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4157A - 移动装置接听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装置接听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84157A CN1984157A CN 200510131412 CN200510131412A CN1984157A CN 1984157 A CN1984157 A CN 1984157A CN 200510131412 CN200510131412 CN 200510131412 CN 200510131412 A CN200510131412 A CN 200510131412A CN 1984157 A CN1984157 A CN 19841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mobile device
- answer
- incoming call
- pick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装置接听系统及其方法。此系统包含第一移动装置,无线连接第一接听模块,以及第二移动装置,无线连接第二接听模块,而第一移动装置与第二移动装置是与电话系统通讯。在第一接听模块与第二接听模块中分别储存认证表(authentication matrix),用于设定第一接听模块与第二接听模块为同一代接群。当来电经由电话系统通知第一移动装置来电时,第二接听模块可与来电通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移动装置接听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以移动装置的无线接听器代接来电的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具备无线接听耳机的移动电话已经此相当普及,此类无线接听耳机包含红外线接听模块及蓝牙接听模块,其中以蓝牙技术较受瞩目。以蓝牙技术来做音频信号的传输,除了有较佳的传输距离、传输角度,消耗的电力亦较低,因此,与蓝牙接听模块相关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例如,台湾专利申请号92100448中,揭露了一种使蓝牙接听模块联机数个电子装置的方法,其利用蓝牙接听模块与电子装置的配对,并将电子装置的专属呼叫码所对应的识别码储存于蓝牙接听模块中,以达到迅速联机的功能。此外,在美国专利公开号2003/0055735中也揭露了一种使用蓝牙技术做无线传输的方法。
在移动电话的使用相当普及的情况下,却在一般的工作环境中,发生某只移动电话响了,移动电话的使用者离开座位未携带这支移动电话,变成无人接听的现象,可能因此遗漏某些重要的公务电话。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的代接方法,让在附近同一工作群组的同事可以适时的代接,且基于无线接听装置的普及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通过无线接听装置来代接移动电话的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移动装置的接听模块代接来电的接听系统及接听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听系统,使得当移动装置有来电时,先前被设定为同一代接群的其它移动装置的接听模块可代接此来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设定各接听模块间为同一代接群的认证表是储存于各接听模块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移动装置与其所搭配的接听模块件的连接是使用蓝牙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听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使各移动装置与其所搭配的各接听模块间以蓝牙技术无线连接;将设定各接听模块间为同一代接群的认证表储存于各该接听模块中;当移动装置有来电时,同一代接群的其它移动装置的接听模块可代接此来电。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接听模块包含代接启动装置,用于设定启动或关闭代接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装置接听系统,包含:第一移动装置,无线连接第一接听模块;以及第二移动装置,无线连接第二接听模块,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第二移动装置是与电话系统通讯;其中,在该第一接听模块与该第二接听模块中分别储存认证表,用于设定该第一接听模块与该第二接听模块属相同的代接群,当来电经由该电话系统通知该第一移动装置来电时,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来电通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装置接听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无线连接第一移动装置与第一接听模块;无线连接第二移动装置与第二接听模块,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第二移动装置是与电话系统通讯;储存认证表于该第一接听模块与该第二接听模块中,用于设定该第一接听模块与该第二接听模块为相同的代接群;以及当来电经由该电话系统通知该第一移动装置来电时,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来电通讯。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代接群;
图2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组方式;
图3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听模块;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流程图,显示设定代接群的程序;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流程图,用于描述代接来电的过程;以及
图6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代接群。
图式元件标号说明
100、200、300、400、600代接群
