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3310A -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 - Google Patents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3310A
CN1943310A CNA2006101539838A CN200610153983A CN1943310A CN 1943310 A CN1943310 A CN 1943310A CN A2006101539838 A CNA2006101539838 A CN A2006101539838A CN 200610153983 A CN200610153983 A CN 200610153983A CN 1943310 A CN1943310 A CN 1943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seed
sticking
plant seed
s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39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向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6101539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43310A/zh
Publication of CN1943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33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尤其是水稻长龄秧、带蘖秧如超级杂交稻的机械化移栽。其特征是将水稻种子的姿势和位置用排种器精密排列,将排好的种子粘在纸或塑料膜上,将纸或塑料膜上的种子置于生长的苗床上。这就将种子在排种板上的姿势和位置原原本本地转移到了苗床上,种芽的位置误差可减小到1mm以下,长出便于机械化移栽的队列式整齐秧苗。这种播种方式可把水稻的播种密度增大到10粒/cm2以上,利于培育适合机插的盘根好、秧龄短、素质齐的毯状秧。采取4cm×6cm株行距单粒平行置种,秧龄可达40天以上,每株带蘖4-6个,分蘖平面互相平行,便于机器拔秧和插秧。采取间隔拔秧还能实现育秧田免耕免栽。

Description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精密播种与植物移栽相互配套的新农艺。尤其是通过精密排列种子,用粘贴置种方式播种,使秧苗呈队列式分布,用专用的移栽机移栽的新农艺。
背景技术
现行插秧机插带土毯状秧的效果看起来不如人工插秧美观,且不能移栽单本带蘖大秧龄秧苗、钵盘秧机械化有序摆栽难于推广。以上弱点都是由于秧苗位置分布杂乱无章、秧苗素质参差不齐所至。而现行播种方式是秧苗素质参差不齐和分布杂乱无章的根本原因。
目前,各种水稻播种方法,都有种子离开播种器从空中向育苗床堕落的过程。种子在堕落过程中,由于脱离了物体的束缚,自由翻滚漂移,落在育苗床上的姿势(指秧苗是直立着还是横卧。后面有种子姿势的详细介绍)及位置杂乱无章,疏密不均。对于水稻机插秧的育秧,为减少插秧机插秧时的漏插率,要求播种达到不重复,不漏播的密度。然而用现行方法播种,种子落向育苗床土的轨迹和种子姿势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图1(1)所示的种子互相挤压和漏播现象(图1为机插秧育秧手工播种效果图)。且在稻种落入育秧床时,无法保证不同稻种上的乳芽位于同一平面上。根和芽横七竖八、纵横交错。根和芽生长时,互相阻挡。幼芽在床土中“挣扎”生长,生长成弯曲皱折、“面白体瘦”的畸形苗。根和芽生长时,互相拱顶,谷种被拱顶地上下移动,导致秧茎的脚部呈高低错状,长出大量畸形苗和弱势苗,秧苗素质参差不齐,高矮不一。图2是机插育秧田中一处拥挤堆叠部位的种子生长出的秧苗(图2为堆叠种子长出的秧苗图)。图中(1)处秧苗的脚部成高低错落的立体状分布,是由于稻种生长互相拱顶所致。(2)、(5)处是被压住的6粒种芽长出的废苗。(3)处是正常生长的24株好苗。(4)处是种芽生长受阻挡的9粒稻种长出的弱势苗。此处播种密度是2.4粒/cm2,39株秧苗中有6株废苗,9株弱势苗,仅24株素质较好的秧苗。播种密度过大,不仅导致大量种子的浪费,而且生长出的秧苗在机插时深浅不一、粗细不均、漂秧、伤秧。密度过小的秧苗机插时,会出现每穴苗数过少和漏插现象。当插秧机插图1所示秧块处于“1”所在位置的秧苗时,会出现大量空穴和单苗现象,当插处于“2”所在位置秧苗时,则会出现过粗、勾秧、漂秧、伤秧和深浅不一现象。图3(2)是机插秧现场会时,在机插田块中摄取的较好和较差的两个位置的场景。此图明显显示出前面所述情况。
对于杂交水稻和茬口紧张的多熟制地区,常须栽插稀育带蘖秧。现行的带土插秧机,多采取切块分秧法。若用这类插秧机,插分布杂乱无章的稀育带蘖壮秧,必会扯破分蘖和产生大量空穴。据我所知,用现行的拔秧机和插秧机移栽杂乱分布的稀育多蘖秧(如杂交水稻,特别是超级杂交稻),效果都不理想。
对于水稻钵苗秧移栽,现有无序抛秧和有序掷秧两种方式。抛秧无序,影响产量;掷秧效率低,且株行距难于保证,影响产量。虽然钵苗有序摆栽机已问世,但需工厂化育秧,且育秧成本高。农户现在育钵苗秧,通常采用泥浆填入钵孔,手工将种子播在钵盘上,这种方法播种,空钵率高达10%-30%,且均匀度差,每钵种子数难于控制,多的高达10多粒。既浪费种子和塑盘,又影响机械化摆栽。虽有很多种钵盘育秧精量播种器,能对穴播种,很好地解决了每钵播相同粒数的问题,(如筛式双层通过式对穴播种器、气吸式对穴播种器等)但由于都没设计种子按一定的姿势和位置位于钵中的功能,长出秧苗的素质和位置仍不够整齐。如果设计了种子定姿势定位置的功能,例如每钵播2粒种子,使种芽保持向上的方向,两粒种子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种子相互平行是指椭球形种子的长轴互相平行,下同),其距离为1毫米,平卧于钵孔中央,则可生长出整齐一致,便于机械化落秧和摆栽的秧苗。
