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0443Y - 墨盒和喷墨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墨盒和喷墨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40443Y
CN201040443Y CNU2007201396815U CN200720139681U CN201040443Y CN 201040443 Y CN201040443 Y CN 201040443Y CN U2007201396815 U CNU2007201396815 U CN U2007201396815U CN 200720139681 U CN200720139681 U CN 200720139681U CN 201040443 Y CN201040443 Y CN 20104044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cartridge
ink
jet recording
header board
recor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396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丰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396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4044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4044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4044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该墨盒构造成使得只有满足特定销售要求和/或使用要求的同类型墨盒才能安装在喷墨记录设备中。该墨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沿其水平安装方向设定的前板、后板、上板、下板和一对侧板构成,和供墨部分,它沿着水平安装方向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前板上,其中,在壳体的所述前板上和/或所述前板与壳体的所述上板、下板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板之间设有墨盒鉴别部分。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所述喷墨记录设备设有配合部分,所述喷墨记录设备上能够安装上述墨盒,所述配合部分与墨盒的所述墨盒鉴别部分相配合。

Description

墨盒和喷墨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墨盒,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墨盒鉴别部分的墨盒,其在插入喷墨记录设备时能够被有效地进行鉴别,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能够安装该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各种类型的喷墨记录设备来说,需要在其上安装相应外形的墨盒与之相配合,从而给各喷墨记录设备供墨,以便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操作。尽管对于特定类型的喷墨记录设备来说所采用的墨盒的外形均相同,但是墨盒及喷墨记录设备的制造商根据其产品的不同销售地或者不同的销售渠道,往往需要对外形相同的墨盒进一步加以区分。例如需要对在中国市场、美国市场和其它国家市场的同类型墨盒加以区分,或者对以制造商自己的商标和定牌生产(OEM)的商标等制造的同类型墨盒加以区分。另外,根据喷墨记录设备的特殊使用要求,有时需要在最开始时预先收容在墨盒中的墨水初始填充量不同以及墨水特性(如墨水颜色)不同的墨盒。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墨盒、尤其是形状为扁平六面体类型的墨盒还不能根据上述的销售要求或者使用要求进行区分。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存在这样一种需要,虽然喷墨记录设备的外形是通用的,但是装在该喷墨记录设备中的墨盒可以根据上述销售要求和/或使用要求进行区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盒,该墨盒构造成使得只有满足特定销售要求和/或使用要求的同类型墨盒才能安装在喷墨记录设备中。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安装上述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
上述销售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墨盒的制造商在不同销售地如不同销售国家销售的同类型墨盒彼此不可互换;制造商自己制造和定牌生产(OEM)的同类型墨盒不可互换等。
上述使用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墨盒在最开始时预先收容在墨盒中的墨水初始填充量不同;以及墨盒的墨水特性如墨水颜色不同。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墨盒,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沿其水平安装方向设定的前板、后板、上板、下板和一对侧板构成,和供墨部分,它沿着水平安装方向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前板上,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所述前板上和/或所述前板与壳体的所述上板、下板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板之间的边界处设有墨盒鉴别部分。
通过在本实用新型的墨盒中设置其结构代表特定销售要求和/或使用要求的墨盒鉴别部分,使得墨盒鉴别部分与喷墨记录设备的相应配合部分相配合,从而使得只有满足特定销售要求和/或使用要求的同类型墨盒才能够安装在相应的喷墨记录设备上。
