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57734Y - 湿式集尘机 - Google Patents

湿式集尘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57734Y
CN201157734Y CNU2007200769052U CN200720076905U CN201157734Y CN 201157734 Y CN201157734 Y CN 201157734Y CN U2007200769052 U CNU2007200769052 U CN U2007200769052U CN 200720076905 U CN200720076905 U CN 200720076905U CN 201157734 Y CN201157734 Y CN 20115773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ust
feeder
wet type
compartment w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769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荣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769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5773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5773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5773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湿式集尘机,包含上壳体、相间隔地安装在上壳体的液体喷洒单元、排气单元及与上壳体相对应设置的集污装置。上壳体包括一隔间壁及一自隔间壁周缘向上延伸的围绕壁形成的集尘空间,隔间壁与围绕壁相配合界定出至少一收集口,并在围绕壁形成至少一与收集口反向的集尘口。含粉尘等杂质空气会经由集尘口进入,与从液体喷洒单元喷洒出的水滴接触并随水滴经收集口流到集污装置中收集处理,净化的空气则经排气单元离开,使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去除粉尘、呆稻壳与枝梗等杂物以净化空气。

Description

湿式集尘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湿式集尘机,特别是指一种便于集中收集来自空气中的粉尘等杂质的湿式集尘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交通事业的发展,各种人类的生产与消费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与含量也越来越多,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生长、建筑物与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等也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除去空气中粉尘与颗粒物也成为环境工程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某些特定型式的工厂与作业空间,例如机械工厂、铸造工厂、制药厂、造纸厂、食品厂、木器工厂、纤维工厂、车床刨床作业、研磨抛光作业等场所,在进行制造生产的过程中,尤其容易产生大量的含尘空气,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并会危害职工健康与产品质量,因此,针对特定工厂设置的除尘设备已成为改善工作环境与减少粉尘、颗粒物释放到大气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将粉尘或颗粒状污染物集中收集处理以净化空气也成为环保上的必要措施。例如,农业用机械,如谷物干燥机是利用热风对谷物进行烘干作业,随着干燥作业的进行,会形成含有大量粉尘和未含米粒的呆稻壳与枝梗的废气,经由排风机排出,若未经适当的收集与处理,则这些粉尘、呆稻壳与枝梗会散布于整个工作环境中,长期下来,不但会影响工作环境的整洁,也会影响到现场工作人员的健康。
其中,用水洗涤含尘空气的洗涤除尘法相对于一般机械除尘,其除尘效率相对较高,主要原理是使空气中的粉尘或颗粒物与水(或其它液体)密切接触,进而由气相转移到液相中而自空气中除去,藉此,能够有效地使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或颗粒物与液滴或液膜碰撞而接触,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随水排出,转移到洗涤水中的粉尘、呆稻壳、枝梗或颗粒物则能进一步收集与处理。
因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空气污染物的种类与数量也越来越多,必须持续开发有效率的除尘技术并制造能发挥作用的集尘机,以净化空气,减少对环境的威胁及降低对人类、动植物健康的危害,尤其是针对高粉尘杂质的作业环境,更需要配置一个完整且适当的空气粉尘清除系统,以避免产品受污染,并维护作业人员的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已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收集与除去空气中的粉尘等杂质以净化空气的湿式集尘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含:上壳体、相间隔地安装在上壳体的一液体喷洒单元、一排气单元及一与上壳体相对应设置的集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