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3819Y - 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3819Y
CN200983819Y CN 200620158948 CN200620158948U CN200983819Y CN 200983819 Y CN200983819 Y CN 200983819Y CN 200620158948 CN200620158948 CN 200620158948 CN 200620158948 U CN200620158948 U CN 200620158948U CN 200983819 Y CN200983819 Y CN 20098381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ying pan
frame
control device
pole
tea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589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佰生
余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CHANG COUNTY FANGYUAN REFRIGERATION FIT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XINCHANG COUNTY FANGYUAN REFRIGERATION FIT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CHANG COUNTY FANGYUAN REFRIGERATION FIT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CENTER filed Critical XINCHANG COUNTY FANGYUAN REFRIGERATION FIT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to CN 2006201589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381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381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381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Specific Cro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机件受力情况良好、操作简便、控制灵活、工作平稳、连续可调的炒锅位置调控装置。它包括机架、炒锅、操纵控制装置,操纵控制装置又由操纵装置、传动装置、执行装置三部分组成。本实用新型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炒锅左、右端板上设置两后摆轴、两前支承结构共四个左、右对称的支承点;设置了位于炒锅左、右两端两个对称且同步动作的执行装置,对炒锅左、右前支承结构施加控制,用两点控制、炒锅摆动的形式调节炒锅位置;设置了具有自锁性能的环节,实现炒锅位置变动全程内的可连续调控。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扁茶炒制机。

Description

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炒制机械,特别是涉及扁茶炒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绿茶作为纯天然保健饮品,深受人们欢迎,尤其是扁形绿茶,如龙井、旗枪等,因其色、香、形、味俱佳,而特别受到青睐,但其加工过程十分复杂。扁茶炒制机的出现减轻了炒茶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扁茶炒制机结构包括机架、动力与传动机构、加热与温度控制装置、转动轴、炒具、炒锅。扁茶炒制机的炒锅多数是长方形开口的槽型炒锅,锅底面是弧形柱面,炒锅与转动轴都安装于机架上,位于炒锅内且与炒锅平行的转动轴上连接着炒具。
