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5977A - 彩色显像管 - Google Patents

彩色显像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5977A
CN1975977A CN 200610163659 CN200610163659A CN1975977A CN 1975977 A CN1975977 A CN 1975977A CN 200610163659 CN200610163659 CN 200610163659 CN 200610163659 A CN200610163659 A CN 200610163659A CN 1975977 A CN1975977 A CN 1975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ffective portion
effective
axis
color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636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井敬
小岛忠洋
中山刚士
濑户信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T Picture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Toshiba Picture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Toshiba Picture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Toshiba Picture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5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5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ssels, Lead-In Wires, Accessory Apparatus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Abstract

在内表面形成有荧光体屏幕(3)的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沿着对角轴(D)、短边(1aS)、长边(1aL)的曲率半径RD、RS、RL满足RD≥10m、RS>RD、RL>RD。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彩色显像管,观看性良好,具备成形性及强度良好的荫罩板,同时不易发生由成拱现像造成的色纯度的劣化。

Description

彩色显像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荫罩板的彩色显像管。
背景技术
一般,如图7所示,彩色显像管具有由大致矩形状的面板1和接合在侧壁部1b的漏斗状的漏斗罩2构成的玻璃制的外围器9,该面板1在由曲面构成的有效部1a的周边设有侧壁部1b。在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内表面设有黑色非发光物质层和埋入该黑色非发光物质层间的间隙中的、由绿、蓝、红3色的荧光体构成的大致矩形状的荧光体屏幕3。各荧光体形成为沿着短边方向的条纹状,该荧光体的条纹沿长边方向排列有多个。
与该荧光体屏幕3对置而设有荫罩结构体5。荫罩结构体5由形成了使电子束通过的多个开孔(电子束通过孔)的荫罩板4、和保持荫罩板4的大致矩形框状的荫罩框11构成。
如图8所示,荫罩板4具备与面板1的有效部1a对置的主面部4a、和相对于主面部4a大致弯曲成直角而连接设置在主面部4a的裙部4d。主面部4a形成有用来选择从电子枪7向构成荧光体屏幕3的3色荧光体射出的3个电子束6B、6G、6R的多个电子束通过孔4e,并且,由在荧光体屏幕3侧具有凸曲面的有孔区域4b、和包围该有孔区域4b的外周且没有形成电子束通过孔4e的无孔区域4c构成。
荫罩板4的裙部4d安装在大致矩形框状的荫罩框11,被荫罩框11保持。通过将安装在荫罩框11的弹性支撑体(未图示)与在面板1的侧壁部1b的内壁面设置的立销(未图示)卡止,将荫罩结构体5可拆装地安装在面板1。
在漏斗罩2的颈部2a内配设有射出电子束6B、6G、6R的电子枪7。此外,在漏斗罩2的大径部的内侧配置有安装在荫罩框11的内部磁屏蔽罩10。在漏斗罩2的外周面装载有偏转装置8。
从电子枪7射出的3个电子束6B、6G、6R通过偏转装置8产生的磁场而偏转,通过荫罩板4的电子束通过孔4e,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扫描荧光体屏幕3,来显示彩色图像。
由于外围器9的内部空间是真空,所以因外界的大气压而在外围器9内产生应力。由于外围器9不是球形,所以其应力不均匀,拉伸应力或压缩应力有分布地产生。因此,如果对外围器9施加某种机械冲击,局部地发生破坏或龟裂,则外围器9容易聚爆(向心挤压)。为了防止该聚爆,在面板1的侧壁部1b的外周面卷绕有用来保持外围器9的强度、防止聚爆的防爆用加强带12。
一般,为了在彩色显像管的荧光体屏幕3上显示没有色偏差的图像,必须使通过了在荫罩板4上形成的电子束通过孔4e的3个电子束正确地沉陷(landing)在3色荧光体上。因此,需要将面板1与荫罩板4维持规定的关系,其中,还需要使荧光体屏幕3和与其对置的荫罩板4的有孔区域4b的间隔(q值)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在具备荫罩板4的彩色显像管中,在其动作原理上,通过荫罩板4的电子束通过孔而到达荧光体屏幕3的电子束是从电子枪7射出的所有电子束量的1/3以下,其他电子束与荫罩板4碰撞而转换为热能。因此,荫罩板4被加热,由于其结果产生的热膨胀,荫罩板4变形为向荧光体屏幕3侧隆起。发生了所谓的成拱现像。如果通过该成拱现像,荧光体屏幕3和荫罩板4的有孔区域4b的间隔(q值)超出了允许范围,则电子束相对于荧光体屏幕3的沉陷位置偏移,色纯度劣化。
近年来,为了提高观看性,要求增大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而接近于平面。在此情况下,从外围器9的大气压强度及观看性出发,还需要增大有效部1a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如果增大有效部1a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则为了得到准确的束沉陷,也需要增大荫罩板4的有孔区域4b的曲率半径。
