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9019Y - 连杆联合受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杆联合受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9019Y
CN200989019Y CN 200620149309 CN200620149309U CN200989019Y CN 200989019 Y CN200989019 Y CN 200989019Y CN 200620149309 CN200620149309 CN 200620149309 CN 200620149309 U CN200620149309 U CN 200620149309U CN 200989019 Y CN200989019 Y CN 20098901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layer
cable wire
curtain wall
strut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493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YI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YI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YI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YI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4930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901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901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901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层幕墙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其包括用于将外层幕墙安装到建筑物主体结构上的外层固持装置、用于将内层幕墙安装到建筑物主体结构上的内层固持装置、外层钢索、内层钢索以及连接外层钢索和内层钢索的连杆,外层钢索连接于外层固持装置上、内层钢索连接于内层固持装置上,外层固持装置与内层固持装置通过连杆相连。本连杆联合受力装置通过连杆将外层钢索与内层钢索结合在一起,通过二者的联合受力限制外层幕墙与内层幕墙的运动,阻止幕墙产生大幅度的变形,有效保护了幕墙体系,延长了使用寿命,且本连杆联合受力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了约一半的钢索材料,重量轻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连杆联合受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幕墙安装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建筑物经常采用双层幕墙的结构,例如玻璃双层幕墙以及石材双层幕墙以及混合型幕墙等等。对于单层幕墙来说,因为一般幕墙的面积都比较大,所以通常利用小块的幕墙材料单元拼接而成。金属框架安装于建筑物主体结构上并拼接为幕墙所需要的形状,然后单块的幕墙单元安装到框架上形成整个的幕墙,在多块幕墙单元相结合的位置都会形成一个连接节点,一般通过将这些节点固定到建筑物主体结构上从而实现整个幕墙的固定。由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幕墙连接节点都固定到建筑物主体结构上。因此,幕墙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可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这都会影响幕墙的牢固度,带来不安全的隐患,同时也减少了幕墙的使用寿命。
图1表示了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图1的左侧为建筑物的外部,右侧为建筑物的内部。金属框架50包括节点连接件501、连接于节点连接件501与建筑物主体结构10之间的骨架502以及连接于节点连接件501上并垂直于幕墙30的撑杆503。幕墙单元301通过金属框架50互相连接成整体幕墙30,幕墙30的两端固定到建筑物主体结构10上。钢索70包括外钢索701以及内钢索702。外钢索701的中点连接到撑杆503靠近幕墙30的一端,内钢索702的中点连接到撑杆503远离幕墙30的一端。在撑杆503的上下两侧,外钢索701以及内钢索702相互交叉,且外钢索701以及内钢索702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到建筑物主体结构10上。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幕墙30可能在垂直于其表面的方向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此时,外钢索701、内钢索702以及撑杆503组成的联合受力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幕墙30的位移。当幕墙30朝向建筑物的内部产生位移(即朝着撑杆503的方向运动)时,撑杆503会带动内钢索702的中点朝向建筑物的内部运动,由于内钢索702的两端是固定的,内钢索702会不断张拉,最终,当内钢索702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时,幕墙30将停止继续运动,稳定在某一位置上。同样,当幕墙30朝向建筑物的外部产生位移时,外钢索701会拉紧从而限制幕墙30的位移。通过这种方式,阻止了幕墙30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形,有效保护了幕墙30。
但是,对于双层幕墙来说,上述结构存在不足:每一层幕墙都需要内钢索及外钢索联合受力,结构复杂、重量较重、原材料消耗大且外观不美观,当幕墙采用内外双层的结构或者多层的结构时,每层幕墙都要分别设置各自的内钢索及外钢索联合受力结构,建筑物主体结构除了要承受幕墙本身的重量,还要承受来自内、外钢索的载荷,这给安装带来了困难,也需要较高的制造成本。
