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9188A -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9188A
CN110849188A CN201810949910.2A CN201810949910A CN110849188A CN 110849188 A CN110849188 A CN 110849188A CN 201810949910 A CN201810949910 A CN 201810949910A CN 110849188 A CN110849188 A CN 110849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illary structure
transfer device
heat transfer
communication
typ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99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垒垒
张小敏
郑任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er Mas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er Mas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499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49188A/zh
Priority to CN202410090558.7A priority patent/CN117848131A/zh
Priority to TW107131133A priority patent/TWI6821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49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91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 F28D15/04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llary stru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the conduit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e.g.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ann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55/00Heat exchanger elements made of materials having special features or resulting from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F28F2255/08Heat exchanger elements made of materials having special features or resulting from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pressed; stamped; deep-draw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 F28F2275/14Fastening; Joining by using form fitting connection, e.g. with tongue and gro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连通型传热装置包含一均温板及一热管。均温板包含一导热腔体及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导热腔体的侧边具有一跨接凹部。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叠设于导热腔体内。热管包含一管体及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管体叠设于导热腔体的跨接凹部。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叠设于管体内。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

Description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传热装置,特别是指能让均温板与热管的毛细结构能彼此连接并连通的一种连通型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热的传递,为了发散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现有的传热装置皆利用导热板搭配热管来传热,并利用散热器(例如:鳍片和风扇)来进行散热,大致说明如下:导热板接触于发热组件,热管则连接于导热板与散热器之间,以将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先传递给导热板,再由导热板将热经由热管传递给散热器而散热。
惟,现有传热装置中的导热板和热管皆个别独立运作,导热板的毛细组织并未与热管的毛细组织连接,导致个别就导热板或就热管而言,皆仅是导热板和热管个别传热,而非整体式传热,换言之,散热效果尚未完全发挥,以及液态工作流体的回流速度难以有效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藉以能让热管的毛细结构与均温板的毛细结构彼此连通,从而达到整体式的传热目的,完全发挥均温板加上热管应有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揭露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包含一均温板及一热管。均温板包含一导热腔体及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导热腔体的侧边具有一跨接凹部。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叠设于导热腔体内。热管包含一管体及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管体叠设于导热腔体的跨接凹部。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叠设于管体内。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
