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4564A - 在电信系统中传送数据 - Google Patents

在电信系统中传送数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4564A
CN1954564A CNA2005800155764A CN200580015576A CN1954564A CN 1954564 A CN1954564 A CN 1954564A CN A2005800155764 A CNA2005800155764 A CN A2005800155764A CN 200580015576 A CN200580015576 A CN 200580015576A CN 1954564 A CN1954564 A CN 1954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traffic channel
data
priority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155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卡里·韦雅莱南
巴桑特·德阿卡尔
朱克卡·K·雅阿克科拉
坦马斯·马约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yj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ublication of CN1954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4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7Interaction among intermediate nodes, e.g. hop by h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04L47/2433Allocation of priorities to traffic ty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在电信系统中的数据传送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创建业务信道连接;通过使用超额预定来分配多个用户实体的数据以用于通过虚拟信道进行传送;根据分组的优先级将数据分组缓冲到单独缓冲器中,以等待通过业务信道进行传送;根据分组的优先级将具有确定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多路复用到虚拟信道中,使得只要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可用时,则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就在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分组之前多路复用到虚拟信道中。此外,根据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来对用户数据分组的形成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在电信系统中传送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信系统中的网络单元之间传送数据。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电信系统所提供的高比特速率,可以通过通信网络传送若干类型的数据。传送的数据可以大致地分类成延迟敏感型数据和延迟容许型数据。延迟敏感型数据例如包括语音,而这种数据对于与通过通信网络的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延迟设有很严格的要求。语音传送中的过长延迟造成语音质量失真或者甚至是断开。另一方面,比如与Web流览或者电子邮件有关的数据这样的延迟容许型数据对于与数据传送相关联的延迟设有很宽松的要求,而相较于与语音的传送有关的延迟,甚至很长的延迟也未必会以某一方式表现给用户。
在电信网络之内,在网络单元之间建立很高的比特速率数据连接。数据以数据分组通过通信网络来进行传送,而数据分组的大小和结构通过在系统中使用的传输协议来限定。数据分组可以使用电路交换网络或者分组交换网络来传送。当在电信网络之内将电路交换网络用于数据传送时,来自不同用户的数据可以多路复用到同一电路交换连接。如果在网络单元之间的电路交换连接比在用户终端与该终端所连接到的网络单元之间的连接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则这一点是合理的。通常情况也是如此。
为了满足与延迟敏感型数据的延迟有关的服务质量,使用如下连接通过通信网络来传送延迟敏感型数据,该连接能在最大的容许延迟之内通过通信网络来传送延迟敏感型数据。在电信网络之内,每一电路交换连接的多路复用用户的数目在任何情形下都不会大到足以超过该连接的容量。因此,可以满足数据的延迟要求。然而,这造成信道容量的非高效使用,因为例如对于语音连接来说,数据由于谈话中的暂停而不能一直进行传送,因此信道不会一直得以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电信系统之内传送数据的改进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电信系统中的数据传送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创建业务信道连接;在每个用户具有特定的最大信道容量需求的情况下分配多个用户实体的数据以用于通过业务信道进行传送,用户实体的数目使得用户实体的组合最大信道容量需求超过业务信道数据传送容量;形成属于至少两个类别的数据分组,每个数据分组属于被分配有同一确定优先级的同一类别,而在不同类别中的数据分组具有不同优先级;根据分组的优先级将数据分组缓冲到单独缓冲器中,以等待通过业务信道进行传送;根据分组的优先级将具有确定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多路复用到业务信道中,使得只要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可用时,则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就在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分组之前多路复用到业务信道中;根据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来对用户数据分组的形成进行控制;以及通过业务信道传送多路复用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信系统的网络单元,包括:通信接口,用于在网络单元之间提供业务信道连接;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用以在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创建业务信道连接,在每个用户具有确定的最大信道容量需求情况下分配多个用户实体的数据以用于通过业务信道进行传送,用户实体的数目使得用户实体的组合最大信道容量需求超过业务