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2824B - 数据收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收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2824B
CN1952824B CN2006101356998A CN200610135699A CN1952824B CN 1952824 B CN1952824 B CN 1952824B CN 2006101356998 A CN2006101356998 A CN 2006101356998A CN 200610135699 A CN200610135699 A CN 200610135699A CN 1952824 B CN1952824 B CN 19528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tate
unit
contact
related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356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2824A (zh
Inventor
津田学
藤井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523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14120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52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2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52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28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收集系统,包括:触点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得触点信息;状态识别单元,用于根据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触点信息获得关于设备的状态的状态信息;状态编码单元,用于将由状态识别单元获得的状态信息变换为编码触点关联信息;以及输出单元,用于将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触点信息传送到输出装置以及用于将由状态编码单元获得的触点关联信息传送到网络装置。利用该配置,可以容易地获得关于设备的操作的信息,而无需重建设备或者对安装在设备上的诸如可编程控制器之类的顺序程序进行大的改变。

Description

数据收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关于设备操作的数据的数据收集系统,所述设备诸如是组成生产线的生产机器之类的设备。
背景技术
第一现有技术的数据收集系统是一种这样的数据收集系统,所述数据收集系统简化了对关于设备异常的最新消息的采集(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第二现有技术的数据收集系统是这样的一种数据收集系统,所述数据收集系统包括:接口,至少变换用于指示生产设备的操作状态的灯、蜂鸣器或者传感器的输出,以便获取指示开始、等待、故障或者暂停状态的ON/OFF信号,以及设备操作状态记录装置,同所述接口相连接,至少记录开始、等待、故障或者暂停状态,指示故障或者暂停的原因的数据,以及设备的各自状态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根据该系统的特征,在显示单元上分配为设备操作状态记录装置提供的多个按键,并且在这些按键上分配生产设备故障或者其暂停的原因的多个选项。根据从接口接收的信号模式,利用表示适当选项的按键对设备操作记录装置的显示单元作出的输入被启动,并且因为操作者有选择地使用按键以输入数据,所以促使将分配在所述按键上的数据被记录作为表示生产设备中故障或者其暂停原因的数据。在操作者已经输入结束键以反驳故障或者暂停的原因之后,启动对另一个原因输入按键的键入,并且将输入结束键的时间记录作为新原因或者等待状态的开始(参加专利文献2)。
第三现有技术的数据收集系统是这样的生产管理系统,所述生产管理系统管理特定区域内同网络相连接的多个装置。根据该系统的特征,为属于装置的单元的控制器提供通信端口,其目的在于其可以独立于同特定区域内的网络网络相连接。控制器执行与单元有关的数据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任务中的至少一个,并将通过采用如此获取数据的方式生成的各种型式的信息传送到同独立网络相连接的维护/管理计算机中。然后,维护/管理计算机记录并显示所接收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执行单元的全面控制、监视、管理和维护操作中的至少一个(参见专利文献3)。
第四现有技术的数据收集系统包括:第一LAN和第二LAN,以及连接在第一LAN和第二LAN之间的分离单元和存储单元。根据该系统的特征,分离单元将第一和第二LAN相分离以便二者彼此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可以经由第一和第二LAN二者来访问所述控制单元(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
第五现有技术的数据收集系统是这样的设备系统,所述系统可以根据暂停的原因适当地评估用于减少由故障所导致的停止时间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5)。
根据第六现有技术的数据收集系统,在多个设备的PC和可编程控制器之间设置专用监视PLC。各个设备的PLC将用于指示操作状态、周期时间和生产计数、以及使设备暂停的异常的原因的信号变换为代码,并将该代码以BCD(binarized decimal,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信号输出到专用监视PLC。专用监视PLC连续地监视设备PLC,并利用如此收集的数据计算每个设备的工作速率。然后,专用监视PLC将该工作速率或者暂停的次数添加到为每种原因或者每个设备而设的暂停史中,并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中以及将其传送至PC。PC将如此接收的数据取至表计算软件,同时仍不断地监视设备的操作状态,并准备日报或月报,或者执行数据分析(参加专利文献6)。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特开No.2002-269664(例如,第1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No.3616200(例如,第1页,图1)
[专利文献3]日本未审查专利特开No.6-301617(例如,第1页,图1)
[专利文献4]WO00/28700(例如,第1页,图1)
[专利文献5]日本未审查专利特开No.11-184518(例如,第1页,图1)
[专利文献6]日本未审查专利特开No.2003-50624(例如,第1页,图1)
然而,难以将这些现有技术的第一至第六数据收集系统安装在诸如设备之类的现有技术的生产设备中。特别地,当现有技术的第一至第六数据收集系统中的一个用于收集生产设备的操作数据时,生产设备必须是定做的,或者装在生产设备上的诸如可编程控制器之类的顺序程序必须被大大修改。
此外,对传送和接收数据而言,现有技术的第一至第六数据收集系统不能利用少量位表示关于各种类型的设备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如此,对诸如工厂之类的包括极大量生产设备的系统而言,网络通信量的自由流动将成为收集设备的状态信息的威胁。
此外,对现有技术的第一至第六数据收集系统而言,不能令人满意地分析设备的操作状态。特别地,因为不能获取发生异常时的信息,诸如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所以不能执行生产工地所需的对策。此外,因为不能获取包括异常状态在内的各个状态的发生率,以及这些状态的持续时间和频率,所以不能执行用于改善生产工地的生产率和用于改善质量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据收集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数据收集系统,包括:
分歧装置,位于设备和输出装置之间,用于输出关于由设备执行的操作的触点信息;
网络装置;以及
数据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分歧装置包括
触点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设备获得触点信息,以及
输出单元,用于将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触点信息传送到输出装置,以及用于将触点关联信息传送至网络装置,其中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关于触点信息的信息,
其中所述网络装置包括
第一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用于从分歧装置接收触点关联信息,以及
第一触点关联信息发送器,用于将有第一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接收的触点关联信息传送到数据收集装置,以及
其中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包括
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触点关联信息,
第二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用于从网络装置接收触点关联信息,以及
操作数据日志累积单元,用于将由第二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接收的触点关联信息存储在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中。
利用该配置,在无需定做设备或者大大改变装在设备上的诸如可编程控制器之类的顺序程序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获得关于设备的操作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第一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还包括:
分析装置,包括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读取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
分析单元,用于处理由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读取的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并获得预定信息,以及
分析结果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由分析单元获得的预定信息。
利用该配置,可以分析所收集的操作数据日志。通过该分析,例如,可以发现诸如需要增加操作人员数目或者需要建立恢复过程之类的解决方案。
此外,利用该配置,在无需定做设备或者大大改变装在设备上的诸如可编程控制器之类的顺序程序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获得关于设备的操作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除第一或者第二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分歧装置还包括:
状态识别单元,用于采用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触点信息来获得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是关于设备的状态的信息;以及
状态编码单元,用于将由状态识别单元获得的状态信息变换为编码触点关联信息,以及
输出单元,将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触点信息传送到输出装置,以及将通过由状态编码单元执行的变换获得的触点关联信息传送到网络装置。
该配置,在被输出到网络以前可以编码数据,以便能够减少网络通信量。此外,特别是当被引入诸如工厂之类的大型生产系统中时,所述数据收集系统是非常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除第三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状态编码单元还包括:
编码映射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表示在状态信息和触点关联信息之间的相关性的编码映射,其中所述状态信息指示n个触点(n是二或者更大的整数)的状态模式,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n-1)位或者更小的代码;以及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编码映射获得触点关联信息,所述触点关联信息与由状态识别单元获得的状态信息有相互关系。
利用该配置,可以利用少量位就能够处理多种状态类型,并且可以减少网络通信量。此外,特别是当被引入诸如工厂之类的大型生产系统中时,所述数据收集系统是非常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除第三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状态编码单元包括:
编码映射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编码映射,根据所述编码映射,与指示一组两个或更多状态的状态信息有相互关系的触点关联信息被视为与所述两个或更多状态有相互关系的触点关联信息组的总和;以及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编码映射中获得与由状态识别单元获得的状态信息有相互关系的触点关联信息。
利用该配置,可以对同时生成的操作状态进行分类,结果,生产管理部门能够更迅速地获得设备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除第四或者第五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触点器输出被设置为ON或者OFF状态的蜂鸣器的状态,或者被开启、关闭或闪烁的信号灯的状态。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异步信息,所述异步信息是同蜂鸣器的状态的改变以及信号灯的状态的改变异步地生成的。当由状态识别单元获得的状态信息包括异步信息时,无论在由状态识别单元获得的状态信息中是否包括除异步信息以外的信息,状态编码单元都将状态信息变换为触点关联信息,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具有预定值的代码。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除第六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异步信息是用于指示设备的生产计数的生产计数信息。
利用该配置,可以减少网络通信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除第二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分析单元采用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以获得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所述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关于操作人员的移动时间,所述恢复时间信息关于恢复时间。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除第八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分析单元包括:
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获得关于从蜂鸣器的ON状态开始到OFF状态的时段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定义为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以及
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在蜂鸣器已经从ON切换到OFF之后采用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以获得关于在设备正常运行以前所需时间的消息,并将所述信息定义为恢复时间信息。
利用该配置,在不改变由工地的操作人员所遵循的相关技术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获得关于设备的操作的信息。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当在共用设备中已经发生故障时,利用蜂鸣器通知操作人员。然后,操作人员移动到再现装置,并例如通过按压蜂鸣器制动按钮的方式暂停蜂鸣器音响。这将正常地被执行以通知其他操作人员:能够处理故障的人员已经到达相关的装置。换句话说,蜂鸣器音响继续下去的话,两个或更多操作人员可能移动到设备以排除故障。这是低效率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配置,在无需改变如上所述的通用处理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关于设备的操作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除第九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包括:
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准备柱状图,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表示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以及在相关移动时间期间移动发生的频率和/或在移动时间期间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的总时间作为相关轴,并用于输出柱状图;以及
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恢复时间信息准备柱状图,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恢复时间信息表示的恢复时间,以及需要恢复时间的恢复发生的频率和/或每个都需要恢复时间的一个或多个恢复的总时间作为相应的轴,并用于输出柱状图。
利用该配置,可以容易地实现生产工地的对策。特别地,当利用柱状图显示移动时间时,可以判断当移动时间很长或者当移动时间很短时暂停设备的频率是否较高。当在长的移动时间期间暂停设备的频率很高时,很明显操作人员的配置存在问题。当利用柱状图显示恢复时间时,可以判断当恢复时间很长或者当恢复时间很短时暂停设备的频率是否较高。当恢复时间很长时,假定“故障暂停”频繁发生,并且需要“故障暂停”的对策。当恢复时间很短时,假定“短时间暂停”频繁发生而且需要“短时间暂停”的对策。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显示柱状图,可以为设备确定并维持替补计划。应当注意的是“短时间暂停”是短的设备停止事件,诸如阻塞的输送线路,而且通过执行相对容易的处理就可以迅速地恢复设备操作。然而,“故障暂停”是相对长的设备停止事件,这被认为是故障的结果,通常还没有采用实际对策,例如除具有专业技能的操作人员以外的操作人员不能够处理故障,或者判断必须涉及手动或者人工的必要校正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除第八至第十方面之一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触点关联信息包括时间信息,其中所述时间信息是与时间有关的信息,并且所述分析装置包括:
校正单元,用于根据状态识别单元要求获取状态信息的时间来校正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
利用该配置,可以获得设备状态改变的精确时间,诸如发生故障或者恢复操作的精确时间。结果,可以容易地查找到故障的原因。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除第二至第十一方面之一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数据收集装置采用不同的网络接口以同分歧装置和分析装置相连接。
利用该配置,可以建造独立于安装在办公室的通用网络的数据收集网络,并且在不构成对办公室中网络通信量的威胁的情况下,可以收集关于操作的信息。在生产系统的已经提供极大量设备的工厂中,考虑网络通信量的系统配置是特别重要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除第二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分析单元采用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以获得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所述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关于操作人员的移动时间,所述恢复时间信息关于恢复时间。
利用该配置,可以分析所收集的操作数据日志。通过该分析,例如,可以发现诸如需要增加操作人员数目或者需要建立恢复过程之类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除第十三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分析单元包括:
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集获得关于从蜂鸣器的ON状态开始到OFF状态的时段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定义为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以及
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在蜂鸣器已经从接通切换到断开之后采用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集以获得关于在设备正常运行以前所需时间的消息,并将所述信息定义为恢复时间信息。
