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3443A - 无线通信系统、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3443A
CN1973443A CNA2005800209181A CN200580020918A CN1973443A CN 1973443 A CN1973443 A CN 1973443A CN A2005800209181 A CNA2005800209181 A CN A2005800209181A CN 200580020918 A CN200580020918 A CN 200580020918A CN 1973443 A CN1973443 A CN 1973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set
bracket system
carrier wave
data
reflected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09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3443B (zh
Inventor
小森谷阳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73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3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3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34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02Specific 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not covered by G06F3/01 - G06F3/16
    • G06F3/005Input arrangements through a video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3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embedded in a Personal Computer [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3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6Detecting or check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41Point to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55By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58Docking-station, cradl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通过使用反射波传送连接托架装置和便携式设备,不会干扰临近的无线通信系统,也不影响便携式设备的操作性。在托架上配置反射波读取器的功能,在数码相机上配置反射器的功能,以无接点方式在托架与数码相机之间进行通信。数码相机根据拍摄的图像数据使天线负载阻抗变化,对来自托架的未调制载波的反射波进行调制,并进行反射波传送。即使在从托架离开某种程度距离的状态下,也可进行通信,并且,即使在通信中,也不影响便携式设备的操作性。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 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比较近距离的设备之间可实现低功耗通信动作的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散射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利用来自反射波读取器侧的未调制载波的发送、以及根据反射器侧天线负载阻抗的切换操作等的反射波的调制,进行数据通信。
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影响便携式设备的操作性而在托架装置和便携式设备之间进行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控制对临近的其他无线通信的干扰,并可在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之间以无线方式进行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网络连接多个设备,可实现指令或者数据传送的效率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硬件资源的共享。而且,最近,无线网络作为从有线方式的配线中解放用户的系统而备受瞩目。
作为与无线网络有关的标准的规格,可列举有IEEE(Th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HiperLAN/2、IEEE 802.15.3、Bluetooth通信等。近年来,无线LAN系统的价格日趋低廉,而且,在PC中也可以内置标准的无线LAN系统,使得无线LAN的普及越发地显著。
在家庭内部等,较小规模的无线通信系统用于主机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作为上述主机设备的例子,列举有电视、监视器、打印机、PC、VTR、DVD播放器等固定型家用电器。而且,作为终端设备的例子,列举有数码相机、摄像机、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便携式音乐再生装置等希望尽量控制功耗的移动系设备。作为该系统的应用,是将由带有相机的便携式电话或者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经由无线LAN上传给PC等。
例如,公开了一种在很好地进行Bluetooth通信方面具有优势的数码相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数码相机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上的快门按钮,但是,在外壳的上部,快门按钮被设置在左右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上。而且,在外壳内部,Bluetooth通信用天线在外壳上部被设置左右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上。
然而,无线LAN本来是以在计算机上使用为前提而设计开发的,当将其装载在移动设备上时,其功耗就成了问题。现在,在市场上销售的IEEE802.11b的无线LAN卡大多在发送时都需要消耗大于等于800mW的功率,而在接收时则需要消耗大于等于600mW的功率。该功耗即使对于电池驱动的便携式设备来说负担也是非常大的。
即使通过在限定近距离状态下发挥无线LAN功能来降低发送的功率,也只能将功耗降低80%。尤其是,从数码相机等图像输入装置向图像显示装置侧的传送是一种发送比率占全部通信比率的大部分的通信模式,因此,人们需要一种功耗更低的无线传送装置。
而且,对于Bluetooth通信,其传送速度最大只能达到720kbps,属于低速。所以,对于当前的提高画质、文件加大的图像传送来说,耗费时间,而且非常不便。
对此,如果根据利用反射波的无线传送,而该反射波是基于在RFID中所使用的背散射方式的反射波,则在例如设备之间发送比率占全部通信的大部分比率的通信模式中,可以实现低功耗。
背散射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反射器,通过实施调制处理的反射波发送数据;反射波读取器,从来自反射器的反射波读取数据。当数据传送时,反射波读取器发送未调制载波。对此,反射器例如使用天线终端的接通/断开等负载阻抗操作,对未调制载波实施与传送数据对应的调制处理,从而发送数据。而且,在反射波读取器侧,可接收该反射波,并进行解调/译码处理,从而获得传送数据。
