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39123Y -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39123Y
CN200939123Y CN200620130679.7U CN200620130679U CN200939123Y CN 200939123 Y CN200939123 Y CN 200939123Y CN 200620130679 U CN200620130679 U CN 200620130679U CN 200939123 Y CN200939123 Y CN 20093912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rap
electric connection
connection device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201306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尚弘
宫城正明
高濑精介
木村英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3912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3912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4Electrical cabl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4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electrical, e.g. electrical plug-and-socket conne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收容于连接电子内窥镜与外部设备的镜连接器内,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带状部,其具有第1接点部以及第2接点部,该第1接点部与传输电缆的信号线连接,该传输电缆传输来自上述电子内窥镜的摄像单元的图像信号,该第2接点部与上述传输电缆的地线连接;具有挠性的第2带状部,其具有第3接点部,该第3接点部连接于与上述外部设备电连接的连接器上;以及传输部,其形成于上述第1带状部与上述第2带状部,将上述第1接点部及上述第2接点部分别与上述第3接点部电连接;上述传输部即使在上述第2带状部挠曲的状态下,也能保持上述第1接点部及上述第2接点部与上述第3接点部的电连接。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电连接器中使用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该外部设备与内窥镜组合使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将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电连接的时候,使用连接有多个电缆线的电连接器。
作为电子设备之一的电子内窥镜装置,具有内置了摄像单元的电子内窥镜,该摄像单元具备插入体腔内并对该体腔内进行拍摄的固体摄像元件。另外,电子内窥镜装置还具有作为外部设备的视频处理器,其对通过电子内窥镜拍摄的摄像信号进行预定的信号处理,生成内窥镜影像信号。
该视频处理器与电子内窥镜,为了授受来自摄像单元的各种信号以及向摄像单元供给驱动电力,通过电子内窥镜的电连接器分别电连接多个信号电缆线。
这样的电连接器的构造,例如,在日本特开平2-129872号公报中公开。在该电子内窥镜的电连接器中,多个信号电缆线各自的一端连接在具有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单元上,各自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连接器销直接连接或通过焊锡等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收容于连接电子内窥镜与外部设备的镜连接器内,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带状部,其具有第1接点部以及第2接点部,该第1接点部与传输电缆的信号线连接,该传输电缆传输来自上述电子内窥镜的摄像单元的图像信号,该第2接点部与上述传输电缆的地线连接;具有挠性的第2带状部,其具有第3接点部,该第3接点部连接于与上述外部设备电连接的连接器上;以及传输部,其形成于上述第1带状部与上述第2带状部,将上述第1接点部及上述第2接点部分别与上述第3接点部电连接;上述传输部即使在上述第2带状部挠曲的状态下,也能保持上述第1接点部及上述第2接点部与上述第3接点部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所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在参照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的基础上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子内窥镜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电子内窥镜的外观图。
图3是表示从镜连接器上拆下电连接器后的状态的外观图。
图4是表示设置在电子内窥镜的镜连接器中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5是表示将连接器基板安装在屏蔽框内的状态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表示用于内窥镜的电连接器中的连接基板的结构,是表面侧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连接器基板的背面侧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连接基板安装于电连接器中的状态的外观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连接了插入部信号电缆的状态的电缆线连接器28c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安装在电连接器的连接基板上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安装在电连接器的连接基板上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安装在电连接器的连接基板上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的第1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的第2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的第3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的第4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的第5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的第6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的第7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系统进行说明。
