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制胸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罩,其具有改进的舒适性,尤其具有减少的明显缝合。
背景技术
胸罩通常由多个片制造而成。通过切割和再缝纫,或者通过加热和压力成型,这些片被成形为三维形式。所形成的片然后通过缝纫而组装为胸罩。
在长时间穿着诸如胸罩等服装之后,服装与穿戴者的皮肤相接触的毛边可能变得使人刺痛。当考虑到服装的三维特性时,去除上述毛边和缝合线是复杂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胸罩,其至少部分地不包括使穿戴者的皮肤刺痛的缝纫边缘,或者至少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有用的选择。
在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制胸罩,包括:
芯体组件,其至少由第一模制海绵材料层和第二模制海绵材料层形成,所述第一模制海绵材料层优选与所述第二模制海绵材料层相层压,所述芯体组件限定了两个罩杯区域以及在所述两个罩杯区域之间延伸的中间桥接区域,并且其中,靠近所述第一模制海绵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模制海绵材料层中之一或者在二者中间,设置有无伸展特性的至少一个挠性材料层,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挠性材料层在所述桥接区域与所述第一模制海绵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模制海绵材料层相层压,所述无伸展特性的挠性材料被定向成使得所述芯体组件在横跨与罩杯至罩杯方向平行的桥接区域上为不可伸展的;在所述芯体组件的外部设置有各自至少由织物材料形成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分别在所述芯体组件的内侧和外侧与所述芯体组件相层压,从而优选地包围所述芯体组件;以及所述第一层在所述芯体组件的最下部周边处或其附近至少结合有第三层,所述第三层包裹在所述最下部周边上并延伸至所述芯体组件的剩余周边或者朝向所述芯体组件的剩余周边延伸。
在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制胸罩,包括:
芯体组件,其至少由第一模制海绵材料层和第二模制海绵材料层形成,所述第一模制海绵材料层优选与第二模制海绵材料层相层压,所述芯体组件限定了两个罩杯区域以及在所述两个罩杯区域之间延伸的中间桥接区域,并且其中,靠近所述第一模制海绵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模制海绵材料层中之一或者在二者中间,设置有无伸展特性的至少一个挠性材料层,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挠性材料层在所述桥接区域与所述第一模制海绵材料层和第二模制海绵材料层相层压,所述无伸展特性的挠性材料被定向成使得所述芯体组件在横跨与罩杯至罩杯方向平行的桥接区域上为不可伸展的,以及
第一层和第二层,其每一个至少由织物材料形成,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分别在所述芯体组件的内侧和外侧设置于所述芯体组件的相对侧,所述第一层层压至所述芯体组件的内侧,
在所述芯体的下周边处,所述第二层在其下边缘处结合至所述第一层,并且所述第二层向上折叠,以将所述芯体组件包裹至所述芯体组件的外侧,
朝向所述模制胸罩的底外围设置的所述第三外层和第二外层之间的结合,使得在外观上不具有毛边或缝纫。
优选地,在所述芯体组件与层压至所述芯体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层的至少之一之间具有中间织物层。
优选地,所述无伸展特性的挠性材料为具有双向无伸展特性的纺织织物材料,并且其被定向为使得所述非伸展方向与所述芯体组件的罩杯至罩杯方向平行地延伸跨越所述桥区。