如果荫罩板4的有孔区域4b的曲率半径增大,则成拱量增大,所以电子束的沉陷位置偏移量也变大,色纯度大幅变差。因此,在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大致平坦的彩色显像管中,为了抑制成拱现像而一般使用热膨胀系数较低、以铁及镍为主成分的合金作为荫罩板4的材料。例如使用36Ni因瓦合金等铁-镍合金。这样的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在0~100℃为1~2×10-6,对于抑制成拱现像是有效的,相反成本较高。进而,由于铁-镍合金在退火后具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将形成了很多电子束通过孔后的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的曲面成形加工较困难,难以得到期望的曲面。例如,即使在900℃的高温下退火,屈服点强度也为28×107N/m2左右,为了使其成为一般成形加工较容易的屈服点强度即20×107N/m2以下,需要相当的高温处理。因而,使用该材料通过冲压成形加工具备曲率半径较大的有孔区域4b的荫罩板特别困难。
在成形加工不充分且在成形后不期望的应力残留在荫罩板4的情况下,该残余应力在彩色显像管的制造工序中导致荫罩板4的形状变化,这会造成电子束的束沉陷位置偏移,色纯度大幅劣化。
如果荫罩板4的成形加工不充分,则得到的荫罩板4的机械强度(曲面保持强度)下降。此外,有孔区域4b的曲率半径越大,压力成形后的荫罩板4的机械强度越下降。
如果荫罩板4的机械强度降低,则荫罩板4容易因彩色显像管的制造过程或动作中的冲击及振动而变形。结果,荧光体屏幕3与荫罩板4的有孔区域4b的间隔(q值)变化,相对于荧光体屏3的电子束的沉陷位置偏移、色纯度劣化。此外,将彩色显像管组装在电视机时,由于来自扬声器的振动,荫罩板4容易共振,荧光体屏幕3与荫罩板4的有孔区域4b的间隔(q值)由于该共振而变化、色纯度劣化。
另一方面,如果是以高纯度的铁为主成分的材料,则由800℃左右的退火能够使屈服点强度为20×107N/m2以下,所以成形加工非常容易。因此,不需要因瓦合金中必须的、使成形加工时的模具温度保持高温,生产性也较好。
但是,这样的以高纯度的铁为主成分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在0~100℃为约12×10-6,是较大的,对于成拱现像是不利的,特别是应用在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为大致平坦的彩色显像管的情况下,色纯度显著地变差,成为较大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外表面实质上为平面、内表面为凹曲面的面板的彩色显像管。但是,内表面的曲率半径不具有足够有效抑制有关荫罩板的上述各种问题的曲率。因而,特别在使用由便宜的铁材料构成的荫罩板的情况下成为较大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备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000mm以上不到90000mm的面板的彩色显像管。但是,其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对于有效地抑制上述各种问题还不够小。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99343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282553号说明书
如上所述,对于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平坦化的要求显著提高。另一方面,荫罩板4的有孔区域4b的曲面形状实质上设定为沿着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内表面的曲面形状。因而,越是想要提高荫罩板4的成拱特性及机械强度特性,就越需要将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减小。即,如图9所示,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平坦,其内表面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凹曲面。结果,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厚度为,在其中央部较薄(厚度T0)、在周边部较厚(厚度T1),中央部与周边部的厚度差增大。
一般,如果将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平坦化,则通过将外围器9的内部空间做成高真空,而显著增大由大气压在外围器9内产生的应力的不均匀性。产生最大应力的部分是面板1的有效部1a与侧壁部1b的边界部分。通过减小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该边界部分的厚度变厚。这对于缓和由大气压产生的应力是有效的,在防止机械冲击造成的外围器9的破坏、聚爆方面是有利的。
但是,彩色显像管在其制造工序中是经过多次的热工序而制造的。在该热工序中,外围器9被升温到最高约500℃。为了进行大量生产,要求尽可能缩短工序时间,结果,外围器9的温度变化梯度受很大的加热、冷却。通过该急加热、急冷却,外围器9内的温度分布变得显著地不均匀,特别是在面板1的厚壁部产生很大的热应力,有外围器9因此被破坏的问题。
此外,在提高图像的对比度的目的下,作为面板1的材料而使用透射率较低的玻璃成为主流。在此情况下,对应于面板1的厚度,其透射率较大地变化。如果使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尽可能平坦、并且减小其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则面板1的有效部1a的中央部的厚度T0与周边部的厚度T1的差增大,所以在有效部1a的中央部与周边部透射率差增大。结果,在画面的中央部较亮、在周边部较暗,还有图像的亮度的均匀性降低的问题。
因而,在面板1的有效部1a的中央部与周边部,使厚度差为以往以上是很困难的,在有效部1a的外表面为平坦的面板1中,减小其内表面的曲率半径是有界限的。因而,也不能将荫罩板4的有孔区域4b的曲率半径做得足够小,在如上述那样,使用便宜且成形性良好的铁材料作为荫罩板4的材料的情况下,利用其较大的热膨胀系数,荫罩板4的热膨胀造成的电子束的沉陷位置的偏移量增大,色纯度的劣化增大。