110、120、130、210、220、230接听模块
112、122、132、612、622、632移动装置
310、320、330、340、410、510接听模块
512认证表
514代接设定模块
516输入装置
610、620、630接听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露一种移动装置接听系统及其方法。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下列描述并配合图1至图5的图式。
参考图1,揭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代接群100。代接群100包含3个接听模块110、120及130,各自搭配其移动装置112、122及132,移动装置可为移动电话。接听模块110、120及130中分别储存有认证表(authenticationmatrix)(示于图3),用于设定彼此为同一代接群中的成员,且通过此认证表,同一代接群中的接听模块具有彼此代接的功能。
图2揭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代接群分组方式。群组200、300及400分别代表不同的代接群,每一代接群有属于此群的接听模块。每一接听模块系搭配各自的移动装置,且这些移动装置是与电话系统通讯,此电话系统可例如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网络。举例来说,在此实施例中,接听模块为蓝牙收发话器,并与移动电话(未图标)无线连接。在同一代接群中,任两个接听模块间设定有代接听关系。举例来说,代接群200中的接听模块210、220及230间的代接听关系包含下列3组:接听模块210与220间的代接听、接听模块210与230间的代接听及接听模块220与230间的代接听,而代接群300中的接听模块310、320、330及340间的代接听关系包含下列6组:接听模块310与320间的代接听、接听模块310与330间的代接听、接听模块310与340间的代接听、接听模块320与330间的代接听、接听模块320与340间的代接听及接听模块330与340间的代接听。除此之外,同一接听模块亦可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代接群,举例来说,接听模块340同时属于代接群300及代接群400,其中,代接群400包含接听模块340及410。
在此实施例中,接听模块与其所搭配的移动装置间是以蓝牙技术无线连接,然而,亦可使用其它无线通讯技术连接,如红外线传输。此实施例仅供说明描述之用,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图2中任一代接群的接听模块间的代接听关系设定于认证表(authentication matrix)中,并将此认证表记录于相对的接听模块中。
如图3所示,接听模块510包含认证表512、代接设定模块514及输入装置516。认证表512是用于设定接听模块510及其同一代接群的其它接听模块间的代接听关系。认证表512的设定方式可利用输入装置516输入,而此输入装置516可例如为人机接口(man-machine interface),用于输入可执行代接的其它设定模块的代号、等待时间T或是认证表512更新与编辑。代接设定模块514是用于启动或关闭接听模块510的代接功能,其启动或关闭亦可利用输入装置516来设定。若代接设定模块514关闭代接功能时,与接听模块510为同一代接群的其它接听模块便无法与接听模块510连接,因而无法代接其来电。相反的,若代接设定模块514启动代接功能时,同一代接群的接听模块间便可互相代接来电。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流程图,显示设定代接群的程序。在步骤S100中,每一接听模块各自无线连接移动装置,其连接方式可例如为以蓝牙技术或红外线技术无线连接。在步骤S102中,将各个接听模块分组为不同的代接群,其中,同一接听模块可同时属于不同的代接群。接着,在步骤S104中,建立认证表,用于设定同一代接群中的接听模块间的代接听关系,并将此认证表记录于该代接群中的各接听模块中。在步骤S106中,各接听模块可设定其代接功能为启动或关闭。
再参考图1,由于接听模块110、120及130属于同一代接群100,因此具有彼此代接的功能。在此,假定每一接听模块的代接设定模块均设定为启动代接功能。
当移动装置112接收到来电而发出来电振铃时,若移动装置112的使用者在等待时间T内没有响应此来电,或是直接将此来电设定为由他人代接,则移动装置112的接听模块110便广播代接响铃信号(ring message),此代接响铃信号可包含接听模块110或是代接群100的代码等信息,让其它接听模块用于判别接听模块110是否与自己隶属于同一群组。若接听模块120的使用者听到来电振铃而欲代接此来电时,便可按下代接键(图中未显示),使接听模块120搜寻代接群100中的代接响铃信号。当接听模块120搜寻到接听模块110正在发出代接响铃信号后,接听模块120与接听模块110便进行认证程序。由于接听模块110与接听模块120在其各自的识别表中已有设定代接听关系,因此使用者不需再输入其它认证码,接听模块120即可连接到接听模块110,并开始执行代接的通讯协议。接着,接听模块110与接听模块120之间就建立无线连接(radio link),由接听模块120使接听模块110接听来电,且将接听模块110的声音信号转到接听模块120而进入代接状态。当接听模块120与来电间的通话结束后,接听模块120使接听模块110切断与来电间的通讯,且中断接听模块120与接听模块110间的连接,而回到一般状态。另外,接听模块110另可将此代接电话的记录,如接听模块120的数据、来电者数据、接通时间、通话时间或留言消息通过无线界面记录于移动装置112内,以供移动装置112的使用者查询;留言消息可为来电者或代接电话者的语音或是文字消息,主要让移动装置112的使用者知道曾有来电被代接及其处理的方式。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流程图,用于描述代接来电的过程。于步骤S200中,第一移动装置接收到来电并发出来电振铃。若第一移动装置关闭其代接功能,则程序进行到步骤S202,来电无法被其它接听模块代接。若第一移动装置启动其代接功能,则程序进行到步骤S204,与第一移动装置配对的第一接听模块广播代接响铃信号(ring message)。于步骤S206中,同一代接群的第二接听模块的使用者听到来电振铃而按下代接键,使得第二接听模块开始搜寻同一代接群中的其它接听模块是否发出代接响铃信号。当第二接听模块搜寻到第一接听模块的代接响铃信号后,程序进行到步骤S208而建立第一接听模块与第二接听模块间的无线连接(radio link)。在步骤S208中,两接听模块间连接的建立是通过储存于各接听模块中的认证表而进行的相互认证程序所完成。于步骤S210中,第一接听模块的声音信号便转到第二接听模块,而进入代接状态,使得第二接听模块与此来电通讯。当第二接听模块与来电间的通话结束后,程序进行到步骤S212,中断第一接听模块与第二接听模块间的连接,由代接状态回到一般状态。在步骤S212中,两接听模块间连接的中断是由第二接听模块传送中断消息给第一接听模块,再由第一接听模块回传确认中断消息给第二接听模块而完成。