反射器例如包括用于使入射的连续波电波反射的天线、发送数据的生成电路、对应发送数据使天线的阻抗变化的阻抗变化电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反射波传送系统中,用于使天线的负载阻抗(即,进行反射波的调制)变化的天线开关一般由砷化镓的IC构成,且功耗在数10μW以下,作为进行数据传送时的平均功耗,在送达确认方式时,小于等于10mW,对于单向传送,可以以数10μW进行数据传送。如果其与一般无线LAN的平均功耗相比,性能之差是明显的(例如,参照特愿2003-291809号说明书)。因此,即使在将信息存储用终端装置安装在数码相机等电池驱动的移动设备上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减少数据传送操作时的功耗大幅度延长电池的寿命。
在此,在作为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方式的反射波传送方式中,由于是使用反射波,所以当从标记侧发送数据时,需要反射波读取器侧发送未调制载波,因此会出现发射波读取器侧发送的未调制载波干扰其他无线通信方式的问题。而且,为了接收具有充分接收强度的反射波,反射波读取器需要以比较大的功率发送未调制载波,所以,发送未调制载波的期间的功耗也增大。而且,在反射波传送方式的系统中使用了ISM(Industry Science Medical)波段的2.4GHz波段的情况下,产生与IEEE 802.11b/g、Bluetooth等接近的其他无线规格的干扰,妨碍相互之间的通信。
所以,对于不具有与数码相机或者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PC直接连接的连接装置的移动设备,可以使用被称为“托架”的、用于放置设备的台座状连接台。托架具有与所放置的移动设备连接的电连接点、和与PC直接连接的连接装置,从而实现两台装置之间的数据交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所谓托架和PC一般使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电缆等进行串联连接。而且,兼具移动设备的充电功能的托架居多。期待通过将托架置于PC的近处增加移动设备和PC之间的亲和性,通过托架的介入,提高移动设备的使用方便性。
但是,当托架和移动系设备之间的连接点为接触型时,在连接点的维护方面存在问题。而且,当移动设备为数码相机时,在将其安装在托架上的状态下,不便于进行拍摄等数码相机的操作,在数码相机的设计程序方面缺乏操作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67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1-182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351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散射方式的卓越的无线通信系统,其利用来自反射波读取器的未调制载波的发送、以及根据反射器侧的天线负载阻抗的切换操作等的反射波的调制,适当地进行数据通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影响便携式设备的操作性而在托架装置和便携式设备之间进行连接的卓越的无线通信系统、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对临近的其他无线系统的干扰、并可在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进行连接的卓越的无线通信系统、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问题形成,是一种利用电波的反射波的调制进行反射波传送的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便携式设备,用于将数据加载在接收电波的反射波上并发送;托架装置,用于在发送载波的同时接收该载波的反射波,并解调从上述便携式设备发送的数据。
但是,在此所说的“系统”是指多个装置(或者实现特定功能的功能模块)逻辑集合后的系统,并没有特别涉及各装置或功能模块是否位于单独的壳体内。
对于本发明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在被限定于比较近距离的设备之间发送比率占通信的大部分比率的通信形式中,是以实现低功耗为目的的,而且,利用基于在RFID中所使用的背散射方式的反射波的调制来进行无线传送。在本领域中,RFID系统本身作为一种在近程可适用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个例子是众所周知的。
例如,作为将由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等存储在移动设备上的数据传送给PC等主机的通信装置,可以应用反射波传送方式。但是,为了开始传送数据,从主机侧发送反射波生成用载波(未调制载波)的同时,必须等待接收信号,待机时消耗的功率非常大。而且,当使用ISM(Industry Science Medical)波段的2.4GHz波段时,会出现接收待机时在这种状态下接收的电波干扰接近的其他无线系统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托架的介入在数码相机等移动设备和PC等主机设备之间进行连接。但是,存在托架和移动设备之间的接点维护、或者设置在托架上时的移动设备的操作性等问题。
对此,根据本发明,在托架上配置反射波传送方式的反射波读取器的功能的同时,在数码相机等便携式设备上配置反射器功能,由此,可以实现无接点方式的托架和便携式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数码相机通过与拍摄的图像数据对应使天线负载阻抗变化,可对来自托架装置的未调制载波的反射波进行调制,然后进行反射波传送。由于使用反射波传送进行便携式设备和托架之间的通信,所以,即使在离开托架装置某种程度的距离的状态下,也可进行与便携式设备的通信,而且,即使是在通信中,也不影响携式设备的操作性。
而且,也可以在将数码相机设置在托架装置上时从托架装置发送未调制载波。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在需要从数码相机向连接于托架装置接口的主机设备(例如,PC)进行图像传送时,才发送未调制载波。由此,在降低干扰其他无线标准的同时,还可实现托架装置的低功耗。
而且,当将数码相机置于托架装置上时,可以是数厘米程度的通信距离,所以,也可以作为小功率的未调制载波的发送。另一方面,当将数码相机从托架装置上取下时,通过切换至大功率的未调制载波发送,可进行与所需要的通信距离相对应的发送功率控制。由此,在降低与其他无线标准的干扰的同时,还可实现托架装置的低功耗。而且,在身边操作数码相机的同时,可经由托架装置的有线接口(例如,USB电缆),将图像数据传送给显示装置。
而且,也可以在配置反射波传送方式的反射波读取器的功能的托架装置上增加充电功能。并且,如果是非接触型的充电功能,则完全可以去除托架装置和数码相机之间的接点,所以进一步提高了维护性。
而且,也可以当将数码相机设置在托架装置上时进行接点式连接,而只当从托架装置上取下数码相机时才切换至反射波传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控制不需要的未调制载波的发送、降低与其他无线标准的干扰,同时还可以实现在托架装置在等待接收状态下的低功耗。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不影响便携式设备的操作性而在托架装置和便携式设备之间进行连接的卓越的无线通信系统、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而且,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可控制对接近的其他无线通信的干扰、并可通过无线方式在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之间进行连接的卓越的无线通信系统、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根据本发明,由于从托架装置发送载波、解调来自便携式设备的调制的反射波,所以,便携式设备即使在托架装置上也可以以无接点方式实现与托架的通信。