图1是电子内窥镜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电子内窥镜的外观图,图3是将电连接器拆下后的镜连接器的外观图。
首先,使用图1对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电子内窥镜系统101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电子内窥镜(以下,简称为内窥镜)102;光源装置103;视频处理器106;以及监视器107。
图1及图2中所示的内窥镜102具有:挠性的细长的插入部108,被插入体腔内;操作部109,设置于插入部108的基端侧,由做手术者把持操作;以及作为连接电缆的通用塞绳(universal cord)110,从操作部109延伸出来。在插入部108、操作部109以及通用塞绳110中内置有光导管111以及电缆线112。
光导管111的一端配置在插入部108的前端,另一端通过设置在通用塞绳110的基端的镜连接器(scope connector)113与光源装置103相连接。电缆线112的一端与摄像单元115、下述的开关等相连接,摄像单元115具有CCD、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CCD进行说明),这些元件被安装在设置于插入部108的前端的物镜114的焦点位置上;而电缆线112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镜连接器113上的电连接器120相连接。
如图2所示,在操作部109中设置有:弯曲操作旋钮109a,对设置在插入部108前端侧的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处理器具插入口109b,用于将处理器具插入到插入部108中的处理器具通道中;以及释放开关、定格开关(freeze switch)、增强开关等图像处理系列开关109c,控制摄像单元115的CCD115a的驱动,用于对动态图像/静止图像等进行操作。
另外,在操作部109中还设置有:未图示的送气送水按钮,其向插入部108前端的物镜114(参照图1)的表面送气送水;未图示的吸引按钮,吸引体腔内的污物和水等;以及输送清洗体腔内部的清洗水的未图示的前方送水按钮等。另外,设置在操作部109上的图像处理系列开关109c,通过设置在通用塞绳110的镜连接器113中的电连接器120与视频处理器106相连接。
此外,在光源装置103中,设置有用于进行上述送气送水的未图示的送气送水泵。而且,用于进行吸引的吸引用泵和用于进行前方送水的未图示的前方送水泵与光源装置103分开设置。内窥镜102构成为,通过上述各泵来执行送气送水、吸引以及前方送水的功能。
回到图1中,光源装置103中设置有:光源灯116;聚光镜117,将来自该光源灯116的照明光进行聚光,并入射到配置在镜连接器113内的光导管111的输入端;未图示的控制电路,进行光源灯116的点亮和调光;以及上述的送气送水泵等。
视频处理器106是信号处理装置(以下,统称为信号处理装置),具有:驱动电路104,控制设置在内窥镜102的插入部108的前端上的CCD115a的驱动;以及信号处理电路105,相对于通过摄像单元115的CCD115a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信号,实施处理并生成内窥镜影像信号。另外,也有光源装置103与视频处理器106形成为一体的装置。
监视器107显示与通过视频处理器106的信号处理电路105处理后的影像信号相对应的内窥镜图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设置在通用塞绳110基端的镜连接器113,如上所述,将光导管111的入射端连接到光源装置103上,同时,具有与电子内窥镜102的电缆线112的另一端相连接的电连接器120。
该电连接器120与设置在连接塞绳121的一端的插拔自由的连接插头122相连接,该连接插头122由用于与作为外部设备的视频处理器106相连接的多个电缆线构成,该外部设备与电子内窥镜102组合使用。
在连接塞绳12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与连接插头122相同的连接插头123。连接插头123与设置在视频处理器106上的电连接器124可自由地插拔。设置在视频处理器106上的电连接器124,使用与上述电连接器120大致相同的结构。
即,在电连接器120上,连接有能与电缆线112的各信号线的端部电连接的插拔自由的连接插头122,所述电缆线112具有:将设置在插入部108前端的摄像单元115与视频处理器106连接起来的、用于发送和接收CCD驱动控制信号、摄像信号、驱动电源等的信号线;用于供给来自图像处理系列开关109c的信号的信号线;以及用于进行调光控制的信号线等。
该电连接器120,如图3所示,采用如下结构:在组装的时候,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在镜连接器113上,在维修的时候能够卸下。
下面,参照图4~图8对电连接器120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设置在电子内窥镜102的镜连接器113中的电连接器120的结构的纵剖面图;图5是表示将连接器基板安装在屏蔽框内的状态的电连接器120的俯视图;图6表示在内窥镜的电连接器120中使用的连接基板的结构,是表面侧的俯视图;图7是图6中所示的连接器基板的背面侧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连接基板安装于电连接器120中的状态的外观图;
如图4所示,电连接器120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插座11,该插座11与设置在上述连接塞绳121端部的连接插头122相结合。在插座11的外周,设有用于通过螺钉等安装在上述镜连接器113上的凸缘12。
在插座11内周的后端侧设有卡定用突起部13,大致圆形的盖部件14与卡定用突起部13抵接。在盖部件14的背面,配置有由绝缘部材形成的绝缘体15,而且,在绝缘体15的背面配置有基板16。
盖部件14、绝缘体15以及基板16分别被粘接固定。另外,在盖部件14、绝缘体15以及基板16上,设置有作为单线端子的单线销(pin)23、作为同轴端子的同轴销24以及端子销(post pin)25。
在插座11的内周与绝缘体15的外周之间,安装有用于保持水密的衬垫17。另外,在绝缘体15与基板16的外周附近之间,安装有用于保持水密的衬垫18。
在基板16背面的外周面侧,设置有圆筒形的屏蔽(shield)框19。屏蔽框19的前端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等固定部件旋合固定在插座11的后端。屏蔽框19被旋合固定在插座11的后端。
由此,设置在基板16的与屏蔽框19接触一侧的外周、未图示的接地电位的图形,与屏蔽框19电接触,同时,通过屏蔽框19与插座11相连接。即,插座11、基板16的接地电位图形以及屏蔽框19成为导通状态。
在屏蔽框19的后端上,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安装有具有使电缆线29贯穿的开口20a的、由屏蔽部件形成的屏蔽盖20。该电缆线29通过电缆线固定板21被固定,所述电缆线固定板21内置有由螺钉22固定的减震材料21a。
电缆线29具有:镜连接器信号线30a;操作部信号线30b;以及插入部信号线30c。镜连接器信号线30a由内置于上述镜连接器113中的多个信号线所构成,用于由视频处理器106对光源装置103进行调光控制。另外,操作部信号线30b由来自图像处理系列开关109c的多个信号线构成,所述图像处理系列开关109c设置在电子内窥镜102的操作部109中。