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揭露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包含一均温板一热管及一接合层。均温板包含一导热腔体及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导热腔体的侧边具有一跨接凹部,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叠设于导热腔体内。热管包含一管体及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管体叠设于导热腔体的跨接凹部。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叠设于管体内。接合层具多孔隙结构。接合层接合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与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连通型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提供具有一第一毛细结构的一均温板。将一第二毛细结构的一热管叠设于均温板。覆盖一金属粉末于至少部分第一毛细结构与至少部分第二毛细结构。进行一烧结工艺,以令金属粉末固结成一接合层,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分别连接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连通型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提供具有一第一毛细结构的一均温板。将一第二毛细结构的一热管叠设于均温板。覆盖一金属粉末于至少部分第一毛细结构与至少部分第二毛细结构。进行一烧结工艺,以令金属粉末固结成一多孔隙结构的接合层,以连接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相较于第一毛细结构单纯抵靠于第二毛细结构的状况,由于单纯相抵的第一和第二毛细结构实质上没有连接在一起,流体会因为与第二毛细结构的附着力大于重力,造成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为个别独立运作,使流体吸附于第二毛细结构内部而产生传递迟滞的现象。本实施例的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是通过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改善了第一和第二毛细结构单纯抵靠却没有实质连接的缺失,故可提升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间的流体传递速度,进而提升连通型传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以及液态工作流体的回流速度。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底座、第一毛细结构、热管与接合层相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之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2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剖面示意图。
图19为图17的热管接合于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所述的热管接合于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连通型传热装置相组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a、10p 连通型传热装置
100a 均温板
110a、110p 导热腔体
111a、111n、111o、111p 底座
1111a 基部
1112a 围部
1113a、1113p 跨接凹部
1114a 承载面
1115a 支撑结构
112a、112n、112o、112p 盖板
1121a 冲压凹部
120a、130a、120n、130n、120o、130o、120p、130p 第一毛细结构
1201o 第一层
1202o 第二层
121a、131a 穿孔
122p、132p 跨接凸部
200a、200b、200c、200d、200e、200f、200g、200h、200i、200j、200k、200m、200n、200o热管
210a、210b、210c、210d、210e、210f、210g、210h、210i、210j、210k、210m、210n、210o管体
211a、211b、211c、211d、211e、211f、211g、211h 环形内壁面
212a、212b、212c、212d、212e、212f、212g、212h、212i、212j、212k、212m、212n、212o开口端
213a、213b、213c、213d、213e、213f、213g、213h、213i、213j、213k、213m、213n 闭口端
214a、214b、214c、214d、214e、214f、214g、214h、214o 开口
215a、215b、215c、215d、215e、215f、215g、215h、215i、215j、215k、215m、215n、215o侧缘
216g、216h 缺口
220a、220b、220c、220d、220e、220f、220g、220h、220i、220j、220k、220m、220n、220o第二毛细结构
2201n、2201o 第一层
2202n、2202o 第二层
221c、221d、221e、221f 凸出段
310a、320a、310n、310o 接合层
S1
S2 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底座、第一毛细结构、热管与接合层相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2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连通型传热装置10a包含一均温板100a、一热管200a以及流动于均温板100a内与热管200a内之间的一工作流体(未绘示)。
均温板100a包含一导热腔体110a及一第一毛细结构120a。导热腔体110a包含一底座111a及一盖板112a。底座111a具有一基部1111a、一围部1112a及一跨接凹部1113a。围部1112a连接于基部1111a周围,以令基部1111a与围部1112a围绕出一凹陷空间S1。跨接凹部1113a位于围部1112a。跨接凹部1113a即为围部1112a上向下凹陷的部分。跨接凹部1113a具有一承载面1114a。盖板112a装设于底座111a的围部1112a而于底座111a与盖板112a间形成一腔室S2。腔室S2用以容纳工作流体(未绘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1a与盖板112a为组合式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11a与盖板112a亦可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毛细结构120a叠设于底座111a的基部1111a面对盖板112a的一侧。第一毛细结构120a例如为陶瓷烧结体,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亦可为选自于由微沟槽、金属网、粉末烧结体及陶瓷烧结体所构成的群组。举例来说,第一毛细结构可为陶瓷粉末烧结体与微沟槽的复合体。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均温板100a包含另一第一毛细结构130a。第一毛细结构130a叠设于盖板112a面对底座111a的一侧,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均温板也可以无第一毛细结构130a,也就是说,均温板仅具有叠设于底座的第一毛细结构120a。
盖板112a具有一对应于底座111a的跨接凹部1113a的冲压凹部1121a。冲压凹部1121a例如通过冲压工艺所形成,并用以将热管200a固定于导热腔体110a。
