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6141B - 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6141B
CN111246141B CN202010079684.4A CN202010079684A CN111246141B CN 111246141 B CN111246141 B CN 111246141B CN 202010079684 A CN202010079684 A CN 202010079684A CN 111246141 B CN111246141 B CN 111246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pcb
light guide
box body
rib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96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6141A (zh
Inventor
盛尊友
刘霄
张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96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6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6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6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6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6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60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for the soun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5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in visual displaying devices, e.g. televisions, computer displays, lapt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包括底盘件,所述底盘件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压板支架、及叠层设置的PCB板和导光件;所述导光件设于所述PCB板的前侧,所述压板支架设于所述PCB板的后侧;所述安装腔的两侧设有左右限位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叠层设置的PCB板和导光件卡装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压板支架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抵接于所述PCB板上,所述导光件抵接于所述安装腔的前壁上,以便实现对所述PCB板和所述导光件的前后限位。该拾音盒体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内部的各个部件避免采用螺钉或胶结等安装方式,从而能够降低内部安装结构的复杂性,降低装配成本,显著提高了生产和维修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视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和科技的持续创新,家电智能化已经是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正是因为家电智能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很多家电企业都在布局智能化,彩电作为电子产品,其智能化的步伐显然比较快。于是,可以进行远程语音识别和交互的远程拾音模块便成为了智能或智慧平板电视的标配。
电视机产品的超薄、超窄形态的发展,要求实现用户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不能破坏外观的整体形态,这使得整机的按键、指示灯、遥控灯及远程拾音等部件很难在整机中找到合适的安装空间。电视机的按键、指示灯、遥控灯及远程拾音都是用户需要密切关注和交互使用的部件,因此需要在电视正面容易看到的位置清晰的显示。传统的电视机产品空间充足,一般都会在整机的左右下角处设置于前壳的正面设置指示灯印制板来实现该功能。中高端的超薄、超窄产品由于外观要更加追求极致边框且需要加载必须的功能部件,因此其整机更需要找到合适的结构来解决指示灯的安装问题,以满足功能性需求与外观整体感的平衡待会满足产品竞争力发展的需要。
在上述部件安装过程中,如何在电视超薄、超窄的条件下,实现拾音盒体的安装变得越来越重要。请参考图1-图5,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视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中电视机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图1中的电视机的前壳与拾音盒体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结构的主视平面图;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1-1所示,电视机包括前壳110、后壳120、COF模块130、拾音盒体140。拾音盒体140包括一个底盘件141,拾音盒体140的其他部件如PCB板等,均安装于该底盘件141中。
如图2和图3所示,拾音盒体140的底盘件141的下端设置有两个U型的插槽141a,相应地前壳110上设置有缺口形成的插槽141a插槽卡筋111,插槽141a卡入该插槽141a插槽卡筋111上,完成相应限位。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底盘件141的上端设置有一定高度的整条立筋挡边141b,相应的后壳120上设置有两处U型槽,分别由后壳120上的内挡筋121和外插舌挡筋122组合而来,待后壳120转入后,该U型槽卡入底盘件141的立筋挡边141b,最终完成了该拾音盒体140的固定连接。
上述拾音盒体140的限位方案存在两个缺陷:
第一、考虑不同尺寸的电视机需要通用该拾音盒体140模块,并且需要兼容不同的面板资源。如图5所示,底盘件141的插槽141a的上侧壁141c,伸入到前壳110的内部,从而占据前壳110的内部空间。在图1中,在其他尺寸的电视机安装时,该插槽141a的上侧壁 141c可能会与COF模块130干涉存在,从而导致无法通用,不得不需要重新进行该模块的底盘件141的设计。
第二、该拾音盒体140的固定连接分别依托前壳110和后壳120同时来完成,在后壳120 未装配前存在歪斜,从而需要手扶到位才方便后壳120的装入。该种情况存在会导致装配时间延长,降低装配效率,提升装配成本。