优选地,所述无伸展特性的挠性材料层位于所述模制海绵材料的所述第一层与第二层中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海绵层是彼此共同延伸的,并且限定了所述芯体组件的周边。
优选地,所述芯体组件的形状仅限定了所述罩杯、所述桥接区域和优选地所述肩带的至少一部分,而不包括胸带。
优选地,所述胸带从所述模制胸罩的所述芯体组件设置区域的各侧向外延伸。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海绵层与所述第二海绵层中间设置有两个内刚丝结构,其每一个位于所述罩杯区域附近。
优选地,除了所述无伸展特性的挠性材料和所述两个内刚丝结构之外,所述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彼此直接层压。
优选地,所述内刚丝结构包括刚性细长部件和在所述刚性细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周围的挠性材料外壳。
优选地,所述外壳是织物材料。
优选地,所述外壳通过粘合材料附着至所述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的相对表面的一个或两个。
优选地,所述外壳是管状衬套,在其中设置有所述刚性细长部件,所述衬套具有闭合的末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与所述海绵层的一个或两个是彼此共同延伸的。
优选地,所述第二层与所述海绵层的一个或两个是彼此共同延伸的。
本实用新型还可被宽泛地表达为由在说明书中单独或共同提到或指出的部分、要素和特征以及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部分、要素或特征的任意组合或所有组合构成,在本文中提到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领域中具有公知等价物的特定的整体时,这种公知的等价物被认为是仿佛单独阐明一样被并入本文。
在本文中提到内部、外部或类似术语时,所述术语应参考胸罩穿戴者的身体来理解。例如,“内部”、“内侧”或“内部区域,,为相对的术语,表示与距离穿戴者身体更远的胸罩部分相比,其为更接近穿戴者身体的胸罩表面部分。除非特别说明,“内部”并不意味着“最内部”。类似的说明也适用于例如“外面”或“外部”等术语。
对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内面”或“内部”以及“外面”或“外部”的参考分别根据术语“近端”和“远端”的通常定义来解释。
无缝合线意味着胸罩在视觉上是基本无缝合线的,胸罩的边缘以无缝合线的方式完成,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通过折叠外层的边缘并利用无缝线装置或基本无缝合线的某些其他装置将其固定至内层。然而,在外部看不见的胸罩结构内侧,或者在从外部看起来并不明显的、例如肩带接合至罩杯区的区域或者挂钩或孔眼带与胸带相连的区域却可以发现缝合线。
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意味着“至少部分地由......构成”,也就是说,当对说明书中包含该术语的语句进行解释时,在每个语句中该术语之后的所有特征都要出现,但也可出现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
图1示出了织物层与海绵层用以形成层压层组件的层压结构,其中,从层压层组件中切割出一个矩形片以形成外部层;
图2示出了外部层的海绵层已被修整,从而在各个罩杯区域的中间周围形成高点;
图3以剖面方式示出了内刚丝结构,其通过将金属内刚丝包裹在织物材料衬套内、并通过线条痕迹在两端封闭而形成;
图4示出了被修整的外部层被置于模制机器的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然后对其进行模制并使其具有三维形状;
图5示出了通过喷涂机对模制的外部层的海绵侧喷涂粘合剂;
图6从内部(或者从将要变成模制的外部层的内表面的部分)示出了内刚丝结构被设置(例如,通过粘结)在模制的外部层的海绵层上的各个罩杯区域的下周边附近;
图7示出了无伸展特性的挠性织物材料层被设置于(例如,通过粘结)外部层的海绵层上的桥接区域(例如,两个罩杯区域之间);