优选的,所述墨盒鉴别部分由凹陷和设置在所述凹陷内、沿着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凸板构成;优选的,所述凹陷设置在所述前板和所述侧板中的一个侧板之间的边界处;优选的,所述凸板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优选的,各凸板的厚度相同;优选的,各凸板的厚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墨盒鉴别部分仅由凹陷构成。此外,所述墨盒鉴别部分为设置在所述墨盒前板上的伸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对于不同销售要求和/或使用要求的同类型墨盒来说,通过仅简单地改变墨盒鉴别部分的结构而无须改变墨盒其它部分的结构就可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优选的,所述供墨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板靠近其下板的部分处,所述墨盒还包括大气连通部分,所述大气连通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板靠近其上板的部分处。
优选的,所述墨盒包括检测部分,所述检测部分设置在壳体的所述前板处并且位于供墨部分和大气连通部分之间,在检测部分中形成有与墨盒的墨水腔室连通的内部空间。优选的,所述墨盒在其墨水腔室内设有运动构件,所述运动构件包括布置在运动构件的一端处的浮动构件,运动构件的另一端可在所述墨水腔室和检测部分的内部空间之间运动,所述运动构件还包括布置在运动构件的另一端和浮动构件之间的支撑构件。优选的,至少运动构件的所述另一端由不透明的树脂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墨盒设置有所述检测部分和所述运动构件,在所述墨盒安装在喷墨记录设备上时,设置在所述喷墨记录设备上的光学传感器通过对所述检测部分进行光照射,可以对所述运动构件的运动状态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出墨盒中的墨水余量。
优选的,所述检测部分是透明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检测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在墨盒没有安装到喷墨记录设备上的状态下则可以目视观察墨盒中的墨量情况。
优选的,所述凹陷设置在所述大气连通部分和所述检测部分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凹陷设置在所述大气连通部分和所述检测部分之间,有效地利用了墨盒壳体的前表面上大气连通部分和供墨部分之间的区域,并且将凹陷布置在检测部分的靠近大气连通部分的一侧而不是靠近供墨部分的一侧,使得在将墨盒安装到喷墨记录设备上时,墨盒的所述凹陷与喷墨记录设备上的突出件的配合不会对供墨部分的供墨操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优选的,整个所述壳体是透明的。本实用新型的墨盒通过整体采用透明材料构成,在墨盒没有安装到喷墨记录设备上的状态下可以清楚地目视观察墨盒中的墨量情况。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所述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墨盒安装部分,用于安装如上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安装部分设有配合部分,用于与所述墨盒的所述墨盒鉴别部分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配合部分是突出件,用于与墨盒的上述凹陷结构进行配合。
优选的,所述配合部分是凹入部,用于与墨盒的上述伸出件进行配合。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的墨盒的透视图;图1B为图1A中所示的墨盒上板的横截面视图。
图2为在图1A中所示的墨盒的左视图。
图3为在图1A中所示墨盒的供墨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在图1A中所示的凹陷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5A为安装在图1A中所示的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安装部分的剖视图;图5B为图5A中所示的墨盒安装部分中的接合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案的墨盒的透视图。
图7为在图6中所示的墨盒的左视图,其中显示了墨余量检测部分的结构和在墨盒中的位置。
图8为在图6中所示的墨盒的前视图。
图9为在图6中所示的墨盒的右视图,其中显示了墨余量检测部分的结构和在墨盒中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在参照这些附图的同时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优选模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如“前”、“后”、“左”、“右”、“上”和“下”等均是相对于墨盒的安装方向规定的。
参照图1A、1B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的墨盒结构进行说明。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的墨盒的透视图;图1B为图1A中所示的墨盒上板的横截面视图。图2为在图1A中所示的墨盒的左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墨盒1用于从喷墨记录设备的前侧水平地插入到喷墨记录设备中,以便给该喷墨记录设备的喷墨头提供墨水,从而可以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操作。
