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6665A - 体液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体液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6665A
CN1976665A CNA2005800220689A CN200580022068A CN1976665A CN 1976665 A CN1976665 A CN 1976665A CN A2005800220689 A CNA2005800220689 A CN A2005800220689A CN 200580022068 A CN200580022068 A CN 200580022068A CN 1976665 A CN1976665 A CN 1976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fluid
absorbing material
absorbent article
tow
reten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20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6665B (zh
Inventor
竹内寅成
小绳聪子
松井智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o Pap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o Pap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948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977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948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9398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0316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9028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o Paper Corp filed Critical Daio Paper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5/01213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6004017A1/ja
Publication of CN1976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6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6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6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是防止体液泄漏效果完全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在表面片(51)的下面装有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而在表面片(51)和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之间夹设有包含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

Description

体液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接尿垫片、失禁垫片等体液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纸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接尿垫片、失禁垫片等体液吸收性物品,一般具有在表面片的下面设有具备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体液吸收结构。现在,具有这样的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例如由在棉状浆料或合成浆料等的浆料、或片状浆料中,混入作成粒状粉等的吸收性聚合物的材料形成。然而,由这些材料组成的吸收材料由于吸收体液的速度慢,体液在被吸收材料吸收之前移动到物品端部,存在从其端部发生漏泄的危险。
因此,近年来,在表面片和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之间夹设着无纺布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无纺布片具有快速吸收体液、防止体液向物品端部移动的功能。
然而,由于无纺布片的体液吸收容量小,在夹设着无纺布片的体液吸收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
即,无纺布片使吸收的体液原样透过而由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吸收时,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如前所述那样,由于吸收体液的速度慢,所以,无纺布片的体液透过性可以说是入口宽而出口窄的前端堵塞的状态。因而,对于体液吸收容量少的无纺布片,在必须反复吸收体液等场合,吸收大量体液时,陷入溢出的状态,不能完全阻止体液向物品端部的移动,有发生漏泄的危险。
专利文献1:特表2001-5243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使防止体液漏泄的效果完美的体液吸收性物品。
解决课题的方法
解决该课题的本发明如下。
[技术方案1记述的发明]
一种体液吸收性物品,其是在表面片的下面装有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体液吸收结构,其中,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之间,夹设着包含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
[技术方案2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通过在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内移动吸收性聚合物得到的吸收材料形成。
[技术方案3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及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的至少任何一方,在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上施加粘接剂。
[技术方案4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3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施加所述粘接剂,纤维彼此的接触部分以线或点的至少一种方式粘接或熔接。
[技术方案5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4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具有因所述粘接剂的添加量不同形成的粘接或熔接程度不同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技术方案6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对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方向中间部施加比两侧部更多量的粘接剂,所述宽度方向中间部比所述两侧部粘接或熔接程度提高。
[技术方案7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对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两侧部施加比宽度方向中间部更多量的粘接剂,所述两侧部比所述宽度方向中间部粘接或熔接程度提高。
[技术方案8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对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表背面附近施加比表背面中间部更多量的粘接剂,所述表背面附近比所述表背面中间部粘接或熔接程度提高。
[技术方案9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对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表背面附近及宽度方向两端部施加比中心部更多量的粘接剂,所述表背面附近及所述宽度方向两端部比所述中心部粘接或熔接程度提高。
[技术方案10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对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方向断面两端部施加比宽度方向断面中间部更多量的粘接剂,所述宽度方向断面两端部比所述宽度方向断面中间部粘接或熔接程度提高。
[技术方案11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对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方向断面中间部施加比宽度方向断面两端部更多量的粘接剂,所述宽度方向断面中间部比所述宽度方向断面两端部粘接或熔接程度提高。
[技术方案12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1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背面侧,层积有由丝束以外的吸收性材料组成的吸收材料。
[技术方案13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丝束以外的吸收性材料包括浆料纤维、多孔质泡沫材料、棉纤维及无纺布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技术方案14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2或技术方案13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对所述由丝束以外的吸收性材料组成的吸收材料进行压纹。
[技术方案15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压缩弹性RC为40~60%。
[技术方案16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压缩能量WC为4.0~10.0gf·cm/cm2
[技术方案17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丝束纤维密度为0.03~0.25g/cm3
[技术方案18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目付(单位面积重量)为30~300g/m2
[技术方案19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质量为1~15g。
[技术方案20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的空隙率为60~85%。
[技术方案21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20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沿着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长度方向,夹设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之间;而且,在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的两侧方的、没有夹设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的部位,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进行压榨加工。
[技术方案22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20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夹设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之间;而且,在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的前方及后方的、没有夹设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的部位,沿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宽度方向进行压榨加工。
[技术方案23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22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和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之间夹设着体液扩散性片。
[技术方案24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23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在所述体液扩散性片上,以至少在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实施压榨加工。
[技术方案25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24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在所述表面片与所述包括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吸收材料之间,夹设着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片。
[技术方案26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25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构成纤维是醋酸纤维素的纤维。
[技术方案27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26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构成纤维的断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
[技术方案28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27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对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以至少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实施压榨加工。
[技术方案29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28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用覆盖片包住。
[技术方案30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29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覆盖片是薄页纸。
[技术方案31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29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覆盖片是无纺布。
[技术方案32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1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背面侧设有保持片。
[技术方案33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3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保持片的基于KES试验测得的压缩能量为0.01~10.00gf·cm/cm2、且压缩弹性为10~100%的无纺布。
[技术方案34记述的发明]
如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3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厚度为0.1~1cm。
根据本发明,可以作成使防止体液漏泄效果完美的体液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第二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第三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第四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第五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第五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第六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第七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第八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纤维集合体的制造流程的概略图;
图11是表示吸收材料的制造流程的概略图;
图12是其它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其它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其它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其它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其它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俯视图;
图17是其它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的俯视图;
图18是第一例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8的I-I线剖面图;
图20是表示第一例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流程的概略图;