对于水稻人工移栽,常规播种方法育出的长秧龄多蘖秧苗,由于播种疏密不均,导致秧苗素质“胖瘦”不一,带蘖数不均,茎叶、分蘖伸展的方向杂乱无章,人工拔秧时常扯破分蘖和伤秧,插秧时分秧不匀,导致插秧粗细不均。
以上背景技术可参见《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相关内容、《机插秧育秧规程》、《机插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从目前机插育秧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说起。
下面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
一、规范化育秧(3)(以下省略号为原文省略部分)
……
规范化育秧是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关键,常用的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及硬盘育秧三种。规范化育秧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省秧田、秧龄短、秧苗成毯状。要求 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壮、无病无杂。
……
(三)播种
为了确保规范化育秧质量,保证播种均匀、出苗整齐,宜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播种方法。
……
5.播种
规范化育秧需精量播种。根据品种和当地农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量,要求 播种准确、均匀、不重 不漏。双膜育秧由于要切块切边,用种量略高于盘育秧。
……
育秧(三)(4)2006-3-1
……
二、精量播种:
播种密度越大,漏插率越低,但随着苗龄增大,秧苗素质衰弱快,适宜机插的秧龄弹性小;而播种密度越小,空穴率易增大,秧苗素质好,适宜机插的秧龄弹性大,过稀则无法保证亩基本苗数。……
……
8、芽种过秤,平分到每个秧盘或畦子后均匀落谷,每个秧盘或畦子至少分三次播完。
……
1、秧龄:适宜机插的秧龄以15~25天为宜。
……
3、盘结力:盘结力在6kg左右,秧苗盘根要好,达到秧块提起不散落。
……
五、移栽:
双膜育秧,要切块移栽。用切刀和切秧架按宽27.5~27.9cm、长60cm左右的规格切成直角方块,……
二、解决方法(5)
……
3、机插后缺窝多。在育秧苗时应严把三关:……二是播种关,一般以一个秧床确定播种量,必须分三至四次均匀播种,第一次按50%,第二次按30%,第三次按20%,按四次播种后两次各按10%。……发布日期:2006年6月8日    提交人:四川省农机局  周楠    责任编辑: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何丽虹
以上技术要点说明播种均匀度制约着机插秧的质量。机插育秧对播种均匀度的要求是 不重不漏,不重是指播下的种子不互相堆叠挤压;不漏是指播下的种子之间不能有太大的空隙,其空隙大小以容不下种子为宜。然而,现行的播种手段均难达到这一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称为“粘贴置种”的新农艺,能轻而易举地达到播种不重不漏的效果。下面以机插带土小苖育秧播种为例说明最简单的粘贴置种的原理。
1.秧盘育秧播种:将废报纸平摊在水平的平板上,用与秧盘边框形状一样的框架压在废报纸的四周,在框架内的废报纸的表面均匀涂上一薄层浆糊。再将凉干的种子倒在废报纸上涂有浆糊的一面,铺开种子将废报纸上有浆糊的部位全部盖住,并振动下面的平板,让种子与浆糊充分接触。然后提起废报纸翻转90度以上,粘有种子的面向下,悬空轻轻地抖动,抖落没与浆糊接触的种子。这样废报纸上有浆糊的位置处粘满了种子。将粘有种子的废报纸再还原放在平板上,用软面平板轻轻地揉压种子面,使站立的和斜躺拥挤的种子与其它的种子一样,以侧卧的姿势紧贴在废报纸上,将废报纸连同粘着的种子铺于装有湿润平整床土的秧盘中。在其上撒复盖土,废报纸留在床土中,种子的根或芽生长时,穿过湿润的废报纸,废报纸可起到帮助盘结根须和固定床土的作用,还有利于保墒。
2.双膜育秧播种:常规方法播种,育出的秧需切块移栽,切块时伤秧浪费种子。用粘贴置种的方法能预留切缝,避免因切块移栽伤秧而浪费种子。操作方法:除可借鉴上节所述的方法粘贴置种外,还可用下述方法:把复膜平摊在平板上,用与插秧机秧箱规格配套的框架依次框在复膜上,在复膜上规划并画出秧块的预留切缝线,用框架依次框住画线并涂上黏剂(如糖浆)。将种子倒在复膜上涂有黏剂的一面,将复膜上有黏剂的部位全部盖住,振动下面的平板,将复膜翻身,底朝天悬空,则复膜上有黏剂的位置处粘满了种子,没有与黏剂接触的种子落掉。将粘有种子的复膜再放回平板上,用软面平板轻轻地揉压一下种子面,使站立的和斜躺拥挤的种子以平躺的姿势紧贴在复膜上。将复膜翻过来抖落没有粘住的种子,移到育秧床土上,将粘有种子的面紧贴在湿润平整的床土上,待黏剂黏性减弱或消失后(糖浆、浆糊、普通胶带上的黏性胶等黏剂遇水后黏性很快减弱甚至消失),在复膜的上表面上浇少许水,小心地从复膜的一端向另一端卷拉复膜,种子在床土吸附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落在育秧床上。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振动平板,保证了粘种载体有黏剂的表面上处处有种子,达到了“不漏”的效果。将粘种载体底朝天悬空,抖落没与黏剂接触的种子,达到了“不重”的效果。粘种载体上不重不漏地排布在同一平面的种子在黏剂的约束下,被“手把手地递给”了育秧床。显而易见,用粘贴置种的方法,恰好满足播种“不重不漏”。但常规方法播种,即使种子在播种载体上不重不漏,但由于种子从离开播种载体到育秧床都有一段不受约束的路程,由于无法保证种子离开播种载体的平动初速度和转动初速度保持一致,种子在这段路程上自由翻转飘移,其原先规则排列的位置和姿势均发生了变化,从而不能保证不重不漏的效果。对于人工播种,除种子飞落时位置具有不确定性外,通常还分几次播完,后撒的种可能落到先前播的种子上导致重播。所以常规方法播种不能保证种子在秧床上不重不漏。