上文介绍了拾音盒体140与前壳110和后壳120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该拾音盒体140的内部结构的安装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该远程拾音模块包括底盘件141、导光件、橡胶件、PCB板、压板支架等,这些部件是采用螺钉或胶水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安装的。但当采用这些传统的螺钉、胶带粘接或胶水涂覆粘接的安装方式时,大多都存在着安装复杂,操作困难,不易拆卸,给生产和维修带来了较多不便,同时也会导致零件的结构复杂、后续制造加工复杂且会增加大量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该拾音盒体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内部的各个部件避免采用螺钉或胶结等安装方式,从而能够降低内部安装结构的复杂性,降低装配成本,并且易于拆卸安装等,显著提高了生产和维修的便利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包括底盘件,所述底盘件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压板支架、及叠层设置的PCB板和导光件;所述导光件设于所述 PCB板的前侧,所述压板支架设于所述PCB板的后侧;
所述安装腔的两侧设有左右限位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叠层设置的PCB板和导光件卡装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所述压板支架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抵接于所述PCB板上,所述导光件抵接于所述安装腔的前壁上,以便实现对所述PCB板和所述导光件的前后限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筋板,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筋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筋板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筋板,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筋板;
所述叠层设置的PCB板和导光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筋板配合的第一导向卡槽,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筋板配合的第二导向卡槽。
可选的,所述压板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腔底壁上的支架本体;所述第三限位部为由所述支架本体的前壁伸出,并抵接于所述PCB板上的第三限位筋板。
可选的,所述支架本体的前壁设有筋板支撑部,所述筋板支撑部的外侧边缘部位向上弯曲形成所述第三限位筋板。
可选的,所述导光件的一端设有遥控柱;在所述遥控柱对应的一侧,所述筋板支撑部由所述支架本体伸出形成支撑定位部;
所述支撑定位部的外侧边缘部位向上弯曲形成一个所述第三限位筋板。
可选的,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上进一步设有位于所述支撑定位部的后侧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抵接于所述支撑定位部上。
可选的,所述第四限位部为L型的第四限位筋板,并该L型限位筋板的弯曲部抵接于所述支撑定位部上。
可选的,所述第三限位筋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筋板支撑部还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限位筋板之间的按钮保护套。
可选的,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卡扣;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所述卡扣卡装固定于所述安装腔中。
可选的,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上凸出有定位柱,所述支架本体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可选的,所述叠层设置的PCB板与导光件之间进一步设有橡胶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电视机拾音盒体包括底盘件,其压板支架、PCB板及导光件等设置底盘件的安装腔中,并且PCB板和导光件叠层设置,进一步的,该PCB板与导光件之间设有橡胶件,由底盘件的前壁依次为导光件、橡胶件及PCB板。在底盘件的安装腔中,其左右放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应的叠层设置的PCB板和导光件卡装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该种安装结构是卡装,并不是螺钉连接或胶结,通过一定的弹性变形的方式,卡接到该两个限位部之间,从而该导光件、橡胶件及PCB板在左右方向的限位。
此外,涉及该三个部件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导光件做为最外侧的部件,其抵接到底盘件的安装腔的前壁的内侧壁上,从而实现一个自由度的限位。然后,压板支架位于PCB板的后侧,其上设有第三限位部,该第三限位部抵接于PCB板上,从而又实现了另一个自由度的限位。最终实现了该三个部件在前后两个自由度上的限位。
综上所述,涉及导光件、橡胶件及PCB板的安装定位,通过卡装或抵接的方式,实现了其在前后左右四个自由度方向上的限位。该种限位结构避免采用螺钉或胶结等安装方式,从而能够降低内部安装结构的复杂性,降低装配成本,并且易于拆卸安装等,显著提高了生产和维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电视机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图1中的电视机的前壳与拾音盒体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结构的主视平面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电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电视机的拾音盒体的结构爆炸图;
图8为图7中的结构装配在一起时的俯视图;
图9为图7中拾音盒体的底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底盘件的仰视图;
图11为图7中拾音盒体的压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压板支架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4为图7中拾音盒体的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导光件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5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7为图7中拾音盒体的橡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橡胶件的主视图;