图21是第二例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1的II-II线剖面图;
图23是表示第二例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流程的概略图;
图24是第三例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25是图24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26是表示在吸收材料上覆盖皱纹纸的制造流程的概略图;
图27是第四例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剖面图;
图28是第四例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剖面图;
图29是第四例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剖面图;
图30是表示第四例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流程的概略图;
图31是第四例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剖面图;
图32是表示第四例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流程的概略图;
图33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34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35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36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37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38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剖面图;
图39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剖面图;
图40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剖面图;
图41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剖面图;
图42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剖面图;
图43是概略表示在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上层积其它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44是概略表示在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上层积其它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45是概略表示在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上层积其它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46是概略表示在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上层积其它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47是概略表示对层积在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上的其它吸收材料施加压纹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48是概略表示对层积在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上的其它吸收材料施加压纹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49是概略表示对层积在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上的其它吸收材料施加压纹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50是概略表示对层积在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上的其它吸收材料施加压纹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51是概略表示对层积在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上的其它吸收材料施加压纹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52是概略表示对层积在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上的其它吸收材料施加压纹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53是概略表示在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上层积其它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54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55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56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57是概略表示被赋予了粘接剂的吸收材料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图58是概略表示生理用卫生巾的第一形态的俯视图;
图59是概略表示生理用卫生巾的第一形态的剖面图;
图60是概略表示生理用卫生巾的第二形态的俯视图;
图61是概略表示生理用卫生巾的第二形态的剖面图;
图62是概略表示生理用卫生巾的第三形态的俯视图;
图63是概略表示生理用卫生巾的第三形态的剖面图;
图64是短裤型一次性纸尿布的立体图;
图65是短裤型一次性纸尿布的展开状态俯视图;
图66是图64的303-303线剖面图;
图67是其它例的303-303线剖面图;
图68是其它例的303-303线剖面图;
图69是其它例的303-303线剖面图;
图70是表示短裤型一次性纸尿布的制造方法例的概略图;
图71是图69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图;
图72是开松(开纤)装置的概略图;
图73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机构例的概略图;
图74是其它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形态的概略图;
图75是其它例的303-303线剖面图;
图76是带式一次性纸尿布的展开状态俯视图;
图77是图75的中央剖面图;
图78是试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79是试验样本的说明用的展开状态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丝束
10...纤维集合体
11...聚合物散布箱
12...吸引滚筒
13...片
14-16...粘接剂涂敷装置
50,60,70,80,90,100,110,120,130...体液吸收结构
51...表面片
52...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
52E...第二片
53A,53B...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
54...背面片
300E...凹槽
310...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310A...带式一次性尿布
312...外装片
312A...背片
320...吸收性本体
330...顶片
340...中间片
350...吸收部件
352...长丝
352X...面纱
352Y...丝束
352Z...长丝的集合体
354...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
358...覆盖片
360,360A...挡条
364...阻挡片
370...体液不透过性片
372...第二体液不透过性片
380...保持片
390...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机构
390A...投射部
390a...壳体
390b...旋转滚筒
390c...遮挡滚筒
392...双锥
394,398...切割装置
400...旋转装置
402...组合工位
404...粘接剂涂敷装置
410...第二开松装置
410a...压缩空气的吹入口
410b...文丘里部
424...预张紧辊
426A...第一夹压部
426B...第二夹压部
426C...第三夹压部
430...搭接片
e...压纹
H...粘接部
R1-R6...辊
Z...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用途]
本发明的体液吸收结构一般可以用于吸收尿或经血等体液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作为这种体液吸收性物品可以列举出纸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接尿垫片、失禁垫片等。
[体液吸收结构]
(第一形态)
如图1所示,第一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50在位于使用面侧的表面(顶)片51的下面装有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而且,在表面片51和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之间,替代现有技术那样夹设着无纺布的方式,夹设着包含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由于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与无纺布相比,其体液吸收量明显要多,故即使在必须反复吸收体液等场合、在吸收大量体液时,也不会陷入溢出的状态,可以完全阻止体液向物品端部的移动。因而,根据该体液吸收结构50,可以形成防止体液漏泄效果完美的产品。
在该体液吸收结构50中,例如可以用没有体液透过性的背面片54覆盖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背面侧。由此,可以防止体液向物品背面侧漏泄。
(第二形态)
如图2所示,第二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60在位于使用面侧的表面片51的下面装有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B。而且,该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B通过使吸收性聚合物在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中移动得到的吸收材料形成。使吸收性聚合物在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中移动得到的吸收材料除了吸收体液的速度快之外,体液的吸收容量也显著增多,所以,即使在必须反复吸收体液等场合、在吸收大量体液时也不会陷入溢出的状态,可以完全阻止体液向物品端部的移动。因而,若使用该体液吸收结构60,也和具备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以及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第一实施形态一样,可以形成防止体液漏泄效果完美的产品。
(第三形态)
如图3所示,第三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70是应用了第一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50的形态。在该体液吸收结构70中,在表面片51和包含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吸收材料、即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之间夹设有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片55。在该体液吸收结构70中,装在吸收片55的下面的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是包含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材料,由于吸收速度极快,吸收片55在体液透过性方面可以说成为了入口和出口都宽阔的状态,体液将会直接透过(通过)。因而,吸收片55一旦吸收体液,其后也会直接返回疏通的状态,可以防止经由表面片51的回流,与皮肤的触感变得良好。当然,由于夹设有吸收片55,也有具有体液透过性的部件整体(该形态中为吸收材料52和吸收片55)的吸收容量增加的优点。
(第四形态)
如图4所示,第四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80是根据与第三形态一样的观点,应用第二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60的形态。在该体液吸收结构80中,在表面片51和包含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吸收材料、即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B之间,夹设有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5。在该体液吸收结构80中,装在吸收片55的下面的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B是包含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材料,由于吸收速度极快,所以,吸收片55在体液透过性方面形成与第三形态的情况一样的状态,体液将会直接透过(通过)。因而,吸收片55一旦吸收体液,其后会马上成为干爽的状态,可防止经由表面片51的回流,与皮肤的触感变得良好。当然,由于夹设有吸收片55,本形态也具有吸收容量增加的优点。
(第五形态)
如图5所示,第五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90在位于使用面侧的表面片51的下面装有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而且,在表面片51和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之间,替代现有技术那样夹设无纺布,夹设有包含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由于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与无纺布片相比,其体液吸收容量明显更多,故即使在必须反复吸收体液等场合、在吸收大量体液时也很难陷入溢出的状态。
此外,在该体液吸收结90中,在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中,由于施加压纹加工等压榨加工,以使其至少在长度方向延伸,故体液沿着通过该压榨加工形成的压榨部(高密度部)57迅速扩散。因而,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就会在更广的区域中进行体液的吸收。结果,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在体液透过性方面可以说形成了不仅入口而且还有出口也宽阔的状态,更进一步地变得难以陷入溢出的状态。由于以上原因,在该体液吸收结构90中,可以完全阻止体液向物品端部的移动,形成防止体液漏泄效果非常优秀的产品。
另外,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由于在体液透过性方面可以说形成入口和出口都宽阔的状态,所以,体液会直接在吸收材料52中透过(通过)。因而,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一旦吸收了体液之后,就会直接返回疏通的状态,防止经由表面片51的回流,形成与皮肤的良好接触。
在本实施形态中,若是在使压榨部57沿长度方向延伸地用于例如纸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时,形成沿其前后方向延伸,且其两侧缘M、M位于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这里,并不是限于该形成方法的意思,例如与图2所示的体液吸收结构100中一样,压榨部57的两端缘M、M可以沿着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两侧缘形成等,作成合适的形成宽度。
另外,压榨部57的形成数量也不特别限定,例如除本实施形态那样作成一条线外,也可以作成两条线、三条线、四条线或其以上的多条线。
但本形态的压榨部57最好形成至少沿长度方向延伸那样,也就是说,沿与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这是因为,向长度方向的体液扩散性高,在更广的区域中,作为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对吸收体液有帮助的缘故。从而,压榨部57不特别限定与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宽度方向以什么样的角度交叉,根据前面的观点可以适当地加以设计。作为压榨部57的形成方法,除上述之外,还可以列举出例如示于特开2004-121382号公报的与利用压纹加工生产的方法一样的方法等。
在该体液吸收结构90中,例如可以用没有体液透过性的背面片54覆盖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背面侧。由此,可以防止体液向物品背面侧漏泄。
(第六形态)
如图7所示,第六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110是使第五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90、100变形的结构。在该体液吸收结构110中,在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上,替换形成压榨部57的是,在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和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之间夹设有体液扩散性片58。由于在该体液扩散性片58中,透过表面片51及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体液迅速扩散,所以,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就会在更广的区域中吸收体液,可以发挥与形成了压榨部57时同样的效果。因而,优选的是以至少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夹设有体液扩散性片58。
