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80746U -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80746U
CN219480746U CN202320140700.5U CN202320140700U CN219480746U CN 219480746 U CN219480746 U CN 219480746U CN 202320140700 U CN202320140700 U CN 202320140700U CN 219480746 U CN219480746 U CN 219480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vent pipe
airbag
prone position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07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荣荣
狄红贺
李淳德
赵耀
漆龙涛
越雷
朱然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01407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80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80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80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包括:底板;主体气囊,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上部气囊和下部气囊,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气囊的两侧,所述上部气囊和所述下部气囊均分别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主体气囊的高度高于所述上部气囊和所述下部气囊;所述主体气囊、所述上部气囊以及所述下部气囊上均设置有通气管卡口和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若干通气管排插接口和气泵,所述通气管卡口通过通气管与若干所述通气管排插接口连接,所述气泵的气体输出端与若干所述通气管排插接口连通,用于向所述上部气囊、所述主体气囊以及所述下部气囊充气及放气。

Description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脊柱外科手术的不断突破与发展,后正中入路及后外侧入路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领域疾病基本的手术治疗方式。而随着后入路手术量和手术种类的增多,俯卧位的体位管理则对手术的成功与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俯卧位属于脊柱外科后路术中应用率较高的体位之一,但患者长时间处于该固定体位下,可导致躯体受力不均、局部压力增大、呼吸循环不良,且受压皮肤易出现压疮,尤其对肥胖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临床医生们需选择一种既可暴露手术视野,同时可支撑患者及保护受压部位的安全、舒适且优质的辅助工具。使用俯卧位体位垫可将患者身体稳定支撑和受力均匀,便于手术导航和术中定位,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合理胸腹减压和改善心肺循环,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手术疗效和满足患者舒适度。
目前尚无广泛适用于脊柱外科多数手术的俯卧位专用体位垫。普通手术床在传统融合手术中,因术中调整手术床角度易引起患者身体微动或侧滑,干扰术者操作,降低患者安全度;在脊柱矫形手术中,普通手术床无法科学量化调节支撑高度和角度,不能紧密贴合患者的脊柱和髋关节,造成躯体受力不均和体位摆放困难。在经后路楔形截骨或腰椎滑脱复位时,应用体外人力牵拉或增减凝胶/海绵垫改变俯卧支撑高度,推拉摩擦可导致皮损、水泡和压疮,其不可控性造成脊柱稳定性下降和着力点改变,易发生截骨端错位、脊髓剪切、脊髓损伤、内固定切出、神经根卡压、腰椎滑脱进一步加重,均难以保证脊髓或神经根安全。现有的各种特殊手术床,有的因造价高昂而无法广泛普及,有的因自身特点仅适用于脊柱矫形或镜下的脊柱退变疾病手术,有的因操作步骤繁琐和操作人员对部件的不熟悉,造成体位摆放中的困扰和安全隐患,均无法满足全球广大脊柱外科手术医生的需求。因此对术中俯卧位进行机械化科学调控以精准、靶向匹配手术操作,同时兼顾安全和患者耐受度,是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内固定、脊柱矫形及恢复脊柱矢状位排列平衡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该体位垫操作简便,稳定支撑、受力均匀并能保护患者受压部位。