墨盒1具有如图1A所示的扁平的六面体形状的壳体,沿着墨盒1的水平安装方向看,该墨盒1的壳体包括:位于墨盒1顶部的上板2;与上板2相对的位于墨盒1底部的下板3;在上述上板2和下板3的沿着墨盒安装方向的前端连接上板2和下板3的前板4;与上述上板2和下板3的沿着墨盒安装方向的后端连接上板2和下板3并与前板4平行设置的后板5;以及与上述上板2、下板3、前板4、后板5相连接并且形成为墨盒的各表面中具有最大面积的一对侧板6和7。在上述前板4的上端附近设置有大气连通部分8,在上述前板4的下端附近设置有供墨部分9,将在后面对大气连通部分8和供墨部分9进行详细说明。上述各板4-7分别由不透光的树脂构成。
上板2呈凸形状,包括设置在墨盒最上面位置、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上板上表面21;从该上板上表面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沿着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一对上板侧面22和22;从上板侧面22和22的下端沿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一对上板连接面23和23,所述一对上板连接面23和23分别与上述侧板6和7、上述前板4和后板5连接。因此,上板上表面21与上板连接面23和23大致平行,并且该对上板侧面22和22之间的距离相对于上述一对侧板6和7之间的距离较小。上板上表面21、该对上板侧面22和22以及该对上板连接面23和23布置成相对于墨盒1的纵向中心平面对称。
此外,上板上表面21可以在其纵向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处形成减小的宽度。具体而言,在上述大致中央位置沿纵向方向的两侧,上板上表面21从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以一定宽度向下倾斜并延伸至各上板连接面23和23,从而形成如图2所示侧视为V字凹陷的槽24。上板上表面21的上述宽度减小部分可以由透明材料构成。这样,在墨盒1没有安装在喷墨记录设备上时,用户可以通过上述宽度减小部分观察墨盒1内的墨量。
此外,在墨盒1的壳体位于下板3和各侧板6和7的边界处,形成有从该壳体的前板4沿着墨盒1的纵向方向向其后板5的端面延伸的接合沟槽,用于在将墨盒安装在喷墨记录设备上和从喷墨记录设备上拆下时与喷墨记录设备上的相应操作部件配合,从而实现墨盒的安装和拆卸。因此,墨盒的上板和下板附近的墨盒的宽度与墨盒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即侧板6和7之间的宽度)相比较窄。因此,将墨盒1沿着其纵向方向插入喷墨记录设备时,墨盒1与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安装部分的底面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可以使墨盒顺利插入和拆下。如果在喷墨记录设备的与墨盒下板对应的位置处沿着墨盒的行进方向形成肋条,则可以更顺利地安装墨盒。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墨盒1的壳体可以通过如图1A所示的能够彼此接合的两个壳体半体构成,所述两个壳体半体可以彼此对称或者不对称。上述墨盒1的壳体也可以为整体形成,如后所述。
如前所述,在前板4的下端附近设置有供墨部分9。下面结合图3和图5A对供墨部分9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为在图1A中所示墨盒的供墨部分9的剖视图;图5A为安装在图1A中所示的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安装部分的剖视图。供墨部分9在墨盒壳体的前板4的下端附近具有沿着墨盒的水平安装方向向外延伸的外壳部分11,该外壳部分11形成为圆柱形形状。该圆柱形外壳部分11在其内部大致同轴地一体形成有划分壁12,划分壁12在其内部沿纵向同轴地形成有容纳腔室14,用于容纳阀机构13。外壳部分11和划分壁12在其外端处沿其轴向形成有开口15,容纳腔室14与开口15连通。
上述阀机构13包括:抵靠在开口15的靠近容纳腔室14一侧的接头部31,该接头部31在其内部沿轴向形成有通孔41,通孔41与开口15连通,接头部31由诸如橡胶等的弹性部件构成;可以打开和关闭形成于该接头部31内的通孔41的盖32;和弹簧33,弹簧33的一端与划分壁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盖32连接。在常态下,盖32由于弹簧33的偏压力而被朝向接头部31推压,从而使得盖32紧密地盖住接头部31的通孔41,由此阻断容纳腔室14通过通孔41和开口15与墨盒外部的流体连通。这样,容纳在墨盒的墨水腔室内内墨水不会通过容纳腔室14流出到通孔41和开口15外。在将墨盒1安装于如图5A所示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安装部分26中时,设置在墨盒安装部分26中的中空供墨管27(如图5A所示)插入穿过开口15和通孔41并抵靠在盖32上,抵抗弹簧33的偏压力将盖32向内侧压入,使盖32从接头部31离开,从而使得墨水腔室内的墨水通过容纳腔室14和中空供墨管27与记录头连通。
在墨盒壳体的前板4的上端附近设置了大气连通部分8。在该大气连通部分8中也容纳了与设置在供墨部分9中的阀机构13相似的阀机构。该大气连通部分8的阀机构也包括接头部31、盖32和弹簧33等,因此此处不再对大气连通部分8的阀机构中与供墨部分9的阀机构13相同的部件进行说明。大气连通部分8的阀机构与供墨部分9的阀机构13的不同之处在于,大气连通部分8的阀机构设置有十字形的突出件42,该十字形的突出件42从阀机构的盖沿着墨盒的水平安装方向向外突出到大气连通部分8的外侧。在常态下,大气连通部分8的盖32由于弹簧33的偏压力而被朝向接头部31推压,从而使得盖32紧密地盖住接头部31的通孔,由此阻断墨盒的内部空间与墨盒外部的大气连通。在将墨盒安装于如图5A所示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安装部分26中时,首先十字形的突出件42与墨盒安装部分26的壁面25(见图5A)抵靠,进而墨盒插入至上述墨盒安装部分26的安装位置,使得上述盖抵抗弹簧的弹力以从接头部远离的方式压入。结果,盖从接头部离开,使得墨盒的内部空间与墨盒的外部大气连通,因此墨盒内部的气压保持为大气压。
本实用新型墨盒的供墨部分和大气连通部分并不限于图1A和图3所示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只要它们能够实现供墨部分9和大气连通部分8同样的功能即可。
