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03401Y - 电液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液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03401Y
CN201103401Y CNU200720173774XU CN200720173774U CN201103401Y CN 201103401 Y CN201103401 Y CN 201103401Y CN U200720173774X U CNU200720173774X U CN U200720173774XU CN 200720173774 U CN200720173774 U CN 200720173774U CN 201103401 Y CN201103401 Y CN 20110340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installation cavity
operated directional
spool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737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赣民
生凯章
赵远东
沈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HUO MACHINE WORKS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ENGHUO MACHINE WORKS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HUO MACHINE WORKS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FENGHUO MACHINE WORKS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U2007201737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0340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0340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0340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Servomotors (AREA)

Abstract

电液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主阀块、液控换向阀和电磁换向阀,控制液控换向阀动作的电磁换向阀安装在主阀块上,其数量由电液控制装置的需要功能数决定;液控换向阀分别安装于主阀块内不同规格的安装腔内,相对较大的液控换向阀单个的安装于其安装腔内,相对较小的液控换向阀采用背向成组的安装于其安装腔内,并由堵塞将它们无窜动的限定在安装腔内;阀体的进液口、出液口以及用于稳定控制油路上压力的蓄能器均设置在主阀块上与安装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的面相对的面上;对液体起到限流和过滤作用的单向阀和过滤器设置在控制油路上。本实用新型的电液控制装置能根据被控制装置的容积大小来设计安装腔,使电液控制装置结构体积较小,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电液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矿藏,特别是煤矿采掘装置的迈步式支架的液压系统中的电液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CN01133806.7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带一阀块或配流块的电液控制装置。阀块上设有安装孔、用油装置接头以及将两者沟通的连接孔。安装孔和连接孔位于同一轴线上,并相互直接连通,由安装孔构成的用于全部多道阀安装的安装空腔都做得一样;每个安装腔内安装有操纵阀和主控阀组合成的多道阀;多道阀的操纵阀可借助于一固定在阀块上的电磁铁的开关杆操纵。阀块内,除高压管和回油管外,还设有一控制压力管,可单独供给压力介质,以操纵主阀。
因为迈步式支架设有许多大容积和小容积支柱,需要相应数量和规格的换向阀,但是安装空腔都做得一样,对于有较小流量要求的工作装置,它的安装空腔就没有必要做得那么大。为了节约空间,缩小装置体积,最好根据流量的不同设计不同规格的安装空腔。
现有技术的电液控换向阀在一个安装腔只能安装一个多道阀,多种功能则需要多个安装腔,导致控制装置的体积较大。将两个换向阀同时装配进入安装空腔,在实现同样多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大大的减小电液控制装置的体积。