热管200a包含一管体210a及一第二毛细结构220a。管体210a为扁形管状的一中空管,并具有一环形内壁面211a。此外,管体210a具有相对的一开口端212a及一闭口端213a。管体210a的开口端212a具有一开口214a及及围绕出开口214a的一侧缘215a。
第二毛细结构220a以环绕的方式形成于管体210a的环形内壁面211a。第二毛细结构220a的一端连接于闭口端213a,另一端与侧缘215a切齐。更具体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a的长度例如为管体210a的长度。
本实施例的第二毛细结构220a例如为粉末烧结体,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毛细结构亦可为选自于由微沟槽、金属网、粉末烧结体及陶瓷烧结体所构成的群组。举例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a可为粉末烧结体与金属网的复合体。
热管200a的开口端212a叠设于跨接凹部1113a的承载面1114a,且热管200a夹设于冲压部1121a与跨接凹部1113a之间。这些第二毛细结构220a分别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这些第一毛细结构120a。详细来说,连通型传热装置10a更包含二接合层310a、320a。接合层310a、320a的材料为金、银、铜或铁的粉末,通过烧结或其他方式让接合层310a、320a形成多孔隙结构,且接合层310a的一侧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毛细结构120a,以及接合层310a的另一侧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第二毛细结构220a。接合层320a的一侧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毛细结构130a,以及接合层320a的另一侧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第二毛细结构220a。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120a、130a与第二毛细结构220a相分离,但第一毛细结构120a、130a分别通过接合层310a、320a而与第二毛细结构220a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以下方的毛细结构120a为例,在接合接合层310a后,第一毛细结构120a、第二毛细结构220a及接合层310a皆彼此并排,以适用于薄形化的均温板100a及呈扁形管形状的热管200a
此外,底座111a更例如具有多个支撑结构1115a,支撑结构1115a例如为支撑柱并凸出于底座111a的基部1111a。第一毛细结构120a、130a各具有多个穿孔121a、131a。第一毛细结构120a、130a位于腔室S2,且这些支撑结构1115a分别穿设这些穿孔121a、131a并支撑住盖板112a,从而免于均温板100a在抽真空时变形。
相较于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为个别独立运作的状况,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毛细结构120a与第二毛细结构220a是通过接合层310a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故第一毛细结构120a与第二毛细结构220a是整体式传热而可提升自第二毛细结构220a传递流体至第一毛细结构120a的速度,进而提升连通型传热装置10a的散热效率以及液态工作流体的回流速度。
此外,本实施例的连通型传热装置10a的制造方法包含提供具有第一毛细结构120a的均温板100a。接着,将具有第二毛细结构220a的热管200a叠设于均温板100a的跨接凹部1113a。覆盖金属粉末(未绘示)于至少部分第一毛细结构120a与至少部分第二毛细结构220a。接着,进行一烧结工艺,以令金属粉末形成接合层310a而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第一毛细结构120a及第二毛细结构220a。
在本实施例中,跨接凹部1113a与热管200a的数量为单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跨接凹部与热管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热管200a的第二毛细结构220a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与第一毛细结构120a、130a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热管的第二毛细结构也可以仅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与第一毛细结构120a连接。
请参阅图6至图12。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6至图12的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例相似,以下将针对有差异的热管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热管200b包含一管体210b及一第二毛细结构220b。管体210b具有一环形内壁面211b及相对的一开口端212b及一闭口端213b。管体210b的开口端212b具有一开口214b及及围绕出开口214b的一侧缘215b。第二毛细结构220b以环绕的方式形成于管体210b的环形内壁面211b。第二毛细结构220b的一端与闭口端213b分离,另一端与管体210b的侧缘215b切齐。更具体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b的长度例如为管体210b的一半长度。
如图7所示,热管200c包含一管体210c及一第二毛细结构220c。管体210c具有一环形内壁面211c及相对的一开口端212c及一闭口端213c。管体210c的开口端212c具有一开口214c及及围绕出开口214c的一侧缘215c。第二毛细结构220c以环绕的方式形成于管体210c的环形内壁面211c。第二毛细结构220c之一端连接于闭口端213c,另一端具有一凸出段221c,且凸出段221c凸出于管体210c的侧缘215c。更具体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c的长度例如略长于管体210c的长度。
如图8所示,热管200d包含一管体210d及一第二毛细结构220d。管体210d具有一环形内壁面211d及相对的一开口端212d及一闭口端213d。管体210d的开口端212d具有一开口214d及及围绕出开口214d的一侧缘215d。第二毛细结构220d以环绕的方式形成于管体210d的环形内壁面211d。第二毛细结构220d的一端与闭口端213d分离,另一端具有一凸出段221d,且凸出段221d凸出于管体210d的侧缘215d。更具体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d的长度例如略长于管体210d的一半长度。
如图9所示,每一热管200e包含一管体210e及一第二毛细结构220e。管体210e具有一环形内壁面211e及相对的一开口端212e及一闭口端213e。管体210e的开口端212e具有一开口214e及及围绕出开口214e的一侧缘215e。第二毛细结构220e叠设于环形内壁面211e的其中一侧。第二毛细结构220e的一端连接于闭口端213e,另一端具有一凸出段221e,且凸出段221e凸出于管体210e的侧缘215e。更具体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e的长度例如略长于管体210e的长度。