一隔间壁及一自该隔间壁周缘向上延伸的围绕壁形成的一集尘空间,该隔间壁沿一预定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与围绕壁相配合形成至少一收集口,在围绕壁与该收集口反向设有至少一的集尘口,所述液体喷洒单元安装在上壳体的集尘空间内,包括数个架设在隔间壁上方的导管及数个相间隔地设置于导管管壁的喷嘴,所述排气单元覆设于围绕壁上并位于液体喷洒单元上方,包括数个相间隔设置并与集尘空间相连通的排气口,所述集污装置包括一收集槽,该收集槽与上壳体的收集口相对应形成一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含粉尘、呆稻壳与枝梗等杂物的空气经由上壳体的集尘口进入后,利用液体喷洒单元所形成的喷水网络,使空气中的粉尘、呆稻壳与枝梗等杂物纷纷与从液体喷洒单元中所喷出的水滴接触,并随水滴一起落到隔间壁上,再通过收集口排到集污装置中集出处理,而净化的空气则再通过排气单元的排气口离开上壳体,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有效清除空气中的粉尘、呆稻壳与枝梗等杂物以净化空气的特性与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视透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位调节单元设置在一收集槽与一液体喷洒单元之间的透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一第二导引机构及一冲水单元装设于一收集槽的后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引机构与第二导引机构的配置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引机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引机构的一传动单元与一刮板的配置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中:2上壳体、20集尘空间、21隔间壁、210收集口、22围绕壁、220集尘口、221后壁部、222导流壁部、223底端缘、3液体喷洒单元、31导管、311喷嘴、4排气单元、41叶片、410排气口、411第一斜面、412第二斜面、5第一过滤单元、6集污装置、61收集槽、610容置空间、611底壁、612周壁、613排污口、614侧壁部、615后壁部、616第二导流板、62第一导引机构、620出口、621框座、622轮叶单元、623第二过滤单元、624转轴、625叶片、626主体、627推抵片、628第一导流板、629动力单元、63第二导引机构、631传动单元、632刮板、633第一链轮组、634第二链轮组、635链条组、636动力单元、7冲水单元、71第一供水管、72出水孔、8水位调节单元、81第二供水管、82入水口、83出水口、84浮球式连杆开关、85电磁阀开关、9抽水单元、91沉水马达、92水管、10连接管、101水滴、102集污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湿式集尘机包含一上壳体2、安装在上壳体2的一液体喷洒单元3、一排气单元4、一第一过滤单元5及一与上壳体2相对应设置的集污装置6。
上壳体2包括的一隔间壁21及一自该隔间壁21周缘向上延伸的围绕壁22形成的集尘空间20,隔间壁21沿一预定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与围绕壁22相配合形成一收集口210,在围绕壁22与收集口210反向设有集尘口220。该收集口210与集尘口220的数量与开口面积可依实际使用需求作不同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在该隔间壁21形成二个相间隔的收集口210,并在围绕壁22形成二个位于相同侧且与二收集口210相间隔且相对应设置的集尘口220。
该围绕壁22还具有一与二集尘口220反向设置的后壁部221及一自后壁部221底缘倾斜向内并向下延伸至底端缘223的导流壁部222,导流壁部222的底端缘223与隔间壁21相间隔一预定距离,二收集口210设于隔间壁21与该导流壁部222之间。
液体喷洒单元3安装在上壳体2的集尘空间20内,包括数个架设在隔间壁21上方的导管31及数个相间隔设置于导管31管壁的喷嘴311。
排气单元4覆设于围绕壁22上并位于液体喷洒单元3上方,包括数个相间隔设置并与集尘空间20相连通的排气口410。排气口410的型式不应受到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口410由数个如百叶窗般相间隔排列的叶片41形成,每一个叶片41的侧剖面呈侧V字型的弯折结构,其具有一面向集尘空间20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411及一与第一斜面411弯折连接且是背向集尘空间20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412。
第一过滤单元5设在液体喷洒单元3与隔间壁21之间,二集尘口220位于第一过滤单元5的下方。
参阅图1与图3,集污装置6包括一收集槽61和二个分别对应二收集口210设置的第一导引机构62,该收集槽61设有容置空间610。第一导引机构62的数量不应受到限制,也可依实际需要的处理容量而设计为一个、二个、或三个以上,并分别增设或减设与第一导引机构62相对应的收集口210。收集槽61与上壳体2的隔间壁21相配合形成容置空间610并具有一与隔间壁21相间隔的底壁611、一连接于底壁611与隔间壁21之间的周壁612,二收集口210连通集尘空间20与容置空间610,在收集槽61的周壁612设有与二收集口210相间隔且相错开的排污口613,该排污口613对应二收集口210之间的中间位置设在周壁612上。此外,收集槽61的周壁612包括自底壁611二相反侧倾斜向上并向外延伸的二侧壁部614及一连接于二侧壁部614之间且自底壁611周缘倾斜向上并向外延伸的后壁部615,排污口613设于后壁部615。
