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9654Y - 供气终端滤网 - Google Patents

供气终端滤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9654Y
CN200989654Y CN 200620129467 CN200620129467U CN200989654Y CN 200989654 Y CN200989654 Y CN 200989654Y CN 200620129467 CN200620129467 CN 200620129467 CN 200620129467 U CN200620129467 U CN 200620129467U CN 200989654 Y CN200989654 Y CN 20098965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eed
feed terminal
filter screen
screen
terminal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2946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贝林
M·安德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 Siby F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LE SCANNING-MICROJUMP TECH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LE SCANNING-MICROJUMP TECH AB filed Critical FILE SCANNING-MICROJUMP TECH AB
Priority to CN 20062012946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965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965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965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供气终端装置中的供气终端滤网,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入口或顶端和远离顶端的底端;至少两个侧面,所述两个侧面在纵向上从上述顶端运行到上述底端;和在两侧面的前面纵向边缘之间的一个敞开的前表面,供气终端滤网可安装到上述敞开的前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安装细长的夹紧杆分别用于在从端板接合时,将滤网的纵向边缘夹紧到侧面的前面纵向边缘上,可连接到滤网的顶端和底端上,而同时分别将夹紧杆的顶端固定在顶端板上及将上述夹紧杆的底端固定在底端板上。滤网的特征是通过植绒整理操作手续形成,其中絮状纤维固定到由线材形成的纤维网上,线材具有一直径并安装在网眼中,絮状纤维具有长度至少等于网眼的尺寸,并且不超过网眼尺寸和线材直径的组合长度。