而且,插入部信号线30c由来自摄像单元115的多个信号线构成。另外,镜连接器信号线30a、操作部信号线30b以及插入部信号线30c是多个单线电线,或者是同轴线。
在电缆线29的镜连接器信号线30a的前端,连接有由后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挠性基板形成的作为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的电缆线连接器28a。另外,在操作部信号线30b以及插入部信号线30c的前端,也连接有由挠性基板形成的电缆线连接器28b、28c。
在插座11的内周,作为连接部件的多个单线销23与多个同轴销24以及单一的端子销25,贯通盖部件14和绝缘体15,与基板16相连接,所述作为连接部件的多个单线销23与多个同轴销24以及单一的端子销25与来自作为外部设备的信号处理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视频处理器106)的连接塞绳121的连接插头122连接。在盖部件14的前端面侧突出的单线销23、同轴销24以及端子销25,插入到设置于连接插头122的销支座中,所述连接插头122结合在插座11的内周。
单线销23、同轴销24以及端子销25粘接固定在绝缘体15上,它们的后端侧插入设在基板16上的通孔中,同时,锡焊在设置于该通孔周围的焊盘(1and)上。
锡焊在基板16上并向基板16的后方延伸出来的单线销23与同轴销24,插入设在连接器基板26上的通孔中,并锡焊在设于该通孔周围的焊盘上。
在连接器基板26中,如后所述,设置有作为使单线销23与同轴销24插入的孔部的通孔、该通孔周围的锡焊用的焊盘以及微连接器27a~27c,所述微连接器27a~27c分别连接着设置在电缆线29的镜连接器信号线30a、操作部信号线30b以及插入部信号线30c的各自的前端上的电缆线连接器28a~28c。另外,在连接器基板26上,还设置有将单线销23与同轴销24的各焊盘和微连接器27a~27c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图形。
下面,对设置在电连接器120上的连接器基板26,使用图5~图7进行说明。
在电连接器120的屏蔽框19内,如图5所示,设置有锡焊在单线销23(图5中未图示)以及同轴销24上的连接器基板26。在连接器基板26上,搭载有由一块挠性基板形成、并分别与设置在电缆线29的各信号线30a~30c前端的电缆线连接器28a、28b以及电缆线连接器28c相连接的上述3个微连接器27a~27c。
该连接器基板26主要具有:大致圆形的第1基板部26a,其与单线销23和同轴销24的屏蔽部连接;以及大致圆形的第2基板部26b,其与同轴销24的芯线部连接。另外,连接器基板26具有将第1基板部26a与第2基板部26b电连接的未图示的的连接图形,同时还具有折弯部26c,其以使第1基板部26a与第2基板部26b对置的方式能够折弯成大致U字形。
下面,使用图6及图7,对连接器基板26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连接器基板26的第1基板部26a的背面设置有多个单线销焊盘52,以及多个同轴屏蔽销焊盘53。单线销焊盘52具有:作为使单线销23插入的孔部的多个通孔52a;以及设在通孔52a周围的焊盘52b。
另外,同轴屏蔽销焊盘53具有:作为使同轴销24的屏蔽部插入的孔部的多个通孔53a;以及设在部分通孔53a周围的外缘侧的焊盘53b。
多个单线销焊盘52,如图6中的P1~P19所示,设置在第1基板部26a的中央。另外,多个同轴屏蔽销焊盘53,如图6中的P21~P25所示,设置成比靠近中央设置的单线销焊盘52更靠近第1基板部26a的外缘侧。
此外,在第1基板部26a上,搭载着装有镜连接器信号线30a的电缆线连接器28a的微连接器27a。该微连接器27a搭载在第1基板部26a的外周侧。
在连接器基板26的第2基板部26b的背面设置有多个通孔55a、同轴芯线销焊盘55(图6中的P31~P35)以及屏蔽膜54。
多个通孔55a是如下孔部:在以折弯部26c为基准将连接器基板26折弯使得第2基板部分26b与第1基板部26a对置的时候,同轴销24的芯线部插入到分别与设置在第1基板部26a上的多个同轴屏蔽销焊盘53(图6中的P21~P25)对置的位置。
同轴芯线销焊盘55(图6中的P31~P35)具有:上述的多个通孔55a;以及设置在该通孔55a周围的焊盘55b。另外,屏蔽膜54在第2基板部26b的背面,形成于除同轴芯线销焊盘55以外的全部区域上。
该屏蔽膜54主要以屏蔽第1基板部26a与第2基板部26b之间的电磁为目的,从折弯部26c一直延伸到第1基板部26a的一部分,而且与未图示的接地电位图形电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连接器基板26的第1的基板部26a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孔52’a;多个单线销焊盘52’(图7中的P1~P19);以及多个孔53’a(图7中的P21~P25)。
多个孔52’a,分别与第1基板部26a背面的多个单线销焊盘52(图6中的P1~P19)的通孔52a相连通。另外,多个单线销焊盘52’具有:上述多个孔52’a;以及设置在这些多个孔52’a周围的焊盘52’b。
另外,多个孔53’a(图7中的P21~P25),分别与第1基板部26a的背面的多个同轴屏蔽销焊盘53(图6中的P21~P25)的通孔53a相连通。
另外,在第2基板部26b上设置有:多个孔55’a,分别与背面的多个同轴芯线销焊盘55(图6中的P31~P35)的通孔55a相连通;多个同轴芯线销焊盘55’(图7中的P31~P35),由设在这些孔55’a周围的焊盘55’b构成。
另外,在第2基板部26b的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分搭载有:微连接器27b,其装有电缆线29的操作部信号线30b的电缆线连接器28b;以及微连接器27c,其装有插入部信号线30c的电缆线连接器28c。
此外,第2基板部26b在向第1基板部26a侧折弯的时候,将与设置在第1基板部26a上的微连接器27a重合的部分切除。通过该第2基板部26b的切口,微连接器28a变得易于装配在搭载于第1基板部26a的微连接器27a上。
即,由挠性基板形成的连接器基板26,在将第1基板部26a与第2基板部26b折弯成从折弯部26c开始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在由第1基板部26a的表面和第2基板部26b的背面构成的一个面上,主要连接着与外部设备相连接的单线销23、同轴销24等连接部件。
另外,连接器基板26在由第1基板部26a的背面与第2基板部26b的表面构成的另一个面侧,主要搭载着微连接器27a、27b和27c,所述微连接器27a、27b和27c分别装配着内置在电子内窥镜的通用塞绳110中的电缆线29的电缆线连接器28a、28b以及电缆线连接器28c。
这些微连接器27a~27c通过分别对应的单线销焊盘52(图中的P1~P19)、同轴屏蔽销焊盘53(图中的P21~P25)、同轴芯线销焊盘53(图中的P31~P35)以及未图示的连接图形相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单线销焊盘52、多个同轴屏蔽销焊盘53以及多个同轴芯线销焊盘的数目、微连接器27a~27c的数目等,是一个例子,可以根据包含在电缆线29中的信号线30a~30c的种类、粗细以及数量,还有微连接器27的极数等等而变更。
如上所述,所构成的连接器基板26,如图8所示,以第1连接器基板部26a与第2基板部26b的背面对置的方式装配在电连接器120上。此时,多个单线销23如图4所示,其中途部分锡焊在基板16上,与基板16电连接。另外,单线销23进行绝缘体15与基板16的位置关系的保持。