如图10所示,每一热管200f包含一管体210f及一第二毛细结构220f。管体210f具有一环形内壁面211f及相对的一开口端212f及一闭口端213f。管体210f的开口端212f具有一开口214f及及围绕出开口214f的一侧缘215f。第二毛细结构220f叠设于环形内壁面211f的其中一侧。第二毛细结构220f的一端与闭口端213f分离,另一端具有一凸出段221f,且凸出段221f凸出于管体210f的侧缘215f。更具体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f的长度例如略长于管体210f的一半长度。
如图11所示,热管200g包含一管体210g及一第二毛细结构220g。管体210g具有一环形内壁面211g及相对的一开口端212g及一闭口端213g。管体210g的开口端212g具有一开口214g及及围绕出开口214g的一侧缘215g。第二毛细结构220g叠设于环形内壁面211g的其中一侧。第二毛细结构220g的一端连接于闭口端213g,另一端与侧缘215g切齐。更具体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g的长度例如为管体210g的长度。此外,管体210g更具有一缺口216g。缺口216g自侧缘215g向内凹陷,并连通开口214g。缺口216g用以便于铺设金属粉末。,或是若第一毛细结构有跨接凸部,亦可便于跨接凸部的搭接。
如图12所示,热管200h包含一管体210h及一第二毛细结构220h。管体210h具有一环形内壁面211h及相对的一开口端212h及一闭口端213h。管体210h的开口端212h具有一开口214h及及围绕出开口214h的一侧缘215h。第二毛细结构220h叠设于环形内壁面211h的其中一侧。第二毛细结构220h的一端与闭口端213h分离,另一端与侧缘215h切齐。更具体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h的长度例如为管体210h的一半长度。此外,管体210h更具有一缺口216h。缺口216h自侧缘215h向内凹陷,并连通开口214h。缺口216h用以便于铺设金属粉末。
在图6至图8中,环状的第二毛细结构仅和设置在底座的第一毛细结构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环状的第二毛细结构也可以一并与设置在底座与盖板的第一毛细结构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
图9至图12的热管仅具有单个第二毛细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热管也可以具有双个第二毛细结构,并分别与设置在底座与盖板的第一毛细结构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
请参阅图13至图16。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4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6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3至图16的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例相似,以下将针对有差异的热管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热管200i包含一管体210i及一第二毛细结构220i。管体210i具有相对的一开口端212i及一闭口端213i。管体210i的开口端212i具有一侧缘215i。第二毛细结构220i设置于管体210i内并如为微沟槽。此外,第二毛细结构220i的一端连接于闭口端213i,另一端与管体210i的侧缘215i切齐。更具体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i的长度例如为管体210i的长度。
如图14所示,热管200j包含一管体210j及一第二毛细结构220j。管体210j具有相对的一开口端212j及一闭口端213j。管体210j的开口端212j具有一侧缘215j。第二毛细结构220j设置于管体210j内并例如为微沟槽。此外,第二毛细结构220j的一端与闭口端213j分离,另一端与管体210j的侧缘215j切齐。更具体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j的长度例如为管体210j的一半长度。
如图15所示,热管200k包含一管体210k及二第二毛细结构220k。管体210k具有相对的一开口端212k及一闭口端213k。管体210k的开口端212k具有一侧缘215k。二第二毛细结构220k设置于管体210k内且彼此分离。二第二毛细结构220k各例如为微沟槽。此外,二第二毛细结构220k的一端连接于闭口端213k,另一端与管体210k的侧缘215k切齐。更具体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k的长度例如为管体210k的长度。
如图16所示,热管200m包含一管体210m及二第二毛细结构220m。管体210m具有相对的一开口端212m及一闭口端213m。管体210m的开口端212m具有一侧缘215m。二第二毛细结构220m设置于管体210m内且彼此分离。二第二毛细结构220m各例如为微沟槽。此外,二第二毛细结构220m的一端与闭口端213m分离,另一端与管体210m的侧缘215m切齐。更具体来说,第二毛细结构220m的长度例如为管体210m的一半长度。
上述的第二毛细结构皆以单一金属网、粉末烧结体、陶瓷烧结体或微沟槽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7与图18,图17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剖面示意图。
热管200n包含一管体210n及一第二毛细结构220n。管体210n具有相对的一开口端212n及一闭口端213n。管体210n的开口端212n具有一侧缘215n。二第二毛细结构220n皆设置于管体210n内。
在本实施例中,二第二毛细结构220n复合式毛细结构。详细来说,每一第二毛细结构220n包含一第一层2201n及一第二层2202n。第一层2201n形成于管体210n的内侧,且第二层2202n叠设于第一层2201n。第二毛细结构220n的第一层2201n例如为微沟槽,且第一层2201n的一端连接于闭口端213n,另一端与管体210n的侧缘215n切齐。第二毛细结构220n的第二层2202n例如为金属网、粉末烧结体或陶瓷烧结体,且第二层2202n的一端与闭口端213n分离,另一端与管体210n的侧缘215n切齐,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层的一端也可以与闭口端相连,且另一端与管体的侧缘切齐。
请参阅图19,图19为图17的热管接合于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
热管200n叠设于底座111n的跨接凹部1113n,且这些第二毛细结构220n的第二层2202n通过接合层300n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第一毛细结构120n。
