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50476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50476Y
CN200950476Y CNU2006200600798U CN200620060079U CN200950476Y CN 200950476 Y CN200950476 Y CN 200950476Y CN U2006200600798 U CNU2006200600798 U CN U2006200600798U CN 200620060079 U CN200620060079 U CN 200620060079U CN 200950476 Y CN200950476 Y CN 20095047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terminal
main part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insul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0600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6200600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5047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5047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5047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端子容纳孔,其中每一容纳孔设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及设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间的弹性体,其中第一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及可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固定臂。该电连接器两导电端子间设有弹性体,受外力时其中一导电端子可相对绝缘本体上下移动,使得一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始终可自由弹动具有较好的弹性,避免导电端子因塑性变形而失效,且第一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臂,使两导电端子能始终保持连接,再者,第一导电端子还设有可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固定臂,使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中具有较大的保持力。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压缩接触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接触型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中。如中国第00217081号专利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及位于两端的接触部。然而,上述专利所述的导电端子为一整体结构,且由金属材料经过冲压后弯折形成,这种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受压或被碰撞时极易发生塑性变形,使端子的接触部不能恢复至初始状态,失去弹性,造成电连接器无法与对接电子元件有效接触,而影响电连接器的正常使用。为克服上述缺陷业界又出现了另一种电连接器,如中国第02293473号专利所述连接器,包括金属套壳及探针,在金属套壳与探针之间设有弹簧,增加了连接器的弹性,但是,金属套壳为一圆柱体,其是通过与绝缘本体干涉配合而保持在绝缘本体中,若金属套壳的尺寸较大将其装设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孔中则比较困难,若尺寸较小其在绝缘本体中的保持力也会相对减较小,这时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因碰撞等而使金属套壳掉出端子收容孔,而影响连接器的使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提供一种始终可与对接电子元件有效接触,且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中具有较大保持力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端子容纳孔,其中每一容纳孔设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及设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间的弹性体,其中第一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及可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固定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每一端子容纳孔中设有可相互连接的两导电端子,两导电端子间设有弹性体,受外力时其中一导电端子可相对绝缘本体上下移动,使得一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始终可自由弹动具有较好的弹性,避免如背景技术所述的导电端子因塑性变形而失效,同时,第一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臂,使两导电端子能始终保持连接,故可保持电连接器与对接电子元件始终有效的电性连接,再者,第一导电端子还设有可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固定臂,使导电端子在绝缘本体中具有较大的保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每一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及弹簧的组合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可连接两对接电子元件(未图示),包括绝缘本体10、第一导电端子11、第二导电端子12及设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间的弹性体(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体为弹簧13,当然也可为具有相同性质的其它物质,如高分子弹性块(未图示)等)。
绝缘本体10上设有两排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端子容纳孔101,该端子容纳孔101倾斜排列于绝缘本体中,这样有利于端子的密集化,该端子容纳孔101包括可收容第一导电端子11的第一端子容纳孔1011,及与第一端子容纳孔1011相互垂直且贯穿的第二端子容纳孔1012,第一端子容纳孔1011两端部分别设有挡止壁102,每一端子容纳孔101附近两侧设有固定孔103。在绝缘本体10上表面的两排端子容纳孔间设有一平整表面105,在将电连接器安装到对接电子元件的过程中,该平整表面105可供真空吸嘴(未图示)吸附,便于自动化安装,以提高安装速度。在绝缘本体10下表面的两排端子容纳孔间设有方形槽106。
第一导电端子11包括呈方形的第一主体部110,由第一主体部110中间位置向外凸出设有第一接触部112,在第一接触部112的背面为第一抵压面118。由第一主体部110相对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设有弹性臂114,每一弹性臂114包括两相互分开的臂部115,在每一臂部115末端分别凸出设有接触点116。由第一主体部110上与弹性臂114相邻的另两侧垂直延伸设有固定臂117,固定臂117两侧设有凸刺1171,以使固定臂117更有效的固持在绝缘本体中。
第二导电端子12呈扁平状,包括第二主体部120,由第二主体部120上端凸出设有第二接触部122,由第二主体部120底端两侧分别向下延伸设有连接部124,连接部124外侧向外延伸设有挡止部125,两连接部124中间设有第二抵压面128。
