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93367Y - 背光组件 - Google Patents

背光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93367Y
CN201093367Y CNU2007201465887U CN200720146588U CN201093367Y CN 201093367 Y CN201093367 Y CN 201093367Y CN U2007201465887 U CNU2007201465887 U CN U2007201465887U CN 200720146588 U CN200720146588 U CN 200720146588U CN 201093367 Y CN201093367 Y CN 20109336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backlight assembly
opening
disposed
winding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465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忠志
林琪升
傅肇垣
林文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465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9336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9336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9336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一背板、一光源、一控制元件、一保护盖、一电路板以及一连接排线。背板具有一外表面、一内表面、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光源配置于内表面。控制元件配置于外表面,并具有一第一连接器。保护盖配置于外表面,并覆盖控制元件,且保护盖暴露出第一连接器。电路板配置于外表面,并具有一第二连接器。连接排线配置于内表面,且连接排线的一第一端贯穿第一开口并与第一连接器组装,连接排线的一第二端贯穿第二开口并与第二连接器组装。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组件在组装时不易因拉扯到连接排线而使连接排线由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掉落。

Description

背光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源组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日益发达,平面显示器已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淘汰,成为目前的主流。而在平面显示器中,又以液晶显示器的技术最为纯熟且普及化。然而,由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无法发光,故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必须提供一背光组件以提供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功能。
图1为现有的一种背光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背光组件的剖面图。请参照图1及图2,背光组件100具有一背板110、一光源120、一控制元件130、一保护盖140、一电路板150以及一连接排线160。背板110具有一外表面112。控制元件130具有第一连接器132,而电路板150具有一第二连接器152。控制元件130、电路板150及连接排线160配置于外表面112上,且连接排线160电性连接第一连接器132及第二连接器152。控制元件130控制电路板150,使电路板150驱动光源120。
值得注意的是,连接排线160的长度并不会恰好和第一连接器132与第二连接器152间的距离相同,而连接排线160通常会比较长以利操作人员进行组装。因此,在连接排线160组装完成后,需用胶带170固定连接排线160的位置,以使连接排线160平贴于外表面112上,如此可避免操作人员在背光组件100组装的过程中,因操作疏失而拉扯到连接排线160,造成连接排线160与第一连接器132或第二连接器152分离。但是,此方法需增加以胶带170固定的步骤,且需增加使用胶带170的成本。此外,胶带170可能会松脱,而影响产品的外观与品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以固定连接排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一背板、一光源、一控制元件、一保护盖、一电路板以及一连接排线。背板具有一外表面、一内表面、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光源配置于内表面。控制元件配置于外表面,并具有一第一连接器。保护盖配置于外表面,并覆盖控制元件,且保护盖暴露出第一连接器。电路板配置于外表面,并具有一第二连接器。连接排线配置于内表面,且连接排线的一第一端贯穿第一开口,并与第一连接器组装,连接排线的一第二端贯穿第二开口,并与第二连接器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背板具有一凹陷部,位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且凹陷部连接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外表面包括一底面以及与底面连接的至少一侧面,侧面与底面连接,而电路板配置于侧面,且控制元件与保护盖配置于底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光源为至少一冷阴极灯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光源为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背板的材质为一反射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背光组件,还包括一扩散板,配置于背板上,并位于光源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背光组件,还包括一光学膜片,配置于扩散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增光片或这些膜片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因在背板上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因此可将连接排线配置于背板的内表面,并使连接排线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至外表面并连接第一连接器及第一连接器。如此可使操作人员在组装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组件时不易拉扯到连接排线而使连接排线与第一连接器或第一连接器分离。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背光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背光组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背光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背光组件沿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背光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中背光组件沿A-A’线的剖面图。请参照图3及图4,背光组件200具有一背板210、一光源220、一控制元件230、一保护盖240、一电路板250以及一连接排线260。背板210具有一外表面212、一内表面214、一第一开口216以及一第二开口218,而控制元件230、保护盖240与电路板250皆配置于外表面212上。
控制元件230具有第一连接器232,而电路板250具有一第二连接器252。保护盖240覆盖控制元件230,以保护控制元件230,且保护盖240暴露出第一连接器232使第一连接器232可与连接排线260连接。
连接排线260配置于内表面214,且连接排线260具有一第一端262以及一第二端264。第一端262贯穿第一开口216至外表面212并连接第一连接器232,而第二端264贯穿第二开口218至外表面212并连接第二连接器252。
背板210具有一第一开口216以及一第二开口218,因此可将连接排线260配置于内表面214,并使连接排线260之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开口216以及一第二开口218以连接第一连接器232及第二连接器252。如此,连接排线260不易因作业疏失而被拉扯而与第一连接器232或第二连接器252分离。此外,背光组件200也不需以额外的固定物(如胶带)固定连接排线260,因此不会有固定物脱落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操作人员够容易进行连接排线260的组装,背板210还具有一凹陷部210a,且此凹陷部210a位于第一连接器232及第二连接器252之间。凹陷部210a连接第一开口216与第二开口218。此外,凹陷部210a也可以容置连接排线260的多余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凹陷部210a的定义乃是由视角所决定。更详细而言,由图3来看,凹陷部210a为凸起状,但由内表面214看来,其为一位于背板210的凹陷空间。另外,此凹陷部210a可以由冲压(punch)制程所形成。
除此之外,背板210的外表面212还可包括一底面212a及一与底面212a相连的侧面212b。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50配置于侧面212b,而保护盖240及控制元件230配置于底面212a。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电路板250、保护盖240及控制元件230也可以均配置于底面212a。
光源220可为冷阴极灯管或发光二极管等,其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加以限制。此外,为了提高背光组件200的亮度,背板210的材质可为反射材料,用以反射光源220发出的光线。或者,背光组件200还包括一反射板270,而此反射板270配置于内表面214上,以反射光源220发出的光线。另外,背板210及反射板270的材质例如是铝、银或是其他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背光组件200所发出的光的均匀度,背光组件200还可包括一扩散板280,配置于内表面214上,且位于对应于光源220的上方。此外,扩散板280的材质例如是薄型的压克力(acrylic resin)或聚碳酸树脂(polycarbonate)。此外,为更有效率的使用光源220所发出的光线,背光组件200还包括一光学膜片290,其配置于扩散板280上,其中光学膜片290可为扩散片、增光片或这些膜片的组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至少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因在背板上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因此可将连接排线配置于背板的内表面,并使连接排线的两端贯穿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以连接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如此可使操作人员在组装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组件时不易拉扯到连接排线而使连接排线与第一连接器或第一连接器分离。
2.连接排线不需以额外的固定物固定,因此不会有固定物脱落的问题,更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板,具有一外表面、一内表面、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
一光源,配置于该内表面;
一控制元件,配置于该外表面,并具有一第一连接器;
一保护盖,配置于该外表面,并覆盖该控制元件,且该保护盖暴露出该第一连接器;
一电路板,配置于该外表面,并具有一第二连接器;以及
一连接排线,配置于该内表面,且该连接排线的一第一端贯穿该第一开口,并与该第一连接器组装,该连接排线的一第二端贯穿该第二开口,并与该第二连接器组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背板具有一凹陷部,位于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之间,且该凹陷部连接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外表面包括一底面以及与该底面连接的至少一侧面,该侧面与该底面连接,而该电路板配置于该侧面,且该控制元件与该保护盖配置于该底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至少一冷阴极灯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背板的材质为一反射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反射板,配置于该内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扩散板,配置于该背板上,并位于该光源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膜片,配置于该扩散板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增光片或这些膜片的组合。
CNU2007201465887U 2007-05-17 2007-05-17 背光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9336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65887U CN201093367Y (zh) 2007-05-17 2007-05-17 背光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65887U CN201093367Y (zh) 2007-05-17 2007-05-17 背光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93367Y true CN201093367Y (zh) 2008-07-30