信道数据传送容量,形成属于至少两个类别的数据分组,每个数据分组属于被分配有同一确定优先级的同一类别,而在不同类别中的数据分组具有不同优先级,根据分组的优先级将数据分组缓冲到单独缓冲器中,以等待通过业务信道进行传送,根据分组的优先级来对具有确定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到业务信道中的多路复用进行控制,使得只要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可用时,则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就在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分组之前多路复用到业务信道中;根据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来对用户数据分组的形成进行控制;以及对多路复用的数据分组通过业务信道的传送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进行编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用于执行一种用于在电信系统中传送数据的计算机过程。该过程包括:在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创建业务信道连接;在每个用户具有特定的最大信道容量需求情况下分配多个用户实体的数据以用于通过业务信道进行传送,用户实体的数目使得用户实体的组合最大信道容量需求超过业务信道数据传送容量;形成属于至少两个类别的数据分组,每个数据分组属于被分配有同一确定优先级的同一类别,而在不同类别中的数据分组具有不同优先级;根据分组的优先级将数据分组缓冲到单独缓冲器中,以等待通过业务信道进行传送;根据分组的优先级将具有确定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多路复用到业务信道中,使得只要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可用时,则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就在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分组之前多路复用到业务信道中;根据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来对用户数据分组的形成进行控制;以及通过业务信道传送多路复用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和对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进行编码的计算机程序发布介质,该指令用于执行一种用于在电信系统中传送数据的计算机过程。该过程包括:在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创建业务信道连接;在每个用户具有特定的最大信道容量需求情况下分配多个用户实体的数据以用于通过业务信道进行传送,用户实体的数目使得用户实体的组合最大信道容量需求超过业务信道数据传送容量;形成属于至少两个类别的数据分组,每个数据分组属于被分配有同一确定的优先级的同一类别,而在不同类别中的数据分组具有不同优先级;根据分组的优先级将数据分组缓冲到单独缓冲器中,以等待通过业务信道进行传送;根据分组的优先级将具有确定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多路复用到业务信道中,使得只要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可用时,则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就在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分组之前多路复用到业务信道中;根据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来对用户数据分组的形成进行控制;以及通过业务信道传送多路复用的数据分组。
本发明提供的优点在于一种通过将延迟敏感型数据和延迟容许型数据都分配给同一虚拟信道连接以及只要没有延迟敏感型数据时就传送延迟容许型数据从而在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传送数据的更高效方式。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照实施例和附图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电信系统的结构的例子;
图2图示了与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的通信有关的协议栈的例子;
图3图示了按照优先级将数据分组调度到信道中的简化图;
图4图示了电信系统中的网络单元的优选实施例的框图;以及
图5是对用于在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考察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例子。在图1中图示的系统结构和系统单元与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网络中的相同,而UMTS系统将在这里用作为在其中可以实施所提出的数据传送方法的参考系统。然而,应当注意,所提出的数据传送方法的实施不限于UMTS系统,而且它也可以在其它适当的电信系统中实施。
图1的通信系统的网络单元可以分组成对系统的所有与无线有关的功能进行处理的无线接入网络(RAN)100,以及效力于将呼叫和数据连接切换和路由到外部网络114的核心网络(CN)112。外部网络例如可以是因特网、综合服务数字网络(ISDN)或者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
无线接入网络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收发机(BTS)104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102、106。BTS104负责在也有小区之称的它的覆盖区之内向用户设备120、122提供空中接口无线连接116、118。BTS104也执行物理级信号处理,比如调制、信道编码等。BTS104也可以执行一些基本无线资源管理操作,比如与功率控制有关的操作。
无线网络控制器102是负责对RAN100中的无线资源进行控制的网络单元。RNC102用作RAN100的切换和控制单元,而且通常控制数个BTS104,但是它也可以仅控制单个BTS104。RNC102负责对它自己的小区的业务信道负荷和拥塞进行控制。RNC102也效力于与接纳控制、切换和功率控制有关的过程。无线网络控制器102通常包括用于执行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的计算机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和软件。另外,无线网络控制器102通常包括用于与其它网络单元(比如其它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06和/或基站收发机104)进行电信号通信以及还与核心网络112进行电信号通信的连接装置。
