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47612Y - 用以协调无缝信道切换的网状网络 - Google Patents

用以协调无缝信道切换的网状网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47612Y
CN200947612Y CNU2006201000353U CN200620100035U CN200947612Y CN 200947612 Y CN200947612 Y CN 200947612Y CN U2006201000353 U CNU2006201000353 U CN U2006201000353U CN 200620100035 U CN200620100035 U CN 200620100035U CN 200947612 Y CN200947612 Y CN 20094761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rocessor
mesh point
chang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1000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里恩·鲁道夫
文森·罗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4761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4761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网状网络包括至少一信道主控者(channel master,CM)以及多个网状点(mesh points,MPs),其中,所述CM发送一信道改变意向信息至所述多个MPs中的至少其中一个MP,以指示所述CM自所述第一信道改变至一第二信道的意向,而在接收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后,所述至少一个MP决定是否要自所述第一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二信道,此时,所述至少一个MP会发送一信道改变回应信息至所述CM,接着,所述CM就会以所述信道改变回应信息作为基础而决定是否要自所述第一信道改变至所述第二信道。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可包括一模式改变,一带宽改变,或是一信道数量改变,以及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也会指示所述信道改变的时序。

Description

用以协调无缝信道切换的网状网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相关于一种无线网状网络,更特别地是,本实用新型是相关于无缝地协调(coordinate)信道改变,以改善网状网络的无线电效率。
背景技术
典型的无线系统基础建设是包括一组存取点(access points,APs),亦称之为基站(base stations,BSs),且其每一个是通过一被称之为后置网络连结(backhaul link)者而连接至一有线网络。不过,在某些通信定义(scenarios)之中,将一既存的AP直接连接至所述有线网络所需的高成本却使得将所述AP通过其邻近的APs而间接地连接至所述有线网络的取代方式变得更具吸引力,此是被称为一网状架构(mesh architecture),而使用一网状基础建设的优点则是在于,容易使用以及部署迅速,这是因为,一无线网络是可以在不需要对每一个AP提供后置网络连结以及互连模组的情形下进行部署的关系。
在一网状网络之中,两个相邻的网状点(mesh points,MPs)为了能够将封包一个一个地向前递送,是必须要使用一共同的信道,因此,不同的MPs所察觉的干扰等级可能在地理上以及时间上都会有相当大的变化,而此则是意味着,有可能当一个MP察觉到一信道具有微小的干扰时,另一个MP却会在同时间于相同的信道上感受到高程度的干扰,或者,类似地,一MP有可能在一既定的信道上的某一时间点时感受到非常微小的干扰,但所述相同的MP却有可能在所述相同的信道上随后的另一时间点时感受到高度的干扰,此即意味着,MPs在要使用那个信道方面面临了相冲突的需求以及偏好。此可以归结如下:
1)MPs为了要增强它们对于所述网状网络的连接性,是有与其他MPs使用相同信道的强烈动机,再者,所述网状网络对所述的MPs要能够彼此进行通信而言也具有强烈的动机。
2)于任何的时间点时,在一网状网络中的不同MPs会发现到每一个信道的不同干扰等级,也因此会具有有关要使用那个信道的不同个别偏好。
3)每一个MP所察觉的干扰是会随着时间改变,此即表示,在某一瞬间所发现的对所述网状网络而言为最理想的一信道是有可能在随后的时间里是不足够的。
除了这些直接相关于所述网状网络的所注意到的输贯量(throughput)以及服务品质(quality of service,QoS)偏好的考量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操作考量则是为了符合调整需求所产生的信道改变。
现今,无线无线电通信的操作是经由FCC(以及于其他国家中的相似者)而进行调整,特别地是,一旦侦测到一主动雷达在一信道上进行操作时,为了空出某些频率信道并且禁止它们在一预先设定的时间内的更进一步使用,信道改变会受到规定。
非常类似于由于干扰以及偏好考量所激发的信道改变,因为调整需求所激发的信道改变会需要在一无线网状网络中进行定址。
为了让一网状网络能够克服上述的冲突需求,网状系统必须要是频率捷变(frequency-agile),此即表示,它们应所述要能够改变信道,而如此的信道改变则是应所述要利用能够让所述信道改变为无缝、以及终端用户(end-user)的QoS可以获得维持的协调方式而加以执行。
现今,由于传统的无线区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s)并没有提供任何用以确保无缝与协调的频率以及信道改变的装置,因此,为了满足在欧洲的5GHz频带中操作的调整需求,WLAN媒体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以及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规格做出了一修正(IEEE802.11h)。