在茶叶炒制过程中,炒制初期,青叶体积大,叶嫩多汁,炒具宜轻压,散发一定量的水份后,茶叶体积减小,炒具压力由轻逐渐转重,实现理直成条、压扁成形的目的,炒制的最后阶段炒具要进一步压紧茶叶、增大压力、增强茶叶与炒锅、炒具间、茶叶与茶叶之间的摩擦,生产出条索理想、色泽翠绿、光滑度好、茶香透出、手感沉实、干湿适度的优质茶叶。上述扁茶炒制工艺的特点要求扁茶炒制机械有性能完善、操纵便利、能连续调节炒锅与转轴、炒具相对位置的调节控制装置,以便通过相对位置的调控,达到调节炒具与炒锅间隙与压力的目的,而其中调节炒锅位置是较合适的方案。现有茶机炒锅位置调节装置是在炒锅一侧前方或前面设置机构单点顶升,设置若干定位槽分级调控,这些现有的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结构欠合理,在使用中炒锅和机件受力情况不良,炒制压力受限制,调节不连续,有的还有较大摆动,机件易磨损,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扁茶炒制机械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结构不合理,在使用中造成炒锅受力情况不良,炒制压力受限制,调节不连续,机件易磨损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该装置结构合理,机件受力情况良好,能够连续调节,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包括机架、炒锅、操纵控制装置,操纵控制装置由操纵装置、传动装置、执行装置三部分组成。长槽型炒锅的锅底为一弧形柱面,炒锅的左右两块端板上开有弧型槽口,炒锅左、右两端板的后下部设置了固定在端板外壁上的左、右两支短轴即炒锅后摆轴,两后摆轴在同一平行于锅底柱面的直线上,后摆轴用后摆轴轴座固定在机架上,形成转动连接,在炒锅左、右两端板的前下部,炒锅左、右两端板外壁的相同位置上,各设置固定了一个前支承结构;在左、右前支承结构与其相对应的下方的机架之间,设置了位于茶机炒锅左、右两端两个完全对称且同步动作的执行装置,对炒锅左、右前支承结构两点对称、同步地施加控制,调节炒锅位置;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的操作控制装置中设置了具有自锁性能且在炒锅位置调节全程内可连续调控的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炒锅左右两端板上的前支承结构可以是销轴。操纵装置可以是一个由手轮带动有自锁性能的螺纹传动机构,由该机构带动后轴转动,再通过拉杆带动前轴转动,炒锅左、右两端两个完全对称且同步动作的执行装置由前轴输出臂、支杆组成,由前轴输出臂、支杆与炒锅、机架一起组成两个炒锅左、右两端两个对称、同步的曲柄摇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操纵装置还可以是一个由手轮带动有自锁功能的蜗杆传动机构,由该机构带动后轴转动,再通过拉杆带动前轴转动,炒锅左、右两端两个完全对称且同步动作的执行装置由前轴输出臂、支杆组成,由前轴输出臂、支杆与炒锅、机架一起组成两个炒锅左、右两端两个对称、同步的曲柄摇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执行装置还可以由位于炒锅左、右两端前下方的两根直立杆、直立杆杆座、与直立杆上段用销转动连接的支杆、直立杆下方水平设置于机架上的螺母齿圈组成。位于炒锅左、右两端前下方的两根直立杆,其结构分为上下两段,直立杆上段开有槽与销孔,支杆的下端插入直立杆上段的槽内与直立杆用销转动连接,直立杆上段安装在立着固定在机架上的杆座的滑动槽内,使直立杆可以上下移动,直立杆下段是传动螺杆。直立杆下方水平设置于机架上的螺母齿圈的大端为一螺旋齿圆柱齿轮,中心孔为内螺纹孔,与直立杆下段的传动螺杆组成螺纹副,该齿圈大端下平面与机架凸台平面接触,小端外圆柱面安放在机架凸台上的相应孔内,与机架形成转动连接。茶机炒锅左、右两端的执行装置螺母齿圈、直立杆、支杆三个构件与机架、炒锅一起形成两组有自锁功能的螺纹传动机构与滑块摇杆机构的组合机构。操纵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螺母齿圈大端的螺旋齿齿轮后面的的水平转轴,转轴与机架轴接,转轴上固定着两个分别与左、右螺母齿圈上的螺旋齿啮合的螺旋齿齿轮,在机架上还设置有手轮、手轮轴,手轮轴与转轴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炒锅左右端板上的前支承结构还可以是固接在左右端板外侧的锅边条,锅边条与顶在其下面的直立上下移动的顶杆组成的高副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的锅边条其与顶杆滚轮接触的工作段的下表面还可用渐开线柱面,该渐开线柱面是以炒锅后摆轴轴心线为轴心,以该轴心线到顶杆对称轴线的距离为半径的圆柱的渐开线柱面,且该渐开线通过滚轮的最高点。