为了在面板1的有效部1a的中央部与周边部不增大厚度差而减小荫罩板4的有孔区域4b的曲率半径,需要减小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需要与其对应地减小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但是,这样的彩色显像管与对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平坦化的要求相背离。此外,如果将这样的彩色显像管安装到适合于目前普及的以往的具有外表面为平坦的有效部1a的彩色显像管(以下称作以往的平面管)的电视机的前面机壳,则在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周边部(即长边附近及短边附近)与前面机壳的屏幕框之间产生间隙。即,在与以往的平面管之间不能确保电视机的前面机壳的互换性。
此外,面板1的有效部1a的中央部因大气压而凹陷变形。通过将加强带12卷绕在面板1的侧壁部1b上而将其紧固,使有效部1a与其相反、即其中央部隆起变形,缓和了因大气压在外围器9内产生的应力。但是,如果使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平坦化,则难以得到使面板1的有效部1a的中央部隆起变形的加强带12的作用,需要产生更强的紧固力的加强带。如上所述,如果将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平坦化,则有效部1a的周边部的厚度变厚,从外围器9的防爆特性的角度看是有利的,但对于有效部1a的周边部的厚度,从上述热应力的降低及图像的亮度均匀性的角度来看有上限。因而,在将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平坦化的情况下,需要产生很大的紧固力的加强带,这妨碍了加强带12的成本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彩色显像管,具备成形性及强度良好的便宜的荫罩板,具有良好的观看性并且对安装到电视机来说,与以往的平面管之间具有互换性,不易产生由成拱现像造成的色纯度的劣化。此外,目的是提供一种彩色显像管,通过不需要加强带的紧固力的大幅增大,从而能够使用更便宜的加强带。
本发明的彩色显像管具备具有在内表面形成有荧光体屏幕且实质上为矩形状的有效部的面板、和具有形成了使电子束通过的多个开孔的曲面状的有孔区域的荫罩板。
将同与上述有效部的外表面的中心的上述外表面相对的切平面相垂直并且通过上述中心的轴作为管轴,将上述有效部的短边与长边交叉的点作为对角轴端。
利用上述有效部的对角轴方向尺寸SD、以及在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上上述对角轴端相对于上述中心的沿着上述管轴方向的下降量ZD,将由
RD=[(SD/2)2+ZD 2]/(2×ZD)     ……(1)定义的RD作为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的沿着对角轴的曲率半径。
设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的沿着上述短边的曲率半径为RS、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的沿着上述长边的曲率半径为RL
在本发明中,
RD≥10m
RS>RD
RL>RD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详细地规定面板的有效部的外表面的形状,能够确保该外表面的视觉上的平面性并提高防爆特性,可以实现加强带的低成本化。此外,由于将面板的有效部的中央部与周边部的厚度差抑制为与以往大致相同,所以在制造工序中能够防止在面板内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并且能够防止图像的亮度的均匀性降低。进而,由于能够减小有效部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所以能够减小荫罩板的有孔区域的曲率半径。由此,提高了荫罩板的曲面保持强度,在彩色显像管的制造工序中能够减少荫罩板的局部变形。此外,使用低成本的铁材料作为荫罩板的材料也能够降低由成拱现像造成的色纯度的劣化,所以能够进行良好的彩色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彩色显像管的面板的大体形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彩色显像管的面板的有效部的外表面的第1象限内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面板的下降量ZVX中的4次成分的比例相对于离开中心的距离的变化的图。
图4是表示测量成拱现像造成的束移动量时的显示图案的图。
图5是说明加强带的下沉恢复率的侧视图。
图6(A)及图6(B)依次是表示关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面板的有效部的外表面上的反射像的分析结果的图。
图7是表示彩色显像管的一例的大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荫罩板的一例的大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有效部的外表面为平坦的面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彩色晶体管的大体结构除了面板的内外表面的形状以外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也可以与图7所示的以往的平面管相同。因而,以下以与以往的平面管不同的点为中心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彩色晶体管的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形成为具有从远方观察时能够识别为大致平面的较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有效部1a的内表面形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凹状的曲面。在面板1的内表面形成有实际上为矩形状的荧光体屏幕3。在本发明中,将形成有荧光体屏幕3的面板1的内表面上的区域及与其对应的面板1的外表面上的区域称作“有效部1a”。