然而,IEEE 802.11h动态频率选择(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DFS)仅能允许WLAN系统在5GHz频带之中与雷达系统共存,但其却无法提供让信道改变可以利用至所述终端用户为无缝、并确保无线电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方式而加以执行的方法,而且在一独立基本服务集合(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IBSS)中的一由IEEE 802.11h DFS所激发的信道改变通常会造成所述IBSS的一崩解以及重建,一IBSS是一不需要一AP即可进行操作的WLAN(亦即,利用所述WLAN的一点对点模式(ad-hoc mode),正好相反于使用一AP来分程传递业务(traffic)的BSSs),但是,最重要地是,所述IEEE 802.11h修正并不会定址网状系统的所述特殊需求以及限制。
综上所述,在维持连接性以及QoS时的频率捷变性(frequency agility)是改善网状网络的无线电效率所极为需要的工具,但达成此特征的方法却不是既存的技术所能提供的,因此,其是需要设计一种用于信道捷变的方法,以使得网状网络能够符合在IEEE 802.11h DFS概念下的某些调整需求,类似于现今于原有基础建(legacy infrastructure)中操作的WLANs(BSS的状况)以及Ad Hoc模式(IBSS的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以切换无缝信道的网状网络,通过维持连接性及QoS的频率捷变性以改善现有网状网络无线电效率不理想的缺失。本实用新型是相关于在MPs中执行各式方法以及信号发送机制的无线区域网状网络,以使得信道改变可以利用至终端用户为无缝的方法而加以执行。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网状网络包括至少一信道主控者(channel master,CM)以及多个网状点(mesh points,MPs),其中,所述CM发送一信道改变意向信息至所述MPs的至少其中之一,以指示所述CM自所述第一信道改变至一第二信道的意向,而在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的接收之后,所述至少一MP则是会决定是否要自所述第一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二信道,此时,所述至少一MP会发送一信道改变回应信息至所述CM,接着,所述CM就会以所述信道改变回应信息作为基础而决定是否要自所述第一信道改变至所述第二信道。而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则是可以包括一模式改变,一带宽改变,或是一信道数量改变,以及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也会指示所述信道改变的时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申请通过提供不同的交握协商程序(hand-shaking procedures)以及信号发送机制,使所述在网状系统范围内的不同节点可以利用一协调的方式、以及利用至终端用户为无缝的所述信道改变方式而改变信道,进而产生增进网状网络无线电效率的功效。
附图说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更详尽解释是可以经由接下来作为举例之用、并关联于附图所示而进行了解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说明而加以获得,其中:
图1A为举例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经由一CM以及二MPs所执行的方法步骤的一信号发送流程图;
图1B为举例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经由一受干扰的MP而要求其CM改变信道的方法步骤的一信号发送流程图;
图1C为举例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经由一任意MP而指示其他MPs其将会改变信道的方法步骤的一信号发送流程图;以及
图2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包括一CM以及至少一MP的无线网状网络的一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之后,专有名词″存取点(access point)(在此之后,亦称之为AP)″即包括,但不限于,一节点B,一位置控制器,或是可在一无线环境中进行介接的任何其他型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可以并入一集成电路(IC)中、或是加以建构于一包括许多互连构件的电路中。
本实用新型是经由提供不同的交握协商程序(hand-shaking procedures)以及信号发送机制而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此则将会提供网状系统可以借以在利用一协调的方式的情况下进行信道切换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定址MPs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之后是称之为一″分散式″通信定义)、以及MPs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从(master and slave)关系(之后是称之为″主从(master-slave)″通信定义)的两种通信定义,而在后者的通信定义之中,所述负责支配待使用的信道的主控者将会被称之为信道主控者(ChannelMaster,CM)。
