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1302U - 一种矫形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矫形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1302U
CN219921302U CN202320917415.XU CN202320917415U CN219921302U CN 219921302 U CN219921302 U CN 219921302U CN 202320917415 U CN202320917415 U CN 202320917415U CN 219921302 U CN219921302 U CN 219921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thopedic
rotating body
pelvis
spring
sp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174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津津
杨明浩
桑亮
刘禧
宋钰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3209174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1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1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1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形支架,所述的矫形支架包括脊柱矫形机构、万向调节机构、骨盆矫形机构;所述的脊柱矫形机构经万向调节机构连接骨盆矫形机构。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矫正支架,通过脊柱矫形机构将脊柱、颈椎向后牵引,从而促进脊柱直立,改善脊柱侧弯、背部驼背;通过骨盆矫形机构,将骨盆向后牵引,有效防止骨盆前倾,克服了传统只针对脊柱矫正而引起骨盆前倾的问题,使得脊柱和骨盆均能同时实现矫正,提升个人气质,为个人脊柱关节健康做出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矫形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矫形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对于肢体美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例如:当代年轻人学业繁忙、工作压力大,电子设备前久坐造成肩颈酸痛、颈前伸、驼背,以及坐姿不正造成高低肩,脊柱侧弯等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现有技术中关于矫形所用的器械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
现有的矫形所用的器械主要由胸带、后背带、侧条、腹带及塑料脊柱矫形器的部件构成。主要作用是限制腰部脊柱的运动和减轻腰部脊柱的承重。原理是利用内加弹性支条增强的材料裹住驱干,给腰部、腹部软组织施加一定压力提高腹腔内压,借以减轻腰椎对体重的负荷,限制脊柱运动。但现有的矫形器械单纯对双肩产生束缚,舒适度较差,且对骨盆前倾帮助不大
中国专利文献CN201420117498.5,申请日20140314,专利名称为:膝关节矫形器,公开了一种膝关节矫形器,包括大腿套箍、踝足矫形器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枝条,其上端与所述大腿套箍固接;下连接枝条,其下端与所述踝足矫形器固接,上端通过第一铰接销与所述上连接枝条的下端铰接;上支撑条,其上端与所述上连接枝条铰接;下支撑条,其下端与所述下连接枝条铰接,上端通过第二铰接销与所述上支撑条的下端铰接;调节螺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销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销螺纹连接;调节螺母,与所述调节螺杆螺纹连接。
上述专利文献的一种膝关节矫形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实现了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适时动态调整以达到长期可持续治疗膝关节强直、屈曲挛缩畸形的目的。但是关于一种以在矫正颈前伸、驼背的同时,辅助矫正脊柱侧弯和骨盆前倾的技术方案则未见相应的公开。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以在矫正颈前伸、驼背的同时,辅助矫正脊柱侧弯和骨盆前倾的矫形支架。而关于这种矫形支架目前还未见相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在矫正颈前伸、驼背的同时,辅助矫正脊柱侧弯和骨盆前倾的矫形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矫形支架,所述的矫形支架包括脊柱矫形机构、万向调节机构、骨盆矫形机构;所述的脊柱矫形机构经万向调节机构连接骨盆矫形机构;所述脊柱矫形机构包括第一矫形杆、第二矫形杆、转动体;所述的第一矫形杆和第二矫形杆穿插在转动体中;所述的转动体包括上转动体、下转动体;所述的上转动体和下转动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的上转动体上设置有封盖;所述的上转动体内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内壁设置有弹簧仓;所述的弹簧仓中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的下转动体上设置有弹簧支撑体;所述的弹簧支撑体上外周套接第二弹簧;所述的上转动体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弹簧相抵触的弹簧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矫形杆和第二矫形杆在未使用状态下呈平行线分布;所述的第一矫形杆和第二矫形杆在使用状态下呈十字形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矫形杆上设置有伸缩套管;所述的伸缩套管上设置有调节按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万向调节机构包括万向窝和万向头;所述的万向窝部分包裹万向头;所述的万向窝上设置有定位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骨盆矫形机构包括第一骨盆架和第二骨盆架;所述的第一骨盆架和第二骨盆架对称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上转动体的弹簧腔的外周套接有限位凹槽盘;所述的下转动体的弹窗支撑体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盘;所述的限位凹槽盘的四周设置有卡槽;所述的限位凸起盘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的卡槽与卡扣相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卡槽与卡扣均设置有四个,相邻之间呈90度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上转动体和下转动体之间设置有轴承,上转动体和下转动体通过轴承辅助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矫形杆和第二矫形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套;所述的缓冲套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海绵层、防滑层,耐撕裂层。