参阅图1、图3与图5,二第一导引机构62各包括一对应收集口210设置于上壳体2与收集槽61之间的框座621、形成于框座621且与收集口210相间隔并与排污口613位于同一侧的出口620、一枢设于框座621并位于收集口210与出口620之间的轮叶单元622及一自收集口210沿轮叶单元622的外周缘延伸至出口620并阻隔在轮叶单元622与容置空间610之间的第二过滤单元62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单元623为多孔状滤网型式。轮叶单元622具有一枢设于框座621的转轴624及数个相间隔地自转轴624径向且向外延伸至抵于第二过滤单元623的叶片625。转轴624受动力单元629驱动而带动叶片625绕转,叶片625具有连接于转轴624的主体626及一连接于主体626的推抵片627,在本实施例中,推抵片627由橡胶材质所制成。此外,第一导引机构62还具有一连接于框座621并自出口620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一导流板628。轮叶单元622受动力单元629驱动而自收集口210朝过滤单元623的方向绕转。
参阅图1、图4与图6,集污装置6还包括一对应排污口613与二第一导引机构62相间隔设置于二第一导引机构62之间的第二导引机构63,该第二导引机构63包括一自收集槽61的排污口613沿一局部贴近并平行底壁611与周壁612的后壁部615的封闭路径设置在容置空间610的传动单元631,在该传动单元631上相间隔地突设有数个刮板632,该刮板632的游离端侧抵于底壁611、周壁612以利于沿底壁611、周壁612推移污物。传动单元631具有一邻近排污口613并枢设于收集槽61的第一链轮组633、数个沿封闭路径与第一链轮组633相间隔设置的第二链轮组634及一挂连在第一链轮组633与第二链轮组634之间的链条组635,刮板632固接于链条组635上。第一链轮组633受动力单元636驱动而沿一预定方向绕转以连动该链条组635沿封闭路径运转并使刮板632移动。此外,收集槽61还具有连接于后壁部615并自排污口613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二导流板616。
湿式集尘机还包含一邻近且设置于第一链轮组633上方的冲水单元7、设置于收集槽61内的水位调节单元8及设置在收集槽61与液体喷洒单元3之间的抽水单元9。
参阅图1与图3,冲水单元7包括一对应排污口613设置的第一供水管71,其上相间隔地设有数个且开口朝下的出水孔72。参阅图1与图2,水位调节单元8包括一与收集槽61的底壁611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二供水管81,其上设有与一供水源相连通的入水口82和出水口83及一与对应出水口83,用以控制出水口83开启与闭合的浮球式连杆开关84。抽水单元9包括一设置于收集槽61的容置空间610的沉水马达91,该沉水马达91连接与液体喷洒单元3的导管31相连通的水管92。
冲水单元7和水位调节单元8可以分别与不同的供水源相连接分开独立供水,也可以由一连接管10使冲水单元7的第一供水管71(见图3)与水位调节单元8的第二供水管81相连通并经相同的供水源给水,再分别于第一、第二供水管71、81设置用以开启与关闭水流的调控水的流量的开关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藉由入水口82与供水源相连接,再分别供水至第一、第二供水管71、81,并藉由与传动单元631相连接的一电磁阀开关85控制第一供水管71的水流以配合传动单元631的运转、停止而分别开启、关闭水流。供应至第二供水管81的水流则藉由收集槽61内的水位高低驱使浮球式连杆开关84下降、上浮以控制出水口83的开启与闭合。
使用时,先开启液体喷洒单元3,并藉由供水源提供水流通过水位调节单元8的入水口82进入第二供水管81经出水口83流至收集槽61内直至注入预定的水量为止,配合浮球式连杆开关84能使水位维持在固定高度,水量充填完成后,再沿水管92将多余的水流引导至导管31处进行喷洒,接着再使含有粉尘、呆稻壳或枝梗等杂物的空气通过上壳体2的集尘口220进入集尘空间20内,藉由导管31呈覆盖式的配置方式,使从液体喷洒单元3的喷嘴311喷洒出来的水滴101自上而下均匀地散布在整个集尘空间20以增加其与空气中的粉尘相接触的机率与效率,与水滴101结合的粉尘等杂质会随着水滴101一起落至隔间壁21与导流壁部222处,并藉由隔间壁21、导流壁部222呈倾斜斜面的设计而自动地流到二收集口210处,此外,喷嘴311洒下的水落在呈网状的第一过滤单元5的网目上时,还会在第一过滤单元5的网目上形成水膜使粉尘等杂质在通过第一过滤单元5时会被布设其上的水膜包覆而无法继续上升,然后再再随着从喷嘴311喷洒出的水滴101一起降至隔间壁21与导流壁部222,较干净的空气则能顺利通过第一过滤单元5及排气单元4的排气口410离开上壳体2,使第一过滤单元5能够有效防止尚未与水滴结合的粉尘等杂质通过排气口410离开上壳体2回到周围环境中。另外,排气单元4呈侧V字型结构的叶片41具有进一步挡抵粉尘直接逸出的缓冲功能,即利用其第一斜面411还能阻挡并防止部分通过第一过滤单元5的粉尘等杂质离开上壳体21,使附着于第一斜面411上的含水粉尘等杂质,由于集尘空间20内的湿气会凝结为液滴落下,进而被集污装置6收集,而较干净得几乎不含粉尘等杂质的空气则沿第二斜面412流出以离开上壳体2回到周围环境,以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的效果。
到达二收集口210的污水主要由粉尘、杂质与水液形成,会分别被导入第一导引机构62的框座621内,受叶片625上的推抵片627推抵而沿该过滤单元623移动,污物中粒径较小的粉尘或杂质及液体的部分可通过过滤单元623的滤孔(图未示)落到收集槽61内,污水中具有较大体积或粒径的杂质或枝梗则继续受推抵片627推抵到出口620处并通过出口620沿第一导流板628流到一放置在第一导流板628下方的集污容器102中。