再来比较常规方法播种与最简单的粘贴置种的出苗整齐度。出苗整齐,我是这样理解的:“整”是指所有的种子都长出秧苗,“齐”是指秧苗同时长出床面。假若把种子的生长比喻成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只有当种子位于同一平面内(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种芽向同一方向(运动员面向终点方向),种子不互相挤压(运动员在各自的跑道上各就各位),才可能出苗整齐。然而常规方法播种,种子落在床面上有深有浅,堆叠后高低错落(不在同一起跑线),种芽所朝的方向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各个方向都有(有的面向终点方向,有的面向后方……),种子所处的位置稀疏不均,挤压堆叠(挤占别人的跑道)。显然不能保证出苗整齐。但粘贴置种能保证种子位于同一平面、种子不挤压堆叠,种芽所朝的方向虽不能保证同向,但都朝水平方向,向上生长时都是拐90°的弯。所以粘贴置种能保证出苗整齐。
由以上分析可知,“置”和“播”两种不同的动作导致了置种的效果优于播种的效果。
上面谈了粘贴置种的效果好于常规播种,那么粘贴置种比常规播种是否省工省力省钱呢?与手工播种相比,手工播种要分盘(畦)过秤,为播均匀,撒种时眼睛要紧盯着床面,特别是需小心翼翼地撒播秧盘(畦)的边缘和角落,要分三至四次才播完。即使这样,重播漏播,边角比中间稀或密,种子飞到秧盘外(畦外)都是难于避免的。因重播及种子落到盘外(畦外)而造成的种子浪费远大于糊精和废报纸的开支(废报纸500g售5毛,可置种25个秧盘,糊精可用淀粉糊甚至黏土泥浆替代,成本可忽略)。粘贴置种,对一个秧盘,仅有①刷涂黏剂,②倒种,③振动(或筛动),④抖落重叠的种子,⑤压平,⑥置种六个简单的步骤。可见粘贴置种比手工播种省时,省力,省钱。至于常规机播与粘贴置种谁更省工,省力,省钱,难于比较。
粘贴置种在机插育秧无序播种的应用中,达到了不重不漏和出苗整齐的效果,将粘贴置种与后面所述的技术配套,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表现出了传统播种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下面是粘贴置种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具体解决办法。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提供一种称之为“粘贴置种”的精密播种技术方案。实现种子的精量、定姿势、定位播种,从而培育分布成队列式的,素质整齐一致的秧苗。(2)提供一种改进带土小苗插秧机结构的方案。解决机插秧粗细不均、漏插、伤秧、漂秧问题,使机插带土小苗秧看起来比人工插秧更美观。(3)提供一种能移栽单本多蘖秧、稀育长龄秧的机械设计方案。解决茬口紧张的多熟制地区机械插秧和杂交水稻,特别是超级杂交水稻的机械化移栽问题。(4)提供一种带土小苗秧、钵盘秧人力机械化移栽的设计方案,解决大型插秧机推广难度较大地区的半机械化移栽问题。
2.解决以上问题技术方案的思路是:(1)培育便于机械化移栽的队列式秧苗。(2)根据队列式秧位置分布和生长时茎叶、分蘖的伸展方向有规则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移栽机械。(后面将这种机械称为“相似移栽机械”)
上文所述队列式秧苗,是指秧苗按一定的株距和行距成行成垄,秧苗的高度、叶龄相差不大,秧茎的脚部在同一平面内,扁状茎叶(秧茎的截面是纺锤形的,叶子和分蘖是向着“纺锤”的两端伸展的)和分蘖朝同样的方向伸展,带蘖数基本一致。这种秧苗除便于机械化移栽外,显然还具有提早成熟,成熟期短,米质好,产量高的优点。
(一)培育队列式秧苗的播种方法
培育队列式秧的关键是精密播种。本发明实现精密播种的方法是用图4(图4为排种器结构示意图)、图16、图17、图18所示的排种器对种子的姿势和位置进行精密排列,然后用粘贴置种的办法,把排列好的种子原原本本地(或分组)转移到育秧床土上。
首先以水稻种子为例,说明种子姿势的含义和种子姿势与秧苗生长的关系及定姿势置种的好处。如图5所示(图5为种子姿势与长出秧苗的关系示意图),如将种子上的乳芽称为种子的面部,则种子位于育秧床上的姿势有如图5(1)处所示的仰卧,(2)、(3)处所示的侧卧,(4)处所示的倒立姿势。还有正立、俯卧及歪斜姿势图中未给出。种子在育秧床上不同的姿势生长发育的速度、长出秧苗的位置和茎叶、分蘖伸展的方向有差异。图5中(5)处4株秧苗是同期置种的,左边两株为倒立姿势,才长到约3.8叶,茎叶瘦弱。右边两株为侧卧姿势,已长到约4.4叶,茎叶健壮。实验证明仰卧、正立和侧卧生长较快,比俯卧和倒立快0.2——0.6叶。图5中(3)处是带有一个分蘖的秧苗,(6)处图中,右边的两株秧苗的种子与图面平行,图中显示出分蘖和茎叶是沿着种子的长轴方向伸展的。