核心网络112提供一起形成电信网络服务基础的交换和传输设备的组合。核心网络也执行与无线资源管理有关的过程。核心网络112可以向用户实体提供电路交换和/或分组交换数据传送服务。
术语“用户实体”用来描述用户设备120、122和使用该设备的用户。
在UMTS系统中,RNC102与BTS104之间的接口被称为lub接口110。由于将UMTS系统用作为参考系统,所以接口110引称为lub接口。在两个RNC之间的接口引称为lur接口108。
仍参照图1,使用连接116向/从第一用户设备120传送的数据可以具有与使用连接118向/从第二用户设备122传送的数据的优先级不同的优先级。第一用户实体120可以进行电话呼叫,因此将延迟敏感型语音作为数据传送,而第二用户实体122可以下载因特网页面,并且传送的数据是延迟容许型数据。不同的优先级也可以取决于用户实体120、122而不仅取决于它们传送的数据。第一用户实体120可以是高优先级用户实体,因此由第一用户实体120传送或者接收的所有数据在通信网络中作为延迟敏感型数据来处理。可以使用称为传送信道的信道通过在用户实体与服务基站收发机之间的空中接口来传送用户实体数据。传送信道可以是专用传送信道。
关于通过lub接口110来传送用户实体数据,图2图示了RNC102和BTS104的传送协议栈。协议是两个数据通信设备必须理解、接受和使用以便能够相互通信的标准过程和格式。在BTS104中所需的协议包括物理层协议206、异步传送模式(ATM)协议204、ATM适配层类型2(AAL2)协议202和帧协议200。
物理层协议206限定了用于将数据编码和解码成适合于在所用的具体物理介质上发送和接收的电或者光学波形的特征。物理层协议也执行一些检错和纠错。
ATM是用于高速传送和切换各类数据、语音和视频信号的数据传送方法。利用ATM,将数据拆分成具有独特结构的分组或者信元(通常称为ATM信元)。利用ATM数据传送,在发送实体与接收实体之间创建虚拟信道连接(VCC)。VCC是许多ATM链路的级联。VCC是单向数据传送信道。
ATM协议204确定应当将进入数据转发到何处、重新设置ATM信元的对应连接标识符、以及将ATM信元转发到下一链路。ATM协议204也负责将来自较高层AAL2 202的ATM信元转交到物理层206以供传输,以及将来自物理层206的ATM单元转交到AAL2 202以供进一步处理。除缓冲ATM信元之外,它也处理各种业务管理功能,比如ATM信元丢失优先级标记化以及拥塞指示。
AAL2协议202将较高层协议对接到ATM层204,而将来自上层的数据分组转交到ATM协议204以及相反。当对从较高层接收的信息进行转交时,AAL2协议202将数据分组分段成ATM信元。当对从ATM协议204接收的信息进行转交时,AAL2协议202必须将ATM信元重新组装成较高层可以理解的格式。这称为分段和重新组装。
在支持ATM网络中所用的不同类型的业务或者服务时限定了不同的AAL。在本例中使用的AAL2具有如下优势,即它支持可变码速率的数据业务,而且它可以将数个用户的数据多路复用到一个VCC中。
帧协议200是BTS104处的最高层协议。帧协议200效力于在RNC102与BTS的物理层之间数据分组的传送。它例如也在BTS104与RNC102之间传送功率控制和信道测量信息,以及还将空中接口参数从RNC102传送到BTS104。帧协议200也可以对用户实体数据执行一些纠错。
在RNC102处也提供物理层协议220、ATM协议218、AAL2协议216和帧协议214,这些协议具有与在BTS104处相同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提供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212、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210和分组数据汇聚(PDCP)协议208,作为在帧协议214之上的较高层协议。
MAC协议212处理对共享介质的访问,以便使得传输路径在传输期间一直可用。MAC协议通过许多信道从较高层接收数据,而且它将这些信道映射到许多其它信道,其中通过所述许多其它信道MAC协议212与较低层进行通信。例如在UMTS中,MAC协议212通过逻辑信道与较高层通信而且将这些信道映射到传送信道。MAC协议也可以效力于根据在lub接口上虚拟信道的拥塞来为每个用户实体选择适当的传送格式。对于与用户实体相关联的具有最大数据速率384kbit/s的专用传送信道来说,可能的传送格式可以包括较高数据速率传送格式(384kbit/s)、较低的数据速率传送格式(128kbit/s)和零数据速率传送格式(0kbit/s)。如果在lub接口上的虚拟信道中有足够容量可用,则可以使用较高的数据速率传送格式。当在lub接口上的虚拟信道中有一些拥塞出现时可以使用较低数据速率的传送格式,而在lub接口上的虚拟信道拥塞严重期间可以使用零数据速率的传送格式。也可以提供附加的传送格式,MAC协议可以根据在lub接口上的当前虚拟信道状态从该附加的传送格式之中选择最适合于每个传送信道的传送格式。此外,MAC协议212可以执行一些纠错。
RLC协议210也为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提供分段和重新组装服务。RLC协议210将从较高层接收的可变长度的传送块分段成数据分组以及进行相反的过程。RLC协议210也可以通过数据分组的重新传输来提供纠错服务。使用自动反复请求(ARQ)机制来执行出错数据分组的重新传输。在较低层协议上(例如在物理层上)执行检错,而其结果则与实际数据一起递送到RLC协议210。
PDCP协议处理在发送期间对冗余控制信息进行的压缩和在接收期间进行的解压缩。尤其是当包括控制信息的传送块报头大于包括数据的有效载荷时,该压缩产生了显著更佳的谱效率。
物理层协议、ATM协议和AAL2协议形成了UMTS协议架构的传送网络层,而帧协议和较高层协议形成了UMTS协议架构的无线网络层。传送网络层和无线网络层还可以包括其它功能。
由于已经描述了电信系统的结构和lub接口的数据传送协议,可以考察如何优化在两个网络单元之间的数据传送。作为例子,参照lub接口,即在RNC102与BTS104之间的接口,但是在网络单元之间的其它接口也是可行的。
如上所述,用户实体120、122可能需要发送或者接收两种数据,延迟敏感型数据或者延迟容许型数据。在用户实体120、122与BTS104之间的数据是通过空中接口而且从此之后例如使用了缆线连接来传送的。在BTS104与RNC102之间,使用AAL2虚拟信道连接来传送用户实体数据。AAL2 VCC还将结合数据分组在两个RNC之间的传送来使用。AAL2 VCC的特征在于数个用户实体的数据可以多路复用到一个VCC中。可以基于用户实体120、122的活动因子,将用户实体120、122的数据分配到VCC中。活动因子定义了用户实体120、122实际使用了可为用户实体120、122所用的总数据传送容量中多少容量的比率。作为例子,在UMTS中,当到用户实体的数据的最大码速率——在某一环境中——是每秒384千比特时,具有活动因子一的用户实体将接收的数据量在连接的整个持续期间是每秒384千比特。在实践中,用户的活动因子通常在零与一之间。电信系统的运营商可以限定每一用户实体的假设活动因子,而且基于该活动因子来执行用户分配。
参照图3,描绘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将用户实体120、122的数据分配到VCC中时,确保了VCC具有用以传送延迟敏感型数据的足量容量。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在允许的最大延迟容许之内通过VCC传送带有延迟敏感型数据的数据分组。反之,对于延迟容许型数据,允许较长的延迟,因此为了提高VCC的利用率,可以使用一些超额预订的延迟容许型数据。超额预订意味着分配给信道的数据量超过信道的容量数量。在实践中,对于VCC的如此之多的用户,已经确认了如下情况:如果每个用户在可为单个用户实体所用的最大比特速率之内传送数据——即每个用户具有活动因子一——则将会超过VCC数据传送容量。超额预订实际上对应于用户的活动因子小于一这一假设之下的信道接纳。