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彩色显像管的面板1的大致形状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将同与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中心P0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相对的切平面30(参照后述的图2)垂直且通过中心P0的轴作为管轴Z。此外,将与有效部1a的长边1aL平行且与管轴Z正交的轴作为长轴X,将与有效部1a的短边1aS平行且与管轴Z正交的轴作为短轴Y。将一对长边1aL与一对短边1aS交叉的4个交点作为对角轴端PD,将4个对角轴端PD中与连接夹着管轴Z相互对置的2个对角轴端PD的方向平行且与管轴Z正交的轴作为对角轴D。将有效部1a的短边1aS与包含有长轴X及管轴Z的面交叉的点作为长轴端PH,将有效部1a的长边1aL与包含有短轴Y及管轴Z的面交叉的点作为长轴端PV
图2是表示由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长轴X及短轴Y划分的第1象限内的形状的立体图。有效部1a的外表面及内表面的形状的形状相对于XZ面(包含有长轴X及管轴Z的面)及YZ面(包含有短轴Y及管轴Z的面)对称。
如图2所示,在设有效部1a的对角轴D方向尺寸为SD、在有效部1a的外表面对角轴端PD相对于中心P0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为ZD时,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沿着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RD
RD=[(SD/2)2+ZD 2]/(2×ZD)    ……(1)定义。
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沿着短边1aS的曲率半径(即,短边1aS上的与短轴Y及管轴Z平行的截面处的曲率半径)RS可以利用长轴端PH与对角轴端PD之间的沿着短轴Y方向的距离、和两者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差,与上述式(1)同样地求出。
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沿着长边1aL的曲率半径(即,长边1aL上的与长轴X及管轴Z平行的截面处的曲率半径)RL可以利用短轴端PV与对角轴端PD之间的沿着长轴X方向的距离、和两者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差,与上述式(1)同样地求出。
本发明的彩色显像管的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被平坦化为,沿着其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RD为10m以上。
此外,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沿着对角轴D、短边1aS、长边1aL的曲率半径RD、RS、RL满足
RS>RD
RL>RD
在以往的平面管中,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是单一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参照后述的“以往例”)。即,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沿着对角轴D、短边1aS、长边1aL的曲率半径RD、RS、RL满足RD=RS=RL。如果与该以往的平面管相比较,则在本发明的彩色显像管中,沿着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RD相对地较小。在本发明的彩色显像管中,与沿着外表面的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RD相对地较小对应地,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内表面的沿着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也比以往的平面管小。因而,本发明的彩色显像管与该以往的平面管的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厚度大致相同,由此,防止了图像的亮度的均匀性的降低和制造工序中的热应力的问题的产生。
如果分别设在有效部1a的外表面长轴端PH、短轴端PV、对角轴端PD相对于中心P0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为ZH、ZV、ZD,则满足
ZV+ZH>ZD         ……(2)。
如果将上式(2)变形,则成为ZV>(ZD-ZH)或ZH>(ZD-ZV)。
即,在第1彩色显像管中,相对于有效部1a的中心P0的短轴端PV处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ZV比相对于长轴端PH的对角端PD处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ZD-ZH大。
此外,在第2彩色显像管中,相对于有效部1a的中心P0的长轴端PH处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ZH比相对于短轴端PV的对角端PD处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ZD-ZV大。
有效部1a的外表面上的各点处的相对于中心P0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Z,可以以中心P0为原点、利用该点的长轴X方向的坐标x及短轴Y方向的坐标y,用
Z=A1x2+A2X4+A3y2+A4y4+A5x2y2+A6x4y2+A7x2y4+A8x4y4                ……(3)来近似。这里,A1~A8为常数。
在包含短轴Y及管轴Z的截面有效部1a的外表面形成的曲线在上述式(3)中是x=0,所以可以用
Z=A3y2+A4y4            ……(4)来近似。
在本发明的第1彩色显像管中,短轴端PV处的下降量ZV的式(4)的4次成分的比例优选为10%以上40%以下。即,优选地满足
10%≤[A4y4/(A3y2+A4y4)]×100≤40%   ……(5)。
