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18493Y - 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18493Y
CN201118493Y CNU2007203058423U CN200720305842U CN201118493Y CN 201118493 Y CN201118493 Y CN 201118493Y CN U2007203058423 U CNU2007203058423 U CN U2007203058423U CN 200720305842 U CN200720305842 U CN 200720305842U CN 201118493 Y CN201118493 Y CN 20111849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apacity
relay
controller
conducting
phase altern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3058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奎
刘秀梅
鲁玉玲
马玉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cheng High-tech Co.,Ltd. Of Electronic No.40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TC 44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4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44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4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U2007203058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1849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1849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1849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A、B、C端与三相交流电源连接,A′、B′、C′端与三相交流电机连接,其包括正转延时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反转延时控制电路和第二继电器,当控制器被施加正转控制信号时,正转延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触点闭合,并在延时设定时长后,使A与A′导通,B与B′导通,C与C′导通;当控制器被施加反转控制信号时,反转延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闭合,并在延时设定时长后,使A与A′导通,B与C′导通,C与B′导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固体开关产生的电源相与相之间短路问题,以及触点开关产生的电弧火花问题,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正反转控制器。
背景技术
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的实现,是通过改变三相电机负载中任意两相电源的相序来实现的。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为固体开关,固体开关具有体积小、无触点、工作可靠等优点,但容易造成电源相与相之间的短路事故。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常见的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为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成本低等优点,但会产生触点电弧火花,且触点容易损坏,环境适应性差。
请参阅图1,该图为现有技术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固体开关输出部分的电路原理图,使用中,固体开关的A、B、C端连接三相交流电源,A′、B′、C′端连接三相交流电机。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机正转时,功率器件V1、V2、V3导通,V4、V5截止,A与A′接通、B与B′接通、C与C′接通、B与C′关断、C与B′关断,电机与A-B-C相序电源连接;电机反转时,功率器件V1、V4、V5导通,V2、V3截止,A与A′接通、B与C′接通、C与B′接通、B与B′关断、C与C′关断,电机与A-C-B相序电源连接。
在实际工作中,当电源电压发生突变时,如其电压上升率dv/dt值过大,或电机负载带来的过电压都可能导致固体开关中的功率器件的误导通,从而造成对电机正反转的控制失败。即在图1中,电机正转时A与A′接通、B与B′接通、C与C′接通,此时如果V4或V5误导通,会使B与C′或C与B′接通,最终导致三相交流电源B相和C相的短路。同理,电机反转时A与A′接通、B与C′接通、C与B′接通,此时如果V2或V3误导通,会使B与B′或C与C′接通,最终也会导致三相交流电源B相与C相的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固体开关进行电机正反转控制时,若电源电压发生突变或电机负载带来过电压,容易导致电源相与相之间的短路的问题。
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具有A、B、C和A′、B′、C′六个接线端,A、B、C端与三相交流电源连接,A′、B′、C′端与三相交流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正转延时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反转延时控制电路和第二继电器,其中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分别串联在B与B′之间,以及C与C′之间,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分别串联在B与C′之间,以及C与B′之间;
当控制器被施加正转控制信号时,正转延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触点闭合,并在延时设定时长后,使A与A′导通,B与B′导通,C与C′导通,三相交流电机正转;
当控制器被施加反转控制信号时,反转延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闭合,并在延时设定时长后,使A与A′导通,B与C′导通,C与B′导通,三相交流电机反转。
较佳的,所述正转延时控制电路中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当收到正转控制信号时,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充电,其中第一电容的充电时长小于第二电容的充电时长,第一电容充电完毕后,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触点闭合,第二电容充电完毕后,A与A′导通,B与B′导通,C与C′导通。
较佳的,当去除正转控制信号时,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放电,其中第一电容的放电时长大于第二电容的放电时长,第二电容放电完毕后,A与A′断开,B与B′断开,C与C′断开,第一电容放电完毕后,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触点断开。
较佳的,当控制器被施加正转控制信号时,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处于断开状态,B与C′处于断开状态,C与B′处于断开状态。
较佳的,所述反转延时控制电路中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当收到反转控制信号时,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充电,其中第三电容的充电时长小于第四电容的充电时长,第三电容充电完毕后,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闭合,第四电容充电完毕后,A与A′导通,B与C′导通,C与B′导通。
较佳的,当去除反转控制信号时,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放电,其中第三电容的放电时长大于第四电容的放电时长,第四电容放电完毕后,A与A′断开,B与C′断开,C与B′断开,第三电容放电完毕后,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断开。
较佳的,当控制器被施加正转控制信号时,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处于断开状态,B与C′处于断开状态,C与B′处于断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将固体开关与电磁继电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既弥补了半导体功率器件的不足,又利用了电磁继电器物理隔离的优势,彻底解决了固体开关产生的电源相与相之间短路问题,以及触点开关产生的电弧火花问题,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可广泛用于交流电机正反转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固体开关输出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设计采用了机电结合的方式,将电磁继电器与固体开关相串联,在输出电路部分串联上了电磁继电器的触点开关,通过延时控制电路来实现半导体功率器件和电磁继电器触点的通、断顺序,有效解决了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过程中电源相与相之间的短路问题,从而避免了控制电机正反转失效现象。