所述IEEE 802.11标准并不会提供任何的装置,以借此让所述在网状系统范围内的不同节点可以利用一协调的方式、以及利用至终端用户为无缝的所述信道改变方式而改变信道。
一修正(IEEE 802.11h)是为了满足于欧洲的5GHz频带中的操作的调整需求而加以变成WLAN MAC以及PHY规格,所述修正是表示允许在所述5GHz频带中的WLAN系统能够与雷达系统共存,但其却无法提供让信道改变可以借以利用至终端用户为无缝、且确保无线电资源的有效使用的方式而加以执行的方法。再者,所述修正也无法定指网状系统的所述特殊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在于解决所有上述所定义的所述限制,因此,是允许在不发生服务中断、也不发生所述无线媒体效率的戏剧性降低的情形下,于网状之中的无缝信道改变。
本实用新型包括:
1)信号发送,借此,MPs是交换频率/信道(亦即,信道号码、或标识符(identifiers)),能力以及模式(例如,IEEE-802.11a、b、g、n、j、或类似者),以及操作带宽(IEEE-802.11n 10/20、或40MHz,11j 10、或20MHz)能力。
2)一种让所述CM借以起始一信道改变程序的方法。
3)一种让一受干扰的MP可以借以请求其CM改变信道的方法。
4)一种让一任意MP借以与在所述网状中的其他MPs进行通信的机制,而其则是将会改变信道。
5)一种让一既存的MP借以被选定作为CM的方法。
6)一种用于在所述网状网络中切换信道以符合调整需求的方法以及程序。
I.MPs借以交换频率/信道模式以及操作带宽能力的信号发送
由于邻近的MPs在它们若是想要一起进行通信时必须分享一共同信道的需求,因此,频率/信道以及模式能力的分配在一网状系统的信道协调之中就显示出其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在一分散式通信定义中,此是会于MPs交换此信息时一起进行翻译,至于在一主从通信定义中,其则会是及所述从属MPs将此信息发送至它们的CM。接下来即对相关的信号发送进行更详尽的叙述。
一CM或是任何MP是都可以要求一MP报告它们的能力信息。而所述信息则是可以利用一单点广播(unicast),一多点广播(multicast),或是一广播而进行发送,另外,二者择一地,一MP也可以利用一主动提供的(un-solicited)方式(例如,做为建立连接,例如,认证,所需要的其他信号发送改变的一部分)、或是利用一请求(solicited)的方式(例如,当明确地受到要求时)而将其能力信息向所述CM、或其他MPs进行报告。
这些能力信息是包括,但不限于:
1)所述MP能够操作的信道号码、或信道标识符。
2)所述MP所能支援的模式(例如,IEEE 802.11a,b,g,n,j,或是类似者)。
3)所述MP所能支援的操作带宽(bandwidth)(例如,IEEE 802.11n-10,20,或40MHz,IEEE 802.11j-10,或20MHz)。
4)所述MP能够于上进行操作的同时信道(simultaneous channels)的数量(例如,1单一的信道,或者,2或更多个同时信道10,20,或40MHz宽,诸如此类者)。
5)所述MP能够同时于此范围内进行操作的频带的数量(仅2.4GHz,仅5GHz,2.4与5GHz同时,诸如此类者)。
6)频率捷变(Frequency agility)参数,例如,信道停止时间,最小信道切换时间,用于测量目的的规定静默期间的架构以及持续时间,诸如此类者。
7)上述的任何结合(例如,将每个频带的信道作为操作带宽设定的函数,诸如此类者)。
一CM或任MPs是可以利用广播、或是类似信标的帧(beacon-like frames)或受控的帧(directed frames),例如,网状BEACON帧,网状PROBE REQUEST帧,或类似者。
II.一种所述CM借以起始一信道改变程序的方法
图1为一于一无线通信系统100中所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有一CM 105,以及多个MPs 1101-110N。所述CM 105会发送给所述MPs 1101-110N一用以指示所述CM的意向的信道改变意向信息115,以自信道X改变至信道Y,在此,X以及Y是代表信道指示符,而除了所述有关信道的改变之外,所述信息115也可以包含一有关模式的改变,有关带宽的改变,或是有关信道数量的改变,并且,所述信息115也可以包含相关于此改变的时序的信息。
此信息115可以利用一广播帧、或是一单点广播帧而进行发送其中,利用一广播帧的优点在于,它会限制通过所述无线媒体(wireless medium,WM)而进行发送的信息的数量,而同时间,利用一单点广播帧(每一个相关的MP 110就有一个)的优点则是在于,其是倾向于会增加所述信号发送的坚实性(robustness),因为所述CM 105会预期来自所述MP 110的一用以指示所述MP 110是否已经正确地接收所述信息的MAC确认(MAC acknowledgement,ACK)。至于在没有ACK会接收自某一个MP 110的情形下,所述CM 105则是可以再次地发送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
在接收到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之后,所述MPs 110的每一个都会决定其是否要将其信道切换至新的信道,以其能力、根据其位置所察觉的无线电频率(radio frequency,RF)环境,以及在所述网状网络中的其他CMs/路由(routes)的可得性作为基础(步骤1201-120N)。
一旦决定之后,所述MPs 1101-110N的每一个都会发送一信道改变回应信息125,而其则是可以包括一有关所述信息已经被接收的通知(可应用于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利用一广播而进行发送的例子之中)、或是一有关所述MP是否要跟随于其新信道上的所述CM的指示。此信息可以包含各式预先定义的回应,包括,但不限于:
1)所述MP将会跟随于所述新信道之上的所述CM。
2)所述MP想要继续受到在相同信道上的所述CM的服务。此种情况可以是,举例而言,若所述MP的扫描指出所述新的信道将会降低其表现时,若是其缺乏改变信道的能力时,或是若是其决定改变信道将会使得其无法满足其所服务的业务的QoS需求、并且其不具有来自丛发(cluster)的外部替代路由时。
