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65439Y - 均温板模块 - Google Patents

均温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65439Y
CN200965439Y CN 200620123659 CN200620123659U CN200965439Y CN 200965439 Y CN200965439 Y CN 200965439Y CN 200620123659 CN200620123659 CN 200620123659 CN 200620123659 U CN200620123659 U CN 200620123659U CN 200965439 Y CN200965439 Y CN 20096543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pressed part
temperature
uniforming plate
heat pip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236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惠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F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F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FEI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2365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6543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6543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6543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均温板模块,包括均温板本体以及多个热导管,该均温板本体的一面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陷部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凹陷部,该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陷部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凹陷部彼此交错,且第一、第二凹陷部形成层次位差,而这些热导管分别置于第一、第二凹陷部内,以该均温板本体贴在热源处,由交叠设置的多个热导管、应用热导管内的工作流体及毛细组织形成均温板模块。

Description

均温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温板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下述的均温板模块,该均温板模块平面设置在热源组件上,并包括以不同方向、具有层次位差方式配置的热导管,以有效地增加散热系数以及散热效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散热板热管制造方法”,其中公开有“其方法包括对散热板进行加工的工序,以设置多个末端未贯通的导热通道;再对各该导热通道的开口端进行封口并保留至少一个开口端的工序;自该被保留的开口端进行同时充填工作流体及抽真空的工序,并再对其予以封口的工序”。其目的主要是利用该散热板具有较佳导热性的材质(譬如铜、铝),配合该所称的加工方法以形成导热通道,并在该导热通道中植入毛细结构、充填工作流体,使该散热板自身形成热管,并在工作时通过热导管原理将热能迅速传导到外部。
当工作流体遇热气化而产生蒸气,该蒸气将往压力较低冷凝端移动而形成蒸气流,蒸气在冷凝端冷却后释放出其潜热,此为热导管原理,反复此原理有助于热源的散热。而上述现有技术中最后所形成的散热板热管是否能够有效达到所述散热效果暂且不论,该加工工序即存在实务操作上的困难。首先,该散热板要面临导热通道加工工序,开设导热通道必须注意精准度,当开设入位角度稍有偏差则将使整条通道偏斜,也可能造成不良品(譬如散热板表面崩陷),加上该导热通道数量上不少,所以相对地增加失误的机率,量产的机率不高。另外,以该加工穿设导热通道,仅能在小面积的散热板上操作,若以14英寸液晶屏幕的背光模块所需散热板面积来看,此类型的加工方式是相当不适合。
请再参照下述的另一种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该均温板本体包括有上端面22以及下端面24,而在两端面22、24上均开设有方向及深度不受限制的多个凹陷部220、240,并在各凹陷部220、240中置入热导管26,利用其中一个端面(如下端面24)与热源进行接触,从而达到传导热能的效果。深究后可以发现,与热源接触的端面将因热导管具有弧面缘故而留下间隙,该间隙若是在冷凝端冷却后释放出其潜热倒无碍,不过该间隙位处于与热源接触端,无法与热源直接接触将破坏整体热传导效能。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创造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陷,经过精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同方向具有层次位差的凹陷部的均温板模块,主要是利用该凹陷部设置多个热导管来增加散热系数以及提高散热效率,成为质轻、构造简单、热传距离远且不受重力约束、也无需任何外加动力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本体仅在一个端面开设有凹陷部,而相对的另一个端面则为平整面,此平整面与热源能紧密贴合,将不会存在任何间隙而影响均温板吸附热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可提供大面积均温板,许多电子设备存在有高发热密度,如LED背光模块显示器以LED提供显示器的显示光源,故需要具有大面积的散热构件,以本实用新型在制作上仅需在一个端面开设凹陷部,将热导管放入该凹陷部即成均温板模块,制作上容易,可应用于需求大面积均温板的量产电子产品中,且提供更完善的热传导(Thermal Conduction)效能。
具有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均温板模块,包括:均温板本体,其一面为平整面,另一面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陷部、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彼此交错并形成层次差;多个热导管,彼此交错设置而分别沉入所述第一凹陷部内和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其中,第一凹陷部为较深地潜入的凹陷部,使热导管能够完全地沉入在所述均温板本体内,第二凹陷部相对于第一凹陷部具有层次位差,放在第二凹陷部的热导管位于第一凹陷部的热导管上方。
另外,第一凹陷部内的热导管与第二凹陷部的热导管的一部分管壁与均温板本体贴合。
本实用新型均温板模块,进一步包括有沿第三方向的第三凹陷部,提供热导管能够以第三凹陷部的角度插入。其中,第三凹陷部为盲孔或者为穿孔,第三凹陷部内的热导管与第一、第二凹陷部的热导管相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均温板模块,由于与均温板的凹陷面相对的另一端面为平整面,以该平整面与热源紧密贴合,将不会存有任何间隙而影响均温板吸附热能的效果,故本实用新型均温板模块能够有效地吸附热,而且由于在不同方向具有层次位差的凹陷部和潜入该凹陷部的热导管,将全面性地进行散热,故更加提高温板模块的散热系数以及提高散热效率。另外,在制作上,由于本实用新型均温板模块仅需在一个端面开设凹陷部,将热导管放入该凹陷部即成,所以制作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均温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热源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透视图。
在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均温板模块1、1’
均温板本体10、10’