具有针对脊柱节段性操作,机械化定量调节气囊、匀速和缓、靶向调节气囊高度和角度、量化躯体接触点压力分布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体位垫可以提供安全卧位和优化的体位调节方法,防止和或减少脊髓、神经根、大血管损伤及脊柱不稳滑脱,促进脊柱矢状位序列平衡和降低远期内固定失败的风险,进而实现精准手术和安全操作的脊柱后路手术俯卧位定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主体气囊,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
上部气囊和下部气囊,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气囊的两侧,所述上部气囊和所述下部气囊均分别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主体气囊的高度高于所述上部气囊和所述下部气囊;
所述主体气囊、所述上部气囊以及所述下部气囊上均设置有通气管卡口和压力传感器;
捆绑带,用于将所述主体气囊、所述上部气囊以及所述下部气囊捆绑在一起;
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通气管排插接口和气泵,所述通气管卡口通过通气管与所述通气管排插接口连接,所述气泵的气体输出端与所述通气管排插接口连通,用于向所述上部气囊、所述主体气囊以及所述下部气囊充气及放气。
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优选地,所述主体气囊包括若干层叠布置或并排布置的主体气囊单元,每个所述主体气囊单元上均设置有所述通气管卡口。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优选地,与所述底板相连接的所述主体气囊单元的上端面为平面或凹面。
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优选地,所述上部气囊包括若干并排布置的上部气囊单元,每个所述上部气囊单元上均设置有所述通气管卡口。
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优选地,所述下部气囊包括若干并排布置的下部气囊单元,每个所述下部气囊单元上均设置有所述通气管卡口。
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优选地,所述主体气囊单元、所述上部气囊单元以及所述下部气囊单元内均设置若干独立气囊袋,每个所述独立气囊袋均设置有与所述通气管卡口连通的通气管分支卡口。
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优选地,所述独立气囊袋内填充有支撑组件。
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呈螺旋形、Z字形或若干圆环形胶囊间隔叠置形式,支撑组件可伸缩、便于气体进出、材料耐用、防屈曲折叠、防刺伤,对气囊起顶起和支护作用,辅助气囊的支撑刚性。
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优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上部气囊、所述主体气囊以及所述下部气囊相连接的端面为板面一体的尼龙搭扣面,所述上部气囊、所述主体气囊以及所述下部气囊的下端面为尼龙磨毛面。
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优选地,所述上部气囊上设置有下颌凹槽,所述下部气囊上设置有膀胱/会阴凹槽。
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优选地,所述主体气囊的宽度大于所述上部气囊,所述下部气囊的宽度与所述主体气囊的宽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另外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包括:
一体式的底部气囊以及位于所述底部气囊上方纵向排列的若干独立气囊,每个所述独立气囊内均设置有若干纵向排列的气囊单元;
所述底部气囊、若干所述独立气囊上均设置有通气管卡口和压力传感器;
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为用于将所述底部气囊、若干所述独立气囊加固的捆绑带,使体位垫与手术床连接在一起;