利用该配置,在不改变由工地的操作人员所遵循的相关技术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获得关于设备的操作的信息。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当在共用设备中已经发生故障时,利用蜂鸣器通知操作人员。然后,操作人员移动到再现装置,并例如通过按压蜂鸣器制动按钮的方式暂停蜂鸣器音响。这将正常地被执行以通知其他操作人员:能够处理故障的人员已经到达相关的装置。换句话说,蜂鸣器音响继续下去的话,两个或更多操作人员可能移动到设备以排除故障。这是低效率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配置,在无需改变如上所述的通用处理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关于设备的操作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除第十四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包括:
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准备柱状图,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表示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以及在相关移动时间期间移动发生的频率和/或在移动时间期间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的总时间作为相关轴,并用于输出柱状图;以及
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恢复时间信息准备柱状图,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恢复时间信息表示的恢复时间,以及需要恢复时间的恢复发生的频率和/或每个都需要恢复时间的一个或多个恢复的总时间作为相应的轴,并用于输出柱状图。
利用该配置,可以容易地实现生产工地的对策。特别地,当利用柱状图显示移动时间时,可以判断当移动时间很长或者当移动时间很短时暂停设备的频率是否较高。当在长的移动时间期间暂停设备的频率很高时,很明显操作人员的配置存在问题。当利用柱状图显示恢复时间时,可以判断当恢复时间很长或者当恢复时间很短时暂停设备的频率是否较高。当恢复时间很长时,假定“故障暂停”频繁发生,并且需要“故障暂停”的对策。当恢复时间很短时,假定“短时间暂停”频繁发生而且需要“短时间暂停”的对策。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显示柱状图,可以为设备确定并维持替补计划。应当注意的是“短时间暂停”是短的设备停止事件,诸如阻塞的输送线路,而且通过执行相对容易的处理就可以迅速地恢复设备操作。然而,“故障暂停”是相对长的设备停止事件,这被认为是故障的结果,通常还没有采用实际对策,例如除具有专业技能的操作人员以外的操作人员不能够处理故障,或者判断必须涉及手动或者人工的必要校正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除第十三至第十五方面之一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触点关联信息包括时间信息,其中所述时间信息是与时间有关的信息,并且所述分析装置包括:
校正单元,用于根据状态识别单元要求获取状态信息的时间来校正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
利用该配置,可以获得设备状态改变的精确时间,诸如发生故障或者恢复操作的精确时间。结果,可以容易地查找到故障的原因。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除第二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分析单元还包括: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用于计算由设备的状态信息所指示的各个状态的总持续时间,
其中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输出用于根据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获得的由状态信息所指示的状态的总持续时间显示状态的发生率的图。
利用该配置,可以容易地为每个设备获得每个状态的发生率,并且可以容易地执行对生产工地的诸如生产率增长或者质量的改进之类的度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除第二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分析单元包括: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用于计算由设备的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持续时间或/和频率。此外,根据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获得的持续时间或/和频率,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输出状态的频率的柱状图。
利用该配置,可以容易地为每个设备获得各个状态的持续时间或/和频率,并且可以容易地执行对生产工地的诸如生产率增长或者质量的改进之类的度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除第二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分析单元包括: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用于计算由设备的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ON持续时间和频率,并还用于计算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和频率。此外,根据已经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获得的各个状态的ON持续时间和频率以及OFF持续时间和频率,所述分析输出单元输出表示状态的ON和OFF频率的ON柱状图和OFF柱状图。
利用该配置,可以清楚地对操作状态发生的趋势进行分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除第十九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采用状态的ON持续时间和频率和/或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和频率来判断作为一种状态的发生的发生类型,并且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输出发生类型。
利用该配置,可以更清楚地对操作状态的发生趋势进行分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除第十九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分析单元包括:
状态标识信息存储器,用于存储用于标识彼此有相互关系的状态和一个或多个发生类型。此外,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采用状态的ON持续时间和频率和/或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和频率以判断作为一种状态的发生的发生类型,并采用发生类型来搜索状态标识信息存储器并查找状态标识信息。另外,分析结果输出单元输出状态标识信息。
利用该配置,可以清楚地对操作状态的发生趋势进行分类,可以容易地标识所述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除第二十或者第二十一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发生类型是“长且频繁发生的类型”、“短且频繁发生的类型”、“长且偶尔发生的类型”或者“短且偶尔发生的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除第二方面的数据收集系统之外,所述分析单元包括: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用于计算由设备的状态信息所指示的各个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和频率。此外,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采用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获得的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和频率来输出表示状态的OFF频率的OFF柱状图。
利用该配置,可以清楚地对操作状态的发生趋势进行分类。
根据本发明的数据收集系统,可以在不大大影响生产设备的情况下收集关于当前生产设备的操作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2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歧装置的框图。
图3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集装置的框图。
图4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框图。
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歧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状态识别处理单元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实例编码映射的图。
图10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实例输出触点关联信息的图。
图1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时间校正的图。
图12A和12B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执行时间校正前后的实例触点关联信息的图。
图1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计算移动时间和恢复时间的处理的图。
图14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译码操作数据日志的图。
图15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析结果管理表的图。
图16A至16D图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实例输出柱状图的图。
图17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实例输出分析结果的图。
图18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实例编码映射的图。
图19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实例编码映射的图。
图20A和20B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由编码映射获得的效果的图。
图2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框图。
图22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3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4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5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状态持续时间管理表的图。
图26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显示持续状态比率的实例输出图的图。
图27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状态信息持续时间频率管理表的图。
图28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由统计结果输出单元输出的实例柱状图的图。
图29A至29D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由统计结果输出单元输出的实例柱状图的图。
图30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的基本布局的图。
图3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框图。
图32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3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4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5是显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状态类型管理表的图。
图36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状态标识信息管理表的图。
图37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状态持续管理表的图。
图38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状态持续管理表的图。
图39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状态频率管理表的图。
图40A和4OB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实例输出柱状图的图。
图41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所输出的实例状态标识信息的图。
图42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所输出的实例柱状图和状态标识信息的图。
图43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状态标识信息管理表的图。
图44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所输出的实例状态标识信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数据收集系统及其他系统。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因为由相同附图标记所表示的组件具有相同的功能,所以不重复对这种组件的解释。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图。所述产生式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设备11,一个或多个可编程控制器12,一个或多个数据收集系统13和一个或多个输出装置14。通常,设备11、可编程控制器12和输出装置14被提供作为一个机组(set)。在该生产系统中,由设备11、可编程控制器12和输出装置14组成的各个机组包括数据收集系统13。此外,设备11、可编程控制器12和输出装置14的各个机组是已经运行的生产设备。
设备11是用于生产电气装置、机器或者其他产品和部件的装置,并且所生产的货物不受特定限制。
可编程控制器12是根据从输入设备接收的命令信号(例如,ON/OFF信号)开启或者关闭输出设备的特殊控制器(计算机),并执行顺序控制。在该实施方式中,可编程控制器12接收关于设备11的操作的触点信息,并将所述信息传送至输出装置14以控制这些装置14。此外,可编程控制器12包括用于执行对设备11的顺序的监视的控制器和计算机,诸如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顺序控制器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触点信息例如指示蜂鸣器的ON/OFF状态,灯的ON/OFF状态或者诸如LED或荧光灯之类的红色、黄色或绿色信号灯的闪烁状态,或者由设备11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触点信息的数据结构不特别指定。
数据收集系统13是获取关于设备11的操作的触点信息的系统。从一个或多个触点获取触点信息,由触点信息组成的各个触点的信息是ON或者OFF脉冲信息。数据收集系统13分别位于设备11和输出装置14之间,所述输出装置14输出相应设备11的操作的触点信息。这里,“在...之间”不意味着空间间距,而表示数据收集装置13的至少一个装置(在该实施方式中,稍后将描述分歧装置131)从设备11接收信号,并将所述信号传送到输出装置14的情况。对该传送而言,可以传送未改变的或者已经处理之后的接收信号。此外,数据收集系统13从可编程控制器12接收触点信息。应当注意的是数据收集系统13也可以直接从设备11接收触点信息,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可编程控制器12。
输出装置14通过利用例如诸如LED之类的信号灯,或者生成蜂鸣器音响的方式输出触点信息。用于输出触点信息的输出装置14的形式不特别进行限定。在这种情况下输出是这样的概念:其包括传送至另一个诸如具有显示部件的装置之类的装置,以及存储在记录介质上。
每个数据收集系统13包括一个或多个分歧装置131,一个或多个网络装置132,数据收集装置133和分析装置134。在数据收集系统13中,分歧装置131和网络装置132被提供作为一组,并且数据收集系统13通常包括:两组或更多组分歧装置131和网络装置132,一个数据收集装置133和一个分析装置134。
分歧装置131获取关于设备11的操作的触点信息,传送触点信息至输出装置14以及网络装置132。在该实施方式中,根据触点信息,分歧装置131获取关于设备11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将状态信息变换为代码,以及将代码化的触点关联信息传送至网络装置132。通常,分歧装置131将未改变的触点信息传送至输出装置14,然而,也可以处理触点信息以改变数据结构,并将所获得的信息传送至输出装置14。优选地,触点关联信息包括关于时间的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指示由与该时间信息相对应的状态信息所指示的状态所发生的时间。
此外,优选地触点关联信息包括设备ID,所述设备ID是用于标识作为触点信息生成源的设备11的信息。
网络装置132从分歧装置131接收触点关联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送到数据收集装置133。对所接收的触点关联信息和将要传送的触点关联信息而言没必要采用相同的数据结构。
数据收集装置133从网络装置132接收触点关联信息,并存储所述触点关联信息。
分析装置134获取存储在数据收集装置133中的触点关联信息,并分析所述信息。
图2是显示数据收集系统13中的分歧装置131的框图。所述分歧装置131包括: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状态识别单元1312、状态编码单元1313、输出单元1314和编码映射设置单元1315。
状态编码单元1313包括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和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
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从设备11直接或者间接地(例如,经由可编程控制器12)获取触点信息。在该实施方式中,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通过可编程控制器121获取关于设备11的触点信息。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可以从可编程控制器12接收触点信息,或者读取存储在再现装置11中的触点信息,也就是说,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所采用的触点信息获取方法不特别指定。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将从可编程控制器12接收的触点信息的传输线路分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是输出单元1314,以便直接将触点信息输出到输出装置14,另一个支路是状态识别1312,以便执行状态识别。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例如可以是MPU或存储器,或者可以是无线或者有线接收单元。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执行的处理通常由记录在诸如ROM之类的记录介质上的软件来提供,但是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来提供。
状态识别单元1312根据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获取的触点信息获取关于设备11的状态的状态信息。设备11的状态包括蜂鸣器的ON或者OFF这两个状态中的一个,以及例如红灯、黄灯和绿灯这三种信号灯的亮、灭或闪这三种状态中的一个。该状态可以被认为是诸如蜂鸣器和信号灯之类的多个媒介的一对状态。对全部状态而言有十个成对的状态模式,稍后将描述特定状态实例。状态信息是关于设备11的状态的信息,将根据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已经获取的触点信息获取所述信息。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异步信息,所述异步信息是同蜂鸣器状态的改变和信号灯改变异步地生成的。异步信息是关于设备1的生产计数的生产计数信息,例如,关于安装在设备11中的模具的交换消息,关于设备11所采用的树脂的交换消息,当检查为损坏并校正的产品被插入时所使用的重新插入物的信息,或者当执行启动改变时所使用的启动改变信息。通常,状态识别单元1312例如是MPU或者存储器,并且由状态识别单元1312执行的处理由记录在诸如ROM之类的记录介质上的软件提供。然而,所述处理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提供。