虽然在实际中除在特殊情形中之外并不是所有用户一直要求最大比特速率,但是仍然可能会有VCC容量不足的时刻。因此,分配给信道的一部分数据必须等待先前的数据分组通过信道进行的传送。该数据例如可以存储于缓冲器中以待通过VCC进行传送。
如在图3中那样,提供两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具有它自己的优先级(PL1数据和PL2数据)。假设PL1数据是延迟敏感型数据,而PL2数据是延迟容许型数据。来自这两个流的数据分组根据它们的优先级存储于相应的缓冲器300、302中。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存储于缓冲器300中,而延迟容许型数据分组存储于缓冲器302中。来自这些缓冲器300、302的数据分组经由多路复用器304通过VCC来传送。多路复用器304通过使用优先级调度将来自缓冲器300、302的数据分组发送到VCC中。优先是赋予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的,这意味着:只要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在缓冲器300中等待通过VCC进行传送时,多路复用器304就将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发送到VCC中。只有当延迟敏感型数据缓冲器300为空时,才将来自包含延迟容许型数据分组的缓冲器302的数据分组发送到VCC。
尽管参照图3描述的例子说明了将数据分组置入具有两个不同优先级的两个类别中,但是具有不同优先级的分类的数目可以更多,而且超额预定的操作和优先级调度的操作将是相似的。可以基于哪些优先级将被用于超额预定来进行分组。优先级调度将是相似的,即会将较高优先级数据分组在较低级数据分组之前多路复用到VCC中。如果将单独的缓冲器用于每个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则缓冲器的数目可以更多。
可能发生如下情形,其中到达缓冲器300、302的数据分组多于发送到VCC的数据分组。这对于包含延迟容许型数据分组的缓冲器302来说尤其可能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限制数据分组到达缓冲器300、302的速率。
图4呈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且图示了在RNC102中数据分组的处理。多路复用器304和缓冲器与图3中的类似,而且它们的操作功能也是相同的。延迟敏感型和延迟容许型数据分组分别到达缓冲器300、302,而多路复用器304通过使用优先级调度来发送数据分组到VCC。控制单元402控制多路复用器304的操作。控制单元402可以用带有适当软件的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用例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单独逻辑电路来实现。
数据分组经由MAC层404从RLC层的缓冲器到达缓冲器300、302,该MAC层根据特定的传送格式将来自RLC层的数据分组传送到许多VCC中。RLC层对数据进行缓冲以用于自动反复请求过程。MAC层也可以具有它自己的缓冲器,不过在图4中为RLC和MAC层404提供了合并的数据缓冲器。控制单元402对RLC和MAC层404二者的操作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402也可以监视缓冲器300、302的填充程度,或者控制单元402可以仅监视包括延迟容许型数据分组的缓冲器302的填充程度。通常,VCC容量的量足以传送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但是延迟容许型数据分组可能必须在缓冲器302中等待较长时间,因此缓冲器302有可能更为频繁地变得充满。
对于所监视的一个或多个缓冲器300、302的填充程度,可以提供两个阈值。较高阈值用以指示缓冲器300、302的填充程度告警地为高,而较低阈值用以指示缓冲器300、302的填充程度非常低。当缓冲器300、302的填充程度超过较高阈值时,控制单元可以启动用以对数据分组到达缓冲器300、302的速率进行降低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包括发送流量控制信号到MAC层404,以降低数据分组的传输速率或者甚至是中止发送,即选择较低数据速率的传送格式。MAC层然后可以改变分配给VCC的一部分用户实体的传送格式或者分配给VCC的所有用户实体的传送格式。例如,高优先级用户实体的传送格式可以保持为较高。
当数据分组到达充满的缓冲器300、302的速率降低时,缓冲器300、302的填充程度最终地降低。当缓冲器300、302的填充程度回落到较低阈值以下时,控制单元402启动用以增加数据分组到达缓冲器300、302的数据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包括发送流量控制信号到MAC层404,以增加数据分组的传输速率,即选择较高数据速率的传送格式。传送速率可以逐渐地增加,以便防止在VCC的拥塞状态与非拥塞状态之间的快速振荡,这会造成大量的流量控制信令。MAC层然后可以增加分配给VCC的一部分用户实体的传送格式或者分配给VCC的所有用户实体的传送格式。
还应当理解,流量控制信令仅影响在其填充程度过高的缓冲器中包含的优先级数据。如果包括延迟容许型数据分组的缓冲器302过满,而包括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的缓冲器300的填充程度在较高阈值以下,则不必减少来自较高层的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的流量。这也适用于较低阈值,即如果包括延迟容许型数据分组的缓冲器302的填充程度跌落到较低阈值以下,则不必增加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的到达速率。
接着,参照图5的流程图来描述用于在网络单元之间传送用户实体数据的过程。
该过程始于500。
在502中,为每个用户实体的每个传送信道创建在网络实体之间的AAL2虚拟信道连接。
在504中,将许多用户实体的数据分配给VCC。传送网络层或者单独接纳控制器可以通过使用对要求传送延迟容许型数据的用户实体的超额预订来处理对数据的分配。
在506和508中,形成具有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和延迟容许型数据分组。这一操作是在RLC层中进行的,而且由从较高层接收的传送分组来形成数据分组。
在510和512中,分别将包括延迟敏感型数据和延迟容许型数据的数据分组缓冲到单独的缓冲器中。这一操作是在AAL2层中进行的。
在514中,检查在较高优先级的缓冲器、即包括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的缓冲器中是否有数据分组在等待通过VCC进行传送。如果有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则在516中将数据分组发送到VCC。如果在缓冲器中不存在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则在518中将来自较低优先级、即包括延迟容许型数据分组的缓冲器的延迟容许数据分组发送到VCC。