地下采掘作业的空间十分有限,并且对故障的处理要求方便快捷。将操纵阀和主控阀安装于同一腔内,当任一零件出现故障后,都需要将整个阀组拆出检查处理,使工作难度和处理周期较长。
当要求电液控制装置可实现的功能较多时,就必须单独设计配流板,增加了零件的数量。把配流板的功能集成到电液控制装置的主阀块上,则可很好满足体积要求和功能要求的关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和维护的电液控制装置,并能根据被控制装置的容积大小来设计安装腔,使电液控制装置结构体积较小。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包括提供一种电液控制装置用的结构简单、换向平稳的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简化电磁开关装置的结构,提高其调整性能,同时降低了加工难度,节省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包括提供一种阀套为整体式结构的液控换向阀,防止在更换电液控制装置故障组件时部分零件脱落,使维护更加方便快捷,而且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工艺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电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主阀块、液控换向阀和电磁换向阀,主阀块内部设有安装液控换向阀的安装腔,还设有不同规格的通油孔道,各通油孔道将安装腔和进液口、出液口连通;控制液控换向阀动作的电磁换向阀安装在主阀块上,并与主阀块通过连接件直接连接,其数量由电液控制装置的需要功能数决定;实现不同流量控制功能的液控换向阀分别安装于主阀块内不同规格的安装腔内,相对较大的液控换向阀单个的安装于其安装腔内,相对较小的液控换向阀背向成组的安装于其安装腔内,并由堵塞限定在安装腔内;阀体的进液口、出液口以及用于稳定控制油路上压力的蓄能器均设置在主阀块上;对液体起到限流和过滤作用的单向阀和过滤器设置在控制油路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电液控制装置通过其上的总进液口P与高压液体输送管相连接,将高压液体引入电液控制装置内。在主阀块内,高压液体分两路:一路通过主供液孔到达各安装腔的供液腔,液体直接到达液控换向阀的进液口;另一路进入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并通过该阀对此路控制压力液的控制,来操控主阀块内的液控换向阀的开启关闭动作,实现整个装置的作用。这路压力液先后通过单向阀和过滤器然后进入蓄能器,通过了蓄能器来控制液体压力波动不受主供液路上由于液控换向阀的开启和关闭所产生的压力波动的影响。控制压力液进入到静压平衡式的电磁换向阀内的进液口,当有控制信号输入时,电磁铁的衔铁在磁场的作用下运动,电磁铁内的顶杆推动换向阀内的顶杆运动,使换向阀的阀芯开启,控制液体从换向阀的控制口通流,经过与之配合的主阀块面H上的通流孔进入主阀块内,控制液在主阀块内经过导油通道进入液控换向阀的控制口,在液压力作用下,液控换向阀的回油阀芯运动,将回液口关闭,打开控制口,从而使进液口p和工作液口c沟通,高压油经过主阀块的油道、相应的接头口,最终进入被控制的迈步式支架的相关控制件起到控制作用。当电磁先导阀没有电信号输入时,控制压力液就进入不到液控换向阀的控制口,在弹簧的复位力作用下,进油阀芯与控制口关闭,被控制装置的油液通过工作液口c、回油口t然后从主阀块的总回液口T出液,油出液管道引入到油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种便于安装和维护的电液控制装置,根据迈步式液压支架上被控制装置的容积大小来设计安装腔,减小了电液控制装置结构体积。
(2)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与主阀块的安装,不需要配流板的过渡,配流结构都集成到主阀块中;减少了零件数量的同时,能够很好的满足需求。
(3)控制液从主供液孔取油,通过过滤器,单向阀,蓄能器等将其内的压力稳定,不需要另设控制油源;
(4)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换向阀的结构能够保证换向平稳,可靠,在密封形式上采用钢球为阀芯的硬对硬结构,通过一控制梭杆对两钢球进行限位,确保任何情况下都只有一个钢球密封,使进油回油不会沟通。由于钢球有自找正功能,对密封件精度要求可以大大降低,节省了加工成本。电磁开关装置行程的调节可以通过一压块来实现。压块通过螺纹连接旋在壳体内,因此,它的位置是可调的。压块的调节就反应在衔铁的位置上,它对衔铁起限位作用,从而调节电磁开关装置的行程。这种调节方式简化电磁开关装置的调整性能,比较简单,可以不必拆卸整体而随时调节。
(5)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换向阀通过调整件和压紧件的配合,很容易调整换向阀组件在阀体中的位置,在换向阀中,这个位置的调整关系着开启所需力的大小。