状态编码单元1313将由状态识别单元1312获取的状态信息变换为触点关联信息,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编码信息。当由状态识别单元1312获取的状态信息包括异步信息时,状态编码单元1313将不考虑除异步信息以外的状态信息变换触点关联信息,其中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具有预定值的代码。状态编码单元1313仅采用异步信息并忽略其他状态信息来准备触点关联信息,其中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编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分析装置134将除异步信息以外的状态信息视为没有从先前的状态发生变化。稍后将对下述方法进行特别地说明,借助所述方法状态编码单元1313将状态信息变换为触点关联信息。通常,状态编码单元1313例如是MPU或存储器,并且由状态编码单元1313执行的处理是由记录在诸如ROM之类的记录介质上的软件提供的。然而,所述处理也可以由硬件提供(专用电路)。
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用于存储编码映射和触点关联信息,所述编码映射是表示在用于指示n(n是二或者更大的整数)种类型的ON/OFF状态的状态信息和触点关联信息之间的相关性的信息,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由(n-1)位或者更少位组成的代码。编码映射的数据结构不特别进行限制,只要状态信息和触点关联信息可以彼此相互关联。状态信息是n种类型的信息的“ON/OFF”模式,也就是五种类型的信息的ON/OFF模式:用于指示预定数目的产品的生产已经完成的信息;蜂鸣器的ON/OFF状态;红色LED的ON/OFF状态;黄色LED的ON/OFF状态;以及绿色LED的ON/OFF状态。触点关联信息是由四位字节组成的信息。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优选地是非易失存储器媒介,诸如硬盘或者ROM之类,然而,也可以使用易失性记录介质,诸如RAM之类。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从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中获取与状态识别单元1312已经获取的一个或多个状态信息组相对应的触点关联信息。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可以利用作为关键词的状态信息来搜索外部可获得的编码映射,并获取触点关联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分歧装置131不包括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通常,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例如是MPU或者存储器,并且由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执行的处理由记录在诸如ROM之类的记录介质上的软件提供。然而,所述处理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提供。
输出单元1314向输出装置14传送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获取的触点信息,并向网络装置132传送关于触点信息的触点关联信息,其是由状态编码单元1313通过变换获取的。通常,输出单元1314被以作为无线或者有线通信单元或者广播单元的方式提供。
编码映射设置单元1315将编码映射存储到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中。编码映射设置单元1315接收利用诸如键盘或者鼠标之类的输入单元键入的编码映射,并将编码映射存储到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中。诸如键盘或者鼠标之类的输入单元可以包括在编码映射设置单元1315中。
网络装置132包括第一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1321和第二触点关联信息发送器1322。
第一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1321从分歧装置131接收触点关联信息。无线通信单元适用于第一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1321;然而,也可以采用广播接收单或者有线通信单元。
第一触点关联信息发送器1322将由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1321接收的触点关联信息传送到数据收集装置133。通常,第一触点关联信息发送器1322利用无线或者有线通信单元来提供;然而,也可以采用广播单元。对由第一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1321接收的触点关联信息和由第一触点关联信息发送器1322传送的触点关联信息可以采用相同的数据结构。然而,网络装置132可以改变数据结构。
图3是显示数据收集装置133的配置的框图。数据收集装置133包括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第二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1332和操作数据日志累积单元1333。
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用于存储触点关联信息。诸如硬盘之类的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适合于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然而,也可以采用诸如RAM之类的易失性记录介质。
第二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1332从网络装置132接收触点关联信息。通常,第二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1332可以由无线或者有线通信单元来提供,并且也可以由广播接收单元来提供。
操作数据日志累积单元1333将由第二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1332接收的触点关联信息存储在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中。通常,操作数据日志累积单元1333例如是MPU或者存储器,并且由操作数据日志累积单元1333执行的处理可以由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软件来提供,所述记录介质诸如是ROM之类。然而,所述处理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提供。
图4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数据收集系统13的分析装置134的框图。分析装置134包括命令接收单元1341、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校正单元1343、分析单元1344和分析结果输出单元1345。
分析单元1344包括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状态解码器13441、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和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
分析结果输出单元1345包括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1和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2。
命令接收单元1341接收开始分析处理的命令。诸如十位键盘、键盘、鼠标或者菜单屏幕之类的任意命令输入装置都可以被采用,以及命令接收单元1341可以由诸如十位键盘或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的设备驱动器、或者屏幕菜单的控制软件来提供。分析装置134可以通过采用命令接收单元1341已经接收当作分析处理的起始命令的事件作为触发来开始分析处理,或者当到达预定时间时自动开始分析处理。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从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中获取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以下简称“操作数据日志”)。尽管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获取触点关联信息的触发或者时间不进行特别限制,但是通常当命令接收单元1341已经从用户接收命令时所述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获取触点关联信息。此外,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经由通信从数据收集装置133获取操作数据日志。通常,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由无线或者有线通信单元提供;然而,还可以由广播接收单元提供。
校正单元1343根据状态识别单元1312获取状态信息所需要的时间校正包含在触点关联信息中的时间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校正单元1343预先存储状态识别单元1312获取状态信息所需要的时间。此外,对时间信息的校正而言,校正单元1343可以采用状态识别单元1312获取状态信息所需的时间,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已经由分歧装置131传送并被存储在数据收集装置133中。通过将执行时间延迟相当于状态识别单元1312获取状态信息所需的时间的值,校正单元1343可以校正设备11发生异常时的时间、操作人员按压蜂鸣器制动按钮的时间、恢复工作开始时或者工作结束的时间。因为校正单元1343执行时间校正,所以当操作人员传送信息,并且恢复时间信息包括时间信息时可以获取精确的时间。通常,校正单元1343例如是MPU或者存储器,并且由校正单元1343执行的处理是由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软件提供的,所述记录介质诸如ROM之类。然而,所述处理还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提供。此外,校正单元1343可以校正由状态解码器13441获取的一个或多个状态信息组。
分析单元1344处理由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获取的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并获取预定信息。特别地,根据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操作数据日志),分析单元1344获取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所述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是关于操作人员的移动时间的信息,所述恢复时间信息是关于恢复工作所需时间的信息。稍后将描述由分析单元1344执行的处理的特定实例。通常,分析单元1344例如是MPU或者存储器,并且由分析单元1344执行的处理是由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软件提供的,所述软件诸如ROM之类。然而,所述处理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提供。
状态解码器13441从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中获得一个或多个状态信息组,所述状态信息组与由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获取的触点关联信息组相互有关。通常,状态解码器13441例如是MPU或者存储器,并且由状态解码器13441执行的处理是由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软件提供的,所述记录介质诸如ROM之类。然而,所述处理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提供。
根据由状态解码器13441获取的一个或多个状态信息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获取关于从蜂鸣器被开启直到其被关掉为止的时段的信息,并将所获取的信息定义为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通常,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例如是MPU或者存储器,并且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执行的处理是由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软件提供的,所述记录介质诸如ROM之类。然而,所述处理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提供。
根据由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获取的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在蜂鸣器从开到关的切换之后关于再现装置11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的信息被获取,并将所获取的信息定义为恢复时间信息。通常,负责恢复工作的操作人员将蜂鸣器从开启切换到关闭,并且用于关闭蜂鸣器关的操作单元(例如,按钮或者开关)通常包括在设备11中,或者位于设备11的外围某个区域。当看管的操作人员操纵操作单元以关闭蜂鸣器时,可编程控制器12例如检测操作单元的操作以关闭蜂鸣器,并将该事件通知分歧装置131。通常,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例如是MPU或者存储器,并且由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执行的处理是由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软件提供的,所述记录介质诸如ROM之类。然而,所述处理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提供。
分析结果输出单元1345输出包括由分析单元1344获取的分析结果的预定信息。这里,“输出”是这样的概念,其包括在显示单元上显示数据,利用打印机执行数据的打印,将数据传送至外部装置以及将数据存储在记录介质上。特别地,在该实施方式中,分析结果输出单元1345利用图表输出设备11的操作状态(稍后将描述该特定实例),或者输出移动时间和恢复时间的柱状图。此外,分析结果输出单元1345可以或者未必包括诸如显示设备之类的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的驱动软件,或者输出设备和输出设备的驱动软件可以被采用以提供分析结果输出单元1345。
根据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获取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1准备并输出柱状图,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指示的操作人员的移动时间,以及在移动时间发生期间移动发生的频率和/或在移动时间期间一个或多个移动发生的总时间作为双轴。
根据由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获取的恢复时间信息,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2准备并输出柱状图,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恢复时间信息所指示的恢复时间,以及需要恢复时间的恢复发生的频率和/或需要恢复时间的一个或多个恢复的总时间作为双轴。
柱状图输出处理是公知的处理,并且稍后将说明实例柱状图。
现在将描述数据收集系统13的操作。首先,将参照图5中的流程图说明分歧装置131的操作。
(步骤S501)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将1代入计数值i。
(步骤S502)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判断是否存在第i个触点。应当注意的是触点是输出设备11的操作状态的信号的媒介。在该流程图中,假定存在n(n是二或者更大的整数)个触点。
在该流程图中,假定存在n(n是二或者更大的整数)个触点。当存在第i个触点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503,或者当不存在第i个触点时,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509。
(步骤S503)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判断是否已经获取第i个触点的触点信息。当已经获取第i个触点的触点信息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504。当没有获取第i个触点的触点信息时,程序控制返回到步骤S503。
(步骤S504)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将在步骤S503中获取的触点信息传送到输出单元1314。
(步骤S505)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将在步骤S503中获取的触点信息传送到状态识别单元1312。
(步骤S506)根据在步骤S505中接收的一个或多个触点信息组,状态识别单元1312标识状态并获取状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对状态信息的获取而言,状态识别单元1312采用在预定时间周期期间获取的一个或多个状态信息组。稍后将参照图6的流程图描述由状态识别单元1312执行的状态识别处理。
(步骤S507)在步骤S506中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判断是否已经输出状态信息。当在步骤S506中已经输出状态信息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508。当在步骤S506中没有输出状态信息时,重复步骤S503的所述处理。
(步骤S508)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将计数值i增加一。
(步骤S509)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通过采用一个或多个状态信息组作为关键词的方式搜索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并获取与一个或多个状态信息组相配套的状态码(触点关联信息)。当状态信息包括异步信息时,由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获取的状态码是这样的代码,以致不能标识除异步信息以外的状态信息。稍后将说明该状态码的实例。
(步骤S510)输出单元1314将在步骤S509中获得的状态码传送至网络装置132。应当注意的是状态码的相关数据大小等于或者小于(n-1)位。
(步骤S511)输出单元1314将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获取的n类触点的触点信息输出到输出装置14。一接收到触点信息,输出装置14就输出(显示)所接收的未改变的信息。此后程序控制返回到步骤S501。
在图5的流程图中,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可以通过执行并行处理的方式获取n个触点的信息。
通过关闭电源或者通过处理结束中断终止图5的处理。
现在将参照图6的流程图描述由分歧装置131执行的状态识别处理。
(步骤S601)状态识别单元1312判断由触点信息指示的状态是否处于ON状态。当状态是ON状态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602。当状态不是ON状态时,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606。
(步骤S602)状态识别单元1312判断ON状态是否持续至少预定周期T。当ON状态持续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603。当ON状态没有持续时,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605。
(步骤S603)状态识别单元1312将该状态标识为灯的ON状态或者标识为蜂鸣器的ON状态,并准备与该状态相对应的状态信息。
(步骤S604)状态识别单元1312输出所准备的状态信息,程序控制返回到较高功能。
(步骤S605)状态识别单元1312将该状态标识为灯的OFF状态,并准备与该状态相对应的状态信息。程序控制然后前进到步骤S604。
(步骤S606)状态识别单元1312判断OFF状态是否持续至少预定周期T。当OFF状态持续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607。当OFF状态没有持续时,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608。
(步骤S607)状态识别单元1312将该状态标识为灯的OFF状态或者蜂鸣器的OFF状态,并准备与该状态相对应的状态信息。然后,程序控制是转入步骤S604。
(步骤S608)状态识别单元1312将该状态标识为灯的OFF状态,并准备与该状态相对应的状态信息。此后,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604。
现在将描述网络装置132的操作。网络装置132的第一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1321从分歧装置131接收触点关联信息,同时第一触点关联信息发送器1322将触点关联信息传送到数据收集装置133。
接下来,将说明数据收集装置133的操作。数据收集装置133的第二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1332从网络装置132接收触点关联信息,并且操作数据日志累积单元1333将触点关联信息存储在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中。一接收到来自分析装置134的请求,数据收集装置133就将包括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的移动信息日志传送到分析装置134。分析装置134不需要从数据收集装置133直接获取移动信息日志。分析装置134可以从记录介质中读取移动信息日志并执行分析处理,其中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存储移动信息日志。