Description

供气终端滤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过供气终端供应外部空气给建筑物空间的技术领域,上述供气终端安装成用于在极小通风条件下分配供气。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涉及供气终端装置,而在第二方面涉及供气终端滤网。
背景技术
供气终端在居住空间,办公室,其它办公大楼,和也在汽车中如在飞机、海船和陆地汽车中找到应用。供气终端构建成用于分配外部空气到单独建筑物空间中,并终止于供气系统,所述供气系统包括外部空气吸入口,风扇,及连接吸气口和终端的空气管道。空气冷却器和过滤器通常是供气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对处理供气温度和空气质量有效。
安装在建筑物通风系统中的供气终端通常已知包括多孔金属前体,供气穿过所述金属分配。这些终端大多数设置在从地板附近垂直到达的待通风的空间下面区域中。设置的结果,供气一般分配到空间的下面区域,亦即,居住个人所占的区域。
然而,强行穿过多孔金属前体开口的空气量于产生湍流,所述湍流由气流通过开口的边缘时所产生的剪切力引起。供气中的湍流在低于环境空气温度的温度下当在人的皮肤上通风时可能很显著,这是不希望有的,并且可能引起不舒适。单单降低气流的速度对从多孔金属前体产生所希望的层流不是很有效,并且导致降低动力学作用及因此降低形成下部新鲜空气区域的能力,上述下部区域与含有待用从终端分配的供气替换的用过的和污染的空气的上部区域分开。
穿过管道的层流可以在满足雷诺(Reynolds(Re))数低于2000的条件下形成。雷诺数没有量纲,可以由下面方程确定:
Re=c·d/v;
式中:c速度(cm/sec)
d是液力直径(cm)
v是运动粘度(cm2/sec)
当速度和管道直径导致Re数高于2000时,管道中的层状气流在排放时返回到湍流状态,这是供气排入建筑物空间时的情况。
然而,申请人在瑞士专利SE506210C1中表明,形成具有无限数微通道的供气终端滤网可以对将供气中的湍流减至最小有效。在极小或没有湍动的状态下,从这个滤网传播到建筑物空间下部区域的供气形成一若干平行空气层的区域,所述平行空气层在速度很小变化的情况下移动并减少了空气层之间的剪切力。尽管离开滤网时流速降低,但穿过滤网排放的空气在通过障碍物之后将返回到低湍动或无湍状动态,并形成气团抵消由待通风的空间上部区域中热的和受污染的空气所产生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上述改善了结构和性能的类型的供气终端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了结构、维修、安装和保管/船运的供气终端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气终端滤网,通过所述供气终端滤网进一步降低或消除穿过其排放的供气流中的湍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气终端装置中的供气终端滤网,供气终端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入口或顶端和远离顶端的底端;至少两个侧表面,所述两个侧表面在纵向上从上述顶端延伸到上述底端;和在上述两侧表面的向前纵向边缘之间一个敞开的前表面,供气终端滤网可安装到上述前表面上,其特征在于,供气终端滤网通过植绒整理操作手续形成,其中絮状纤维固定到由线材所形成的纤维网上,上述线材具有直径并安排成网眼,其中絮状纤维具有一长度,所述长度至少等于网眼尺寸,且不超过网眼尺寸和线径的组合长度。
总之,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气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结构,其中各元件相应地为在装配时锁紧在一起而设计,同时不需要紧固机构或工具。
总之,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气终端滤网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网眼状纤维网上实施的植绒整理操作手续所制造的滤网中的纤维长度、网眼尺寸和线材直径的特殊关系。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一些实施例和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详细情况和优点,其中:
图1示意示出供气终端装置在通风系统中的位置;
图2用部件分解图示出处未装配状态的供气终端装置中所包括元件;
图3示出各元件的组件;
图4是放大比例的详图,示出切去一部分供气终端装置中所包括的端板;
图5a是供气终端装置中所包括的顶端板的顶视图;
图5b-5f分别是穿过图5a的端板沿着剖面II-VI的剖视图;
图6是按照修改的实施例所述的端板的顶视图;
图7是示出切去一部分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气终端滤网的示意剖视图;及
图8是穿过处于装配好的状态的供气终端装置的纵向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示出了建筑物结构中的通风系统,以便示意示出外部进气口和热交换器1,风扇2,管道系统3和供气终端装置4,所述供气终端装置对供气分配到建筑物分开的居住空间中有效。