3)所述MP将不会跟随在所述新信道上的所述CM,但不会要求所述CM留在相同的信道上。此种情况可以是,举例而言,若是所述MP已经识别了另一个其觉得可以提供比在所述新信道上的当前CM更好的表现的候选CM时。
接着,以接收自其MPs 110的所述信道改变回应通知信息125作为基础,所述CM 105会决定其是否要改变信道(步骤130),此步骤130是使得所述CM 105能够重新考虑其改变信道的意向,举例而言,在所述CM 105仅服务一单一的MP 110、且此MP 110指出其无法跟随至所述新信道上的情况下,所述CM 105就有可能决定不要执行信道改变。而此也是所述CM 105自所述MPs 110要求测量的一个机会,若是其相信测量报告将会对其做出更好的决定有所帮助时。
若是所述CM 105决定要进行所述信道改变时,则其将接着会发送一信道改变确认信息135至所述MPs 1101-110N的每一个,其中,所述信息135也会包含相关于此信道改变的时序的信息,且此信息135可以利用一广播帧、或是一单点广播帧而进行发送。若是所述CM 105决定要进行所述信道改变时,其可以使用被包含在其得自所述MP 110的所述信道改变回应之中的信息,并将其分配于MPs 110之间,因此,它们就可以调整其路由表(routing table),而此则将可以在所述CM 105以及MPs 110无法成功传送未跟随至所述新信道的封包至MP 110时,避免浪费相当大量的频宽。
一也可以使用的补充步骤是,让所述MPs 110在其已经改变信道之后发送给所述CM 105一已实行信道改变信息140,此信息可以被用以在所述CM 105无法成功传送未改变至所述新信道的封包至MPs时,避免浪费相当大量的频宽。
III.一种让一受干扰的MP可以借以要求其CM改变信道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一交握协商程序(hand-shaking procedure),而此则是让一MP可以要求用于所述网状的所述CM(或是,在所述CM的控制之下的所述网状的次集合)进行信道切换。对于如此的要求的需求是可能在所述MP所察觉的所述干扰、或信道活动会危及其所服务的业务(traffic)的QoS时有所增加。
正如在图1B中所显示的一样,一受干扰的MP 110可以将一改变信道要求信息150发送至其CM 105。所述改变信道要求信息150是加以发送为一单点广播帧,而其是目的地为一单一目标节点的帧,但却不会阻止多个节点涉及所述封包到达所述目标节点的传递以及向前递送。所述改变信道要求信息150可以包括下列信息的其中一些、或全部:
1)用于执行所述信道改变的时间限制;
2)一较佳移动信道列表;
3)对于当前及候选信道的干扰、或杂讯程度测量;
4)邻近MPs 110列表;以及
5)路由度量(routing metrics)。
在接收此信息之后,接着,所述CM 105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作法:
i)所述CM 105是可以起始于章节II中所载明的所述交握协商程序,而此种作法则是较适合于所述CM 105控制多个MPs 110的情形。
ii)正如在图1B中所显示的一样,所述CM 105是可以在不需要将其要进行如此的意向运送至所述MPs 110的情形下就发送一信道改变确认信息155。
iii)所述CM 105可以决定忽略来自所述受干扰的MP 110的信息。
在上述的事件流程中的任一点,所述CM 105都可以执行对于所述当前及所建议信道的测量、及/或要求来自所述要求所述信道改变的MP 110、或来自于所述CM 105控制下的任何MP 110的测量。
IV.一种让一任意MP借以与所述网状中的其他MPs进行通信、且将会改变信道的方法机制
在纯粹分散式的状况下,正如图1C所示(亦即,MPs 110为同位体(peers),以及一CM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存在),决定要使用哪一个信道是每一个个别MP110的责任。所述需要切换信道的MPs 110仍然会有强烈的动机要与所述其它的MPs 110进行通信,而此则是增强了邻近MPs 110跟随所述必须改变信道的MP的可能性。
正如在图1C中所显示的一样,所述方法包括一信号发送程序,其能够让一MP 1101通知所述网状的一或多个MPs 1102-110N有关所述受干扰的MP 1101将会进行信道切换的讯息,而对于如此的方法的需求则是会在所述受干扰的MP1101所察觉的所述干扰、或信道活动会危及到其所服务的业务(traffic)的QoS时、或是在其需要如调整需求所规定地改变信道时,有所增加。
正如在图1C中所显示的一样,所述受干扰的MP 1101是会发送一个或多个信道改变通知信息1601-160N,以致使所述受干扰的MP 1101通知所述网状的一个或多个MPs 1102-110N有关所述受干扰的MP 1101将要自信道Y切换至信道Z的讯息,而除了信道的改变之外,所述信道改变通知信息1601-160N也是可以包含一模式改变,带宽改变,或是信道数量的改变,并且,所述信息亦可以包括相关于此改变的时序的信息,以及所述信息可以利用一单点广播、多点广播、或是广播而进行发送,其中,利用一广播帧的优点在于,它会限制通过所述无线媒体(wireless medium,WM)而进行发送的信息的数量,而同时间,利用一单点广播帧(每一个相关的MP 110就有一个)的优点则是在于,其是倾向于会增加所述信号发送的坚实性(robustness),因为所述帧的发送者是会预期的一用以指示所述目标MP是否已经正确地接收所述信息的MAC确认(MAC acknowledgement,ACK)。至于在没有来自某一目标MP的ACK会被接收的状况下,所述受干扰MP 1101则是可以再次发送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
所述信道改变通知信息160可以包括下列信息的其中一些、或全部:
1)用于执行所述信道改变的时间限制;
2)一较佳移动信道列表;
3)对于当前及候选信道的干扰、或杂讯程度测量;以及
4)路由度量(routing metrics)。
在接收所述信道改变通知信息160之后,接着,任何邻近MP 110都可以采取不同的作法,举例而言,所述MPs1102-110N中接收所述信道改变通知信息160的其中之一是可以决定跟随所述受干扰的MP 1101,而在此状况下,则其将也会发送一信道改变通知信息160至其邻居、或者,其可以决定忽略所述接收自所述受干扰的MP 1101的信道改变通知信息160。
