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30929Y - 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30929Y
CN201030929Y CNU2007201438983U CN200720143898U CN201030929Y CN 201030929 Y CN201030929 Y CN 201030929Y CN U2007201438983 U CNU2007201438983 U CN U2007201438983U CN 200720143898 U CN200720143898 U CN 200720143898U CN 201030929 Y CN201030929 Y CN 20103092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fork
standpipe
ring
bicycle front
vibra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438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中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438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3092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3092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3092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包含有:前叉外管,其管径内缘设有至少一导沟,所述前叉内管内配合套设一立管,是可于其内作上下位移;限位组,是设于各所述前叉外管及立管之间,其具有凸状的至少一嵌缘,可容设于所述导沟内并与所述立管同步作上下位移;避震组,设于所述立管内,以一抵杆的一端螺设于所述前叉外管下方管径内缘而可同步上下移动,设于所述立管内径设有一顶抵环,配合具有回复弹力的一MDU弹性体设于各所述抵杆及顶抵环之间;通过上述构件,利用所述限位组提供所述立管一可上下位移于所述前叉外管内而不旋动的限位功效,配合所述避震组使所述前叉外管于位移后可有效回复原位,而达到限位的避震效果,降低回复力损耗。

Description

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结构,特别是应用于自行车的前叉立管内,提供各所述前叉及立管间一具弹性的缓冲功效,同时以限位设计使降低整体避震回复力的耗损。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避震系统主要为缓冲来自由地面传导至前后车轮的冲击力,藉以使降低相关构件间的磨擦及冲击,同时提供一回复弹力使构件回至原来位置者,于骑乘时亦较为舒适。
一般而言,常见为缓冲自行车前轮的避震系统,多设置于前叉管部位,利用一外叉管及一内叉管相互套设,并使两者作相对位置的上下位移,而达到避震缓冲的效果;此类现有自行车的避震系统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4223168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具释压结构的锁定前叉避震装置」,其主要为所述前叉具有可相对位移的一上叉管与下叉管,上叉管下端组配有一可位移的阻尼器,且阻尼器具有一供液压油流动的流道以及数个通孔,其中:一锁定装置,组配于前叉的上叉管端部,其包括有一开关组与一作动杆,开关组连接带动作动杆于上叉管内轴向位移;一释压结构,其包括有一弹性件与一塞件,且可活动位移组配于锁定装置的作动杆端部,令塞件封闭或开通阻尼器的液压油流道及通孔;而塞件封闭阻尼器状态下,下叉管的液压油突破临界值推迫阻尼器与塞件而一同向上位移并压缩弹性组件,而塞件的通孔呈开通状态。
另有一种为缓冲自行车前轮的避震系统则设于把手部位,藉以缓冲来自骑乘者手部由上至下的重力;此类现有自行车的避震系统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4223168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具释压结构的锁定前叉避震装置」,其是包括:一基座,其是具有两互为平行且为纵向的套管以及一横向连伸于两套管的连管,所述连管可供自行车的立管夹束;二导轴,其一端分别穿装于两套管内,所述导轴外侧与套管内壁间安装一个以上可变形吸震的缓冲材;一束合件,其包含一第一夹块、一与第一夹块对应夹束自行车的手把的第二夹块,第一夹块具有两分别供导轴另一端插装固定的穿孔。
更有一种为缓冲自行车前轮的避震系统是设于自行车的立管处,其大体是包括一车头立管、一前叉架以及一组设于车头立管与前叉架之间的避震弹簧;所述前叉架的顶端具有一型凸管可定向枢插入车头立管底端的型管槽中,又所述前叉架的型凸管顶端是通过一定位栓组接限位于车头立管所预设的一固定块,以使所述型凸管的上下枢动能够获得限位;避震弹簧则组套于型凸管顶端与固定块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型凸管的外周是更套组有至少上、下C形环片,所述上、下C形环片具有可弹性外张的特性而能弹性抵紧于车头立管的内壁,上、下C形环片之间以厚度较薄之间隔环相撑隔呈固定间距,车头立管的内壁底端再组设有限位件以将上、下C形环片及间隔环限位不往下脱出。