图2和3分别示出在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半圆形实施例的供气终端装置4中所包括的元件处于未装配和装配好的状态。因此,参见图2,供气终端装置4包括一外壳5,所述外壳5在纵向上从进气端6到达远端7。下面参考顶端6和底端7,所述顶端6和底端7反映供气终端装置4的通常垂直取向。然而这不包括与垂直方向不同的其它取向,如在运行时的水平取向。外壳5具有一敞开的前表面,所述敞开的前表面限定在分别朝向左右两侧面10和11的纵向边缘8和9之间,如从外壳5的前面所看到的。侧表面10和11的向后边缘与外壳5的后拐角13,14中的后表面12连接,同时这样形成具有3个覆盖侧的箱状结构。
侧面10,11的向前边缘8,9形成为轨道8,9,所述轨道8,9加工成型为与夹紧杆15和16的剖面外形相一致,通过分别从顶端板17和底端板18提供的形状配合式接合在装配好的状态下上述夹紧杆15和16可插入轨道并固定在合适位置,如下面将进一步说明的。每个轨道8,9都具有一轨底19,所述轨底19从所属侧面10或11的向前边缘引出,并与其平行延伸。轨底接合一凸缘20,所述凸缘20从轨底19向前达到基本上与侧面10,11的向前边缘在同一水平上,同时与轨底和所属表面一起形成一基本上是U形的通道,所述U形通道具有与夹紧杆15,16的剖面外形相对应的深度和宽度。轨道8,9可以通过焊接、钎焊、胶粘等分开固定到外壳侧边上,或者可以通过对金属薄板实施的相应弯曲操作与其整体形成。除了金属之外,供气终端装置的外壳5可以用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如木材,合成材料或甚至陶瓷或其它可成型的粗陶管或瓦管,如果希望的话。此外,外壳和/或导杆可以装饰或用别的方法装配美观的装饰物和镶嵌物,或者甚至安装成比如用于插入建筑物结构或汽车的结构元件中。
夹紧杆15,16具有一长度(或者如可以垂直应用情况那样是高度),所述长度与外壳5的长度/高度相对应,而深度和宽度尺寸能与轨道8和9的剖面外形形成配合。然而,夹紧杆的深度尺寸d相对于供气终端滤网50的厚度确定,上述滤网50的边缘部分51夹紧在夹紧杆15或16和所属轨道底19之间处于装配好的状态,如从图4可以清楚看出的。同样,夹紧杆的宽度尺寸w相对于供气终端滤网50和内部滤网60的组合厚度确定,上述内部滤网60的边缘部分与供气终端滤网50一起夹紧在夹紧杆15或16和所述轨道凸缘20之间处于装配好的状态。夹紧杆15和16的外侧面向外壳5的所属侧面10、11,从宽度尺寸w开凹槽21,以便提供用于外部或前面防护屏70的安放场所,上述防护屏的边缘部分71插入式安装在凹槽21和外壳的所属侧面10或11之间,处于装配好的状态。夹紧杆15,16可以由合成材料,金属或木材用成型法或/和机加工法制造。
有利的是,在夹紧杆15,16的前侧22处的余下宽度w,当从凹槽21测量到夹紧杆面向处于装配好状态的凸缘20的那侧时,不小于气流通道穿过供气终端滤网50的液力直径的10倍。通过这种设计措施,在供应的空气和供气终端装置侧面存在的固定空气容积之间的界面处,可实现基本上设有湍动的气流,同时防止不希望有的热的和污染的空气掺入新鲜的供气中。
夹紧杆15,16对将防护屏70,供气终端滤网50,和内部滤网60夹紧到外壳5上是有效的,因此在图3所示的装配好的状态中盖住供气终端装置的前面。所有元件,其中包括夹紧杆15,16全都通过从顶端板到底端板17和18的接合,可分开地锁紧到外壳上。为此,端板17和18相应地它们对置的表面中形成,以便通过将上述元件的端部插入在端板17,18中所形成的相应形状的沟槽或凹槽中,放入上述元件的端部。因为端板17,18在本文中成形一致,所以下面只详细说明顶端板17。
参见图5a-5f,图5a-5f分别用正视图(5a)和剖视图(5b-5f)示出了顶端板17的锁紧面,端板的前面部分具有一拱形或半圆形周边,所述拱形或半圆形周边接合直而平行的两侧面部分,该两侧面部分成直角连接到直的和横向后面部分上。穿过顶端板17的中心孔24安排成与管道(未示出)相通,供气穿过上述管道加入供气终端装置中。从端板的平面表面凹进的第一沟槽25围绕端板在其外面半圆形周边和直周边的内部连续地行进一短距离。第一沟槽25在端板的前面部分中加工成一定尺寸,以便放入防护屏70可插入沟槽的端部,而在侧和后面部分中加工成一定尺寸,以便放入外壳5可插入沟槽的端部。在端板17的直侧边部分很前端附近的相互对置位置处,第一沟槽25通入一对四边形凹槽26中。所述一对凹槽26分别加工成一定尺寸,以便放入外壳轨道8或9的一端,及所属夹紧杆15,16的一端,供气终端滤网50和防护罩70的端部,它们全都放在轨道内用于插入凹槽26中。若在径向上于第一凹槽25内部,并且如果合适的话基本上与其平行行进,则第二拱形沟槽27通入凹槽26中。更准确地说,第二沟槽27的后端在两个凹槽26的相互对置的和内壁附近用口接触,第二沟槽27对在供气终端装置的装配好的状态下插入相应的供气终端滤网50的端部有效。第一和第二沟槽25和27之间的径向间隙与夹紧杆前侧处的宽度相对应,同时在顶部和底部导向表面28中产生装配好的状态,其径向长度不小于穿过供气终端滤网50的气流通道液力直径的10倍。通过这种设计措施,在供气和供气终端装置两侧处存在的固定空气容积之间的界面处,可达到气流基本上无湍动,同时防止不希望有的热的和污染的空气掺入新鲜供气中。
端板17,18可以通过成型和/或机加工适合成型和/或机加工的合成材料,金属或木材或其它材料形成。
因此,从上面所述可以理解,在供气终端装置中所包括的所有分开的元件都可以通过由顶端板和底端板17,18所提供的形状配合式固定装置锁紧在合适位置成装配好的状态。还应该理解,从船运/保管拆解的状态装配,及拆解用于安装和维修目的可以不用工具很容易实现。端板17,18和外壳5之间充分地摩擦接合可以简单地通过合适而准确地加工第一沟槽25的尺寸与外壳5的壁厚一致实现。如果外壳安装成需要轻微压缩或偏转侧面10,11,以便将外壳装配在第一沟槽25中,则磨擦接合可以进一步保证。如果合适,可以设置分别在外壳和端板上形成的碰锁机构,以便更进一步保证装配。在无论哪种方法,都可以省去额外的固定机构如螺钉或螺栓。然而,如果希望和合适的话,比如可以安装可旋转的锁紧机构,搭扣或锁闩,以便防止在建筑物空间中无意的拆解,此处可以预料由无授权的人员操纵。