V.一种让一既存MP被选择作为CM的方法
与一CM一起的操作是假设MPs会先与一CM进行协商并取得同意,此是称之为CM(重新)选择程序(CM(re-)selection procedure)。存在以决定一CM的不同可能性以及程序是如下:
1)于所述网状中的第一个MP是自动地变成一CM。
2)一处于打开(switch-on)状态的MP会决定其邻居的其中之一是否为一CM,其中,所述CM是可以经由作为所述计划程序(例如,认证、网状BEACON帧接收,能力交换,或类似者)的部分的层2(layer2,L2)或层3(layer3,L3)广播、多点广播、或是所述MP所接收的专属信号发送而加以定义。
3)所述CM是可以进行预先设定,亦即,固定为所述网状网络的使用期(lifetime),或是有时间限制(亦即,在某一预先决定量的时间之后、或是受限于某些状况的发生,所述CM选择程序是会重新进行起始。)
4)在一较具优势实现之中,所述CM会相符于所述网状入口(meshportal),因此会自动地指向所述CM,一入口是被称之为在一网状网络以及一非网状网络(例如,通过一路由器连接至网际网络的以太网络)之间的互连点。
5)具有最多与邻居的连结的所述MPs变为所述CM。
6)所述MPs经由一随机号码撷取而决定所述CM,以及所述MPs会彼此交换此随机产生的号码,以决定哪一个MP要成为所述MP。
7)所述MPs决定所述CM,以作为来自所述网状入口、或来自某一已同意(agreed-upon)MP的跳跃(hops)数量的一函数。
8)上述的任何结合。
根据上述方法,需要识别所述CM的所述信号发送是包括下列步骤:
1)一广播/多点广播/单点广播信号发送帧的一要求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IE)部分是通过所述网状网络而进行发送,以指示邻近MPs有关CM选择的需求,包含所述原先MP的地址以及其他的参数,例如,暂停数值(time-out values),选择准则,所建议的CM的预设标识符(default identifier),回复地址(reply-to address),以及诸如类者。
2)一广播/多点广播/单点广播信号发送帧的一回应IE部分,包含所述选择准则回应,是通过所述网状网络而进行发送。
3)于所述MPs中的一比较程序会在来自不同邻居MPs的所述选择准则回应以进行评估、且已就所选择的选择准则方面(例如,所撷取的最高随机号码、或类似者)做出哪一个MP符合所述需求的决定的情形下而加以执行。
所述CM是会使用在章节IV中所叙述的所述程序来执行以及协调于所述网状的节点间的信道切换。
VI.用于所述网状中为了符合调整需求的切换信道方法以及机制
所述程序包括下列步骤:
1)当处于打开的、作为(重新)关连或(重新)认证的一部分,周期性地,请求的或主动提供的,情形下,MPs交换能力信息是如章节I中所述。
2)网状DFS的相关参数(例如,CM标识符,暂停数值,静止计时器,测量间隔及静默期间,以及诸如此类者)是会于网状BEACON或PROBE REPONSE帧上发送,或是经由单点广播帧而加以发送,至所有的MPs。
3)MPs的所有、或一次集合是会执行测量,并会将这些测量报告回所述CM,二者择一地或一起地,每一个MP是会相对于雷达、或其他触发条件的发生而评估这些测量。
4)当雷达或任何其他触发条件被侦测到时,MPs就会经由广播/多点广播或单点广播帧而向所述CM报告这些触发条件,二者择一地或一起地,向邻近的MPs宣布所述所侦测的雷达或触发条件,以及为来自所述CM的起始一频率改变的回复而等候一预先决定量的时间。
5)所述CM(或所述MP其本身)是会将一网状信道切换宣告(mesh channelswitch announcement,MCSA),作为任何其他网状广播/多点广播或单点广播信息的一IE部分、或是作为一单独的网状广播/多点广播或单点广播信号发送帧,发送至其所负责的MPs的所有、或一次集合,其中,此MCSA是包含了所有必须的参数,例如,推荐的、较佳的、或规定的切换时间,新的信道,模式及带宽设定,此MCSA信号发送可以仅影响一特别的网状连结、一群网状连结、或是也可以改变所有MPs的设定。所述CM是可以考虑图1的信息115所信号发送的所述MPs的能力,此信号发送亦可以包含规定的静默期间以及其他影响频率的操作设定。
6)所述已经接收所述MCSA的MPs将会根据一信道改变确认信息135,如图1中所示,所接收的所述信息而改变它们的频率设定,而它们则是可以向、或是不向所述CM确认在图1的所述信道改变确认信息135中的所述改变的成功接收、或执行。
VII.执行以及架构
所述信号发送信息以及位在MPs间、或是在MPs以及所述CM间的信息交换,如章节I-VI中所说明的,是执行可以经由L2(例如,MAC层)、信号发送帧、或IEs(较佳实施例),L3、或是上述信号发送封包或IEs(例如,包裹成为网际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封包、传送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IP封包、或类似者),或是其结合而加以达成。
类似地,在章节I-VI中所说明的所述程序亦可以加以执行为在一MAC中的L2硬件/软件、或是一次层管理实体(sublayer management entity,SME)(较佳实施例)的部分,上述层2(L2)软件,举例而言,于MPs中的所述操作及维持(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O&M)例行程序的部分,或是其结合。
在章节I-VI中所说明的所有方法可受到于所述个别MPs中的架构设定的限制、或是可经由其而获得补足,并且,是可以提供统计以及反馈至网状内部、或外部网络监控,以及可运用对MP的操作特征控制的控制实体。
这些架构设定以及可报告的统计是可以经由下述而设定于、或报告自个别的MPs或MPs群:
1)于PHY,MAC,或SME中的数据库,较具优势地是,以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s,MIBs)的形式而加以实现;
2)L2MAC或SME至上方协议实体之间的信号发送信息,较具优势地是,以APIs的形式而加以实现(但不限于此);或
3)于一MP实施中SME,MAC,PHY以及其他协议实体之间所交换的图元(primitives)、或其结合。