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通气管排插接口和气泵,所述控制面板与所气泵电连接,所述通气管卡口通过通气管与所述通气管排插接口连接,所述气泵的气体输出端与所述通气管排插接口连通,用于向所述底部气囊、若干所述独立气囊充气及放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可搭配通用骨科手术床使用,在通用骨科手术床上获得满足脊柱后路手术要求的各种体位。可兼容手术室已有的头垫、膝垫、腿垫使用,无需额外购买配件。可实现不同年龄、体型患者的合理适配,具有稳定支撑身体、灵活调整体位、定量靶向调控、精准安全地配合手术操作、辅助和促进手术疗效的特点。相比价格高昂、操作步骤繁琐的碳纤维脊柱手术床、或传统的俯卧位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科学、价优易用,便于在各层级医院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案可以实现脊柱手术俯卧位的标准化操作,有助于提升脊柱后路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在产品实体化上具有商业潜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提供的体位垫处于基本体位时的主视图;
图3为随矫形复位/腰椎复位,上部气囊的C1、C2升高肩胸部支撑,主体气囊F2、F3降低腹部,C3、C4升高或降低以配合躯干高度(维持腰椎前凸),形成“跷跷板式支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主体气囊中与底板连接的主体气囊单元的上端面为凹面;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主体气囊是由若干并排布置的主体气囊单元组成;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体位垫在手术中的变化:配合脊柱矢状位曲线、或针对脊柱冠状位侧凸的曲线变化,形成“凹”型的柔和支撑曲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体位垫在手术中的变化:配合脊柱矢状位曲线、或针对脊柱冠状位侧凸曲线变化,形成“凸”型的柔和支撑曲面的示意图;
图8为在截骨面闭合时,支撑气囊靶向地定位于截骨椎、针对截骨椎顶点逐级量化降低气囊高度,同步逐级升高肩部和髋部气囊高度,形成“跷跷板式支撑”的示意图;
图9为在腰椎后路融合时,逐级升高肩胸部气囊高度,以量化的高度和角度支撑起躯干上部配合恢复腰椎前凸,保持俯卧屈膝位的示意图;
图10为设置于控制器上的通气管排插接口的示意图;
图11为独立气囊的示意图,其中11a为填充螺旋式支撑组件的独立气囊示意图,11b为填充Z字型支撑组件的独立气囊示意图,图11c为气柱式独立气囊示意图,图11d为间隔叠置圆形支撑组件的独立气囊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C1气囊内纵向放置的5个独立气囊的内部俯视图;
图中各标记如下:
1-底板;2-上部气囊,201-下颌凹槽;3-主体气囊;4-下部气囊,401-膀胱/会阴凹槽;5-通气管排插接口;6-独立气囊袋;7-捆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目前尚无广泛适用于脊柱外科多数手术的俯卧位专用体位垫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该体位垫操作简便,稳定支撑、受力均匀并能保护患者受压部位。具有针对脊柱节段性操作,机械化定量调节气囊、匀速和缓、靶向调节气囊高度和角度、量化躯体接触点压力分布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体位垫,可以提供安全卧位和优化的体位调节方法,防止和或减少脊髓、神经根、大血管损伤及脊柱不稳滑脱,促进脊柱矢状位序列平衡和降低远期内固定失败的风险,进而实现精准手术和安全操作的脊柱后路手术俯卧位定位。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包括:底板1,底板1为矩形硬质板,在底板1上方设有上部气囊2、主体气囊3和下部气囊4,底板1的上端面为板面一体的尼龙搭扣面,上部气囊2、主体气囊3和下部气囊4的底部为板面一体的尼龙磨毛面,底板1的尼龙搭扣面和上部气囊2、主体气囊3、下部气囊4的尼龙磨毛面以平面形式粘贴连接,充气后需用捆绑带7将三组气囊捆绑在一起,防止病人俯卧在气囊上时,气囊晃动不稳。上部气囊2、主体气囊3和下部气囊4可在底板1上组合式粘贴,机动灵活,安装简单。上部气囊2、主体气囊3和下部气囊4的两个外侧面上均设有通气管卡口,通气管卡口经通气管与控制器连接。通气管卡口可以防通气管脱出、折叠。气囊材料亲肤、防漏气(采用硅胶柔性垫)。优选地,如图5所示,上部气囊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下颌凹槽201,用于容纳患者的下颌,下部气囊4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膀胱/会阴凹槽401,防止压迫膀胱和阴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底板1的形状为长方形,尺寸为:长80cm*宽52cm,平放于骨科手术床上。其上端面设有板面一体的矩形尼龙搭扣面,可以平面形式粘贴各气囊的尼龙磨毛底面。如图2所示,上部气囊2包括2个独立的上部气囊单元,分别为气囊1(简称C1)和气囊2(简称C2)。C1的形状为扁形长方体,顶部有U型凹面,为气管插管和下颌部预留空间,可支撑病人的肩部,尺寸为:宽10*长40cm*高15cm,基础高度15cm,高度调节范围15-6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C2的形状为扁形长方体,可支撑病人的上胸部。尺寸为:宽10*长40cm*高15cm,基础高度15cm,高度调节范围15-6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C1和C2以并列纵行排列,底部为平面尼龙磨毛面可与底板1的尼龙搭扣面粘贴固定。
