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0330A - 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0330A
CN1970330A CN 200610145910 CN200610145910A CN1970330A CN 1970330 A CN1970330 A CN 1970330A CN 200610145910 CN200610145910 CN 200610145910 CN 200610145910 A CN200610145910 A CN 200610145910A CN 1970330 A CN1970330 A CN 1970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panel
car
guiding parts
shifter ba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459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4992C (zh
Inventor
麻生裕介
高比良智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Kiko Co Ltd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Kiko Co Ltd,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K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0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0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49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499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26Detail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casing or lever support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其具有底座部件、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其中所述底座部件具有沿车辆纵向形成的用于自动模式的选档通道和手动模式通道,所述第一滑动板可滑动地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以能够在车辆纵向上滑动,所述第二滑动板保持在所述第一滑动板上以能够在车辆横向上滑动,其中所述第二滑动板具有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向所述底座部件凸出,所述底座部件具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部件插入在所述导向凹槽内,导向凹槽用于引导可与变速杆一起移动的所述导向部件。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AT)选档器盖,其具有机械地清楚指示变速杆的选档位置的指示器。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已知这样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其结构具有用于自动模式的选档通道、手动模式通道和指示器。如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5-1401中所公开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能允许变速杆在操作中在选档通道和手动模式通道之间移动。
发明内容
上述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包括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板操作以与设置在选档通道内的变速杆一起在车辆纵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滑动板操作以与在车辆横向上移动的变速杆一起移动。第二滑动板配合在第一滑动板上以能够在车辆横向上滑动,并在第一滑动板在车辆纵向上被拖动的过程中,和在车辆纵向上移动的第一滑动板一起移动。
但是,由于第二滑动板保持在第一滑动板中,所以在车辆运行中导致第二板振动,并且第二滑动板与周边的部件干涉,可能会产生干涉噪声。而且,在变速杆向车辆横向的操作过程中(在从选档通道向手动通道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滑动板和其它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涉,可能会产生异常的噪声。
如果要防止这种干涉噪声或者异常噪声,就需要安装缓冲材料,例如无纺织物。这增加了成本和装配工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产生干涉噪声或异常噪声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其包括选档通道、手动模式通道和指示器。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包括:
底座部件,具有沿车辆纵向形成的用于自动模式的选档通道和手动模式通道;
第一滑动板,其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以能够在车辆纵向上滑动,并且能与在选档通道内移动的变速杆一起移动;
第二滑动板,其保持在所述第一滑动板内以能够在车辆横向上滑动,并能够与在车辆横向上移动的变速杆一起移动;和