图19为图18中A-A向的剖视图;
图20为图7中拾音盒体的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PCB板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6中电视机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23为图6中电视机拾音盒体与前壳的主视图;
图24为图2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25为图2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26为图23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5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前壳110:插槽卡筋111;
后壳120:内挡筋121、外插舌挡筋122;
COF模块130;
拾音盒体140:底盘件141、插槽141a、立筋挡边141b、上侧壁141c;
图6-图26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前壳200:水平部210、卡槽211、竖直部220、限位部230、插槽231;
后壳300;
拾音盒体400:
底盘件410:安装腔411、安装腔前壁411a、安装腔侧壁411b、横直部411d、倾斜部411e;第一限位筋板412a、第二限位筋板412b、第一导向筋板413a、第二导向筋板413b、第四限位筋板414、第一卡扣415、定位柱416、插舌417、第二卡扣418、隔离横沟418a、隔离竖沟418b、助力筋板418c、卡爪419;
导光件420:导光本体部421、第一导向卡槽421a、第二导向卡槽421b、遥控柱422、拾音过孔423、挡光沟424、导光柱425、光感柱426;
橡胶件430:拾音通孔431、MIC容纳仓432、导光柱容纳仓433、元器件避让仓434、橡胶本体部435;
PCB板440:遥控头441、MIC442、LED光源443、电阻等元器件444、光感445、开关按钮446、插座447;PCB本体部448;
压板支架450:支架本体451、筋板支撑部452、第三限位筋板452a、支撑定位部453、定位孔454、按钮保护套455;
COF模块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仅是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电视机的结构示意图。电视机包括前壳、拾音盒体、后壳。该拾音盒体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可以参考图7和图 8,图7为图6中电视机的拾音盒体的结构爆炸图;图8为图7中的结构装配在一起时的俯视图。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该拾音盒体400包括底盘件410,底盘件410 设有安装腔411;安装腔411内设有压板支架、及叠层设置的PCB板和导光件420;导光件 420设于PCB板的前侧,压板支架设于PCB板的后侧。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及下侧是指:以图8中,处于俯视状态拾音盒体400为定位基准,在纸平面内向下的方向为前侧,向上的方向为后侧;在此基础上,左右两个方向为左侧和右侧;在此基础上,在垂直于纸平面的方向上,分别为上侧和下侧。相应的,在本文中,前壁、后壁等其他带有方位指向的均按照此说明确定。
此外,在本文其他部分,如没有特殊说明,均按照此说明来确定前、后、左、右、上及下的含义。
安装腔411的两侧设有左右限位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叠层设置的PCB板440和导光件420卡装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和图8所示,底盘件410包括安装腔411,安装腔411包括安装腔前壁411a、安装腔后壁及左右两侧的安装腔侧壁411b,安装腔后壁包括横直部411d及倾斜部411e。后壁进一步包括两部分,横直部411d和倾斜部411e。因而,该前壁、两个侧壁、两个倾斜部411e及横直部411d围成了底盘件410的安装腔411。
压板支架450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抵接于PCB板440上,导光件420抵接于安装腔411的前壁上,以便实现对PCB板440和导光件420的前后限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电视机拾音盒体400包括底盘件410,其压板支架450、PCB板440 及导光件420等设置底盘件410的安装腔411中,并且PCB板440和导光件420叠层设置,进一步的,该PCB板440与导光件420之间设有橡胶件430,由底盘件410的前壁依次为导光件420、橡胶件430及PCB板440。在底盘件410的安装腔411中,其左右放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应的叠层设置的PCB板440和导光件420卡装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该种安装结构是卡装,并不是螺钉连接或胶结,通过一定的弹性变形的方式,卡接到该两个限位部之间,从而该导光件420、橡胶件430及PCB板440 在左右方向的限位。
此外,涉及该三个部件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导光件420做为最外侧的部件,其抵接到底盘件410的安装腔411的前壁的内侧壁上,从而实现一个自由度的限位。然后,压板支架 450位于PCB板440的后侧,其上设有第三限位部,该第三限位部抵接于PCB板440上,从而又实现了另一个自由度的限位。最终实现了该三个部件在前后两个自由度上的限位。
综上,涉及导光件420、橡胶件430及PCB板440的安装定位,通过卡装或抵接的方式,实现了其在前后左右四个自由度方向上的限位。该种限位结构避免采用螺钉或胶结等安装方式,从而能够降低内部安装结构的复杂性,降低装配成本,并且易于拆卸安装等,显著提高了生产和维修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及第三限位部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7所示,第一限位部可以为第一限位筋板412a,第二限位部可以为第二限位筋板412b。
具体的,如图7所示,该两个限位筋板是由安装的底壁上凸出形成的。具体形成方式,该两个限位筋板可以与底盘件410一体注塑形成,可以后期比如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上去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显然,这种采用两个筋板卡位卡装的方式,能够非常方便的实现导光件420、橡胶件430及PCB板440在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并且结构简单,装配成本非常低。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一限位筋板 412a的内侧壁上可以设有第一导向筋板413a,第二限位部的内侧壁上可以设有第二导向筋板 413b;如图7所示,第一导向筋板413a为由第一限位筋板412a的内侧壁凸出形成的一个板件,第二导向筋板413b为由第二限位筋板412b的内侧壁凸出型的另一个板件。