第一凹陷部102、102’
第二凹陷部104、104’
第三凹陷部106
热导管12、12a、12a’、12b、12b’、12c
封口端122
端面14
平整面16、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定。
请参阅图2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图为均温板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其中,该均温板模块1由均温板本体10以及多个热导管12所构成,该均温板本体10具有沿第一方向所设置的第一凹陷部102以及沿第二方向所设置的第二凹陷部104,在本图2中,各彼此平行的凹陷部102、104彼此相隔有一定距离。第一凹陷部102与第二凹陷部104相互交叠,使该均温板本体10的端面14形成类似一个网格状,而第一凹陷部102为较深潜的凹陷形态,其目的是使同一方向热导管12a能够完全地潜入在均温板本体10中,第二凹陷部104相对于第一凹陷部102具有层次位差,放在第二凹陷部104的热导管12b位于第一凹陷部102的热导管12a上方,使交错放置的热导管12a、12b不会相互干涉。此外,各热导管12a、12b之间可以相互抵触以增加导热效率,而热导管12a、12b内已植入工作流体及毛细组织为习知技术,故不再赘述。
图3以及图4所示的是分别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以及侧面透视图。热导管12a沉入第一凹陷部102内,热导管12b与热导管12a交错而放置在第二凹陷部104,其中,该第一凹陷部102内的热导管12a与第二凹陷部104的热导管12b的周缘部,其一部分与均温板本体10贴合,一部分周缘部则裸露在外,使热导管12a、12b内部的工作流体经过与均温板本体10接触的部位遇热气化而产生蒸气,该蒸气将往压力较低的裸露部分(冷凝端)移动而形成蒸气流,蒸气在裸露部分(冷凝端)冷却后释放出其潜热。
由于与均温板的凹陷面相对的另一端面为平整面16,以该平整面与热源将紧密贴合,将不会存有任何间隙而影响均温板吸附热能的效果,故本实用新型均温板模块对于吸附热源有绝对的效率,又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均温板上交错配置热导管,将全面性地对热源进行散热工作,故更加提高本模块的散热系数以及提高散热效率。
图5以及图6为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所要解决的是产生大面积热源装置的应用,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凹陷部102、104在均温板本体10的端面14上加工完成,所以不论是小面积或是大面积的均温板都可应用相同的制作加工方式完成,故在本实施例中,大面积均温板本体10’形成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凹陷部102’以及沿第二方向的第二凹陷部104’将毫无加工上的困难之处。另外,该热导管12a’、12b’也可根据需求制作相同于均温板长度或是宽度的。
本实施例可以应用在高发热密度的电子设备中,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均温板模块1’对一热源Q进行散热的模拟,该均温板模块1’利用该平整面16’与热源Q紧密贴合,该热源Q产生的广泛热能将由均温板模块1’的底部平整面16’通过均温板本体10’传导至各热导管12a’、12b’,同样地使热导管12a’、12b’内部的工作流体经过与均温板接触的一部遇热气化而产生蒸气,该蒸气将往压力较低的裸露部分(冷凝端)移动而形成蒸气流,蒸气在裸露部分(冷凝端)冷却后释放出其潜热,应用工作流体液、气两相之间的潜热来移热,移走高发热密度超高量的热,远超过单相散热(如风扇、散热鳍片)方式所能达到的效果。
图7及图8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该图沿用于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避开第一凹陷部102以及第二凹陷部104在均温板本体10的端面14开设沿第三方向的第三凹陷部106,该第三凹陷部106可为通孔或是盲孔,主要提供热导管12c能够以第三方向的角度插入,因本实施例的第三凹陷部106并非长距离,故在穿孔操作上能够轻易完成。该沿第三方向的第三凹陷部106为了加强导热与散热效率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一部分第三凹陷部106内的热导管12c将与第一方向凹陷部102、第二方向凹陷部104或同时与两者内的热导管12a、12b相切,彼此间有接触,也有一部分第三凹陷部106为独立。可以利用此实施例结构获得更好的热导效益。不过,该第三方向凹陷部106不以上述实例为限,在均温板本体10的端面14上任何位置呈现第三方向的凹陷部106均应包括在此叙述中。
而图8为前述图7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众所周知热导管12c的形成包括有一端为封口端122(以标号12c热导管为代表),该封口端122所形成的璧面因收缩将有厚度、且非为平整端,故前述第三方向的第三凹陷106部若为盲孔,则可预先将热导管12c的封口端122进行研磨,使该壁面大致成为平面,如图所示。使该热导管12c的封口端122与凹陷部106底部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若该第三凹陷部106为穿孔,则除了上述先研磨的程序外,也可将所有热导管12c先置入第三凹陷部106,将所有露出穿孔的封口端122一次性的进行研磨,并对研磨后的热导管12c以及该面涂布导热胶,这样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限于此,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均温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均温板本体,其一面为平整面,另一面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陷部、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彼此交错并形成层次差;及
多个热导管,彼此交错设置而分别沉入所述第一凹陷部内和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为较深地潜入的凹陷部,使热导管能够完全地沉入在所述均温板本体内,所述第二凹陷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具有层次位差,放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热导管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热导管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的热导管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热导管的一部分管壁与所述均温板本体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沿第三方向的第三凹陷部,提供热导管能够以第三凹陷部的角度插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陷部为盲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陷部为穿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陷部内的热导管与第一、第二凹陷部的热导管相接触。
CN 200620123659 2006-07-12 2006-07-12 均温板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6543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3659 CN200965439Y (zh) 2006-07-12 2006-07-12 均温板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3659 CN200965439Y (zh) 2006-07-12 2006-07-12 均温板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65439Y true CN200965439Y (zh) 2007-10-24

