性气囊结构,该弹性气囊上开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注入口,填充物经所述注入口注于所述弹性气囊的内腔中。
从图6可以看出,一个翼310包括一个圆形的端部311和一个小的凹部312,这是专门适用于L4(对于在L4~L5之间的放置而言)或者L5(对于在L5~S1之间的放置而言)椎骨上的椎弓板的解剖学形状或者轮廓的。该翼的另一个端部313也做成圆形的,为的是与脊椎骨相适合。当然,这种形状或者这种形状的改性也可适用于任何一块脊椎骨的其他椎弓板。
本实施例中,植入支气囊时,在与棘突相连的所有韧带和组织不受任何损伤的前提下,注入膨胀介质时可以使气囊基本处于浮动状态,必要时,可以利用系绳使两个鞍部与各自支撑的棘突松弛地结合一起,从而使这两个鞍部能够相对于这两个棘突移动,配合脊椎的弯曲运动。
Claims (3)
1.一种棘突间非融合装置,包括分别接纳相邻棘突、与棘突相配合的第一、第二鞍部(11、12),以及连接两鞍部的连接部(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鞍部(11、12)与连接部(13)为一体成型的弹性气囊结构,该弹性气囊上开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注入口,填充物经所述注入口注于所述弹性气囊的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非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呈一U型,该U型连接部与脊椎骨延伸方向相垂直,其开口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非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呈一柱状,连通第一、第二U型鞍部的内腔,截面构成H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331004U CN201168078Y (zh) | 2008-03-21 | 2008-03-21 | 棘突间非融合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331004U CN201168078Y (zh) | 2008-03-21 | 2008-03-21 | 棘突间非融合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68078Y true CN201168078Y (zh) | 2008-12-24 |
Family
ID=40207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3310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68078Y (zh) | 2008-03-21 | 2008-03-21 | 棘突间非融合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68078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55010A (zh) * | 2013-11-20 | 2014-03-26 | 苏州博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椎间填充融合装置 |
CN105559868A (zh) * | 2015-12-15 | 2016-05-11 | 宁波华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棘突间固定系统 |
-
2008
- 2008-03-21 CN CNU2008200331004U patent/CN20116807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55010A (zh) * | 2013-11-20 | 2014-03-26 | 苏州博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椎间填充融合装置 |
CN103655010B (zh) * | 2013-11-20 | 2016-04-27 | 苏州博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椎间填充融合装置 |
CN105559868A (zh) * | 2015-12-15 | 2016-05-11 | 宁波华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棘突间固定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579291B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disorders | |
JP5662999B2 (ja) | 最小限の侵襲性の脊柱補強及び安定化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US8267971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vertebral augmentation using linked expandable bodies | |
US7927358B2 (en) | Spinal stabilization device | |
US8147526B2 (en) | Interspinous process spacer diagnostic parallel balloon catheter and methods of use | |
US9168072B2 (en) | Inflatable interspinous spacer | |
US20080071380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cutaneous Placement of Interspinous Process Spacers | |
US20090118833A1 (en) | In-situ curable interspinous process spacer | |
US2010011410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lteration of anatomical features | |
US20090082808A1 (en) | Expandable Spinal Spacer | |
US20090297603A1 (en) | Interspinous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with anisotropic hydrogels | |
JP2011528940A (ja) | 脊椎変形の矯正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 |
CN102202590A (zh) | 棘突间支撑体及其固定方法 | |
KR101864583B1 (ko) | 퇴행성 척추 후만증 보조기 | |
CN100563588C (zh) | 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 | |
CN201168078Y (zh) | 棘突间非融合装置 | |
KR101159040B1 (ko) | 척추 간격 유지기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척추 고정 시스템 | |
US8317831B2 (en) | Interspinous process spacer diagnostic balloon catheter and methods of use | |
CN108635033B (zh) | 一种用于胸腰椎前路治疗的内固定装置 | |
CN202223325U (zh) | 非融合弹性连接棒 | |
WO201009604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implant between spinous processes | |
CN111529146A (zh) | 一种零切迹可调式人工椎体 | |
CN205903344U (zh) | 一种新型的胫骨骨折夹具 | |
CN201920881U (zh) | 微创骨小梁金属椎体支架 | |
CN219480746U (zh) |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0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