相应的,如图7所示,叠层设置的PCB板440和导光件42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导向筋板 413a配合的第一导向卡槽421a,其另一端设有与第二导向筋板413b配合的第二导向卡槽 421b。
需要说明的是,也就是PCB板44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卡槽421a和第二导向卡槽 421b;相应的,导光件420的两端也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卡槽421a和第二导向卡槽421b,并且尺寸均相同。如图7所示,当两者叠加时,PCB板440的一端的第一导向卡槽421a和导光件420的一端的第一导向卡槽421a重合,PCB板440的另一端的第二导向卡槽421b和导光件420的另一端的第二导向卡槽421a也重合,并分别卡入相应的第一导向筋板413a和第二导向筋板413b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对压板支架450及第三限位部的具体结构做出具体设计。比如,请参考图11、图12和图13,图11为图7中拾音盒体的压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压板支架的俯视图;图13为图1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在该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压板支架450包括固定于安装腔411底壁上的支架本体 451;第三限位部为由支架本体451的前壁伸出,并抵接于PCB板440上的第三限位筋板452a。如图11所示,作为压板支架450的本体存在,支架本体451大体为一个长方体的结构,其主要的作用上提供相应的安装结构,从而使得压板支架450能够固定在安装腔411的底壁上,对于该具体的固定结构,我们在下文予以论述。
具体的,该支架本体451的前壁上可以连接有一个板件,该板件的前侧向上折弯形成该第三限位筋板452a。该第三限位筋板452a的折弯角度使得其与相对于的PCB板440相抵接面能够贴合,从而保证抵接限位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11和图12所示,支架本体451的前壁设有筋板支撑部452,筋板支撑部452的外侧边缘部位向上弯曲形成第三限位筋板452a。该种结构设计能够非常方便地实现第三限位筋板452a的加工形成,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也就是上文中的板件定义为筋板支撑部452,该筋板支撑部452连接于支架本体451的前壁上。需要说明的是,该筋板支撑部452可以采用焊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到支架本体451 上的,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材料部件,与支架本体451一体车加工形成,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的,由于PCB在左右方向上长度较长,为了提升对其抵接限位的可靠性,因而需要第三限位筋板452a在左右方向需要具有足够的长度用于进行抵接限位。或者,虽不具有足够的长度,但该第三限位筋板452a具有的数量可以多于一个,比如可以为两个。有鉴于此,如图11和图13所示,筋板支撑部452由支架本体451右侧(也就是图7中导光件420的遥控柱422所在的一侧)伸出形成支撑定位部453;支撑定位部453的外侧边缘部位向上弯曲形成一个第三限位筋板452a。显然,该种结构能够显著提升第三限位筋板452a的抵接限位的长度,从而提升抵接限位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筋板支撑部452和支撑定位部453可以为一个板件一体加工成型,也可以为分别独立的板件,通过焊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7和图8所示,当电视机的观看者通过按动电视机右侧的按钮,如电视机开关或其他按钮时,会给导光件420和PCB板440件的右端部施加较大的力,通过力的传递,最终会传导到支撑定位部453上的第三限位筋板452a上。由于该第三限位筋板452a后侧并没有限位物,因而容易导致该第三限位筋板452a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导致降低抵接限位的可靠性。
有鉴于此,如图7和图8所示,安装腔411的底壁上进一步设有位于支撑定位部453的后侧的第四限位部,第四限位部抵接于支撑定位部453上。通过该第四限位部实现对支撑定位部453的限位及其上的第三限位筋板452a的限位,从而防止其发生弹性变形,提升其抵接限位的可靠性。
具体的,如图7和图8所示,第四限位部为L型的第四限位筋板414,并该L型限位筋板的弯曲部抵接于支撑定位部453上。该第四限位筋板414采用L型的结构,能够具有较大的固定连接力,从而实现较大的限位力。
此外,如图11所示,第三限位筋板452a的数量为两个,筋板支撑部452还包括连接于两个第三限位筋板452a之间的按钮保护套455。如图11所示,该按钮保护套455为一种方体结构,内部中空,以便压板支架450与PCB板440抵接时,PCB板440上的开关按钮446 能插入该按钮保护套455中。
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做出进一步改进,从而对压板支架450的固定方式做出具体设计。具体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为图7中拾音盒体的底盘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的底盘件的仰视图。
比如,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在支架本体451的两侧,安装腔411的底壁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卡扣415;支架本体451通过第一卡扣415卡装固定于安装腔411中。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卡扣415可以为一个挂钩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支架本体451放置到两者之间时,用力压接,从而使得该第一卡扣415的挂钩能够卡住支架本体451的两侧上端面,从而实现支架本体451的固定,从而实现压板支架450在左右方向上的限位。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压板支架450在前后方向的限位,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安装腔411的底壁上凸出有定位柱,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支架本体451设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454。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定位孔454的数量也可以两个。通过该定位柱和定位孔454的配合,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压板支架450的固定限位。