而且,由于当离开托架装置时以大功率进行未调制载波的发送,可避免在托架装置上的通信中独占无线频带,而且可以避免对其他无线通信方式的干扰,同时,实现节省功耗。而且,为了可以将图像拍摄装置带在身边进行操作,可以根据需要延长通信距离。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保护范围和特点将通过基于后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或者附图进行更详细的说明而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系统构成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托架装置101、图像拍摄装置201、主机设备301之间的数据传送系统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数据传送系统中通信时序例子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数据传送系统中的通信时序例子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图2所示的托架装置的变形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托架装置
102通信功能部
103通信控制部
104自动复位按钮
105接口部
106声音/影像处理功能部
107声音/影像输出功能部
201图像拍摄装置
202通信功能部
203通信控制部
204图像拍摄功能部
205数据存储部
301主机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在被限定于比较近的距离的设备之间,发送比率占通信的大部分比率的通信状态,通过低功耗的通信动作,实现电器产品等的设备控制、图像等的大容量数据传送以及相互通信,并且,利用基于在RFID中所使用的背散射方式的反射波,而进行无线传送。
关于RFID系统本身,作为一种只能在局部适用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个例子,在本领域是众所周知的。在标记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方式中,可以列举有电磁耦合方式、电磁感应方式、电波通信方式等。在本发明中,涉及其中的使用2.4GHz波段等微波的电波通信方式。
例如,作为将由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等传送给PC的通信装置,可以适用反射波传送方式。但是,为了开始传送数据,从主机侧发送反射波生成用的载波的同时必须等待接收信号,待机时功耗非常大。而且,如果使用作为ISM波段的2.4GHz波段,在接收待机时,存在对这种状态下发送的电波所接近的其他无线系统产生干涉的问题。
另一方面,虽然在数码相机和PC之间可以通过托架从中连接,但是,会出现托架和移动设备之间接点的维护、或者设置在托架上时的移动设备的操作性等的问题。
对此,在本发明中,在托架上配置反射波传送方式的反射波读取器的功能的同时,通过在数码相机等的便携式设备上配置反射器的功能,可以实现以无接点方式在托架一便携式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例如,数码相机根据已拍摄的图像数据使天线负载阻抗变化,从而可对来自托架装置的未调制载波的反射波进行调制,然后进行反射波传送。对于便携式设备和托架之间的通信,使用反射波传送,由此,即使在离开托架装置某种程度距离的状态下,也可进行与便携式设备的通信,即使是在通信中,也不影响便携式设备的操作性。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将对根据安装在托架上的作为图像拍摄装置识别功能部的自动复位按钮(push button)为断开状态而检测出图像拍摄装置已从托架取下时的动作、托架发送未调制载波时的动作、图像拍摄装置进行图像数据发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系统构成示例。如图所示的系统包括:托架装置101;图像拍摄装置201,用于拍摄并存储数码相机等动态或者静态画面;以及主机设备301,用于将PC等图像数据进行输出显示或者图像处理。
在图1A所示的示例中,图像拍摄装置201被设置在托架装置101上。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在托架装置101上的作为图像拍摄装置识别功能部的自动复位按钮104被按下,为接通(ON)状态。
而且,在图1B所示的示例中,用户将图像拍摄装置201从托架装置101取下。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复位按钮104为断开(OFF)状态,并从托架装置发送未调制载波。对于该未调制载波,图像拍摄装置201根据将发送的图像数据使天线的负载阻抗变化,并发送反射波。在托架装置101一侧,解调反射波,并将获得的图像数据发送给主机设备301。而且,主机设备301在显示器画面上显示输出从图像拍摄装置101发送来的图像。或者,也可以通过打印机(未图示)打印,或者向网络连接的其他主机设备进行网络传送。
图2示出了托架装置101、图像拍摄装置201、主机设备301之间的数据传送系统的构成。
托架装置101包括通信功能部102、通信控制部103、图像拍摄装置识别功能部104、接口部105。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拍摄装置识别功能部104由自动复位按钮构成。例如,当将图像拍摄装置201置于托架装置101上时,自动复位按钮104为接通状态,当将图像拍摄装置201从托架装置101上取下时,自动复位按钮为断开状态。并且,将这些信息传送给通信控制部103。图像拍摄装置识别功能部104可以是例如通过重量识别图像拍摄装置201已放置于托架装置101上的重量传感器,也可以是检测电源线或者通信线的断开的总线监视器。
通信功能部102用于与图像拍摄装置201之间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发送。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图像拍摄装置201之间的数据传送,采用反射波传送的方式,并且,通信功能部102作为反射波读取器进行动作。
接口部105安装与主机设备301之间的接口协议,以便用于将从图像拍摄装置201获得的数据传送给主机设备301。在本实施例中,接口部105由USB构成,但是,并不只限于此,例如可以是以太网(注册商标)等网络接口、或者IEEE1394,或者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的方式。
图像拍摄装置201除包括用于进行动态或者静态画面等图像数据的捕捉及图像处理的图像拍摄功能部204以外,还包括通信功能部202、通信控制部203、数据存储部205。
图像拍摄装置201为数码相机,但是也可以是拍摄影像或者图像的数码摄像机。或者,也可以是具有用于处理声音数据而不是图像数据的声音录像功能部的音频记录装置(audio recorder)、具有用于处理其他的计算机数据的数据处理功能部PDA、其他类型的便携式设备。在该图像拍摄装置201中处理的数据被存储在数据存储部205中。数据存储部205可以是内置于图像拍摄装置201中的永久存储装置、或者存储盘等可取出的移动式介质。
通信功能部202在与图像拍摄装置101之间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发送。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图像拍摄装置101的数据传送,采用反射波传送的方式(同上),并且,通信功能部202作为反射器动作。
通信功能部202接收通信控制部203从数据存储部205读出的发送图像数据,根据数据值进行连接于天线的天线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通过使天线负载阻抗变化来调制反射波。例如,将数据为“1”时设为开关接通,则以50Ω的天线负载结束天线。而且,将数据为“0”时设为开关断开,则将天线设为打开(open),并反射到来的电波。通过该天线开关的接通/断开动作而产生的天线负载阻抗的变动,可将来自托架装置101的未调制载波进行反射的数据发送。该反射波信号等价于ASK调制波。