另外,多个单线销23之中的几个,其轴向的长度较短,这些长度较短的单线销23主要用作与基板16的电连接和位置保持用。这些长度较短的单线销23的基端侧的末端部分插入设于基板16的通孔中,与设在基板16两面的通孔周围的焊盘被锡焊起来。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6与长度较短的单线销23电连接。另外,在基板16上设置有与搭载在基板16上的电子部件相连接的连接图形和接地电位图形。此外,多个长度较短的单线销23,通过被锡焊后的焊盘与连接图形或者接地电位图形电连接。
上述长度较短的单线销23与其他多个单线销23,它们的基端侧的末端部分插入到连接器基板26的第1基板部26a的单线销焊盘52的通孔52a(参照图6以及图7)中,与通孔52a周围的焊盘52b被锡焊起来。由此,基板16与连接器基板26的第1基板部26a电连接。
另外,多个同轴销24的基端侧的末端部分插入到连接器基板26的第2基板部26b的同轴芯线销焊盘55的通孔55a(参照图6以及图7)中,与通孔55a周围的焊盘55b被锡焊起来。由此,连接器基板26的第1基板部26a与第2基板部26b被保持为它们之间隔开一定的间隔,同时被电连接。
此外,多个同轴销24的作为屏蔽件的外周部基端侧的末端部分,插入到设在连接器基板26的第1基板部26a上的同轴销焊盘53的通孔53a(参照图6以及图7)中,与第1基板部26a的同轴屏蔽销焊盘53被锡焊起来。另外,端子销25插入到设在基板16的通孔中,与设在基板16两面的通孔周围的焊盘被锡焊起来。
这样,基板16、连接器基板26的第1基板部26a和第2基板部,通过设置在插座11内的盖部件14与绝缘体15上的单线销23以及同轴销24,使各自对置的面离开预定的距离,在机械保持的同时,被电连接。
以下,参照图9~图1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的电缆线连接器28c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电缆线连接器28c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连接有复合电缆的状态的电缆线连接器28c的俯视图;图11~图13是表示电缆线连接器28c安装在电连接器120的连接器基板26上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作为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的电缆线连接器28c,是整体形状为大致T字形的挠性基板,具有:作为第1带状部的电缆线连接部2,其成为宽度稍宽的矩形的、具有挠性的第1接点配置机构;作为第2带状部的连接端子部3,其成为从该电缆线连接部2的大致中央部分的侧部延伸出来的具有挠性的第2接点配置结构。
在电缆线连接部2的一面上,平面地设置有用于在长度方向上将大致等间隔的多个电线连接成两列的、作为第1接点部的多个信号焊盘4(4a~4n)以及作为第2接点部的多个地线焊盘(ground land)5(5a~5n)。另外,电缆线连接部2为了便于连接多个电线,具有比连接端子部3更大的面积。
上述的多个信号焊盘4(4a~4n)被配设成,在朝向图9的纸面观察电缆线连接部2时在上方排成一列。另一方面,多个地线焊盘5(5a~5n)被配设成,在朝向图9的纸面观察电缆线连接部2时在下方排成一列。
这些多个信号焊盘4(4a~4n)以及地线焊盘5(5a~5n)各自的间隔,对应于所连接的同轴线的种类、粗细等,被设定为易于进行锡焊连接的间隔。
另外,在电缆线连接部2的大致中央部分设置有:接地焊盘6,与成为插入部信号线30c的地线的综合接地屏蔽件锡焊起来;以及导线用焊盘7,与该接地焊盘6电导通。在该导线用焊盘7上,通过锡焊连接着接地导线8的一端。
接地导线8的另一端具有环状的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在电连接器10的接地电位上。
上述作为第2电连接部的连接端子部3具有变形部3a与端子部31。变形部3a从电缆线连接部2侧的中央部分延伸出来。端子部31是变形部3a延伸出来的端部,其前端成为用于电连接的第3连接部。端子部31具有多个端子片32,形成为插入到设于连接器基板26上的微连接器27c中的形状。
另外,在端子部31中设有作为引导部的引导片33,其与多个端子片32的长轴方向平行地延伸出来。引导片33比起形成有多个端子片32的部分的宽度形成为比较窄的宽度,被安装在与微连接器27的未图示的插入口并列设置的未图示的引导片插入口中。另外,该引导片33与微连接器27通过粘接、锡焊等固定。
由此,端子部31在向微连接器27c插入的时候,就不会发生正反的插入错误。另外,微连接器27也可以具有例如引导槽等被引导部,其使引导片沿着筐体的一侧面安装。
另外,上述信号焊盘4(4a~4n)以及接地焊盘5(5a~5n),通过连接图形35(35a~35n)、36(36a~36n)与各自对应的端子部31的各端口片32电连接。此外,连接图形35(35a~35n)、36(36a~36n)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缆线连接器28c中的作为传输机构的传输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缆线连接器28c形成如下结构:朝向图9的纸面观察时比接地焊盘6更靠左侧的4个地线焊盘5a~5d在背面侧电连接,地线焊盘5d通过连接图形36a,与多个端子片32中的一个电连接。
另外,电缆线连接器28c在其电缆线连接部2的一方的端部部分上,设有凸形的切入孔2a,另一方的端部上设置有钩形部2b,该钩形部2b是在长轴方向上突出的大致等腰三角形,在该三角形的底边上具有预定宽度的连接片。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通过将其钩形部2b的等腰三角形插入凸形切入孔2a宽度较宽的部分,将钩形部2b的连接片装配在凸形切入孔2a的宽度较窄的部分,由此能够使电缆线连接部2的形状保持为大致圆筒形。
贯穿电缆线29的插入部信号线30c内的多个同轴线10(10a~10n),分别平面地锡焊在上述多个信号焊盘4(4a~4n)以及地线焊盘5(5a~5n)上。即,插入部信号线30c的各同轴线10(10a~10n)的、成为内部导体并作为信号线的芯线9(9a~9n),分别锡焊在对应的连接焊盘4(4a~4n)上。另外,各同轴线10(10a~10n)的作为外部导体的接地屏蔽件分别锡焊在连接焊盘5(5a~5n)上。
这时,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如图10所示,被连接成:插入部信号线30c向连接端子部3延伸出来的侧部的相反侧的侧部方向延伸,即,向朝图10的纸面观察时的上部侧延伸。即,由于连接端子部3与设置在电连接器120的连接器基板26上的微连接器27c相连接,因此,考虑到电连接器120向镜连接器113上的装配性,插入部信号线30c被连接成,从连接端子部3相反侧的电缆线连接器28c的电缆线连接部2侧部延伸出来。
另外,插入部信号线30c通过锡焊连接在锡焊着内部综合接地屏蔽件的电缆线连接器28c的接地焊盘6上,因此,与电缆线连接器28c保持连接。所以,插入部信号线30c采用较粗且结实的综合接地屏蔽件,锡焊在接地焊盘6上,使与电缆线连接器28c的连接强度提高。因此,接地焊盘6配置在电缆线连接器28c的电缆线连接部2的大致中央,以便能尽量设定为较大的面积。
另外,由于电缆线连接器28c依存于电连接器120以及镜连接器113的大小,所以,电缆线连接部2的面积受到限制。因此,多个信号焊盘4(4a~4n)以及地线焊盘5(5a~5n),有必要考虑被锡焊连接的插入部信号线30c的多个同轴线10(10a~10n)的连接性且高效地配置在电缆线连接部2的空间内。