(6)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换向阀的电磁开关装置将开关杆分成推杆和顶杆两段,它们与衔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用胶粘结。这样降低了加工难度,也更好的保证了同轴度,降低了加工成本。
(7)本实用新型中的液控换向阀的阀套采用一体式结构,防止在更换故障组件时部分零件脱落,残留于主阀块内部不易取出,使维护更加方便快捷,而且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工艺性更好。
(8)本实用新型中的液控换向阀阀套与阀芯采用硬对硬的锥面密封,降低了加工难度。
(9)本实用新型液控换向阀的整体式结构,使得零件数量减少,降低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液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液控制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液控制装置主阀块面N的正视图;
图6为图5的D-D剖视图;
图7为图5的C-C剖视图;
图8为图5的Y-Y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液控制装置中主阀块面H的正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E-E剖视图;
图11为图9中沿F-F的剖视图;
图12为液控换向阀的结构视图;
图13为液控换向阀套的结构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液控制装置中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2中回油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AB-AB剖视图;
图17为图12中进液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换向阀的M-M剖视图;
图19为蓄能器结构视图;
图20为过滤器结构视图;
图21为单向阀结构视图;
图22为本使用新型电液控制装置中换向阀的连接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W-W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所有零部件组装成的电液控制装置的整体视图。图中的电液控制装置的主阀块1的H面上,安装有多个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4,通过对角分布的螺钉3与主阀块1连接在一起,它们安装比较集中的位于主阀块的一端。两种规格的堵塞与主阀块1上的安装腔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装于安装腔的外端,将液控换向阀无窜动的限定在其安装腔内。蓄能器7用卡销连接安装在蓄能器接头口上。由图可以看出,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4与主阀块1直接通过螺钉连接,它们之间减少了起到配流作用的配流块,配流块的配流作用被集成到了主阀块中,这样就简化了设计。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和主阀块做成分离的两个部分,便于安装和维护。从图4可以看出,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成组的较集中的位于H面的一端,单向阀24和过滤器25安装在此面的另一端。
如图2和图3所示,较小液控换向阀15背向成组(背向安装面为面18)的安装于其安装腔一34内,由小堵塞2将其限定在安装腔一34。控制液体从控制腔9进入安装腔,控制液控换向阀的换向动作。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4的进出液口和主阀块1上的油路口10连通。较大规格的液控换向阀二22单个的装配于主阀块1的安装腔二30内,它的安装腔孔口用大堵塞6将其无窜动的限定在安装腔二30内。它的控制口23位于安装腔口端,进液口20在最里面,工作液口21处于中间。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液控制装置的主阀块面N的正视图;在此面上,所有接头口都分布在其上面。总进液接头口P与接头口SP位与此面的同一端,并且较总回液接头口T远离L面,接头口SP为蓄能器7的接头口,接头口一27与较大的安装腔二30相通,较小的接头口二28与较小的安装腔一34相通。
图6中所示为主供液孔29与较大的安装腔相通的情况,接头口一27与大的安装腔通过连接孔31相通,较小的安装腔一34与主供液孔29的连通情况,主供液孔29的左右两段通过工艺孔32相连通。成组的小孔33为接头口的连接销孔。
图7为图5的C-C剖视图。显示的是较大的安装腔与主回液孔37连通情况,主回液孔通过连接孔36与总回液接头口T连通。较小的安装腔与接头口二28通过长短不一的连接孔38相连通。两出液孔37布置如图,开设两个孔是为了满足流量的需要。所有的出液都通过过渡连接孔36与总回液接头口(T)连通,回液通过此口排除最终导入到外部油箱。