上述的实施例中,建立代接系统只需对接听模块进行修改,包含认证表的设定与储存,以及代接功能启动或关闭的设定。因此,移动装置并不需作额外修改,所需的花费也因而降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仅对接听模块做修改,对移动装置的修改亦可达到本发明的功效及目的,因而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畴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6,代接群600包含3个接听模块610、620及630,各自搭配其移动装置612、622及632。为当移动装置612接收到来电而发出来电振铃时,接听模块620可不必通过建立与接听模块610间的连接而代接此来电,而是通过建立接听模块620与移动装置612间的连接而代接此来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所述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移动装置接听系统,包含:
第一移动装置,无线连接第一接听模块;以及
第二移动装置,无线连接第二接听模块,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第二移动装置是与电话系统通讯;
其中,在该第一接听模块与该第二接听模块中分别储存认证表,用于设定该第一接听模块与该第二接听模块属相同的代接群,当来电经由该电话系统通知该第一移动装置来电时,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来电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第一移动装置的该来电的通讯,是通过该第二接听模块启动该第一接听模块接听该来电,且该第二接听模块经由该电话系统、该第一移动装置及该第一接听模块与该来电通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第一移动装置的该来电的通讯,是通过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第一移动装置无线连接,且该第二接听模块经由该电话系统及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来电通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第一接听模块间的连接是使用蓝牙技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当该电话系统通知该第一移动装置该来电时,该第一接听模块发出信号,当该第二接听模块接收到该信号时,该第二接听模块建立与该来电间的通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电话系统通知该第一移动装置该来电与该第一接听模块发出该信号之间,间隔预定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该信号包含以下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代表该第一接听模块的代码、代表该代接群的代码、或该认证表的代码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含第三接听模块与该第一接听模块同一代接群,而与该第二接听模块为不同的代接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一接听模块及该第二接听模块还包含代接启动装置,用于设定启动或关闭代接功能,当该第一接听模块的该代接启动装置设定为关闭时,该第二接听模块无法代接该第一移动装置的来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一移动装置记录以下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该第二接听模块的相关数据、来电者数据、来电的时间、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来电之间的通讯时间、或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来电之间的通讯内容等,其中该通讯内容为语音消息或文字消息。
11.一种移动装置接听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无线连接第一移动装置与第一接听模块;
无线连接第二移动装置与第二接听模块,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第二移动装置是与电话系统通讯;
储存认证表于该第一接听模块与该第二接听模块中,用于设定该第一接听模块与该第二接听模块为相同的代接群;以及
当来电经由该电话系统通知该第一移动装置来电时,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来电通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
通过该第二接听模块启动该第一接听模块接听该来电,且经由该电话系统、该第一移动装置及该第一接听模块,而使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来电通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
通过该第二接听模块无线连接该第一移动装置,且经由该电话系统及该第一移动装置,而使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来电通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第一接听模块间的连接是使用蓝牙技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
当该电话系统通知该第一移动装置该来电时,该第一接听模块发出信号;以及
当该第二接听模块接收到该信号时,该第二接听模块建立与该来电间的通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电话系统通知该第一移动装置该来电与该第一接听模块发出该信号之间,间隔预定时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该信号包含以下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代表该第一接听模块的代码、代表该代接群的代码、或该认证表的代码等。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