由于以上所述的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在电缆线连接部2中,多个信号焊盘4(4a~4n)在延伸出插入部信号线30c的一侧配设成一列,多个地线焊盘5(5a~5n)在延伸出连接端子部3的一侧配设成一列。即,多个信号焊盘4(4a~4n),在朝向图9的纸面观察时的电缆线连接部2的上方,沿长边方向配设成一列,多个地线焊盘5(5a~5n),在朝向图9的纸面观察时的电缆线连接部2的下方,沿长边方向配设成一列。
另外,分别成对的多个信号焊盘4(4a~4n)以及多个地线焊盘5(5a~5n),上下大致垂直地配置。即,例如,信号焊盘4a与地线焊盘5a在电缆线连接部2的短边方向的上下大致垂直地配置成,一根同轴线10a大致呈直线状,并且同轴线10a的芯线9a与接地屏蔽件能够通过锡焊连接。
因此,插入部信号线30c,如图10所示,其综合接地屏蔽件通过锡焊连接在接地焊盘6上,向朝图10的纸面观察时的下方延伸的多个同轴线10(10a~10n)分别向上方折回,各芯线9(9a~9n)通过锡焊分别与对应的信号焊盘4(4a~4n)相连接,各接地屏蔽件通过锡焊分别与对应的接地焊盘5(5a~5n)相连接。由此,插入部信号线30c即使被施加拉力,力也不会直接施加到各同轴线10(10a~10n)上,因此难以使各同轴线10(10a~10n)发生断线。
下面,参照图11~图13,对以上结构的、连接有插入部信号线30c的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连接在电连接器120上所搭载的连接器基板26的微连接器27c上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插入部信号线30c的各同轴线10与分别对应的信号焊盘4以及地线焊盘5通过锡焊连接的面向上的状态下,电缆线连接器28c连接在微连接器27c上。
此时,电缆线连接器28c,其连接端子部3的端子部31的各端子片32(在图11中未图示)插入到微连接器27c的插入口中。另外,电缆线连接器28c,通过将端子部31的引导片33按预定插入安装到引导片插入口等中,不会产生正反的插入错误,而且,端子部31的各端子片32与微连接器27c容易电连接。
下面,如图12所示,电缆线连接器28c的连接端子部3挠曲成使电缆线连接部2立起。然后,将电缆线连接器28c的电缆连接部2的三角形的钩形部2b插入到凸形的切入孔2a的宽度较宽的部分,将钩形部2b的连接片装配在凸形切入孔2a的宽度较窄的部分。
由此,电缆线连接器28c,如图13所示,以电缆线连接部2的各同轴线10所连接的面成为内侧的方式,保持着挠曲成大致圆筒状的形状。然后,在该状态下,如图4所示,屏蔽框19安装在电连接器120上,电缆线连接器28c收容在屏蔽框19的内部。
另外,即使电缆线连接部2以及连接端子部3发生挠曲,多个信号焊盘4(4a~4n)以及多个地线焊盘5(5a~5n)也可以通过连接图形35(35a~35n)、36(36a~36n),保持电连接的状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缆线连接器28c,其连接端子部3向沿着电缆线连接部2的短边方向的第1方向挠曲,电缆线连接部2向沿其长边方向的第2方向挠曲。即,连接端子部3以及电缆线连接部2,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挠曲,该不同的方向为大致正交的方向。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由大致T字形的挠性基板形成,在横向较长且形成为平面形状的矩形的电缆线连接部2中,具有沿着长轴方向上下各一列的多个信号焊盘4(4a~4n)与多个地线焊盘5(5a~5n),将这些各焊盘4、5以容易进行插入部信号线30c的各同轴线10的锡焊的间隔进行设置,并且,在通过连接图形35(35a~35n)、36(36a~36n)与设置在电缆线连接部2上的各焊盘4、5连接的连接端子部3上,设置有具有宽度较窄的多个端子片32的端子部31。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由于插入部信号线30c的各同轴线10平面锡焊在电缆线连接部2上,因此锡焊的作业性提高,能够容易地将具有多个端子片32的端子部31连接到搭载在电连接器120的连接器基板26上的微连接器27c上。另外,电缆线连接器28c在使连接端子部3弯曲立起的状态下弯曲,通过使电缆线连接部2保持为挠曲成大致圆筒状的状态,能够使电缆线连接器28c收容于有空间限制的屏蔽框19的内部。
从而,组装作业人员变得容易将电连接器120收容在镜连接器113内。然后,例如,当插入部信号线30c的各同轴线10与电缆线连接器28c的连接发生接触不良等不良情况下,修理作业人员将电连接器120从镜连接器113中卸下,将电缆线连接器28c的钩形部2b从切入孔2a中拔出,将电缆线连接器28c从大致圆筒状撑开,由此能够容易地检查与各同轴线10之间的连接状态。
另外,修理作业人员通过将发生接触不良等的同轴线10再次重新锡焊连接,或者更换电缆线连接器28c自身等,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气上的维护、修理等。
另外,在电缆线连接部2上,多个信号焊盘4与各同轴线10的折回方向吻合,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部侧配置成一列,多个地线焊盘5在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部侧配置成一列,同时,对应的各信号焊盘4与地线焊盘5分别配置在与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由此,就可以容易地将各同轴线10的芯线9以及接地屏蔽件,通过锡焊分别连接在对应的信号焊盘4以及地线焊盘5上。
此外,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如以下说明的那样,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图14~图20中所示那样的各种特征。图14~图2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首先,如图14所示,作为第1变形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形成如下结构:在上述电缆线连接部2的两端部上没有凸形的切入孔以及三角形的钩形部2b。
该电缆线连接器28c与上述相同,其连接端子部3的端子片32通过微连接器27c电连接在电连接器120的连接器基板26上,之后,使电缆线连接部成为大致圆筒状。此时,电缆线连接器28c的电缆线连接部2例如通过粘性带、带(band)等固定成其两端部重合的状态,并保持成大致圆筒状。
下面,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作为第2以及第3变形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代替设置在电缆线连接部2的两端部上的凸形的切入孔2a以及三角形的钩形部2b,在电缆线连接部2的两端部设置切口,以便能够使电缆线连接部2保持形成为大致圆筒状。
如图15所示,作为第2变形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在电缆线连接部2的两端部上分别形成有沿着与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切槽2c、2d。这些切槽2c、2d一直形成到电缆线连接部2的大致中央。
一侧的切槽2c的、电缆线连接部2的一侧部侧成为切口,另一侧的切槽2d的、电缆线连接部2的另一侧部侧成为切口。由此,电缆线连接部2从分别设在两端部的切槽2c、2d的各切口侧,以两端部的切槽2c、2d配合的方式卡入,从而保持为大致圆筒状。