如图1A所示,在上述供墨部分9和上述大气连通部分8之间、墨盒前板4沿其竖直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处设置有由透光树脂制成的检测窗16。在墨盒1的墨水腔室内设有后面详细描述的墨余量检测部分17。该检测窗16优选是透明的,因此在墨盒没有安装到喷墨记录设备上时,用户可以通过检测窗16直接目视观察墨水腔室内的墨余量,或者通过目视观察墨余量检测部分17的位置状态来判断墨水腔室的墨余量。
图7和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墨余量检测部分的结构。尽管上述墨余量检测部分仅表示在本实用新型墨盒的第二实施方案的附图中,该墨余量检测部分同样可以用在本实用新型墨盒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在检测窗16中形成有与墨盒的墨水腔室连通的内部空间。所述墨余量检测部分17在本实施方案中为一个运动构件,该运动构件包括位于运动构件的一端且可以进出检测窗16的内部空间的遮蔽构件51、布置在运动构件的另一端处的浮子52、以及布置在遮蔽构件和浮子之间的支撑构件53,所述遮蔽构件51和浮子52分别通过连接臂与支撑构件53连接。运动构件根据墨盒中的墨水量的变化而可以绕着支撑构件53转动。所述遮蔽构件51可由不透明的树脂构成。
可以将检测窗16和运动构件的结构设置为当墨水腔室内的墨量较为充足时,遮蔽构件51位于检测窗16限定的内部空间;而当墨水腔室内的墨量即将耗尽时,遮蔽构件51向上移出检测窗16限定的空间。
所述遮蔽构件51随着运动构件绕支撑构件53的转动而可以上下移动地进出检测窗16限定的内部空间,从而作为用于显示墨余量的指示器。在墨盒没有安装在喷墨记录设备的情况下,即使构成墨盒壳体的各板2-7是不透明的,用户也可以通过透明的检测窗16观察相对于检测窗16的遮蔽构件51的位置,来确认墨水余量。
另一方面,在将墨盒安装于喷墨记录设备上的状态下,用户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检测窗16来确认墨盒的墨余量。因此,在将墨盒安装于喷墨记录设备上时,在与上述检测窗16相对应的位置上配置光学传感器29(见图5A)。此时检测窗16作为检测部分而接收该光学传感器29发射的光。当该光学传感器29检测到该检测窗16内的遮蔽构件51时,则判断墨盒内存在墨水。而当该光学传感器29没有检测到该检测窗16内的遮蔽构件51时,则判断墨盒内没有墨水,从而可以将墨水几乎用尽的信息显示于操作面板的显示部。
虽然如上所述可以在光学传感器29检测到遮蔽构件51的时候判断为墨盒内有墨水,而没有检测到遮蔽构件51的时候判断为墨盒内没有墨水,但是也可以在光学传感器29检测到遮蔽构件51时判断为墨盒内没有墨水,而在没有检测到遮蔽构件51时判断为有墨水。此时检测窗16和运动构件的结构应设置为当墨水腔室内的墨量较为充足时,遮蔽构件51位于检测窗16限定的内部空间之下;而当墨水腔室内的墨量即将耗尽时,遮蔽构件51向上移入检测窗16限定的空间。
尽管对于特定类型的喷墨记录设备来说所采用的墨盒的外形均相同,但是墨盒的制造商根据其产品的不同销售地或者所生产的墨盒的不同的商标如制造商自己的商标和定牌生产(OEM)的商标等,往往需要对外形相同的墨盒进一步加以区分。另外,根据某些喷墨记录设备的特殊使用要求,有时需要其上所安装的墨盒预先收容不同的墨水初始填充量或者喷墨记录设备对所使用的墨盒的墨水特性(如墨水颜色)有特别的要求。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墨盒中设置了可以满足上述需要的墨盒鉴别部分,该墨盒鉴别部分的结构使得只有满足上述特定销售要求和/或使用要求的同类型墨盒才能安装在喷墨记录设备中。
下面参照图4、图5A和图5B描述本实用新型墨盒的作为墨盒鉴别部分的凹陷部分60的结构。图4为在图1A中所示的凹陷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5A为安装在图1A中所示的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安装部分的剖视图;和图5B为图5A中所示的墨盒安装部分中的接合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如图1A所示,凹陷部分60设置在上述检测窗16和大气连通部分8之间。该凹陷部分60通过使前板4和与其共有一边的侧板6的一部分下凹而形成。如图4所示,该凹陷部分60包括:与前板4平行的凹陷部分的第一面61、与侧板6平行且与上述第一面61连接的凹陷部分的第二面62、与上述上板2和下板3平行且与上述第一面61和第二面62连接的一对第三面63和64。
在本实施方案中,针对墨盒1某一特定的销售要求和使用要求,如墨盒1需要在中国大陆进行销售,将上述凹陷部分60设定为具有以下的结构,即在凹陷部分60中距离位于上部的第三面63较近的位置处,设置有从第一面61和第二面62沿着墨盒的水平安装方向延伸的第一凸板65。所述第一凸板65的厚度较薄,并且其在水平安装方向的前端与第二面62和前板4相交的边缘大致平齐。另外,在凹陷部分60的中部,设置有从第一面61和第二面62沿着墨盒的水平安装方向延伸的第二凸板66。所述第二凸板66与第一凸板65大致平行并且比第一凸板65的厚度厚,并且其在水平安装方向的前端与第二面62和前板4相交的边缘大致平齐。
使用本实用新型墨盒1的喷墨记录设备在其墨盒安装部分26的接合部分28处设置有突出件35(见图5A和图5B),在墨盒1安装到该喷墨记录设备上时,该突出件35能够接合在形成于上述凹陷部分60内的第一凸板65和第二凸板66之间的间隙内。因此,只有旨在中国大陆进行销售的墨盒1才能够安装在上述喷墨记录设备中,而在其它国家销售的墨盒因具有不同于上述凹陷部分60的结构,而不可能安装到上述喷墨记录设备中。因此避免了在不同国家销售的墨盒的混用。
本实用新型的墨盒根据墨盒上述不同的销售要求和使用要求,可以相应地采用不同形状和结构的凹陷部分60,而不必更改墨盒其它部分的结构。例如与特定的销售要求和使用要求相对应,代替图4所示的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的组合,可以仅构成第一凸板、仅构成第二凸板、构成多个凸板、或者不设置凸板等,相应地也可以改变凸板的数量和厚度等。
在本实施方案中,虽然该凹陷部分的第二面62为平面,但是与特定的销售要求和使用要求相对应,也可以将第二面62形成为圆弧形、山形、锥形等。
在本实施方案中,凹陷部分60形成在前板4和侧板6之间的交界处。本实用新型的凹陷部分的布置不限于此。根据墨盒壳体前板的结构,该凹陷部分可以布置在前板与上板2、下板3、侧板6和侧板7中的至少一个的交界处,或者该凹陷部分60可以单独地形成在前板4上。