此时,通过过滤单元623的小粒径杂质、粉尘与液体会沿呈倾斜斜面设计的二侧壁部614自动地下滑到底壁611使掉落并仍悬浮于水液中的粉尘等杂质因重力逐渐地沉积于底壁611处并经第二导引机构63的刮板632推抵沿着底壁611与周壁612的后壁部615逐渐地被推向排污口613并离开收集槽61落到集污容器102中。
另外,附着于刮板632上的污物容易形成泥块而不易掉落,为了使泥块脱离刮板632,藉由冲水单元7的出水孔72喷洒出的水流冲刷以克服泥块与刮板632之间的附着力并增加泥块重量,进而有利于泥块容易脱离刮板632落到集污容器102中收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冲水单元7是与传动单元631的动力单元636相连动的电磁阀开关85控制以随着传动单元631的间歇性运转开启与关闭水流,在传动单元631停止运作时停止出水,以达到节省水源的目的。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湿式集尘机有下述的功效及优点:
一、利用液体喷洒单元3所形成的喷水网络使空气中的粉尘等杂质与从液体喷洒单元3中所喷出的水滴相结合并随水滴一起落到隔间壁21上再经收集口210排到集污装置6中集出处理,而净化的空气则是先经过第一过滤单元5,再经排气单元4呈侧V字型结构的叶片41迂回缓冲的阻挡后才能离开上壳体2,能够避免水气直接喷出,在利用液体喷洒单元3移除空气中的粉尘等杂质同时,还能藉由第一过滤单元5与排气单元4的叶片41结构有效拦阻尚未与水气结合的粉尘逸散到周围环境中,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提高空气净化效率与效果的特性与优点。
二、藉由呈斜面设计的隔间壁21与导流壁部222使含有粉尘杂质的污水能自动地集中到二收集口210处,经二第一导引机构62后,再藉由同样呈倾斜斜面设计的周壁612的侧壁部614、后壁部615使进入收集槽61内的污水与污物能自动滑移与集中到底壁611处,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方便地集中污水与污物进而增加处理效率的优点。
三、第一、第二导引机构62、63的搭配能依所处理的污水中所含杂质的粒径或体积大小分别进行处理,经轮叶单元625的推抵片627,及刮板632分别将污物推抵到排污口613、出口620排出到收集槽61外集中收集,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能以自动化的方式有效地收集污物以集中处理的特性。

Claims (13)

1.一种湿式集尘机,主要包含:上壳体、相间隔地安装在上壳体的液体喷洒单元、排气单元及与上壳体相对应设置的集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一隔间壁及一自该隔间壁周缘向上延伸的围绕壁形成的集尘空间,该隔间壁沿一预定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与围绕壁相配合形成至少一收集口,在围绕壁与该收集口反向设有至少一的集尘口,所述液体喷洒单元安装在上壳体的集尘空间内,包括数个架设在隔间壁上方的导管及数个相间隔地设置于导管管壁的喷嘴,所述排气单元覆设于围绕壁上并位于液体喷洒单元上方,包括数个相间隔设置并与集尘空间相连通的排气口,所述集污装置包括一收集槽,该收集槽与上壳体的收集口相对应形成一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集尘机,其特征在于:在液体喷洒单元与隔间壁之间还设有第一过滤单元,集尘口位于第一过滤单元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集尘机,其特征在于:排气单元的排气口由数个百叶窗式相间隔排列的叶片形成,每一个叶片的侧剖面呈侧V字型的弯折结构,其具有一面向集尘空间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及一与第一斜面弯折连接且背向集尘空间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集尘机,其特征在于:集污装置的收集槽与上壳体的隔间壁相配合形成容置空间并具有一与隔间壁相间隔的底壁、一连接于底壁与隔间壁之间的周壁,收集口连通集尘空间与容置空间,在收集槽的周壁设有与收集口相间隔且相错开的排污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式集尘机,其特征在于:集污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对应收集口设置的第一导引机构,该第一导引机构包括一对应收集口设置于上壳体与收集槽之间的框座、形成于框座且与收集口相间隔的出口、一枢设于框座并位于收集口与出口之间的轮叶单元及一自收集口沿轮叶单元的外周缘延伸至出口并阻隔在轮叶单元与容置空间之间的第二过滤单元,轮叶单元具有一枢设于框座的转轴及数个相间隔地自转轴径向向外延伸至抵于第二过滤单元的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式集尘机,其特征在于:集污装置还包括一对应该排污口与第一导引机构相间隔设置的第二导引机构,该第二导引机构包括一自收集槽的排污口沿一局部贴近并平行底壁、周壁的封闭路径设置在容置空间的传动单元,在该传动单元上相间隔地突设有数个刮板,该刮板的游离端侧抵于底壁和周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湿式集尘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导引机构的传送单元具有一邻近排污口并枢设于收集槽的第一链轮组、数个沿封闭路径与第一链轮组相间隔设置的第二链轮组,及一挂连在第一链轮组与第二链轮组之间的链条组,刮板固接于链条组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式集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的周壁包括自底壁二相反侧倾斜向上并向外延伸的二侧壁部及一连接在二侧壁部之间且自底壁周缘倾斜向上并向外延伸的后壁部,排污口设于后壁部,第二导引机构的传动单元自排污口沿局部贴近并平行底壁与后壁部的封闭路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湿式集尘机,其特征在于:二个相间隔地设置于第二导引机构二相反侧并位于机壳的后壁部与隔间壁之间的第一导引机构设有二个收集口,二第一导引机构的二出口与排污口位于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式集尘机,其特征在于:在邻近第一链轮组上方设有冲水单元,该冲水单元包括一对应排污口设置的第一供水管,其上相间隔地设有数个开口朝下的出水孔。