Family

ID=39901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4658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93367Y (zh) 2007-05-17 2007-05-17 背光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9336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9089A (zh) * 2011-05-31 2012-12-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9089A (zh) * 2011-05-31 2012-12-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US20120307507A1 (en) * 2011-05-31 2012-1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lanar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121990B2 (en) * 2011-05-31 2015-09-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lanar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98644B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7922380B2 (en) 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EP2620791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ED module thereof
EP2208110B1 (en) 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EP2453164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3129206U7 (zh)
US20100195351A1 (en) Display
JP3129206U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101649966A (zh) 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背光组件和制造背光组件的方法
CN101956938A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1592820B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672575A (zh) 背光模组
CN102798995B (zh) 前框模块、被动发光显示器及其背光源的设置方法
CN101881423A (zh) 背光模块及其灯管安装装置
CN201093367Y (zh) 背光组件
US2015000255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field of the invention
EP2577157B1 (en) Ambient light device
CN100589014C (zh) 具有弯折信号传递连接结构的显示装置
US772433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410240B2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01388160B (zh) 显示器装置及具有该显示器装置的多显示器装置
US10302848B2 (en) Curved display device
KR20120056935A (ko) 인쇄 회로 기판
CN111246141B (zh) 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
KR101210450B1 (ko) 백라이트유닛의 커넥터 연결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Fujian Huay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2008.9.18 to 2013.9.18

Contract record no.: 2008990000664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Backlight module, current inverter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C voltag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081010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EXCLUSIVE LICENS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2008.9.18 TO 2013.9.18; CHANGE OF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FUJIAN HUAYING DISPLAY SCIENC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810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