在本实施方案中,墨盒鉴别部分由凹陷部分6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墨盒鉴别部分的结构不限于此。代替上述凹陷部分60,可以将墨盒鉴别部分形成为一个伸出件,而在喷墨记录设备中设置相应的凹入结构,如图5B所示的凹入部36。
下面参照图6-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案的墨盒。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案的墨盒的透视图。图7为在图6中所示的墨盒的左视图,其中显示了墨余量检测部分的结构和在墨盒中的位置。图8为在图6中所示的墨盒的前视图。图9为在图6中所示的墨盒的右视图,其中显示了墨余量检测部分的结构和在墨盒中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墨盒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较为相似,因此对于第二实施方案中采用的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的构件,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案的墨盒100包括整体构成的壳体101,该壳体101的各外壁由透明材料构成。该壳体101在其内部具有墨水腔室,用来容纳墨水。墨水既可使用染料,也可使用颜料。由于墨水容纳在透明的壳体101中,用户可以通过目视直接确认墨水的颜色、余量等。
在前板102的上端附近设置有大气连通口103。在该大气连通口103中,不像第一实施方案的大气连通部分8那样容纳有阀机构,本实施方案的该大气连通口103为在前板102上贯穿设置的通孔,由此大气连通口103与墨水腔室气体连通。
在本实施方案中,在该墨盒的凹陷部分中没有设置上述的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因此该墨盒可以安装于任何可以安装具有凸板的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中。例如存在收容大容量、普通容量、小容量三种墨量的墨盒,与此对应地,存在可以安装大容量、普通容量的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可以安装普通容量、小容量的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对于可以安装大容量、普通容量、小容量三种容量的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来说,普通容量的墨盒可以在上述所有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共用。因此,如图6-8所示的凹陷部分那样,通过使用没有设置凸板的墨盒,可以使该墨盒安装于所有的喷墨记录设备中。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了如上说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各种改进和改变。

Claims (18)

1.一种墨盒,它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由沿其水平安装方向设定的前板、后板、上板、下板和一对侧板构成,和
供墨部分,它沿着水平安装方向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前板上,
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所述前板上和/或所述前板与壳体的所述上板、下板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板之间的边界处设有墨盒鉴别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鉴别部分由凹陷和设置在所述凹陷内、沿着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凸板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设置在所述前板和所述侧板中的一个侧板之间的边界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板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各凸板的厚度相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各凸板的厚度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鉴别部分仅由凹陷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鉴别部分为设置在所述墨盒前板上的伸出件。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板靠近其下板的部分处,所述墨盒还包括大气连通部分,所述大气连通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板靠近其上板的部分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包括检测部分,所述检测部分设置在壳体的所述前板处并且位于供墨部分和大气连通部分之间,在检测部分中形成有与墨盒的墨水腔室连通的内部空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分是透明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在其墨水腔室内设有运动构件,所述运动构件包括布置在运动构件的一端处的浮动构件,运动构件的另一端可在所述墨水腔室和检测部分的内部空间之间运动,所述运动构件还包括布置在运动构件的另一端和浮动构件之间的支撑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至少运动构件的所述另一端由不透明的树脂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设置在所述大气连通部分和所述检测部分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整个所述壳体是透明的。