稍有不同的设计在图6中示出,图6示出供气终端装置实施例的底端板18,所述底端18适合于安装在建筑物空间内会合壁的拐角中。在所有主要方面,端板18都在针对供气终端装置中所包括的元件的形状配合式接合和组装的设计措施方面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端板18包括两个直的部分,所述两个直的部分在端板的后面拐角处成直角会合。前端中的拱形或四分之一圆部分在其每一端中都通过直的部分延伸,同时上述两上直的部分成直角接合。这个第二实施例包括一般是三角形的外壳5’,所述外壳5’的剖面在图6中通过黑体的连续图线示出。因此,外壳5’包括两个在外壳5’的后端中形成矩形拐角的平面侧面10和11。每个侧面10,11处在外壳5’成直角延伸的前端中,每个侧面延伸部分10’,11’分别包括轨道8或9。沟槽25,27和凹槽26安装成与第一实施例的沟槽和凹槽一致。
除了所示的半圆和四分之一圆的实施例之外,为了使供气终端适应特殊的应用和环境,其它的剖面形状也是可接受的。在这方面,一些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它们可以预见,其中供气终端装置具有减小的横向尺寸或宽度,同时使其适合于安装在门框等上。
现在参见图7,图7示意示出穿过本实用新型的供气终端滤网50的局部剖视图。滤网50对从终端装置4非湍动或基本上无湍动的排放供气是有效的。滤网50用多股或单股线材52结合成网眼状的软纤维网形成。线材52可以是金属线,天然材料线或合成材料线。线材52优选的是具有圆形或环形的的横截面。在纤维网的一侧上,优选的是在远离终端装置的外侧面和前侧面上,纤维网通过植绒整理操作用絮状纤维盖住。在植绒整理操作中,首先涂布胶粒剂到纤维网上,并将电压加到纤维网上或加到胶粘剂。接着,将用易受电压影响的材料制成的细纤维53喷向纤维网胶粘剂盖住的一侧上。在纤维通过包围纤维网的电场的效果上,每根纤维都如此取向,以便在纤维的一端处固定到纤维网线材上,而另一端在径向上朝向远离纤维固定于其上的线材的方向。
按照本实用新型,当纤维长度不超过网眼状纤维网中网眼尺寸和线材直径的组合长度时,可实现在滤网面积上产生等压降的均匀滤网。优选的是,絮状纤维的长度至少等于网眼宽度。通过这种措施,挠性纤维网的所有网眼将保持基本上相等数量的对抑制和消除通过供给终端滤网50的气流中的涡流有效的细纤维。
在本实用新型作为非限制性例子说明的一个优秀的实施例中,挠性纤维网用具有直径为500μm的单股聚酯线生产,网眼尺寸为1000μm,同时提供44%的孔面积。絮状纤维是具有纤度为约3分特-7分特的聚酰胺纤维,相当于纤维重量为每10000米纤维约3-7克。在这个实施例中,纤维长度可以是在至少(lmin)1000μm至最大(lmax)为1500μm长度的范围内。纤维过量地敷贴到纤维网上,以便完全盖住其涂装胶粘剂的一侧。植绒整理的网眼状纤维网在最终滤网50中提供不可计数或无限数的小通道,所述这些小通道满足用于非湍流的雷诺数,并且在约0.5m/sec的足够流速下测得的压降为约10帕(帕斯卡)。
在运行时,离开滤网50的层状或几乎是层状的气流通过外部防护屏70,所述防护屏70对滤网50提供机械保护,防止变形损坏。防护屏70构筑成具有稍大网眼和孔面积的网格,用具有弄圆或圆形横截面的金属或塑料线材生产。非湍流穿过防护屏70受在防护屏线材上通过的影响不显著,并在防护屏的下游返回到几乎是层流,正如通过在气流中释放烟流可以证实的。
在一优秀的实施例中,与上述供气终端滤网50相同地构筑内部滤网60。例如,内部滤网60可以通过植绒整理操作手续形成,其中把具有纤度为约6-7分特的聚酰胺纤维喷涂到具有网眼尺寸为1000μm和线径为500μm的网眼状聚酯纤维网上,而供气终端滤网50通过植绒整理操作手续形成,其中将具有纤度为约3-4分特的聚酰胺纤维喷涂到同样构筑的网眼状聚酯纤维网上。在两种滤网中,优选的是,纤维长度不超过网眼尺寸和线径的组合长度。在植绒整理的滤网50,60中,流道的长度和流道直径涉及保证滤网能使从任何随机点径向上流动偏转和对准在滤网的前面,同时产生供气成半圆形传播到建筑物空间。
就供气终端装置4的组件而论,内部滤网60可以用与供气终端滤网50不同的方法安装。有利的是,和参见图8示意示出的穿过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内部滤网60未插入组件上顶端板和底部板的沟槽27中。与其相反,至少内部滤网60远离外壳进气口的那一端可以代之以安装成搁到底端板的上表面上。可供选择地,可以从底板的表面开出另外的沟槽29,以便在两凹槽26之间成矩形或以较大的半径延伸,上述另外的沟槽29在图6中通过虚线示出。因此,在顶端中,供气终端滤网50和内部滤网60二者都弯曲到一个半径,上述供气终端滤网50的半径基本上朝向底端的方向是连续的,而内部滤网60的半径朝其底端方向增加,该处内部滤网任选地可以具有平面构造。通过这种措施,穿过内部滤网60的滤网宽度,孔总数和总的孔面积朝滤网所属底端的方向减少。实际上,成功地增加了气流穿过内部滤网60朝向上述底端方向的阻力,这有利地支持在供气终端滤网的长度/高度上的流动平衡。
在这方面,应该说明的是,在内部滤网60的顶端处可以应用类似的修改,上述内部滤网60的顶端不需要插入沟槽27中,只需要保证在组件上的那个顶端中基本上遵循供气终端滤网50的半径弯曲。因此,将内部滤网60的纵向边缘插入轨道8,9对通过夹紧杆15,16的夹紧作用将内部滤网固定在外壳5,5’上处于装配好的状态是令人满意的。
由上述说明指导,该技术的技术人员可以修改所示的实施例,以便适合在供给外部空气到建筑物空间、海船和陆地汽车的领域内的任何任意的应用。