图9为主阀块面H的正视图。其上有与静压平衡式电磁先导阀进出液口相配合连通的进出液口43,用于将电磁换向阀与主阀块连接的螺纹孔42,这些孔都做得和电磁换向阀4上的进出液口、螺纹孔相匹配。此面上同时安装有单向阀24和过滤器25。
主阀块上的L面上布置有多个不同规格的安装腔,其内部装配有液控单向阀,在安装腔的孔口,用堵塞将液控单向阀限定在安装腔内。H面安装静压平衡式电磁先导阀组,在壳体的此面上,开有与静压平衡式电磁先导阀各油口连通的通油孔,并且控制油路上的单向阀24和过滤器25也装配在位于此面的安装腔内。N面上布置了总进液接头口P、总回液接头口T、控制接头口,控制接头口通过相应的连接孔与各自对应的安装腔连通。
L面上的安装腔,是用来安装液控单向阀的。它设计成两种规格的,用于安装流量要求较大的液控单向阀22的安装腔二30如图8所示,较集中的并排布置在主阀块1的一端,它们的大小做得一样,其在主阀内的深度可以安装一个液控单向阀。较小的安装腔一34位于主阀块1的另外一端,它们的分布位置稍微有些错开,这样可以更充分的利用主阀块空间。图11为安装腔的完整剖视图,可以看到,安装腔内的结构为变内径腔的结构,且主要结构关于主供液孔29对称,这种结构使两液控单向阀15背向工作的实现成为可能。所有的较小的安装腔一34都做得一样,当电液控制装置所要求的功能数有变化时,只要在适当增长或缩短的主阀块1上开相应数量的安装腔,就可以满足功能的要求。所有的安装腔都与相应的主供液孔、回液孔以及工作液口相通。图11为较小安装腔与主供液孔29,回液孔45,工作液出口的连接口38以及控制孔9连通的情况,较大的安装腔与这些孔的连通情况也与此类似,如图8所示。安装腔的孔口有螺纹段46,将液控单向阀安装进入安装腔后,堵塞2与此螺纹配合连接,将液控单向阀无窜动的限定在其安装腔内。
图10为图9的E-E剖视图,显示的是回液孔45与回油工艺孔44的连通情况。回油工艺孔44与安装腔的连通情况如图9,图10所示。通过这些工艺孔将所有的较小安装腔的出液口连通汇合,导引到较大安装腔的回液孔37处。一路控制通道从供液孔29处引油,依次通过单向阀24,过滤器25,将液体引到进液孔43。液体经过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的孔后,再次进入主阀体,与安装腔的控制腔相通,控制液控单向阀动作。
图12液控换向阀的结构视图,p口为进液口,c口为工作液口,t口为回液口,K口为控制液口,图19、20、21为液压辅助元件,用于调节保持控制油路压力稳定。
通过以上分析及图示可以看出主阀块1内的油路通道为:主液流通过主进液接头口P进入主阀体内部的主供液孔,主供液孔29与安装腔的进液腔相通。连通大小安装腔的主供液孔位置有一定错位,但是可以很好的通过过渡工艺孔将两者连通。这样,所有安装腔的进液腔都与主供液孔相通,保证压力液能到达每一个安装在安装腔内的液控单向阀的进液口。
下面再详细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零部件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和液控换向阀的结构
一、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
如图14所示,该静压平衡式电磁换向阀分电磁开关装置和二位三通方向换向阀两部分。由安全电源供电给电磁铁部分,使衔铁13在电磁力作用下运动,电磁铁顶杆85通过螺纹与衔铁13连接,因而将电磁力传递给换向阀。换向阀采用球形阀芯与控制阀座14、阀座67实现密封。换向顶杆63接收来自开关装置的电磁力,打开进液阀芯69与阀座67的密封,使换向阀实现换向。
电磁开关装置中电磁铁的推杆89、线圈组件84、顶杆85和衔铁13由轭铁12同轴线的固定在壳体88内。通过复位弹簧86,衔铁13被顶向顶部,使之与轭铁12的凹凸配合间产生间隙。在壳体88和衔铁86之间有不可磁化的隔磁片87过渡,隔磁片87同时与压块90接触。压块90通过螺纹与壳体88配合,因此在壳体88中的相对位置可调,通过调整压块90,可改变衔铁13与轭铁12间的凹凸配合间隙,即调节气隙的大小。不同的气隙即对应着不同的电磁力。
推杆89、顶杆85和衔铁13三者同轴线配合。顶杆85与衔铁13采用过盈配合,可用胶粘结。推杆89的螺纹端与衔铁13的螺纹孔配合,推杆85的拧入深度可调,以利于手动控制。推杆89的采用使换向阀可以手动操作。在井下采掘现场,环境恶劣,经常会出现电控失效的情况,比如由于污染,电磁铁内进入杂质,或产生霉变,导致运动阻力变大,电磁铁电磁铁输出力不足以克服,因此导致电控失效。手动的采用是必需的。而手动的方便性也影响着采掘的进度与安全。
手动端,即推杆89用手动胶盖92保护,手动胶盖92扣合在手动支撑93上,而手动支撑93上装有密封圈,一起装入手动压盖91的凹槽内,以起到防污染、防水、保护推杆和进行手动操作的作用。同时,顶杆85上由密封皮碗密封。顶杆85与换向阀的换向顶杆63接触,以将电磁铁作用力传递给二位三通换向阀。顶杆85与衔铁13配合的一端为过盈装配,可用胶粘固。