请参阅图20,图20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所述的热管接合于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承图17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均温板100o的第一毛细结构120o亦为复合式毛细结构。详细来说,每一第一毛细结构120o包含一第一层1201o及一第二层1202o。第一层1201o形成于底座111o的内侧,且第二层1202o叠设于第一层1201o。第一毛细结构120o的第一层1201o例如为微沟槽或金属网,且第一毛细结构120o的第二层1202n例如为金属网、粉末烧结体或陶瓷烧结体。因此,热管200o的管体210o叠设于底座111o的跨接凹部1113o,且这些第二毛细结构220o的第一层2201o与第二层2202o皆以通过接合层300o而与第一毛细结构120o的第二层1202o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
请参阅图21至图22。图21为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2为图21的连通型传热装置相组的剖面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的连通型传热装置10p中,导热腔体110p同样包含一底座111p及一盖板112p,且底座111p具有一跨接凹部1113p。
第一毛细结构120p、叠设于底座111p靠近盖板112p的一侧,以及第一毛细结构130p叠设于盖板112p靠近底座111p的一侧。第一毛细结构120p、130p各具有一跨接凸部122p、132p。
热管200p同样包含一管体210p及一第二毛细结构220p。第二毛细结构220p叠设于管体210p内,且第一毛细结构120p、130p的跨接凸部122p、132p皆位于管体210p内并叠设于第二毛细结构220p,使得第一毛细结构120p、130p与第二毛细结构220p直接相连。
此外,连通型传热装置10p更包含二接合层310p、320p。接合层310p、320p的材料为金、银、铜或铁的粉末,通过烧结或其他方式让接合层310p、320p形成多孔隙结构,且接合层310p的一侧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毛细结构120p,以及接合层310p的另一侧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第二毛细结构220p。接合层320p的一侧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毛细结构130p,以及接合层320p的另一侧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第二毛细结构220p。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改为第一毛细结构不具有跨接凸部,且第二毛细结构具有一凸出段。凸出段凸出于管体开口端侧缘并叠设于第一毛细结构。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相较于第一毛细结构单纯抵靠于第二毛细结构的状况,由于单纯相抵的第一和第二毛细结构实质上没有连接在一起,流体会因为与第二毛细结构的附着力大于重力,造成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为个别独立运作,使流体吸附于第二毛细结构内部而产生传递迟滞的现象。本实施例的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是通过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改善了第一和第二毛细结构单纯抵靠却没有实质连接的缺失,故可提升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间的流体传递速度,进而提升连通型传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以及液态工作流体的回流速度。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诸项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32)

1.一种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均温板,包含一导热腔体及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该导热腔体的侧边具有一跨接凹部,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叠设于该导热腔体内;以及
一热管,包含一管体及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该管体叠设于该导热腔体的该跨接凹部,该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叠设于该管体内;
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该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接合层,该接合层的一侧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毛细结构,该接合层的另一侧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二毛细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合层的材料为金、银、铜或铁的粉末。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结构具有一跨接凸部,该跨接凸部位于该管体内并叠设于该第二毛细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结构选自于由微沟槽、金属网、粉末烧结体及陶瓷烧结体所构成的群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毛细结构选自于由金属网、粉末烧结体及陶瓷烧结体所构成的群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的一开口端具有一开口及围绕出该开口的一侧缘,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侧缘切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缺口,该缺口自该侧缘向内凹陷,并与该开口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闭口端,该闭口端相对于该开口端,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闭口端相连。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闭口端,该闭口端相对于该开口端,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闭口端相分离。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环形内壁面,该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以环绕的方式形成于该管体的该环形内壁面。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环形内壁面,该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的数量为二,该二第二毛细结构叠设于该管体的该环形内壁面,且该二第二毛细结构相分离。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中该管体的一端具有一开口及围绕出该开口的一侧缘,该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具有一凸出段,该凸出段凸出于该管体的该侧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闭口端,该闭口端相对于该开口端,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闭口端相连。