托架装置101侧的通信功能部102发送未调制载波的同时,还接收来自图像拍摄装置201的反射波。所接收的反射波被解调,然后通过通信控制部103及主机接口部105,发送给主机设备301。由此,进行从图像拍摄装置201向托架装置101的数据通信。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主机设备为PC,但是并不只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可在显示器上显示输出已接收的图像的电视接收机、或者打印输出图像的打印机等。
而且,托架装置101的通信功能部102为了对图像拍摄装置201进行所谓的ACK(Acknowledgement:应答)或者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的应答、或者将来自主机设备301的信息发送给图像拍摄装置201,也可以向图像拍摄装置201进行下传链路的数据发送。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图像拍摄装置201一侧的检波的容易性,并发送进行ASK调制后的无线数据。
并且,同样地,图像拍摄装置201的通信功能部202为了接收来自托架装置101的应答和数据,也可以解调并接收例如进行ASK调制后的无线数据。
此外,在从反射器到反射波读取器的上传链路中,一般都是使用ASK或者BPSK等低比特速率的调制方式,但是本发明的主旨并不只限于此。当调制反射波时,除了天线的终端处理等负载阻抗的操作外,还可以通过在反射波往复的信号通路上产生相位差,实现高于QPSK或者8相PSK调制等的比特速率的多值的调制方式。例如,在由本申请人转让的日本特愿2003-352223号说明书中,公开了采用QPSK调制处理的背散射方式的通信系统。
图5示出了托架装置101的其他构成例。在图示的托架装置101中,进行与主机设备301连接的接口部105由连接于以太网(注册商标)等网络401的网络接口构成,这点与图2所示的托架装置不同。而且,图示的托架装置101还包括:声音/影像处理功能部106,用于译码处理从通信功能部102接收的MPEG格式等影像/声音数据;以及声音/影像输出功能部107,具有用于向TV接收机等输出被译码后的影像/声音数据的影像/声音输出端。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数据传送系统中的托架装置101、图像拍摄装置201、主机设备301的控制时序示例。
在图3中,将在托架装置101上放置图像拍摄装置201的状态设为初始状态,并示出了用户从托架装置101取下图像拍摄装置201后开始发送未调制载波时的时序。并且,假设主机装置301显示被传送的图像。
400:将图像拍摄装置201设置在托架装置101上。
401:用户从托架装置101取下图像拍摄装置201。
402:自动复位按钮104为断开状态,并通知通信控制部103。其中,自动复位按钮104为托架装置101上的图像拍摄装置识别功能部104。
403:通信控制部103控制通信功能部102,使其发送未调制载波。
404:在接收到未调制载波的图像拍摄装置201中,其通信控制部203根据保存在数据存储部205中的图像数据,通过使通信功能部202的天线负载阻抗变化等对反射波进行调制,然后进行数据的发送。
405:图像数据发送结束。
406:托架装置101的通信功能部103从接口部105经由USB电缆向作为主机设备301的PC传送接收到的图像数据。
407:在PC中,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408:当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托架装置101停止未调制载波的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拍摄装置201接收未调制载波,并通过对其反射波进行调制,来进行数据的发送。在此,可以在数据发送之前向托架装置101请求发送许可,也可以在确认其回答后开始数据发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托架装置101的通信功能部102为了发送发送许可信号,需要具有例如进行ASK调制后进行发送的功能,而且,图像拍摄装置201的通信功能部202为了接收发送许可信号,需要具有例如ASK检波接收的电波后进行数据解调的功能。
而且,数据通信可以是使用信息包的通信,托架装置101可以对每个信息包回答Ack。
在图4中示出了以下情况下的通信时序示例:将图像拍摄装置201与托架装置101分离的状态设为初始状态,当用户将图像拍摄装置201设置在托架装置101上时,对于近程通信用,发送小功率未调制载波,当用户从托架装置101取下图像拍摄装置201时,对于远程通信用,发送大功率未调制载波。而且,与图3所示的情况相同,主机设备用于显示被传送的图像。
500:图像拍摄装置201与托架装置101分离。
501:用户将图像拍摄装置201设置在托架装置101上。
502:作为托架装置101上的图像拍摄装置识别功能部104的自动复位按钮为接通状态,并通知通信控制部103。
503:通信控制部103控制通信功能部102,使其对近程通信用发送小功率未调制载波。
504:在接收到未调制载波的图像拍摄装置201中,通信控制部203根据从数据存储部205读出的发送用的图像数据,通过使通信功能部202的天线负载阻抗变化等对反射波进行调制,并作为反射波信号进行数据发送。
505:图像数据的发送结束。
506:托架装置101的通信功能部103从接口部105经由USB电缆向作为主机设备301的PC传送图像数据。
507:PC在屏幕上显示接收到的图像。
508:用户将图像拍摄装置201从托架装置101上取下。
509:托架装置101的作为图像拍摄装置识别功能部104的自动复位按钮为断开状态,并通知通信控制部103。
510:通信控制部103控制通信功能部102,并对于远程通信用发送大功率未调制载波。
511:在接收到未调制载波的图像拍摄装置201中,通信控制部203根据从数据存储部205读出的发送用的图像数据,通过使通信功能部202的天线负载阻抗变化等来调制反射波,并作为反射波信号进行数据发送。
512:图像数据发送结束。
513:托架装置101的通信功能部103从接口部105经由USB电缆向作为主机设备301的PC传送图像数据。
514:在PC中,在画面上显示接收到的图像。
515:经过一定时间后,托架装置101停止未调制载波的发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参照特定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无庸置疑,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该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替换。
在本说明书中,以在与托架装置的连接中应用反射波传送系统的情况为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其中,该托架装置为了连接数码相机等便携式设备和PC等主机设备而介于它们之间。但是本发明的主旨并不只限于此。
例如,即使是使用反射波传送以外的介质连接便携式设备和托架装置的情况,通过应用本发明,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即使是通过反射波传送方式在便携式设备和托架装置以外的两台设备之间进行连接,通过应用本发明,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重要的是,在例示的实施例中公开了本发明,而不应该是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内容。为了判断本发明的主旨,应该参考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记载的内容。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利用电波的反射波的调制进行反射波传送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便携式设备,用于将数据加载在接收电波的反射波上并发送;以及