图8示出了另一挠性织物材料层(其仅可轻微伸展)大体具有“W”形状,其被设置成(例如,通过粘结)沿着内刚丝结构并位于其上方且跨过桥接区域;
图9示出了具有“U”形状的海绵层片,被设置成(例如,通过粘结)位于W形织物材料上方,沿各内刚丝结构且位于其上方;
图10示出了内部层从图1所示的层压层组件上切割出并且被修整,其位于模制机器的压板之间,然后进行成形;
图11示出了通过模制机器形成的外部层与内部层的层压结构,从而形成芯体组件,之后施加压力和/或热量以形成两层、内刚丝结构和织物材料层/海绵片沿着各个罩杯部分的下边缘/在桥接区域处的层压,所述桥接区域变为夹于外部层与内部层之间;
图12示出了被修整的芯体组件的边缘;
图13(A)示出了通过在一个侧面具有粘合剂的两个小片织物带而附接至芯体组件的肩带(其由在两个织物层之间夹有海绵层的预层压层组件形成),该肩带的一端通过将小片织物带包裹于接合处而附接到芯体组件,小片织物带的粘合剂之后在被加热(例如通过熨烫)时熔化并提供结合,图13(B)则示出了从侧面观察的芯体组件的胸罩外侧和胸罩内侧;
图14示出了通过子弹头模具进行的最外织物层的模制;
图15示出了模制之后的最外织物层;
图16示出了通过使用针、别针设置在芯体组件外部上的最外织物层;
图17(A)示出了从织物片沿着预成形的塑料标尺的边缘切割出的胸罩的各翼部区域的最外织物层,而图17(B)示出了从织物材料片切割出的胸罩的各翼部区域的最内织物层,其在覆盖有保护纸的一侧上具有粘合剂,而预成形的塑料标尺用来引导所述切割;
图18示出了沿着翼部部分的最外织物层和翼部部分的最内织物层中的每一个的最长边缘、通过缝纫而使最外织物层附接至最内织物层;
图19示出了沿着图18中的两层的结合边缘的切割,从而不会保留缝合,同时使用超声波方法沿着新的边缘将所述两层密封到一起;
图20示出了将粘合带固定到橡胶带上;
图21示出了橡胶带(在其一侧上具有粘合带)之后是如何沿着翼部区域的最外织物层与最内织物层结合的边缘而固定到最外织物层的;
图22示出了位于两个压板之间的翼部区域的最外织物层与翼部区域的最内织物层,之后,施加热量和/或压力将其层压到一起;
图23示出了在沿着最内织物层的边缘进行修整之后所形成的翼部区域的各个层压层;
图24以平面图的方式示出了芯体组件的内部,此时最外织物层边缘被去除从而不进行缝纫,翼部区域的各个层压层被设置为其待缝纫的边缘朝向外部(即,朝向芯体组件的罩杯的周边),然后对翼部区域进行缝纫,(以及最外织物层,虽然由于其位于芯体组件的另一侧而并未示出);
图25示出了与图24类似的图,但是是从芯体组件的另一侧(外侧)观察的,最外织物层已被除去别针并被向上翻转到达芯体组件的内侧,然后其被设置为模制成的如图15所示的子弹头形状向内指向芯体组件的内表面,然后,翼部区域接受从芯体组件的外侧到芯体组件的另外的缝纫;
图26示出了通过芯体组件的边缘的局部剖面图,其示出了通过芯体和翼部组件以及最外织物层进行的缝纫,所述翼部区域边缘朝向芯体组件的罩杯边缘,所述翼部的主体朝向芯体组件的罩杯的内部,并且示出最外织物层具有向内指向芯体组件内部的子弹头形状;
图27以平面图的形式示出了芯体组件、翼部区域和最外织物层的缝纫后的组件,所述芯体组件的最外织物层之后沿着芯体组件的下周边缝纫到芯体组件上,添加另外的缝合线以将最外织物层接合至所述缝纫后的组件;
图28示出了在进行修整并同时使用超声波方法进行密封之后,在图27中所示的缝纫之后所形成的组件,被修整的宽度覆盖了缝合,从而沿着所述组件的下周边不会保留缝合,最外织物层仍然翻转至芯体组件的内部;
图29示出了芯体组件的最外织物层已被向上翻转从而覆盖了芯体组件的外表面,各个翼部区域也向上翻转从而其自由端指向远离芯体组件23的方向,然后在芯体组件和翼部区域的最强结合点处,将小片织物粘合带(与图13A中用于将肩带结合到芯体组件的类型相同)熨烫在芯体组件和翼部区域的内侧上(用于加固相对较弱的结合处的附接);
图30(A)示出了使用针或别针重新定位到芯体组件的外部的芯体组件的最外织物层,图30(B)示出了通过下周边的详细剖面,其示出了所形成的无缝结合;
图31(A)示出了已被修整从而形成了摺边的最外织物层,所述摺边用于沿着芯体组件的罩杯区域的上周边和肩带进行边缘包裹,粘合带被应用于最外织物层的摺边,图31(B)示出了剖面细节,其示出了其上附接有带的最外织物层以及下面的芯体组件;
图32(A)示出了最外织物层的摺边在罩杯区域的上周边和肩带周围折叠,图32(B)示出了剖面细节,其示出了其上附接有带的最外织物层和下面的芯体组件,最外织物层和带已被折叠到芯体组件的内侧上并被密封至芯体组件的内侧;