前支承结构是锅边条的本实用新型,其执行装置由螺母齿圈、顶杆、杆座、顶杆头上设置的滚轮组成。顶杆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顶杆头部设置有顶着锅边条的滚轮,下段是传动螺杆,顶杆中段置于杆座的滑动槽内且设置有防转机构,杆座固定在机架上。顶杆下方水平设置于机架上的螺母齿圈的大端为一螺旋齿圆柱齿轮,中心孔为内螺纹孔,中心孔内螺纹与顶杆下段的传动螺杆组成有自锁性能的螺纹传动机构,该齿圈大端下平面与机架凸台平面接触,小端外圆柱面安放在机架凸台上的相应孔内,形成转动连接。茶机炒锅左、右两端执行装置的螺母齿圈、顶杆、滚轮三个构件与炒锅、机架组成两组螺纹传动机构和高副机构的组合机构。操纵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螺母齿圈大端的螺旋齿齿轮后面的的水平转轴,转轴与机架轴接,转轴上固定着两个分别与左、右螺母齿圈上螺旋齿啮合的螺旋齿齿轮,在机架上还设置有手轮、手轮轴,手轮轴与转轴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执行装置和炒锅前支承结构之间的支杆(或顶杆)还可以由几个杆段连接而成,使它既可调节总长,又可调整上、下两段的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炒锅上的两后摆轴、两前支承结构共四个支承点左、右对称地设置在端板上,支撑平稳,与炒锅炒茶时受到的压力分布情况相适应;两前支承结构同步地受到执行装置构件的作用,采用端板左右两点对称、同步地施加控制、炒锅摆动的形式调节炒锅与转轴、炒具的相对位置,炒锅受力平衡、动作平稳,调节控制构件的受力情况良好;在操纵控制装置中设置了螺纹传动或蜗轮蜗杆传动等有自锁性能的环节且在调节控制范围全程可连续调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操纵控制简便、灵活,可以连续调节,能够承受较大的炒茶压力,工作平稳,故障少,使用寿命长,使用该机构茶机所炒茶叶的品质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运动简图。图中虚线表示在炒锅调节至最高位置时有关部件的位置,箭头表示炒锅升高时调节控制装置构件运动的方向。
图2是第一个实施例的透视的运动简图。图中操纵装置的手轮及螺杆螺母传动机构未画出。
图3是第二个实施例的操纵装置蜗杆传动机构的运动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向视图。图中手轮至转轴传动轮这部分操纵装置与传动装置未画出。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手轮至转轴传动轮这部分操纵装置与传动装置未画出。
图7是渐开线曲面锅边条的渐开线曲面形成示意图。
图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二种总长可调的支杆(或顶杆)的调节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机架凸台,2、炒锅,2.1、锅底,2.2、端板,2.2.1、弧形槽口,2.2.2、后摆轴,2.2.3、前支承结构,3、转轴,4、炒具组件,5、手轮,5.1、手轮轴,5.2、手轮轴传动轮,6、摆动座,7、螺母,8、螺杆,9、后轴,9.1、后轴输入臂,9.2、后轴输出臂,10、拉杆,11、前轴,11.1、前轴中臂,11.2、前轴输出臂,12、支杆,13.1、定位块,13.2、限位块,14、蜗杆轴,15、蜗轮,16、转轴,16.1、螺旋齿齿轮,16.2、转轴传动轮,17、螺母齿圈,18、垫圈,19、直立杆,19.1销,20、杆座,21、顶杆,21.1、滚轮,21.2、销,21.3、防转滑键,22、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各实施例的炒锅2的锅底2.1为弧形柱面,炒锅左右两块端板2.2上开有弧形槽口2.2.1,炒锅左右两端板外壁上位于弧形锅底2.1与弧弦所围的弓形区域的后半部,设置了固定在端板2.2外壁上的左右两支短轴一炒锅后摆轴2.2.2,炒锅后摆轴用轴座固定在机架上,在弓形区域的前半部,炒锅左右两端板的外壁的相同位置上各设置固定了一个支承结构2.2.3,由作用在左右两支承结构2.2.3上的相应的控制杆平衡同步的动作,使炒锅以后摆轴2.2.2为轴心摆动。
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的炒锅2左右两端板2.2的外壁上的前支承结构2.2.3为销轴。该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由机架1、炒锅2、手轮5、摆动座6、与手轮固定连接的螺母7、螺杆8、后轴9、后轴9上固定连接着后轴输入臂9.1、后轴输出臂9.2、拉杆10、前轴11、前轴11固定连接着中间输入臂11.1和两端二支输出臂11.2、支杆12组成。在该装置中螺杆、螺母间为螺旋副连接,螺纹为梯形螺纹,螺纹传动机构满足自锁条件,即螺纹升角小于当量摩擦角。摆动座6、后轴9、前轴11、炒锅2分别在自己的两端与固定在机架上的轴座轴接,与机架形成转动副,其他构件之间均用销连接,形成转动副。由手轮5带动与它固结的螺母7,螺母转动使螺杆8作轴向运动,从而通过后轴输入臂9.1带动后轴9转动,后轴输出臂9.2通过拉杆10、前轴中臂11.1带动前轴11转动,前轴输出臂转动,通过支杆12带动炒锅绕炒锅后摆轴2.2.2转动。实施例的执行装置是左右二个对称、同步的前轴输出臂11.2、支杆12,前轴输出臂11.2、支杆12与炒锅2、机架1组成曲柄摇杆机构。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炒锅初始位置定位块13.1及用于防止机构过操纵的限位块13.2。