另外,由于体液扩散性片58夹设在表面片51和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下面之间,所以,根据该形态,体液就会在使用者的眼睛看不到的部位扩散,可以使使用者没有体液扩散的印象,从而获得安全感。
(第七形态)
如图8所示,第七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120是第六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110的变形。在该体液吸收结构120中,在体液扩散性片58上,以至少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进行压纹加工等压榨加工,沿着由该压榨加工形成的压榨部(高密度部)58A、58A...,体液会迅速地扩散。这是由于提高向长度方向的体液扩散性,在更广的区域中对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吸收体液有帮助,与在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上以至少在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压榨部57是同样的原因。
本压榨部58A、58A...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与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压榨部57一样制成。
(第八形态)
如图9所示,第八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130是第五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90、100与第六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110的组合。在该体液吸收结构130中,对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以至少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进行压纹加工等压榨加工,同时,在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和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之间夹设有体液扩散性片58。因而,体液的扩散性成加倍优异,通过在更广的区域中,用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吸收体液,完全阻止体液向物品端部移动,形成防止体液漏泄效果显著优秀的结构。
(其它形态)
以上,在第一到第八形态中,并没有特别表示出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夹设在哪一区域。这是不特别限定夹设区域的意思。也就是说,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与现有技术中夹设无纺布片一样,可以在表面片51的下面在整个面的范围内夹设或在其一部分进行夹设。
作为夹设在一部分的形态例如可以举出:与现有技术那样夹设无纺布片的形态一样的形态,具体来讲,如图12或图13、图16、图17等所示那样,只夹设在宽度方向中央部且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形态,或如图14及图15所示那样在宽度方向中央部以从前端缘延伸到后端缘的方式进行夹设的形态等。根据前者的形态(图12等),如图12的右侧所示那样,使前后端部弯曲等折叠成三折等时的厚度不厚,成为作为商品提供的理想结构。另外,根据后者的形态(图14等),在关于长度方向在广阔的区域中吸收体液这一点上成为理想的结构。
可是,在以上图12~图17的例子中,除把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配置作为一部分外,对由于作为一部分而形成没有覆盖在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上的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施加压纹等压榨加工(该压榨加工可以在重叠了表面片1等的状态下进行),因而形成条槽56。这是利用体液难以跨过条槽56扩散而易于沿着条槽56扩散的特性来控制体液的扩散的目的。
具体地例如如图12所示那样,根据在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前方和后方沿宽度方向分别形成有条槽56、56的形态,可以使经过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传递而扩散的体液在条槽56、56处停止,从而变得更难以向前方或后方扩散。因而,形成容易防止前后漏泄的结构。另外,根据该形态,体液向宽度方向的扩散会变得迅速。另一方面,如图13~图15所示那样,根据在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侧方或前方、后方等沿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条槽56、56的形态,可以使经过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传递而扩散的体液在条槽56、56处停止,因此变得更难向侧方扩散。因而,形成容易防止横向漏泄的结构。另外,若使用该形态,体液向长度方向的扩散会变得迅速。
当然,条槽56、56未必如以上形态那样沿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形成一条直线。例如,也可以如图15所示,其后端部56A、56A作成沿宽度方向扩宽的形态。可以适当地沿着期望使体液扩散的方向形成条槽56,另外,也可以形成与不期望使体液扩散的方向正交的条槽56。另外,条槽56、56不一定非要像以上形态那样沿着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的任一方,例如,如图16及图17所示,也可以形成包围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周围那样的形态。此时,例如作为第二片等,只要是夹设有吸收片55,就可以如图16所示,形成条槽56整个位于吸收片55上,或如图17所示,形成其前后端部从吸收片55离开。
以上的条槽56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但最好如图示例那样形成不跨过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形态。在本发明中,这样的吸收材料52包含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时,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由于体液吸收导致弹力容易减弱,因此,即使在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上形成条槽56,也会由于体液吸收而使得条槽56两侧方的吸收材料52沉下,条槽56的效果无法发挥。另外,特别是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构成纤维是醋酸纤维素时,醋酸纤维的熔点高为230℃,例如不能使压纹等深入,故形成不跨过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必要性变大。
[体液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例]
其次,对作成使用以上的体液吸收结构等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例进行说明。
(第一例)
如在图18中表示俯视图、在图19中表示其I-I线剖面那样,该体液吸收性物品在表面片51和背面片54之间夹设有长方形的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在该吸收材料53A和表面片1之间夹设有包含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在该体液吸收性物品中有时在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上形成压榨部(高密度部),但其图示省略。以下相同。
表面片51及背面片54作成与本物品的平面外形相同的形状,其两侧部从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两侧缘向侧方延伸。该延伸尤其在长度方向中央部变大,该大幅延伸的部位形成为例如在使用时朝重叠在短裤等衣服外面的方向折回的折回翼部。另外,表面片51及背面片54至少其后端部C、C通过例如热熔粘接、超声波密封、热封(热熔接)、热压(热压接)或它们的组合进行接合,在本例中通过热封进行接合。
另一方面,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仅夹设在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另外,其前后端缘延伸直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前后端缘位置。
当制造本吸收性物品时,例如图20所示,首先在用传送器等搬运机构搬运的带状的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表面上通过涂敷装置21涂敷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其次,在其上面放置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利用粘接剂的粘接力使两者结合。
结合的吸收材料52及53A被搬运到裁断机22裁断,形成为设在各物品上的长度的吸收材料52及53A。因此,吸收材料52及53A的裁断部成为设在各物品上的吸收材料52及53A的前后端缘,如前面所说明的那样,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前后端缘形成延伸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前后端缘位置。
裁断了的吸收材料52及53A被搬运,同时,由卷筒23卷出的表面片51及由卷筒24卷出的背面片54分别粘接在吸收材料52的表面或吸收材料53A的背面。
粘接有表面片51及背面片54的吸收材料52及53A例如可以搬运到压纹施加装置25,施加压纹(在图18及图19中省略了压纹的记载)。该压纹的施加例如可以在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两侧,沿物品长度方向进行(参照图14)。
进行了施加压纹等适当加工的吸收材料52及53A被搬运到热封装置26,贴合在其表背面上的表面片51和背面片54被热封结合。该热封结合是在各吸收材料52及53A和在其前后搬运的吸收材料52及53A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即没有夹设着吸收材料52及53A的位置进行的。该热封部位构成本物品的前后端缘。
(第二例)
如在图21表示出俯视图、在图19中表示出其I-I线剖面(由于该剖面图与第一例相同,故共用说明第一例时使用的图)、在图22中表示其II-II线剖面那样,本吸收性物品与第一例的吸收性物品作成大致相同的形态。
只是在本吸收性物品中,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只夹设在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其前后端缘52a、52a延伸到表面片51和背面片54的前后端缘位置(参照图22)。该点从所谓防止体液前后泄漏的观点、或使表面片51和背面片54的前后端缘的结合牢靠的观点出发,如前面所说明的第一例的吸收性物品那样,最好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前后端缘在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前后端缘位置处停止。然而,在有必要从制造容易性的观点出发时,也可以作成本形态。
具体来讲,当制造本吸收性物品时,例如,如图23所示那样,对于用传送器等搬运机构等搬运的带状的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可首先单独裁断,作成设在各物品上的长度的吸收材料53A。这一点象前面所说明的第一制造例那样,在吸收材料53A上接合吸收材料52后进行裁断,特别如本形态那样,在吸收材料53A和吸收材料52的膨松度、柔软度等物理特性不同时,有不能正确且确实地裁断的危险。然而,若采用本制造例,单独裁断吸收材料53A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在本制造例中,裁断的吸收材料53A在其表面上用涂敷装置21涂敷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在其上面放置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利用粘接剂的粘接力使两者结合。
接合的吸收材料52及53A,以后与第一制造例一样,进行表面片51和背面片54的贴合、施加压纹、热封接合等。
只是在本制造例中,由于是在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未被裁断的状态下进行热封接合,所以,在热封部位就会夹入有这样的吸收材料52。也就是说,根据本制造例,能制造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延伸到表面片51及背面片54的前后端缘位置(物品前后端缘位置)的吸收性物品。
(第三例)
如图24表示俯视图、图25表示其III-III线剖面那样,本吸收性物品也作成与第一或第二例的吸收性物品大致一样的形态。
只是在本吸收性物品中,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只夹设在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且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而且,这样的吸收材料52用皱纹纸59覆盖。这一点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当把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只夹设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时,折叠成三折等场合的厚度减小,作为商品提供是理想的(参照图12),但在使用时存在形状失去原形而不能发挥夹设的效果的可能性。然而,若象本物品那样,用皱纹纸59覆盖,这种可能性就会降低。
这种覆盖皱纹纸59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图26所示的方法。
即,在本方法中,首先,在用传送器等搬运机构等搬运的皱纹纸59的表面上,用涂敷装置21涂敷热熔型粘接剂等粘接剂。在该工序中,皱纹纸59呈带状,且比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宽度宽。
在皱纹纸59的表面上涂敷粘接剂后,接着,在其上面放置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用粘接剂的粘接力使两者结合。之后,用搬运机构搬运皱纹纸59及吸收材料52,且在该搬运过程中,用双锥(塞勒锥,セ一ラ一)27围入吸收材料52的两侧端地将皱纹纸59的两侧部折回而进行覆盖。由此,对于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其向宽度方向的形状溃散会由于皱纹纸59的压入而被抑制,其向前后方向的形状溃散会通过与皱纹纸59的接合而得到抑制。
之后,由皱纹纸59覆盖的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被裁断机22裁断,形成本物品所具有的长度。
(第四例)
以上对第一至第三例中在表面片51和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之间夹设一个(一片)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物品进行了说明。但并不是把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限定在一个(一片)的意思。
例如,可以如图27~图29所示,层积夹设有两片、三片、四片或其以上的多片(个),在图示例中层积夹设有上侧吸收材料52A及下侧吸收材料52B两片,也可以如图31所示,并列夹设有两个、三个、四个或其以上的多个,在图示例中并列夹设有中央吸收材料52C及两侧吸收材料52D、52D三个。
层积夹设、或是并列夹设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方法不被特别限定。例如,在层积夹设时,如图30所示,可以在配置调节机构28的一对辊R1、R1之间,从其斜上方及下方分别送入上侧吸收材料52A或下侧吸收材料52B,从而作成层积状态。此时,通过适当设计上侧吸收材料52A及下侧吸收材料52B的宽度,可以制造如图27~图29所示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在图27的吸收性物品中,与上侧吸收材料52A相比,下侧吸收材料52B宽度变窄。而在图28的吸收性物品中,上侧吸收材料52A或下侧吸收材料52B形成同样的宽度。进而,在图29的吸收性物品中,上侧吸收材料52A比下侧吸收材料52B宽度窄。
另一方面,在并列夹住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时,如图32所示,可以在配置调节机构29的一对辊R3、R3之间,从其中央部及斜向两侧方分别送入吸收材料52C或52D、52D,作成并列状态。
[对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施加粘接剂]
丝束的纤维间的空隙多是膨松的,形成体液保持性好的吸收材料,另一方面,由于保持体液容易导致弹力减弱。而若弹力减弱,则丝束纤维间的空隙减少,其后的体液保持性显著下降。因此,下面对为防止该弹力减弱而特别设计的形态进行说明。
在图33~图42中表示出含有通过施加了粘接剂的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及吸收性聚合物形成的吸收性材料53B的吸收体200。在各图中,把粘接剂施加量不同的区域作成符号53B1、53B2进行标记。此时,按53B1→53B2的顺序,是粘接剂施加量多的区域(53B1>53B2)。
本吸收体200也可以用皱纹纸等逐个包装吸收材料53B,或如图43~图53所示那样在吸收材料53B的背面侧层积纤浆料等其它吸收材料61。另外,本吸收体200适于作为体液吸收性物品的构成物品,可以是具有适当厚度的平坦的产品,在俯视观看时可以作成方形、葫芦形、椭圆形等合适的形状。
图33~图37是从吸收体200的使用面侧观看的俯视图。
图33所示的形态是这样的形态,即,在由丝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整体、即在表背面及内部外部的整体上均匀地供给粘接剂,在由丝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整体中,纤维彼此的接触部分的线或点的至少一方的粘接或熔接程度得到提高。该形态中,弹力减弱现象得到改善,液体透过性也得到改善。
图34所示的形态是这样的形态,即,对宽度方向中间部(53B1)赋予比两侧部(53B2、53B2)多的粘接剂,宽度方向中间部(53B1)比两侧部(53B2、53B2)粘接或熔接程度有所提高。该形态的吸收体200把吸收材料53B的长度方向设成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而进行组入等时,经血排泄位置等的体液排出部位附近的体液吸收速度快,两侧部弹力减弱少,可以构成难于横向泄漏的吸收性物品。
图35所示的形态是这样的形态,即,对两侧部(53B1、53B1)赋予比宽度方向中间部(53B2)多的粘接剂,两侧部(53B1、53B1)比宽度方向中间部(53B2)粘接或热融程度得到提高。