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做出进一步设计。比如,如图7所示,叠层设置的PCB 板440与导光件420之间进一步设有橡胶件430。通过该橡胶件430的设置,从而起到一定的弹性缓冲作用。
此外,在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拾音盒体400还包括导光件420,该导光件420 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14、图15和图16,图14为图7中拾音盒体的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导光件的主视图;图16为图15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在该种实施例中,导光件420包括导光本体部421、及设置于该导光本体部421上的遥控柱422、拾音过孔423、挡光沟424、导光柱425、光感柱426、及设置在两端的第一导向卡槽411a和第二导向卡槽411b。
遥控柱422部分为透明或半透明,需要裸露设置于电视机正面,其后端与PCB上的遥控头相对应,用于接收遥控器或其他相应设置发射的红外信号以控制电视整机的正常工作。拾音过孔423为一定直径大小的通孔,其直径大小的选取与正面距离PCB上MIC距离有一定的公式关系。该通孔与橡胶上通孔一一对应,并与PCB上MI的拾音孔相对应,以便高效地接收正面外部的语音对电视进行控制。挡光沟424为宽度方向上一定长度的通孔,设置于中间导光柱425的两侧,目的是为了阻止或减少PCB中间LED灯传递上中间导光柱425上时有部分通过导光件422本体内部传递到拾音孔处。如果拾音孔处光线通过较多的话,正面该孔在一定的黑暗环境下是发亮的。光线通过透明件传递有一定的规律,会在末端进行出射。导光柱 425为一定直径的柱体,其后端与PCB上的发光LED相对应,末端裸露于电视机正面以传递光,起到指示灯的作用。光感柱426同样裸露设置,以及时感知环境的光线,传递给后端对应的PCB光感元器件,以根据自然光实际情况对电视的亮度根据一定的算法进行调整,以提供给用户更合适的亮度画面。
此外,在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拾音盒体400还包括橡胶件430,该橡胶件430 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17、图18和图19,图17为图7中拾音盒体的橡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中橡胶件的主视图;图19为图18中A-A向的剖视图。
在该种实施例中,该橡胶件430包括橡胶本体部435及设置于橡胶本体部435上的拾音通孔431、MIC容纳仓432、导光柱容纳仓433及元器件避让仓434。
拾音通孔431与导光件420上的拾音过孔423相通,并与PCB上MIC元器件的拾音孔相对应,以便接收正面外部的语音来对电视进行控制。MIC容纳仓432为容纳PCB板上的MIC元器件来设置,MIC元器件是具有一定体积的部件,基于最佳的密封效果,橡胶垫与PCB板基体相贴,橡胶垫的基体上就需要设置对应凹坑来容纳该元器件,即为MIC容纳仓。为更高效将PCB板上发光LED的光线传递出去,导光件420上的导光柱425后端即与发光LED对应的方向需要相对LED元器件的发光区域一定的接收面积和相对距离,相应地,导光柱425的后端设置有一定面积和一定高度的凸台与发光LED相对应,以提升光线的传递效率。因此对应橡胶垫的基体上设置有容纳该凸台的通孔仓即为导光柱容纳仓433。PCB板上鉴于功能需要还设置有一些具有一定高度的元器件譬如电阻或电容等,对应地橡胶垫上需要设置有对应的凹坑和通孔进行避让,此即为元器件避让仓434。
此外,在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拾音盒体400还包括PCB板440,该PCB板44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20和图21,图20为图7中拾音盒体的PCB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 中PCB板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种实施例中,PCB板440包括PCB本体部448及设于该PCB本体部448上的遥控头441、MIC442、LED光源443、电阻等元器件444、光感445、开光按钮及插座447。
本案中的遥控头441主要是指负责接收红外信号并可以进行解码识别指令的元器件。其红外遥控头,实际包括收发两部分。经常用于电视机、手机、等各种遥控器中,用来控制电视机等电子设备,其原理就是遥控器按键发出不同的波形信号,CPU通过解码来识别遥控指令。MIC442是指可以收集声音并可以转化为信号的元器件。LED光源443指的是LightEmitting Diode)为发光二极管光源。此种光源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效率高等优点,可连续使用长达10万个小时,未来LED光源应用在照明领域亦成为主流。该元器件为指示灯功能提供光源。电阻等元器件444是指PCB电路鉴于功能需要还设置有一些具有一定高度的元器件譬如电阻或电容等。光感445是具有采集周围环境亮度并可以转化为信号进行传递功能的元器件。电视所谓的亮度感应自动控制是通过亮度感应器,采集到周围环境的亮度,电视中央处理器自动根据周围环境的亮度设定稳定的控制液晶面板背光的PWM信号,由PWM信号对液晶面板背光进行调整,得到自适应环境的最舒服的画面亮度。在白天阳光强烈时或显示屏有反光现象时,此时背光板亮度不够,电视自动调高亮度,使得用户能够清楚地欣赏节目和操作;在黄昏或光源较暗的时候,电视自动调低亮度,那么降低了背光板的亮度,用户就不会有刺眼的感觉,眼睛不易疲劳,不容易会引起眼力劳损,出现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等症状。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这样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其金属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来达到最终达到该部分电路的接通与断开。以上元器件均集成于电路板即PCB板。
以上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是围绕着拾音盒体的内部部件的安装限位关系展开的。除此,本申请还提供关于拾音盒体作为一个整体如何与电视机的其他部件之间的安装限位关系的实施例。正如在本说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拾音盒体的限位方案存在两个缺陷:
第一、考虑不同尺寸的电视机需要通用该拾音盒体模块,并且需要兼容不同的面板资源。如图5所示,底盘件的插槽上侧壁,伸入到前壳的内部,从而占据前壳的内部空间。在图1 中,在其他尺寸的电视机安装时,该插槽上侧壁可能会与COF模块干涉存在,从而导致无法通用,不得不需要重新进行该模块的底盘件的设计。
第二、该拾音盒体的固定连接分别依托前壳和后壳同时来完成,在后壳未装配前存在歪斜,从而需要手扶到位才方便后壳的装入。该种情况存在会导致装配时间延长,降低装配效率,提升装配成本。