因而,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低成本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层幕墙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其包括用于将外层幕墙安装到建筑物主体结构上的外层固持装置、用于将内层幕墙安装到建筑物主体结构上的内层固持装置、外层钢索、内层钢索以及连接外层钢索和内层钢索的连杆,外层钢索连接于外层固持装置上、内层钢索连接于内层固持装置上,外层固持装置与内层固持装置通过连杆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连杆联合受力装置通过连杆将外层钢索与内层钢索结合在一起,通过二者的联合受力限制外层幕墙与内层幕墙的运动,不论是受到来自室外方向的作用力还是来自室内方向的作用力,幕墙体系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不会产生大幅度的变形,有效保护了幕墙体系,延长了使用寿命,本连杆联合受力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节省了约一半的钢索材料,重量轻且成本低。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幕墙联合受力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安装于幕墙上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安装于幕墙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图3表示了本实用新型连杆联合受力装置20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3的左边为建筑物的室外,右边为建筑物的室内,整个幕墙体系40包括外层幕墙41及内层幕墙42,本实施例中,外层幕墙41采用中空钢化夹胶玻璃,内层幕墙42采用钢化夹胶玻璃,实际中可以采用任何需要的幕墙材料。本连杆联合受力装置20相对于建筑物主体结构60对称设置,其包括用于将外层幕墙41安装到建筑物主体结构60上的外层固持装置21、用于将内层幕墙42安装到建筑物主体结构60上的内层固持装置22、连接于外层固持装置21上的外层钢索23、连接于内层固持装置22上的内层钢索24以及连接外层钢索23与内层钢索24的连杆25。
外层固持装置21包括节点连接件211、连接于节点连接件211与连杆25上的外层连接撑杆212、将外层幕墙41固定到建筑物主体结构60上的外层固定撑杆214以及连接于两个节点连接件211之间的骨架213。通常一个节点连接件211上连接有两个以上的骨架213,如图2所示,节点连接件2113上连接有六个骨架213,可以对应固持六块三角形的幕墙单元,实际中幕墙单元的形状及每个节点连接件211上所连接的幕墙单元的数量均可以根据需要随意选择。一般,节点连接件211与骨架213之间为活动连接,例如采用铰接的方式。内层幕墙42通过内层固持装置22安装固持到建筑物主体结构60上。内层固持装置22具有与外层固持装置21相同的结构,其包括节点连接件221、连接于节点连接件221上的内层连接撑杆222、将内层幕墙42固定到建筑物主体结构60上的内层固定撑杆224以及连接于两个节点连接件221之间的骨架223。
如图2及图3所示,所有外层连接撑杆212、外层固定撑杆214、内层连接撑杆222以及内层固定撑杆224的一端均对应连接到节点连接件211或者221上,而因为建筑物主体结构60形状的限制,只有外层固定撑杆214以及内层固定撑杆224的另一端可以固定到建筑物主体结构60上以起到固定外层幕墙41或者内层幕墙42的作用,如图2中的节点连接件2112、2114、2115、2211、2212、2214处的撑杆等等,而外层连接撑杆212以及内层连接撑杆222的另一端无法固定到建筑物主体结构60上,例如图2中的节点连接件2113、2213处的撑杆等等。在本实施例中,节点连接件2113处的外层连接撑杆212以及节点连接件2213处的内层连接撑杆222通过一个连杆25连接在一起。
外层钢索23包括第一外层钢索231以及第二外层钢索232。第一外层钢索231以及第二外层钢索232的中点均固定到外层连接撑杆212与连杆25相连接的一端,而第一外层钢索231以及第二外层钢索232的两端则分别连接到围绕着外层连接撑杆212的四个节点连接件211上(亦即连接有外层固定撑杆214的四个节点连接件211),如图2所示,此处一般为活动连接,如铰接,而上述四个节点连接件211处的四个外层固定撑杆214的另一端被固定在建筑物主体结构60上,即此四个外层固定撑杆214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连接到其上的外层钢索23的端点随着幕墙的运动而产生位移的幅度很小。如图3所示,第一外层钢索231以及第二外层钢索232在各自的中点处弯折并围绕外层连接撑杆212成放射状布置。实际中,并不仅仅限定为将外层钢索23的中点连接到外层连接撑杆212上,而可以将外层钢索23的任意点连接到外层连接撑杆212上,另外,也可以选择将外层钢索23上的多个点对应连接到多个外层连接撑杆212上。同样,内层钢索24包括第一内层钢索241以及第二外层钢索242,二者也在各自的中点处弯折并围绕内层连接撑杆222成放射状布置,两端则分别连接到周围的四个节点连接件221上,同样,这四个节点连接件221处的四个内层固定撑杆224的一端固定在建筑物主体结构60上,即此四个内层固定撑杆224的位置相对固定,连接于其上的内层钢索24的端点同样不会随着幕墙的运动而产生大幅的位移。在实际中,也可以将外层钢索23以及内层钢索24的端点分别固定到外层固定撑杆214或者内层固定撑杆224上,或者直接固定到建筑物主体结构60上,只要保证外层钢索23以及内层钢索24的端点相对于建筑物主体结构60固定不动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层钢索23或者内层钢索24的数量可以为一根或者任意多根。
如图2所示,安装完成后,本连杆联合受力装置20将十个节点连接件以及由这节点连接件所固持的幕墙单元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当外层幕墙41受到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方向并朝向室内的压力或者内层幕墙42受到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方向并朝向室内的吸力时,由于外层幕墙41及外层固持装置21并未完全固定到建筑物主体结构60上,二者会朝向室内的方向产生一定的位移,并且推动连接于连杆25上的外层连接撑杆212、内层连接撑杆222以及连杆25向室内的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由于外层钢索23的两端是固定的,外层钢索23会随着外层连接撑杆212的运动而逐渐被张拉,此时,外层钢索23张紧所产生的拉力会通过外层连接撑杆212作用于外层幕墙41及外层固持装置21并阻止其继续产生朝向室内方向的位移,从而限制了外层幕墙41的位移幅度,同时,外层钢索23张紧所产生的拉力也同时会通过连杆25以及内层连接撑杆222传递给内层幕墙42及内层固持装置22并形成一个稳定状态。