图33示出了在图32所示步骤之后的未完成的产品;
图34示出了通过粘合带设置在翼部区域的自由端上的背部带紧固件(即锁扣和挂钩),从该图中观察,在左侧翼部具有单列、每列两个挂钩,而在右侧翼部具有三列、每列两个“孔眼”,通过粘合带和熨烫而从内侧附接所述挂钩,通过类似的方式从翼部的内侧附接所述孔眼,并且所述孔眼穿过翼部中的切口而露出外表面,在挂钩件上方通过粘合带设置有较小的细长海绵片,然后,延伸超过背部带紧固件的各个最外织物层的自由端被折叠从而覆盖所述背部带紧固件,所述挂钩穿过最外织物层的折叠自由端中的切口而露出内表面;以及
图35示出了从外侧观察的平面图形式的完成的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35,其中示出了胸罩54,胸罩54可由胸部或罩杯区域17、作为胸带的翼部区域30A和30B以及肩带55A和55B一般地限定。肩带55A和55B分别在罩杯区域17与各个翼部区域30A和30B之间延伸。
但是,除了具有肩带之外,也能够可选地预想到该胸罩可为无肩带型式。实际上,虽然本文参考了胸罩,但是可以预想到,作为一种选择,用以限定所述胸罩的片的组件可结合到其它服装中,例如,晚装或泳衣等。
现在将描述胸罩的构造。
织物层1与海绵层2一起形成层压层组件3,从而形成了芯体层或层压结构。这种组件可在形成长片的连续过程中被形成。作为一种选择,该组件可形成为分立的片。通过以公知的方法向织物层1和海绵层施加热量和压力而形成所述层压结构。从层压层组件中切割出两个矩形片4。它们中的一个用来形成外部层5,而另一个用来形成内部层。从组件3中、或者从海绵和织物的另一层压结构中切割出另外的片,以形成肩带部分24。肩带部分24在构造上不同于内部层和外部层所具有的构造,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海绵的另一侧上具有另外的织物层,即,叠层为织物、海绵、织物。
然后,用于外部层5的矩形片4通过修整海绵而成形。该成形过程形成了基本的胸罩形状,包括一对罩杯区域以及在两个罩杯区域之间延伸的桥接区域。在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成形将在各个罩杯区域17的中部周围形成高点(apex)6。但是,在其它实施方案中,也可以根本没有成形过程,成形仅用于减少海绵层的总体厚度,或者在其它区域的其它形式的成形用于改变该区域的形状和/或密度。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外部层5可根本不具有织物层,胸罩的外部层由最外织物层27形成(参见下文)。
通过将弧形金属内刚丝8包裹在织物材料衬套9内,并通过线条痕迹(bar-tracking)11在两端封闭,从而形成内刚丝结构7。织物也可通过折叠和缝纫、热封等方式封闭。
然后,被修整的外部层5被置于模制机器12的上压板12A与下压板12B之间,之后对外部层5进行模制以使其具有三维形状。然后,将压板12A和12B放置在一起并施加压力,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施加热量,以使外部层具有三维形状。所形成的层具有已经清晰形成的罩杯区域17。
然后,通过喷涂机15对当前已被模制的外部层19的海绵侧喷涂粘合剂13。粘合剂13可以是任何形式的粘合剂,例如热量或化学激活(或二者皆有)的粘合剂、接触粘合剂、自凝粘合剂等。外部层19的海绵层2侧具有内刚丝结构7,内刚丝结构7在模制的外部层19的海绵层2上被置于(在优选实施方案中,通过施加的粘合剂的粘结)各个罩杯区域17的下周边16附近。然后,挠性织物材料的、无伸展特性的第一桥接层18在外部层19的海绵层2上被置于(在优选实施方案中通过粘结)桥接区域56(即,两个罩杯区域17之间)处。挠性织物材料的另一个或第二桥接层57(其为仅可轻微伸展的)大体具有“W”形状,其被设置(在优选实施方案中通过粘结)为沿着内刚丝结构7并在其上方、跨过桥接区域56且在第一桥接层18上方。最后,一片具有“U”形的海绵层21被设置(例如通过粘结)为位于第二桥接层57上方、沿着各个内刚丝结构7并在其上方。在可选实施方案中,内刚丝结构7自身可涂覆有粘合剂,或者可通过熔合(例如,通过超声波技术,或通过热量和/或压力)而置于外部层5的海绵层2处。另外,上述为优选的叠层顺序,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叠层顺序可以不同。