托架装置,用于在发送载波的同时接收该载波的反射波,并解调从所述便携式设备发送来的发送数据,对规定期间未进行来自所述便携式设备的反射波的接收进行响应,并停止载波的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装置具备接口单元,该接口单元用于进行与处理安装在便携式设备上的数据的主机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托架装置将通过反射波传送从所述便携式设备接收到的数据经由所述接口单元传送给所述主机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式设备包括:拍摄单元,用于拍摄动态或者静态的画面;内置存储器或者可取出的存储器,用于存储所拍摄到的图像数据,所述便携式设备对应应该发送的图像数据,调制来自所述托架装置的载波的反射波,进行反射波的传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装置对应是否容纳有所述便携式设备而控制载波的发送动作。
5.一种利用电波的反射波的调制进行反射波传送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便携式设备,用于将数据加载在接收电波的反射波上并发送;以及
托架装置,用于在发送载波的同时接收该载波的反射波,并解调从所述便携式设备发送来的发送数据,并且根据是否容纳有所述便携式设备控制载波的发送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装置对所述便携式设备容纳在所述容纳部进行响应,并发送载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装置对所述便携式设备从所述容纳部取下进行响应,并发送载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装置对所述便携式设备从所述容纳部取下进行响应,并发送比所述便携式设备容纳在所述容纳部时更大功率的载波。
9.一种介于便携式设备和主机设备之间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载波;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相对于该发送的载波的、来自所述便携式设备的反射波,并将从所述便携式设备发送来的发送数据进行解调;
接口装置,用于与所述主机设备进行通信;
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便携式设备;以及
便携式设备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在所述容纳部是否容纳有所述便携式设备,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根据该识别结果控制载波的发送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来自所述便携式设备的数据经由所述接口单元传送给所述主机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经由所述接口单元将从所述主机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从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便携式设备进行载波传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对所述便携式设备容纳在所述容纳部进行响应,并发送载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对所述便携式设备从所述容纳部取下进行响应,并发送载波。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对所述便携式设备从所述容纳部取下进行响应,并发送比所述便携式设备容纳在所述容纳部时更大功率的载波。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式设备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检测便携式设备已设置于所述容纳部的开关。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式设备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检测设置于所述容纳部的便携式设备重量的重量传感器。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总线接口,用于与容纳在所述容纳面的便携式设备进行电连接,
其中,所述便携式设备识别装置包括总线监控器,用于监控所述总线接口上的信号。
18.一种介于便携式设备和主机设备之间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载波;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相对于该发送的载波的、来自所述
便携式设备的反射波,并将从所述便携式设备发送的发送数据进行解调;
接口装置,用于与所述主机设备进行通信;以及
通信控制装置,用于对通过所述接收装置在规定期间内未进行来自所述便携式设备的反射波的接收进行响应,并停止所述发送装置的载波的发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装置包括USB接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装置包括有线或无线的网络接口。
21.一种介于便携式设备和主机设备之间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载波;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相对于该发送的载波的、来自所述便携式设备的反射波,并将从所述便携式设备发送的发送数据进行解调;
接口装置,用于与所述主机设备进行通信;
影像/声音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将通过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影像/声音数据进行译码;以及
影像/声音数据输出装置,用于将该译码后的影像/声音数据进行外部输出。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便携式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
23.一种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数据;以及
数据发送装置,用于根据应该发送的数据对来自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托架装置的载波的反射波进行调制,并进行反射波的传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拍摄单元,用于拍摄动态或者静态的画面;
内置存储器或者可取出的存储器,用于存储所拍摄到的图像数据,
所述数据发送单元对应应该发送的图像数据,调制来自所述托架装置的载波的反射波,进行反射波的传送。
25.一种用于进行反射波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反射波通信利用了与载波对应的、来自反射器的反射波的调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载波;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处理与发送的载波相对应的、来自所述反射器的反射波;
通信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反射器的状况,控制所述发送装置的载波的发送动作;
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反射器;以及
便携式设备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在所述容纳部中是否容纳有所述反射器,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根据该识别结果控制载波的发送动作。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对所述反射器容纳在所述容纳部进行响应,并发送载波。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对所述反射器从所述容纳部取下进行响应,并发送载波。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对所述反射器从所述容纳部取下进行响应,并发送比所述反射器容纳在所述容纳部时更大功率的载波。