另外,如图16所示,作为第3变形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在电缆线连接部2的一端部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沿着与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I字状的切槽2e;在电缆线连接部2的一端部的大致中央,在纸面上,形成有反コ字形的切槽2f。
由此,电缆线连接部2,通过使设于其一端部分的、在此为反コ字形的切槽2f,卡入到设置在另一端部分上的I字状的切槽2e中,从而保持为大致圆筒状。
另外,在图17~图20中,作为第4~第7的变形例的电缆线连接器28c,是使从上述实施例以及第1~第3变形例中所示的电缆线连接器28c的大致中央一侧部延伸出来的连接端子部3,从电缆线连接部2的一端侧部向与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出来。
即,即使改变从电缆线连接部2的一侧部中的连接端子部3的延伸位置,也不会损害电缆线连接器28c的功能。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的电缆线连接器28c,使用作为外部设备的信号处理装置、即视频处理器106与光源装置103分开设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用于信号处理装置、即视频处理器106和光源装置形成为一体的外部设备中。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后,应该理解到: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其各种变形和修改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和要旨内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作出。

Claims (21)

1、一种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收容于连接电子内窥镜与外部设备的镜连接器内,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带状部,具有:第1接点部,其与传输电缆的信号线连接,该传输电缆传输来自上述电子内窥镜的摄像单元的图像信号;以及第2接点部,其与上述传输电缆的地线连接;
具有挠性的第2带状部,其具有第3接点部,该第3接点部连接于与上述外部设备电连接的连接器上;
以及传输部,其形成于上述第1带状部与上述第2带状部中,用于将上述第1接点部及上述第2接点部分别与上述第3接点部电连接;
上述传输部即使在上述第2带状部挠曲的状态下,也能保持上述第1接点部及上述第2接点部与上述第3接点部的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带状部具有比上述第2带状部宽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带状部形成为具有长边与短边的大致矩形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带状部具有挠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带状部具有挠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带状部具有挠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带状部设置有保持挠曲状态的固定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带状部在一面上具有上述第1接点部以及上述第2接点部,并且以上述一面作为内周的方式,通过上述固定部保持为挠曲成大致圆筒形的状态。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带状部从沿着上述第1带状部的上述长边方向的一侧部,沿着上述短边方向突出。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带状部从沿着上述第1带状部的上述长边方向的一侧部,沿着上述短边方向突出。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带状部从上述第1带状部的上述一侧部的大致中央,沿着上述短边方向突出。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带状部向与上述第2带状部挠曲的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挠曲。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第1方向是与第2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且是沿着上述长边方向的方向。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带状部具有用于固定到上述连接器上的引导部。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带状部具有用于固定到上述连接器上的引导部。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接点部与上述第2接点部分别在上述第1带状部的上述长边方向上并列配置。
1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接点部与上述第2接点部分别在上述第1带状部的上述长边方向上并列配置。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接点部配置于上述第1带状部的突出有上述第2带状部的上述侧部一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接点部配置于,在上述传输电缆连接于上述第1带状部的状态下的成为延伸方向侧的、上述第1带状部的上述侧部侧。
20、一种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收容于连接电子内窥镜与外部设备的镜连接器内,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挠性的大致矩形的第1接点配置机构,在其同一面上配设有:第1连接机构,其连接传输电缆的信号线,该传输电缆传输来自上述电子内窥镜的摄像单元的图像信号;以及第2连接机构,其连接上述传输电缆的地线;
具有挠性的第2接点配置机构,其配设有连接在连接器上的第3连接机构,该连接器与上述外部设备电连接;
以及传输机构,其形成于上述第1接点配置机构以及上述第2接点配置机构中,使上述第1连接机构以及上述第2连接机构可分别与上述第3连接机构电导通;
上述传输机构在上述第2接点配置机构挠曲的状态下,能够保持上述第1连接机构以及上述第2连接机构与上述第3连接机构的电连接。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接点配置机构在其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固定机构,并且以上述同一面成为内周的方式,通过上述固定机构,保持挠曲成大致圆筒状的状态。
CN200620130679.7U 2005-08-09 2006-08-08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39123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200,401 2005-08-09