设定第三接听模块与该第一接听模块为同一代接群,且设定该第三接听模块与该第二接听模块为不同的代接群。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接听模块及该第二接听模块还包含代接启动装置,用于设定启动或关闭代接功能,当该第一接听模块的该代接启动装置设定为关闭时,该第二接听模块无法代接该第一移动装置的来电。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第一移动装置记录以下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该第二接听模块的相关数据、来电者数据、来电的时间、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来电之间的通讯时间、或该第二接听模块与该来电之间的通讯内容等,其中该通讯内容为语音消息或文字消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131412 CN1984157A (zh) | 2005-12-12 | 2005-12-12 | 移动装置接听系统及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131412 CN1984157A (zh) | 2005-12-12 | 2005-12-12 | 移动装置接听系统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84157A true CN1984157A (zh) | 2007-06-20 |
Family
ID=3816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131412 Pending CN1984157A (zh) | 2005-12-12 | 2005-12-12 | 移动装置接听系统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98415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99897B2 (en) | 2008-10-03 | 2012-06-12 | Quanta Computer Inc. |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call pickup method thereof |
CN108200297A (zh) * | 2017-12-29 | 2018-06-22 |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来电接听方法及系统 |
-
2005
- 2005-12-12 CN CN 200510131412 patent/CN198415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99897B2 (en) | 2008-10-03 | 2012-06-12 | Quanta Computer Inc. |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call pickup method thereof |
CN108200297A (zh) * | 2017-12-29 | 2018-06-22 |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来电接听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94840B (zh) |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
CN102163996B (zh) | 通讯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01378530A (zh) | 一种短信收发方法、系统及短信服务器 | |
CN101087479A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位置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1252377A (zh) | 耳机设备和通信终端使用其实现语音对讲业务的方法 | |
CN2924950Y (zh) | 可对来电进行过滤的通讯装置 | |
CN103188372A (zh) | 移动终端的通话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
CN103152490A (zh) | 移动终端来电提醒的方法 | |
CN101547264A (zh) | 一种全自动语音通讯系统 | |
CN101720138A (zh) | 通讯装置与其提示模式切换方法 | |
CN100448253C (zh) | 可指定来电模式的通话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3888912A (zh) | 通信终端及转移呼叫方法 | |
CN103945041A (zh) | 提醒用户的方法、系统与移动终端 | |
CN101902517A (zh) | 一种通讯终端及来电应答的方法 | |
CN101572570B (zh) | 一种无线上网卡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202385282U (zh) | 适于老年人使用的能够向固定手机发送信息的手机 | |
CN101141724B (zh) | 移动通讯装置的来电接听管理方法 | |
CN1984157A (zh) | 移动装置接听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0499714C (zh) | 一种即时语音消息系统 | |
CN101198161A (zh) | 手机来电紧急应答方法 | |
CN101399889B (zh) | 一种对发声设备进行消音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580643B (zh) | 一种通讯终端及来电应答的方法 | |
JP2005102033A (ja) | 携帯電話での同報通話システム | |
KR20020043478A (ko) | 자동응답시스템을 이용한 일반전화기 다중통화장치 | |
CN101193150A (zh) | 以声音播出来电者的姓名供使用者辨识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