图36所示的形态是这样的形态,即,对纤维集合体的长度方向前后端部(53B1、53B1)赋予比长度方向中间部(53B2)多的粘接剂,长度方向前后端部(53B1、53B1)比长度方向中间部(53B2)粘接或热融的程度提高。若该吸收体200将吸收材料53B的长度方向设成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地进行组入等时,经血排泄位置等的体液排出部位附近的体液吸收速度快,前后端部的弹力减弱少,可以构成难于前后泄漏的吸收性物品。
图37所示的形态是这样的形态,即,对纤维集合体的周边部(53B1)赋予比中央部(53B2)多的粘接剂,周边部(53B1)比中央部(53B2)粘接或热融程度有所提高。换言之,是纤维集合体的中央部(53B2)以点式减少粘接剂赋予量的形态。本吸收体200通过把吸收材料53B的长度方向设成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地进行组入等,可使经血排泄位置等的体液排出部位附近的体液吸收速度加快,且弹力不减弱,周边部的弹力减弱更少,可以构成难于前后横漏的吸收性物品。
图38~图42是吸收体200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38所示的形态是这样的形态,即,对纤维集合体的表背面附近(53B1、53B1)赋予比表背面中间部(53B2)多的粘接剂,表背面附近(53B1、53B1)比表背面中间部(53B2)粘接或热融程度提高。该吸收体200表背面附近(53B1、53B1)及表背面中间部(53B2)没有弹力减弱,特别是表背面附近(53B1、53B1)弹性不减弱,体液吸收速度快,故在表背面附近(53B1、53B1)很难残存体液,可以构成具有清洁感的吸收性物品。
图39所示的形态是这样的形态,即,对表背面附近及宽度方向两端部(53B1)赋予比中心部(53B2)多的粘接剂,表背面附近及宽度方向两端部(53B1)比中心部(53B2)粘接或热融程度提高。在图38所示的形态的基础上,可以防止宽度方向两端部(53B1)弹力减弱。该部分的体液吸收速度也优良。
图40所示的形态是这样的形态,即,对中心部(53B1)赋予比表背面附近及宽度方向两端部(53B2)多的粘接剂,中心部(53B1)比表背面附近及宽度方向两端部(53B2)粘接或热融程度有所提高。
图41所示的形态是这样的形态,即,对宽度方向剖面两端部(53B1、53B1)赋予比宽度方向剖面中心部(53B2)多的粘接剂,宽度方向剖面两端部(53B1、53B1)比宽度方向剖面中心部(53B2)粘接或热融程度得到提高。该形态宽度方向剖面两端部(53B1、53B1)弹力减弱少。
图42所示的形态是这样的形态,即,对宽度方向剖面中间部(53B1)赋予比宽度方向剖面两端部(53B2、53B2)多的粘接剂,宽度方向剖面中间部(53B1)比宽度方向剖面两端部(53B2、53B2)粘接或热融的程度得到提高。
另外,上述用俯视图表示的形态和用剖面图表示的形态并不存在排他关系,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采取双方重复的形态。例如,在该发明的吸收体中,当然也包含从在使用面侧观看的俯视图中是图34所示的形态、而在宽度方向剖面图中是图41所示的形态的吸收体200。
另一方面,如图43~46所示,在吸收体201中可以包括:以被赋予了粘接剂的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及吸收性聚合物形成的吸收材料53B,和层积配置在其背面侧的由丝束以外的吸收材料组成的吸收材料61。
此时,例如在作为生理用卫生巾等的吸收体使用时,只要把吸收材料53B的露出面配置在使用面侧(靠近体液排出位置的面侧)那样构成吸收性物品,经血等体液在排出时就会很快地被吸收材料53B吸收保持,同时,到达另一吸收材料61而被保持贮藏。另外,不仅吸收材料53B的体液吸收速度高,并且通过赋予粘接剂产生的纤维间的结合也使得反复的体液吸收速度优秀,故经血不在表面停留,不会给使用者带来经血留在表面材料上造成污染的印象。进而,由于使用面侧附近的部位的体液吸收速度不下降,故很难泄漏。
相对于吸收材料53B的吸收体201表面的露出量或露出位置,可以根据使用形态、例如组入吸收性物品内时的位置等,适当地变更设计。如果用从使用面侧观看的俯视图说明吸收材料53B的区域,例如,如图44所示在吸收体201的宽度方向中央,沿长度方向延伸地配置、或如图45所示在面对体液排出部位的部分呈点状配置、或如图46所示把前方侧作成宽阔而后方作成狭小的形状都很好。通过组入等以使吸收体201的长度方向成为生理用卫生巾的长度方向,从而能够只在经血排泄的位置等体液排出部位附近使纤维集合体容易定位,其它部分用便宜的材料,也能低成本地制造。
另外,若象以上那样作成层积了吸收材料53B和另一吸收材料61的吸收体202,如图47~图52所示,可以对吸收体202实施压纹加工。
施加压纹的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制,若在吸收材料53B上施加压纹,由于压榨而存在吸收材料53B的体液保持性下降的场合。从而,最好压纹e不施加在吸收材料53B上而是施加在吸收材料61的使用面侧。特别地,构成为配置在吸收材料53B背面侧的吸收材料61比吸收材料53B宽度及长度大,在吸收材料61的使用面侧露出的部分(不与吸收材料53B重合的部分)施加压纹是合适的。
作为施加了压纹的吸收体202的例子,以下形态是合适的:如图47所示,在点状配置的吸收材料53B的前后方,对配置在其背面侧的吸收材料61,沿其宽度方向施加线状压纹e的形态;如图48所示,在点状配置的吸收材料53B的前后方,对另一吸收材料61,沿其长度方向施加多根线状压纹e的形态;如图49所示,在配置成在吸收体202的宽度方向中央沿长度方向延伸那样的吸收材料53B的两侧,对吸收材料61,沿其长度方向施加线状压纹e的形态;如图50所示,在配置成在吸收体202的宽度方向中央沿长度方向延伸那样的吸收材料53B的两侧,对吸收材料61,从吸收体202的前方到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沿吸收材料53B、且从其中央部向斜后方那样,线状地施加压纹e的形态。
通过组入这样施加了压纹e的形态的吸收体202,使其长度方向与生理用卫生巾等的长度方向一致,从而可以很容易地把吸收材料53B配置在经血排泄位置等体液排出部位,同时,向吸收材料53B排出的体液可以沿着压纹e扩散,制成难以发生横漏的吸收性物品。
进而,当把吸收体202组入吸收性物品中时,有时在吸收体202和液体透过性的顶片51之间设置液体透过性的片材、所谓的第二片,此时,可以对第二片和吸收体202采用整体施加压纹e的形态。
例如,如图51及图52所示,配置成点状的吸收材料53B的使用面侧用第二片52E覆盖,对该第二片52E和吸收材料61最好是线状地施加压纹e的形态,以包围吸收材料53B。这种形态中,第二片52E和吸收体202的整体性提高,能够构成适于发挥由施加压纹产生的防止横向泄漏的功能和由第二片52E产生的体液回流的功能的吸收性物品。
另外,由俯视图表示的上述图43~图52的形态的吸收材料53B,是在整个纤维集合体上均匀施加粘接剂的形态,但即使在把另一吸收材料61层积配置在吸收材料53B的背面侧的吸收体202中,也可以使用图33~图42所示形态的纤维集合体。例如,可以举出这样的吸收体203,即,如图53所示那样,在纤维集合体的两侧部施加比宽度方向中间部多的粘接剂,使得所述两侧部比所述宽度方向中间部的粘接或热融程度有所提高,在包括这样的纤维集合体的吸收材料53B背面侧设置了形成厚度维持区域的吸收材料61。
在此,作为丝束以外的吸收性材料,可以使用浆料纤维、多孔质泡沫材料、棉纤维、无纺布等。
另外,特别在这样作成层积结构的形态中,若把层积配置在背面侧的吸收材料61作成为加压时及加压后比吸收材料53B的厚度下降少的材质,就可以补足体压等加压时吸收材料53B的厚度下降,作成不仅可以抑制在体液保持时产生的弹力减弱而且可以抑制因加压产生的弹力减弱的吸收体。
厚度下降多或少,可以用压缩能量(WC)表示。若压缩能量(WC)低,则加压时或加压后的厚度下降少,弹力很难减弱;若压缩能量(WC)高,则加压时或加压后的厚度下降大,容易发生弹力减弱。压缩能量(WC)例如可以由轻便压缩试验机(KES-G5:KATO TECH公司制)进行测量。更具体地说,在上述试验机中,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量,即,试验片尺寸及形状:长度200mm×宽度50mm的斗形,测量位置:长度200mm×宽度50mm的中央部分,测量条件;SENS:2,测力计的种类:1kg,SPEED RANGE:0.1,DEF感度:20,加压面积:2cm2,置入间隔:0.1(标准),STROKE SET:5.0,上限负荷:50gf/cm2。而且,在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使用时,吸收材料61的压缩能量(WC)希望为1.0~3.0gf·cm/cm2,吸收材料53B的压缩能量(WC)希望为4.0~10.0gf·cm/cm2。若把吸收材料53B的丝束纤维密度设为10~100kg/m3的范围,把另一吸收材料61的密度设为10~100kg/m3的范围,则能够很容易达成。
另外,该吸收体也可以作成多个吸收材料53B层积的吸收体204。具体的形态参照剖面图54~57进行说明。在图54~图57中用虚线表示并用符号51、54标注的部件是为了方便表示的顶片51及底片54,不是构成吸收体204的部件。
如图54所示,可以举出以下各种形态:形成为使用面侧的吸收材料53BX比背面侧的吸收材料53BY宽度宽的形态;如图55所示,使用面侧的吸收材料53BX和背面侧的吸收材料53BY宽度相同的形态;如图56所示,使用面侧的吸收材料53BX比背面侧的吸收材料53BY宽度窄的形态。在装有这些多个吸收材料53BX、53BY时,在各吸收材料53B的宽度之外,也可以适当地使粘接剂的赋予量、密度、体积、宽度、构成纤维的旦尼尔等不同。进而,如图57所示,也可以作成在吸收体204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分离的吸收材料53BX、53BY、53Bz的形态。此时,也可以适当地设计各吸收材料53BX、53BY、53Bz的密度、粘接剂的赋予量、体积、宽度、构成纤维的旦尼尔等。例如,可以把宽度方向两侧的吸收材料53BY、53Bz作成施加粘接剂的量多的纤维的结合程度高的吸收材料,把宽度方向中间部的吸收材料53BX作成施加粘接剂的量少的纤维的结合程度弱的吸收材料。
如图54~图56所示,当层积多个吸收材料53BX、53BY时,如图30所示,把从上下方向送来的带状的吸收材料53BX、53BY用两对辊R1、R1及R2、R2作成层积状态后,只要切割成合适的大小等就行。另外,把图57所示的多个吸收材料53BX、53BY、53Bz并列设在宽度方向时,如图32所示,用各种辊R3~R6聚集带状的吸收材料53BX、53BY、53Bz后,利用切割等形成合适的大小即可。
下面,关于以上的具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以生理用卫生巾为例进行说明。
图58及图59表示生理用卫生巾的第一形态210。该第一形态的生理用卫生巾210为如下形态,即,如图58所示的从使用面侧观看的俯视图所理解的那样,吸收材料53B及另一吸收材料61都没有到达生理用卫生巾长度方向的端部,另外,如作为图58的V1-V1剖面图的图59所示,吸收材料61和吸收材料53B层积,且吸收材料53B配置在使用面侧。
该形态的生理用卫生巾210的制造方法如图20所示。首先,在从上游用传送器等运送来的集纤浆料片等的带状的吸收材料61的使用面侧的适当位置,用涂敷装置21涂敷粘接剂,使预先施加了粘接剂的带状的吸收材料53B连续地层积并粘接。接着,把该层积的带状吸收体210用裁断机22裁成合适的大小,作为吸收体210、210...进一步向下游输送。之后,在该吸收体210、210...的表面侧(使用面侧)重合带状的顶片51、在背面侧重合带状的底片54,并用传送器等向下游搬运。其次,按适当的间隔,用热封装置26粘接带状的顶片51和带状的底片54,在该粘接部H适当地裁断,得到一个个的生理用卫生巾210。粘接部H构成生理用卫生巾长度方向的端部。
以下,图60及图61表示生理用卫生巾的第二形态211。该第二形态的生理用卫生巾211是这样的形态,即,如由图60所示的从使用面观看的俯视图所理解的那样,吸收材料61虽然没有到达生理用卫生巾长度方向的端部,但吸收材料53B到达生理用卫生巾长度方向的端部,而如作为图60的V2-V2剖面图的图61所示,吸收材料61和吸收材料53B层积,且吸收材料53B配置在使用面侧。
该形态的生理用卫生巾211的制造方法如图23所示。首先,把从上游用传送器等运送来的集纤浆料片等的带状的吸收材料61用裁断机22裁成合适的大小,形成吸收材料61、61...,进一步向下游输送。其次,用涂敷装置21在该吸收材料B、B...的使用面侧的适当位置涂敷粘接剂,使预先施加了粘接剂的带状的吸收材料53B连续地层积并粘接,向下游搬运。其次,在该吸收材料61、61...上层积了带状的吸收材料53B的带状吸收体210的表面侧(使用面侧)上重合带状的顶片51,而在背面侧重合带状的底片54,并用传送器等向下游输送。接着,按适当的间隔,用热封装置26粘接带状的顶片51和带状的底片54,在该粘接部H适当地裁断,得到一个个的生理用卫生巾211。
其次,用图62及图63表示生理用卫生巾的第三形态212。该第三形态的生理用卫生巾212是这样的形态,即,如由图62所示的从使用面侧观看的俯视图所理解的那样,吸收材料61没有到达生理用卫生巾212长度方向的端部,吸收材料53B点状配置在吸收材料61的中央部位置,而如作为图62的V3-V3剖面图的图63所示,在吸收材料61的使用面侧,层积并定位用皱纹纸Cp包围的吸收材料53B。
图26表示该第三形态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首先,在从上游运送来的带状的皱纹纸Cp的使用面侧的适当位置,用涂敷装置21涂敷粘接剂。其次,使宽度比其窄的预先施加了粘接剂的带状的吸收材料53B连续地重合并粘接在该带状的皱纹纸Cp的使用面侧,且向下游搬运。其后,用双锥27使带状的皱纹纸Cp的两侧在带状的吸收材料53B的使用面侧折叠,用带状的皱纹纸Cp包围带状的吸收材料53B。之后,用裁断机22将其裁成适当的大小。其次,虽没有图示,但将裁断物配置在大小合适的吸收材料61的使用面两侧,或配置在带状的吸收材料61的使用面侧后,进行裁断。其后,在其表面侧(使用面侧)重合带状的顶片、在背面侧重合带状的底片,且用传送器向下游运送,进而用热封装置按适当的间隔粘接带状的顶片和带状的底片,在该粘接部裁断,得到一个个的生理用卫生巾212。
[对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赋予高吸收性聚合物]
其次,关于以对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赋予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观点为中心的形态进行说明。
在图63中,表示作为吸收性物品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结构例。该短裤型一次性尿布310包括外面(背面)侧的外装片312和内面(表面)侧的吸收性本体320,吸收性本体320固定在外装片312上。吸收性本体320是阻止并吸收保持尿或软便等体液(在后述的生理用卫生巾中为经血)的部分。外装片312是用于装在穿用者身上的部分。
外装片312例如作成如图所示那样的砂漏形状,两侧变细,这里成为穿用者放置腿的部位。吸收性本体320可以采用任意的形状,图中的形态是长方形。
外装片312如图64所示,吸收性本体320设置并固定在规定位置后,前后折叠,外装片312的前身312F及后身312B的两侧部的接合区域312A通过热熔接等接合。由此,可以得到图64所示结构的、具有腰开口部WO和一对腿开口部LO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表示出了图示的吸收性本体320的长度方向(即图64的上下方向。也是产品的前后方向)的中间的宽度比连接外装片312的变细部分的宽度短的形态。该宽度关系也可以反过来,也可以是同一宽度。
外装片312希望由两片例如防水性无纺布片的片组成,希望在这些片之间夹设有弹性伸缩部件,利用其收缩力形成与穿用者配合的形态。作为所述弹性伸缩部件,可以使用橡皮筋或弹性发泡体的带状物等,但希望使用多条橡皮筋。图示的形态的橡皮筋312C、312C...沿宽度方向连续设置在腰区域W中,在腰下区域U中只设在两侧部分,在腿下区域L没有设置。通过将橡皮筋312C、312C...设在腰区域W及腰下区域U两处,即使橡皮筋312C自身的收缩力弱,由于作为整体也在腰下区域U与穿用者接触,故产品可以合适地配合于穿用者。
实施形态的吸收性本体320参照图65那样,包括透过体液的如由无纺布等组成的顶片330、中间片(第二片)340和吸收部件350。进而,在两侧装有挡条360、360。
吸收部件350包括:具有开松丝束的长丝352、352...的集合体(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以下同)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354...的吸收材料53B,和至少包住该吸收材料53B的背面及侧面的覆盖片358。进而,在吸收材料53B和覆盖片358的背面侧部位(下侧的部分)之间设有保持片380。
代表性地如图65所示,在吸收材料53B背面侧设有被称为顶片的由塑料片等组成的体液不透过性片370。在该体液不透过性片370的背面侧设有所述外装片312。在该形态中,体液不透过性片370意味着只配置在吸收材料53B的背面侧的片,在图示例中,形成使吸收材料53B夹设在与顶片330之间的片。
在保持片380和吸收材料53B之间,通过其散布等夹设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
在向长丝352的集合体散布及投射时或其后的工序、或直到消费者使用的流通过程中,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有时在长丝352的集合体中穿过。在长丝352的集合体中穿过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群的凹凸,在消费者使用之际用手触摸时会感到不适感。因此,在吸收材料53B和覆盖片358之间夹设有由无纺布等组成的保持片380。该保持片380加强仅以薄页纸(皱纹纸)等的覆盖片358不够的硬挺度,减轻或防止消费者使用之际用手接触时的不适感。
另外,脱出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由保持片380保持,由于没有在覆盖片358上移动,所以也不用担心发生吸收能力的偏移。特别为了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在保持片380上移动,可以预先在保持片380上涂敷具有粘接性的热熔粘接剂等。在图70中图示出用于该目的的粘接剂涂敷装置404。另外,通过将保持片380的上面(向着使用面侧的面)作成粗面,也可以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在保持片380上移动。作为用于该目的的粗面化或起毛手段,可以列举在无纺布制造时作成不是网面的非网面、进行花纹加工、用针刺法加工、刷光加工等。
在图68中,只在吸收材料53B的下方设置保持片380,但也可以通过吸收材料53B的侧面,卷起延伸到吸收材料53B的上面。另外,也可以重叠使用多片保持片380。
上述例是在吸收材料53B和覆盖片358的背面侧部位之间设有保持片380的例子,但保持片380也可以在比覆盖片358更靠背面侧(该形态没有图示)、总之只要对吸收材料53B在背面侧设置保持片,就能够减轻或不产生在从产品的背面接触时刷拉刷拉的不适感。
体液不透过性片370通过以所谓的卷边形态在使用面上延伸(没有图示),可以防止体液的横向泄漏,但在实施形态中,对于横向泄漏,可以通过在形成挡条360的双重阻挡片364之间夹设有第二体液不透过性片372来防止。根据该形态,由于第二体液不透过性片372延伸到挡条360立起部,故也具有可以防止沿顶片330横向扩散的体液或挡条360、360间的软便的横向泄漏的优点。
中间片(第二片)340夹设在顶片330和覆盖片358之间。如图67所示,也可以使用不设中间片(第二片)340的形态。
中间片(第二片)340是为了使透过顶片330的体液快速地向吸收材料53B转移而设置的。中间片340比顶片330体液透过速度快,通常称为“第二片”。该中间片340不仅使体液快速地向吸收材料53B转移,提高由吸收材料53B的吸收性能,而且还可以防止因所吸收的体液从吸收材料53B产生的“回流”现象,使顶片上时常为干燥的状态。
图示的形态的中间片340比吸收材料53B的宽度短,配置在中央,但也可以设置在整个宽度范围内。中间片340的长度方向长度也可以与吸收材料53B的长度一样,也可以处在以接受体液的区域为中心的较短的长度范围内。中间片340的代表性的材料是体液透过性优异的无纺布,但如前所述那样包含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最为理想。