发明内容
上述避震结构,是因装设于自行车的部位不同使构件间的组设有所变化,针对前述设置于立管部位的避震结构加以分析,其主要利用所述前叉管的型凸管外周添设具弹性的一C形环片,依其弹性而能有效抵紧于车头立管的内壁,藉此可消除前叉架上下移动时的配合间隙,让避震动作较为稳定及顺畅。
然而,所述结构是完全设置于立管内,且为配合一般中空螺旋状的普通弹簧所应用的避震结构,故本案发明人则另提供一种缓冲自行车前轮的避震系统,是设于立管及前叉外管之间,且为利用MDU弹性体所组成的避震系统,藉以达到较佳的缓冲避震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前叉外管,其管径内缘设有至少一导沟,一第一螺设部,设于下方管径内缘,所述前叉内管内配合套设一立管,是可于其内作上下位移;一限位组,是设于各所述前叉外管及立管之间,其具有凸状的至少一嵌缘,可容设于所述导沟内并与所述立管同步作上下位移,一挡止环,固设于所述前叉外管上方管径内缘,可有效挡止所述限位环脱离所述前叉外管;一避震组,设于所述立管内,以一抵杆的一端螺设于所述前叉外管下方管径内缘而可同步上下移动,设于所述立管内径设有一顶抵环,配合具有回复弹力的一MDU弹性体设于各所述抵杆及顶抵环之间;通过上述构件,利用所述限位组提供所述立管一可上下位移于所述前叉外管内而不旋动的限位功效,配合所述避震组使所述前叉外管于位移后可有效回复原位,而达到限位的避震效果,降低回复力损耗。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为设于立管及前叉外管之间,且为利用MDU弹性体所组成的避震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具有限位设计防止避震构件相互间产生旋转,使弹力方向集中于上下的线径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具有防止旋转的限位避震设计,可有效降低回复力损耗,能达到较佳的缓冲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具有回复弹力的调整,可搭配作可调式的缓冲弹力设计,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更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前叉外管10;顶抵环32;导沟11;内牙321;第一螺设部12;MDU弹性体33;限位组20;承座34;限位环21;承接槽341;卡制部211;定位柱342;嵌缘22;缓冲环35;挡止环23;调整组36;抵止座24;螺栓361;第一定位环25;定位缘362;第二定位环26;六角孔364;缓冲垫27;立管40;避震组30;卡制槽41;抵杆31;螺接部311。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前叉外管10,以及设于其内的一限位组20、以及一避震组30。
所述前叉外管10,其管径内缘环设有四导沟11;一第一螺设部12,设于下方管径内缘;所述前叉外管10内配合套设一立管40,是可于其内作上下位移;所述立管40下方外缘径环设有四卡制槽41。
所述限位组20,是设于各所述前叉外管10及立管40之间,其具有一限位环21,设于所述立管40下方的外缘径,所述限位环21的外缘径环设有凸状的四嵌缘22,可容设于各所述导沟11内并与所述立管40同步作上下位移,所述限位环21内缘朝内凸设有四卡制部211;一挡止环23,固设于所述前叉外管10上方管径内缘,可有效挡止所述限位环21脱离所述前叉外管10;所述立管40下方进一步设有阶状环体的一抵止座24,其较小外径的一端设于所述立管40内径,较大外径的一端则可同时有效抵接各所述立管40端缘及限位环21;一第一定位环25,是设于所述立管40内径的环套体;一第二定位环26,是设于所述抵止座24内径的环套体;所述挡止环23内步进一步添设有一缓冲垫27,提供各所述限位环21及挡止环23间一缓冲效果。
所述避震组30,设于所述立管40内,其具有一抵杆31,是呈中空的阶状杆体,其下方具有较大的外径并设于所述第一螺设部12,其上方内缘径则设有一螺接部311,并使所述抵杆上段部分别容伸于所述第一、第二定位环25、26内缘径;一顶抵环32,是以固设方式设于所述立管40内径;一MDU弹性体33,是具有回复弹力,设于各所述抵杆31及顶抵环32之间;各所述MDU弹性体33及抵杆31间进一步添设有阶状环体的一承座34,其一端螺设于所述螺接部311,另一端具有内凹状的一承接槽341,提供所述MDU弹性体33可抵接定位的部位;所述抵杆31中央形成的柱状外径部位,其下方进一步套设有一缓冲环35,为挠性材质。
通过上述构件,利用所述限位组20提供所述立管40一可上下位移于所述前叉外管10内而不旋动的限位功效,配合所述避震组30使所述立管40于位移后可有效回复原位,而达到限位的避震效果,降低回复力损耗。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首先将所述承座34螺设于所述抵杆31上方,以及将所述挡止环23螺设于所述前叉外管10的上方内缘径;接着将所述抵杆31由所述前叉外管10下方穿设,并螺设所述抵杆31下方于所述第一螺设部12,于各所述第一螺设部12至所述立管40的所述顶抵环32间,由下而上依序装设各所述抵杆31、缓冲环35、抵止座24、第二定位环26、限位环21、挡止环23、立管40、MDU弹性件33,即组设完成;值得一提,所述限位环2 1其设有的各所述嵌缘22及卡制部211是分别嵌设于各所述导沟11及卡制槽41内。