在520中,检查较低优先级缓冲器的数据分组数目或者填充程度是否已经超过较高阈值。如果填充程度尚未超过较高阈值,则该过程返回到514,而且通过使用优先级调度正常地将数据分组发送到VCC中。如果填充程度已经超过较高阈值,则该过程移到522,其中对数据分组到达缓冲器的速率进行控制。先降低或者甚至中止到达速率,而当缓冲器的填充程度已经跌落到较低阈值以下时,数据分组到达缓冲器的速率逐渐地增加,或者可选地瞬间增加到最大值。
在已经完成522之后,该过程返回到514,以便通过使用优先级调度来继续将数据分组发送到VCC。
作为实施例,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对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进行编码,该指令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用于在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的计算机过程。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实施于计算机程序分布介质上。该计算机程序发布介质包括在本领域中已知用于发布软件的所有方式,比如计算机可读介质、程序存储介质、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计算机可读软件发布包、计算机可读信号、计算机可读包、计算机可读信号、计算机可读电信信号和计算机可读压缩软件包。
尽管已经使用AAL2虚拟信道连接作为例子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此,而且结合优先级调度来应用超额预定也可以通过其它业务信道实施来使用。在上例中基于ATM的虚拟信道也可以是具有预定容量的基于分组的网络中的逻辑链路或者物理链路。
尽管上文已经参照根据附图的例子来描述了本发明,但显然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它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以若干方式加以修改。

Claims (14)

1.一种在电信系统中的数据传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创建(502)业务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每个用户具有特定的最大信道容量需求情况下分配(504)多个用户实体的数据以用于通过所述业务信道进行传送,所述用户实体的数目使得所述用户实体的组合最大信道容量需求超过业务信道数据传送容量;
形成(506,508)属于至少两个类别的数据分组,每个数据分组属于被分配有同一确定的优先级的同一类别,而在不同类别中的数据分组具有不同优先级;
根据所述分组的优先级将所述数据分组缓冲(510,512)到单独缓冲器中,以等待通过所述业务信道进行传送;
根据所述分组的优先级将具有所述确定的优先级的所述数据分组多路复用(516,518)到所述业务信道中,使得只要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可用时,则所述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就在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分组之前多路复用到所述业务信道中;
根据所述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来对用户数据分组的形成进行控制(522);以及
通过所述业务信道传送所述多路复用的数据分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信道连接是异步传送模式适配层类型2的虚拟信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类别包括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而至少一个类别包括延迟容许型数据分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用户数据分组的形成进行的控制是通过根据所述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而使用不同传送格式来实施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某一个或多个用户实体相关联的所有数据是延迟敏感型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配(504)用户实体的数据以用于通过所述业务信道进行传送是由传送网络层来实现的;
所述形成(506,508)用户实体数据分组是由无线电链路控制协议来实现的;
根据所述分组的优先级将所述数据分组缓冲(510,512)到单独缓冲器中以等待通过所述业务信道进行传送是通过异步传送模式适配层类型2协议来实现的;
将具有所述确定的优先级的所述数据分组多路复用(516,518)到所述业务信道中是通过异步传送模式适配应层类型2协议来实现的;
根据所述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来对用户数据分组的形成进行控制(522)是通过使用从所述异步传送模式适配层类型2协议到媒体访问控制协议和所述无线电链路控制协议的控制信令来实现的。
7.一种电信系统的网络单元,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在网络单元之间提供业务信道连接;
控制单元,被配置用以:
在所述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创建业务信道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用以:
在每个用户具有确定的最大信道容量需求情况下分配多个用户实体的数据以用于通过所述业务信道进行传送,所述用户实体的数目使得所述用户实体的组合最大信道容量需求超过业务信道数据传送容量;
形成属于至少两个类别的数据分组,每个数据分组属于被分配有同一确定的优先级的同一类别,而在不同类别中的数据分组具有不同优先级;
根据所述分组的优先级将所述数据分组缓冲到单独缓冲器中,以等待通过所述业务信道进行传送;
对根据所述分组的优先级将具有所述确定的优先级的所述数据分组多路复用到所述业务信道中进行控制,使得只要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可用时,则所述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就在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分组之前多路复用到所述业务信道中;
根据所述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来对用户数据分组的形成进行控制;以及