由此,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视觉上的平面性提高,并且,在与以往的平面管之间容易确保电视机的前表面机壳的互换性。
可以将在从中心P0沿长轴X方向仅离开距离x的、与包含短轴Y及管轴Z的面平行的截面上有效部1a的外表面形成的曲线CV,与式(4)同样地用组合了2次成分及4次成分的近似式表示。设曲线CV与长边1aL交叉的点PLX相对于曲线CV与包含长轴X及管轴Z的面交叉的点PHX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为ZVX。在本发明的第1彩色显像管中,优选为随着距离有效部1a的中心P0的距离x增加、下降量ZVX中的4次成分的比例按照2次函数减少。由此,能够使沿着短边1aS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形状做成与以往的平面管同样,所以容易在与该以往的平面管之间确保电视机的前面机壳的互换性。
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有效部1a的短边1aS上4次成分消失。即,表示沿着有效部1a的短边1aS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形状的曲线优选为圆弧或2次曲线。由此,在与以往的平面管之间更容易确保电视机的前面机壳的互换性。
同样,在包含有长轴X及管轴Z的截面上有效部1a的外表面形成的曲线,在上述式(3)中是y=0,所以可以用
Z=A1x2+A2x4         ……(6)来近似。
在本发明的第2彩色显像管中,长轴端PH处的下降量ZH中的式(6)的4次成分的比例优选为10%以上40%以下。即,优选地满足
10%≤[A2x4/(A1X2+A2X4)]×100≤40%     ……(7)。
由此,提高了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视觉上的平面性,此外,在与以往的平面管之间容易确保电视机的前面机壳的互换性。
可以将在从中心P0向短轴Y方向仅离开距离y的、与包含有长轴X及管轴Z的面平行的截面上有效部1a的外表面形成的曲线CH与式(6)同样用组合了2次成分及4次成分的近似式表示。设曲线CH与短边1aS交叉的点PSY相对于曲线CH与包含短轴Y及管轴Z的面交叉的点PVY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为ZHY。在本发明的第2彩色显像管中,优选为随着距离有效部1a的中心P0的距离y增加,下降量ZHY中的4次成分的比例按2次函数减少。由此,能够使沿着长边1aL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形状做成与以往的平面管同样,所以容易在与该以往的平面管之间确保电视机的前面机壳的互换性。
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有效部1a的长边1aL上4次成分消失。即,表示沿着有效部1a的长边1aL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形状的曲线优选为圆弧或2次曲线。由此,在与以往的平面管之间更容易确保电视机的前面机壳的互换性。
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沿着短边1aS的曲率半径RS与沿着长边1aL的曲率半径RL优选为大致相同。由此,可得到画面自然的观看性。如果曲率半径RS与曲率半径RL较大地不同,则一个方向的曲率较醒目,画面会被识别为圆筒状,视觉感上的平面性变差。此外,如上述那样,在以往的平面管中,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大多为单一的曲率半径的曲面,能够减少与它的不协调感。具体而言,如果满足0.93<RS/RL<1.07,则可将曲率半径RS与曲率半径RL实质上看作大致相同的曲率。更优选为满足0.97≤RS/RL≤1.03,特别是满足RS=RL
此外,优选地满足RD<RS/2且RD<RL/2。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内表面的沿着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所以在面板1的有效部1a的中央部与周边部能够进一步减小厚度差。
此外,优选地满足RS>50m且RL>50m。由此,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平面性变好。此外,不对组装以往的平面管的电视机的前面机壳进行设计变更而能够原样应用在本发明的彩色显像管中。
本发明的彩色显像管的荫罩板4优选地由含铁95%以上的材料构成。由此,能够降低荫罩板4的成本。此外,荫罩板4的成形性变好。
此外,面板1的有效部1a的中心P0处的透射率优选为60%以下。即,面板1优选地由可视光透射率较小的所谓的淡色调玻璃材料构成。由此,减少了面板1的内表面处的外光的反射,画面的对比度提高。在本发明的彩色显像管中,由于面板1的有效部1a的中央部与周边部处的厚度差与以往的平面管大致相同,所以即使使用淡色调玻璃材料,图像的亮度的均匀性也不下降。
(实施例)
对将本发明应用在对角尺寸68cm、长宽尺寸比4∶3的彩色显像管中的例子(以下称作“实施例”)进行说明。
有关本实施例的彩色显像管的面板1的有效部1a的中心P0处的厚度T0为11.5mm,中心P0处的透射率为54%。作为荫罩板4的材料,使用由在0~100℃下热膨胀系数为12×10-6的高纯度的铁构成的铝镇静脱碳钢。
为了比较,制造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为单一的曲率半径的曲面的以往的平面管(以下称作“以往例”)。
在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设沿着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为RD、沿着长边1aL的曲率半径为RL、沿着短边1aS的曲率半径为RS、沿着长轴X的曲率半径(即包含有长轴X及管轴Z的截面处的曲率半径)为RX、沿着短轴Y的曲率半径(即包含有短轴Y及管轴Z的截面处的曲率半径)为RY。将实施例及以往例的各曲率半径在表1中表示。
               表1
 外表面  实施例  以往例
 RD  20071  50000
 RL  50674  50000
 RS  52020  50000
 RX  14917  50000
 RY  9679  50000
                           (单位:mm)
