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52442Y - 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52442Y
CN200952442Y CN 200620014523 CN200620014523U CN200952442Y CN 200952442 Y CN200952442 Y CN 200952442Y CN 200620014523 CN200620014523 CN 200620014523 CN 200620014523 U CN200620014523 U CN 200620014523U CN 200952442 Y CN200952442 Y CN 20095244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ir
auxiliary
fuel injection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1452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荣
王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01452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5244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5244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5244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包括进气道、喷油器座、喷油器和分流气流连接通道,所述分流气流连接通道的进气口连通进气道,出气口连通喷油器且位于喷油器的喷油口处。本实用新型增强燃油的雾化效果,提高了燃油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喷射系统,尤其是涉及利用进气气流改善汽油机喷油雾化效果的燃油喷射系统。
【背景技术】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采用各种传感器,将发动机的负荷、转速、加速、减速、吸入的空气量和温度、冷却水的温度等变化情况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传送给ECU,ECU根据这些信号与存储的信号进行精确计算后,输出一个控制信号去控制喷油器阀的开启和持续时间,从而供给发动机气缸最佳油量。常见的MPI(多点电喷)系统,在每个气门口都设有一个喷油器,使燃油有了更好的分配,同时由于与进气管的结构无关,避免了壁湿的影响,保证发动机无论在冷态还是热态,其过度特性都是最佳的。同时由于进气管中只有空气,故可以设计得使发动机达到最大的进气量,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转矩和工作性能。通过合理选择喷油器的参数和控制燃油压力等来增强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效果,从而改善气缸内的燃烧条件和燃烧排放,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动力性和环保性。
随着燃油价格的上涨,汽车燃油经济性逐渐成为衡量汽车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准。一般的MPI系统,燃油雾化效果不仅影响进气道表面的燃油附着量,同时影响气缸内的燃烧条件,对于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燃烧排放和工作性能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决定作用。气流式雾化是指液体在高速气流的冲击作用下破碎为液滴(雾滴)的过程。现有技术中,燃油喷射系统主要包括进气管1,喷油器座7和喷油器8,如图1所示,主气流从进气管1流入喷油器座7,然后与从喷油器8喷出的雾化燃油在喷油通道与进气管的交汇口B处相混合,一同进入气缸参与燃烧,通过选择合适的喷油器,该方式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气液两相的混合。其中,喷油器座7包括进气道11和喷油口12,其局部俯视图和喷油口处局部侧视图,如图2、3所示。
但是,在发动机在冷启动和加速工况时,需要浓的混合气,燃油的喷射量较多,而现有的燃油喷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雾化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喷油器在使用过程中,燃油中少许的杂质和油膜易堆积在出口,影响喷油器的正常工作,从而降低燃油的雾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该系统可以改善喷油器出口的喷射环境,增强燃油的雾化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包括进气道、喷油器座、喷油器和分流气流连接通道,所述分流气流连接通道的进气口连通进气道,出气口连通喷油器且位于喷油器的喷油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分流气流连接通道包括主辅助气道和支辅助气道,所述进气道、主辅助气道、支辅助气道和喷油器顺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分流气流连接通道还包括辅助空气腔,所述辅助空气腔连通主辅助气道和支辅助气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将进气流的一部分分流出来,引入到喷油通道内,利用分流出来的高速气流对喷油器喷出的燃油进行进一步的雾化,促进了气液两相的混合,增强燃油的雾化效果,提高了燃油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将进气流的一部分分流出来,引入到喷油通道内,不断冲刷喷油口,避免了燃油中少许的杂质和油膜堆积在出口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改进前燃油喷射系统的气流流向图;
图2是改进前喷油器座局部俯视图;
图3是改进前喷油口处局部侧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改进后的燃油喷射系统的气流流向图;
图5是实施例二带有第一金属管的进气管局部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二进气管局部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二进气管局部侧视图;
图8是实施例二带有主辅助气道的喷油器座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二喷油器座内主辅助气道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二带有支辅助气道的喷油器座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燃油喷射系统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二气缸盖进气侧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二改进后喷油口处局部侧视图。
图中1-进气管,2-第一金属管,3-橡胶软管,4-第二金属管,5-气缸盖,6-辅助空气腔,7-喷油器座,8-喷油器,11-进气道,12-喷油口,13-支辅助气道,14-主辅助气道,21-分流气流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油喷射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进气管1、喷油器座7、喷油器8、分流气流连接通道21,其中分流气流连接通道21分别与气管1和喷油器8相连通,并且位于喷油器8的喷油口12的附近。气缸的主气流通过进气管1从进气道11流出,辅助气流从进气管1流入分流气流连接通道21,进入喷油器8的管道内,在喷油口12的附近和喷油器8喷出的油雾相遇,高速气流冲击油雾中的液滴,增加油雾的进一步雾化,最后气流和油雾一起从喷油口12流出,进入喷油器座7,和主气流相遇,混合后一起进入汽缸。
这里,每个汽缸都有一个分流气流连接通道21,分流气流连接通道21可以直接由可弯曲的金属管构成;也可以由分别连通于进气管1和喷油器8的两个金属管,以及连接于金属管之间的软管构成,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降低金属管加工和安装的难度。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将分流气流连接通道21分为主辅助气道14、辅助空气腔6和支辅助气道13,主辅助气道14一端连接进气管1,用于进气,另一端连通气缸盖5进气侧的辅助空气腔6,主辅助气道14由第一金属管2、橡胶软管3、第二金属管4构成,如图5、6、7所示的连接有第一金属管2的喷油器座7,其中第二金属管4直接与喷油器8相连通,如图8、9所示,辅助空气腔6(这里也可以没有,主辅助气道14直接连通支辅助气道13的进气口)通过喷油器座7上的支辅助气道13与喷油口12相通。其中,喷油器座7包括进气道11和喷油口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工艺制造简单,占用空间小,节约材料,主辅助气道只需要一个,支辅助气道可以有多个,支辅助气道的数量与车辆上的发动机的缸数有关,即每个喷油器喷油口处至少有一个支辅助气道。
相对于现有的四缸发动机,喷油器座7与气缸盖5结合面处增加了四个支辅助气道13和一个主辅助气道14,如图10所示,支辅助气道13的个数要保证与喷嘴数量相同,每个喷嘴处至少有一辅助气道,考虑到实际加工情况,一般一个就可以;主辅助气道14的作用在于考虑到气流在辅助气道等小管道内的阻力和波动性,会影响到喷嘴处气流的速度和流量,所以需要设置一个主的气道(直径较大),再通过辅助空气腔的缓冲和稳压作用,使得燃油能得到最佳的气流雾化效果。进气管的主气道侧面的第一金属管2,如图11所示,通过橡胶软管3、第二金属管4与喷油器座7上增加的主辅助气道14入口相连,气缸盖5进气侧面增加了一个辅助空气腔内6,目的是对高速气流的波动起到缓冲和稳压作用。对于本实施例的燃油喷射系统,如图12所示,主气流的流向为通过进气管1和喷油器座7进入气缸;辅助气流流向为进气管1、第一金属管2、橡胶软管3、第二金属管4、辅助空气腔6和辅助气道与喷油通道的交汇点A;燃油由喷油器8喷出,在A处与辅助气流混合,再与主气流在B处混合,一同被吸入气缸参与燃烧。
发动机工作时,气门打开,主要的进气流通过进气管1进入气缸内,小部分通过进气管上增加的第一金属管2、橡胶软管3、第二金属管4和主辅助气道14进入气缸盖5内的辅助空气腔6,如图13所示,再通过支辅助气道13流入喷油器8的喷油通道,增强燃油的雾化效果,雾化后的燃油混合气进入进气管1,会同主气流进入气缸内。如图所示,在支辅助气道13与喷油器8的喷油通道的交汇处A处由辅助空气腔6经支辅助气道13的高速气流在喷油阶段与燃油在喷油口12处相遇,支辅助气道13是在喷油器座7上加工的,考虑到加工的方便一般是与喷油器座7和汽缸盖5结合面垂直。示意图中喷油器8燃油喷射方向与该结合面的角度理论上是可以改变的,也就是相对的改变辅助气道在喷油出口的喷气方向,一般将此角度设为47度,按照安装和加工要求,允许波动在正负5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流辅助雾化燃油系统,由于气流的高速冲击,燃油的雾化和气液混合效果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对冷启动,加速等燃油喷射量相对较多的状态下,雾化混合效果的改善更加明显。同时由于气流不间断的高速冲刷,喷油口附近的气道表面上残留的燃油液膜和杂质也一同进入气缸内参与燃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Claims (5)