主体气囊3为1个,形状为左右两个侧面等长、头尾两个侧面渐进性内倾角度的矩形立锥体,底部宽40cm,顶部宽20cm,长52cm,高度65cm,可支撑病人的胸腹部。主体气囊3的底部为平面,其底面为尼龙磨毛面可与底板1的尼龙搭扣面粘贴固定。主体气囊3由6个主体气囊单元平行叠加组成,包括腹部气囊1(简称F1),尺寸为:宽40cm*长52cm*高15cm,基础高度15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该主体气囊4可完整充满气体高度平面,顶部为平面尼龙搭扣面,可与上层气囊的底面粘贴固定,底部为平面尼龙磨毛面,可与底板1的尼龙搭扣面粘贴固定。腹部气囊2(简称F2),尺寸为:宽35cm*长52cm*高10cm,基础高度1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顶部为平面尼龙搭扣面,可与上层气囊的底面粘贴固定,底部为平面尼龙磨毛面,与腹部气囊1的顶部平面叠加粘贴固定。腹部气囊3(简称F3),尺寸为:宽30cm*长52cm*高10cm,基础高度1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顶部为平面尼龙搭扣面,可与上层气囊的底面粘贴固定,底部为平面尼龙磨毛面,与腹部气囊2的顶部平面叠加粘贴固定。腹部气囊4(简称F4),尺寸为:宽25cm*长52cm*高10cm,基础高度1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顶部为平面尼龙搭扣面,可与上层气囊的底面粘贴固定,底部为平面尼龙磨毛面,与腹部气囊3的顶部平面叠加粘贴固定。腹部气囊5(简称F5),尺寸为:宽25cm*长52cm*高10cm,基础高度1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顶部为平面尼龙搭扣面,可与上层气囊的底面粘贴固定,底部为平面尼龙磨毛面,与腹部气囊4的顶部平面叠加粘贴固定。腹部气囊6(简称F6),尺寸为:宽20cm*长52cm*高10cm,基础高度1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每一气囊底部均与下层气囊顶部粘贴固定,F1-F6的每气囊按尺寸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从而使主体气囊3形成左右两个侧面等长、头尾两个侧面具有渐进性内倾角度的矩形立锥体,保证病人身体稳定性。
下部气囊4有2个,包括气囊3(简称C3)和气囊4(简称C4)。C3的形状为扁形长方体,顶部有U型凹面,预留膀胱和会阴部空间,可支撑病人的髂腰部。尺寸为:宽10*长52cm,基础高度15cm,高度调节范围15-6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C4的形状为扁形长方体,可支撑病人的腰腿部。尺寸为:宽10*长52cm,基础高度15cm,高度调节范围15-6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C3和C4以并列纵行排列,底部为平面,其底面为尼龙磨毛面可与底板1的尼龙搭扣面粘贴固定。下部气囊4与主体气囊3并列纵行排列。
本实施方案中气囊的高度调节方式如下:上部气囊2、下部气囊4的两个外侧面各有6个纵向排列的通气管卡口,主体气囊两外侧面各有6个纵向排列的通气管卡口,通气管卡口经通气管与控制器连接。气囊的通气管卡口与通气管以旋转锁定方式连接。通气管以纵列形式排列,头端连接通气管卡口、尾端以排插形式连接控制器,防止通气管折叠卡压。通过控制器进行充气或放气操作,使上部气囊2、下部气囊4、主体气囊3完成纵向上、下方向的运动,整体在15cm基础高度上,以厘米为高度调整单位。控制器通过档位调节上部气囊2、下部气囊4、主体气囊3,逐级或逐百分比调整各气囊的气压、气量,各气囊调整的过程,均由控制器量化其气量、气压和高度。
上部气囊2、下部气囊4的每个气囊单元内部各纵列(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6个独立气囊,各独立气囊的尺寸为:长40-52cm*高10cm,两个外侧面各置6个通气管卡口,其中一个通气管卡口用于向上部气囊2、下部气囊4的气囊单元充气,另外一个通气管卡口分支出6个分支卡口,用于向各个独立气囊充气。主体气囊3内部每层纵列(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6个独立气囊,各独立气囊长52cm*宽10cm*高10cm,两个外侧面各放置6(或每个独立气囊2个卡口,即12个卡口)个通气管卡口。通气管以纵列形式排列,头端连接通气管卡口、尾端以排插形式连接控制器,以防止通气管折叠卡压。独立气囊内部支撑物为:横向平行、纵向平行、螺旋式、Z字型等等排列形式的组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支撑物。