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矫正支架,通过脊柱矫形机构将脊柱、颈椎向后牵引,从而促进脊柱直立,改善脊柱侧弯、背部驼背;通过骨盆矫形机构,将骨盆向后牵引,有效防止骨盆前倾,克服了传统只针对脊柱矫正而引起骨盆前倾的问题,使得脊柱和骨盆均能同时实现矫正。
2、脊柱矫形结构和骨盆矫形机构支架设置有万向调节机构,使得骨盆矫形调节机构的分布位置可调,充分得调节至防止骨盆前倾的最佳位置,矫正效果好。
3、通过转动体设计,实现了将第一矫形杆和第二矫形杆集成在一起,使用时舒适度好。与传统的矫形架相比,无需使用矫正带的结构形式,给双肩带来压力。
4、本实用新型的矫形支架,在使用状态下,只需要通过一按压,一旋转,一固定的方式便能控制第一矫形杆和第二矫形杆的分布位置,操作方便。
5、第一矫形杆和第二矫形杆在未使用状态下呈平行线分布;所述的第一矫形杆和第二矫形杆在使用状态下呈十字形分布。该设计的效果是:未使用前采用平行分布方式,便于收纳;使用状态下采用十字形分布,便于对脊柱进行矫正,同时为双臂提供支撑,便于肩颈打开,矫正颈前伸、驼背的同时,辅助矫正脊柱侧弯。
6、通过伸缩套管,便于第一矫形杆的长度可调,并且通过调节按钮,使得第一矫形杆的长度调节可控,适合不同身高的人进行脊柱矫正。
7、将万向调节机构设置成万向窝和万向头的形式,方便360度周向旋转且不容易脱落,进而使得万向调节机构上的骨盆矫形机构旋转至合适的位置,符合人体生理结合,从而有利于对人体骨盆矫正。其次,通过定位件,便于对调整好的位置进行固定,稳定性好。
8、骨盆矫形机构包括第一骨盆架和第二骨盆架;所述的第一骨盆架和第二骨盆架对称分布。该设计的效果是:采用对称分布的形式,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前方和髋骨翼外侧,延髂脊固定骨盆,灵活性好,能够实现针对性的对骨盆矫正。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矫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脊柱矫形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的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脊柱矫形机构上的伸缩套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万向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骨盆矫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缓冲套的横断面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施例二中的矫形架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脊柱矫形机构 11.第一矫形杆
12.第二矫形杆 13.转动体
131.上转动体 132.下转动体
133.封盖 134.弹簧仓
135.第一弹簧 136.弹簧支撑体
137.第二弹簧
2.万向调节机构 21.万向窝
22.万向头 23.定位件
3.骨盆矫形机构 31. 第一骨盆架
32.第二骨盆架 4.伸缩套管
41. 调节按钮 5. 限位凹槽盘
51.卡槽 6. 限位凸起盘
61. 卡扣 7.缓冲套
71.海绵层 72.防滑层
73.耐撕裂层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上端”、“下端”、“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矫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矫形支架,所述的矫形支架包括脊柱矫形机构1、万向调节机构2、骨盆矫形机构3;所述的脊柱矫形机构1经万向调节机构2连接骨盆矫形机构3。
请参照图2,图2是脊柱矫形结构的示意图。所述脊柱矫形机构1包括第一矫形杆11、第二矫形杆12、转动体13;所述的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穿插在转动体13中;所述的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在未使用状态下呈平行线分布;所述的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在使用状态下呈十字形分布。
请参照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的转动体1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转动体13包括上转动体131、下转动体132;所述的上转动体131和下转动体13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的上转动体131上设置有封盖133;所述的上转动体131内部设置有封盖133;所述封盖133内壁设置有弹簧仓134;所述的弹簧仓134中设置有第一弹簧135;所述的下转动体132上设置有弹簧支撑体136;所述的弹簧支撑体136上外周套接第二弹簧137;所述的上转动体131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弹簧137相抵触的弹簧腔。
请参照图4,图4是脊柱矫形机构1上的伸缩套管4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第一矫形杆11上设置有伸缩套管4;所述的伸缩套管4上设置有调节按钮41。
请参照图5,图5是万向调节机构2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万向调节机构2包括万向窝21和万向头22;所述的万向窝21部分包裹万向头22;所述的万向窝21上设置有定位件23。
请参照图6,图6是骨盆矫形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骨盆矫形机构3包括第一骨盆架31和第二骨盆架32;所述的第一骨盆架31和第二骨盆架32对称分布。
请参照图7,图7是缓冲套7的横断面示意图。所述的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套7;所述的缓冲套7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海绵层71、防滑层72,耐撕裂层73。