1.一种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包括:进气道(1)、喷油器座(7)和喷油器(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气流连接通道(21),所述分流气流连接通道(21)的进气口连通进气道(1),出气口连通喷油器(8)且位于喷油器(8)的喷油口(12)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气流连接通道(21)包括主辅助气道(14)和支辅助气道(13),所述进气道(1)、主辅助气道(14)、支辅助气道(13)和喷油器(8)顺次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气流连接通道(21)还包括辅助空气腔(6),所述辅助空气腔(6)连通主辅助气道(14)和支辅助气道(1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辅助气道(14)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金属管(2)、软管(3)和第二金属管(4)。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喷油器(8)设置一个支辅助气道(13)。
CN 200620014523 2006-09-04 2006-09-04 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5244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14523 CN200952442Y (zh) 2006-09-04 2006-09-04 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14523 CN200952442Y (zh) 2006-09-04 2006-09-04 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52442Y true CN200952442Y (zh) 2007-09-26

Family

ID=38810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14523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52442Y (zh) 2006-09-04 2006-09-04 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52442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04767B1 (en) Exhaust recirculation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27617C (zh) 发动机的燃料供给装置
US7942125B2 (en) Intake and exhaust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0952442Y (zh) 气流辅助雾化燃油喷射系统
CN1089858C (zh) 内燃机的燃料供给装置及燃料供给方法
CN100389250C (zh) 一种内燃机进气导流装置及装有这种导流装置的内燃机
WO2010066183A1 (zh) 一种双燃料汽车的进气歧管总成
CN213205863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路
CN202144769U (zh) 柴油机配置喷醇系统中的圆周布置的顺气流喷醇器
KR100953985B1 (ko) 내연기관 흡기 시스템
CN216554182U (zh) 甲醇发动机燃料喷射雾化系统、甲醇发动机和车辆
CN207598403U (zh) 一种用于甲醇发动机单点喷射的喷嘴结构
CN220134081U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的电喷节流阀总成
CN205297791U (zh) 具旁通管路的进气装置
CN108457785A (zh) 一种重型甲醇发动机多点喷射的喷嘴结构
CN2498365Y (zh) 一种发动机逆进气流方向喷射的喷油节流阀体
JP3383337B2 (ja) 吸気コレクタ
CN101392710A (zh) 摩托车发动机电喷系统
KR200149902Y1 (ko) 자동차용 흡기장치
KR100820492B1 (ko) 디젤 엔진용 흡기 매니폴드
CN207437195U (zh) 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
CN2825987Y (zh) 摩托车发动机燃油供给机构
CN207568740U (zh) 进气歧管
CN1203251C (zh) 微脉动式燃油喷射系统
CN203009089U (zh) 带扩散器系统的主气道化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