对所述多路复用的数据分组通过所述业务信道的传送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信道连接是异步传送模式适配层类型2的虚拟信道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类别包括延迟敏感型数据分组,而至少一个类别包括延迟容许型数据分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用以根据所述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来使用不同的传送格式。
11.一种网络单元,包括:
用于在网络单元之间提供业务信道连接的通信装置;
用于在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创建业务信道连接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单元还包括:
用于在每个用户具有确定的最大信道容量需求情况下分配多个用户实体的数据以用于通过所述业务信道进行传送的装置,所述用户实体的数目使得所述用户实体的组合最大信道容量需求超过业务信道数据传送容量;
用于形成属于至少两个类别的用户实体数据分组的装置,每个数据分组属于被分配有同一确定的优先级的同一类别,而在不同类别中的数据分组具有不同优先级;
用于根据所述分组的优先级将所述数据分组缓冲到单独缓冲器中以等待通过所述业务信道进行传送的装置;
用于对根据所述分组的优先级将具有所述确定优先级的所述数据分组多路复用到所述业务信道中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只要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可用则所述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就在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分组之前多路复用到所述业务信道中的装置;
用于根据所述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来对用户数据分组的形成进行控制的装置;以及
用于对所述多路复用的数据分组通过所述业务信道的传送进行控制的装置。
12.一种对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进行编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用于执行一种用于在电信系统中传送数据的计算机过程,所述过程包括:
在所述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创建业务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程还包括:
在每个用户具有特定的最大信道容量需求情况下分配多个用户实体的数据以用于通过所述业务信道进行传送,所述用户实体的数目使得所述用户实体的组合最大信道容量需求超过业务信道数据传送容量;
形成属于至少两个类别的数据分组,每个数据分组属于被分配有同一确定的优先级的同一类别,而在不同类别中的数据分组具有不同优先级;
根据所述分组的优先级将所述数据分组缓冲到单独缓冲器中,以等待通过所述业务信道进行传送;
根据所述分组的优先级将具有所述确定的优先级的所述数据分组多路复用到所述业务信道中,使得只要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可用时,则所述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就在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分组之前多路复用到所述业务信道中;
根据所述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来对用户数据分组的形成进行控制;以及
通过所述业务信道传送所述多路复用的数据分组。
13.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和对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进行编码的计算机程序发布介质,该指令用于执行一种用于在电信系统中传送数据的计算机过程,所述过程包括:
在所述电信系统中的两个网络单元之间创建业务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程还包括:
在每个用户具有特定的最大信道容量需求情况下分配多个用户实体的数据以用于通过所述业务信道进行传送,所述用户实体的数目使得所述用户实体的组合最大信道容量需求超过业务信道数据传送容量;
形成属于至少两个类别的数据分组,每个数据分组属于被分配有同一确定的优先级的同一类别,而在不同类别中的数据分组具有不同优先级;
根据所述分组的优先级将所述数据分组缓冲到单独缓冲器中,以等待通过所述业务信道进行传送;
根据所述分组的优先级将具有所述确定的优先级的所述数据分组多路复用到所述业务信道中,使得只要有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可用时,则所述较高优先级的数据分组就在较低优先级的数据分组之前多路复用到所述业务信道中;
根据所述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器的填充程度来对用户数据分组的形成进行控制;以及
通过所述业务信道传送所述多路复用的数据分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发布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布介质包括以下介质中的至少一种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程序存储介质、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计算机可读软件发布包、计算机可读信号、计算机可读电信信号和计算机可读压缩软件包。
CNA2005800155764A 2004-05-19 2005-05-18 在电信系统中传送数据 Pending CN19545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045182 2004-05-19
FI20045182A FI20045182A0 (fi) 2004-05-19 2004-05-19 Tiedonsiirto UMTS järjestelmässä
FI20055104 2005-03-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4564A true CN1954564A (zh) 2007-04-25

Family

ID=32338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155764A Pending CN1954564A (zh) 2004-05-19 2005-05-18 在电信系统中传送数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59616A1 (zh)
CN (1) CN1954564A (zh)
FI (1) FI20045182A0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3897A (zh) * 2011-05-12 2012-01-18 中山爱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台内部业务处理和负载均衡的方法