该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的矫形支架支架包括脊柱矫形机构1和骨盆矫形机构3,其中脊柱矫形机构1将脊柱、颈椎向后牵引,从而促进脊柱直立,改善脊柱侧弯、背部驼背;通过骨盆矫形机构3,将骨盆向后牵引,有效防止骨盆前倾,克服了传统只针对脊柱矫正而引起骨盆前倾的问题,使得脊柱和骨盆均能同时实现矫正。
所述的脊柱矫形结构和骨盆矫形机构3支架设置有万向调节机构2,使得骨盆矫形调节机构的分布位置可调,充分得调节至防止骨盆前倾的最佳位置,矫正效果好。
所述脊柱矫形机构1包括第一矫形杆11、第二矫形杆12、转动体13;所述的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穿插在转动体13中。其中,通过转动体13设计,实现了将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集成在一起,使用时舒适度好。与传统的矫形架相比,无需使用矫正带的结构形式,给双肩带来压力。
所述的转动体13包括上转动体131、下转动体132;所述的上转动体131和下转动体13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螺纹连接,便于上下旋转,便于收纳和使用。
所述的上转动体131上设置有封盖133;所述的上转动体131内部设置有封盖133;所述封盖133内壁设置有弹簧仓134;所述的弹簧仓134中设置有第一弹簧135;所述的下转动体132上设置有弹簧支撑体136;所述的弹簧支撑体136上外周套接第二弹簧137;所述的上转动体131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弹簧137相抵触的弹簧腔。该设计的效果是:在使用状态下,只需要通过一按压,一旋转,一固定的方式便能控制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的分布位置,便于操作。具体原理如下:当按压下封盖133时,位于弹簧仓134的第一弹簧135产生弹力作用在下转动体132上,而下转动体132上的第二弹簧137也产生弹力,促使上转动体131和下转动体132之间有相对分离的趋势,再旋转上转动体131和下转动体132,就可改变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之间的相对分布位置,当旋转至合适的位置后,通过上转动体131和下转动体132之间螺纹连接,便固定了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第一弹簧135和第二弹簧137产生的回弹力,使得上转动体131下转动体132之间的位置固定。从而方便稳定的使用。
所述的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在未使用状态下呈平行线分布;所述的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在使用状态下呈十字形分布。该设计的效果是:未使用前采用平行分布方式,便于收纳;使用状态下采用十字形分布,便于对脊柱进行矫正,同时为双臂提供支撑,便于肩颈打开,矫正颈前伸、驼背的同时,辅助矫正脊柱侧弯。
所述的第一矫形杆11上设置有伸缩套管4;所述的伸缩套管4上设置有调节按钮41。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伸缩套管4,便于第一矫形杆11的长度可调,并且通过调节按钮41,使得第一矫形杆11的长度调节可控,适合不同身高的人进行脊柱矫正。
所述的万向调节机构2包括万向窝21和万向头22;所述的万向窝21部分包裹万向头22;所述的万向窝21上设置有定位件23。该设计的效果是:将万向调节机构2设置成万向窝21和万向头22的形式,方便360度周向旋转且不容易脱落,进而使得万向调节机构2上的骨盆矫形机构3旋转至合适的位置,符合人体生理结合,从而有利于对人体骨盆矫正。其次,通过定位件23,便于对调整好的位置进行固定,稳定性好。
所述的骨盆矫形机构3包括第一骨盆架31和第二骨盆架32;所述的第一骨盆架31和第二骨盆架32对称分布。该设计的效果是:采用对称分布的形式,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前方和髋骨翼外侧,延髂脊固定骨盆,灵活性好,能够实现针对性的对骨盆矫正。
所述的上转动体131的弹簧腔的外周套接有限位凹槽盘5;所述的下转动体132的弹窗支撑体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盘6;所述的限位凹槽盘5的四周设置有卡槽51;所述的限位凸起盘6上设置有卡扣61;所述的卡槽51与卡扣61相配合。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限位凹槽盘5与限位凸起盘6的配合,使得上转动体131和下转动体132在旋转过程中就能实现相对固定,避免相对滑动,从而使得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套7;所述的缓冲套7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海绵层71、防滑层72,耐撕裂层73。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缓冲套7的设计,避免压迫皮肤,舒适度好。将缓冲套7依次设置成海绵层71、防滑层72,耐撕裂层73的分布形式,亲肤性好,同时防滑,耐撕裂,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
请参照图8,图8是本实施例二中的矫形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上转动体131的弹簧腔的外周套接有限位凹槽盘5;所述的下转动体132的弹窗支撑体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盘6;所述的限位凹槽盘5的四周设置有卡槽51;所述的限位凸起盘6上设置有卡扣61;所述的卡槽51与卡扣61相配合;所述的卡槽51与卡扣61均设置有四个,相邻之间呈90度分布。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限位凹槽盘5与限位凸起盘6的配合,使得上转动体131和下转动体132在旋转过程中就能实现相对固定,避免相对滑动,从而使得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其次,通过相邻90度的分布设计,使得上转动体131和下转动体132相对旋转90度时,卡扣61与卡扣61配合进行锁定,能够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之间快速形成十字架的形式对脊柱进行矫正。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一矫形杆11的上端设置有头枕;所述的头枕为内凹的弧形结构。