同样,当内层幕墙42受到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方向并朝向室外的压力或者外层幕墙41受到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方向并朝向室外的吸力时,内层钢索24也会被拉紧,其产生的拉力会同时作用于内层幕墙42和外层幕墙41,使其整体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本连杆联合受力装置20通过连杆25将外层钢索23与内层钢索24结合在一起,通过二者的联合受力限制外层幕墙41与内层幕墙42的运动,不论是受到来自室外方向的作用力还是来自室内方向的作用力,幕墙体系40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不会产生大幅度的晃动,有效保护了幕墙体系40,延长了使用寿命,本连杆联合受力装置20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节省了约一半的钢索材料,重量轻且成本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双层幕墙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其包括用于将外层幕墙安装到建筑物主体结构上的外层固持装置、用于将内层幕墙安装到建筑物主体结构上的内层固持装置、外层钢索、内层钢索以及连接外层钢索和内层钢索的连杆,其特征在于:外层钢索连接于外层固持装置上,内层钢索连接于内层固持装置上,外层固持装置与内层固持装置通过连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固持装置包括节点连接件、连接于节点连接件和连杆之间的外层连接撑杆、将外层幕墙固定于建筑物主体结构上的外层固定撑杆以及连接于两个节点连接件之间的骨架;所述内层固持装置包括节点连接件、连接于节点连接件和连杆之间的内层连接撑杆、将内层幕墙固定于建筑物主体结构上的内层固定撑杆以及连接于两个节点连接件之间的骨架,外层固定撑杆以及内层固定撑杆的一端固定于建筑物主体结构上,外层连接撑杆和内层连接撑杆通过连杆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钢索连接于外层连接撑杆远离外层幕墙的一端,所述内层钢索连接于内层连接撑杆远离内层幕墙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钢索的中点连接于外层连接撑杆远离外层幕墙的一端,所述内层钢索的中点连接于内层连接撑杆远离内层幕墙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钢索的两端连接于节点连接件上,这些节点连接件上连接有外层固定撑杆且这些节点连接件围绕着连接有外层连接撑杆的节点连接件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钢索的两端连接于节点连接件上,这些节点连接件上连接有内层固定撑杆且这些节点连接件围绕着连接有内层连接撑杆的节点连接件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钢索的数量为两根或两根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钢索的数量为两根或两根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固持装置的节点连接件以及内层固持装置的节点连接件上均分别连接有六根或六根以上的骨架,每两根相邻的骨架共同固持一块幕墙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杆联合受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钢索的两端固定于外层固定撑杆上,所述内层钢索的两端固定于内层固定撑杆上。
CN 200620149309 2006-09-29 2006-09-29 连杆联合受力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901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49309 CN200989019Y (zh) 2006-09-29 2006-09-29 连杆联合受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49309 CN200989019Y (zh) 2006-09-29 2006-09-29 连杆联合受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9019Y true CN200989019Y (zh) 2007-12-12

Family

ID=38940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4930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9019Y (zh) 2006-09-29 2006-09-29 连杆联合受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901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3562A (zh) * 2022-04-25 2022-07-15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平面网格预应力片及加固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3562A (zh) * 2022-04-25 2022-07-15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平面网格预应力片及加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3312B (zh) 大型空间组装式天线反射器模块单元及其组装方法
CN109860972A (zh) 一种基于对称结构四面体组合单元的模块化可展天线机构
Sterk Using actuated tensegrity structures to produce a responsive architecture
CN107284690B (zh) 适用于sgcmg五棱锥立式布局的桁架支撑装置
CN102912852A (zh) 一种正四面体对称型可展机构单元
CN102644352A (zh) 具有固定支座的径向伸缩网架
CN200989019Y (zh) 连杆联合受力装置
CN201010993Y (zh) 单元拼装式自平衡预应力索杆结构体系
CN103089063A (zh) 可折叠杆架结构
JP3045687B2 (ja) フレーム構造物とその施工方法
JPS6026900B2 (ja) 支持構造体
CN108443308B (zh) 一种可折展厚板盒子结构
CN105544823A (zh) 双层自平衡拉索恒温幕墙系统
CN104912349A (zh) 连体建筑
CN105888071B (zh) 一种具有刚性撑杆的可折叠柱面膜结构
CN103267221A (zh) 一种八面体单元桁架张力蒙皮结构
CN2867053Y (zh) 中间管和拉杆采用浮动连接结构的复式拉杆型膨胀节
CN2926362Y (zh) 双层索-杆屋盖体系
CN106760009B (zh) 一种具有环向凤梨型诱导单元的套管屈曲诱导支撑
CN213741853U (zh) 一种抗震稳定三角形吊挂件
CN103071297A (zh) 钻石塔
Markov et al. Spatial and structural aspects of polyhedra
CN203060843U (zh) 钻石塔
CN211523713U (zh) 一种柔性边界的张拉结构体系
CN203174816U (zh) 展示墙骨架及骨架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