仰卧是最好的姿势。这是因为:①仰卧姿势种芽方向向上,生长时直接向上长,很快长出土面。倒立、俯卧、侧卧和正立姿势,种芽生长时需向上拐弯。俯卧需拐弯180度,倒立、侧卧和正立需拐弯90度。在拐弯生长的过程中,若播种密度过大,可能碰到周围的谷种受到阻碍,或拱顶周围的谷种,形成前面所述的劣质秧苗。而且在土中拐弯生长消耗能量和时间,导致减产和推迟成熟时间2-3天。②仰卧姿势,秧苗的位置在种子的正上方。倒立、俯卧、侧卧和正立姿势,种芽向上拐弯生长,向哪个方向弯,弯着长多远,无法确定,长出的秧苗的位置在距离种子面部正上方中心点2——3毫米的环形区域内,也就产生了2——3毫米的位置误差,导致均匀分布的种子长出不均匀分布的秧苗。例如将种子等距离地倒立在育秧床上的一条直线上,由于种芽向上弯着生长时,向哪个方向弯,据有不确定性,生长出的秧苗可能距离不等,且不在一条直线上。相似移栽机械工作时分秧,是以秧苗的位置有规则为前提的,显然,以倒立、俯卧、侧卧和正立姿势置种,影响相似移栽机械工作时分秧。
侧卧虽不是最好的姿势,但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最容易实现。经试验,要保证破胸种子侧卧生长时,不互相阻挡,平行置种的种子之间的距离应在1mm以上。
种子正立和仰卧,种芽直接向上生长,无受其它种子阻挡之忧,可紧密置种。正立置种的最大密度可达10粒/cm2以上,这一密度时现行机插育秧技术规程密度的4倍。仰卧的最大密度可达5粒/cm2以上。紧密置种的好处有:①加快根系盘结,缩短秧龄,降低育秧成本。采用正立或仰卧的姿势紧密置种后,大量的根须在向下生长时受到种子的阻碍,在种子层的上方穿行盘结,一部分根须从种子层的空隙中向下穿过种子层,吸收水份和氧份,从而在种子层附近形成紧密的根系层。这就无需采用秧盘育秧或双膜育秧,节省秧盘或有孔薄膜的开支;②减小育秧田的面积。采用正立紧密置种(置种密度10粒/cm2),与常规最大密度播种(公认的最大密度约2.5粒/cm2)相比,可节省秧田3/4;③减少插秧的辅助用工。秧苗小且密度大,每亩大田秧苗搬运工少;④提高插秧机插秧的速度。因秧苗小且密度大,减少向插秧机秧箱和载秧台中补给秧苗时浪费的插秧时间。
此外,种子正立和仰卧置种有出苗快,同时出苗的特点,这样可提早成熟,缩短成熟期,从而提高产量和米的品质。
将种子头和尾朝同一方向,乳芽也向着同一方向,以互相平行的方式置种,对于毯状带土小苗秧而言,由于种子有规则排布,机插时容易分秧,减少伤秧。对于稀育秧,秧苗的茎叶和分蘖向同样的方向伸展,有利于通风透光。特别是在拔秧和插秧时,减少对茎叶和分蘖的损伤。
其次,谈谈种子位置精密排列的含义。它是指按秧龄的长短,品种的特点,育苗方式,地理位置和移栽方式等因素,确定相邻种子的距离,相邻种子组合成的形状(如矩形、等边三角形)。
若种子在育秧床有统一的姿势,距离呈行列式规则分布,则生长出队列式的秧苗的位置误差小于2mm,这种秧苗的好处是①秧苗素质整齐一致,便于机械化插秧,改善机插秧的观感,利于插秧机的推广。②对于机插小苗秧,密度可增大至10粒/cm2,从而缩短秧龄,节省育秧成本和插秧用工。也可适当减小播种密度,而不增大机插秧的漏插率,从而延长秧龄,缓解茬口矛盾。③对育稀育带蘖秧,容易设计拔秧机和插秧机。④拔秧时预留部分秧不拔,从而实现育秧田的免耕和免栽,既省了劳动力,又能提早成熟,提高育秧田的产量。
综上所述,将种子按较好的姿势和位置精密排列,是指将种子按仰卧或正立的姿势,位置成队列式规则分布。例如将种子相互平行地以仰卧的姿势,逐一摆放在水平放置的围棋盘的每个格子中,每格放同样多数目的种子。通过粘贴置种,可以培育位置成队列式、高矮和叶龄相差不大,茎叶和分蘖向同样方向伸展,分蘖数基本一致的秧苗。这种整齐一致的秧苗,一是有利于相似机械移栽,提高移栽的质量和效率。二是抽穗期一致,从而缩短成熟期,提高产量和稻米的品质。
如何实现将水稻种子的姿势和位置精密排列呢?用图4所示结构的粘贴置种排种器可达到这一目标。它由开有种形槽2的排种板1,种盒3,围板4、5、6,排种板、粘种载体定位件7(共8个),脚架8和铰链9(共6个)构成。排种板1按种槽的形状、大小不同,以及种槽位置分布不同,设计有多种型号,用于给种子定向的排种板具有如图16中定向排种板11的特殊结构:种槽的两端设计有通道门,通道门下设计有种子转向通道。各种排种板均设计成可以方便地在排种器上互换。其形状和大小设计成正好可摆放整数个秧盘。脚架8上有交换排种板的装置(如1对供排种板插入和抽出的狭槽或安装磁性吸合片)。种盒3固接在脚架8上。8个定位件固接在脚架上(种盒那边的四个也可以固接在种盒上)。定位件分别用来固定排种板和粘种载体。围板4、围板5和围板6用铰链9铰接在脚架8上。围板4、5、6可以开合,打开后三个围板与排种板在同一平面内或比排种板位置低,合上时三个围板及种盒通过磁铁或卡闩等互相连接,组合成图4所示的盒形。多用排种器的核心部件是排种板,其它部件的尺寸与排种板吻合。
使用时,打开围板,将合适的排种板安装在脚架上,合上围板,装入适量的互不粘连的破胸种子,筛动排种器,或者将排种器放在振动器上振动,待每个槽中都摆好种子后,将筛种盘向种盒方向倾斜筛动和振动,使多余的种子进入种盒。若需定种子姿势,则还需进行定姿势操作。
如何将排种器中种子的姿势和位置原原本本地转移到育秧田中?目前的播种器都采用让种子经出种孔(管)落入育秧田中。这种方法不能保证排种器中的种子姿势不变,难于保证种子落入育秧田后种子的距离等于排种器中种子的距离。“粘贴置种”能将种子的姿势和位置基本不变地转移到育秧田中。操作方法是:①制作粘种载体。把正常情况下有黏性,遇水后黏性消失或减弱的黏结剂,涂在与该黏接剂不反应的物体上。如在打过孔的(孔径小于2mm)塑料膜上或废报纸上涂浆糊,在餐巾纸上涂糖浆,或在包装胶带上打透水孔(孔径小于2mm);②粘种。将排种器平放,打开围板,使排种板处于高于三方围板的位置,将粘种载体有黏性的面紧压在排种板种槽中的种子上,让种子粘在粘种载体上。如将胶带贴在种子上,种子就被紧紧地粘在胶带上;③置种。把紧贴在排种板种子上的粘种载体转移到育秧田中,再将粘种载体上粘来的种子紧贴在湿润的育秧床土(或泥浆)表面上,待黏剂黏性消失或减弱后(经试验,普通包装胶带上的黏性胶遇水后黏性很快消失,米糊、浆糊、糖浆被水稀释后黏性减弱),将粘种载体与种子分离。分离粘种载体与种子是粘贴置种的重要步骤,要尽可能使种子全部脱落在育秧床上。下面的办法容易使种子脱落(以胶带为例说明):向胶带上浇少量的水,水通过小孔流到种子与胶带的接触面上,使胶带黏性减弱,将胶带与种子长轴垂直的边缘向上翻折180°,翻折过来的胶带因水吸附作用而紧贴在下面的胶带上,使弯折处两层胶带尽可能紧贴,沿着种子长轴的方向拉上层胶带,折痕处胶带与种子的接触面积远小于种子与床土的接触面积,床土对整个种子的吸附力大于折痕处胶带对种子的吸附力,另外,由于种子有一定的长度,不能随胶带弯折处拐急弯,胶带与种子在折痕处脱开,使胶带脱离种子。揭下来的胶带洗净抹干后黏性恢复,可重复使用。由于种芽和根生长时很容易穿过湿润的废报纸、餐巾纸,废报纸和餐巾纸可免去与种子分离的步骤,留在育秧床上,还能起到保墒、压种、辅助盘根的作用。