有鉴于此,在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视机,具体请参考图6、图9、图10、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2为图6中电视机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23为图6中电视机拾音盒体与前壳的主视图;图24为图2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25为图23 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26为图23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在该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电视机包括前壳200和拾音盒体400。如图9所示,拾音盒体400包括底盘件410,底盘件410与前壳200连接。在此基础上,如图24、图25和图26所示,前壳200包括水平部210和竖直部220,进一步的,底盘件410的前壁与水平部 21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3、图24、图25和图26所示,前壳200是一个外形为L型的折弯板件,包括水平部210及竖直部220;竖直部220所在的平面平行于电视面板的平面,水平部210所在平面垂直或大体垂直于电视面板所在平面。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如图24所示,水平部210的外侧端的底壁上凸出有限位部,限位部开设有开口朝向内侧的插槽231;如图9底盘件410的前壁上连接有向外弯曲的插舌,如图24所示,插舌插入插槽231中。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9所示,插舌设在底盘件410前壁的上方,为一个板件,并向外折弯形成。为了便于该插舌的插入,如图9所示,插舌下方底盘件410前壁的切除了部分壁面,从而便于插舌插入插槽231中。
如图24所示,前壳200的水平部210的下方凸出有一个限位部,该限位部是了开始插槽 231而设置。插舌插入该插槽231中。同时,插舌所在的地方由于折弯也形成了一个槽体,因而插槽231的下侧壁也插入这个槽体中,从而形成了互相插装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插装配合的可靠性。
上述结构设计,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安装结构,底盘件410连接固定于前壳200水平部 210的下方,具体是使得其插舌插入水平部210下方的插槽231中,从而不再占据前壳200 的水平部210上方的空间,因而在其他尺寸的电视机安装时,该底盘件410就不会再与COF 模块500干涉,从而实现了通用,因而也无须费时费力对底盘件410进行重新开模设计了。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做出进一步改进。比如,如图9所示,底盘件410的两个侧壁的顶面上凸出有第二卡扣418,如图26所示,水平部210的底面凹陷有卡槽211,第二卡扣418卡接于卡槽211中。
具体的,如图9所示,第二卡扣418为四方体结构,且该四方体结构的前壁开设有便于第二卡扣418卡接于卡槽211中的凹槽。该种结构设计能够便于该第二卡扣418卡入卡槽211 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24所示,通过插舌与插槽231的配合限位,底盘件410不能再向图中的右侧移动,从而实现了朝右方向上的限位。如图26所示,通过第二卡扣418与卡槽 211的配合限位,底盘件410不能再向左移动,从而实现了朝左方向上的限位。也就是通过这两个安装结构,实现了底盘件410在左右方向的限位。此外,由图中的具体结构可知,该两个安装结构,也实现了底盘件410在上下方向上的限位。因而很好的将底盘件410予以固定限位,因而也就很好的实现了对拾音盒体400的固定限位。
在上述限位结构中,只是通过前壳200实现了拾音盒体400的固定限位,不再需要后壳 300。因而在安装时,该拾音盒体400的固定连接不再需要分别依托前壳200和后壳300同时来完成,也就避免了在后壳300未装配前存在歪斜的问题,从而也就刘不再需要手扶到位才方便后壳300的装入的问题。因而降低了装配时间,降低了装配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做出进一步改进。
比如,如图9和图10所示,底盘件410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隔离横沟418a;在第二卡扣418的内侧,底盘件41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隔离横沟418a联通的隔离竖沟418b。该隔离横沟418a和隔离竖沟418b的作用类似形成一个半岛结构。由于存在了该种结构,因而第二卡扣418所在的区域容易发生位置变形,从而方便第二卡扣418卡装如卡槽211中。
当第二卡扣418与卡槽211卡装时,为了方便第二卡扣418所在区域发生位置变形,还可以做出如下设计:
比如,在隔离横沟418a与隔离竖沟418b围成的半封闭区域,底盘件410的侧壁底面凸出有助力筋板418c;助力筋板418c靠近隔离横沟418a,并与隔离横沟418a同方向设置。显然,通过作用力于该助力筋板418c上,可以方便第二卡扣418所在的区域发生位置变形,从而非常方便地实现了第二卡扣418与卡槽211的配合与拆卸。
在上述限位结构中,如图24所示,前壳200的水平部210的内侧端具有较大长度,并伸入到底盘件410较多。在此,为了提升底盘件410上下限位的可靠性,可以做出如下设计:
如图9所示,底盘件410的后壁两端设有卡爪419,卡爪419与底盘件410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如图24所示,水平部210的内侧端卡接于间隙中。
需要说明的是,卡爪419设于底盘件410后壁的倾斜部411e与侧壁连接位置的顶面上。并且,由于侧壁的高度低于后壁,因而该卡爪419与侧壁的顶面之间形成了一定的间隙,该间隙的厚度需要大于前壳200水平部210的厚度,从而便于前壳200的水平部210的内侧端插入。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对于底盘件410的具体形状还可以做出具体设计。比如,如图9 所示,底盘件410的后壁为梯形结构。
具体的,如图9所示,梯形结构包括横直部411d及连接于横直部411d的两端的倾斜部 411e;倾斜部411e的内侧端向底盘件410的内部倾斜,与横直部411d连接;倾斜部411e的外侧端与底盘件410的侧壁连接。也就是在上述结构中,横直部411d、两个倾斜部411e及底盘件410的前壁为了一个梯形结构。该种结构设计,当底盘件410前壳200及后壳300装配时提供了一些装配空间,从而使得装配变得便利。