如图1所示,内部层20从层压层组件3中切割出,然后被修整和模制。除了内部层的方向颠倒之外,对内部层20的模制过程与对外部层的模制过程相同。在内部层20的模制操作中,阳模制压板12A靠着织物层1设置,而阴模制压板12B靠着内部层20的海绵层2设置。内部层20可在导致该目的的过程中的任何时刻进行修整和模制。在优选实施方案中,虽然模制机器可与用于形成外部层19的机器相同,但是该机器的压板是不同的。
然后,模制的外部层19和当前已被模制的内部层22被置于模制机器12中(不论是否与先前机器相同,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其与模制内部层和外部层的机器具有不同的压板),以形成具有近端面和相反的远端面以及上边缘或上周边48和下边缘或下周边16的芯体组件23。层19和22经过设置,使得各层的海绵层2彼此紧靠。
然后施加压力和/或热量,以沿着各罩杯区域17的下周边16和成为夹于模制的外部层19与模制的内部层22之间的桥接区域形成以下各部分的层压结构:两层19和22、内刚丝结构7、织物材料层18和57以及海绵片21。然后,将所形成芯体组件从上述的多层压层中切割出。所述切割可以是模制过程的一部分,其作为压板的主运动或副运动的一部分通过位于模具中的剪刀进行。所述切割也可通过压板的副运动来实现,从而将无用的多层结构修剪掉。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切割可在模制之外的操作中完成,例如,通过手工切割或其它加工。芯体组件23具有胸罩外部65(相对于穿戴者的最外部)和胸罩内部64(相对于穿戴者的最内部)。
肩带部分24(其由预层压层组件制成,该预层压层组件具有夹于两个织物层之间的海绵层)通过在一侧具有粘合剂的两个小片织物带25而附接到芯体组件23,通过将小片织物带25包裹到肩带端部与芯体组件的对接或搭接的接合处上,而使肩带部分24的一端附接至芯体组件23。然后,带25的粘合剂在被加热(例如,通过熨烫或其它熔合技术,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粘合剂)时熔化并提供结合。
然后,远端织物层或最外织物层27通过子弹头模具28、经由热压成形操作而被预成形。然后,被成形的最外织物层27使用针或别针29置于芯体组件23的胸罩外部65上。
接下来描述翼部区域30的形成,其中翼部区域30形成胸罩54的胸带。
胸罩54的各个翼部区域30的最外织物层30A,从织物片上沿着预成形的塑料标尺35的边缘被切割出。各个翼部区域30的最内织物层30B也从织物材料片上切割出。最内织物层30B在覆盖有保护纸34的一侧上具有粘合剂(被激活或待被激活),预成形的塑料标尺35(不同于用于外部层的塑料标尺)被用来引导切割。最外织物层30A比内层长,从而提供稍后将要使用的叠盖。然后,通过沿翼部部分30的最外织物层30A和最内织物层30B中每一个的最长边缘缝纫,从而使得最外织物层30A附接到最内织物层30B。粘合剂(一旦暴露)将位于所述两层之间。
然后,沿着所述两层的结合边缘切割缝纫好的翼部区域30,从而不会使缝合保留,并且可同时使用超声波技术沿着新的边缘将所述两层密封到一起,从而形成结合的边缘59。
通过将粘合带39固定到橡胶带40上,带子58也被制备(在制造过程的这个阶段并非必需,但可以较早地制备)。带子(在其一侧上具有粘合带)然后通过置于其上的粘合剂39而沿着结合的边缘59固定到翼部区域30的最外织物层30A;其目的是加固所述结合的边缘59和/或提供沿着所述结合的边缘59的弹性。
然后,翼部部分30的最外织物层30A和最内织物层30B被置于两个压板62A和62B之间,之后通过施加热量和/或压力而层压到一起,从而形成胸带60。然后,沿着最内织物层的边缘对所形成的胸带60的层压层进行修整。
现在将描述将最外织物层27和胸带60附接到芯体组件23。
各个胸带60被设置为其待被缝纫的边缘63朝向外部(即,朝向芯体组件23的罩杯的周边61)。最外织物层27的边缘被去除,从而在这一阶段不进行缝纫(虽然未示出,但最外织物层位于芯体组件23的另一侧(外侧))。然后,胸带60被缝纫到固定区域上。通过使芯体组件的胸罩内部64面朝上方,此操作被最早完成,但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完成。