29.一种用于进行反射波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反射波通信利用了与载波对应的、来自反射器的反射波的调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载波;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处理与发送的载波相对应的、来自所述反射器的反射波;以及
通信控制装置,对通过所述接收装置在规定期间内未进行来自所述反射器的反射波的接收进行响应,并停止所述发送装置的载波的发送。

Claims (31)

1.一种利用电波的反射波的调制进行反射波传送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便携式设备,用于将数据加载在接收电波的反射波上并发送;以及
托架装置,用于在发送载波的同时接收该载波的反射波,并解调从所述便携式设备发送来的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装置包括用于与主机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装置,所述托架装置将通过反射波传送从所述便携式设备接收到的数据经由所述接口装置传送给所述主机设备,其中,该主机设备用于处理存储在便携式设备中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式设备包括:拍摄装置,用于拍摄动态或者静态的画面;以及内置存储器或者可取出存储器,用于存储所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其中,所述便携式设备根据应该发送的图像数据,对于来自所述托架装置的载波的反射波进行调制,并传送反射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装置根据是否容纳有所述便携式设备而控制载波的发送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装置对所述便携式设备容纳在所述容纳部进行响应,并发送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装置对所述便携式设备从所述容纳部取下进行响应,并发送载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装置对所述便携式设备从所述容纳部取下进行响应,并发送比所述便携式设备容纳在所述容纳部时更大功率的载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装置对在规定期间未进行来自所述便携式设备的反射波的接收进行响应,并停止载波的发送。
9.一种介于便携式设备和主机设备之间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载波;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相对于该发送的载波的、来自所述便携式设备的反射波,并将从所述便携式设备发送的发送数据进行解调;以及
接口装置,用于与所述主机设备进行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便携式设备的数据经由所述接口装置传送给所述主机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经由所述接口装置从所述主机设备接收到的数据从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便携式设备进行载波传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便携式设备;以及
便携式设备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便携式设备是否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内,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根据该识别结果控制载波的发送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对所述便携式设备容纳在所述容纳部进行响应,并发送载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对所述便携式设备从所述容纳部取下进行响应,并发送载波。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对所述便携式设备从所述容纳部取下进行响应,并发送比所述便携式设备容纳在所述容纳部时更大功率的载波。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式设备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检测便携式设备已设置于所述容纳部的开关。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式设备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检测设置于所述容纳部的便携式设备重量的重量传感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总线接口,用于与容纳在所述容纳面的便携式设备进行电连接,
其中,所述便携式设备识别装置包括总线监控器,用于监控所述总线接口上的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信控制装置,用于对通过所述接收装置在规定期间内未进行来自所述便携式设备的反射波的接收进行响应,并停止所述发送装置的载波的发送。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装置包括USB接口。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装置包括有线或无线的网络接口。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影像/声音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将通过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影像或者声音数据进行译码;以及
影像/声音数据输出装置,用于将该译码后的影像或者声音数据进行外部输出。
2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便携式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
24.一种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数据;以及
数据发送装置,用于根据应该发送的数据对来自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架装置的载波的反射波进行调制,并进行反射波的传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拍摄装置,用于拍摄动态或者静态的画面;以及
可内置存储器、或可取出存储器,用于存储所拍摄到的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装置根据应该发送的图像数据,对来自所述托架装置的载波的反射波进行调制,并进行反射波的传送。
26.一种用于进行反射波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反射波通信利用了与载波对应的、来自反射器的反射波的调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载波;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处理与发送的载波相对应的、来自所述反射器的反射波;以及
通信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反射器的状况,控制所述发送装置的载波的发送动作。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反射器;以及