作为覆盖片358可以使用薄页纸或无纺布等。该覆盖片358除了如图65那样包住长丝352、352...的集合体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354...的整个层的形态外,还可以如图66所示那样只包住该层的背面及侧面。如有必要的话,也可以是由层的上下两层的片夹住的形态或只配置在下面的形态,但由于难以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354...的移动,故不是理想的形态。
另外,覆盖片358如有必要,也可以是用皱纹纸或无纺布等仅将吸收材料53B的上面和侧面覆盖起来、用聚乙烯等体液不透过性片覆盖下面的形态;用皱纹纸或无纺布等覆盖吸收材料53B的上面、用聚乙烯等体液不透过性片覆盖侧面及下面的形态(这些材料形成覆盖片的构成部件)。
本发明的保持片380也可以如图68所示,包围吸收材料53B的侧部。另外,在图68中概念地表示出如下场合:在吸收材料53B的下方设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354...的场合,或包含在吸收材料53B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354...在从制造到消费者使用的阶段中从长丝352、352...的集合体中脱开而集中在保持片380上的场合。
设在产品两侧的挡条360、360是为了阻止在顶片330上传送沿横向移动的尿或软便、防止横向泄漏而设置的,在本发明中是附加的部件。
图示的挡条360把防水性无纺布片364作成双重,覆盖从吸收材料53B的背面侧向顶片330的下方折入的部分,向表面侧突出那样地形成。为了阻止在顶片330上经过而沿横向移动的尿,可以特别地在双重无纺布片364之间插入体液不透过性片370的侧部,延伸到向表面侧突出的挡条360的中途处。
另外,挡条360自身的形状可以适当地设计,在图示例中,在挡条360突出部分的前端部及中间部固定有伸张状态的弹性伸缩材料、例如橡皮筋362、362...,在使用状态下,利用其收缩力就会使挡条360立起。按中间部的橡皮筋362比尖端部的橡皮筋362、362更靠中央侧而固定在顶片330的前后端部的关系,如图65所示,形成了挡条360的基部侧向中央侧斜着立起、尖端部比中间部向外侧倾斜立起的形态。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象保持成图65所示的形状那样,吸收性本体320的各结构部件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的实涂、细珠式或螺旋式的涂敷,相互固定在一起。对后述的图66~图68所示的形态也同样。
该形态的吸收部件350包含吸收材料53B。该吸收材料53B具有开松丝束的长丝352、352...的集合体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354...。而且,至少在接受体液的区域中,对长丝352、352...的集合体,实际上在整个厚度方向上分散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SAP粒子)354、354...。把该实际上分散在整个厚度方向上的状态作为图65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概念地表示。
在吸收材料53B的上部、下部及中间部没有SAP粒子354、354...,或即使有也非常少时,不能称为“分散在整个厚度方向”。因而,所谓“分散在整个厚度方向”对长丝352、352...的集合体而言,除包括在整个厚度方向上“均匀”分散的形态外,还包含虽然“偏置存在”于上部、下部及或中间部,却依然分散在上部、下部及中间部的各部分的形态。另外,也不排除部分SAP粒子354、354...没有侵入长丝集合体352、352...中而残存在其表面上的形态,或部分SAP粒子354、354...穿过长丝352、352...的集合体而处在覆盖片358上的形态。在不考虑胶凝结块(ゲルブロツキング)时,也可以只偏置在上部或只偏置在中央部,在不考虑回流时可以只偏置在中间部或只偏置在下部。
另一方面,吸收材料53B的大小最好是平面投影面积为400cm2以上,且厚度为1~10mm、特别为1~5mm尤为理想。只要吸收材料53B的尺寸处在该范围内,在不带来重量或厚度及成本的增加而提高复原性方面是极为有利的。另外,吸收材料53B的质量在25g以下,特别是10~20g最好。吸收材料53B的质量在该范围内时,不使用专用部件的优点尤为明显。
吸收材料53B的压缩弹性RC最好是40~60%,特别优选50~60%。由此,吸收体自身可以发挥充分的复原性。
进而,吸收材料53B的压缩能量WC若为4.0~10.0gf·cm/cm2,由于在包装时能紧密地压缩成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水平或其以上的水平,所以是理想的。
这些压缩特性可以通过利用开松等长丝352的集合体的纤维密度的调整、纤维材料的选定、可塑剂等粘接剂种类的选定/处理的程度调整、或是采用它们的组合等进行调整。
在此,所谓压缩能量(WC)是将裁成长200mm、宽50mm的试验片(吸收材料53B)的中央部压到50g时的能量消耗量。
该压缩能量可以由轻便压缩试验机(KES-G5,KATO TECH公司制)进行测量。使用该试验机时的测量条件为SENS:2,测力计的种类;1kg,SPEED RANGE:STD,DEF感度:20,加压面积:2cm2,置入间隔:0.1(标准),STROKE SET:5.0,上限负荷:50gf/cm2
另一方面,所谓压缩弹性(RC)是表示纤维被压缩时的回复性的参数。因而,若回复性好,则压缩弹性就大。该压缩弹性可以由轻便压缩试验机(KES-G5,KATO TECH公司制)进行测量。使用该试验机时的测量条件与上述测量压缩能量时一样。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目付量可以根据吸收材料的用途所要求的吸收量适当地加以确定。因而,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可以为50~350g/m2。通过把聚合物的目付量设在50g/m2以下,可以防止因聚合物的重量使得难以通过采用由丝束组成的长丝集合体来发挥轻量化效果的现象。若超过350g/m2,则不仅效果饱和,而且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过剩,会带来上述的刷拉刷拉的不适感。
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调整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在吸收材料53B的平面方向上的散布密度或散布量。例如,可以使体液排泄部位比其它部位的散布量多。考虑男女差别时,男用的物品可以提高前侧散布密度(量);女用的物品可以提高中央部的散布密度(量)。
根据需要,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可以准备粒径分布不同的多种粒子,沿厚度方向顺次散布投射。例如,沿多条直线方向按间隔配置后述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机构390,先散布投射粒径分布小的粒子,再散布投射粒径分布大的粒子,由此可以使粒径分布小的粒子分布在吸收材料53B内的下侧,粒径分布大的粒子分布在上侧。该形态在使粒径分布小的粒子深入到长丝352、352...的集合体内的方面是有效的。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354...和长丝352、352...的集合体的比例左右着吸收特性。作为在吸收材料53B的直接接受体液的区域中的5cm×5cm的平面面积内的质量比,希望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长丝质量是1~14,特别是3~9更为理想。
如图74所示,也可以形成由从顶片330的表面侧沿厚度方向压纹构成的凹槽300E。此时,除只在顶片330上形成由压纹构成的凹槽300E外,也可以如图74所示,在顶片330和中间片340两者上形成由压纹构成的凹槽300E。另外,还可以从中间片340的上面或从吸收部件350的上面形成由压纹构成的凹槽300E。凹槽300E在其延伸方向上有引导体液并使其扩散的效果。凹槽300E的延伸方向希望为产品的长度方向,但即使是宽度方向或使它们组合的格子状也可以。
体液在到达吸收材料53B之前在表面侧层的凹槽300E中传导扩散,形成能将比吸收材料53B范围更广的部分用于吸收。这样,产品整体的吸收容量增大,形成难以发生因吸收容量不足造成的从侧方的泄漏或回流的吸收性物品。
在夹设有中间片340时,也可以在该中间片340上通过压纹形成凹槽300E。另外,也可以不在顶片330上形成凹槽300E,只在中间片340上通过压纹形成凹槽300E。
为了在顶片330和中间片340两者上通过压纹形成凹槽300E,作为中间片340在坪量(单位面积重量)为8~40g/m2、厚度为0.2~1.5mm的范围,作为顶片330,在坪量为15~80g/m2、厚度为0.2~3.5mm的范围,在不阻碍透液性的条件下,在可以充分进行压纹加工这一点上很理想。
在此,为了更加明确以上的吸收性物品的结构,对纸尿布的制造方法例进行说明。图69及图70所示的例子是图63、图64及图68表示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制造例。
沿生产线从上游侧供给覆盖片358,其次供给保持片380。接着,经过后面将详细说明的开松工序,从上方供给丝束开松后的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用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机构390从上方在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上散布,对于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实际上在整个厚度方向分散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其后,通过穿过双锥392,作为吸收部件350由覆盖片358包住。其次,用切割装置394沿生产线方向分割,作成一个个的吸收部件350。
进而,由于中间片(第二片)340在实施形态中相对于吸收部件350整个长度是较短的结构,所以可以从上方间歇地供给。
接着,分别从上方供给挡条360的结构部件及顶片330,从下方供给体液不透过性片370。因此,在构成挡条360的阻挡片364的供给生产线中,预先用没有图示的装置使橡皮筋362在两片无纺布间伸张,且使第二体液不透过性片372固定,在该状态下进行供给,与顶片330一起供给到主生产线。供给到主生产线的挡条360的结构部件、顶片330及体液不透过性片370用双锥396折叠成图68所示的形状。
在吸收性本体320的生产线的最后,用切断装置398切断,可以得到使长度方向沿着生产线的长方形的吸收性本体320。
所得到的吸收性本体320用旋转装置400旋转90度,使得吸收性本体320的长度方向和生产线正交。
另一方面,在外装片312的生产线中,以将橡皮筋312C预先夹设在两片无纺布片之间(在图69中省略图示)的状态下流动,且为了形成腿围部分的刀具(未作图示)镟成椭圆形,到达组合工位402时,在其上面且在镟开部位之间设置旋转后的吸收性本体320,用热熔粘接剂等固定,与外装片312结合。其后,以在图69的水平线为边界上下折叠,外装片312的前身312F及后身312B的两侧部的接合区域312A通过热熔接等接合。之后,在生产线方向割断(割断机构没有图示)而得到一个个的产品。
由面纱352X的开松按例如图70所示的形态进行。即,从面纱352X拉出丝束352Y,通过导向装置420用转弯部422进行角度变化,通过预张紧辊424的夹压部,通过第一夹压部426A、第二夹压部426B及第三夹压部426C,导向第二开松装置410,在此进行最后的开松,在成为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的状态下,送入到双锥392。在此,第二夹压部426B的一个辊在长度方向上隔开小间隔,形成周向连续的多个槽。该槽具有通过使长丝352进入多个槽内来促进开松的功能。
第一夹压部426A和第二夹压部426B之间,赋予张力以便张紧丝束352Y,反之,第二夹压部426B和第三夹压部426C之间设定各夹压部辊的线速度,以使之松弛。预张紧辊424为了向第一夹压部426A顺畅地供给丝束352Y,构成为控制从面纱352X剥下的丝束352Y的张紧的结构。
在这样构成的第一开松装置中,通过对丝束352Y施加张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卷缩,促进长丝352的分离后,利用第二夹压部426B及第三夹压部426C进行丝束352Y的松弛,由此,丝束352Y主要在宽度方向散开。
接着,被导向第二开松装置410。第二开松装置410例如是与如特开昭59-500422号公报(WO 83/03267)所公开的产品一样的结构,大致如图71所概略示出的那样,在入口410A和出口410B之间形成文丘里部410b,同时,在入口侧装备有压缩空气的吹入口410a,同时,在文丘里部410b上具有空气的排气孔410c。在平面上大致呈长方形,在贯通图71纸面的方向上是扁平形状。
通过由吹入口410a吹入压缩空气,利用喷射器效果,空气从入口410A进入,结果,丝束352Y被引入并被赋予前进力。当丝束352Y到达文丘里部410b时,从空气的排气孔410c进行排气,且由于文丘里部410b的空间扩大,故丝束352Y主要进行厚度方向的开松。此时,也如图71的下方所示那样,在宽度方向散开。
本发明者们认识到只用第二开松装置410开松不足,最好通过预先用第一开松装置对丝束352Y进行张紧及松弛的开松。因而,希望把上述两种开松形态组合采用。
在本发明中,作为用于实际上沿整个厚度方向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分散到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机构90,希望是不仅由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自身的自重而形成的下落力,而且还有赋予加速力的机构。该例在图72中示出。
即,构成为在下部具有开口的壳体390a内使具有投射孔390d的旋转滚筒390b沿织物的移动方向(图7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其内部设有遮挡滚筒390c。把这些作为部件的投射部390A与料斗390B连结(参照图70),构成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机构390。
来自料斗390B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被供给到旋转滚筒390b内。在此,预先对着壳体390a的开口位置,进行遮挡滚筒390c的开口的位置调整。图72的状态表示完全一致的全开状态。另外,旋转滚筒390b的投射孔390d作成沿周向分割的组,在图示中,在周向上分割成四个组,因而,在图示中旋转滚筒390b在转动一圈的过程中,可对四张纸尿布散布并投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
在壳体390a及预先进行了位置调整的遮挡滚筒390c不旋转地固定着的状态下,若旋转滚筒390b旋转,则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通过投射孔390d下落,同时,在此刻由于旋转滚筒390b旋转的关系,对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作用半径方向的离心分力,在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上作用大于或等于自由落下时的加速力,以很快的速度散布并投射在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中。因此,可以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深入到长丝352相互间的空隙内。在只依靠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自由下落的方法中,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主要只偏置在上部,对于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来说,实际上很难沿整个厚度方向分散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
也可以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连续地散布并投射在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上,但如参照图69那样,在用切割装置394沿生产线方向分割吸收部件350,作成一个个的吸收部件350时,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的存在,切割装置394的刀刃会在短时间内磨损。因此,最好不是连续地散布及投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而是如图72所示那样只在区域300Z中间歇地散布并投射。
因此,如前所述,旋转滚筒390b的投射孔390d是通过作成沿周向分割的组,在图示中是在周向分割形成四个组,从而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只在区域300Z中间歇地散布并投射。结果,可以在区域300Z、300Z之间由切割装置394割断,可以抑制切割装置394的磨损。
而且,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的散布量可以主要通过投射孔390d的孔径大小、遮挡滚筒390c开口位置相对于壳体390a的开口位置的的调整来进行调节,与加工生产线速度吻合地使所述开口位置进行追随。另外,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的散布图案可以根据分割的投射孔390d组的配置进行调节。
另一方面,如有必要的话,也可以通过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与压力空气一起散布并投射在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上,从而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实际上可以分散在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的整个厚度方向上。但是,由于散布投射在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因压缩空气而变得散乱,存在散布到规定区域外的难点,不能过分推荐。
进而,也可以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机构390一起,或代替它,从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的下方吸引被散布在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
其次,关于以对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赋予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观点为中心的形态,参照图75及图76说明另一例(带式一次性尿布的形态例)。图76是在图75中的314-314线向视图,对吸收性本体320稍加夸张进行图示。
带式一次性尿布310A具有安装在尿布背侧两侧端部的搭接片430,在该搭接片430的固装面上具有钩部件430A,同时,把构成尿布310A的背面的底片312A作成无纺布层积体,在穿用尿布310A时,使搭接片430的钩部件430A能卡合在底片312A表面的任意位置。
若对具体例进行说明,在顶片330和实际上不透过液体的不透液性片、例如由聚乙烯等组成的完全不透过液体的不透液性片370之间,夹设有吸收材料53B。该吸收材料53B整体用由薄页纸作成的覆盖片358包住,在平面上观看呈长方形。在吸收材料53B和覆盖片358之间设有保持片380。