指示器,其位于选档位置的侧面区域,清楚地显示变速杆的选档位置;
其中,变速杆能够在自动模式的选档通道和手动模式通道之间切换;
第二滑动板具有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向底座部件凸出,底座部件具有导向凹槽,导向部件插入在该导向凹槽内,该导向凹槽引导可与变速杆一起移动的导向部件。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由于形成在第二滑动板上的导向部件插入在形成在底座部件中的导向凹槽内,所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限制了第二滑动板的振动。因此,这能够防止由于第二滑动板与相关的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涉产生的噪声。
另外,第二滑动板可滑动地与第一滑动板保持在一起,从而防止了由于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之间的干涉产生的异常噪声。
此外,无论变速杆的选档位置在什么地方,都能避免由于第二滑动板的振动产生的异常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为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的第一和第二滑动板以及底座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的横截面图,其中变速杆位于选档通道内。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的横截面图,其中变速杆位于手动模式通道内。
图5为分别示出处于弯曲状态的导向部件和臂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该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包括指示器,该指示器位于比变速杆更靠近驾驶员座的区域内,用作左侧驾驶的车辆的部件。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布置在驾驶员座(未示出)附近区域的地板控制台上。在下面的描述中,应该理解,参考符号“R”、“L”、“FR”和“RR”分别指“车辆右侧方向”、“车辆左侧方向”、“车辆前方”和“车辆后方”。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的第一和第二滑动板以及底座部件的分解透视图。为了与该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一起使用,变速杆1可以在车辆纵向上的自动模式的选档通道G1(用于“P”、“R”、“N”和“D”档)和手动模式的手动模式通道G2中移动。
此外,使处于“D”档的变速杆1向右移动,使变速杆1从选档通道G1移动到手动模式通道G2。另外,在手动模式通道G2中,使变速杆1向上向车辆前方移动允许换高档,使变速杆1向下向车辆后方移动允许换低档。
而且,在图1中,变速杆防护罩2覆盖通道以使通道不可见。但是,代表在各位档位的选档位置的指示器D位于车辆左侧靠近变速杆1的地方,指示器D具有与通道相同的各位档位的布置。对于指示器D,手动模式中换高档用标记“+”表示,换低档用标记“-”表示。
指示器D包括表示各个档位的标记显示部分3,和形成在排成一排的各位档位的侧面的窗口4。窗口4显示图2中所示的红色显示部分。在手动模式(以后将变速杆1处于该模式的位置称为M-档),一个窗口4位于标记“+”和“-”之间的区域内。
在多个窗口4中,通过其可看到显示部分5的窗口4指示出变速杆1的选档位置。特别是,对于该实施例的变速杆1,借助指示器D示出选档位置,因为如上所述,通道本身被变速杆防护罩2遮挡,所以不能直接看到变速杆1在通道中的位置。
下面,结合变速杆1的选档位置,描述在上述各个窗口4上显示显示部分5的机构。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14包括第一滑动板6和第二滑动板7,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板6可与在选档通道G1(自动模式)内移动的变速杆1一起在车辆纵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滑动板7可与在车辆横向上移动(以从选档通道G1向选档通道G2移动)的变速杆1一起移动。第二滑动板7配合就位,以能够在车辆横向上相对第一滑动板6滑动,并且在随后第一滑动板6在车辆纵向上滑动的过程中,第二滑动板7与第一滑动板6一起在车辆纵向上移动。
如图2中所示,底座部件8包括底座底板81和底座上盖8u。
第一滑动板6和配合在第一滑动板6上的第二滑动板7安装在底座部件8内,以能够在车辆纵向上滑动。即,第一滑动板6和第二滑动板7夹在底座底板81和底座上盖8u之间,并安装在底座部件8上以能够滑动。
第一滑动板6具有第一通孔9。变速杆1穿过第一通孔9。第一通孔9的形状为平放的T字形,并具有在车辆纵向上宽度窄的窄宽度部分9a和宽度宽的宽宽度部分9b。窄宽度部分9a位于选档通道G1内。宽宽度部分9b位于选档通道G2内。宽宽度部分9b形成在覆盖手动模式中变速杆1换高档和换低档的移动区域的整个区域内。
当变速杆1保持在选档通道G1内时,变速杆1占据窄通道9a中的一个位置,滑动板6与在车辆纵向上移动的变速杆1一起移动,以允许滑动板6在底座部件8内在车辆纵向上滑动。当进行这种滑动时,由于第二滑动板7配合在第一滑动板6内,所以第二滑动板7与第一滑动板6一起在车辆纵向上滑动。
同时,第二滑动板7具有第二通孔10,该通孔10形成在板部分7a的中心区域,基本上为椭圆形,板部分7a可滑动地配合在第一滑动板6上,变速杆延伸穿过该通孔10。变速杆1延伸穿过第一滑动板6的第一通孔9和配合在第一滑动板6上的第二滑动板7的第二通孔10。第二通孔10在车辆纵向上的宽度与第一滑动板6的宽宽度部分9b的宽度基本上匹配。因此,在变速杆1在手动模式通道G2内操作的过程中(即,对于换高档和换低档),变速杆1不能在车辆纵向上移动滑动板6、7。