本实用新型承受自由地面传导至前后车轮的冲击力时,其冲力传递至所述前叉而使所述前叉外管10及螺设其内的所述抵杆31,与套设所述抵杆31下方的所述缓冲环35同步往上移动,进而由所述抵杆31上方的所述承座34压缩所述MDU弹性体33,此时所述限位组20位于所述前叉外管10内亦产生相对位置产生变化,并使所述导沟11因所述嵌缘22嵌设而使所述立管40不旋动,使所述前叉外管10仅可作朝上的线径运动;当冲击力消失时,受压缩的所述MDU弹性体33则提供一回复力将各所述承座34及抵杆31向下推,并同步带动所述前叉外管10朝下位移,此时所述限位组20位于所述前叉外管10内亦产生相对位置产生变化,并使所述导沟11因所述嵌缘22嵌设而使所述立管40不旋动,使所述前叉外管10仅可作朝下的线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各所述第一、第二定位环25、26的设置主要为分别提供各所述抵杆31与立管40间的定位作用,使构件于上下作动时可减少晃动以造成磨耗的情形;所述缓冲环35的添设主要为使各所述抵杆31及前叉外管10朝上位移时,可有效提供与上方构件相顶抵的缓冲效果;利用所述限位组20的防止各所述立管40及前叉外管10作相对位置旋转的限位避震设计,可有效降低回复力损耗,能达到较佳的缓冲效益。
请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其中所述承接槽341中央朝上延伸有一定位柱342;所述MDU弹性体22是呈中空筒状,并使其下方内缘径套设于所述定位柱342上,予以有效定位。
请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顶抵环32为可调方式设于所述立管40内径,藉可作上下位置的移动设置,以达到所述MDU弹性体33的回复弹力调整;另,所述顶抵环32中央部位设有贯穿状内螺纹的一内牙321。
请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更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顶抵环32是进一步装设有一可调组36,其包含有阶状杆体的一螺栓361,由下而上螺设于所述顶抵环32中央部位,所述螺栓361一端具有外径较大的一定位缘362,其一侧缘与所述MDU弹性体33相抵接,所述定位缘362另一侧缘则可有效顶抵定位于所述顶抵环32以防止过于旋转而脱落;所述螺栓361中央则螺设于所述顶抵环32上并可以螺旋方式作上下调整;所述螺栓361于所述定位缘362下方延伸有一定位柱363,可有效与所述MDU弹性体33相互嵌设提供一可卡制定位功能;所述螺栓361上方顶缘面设有贯穿的一六角孔364,提供一工具容伸其内藉以旋转调整所述螺栓361。
通过调整所述螺栓361的上下位置,使得抵接于其下方的所述MDU弹性体33因挤压程度不同而产生不同回复弹力大小,进而达到回复弹力调整的效果。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是于各所述立管及前叉外管间提供一种具限位设计的避震结构,使各所述立管及前叉外管相互间不旋动而仅提供其作上下线径位移变化,配合所述避震组使所述前叉外管于位移后可有效回复原位,而达到限位的避震效果,降低回复力损耗,而获致一实用性高的缓冲结构,使整体确具产业实用性及成本效益。
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前叉外管,其管径内缘设有至少一导沟,一第一螺设部,设于下方管径内缘,所述前叉外管内配合套设有一于其内作上下位移的立管;
一限位组,是设于所述前叉外管及立管之间,其具有一限位环,设于所述立管下方的外缘径,所述限位环的外缘径形成有凸状的至少一容设于所述导沟内并与所述立管同步作上下位移的嵌缘,一挡止环,固设于所述前叉外管上方管径内缘;
一避震组,设于所述立管内,其具有一抵杆,以其一端螺设于所述第一螺设部,另一端则容伸至所述立管内,一顶抵环,设于所述立管内径,一具有回复弹力的MDU弹性体,设于各所述抵杆及顶抵环之间。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DU弹性体及抵杆间进一步添设有阶状环体的一承座,其一侧螺设于所述抵杆内,另一侧具有内凹状的一承接槽,与所述MDU弹性体抵接定位。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槽中央朝上延伸有一定位柱;所述MDU弹性体是呈中空筒状,其下方内缘径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下方进一步设有阶状环体的一抵止座,其较小外径的一端设于所述立管内径,较大外径的一端则同时抵接所述立管端缘及限位环。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一第一定位环,是设于所述立管内径的环套体,其内缘径供所述抵杆容伸定位。
6.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一第二定位环,是设于所述抵止座内径的环套体,所述第二定位环的内缘径供所述抵杆容伸定位。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抵环是以固设方式设于所述立管内径。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抵环中央部位设有贯穿状内螺纹的一内牙。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抵环为可调方式设于所述立管内径。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抵环是进一步装设有一可调组,其包含有阶状杆体的一螺栓,由下而上螺设于所述顶抵环中央部位,所述螺栓一端具有外径较大的一定位缘,其一侧缘与所述MDU弹性体相抵接,另一侧缘则顶抵定位于所述顶抵环;所述螺栓中央则螺设于所述顶抵环上。
