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00598Y - 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及led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及led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00598Y
CN201100598Y CNU2007201722284U CN200720172228U CN201100598Y CN 201100598 Y CN201100598 Y CN 201100598Y CN U2007201722284 U CNU2007201722284 U CN U2007201722284U CN 200720172228 U CN200720172228 U CN 200720172228U CN 201100598 Y CN201100598 Y CN 20110059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encapsulation tube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s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722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ANMING SCI &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ship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ship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ship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722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0059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0059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0059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其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封装筒;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组合成与发射孔同样大小的结构,且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面积的比例设置为3∶6∶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此组合结构的LED显示屏。本实用新型具有光的混色效果好,且光点的外形美观的优点;且无论是室外显示,还是室内显示,由于视觉效果好,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及LED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LED),尤其是涉及一种封装筒横截面的形状是按照基色达到白平衡的比例原理所设计的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以及使用该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的LED显示屏。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是LED显示屏的最基本的发光单元。LED显示屏有若干个彩色LED点阵模块拼接而成,是一种通过控制LED的显示方式用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行情、视频、录像信号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屏幕。而LED点阵模块又由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具有反射孔(或定位孔)的板壳组成,且反射孔可为各种形状(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从而得到相应形状的像素点。利用不同的材料可以制造不同色彩的LED像素点。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红色、绿色、黄色、蓝色。通常1个象素点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一般使用多芯单管或者单芯单管的混色技术实现。
多芯单管一般是由多个彩色LED芯片封装在1个圆形封装筒内而成,且该封装筒安装在1个反射孔内即成为1个LED像素点。而LED点阵模块要求所有LED像素点的颜色一致,但由于多芯单管封装以后都是由固定的红绿蓝色彩的芯片组合,难以使用分光分色来提高各个单管之间的一致性;且封装工艺相对比较高,因此该产品光强、波长一致性相对较差。
而单芯单管是由1个彩色LED芯片封装在1个圆形封装筒内而成;1个LED像素点一般是由反射孔及其空内的2个或多个单芯圆形管组成。虽然单芯单管的构成可以用分光分色提高单管的一致性,但由于均为圆形管状,多个圆形管在圆孔或椭圆孔内只能相切组成,必然留下多个空洞。因此,其光的混色效果不好;光点的形状也不美观;尤其对于近距离的室内显示,其混色的不良效果则更加明显。
专利号为200420017749.9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扇形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其红绿蓝3个发光二极管横截面都呈120°扇形结构,3个发光二极管组合形成1个完整的椭圆结构。该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多芯单管或者单芯单管的技术缺陷;但是,该技术方案由于没有考虑到基色在达到白平衡时,基色并不是等量均分的,因此,其光的混色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一种封装筒横截面的形状是按照基色达到白平衡的比例原理所设计的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以实现光的混色效果较好,且光点外形美观的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其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封装筒;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组合成与发射孔同样大小的结构,且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面积的比例设置为3∶6∶1。
较优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均为扇形,且三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椭圆形结构。
较优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分别为108°、216°和36°的扇形,且三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
较优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分别为120°和240°的部分圆环形,且二者组合成一个圆环结构;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为圆形,设置于所述圆环结构的中心,且与该圆环结构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
较优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组合成一个中部具有方形孔的方形结构,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的大小与所述方形孔一致,且设置于所述方形孔的位置,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LED显示屏,包括多个LED点阵模块,每个LED点阵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电路板、具有反射孔的板壳;每个发光二极管包括封装筒;所述LED点阵模块中每个象素点由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组成,并组合成与发射孔同样大小的结构,且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面积的比例设置为3∶6∶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多个单管的组合,而单管的分光、分色、封装和筛选都很容易,且光强、波长一致性较好,因此成本低;
2、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多个单管在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的反射孔内零距离聚集或间隙很小,因此,其光的混色效果好,光点的外形美观;
3、无论是室外显示,还是室内显示,由于视觉效果好,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LED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于根据达到三基色白平衡的比例原理:红色、绿色和蓝色三基色色光的亮度为3∶6∶1时其合成白色的效果最好,设计出的具有光的混色效果较好,且光点外形美观的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
请参考图1所示。发光二极管分别为发出红色、绿色、或蓝色基色色光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每种发光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具有相同的结构,均包括:至少1个用于发出红色(R)、绿色(G)或蓝色(B)三基色色光的芯片111、112、或113;分别用于封装三基色芯片11、112、或113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1、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2或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3。
而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为:且至少由1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个绿色发光二极管和1个蓝色发光二极管组合成与发射孔同样大小的椭圆形、圆形或方形结构,且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面积的比例设置为3∶6∶1。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1、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2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3三者的横截面均为扇形,且三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椭圆形结构。
请参考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1、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2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3三者的横截面分别为108°、216°和36°的扇形,且三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
请参考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例。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1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2的横截面分别为120°和240°的部分圆环形,且二者组合成一个圆环结构;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3的横截面为圆形,设置于所述圆环结构的中心,且与该圆环结构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
请参考图4所示的第四实施例。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1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2的横截面组合成一个中部具有方形孔的方形结构,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3的横截面的大小与所述方形孔一致,且设置于所述方形孔的位置,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1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122的横截面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方形结构。
同时,请参考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LED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LED显示屏有若干个彩色LED点阵模块拼接而成,而LED点阵模块又由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具有反射孔(或定位孔)的板壳组成,且反射孔可为各种形状(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从而得到相应形状的像素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LED点阵模块中每个象素点500至少由1个红色发光二极管510、1个绿色发光二极管520和1个蓝色发光二极管530组合成与发射孔540同样大小的组合结构,且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510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520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540的封装筒的横截面面积的比例设置为3∶6∶1。
当然,所述发射孔540的外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方形结构等其他结构,而每个象素点的外形与所述发射孔540的外形一致。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多个单管的组合,而单管的分光、分色、封装和筛选都很容易,且光强、波长一致性较好,因此成本低;
2、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多个单管在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的反射孔内零距离聚集或间隙很小,因此,其光的混色效果好,光点的外形美观;
3、无论是室外显示,还是室内显示,由于视觉效果好,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Claims (10)