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式集尘机,其特征在于:在收集槽内设有水位调节单元,其包括一与收集槽的底壁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二供水管,其上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及一对应出水口的用以控制出水口开启与闭合的浮球式连杆开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集尘机,其特征在于:在收集槽与液体喷洒单元之间设有抽水单元,其包括一设于收集槽的容置空间的沉水马达,该沉水马与液体喷洒单元的导管相连通的水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集尘机,其特征在于:上壳体的围绕壁还具有一与集尘口反向设置的后壁部及一自后壁部底缘倾斜向内并向下延伸至底端缘的导流壁部,该导流壁部的底端缘与隔间壁相间隔一预定距离,收集口设于隔间壁与导流壁部之间。
CNU2007200769052U 2007-12-21 2007-12-21 湿式集尘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5773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769052U CN201157734Y (zh) 2007-12-21 2007-12-21 湿式集尘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769052U CN201157734Y (zh) 2007-12-21 2007-12-21 湿式集尘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57734Y true CN201157734Y (zh) 2008-12-03

Family

ID=40108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7690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57734Y (zh) 2007-12-21 2007-12-21 湿式集尘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57734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0572A (zh) * 2021-03-17 2021-07-02 江苏龙净科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催化剂除尘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0572A (zh) * 2021-03-17 2021-07-02 江苏龙净科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催化剂除尘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97711B1 (ko) 다중 습식집진기
CN201578172U (zh) 一种蒸汽吸尘器
CN115301015A (zh) 一种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脱硫设备
CN201157734Y (zh) 湿式集尘机
CN108145802B (zh) 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木工车床
CN1628229A (zh) 从气流中高效分离悬浮颗粒的设备
CN111939740A (zh) 一种大气污染治理的废气净化系统
CN2687540Y (zh) 餐饮油烟净化机
CN201150823Y (zh) 污物处理装置
CN109043605A (zh) 鲜红枣生产及污水处理复合装置
CN211536998U (zh) 一种用于甜菜碱结晶污染物的水膜除尘器
CN210057731U (zh) 一种用于粉料投加的水幕除尘装置
CN107702242B (zh) 一种室外空气净化机
CN205517964U (zh) 一种农用原料粉碎机
CN102728173B (zh) 离心除尘过滤器
CN208694571U (zh) 一种水过滤旋风除尘器
CN202962198U (zh) 分体贮水式空气净化器
CN112985007A (zh) 一种用于食品加工的烘干除湿装置
CN202146894U (zh) 车间无组织废烟收集和净化处理系统
CN205516978U (zh) 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
CN208233888U (zh) 一种新型草坪落叶收集小车
CN110529942A (zh) 一种涤纶丝生产加工车间用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8295921U (zh) 一种秸秆焚烧机
CN114589007B (zh) 一种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层流反应器
CN208403193U (zh) 一种蔬菜清洗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