在本实施例中,RS/RL=1.03。
对于实施例及以往例,在有效部1a的外表面上长轴端PH、短轴端PV、对角轴端PD处相对于中心P0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ZH、ZV、ZD如表2所示。在表2中,ZD-ZV是相对于短轴端PV的对角端PD处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ZD-ZH是相对于长轴端PH的对角端PD处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
               表2
  外表面   实施例   以往例
  ZD   2.88   1.16
  ZD-ZV   0.73   0.74
  ZD-ZH   0.40   0.42
  ZH   2.48   0.74
  ZV   2.15   0.42
                             (单位:mm)
实施例的面板满足ZV>(ZD-ZH)以及ZH>(ZD-ZV)。
此外,在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内表面,设沿着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为RDi、沿着长边1aL的曲率半径为RLi、沿着短边1aS的曲率半径为RSi、沿着长轴X的曲率半径(即,在包含长轴X及管轴Z的截面处的曲率半径)为RXi、沿着短轴Y的曲率半径(即,在包含短轴Y及管轴Z的截面处的曲率半径)为RYi。将实施例及以往例中的各曲率半径在表3中表示。
               表3
  内表面   实施例   以往例
  RDi   2840   3150
  RLi   7170   7310
  RSi   1830   1830
  RXi   4110   5290
  RYi   1370   1570
                           (单位:mm)
对于实施例及以往例,在有效部1a的内表面长轴端PH、短轴端PV、对角轴端PD处相对于中心P0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ZHi、ZVi、ZDi如表4所示。在表4中,ZDi-ZVi是对角端PD处相对于短轴端PV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ZDi-ZHi是对角端PD处相对于长轴端PH的沿着管轴Z方向的下降量。
               表4
  内表面   实施例   以往例
  ZDi   20.43   18.40
  ZDi-ZVi   5.15   5.09
  ZDi-ZHi   11.42   11.41
  ZHi   9.01   7.00
  ZVi   15.27   13.31
                                 (单位:mm)
在实施例的面板的包含短轴Y及管轴Z的截面上有效部1a的外表面形成的曲线可以根据中心P0、短轴端PV、以及该两点的中间点处的外表面的下降量,用
Z=4.16×10-5·y2+2.42×10-10·y4来近似。从中心P0到短轴端PV的短轴Y方向的距离为204mm,短轴端PV处的下降量ZV中的4次成分的比例为
2.42×10-10·y4/(4.16×10-5·y2+2.42×10-10·y4)×100=19%。
在实施例的面板中,在从中心P0沿长轴X方向仅离开距离x的、与包含短轴Y及管轴Z的面平行的截面上,有效部1a的外表面形成的曲线CV可以用组合了2次成分及4次成分的近似式表示。如果设曲线CV与长边1aL交叉的点PLX相对于曲线CV与包含有长轴X及管轴Z的面交叉的点PHX的下降量为ZVX,则随着离开有效部1a的中心P0的距离x增加,下降量ZVX中的4次成分的比例如图3所示那样按照2次函数减少,在短边(x=272mm)为0。
在实施例的面板的包含有长轴X及管轴Z的截面有效部1a的外表面形成的曲线可以根据中心P0、长轴端PH、以及该两点的中间点处的外表面的下降量,用
Z=2.69×10-5·x2+8.89×10-11·x4来近似。从中心P0到长轴端PH的长轴X方向的距离为272mm,长轴端PH处的下降量ZH中的4次成分的比例为
8.89×10-11·x4/(2.69×10-5·x2+8.89×10-11·x4)×100=20%。
在实施例的面板中,从中心P0沿短轴Y方向仅离开距离y的、与包含有长轴X及管轴Z的面平行的截面,有效部1a的外表面形成的曲线CH可以用组合了2次成分及4次成分的近似式表示。如果设曲线CH与短边1aS交叉的点PSY相对于曲线CH与包含短轴Y及管轴Z的面交叉的点PVY的下降量为ZHY,则随着离开有效部1a的中心P0的距离y增加,下降量ZHY中的4次成分的比例按照2次函数减少,在长边(y=204mm)为0。
在实施例中,与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沿着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RD比以往例小的情况对应,有效部1a的内表面的沿着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RDi也比以往例小。因而,在实施例中,将荫罩板4的有孔区域4b的曲率半径设定为比以往例小,以便与该有效部1a的内面形状相对应。
对于实施例及以往例的彩色显像管,如图4所示,测量了仅使以X轴上的x=185mm的地点Pmh为中心的正方形的区域20为白显示、而使其他区域为黑显示时的地点Pmh处的成拱现像带来的电子束移动量(“束移动量”)。将结果表示于表5。束移动量越小,色纯度的劣化带来的图像的劣化越少。
               表5
  实施例   以往例
  束移动量   300   330
                               (单位:μm)
为了评价外围器9的防爆特性,测量了加强带12的下沉(sagging)恢复率。测量法如下。如图5所示,通过使外围器9的内部空间成为真空,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从双点划线20如虚线21那样变化。测量该变化带来的有效部1a的中心P0的管轴Z方向的位移量A。接着,在面板1的侧面部1b安装加强带12。通过安装加强带12,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从虚线21如实线22那样变化。测量了该变化带来的有效部1a的中心P0的管轴Z方向的位移量B。即,如果使外围器9的内部空间成为真空,则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被向外围器9内推入而凹陷变形变形量A,接着,如果安装加强带12,则该凹陷变形量A的一部分恢复(恢复量B)。所谓的下沉恢复率SB,是安装了加强带12时的凹陷变形的恢复率,通过