1、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其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封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组合成与发射孔同样大小的结构,且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面积的比例设置为3∶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均为扇形,且三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椭圆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分别为108°、216°和36°的扇形,且三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分别为120°和240°的部分圆环形,且二者组合成一个圆环结构;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为圆形,设置于所述圆环结构的中心,且与该圆环结构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组合成一个中部具有方形孔的方形结构,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的大小与所述方形孔一致,且设置于所述方形孔的位置,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方形结构。
6、一种LED显示屏,包括多个LED点阵模块,每个LED点阵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电路板、具有反射孔的板壳;每个发光二极管包括封装筒;
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点阵模块中每个象素点由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组成,并组合成与发射孔同样大小的结构,且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面积的比例设置为3∶6∶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均为扇形,且三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椭圆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分别为108°、216°和36°的扇形,且三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分别为120°和240°的部分圆环形,且二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圆环结构;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为圆形,设置于所述圆环结构的中心,且与该圆环结构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组合成一个中部具有方形孔的方形结构,而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的大小与所述方形孔一致,且设置于所述方形孔的位置,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筒的横截面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方形结构。
CNU2007201722284U 2007-09-28 2007-09-28 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及led显示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0059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22284U CN201100598Y (zh) 2007-09-28 2007-09-28 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及led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22284U CN201100598Y (zh) 2007-09-28 2007-09-28 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及led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00598Y true CN201100598Y (zh) 2008-08-13

Family

ID=39937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7222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00598Y (zh) 2007-09-28 2007-09-28 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及led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0059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9524A (zh) * 2016-04-29 2016-08-17 中山市宏晟祥光电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Led灯珠光效增强型显示屏模组
CN111180433A (zh) * 2020-02-25 2020-05-19 华灿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模组、显示阵列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9524A (zh) * 2016-04-29 2016-08-17 中山市宏晟祥光电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Led灯珠光效增强型显示屏模组
CN111180433A (zh) * 2020-02-25 2020-05-19 华灿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模组、显示阵列及其制作方法
CN111180433B (zh) * 2020-02-25 2021-12-03 华灿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模组、显示阵列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1114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1398153B (zh) Led组件
US9803837B2 (en) White-light LED modules
CN201229745Y (zh) 全彩色led集成三合一显示组元
CN102661494B (zh) 一种led灯、模块及显示方法
CN204538080U (zh) 一种内置rgbw晶片的led支架及其led产品
CN202110748U (zh) 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及led显示屏
CN201100598Y (zh) 发光二极管的组合结构及led显示屏
CN201039515Y (zh) 一种全彩色led点阵模块
CN202584606U (zh) 直插led灯显示屏
CN102537743A (zh) 一种led灯、模块与显示方法
JP3125790U (ja) フルカラー発光ユニットとフルカラーled看板
CN202791354U (zh) 三合一直插led灯
CN209843139U (zh) 基于cob封装结构的显示屏
CN101105902B (zh) 高亮度、高分辨率的led显示屏及其驱动方法
CN102005161B (zh) 一种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202487574U (zh) 显示屏用三基色发光二极管
CN202382072U (zh) 一种rgbw交叉混色排列的led灯
CN2814579Y (zh) 具有白平衡的双基色led彩色显示屏
CN202126810U (zh) 一种新型户外三合一led全彩显示屏
CN209087304U (zh) 一种基于双基色像素的led显示结构及显示单元
CN2692843Y (zh) 扇形彩色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
CN203013157U (zh) Led显示设备
CN101567323B (zh) 一种显示屏用三基色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CN202662240U (zh) 高亮度全彩显示屏led封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DIANMING TECH.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TONGZHOU ELECTRON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3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00 BUILDING W2-A7, HIGH-TECH. PARK, SHENN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8057 FACTORY BUILDING 1, INSIDE OF YARD OF FLOUR COMPANY, THE FIFTH INDUSTRIAL ZONE, KEYU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330

Address after: 518057 Shenzhen city Nanshan District Keyuan Road Fifth Industrial Zone flour company courtyard 1 factories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IANMING SCI & 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W2-A7 building, hi tech park, Shennan Avenue,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ongzhou Electronic Co., Ltd.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HENZHEN DIANMING SCI & TECH CO., 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HENZHEN DIANMING SCI & TECH CO., 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