更进一步地,体位垫还包括控制器1台,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各通气管排插接口、气泵和电源。控制面板上分别设有上部气囊2、下部气囊4、主体气囊3的充气/放气按键(旋钮),按键分为1-5档或按百分比划分,可通过档位调节,逐级调整各气囊的气量,完成气囊高度调节,高度调整单位:厘米。各气囊有独立按键,可单独调节气压、气量,可有上部气囊2、下部气囊4、主体气囊3分段或整体充气/放气的快捷键。所有气囊高度的调整,均由机器量化气量、气压和高度。
气囊的通气管卡口与通气管以旋转锁定方式连接,气囊的材料亲肤、防漏气,用于气囊上覆的硅胶柔性垫(尺寸为长80cm*宽52cm*厚1-2cm),头端和尾端预留U型口,用于放置通气管支撑卡子。
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体位垫,其与第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体位垫区别在于:第二个方案中的主体气囊中与底板1相粘贴的气囊单元的上端面为平面或凹面,即F1在15cm高度基础上逐级降低,适用于常规脊柱后路手术,保证胸腹减压。
如图6-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体位垫,该体位垫包括一体式底部气囊以及由头端至尾端纵向排列的8个气囊,8个气囊以并列的方式垂直连接于底部气囊的上方,形成底部气囊为一体式、由底部气囊向上为8个独立气囊的布置方式。体位垫的尺寸为:长80*宽52cm*高10-60cm,充气后呈扁型长方体形状,平放于骨科手术床。气囊(简称C1-C8)的尺寸:长52cm*宽10cm*高10-5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底部气囊的尺寸:长80cm*宽52cm*高10cm。其中,C1的形状为扁形长方体,其为表面平整且内含4组纵列气囊单元(沿体位垫的宽度方向由右至左简称Z1、Z2、Z3、Z4),即左、中、右分布。Z1、Z4纵列气囊,可支撑双侧肩部,Z2、Z3纵列气囊可下凹避开气管插管和下颌。每组纵列气囊的尺寸:长13cm*高10-5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C2的形状为扁形长方体,与底部气囊一体、由底部气囊向上为表面平整且内含4组纵列气囊(沿体位垫的宽度方向由右至左简称Z1、Z2、Z3、Z4),即左、中、右分布,Z1、Z4纵列气囊,可支撑双侧肩部,Z2、Z3纵列气囊,可支撑上胸部和避开下颌。每组纵列气囊尺寸:长13cm*高10-5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C3的形状为扁形长方体,与底部气囊一体、由底部气囊向上为表面平整且内含4组纵列气囊(沿体位垫的宽度方向由右至左简称Z1、Z2、Z3、Z4),即左、中、右分布,Z1-Z4纵列气囊,可支撑中胸部、预留胸廓扩张空间、避开腹侧骨性凸起。每组纵列气囊尺寸:长13cm*高10-5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C4的形状为扁形长方体,与底部气囊一体、由底部气囊向上为表面平整且内含4组纵列气囊(沿体位垫的宽度方向由右至左简称Z1、Z2、Z3、Z4),即左、中、右分布,Z1-Z4纵列气囊,可支撑下胸部、预留胸廓扩张空间、避开腹侧骨性凸起。每组纵列气囊尺寸:长13cm*高10-5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C5的形状为扁形长方体,与底部气囊一体、由底部气囊向上为表面平整且内含4组纵列气囊(沿体位垫的宽度方向由右至左简称Z1、Z2、Z3、Z4),即左、中、右分布,Z1-Z4纵列气囊,可支撑上腹部、避开腹侧骨性凸起、腹部减压,每组纵列气囊尺寸:长13cm*高10-5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C6的形状为扁形长方体,与底部气囊一体、由底部气囊向上为表面平整且内含4组纵列气囊,即左、中、右分布(沿体位垫的宽度方向由右至左简称Z1、Z2、Z3、Z4),Z1-Z4纵列气囊,可支撑中腹部或避开腹侧骨性凸起、腹部减压。每组纵列气囊尺寸:长13cm*高10-5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C7的形状为扁形长方体,与底部气囊一体、由底部气囊向上为表面平整且内含4组纵列气囊(沿体位垫的宽度方向由右至左简称Z1、Z2、Z3、Z4),即左、中、右分布,Z1、Z4纵列气囊,支撑双侧髂腰部,Z2、Z3纵列气囊,支撑下腹部、腹部减压、防止膀胱受压。每组纵列气囊尺寸:长13cm*高10-5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C8的形状为扁形长方体,与底部气囊一体、由底部气囊向上为表面平整且内含4组纵列气囊(沿体位垫的宽度方向由右至左简称Z1、Z2、Z3、Z4),即左、中、右分布,Z1、Z4纵列气囊,可支撑双侧髋部,Z2、Z3纵列气囊,腹部减压、避开会阴,每组纵列气囊尺寸:长13cm*高10-50cm,高度调整单位:厘米。