电磁开关装置加有与其相连的电路板94。电路板94为带有发光二极管的印制电路板,其上接有插座。当接上安全电源时,电磁铁线圈中便有电流通过。电磁开关装置中包含两个完全一样的电磁铁,封装在壳体88中。电磁铁具有衔铁13,线圈组件84,轭12。施加的电压产生电磁力,使衔铁13沿轴向朝换向阀运动。衔铁13上连接有一个顶杆85,一个推杆89。顶杆85随衔铁13一起运动,将力传给换向阀。而推杆89的作用是在某些情况下,如通电不足以使顶杆85动作,可以通过手动操作完成电磁铁的功能。推杆89顶部用手动胶盖93密封,阻挡外界的杂质进入。
换向阀的详细结构如图14、图22、图23所示,工作液口为a和b,静压平衡式换向阀的阀芯组件为两个两位三通方向的阀芯组件,在换向阀的阀体62上并排布置,分别对两工作液口a和b进行控制,阀芯组件通过进液阀芯69、回液阀芯64分别与阀座67的密封来切换进油口和回油口。顶杆63、回液阀芯64、进液阀芯69和控制梭杆66沿同一轴线装配于控制阀座14和阀座67内。控制阀座14中设有过流孔,将从进液口m引入的高压液体引入顶杆63的台阶面上。同时,顶杆63上装有两组密封圈,防止压力介质的泄漏。当外力作用在顶杆63上时,进液阀芯69与阀座67之间的密封被打开,换向阀实现换向。
内部装有回复弹簧72的弹簧导套74安装于具有导向作用的弹簧座70内,弹簧座70中有过液通道。阀芯组件装在阀体62中,通过两端的压紧件82和调整件73固定,压紧件82为压紧螺母,调整件73为调整螺钉,同时通过调节压紧件82和调整件73固定,可以调整阀芯组件在阀体62中的位置,即通过调整螺钉,使阀芯组件达到合适的位置,此时换向顶杆63和与之配合工作的电磁铁控制件之间达到工作要求的位置关系。它的连接方式为高压管线接进液口m,工作口a或b接外部的执行接口,n口接回液接口。
顶杆63上设计了液压平衡结构:顶杆的上端比下端细,顶杆上端引入压力液,使工作中作用于顶杆63、进液阀芯69、回液阀芯64和控制梭杆66上的液压力达到平衡,阀芯只受回复弹簧72的复位力、顶杆63与密封圈(79、80)之间的摩擦力、及控制梭杆66的液压卡紧力,减小了该阀开启及维持的操纵力。
作用进液阀芯64、控制梭杆66、回液阀芯69、顶杆63等液压力作用在同一轴线上的零件上面的液压作用力接近平衡,因此只受复位弹簧72的回复力。实现此功能的设计结构为:顶杆63上面台阶环面面积与阀口密封面面积完全或基本相同,以达到液压静平衡效果,减小该阀开启及维持的操纵力或电磁力。阀芯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复位弹簧力和控制力作用。
进液垫片68为进液通道,进液垫片68与进液阀芯69配合的孔,仅对阀芯的运动进行导向和限位,压力介质主要通过进液垫片68上的圆周孔通液。回液垫片65为回液通道(液体经过流道到达n口),回液垫片65与回液阀芯64配合的孔,也仅对阀芯的运动进行导向和限位,压力介质主要通过回液垫片65上的圆周孔通液。阀座67与工作液口相通,通过其中的梭杆66保证回液阀芯64和进液阀芯69只能有一个关闭液口。
非工作状态下,即图23所示位置,进液阀芯69为关闭状态,进液口m关闭,回液阀芯64开启,工作液口a或b与回液口t接通。弹簧座70中有过液通道,弹簧72通过弹簧导套74装在弹簧座中。进液口m口液由此进入。
通电时,换向顶杆63接收来自电磁开关装置的电磁力,使回液阀芯64关闭回液口,同时通过控制梭杆66使进液阀芯69打开进液口。工作口a或b与进液口m接通,压力油进入执行单元。
复位时,衔铁13底部的弹簧使衔铁13复位,回复弹簧72的力只需顶起换向顶杆63、进液阀芯69、回液阀芯64和控制梭杆66即可,所需力很小。同时,电磁开关装置密封严密,确保外界杂质不会对电磁铁性能产生影响。
二、液控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液控换向阀具有一个其上开有进液口p,回液口t,工作液口c的整体式阀套。阀套的整体式结构使整个换向阀的结构更加紧凑,进液口p,回液口t和工作液口c都分别分布在阀套圆周的三道凹槽上,为了满足流量的需要,每个液口都沿阀套的径向均匀布置多个小孔口,其中,进液口p和回液口c位于工作口c的两端。并且进液口p和回液口t的中心线垂直于凹槽(过液环槽)的表面。进液阀芯和回液阀芯都安装于阀套内部,并且与阀套同轴线布置,在阀套的内腔上,位于工作口c所处位置的两侧,有两个密封突台,它们的密封锥面朝向相背的面,两密封锥面与进油阀芯和回油阀芯配合工作,控制油路的通断,从而实现了对被控制件工作顺序的控制。进油阀芯和回油阀芯由两个挡板限制在阀套内,进油阀芯和回油阀芯在阀套内的受控运动,实现了对控制液体的通断控制。
如图12表示,为液控换向阀沿轴线的剖视图,在图示位置,为阀口关闭,进液口p和工作液口c两液流口不相通,工作液口c与回油口t相通。
如图13所示,为阀套47沿轴线的剖视图,图中所注明的为其结构上的几个工作面。第一锥面61和第二锥面60为与阀芯控制配合的锥面,它们与进液阀芯和回液阀芯配合工作,控制液流的通断。阀套内腔59处的直径比内腔58处的直径要大,防止困油。阀套的两端,都有一段为螺纹孔,为的是挡板的拧入和固定。挡板的上面有对称的两孔,目的是方便安装。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为回油阀芯49的结构,回油阀芯49的一端与阀套47为间隙配合,此端的外圆上设计有密封槽,安装在上面的密封件53将其两侧的液体隔开,防止窜液。回油阀芯49与第二挡板52配合的一端端面99上设计有螺纹孔,便于整体拆装。回油阀芯49的另一端结构为一阶梯状的控制端96,在其锥形过渡面上设有四个或多个导向筋102,导向筋102沿圆周设置在回油阀芯49的锥面上,目的是为了防止回油阀芯49以悬臂的形式运动,容易产生卡滞的现象。工作锥面101在工作中与阀套的第二锥面60配合工作。螺纹段100用于安装和拆卸。