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闭口端,该闭口端相对于该开口端,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闭口端相分离。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环形内壁面,该第二毛细结构以环绕的方式形成于该管体的该环形内壁面。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环形内壁面,该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的数量为二,该二第二毛细结构叠设于该管体的该环形内壁面,且该二第二毛细结构相分离。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毛细结构选自于由金属网、粉末烧结体及陶瓷烧结体及微沟槽所构成的群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的一开口端具有一开口及围绕出该开口的一侧缘,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侧缘切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缺口,该缺口自该侧缘向内凹陷,并与该开口相连通。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闭口端,该闭口端相对于该开口端,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闭口端相连。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闭口端,该闭口端相对于该开口端,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闭口端相分离。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环形内壁面,该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以环绕的方式形成于该管体的该环形内壁面。
24.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具有一环形内壁面,该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的数量为二,该二第二毛细结构叠设于该管体的该环形内壁面,且该二第二毛细结构相分离。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腔体包含一底座及一盖板,该底座具有一基部及一围部,该围部连接于该基部周围,且该跨接凹部位于该围部,该盖板装设于该底座的该围部而于该底座与该盖板间形成一腔室。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板具有一冲压凹部,该热管夹设于该冲压凹部与该跨接凹部之间。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结构叠设于该底座面对该盖板的一侧。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结构的数量为二,该二第一毛细结构分别叠设于该底座面对该盖板的一侧与该盖板面对该底座的一侧。
2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毛细结构具有一凸出段,该凸出段凸出于该管体开口端侧缘并叠设于该第一毛细结构。
30.一种连通型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均温板,包含一导热腔体及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该导热腔体的侧边具有一跨接凹部,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叠设于该导热腔体内;以及
一热管,包含一管体及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该管体叠设于该导热腔体的该跨接凹部,该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叠设于该管体内;
一接合层,具多孔隙结构,该接合层接合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与该至少一第二毛细结构。
31.一种连通型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提供具有一第一毛细结构的一均温板;
将一第二毛细结构的一热管叠设于该均温板;
覆盖一金属粉末于至少部分该第一毛细结构与至少部分该第二毛细结构;以及
进行一烧结工艺,以令该金属粉末固结成一接合层,以金属键键结的方式分别连接该第一毛细结构与该第二毛细结构。
32.一种连通型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提供具有一第一毛细结构的一均温板;
将一第二毛细结构的一热管叠设于该均温板;
覆盖一金属粉末于至少部分该第一毛细结构与至少部分该第二毛细结构;以及
进行一烧结工艺,以令该金属粉末固结成一多孔隙结构的接合层,以连接该第一毛细结构与该第二毛细结构。
CN201810949910.2A 2018-08-20 2018-08-20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08491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9910.2A CN110849188A (zh) 2018-08-20 2018-08-20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2410090558.7A CN117848131A (zh) 2018-08-20 2018-08-20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107131133A TWI682142B (zh) 2018-08-20 2018-09-05 連通型傳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9910.2A CN110849188A (zh) 2018-08-20 2018-08-20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90558.7A Division CN117848131A (zh) 2018-08-20 2018-08-20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9188A true CN110849188A (zh) 2020-02-28

Family

ID=695956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9910.2A Pending CN110849188A (zh) 2018-08-20 2018-08-20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2410090558.7A Pending CN117848131A (zh) 2018-08-20 2018-08-20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90558.7A Pending CN117848131A (zh) 2018-08-20 2018-08-20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0849188A (zh)