现在将参照图7的流程图描述分析装置134的操作。
(步骤S701)命令接收单元1341判断是否已经接收开始分析处理的命令。当已经接收开始分析处理的命令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702。当还没有接收用于开始分析处理的命令时,程序控制返回到步骤S701。所述命令例如包括分析对象的时间周期的信息(也可以包括日期信息),或者可以仅仅是起始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分析装置134将数据收集装置133的全部触点关联信息采用为分析对象。
(步骤S702)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从数据收集装置133的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中获得在步骤S701中指定的目标的操作数据日志。
(步骤S703)校正单元1343获取预先已经存储的时间(t),其中状态识别单元1312需要所述时间来获取状态信息。
(步骤S704)校正单元1343利用在步骤S703中获取的时间t来校正包含在所有触点关联信息中的时间信息,其中所述触点关联信息被输入到在步骤S702获取的操作数据日志中。也就是说,校正单元1343将由包含在所有触点关联信息中的时间信息所指示的时间延迟时间t,其中所述触点关联信息被输入到操作数据日志中。例如,当包括在触点关联信息中的时间信息指示T1时,校正信息1343将(T1-t)视为精确的时间信息。
(步骤S705)分析单元1344处理由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获取的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并获取预定信息(操作人员移动时间和恢复时间信息)。应当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触点关联信息是由校正单元1343校正的信息。稍后将参照图8的流程图详细描述由分析单元1344执行的分析处理。
(步骤S706)根据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获取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步骤S705的分析结果),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1准备这样的柱状图,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指示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和在移动时间期间移动发生的频率和/或在移动时间期间一个或多个移动的总时间作为双轴。
(步骤S707)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1输出在步骤S706中准备的柱状图。
(步骤S708)根据由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获取的恢复时间信息(步骤S705的分析结果),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2采用由恢复时间信息指示的恢复时间和需要恢复时间的恢复发生的频率和/或需要恢复时间的一个或多个恢复的总时间作为双轴。
(步骤S709)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2输出在步骤S708中准备的柱状图。所述处理然后终止。
在图7的流程图中,分析结果输出单元1345可以输出除柱状图以外的数据。
现在将参照图8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705中的分析处理。
(步骤S801)分析单元1344将1替换为计数值i。
(步骤S802)分析单元1344判断第i个触点关联信息是否存在于由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获取的触点关联信息中。当第i个触点关联信息存在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803。当第i个触点关联信息不存在时,程序控制返回到较高功能(higher function)。
(步骤S803)状态解码器13441从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获得与第i个触点关联信息相对应的状态信息。
(步骤S804)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判断在步骤S803中获取的状态信息是否表示异常信号灯是“ON”和蜂鸣器是“ON”。当异常信号灯是“ON”并且蜂鸣器是“ON”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805,或者当异常信号灯和蜂鸣器两者都不是“ON”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812。
(步骤S805)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将1代入移动时间变量m,所述移动时间变量m是用于度量移动时间的变量。
(步骤S806)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将“i+1”替换为计数值j。
(步骤S807)分析单元1344判断第j个触点关联信息是否存在。当第j个触点关联信息存在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808,或者当第j个触点关联信息不存在时,程序控制返回到较高功能。
(步骤S808)状态解码器13441从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中获得与第j个触点关联信息相对应的状态信息。
(步骤S809)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判断在步骤S808中获取的状态信息是否表示异常信号灯是“ON”以及蜂鸣器是“ON”。当异常信号灯是“ON”并且蜂鸣器是“ON”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810,或者当异常信号灯和蜂鸣器两者都不是“ON”时,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813。
(步骤S810)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将计数值m增加一。
(步骤S811)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将计数值j增加一。程序控制此后返回到步骤S807。
(步骤S812)分析单元1344将计数值i增加一。程序控制然后返回到步骤S802。
(步骤S813)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判断所获取的状态信息是否表示异常信号灯是“ON”并且蜂鸣器是“OFF”。当异常信号灯是“ON”并且蜂鸣器是“OFF”时,那么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814。当异常信号灯不是“ON”并且蜂鸣器不是“OFF”时,那么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816。
(步骤S814)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根据移动时间变量m计算移动时间。因为m与在操作人员移动期间内输出的触点信息组的数目成正比,所以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通常将“m x(输出触点信息的时段)”定义为移动时间。
(步骤S815)所述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将1代入恢复时间变量r,所述恢复时间变量r是用于度量恢复时间的变量。程序控制此后前进到步骤S817。
(步骤S816)分析单元1344将“j+1”代入计数值i。程序控制此后返回到步骤S802。
(步骤S817)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将计数值增加一。程序控制此后前进到步骤S818。
(步骤S818)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判断第j个触点关联信息是否存在。当第j个触点关联信息存在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819,否则当第j个触点关联信息不存在时,程序控制返回到较高功能。
(步骤S819)所述状态解码器13441从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中获得与第j个触点关联信息相对应的状态信息。
(步骤S820)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判断所获取的状态信息是否表示异常信号灯是“ON”并且蜂鸣器是“OFF”。当异常信号灯是“ON”并且蜂鸣器是“OFF”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820。当异常信号灯不是“ON”并且蜂鸣器不是“OFF”时,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823。
(步骤S821)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将恢复时间变量r增加一。
(步骤S822)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将计数值j增加一。然后,程序控制返回到步骤S818。
(步骤S823)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判断所获取的状态信息是否表示异常信号灯是“OFF”。当异常信号灯是“OFF”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824,否则当异常信号灯不是“OFF”时,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826。
(步骤S824)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根据恢复时间变量r计算恢复时间。因为r与在操作人员执行恢复工作期间内输出的触点信息组的数目成正比,所以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通常将“r x(输出触点信息的时段)”视为恢复时间。
(步骤S825)分析单元1344准备分析结果信息。分析结果信息例如包括用于指示异常的发生时间,移动时间和恢复工作所需的时间的时间信息。异常的时间信息被保持在触点关联信息中。
(步骤S826)分析单元1344将0代入变量m和r。
(步骤S827)分析单元1344将“j+1”代入计数值i。程序控制此后返回到步骤S802。
现在将对由该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执行的特定操作和组成该生产系统的数据收集系统作出解释。图1显示了包括数据收集系统的生产系统的基本布局。
当触点转变为ON/OFF状态时假设安装在设备11中的可编程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12)输出以下模式。
存在三种信号灯,也就是“红色”、“黄色”和“绿色”灯。红色、黄色和绿色信号灯的每一种都具有三种状态:亮、闪和熄。
蜂鸣器显示ON/OFF状态的任何一种。
可编程控制器12输出关于生产计数的生产计数信息。特别地,每当完成的工作(例如,产品)已经沿着生产线(设备11)通过时,脉冲信号被传送到可编程控制器12。每接收到100个脉冲,可编程控制器12就输出一个脉冲。该脉冲是异步生成的异步信息。
此外,各个模式可以同用于指示五种状态的信息相类似,所述五种状态也就是三个信号灯和蜂鸣器的状态以及生产计数信息。相似模式具体地是“红灯熄、黄灯闪、绿灯亮以及蜂鸣器ON”的模式。
在该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的数据收集系统13中,分歧装置131将这些模式变换为位代码,数据收集装置133存储所述位代码。分析装置134解码存储在数据收集装置133中的状态码,并将状态信息例如变换为图表显示格式,以便操作人员可以真实地理解每个模式发生的时间和时段。
图9是显示存储在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中的实例编码映射的图。编码映射包括触点关联信息和状态信息。在图9中,还键入状态定义信息,所述状态定义信息指示触点关联信息和/或状态信息的定义。对编码映射而言,状态定义信息不是必要的信息。在“状态定义信息"列中,属性值“电源OFF”指示设备11的电源是关闭的。属性值“正常运行”指示设备11正常运行。属性值“正常运行+无预处理工作”指示设备11正常运行,而且不存工作需要设备11多个处理中的预处理。属性值“后处理工作满”指示工作正在排队以进行设备11多个处理中的后处理。属性值“无部件(处理中)”指示没有处理的部件,并且当前正在处理该方式。属性值“暂停”指示设备11当前暂停。属性值“异常暂停(处理前)”指示设备11已经异常暂停,并且该情况当前正在处理。属性值“无部件(处理前)”指示没有用于处理的部件,并且该条件还没有处理。属性值“异常暂停(处理前)”指示设备11已经异常暂停,而且该条件还没有处理。属性值“已通过100个工作”指示已经通过100个工作。
状态信息指示五种触点的状态。在图9中,以下值可以被提供用于状态信息的属性值。生产计数“○”是用于指示沿着一个生产线(设备11)通过来自可编程控制器12的100个工作的信息。当在生产计数列中没有款目时,假定沿着一个生产线(设备11)还没有通过100个工作。蜂鸣器“○”指示蜂鸣器处于ON状态,以及“×”指示蜂鸣器处于OFF状态。“红色”、“黄色”和“绿色”表示信号灯的颜色,并且各个信号灯的“○”指示“灯亮”,“△”指示闪烁,以及“×”指示“灯熄”。分歧装置131例如将“○”同“0”、将“△”同“1”以及将“×”同“2”相关联。在图9中,由四位代码提供触点关联信息,其中位代码的位值(0或者1)分别指示“状态1”、“状态2”、“状态3”和“状态4”。
现在将说明由数据收集系统13执行的特定操作。
首先,数据收集系统13的分歧装置131将由可编程控制器12输出的信号的路径分支到输出装置14和网络装置132。也就是说,分歧装置131将该输出信号直接输出至输出单元14,同时分歧装置132识别输出信号的模式(触点信息),并将同模式匹配的状态码(触点关联信息)输出至网络装置132。在这些处理之中,现在将具体说明用于准备触点关联信息的处理。
根据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获取的触点信息,状态识别单元1312标识状态并获取状态信息。具体地,状态识别单元1312标识信号灯、蜂鸣器的模式和生产计数。
状态识别单元1312以下述方式执行信号灯的模式识别。例如,当一秒的触点信息指示ON状态或者OFF状态时,状态识别单元1312判断信号灯导通或者信号灯关闭。当一秒的触点信息指示灯亮模式或灯熄模式时,状态识别单元1312判断信号灯闪烁。
此外,当蜂鸣器触点被接通时,状态识别单元1312标识ON状态,或者当蜂鸣器触点被断开时,状态识别单元1312标识OFF状态。
参照图6已经说明了用于状态识别的特定算法。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沿生产线通过一个工作时,脉冲信号被传送到可编程控制器12,并且状态识别单元1312判断计数器已经计数100个脉冲。
紧随与此,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从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获取触点关联信息,所述触点关联信息与已经由状态识别单元1312标识和获取的状态信息有相互关系。在该实施方式中,状态信息是五个信道(channels)的信息,当由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编码状态信息时,获取四位字节的数据。因此,和直接转移存入作为操作数据日志的信息量相比,通过执行状态信息的模式识别的方式,所存储的状态信息量减少。此外,网络通信量也减少。
关于生产计数,状态识别单元1312输出一秒脉冲(如果需要,以下简称“count-up脉冲(count-up pulse)”)作为用于指示已经到达100个脉冲的信号。count-up脉冲极少被输出,同时考虑到信号灯和蜂鸣器的模式变化,也是同这些变化异步地生成的。考虑该性能,假定count-up脉冲的代码与信号灯和蜂鸣器的代码无关。也就是说,当生成count-up脉冲时,代码(图9中的“1111”)将被通过中断写入到操作数据日志中。如图9所示,独立的代码(图9中的“1111”)被提供给生产计数count-up脉冲,并且当状态信息指示ON状态时,状态识别单元1312修改并输出该代码。然后,只要生产计数count-up脉冲被输出,那么分析装置134就将状态视为已经继续。也就是说,当触点关联信息是“1111”时,分析装置134采用先前或者后续的触点关联信息来获得三个信号灯的状态“红色”、“黄色”和“绿色”以及蜂鸣器的状态。通过该处理,数据收集所需的触点信道的数目可以被减少。此外,可以减少网络通信量。
图10是显示count-up脉冲的输出实例代码(触点关联信息)的图。在图10中,输入至少一个或多个记录,所述记录包括属性值“日期”、“时间”和“触点关联信息”。“触点关联信息”包括四位字节的信息,所述信息指示“状态1”、“状态2”、“状态3”和“状态4”。此外,对图10中的每个记录而言,在由属性值“日期”和“时间”所指示的时间输出由属性值“触点关联信息”指示的触点关联信息。在图10的“12:52:22”中,信号灯/蜂鸣器模式是(0,0,0,1),也就是绿灯亮ON。因为生产计数计数值被增加到“12:52:23”,所以count-up脉冲被输出一秒钟。因为在输出count-up脉冲期间信号灯/蜂鸣器模式没有从绿灯亮ON改变,所以在“12:52:24”中代码被再次改变到(0,0,0,1),也就是返回到绿灯亮ON。当输出count-up脉冲的代码时,信号灯的光模式和蜂鸣器的声模式是未知的。然而,因为仅在一秒钟的短时间内输出count-up脉冲,所以在继续绿灯亮状态的同时输出count-up脉冲并不困难,这从图10中的代码输出实例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先前和后续的状态同绿灯亮亮状态相同。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编码触点信息。获得触点信息的位代码的优点如下。当在没有位编码而标识模式时,需要模式识别触点的五个信道(红色、黄色、绿色、蜂鸣器和生产计数)。然而,当对触点信息采用位编码时,在该实施方式中全部的十个模式可以由四位字节,也就是由四个信道表示,因此用于表示模式的信道数目被减少。
此外,因为单独的代码被分配给诸如count-up脉冲之类的信息,所以很少被生成,并且可以由中断执行日志说明。因此,信道数目不会多增加。
在由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已经编码状态信息之后,输出单元1314将所获得的状态代码输出到网络装置132。
通常,输出单元1314将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1311获得的n个触点的触点信息输出到输出装置14,而不进行特别地处理。因为由输出装置14执行的输出处理是公知的处理,所以将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而后,网络装置132从分歧装置131接收编码的触点关联信息(如果必要,也称作“状态代码”),并将该信息传送到数据收集装置133。
数据收集装置133从网络装置132接收触点关联信息,并将所接收的触点关联信息存储在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中。存储在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中的信息是由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组成的操作数据日志。通常,触点关联信息包括时间信息(图10所示的“日期”和“时间”信息)。
通过上述处理,在数据收集装置133中积累了大量图10所示的触点关联信息。
现在将说明由分析装置134执行的特定操作。
假设分析装置134的命令接收单元1341从用户接收分析起始命令。
然后,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从数据收集装置133的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获取具有图10所示的数据结构的操作数据日志。
校正单元1343获取预先存储的时间(在该实施方式中“t=一秒”),所述时间是状态识别单元1312获得状态信息所需的。
而后,校正单元1343采用所获取的时间t(一秒)来校正包含在所获取的操作数据日志的全部触点关联信息中的时间。
现在将参照图11描述由校正单元1343执行的时间校正处理。假定由触点关联信息指示的状态是图11所示的信号灯的状态。参照图11,在时刻T1,信号灯是闪烁的;然而,为了在TO(“T1-t”)获得闪烁状态,校正单元1343将包含在触点关联信息中的时间信息从T1改为TO。通过该处理,分析装置134可以根据准确时间的状态执行分析处理,同时考虑状态识别单元1312获得状态信息所需的时间(t)。
具体地,例如,如图12所示,通过由校正单元1343执行的时间校正,在校正以前的触点关联信息(图12A)被改为校正之后的触点关联信息(图12B)。利用该校正处理,可以正确地获得模式改变的时间。
接下来,分析单元1344以下述方式执行分析处理,并根据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获得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
分析单元1344的状态解码器13441将触点关联信息解码为状态信息。结果,分析单元1344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利用所述信息可以准备图13中的时序图。
而后,根据异常信号灯和蜂鸣器(操作人员传呼蜂鸣器(workerpaging buzzer))的ON/OFF状态计算移动时间和恢复时间。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和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可以通过采用按压蜂鸣器暂停按钮作为触发来代替采用蜂鸣器的状态的方式计算移动时间和恢复时间。
具体地,假定通过解码并模式化操作数据日志(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的方式获得图14中的表格。在图14中,因为红灯闪烁,也就是异常信号灯的发光开始时间是“12:52:46”,并且蜂鸣器制动时间是“12:53:01”,所以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计算“移动时间=蜂鸣器制动时间-异常信号灯发光开始时间=15(s)”。在这种情况下,红灯闪烁表示异常暂停,而绿灯亮指示正常操作状态(参见图9中的状态定义信息)。
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计算“恢复时间=重新开始时间-蜂鸣器制动时间=12(m)4(s)”。应当注意的是,在图14中,重新开始时间是“13:05:05”。