进而,在顶片330和吸收材料53B之间夹设有中间片340。不透液性片370呈比吸收材料53B宽度宽的长方形,其外方设有由砂漏形的无纺布组成的底片312A。
顶片330呈比吸收材料53B宽度宽的长方形,比吸收材料53B的侧缘向外方延伸,通过热熔粘接剂等与不透液性片370固定在一起。
在尿布310A的两侧部,形成向使用面侧突出的挡条360A,该挡条360A包括由实际上在宽度方向上连续的无纺布组成的阻挡片364、和弹性伸缩部件例如由橡皮筋组成的一根或多根作为腿围用弹性伸缩部件的橡皮筋362。430是用于面搭接件的搭接片。
阻挡片364的内面在与顶片330的侧缘分开的位置上具有固定开始端,从该固定开始端到不透液性片370的延伸边,用热熔粘接剂等固定着宽度方向外方的部分。阻挡片364的外面在其下面通过热熔粘接剂固定在底片312A上。进而,设有垫片护套用弹性伸缩材料、例如橡皮筋366。
阻挡片364的内面的、向不透液性片370固定的开始端形成挡条360A的立起端。在大腿周围,该立起端的内侧是没有固定在产品本体上的自由部分,该自由部分利用橡皮筋362的收缩力立起。
本例中,作为搭接片430使用面搭接件,从而可以相对底片312A机械式固定。因而,也可以省略所谓的目标带,且可以自由选择搭接片430的固装位置。
搭接片430的塑料、聚苧麻无纺布、纸制等的搭接基材的基部用例如粘接剂等接合在底片312A上,在末端侧有钩部件430A。钩部件430A用粘接剂与搭接基材接合在一起。钩部件430A在其外面侧有多个卡合片。在钩部件430A的末端侧具有临时固定粘接剂部430B。在产品组装的末期,通过使临时固定粘接剂部430B与阻挡片364粘接,可以防止搭接片430末端侧的剥离。在使用时,抵抗该粘接力进行剥离,把搭接片430的末端侧带入前身。临时固定粘接剂部430B的末端侧露出搭接基材,作成捏手翼片部。
在前身的开口部侧,在底片312A的内面侧,设有作为图样片的目标印刷片374,其上进行了目标印刷,即,印刷了图样,作为搭接片430的钩部件430A进行固装的位置的基准,可以从外部透过底片312A进行目视辨认。
由于尿布310A在穿用时尿布310A成船形地穿在身上,且作用橡皮筋362的收缩力,故在大腿周围由于橡皮筋362的收缩力使挡条360A立起。
用立起部包围的空间形成封闭尿或软便的空间。若在该空间内排尿,该尿通过顶片330,被吸收材料53B吸收,同时,对于软便的固态成分,挡条360A的立起部分成为阻碍,可以防止其越过。对于万一越过立起部的立起远位侧缘而横向泄漏的尿,可利用由平面接触部产生的停止功能来防止横向泄漏。
在该形态中,形成各立起护套的阻挡片364希望不是透液性的,实际上是不透液性(半透液性的也可)。另外,也可以通过对表面片(无纺布层积体)330进行硅酮处理等使之形成排斥液体的性质。无论怎样作,最好使阻挡片364及底片312A都各自具有通气性,且阻挡片364及底片312A是各自的耐水压力为100mmH2O以上的片。由此,形成在产品宽度方向的侧部显现出通气性的产品,可以防止穿用者闷热感。
另一方面,吸收材料53B或吸收性本体320的结构当然可以用于与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片、尿布盖并用的吸收垫片等,但这时的结构由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认为是容易推测的,故省略其说明。
[各部件的材料等]
(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长丝的集合体))
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是由作为实际上被看作连续纤维的连续纤维构成的丝束(纤维束)组成(以丝束作为原材料制成的)的集合体。作为丝束构成纤维,可以使用诸如多糖类或其衍生物(纤维素、纤维素酯、凡丁酯、脱乙酰壳多糖等)、聚合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酯、乳酰胺、聚醋酸乙烯酯等)等,特别是纤维素酯及纤维素最好。
作为纤维素,可以使用棉、棉短绒、木材浆料等来自植物体的纤维素或细菌纤维素等,也可以用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再生纤维素也可以是纺纱的纤维。纤维素的形状和大小能够从实际上可看作无限长的连续纤维到长径为数毫米~数厘米(如1mm~5cm)程度的纤维素、粒径为数微米(如1~100μm)程度的微粉末状的纤维素的各种各样的大小中选择。纤维素也可以向打浆浆料等那样原纤维化。
作为纤维素酯,可以使用例如醋酸纤维素、纤维素丁酸盐、纤维素丙酸盐等有机酸酯;纤维素醋酸丙酸盐、纤维素醋酸丁酸盐、纤维素醋酸酞酸盐、硝酸醋酸纤维素等混合酸酯;聚乙酸内酯接枝化纤维素酯等纤维素酯衍生物等。这些纤维素酯可以单独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纤维素酯的粘合度平均重合度例如为50~900,最好是200~800的程度。纤维素酯的平均置换度例如为1.5~3.0(例如2~3)的程度。
纤维素酯的平均重合度可以作成例如10~1000,理想是50~900,最好是200~800的程度,纤维素酯的平均置换度可以为例如1~3的程度,最好为1~2.15,进而为1.1~2.0的程度更好。纤维素酯的平均置换度可以根据提高生物分解性等观点加以选择。
作为纤维素酯,有机酸酯(例如与碳数为2~4程度的有机酸的酯)特别是醋酸纤维素是合适的。醋酸纤维素特别能提高空隙率,这是由于适合于增加体液的吸收容量。具体来讲,例如若是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的话,则可以把空隙率(空隙的容量/吸收材料整体的容量)最好设计成60~85%,设计成75~85%更好。
另外,醋酸纤维素的乙酰化程度大多是43~62%的程度,但特别是30~50%程度时,由于生物分解性优秀,所以很理想。特别优选的纤维素酯是二醋酸纤维素。
丝束构成纤维也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例如热稳定剂、着色剂、油剂、产率提高剂、白色度改善剂等。
丝束构成纤维的纤度例如可以为1~16旦尼尔,最好是1~10旦尼尔,进而2~8旦尼尔的程度更好。丝束构成纤维也可以是非卷缩纤维,但卷缩纤维是理想的。卷缩纤维的卷缩度例如可以是每英寸(2.54cm)5~75个,最好是10~50个,进而是15~50个最好。另外,多数情况使用均匀卷缩的卷缩纤维。当使用卷缩纤维时,可以制造膨松且重量轻的吸收材料,同时,通过纤维间的络合可以容易制造整体性高的丝束。丝束构成纤维的剖面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异形(如Y字形、X字形、I字形、R字形等)或中空状等的任一种。丝束构成纤维可以以丝束(纤维束)的形式使用,该丝束通过把例如3,000~1,000,000根、最好是5,000~1,000,000根程度的单纤维捆扎在一起而形成。纤维束最好把3,000~1,000,000根程度的连续纤维捆扎在一起而构成。
丝束由于纤维间的络合弱,最好使用具备即使在反复进行体液吸收时也可按确保宽敞空间的目的(防止弹力减弱)粘接或熔接纤维的接触部分的作用的粘接剂。关于该粘接剂的使用方法如前所述。
作为粘接剂,除可以使用三醋精、三甘醇醋酸盐、三甘醇丙酸盐、二丁基酞酸盐、二甲氧基乙基酞酸盐、柠檬酸三乙基酯等酯系可塑剂外,还可以使用各种树脂粘接剂,特别是热塑性树脂。
热塑性树脂是通过熔融固化而显现粘接力的树脂,包含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树脂及水溶性树脂。根据需要,也可以并用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树脂与水溶性树脂。
作为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树脂,可以使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等烯烃系的单独或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甲酯、甲基丙烯甲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系单体和苯乙烯系单体的共聚物等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乙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系单体和(甲基)丙烯系单体的共聚物等苯乙烯系共聚物、即使变性也可以的聚酯、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尼龙612等的聚酰氨、松香衍生物(如松香酯等)、碳化氢树脂(如萜烯树脂、二聚环戊二烯树脂、石油树脂等)、氢添加碳化氢树脂等。这些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水溶性树脂,可以使用各种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乙醚、醋酸单量体与具有羟基、磺酸基或它们的盐的共聚性单量体的共聚物等的乙烯系水溶性树脂、丙烯系水溶性树脂、聚亚烷基氧化物、水溶性聚酯、水溶性聚酰胺等。这些水溶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同时,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热塑性树脂中也可以添加防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稳定剂,填充剂、可塑剂、防腐剂、防霉剂等各种添加剂。
可是,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使用阻碍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进入的粘接剂成分。最好不使用阻碍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进入的粘接剂成分。
纤维集合体以丝束为原料,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制造。最适于本发明使用的二醋酸纤维素的丝束的面纱由Celanese公司或Daicel化学工业等出售。作为二醋酸纤维素的丝束的面纱,其密度约为0.5g/cm3,总重量为400~600kg。
可以从该面纱中剥下丝束,根据需要开松成所希望的尺寸、体积的带状。丝束的开松宽度是任意的,例如可以作成宽度100~2000mm,最好为150~1500mm的程度。当开松丝束时,由于后述的吸收性聚合物的移动变得更容易,故是理想的。另外,通过调整丝束的开松度,可以调整吸收材料的空隙率、密度。
作为丝束开松的方法可以使用:例如把丝束挂在多个开松辊上,随着丝束的行进逐渐扩大丝束的宽度而开松的方法;反复进行丝束的紧张(伸长)和松弛(收缩)而开松的方法;用压缩空气扩宽、开松的方法等。
图10是表示开松设备例的示意图。在该例中,顺次输出形成为卷筒形的丝束1,在其搬运过程中,通过组合利用压缩空气的扩宽机构2和下游侧的辊的线速度较快的多个开松夹持辊3、4、5的开松部,扩宽并开松后,通到粘接剂添加箱6,赋予粘接剂(如在箱中充满三醋精的雾沫),形成所希望的宽度和密度的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10。
粘接剂的赋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的方法:例如通过使浸透三醋精的毛毡与苯乙烯辊表面接触,把粘接剂转涂在辊表面上,经由该辊表面对开松的丝束施加粘接剂的所谓管心供料方式;用转动刷子使在箱内从狭缝渗出的粘接剂飞溅形成雾状,通过在该箱内开松的丝束,赋予粘接剂的所谓涂刷供料的方式等。
因此,对于吸收材料53B的粘接剂的散布量若在以通用为目的时作成均匀的话,则可以形成如图33所示的吸收材料53B。另外,例如对宽度方向中间部赋予比两侧部多的粘接剂的话,就可以形成图34所示形态的吸收材料53B。另一方面,若对宽度方向中间部赋予比两侧部多的粘接剂,就可以形成图35所示的吸收材料53B。而若间歇地进行散布的话,则可以形成图36所示的吸收材料53B。另外,用刷涂供料方式涂敷粘接剂后,通过用管心供料方式涂敷粘接剂,可以制造图38、39、41、42的形态的吸收材料53B。另外,图33~图41所示的各种形态的吸收材料53B可以通过在粘接剂添加箱中、使粘接剂散布量向平面方向偏置、间歇地散布、适当变更涂敷粘接剂的浓度等方式制造。
(表面(顶)片51(330))
在该形态中,表面片51具有透过体液的性质。因而,表面片51的材料只要是显现该体液透过性的材料就足够了,例如可以列举出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或多孔性塑料片等。另外,其中的无纺布的原料纤维是什么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的合成纤维、人造丝或铜铵等的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等、或使用它们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纤维等。进而,无纺布也可以用任何方法制造。作为加工方法可以列举公知的方法,例如:射流喷网法、纺粘法、热纺粘法、熔喷法、针刺法等。如果是要求柔软性、悬垂性的话,射流喷网法为最合适的加工方法;若是要求膨松性、软滑性的话,热纺粘法是最合适的加工方法。
另外,该表面片51可以由一张片组成,也可以由贴合两张以上的片材而得到的层积片组成。同样,顶片51对于平面方向既可以由一张片组成,也可以由两张以上的片组成。
(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
在该形态中,吸收材料52与表面片51一样,具有透过体液的性质。但是,若吸收材料52需要包括上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仅以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组成的话,则更加理想。这是由于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空隙多、体液的吸收容量多。另外,此时,若丝束构成纤维的断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的话,由于像异形时那样不吸引体液,则体液透过速度提高,成为特别理想的产品。
在该实施形态中,吸收材料52的状态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作成一张的片状、或是两片、三片、四片或其以上的多片层积的层积片状、或芯状等。
(中间(第二)片340)
作为中间片340,可以列举与顶片同样的材料、或射流喷网无纺布、浆料无纺布、浆料和人造丝的混合片、针刺结合物或皱纹纸。特别是气穿成网无纺布及纺粘无纺布最好。
(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53B)
在该形态中,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53A、53B全都具有保持所吸收的体液的性质。可是,作为其材料,可以分成不必含有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用符号53A表示的吸收材料)材料、和必须含有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用符号53B表示的吸收材料)材料。
前者的吸收材料53A其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列举由棉状浆料或合成浆料等浆料单体组成的材料、或在片状浆料中混入了作成粒状粉等的吸收性聚合物的材料等众所周知的材料。另外,其中的浆料的原料纤维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机械浆料、化学浆料、溶解浆料等由木材得到的纤维素纤维、或人造丝、醋酸酯等人工纤维素纤维等。但是,构成纤维素纤维的原材料的木材,由于针叶树比阔叶树的纤维长度长,故在功能和价格方面更理想。
另一方面,后者的吸收材料53B由使吸收性聚合物在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内移动而得到的吸收材料形成。在此,对该吸收材料进行详细说明。
图11表示吸收材料53B的制造设备例,供给所希望的宽度、密度的由丝束组成的连续带状的纤维集合体10。因此,可以直接连接该吸收材料制造生产线与上述的纤维集合体制造生产线,以便直接把所制造的纤维集合体10送入吸收材料制造生产线。
被供给的纤维集合体10首先通过聚合物散布箱11,在上面散布吸收性聚合物、最好是高吸收性聚合物,之后,送入到吸引滚筒12。该吸引滚筒12如下构成,即,其在外周壁上具有吸气孔,用没有图示的吸引泵在其周向规定范围(图示例中为大体左半部分的范围)内从内侧进行吸引。散布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纤维集合体10通过吸引滚筒12接触于外周面并被引导。而且,在该过程中,通过由吸引滚筒12的吸气孔进行吸引,环境气体从高吸收性聚合物赋予侧穿过纤维集合体内向相反侧通过,利用其通过力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移动到纤维集合体10内。
所谓高吸收性聚合物,是在“粒子”以外也包含“粉体”的意思。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粒径可以原样使用用于该种吸收性物品的产品,希望为100~1000μm,特别希望为150~400μm。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材料,可以无特别限定地进行使用,但最好是吸水量为60g/g以上。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可以使用吸收保持自重的例如10倍以上的体液的聚合物。作为其例子,有淀粉系、纤维素系或合成聚合物系等等聚合物,可以使用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体、淀粉-丙烯腈共聚体的皂化物、钠羟甲基纤维素的交联物或丙烯酸(盐)聚合体等的共聚物。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形状,通常用的粉粒体状的产品是合适的,但也可以用其它形状的产品。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最好使用吸水速度为40秒以下的产品。吸水速度若超过40秒,就容易发生供给到吸收材料内的体液返出到吸收材料外的、所谓回流现象。
另外,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最好用凝胶强度1000Pa以上的产品。由此,即使在通过使用丝束作成膨松的吸收体时,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吸收体液后的发粘的感觉。
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散布量(目付量)可以根据该吸收体的用途所要求的吸收量适当地确定。因而,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可以为3~400g/m2。在以通用为目的时,最好把高吸收性聚合物相对纤维集合体的量的配置、密度分布、纤维密度作成均匀的,而在以发挥特别的吸收特性为目的时,也可以根据其目的而有所偏重。
作为把高吸收性聚合物散布在纤维集合体内部的方法,可以如下方法:对增幅开松的纤维集合体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后,使与被散布的面相反的面面接触在吸引滚筒等上,同时,用适当的吸引力吸引,在内部移动散布的聚合物。而向纤维集合体赋予高吸收性聚合物最好在施加粘接剂后进行。
在特别理想的形态中,在纤维集合体上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后,进一步用皱纹纸、无纺布、开孔片等液体透过性片、聚乙烯制的膜等液体不透过性片进行逐个包装。
为了固定高吸收性聚合物,在赋予高吸收性聚合物前的纤维集合体上涂敷粘接剂是理想的形态。
另外,在由片进行逐个包装时,在覆盖片之前,先在形成片的纤维集合体侧的面上供给粘接剂是理想的形态。