本说明书通篇提及的“多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等,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部件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本说明书通篇出现的短语“在多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另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等并不一定都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具体特征、部件或特性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因此,在无限制的情形下,结合一个实施例示出或描述的具体特征、部件或特性可全部或部分地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的特征、部件或特性进行组合。这种修改和变型旨在包括在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各方面可以通过若干具有可专利性的种类或情况进行说明和描述,包括任何新的和有用的工序、机器、产品或物质的组合,或对他们的任何新的和有用的改进。相应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完全由硬件执行、可以完全由软件(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码等)执行、也可以由硬件和软件组合执行。以上硬件或软件均可被称为“数据块”、“模块”、“引擎”、“终端”、“组件”或“系统”。此外,本申请的各方面可能表现为位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产品,该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包括底盘件,所述底盘件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压板支架、及叠层设置的PCB板和导光件;所述导光件设于所述PCB板的前侧,所述压板支架设于所述PCB板的后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腔的两侧设有左右限位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叠层设置的PCB板和导光件卡装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所述压板支架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抵接于所述PCB板上,所述导光件抵接于所述安装腔的前壁上,以便实现对所述PCB板和所述导光件的前后限位;
所述压板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腔底壁上的支架本体;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卡扣;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扣卡装固定于所述安装腔中;
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上凸出有定位柱,所述支架本体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定位柱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卡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视机拾音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筋板,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筋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视机拾音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筋板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筋板,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筋板;
所述叠层设置的PCB板和导光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筋板配合的第一导向卡槽,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筋板配合的第二导向卡槽。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视机拾音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为由所述支架本体的前壁伸出,并抵接于所述PCB板上的第三限位筋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视机拾音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前壁设有筋板支撑部,所述筋板支撑部的外侧边缘部位向上弯曲形成所述第三限位筋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视机拾音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一端设有遥控柱;在所述遥控柱对应的一侧,所述筋板支撑部由所述支架本体伸出形成支撑定位部;
所述支撑定位部的外侧边缘部位向上弯曲形成一个所述第三限位筋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视机拾音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上进一步设有位于所述支撑定位部的后侧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抵接于所述支撑定位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视机拾音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限位部为L型的第四限位筋板,并该L型限位筋板的弯曲部抵接于所述支撑定位部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视机拾音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筋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筋板支撑部还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限位筋板之间的按钮保护套。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视机拾音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设置的PCB板与导光件之间进一步设有橡胶件。
CN202010079684.4A 2020-02-04 2020-02-04 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 Active CN111246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9684.4A CN111246141B (zh) 2020-02-04 2020-02-04 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9684.4A CN111246141B (zh) 2020-02-04 2020-02-04 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6141A CN111246141A (zh) 2020-06-05
CN111246141B true CN111246141B (zh) 2022-04-12