Claims (6)

1.一种供气终端装置中的供气终端滤网(50),供气终端装置包括:外壳(5,5’),所述外壳(5,5’)具有一入口或顶端和远离顶端的底端;至少两个侧表面(10,11),所述两个侧表面在纵向上从上述顶端延伸到上述底端;和在上述两侧表面的向前纵向边缘之间一个敞开的前表面,供气终端滤网(50)可安装到上述前表面上,其特征在于,供气终端滤网通过植绒整理操作手续形成,其中絮状纤维(53)固定到由线材(52)所形成的纤维网上,上述线材(52)具有直径并安排成网眼,其中絮状纤维具有一长度lmin,所述长度lmin至少等于网眼尺寸,且不超过网眼尺寸和线径的组合长度lmax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气终端滤网(50),其中网眼纤维网用聚酯线材形成,而絮状纤维是聚酰胺纤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气终端滤网(50),其中纤维网用圆形或环形横截面直径为500μm的聚酯线材生产,网眼尺寸为1000μm,及絮状纤维是聚酰胺纤维,所述聚酰胺纤维具有纤度为约3-7分特,与纤维重量为每10000米纤维约3-7克重相对应,纤维长度是在至少1000μm和高达最大1500μm长度的范围内。
4.如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供气终端滤网(50),包括内部滤网(60),所述内部滤网(60)与供气终端滤网(50)相似构造并且当朝通过滤网(50,60)的流动方向看时安装在供气终端滤网(50)的上游,上述内部滤网(60)给穿过内部滤网(60)朝向上述供气终端滤网的底端的气流提供逐渐增加的阻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气终端滤网(50),其中在顶端中,供气终端滤网(50)和内部滤网(60)二者弯成一半径,上述供气终端滤网(50)的半径朝向底端是连续的,而内部滤网(60)的半径朝向其底端是增加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滤网(50),其中内部滤网(60)和供气终端滤网(50)二者都是用圆形或环形横截面具有直径为500μm的聚酯线材(52)生产的网眼纤维网,和网眼尺寸为1000μm,絮状纤维是聚酰胺纤维,所述聚酰胺纤维在内部滤网(60)中是具有纤度为约7分特,而在供气终端滤网(50)中具有纤度为约3分特。
CN 200620129467 2006-07-21 2006-07-21 供气终端滤网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965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9467 CN200989654Y (zh) 2006-07-21 2006-07-21 供气终端滤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9467 CN200989654Y (zh) 2006-07-21 2006-07-21 供气终端滤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9654Y true CN200989654Y (zh) 2007-12-12