于所述MP(或MPs群组)上的外部管理实体所使用的架构设定可以包含一可采纳频率信道、及/或信道范围,可采纳模式设定(例如,IEEE 802.11a,b,g,j,n,或类似者),可采纳频带设定(例如,10/20/40MHz、或类似者),可采纳最大信道数量(例如,单一的信道,二个信道、或类似者),频率捷变的开启或关闭,CM的地址以及标识符,用于频率捷变的计时器数值(例如,信道静止及测量间隔),用于所述MP的频率切换指令,或是上述的任何结合。
于所述可经由外部管理实体而加以使用的MP中,可报告的统计可以是,当前信道,模式,带宽,MPs以及邻近MPs(正如所知)的同时信道的数量(或是其结合),信道统计,例如,所执行的数值及型态测量,以及诸如此类者,或是其任意结合。
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无线网状网络200的一方块图,其中,所述无线网状网络200包括一CM 205以及一MP 210,在此,虽然为了举例说明的目的,仅显示一个MP,但熟悉本技术的人应所述要了解的是,所述网状网络200是可以包括具有与图2中所举例说明的所述MP 210类似的架构的多个MPs。
正如在图2中所显示,所述CM 205包括一传送器215,一接收器220,以及一处理器225,以及所述MP210包括一传送器230,一接收器235,以及一处理器240,其中,所述CM 205的所述处理器225会产生一信道改变意向信息,且其是经由所述传送器215而传送至至少一MP 210,而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则是会指示所述CM 210自一第一信道改变至一第二信道的意向,接着,在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已经为所述至少一网状点210中的所述接收器235所接收之后,于所述至少一MP 210中的所述处理器240就会决定所述MP 210是否应所述自所述第一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二信道,若是的话,所述至少一MP 210的所述传送器230就会发送所述处理器240所产生的一信道改变回应信息至所述CM 205,并且,在所述信道改变回应信息被所述CM 205中的所述接收器220所接收之后,于所述CM 205中的所述处理器225就会以所述信道改变回应信息作为基础而决定是否要自所述第一信道改变至所述第二信道。
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可以指示一模式改变,一带宽改变,一信道数量改变,或是信道改变的时序,并且,一广播帧、或是单点广播帧可以用以发送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再者,所述信道改变回应信息可以包括一通知,以确认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的接收,并且,所述信道改变回应信息可以指示所述MP 210是否会自所述第一信道改变至所述第二信道。此外,在所述MP 210中的所述处理器240是可以以所述MP 210的所述RF环境作为基础、或是以所述网状网络中其他CMs的可得性作为基础,而决定是否要自所述第一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二信道。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元件是以特殊结合的较佳实施例而进行说明,但每一个特征、或元件却都可以单独地在不需要所述较佳实施例的其他特征以及元件的情形下使用,或是在结合、或不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以及元件的情形下使用。

Claims (3)

1.一种用以协调无缝信道切换的网状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网络包括:
(a)至少一信道主控者,包括一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耦接至一第一传送器以及一第一接收器;以及
(b)多个网状点,每一个网状点包括一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耦接至一第二传送器以及一第二接收器,其中所述信道主控者的所述第一处理器产生一信道改变意向信息,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经由所述信道主控者的所述第一传送器传送至所述多个网状点中的至少其中一个网状点,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指示所述信道主控者自一第一信道改变至一第二信道的意向,当所述至少一网状点的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信道改变意向信息时,所述至少一网状点的所述第二处理器决定是否要自所述第一信道切换至所述第二信道,所述至少一网状点的所述第二传送器发送一信道改变回应信息至所述信道主控者,以及当所述信道主控者的所述第一接收器接收所述信道改变回应信息的时,所述信道主控者的所述处理器决定是否要自所述第一信道改变至所述第二信道。
2.一种用以协调无缝信道切换的网状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网络包括:
(a)至少一信道主控者,包括一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耦接至一第一传送器以及一第一接收器;以及
(b)多个网状点,每一个网状点包括一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耦接至一第二传送器以及一第二接收器,其中,当所述多个网状点中的特定一个网状点中的所述第二处理器根据所述特定网状点中的所述第二接收器所接收的信号而察觉到干扰或信道活动危及所述特定网状点所提供的业务服务的服务品质时,所述特定网状点的所述第二处理器会产生一改变信道要求信息,所述改变信道要求信息经由所述特定网状点的所述第二传送器而传送至所述信道主控者,以及当在所述信道主控者中的所述第一接收器接收所述改变信道要求信息时,在所述信道主控者中的所述第一处理器会产生一信道改变确认信息,所述信道改变确认信息经由在所述信道主控者中的所述第一传送器而传送至所述特定网状点。