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和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获得的结果至少被利用图15所示的分析结果管理表来临时存储。图15中的分析结果管理表包括至少一个记录,所述记录由用于指示异常开始时间、移动时间和恢复时间的时间信息组成。
接下来,根据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获得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图15中的分析结果),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1准备并输出柱状图,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指示的操作人员的移动时间,以及移动时间中移动发生的频率和/或在移动时间期间一个或多个移动的总时间作为双轴。
此外,根据由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获得的恢复时间信息(图15中的分析结果),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2准备并输出柱状图,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恢复时间信息指示的恢复时间,以及需要恢复时间的恢复发生的频率和/或需要恢复时间的一个或多个恢复的总时间作为双轴。
图16A至16D是显示特定输出实例柱状图的图。图16A和16B中显示了移动时间柱状图。参照图16A,因为移动时间的中间值小于阈值,所以判断不存在问题。参照图16B,因为移动时间的中间值大于阈值,所以判断存在问题,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加操作人员的数目。应当注意的是中间值是位于当按照升序或者按照降序排序时的中间的值。此外,可以由人或者分析装置134执行该判定。分析装置134的输出单元1314计算平均移动时间,并且当平均移动时间大于预先存储的阈值时输出警报信号(显示“需要增加操作人员”的消息或者发出语音)。
此外,在图16C和16D中显示了恢复时间柱状图。参照图16C,因为恢复时间的中间值小于阈值,所以确定需要“短时间暂停”的措施。“短时间暂停”是诸如阻塞转移线路之类的少量设备停止事件,从所述少量设备停止事件中,通过执行相对容易的处理就可以恢复设备。参照图16D,因为恢复时间的中间值大于阈值,所以确定需要“故障暂停”的对策。“故障暂停”是在通常还没有采用实际对策的情况下发生的相对长时间的设备停止事件,例如,除具有专业技能的操作人员以外的操作人员不能处理故障,或者判断必须涉及人工或者手动的必要校正动作。“故障暂停”的对策例如是确立恢复工作过程。应当注意的是分析单元1344预先保留阈值信息。分析单元1344可以判断中间值是大于还是小于阈值,并且分析结果输出单元1345可以根据判定结果输出信息。
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1和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2特别执行以下处理,并输出图16A至16D所示的柱状图。
根据过去所获得的记录,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1将移动时间按照适合的级划分以形成横轴。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1为纵轴提供在每级或者总的时间周期的移动时间频率(次数)。结果,一看就可以确定哪个移动时间受到暂停时间的不利影响。当短时间的移动时间的频率很高时,这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假定当发生设备暂停时,操作人员可以立刻响应并处理所述问题。另一方面,当长时间的移动时间的频率很高时,假定当发生设备暂停时,操作人员需要花费时间到达所述地点,并且在操作人员的分配存在问题。因此,确定应该复查操作人员分配规划。
根据过去所获得的记录,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2将恢复时间按照适合的级进行划分以形成横轴。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2为纵轴提供在每级或者总时间内需要恢复时间的频率(次数)。结果,一看就可以确定哪个恢复时间受到暂停时间期间内条件的不利影响。当短时间的恢复时间的频率很高时,假定频繁发生“短时间暂停”,并判定需要“短时间暂停”所需的理由和对策。另一方面,当长时间的恢复时间的频率很高时,假定已经频繁发生“故障暂停”,并确定需要“故障暂停”所需的理由和对策。
用这样的方式,利用移动时间和恢复时间的柱状图显示暂停时间,以便提供对用于改善设备的操作速率的判定方法的支持。
分析结果输出单元1345可以输出图17所示的操作数据图。在这种情况下,分析装置134还应该保留图10所示的状态定义信息。然后,利用时序图输出与状态信息有相互关系的状态定义信息(例如,“电源中断”数据)。因为用于输出时序图的处理是公知的,所以将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时序图的定义与时间表的定义相同。
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容易地获得关于设备的操作的信息,而无需重建诸如设备之类的设备,或者必须大大改变装在设备上诸如可编程控制器之类的顺序程序。特别是当被引入到诸如工厂之类的大型生产系统中时,该实施方式的数据收集系统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当分析装置134分析操作数据日志时,可以采用诸如需要增加操作人员数目或者需要建立恢复工作过程之类的校正措施。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编码被传送到网络装置的数据,并且可以减少网络通信量。此外,仅少量的数据需要存储操作数据日志。
此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当状态信息包括同蜂鸣器状态的改变和信号灯状态的改变异步生成的异步信息时,无论是否获得除异步信息以外的状态信息,所述信息都可以被转化为触点关联信息,其中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具有预定值的代码。因此,更可以减少网络通信量。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容易地获得关于设备的操作的信息(操作人员移动时间和恢复时间),而无需改变用于将任务分配给工地的操作人员的相关技术过程(例如,执行这样的功能以便当在设备中发生异常时操作人员可以移动到设备并按下蜂鸣器制动按钮)。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在生产工地所采取的对策。
此外,因为利用柱状图显示移动时间,所以可以容易地确定当设备暂停时是长时间的移动时间还是短时间的移动时间发生得更为频繁。并且当长时间的移动时间最为频繁时,假定应该复查操作人员的调配计划。此外,因为利用柱状图显示恢复时间,所以可以确定当设备暂停时是长时间恢复时间还是短时间恢复时间发生得最为频繁。当长时间的恢复时间最为频繁时,假定“故障暂停”发生得最为频繁并且需要对“故障暂停”的适当对策。以及当短时间的恢复时间频繁时,假定“短时间暂停”发生得较为频繁而且需要对“短时间暂停”的适当对策。因为以该方式显示柱状图,所以可以提供用于判断对设备采取什么方法的处理。
因为分析装置包括用于校正时间的校正单元,所以可以获得设备状态改变(例如,发生故障、恢复)的准确时间,结果,例如可以容易地判断故障的原因。
在该实施方式中,编码映射不局限于图9所示的图,图18或者19所示的图也可以被采用。在图18或者19中“-”意味着“任意(don’tcare)”,也就是可以是“0”或“1”的任意一个。
当采用图18中的编码映射时,对属性值“无预处理的工作+后处理工作满”而言,状态信息指示“黄色”信号灯亮着并且“绿色”信号灯闪烁(参见图18中的第七个记录)。对“后处理工作满”而言,状态信息指示“绿色”信号灯闪烁(参见图18中的第三个记录)。对“无预处理的工作”而言,状态信息指示“黄色”信号灯亮着并且“绿色”信号灯也亮着(参见图18中的第五个记录)。仍参照图18,对同时生成的操作状态“无预处理的工作+后处理工作满”进行分类。换句话说,在图18的编码映射中,三种状态信息可以由利用两位组提供的触点关联信息来表示(图18中的“状态2”和“状态3”)。此外,根据图18中的编码映射,指示两个或更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无预处理的工作”并且“后处理工作满”)的状态信息的触点关联信息被认为是相关触点关联信息组(“-100”和“-010”)的总和(“-110”)。也就是说,“-”(任意)被认为是不影响添加。这是因为在生产工地必须利用少量信号灯(硬件)传送设备的许多状态。另一方面,在生产管理部门,优选地在生成操作状态的同时对其进行划分,并且必须根据二个输出波形而不是三个来确定三种状态“无预处理的工作”,“后处理工作满”和“无预处理的工作+后处理工作满”。也就是说,如图20A和20B所示,将在图20A的底部所显示的“无预处理的工作+后处理工作满”的波形同“无预处理的工作”和“后处理工作满”合在一起(图20B)。结果,生产管理部门即刻就可以确定设备的状态。以及当采用不同的编码映射时,例如对状态码单元1313、编码映射设置单元1315、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132、分析单元1344和状态解码器13441可以采用相同的处理。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的处理应该涉及由虚线所指示的圆的部分和椭圆的部分。
该实施方式中的各个装置的功能可以是利用软件提供的。该软件可以是利用下载或者利用记录在诸如CD-ROM之类的记录介质上的方式分配的。这可以被用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该实施方式中的分歧装置的软件是以下程序。所述程序促使计算机执行:
触点信息获取步骤,从设备获得触点信息,以及
输出步骤,将在触点信息获取步骤中获得的触点信息传送到输出装置,并将触点关联信息传送到网络装置,其中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关于触点信息的信息。
此外,优选地,所述程序促使计算机执行:
状态识别步骤,采用在触点信息获取步骤中获得的触点信息来获得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是关于设备的状态的信息;以及
状态编码步骤,将由状态识别单元获得的状态信息变换为编码触点关联信息,以及
借此,在输出步骤中,将在触点信息获取步骤中获得的触点信息传送到输出装置,以及将通过在状态编码步骤中执行的变换所获得的触点关联信息传送到网络装置。
此外,优选地,对于所述程序,
编码映射存储单元,存储表示在状态信息和触点关联信息之间的相关性的编码映射,所述状态信息指示n个触点的状态模式(n是二或者更大的整数),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n-1)位或者更小的代码。以及,所述状态编码步骤包括: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步骤,从编码映射中获得触点关联信息,所述触点关联信息与在状态识别步骤中获得的状态信息有相互关系。
此外,优选地,对于所述程序,触点输出蜂鸣器的状态或者信号灯的状态,所述蜂鸣器的状态被设置为ON状态或者OFF状态中的任意一个,所述信号灯的状态被设置为开启或关闭,或者闪烁。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同蜂鸣器的状态改变和信号灯的状态的改变异步生成的异步信息。当在状态识别步骤中获得的状态信息包括异步信息时,那么在状态编码步骤中,无论在状态识别步骤中获得的状态信息中是否包含除异步信息以外的信息,所述状态信息都被转化为触点关联信息,其中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具有预定值的代码。
此外,用于提供本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软件是以下程序。所述程序促使计算机执行: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步骤,从数据收集装置读取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
分析步骤,处理在触点关联信息获取步骤中读取的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并获得预定信息,以及
分析结果输出步骤,输出在分析步骤中获得的预定信息。
此外,对所述程序而言,在分析步骤中,可以采用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来获得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所述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与操作人员的移动时间有关,所述恢复时间信息与恢复时间有关。
此外,对于所述程序而言,所述分析步骤包括: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步骤,根据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获得关于从蜂鸣器的ON状态开始到OFF状态的时间的信息,并将所述信息定义作为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以及
恢复时间信息获取步骤,在蜂鸣器已经从开启变为断开之后,采用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来获得关于在设备正常运行以前所需的时间的信息,并将所述信息定义作为恢复时间信息。
此外,对所述程序而言,所述分析结果输出步骤包括:
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步骤,根据在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步骤中获得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准备柱状图,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表示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以及在相关移动时间期间移动发生的频率和/或在移动时间期间一个或多个移动的总时间作为各个轴,并输出所述柱状图;以及
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步骤,根据在恢复时间信息获取步骤中获得的恢复时间信息,准备柱状图,其中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恢复时间信息表示的恢复时间,以及需要恢复时间的恢复发生的频率和/或每个都需要恢复时间的一个或多个恢复的总时间作为各个轴,并输出所述柱状图。
此外,对程序而言,触点关联信息包括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是与时间有关的信息。并且所述程序允许计算机另外执行:
校正步骤,根据在状态识别步骤获得状态信息所需的时间,校正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
(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现在将对这样的分析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分析装置执行对两个或更多状态信息组的统计处理,并获得统计数据以确定一个或多个设备的操作情况。
除分析装置之外,该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同第一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相同。
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设备11,一个或多个可编程控制器12,一个或多个数据收集系统1913和一个或多个输出装置14。
数据收集系统1913包括一个或多个分歧装置131、一个或多个网络装置132、数据收集装置133和分析装置2134。
图21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数据收集系统1913的分析装置2134的框图。
分析装置2134包括命令接收单元1341、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校正单元1343、分析单元21344和分析结果输出单元21345。
分析单元21344包括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状态解码器13441,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和类别信息存储单元13445。
分析结果输出单元21345包括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1、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2和统计结果输出单元13453。
分析单元21344处理由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获得的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并获得预定信息。具体地,根据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操作数据日志),分析单元21344获得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其中所述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是关于操作人员的移动时间的信息,所述恢复时间信息是关于恢复工作所需的时间的信息。具体地,例如,为了确定一个或多个设备11的操作情况,分析单元21344执行对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的统计处理并获得统计数据。稍后将描述由分析单元21344执行的处理的特定实例。通常,分析单元21344例如是MPU或者存储器,并且由分析单元21344执行的处理是由记录在诸如ROM之类的记录介质上的软件提供的。然而,所述处理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提供。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执行对由状态解码器13441获得的两个或更多状态信息组的统计处理,并获得统计数据以确定一个或多个设备11的操作情况。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为每个设备11计算由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持续时间的总时间。也就是说,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为每个设备11计算由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并根据稍后将描述的类别信息,将所获得的状态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划分为由类别信息指示的类别(组)。
类别信息存储单元13445存储类别信息,所述类别信息是类别的信息,其中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对所述类别执行统计处理。类别信息是用于根据持续时间对故障进行分类的信息,其中所述持续时间指示期间特定状态(例如,状态“不提供来自预处理的工作”)持续、结束的时间,例如,“在1分钟内到在10分钟内,或者每1分钟”。
分析结果输出单元21345输出包括由分析单元21344获得的分析结果的预定信息。这里,“输出”是这样的概念,其包括将数据显示在显示单元上,利用打印机执行对数据的打印,将数据传送至外部装置,以及将数据存储在记录介质上。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分析结果输出单元21345利用图表(稍后将描述特定实例)输出设备11的操作状态,或者输出移动时间和恢复时间的柱状图。具体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21345输出图表,所述图表例如显示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获得的统计数据。具体而言,对每个设备,分析结果输出单元21345采用由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持续时间的总时间,并例如输出表示由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发生率(瞬时比率)的圆饼图。此外,具体地,对由状态信息指示的每个状态持续时间而言,分析结果输出单元21345输出指示频率的柱状图。参照该柱状图,用户可以理解设备11的操作情况。分析结果输出单元21345可以或者未必包括诸如显示设备之类的输出设备。可以采用输出设备的驱动软件,或者输出设备和输出设备的驱动软件来提供分析结果输出单元21345。
统计结果输出单元13453采用诸如圆饼图或者柱状图之类的预定图表来输出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获得的统计数据。用于输出圆饼图或者柱状图的处理是公知的处理,并且稍后将描述实例输出圆饼图或者柱状图。
现在将参照图22中的流程图描述分析装置2134的操作。在图22的流程图中,将仅描述不同于图7中的流程图中的那些步骤。在步骤S705,尽管分析处理被表示为“分析处理1”以便区别与“分析处理2”和“分析处理3”,但是分析处理1是与图7中的“分析处理”是相同的处理,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说明。
(步骤S710)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对由状态解码器13441获得的两个或更多状态信息组执行统计处理,并获得统计数据以便确定一个或多个设备11的操作情况。所获得的统计数据是关于每个设备11的,并表示状态信息发生的总时间。该处理称为“分析处理2”。稍后将参照图23中的流程图详细描述分析处理2。
(步骤S711)根据在步骤S710获得的表示由状态信息指示的状态发生的总时间的数据,统计结果输出单元13453输出诸如圆饼图之类的图表,其中指示每个状态的瞬时比率。
(步骤S712)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对由状态解码器13441获得的两个或更多状态信息组执行统计处理,并获得统计数据以便确定一个或多个设备11的运行情况。所获得的统计数据是每个类别的频率数据,其中所述每个类别是由与状态信息指示的状态有关的类别信息指示的。该处理称为“分析处理3”。稍后将参照图24的流程图详细描述分析处理3。
(步骤S713)统计结果输出单元13453根据在步骤3712中获得的每个类别的频率数据输出柱状图。应当注意的是分别对每个设备11和每种状态输出柱状图。所述处理此后终止。
在图22的流程图中,分析结果输出单元21345可以采用除柱状图或者圆饼图以外的形式作为输出。此外,在图22的流程图中,代替独立执行分析处理1、2和3,可以仅一次执行重叠的处理。