将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1、12及弹簧13装配到绝缘本体10的端子容纳孔101中时,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1、12倾斜排列于绝缘本体的端子容纳孔101中,第一导电端子11的两弹性臂114分别装设于两第一端子容纳孔1011中,其固定臂117装设在固定孔103中,弹簧13设置于端子容纳孔101的中间位置,且与第一、第二抵压面118、128相抵压,第二导电端子12装设于第二端子容纳孔1012中,挡止部125卡合于挡止壁102上,这时,第一导电端子11的两弹性臂114分别夹持第二导电端子12的两连接部124,接触点116抵压在连接部124的两侧表面上,由于第二导电端子12的厚度较同一弹性臂上的两接触点距离大,可保证两导电端子始终有效的相互连接,第二导电端子12受力时,连接部124可在两接触点116间上下滑动,同时,第一、第二接触部112、122凸出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以连接外接电子元件。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每一端子孔中设有可相互连接的两导电端子,两导电端子间设有弹簧13,受外力时其中一导电端子可相对另一导电端子上下移动,由于弹簧13的设置使得一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始终可自由弹动具有较好的弹性,避免如背景技术所述的导电端子因塑性变形而失效,同时,第一导电端子11设有可夹持第二导电端子12的弹性臂114,使两导电端子能始终保持连接,故可保持电连接器与对接电子元件始终有效的电性连接,再者,第一导电端子11还设有可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固定臂117,固定臂117两侧设有凸刺1171,使得第一导电端子11可有效的固定在绝缘本体10中,即在在绝缘本体10中具有较大的保持力,因第一导电端子11夹持第二导电端子12,且第二导电端子12上设有挡止部125,故第二导电端子12也可有效的固持在绝缘本体10中。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端子容纳孔,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容纳孔设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及设置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间的弹性体,其中第一导电端子设有可夹持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及可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固定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弹性臂由第一主体部垂直延伸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固定臂由第一主体部垂直延伸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主体部中间位置向外凸出设有第一接触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弹性臂由第一主体部相对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形成,所述固定臂由第一主体部另一相对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形成。
6.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弹性臂包括两相互分开的臂部,每一臂部末端分别凸出设有可与第一导电端子接触的接触点。
7.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上设有凸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主体部,由第二主体部上端凸出设有第二接触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主体部,由第二主体部底端两侧分别向下延伸设有连接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每一端子容纳孔附近设有可与固定臂相配合的固定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相邻两排端子容纳孔间设有平整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呈扁平状,且两导电端子倾斜排列于绝缘本体的端子容纳孔中。
CNU2006200600798U 2006-06-08 2006-06-08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047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600798U CN200950476Y (zh) 2006-06-08 2006-06-08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600798U CN200950476Y (zh) 2006-06-08 2006-06-08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50476Y true CN200950476Y (zh) 2007-09-19

Family

ID=38893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06007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0476Y (zh) 2006-06-08 2006-06-0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5047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7952B2 (en) 2007-03-02 2008-12-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tact for ease of assembly
CN103208690A (zh) * 2012-01-17 2013-07-17 Smk株式会社 压接型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7952B2 (en) 2007-03-02 2008-12-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tact for ease of assembly
CN103208690A (zh) * 2012-01-17 2013-07-17 Smk株式会社 压接型连接器
CN103208690B (zh) * 2012-01-17 2015-06-17 Smk株式会社 压接型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442401Y (zh) 电连接器
CN200959404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697858Y (zh) 电连接器
CN2874813Y (zh) 电连接器
CN201868624U (zh) 一种端子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端子的连接器
CN200950476Y (zh) 电连接器
CN201266708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833956Y (zh) 电连接器
CN200956426Y (zh) 电连接器总成
CN201204301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641846Y (zh) 导电片及使用这种导电片的电连接器
CN2927369Y (zh) 电连接器
CN2779652Y (zh) 电连接器
US913663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liable assembly effect
CN2904334Y (zh) 电连接器
CN201204303Y (zh) 电连接器
CN201421910Y (zh) 导电端子、应用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927366Y (zh) 电连接器
CN2682693Y (zh) 电连接器
CN2826744Y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114447669A (zh) 一种垂直压合连接器插头
CN203481449U (zh) 电连接器端子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845214Y (zh) 电连接器
CN2651954Y (zh) 插座连接器
CN1808782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