在特别理想的形态中,在纤维集合体10上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后,再在其上覆盖片13。此时,在吸引滚筒12上,从纤维集合体10的覆盖有片13的面的相反侧面进行吸引。这样,只要在吸引之前覆盖片13,则与不覆盖任何部件的场合比较,可以在高吸收性聚合物上作用更强的吸引力,使高吸收性聚合物高效率地向纤维集合体10内部移动并分散。作为该片13,可以使用皱纹纸、无纺布、开孔片等液体透过性片、聚乙烯制的膜等液体不透过性片。
为了在纤维集合体10上固定高吸收性聚合物,在赋予高吸收性聚合物前的纤维集合体10上涂敷粘接剂的形态是理想的形态。因此,如图所示,可以在聚合物散布箱11的上游侧配置粘接剂涂敷装置14。
另外,在覆盖片13时,在覆盖片13之前先向形成片13的纤维集合体10侧的面供给粘接剂的形态是理想的形态。因此,图示的形态中,在相对于吸引滚筒的片供给路径上装有粘接剂涂敷装置15。若采用该形态,在纤维集合体10表面上露出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就会借助粘接剂固定在片13上,未粘接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则通过后面的吸引向纤维集合体10内部移动。
进而,对吸引后、即移动高吸收性聚合物后的纤维集合体10供给粘接剂的形态是理想的。因此,图示形态中,在吸引滚筒12的下游侧的纤维集合体10的露出侧面(与片13侧相反的面,在图中是上面)装有粘接剂涂敷装置。若采用该形态,可以把高吸收性聚合物固定在纤维集合体10上,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是所赋予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中的向与纤维集合体10的聚合物赋予侧相反的一侧移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另外,在纤维集合体10的露出侧面上,覆盖另外的片或围绕纤维集合体10的两端折回覆盖片13的两侧部时,可以使移动到纤维集合体10的露出侧面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相对该片13固定高吸收性聚合物。
这些粘接剂的供给可以组合任一个或两个以上使用。作为粘接剂,可以适当地使用由热塑性树脂(具体例如前所述)组成的粘接剂。
之后,这样赋予了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纤维集合体10,例如用别的片覆盖,或如图所示用双锥使片13的两侧部围绕纤维集合体10的两端折回而覆盖后,切断成规定的长度,作成一个个的吸收材料53B。
另一方面,在以通用为目的时,高吸收性聚合物相对于纤维集合体10的量的配置、密度分布、纤维密度最好是均一的,而以发挥特别的吸收特性为目的时,也可以根据其目的而有所偏重。
具体用于图示形态时,在聚合物散布箱11中,可以使散布量偏置于平面方向。特别在纸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等体液吸收性物品中,希望增大吸收材料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吸收量的情况较多,此时,在聚合物散布箱11中,可以对纤维集合体1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散布比两侧部更多量的高吸收性聚合物。
另外,通过使吸引滚筒12中的吸引力偏移,吸引力越高的位置就有越多量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位于吸引滚筒12侧,所以可以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密度偏置。例如,通过使吸引滚筒12的宽度中央的吸引力比两侧部高(或者也可以使吸引时间变长),可以使纤维集合体1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密度比两侧部高。这样的结构中,由于中央部吸收速度变慢,两侧部的吸收速度高,故在用于体液吸收性物品时,体液容易在吸收体整体上扩散,也就是扩散性得到提高。
进而,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10由于液体容易沿纤维的连续方向流动,故可以通过使纤维密度偏置来赋予特别的吸收特性。作为这样的使纤维密度偏置的手段,可以在制造纤维集合体10时通过进行偏置的开松、或部分地捆扎使用多束丝束等而实现。作为具体的偏置方法,例如可以偏置设置成使纤维集合体1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纤维密度比两侧部高。此时,在纤维集合体1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就会形成更多的液体沿纤维的连续方向流动的状态。
该实施形态中,吸收材料53A及53B的状态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作成芯状、或作成单片状、或是作成两片、三片、四片或其以上的多片层积而得的层积片状等。
(覆盖片358)
作为用于吸收材料53B的覆盖片358,可以使用薄页纸、特别是皱纹纸、无纺布、聚苧麻无纺布、开设有小孔的片等。但是,希望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不脱开的片。用无纺布取代皱纹纸时,亲水性的SMMS(纺粘/熔喷/熔喷/纺粘)无纺布是特别合适的,其材质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目付为8~20g/m2,特别希望为10~15g/m2
(吸收片55)
在该形态中,吸收片55具有透过体液的性质。因而,吸收片55的材料只要是显现该体液透过性的材料就够了,例如,可以列举与表面片51一样的材料、或与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一样的材料等。
(体液扩散性片58)
在该形态中,体液扩散性片58具有使体液扩散的性质。因而,体液扩散性片58的材料只要是显现该体液扩散性的材料就够了,例如,可以列举与表面片51一样的材料、或与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一样的材料等。但若是射流喷网产品、浆料无纺布、浆料和人造丝的混合片、针刺结合产品或皱纹纸,则会特别理想。
(保持片380)
保持片380是用于消除或减轻刷拉刷拉的不适感的部件。因而,其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是具有吸收性聚合物的保持性能就足够了。具体地可以列举出:诸如无纺布、卷缩浆料、低吸收性的棉纤维(例如用防水剂或疏水剂等处理未脱脂的棉纤维、脱脂的棉纤维、人造丝纤维所得的产品等)、聚乙烯纤维、聚酯纤维、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绢、棉、麻、尼龙、聚氨脂、醋酸酯纤维等。
但是,在把保持片380作为无纺布时,可以采用基于KES试验测得的压缩能量为0.01~10.00gfcm/cm2、最好是0.01~1.00gfcm/cm2、且压缩弹性为10~100%、最好是70~100%的无纺布。
(体液不透过性片370)
体液不透过性片370如前所述那样,意味着只配置在吸收材料53B的背面侧的片。因此,该体液不透过性片370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具体来讲,例如可以列举出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或是在聚乙烯片等上层积了无纺布的层压无纺布、夹设有防水膜而实际确保了不透液性的无纺布(此时,由防水膜和无纺布构成体液不透过性的背面片)等。当然,除此以外,也可以举出近年来从防闷热观点出发理想使用的具有不透液性且具有透湿性的材料。作为该具有不透液性且具有透湿性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中混合无机填充剂而形成片后、又沿单轴或两轴方向延伸得到的微多孔性片。
(背面片2)
在该形态中,背面片54具有不透过体液的性质。因而,背面片54的材料只要是显现该体液不透过性的材料就足够,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或是在聚乙烯片等上层积了无纺布的层压无纺布、夹设有防水膜而实际确保不透液性的无纺布(此时,由防水膜和无纺布构成体液不透过性的背面片54)等。当然,除此以外,也可以举出近年从防闷热观点出发而优选使用的具有不透液性且具有透湿性的材料。作为该具有不透液性且具有透湿性的材料的片,例如可以列举出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中混合无机填充剂而形成片后、又沿单轴或两轴方向延伸得到的微多孔性片。
实施例1
其次,根据实施例阐明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者们对所述第一形态的体液吸收结构50及现有的体液吸收结构分别进行了测量水分吸收速度的试验。在该体液吸收结构50中,作为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使用了以醋酸纤维素为原料的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另外,在现有的体液吸收结构中,取代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使用了无纺布片。吸收的水分的量设计成5cc、10cc、15cc、20cc、25cc、30cc六种。但是,在水分量为10cc以上时,并不是一次吸收水分,而是采用按20分钟间隔反复2次~6次利用筒进行5cc吸收的作业的方法。吸收所需要的时间(秒)示于表1。
[表1]
  吸收量(cc)   透过体液的吸收材料的材料   比较(倍数)
  醋酸纤维素   无纺布
  试验例1   5   0.92秒   2.37秒   2.6
  试验例2   10   1.51秒   8.11秒   5.4
  试验例3   15   1.99秒   10.54秒   5.3
  试验例4   20   2.65秒   13.09秒   4.9
  试验例5   25   3.11秒   19.43秒   6.2
  试验例6   30   3.35秒   29.83秒   8.9
由表1可以明确看出,在以醋酸纤维素为材料的时候,吸收速度快,特别是吸收量变多,则吸收所需要的时间产生很大的差异。由此可以得知,优选的是不使用无纺布,而是使用含有由以醋酸纤维素为原材料的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52。
实施例2
其次,对粘接剂的目付量和弹力减弱程度及体液吸收速度的关系进行试验。
(弹力减弱程度试验)
样本是由改变作为粘接剂的三醋精的目付量作成的各种纤维集合体所构成的吸收材料53B。
试验把使样本在调整到温度25度、湿度60%的通风处内干燥12小时后的厚度作为体液吸收前的厚度,把在干燥后使5cc马血自然滴落吸收而又放置5分钟后的厚度作为体液吸收后的厚度,用(体液吸收后的厚度)/(体液吸收前的厚度)算出的厚度维持率进行评价。在厚度维持率高时,是弹力不减弱的吸收材料53B;而在厚度维持率低时,则是弹力减弱的吸收材料53B。厚度的测定用KES压缩试验机(KATO TECH公司制)测定。粘接剂的目付量与试验结果一起示于表2。
[表2]
 试验例7  试验例8  试验例9   试验例10   试验例11   试验例12   试验例13   试验例14   试验例15   试验例16   试验例17
  三醋精目付量(g/m2)   0   2.4   4.9   7.3   9.8   12.2   14.6   17.1   19.5   22.0   24.4
  吸收前的厚度(mm)   22.0   21.0   20.0   18.0   18.0   17.0   17.0   16.5   16.5   16.0   14.5
  吸收5cc后的厚度(mm)   9.8   10.5   10.5   10.7   11.0   11.0   11.5   12.0   12.1   11.6   10.5
  厚度维持率(%)   44.5   49.8   52.5   59.5   61.1   64.7   67.6   72.7   73.3   72.5   72.4
看表2可知,在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上散布粘接剂形成的吸收材料53B的厚度维持率高,弹力不易减弱。另外,当粘接剂的目付量为17g/m2以上时,由于厚度维持率不变,所以可知在以三醋精为粘接剂的场合,最合适的目付量为16~18g/m2左右。作为样本使用的纤维集合体的密度为30g/m2
(体液吸收速度试验)
试验作为样本采用以下的样本,即,在由改变作为粘接剂的三醋精的目付量作成的各种纤维集合体构成的吸收材料53B的上面配置由开口膜组成的顶片51,在下面配置了由粉碎浆料组成的吸收材料61,从而形成层积状态。另外,顶片51、吸收材料53B、吸收材料61在调整到温度25度、湿度60%的通风处中干燥12小时后使用。另外,还准备了与各试验例对应的半成品样本。
试验从顶片51侧每次间隔20分钟地连续六次滴落5cc的马血,测定各滴下时的马血的吸收速度。粘接剂的目付量与弹力减弱试验的样本是一样的。试验结果示于表3。
[表3]
-   试验例7   试验例8   试验例9   试验例10   试验例11   试验例12   试验例13   试验例14   试验例15   试验例16   试验例17
  粘接剂目付量(g/m2)   0.0   2.4   4.9   7.3   9.8   12.2   14.6   17.1   19.5   22.0   24.4
  5cc滴下时   1.08   0.94   0.84   0.84   0.80   0.85   0.75   0.89   0.76   0.76   0.81
  10cc滴下时   1.01   1.06   0.99   1.14   1.23   1.22   1.01   1.31   1.35   1.00   0.97
  15cc滴下时   1.63   1.45   1.77   1.41   1.73   1.73   1.41   1.89   1.64   1.52   1.56
  20cc滴下时   2.37   2.25   2.01   2.12   2.13   2.17   2.24   2.57   2.15   1.90   1.99
  25cc滴下时   3.54   3.33   3.08   2.78   2.65   2.40   2.30   2.52   2.41   2.36   2.49
  30cc滴下时   4.00   3.92   3.65   3.39   3.09   3.19   2.91   2.84   2.74   2.60   2.65
由表3可知,通过散布粘接剂使纤维彼此以点或线的方式粘接,吸收速度加快。
这样看来,若粘接剂的散布时纤维彼此以点或线的方式粘接,则由于厚度维持率提高,同时吸收速度提高,所以是体液吸收性好且对身体的配合性有所改善的吸收材料53B。
实施例3
表4表示对以下材料及产品进行后述的测定:使用开松了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的丝束的长丝的集合体,通过图69及图70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吸收材料及其产品(试验例18(实施例));使用了浆料短纤维的一般的吸收材料及其产品(试验例19(现有例));及如图73所示,把图70的旋转滚筒换成真空滚筒406,并不是所述的还施加离心分力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机构390,而仅是采用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靠自重下落的形式的通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机构,通过从真空滚筒406上方在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上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而得到的吸收材料及其产品(试验例20(比较例))。表4也一并记录了评价结果。
在此,若看比较例的产品,主要是在保持片上存在很多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在长丝352的集合体352Z的下侧侵入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而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354不侵入到上部(因而,并不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实际上在长丝的集合体的整个厚度方向上分散”)。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吸水量的测定)
在放入转子的一升烧杯中加入0.9%的氯化钠水溶液(在离子交换水991.0g中溶解试剂特级氯化钠9.00g进行调制)500.00±0.10g,一边用电磁式搅拌器搅拌液体一边加入样本2.0000±0.0002g,用SaranWrap膜为盖搅拌一小时。
用标准筛(38μm、200mmφ×45mm)过滤烧杯内容物质,把残留在筛上的凝胶用特氟隆板除去水分,放置15分钟。测定残留在筛上的凝胶的重量A,用下式算出吸水量。
C=A/S...(1)
在此,C:生理吸水量(g/g)、A:残留在筛上的凝胶的重量(g)、S:样本重量(g)。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保水量的测定)
在不锈钢容器中装入8成0.9%的氯化钠水溶液。
精称样本2.0000±0.0002g,放入棉袋(メンブロ一ド60号100mm×200mm)内后,使大约100ml的0.9%的氯化钠水溶液流入棉袋内,同时,使整体浸入不锈钢容器的水溶液中。
用橡胶圈捆住棉袋的上部浸渍15分钟后,用脱水机(167G)脱水一分钟,测量棉袋及凝胶的重量。
不加入样本进行同样的操作,测量空的棉袋湿润时的重量。
根据下式算出保水量。
C=(A-B)/S...(2)
在此,C:保水量(g/g)、A:棉袋及凝胶的重量(g)、B:空的棉袋湿润时的重量(g)、S:样本重量(g)。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吸收速度的测定)
在放入了转子的100毫升烧杯中,加入0.9%的氯化钠水溶液50.00±0.01g,在恒温水槽内恒定保持成25±0.2℃。
用电磁式搅拌器及旋转体测量器以旋转速度600±10rpm进行搅拌。
称量2.0000±0.0002g样本,投入烧杯内的旋涡中,同时,用秒表开始测量。记录直到旋涡消失、液面成为水平的时间(秒),作为吸收速度。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加压条件下的吸收量的测定)
如图77所示,使中心对准支承台501中央的上下贯通孔,立设丙烯树脂制的圆筒503(内径2cm、高5cm、在底面上安装75μm的尼龙网501N的部件),在该圆筒503中加入0.100±0.0002g的样本500,在样本500的上面放置圆柱状锤502(径长1.9cm、重量为120g)。
使滴定管504的排出口通过导管506与支承台501的贯通孔的下侧开口连接,读取打开阀300V1、300V2前的刻度值和三十分钟后的刻度值。
用下式算出加压条件下的吸收量。
C=(A-B)/S...(3)
在此,C:加压条件下的吸收量(ml/g)、A:吸水开始后三十分钟的刻度值(ml)、B:吸水前的刻度值(ml)S:样本重量(g)。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凝胶强度的测定)
把尿素20.0g、氯化钠8.0g、氯化钙0.3g、硫酸镁0.8g、离子交换水970.9g、硫酸亚铁0.25g混合,整体调制1升的人工尿(铁离子50ppm)。
在放入转子的100毫升烧杯中加入含有铁离子50ppm的人工尿49±0.1g,用电磁式搅拌器搅拌。称量样本1.0000±0.0002g,投入烧杯内的旋涡中后,搅拌到旋涡消失、液面成为水平。
把生成的凝胶在40℃×60%RH的恒温恒湿机内放置三小时。
在25℃的恒温水槽内浸泡5分钟后,用强度计(ネオカ一ドメ一タ)测量凝胶强度。用下式把该测量值进行单位换算,算出凝胶强度(Pa)。
C=A×0.1...(4)
在此,C:凝胶强度(Pa)、A:由强度计得到的凝胶强度(dyne/cm2)、0.1:常数。
(尿布状态的加压条件下吸收量的测定)
首先,测量未吸收的样本的重量。