底部气囊内由头端至尾端并列8个独立的气囊,各尺寸:长52cm*宽10cm*高10cm,自俯卧位摆放前至手术结束,均保持充气状态。单独充气/放气,稳固支撑C1-C8。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C1-C8的各纵列气囊内部由5个长圆形气囊叠加,各气囊尺寸:长13cm*宽10cm*高10cm,通气管贯穿于5个长圆形气囊中心,起连接和充气/放气作用。各纵列气囊的通气管末端在底部气囊处横列汇集成1条通气管,并走形于底部气囊上表面,与体位垫左侧下缘的通气管卡口相连,使C1-C8气囊独立的充气/放气;底部气囊的8个独立气囊,内部是九宫格排列的横向充气长条,各长条尺寸约:长52cm*宽3cm*高3cm,长条以3*3的形式构成各气囊。8个独立气囊与体位垫右侧下缘的通气管卡口相连,使底部气囊独立的充气/放气。
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的工作方式:1.底部气囊高度固定为10cm,C1-C8气囊可在整体高度平面做纵向上下运动,形成“网格化调整”模式,以厘米为单位调节高度。2.底部气囊高度固定为10cm,C1-C8气囊可在各自的横向平面中,根据Z1-Z4纵列气囊分隔,各纵列气囊独立做纵向上下运动,以厘米为单位调节高度。配合脊柱矢状位的曲线变化,形成“凹”型或“凸”型的柔和支撑曲面;或针对脊柱冠状位侧凸的曲线变化,个性化的支撑凸侧和胸腹减压,以厘米为单位调节高度。3.底部气囊高度固定为10cm,个性化调整C1-C8各气囊高度,以厘米为单位调节高度,调整范围为0-130度(气囊调至最高50cm时),使气囊贴合躯干腹侧各部位并稳定支撑,精准匹配脊柱后凸角度、保持大腿后伸和维持腰椎前凸。4.在截骨面闭合时,底部气囊高度固定为10cm且C1-C8气囊稳定支撑,气囊靶向地定位于截骨椎、针对截骨椎顶点逐级量化降低气囊高度,同步逐级升高肩部和髋部气囊高度,形成“跷跷板式支撑”效果,量化支撑角度配合后凸角度变化,稳定可控的完成截骨面闭合,以厘米为单位调节高度。5.在腰椎后路融合时,底部气囊高度固定为10cm且C1-C8气囊稳定支撑,逐级升高肩胸部气囊高度,以量化的高度和角度支撑起躯干上部配合恢复腰椎前凸,可防止腋动脉受压、维持腰椎前凸、利于判断融合器深度及尺寸、促进脊柱内固定序列矢状位的良好复位。以上体位垫的调整方法,通过定位定量、逐级精确的工作方式,为脊柱后路手术提供了全程支撑力,减少和或避免脊柱后路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更进一步地,体位垫还包括控制器1台,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各通气管排插接口、气泵和电源。控制面板分别设有C1-C8气囊、Z1-Z4纵列气囊、底部气囊的充气/放气按键,可通过加号+和减号-逐级调整各气囊的气量,1cm高度为一档。各气囊均有独立按键,可单独调节气压、气量,可有肩、胸、腹部分段或整体充气/放气的快捷键。所有气囊高度的调整,均由控制器量化气量、气压和高度。本申请中控制面板与气泵、各个按键之间的电气元件、电路结构之间采用现有技术进行电连接。
气囊的通气管卡口与通气管以旋转锁定方式连接,气囊材料亲肤、防漏气。用于气囊上覆的硅胶柔性垫,尺寸为:长80cm*宽52cm*厚1-2cm,头端和尾端预留U型口,用于容纳通气管支撑卡子。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体位垫的C1-C8气囊、Z1-Z4纵列气囊、底部气囊自底部向上延伸的基础高度10cm为一体式的,从基础高度向上为分体式的,这样便于提高体位垫的牢固度,如图6所示,图中虚线部分为通体部分,相当于一个气囊,虚线以上为相互独立部分,具有独立的通气管卡口,可以分别充气/放气。
本实用新型将体位垫设计成由C1-C8气囊、Z1-Z4纵列气囊、底部气囊所组成,当患者在摆放俯卧位前可将体位垫预调高度,根据患者脊柱矢状位、冠状位体态,首先可以独立粗略调整模块的高度,另外一方面,当手术过程中,需要细微调整每个模块的高度时,通过调整C1-C8气囊内的Z1-Z4纵列气囊高度,可以实现气囊的“粗-细”双重阶梯式的调整方式,达到针对患者多样化调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可以使患者肩部、胸部、腹部、髋部和腿部分别对应支撑气囊上,以左右对称、多点平衡支撑的方式形成贴合患者体型的柔和支撑面,稳定的接触面可良好的分散压力和保护患者受压部位。根据患者手术节段、脊柱曲线、髋关节活动度,机械化定量调整垫体高度和角度,稳固体位的同时利于术野暴露和精准置钉,配合骨科导航系统且具备术中透视空间,可有效防止因卧位不当造成皮肤压疮、体位不稳、术野偏移、腹压体位影响下血容量改变、以及非眼部手术麻醉后术后视力丧失等并发症。量化躯体接触点压力分布可兼顾患者生理因素和耐受度,减少了手术中的不适感。