现在将参照图23中的流程图描述步骤S710中的分析处理2。
(步骤S901)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执行初始化处理。初始化处理包括将1代入计数值i的处理和将0代入与每个状态信息组相对应的变量的处理。与每个状态信息组相对应的变量是用于计算由状态信息指示的每个状态的持续时间的变量。如果需要,将该变量称为“状态时间变量”。
(步骤S902)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判断在步骤S808获得的状态信息(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第i个状态信息。当存在第i个状态信息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903,或者当不存在第i个状态信息时,程序控制转入较高功能。
(步骤S903)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将与第i个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时间变量增加一。
(步骤S904)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将计数值i增加一,程序控制返回到步骤S902。
在图23的流程图中,与状态时间变量值“1”相对应的时间是获取常量关联信息所需的时间间隔。此外,与相对应的状态时间变量值“1”相对应的时间并不总是“1”秒。
现在将参照图24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712中的分析处理3。
(步骤S1001)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执行初始化处理。初始化处理包括将1代入计数值i的处理和将0代入每个状态时间变量的处理。
(步骤S1002)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2判断是否存在第i个状态信息。当存在第i个状态信息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1003,或者当不存在第i个状态信息时,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1007。
(步骤S1003)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判断第i个状态信息是否不同于先前获得的状态信息(第i-1个状态信息)(状态改变)。当状态改变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1004,否则当状态未改变时,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1005。
(步骤S1004)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将用于描述由先前状态的状态时间变量值所指示的类别的信息和用于指示先前状态和状态时间变量值(持续时间)的信息存储作为一组。当类别是“1:一分钟以内”、“2:两分钟以内”...“10:十分钟以内”和“11:长于十分钟”时,类别信息例如是每个类别的ID“2”。对类别“1:一分钟以内”而言,ID是“1”,这意味着相关状态将在一分钟以内继续。用于指示先前状态的信息可以是状态信息或者为状态信息而设的ID。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例如登记“2,正常运行,1870”。在“2,正常运行,1870”中,“2”表示类别的ID,“正常运行”表示用于指示先前状态的信息,以及“1870”表示持续时间(秒)。
(步骤S1005)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将与第i个状态信息相对应的状态时间变量增加一。
(步骤S1006)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将计数值i增加一,程序控制此后返回到步骤S1002。
(步骤S1007)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根据在步骤S1004中登记的信息计算每个状态的总时间。然后,程序控制返回到较高功能。
在图24的流程图中,可以计算稍后将描述的“总时间”。
现在将说明由分析装置2134执行的特定操作。
假设分析装置2134的命令接收单元1341接收来自用户的分析起始命令。
然后,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从数据收集装置133的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获得具有图10所示的数据结构的操作数据日志。
校正单元1343获得预先存储的时间(在这实施方式中“t=一秒”),状态识别单元1312需要所述时间来获得状态信息。
而后,校正单元1343采用所获得的时间t(一秒)来校正包含在所获得的操作数据日志的全部触点关联信息中的时间。
接下来,分析单元21344以下述方式执行分析处理,并根据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获得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
分析单元21344的状态解码器13441将触点关联信息解码为状态信息。结果,分析单元21344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利用所述信息可以准备图13中的时序图。
首先,分析单元21344执行如上所述的分析处理1。
接下来,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执行如上所述的分析处理2。也就是说,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将0代入与每个状态信息组相对应的变量(状态时间变量)中。随后,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检查编码映射(参见图9),并因此根据图10所示的触点关联信息获得状态信息。然后,每当获得状态信息,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就将与状态信息相对应的状态时间变量增加一。通过该处理,可以获得由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发生的时间的总数。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获得图25中的状态持续管理表。状态持续管理表包括一个或多个记录,其中每个记录包括“状态信息ID”、“状态信息”、“状态时间变量(s)”、“比率(%)”和“状态定义信息”。“状态信息ID”是用于标识状态信息的ID。“状态时间变量”是用于指示其中由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发生的时间的总长的信息。“比率(%)”是由状态信息指示的状态发生的比率。也就是说,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根据与全部状态信息相对应的“状态时间变量”计算属性值“比率(%)”。在图25中,“比率(%)”是通过四舍五入至第一个小数位的方式获得的值。
接下来,统计结果输出单元13453通过采用图25的状态持续管理表中的“比率(%)”和“状态定义信息”的方式输出图26所示的圆饼图。该实施方式中的圆饼图是用于显示每个状态的瞬时比率的图。通过参照图26中的圆饼图,生产工地的用户可以检查正常操作状态的总接通时间并可以获得与操作速率相对应的比率。此外,生产工地的用户可以检查其他操作数据以判断在预处理或者后处理中存在于本地设备中的暂停的原因。
随后,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执行分析处理3。特别地,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将0代入与每个状态信息组相对应的变量(状态时间变量),并获得状态信息。然后,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将最新获得的状态信息(第i个状态信息)同先前获得的状态信息(第(i-1)个状态信息)进行比较,并在状态改变以前将与相关状态信息相对应的状态时间变量增加一。当状态改变时,将用于指定由先前状态的状态时间变量值所指示的类别的信息,指示先前状态的信息,和总时段存储作为一组。通过该处理,由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连续发生的频率可以被获取作为类别。特别地,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例如获得图27所示的状态信息持续频率管理表。状态信息持续频率管理表包括一个或多个记录,每个记录包括作为属性的“类别”、“频率”和“总时间”。“类别”是用于对特定状态继续的持续时间进行分组的信息。“频率”是在类别所指示的时间内特定状态继续的次数。“总时间”是持续时间的总数,等于类别中状态的频率。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13444获得每个状态的状态信息持续频率管理表。例如图28是“无来自预处理的工作”状态的状态信息持续频率管理表。
随后,统计结果输出单元13453根据所获得的状态信息持续频率管理表输出柱状图。应当注意的是分别为每个设备11和每个状态输出柱状图。
图28是显示由统计结果输出单元13453输出的实例柱状图的图。在图28中,沿着纵轴的“总时间”表示通过将每个类别的持续时间添加到等于频率的值中的方式而获得的时间。此外,在图28中,横轴被分成十一级(类别),诸如一分钟以内,两分钟以内,三分钟以内...以及长于十分钟。对分析而言,因为短时间的事件更为频繁地发生,所以图表趋向于向右和向下,从而无需严格显示发生的数目。因此,应该为纵轴设“总时间”,以便可以容易地执行各级的比较。此外,例如,当作为一分钟暂停,30秒暂停发生一次,10秒暂停发生三次,以及20秒暂停发生三次时,“总时间”是“30×1+10×3+20×3=120(秒)”。
此外,当统计结果输出单元13453已经输出图29A至29D所示的柱状图时,用户利用所述柱状图确定以下内容。假设图29A到29D中的柱状图表示通过度量状态“不提供来自预处理的工作”的持续时间和频率的方式而获得的结果。当统计结果输出单元13453输出图29A中的柱状图时,用户判断关于预处理的生产节拍平衡被干扰。当输出图29B中的柱状图时,用户判断在预处理中频繁发生“短时间暂停”。当输出图29C中的柱状图时,用户判断在预处理期间频繁发生“故障暂停”。以及当输出图29D中的柱状图时,用户判断生产线故障存在多个因素。通过参照在图29A至29D的柱状图中虚线所指示的圆圈部分可以得出这些判断。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除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因为输出了用于指示特定状态的持续时间或者指示特定状态的发生频率的统计数据,所以例如可以容易地标识生产线上的故障的原因。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因为分析装置包括用于校正时间的校正单元,所以可以精确地判断设备的状态改变的时间(当发生故障和恢复时),因此可以容易地查找到故障的原因。
在该实施方式中,正如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编码映射不局限于图9所示的图,可以采用图18或者19所示的图。在图18或者19中,“-”意味着“任意”,也就是可以是“0”或者“1”。
此外,该实施方式中的各个装置的功能可以利用软件提供。该软件可以是下载的,或者可以是记录在诸如CD-ROM之类的记录介质上的。这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提供分歧装置的软件是如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程序。
此外,对于上述程序,触点关联信息包括时间信息,并且所述程序促使计算机另外执行校正步骤:
采用获得状态信息所需的时间来校正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
此外,对于所述程序,所述分析步骤包括操作数据统计处理步骤:
为一个或多个设备计算由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持续时间。此外,在所述分析结果输出步骤中,优选地根据在操作数据统计处理步骤中获得的总时间输出由状态信息指示的状态的持续时间的状态发生率图。
此外,对于所述程序,所述分析步骤包括操作数据统计处理步骤:
为一个或多个设备计算由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持续时间或/和频率。此外,在所述分析结果输出步骤中,优选地根据在操作数据统计处理步骤中获得的持续时间和/或频率输出用于显示各个状态的频率的柱状图。
(第三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数据收集装置包括二个网络接口,并将利用其获得指示设备的操作的信息的网络同利用其为分析装置提供数据的网络相分离,以便减少网络通信量并避免拥堵。
图30是显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的基本布局的图。所述生产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设备11、一个或多个可编程控制器12、一个或多个数据收集系统183和一个或多个输出装置14。
每个数据收集装置183包括一个或多个分歧装置131、一个或多个网络装置132、数据收集装置1833和分析装置134,2134。
除采用不同的网络接口以同分歧装置131和分析装置134,2134相连接以外,数据收集装置1833的配置和操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收集装置相同。
数据收集装置1833包括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第二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1332、操作数据日志累积单元1333和第二触点关联信息发送器18331。
第二触点关联信息发送器18331将存储在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1331中的触点关联信息传送到分析装置134。第二触点关联信息发送器18331是由无线或者有线通信设备提供的。
此外,为生产系统提供两种不同的网络,网络N1和网络N2。网络N1是提供在生产设备之间的局部网络,网络N2是办公室网络。
根据该实施方式,虽然当获得设备的操作状态时利用网络的负载增加,但是数据分析处理并不受到负载增加的妨碍。
(第四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现在将对这样的分析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分析装置度量并输出在每个“发生间隔”的频率操作数据,以便判断特定操作状态是频繁发生还是偶尔发生。此外,对该实施方式而言,还将对这样的分析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分析装置通过共同采用操作状态的方向的出现频率和间隔的出现频率的方式可以更精确地分析操作状态的发生趋势。此外,该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根据持续时间频率将持续时间按长度分类为“长时间类型”或者“短时间类型”,或者根据发生间隔的频率将发生间隔按长度分类为“频繁发生类型”或者“偶尔发生类型”。结果,所述趋势属于四种操作数据发生类别。
除分析装置之外,该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相同。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设备11,一个或多个可编程控制器12,一个或多个数据收集系统293和一个或多个输出装置14。
数据收集系统293包括一个或多个分歧装置131、一个或多个网络装置132、数据收集装置133和分析装置2934。
图31是显示构成数据收集系统293的分析装置2934的框图。所述分析装置2934包括命令接收单元1341、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1342、校正单元1343、分析单元29344和分析结果输出单元29345。
所述分析单元29344包括:编码映射存储单元13131,状态解码器13441,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2,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13443,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类别信息存储单元13445和状态标识信息存储单元293446。
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29345包括: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1,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13452和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执行对由状态解码器13441获得的两个或更多状态信息组的统计处理,并获得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备11的操作情况的统计数据。特别地,例如,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为每个设备11计算由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ON持续时间总数以及所述状态的OFF持续时间的总数。然后,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计算由状态信息指示的每个状态的ON持续时间和OFF持续时间以及频率。随后,根据稍后将描述的类别信息,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将每个设备11的各个状态的ON持续时间以其频率以及OFF持续时间及其频率分类为由类别信息所指示的类别(组)。而后,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根据关于特定状态的ON持续时间及其频率的信息和/或关于特定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及其频率的信息判断发生类型,其中所述发生类型是状态发生的类型。此后,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从状态发生类型中获得指定状态的状态标识信息。此外,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可以从同一个时间间隙中的两个或更多状态发生类型中获得状态标识信息。应当注意的是例如存在四种发生类型:“长且频繁发生类型”、“短且频繁发生类型”、“长且偶尔发生类型”和“短且偶尔发生类型”。对每种状态而言,根据特定状态的持续时间的频率(特定状态的ON持续时间的频率),持续时间长度的趋势被分类为“长类型”或者“短类型”。此外,所根据特定状态的发生间隔的频率(特定状态的OFF持续时间的频率),发生频率的趋势被分类为“频繁发生类型”或者“偶尔发生类型”。所述四种发生类型的每一个由方向长度的趋势和发生频率的趋势组成。通常,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例如是MPU或者存储器,并且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执行的处理是由记录在诸如ROM之类的记录介质上的软件提供的。然而,所述处理也可以由硬件(专用电路)提供。
状态标识信息和一个或多个发生类型被彼此关联的存储在状态标识信息存储单元293446中。诸如硬盘或者ROM之类的永久性记录介质适合于状态标识信息存储单元293446;然而,诸如RAM之类的易失性记录介质也可以被采用。
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采用诸如圆饼图或者柱状图之类的预定图型来输出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的统计数据。在该实施方式中,为由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输出的柱状图定义ON柱状图,其中各个状态的ON持续时间及其频率被分类为由类别信息指示的类别(组)。此外,为由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输出的柱状图定义OFF柱状图,其中各个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及其频率被分类为由类别信息指示的类别(组)。此外,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输出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判断的发生类型,以及输出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的状态标识信息。用于输出圆饼图和柱状图的处理是公知的,稍后将说明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的实例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输出是这样的概念,其包括在显示设备上显示,由打印机打印,传送至外部装置以及存储在记录介质上。输出设备的驱动软件,或者输出设备和输出设备的驱动软件可以被采用以提供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
现在将参照图32中的流程图描述分析装置2934的操作。在图32的流程图中,将仅描述不同于图22的流程图中的那些步骤。
(步骤S3001)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执行对由状态解码器13441获得的两个或更多状态信息组的统计处理,并获得统计数据以便确定一个或多个设备11的操作情况。此外,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采用在相同的时间间隙中的两个或更多状态发生类型以获得用于指定状态的状态标识信息。该处理被称作“分析处理4”。稍后将参照图33和34中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分析处理4。
(步骤S3002)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根据在步骤S3001中获得的类别的频率数据输出柱状图。例如分别为每个设备11以及为ON/OFF状态输出柱状图。也就是说,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输出每个状态的ON柱状图和OFF柱状图。
(步骤S3003)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输出在步骤S3001中获得的状态标识信息。所述处理此后终止。