此外,板部分7a具有形成在车辆左侧(在靠近指示器的位置)的侧面边缘,该侧面边缘的中心区域形成有臂7b,臂7b向变速杆1延伸的方向(这里为向上方向)凸出。臂7b具有上端,显示部分5连接在该上端上,以清楚显示指示器D的窗口4上的选档位置。红色的粘附标签附着在显示部分5的上表面上。可通过窗口部分4看到显示部分5的上表面上的红色的位置清楚地表示为变速杆1的选档位置。臂7b形成有槽7c,槽7c在垂直方向上延伸。
槽7c在车辆横向上(即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臂7b。
此外,形成槽7c的目的在下面进行描述。
此外,板部分7a和臂7b具有连接部分,导向部件11从该连接部分向下凸出。导向部件11包括长板形元件,该元件在垂直方向上和车辆纵向上延伸。另外,导向部件11由具有挠性的材料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即使在车辆横向上弯曲,也能可靠在恢复其原始位置。这样,导向部件11具有挠性。
此外,导向凹槽12在车辆纵向上形成在构成底座部件8的底座底板81的上表面上。第一和第二滑动板6、7按照一种结构装配到底座部件8上,该结构的横截面视图表示在图3和4中。图3示出了变速杆1保持在选档通道G1内状态,而图4示出了变速杆1保持在手动模式通道G2内状态。
如图3所示,导向部件11具有插入到导向凹槽12内的远端。导向凹槽12在车辆横向上的宽度窄。因此,通过将导向部件11的远端插入到导向凹槽12内,限制了导问部件11在车辆横向上的移动。因此,在车辆运行中,这种限制抑制了联结在导向部件11上的第二滑动板7的振动(特别是在车辆横向上的振动)。
另外,如图4所示,导向部件11的长度到达导向凹槽12的底部表面12a。因此,在导向部件11在车辆纵向上移动时,导向部件11的底部边缘保持与导向凹槽12的底部表面12a滑动接合。这种滑动接合防止了第二滑动板7振动。这防止了第二滑动板7(和显示部分5)和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涉,从而抑制了异常噪声例如啪嗒声的产生。周边部件包括例如导光部分13a、13b和位于导光部分13a、13b侧面的底座底板81的遮光板8a。
此外,导向凹槽12具有位于车辆后侧的端部(参见图4),该端部的宽度在车辆横向上加大。这种端部用来在从自动模式向手动模式切换过程中使变速杆1在车辆横向上移动,同时允许导向部件11与变速杆1一起在车辆横向上移动。正是通过这种部分,使导向部件11停留在导向凹槽12内,从而防止布置在导向凹槽12外部的部件和第二滑动板7(和显示部分5)的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涉。
如上所述,对于该实施例,槽7c在竖直方向上沿臂7b形成。通过槽7c使臂7b具有挠性。当位于选档通道G1中时,变速杆1具有微小的松动度(公差)。另外,当位于手动模式通道G2中时,变速杆1在车辆的左侧方向和右侧方向上也具有松动度(公差)。当变速杆1在这种松动度范围内在车辆横向上操作移动时,导向部件11可能会从导向凹槽12脱离。
但是,对于该实施例,导向部件11本身具有挠性,并且槽7c允许臂7b具有挠性。相应地,如图5中所示,即使在第二滑动板7受到在车辆横向上作用的载荷的情况下,导向部件11也会弯曲,并且不会从导向凹槽12脱离。另外,在导向部件11从导向凹槽12脱离的情况下,由于导向部件11弯曲和臂7b弯曲产生的回复力,导向部件11可容易地返回到导向凹槽内。
同时,由于臂7b的上端部分用于显示部分5,并且臂7b需要可靠地保持在规定的位置,所以臂7b在车辆横向上的刚度应该保持超过给定的值。因此,本发明实施成一种结构,该结构允许臂7b保持在规定的位置,并在受到车辆横向载荷时能够弯曲。
另外,尽管导向部件11和导向凹槽12难以抑制车辆横向上的振动,但第一和第二滑动板6、7原始就作为可在车辆纵向上滑动的部件,并且不与其它的部件干涉,所以不会产生问题。此外,对于该实施例,导向部件11的远端保持与导向凹槽12的底壁紧靠接合。因此,进一步限制了导向部件11的振动,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干涉噪声的产生。由于导向部件11的远端和导向凹槽12的底壁之间的紧靠接合而减少振动,从而有效抑制了车辆横向上的振动。这能够抑制第二滑动板7在第一滑动板6内部区域中的振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对于上述该实施例,导向凹槽12具有底部表面12a,并且导向部件11的远端保持与导向凹槽12的底部表面12a紧靠接合。
但是,考虑到导向凹槽12引导导向部件11和第二滑动板7的结构,导向凹槽12可能没有底部表面12a,并且导向部件11的远端也不需要保持与底部表面紧靠接合。
在日本于2005年11月25日提交的专利申请No.P2005-340998和2006年9月14日提交的专利申请No.P2006-249868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尽管上面参考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通过上述教导,可以做出多种修改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后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5)

1.一种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包括:
底座部件,其具有沿车辆纵向形成的用于自动模式的选档通道和手动模式通道;
第一滑动板,其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以能够在车辆纵向上滑动,并可与在所述选档通道中移动的变速杆一起移动;
第二滑动板,其保持在所述第一滑动板上以能够在车辆横向上滑动,并能够与在车辆横向上移动的变速杆一起移动;以及
指示器,其位于选档位置的侧面区域,清楚地显示变速杆的选档位置;
其中,所述变速杆能够在自动模式的选档通道和手动模式通道之间切换;
所述第二滑动板具有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向所述底座部件凸出,所述底座部件具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部件插入在所述导向凹槽内,所述导向凹槽引导可与变速杆一起移动的所述导向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其中:
所述第二滑动板具有可在车辆横向上在所述第一滑动板中滑动的板部分和臂,所述臂将所述板部分和所述指示器的显示部分相互联结;和
所述臂和所述导向部件中至少之一具有挠性。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其中:
所述臂形成有槽,以使所述臂具有挠性。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其中:
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在车辆垂直方向上和车辆纵向上延伸的板形元件,所述板形元件具有挠性,以使得所述导向部件具有挠性。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其中:
所述导向部件具有远端,所述远端保持与所述导向凹槽的底部表面紧靠接合。
CN 200610145910 2005-11-25 2006-11-23 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 Active CN1005449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0998 2005-11-25
JP2005340998 2005-11-25
JP2006249868 2006-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0330A true CN1970330A (zh) 2007-05-30
CN100544992C CN100544992C (zh) 2009-09-30

Family

ID=38111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145910 Active CN100544992C (zh) 2005-11-25 2006-11-23 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4499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3034B2 (ja) * 2010-09-10 2014-1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ユニット、車輌用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4992C (zh) 2009-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89758B2 (ja) Atセレクタカバー
US7694604B2 (en) Shifting mechanism for an automated 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7174802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hifter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US7536972B2 (en) Shift lever apparatus with range position indicator
EP1977921B1 (en) Sunshade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0443782C (zh) 用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的指示器
CN100544992C (zh) 自动变速器选档器盖
JP2013039869A (ja) 手動変速機の誤操作防止装置
EP1262691B1 (en) Manual transmission
JP2007090978A (ja) シフトレバーのレンジ位置表示装置
KR100727568B1 (ko) 자동변속기의 변속레버용 슬라이드 커버
KR20080107568A (ko) 수동 변속기의 컨트롤 핑거의 가이드 장치
JPH1178581A (ja)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3725664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入力装置
KR20040043856A (ko) 수동변속기의 변속레버 어셈블리
KR100746964B1 (ko) 수동 변속기 컨트롤 샤프트의 컨트롤 핑거
KR101745258B1 (ko) 차량의 변속 레버
KR100471859B1 (ko) 수동변속기의 컨트롤 핑거
JP3636842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入力装置
KR20070052417A (ko) 수동변속기 변속 가이드 판
KR20030005569A (ko) 슬라이드식 선택레버부츠
KR200363935Y1 (ko) 4륜구동차량용 부변속기의 변속제어장치
JP4966711B2 (ja) 自動変速機のセレクトレバー装置
JP3636841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入力装置
KR100311138B1 (ko) 매뉴얼 모드를 구비한 자동변속기용 셀렉터 레버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9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NISSA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NISSAN MOTOR Co.,Ltd.

Patentee before: FUJI KIKO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