SB=(B/A)×100(%)求出。
将实施例及以往例中的下沉恢复率的测量结果表示于表6。在实施例和以往例中,使用了相同的加强带12。
               表6
  实施例   以往例
  下沉恢复率   26.9   22.9
                                 (单位:%)
在实施例中,由于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沿着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RD比以往例小,所以尽管安装了产生相同的紧固力的加强带12,下沉恢复率较大。下沉恢复率较大意味着彩色显像管的防爆特性提高。因而,如果能够得到与以往例同样的防爆特性就足够,则在实施例中能够与以往例相比减小加强带12的紧固力。具体而言,在实施例中,与以往例相比能够减小加强带12的厚度或宽度,由此能够降低加强带12的成本。或者,在使用与以往例相同的加强带12的情况下,在实施例中,能够将面板1的有效部1a的中央部的厚度做得较薄,能够削减玻璃材料而降低面板1的成本。
关于画面的观看性,一般最强烈地感觉画面的平面性的部分是矩形状屏幕的端部、即其长边及短边。由于组装彩色显像管的电视机的前面机壳的屏幕框从正面观察为矩形,即长边及短边为直线,所以如果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周边部弯曲,则画面的圆形感非常醒目,观看性降低。
在实施例中,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沿着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RD比以往例小,而弯曲容易变得醒目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沿着短边1aS及长边1aL的曲率半径RS、RL与以往例大致相等。因而,关于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平面性,实施例中尽管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沿着对角轴D的曲率半径RD较小,也几乎感觉不到与以往例不同。此外,在组装以往例的彩色显像管的以往的电视机中组装实施例的彩色显像管时,在面板1的外表面与前面机壳的屏幕框之间不产生间隙。因而,对于实施例的彩色显像管,确认了能够不对以往的电视机的前面机壳进行设计变更而原样使用。
表示对于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上的、彩色显像管的周边的外光的反射像进行评价的结果。评价方法如下。在中心P0处的相对于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切平面30的法线上设置视点,在相对于视点有效部1a的相反侧,将在平面上描绘了栅格的被摄体相对于其法线垂直地设置。并且,通过分析求出在视点处识别的、由有效部1a的外表面反射的被摄体像。
图6(A)是表示对于实施例的面板的分析结果的图。图6(B)是表示对除了有效部1a的外表面满足RD=RL=RS=RX=RY=20071mm以外与实施例相同的面板(以下称作“比较例”)的分析结果的图。
在以往的平面管中,例如如上述的以往例所示,有效部1a的外表面为RD=RL=RS=RX=RY=50000mm。在该以往的平面管中,具有由成拱现像带来的色纯度的变差及需要增大加强带的紧固力等的问题。为了消除该问题,一边维持有效部1a的外表面是单一的曲率半径的曲面的以往的平面管的特征、一边将其曲率半径减小到与实施例的RD相同的值的是比较例。
如图6(B)所示,仅单纯地将以往的平面管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减小,在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特别是周边部(即画面的长边附近及短边附近)被摄体像的畸变较大。因而,得不到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视觉上的平面性。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中,由于面板1的有效部1a的外表面的曲面形状含有非球面成分,所以外光的反射像具有畸变,但作为整体被摄体像的不协调感被最小化。这是因为,在实施例1中,沿着短轴Y及长轴X的曲面形状用组合了2次成分及4次成分的近似式表示,短轴端PV处的下降量ZV中的4次成分的比例为10%以上40%以下,并且长轴端PH处的下降量ZH中的4次成分的比例为10%以上40%以下,以及随着从有效部1a的中心P0到曲线CV的距离x增加、下降量ZVX中的4次成分的比例按照2次函数减少,并且随着从有效部1a的中心P0到曲线CH的距离y增加、下降量ZHY中的4次成分的比例按照2次函数减少。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应用领域并没有限制,但由于在具有面板外表面的视觉上的平面性并且图像的亮度的均匀性优良、由成拱现像带来的色纯度的劣化较少,所以可以作为便宜且进行良好的彩色显示的、例如电视接收机及计算机显示器用的彩色显像管而广泛地使用。

Claims (10)

1.一种彩色显像管,具备具有在内表面形成有荧光体屏幕且实质上为矩形状的有效部的面板、和具有形成了使电子束通过的多个开孔的曲面状的有孔区域的荫罩板,其特征在于,
将同与上述有效部的外表面的中心处的上述外表面相对的切平面相垂直并且通过上述中心的轴作为管轴,将上述有效部的短边与长边交叉的点作为对角轴端;
利用上述有效部的对角轴方向尺寸SD、以及在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上上述对角轴端相对于上述中心的沿着上述管轴方向的下降量ZD,将由
RD=[(SD/2)2+ZD 2]/(2×ZD)    ……(1)
定义的RD作为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的沿着对角轴的曲率半径;
设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的沿着上述短边的曲率半径为RS、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的沿着上述长边的曲率半径为RL时,满足
RD≥10m
RS>RD
RL>R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像管,其特征在于,