11.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上方顶缘面设有一六角孔。
12.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于所述定位缘下方延伸有一定位柱,与所述MDU弹性体相互嵌设。
1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杆是呈中空的阶状杆体,其下方具有较大的外径并设于所述第一螺设部;其上方内缘径则设有一螺接部,与一承座螺设。
14.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杆中央形成的柱状外径部位,其下方进一步套设有一挠性材质的缓冲环。
1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内缘朝内凸设有至少一卡制部,并于所述立管下方外缘径对应所述嵌部的相对位置设有至少一卡制槽。
1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环内步进一步添设有一缓冲垫。
CNU2007201438983U 2007-04-16 2007-04-16 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092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38983U CN201030929Y (zh) 2007-04-16 2007-04-16 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38983U CN201030929Y (zh) 2007-04-16 2007-04-16 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30929Y true CN201030929Y (zh) 2008-03-05

Family

ID=39162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4389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0929Y (zh) 2007-04-16 2007-04-16 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30929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5306B (zh) 自行車座管之套管間隙補填結構
US20080258517A1 (en) Saddle Post Supporting Device
WO2013033674A1 (en) Suspen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cycles
US8007042B2 (en) Bicycle saddle
CN201030929Y (zh) 自行车前叉立管避震结构
CN103523142A (zh) 一种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CN212074271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自行车坐垫
JPH06505941A (ja) 衝撃吸収性自転車ハンドルバーアセンブリ
CN203601452U (zh) 自行车座管构造
KR200480122Y1 (ko) 트레드밀의 조정완충내진구조
CN201189901Y (zh) 一种骑乘舒适的自行车座
DE202005001844U1 (de) Federbein mit spannungsoptimiertem Anschlußorgan
EP1223098A2 (en) Saddle construction with an adjustable damping device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CN201189900Y (zh) 减震自行车座
CN203528792U (zh) 一种可调式柔性抗振定深机构
CN203381718U (zh) 带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座鞍
CN203601453U (zh) 自行车座管构造
CN202158132U (zh) 避震器改良结构
CN201325513Y (zh) 一种自行车座杆的减震结构
CN217723046U (zh) 一种升降式可减震支撑座管
CN203652043U (zh) 一种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TWI614178B (zh) 自行車之車架及座管裝置
CN219277681U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减震坐杆
CN205578587U (zh) 两轮车辆立管避震润滑结构
CN212556598U (zh) 一种自行车鞍座用缓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05

Termination date: 201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