如果选用的粘种载体很容易被根和芽生长时穿过,且能留在育秧床上,置种时,也可以将粘种载体有种子的表面向上放置在育秧床上。
这种方法与常规播种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常规方法播种靠种子重力落在育秧床上。粘贴置种靠黏剂的吸附力将种子带到育秧床上。也就是播种有种子的自由飞落过程,置种没有种子的自由飞落过程。所以把这种新的方法取名为“粘贴置种”比取名为“粘贴播种”更贴切。由于种子没有飞落的过程,种子的位置和姿势可精确控制,当培育规则分布的队列式秧苗时,可用排种器将种子排成队列式分布,然后用粘贴置种的办法置种。这种方法可以把排种器上种子的形态原原本本地搬到育秧田,长出位置分布与排种器上原种子位置分布相同的秧苗。图6是用这种方法置种和长出的秧苗的图象(因手工制作的排种器不标准,导致图中种子的行列不够直。为便于观察,右下角图秧的上部被剪去了,它是左图中种子长出的秧茎的底部)。(1)是单粒种子距离为4cm×4cm置种长出的队列式秧苗。(2)是分蘖沿左右方向伸展的秧苗。(3)是将种子进行行列式排种后用粘贴置种的办法置种的效果图。(4)是(3)图中种子长出的队列式秧苗。这种方法培育的队列式分布的秧苗,整齐一致。无论是密育小苗秧,还是稀育大苗带蘖秧(如杂交水稻),都便于机械化移栽。如当用拔秧机、插秧机和摆栽机移栽时,分秧爪或分秧刀可以从相邻列或相邻行的空隙中伸入,抓住相同苗数秧茎或切开相同苗数的土块分秧。减少伤秧、漂秧和漏插现象,提高插秧深浅和每穴苗数的一致性。
排种板上槽孔的密度越大,排种的效率越高。在实际育秧中,播种密度和种子位置分布形状是多样化的。按照种子分布形状不同,可将排种板种槽做成矩形分布和等边三角形分布两类。若每一种播种密度和种子的排布形状,都与排种板唯一对应,则不仅排种板的型号太多,增加排种器的制造成本。而且用种槽稀疏的排种板排种,排种效率低。粘种时排种板上没有种子的位置还可能被黏剂污染,下次排种时,位于排种板上没有种槽部位的种子被污染的黏剂粘住而影响排种。
用下面的办法解决以上问题。①一板两用。即将排种板的正反两面分别开出不同类型的种槽。这样不仅能一板两用,还能减小排种板的重量,增加排种板的强度。②紧密排种,分组粘种。把排种板上的种槽设计成紧密排列,按分组粘种的办法得到不同的置种密度,从面提高排种效率。例如在培育稀育长龄秧时,要求置种密度小,对于密布在排种板上的种子,可以将种槽分成若干组,不同组的种槽按顺序相互间插,不同组种槽组合成的形状相同。例如将图7(图7为排种板种槽分组示意图)所示的排种板上16个种槽分成4组,可把字母相同的种槽分为同一组。粘种时,同一组种槽的种子粘在同一个粘种载体上,不同组的种槽的种子粘在不同的粘种载体上。这种粘贴方法把排种板上种子的密度减小到了原来的1/4,也就是排种板上的种子可粘贴的面积扩大到排种板面积的4倍。这样做一是可以提高排种的效率,二是避免黏剂污染排种板。
图7将种槽分成了四组,如何将这四组种槽中的种子分别粘在各自的粘种载体上?下面提供三种方法,每种方法都用四张略大于排种板的纸做粘种载体。方法一:若粘A组种槽中的种子,首先在粘种载体上与A对应的位置涂上黏剂,(可采用雕板印刷的方法涂黏剂)然后将粘种载体上的黏剂对准A槽种子紧贴上去,A槽中的种子就粘在了粘种载体上,其它槽中的种子所接触的粘种载体由于没有黏剂,而不会被粘住。用同样的方法粘其它组中的种子。方法二:若粘A槽中的种子,将用于粘A槽中种子的粘种载体上与B、C、D对应种槽位置打成与种槽形状一样的孔,若粘B槽中的种子,将用于粘B槽中种子的粘种载体上与A、C、D对应种槽位置打成与种槽形状一样的孔,按同样的方法做C和D的粘种载体。将四个不同的粘种载体整齐叠放并将四周边缘固定,在其上面均匀涂刷黏剂,则每张上面未打孔的部位都涂上黏剂,将叠好的四张粘种载体一起翻面,移到排种板上方,对准下面相应的种槽,紧贴在排种板上,则四组种槽中的种子分别被粘到了各自的粘种载体上。方法二虽在理解上比方法一难,但比方法一粘种效率高,且节约粘种载体材料。方法三:将四张粘种载体四角对齐叠紧固定,在这四张载体上与排种板上B、C、D对应的位置从上到下打穿,打成与种槽形状一样的孔。则第一张可当着A槽的粘种载体。将第二张向右平移一个槽孔的距离(错位一个槽孔),则第一张上与C槽对应的孔正好被第二张未打孔的部位挡住,第二张可作为C槽的粘种载体。将第三张向下平移一个种槽的距离,将第四张先向右平移一个种槽的距离,再向下平移一个种槽的距离,分别可得到种槽B和种槽D的粘种载体。将错好位的四个不同的粘种载体叠放并固定,在其上面均匀涂刷黏剂,则每张上面未打孔的部位都涂上了黏剂,将叠好的四张粘种载体一起翻面,并对准位置紧贴在排种板上,则四组种槽中的种子分别被粘到了各自的粘种载体上。方法三与方法二相比,提高了打孔的效率。
对于培育稀育队列式秧置种,如果每次置种的面积仅一个排种板大小,则置种效率和质量非常低,不可能在生产中应用推广。如培育株行距为4cm×4cm的队列式秧苗,这种密度的杂交稻秧苗在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时,秧苗持续生长可达28-32天,单株分蘖可达2-4个,适合培育茬口紧张的双季晚稻秧。采取下面的办法可成指数倍地提高置种效率:
①粘种载体正反两面间隔粘种法。将种子用密布种槽的排种板进行侧卧排种,设种槽分布行列距离为1cm×0.5cm,每个种槽容1粒种子,将排种板上的种槽按类似于上文的方法分成32组,用下述方法粘贴置种:选长度是排种板上株距(0.5cm)方向种槽部位长度8倍,宽度是排种板种上行距(1cm)方向种槽部位宽度4倍的塑料薄膜做粘种载体,将粘种载体象折纸扇一样沿长度均分成8段折叠成8层,再沿宽度方向分成4等份折叠,经过两个方向折叠后,粘种载体变成了32块(层)与排种板有效部位一样大小的小粘种载体,用排种板作为打孔的样模,在折叠后的粘种载体上与排种板31组种槽对应的位置打孔,打31组孔,留一组种槽对应的位置不打孔。则每一小块粘种载体上恰好有一组与种槽对应的位置没有打孔,当在其上刷涂黏剂时,没打孔的种槽对应位置能粘上黏剂,这些位置作为一组种子的粘种载体。用类似于上文方法二所述的方法将32层粘种载体逐层错位,每层错位一个孔,沿长方向错8次位,沿宽方向错4次位,则原来对齐的32层孔只有31层孔相对齐,有一层被未打孔的部位挡住,将错位后的32层粘种载体平放压紧并固定,在上表面均匀涂刷黏剂,将有黏剂的面与排种板的种槽对好位,贴在种子上。揭下粘种载体,并逐层揭开拉直,则32小块粘种载体都粘住了一组种子,遗憾的是32组种子不是位于同一平面,有16组种子在粘种载体的下表面,16组种子在粘种载体的上表面。上表面的16组种子和下表面的16组种子有规律的相互错开。将整块粘种载体上的种子分两次置于育秧田中。
②粘种载体正反两面全部粘种法。在方法①中,当将错好位的涂刷过黏剂的32层粘种载体贴在排种板的种子上后,再在上表面均匀涂刷黏剂,将32层整体固定并从排种板上揭下来,用排种板再排一板种子,将32层粘种载体翻面,与排种板对好位,紧贴在种子上,将32层粘种载体逐层揭开并拉直,则整块粘种载体的上下表面各粘住了32组种子,将其上的种子分两次置于育秧田中。此法虽把置种的效率提高了一倍,但将粘种载体从育秧田中的种子上揭下时难度大。
③双层粘种法。方法②的粘种载体上正反两面都粘满种子,假若能把这层粘种载体再分成两层,则得到的两层载体上各自只有一面上粘有种子。这就解决了双面置种不方便的难题。由此想到只要在方法①中做粘种载体时,将薄膜的长度(或宽度)扩大到原来的2倍,再将其从中间对折重叠起来,把两层当作一层使用,重复方法②的步骤,当粘种载体的正反两面都粘满种子后(实际是重叠的两层载体中上层载体的上表面和下层载体的下表面),将两层载体揭开就成了单面粘种了。这就可以将其拉直(这时粘种载体的面积扩大到排种板的64倍),把粘有种子的面向下贴在育秧床上置种,采取卷膜的方法将载体从吸附在育秧床土(或泥浆)上的种子上卷下来。将载体折叠后重复使用。
④减层分行(列)粘种法。上述方法①、方法②、特别是方法③,当排种板种槽密集,种槽之间间隙很小时,打孔难度大,且涂刷黏剂时,由于重叠层数太多,导致部分凹孔深度大,需填较多的黏剂导致黏剂浪费。当逐层揭开时,种子容易脱落,影响置种质量。可采取把排种板上的种子分几次粘种的办法粘种,从而减少粘种载体上的打孔数量和粘种载体重叠的层数。例如把方法①中,粘种载体的长度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即取长度为排种板上株距(0.5cm)方向种槽部位长度的4倍。宽度保持不变。即取排种板种上行距(1cm)方向种槽部位宽度4倍。当将粘种载体折叠成与排种板一样大小后,层数由原来的32层变为16层。若每层正反两面都粘种,则正好可粘32组种子。为便于在粘种载体上打出有规则分布距离较大的孔洞,可把排种板的种槽分成奇数行和偶数行两类,把奇数行的种槽和偶数行的种槽分别看着互相独立的排种板上的种槽,就可用前述方法进行粘贴置种了。需要注意的是:当粘奇数行种子时,粘种载体上与偶数行对应的膜上不能有黏剂,当粘偶数数行种子时,粘种载体上与奇数行对应的膜上不能有黏剂。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刷涂黏剂时,可用粘奇数行(或偶数行)的粘种载体作为模板将不应刷涂黏剂的位置盖住。
下面粗略估算以上方法置种的效率。①侧卧置种,不对种子进行首尾定向。这种情况的生长秧苗的行列误差分别小于8mm、4mm。若排种板的面积为0.5m2,则每板粒数为1万粒,设每板排种、粘种、置种共花2分钟,2人操作,每小时置种30万粒种子。折合育秧田的面积约500m2,若每亩大田插2万株,则能插大田15亩。②仰卧置种,且首尾定向。这种情况下,理论上生长秧苗的行列误差非常小,可忽略。定向与不定向相比,每板多耗时约8分钟,2人操作,每小时置种6万粒。折合秧田100m2,能插大田3亩。③若排种和粘种都在种子加工厂进行,农民只进行置种操作,则每人每小时可置种30万粒以上,可置秧田500m2以上。
定向定姿势置种,对于大密度置种很有价值,对于稀播育秧的情况仅需平行侧卧置种就能生长出图6所示的队列式秧苗,这种秧苗完全满足机械化拔秧和插秧的要求。
上例种槽是矩形分布的,对于等边三角形分布可用类似的方法分组粘种。
上面介绍的粘贴置种方法都是半机械化的手工操作,也可设计粘贴置种机,以提高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后面的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粘贴置种机的设计原理。
(二)队列式秧苗的移栽——相似移栽机
“相似移栽机”是专门用来移栽通过有序排种,用粘贴置种的办法培育成的队列式秧苗的机械。例如:
①带土机插:当带土秧苗(可以是杂交水稻)的株行距为2cm×2cm.,在插秧机的秧箱和送秧机构中,增设秧块形状保持装置,用以防止秧块在秧箱中运动时,株行距发生变化,以实现等苗插秧。把送秧机构每次纵向送秧距离和横向送秧距离均按照秧块秧苗的株行距调节成2cm×2cm,把插秧机上相邻行栽植臂的距离设计成(或调节成)2cm的整数倍。当插秧机工作时,分秧爪(刀)正好从秧苗的行和列的间隙中伸入分秧,从而达到不伤秧,不漏插,不漂秧,定穴等苗栽植,深浅一致的效果。