16.一种喷墨记录设备,所述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墨盒安装部分,用于安装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安装部分设有配合部分,用于与所述墨盒的所述墨盒鉴别部分相配合。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分是突出件。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分是凹入部。
CNU2007201396815U 2007-03-30 2007-03-30 墨盒和喷墨记录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044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396815U CN201040443Y (zh) 2007-03-30 2007-03-30 墨盒和喷墨记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396815U CN201040443Y (zh) 2007-03-30 2007-03-30 墨盒和喷墨记录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40443Y true CN201040443Y (zh) 2008-03-26

Family

ID=3925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39681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0443Y (zh) 2007-03-30 2007-03-30 墨盒和喷墨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40443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54623A1 (zh) * 2014-04-12 2015-10-15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成像装置
CN111421959A (zh) * 2019-01-10 2020-07-17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墨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54623A1 (zh) * 2014-04-12 2015-10-15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成像装置
CN111421959A (zh) * 2019-01-10 2020-07-17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墨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04524U (zh) 打印流体盒
US8007091B2 (en) Ink supply device
US20090135237A1 (en) Ink Supply Device
CN101054023B (zh) 液体容器
CN102285231B (zh) 墨盒组
JP5929166B2 (ja)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規制部材
JP2014043017A (ja) 印刷流体収容装置及び印刷流体供給装置
US10363750B2 (en)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including protrusion and interface
CN104999798A (zh) 打印流体盒、打印设备和打印流体盒的使用
EP2433802B1 (en) Ink cartridge, set of ink cartridges, and ink cartridge determination system
CN101954795A (zh) 墨盒、墨盒组以及墨盒确定系统
JP2013248779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リンター
ITTO960164U1 (it) Cartuccia di inchiostro per un apparecchio di registrazione a getto di inchiostro, e sistema per rilevare e visualizzare lo stato di consu
US20180178535A1 (en)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including contact surface for providing positioning of the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CN201040443Y (zh) 墨盒和喷墨记录设备
CN104417078A (zh) 液体容纳容器
EP1520710A1 (en) Ink injection system and ink cartridge for use in the same
JP4189690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CN103171296B (zh) 打印流体盒和打印设备
US20230050852A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tank
CN109963720A (zh) 打印流体盒和使用打印流体盒的系统
ES2829409T3 (es) Conjunto de cartuchos de fluido de impresión
CN105564037A (zh) 液体消耗装置
US20110032312A1 (en) Multi-color ink tank with features spaced by distances ensuring interface with printhead
CN104985936B (zh) 打印流体盒和打印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