3.一种用以协调无缝信道切换的网状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网络包括:
(a)一第一网状点,包括一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耦接至一第一传送器以及一第一接收器;以及
(b)至少一个其他网状点,包括一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耦接至一第二传送器以及一第二接收器,其中,当所述第一网状点中的所述第一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网状点中的所述第一接收器所接收的信号而察觉到干扰、或信道活动危及所述特定网状点所提供的业务服务的服务品质时,所述第一网状点的所述第一处理器会产生一个或多个信道改变通知信息,而所述一个或多个信道改变通知信息经由所述第一传送器而传送至所述至少一个其他网状点。
CNU2006201000353U 2005-04-08 2006-04-10 用以协调无缝信道切换的网状网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47612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6955005P 2005-04-08 2005-04-08
US60/669,550 2005-04-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47612Y true CN200947612Y (zh) 2007-09-12

Family

ID=369994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112829A Pending CN101502156A (zh) 2005-04-08 2006-04-05 网状网络中统合无缝信道切换方法及装置
CNU20062010003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47612Y (zh) 2005-04-08 2006-04-10 用以协调无缝信道切换的网状网络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112829A Pending CN101502156A (zh) 2005-04-08 2006-04-05 网状网络中统合无缝信道切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KR (1) KR20060107415A (zh)
CN (2) CN101502156A (zh)
AR (1) AR053709A1 (zh)
DE (1) DE202006005732U1 (zh)
TW (2) TW2007042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364A (zh) * 2019-09-20 2020-10-09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通信系统及相关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53055B2 (en) 2006-07-14 2011-05-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channel MA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LAN devices with single radio interface
KR100905612B1 (ko) * 2006-07-14 2009-07-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일 무선 인터페이스 무선랜 장치를 위한 다중채널매체접속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KR100875738B1 (ko) 2007-02-05 2008-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Wds 링크를 유지하며 채널 변경을 수행하는 액세스포인트 및 그 채널 변경 제어 방법
US7688861B2 (en) * 2007-04-27 2010-03-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dia channel switching
TWI475850B (zh) * 2008-01-25 2015-03-01 Microelectronics Tech Inc 建立橋接器連線之方法
EP2104291A1 (en) * 2008-03-18 2009-09-2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for a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US8161515B2 (en) * 2009-05-13 2012-04-17 Alcatel Lucent Fast channel change handling of late multicast join
US8965293B2 (en) 2009-06-26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9775046B2 (en) 2009-06-26 2017-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management
CN102098752B (zh) * 2011-02-25 2013-02-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无线网状网网络主导型关联及无缝切换方法
KR101931943B1 (ko) 2011-02-27 2018-1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화이트 스페이스 대역에서의 메쉬 네트워크 구성