便携式设备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反射器是否容纳于所述容纳部中,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根据该识别结果控制载波的发送动作。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对所述反射器容纳在所述容纳部进行响应,并发送载波。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对所述反射器从所述容纳部取下进行响应,并发送载波。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对所述反射器从所述容纳部取下进行响应,并发送比所述反射器容纳在所述容纳部时更大功率的载波。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对通过所述接收装置在规定期间内未进行来自所述反射器的反射波的接收进行响应,并停止所述发送装置的载波的发送。
CN2005800209181A 2004-06-25 2005-05-16 无线通信系统、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34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7409/2004 2004-06-25
JP2004187409A JP4039398B2 (ja) 2004-06-25 2004-06-25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クレードル装置、並びに携帯型機器
PCT/JP2005/008903 WO2006001133A1 (ja) 2004-06-25 2005-05-1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クレードル装置、並びに携帯型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3443A true CN1973443A (zh) 2007-05-30
CN1973443B CN1973443B (zh) 2012-06-20

Family

ID=35780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09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3443B (zh) 2004-06-25 2005-05-16 无线通信系统、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97892B2 (zh)
EP (1) EP1760899B1 (zh)
JP (1) JP4039398B2 (zh)
KR (1) KR101156270B1 (zh)
CN (1) CN1973443B (zh)
WO (1) WO20060011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5272B2 (en) 2005-02-08 2009-06-09 Therasense, Inc. RF tag on test strips, test strip vials and boxes
JP5036212B2 (ja) * 2006-04-21 2012-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8351447B2 (en) * 2007-04-20 2013-01-08 Sony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cradle apparatus, server apparatus,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ata communication program
JP5136170B2 (ja) * 2007-04-20 2013-02-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携帯電子機器、サーバ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EP2213089B1 (en) * 2007-10-26 2012-08-29 Cisco Technology, Inc. Data connector for an electronics device
AU2008353278A1 (en) 2008-03-17 2009-09-24 Powermat Technologies Ltd. Inductive transmission system
JP5049900B2 (ja) 2008-06-30 2012-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設定装置、画像出力装置、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NZ593772A (en) * 2009-01-06 2013-09-27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 Llc Communication across an inductive link with a dynamic load
US20110099507A1 (en) 2009-10-28 2011-04-28 Google Inc. Displaying a collection of interactive elements that trigger actions directed to an item
GB2489895B (en) * 2010-01-25 2014-08-20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data communication over a wireless power link
US9106269B2 (en) 2010-12-08 2015-08-11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power supply
US8731116B2 (en) 2011-02-07 2014-05-20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O2013103943A1 (en) 2012-01-08 2013-07-11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multiple inductive systems
JP5578203B2 (ja) * 2012-07-13 2014-08-27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EP2932614A4 (en) * 2012-12-13 2016-08-1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TERNALLY CONTROLLING A MOBILE DEVICE
EP2938101B1 (en) 2012-12-20 2017-03-08 Tap Arou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using portable terminal to obtain site page of web server associated with current location
JP6436678B2 (ja) * 2014-08-07 2018-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197501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Intel Corporation Display connection switch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5076B2 (ja) 1988-01-14 1998-0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反射型送信装置