现在将参照图33和34中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3001中的分析处理4。在图33的流程图中,将仅描述不同于图24的流程图中的那些步骤。
(步骤S3101)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将指示先前状态为ON的信息和状态时间变量的值(持续时间)存储作为一对。指示先前状态的信息可以是状态信息或者状态信息的ID。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例如登记“正常运行,ON,1870”。在“正常运行,ON,1870”中,“正常运行,ON”是先前状态是ON的信息,“1870”是持续时间(以秒计)。
(步骤S3102)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存储一个或多个组,除先前状态以外包括一个或多个状态的信息的每一个组是OFF和状态时间变量值(持续时间)。当在步骤S3101中登记的信息是“正常运行,ON,1870”时,在步骤S3102,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登记三组信息,所述信息例如指示“自身暂停,OFF,1870”,“后处理工作满,OFF,1870”和“无预处理的工作,OFF,1870”。三组信息提供特定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和OFF持续时间的频率。然后,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1005。应当注意的是除先前状态以外的最后一个状态并不总是如上所述的三个状态之一。其他状态之一例如可以是“手动暂停,OFF”。
(步骤S3103)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根据特定状态的ON持续时间及其频率和/或特定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及其频率判断状态发生类型。稍后将参照图34中的流程图详细描述用于判断发生类型的操作。
(步骤S3104)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搜索状态标识信息存储单元293446,并查找与在步骤S3103中判断的发生类型一致的状态标识信息。当在步骤33103中确定两个或更多发生类型时,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可以查找到两个或更多状态标识信息组。程序控制此后返回到较高功能。
现在将参照图34中的流程图说明在步骤S3103中用于判断发生类型的操作。
(步骤S3201)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执行初始化处理。初始化处理包括用于将1代入计数值i的处理,以及例如用于计算特定邻接状态的OFF持续时间的总数的处理。
(步骤S3202)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判断是否存在第i个状态。当存在第i个状态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3203,或者当不存在第i个状态时,返回到较高功能。
(步骤S3203)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第i个状态的ON子状态的长时间发生计数。长时间发生计数是在表明时间比配给预先指示类别的时间长(或者等于或者长于)的类别中发生频率的总数。
(步骤S3204)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第i个状态的ON子状态的短时间发生计数。短时间发生计数是在这样的类别中的发生频率的总数,所述类别显示时间比分配给预先指示的类别的时间短(或者等于或者短于)。
(步骤S3205)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判断是否“在步骤S3203中获得的长时间发生计数>在步骤S3204中获得的短时间发生计数”。当该条件成立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3206,或者当该条件不成立时,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3207。
(步骤S3206)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判断第i个状态是长时间类型,并写入信息对,所述信息对是用于指示第i个状态的信息和用于指示长时间类型的信息。程序控制此后前进到步骤S3208。
(步骤S3207)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判断第i个状态是短时间类型,并写入信息对,所述信息对是用于指示第i个状态的信息和用于指示短时间类型的信息。
(步骤S3208)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第i个状态的OFF子状态的长时间发生计数。
(步骤S3209)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第i个状态的OFF子状态的短时间发生计数。
(步骤S3210)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判断“在步骤S3208中获得的长时间发生计数>在步骤S3209中获得的短时间发生计数”是否成立。当该条件成立时,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3211,否则当该条件不成立时,程序控制转入步骤S3212。
(步骤S3211)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判断第i个状态是偶尔发生类型,并写入信息对,所述信息对是用于指示第i个状态的信息和用于指示偶尔发生类型的信息。程序控制前进到步骤S3213。
(步骤S3212)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判断第i个状态是频繁发生类型,并写入一对信息:用于指示第i个状态的信息和用于指示频繁发生类型的信息。
(步骤S3213)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登记第i个状态的发生类型。对登记发生类型而言,例如,用于标识第i个状态的信息和长时间类型或短时间类型之一及偶尔发生类型或频繁发生类型之一的信息被作为一对来输入。
(步骤S3214)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将计数值i增加一,并且程序控制返回到步骤S3202。
在图34的流程图中,用于判断短时间类型或者长时间类型,以及偶尔发生类型或者频繁发生类型的方法不局限于上述的算法。例如,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可以获得其中状态的ON发生计数最大的时间的类别,并且当该类别属于长时间时,可以判断发生类型是长时间类型,或者当类别属于短时间时,可以判断发生类型是短时间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还获得其中状态的OFF发生计数最大的时间,并且当该类别属于长时间时,判断发生类型是偶尔发生类型,或者当该类别属于短时间时,判断发生类型是频繁发生类型。
此外,不必总是为所有状态确定长时间类型或者短时间类型,偶尔发生类型或者频繁发生类型,并且仅为显示出值得注意的趋势的状态确定该发生类型是合适的。
现在将描述该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特定操作。
图35是显示存储在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中的状态类型管理表的图。状态类型管理表包括属性“ID”和“状态标识符”。“状态标识符”是识别信息的信息。
图36是显示存储在状态标识信息存储单元293446中的状态标识信息管理表的图。在状态标识管理表中管理在状态发生类型和状态标识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包括属性“ID”、“状态标识符”、“发生类型”和“状态标识信息”。“状态标识信息”是指示状态标识信息的属性。
在该情况中,假定分析装置2934例如获得图14A所示的触点关联信息,并且已经以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式校正该信息,并获得图12B所示的触点关联信息。在图12A和12B中,状态1至状态4例如是“正常运行”和“异常暂停”。
随后,分析装置2934通过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执行的处理输出移动时间柱状图和恢复时间柱状图。
接下来,将对用于计算生成操作间隔的间隔和频率的功能作出说明,其是该实施方式的特征。该功能是如上所述的分析处理4。
首先,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连续获得状态信息,并将最新获得的状态信息(第(i-1)个状态信息)同先前获得的状态信息((第i个)状态信息)进行比较。直到状态改变为止,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将与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时间变量增加一。当状态改变时,将用于指示由先前状态的状态时间变量值所指示的类别的信息、用于指示先前状态是ON的信息、以及总时段存为一组。该信息组例如是“正常运行,ON,60分钟”。
此外,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存储一个或多个用于指示除先前状态以外的状态是OFF的信息和状态时间变量值(持续时间)的组。对获得除先前状态以外的状态而言,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采用图35种的状态类型管理表,并为所有其他状态准备并登记信息“状态标识符,OFF,以上获得的总时间”。特别地,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存储“异常暂停,OFF,60分钟”,“无预处理的工作,OFF,60分钟”,“用于后处理的工作满,OFF,60分钟”。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对所有状态信息执行上述的处理,并例如获得图37中的状态持续管理表。状态持续管理表包括一个或多个记录,每个记录由属性“ID”、“子状态标识符”和“持续时间”组成。“子状态标识符”是指示ON/OFF的信息,并连同“状态标识符”一起表示一种状态。
接下来,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将特定状态的OFF时间的持续时间相加,其中所述特定状态是时间上(timewise)邻接的。在这种情况下,“时间上邻接”是具有相同的状态标识符的时间上邻接的记录。也就是说,参照图37,记录“ID=3”、记录“ID=7”和记录“ID=11”是应该加在一起的邻接记录。此外,图37中的记录“ID=4”,记录“ID=8”和记录“ID=12”也邻接。因此,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将图37中的记录“ID=3”,记录“ID=7”和记录“ID=11”的持续时间的属性值相加,并获得新记录。同样,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将图37中的记录“ID=4”、记录“ID=8”和记录“ID=12”的持续时间的属性值相加,并获得新记录。结果,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在图38中生成新的状态持续管理表。
随后,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每种状态(例如,正常运行,异常暂停)的每个类别(例如,“一分钟以内”、“九分钟以内”或者“长于十分钟”)的发生频率。该发生频率表示记录在图38的表中的数目,其中所述表包括在分配给每个类别的时间长度中输入的持续时间。
然后,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图39中的状态频率管理表。状态频率管理表包括一个或多个记录,每个记录包括属性“ID”、“状态标识符”、“子状态标识符”、“类别”和“频率”。参照图39,在长于十分钟的时间中正常操作ON状态继续的现象发生48次。此外,在一分钟的时间内正常操作OFF状态继续的现象发生18次。
随后,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长的(例如,“长于十分钟”)正常操作ON状态的发生计数“48”。接着,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短的(例如,“在六分钟以内”)正常操作ON状态的发生计数“0”(“一分钟以内”至“六分钟以内”的总和)。然后,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判断长时间状态的发生计数“48”>短时间状态的发生计数“0”,并将用于指示长时间类型的信息登记作为正常操作状态。
接下来,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长的(例如,“长于十分钟”)正常操作OFF状态的发生计数“1”。随后,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短的(例如,“在六分钟以内”)正常操作OFF状态的发生支数“25”(“一分钟以内”至“六分钟以内”的总和,并且包括“在一分钟以内”的频率“18”)。因为“长时间状态的发生计数“1”<短时间状态的发生计数“25””,所以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将用于指示频繁发生类型的信息登记作为正常运行状态。通过该处理,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将“长时间频繁发生类型”写入作为正常运行状态。
同样,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执行对异常暂停状态的处理,并为异常暂停状态写入“短时间偶尔发生类型”。
然后,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通过采用正常运行状态和“长时间频繁发生类型”作为关键词的方式搜索图36中的状态标识信息管理表,并查找状态标识信息“正常操作中”。此外,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也通过采用异常暂停状态和“短时间偶尔发生类型”作为关键词的方式搜索图36中的状态标识信息管理表,并查找状态标识信息“正常操作中”。
接下来,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输出图38A和38B中的柱状图。图40A中的柱状图是显示正常操作ON状态的子状态的柱状图(ON柱状图),图40B中的柱状图是显示正常操作OFF状态的子状态的柱状图(OFF柱状图)。
随后,如图41所示,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输出所获得的状态指定信息“正常操作中”。在上述处理中,查找到两个状态标识信息组“正常操作中”;然而,因为这两组的信息具有相同的内容,所以仅输出一个信息。
如图42所示,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可以在一个屏幕上输出柱状图和状态标识信息。图42中的柱状图是通过集中在状态“后处理的工作满”的方式准备的,并且在图42中,上部是ON柱状图,底部是OFF柱状图。参照图42,在柱状图中出现暂停趋势。特别地,在图42中,很明显失去了生产节拍平衡,并且仅在特定时间间隙中发生了短时间暂停和故障暂停。
如上所述,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因为准备并输出了显示ON状态和OFF状态的柱状图,所以可以清楚的区分出操作状态的发生趋势。特别地,例如当通过参照ON柱状图设备暂停十分钟或者更长的状态频繁出现时,状态的发生趋势可以被分类为“长时间类型”,当然发生“故障暂停”。其中设备暂停五至六分钟或者更少的状态频繁出现,那么状态的发生趋势可以被分类为“短时间类型”,当然发生“短时间暂停”或者失去生产节拍平衡。此外,通过参照OFF柱状图,其中设备暂停例如长于五分钟的状态频繁出现,那么状态的发生趋势可以被分类为“偶尔发生类型”,当然所述状态仅偶尔发生。其中设备暂停少于五分钟的状态频繁发生,那么状态的发生趋势可以被分类为“频繁发生类型”,当然所述状态频繁地发生。也就是说,根据ON/OFF状态柱状图,状态的发生趋势可以被分类为四种类型:“长时间频繁发生类型”,“长时间偶尔发生类型”,“短时间频繁发生类型”和“短时间偶尔发生类型”。
此外,当仅利用时间表显示为扩展时段所收集和存储的操作数据时,难以标识在扩展时段内各个操作状态是否维持ON,或者频繁地在ON和OFF之间切换。然而,当利用ON/OFF柱状图显示这些状态并将其分类为四种发生类型时,可以容易地获得操作状态的发生趋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可以仅准备ON柱状图或者OFF柱状图。也就是说,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不需要判断发生类型并获得状态标识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应该检查由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输出的ON柱状图和OFF柱状图,并应该手动地判断发生类型,并获得状态标识信息。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图36中的状态标识信息管理表已经被采用以根据一个标识符和发生类型来查找一个状态标识信息。然而,可以采用图43中的状态标识信息管理表。在图43的该表中,采用两个或更多状态标识符和发生类型来标识一个状态标识信息组。在图43的状态标识信息管理表中,当记录“ID=1”的状态标识符“正常运行”是长时间频繁发生类型,并且状态标识符“无预处理的工作”也是短时间频繁发生类型时,这表示状态“预处理的生产节拍平衡被干扰”。在这种情况下,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采用多个状态发生类型来获得状态标识信息。
此外,当图43中的状态标识信息管理表被存储时,其中输入状态标识符“正常运行”,发生类型“短时间频繁发生类型”,状态标识符“用于后处理的工作满”和发生类型“短时间频繁发生类型”,所述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4搜索图43中的状态标识管理表,并获得状态标识信息“在后处理中生产节拍平衡被干扰”。
然后,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输出柱状图(例如参见图40所显示的柱状图)。
然后,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以图44所示的方式输出所获得的状态标识信息“在后处理中生产节拍平衡被干扰”。
此外,当采用图36中的状态标识信息管理表,并且状态标识符“异常暂停”是长时间偶尔发生类型时,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293444获得状态标识信息“故障暂停偶而发生”。统计结果输出单元293453输出所获得的状态标识信息“少量暂停偶而发生”。也就是说,被输出的状态标识信息可以是各种型式。
此外,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同时输出ON柱状图和OFF柱状图;然而,可以输出ON柱状图或者OFF柱状图中的任何一个。根据ON柱状图,状态的发生类型可以被确定为“短时间类型”或者“长时间类型”中的任何一个。此外,根据OFF柱状图,状态的发生类型可以被确定为“频繁发生类型”或者“偶尔发生类型”中的任何一个。
此外,用于提供该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软件是以下的程序。所述程序促使计算机执行: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步骤,用于从数据收集装置获得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
分析步骤,处理在触点关联信息获取步骤中获得的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并获得预定信息,以及
分析结果输出步骤,输出在分析步骤中获得的预定信息。
程序的所述分析步骤包括: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步骤,计算由设备的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ON持续时间及频率,以及计算所述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及频率。此外,优选地,根据在操作数据统计处理步骤中已经获得的各个状态的ON持续时间及频率以及OFF持续时间及频率,在所述分析输出步骤中输出表示状态的ON和OFF频率的ON柱状图和OFF柱状图。
此外,在程序的操作数据统计处理步骤中,通过采用状态的ON持续时间及频率和/或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及频率的方式确定发生类型,所述发生类型是状态发生的类型,并且在分析结果输出步骤中输出发生类型。
此外,在程序的操作数据统计处理步骤中,采用状态的ON持续时间及频率和/或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及频率来判断发生类型,其中所述发生类型是状态发生的类型,并且采用所述发生类型查找状态标识信息。此外,在分析结果输出步骤中输出状态标识信息。
在各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各个处理(功能)可以集中于一个装置(系统)并由所述装置(系统)执行,或者可以将其分给多个装置。
程序的信息传输步骤和信息接收步骤不包括由硬件执行的处理,诸如利用调制解调器或者接口电路板执行的处理(仅由硬件执行的处理)。
可以采用单个计算机或者多个计算机执行本发明的程序。也就是说,可以执行集中式处理或者分布式处理。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物理上可以由单个介质提供位于一个装置上的诸如数据发送器之类的两个或更多通信单元(信息发送器或者输出单元)。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并可以执行不同地修改,并且这些修改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如上所述,因为本发明的数据收集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当前生产设备的执行的情况下收集这些生产设备的操作数据,所以本发明的数据收集系统是实际的和有益的。

Claims (16)

1.一种数据收集系统,包括:
分歧装置,位于设备和输出装置之间,用于输出关于由设备执行的操作的触点信息;
网络装置;以及
经由网络连接到所述网络装置的数据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分歧装置包括