如图17和图18所示,进油阀芯48上沿外径的圆周上均匀开有通油口,通过这些通油口,使进入阀套内腔的油液可以一直到达密封锥面,保证换向阀的开启响应更加快速。进油阀芯的一端设有弹簧腔,安装其内的弹簧一端与第一挡板56接触,在控制口K无控制液的情况下,进油阀芯48在弹簧的作用下和阀套47上的密封锥面配合,阻断了高压液进入工作液口c。
阀套47上的工作液口c与进液口p和回液口t之间均设有密封件,其中,位于进液口p和工作液口c之间的密封为两个挡圈和一个密封圈的组合,其余两个密封为一个挡圈和一个密封图的组合。这样设计的密封结构,能有效的防止工作中三种液流口间的窜液。第二挡板52和第一档板56与阀套47为螺纹配合,拧紧后其外端位置略高于阀套47的端面位置。第二挡板52的中心设置有内六方。第一挡板56设置有沿径向布置的两孔,主要是为了安装拆卸需要。
图12所示位置为液控换向阀阀口关闭的状态。从主油路上来的高压液通过进油口p进入进油腔,并经进油阀芯48的沿外径圆周上均匀开设的通槽,直接到达阀口,回油阀芯49在此时的状态下与第二挡板52接触,工作口c与回液口t相通。当有控制液体经静压平衡式电磁先导阀到达液控口K时,控制液体经过挡板上的通孔,作用于回油阀芯49的右端面,图示的端面99,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回油阀芯49运动,其上的圆柱面98与阀套47上的密封突台接触,使工作液口c和回油口t接近于关闭状态。阀套47的回油腔为内径阶梯腔,腔59的直径较腔58的稍大,当回油阀芯49的直径最大圆柱面向左运动到腔59时,两者之间存在一容液腔,回液阀芯49继续运动,腔内的剩余液体可由回液口t排除,这种结构有利于消除困油现象。当回油阀芯49运动到锥面101与第二锥面60相接触时,工作液口c和回液口t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回油阀芯49的控制端96与进油阀芯48接触,在控制力作用下,克服弹簧力和进油阀芯48所受的液压力,推动进油阀芯48运动,从而使阀口开启,这时,工作液口c与回油口t之间已经关闭,进油口p与工作液口c相通,工作高压液体从p经阀口到工作液口c进入被控装置,实现了对迈步式支架工作状态的控制。
当液控口K没有控制液体时,进油阀芯48上所受的力使阀芯的阀口趋于关闭,回油阀芯49在液动力及惯性力的作用下,迅速回位,端面99与第二挡板52接触,将工作液口p和回液口t打通,进油阀芯在弹簧力及液压力作用下,使阀口关闭,切断进油口p和工作液口c的通油,液控换向阀又回到初始状态。

Claims (8)

1、电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主阀块(1)、液控换向阀(15、22)和电磁换向阀(4),主阀块(1)内部设有安装液控换向阀的安装腔,还设有不同规格的通油孔道,各通油孔道将安装腔和进液口、出液口连通;控制液控换向阀动作的电磁换向阀(4)安装在主阀块(1)上,并与主阀块(1)通过连接件(3)直接连接,其数量由电液控制装置的需要功能数决定;实现不同流量控制功能的液控换向阀分别安装于主阀块内不同规格的安装腔内,相对较大的液控换向阀单个的安装于其安装腔内,相对较小的液控换向阀背向成组的安装于其安装腔内,并由堵塞限定在安装腔内;阀体的进液口、出液口以及用于稳定控制油路上压力的蓄能器(7)均设置在主阀块(1)上;对液体起到限流和过滤作用的单向阀(24)和过滤器(25)设置在控制油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对较小的液控换向阀一(15)背向成组的安装于其安装腔一(34)内,并由小堵塞(2)将液控换向阀一(15)限定在安装腔一(3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对较大的液控换向阀二(22)单个的安装在主阀块(1)的安装腔二(30)内,安装腔二(30)孔口的大堵塞(6)将其限定在安装腔二(3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腔二(30)的进液腔(39)与主供液孔(29)相通,接头口(27)与安装腔二(30)通过连接孔(31)相通;主供液孔(29)的左右两段通过工艺孔(32)相连通。