请参阅图2,该图为本实用新型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所述控制器具有A、B、C和A′、B′、C′六个接线端,A、B、C端与三相交流电源连接,A′、B′、C′端与三相交流电机连接,控制器包括正转延时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反转延时控制电路和第二继电器,其中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分别串联在B与B′之间,以及C与C′之间,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分别串联在B与C′之间,以及C与B′之间,其中正转及反转延时控制电路主要由六反向器D1、D2和RC电路构成,用来实现电磁继电器与功率器件(固体开关)的接通、关断顺序,保证电机工作的可靠性。
当控制器被施加正转控制信号时,高电平经R1和R2给C1充电,充电时间为t1,同时高电平经R3和R4给C2充电,充电时间为t2,其中t1<t2,例如t1和t2可分别为:
t1=(R1+R2)×C1=0.8s
t2=(R3+R4)×C2=2.7s
由于充电时间t1<t2,因此三极管V5比三极管V6先导通,从而保证了第一继电器的两组触点J1-1、J1-2先闭合,经过一定的延时后V6导通,使V11、V12、V13导通,从而推动功率器件V16、V17、V18导通,使得A与A′接通、B与B′接通、C与C′接通,三相交流电机与A-B-C相序电源连接,三相交流电机正转。
当控制器被去除正转控制信号时,C1经R2和V3放电,放电时间为t1′,C2经R4和V4放电,放电时间为t2′,其中,t1′>t2′,例如t1′和t2′可分别为:
t1′=R2×C1=0.12s
t2′=R4×C2=0.1ms
由于放电时间上t2′<t1′,因此V6比V5先截止,从而使得功率器件V16、V17、V18先关断,第一继电器的两组触点J1-1、J1-2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再关断,保证了第一继电器J1的两组触点J1-1、J1-2始终在没有电流的状态下闭合和断开,保证了电磁继电器与功率器件的接通与关断顺序。
当控制器被施加正转控制信号时,正转控制信号通过二极管V2、反相器D2后,使反转延时控制电路输出低电平,V9、V10、V14、V15截止,第二继电器的两组触点J2-1和J2-2,以及V19与V20均处于关断状态,因此反转延时控制电路不工作,电机处于正转工作状态。由于电机正转时第二继电器J2的两组触点J2-1、J2-2均保持在断开状态,所以即使存在功率器件V19、V20的误导通现象,也不会出现三相交流电源B相和C相的短路问题。
当控制器被施加反转控制信号时,高电平经R5和R6给C3充电,充电时间为t3,同时高电平经R7和R8给C4充电,充电时间为t4,t3<t4,例如t3和t4可分别为:
t3=0.8s
t4=2.7s
由于充电时间t3<t4,因此三极管V9比三极管V10先导通,V9导通使得J2的两组触点J2-1、J2-2闭合,经过一定的延时后V10导通,使V11、V14、V15导通,从而推动功率器件V16、V19、V20导通,使得A与A′接通、B与C′接通、C与B′接通,三相交流电机与A-C-B相序电源接通,三相交流电机反转。
当控制器被去除反转控制信号时,C3经R6和V7放电,放电时间为t3′;C4经R8和V8放电,放电时间为t4′,t3′>t4′,例如t3′和t4′可分别为:
t3′=0.12s
t4′=0.1ms
由于放电时间上t4′<t3′,因此V10比V9先截止,从而使得功率器件V16、V19、V20先关断,第二继电器的两组触点J2-1、J2-2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再关断,保证了第二继电器J2的两组触点J2-1、J2-2始终在没有电流的状态下闭合和断开,保证了电磁继电器与功率器件的接通与关断顺序。
当控制器被施加反转控制信号时,反转控制信号通过二极管V1、反相器D1后,使正转延时控制电路输出低电平,V5、V6、V12、V13截止,第一继电器的两组触点J1-1和J1-2,以及V17与V18均处于关断状态,正转控制电路不工作,电机处于反转工作状态。由于电机反转时电磁继电器J1的两组触点J1-1、J1-2均保持在断开状态,所以即使存在功率器件V17、V18的误导通现象,也不会出现三相交流电源B相与C相的短路问题。
当正转控制信号转为反转控制信号时,t1′<t3,使电磁继电器J1的两组触点J1-1、J1-2先断开,而J2的两组触点J2-1、J2-2经过一定的延时后再闭合,保证了电机从正转转为反转;当反转控制信号转为正转控制信号时,t3′<t1,使电磁继电器J2的两组触点J2-1、J2-2先断开,而J1的两组触点J1-1、J1-2经过一定的延时后再闭合,从而保证了电机从反转转为正转。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具有A、B、C和A′、B′、C′六个接线端,A、B、C端与三相交流电源连接,A′、B′、C′端与三相交流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正转延时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反转延时控制电路和第二继电器,其中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分别串联在B与B′之间,以及C与C′之间,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分别串联在B与C′之间,以及C与B′之间;
当控制器被施加正转控制信号时,正转延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触点闭合,并在延时设定时长后,使A与A′导通,B与B′导通,C与C′导通,三相交流电机正转;
当控制器被施加反转控制信号时,反转延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闭合,并在延时设定时长后,使A与A′导通,B与C′导通,C与B′导通,三相交流电机反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转延时控制电路中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当收到正转控制信号时,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充电,其中第一电容的充电时长小于第二电容的充电时长,第一电容充电完毕后,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触点闭合,第二电容充电完毕后,A与A′导通,B与B′导通,C与C′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当去除正转控制信号时,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放电,其中第一电容的放电时长大于第二电容的放电时长,第二电容放电完毕后,A与A′断开,B与B′断开,C与C′断开,第一电容放电完毕后,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触点断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当控制器被施加正转控制信号时,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处于断开状态,B与C′处于断开状态,C与B′处于断开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延时控制电路中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当收到反转控制信号时,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充电,其中第三电容的充电时长小于第四电容的充电时长,第三电容充电完毕后,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闭合,第四电容充电完毕后,A与A′导通,B与C′导通,C与B′导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当去除反转控制信号时,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放电,其中第三电容的放电时长大于第四电容的放电时长,第四电容放电完毕后,A与A′断开,B与C′断开,C与B′断开,第三电容放电完毕后,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断开。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当控制器被施加正转控制信号时,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处于断开状态,B与C′处于断开状态,C与B′处于断开状态。
CNU2007203058423U 2007-11-22 2007-11-22 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1849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3058423U CN201118493Y (zh) 2007-11-22 2007-11-22 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3058423U CN201118493Y (zh) 2007-11-22 2007-11-22 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18493Y true CN201118493Y (zh) 2008-09-17

