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31398Y - 自压重式抗浮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压重式抗浮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31398Y CN201031398Y CNU2007200380222U CN200720038022U CN201031398Y CN 201031398 Y CN201031398 Y CN 201031398Y CN U2007200380222 U CNU2007200380222 U CN U2007200380222U CN 200720038022 U CN200720038022 U CN 200720038022U CN 201031398 Y CN201031398 Y CN 201031398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ating
- soil body
- self
- basal layer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压重式抗浮装置,包括压重土体(3)和基础层(2),且压重土体(3)位于基础层(2)的下面,沿基础层(2)周边在压重土体(3)四周及底部设有隔水体(4),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水体的设置,能够隔断水力传递,完全利用基底土层自重进行抗浮,起到了很好的抗浮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不会使得底板结构截面加大或配筋量增加等现象出现,而且省去了抗浮桩或抗浮锚杆,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还能缩短施工工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础抗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压重式抗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结构物的浮力问题已逐渐凸显出来,基础完工后,地下水位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到正常水位,对基础产生水浮力,导致结构变形损坏。
目前,地下结构物抗浮(或防浮)方法很多,其类型有:增加自重法(包括顶板压载、基板加载及边墙加载)、下拉法(抗拔桩和锚杆)、排水减压法、以及利用土层与地下结构之间的摩擦力、利用废弃的临时挡土设施和延伸基板法等。现在实际工程的抗浮设计主要采用抗浮桩和抗浮锚杆两种方法。每种抗浮方案各有利弊优劣,需要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情况、场地条件和环境等具体因素加以选择。目前实际工程中常用的抗浮桩和抗浮锚杆,均是通过和基础底板固定,当基础底板受到水浮力时,提供抗拔力阻止建筑物上浮,但同时对基础底板施加了一个作用力,造成底板结构截面加大或配筋量增加,提高了工程的造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浮效果好且工程造价低的自压重式抗浮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压重式抗浮装置,包括压重土体和基础层,且压重土体位于基础层的下面,沿基础层周边在压重土体四周及底部设有隔水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工程造价并缩短施工工期。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水体,将压重土体中的水力传递与外部隔断,利用土重大于水重的特性,完全利用基底土层的自重进行抗浮,不需要设置抗浮桩,不仅起到了很好的抗浮效果,而且节省工程造价;另外,隔断水力传递,还可以消除作用在基础底板上的水压力,从而降低底板中的弯矩,达到减小底板结构截面和钢筋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并缩短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以上的图中有:1、建筑物的柱墙2、基础层3、压重土体4、隔水体5、现有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自压重式抗浮装置,包括压重土体3和基础层2,且压重土体3位于基础层2的下面,沿基础层2周边在压重土体3四周及底部设有隔水体4。
在本实施例中,隔水体4为通过注浆方式形成的隔水板,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压重式抗浮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计算压重土体的厚度:根据基础层上部所受载荷的大小以及基础层所受的浮力大小,计算出保证基础层和建筑物安全所需提供的抗浮力大小,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基底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确定所需的压重土层的厚度,
b、隔水处理:沿基础层周边以及压重土体底部设置隔水体,且隔水体的深度等于基础层的深度和压重土体的厚度之和,步骤b隔水处理中隔水体由注浆方式设置,具体的设置方法为:沿基础层周边和计算出的隔水体所需深度处注浆,使注浆层相互连接形成封闭的隔水体。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施工时,根据建筑物的柱墙1传递至基础层2的荷载以及地下水浮力大小计算出所需压重土体3的厚度,比如:(参照图1)建筑面积为A的建筑物,上部荷载为F1,地下水水位为h0,基础埋深为h1,隔水处理的土层厚度为h2,基底土层的浮重度为γ′,水的重度为γw,抗浮安全系数取2.0,则此时:
(1)建筑物的自重为:F1
(2)建筑物所受的浮力为:(h1-h0)γwA
(3)压重土体提供的压重为:(h2-h1)γ′A
要保证建筑物不上浮,并满足使用功能,根据力的平衡关系可得:
(h2-h1)γ′A+F1=2.0(h1-h0)γwA (1)
由式(1)移项可得压重土层厚度h2为:
式(2)中,当h2>0,则需要抗浮;当h2<0,则不需要抗浮。
例如:取A=300m2,上部荷载为F1=3000kN,地下水水位为h0=1.0m,基础埋深为h1=6.0m,基底土层重度为γ′=8.5kN/m3,水的重度为γw=10.0kN/m,抗浮安全系数取2.0,则基底下提供的压重的土层厚度h2为:
则需要设置的隔水体深度为:4.6+6.0=10.6m(从自然地面算起)。
实施例2
一种自压重式抗浮装置,包括压重土体3和基础层2,且压重土体3位于基础层2的下面,沿基础层2周边在压重土体3四周及底部设有隔水体4。
在本实施例中,隔水体4为隔水膜,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压重式抗浮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计算压重土体的厚度:根据基础层上部所受载荷的大小以及基础层所受的浮力大小,计算出保证基础层和建筑物安全所需提供的抗浮力大小,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基底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确定所需的压重土层的厚度,
b、隔水处理:沿基础层周边以及压重土体底部设置隔水体,且隔水体的深度等于基础层的深度和压重土体的厚度之和,步骤b隔水处理中隔水体通过设置隔水膜形成,具体的设置方法为为先将基础层下的地基采用换填方法处理,在计算出的隔水体所需深度处设置隔水膜,然后再回填压重土体。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施工时,根据建筑物的柱墙1传递至基础层2的荷载以及地下水浮力大小计算出所需压重土体3的厚度,比如:(参照图2)建筑面积为A的建筑物,上部荷载为F1,地下水水位为h0,基础埋深为h1,隔水处理的土层厚度为h2,基底土层的浮重度为γ′,水的重度为γw,抗浮安全系数取2.0,则此时:
(1)建筑物的自重为:F1
(2)建筑物所受的浮力为:(h1-h0)γwA
(3)压重土体提供的压重为:(h2-h1)γ′A
要保证建筑物不上浮,并满足使用功能,根据力的平衡关系可得:
(h2-h1)γ′A+F1=2.0(h1-h0)γwA (1)
由式(1)移项可得压重土层厚度h2为:
式(2)中,当h2>0,则需要抗浮;当h2<0,则不需要抗浮。