Family

ID=38869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2365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65439Y (zh) 2006-07-12 2006-07-12 均温板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65439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5389A (zh) * 2010-06-17 2010-10-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US8540386B2 (en) 2010-06-17 2013-09-24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4364601A (zh) * 2012-06-05 2015-02-18 Ilg能源技术株式会社 垂直相交插入式暖气用导热管
CN110849188A (zh) * 2018-08-20 2020-02-28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016619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5389A (zh) * 2010-06-17 2010-10-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US8540386B2 (en) 2010-06-17 2013-09-24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4364601A (zh) * 2012-06-05 2015-02-18 Ilg能源技术株式会社 垂直相交插入式暖气用导热管
CN104364601B (zh) * 2012-06-05 2016-10-19 Ilg能源技术株式会社 垂直相交插入式暖气用导热管
CN110849188A (zh) * 2018-08-20 2020-02-28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016619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758703B2 (en) 2020-07-21 2023-09-1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35310A1 (en) Isothermal Plate Module
CN200965439Y (zh) 均温板模块
TWI236870B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with microstructure layer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CN2874396Y (zh) 以低熔点金属及普通流体作流动工质的脉冲热管散热器
CN106802100A (zh) 一种均热板及其制造、使用方法
US20090205812A1 (en) Isothermal vapor chamber and support structure thereof
CN102760709A (zh) 环路热管结构
CN103839905B (zh) 具有电流体动力微泵的硅基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325438A1 (en) Heat pipe with flexible support structure
US10859323B2 (en) Vapor cha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2646651B (zh) 薄型热板结构
CN201490183U (zh) 兼具有散热功能的整合型扣具
TWM454705U (zh) 導熱結構及其導熱基座
TW201728866A (zh) 散熱裝置及提升散熱裝置之熱傳導效能的方法
CN100584170C (zh) 散热装置
CN203690286U (zh) 具有电流体动力微泵的硅基微通道换热器
CN2558081Y (zh) 散热装置组合
CN2720633Y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681345Y (zh) 热管散热装置
CN2762347Y (zh) 均温板
CN101039565A (zh) 散热装置
CN2829318Y (zh) 散热基座模组
CN1313902C (zh) 微槽群蒸发冷却方法及其装置
CN206742225U (zh) 一种可增大热管与铜底接触面积的散热器
TW201708783A (zh) 散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