②30天以上秧龄,每株平均带两个以上分蘖秧的机械拔秧。这种秧苗由于苗期长,秧苗生长需要充分的光照,根须需要足够的伸展空间,株行距需在4cm×4cm以上。这种带蘖秧高大粗状,扎根深,根须发达,不适用带盘土插秧,可以采取拔苗移栽的办法。人工拔这种老壮秧苗,比插秧还费时费力。设计这种秧的拔秧机很有必要,也很容易设计,这是因为(二)秧苗行间和列间都有足够的空隙,不需设计分秧装置;(二)秧苗的扁状分蘖都朝一个方向,便于拔秧爪沿着茎叶和分蘖伸展的方向夹住整束秧苗。如图8所示(图8为拔秧机拔秧爪夹秧方式和扯秧方向示意图),沿(1)所示的方向夹秧。并沿着与茎叶、分蘖伸展垂直的方向即图8中(2)所示的方向用力拔秧。这种夹秧和拔秧方式夹秧时,分蘖与主茎不会互相挤压,秧苗的受力面积大,压强小。斜向上拔时(不能向正上方拔秧,因向正上方拔秧会带起很多泥土),主茎和分蘖与拔秧机的距离相等,同时受力,整株秧根部受到的力是各个分蘖和主茎上受力之和,也就是任一分蘖和主茎上受到的力都小于根部受到的合力。又因主茎较粗壮,夹秧和拔秧的力主茎上承受的较大,主茎相对于分蘖来说,比较老壮,不容易拉伤,这样可以减少伤秧。但若如果与茎叶、分蘖伸展方向垂直夹秧,则分蘖和主茎挤压成一束,一是受力面积小,压强大,二是两旁的较嫩的分蘖把主茎包在中间,分蘖与秧夹接触,主茎不接触秧夹。拔秧时,根部受到的力是分蘖施加的,所以分蘖受到的力远大于上一种拔秧方式。当将秧苗从泥土向拔秧机的方向拔时,远处的分蘖和近处的分蘖都向拔秧机歪斜,远处的分蘖和茎叶先被拉紧,嫩小的分蘖和少量的茎叶,承受拔秧爪上的全部力量,很容易被拉断。若被拉断,力量随之转移到较近的秧茎上,这样便产生了“10支筷子被1支1支地逐一折断的效应”。所以,这两种拔秧方式,后者比前者容易伤秧。(三)育秧田的面积小,拔秧机行走路程小,且泥土经长期沉积及秧苗根系的盘结,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对拔秧机的行走机构设计难度不大。
没计拔秧机时,每一列秧正对一个拔秧爪,在拔秧爪的另一侧正对一个秧格。图9为大龄队列式秧插秧机专用贮秧箱结构示意图:(1)为同列中的秧苗按照分蘖的伸展方向互相平行,顺次叠放挤压在秧箱的同一个秧格中的秧苗,(2)为秧箱,(3)为集为一束的整株秧,(4)为秧格。若秧苗的株行距为a×b,则把拔秧爪之间的距离和秧箱的秧格的宽度调节为a,把拔秧爪每次向前移动的距离调节为b。拔秧爪拔起秧苗,去除部分泥土后,把同列中的秧苗按照分蘖的伸展方向互相平行,顺次叠放挤压在秧箱的同一个秧格中。另外,采取每拔起几列秧,留1列秧不拔的方式,预留部分秧在育秧田中生长,可实现育秧田的免耕和免栽。这样既省事,秧田中的稻谷又能提前成熟,提高产量。人力拔秧,也可用预留秧在秧田中办法,达到秧田免耕免栽。另外,用秧箱装秧,比将秧苗捆成小捆伤秧少。
③30天以上秧龄,每株平均带两个以上分蘖秧的机械插秧。按上述方法机械拔的秧,由于每束秧的根部互相穿插集为一团,且不同束秧是顺次叠放在秧箱的格子中的,不同束秧的秧茎和秧根没有互相纠缠,插秧钳爪只需夹住同束秧根部的部分根须或夹住同束秧的部分秧茎,就能将整束秧取出秧箱,插入本田中。
④钵盘秧、带土小苗秧的人力摆栽。对于464孔、561孔钵盘秧摆栽,所需的功率非常小。因每盘秧重不到20N(2kg),每钵秧重不到0.04N(4g),从运到本田中秧盘的钵孔中拔出1穴秧,所用力不到0.08N。若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图10为带土队列式秧摆栽机设计原理示意图。图中(1)表示秧夹或秧针,(2)表示支杆,(3)表示钵盘)从钵孔中同时取出5穴秧苗,再把秧摆栽在田中,容易推算出每人8小时摆栽4亩地,手臂做功的功率不到3W。
从钵孔中同时取出5穴秧苗的方法:5个秧夹(或5对秧针)固定在支杆上。5个秧夹分别夹住钵孔中的秧(或5对秧针分别扎进钵孔内秧的根须中)将秧起出钵孔。
对于带土小苗秧插秧,所需的功率也非常小。与钵苗摆栽相比,仅在将秧从秧块上扯下来时,做的功多一些(经测量,将1穴秧从秧块上扯开,所需的拉力约5N(0.5kg))。经估算,每人8小时插4亩,手臂做功的功率小于10W,摆栽效率是人工掷秧的3——5倍,且株行距更整齐一致。因此,可以按图10所示的原理,采取在钵盘秧的秧盘上间隔取秧的方法设计人力钵盘秧摆栽机。将图10的钵盘看成带土队列式小苗秧块,将秧块泥土压实,将根系从行列的间隙中切开,也可以采取间隔取秧的方法,设计带土小苗秧人力插秧机。
图11为带土队列式秧人力落秧器结构示意图。设计原理是用尖嘴钳似的秧夹一次夹住塑盘中同一排全部钵苗,并一起拔出塑盘,把拔出的整排钵秧悬于空中,采取间隔落秧的办法,(图中采取每间隔5钵落一钵)分几次把整排钵秧落于本田中。
落秧器的主要部件是图11中右下图所示的秧夹,秧夹的结构如同断了右柄,在左柄上增加了一个弹簧的尖嘴钳。它由秧夹弹簧1、秧夹轴承2、活动夹嘴3、活动夹柄4、固定夹嘴5构成。3和4是同一个“S”形部件的两端,并套在2上,能灵活绕2转动。2固连在5上,5的上端固连在“U”形支架11上。1固连在4上,其作用一是推开秧夹的夹嘴以便叉秧;二是拉拢秧夹的夹嘴,使夹嘴有弹性地夹住秧茎,以避免拉力过大夹伤秧苗;三是当落秧开夹拉杆13向右推夹柄时,能适当伸长而让夹嘴上的秧脱落。8是橡皮垫,用来防止秧夹夹伤秧苗。秧夹夹住秧的过程是将弹簧1向左推,活动夹柄4与活动夹嘴3绕秧夹轴承2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固定夹嘴5的上端是固定在“U”形支架11上的,其下端固定不动,活动夹嘴3向右张开,用活动夹嘴3与固定夹嘴5组成的叉口叉住秧苗,把弹簧1向右拉,活动夹嘴向右移动,把秧苗紧压在固定夹嘴5上。
其它部件的作用是将若干个秧夹连成一排,并能使秧夹有规则地开合。具体是固定夹嘴5的上端和秧夹轴承2固定在“U”形支架11上,若干个秧夹在“U”形支架11上成等距离分布;10为起秧夹开合推拉杆,它的两端分别穿过“U”形支架两端的孔,并能在孔中向两边滑动。在推拉杆与“U”形支架之间,设有像雨伞柄上一样的止动销,当秧夹夹住秧后,止动销将推拉杆10卡在“U”形支架上。在推拉杆10上等距离的固连着用于左右推拉弹簧的起秧开夹爪12,起秧开夹爪12与弹簧的右端固连。起整排秧时,将10向左推,整排秧夹的夹嘴都被打开,叉住塑盘上的整排秧,将10向右拉,卡住整排秧后将10止动,用力把整排秧拔出塑盘并悬于空中;落秧开夹拉杆13与落秧开夹爪14的共同作用是将悬在空中的钵秧,采取间隔打开秧夹的方法,分几批把钵秧按照一定的株距或行距放落于本田中。13的两端分别穿过11两端的孔,并能在孔中向两边滑动,中间等距离地固连着14,调节14的距离可以调节落秧的株距或行距。图中,当把13向左拉动时,由于起秧夹开合推拉杆10被止动,弹簧的右端被固定,14对着的活动夹柄向左运动,其夹嘴就会被拉开。从图中可看到第五个秧夹和第十个秧夹的夹嘴会被拉开,第五个秧夹和第十个秧夹上面悬挂着的秧就会向下坠落。秧苗坠落过程中,由于毽球效应,正正当当地立于本田中。如此边走,边向左拉13,全部悬着的秧顺次落入本田中。