例如:取A=300m2,上部荷载为F1=3000kN,地下水水位为h0=1.0m,基础埋深为h1=5.0m,基底土层重度为γ′=8.5kN/m3,水的重度为γw=10.0kN/m,抗浮安全系数取2.0,则基底下提供的压重的土层厚度h2为:
则需要设置的隔水膜深度为:3.3+5.0=8.3m(从自然地面算起)。
Claims (2)
1.一种自压重式抗浮装置,包括压重土体(3)和基础层(2),且压重土体(3)位于基础层(2)的下面,其特征在于沿基础层(2)周边在压重土体(3)四周及底部设有隔水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压重式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水体(4)为隔水板或者隔水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380222U CN201031398Y (zh) | 2007-05-25 | 2007-05-25 | 自压重式抗浮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380222U CN201031398Y (zh) | 2007-05-25 | 2007-05-25 | 自压重式抗浮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31398Y true CN201031398Y (zh) | 2008-03-05 |
Family
ID=39163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3802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31398Y (zh) | 2007-05-25 | 2007-05-25 | 自压重式抗浮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31398Y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44134A (zh) * | 2013-04-26 | 2013-08-14 | 上海交通大学 | 负覆土工况下盾构隧道抗浮压重的方法 |
CN103806474A (zh) * | 2014-03-12 | 2014-05-21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抗浮锚杆与抗浮板变形协调的抗浮结构 |
CN111877411A (zh) * | 2020-08-10 | 2020-11-03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地下空间承重柱体用cc3/3型辅助抗浮装置 |
CN114197528A (zh) * | 2022-01-05 | 2022-03-18 | 孙华 |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
-
2007
- 2007-05-25 CN CNU2007200380222U patent/CN20103139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44134A (zh) * | 2013-04-26 | 2013-08-14 | 上海交通大学 | 负覆土工况下盾构隧道抗浮压重的方法 |
CN103244134B (zh) * | 2013-04-26 | 2015-04-29 | 上海交通大学 | 负覆土工况下盾构隧道抗浮压重的方法 |
CN103806474A (zh) * | 2014-03-12 | 2014-05-21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抗浮锚杆与抗浮板变形协调的抗浮结构 |
CN103806474B (zh) * | 2014-03-12 | 2016-05-04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抗浮锚杆与抗浮板变形协调的抗浮结构 |
CN111877411A (zh) * | 2020-08-10 | 2020-11-03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地下空间承重柱体用cc3/3型辅助抗浮装置 |
CN114197528A (zh) * | 2022-01-05 | 2022-03-18 | 孙华 |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10283C (zh) | 自压重式抗浮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2322069B (zh) | 一种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US20160376762A1 (en) |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planting hollow columns in a seabed of a marine environment for supporting waterborne structures thereon | |
CN205557609U (zh) | 一种采用水箱为堆载装置的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装置 | |
CN108221503A (zh) | 一种埋入式隔振空沟预制静压板桩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650118A (zh) | 一种边坡抗滑桩治理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 | |
CN103741706B (zh) | 一种深水开敞式组合基础码头及其建造方法 | |
CN201031398Y (zh) | 自压重式抗浮装置 | |
CN102839683B (zh) | 散体桩-透水性混凝土桩二元复合地基及处理方法 | |
CN212001248U (zh) | 一种高烈度地震区桩基托梁衡重式挡土墙结构 | |
CN204000856U (zh) | 内撑灌浆式水平抗侧变刚度桩基 | |
CN108193665B (zh) | 一种滤波减振格栅预制装配式板桩及施工方法 | |
CN103174169A (zh) | 现浇工字型钢筋混凝土和水泥土相间地下连续墙及其工法 | |
Collins | A preliminary theory for the design of under-reamed piles | |
CN103981855A (zh) | 带支腿地连续墙沉降计算方法 | |
CN203174586U (zh) | 加固铁路软土地基的混凝土管桩 | |
CN104452806B (zh) | 一种基于软基结构的双向连拱式景观挡土墙 | |
Lamiman et al. | Bearing capacity reduction of vibratory installed large diameter pipe piles | |
Li et al. |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Uplift Piles in Soft Clay | |
CN208486286U (zh) | 一种沉井基础 | |
Yue-Bao et al. | Field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recast pile with drainage channels on the side | |
CN203188198U (zh) | 软土地基预应力锚杆加固结构 | |
Hoffman et al. | Ground movements caused by caisson installation at the Lurie Excavation project | |
Ryul et al. | Design for settlement of pile groups by the unified design method: a case history | |
Momenzadeh et al. | Seismic retrofit of 92/280 I/C foundations by micropile groups in San Francisco Bay area, Californi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525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525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