CA2143144C (en) 1994-03-03 1999-09-28 James Gifford Evans Modulated backscatt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n extended range
US6405049B2 (en) * 1997-08-05 2002-06-11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Portable data terminal and cradle
US6657654B2 (en) * 1998-04-29 2003-1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amera for use with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with high speed communication link
US6480143B1 (en) 1998-11-09 2002-11-12 Supersensor (Proprietary) Limited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JP2001101140A (ja) * 1999-09-30 2001-04-13 Pfu Ltd 携帯情報端末用クレードル
US6745008B1 (en) * 2000-06-06 2004-06-01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K1-53 Multi-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2002041502A (ja) * 2000-07-28 2002-02-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ドキュメント作成システム及びドキュメント作成方法
JP3744375B2 (ja) * 2001-04-03 2006-02-0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クレードル、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携帯電話機、および監視方法
US20030030542A1 (en) * 2001-08-10 2003-02-13 Von Hoffmann Gerard PDA security system
US6925309B2 (en) * 2001-12-20 2005-08-0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ickly establishing a CDMA dispatch call
US7565108B2 (en) * 2002-03-26 2009-07-21 Nokia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based discovery for short range radio communication with reader device having transponder functionality
US7386324B2 (en) * 2002-04-17 2008-06-10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ual path terminal connection
US7042515B2 (en) * 2002-07-23 2006-05-09 Abocom Systems, Inc. Wireless monitor cradle having a TV tuner
JP2004056711A (ja) 2002-07-24 2004-02-19 Sony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4120263A (ja) 2002-09-25 2004-04-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携帯用電子機器
JP2004135119A (ja) 2002-10-11 2004-04-30 Sony Corp 携帯情報端末用クレードル及びクレードル接続方法
JP3876871B2 (ja) * 2002-11-27 2007-02-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接続システム、接続台、接続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と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105476B1 (ko) 2003-08-11 2012-01-13 소니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 통신 장치
US7597250B2 (en) * 2003-11-17 2009-10-06 Dpd Patent Trust Ltd. RFID reader with multiple interfa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60899B1 (en) 2018-08-15
US7697892B2 (en) 2010-04-13
EP1760899A4 (en) 2013-01-09
EP1760899A1 (en) 2007-03-07
JP2006013844A (ja) 2006-01-12
US20070237123A1 (en) 2007-10-11
CN1973443B (zh) 2012-06-20
KR101156270B1 (ko) 2012-06-13
WO2006001133A1 (ja) 2006-01-05
KR20070028443A (ko) 2007-03-12
JP4039398B2 (ja) 200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3443B (zh) 无线通信系统、托架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US10764421B2 (en) Adapter devices for enhanc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other devices
KR10110547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 통신 장치
US8010047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753809B (zh) 便携设备
CN110730021B (zh) 一种无线控制方法及设备
US7949258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s well as computer program
JP2005333169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210016488U (zh) 移动终端
CN1661932B (zh) 无线数据通信装置
CN101656556A (zh)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程序
JP443264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通信装置
CN100358284C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JP200600549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8263364A (ja) 着脱可能な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を複数個備えた移動通信端末
JP2002135477A (ja) 画像送受信システム
JP200812491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