Family

ID=38940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2946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9654Y (zh) 2006-07-21 2006-07-21 供气终端滤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9654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59776B2 (ja) 気体拡散装置
EP2820198B1 (en) Modular in-wall functional conduits
EP0592472A1 (de) Modul zum aufbau einer reinraumdecke.
US20110180170A1 (en) Directional flow-controlled air duct
WO2004085930A1 (en) Induction diffuser
US20220282888A1 (en) Ceiling system with air movement
DE202005011232U1 (de) Flächenförmiges Temperierelement
CN200989654Y (zh) 供气终端滤网
EP2322866B1 (de) Drallauslass zur Belüftung von Räumen
DE102011001915A1 (de) Flächenhaftes Wärmetauscherelement
CN201045525Y (zh) 供气终端装置
CN102141292A (zh) 空调设备的天花板出风口
KR101698630B1 (ko) 공조용 이중벽 구조
CN205402851U (zh) 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抽油烟机
JP2010031494A (ja) 調湿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N205065982U (zh) 空调用管及空调系统
CA3138796A1 (en) Fire resistant low density acoustic panel
CN205777009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室内吊顶
EP2409089B1 (en) An air supply device
CN207927073U (zh) 防火机柜及应用该防火机柜的设备
CN107449058A (zh) 一种出风可控的空气净化装置
JP7494118B2 (ja) ブース及び噴出装置
KR101332379B1 (ko) 냉난방 복사 패널
CN107490066A (zh) 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JPS62169955A (ja) 空調用床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SIBIR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ILE SCANNING MICRO CONVERSION TECHNOLOGY STOCK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810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1010

Address after: Sweden blue, zip code:

Patentee after: Yi Siby F Ltd

Address before: Sweden blue, zip code:

Patentee before: File Scanning-Microjump Tech AB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