TW (1) TWI68214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529A (zh) * 2005-06-24 2006-12-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热管散热装置
CN200965439Y (zh) * 2006-07-12 2007-10-24 捷飞有限公司 均温板模块
CN102466422A (zh) * 2010-11-08 2012-05-23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扁平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44790A (zh) * 2016-02-05 2017-08-15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传热装置
CN107123628A (zh) * 2016-02-24 2017-09-01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连通型传热装置
CN107278089A (zh) * 2016-04-07 2017-10-20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热导结构
CN209512605U (zh) * 2018-08-20 2019-10-18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连通型传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8157A (en) * 2010-02-12 2011-08-16 Taisol Electronics Co Ltd Heat pipe
WO2014157147A1 (ja) * 2013-03-27 2014-10-0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TWI598559B (zh) * 2016-02-25 2017-09-11 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連通型傳熱裝置
TWI601933B (zh) * 2016-04-07 2017-10-11 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熱導結構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529A (zh) * 2005-06-24 2006-12-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热管散热装置
CN200965439Y (zh) * 2006-07-12 2007-10-24 捷飞有限公司 均温板模块
CN102466422A (zh) * 2010-11-08 2012-05-23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扁平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44790A (zh) * 2016-02-05 2017-08-15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传热装置
CN107123628A (zh) * 2016-02-24 2017-09-01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连通型传热装置
CN107278089A (zh) * 2016-04-07 2017-10-20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热导结构
CN209512605U (zh) * 2018-08-20 2019-10-18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连通型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9439A (zh) 2020-03-01
TWI682142B (zh) 2020-01-11
CN117848131A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0211B2 (en) Heat transfer device
US10697710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ng structure
TWI601933B (zh) 熱導結構
CN212205767U (zh) 均温板
US20190331433A1 (en) Thermal conducting structure
CN100518468C (zh) 散热装置
US10330392B2 (en) Three-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device
TWI407071B (zh) Thin heat pip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50285562A1 (en) Vapor chamber heat sink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4235748B (zh) 灯壳及其制造方法和包括该灯壳的照明装置
CN107484386B (zh) 热传导装置的制造方法
US20120216991A1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heat pipe and thermo-conductive body and structure thereof
US9841246B2 (en) Dual material vapor chamber and upper shell thereof
US8516700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at plate heat pipe
JP3148018U (ja) フィンが環状に嵌め合い構成される排熱モジュール
CN117441416A (zh) 散热件及电子设备
CN110849188A (zh) 连通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9512605U (zh) 连通型传热装置
US8893384B2 (en) Heat pip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736375A (zh) 立体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8920930U (zh) 立体传热装置
TW201944020A (zh) 散熱單元結合強化結構
US9421648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heat pipe structure
TWM545890U (zh) 導熱結構
TWI828451B (zh) 3d均溫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