将与上述有效部的上述短边平行且与上述管轴正交的轴作为短轴,将上述有效部的上述长边与包含上述短轴及上述管轴的面交叉的点作为短轴端,设在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上上述短轴端相对于上述中心的沿着上述管轴方向的下降量为ZV,用组合了2次成分及4次成分的近似式,表示在包含上述短轴及上述管轴的截面上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形成的曲线时,上述短轴端处的上述下降量ZV中的上述4次成分的比例为10%以上40%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像管,其特征在于,
将与上述有效部的上述长边平行且与上述管轴正交的轴作为长轴,将上述有效部的上述短边与包含上述长轴及上述管轴的面交叉的点作为长轴端,设在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上上述长轴端相对于上述中心的沿着上述管轴方向的下降量为ZH,用组合了2次成分及4次成分的近似式,表示在包含上述长轴及上述管轴的截面上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形成的曲线时,上述长轴端处的上述下降量ZH中的上述4次成分的比例为10%以上40%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像管,其特征在于,
表示沿着上述有效部的上述短边的、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的形状的曲线是圆弧或2次曲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像管,其特征在于,
表示沿着上述有效部的上述长边的、上述有效部的上述外表面的形状的曲线是圆弧或2次曲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像管,其特征在于,
满足0.93<RS/RL<1.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像管,其特征在于,
满足RD<RS/2且RD<RL/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像管,其特征在于,
满足RS>50m且RL>50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像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荫罩板由包含铁95%以上的材料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显像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板的上述有效部的上述中心处的透射率为60%以下。
CN 200610163659 2005-12-02 2006-12-01 彩色显像管 Pending CN19759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9441A JP2007157436A (ja) 2005-12-02 2005-12-02 カラー受像管
JP349441/2005 2005-12-02
JP115841/2006 2006-04-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5977A true CN1975977A (zh) 2007-06-06

Family

ID=38125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163659 Pending CN1975977A (zh) 2005-12-02 2006-12-01 彩色显像管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157436A (zh)
CN (1) CN197597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57436A (ja) 200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0590C (zh) 彩色显像管
CN1153250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的屏盘
CN1144254C (zh) 阴极射线管
CN1649074A (zh) 平板显示器用外壳和使用该外壳的平板显示器
CN1157750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191602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147916C (zh) 用于阴极射线管的显示板
CN1210754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229843C (zh) 阴极射线管
CN1171274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975977A (zh) 彩色显像管
CN1278362C (zh) 彩色显像管
CN1245734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218358C (zh) 阴极射线管的荫罩框架
CN1822300A (zh) 阴极射线管
CN1225765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157751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285095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271669C (zh) 彩色显象管
CN1622268A (zh) 阴极射线管
CN1144250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737986A (zh) 彩色显像管
CN1909150A (zh) 彩色显像管
CN1226771C (zh) 阴极射线管
CN1407584A (zh) 用于阴极射线管内部的提供最佳张力的屏蔽框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