安装腔一(34)与主供液孔(29)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腔二(30)的回液腔(41)与主回液孔(37)连通,主回液孔(37)通过连接孔二(36)与总回液接头口T连通;安装腔一(34)与接头口(28)通过长短不一的连接孔一(38)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腔一(34)的出液口(45)通过回油工艺孔(44)连通汇合,导引到安装腔二(30)的主回液孔(37)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换向阀(4)主要由电磁开关装置和换向阀两部分通过连接螺钉(5)连接而成,其中,电磁开关装置包括壳体(88)和安装在壳体(88)内的电磁铁,电磁铁主要由衔铁(13)、轭铁(12)、推杆(89)、顶杆(85)、线圈组件(84)和调整衔铁位置的压块(90)组成,衔铁(13)、轭铁(12)位于线圈组件的骨架空腔内;推杆(89)穿过压块(90)后与衔铁(13)螺纹连接;压块(90)安装在与壳体(88)内,而且在壳体(88)中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轭铁(12)与衔铁(13)之间设有复位弹簧(86),它位于轭铁(12)的弹簧腔内,顶杆(85)穿过起导向作用的轭铁内孔和弹簧腔内孔后与衔铁(13)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换向阀主要由阀体(62)和阀芯组件构成,阀芯组件安装在阀体(62)内,主要由换向顶杆(63)、回液阀芯(64)、控制梭杆(66)、进液阀芯(69)、控制阀座(14)、阀座(67)、调整件(73)、弹簧组件、压紧件(82)组成,其中,换向顶杆(63)、回液阀芯(64)、控制梭杆(66)、进液阀芯(69)沿同一轴线装在控制阀座(14)和阀座(67)内;调整件(73)、弹簧组件、阀座(67)、控制阀座(14)、压紧件(82)依次安装在阀体(62)的内部,阀芯组件在壳体中的位置通过调整件(73)和压紧件(82)的共同作用进行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控换向阀(15、22)主要包括整体式结构的阀套(47)、进油阀芯(48)、回油阀芯(49)、弹簧(55),所述的阀套(47)上设置进液口p,回液口t和工作液口c,进液口p和回液口t分别位于工作液口c的两侧,进油阀芯(48)和控制油路通断的回油阀芯(49)位于阀套(47)的内部,沿阀套的轴心线安装在阀套内部;阀套(47)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档板(56)和第二挡板(52)与其固定连接,第一挡板(56)与进油阀芯(48)上设置的弹簧腔之间放置弹簧(55),第二挡板(52)将回油阀芯(49)限定在阀套(47)内部。
CNU200720173774XU 2007-10-24 2007-10-24 电液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0340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3774XU CN201103401Y (zh) 2007-10-24 2007-10-24 电液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3774XU CN201103401Y (zh) 2007-10-24 2007-10-24 电液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03401Y true CN201103401Y (zh) 2008-08-20

Family

ID=39950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7377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03401Y (zh) 2007-10-24 2007-10-24 电液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03401Y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2666A (zh) * 2010-07-05 2012-03-28 玛珂系统分析和开发有限公司 保护型材
CN102434541A (zh) * 2011-10-11 2012-05-02 飞翼股份有限公司 充填工业泵液压回油管路用汇流块
CN102635584A (zh) * 2012-03-28 2012-08-15 济南东测试验机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道电液伺服高低压分油装置
CN103291680A (zh) * 2013-06-24 2013-09-11 山西平阳广日机电有限公司 超薄型电液控换向阀
CN105718696A (zh) * 2016-02-02 2016-06-29 成都欧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海采油树电液控制阀组单电低压换向阀设计方法
CN109139595A (zh) * 2018-10-30 2019-01-04 大连元利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盾构机盾尾注脂专用同轴阀组
RU2726813C1 (ru) * 2019-09-13 2020-07-15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Финансово-промышленная компания "Космос-Нефть-Газ" Шкаф управления фонтанной арматурой