US11/200,401 US7641610B2 (en) 2005-08-09 2005-08-09 Endoscope electric connec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39123Y true CN200939123Y (zh) 2007-08-29

Family

ID=373343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15413XA Active CN100431478C (zh) 2005-08-09 2006-08-08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CN20062013067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39123Y (zh) 2005-08-09 2006-08-08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15413XA Active CN100431478C (zh) 2005-08-09 2006-08-08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41610B2 (zh)
EP (1) EP1752082B1 (zh)
CN (2) CN100431478C (zh)
DE (1) DE602006020960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1478C (zh) * 2005-08-09 2008-11-12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39559B1 (en) * 2005-01-17 2015-09-09 Olympus Corporatio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endoscope, endoscop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electric connector
US7804680B2 (en) * 2005-10-27 2010-09-28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with a unified keyboard and mouse cable
EP2045880B1 (en) * 2007-10-04 2011-01-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 connector in the field of telecommunications
GB0901945D0 (en) * 2009-02-09 2009-03-11 Young Peter J Visualized suction catheter
DE102009011479A1 (de) * 2009-03-06 2010-09-09 Olympus Winter & Ibe Gmbh 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US8535623B2 (en) * 2009-04-21 2013-09-17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Concave connector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measuring kit, sensor substrate, and sensor substrate interprolated cylinder
GB0914025D0 (en) 2009-08-11 2009-09-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JP5054250B2 (ja) * 2010-04-19 2012-10-2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操作部、内視鏡
JP5314734B2 (ja) * 2011-07-06 2013-10-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DE102012202133B4 (de) * 2012-02-13 2022-02-17 Olympus Winter & Ibe Gmbh Elektrisches Verbindungsstück für ein Videoendoskop, Videoendoskop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elektrischen Verbindung in einem Videoendoskop
JP5558600B2 (ja) * 2012-03-13 2014-07-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基板コネクタ、内視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03035B2 (ja) * 2012-03-13 2014-05-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基板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内視鏡
JP5806343B2 (ja) * 2014-01-16 2015-11-10 ソニー・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電複合モジュール、カメラヘッド、及び内視鏡装置
USD753298S1 (en) * 2014-06-30 2016-04-05 Hoya Corporation Endoscope control grip
USD753823S1 (en) * 2014-06-30 2016-04-12 Hoya Corporation Endoscope control grip
USD775334S1 (en) * 2014-06-30 2016-12-27 Hoya Corporation Endoscope control grip
USD761420S1 (en) 2014-06-30 2016-07-12 Hoya Corporation Endoscope suction valve
DE102017101932B3 (de) 2017-02-01 2018-06-21 Olympus Winter & Ibe Gmbh Elektrisches Verbindungsstück für ein Videoendoskop sowie Videoendoskop
US11883002B2 (en) 2021-09-09 2024-01-30 Karl Storz Se & Co. Kg Endoscope connector and endoscope adap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3189A (en) * 1969-09-24 1972-01-04 Burroughs Corp Cable structure for magnetic head assembly
US4974075A (en) * 1987-08-11 1990-11-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connector capable of separately shielding group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US4811107A (en) * 1988-01-13 1989-03-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Video player sensor cable