其次,如图78所示,在由样本尿布310中的橡皮筋等产生的收缩部分、例如腰部或折褶部分,如两端箭头所示那样按2cm的间隔设置切缝,使尿布非强制性地(自然地)展平。
设使用面(内面)向上,把样本在丙烯板和金属板之间夹平。在丙烯板的上面放置锤(10kg),在保持成37℃的人工尿(上述的材料)中浸泡三十分钟。
三十分钟后从人工尿中取出样本,摘下锤及丙烯板后,把样本折三折,放在秤上测量其重量。
从吸收后的样本重量中减除未吸收的样本重量,算出加压条件下的吸收量(g)。
(尿布状态下的吸收速度的测定)
使用由假设从腿到臀部的部分而形成的U字形板组成的、在最下位置的宽度方向中央形成注入口的U字形器具。
在样本处于尿布中的吸收体长度方向中央位置上标注印记,使该印记位置与注入口吻合,将样本固定在U字形器具的外面。
将固定有样品的U字形器具载置在吊床上,使其不倾斜。
把在中央具有贯通孔的锤(1kg、10cm×10cm)放置在U字形器具的上面。此时,使锤的贯通孔对准U字形器具的注入口。
经由锤的贯通孔及U字形器具的注入口,对样本注入人工尿(上述的材料)100cc,测量全部吸收所需要的时间,作为吸收速度(秒)。
(尿布状态下的回流量的测定)
把顶片放置在切成100mm×300mm的吸收体上,密封四周,作成样本。
把内径27mm的圆筒器具(支承部150mm×150mm)放置在样本中央。圆筒器具根据需要加重。
使人工尿以十分钟的间隔三次滴下50cc的量。
第三次滴下的十分钟后,放置滤纸(ADVANTEC No.2、10cm×10cm、重叠30张),用5kg的重物施加负载10秒钟后,测量层叠滤纸的重量,减除事先测量的未吸收的层叠滤纸的重量,算出转移到层叠滤纸的人工尿量,作为回流量(g)。
(压缩弹性RC、压缩能量WC的测定)
用KATO TECH株式会社制的压缩试验机,在以下条件下压缩样本,即,速度:0.01cm/sec、压缩面积:2cm2、感度:2(测力计200g/10v)、压缩负载:50gf/cm2。根据压力和变形量的相关图算出压缩弹性RC和压缩能量WC。压缩弹性RC意味着其值越大则压缩后的复原性就越高,而压缩能量WC意味着其值越大则越容易被压缩。
(复原性的功能评价)
使用各吸收体以使吸收体以外为通用的方式制造纸尿布样本。准备在制成后不压缩的样本、和以通用的形态压缩包装后又解除包装的样本,由20名被试验者通过目视及手接触来评价其复原性。评价以现有例为基准,与此相比较,几乎感到不到变化时为△,复原性高、富于柔软性时为○。
[表4]
  实施例18   试验例19   试验例20
  高吸收性聚合物   SAP使用量(g)   11   11   12
  SAP目付(g/cm2)   0.02   0.0200   0.0312
  吸水量(g/g)   52   53   54
  保水量(g/g)   32   34   35
  吸水速度(秒)   39   40   27
  加压条件下的吸收量(ml/g)   33   33   30
  凝胶强度(Pa)   1000   700   2300
  纤维集合体   纤维使用量(g)   3.0   9.0   3.0
  纤维密度(g/cm3)   0.044   -   -
  纤维目付(g/cm2)   0.006   0.0164   0.0078
  吸收材料   吸收材料面积(cm2)   539   520   410
  吸收材料厚度(cm)   1.0   1.0   1.1
  吸收材料重量(g)   14   20   16
  尿布状态下的吸收性能   加压条件下的吸收量(g)   480   520   500
  吸收速度(秒)   260   238   1560
  回流量(g)   3.0   7.0   9.0
  吸收材料的压缩特性   压缩能量WC(gf·cm/cm2)   4.0~7.0   2.5   8.1
  压缩弹性RC(%)   46   43   36
  压缩复原性的功能评价   ○   -   △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纸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接尿垫片、失禁垫片等吸收性物品等。

Claims (34)

1、一种体液吸收性物品,其是在表面片的下面装有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体液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之间,夹设着包括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通过使吸收性聚合物在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内移动而得到的吸收材料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及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的至少一方,在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上赋予粘接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所述粘接剂的赋予,纤维彼此的接触部分以线及点的至少一种方式粘接或熔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具有因所述粘接剂的赋予量不同而形成的粘接或熔接程度不同的两个以上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方向中间部赋予比两侧部更多量的粘接剂,所述宽度方向中间部的粘接或熔接程度比所述两侧部高。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两侧部赋予比宽度方向中间部更多量的粘接剂,所述两侧部的粘接或熔接程度比所述宽度方向中间部高。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表背面附近赋予比表背面中间部更多量的粘接剂,所述表背面附近的粘接或熔接程度比所述表背面中间部高。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表背面附近及宽度方向两端部赋予比中心部更多量的粘接剂,所述表背面附近及所述宽度方向两端部的粘接或熔接程度比所述中心部高。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方向断面两端部赋予比宽度方向断面中间部更多量的粘接剂,所述宽度方向断面两端部的粘接或熔接程度比所述宽度方向断面中间部高。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方向断面中间部赋予比宽度方向断面两端部更多量的粘接剂,所述宽度方向断面中间部的粘接或熔接程度比所述宽度方向断面两端部高。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背面侧,层积有由丝束以外的吸收性材料组成的吸收材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束以外的吸收性材料包含浆料纤维、多孔质泡沫材料、棉纤维及无纺布的至少一种。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由丝束以外的吸收性材料组成的吸收材料施加压纹。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压缩弹性RC为40~60%。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压缩能量WC为4.0~10.0gf·cm/cm2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丝束纤维密度为0.03~0.25g/cm3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0~300g/m2
19、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质量为1~15g。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的空隙率为60~85%。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沿着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长度方向,夹设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之间,
而且,在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的两侧方的、没有夹设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的部位,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进行压榨加工。
22、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夹设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之间,
而且,在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的前方及后方的、没有夹设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的部位,沿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宽度方向进行压榨加工。
23、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和所述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材料之间夹设着体液扩散性片。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体液扩散性片实施压榨加工,以便至少在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长度方向延伸。
25、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包含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吸收材料之间,夹设着具有体液透过性的吸收片。
26、如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构成纤维是醋酸纤维素的纤维。
27、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由丝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构成纤维的断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
28、如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实施压榨加工,使其至少沿长度方向延伸。
29、如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用覆盖片包住。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片是薄页纸。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片是无纺布。
32、如权利要求1~31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背面侧设有保持片。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片是基于KES试验测得的压缩能量为0.01~10.00gf·cm/cm2、且压缩弹性为10~100%的无纺布。
34、如权利要求1~33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体液保持性的吸收材料的厚度为0.1~1cm。
CN2005800220689A 2004-06-30 2005-06-30 体液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9766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94870A JP4397745B2 (ja) 2004-06-30 2004-06-30 吸収性物品
JP194874/2004 2004-06-30
JP194871/2004 2004-06-30
JP194870/2004 2004-06-30
JP2004194871A JP4397746B2 (ja) 2004-06-30 2004-06-30 吸収性物品
JP2004194874A JP4593986B2 (ja) 2004-06-30 2004-06-30 吸収体
JP031662/2005 2005-02-08
JP2005031662A JP4790281B2 (ja) 2005-02-08 2005-02-08 吸収性物品
PCT/JP2005/012130 WO2006004017A1 (ja) 2004-06-30 2005-06-30 体液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6665A true CN1976665A (zh) 2007-06-06
CN1976665B CN1976665B (zh) 2011-01-26

Family

ID=35809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20689A Active CN1976665B (zh) 2004-06-30 2005-06-30 体液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97745B2 (zh)
CN (1) CN197666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8760A (zh) * 2015-06-17 2018-02-16 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 血液处理过滤器用过滤部件、血液处理过滤器、和血液处理方法
CN111374835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以及吸收性物品
CN113640371A (zh) * 2021-08-04 2021-11-12 翟义恒 一种钢结构焊缝检测工艺
CN114173733A (zh) * 2019-10-21 2022-03-11 株式会社大赛璐 吸收性物品
CN115120415A (zh) * 2022-06-27 2022-09-30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导流效果的纸尿裤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2505A (en) * 1989-04-04 1999-10-26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Fibers capable of spontaneously transporting fluids
CN2258390Y (zh) * 1996-05-03 1997-07-30 王维平 桥式快速吸附垫体
SE514391C2 (sv) * 1997-12-03 2001-02-19 Sca Hygiene Prod Ab Absorberande alster
US6068620A (en) * 1998-03-30 2000-05-30 Paragon Trade Brands Absorbent laminate
US20020019614A1 (en) * 2000-05-17 2002-02-14 Woon Paul S.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improved performance
US6575952B2 (en) * 2001-05-11 2003-06-1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multilayer absorbent core
CA2495919A1 (en) * 2002-08-26 2004-03-04 Tyco Healthcare Retail Services Ag Core for absorbent articl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8760A (zh) * 2015-06-17 2018-02-16 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 血液处理过滤器用过滤部件、血液处理过滤器、和血液处理方法
CN111374835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以及吸收性物品
CN114173733A (zh) * 2019-10-21 2022-03-11 株式会社大赛璐 吸收性物品
CN113640371A (zh) * 2021-08-04 2021-11-12 翟义恒 一种钢结构焊缝检测工艺
CN113640371B (zh) * 2021-08-04 2023-12-01 山东知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焊缝检测工艺
CN115120415A (zh) * 2022-06-27 2022-09-30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导流效果的纸尿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97745B2 (ja) 2010-01-13
JP2006014883A (ja) 2006-01-19
CN1976665B (zh) 201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159C (zh) 吸收性物品
CN1279097C (zh) 高吸收性复合组合物,该组合物制备的吸收性片材,和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976663A (zh) 吸收体的制造设备、吸收体以及吸收性物品
CN1130174C (zh) 吸收性片材及其制法和用其制得的吸收性制品
CN1278662C (zh) 高吸水性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37608C (zh) 包含纤维微粒和自由流动颗粒的吸收制品
CN1976662A (zh) 吸收体以及吸收性物品
CN1450886A (zh) 低泄漏个人护理用品
CN1165267C (zh) 变速流处理的卫生垫
CN1976665A (zh) 体液吸收性物品
CN1023189C (zh) 组合一体式卫生巾
CN1491271A (zh) 发热组合物、使用其的发热体和制备发热体的方法
CN1282447C (zh) 用于加热足部的产热体
CN1976660A (zh) 体液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678269A (zh) 生理用吸收性用品的制造装置及其方法
CN1079140A (zh) 一种具有非吸收弹性层的吸收用品
CN1213710C (zh) 具有整体芯吸阻挡件的吸收制品
CN1160039C (zh) 吸收制品
CN1498097A (zh) 吸收体、其制造方法及使用了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CN1069890A (zh) 能够自然传输液体的纤维
CN1708271A (zh) 具有液体不渗透性表面薄片的吸收体产品
CN1610703A (zh) 非水系吸收体及其用途
CN1354810A (zh) 吸收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CN1976664A (zh) 吸收体以及吸收性物品
CN1909865A (zh) 吸收性物品以及内部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