在截骨面闭合时,气囊靶向地定位于截骨椎、针对截骨椎顶点逐级量化降低气囊高度,同步逐级升高肩部和髋部气囊高度,形成“跷跷板式支撑”效果,量化支撑角度配合后凸角度变化,稳定可控的完成截骨面闭合;在腰椎后路融合时,逐级升高肩胸部气囊高度,以量化的高度和角度支撑起躯干上部配合恢复腰椎前凸,可防止腋动脉受压、维持腰椎前凸、利于判断融合器深度及尺寸、促进脊柱内固定序列矢状位的良好复位。优点是:1.通过逐级调节和定向、定量、柔和、可控的操作配合截骨面闭合,避免因体外支撑结构的猛然变动使截骨处发生“台阶”效应,防止截骨椎脱位、脊髓剪切伤等重大并发症的发生。2.顺应性调整体位装置的高度和角度,获得体内神经、血管组织的容受空间,以适应矫形操作所致的硬膜短缩皱折、矢状面位移,也可避免神经根在后方截骨面闭合时受到卡压,防止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3.减少腹侧受压,预留胸廓活动空间、降低腹内压,减少出血,始终保持患者大腿后伸,维持了腰椎前凸,防止因体位不稳、腹部悬空,加重腰椎复位的困难。4.以标准俯卧位调控对接了脊柱序列的生理曲度变化,解决了体位变化与手术操作无法在生物力学上同步量化的难题。5.在矢状面矫形和重建时,使中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获得个体化治疗,安全平稳的从高风险过渡至脊柱曲线相对正常的状态,使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体位垫解决现有体位装置无法满足脊柱后路术中体位需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定位定量、逐级精确的体位调控方案,为脊柱后路手术提供了全程支撑力,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整体地改善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预后。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可搭配通用骨科手术床使用,在通用骨科手术床上获得满足脊柱后路手术要求的各种体位,也可兼容手术室已有的头垫、膝垫、腿垫使用,无需额外购买配件。可实现不同年龄、体型患者的合理适配,具有稳定支撑身体、灵活调整体位、定量靶向调控、精准安全地配合手术操作、辅助和促进手术疗效的特点。相比价格高昂、操作步骤繁琐的碳纤维脊柱手术床、或传统的俯卧位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科学、价优易用,便于在各层级医院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案可以实现脊柱手术俯卧位的标准化操作,有助于提升脊柱后路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在产品实体化上具有商业潜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主体气囊(3),与所述底板(1)可拆卸连接;
上部气囊(2)和下部气囊(4),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气囊(3)的两侧,所述上部气囊(2)和所述下部气囊(4)均分别与所述底板(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主体气囊(3)的高度高于所述上部气囊(2)和所述下部气囊(4);
所述主体气囊(3)、所述上部气囊(2)以及所述下部气囊(4)上均设置有通气管卡口和压力传感器;
捆绑带(7),用于将所述主体气囊(3)、所述上部气囊(2)以及所述下部气囊(4)捆绑在一起;
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通气管排插接口和气泵,所述控制面板与所气泵电连接,所述通气管卡口通过通气管与所述通气管排插接口连接,所述气泵的气体输出端与所述通气管排插接口连通,用于向所述上部气囊(2)、所述主体气囊(3)以及所述下部气囊(4)充气及放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气囊(3)包括若干层叠布置或并排布置的主体气囊单元,每个所述主体气囊单元上均设置有所述通气管卡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底板(1)相连接的所述主体气囊单元的上端面为平面或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气囊(2)包括若干并排布置的上部气囊单元,每个所述上部气囊单元上均设置有所述通气管卡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气囊(4)包括若干并排布置的下部气囊单元,每个所述下部气囊单元上均设置有所述通气管卡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气囊单元、所述上部气囊单元以及所述下部气囊单元内均设置若干独立气囊袋,每个所述独立气囊袋均设置有与所述通气管卡口连通的通气管分支卡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气囊袋内填充有支撑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呈螺旋形、Z字形或若干圆环形胶囊间隔叠置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与所述上部气囊(2)、所述主体气囊(3)以及所述下部气囊(4)相连接的端面为板面一体的尼龙搭扣面,所述上部气囊(2)、所述主体气囊(3)以及所述下部气囊(4)的下端面为尼龙磨毛面。