触点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设备获得触点信息,以及
输出单元,用于将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触点信息传送到输出装置,以及用于将触点关联信息传送至网络装置,其中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关于触点信息的信息,
其中所述网络装置包括
第一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用于从分歧装置接收触点关联信息,以及
第一触点关联信息发送器,用于将由第一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接收的触点关联信息经由所述网络传送到数据收集装置,以及
其中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包括
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触点关联信息,
第二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用于经由所述网络从网络装置接收触点关联信息,以及
操作数据日志累积单元,用于将由第二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接收的触点关联信息存储在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中,
其中所述分歧装置还包括:
状态识别单元,用于采用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触点信息来获得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是关于设备的状态的信息;以及
状态编码单元,用于将由状态识别单元获得的状态信息变换为编码触点关联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输出单元将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触点信息传送到输出装置,以及将通过由状态编码单元执行的变换获得的编码触点关联信息传送到网络装置,
其中所述状态编码单元还包括:
编码映射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表示在状态信息和触点关联信息之间的相关性的编码映射,其中所述状态信息指示n个触点的状态模式,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n-1)位或者更小的代码;以及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编码映射获得触点关联信息,所述触点关联信息与由状态识别单元获得的状态信息有相互关系,并且
其中n是2或者更大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状态编码单元包括:
编码映射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编码映射,根据所述编码映射,与指示一组两个或更多状态的状态信息有相互关系的触点关联信息被视为与所述两个或更多状态有相互关系的触点关联信息组的总和;以及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编码映射中获得与由状态识别单元获得的状态信息有相互关系的触点关联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触点输出被设置为ON或者OFF状态的蜂鸣器的状态,或者是被开启、关闭或闪烁的信号灯的状态;
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异步信息,所述异步信息是同蜂鸣器的状态的改变以及信号灯的状态的改变异步地生成的;
其中,当由状态识别单元获得的状态信息包括异步信息时,无论在由状态识别单元获得的状态信息中是否包括除异步信息以外的信息,状态编码单元都将状态信息变换为触点关联信息,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具有预定值的代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异步信息是用于指示设备的生产计数的生产计数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还包括:
分析装置,包括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读取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
分析单元,用于处理由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读取的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并获得预定信息,以及
分析结果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由分析单元获得的预定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数据收集装置采用不同的网络接口以同分歧装置和分析装置相连接。
7.一种数据收集系统,包括:
分歧装置,位于设备和输出装置之间,用于输出关于由设备执行的操作的触点信息;
网络装置;
数据收集装置;以及
分析装置,
其中所述分歧装置包括
触点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设备获得触点信息,以及
输出单元,用于将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触点信息传送到输出装置,以及用于将触点关联信息传送至网络装置,其中所述触点关联信息是关于触点信息的信息,
其中所述网络装置包括
第一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用于从分歧装置接收触点关联信息,以及
第一触点关联信息发送器,用于将由第一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接收的触点关联信息传送到数据收集装置,以及
其中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包括
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触点关联信息,
第二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用于从网络装置接收触点关联信息,以及
操作数据日志累积单元,用于将由第二触点关联信息接收器接收的触点关联信息存储在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中,
其中所述分析装置包括
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操作数据日志存储单元读取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
分析单元,用于处理由触点关联信息获取单元读取的一个或多个触点关联信息组并获得预定信息,以及
分析结果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由分析单元获得的预定信息,
其中所述分析单元采用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以获得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所述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涉及操作人员的移动时间,所述恢复时间信息涉及恢复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分析单元包括:
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获得关于从蜂鸣器的ON状态开始到OFF状态的时段的消息,并将该信息定义为所述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以及
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在蜂鸣器已经从接通切换到断开之后采用两个或更多触点关联信息组以获得关于在设备正常运行以前所需时间的消息,并将所述信息定义为所述恢复时间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包括:
移动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准备柱状图,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表示的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以及在相关移动时间期间移动发生的频率和/或在移动时间期间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的总时间作为各个轴,并用于输出柱状图;以及
恢复时间柱状图输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恢复时间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恢复时间信息准备柱状图,所述柱状图采用由恢复时间信息表示的恢复时间,以及需要恢复时间的恢复发生的频率和/或每个都需要恢复时间的一个或多个恢复的总时间作为各个轴,并用于输出柱状图。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分歧装置还包括状态识别单元,用于采用由触点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触点信息来获得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是关于设备的状态的信息
其中所述触点关联信息包括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是和时间有关的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分析装置包括校正单元,用于根据状态识别单元获取状态信息所需的时间来校正操作人员移动时间信息和恢复时间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分析单元还包括: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用于计算由设备的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总持续时间,
其中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根据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获得的由状态信息指示的状态的总持续时间,输出用于显示所述状态的发生率的图表。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分析单元包括: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用于计算由设备的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持续时间或/和频率,此外,根据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获得的持续时间或/和频率,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输出状态的频率的柱状图。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分析单元包括: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用于计算由设备的状态信息指示的各个状态的ON持续时间和频率,并还用于计算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和频率,此外,根据已经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获得的各个状态的ON持续时间和频率以及OFF持续时间和频率,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输出表示状态的ON和OFF频率的ON柱状图和OFF柱状图。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采用状态的ON持续时间和频率和/或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和频率来判断发生类型,并且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输出发生类型,并且
其中所述发生类型是“长且频繁发生类型”、“短且频繁发生类型”、“长且偶尔发生类型”或“短且偶尔发生类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分析单元包括:
状态标识信息存储器,存储用于标识彼此有相互关系的状态和一个或多个发生类型的状态标识信息,
其中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采用状态的ON持续时间和频率和/或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和频率以判断发生类型,并采用发生类型来搜索状态标识信息存储器并查找状态标识信息,
其中分析结果输出单元输出状态标识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发生类型是“长且频繁发生类型”、“短且频繁发生类型”、“长且偶尔发生类型”或“短且偶尔发生类型”。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收集系统,其中所述分析单元包括:
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用于计算由设备的状态信息所指示的各个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和频率,此外,所述分析结果输出单元采用由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器获得的状态的OFF持续时间和频率来输出表示状态的OFF频率的OFF柱状图。
CN2006101356998A 2005-10-21 2006-10-23 数据收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28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06812 2005-10-21
JP2005306811 2005-10-21
JP2005306812 2005-10-21
JP2005-306811 2005-10-21
JP2005-306812 2005-10-21
JP2005306811A JP4496153B2 (ja) 2005-10-21 2005-10-21 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分岐装置、データ収集装置、分岐方法、データ収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152359 2006-05-31
JP2006152359A JP2007141208A (ja) 2005-10-21 2006-05-31 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解析装置、解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152359 2006-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2824A CN1952824A (zh) 2007-04-25
CN1952824B true CN1952824B (zh) 2012-04-04

Family

ID=38059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3569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2824B (zh) 2005-10-21 2006-10-23 数据收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96153B2 (zh)
CN (1) CN19528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9185B (zh) * 2012-06-26 2016-05-04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数据收集系统、以及数据收集方法
JP5652444B2 (ja) * 2012-08-31 2015-01-14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保守支援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9075860B2 (en) * 2012-10-18 2015-07-07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Data lineage system
CN104076770B (zh) * 2014-06-12 2018-03-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线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6529793A (zh) * 2016-11-06 2017-03-22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一种用于电网检修工作票二次方式安排的智能防误方法
JP6875697B2 (ja) * 2017-02-20 2021-05-26 株式会社Kmc 生産情報収集システム及び生産情報収集方法
JP2019106158A (ja) * 2018-01-18 2019-06-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九州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CN112418378A (zh) * 2020-09-14 2021-02-26 四川谦泰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强关联关系的状态编码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69664A 2002.09.20
JP特开2003-50624A 2003.02.21
JP特开2003-91306A 2003.03.28
JP特开平11-184518A 1999.07.09
JP特开平6-301617A 1994.10.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15088A (ja) 2007-05-10
CN1952824A (zh) 2007-04-25
JP4496153B2 (ja) 201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2824B (zh) 数据收集系统
CN101325694B (zh) 结合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EP1783569A2 (en) Data collection system
US7657333B2 (en) Adjustment of data collection rate based on anomaly detection
CN102752574A (zh) 一种视频监控系统及方法
EP0325219A3 (en) Data col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real time clock
US20090089325A1 (en) Targeted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090089233A1 (en) Correlation of non-times series events in industrial systems
CN203070033U (zh) 一种基于Web的PLC远程监控系统
CN203606951U (zh) 基于车牌识别的图像采集装置及系统
US11899444B2 (en) Real-time alerts and transmission of selected signal samples under a dynamic capacity limitation
JP5263339B2 (ja) 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解析装置、解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90106369A (ko) 공장 자동화 설비의 수명과 생산성 향상을 위한 plc 패턴 분석 시스템 및 패턴 분석 방법
JP4873267B2 (ja) 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解析装置、解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335770A (zh) 生产异常事件实时管理系统
CN105242655A (zh) 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现场监控装置
JP4888692B2 (ja) 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解析装置、解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291818A (zh) 一种内置数据确认和对账的交换系统
KR102144853B1 (ko) 규칙 기반 실시간 데이터 스트림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KR100590603B1 (ko) 반도체 제조 설비의 비정형 데이터 수집 시스템 및 방법과그 방법을 실현시키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로읽을 수 있는 기록매체
KR20190044812A (ko) 제조 공정 빅데이터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403207A (zh) 一种基于kks及rfid的机房资产跟踪系统及其跟踪方法
CN113691390A (zh) 一种云端协同的边缘节点报警系统及方法
CN204205711U (zh) 变电站内变电一次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系统
CN112800061B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