然后,组件(胸带60、芯体组件23和最外织物层27)被翻转从而使得胸罩外部65被显示出。将最外织物层27除去别针,并翻转到芯体组件23的内侧,然后,其被设置为使得如图15所示的模制成的子弹头形状指向芯体组件23的胸罩内部64。然后,翼部区域接受从芯体组件的外侧到芯体组件的另外的缝纫。
然后,通过增加以附接最外织物层的另外的缝纫,而使芯体组件23的最外织物层27沿着芯体组件的下周边16进一步缝纫到芯体组件23上。
上述操作的结果是缝制了芯体组件23、胸带60以及最外织物层27。胸带边缘63设置为朝向芯体组件23的周边61。胸带60的主体设置为朝向胸罩内部64。最外织物层27被示出具有指向芯体组件23的胸罩内部64的子弹头形状。
然后,对所形成的组件进行修整,并同时使用超声波方法对其进行密封。修整宽度覆盖缝纫36,从而使得沿着组件的下周边16不会保留缝合。最外织物层27仍然被转到芯体组件23的胸罩内部64。
然后,各个胸带60被向外翻转,以使其自由端指向远离芯体组件23的方向,然后将小片织物粘合带25在芯体组件23的内侧和胸带上、在其最大程度结合点处进行熨烫。这样使得在该相对较弱的位置处的附接得以加固。带25可以与用于附接肩带部分24的带相同,其可以采用类似方法进行粘合。
然后,使用针或别针将最外织物层27重新设置在芯体组件的胸罩外部65上。这是通过以下过程实现的:将最外织物层27折叠到下周边16上,从而覆盖密封和修整的下边缘的毛边,然后重新设置回到胸罩外部65表面上。将最外织物层27折叠到下周边16上将形成远端折片(flap),在远端折片处,最外织物层27的边缘被缝到芯体组件23上。然后,所形成的无缝接头(seamless blind joint)67在胸罩内部64上出现。在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无缝接头67刚好位于下周边16的“上部”。但是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其可位于下周边16自身上,或者位于胸罩内部64的“高度”的上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最外织物层27将覆盖翼部缝纫到芯体组件23上的固定区域,从而增加人们穿戴胸罩的舒适程度。
然后对最外织物层27进行修整,从而形成摺边66。摺边66用于沿着芯体组件23的罩杯区域17的剩余的上周边48和肩带55(或肩带55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边缘包裹。将粘合带39应用于最外织物层27的摺边66。
然后,最外织物层27的摺边关于罩杯区域17的上边缘48和肩带折叠,图32(B)示出了剖面细节以显示最外织物层,而带被密封至芯体组件23的模制的内部层22的织物层1。
之后,通过粘合带39将背部带紧固件(即孔眼52和挂钩51)设置在胸带60的自由端上。在图34中,示出了左侧胸带60上的单列挂钩51以及右侧胸带60上的三列、每列两个孔眼52。通过粘合带和熨烫而从胸带60的内侧附接挂钩51。通过类似的方法从胸带的内侧附接孔眼52,孔眼52穿过胸带中的切口53而露出外表面。在挂钩件上方通过粘合带设置有较小的细长海绵片。然后,各最外织物层27延伸超出背部带紧固件的自由端被折叠,从而覆盖所述背部带紧固件。挂钩穿过最外织物层的折叠自由端中的切口而露出内表面。然后,各肩带通过以超声波方法(例如超声波焊接)连接额外构件而延伸。
图35中以从外侧看到的平面图的方式示出了完成的产品。
在各个胸带60的端部处,挂钩51和用于挂钩的孔眼52相互合作,从而使得胸罩能够关于穿戴者的胸部而固定。
胸罩可为无缝的,可由这样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中的至少一些是模制的或可模制的,并且它们优选地至少部分通过层压而彼此接合。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胸罩54可不具有肩带,或者无缝边缘可合并入胸罩之外的服装中,但却产生相同的效果。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包括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形式。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