CN103517321B (zh) * 2012-06-26 2018-05-0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干扰收集与抑制方法
JP6750608B2 (ja) 2015-03-17 2020-09-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57142B2 (ja) * 2016-11-08 2021-11-02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チャネル制御方法
GB2557992B (en) * 2016-12-21 2021-08-18 Texecom Ltd 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in mesh networks
CN115988643A (zh) * 2021-10-14 2023-04-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WiFi P2P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364A (zh) * 2019-09-20 2020-10-09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通信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1757364B (zh) * 2019-09-20 2023-10-10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通信系统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107415A (ko) 2006-10-13
CN101502156A (zh) 2009-08-05
AR053709A1 (es) 2007-05-16
DE202006005732U1 (de) 2006-08-31
TWM300925U (en) 2006-11-11
TW200704247A (en) 2007-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47612Y (zh) 用以协调无缝信道切换的网状网络
US200602424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seamless channel switching in a mesh network
KR101257971B1 (ko) 메시 시스템의 송신 및 수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JP5813241B2 (ja) ユーザ機器及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並びにそれらにおける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のための方法
CN1306763C (zh) 用于控制网络的系统和方法、网络控制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CN104618935B (zh) 用于在rrm设备中管理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及rrm设备
US11197165B2 (en) Automated neighbor frequency provisioning in private 3GPP networks
US20150094057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d2d discovery
CN1951066A (zh) 自组织网格连网技术
CN1700669A (zh) 用于对ieee802.11网络优化的快速切换方法
CN1838623A (zh) 无线lan的越区切换方法
CN1889750A (zh) 一种混合网络中的信道分配方法
JP4182058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の選択
CN1918824A (zh)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快速测距而执行快速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628437A (zh) 在多点协同无线网络之间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612570A (zh) 支持移动终端的移动的方法和系统
CN1453963A (zh) 蓝牙按请求路由方法和网络形成和蓝牙组网络的通信方法
US2013029427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Discovery
CN101030941A (zh) 移动终端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610324A (zh) 用于稳定切换的网络装置及使用其的切换方法
CN101032125A (zh) 网络阵列、转发器设备及操作转发器设备的方法
KR200419292Y1 (ko) 메시 네트워크에서 채널 전환을 끊김없이 조정하는 장치
CN1863002A (zh) 无线中转设备及无线通信系统
US20240015807A1 (en) Assisted multi-link guidance from network access point
CN2884707Y (zh) 用于无线局域网络中的存取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2

Termination date: 201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