10.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体式的底部气囊以及位于所述底部气囊上方纵向排列的若干独立气囊,每个所述独立气囊内均设置有若干纵向排列的气囊单元;
所述底部气囊、若干所述独立气囊上均设置有通气管卡口和压力传感器;
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为用于将所述底部气囊、若干所述独立气囊加固的捆绑带,使体位垫与手术床连接在一起;
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通气管排插接口和气泵,所述控制面板与所气泵电连接,所述通气管卡口通过通气管与所述通气管排插接口连接,所述气泵的气体输出端与所述通气管排插接口连通,用于向所述底部气囊、若干所述独立气囊充气及放气。
CN202320140700.5U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 Active CN219480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0700.5U CN219480746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0700.5U CN219480746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80746U true CN219480746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0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0700.5U Active CN219480746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80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29182U (zh) 颈腰椎牵引装置
US20090054818A1 (en) Spinal orthoses
CN111557821B (zh) 一种侧卧位脊柱手术体位固定设备
CN104546254A (zh) 脊柱矫形器
US20160051392A1 (en) Lower back pain treatment and spinal protection device
CN211157058U (zh) 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
CN219480746U (zh)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
JP2022017166A (ja) 頸椎牽引装置
CN205215640U (zh) 一种颈椎前路手术用充气式颈椎体位调节装置
KR101102892B1 (ko) 척추 및 골격 고정기
CN116172821A (zh)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多功能体位垫
CN204364187U (zh) 脊柱矫形器
CN216495907U (zh) 一种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腰条
CN201743806U (zh) 脊柱侧凸侧方推顶器
CN216495688U (zh) 充气式椎管内麻醉穿刺体位固定装置
CN201076540Y (zh) 脊柱损伤外固定支具
CN215839761U (zh) 一种脊柱矫形治疗用脊柱矫形装置
CN111012563A (zh) 一种脊柱外科的多节段脊柱外固定器
CN219921302U (zh) 一种矫形支架
CN217310959U (zh) 一种整脊理疗床
CN219323640U (zh) 一种可调节体位垫
CN203315134U (zh) 智能腰椎矫形器
CN215350170U (zh) 可调试胸腰椎骨折支撑垫
CN221061141U (zh) 一种可调式颈椎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装置
CN210009191U (zh) 一种胸腰椎外固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