本实施例的传动螺纹还可以用矩形螺纹等其他形式的传动螺纹。
本实施例的支杆12可以由2或3个杆段连接而成,既可调节总长,又可调整上、下两段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操纵机构也可是螺杆与手轮5固定联接,安装于摆动块6上,后轴输入臂由平行的两根臂组成,螺母两侧用短轴与后轴输入臂9.1铰接,用螺杆拉动螺母,使后轴9转动。其他各部分的结构、工作情况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
图3所示为第二个实施例的操纵装置,其操纵装置有一满足自锁条件的蜗杆蜗轮传动机构,其蜗杆升角小于轮齿间当量摩擦角。图中手轮5与蜗杆轴14固定联接,蜗杆轴14两头铰接在机架上,后轴9轴头位置固定联接着蜗轮15,以替代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后轴输入臂9.1,由蜗杆14带动蜗轮15及后轴9转动,后轴输出臂9.2通过拉杆10、前轴输入臂11.1带动前轴11转动,前轴输出臂11.2转动,通过支杆12带动炒锅2绕炒锅摆动轴2.2.2转动。执行装置是左右二个对称、同步的前轴输出臂11.2、支杆12组成,前轴输出臂11.2、支杆12与炒锅2、机架1组成曲柄摇杆机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工作情况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
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的炒锅左、右两端板2.2外壁上的支承结构2.2.3为销轴。调节控制装置具有自锁性能的环节是炒锅左、右两端下方水平设置于机架上的螺母齿圈17与直立杆19下段的传动螺杆组成的有自锁性能的螺纹传动机构。茶机炒锅左、右两端对称、同步动作的执行装置由螺母齿圈17、直立杆19、杆座20、支杆12组成。位于炒锅左、右两端前下方的直立杆19,其结构分为上下两段,直立杆19上段开有槽与销孔,支杆12的下端插入直立杆19上段的槽内与直立杆用销19.1转动连接,直立杆19上段安装在立着固定在机架上的杆座20的滑动槽内,可上下移动,由直立杆19、支杆12与炒锅2、机架1一起组成两个滑块摇杆机构。直立杆19下方水平设置于机架上的螺母齿圈17的大端为一螺旋齿圆柱齿轮,中心孔为内螺纹孔,矩形螺纹,与直立杆19下段的传动螺杆组成螺旋副,其螺纹升角小于摩擦角、自锁,该齿圈17大端下平面与机架凸台平面接触,两平面间有减震、减小摩擦的聚四氟乙烯圆垫18,小端外圆柱面安放在机架凸台上的相应孔内,与机架形成转动连接。操纵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螺母齿圈17大端的螺旋齿齿轮后面的的水平转轴16,转轴两头与机架轴接,转轴上固定着两个分别与左、右齿圈17大端的螺旋齿啮合的螺旋齿齿轮16.1,此两对啮合的齿轮传动比大小相同,转轴16的轴头上设置有传动轮16.2,在机架上还设置有手轮5、手轮轴5.1、传动轮5.2,传动轮5.2与传动轮16.2之间由传动带22连接。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炒锅初始位置定位块13.1及用于防止机构过操纵的限位块13.2。
本实施例的传动螺纹还可以用梯形螺纹、锯齿螺纹等其他形式的传动螺纹。
本实施例的支杆12可以由2或3个杆段连接而成,既可调节总长,又可调整上、下两段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手轮轴5.1与转轴16之间还可以用链传动或其他类型的传动机构。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炒锅左右端板2.2上的前支承结构2.2.3为固接在端板外侧的锅边条,该锅边条在炒锅处于初始最低位置时为一前端略向下倾斜的窄条,头部有一短平段,搁在定位块13.1上,当炒锅抬起至调节高度的四分之三左右时,锅边条处于水平状态。该实施例的执行装置包括分别立在左、右两根锅边条2.2.3下面的两根直立的顶杆21、固定在机架上的杆座20、顶杆下方的两个特殊的有螺旋齿的螺母齿圈17以及顶杆头部的滚轮21.1。顶杆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顶杆头部有在锅边条2.2.3下顶起锅边条的滚轮21.1和在锅边条上方的限位销21.2,下段是传动螺杆,顶杆中段置于杆座20的滑动槽内且杆上设置有防转滑键21.3,杆座20的滑动槽内有可供滑键上下移动的键槽。