Family

ID=70877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9684.4A Active CN111246141B (zh) 2020-02-04 2020-02-04 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614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5025U (zh) * 2011-05-24 2011-12-28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电视
CN204031323U (zh) * 2014-06-19 2014-12-17 日照海帝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遥控模块与3d模块的组合结构
CN204090003U (zh) * 2014-08-21 2015-01-07 沈阳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视导光件装配结构
CN206743409U (zh) * 2017-05-03 2017-12-12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接收组件和电视机
CN206743412U (zh) * 2017-04-06 2017-12-12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电视的pcb板装配结构及电视机
CN206865620U (zh) * 2017-06-28 2018-01-0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机导光件及电视机
CN208522913U (zh) * 2018-06-26 2019-02-1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声器安装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CN209511898U (zh) * 2019-03-27 2019-10-18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箱灯光结构和音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3382B (zh) * 2011-06-24 2016-10-11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系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5025U (zh) * 2011-05-24 2011-12-28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电视
CN204031323U (zh) * 2014-06-19 2014-12-17 日照海帝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遥控模块与3d模块的组合结构
CN204090003U (zh) * 2014-08-21 2015-01-07 沈阳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视导光件装配结构
CN206743412U (zh) * 2017-04-06 2017-12-12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电视的pcb板装配结构及电视机
CN206743409U (zh) * 2017-05-03 2017-12-12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接收组件和电视机
CN206865620U (zh) * 2017-06-28 2018-01-0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机导光件及电视机
CN208522913U (zh) * 2018-06-26 2019-02-1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声器安装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CN209511898U (zh) * 2019-03-27 2019-10-18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箱灯光结构和音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6141A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4415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9922289B (zh) 一种双屏电视
KR10156915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텔레비전 장치
EP2620791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ED module thereof
JP3129206U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JP3129206U7 (zh)
EP2800360A1 (en) Connecting device
US9386258B2 (en) Display device,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157107B1 (en) Power supply for television and television including the same
US8421949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2006004071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9646545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3672575A (zh) 背光模组
US988041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0392460B1 (ko) Lcd모니터
CN111246141B (zh) 一种电视机拾音盒体
CN111343399B (zh) 一种具有远程拾音功能的电视机
WO2015076100A1 (ja) 表示装置
US8384833B2 (en) Televis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0946173B1 (ko) 리플렉터
CN214409766U (zh) 扩充模组及安装组件
JP5771657B2 (ja) 筐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5561928B (zh) 一种面框、背板和大屏显示设备
CN201093367Y (zh) 背光组件
WO2012011328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