CN103797840A (zh) * 2011-09-14 2014-05-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tcp/ip消息传送管理
TWI571076B (zh) * 2013-12-25 2017-02-11 凱為公司 服務品質虛擬化之方法及裝置
CN106850045A (zh) * 2017-01-17 2017-06-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自适应的超额预订leo卫星系统信道分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83277B1 (ko) * 2005-02-15 2010-09-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방송/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 송수신 방법
CN105357145B (zh) * 2006-02-03 2019-12-27 诺基亚公司 从用户设备向无线网络提供基于阈值的缓冲器状态报告
DE102007034283A1 (de) * 2007-07-20 2009-01-22 Siemens Ag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schienenfahrzeugseitigen und streckenseitigen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en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Betrieb
US8595374B2 (en) 2010-12-08 2013-11-2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pacity dimensioning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212754B2 (en) 2015-08-12 2019-02-19 Nxp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io base station device hot reconnection (hot plugging)
US10158525B2 (en) 2015-08-12 2018-12-18 Nxp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io base station device hot switching and hot swapping
US10122386B2 (en) 2015-12-15 2018-11-06 Nxp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the-fly modification of the properties on an active antenna carrier in radio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US9979600B2 (en) * 2015-12-15 2018-05-22 Nxp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load adaptive antenna carrier bandwidth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in radio base station system
US10178641B2 (en) 2016-01-04 2019-01-08 Nxp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delay compensation in a radio base st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10336B2 (en) * 2001-05-18 2007-12-18 Esa Malkamaki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scheme with in-sequence delivery of packets
KR100446502B1 (ko) * 2001-06-11 2004-09-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KR100469721B1 (ko) * 2001-06-16 2005-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순방향패킷전송 방식의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사용자데이터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DE10129777A1 (de) * 2001-06-20 2003-01-02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gemäß einem ARQ-Verfahren
KR100790131B1 (ko) * 2001-08-24 2008-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 통신시스템에서 매체 접속 제어 계층 엔터티들 간의 시그널링 방법
WO2003047276A2 (en) * 2001-11-26 2003-06-05 Nokia Corporation High-speed aal2 transport service
FR2834152B1 (fr) * 2001-12-26 2004-04-30 Nortel Networks Ltd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 symboles numeriques dans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et emetteur et recepteur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KR100840733B1 (ko) * 2002-01-05 2008-06-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처리하는 방법 그 시스템 및 그 수신 장치
EP1464191B1 (en) * 2002-01-08 2010-03-1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specific hsdpa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and reconfiguration