US4957109A (en) * 1988-08-22 1990-09-18 Cardiac Spectrum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cardiograph system
JP2902654B2 (ja) 1988-11-09 1999-06-07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H06273653A (ja) * 1993-03-24 1994-09-3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JPH07327923A (ja) * 1994-06-02 1995-12-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H0837351A (ja) * 1994-07-21 1996-02-06 Amp Japan Ltd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板ハーネス装置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フレキシブル回路板
US6348035B1 (en) * 1998-09-09 2002-02-19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endoscope
JP2000354584A (ja) * 1999-06-14 2000-12-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撮像装置
JP4468691B2 (ja) 2003-12-26 2010-05-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超音波信号ケーブルコネクタ装置
ATE346548T1 (de) * 2004-07-29 2006-12-15 Fujinon Corp Ultraschall-endoskop
EP1839559B1 (en) 2005-01-17 2015-09-09 Olympus Corporatio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endoscope, endoscop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electric connector
US7641610B2 (en) * 2005-08-09 2010-01-05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Endoscope electric connection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1478C (zh) * 2005-08-09 2008-11-12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31478C (zh) 2008-11-12
EP1752082A1 (en) 2007-02-14
US20070038024A1 (en) 2007-02-15
US7641610B2 (en) 2010-01-05
CN1911156A (zh) 2007-02-14
DE602006020960D1 (de) 2011-05-12
EP1752082B1 (en)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39123Y (zh) 内窥镜用电连接设备
CN103300807B (zh) 电缆连接器和内窥镜设备
US11172812B2 (en) Endoscope
US807547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endoscope, endoscop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electric connector
JP4377821B2 (ja) 内視鏡の電気コネクタ、内視鏡、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組み付け方法
WO2012043187A1 (ja) 光電気変換コネクタ、光伝送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および内視鏡
JP6109079B2 (ja)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0232957A (ja) 内視鏡装置
CN102549846B (zh) 安装构造体及集合线缆
US11957305B2 (en) Endoscope distal end structure and endoscope
US20210307590A1 (en) Endoscope distal end structure and endoscope
US20220022729A1 (en) Med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edical apparatus
JP2012089288A (ja)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内視鏡装置およ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US20210338057A1 (en) Endoscope distal end portion and endoscope
JP2017140426A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WO2020079736A1 (ja)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体、内視鏡およびケーブル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US11253138B2 (en) Endoscopic apparatus
WO2019186623A1 (ja) 撮像装置、内視鏡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における撮像モジュールへの電気的接続方法
KR100817388B1 (ko) 내시경용 전기 접속 디바이스
US20220409032A1 (en) Distal end portion of endoscope, distal end frame, endoscope, and electric conduction confirmation method
WO2019097588A1 (ja)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撮像装置および内視鏡
JP2004195269A (ja) 内視鏡装置
JP2016019749A (ja) 内視鏡用光電複合ケーブル、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WO2019026219A1 (ja) ケーブル端部構造体、ケーブル接続構造体、および内視鏡
JP2004249119A (ja) 内視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