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头枕设计,在脊柱矫正时建立了支撑点,有利于脊柱向后牵引,脊柱矫正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矫正支架的使用方法是:旋转第一矫形杆11和第二矫形杆12形成十字状,并调节伸缩结构使得第一矫形杆11调节至合适的长度,然后将十字架置于后背,垂直杆紧贴脊柱,双臂自前向后绕过水平的第二矫形杆12固定于腋下,接着将骨盆固定支架固定在合适位置后旋紧固定,最后保持直立姿势双臂放松站立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矫正支架,通过脊柱矫形机构1将脊柱、颈椎向后牵引,从而促进脊柱直立,改善脊柱侧弯、背部驼背;通过骨盆矫形机构3,将骨盆向后牵引,有效防止骨盆前倾,克服了传统只针对脊柱矫正而引起骨盆前倾的问题,使得脊柱和骨盆均能同时实现矫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矫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矫形支架包括脊柱矫形机构、万向调节机构、骨盆矫形机构;所述的脊柱矫形机构经万向调节机构连接骨盆矫形机构;所述脊柱矫形机构包括第一矫形杆、第二矫形杆、转动体;所述的第一矫形杆和第二矫形杆穿插在转动体中;所述的转动体包括上转动体、下转动体;所述的上转动体和下转动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的上转动体上设置有封盖;所述的上转动体内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内壁设置有弹簧仓;所述的弹簧仓中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的下转动体上设置有弹簧支撑体;所述的弹簧支撑体上外周套接第二弹簧;所述的上转动体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弹簧相抵触的弹簧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矫形杆和第二矫形杆在未使用状态下呈平行线分布;所述的第一矫形杆和第二矫形杆在使用状态下呈十字形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矫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矫形杆上设置有伸缩套管;所述的伸缩套管上设置有调节按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万向调节机构包括万向窝和万向头;所述的万向窝部分包裹万向头;所述的万向窝上设置有定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盆矫形机构包括第一骨盆架和第二骨盆架;所述的第一骨盆架和第二骨盆架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转动体的弹簧腔的外周套接有限位凹槽盘;所述的下转动体的弹窗支撑体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盘;所述的限位凹槽盘的四周设置有卡槽;所述的限位凸起盘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的卡槽与卡扣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矫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与卡扣均设置有四个,相邻之间呈90度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转动体和下转动体之间设置有轴承,上转动体和下转动体通过轴承辅助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矫形杆和第二矫形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套;所述的缓冲套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海绵层、防滑层,耐撕裂层。
CN202320917415.XU 2023-04-22 2023-04-22 一种矫形支架 Active CN219921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7415.XU CN219921302U (zh) 2023-04-22 2023-04-22 一种矫形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7415.XU CN219921302U (zh) 2023-04-22 2023-04-22 一种矫形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1302U true CN219921302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0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17415.XU Active CN219921302U (zh) 2023-04-22 2023-04-22 一种矫形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1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43673U (zh) 一种脊柱外科矫正装置
US7837639B2 (en) Adjustable brace for correcting a forward lean
CN110037842A (zh) 可调节式胸腰椎牵引矫形固定器
EP1231874A1 (en) Adjustable spinal brace
WO2006069074A2 (en) Forward head posture correction collar
CN108143582A (zh) 一种脊椎矫正装置
CN219921302U (zh) 一种矫形支架
CN207822048U (zh) 一种外科护理用头部固定装置
US20050171460A1 (en) Variable arm abduction orthosis
CN210932330U (zh) 一种病人用多功能床结构
CN212347095U (zh) 一种整脊固定椅
CN110960363B (zh) 一种基于医学人体工程学的医疗外科护理装置
CN212089791U (zh) 一种手术医生辅助支撑椅
CN210582776U (zh) 可调节式胸腰椎牵引矫形固定器
CN209966688U (zh) 一种脊柱侧弯矫正装置
CN209899689U (zh) 一种脊柱侧弯矫正装置
CN215839761U (zh) 一种脊柱矫形治疗用脊柱矫形装置
CN213697382U (zh) 一种骨科脊柱辅助用矫正装置
CN219662194U (zh) 一种腰椎正骨装置
CN111728754A (zh) 一种脊柱侧弯矫正装置及方法
CN212234840U (zh) 一种疼痛科脊椎治疗装置
CN212326690U (zh) 一种骨科脊柱辅助矫正装置
CN214231642U (zh) 一种骨外偏脊柱运动辅助器
CN214511448U (zh) 一种骨科护理牵引支架
CN219090014U (zh) 一种可调节的颈前路手术体位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