执行装置还包括顶杆21下方的螺母齿圈17,该齿圈17大端为一螺旋齿圆柱齿轮,中心孔为内螺纹孔,矩形螺纹,与顶杆21下段的传动螺杆组成螺旋副,其螺纹升角小于摩擦角、自锁,该齿圈17大端下平面与机架凸台平面接触,两平面间有减震、减小摩擦的聚四氟乙烯圆垫18,小端外圆柱面安放在机架凸台上的相应孔内,形成转动连接。执行装置的螺母齿圈17、顶杆21、滚轮21.1与炒锅2、机架1组成螺纹传动机构和高副机构的组合机构。操纵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螺母齿圈17大端的螺旋齿齿轮后面的的水平转轴16,转轴两头与机架轴接,转轴上固定着两个分别与左、右齿圈17螺旋齿啮合的螺旋齿齿轮16.1,此两对啮合的齿轮传动比大小相同,转轴16的轴头上设置有传动轮16.2,架上还设置有手轮5、手轮轴5.1、传动轮5.2,传动轮5.2与传动轮16.2之间由传动带连接。本实施例还设置有炒锅初始位置定位块13.1及用于控制顶杆上升距离的限位块13.2。
本实施例传动螺纹还可用梯形螺纹、锯齿螺纹等其他形式传动螺纹。
本实施例顶杆中段设置的防转机构还可用在顶杆21中段设置一段轴向槽,杆座20上制有一径向螺纹孔,设置螺钉,螺钉头部顶入顶杆轴向槽内防转。
本实施例的手轮轴5.1与转轴16之间还可以用链传动或其他类型的传动机构。
本实施例的顶杆还可用总长可调的由2或3个杆段连接而成的顶杆。
第四个实施例更佳的改进形式为锅边条2.2.3与顶杆滚轮21.1接触的工作段AB下表面为如图7所示的渐开线柱面,该渐开线柱面是以炒锅的后轴2.2.2轴心线为轴心,以该轴心线到顶杆21对称轴线的距离为半径的圆柱的通过滚轮最高点的渐开线柱面。图中工作段AB,A为炒锅抬起至最高度位置时锅边条渐开线柱面与顶杆滚轮接触的点,B为炒锅处于初始最低位置时锅边条渐开线柱面与顶杆滚轮接触的点,图中A’A为渐开线柱面AB延伸段,如炒锅处于初始状态最低位置时滚轮21.1中心设置成高于炒锅的后轴2.2.2轴心,BB’段为在B点与渐开线柱面相切的一短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支杆(或顶杆)还可以由2或3个杆段连接而成,使它既可调节总长,又可调整上、下两段的方向,以便使作用在左右两支承件上的杆长度一致,也可调整炒锅摆动的最高位置。图8、图9所示为其中的两个方案。
图8所示支杆(或顶杆)由连接筒、上段、下段3个杆段连接而成,连接筒一端制有内螺纹,与下段螺纹连接,并用两个螺母分别调节、锁紧,上段的下部为一阶梯状的杆,其细端插入连接筒上部的圆柱筒内,用杆肩限位,其插入段上有环形槽,连接筒上有径向螺纹孔,设置螺钉,螺钉头部顶入环形槽内,使上段可以调整方向又能防止上段被拔出。
图9所示支杆(或顶杆)由上段、下段2个杆段连接而成,下段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中空套筒,上段的下部为一阶梯状的杆,其细端插入下段的中空套筒内,其插入段上制有有一定轴向宽度的环形槽,下段的中空套筒上制有径向螺纹孔,设置螺钉,螺钉头部顶入环形槽内,使上段可以伸缩、调整方向、又能防止上段被拔出,较粗段接近细端处为螺纹段,带有厚度比较大的调节螺母和锁紧螺母。
支杆(或顶杆)的调节结构还可以是支杆(或顶杆)由连接筒、上段、下段3个杆段连接而成,连接筒两端均制有内螺纹,其中一头为左旋螺纹、另一头为右旋螺纹,上段、下段与连接筒连接端分别制有外螺纹,其中一为右旋螺纹,一为左旋螺纹,并分别带有相应旋向的调节螺母和锁紧螺母。

Claims (11)

1、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包括机架(1)、炒锅(2)以及操纵控制装置,操纵控制装置由操纵装置、传动装置、执行装置三部分组成,长槽型炒锅(2)的锅底(2.1)为一弧形柱面,炒锅(2)左右两块端板(2.2)上开有弧形槽口(2.2.1),其特征是:在炒锅左、右两端板(2.2)的后下部设置了固定在端板外壁上的左、右两支短轴即炒锅后摆轴(2.2.2),两后摆轴在同一平行于锅底柱面的直线上,后摆轴(2.2.2)用后摆轴轴座固定在机架上,与机架形成转动连接,在炒锅左、右两端板(2.2)的前下部,炒锅左、右两端板外壁的相同位置上,各设置固定了一个前支承结构(2.2.3);左、右前支承结构(2.2.3)与其相对应的下方的机架之间,设置了位于茶机炒锅左、右两端两个对称且同步动作的执行装置;茶机炒锅位置调控装置的操作控制装置中设置了具有自锁性能的机构且在调节的全程内可连续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炒锅左右两端板(2.2)上的前支承结构为在炒锅端板外壁固定设置的在同一平行于锅底柱面直线上的左、右两支销轴(2.2.3),执行装置的左、右支杆(12)的上端在炒锅(2)两端与炒锅通过销轴(2.2.3)连接,形成转动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位于茶机炒锅左、右两端两个对称且同步动作的执行装置由前轴输出臂(11.2)、支杆(12)组成,前轴输出臂(11.2)、支杆(12)与炒锅(2)、机架(1)组成两个曲柄摇杆机构,所述的有自锁性