Family

ID=39993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30584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18493Y (zh) 2007-11-22 2007-11-22 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18493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209A (zh) * 2010-07-14 2011-01-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直流电机的高精度正反转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154750A (zh) * 2010-09-15 2013-06-12 开利公司 用于确定单个系统中的多个三相电机的正确连线的方法
CN105846607A (zh) * 2016-05-23 2016-08-10 武汉百络优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合帘电机
CN113612427A (zh) * 2021-07-30 2021-11-05 北京曙光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线作动器控制电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209A (zh) * 2010-07-14 2011-01-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直流电机的高精度正反转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154750A (zh) * 2010-09-15 2013-06-12 开利公司 用于确定单个系统中的多个三相电机的正确连线的方法
CN103154750B (zh) * 2010-09-15 2016-01-20 开利公司 用于确定单个系统中的多个三相电机的正确连线的方法
CN105846607A (zh) * 2016-05-23 2016-08-10 武汉百络优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合帘电机
CN113612427A (zh) * 2021-07-30 2021-11-05 北京曙光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线作动器控制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6488B (zh) 一种基于组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柔性直流电网的短路故障处理方法
CN201118493Y (zh) 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
CN205248819U (zh) 低压三相负荷选相开关
CN106057566B (zh) 一种用于高压电容投切的复合开关及其工作方法
CN104980137A (zh) 一种强迫换流型全固态高速直流断路器和换流开关
CN104104143A (zh) 用于隔离电力系统暂态电压故障的并联型静态电压恢复器
CN103633891A (zh) 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操作机构电机快速制动装置
CN203747661U (zh) 风电变流器的预充电装置及风电变流器
CN111030060A (zh) 适用于直流故障清除的钳压式断路器拓扑
CN213585610U (zh) 大功率同步电机启动系统
CN105281608A (zh) 一种高压变频与工频的切换方法
CN202949231U (zh) 一种智能过零投切的可控硅复合开关
CN202548686U (zh) 一种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电源调压点切换电路
CN209593003U (zh) 一种双馈变流器及电力电子设备
CN210297244U (zh) 一种快速直流开关
CN103715762A (zh) 混合供电系统的双向切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4706895U (zh) 火电机组辅机变频器高低电压穿越装置
CN204012903U (zh) 用于隔离电力系统暂态电压故障的并联型静态电压恢复器
CN102957157B (zh) 智能过零投切的可控硅复合开关
CN201994680U (zh) 高压电容器组无损智能投切装置
CN205984788U (zh) 一种用于高压电容投切的新型复合开关
CN203046929U (zh) 电动汽车及其驱动系统
CN113852056A (zh) 一种具备预限流功能的经济型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872457U (zh) 机械电子混合式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06313524U (zh) 避免中性极危险电压的自动转换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FORMATION INDUSTRY MINISTRY NO.14 ELECTRONIC RES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927

Address after: 233010 Bengbu Changzheng Road, Anhui, No. 773

Co-patentee after: Huacheng High-tech Co.,Ltd. Of Electronic No.40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atentee after: 4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233010 Bengbu Changzheng Road, Anhui, No. 773

Patentee before: 4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