RU2726815C1 (ru) * 2019-09-13 2020-07-15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Финансово-промышленная компания "Космос-Нефть-Газ" Шкаф управления фонтанными арматурами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2666A (zh) * 2010-07-05 2012-03-28 玛珂系统分析和开发有限公司 保护型材
CN102392666B (zh) * 2010-07-05 2014-06-18 玛珂系统分析和开发有限公司 保护型材
CN102434541A (zh) * 2011-10-11 2012-05-02 飞翼股份有限公司 充填工业泵液压回油管路用汇流块
CN102434541B (zh) * 2011-10-11 2014-04-30 飞翼股份有限公司 充填工业泵液压回油管路用汇流块
CN102635584A (zh) * 2012-03-28 2012-08-15 济南东测试验机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道电液伺服高低压分油装置
CN103291680A (zh) * 2013-06-24 2013-09-11 山西平阳广日机电有限公司 超薄型电液控换向阀
CN105718696A (zh) * 2016-02-02 2016-06-29 成都欧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海采油树电液控制阀组单电低压换向阀设计方法
CN105718696B (zh) * 2016-02-02 2019-07-05 成都欧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海采油树电液控制阀组单电低压换向阀设计方法
CN109139595A (zh) * 2018-10-30 2019-01-04 大连元利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盾构机盾尾注脂专用同轴阀组
RU2726813C1 (ru) * 2019-09-13 2020-07-15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Финансово-промышленная компания "Космос-Нефть-Газ" Шкаф управления фонтанной арматурой
RU2726815C1 (ru) * 2019-09-13 2020-07-15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Финансово-промышленная компания "Космос-Нефть-Газ" Шкаф управления фонтанными арматурам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03401Y (zh) 电液控制装置
CN105422921B (zh) 一种数字阀单元及其组合和控制方法
CN201103580Y (zh) 液控换向阀
CN103912692B (zh) 液压先导结构及用该结构的旋转电机驱动独立负载多路阀
CN103233936A (zh) 一种基于插装结构的先导式电液比例溢流阀
CN110375091A (zh) 一种基于slm技术的轻量化换向阀阀体及换向阀
CN203257776U (zh) 一种基于插装结构的先导式电液比例溢流阀
CN205298659U (zh) 插板式三通分流阀
CN103867747B (zh) 一种多级流量增益的二通比例插装阀
CN1044634C (zh) 大型起竖设备液压系统
CN202370929U (zh) 分置调节式高精度分流集流阀
CN110005652A (zh) 内集成小流量多功能控制阀
CN105065357A (zh) 一种电液换向阀
CN101311590B (zh) 流路控制电磁阀
CN108518369B (zh) 一种插装阀大流量动态输出控制方法及插装阀
CN209158769U (zh) 一种液态胶体导流装置
CN108533551B (zh) 一种紧凑型电磁比例阀
CN2893260Y (zh) 整体插装式多功能电液控换向阀
CN202100541U (zh) 双感应、双阻尼比例分流压力补偿器
CN211449247U (zh) 一种用于油路换向的螺纹插装换向阀
CN201129328Y (zh) 静压平衡式换向阀
CN109899589A (zh) 一体式多功能控水阀芯
CN212479770U (zh) 一种紧凑型电液执行器
CN202597784U (zh) 组合电磁阀
CN215257980U (zh) 一种可进行状态转换的分流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0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