能的机构是一个有自锁性能的螺纹传动机构,调节控制装置由手轮(5)、摆动座(6)、与手轮固接的螺母(7)、螺杆(8)、后轴(9)、固定在后轴上的后轴输入臂(9.1)和后轴输出臂(9.2)、拉杆(10)、前轴(11)、固定在前轴上的前轴中臂(11.1)和左、右两只前轴输出臂(11.2)、支杆(12)、炒锅(2)、机架(1)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位于茶机炒锅左、右两端两个对称且同步动作的执行装置包括前轴输出臂(11.2)、支杆(12)组成,前轴输出臂(11.2)、支杆(12)与炒锅(2)、机架(1)组成两个曲柄摇杆机构,所述的有自锁性能的机构是一个有自锁功能的蜗杆传动机构,调节控制装置由手轮(5)、与手轮(5)固定连接的蜗杆轴(14)、后轴(9)、后轴轴头上固定连接着的蜗轮(15)、与后轴固接的后轴输出臂(9.2)、拉杆(10)、前轴(11)、固定在前轴上的前轴中臂(11.1)和左、右两只前轴输出臂(1 1.2)、支杆(12)、炒锅(2)、机架(1)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具有自锁性能的机构是炒锅左、右两端前下方水平设置于机架上的螺母齿圈(17)与直立杆(19)下段的传动螺杆组成的有自锁性能的螺纹传动机构,所述的位于茶机炒锅左、右两端两个对称且同步动作的执行装置由螺母齿圈(17)、直立杆(19)、杆座(20)、支杆(12)组成,位于炒锅左、右两端前下方的两根直立杆(19),其结构分为上下两段,直立杆(19)上段安装在杆座(20)的滑动槽内,杆座(20)立着固定在机架上,使直立杆可以上下移动,直立杆(19)上段开有槽与销孔,支杆(12)的下端插入直立杆(19)上段的槽内与直立杆用销(19.1)转动连接,直立杆(19)下方水平设置于机架上的螺母齿圈(17)的大端为一螺旋齿圆柱齿轮,中心孔为内螺纹孔,与直立杆(19)下段的传动螺杆组成螺纹副,该齿圈(17)大端下平面与机架凸台(1.1)平面接触,小端外圆柱面安放在机架凸台(1.1)上的相应孔内,与机架形成转动连接,茶机炒锅左、右两端的执行装置中的螺母齿圈(17)、直立杆(19)、支杆(12)与机架(1)、炒锅(2)一起形成两组螺纹传动机构与滑块摇杆机构的组合机构,操纵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螺母齿圈(17)大端的螺旋齿齿轮后面的的水平转轴(16),转轴两头与机架轴接,转轴上固定着两个分别与左、右齿圈(17)螺旋齿啮合的螺旋齿齿轮(16.1),在机架上还设置有手轮(5)、手轮轴(5.1),手轮轴与转轴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炒锅左、右端板上的前支承机构为固定在左、右端板外侧的锅边条(2.2.3),炒锅(2)与顶在左、右锅边条上的两根直立上下移动的顶杆(21)组成高副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锅边条(2.2.3)与顶杆滚轮(21.1)接触的工作段的曲面是渐开线柱面,该渐开线柱面是以炒锅后摆轴(2.2.2)轴心线为轴心,以该轴心线到顶杆(21)对称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柱的渐开线柱面,且该渐开线通过滚轮(21.1)的最高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具有自锁性能的机构是炒锅左、右两端下方水平设置于机架上的螺母齿圈(17)与顶杆(21)下段的传动螺杆组成的有自锁性能的螺纹传动机构,所述的位于茶机炒锅左、右两端两个对称且同步动作的执行装置由螺母齿圈(17)、顶杆(21)、杆座(20)、顶杆(21)头上设置的滚轮(21.1)组成,执行装置中两根直立的顶杆顶在左、右锅边条下面,顶杆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顶杆头部有顶在锅边条下面的滚轮(21.1),下段是传动螺杆,顶杆中段置于杆座(20)的滑动槽内且杆上设置有防转机构,杆座(20)固定在机架上,螺母齿圈(17)在顶杆(21)的下方,该齿圈(17)大端为一螺旋齿圆柱齿轮,中心孔为内螺纹孔与顶杆(21)下段的传动螺杆组成螺旋副,该齿圈(17)大端下平面与机架凸台(1.1)平面接触,小端外圆柱面安放在机架凸台(1.1)上的相应孔内,形成转动连接,执行装置的螺母齿圈(17)、顶杆(21)、滚轮(21.1)与炒锅(2)、机架(1)组成两组螺纹传动机构和高副机构的组合机构,操纵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螺母齿圈(17)大端的螺旋齿齿轮后面的的水平转轴(16),转轴两头与机架轴接,转轴上固定着两个分别与左、右齿圈(17)的螺旋齿啮合的两个螺旋齿齿轮(16.1),在机架上还设置有手轮(5)、手轮轴(5.1),手轮轴与转轴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执行装置与前支承结构(2.2.3)连接的支杆,由2或3个杆段连接而成,既可调节总长,又可调整上、下两段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7所述的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执行装置与前支承结构(2.2.3)连接的顶杆,由2或3个杆段连接而成,既可调节总长,又可调整上、下两段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执行装置与前支承结构(2.2.3)连接的顶杆,由2或3个杆段连接而成,既可调节总长,又可调整上、下两段的方向。