US7352722B2 (en) * 2002-05-13 2008-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tigation of link imbal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01063B2 (en) * 2002-05-13 2005-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delivery in conjunction with a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967940B2 (en) * 2002-07-19 2005-11-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ynami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in UTRA system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3897A (zh) * 2011-05-12 2012-01-18 中山爱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台内部业务处理和负载均衡的方法
CN102323897B (zh) * 2011-05-12 2013-06-12 中山爱科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台内部业务处理和负载均衡的方法
CN103797840A (zh) * 2011-09-14 2014-05-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tcp/ip消息传送管理
CN103797840B (zh) * 2011-09-14 2015-09-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无线网络中的tcp/ip消息传送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TWI571076B (zh) * 2013-12-25 2017-02-11 凱為公司 服務品質虛擬化之方法及裝置
CN106850045A (zh) * 2017-01-17 2017-06-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自适应的超额预订leo卫星系统信道分配方法
CN106850045B (zh) * 2017-01-17 2020-04-2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自适应的超额预订leo卫星系统信道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59616A1 (en) 2005-11-24
FI20045182A0 (fi) 200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4564A (zh) 在电信系统中传送数据
US20050281253A1 (en)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data i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element
US11229032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with different QoS attributes
US6850540B1 (en) Packet schedul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881925B1 (ko) 이동통신 기지국 시스템에서 하향 음성 패킷망 패킷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AU722102B2 (en) Method and router in a packet network with priority classes
EP2227885B1 (en) Compressed buffer status reports in lte
CN101491138B (zh) 压缩延迟分组传输调度
KR101012683B1 (ko) 가변 지연 및 대역폭 조건 하에서 무선 링크를 통한 비디오 패킷
CA2355111C (en) Flow control method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473815B1 (en) Queue sharing
AU4028601A (en) Improved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20090047739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 단말의 우선순위 보고 장치 및방법
EP0905997A2 (en) Internet service via ISDN
WO2001063855A1 (en) Packet scheduling in umts using several calculated transfer rates
WO2009028877A2 (en)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speed video stream servi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61589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between a base station in an access network and an access network controller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H10126771A (ja) 画像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画像データ送出レート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データ転送方法
US20030081635A1 (en)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acket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use in the same system
EP129306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transmit and/or receive information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CN100444568C (zh) 数据包通信方法、控制装置及移动站
EP1264447A1 (en) Overload handl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2006229588A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伝送システム
US20090257377A1 (en) Reducing buffer size for repeat transmission protocols
JP3315940B2 (ja) Atm通信方法およびatm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