CN 200620158948 2006-11-07 2006-11-07 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381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58948 CN200983819Y (zh) 2006-11-07 2006-11-07 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58948 CN200983819Y (zh) 2006-11-07 2006-11-07 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3819Y true CN200983819Y (zh) 2007-12-05

Family

ID=38913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5894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3819Y (zh) 2006-11-07 2006-11-07 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381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2517A (zh) * 2014-07-28 2014-11-26 嘉兴市耀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涂膜辊清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2517A (zh) * 2014-07-28 2014-11-26 嘉兴市耀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涂膜辊清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89256U (zh) 脚踏组件及健身设备
CN107242260A (zh) 一种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
CN110102024A (zh) 一种多功能的体育锻炼装置
CN200983819Y (zh) 茶机炒锅位置调节控制装置
CN113021141A (zh) 一种五金制作用五金厨具高效打磨抛光装置
CN112056415A (zh) 一种免伤茶叶的炒茶装置
CN202104564U (zh) 一种电动升降装置
CN201036788Y (zh) 全平衡周期式无偏置两辊冷轧管机
CN201267600Y (zh) 一种按摩揉捏机构
CN110141482A (zh) 一种用于缓解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护理装置
CN201182158Y (zh) 仿手搓四股铰麻花成型机构
WO2023077663A1 (zh) 一种馄饨捏合装置
CN205658274U (zh) 压面机
CN103128388A (zh) 用于线切割机的钼丝锁紧调节器
CN203254024U (zh) 用于线切割机的钼丝锁紧调节器
CN206631142U (zh) 一种高度仿真的健身马
CN207100322U (zh) 一种无死角全自动揉面机
CN208521552U (zh) 一种分段式led显示屏
CN220734726U (zh) 办公桌调高机构
CN207604469U (zh) 一种茶叶揉捻机
CN208063767U (zh) 一种渐进式径向凸轮插秧机深浅调节机构
CN202199650U (zh) 振动筛筛条的成型装置
CN2252026Y (zh) 转向滑板
CN2600191Y (zh) 具有改进的水平高度调整结构的送料整平机
CN216963563U (zh) 一种可调式体育教学用跨栏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05

Termination date: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