“U”形支架11越长,能悬挂的钵秧越多,落秧效率越高。但起秧夹开合推拉杆11的长度应等于或小于钵盘的长度。这是因为561钵盘整排秧达29钵、30钵,每钵秧重0.05N,夹起30钵秧需要对推拉杆10施加10N以上的力,一次夹太多的秧,手臂用力过大容易疲劳。所以“U”形支架11的长度应是推拉杆10的整数倍。当推拉杆多于1个时,应在“U”形支架中间增设相应的支承推拉杆的滑孔。
为使用方便,在“U”形支架11的适当位置上还应设计手持柄,在推拉杆10和拉杆13上的适当位置设计应设计拉柄。
为适应不同塑盘钵孔距离不同及不同落秧株行距,图中5、12、14的位置均设计成可在“U”形支架上调节的。
为避免悬秧时手臂疲劳,可像过去弹絮的艺人悬挂弹絮工具一样悬挂落秧器。图12为带土队列式秧人力落秧机整体示意图,图中1为悬臂,2为悬绳,3为悬于空中的钵秧,4为秧盘,5为秧盘支架。按图12所示,将秧盘用支架固定,并横向与水平面成45°角挂在小腹前,便于叉秧和拔出秧。
此落秧器能否顺利工作的关键在于秧盘中空穴率的高低、秧苗是否位于钵孔中央、扁状茎叶是否向同样的方向伸展和每钵中秧苗数是否在1-3苗。空穴率高,则落秧补苗工作量大,秧苗不在钵孔中央,则夹秧容易漏夹和夹住其它钵孔中的秧苗,且由于秧苗下落时的毽球效应,秧钵泥坨会歪着下落,导致在本田中立苗不正。扁状茎叶不是向同样的方向伸展,则夹秧时,容易夹伤秧苗。每孔中苗数太多,则落秧阻力大,落秧不稳。
因钵苗秧很轻,561孔钵苗不到2kg,每杆可悬挂90株秧以上。按株距10cm落秧,落秧开秧爪的间距为10cm,每个秧钵的宽度为2cm,间隔5钵落秧一钵,所以每次可落18穴秧,每杆分5次落完。人工掷秧每次一穴。显而易见:本落秧器可比人工掷秧提高效率4倍以上,一个熟练的机手每天可落秧10亩以上;且由于落秧是竖直下落,立苗正;由于落秧杆直,杆上秧苗等距离排布,株行距和行列整齐度都比手工掷秧好。
对于平底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育出的队列式秧块,可以将其置于底部有向上直立细针的矩形盘内,将秧块的根部连同泥土压入盘里,压实泥土,针扎入根须中。从队列式秧的空隙中切割秧块。切割成的带方形坨土的秧苗由于有细针的固定,保持株行距不变,将其置于图12中的秧盘支架5上,就能用上面的落秧器落秧了。
上面所述的小苗秧人力摆栽机和落秧机,看似机械化程度低,实际上对于规则的小苗带土秧特别是钵盘秧,采用人力机械移栽比装配动力的机械有以下优点:①节省能源。如前所述的钵苗落秧机,每人每天落秧10亩,手臂做功的功率小于10W。若配动力,由于需承载行走机构,需配备至少2000W以上的发动机。若1人驾驶机器,两人喂秧,工作效率是人力机械的3倍(每天摆栽30亩大田),则用于摆栽秧或落秧的功率仅30W,而另外的1700W的功率消耗在克服行走阻力上而浪费,浪费的能源竟然达到总消耗能源的98.5%,这么大的能源浪费,有悖于节约能源的国策。②成本低。若人工每天的工资为50元,则人力落秧的成本仅5元/亩(人力落秧机价格低廉,成本可忽略)。用摆机摆栽,每台机器每天摆栽30亩,三人操作机器,运秧、修路、机器不能到达的田边田角处补秧的辅助用工至少1人,另加机器成本,燃油消耗,摆栽每亩的成本达10元/亩以上。③使用方便。人力落秧机械,不需机耕道路;零散分布的小田块,人力机械可方便到达和上下,田的边角处也可方便落秧。④人力机械结构简单,故障少,便于维修。⑤人力机械无空气污染,更适合绿色环保优质大米产区使用。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机械化条件较差的地区,轻型化人力水稻移栽机比大型水稻移栽机有更强的竞争力。
对于不是用粘贴法播种的钵盘秧,很难用上述方案摆栽。因用粘贴法对穴置种,种子位于钵孔中央的上表面,秧茎位于钵中央,秧夹很容易夹住秧茎,秧针扎入秧的根须中时,不会受到谷种的阻碍。对于不是用粘贴法置种培育的带土小苗秧,由于秧苗的位置不规则,也很难用上述方案插秧。
上面所述的水稻移栽机的共同特点是机器的结构(指送秧机购的送秧距离、插秧爪的间距、拔秧爪间距等)设计,均与排种板上槽孔的距离相关联。所以称其为“相似移栽法”。
有益效果。
图13为常规播种与粘贴置种效果对比图,图中1为手工播种,2为平板无序排种后粘贴置种,3为三角形排种后粘贴置种,4为行列式排种后粘贴置种。仅从图13就可清晰地看出粘贴置种效果优于常规方法播种,由此带来的有益效果已在前面的细节中详细说明过,这里再归纳一下
①水稻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总的有益效果。节省种子;提高带土小苗秧的机插质量;实现稀育带蘖秧的机械化移栽;突破了杂交水稻,双季晚稻机械化移栽的技术瓶颈;水稻移栽轻型,节能,环保,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实现育秧田免耕和免栽;便于推广。
②排种器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少,成本低,效率高。
③粘贴置种的有益效果。省工,省种;置种量精,均匀,位置准确,从而出苗整齐,秧苗素质好,缩短成熟期,提高产量和米的品质;可比常规机插秧播种的最大密度(2-3粒/cm2)增大2-3培,从而节省秧田,加快根系盘结,缩短秧龄,减少插秧时的辅助用工,提高插秧机的工作效率。可培育能用相似移栽机移栽的稀育队列式秧苗,从而延长秧龄,缓解茬口矛盾;提高机插育秧播种效率,机插质量好,实现育秧田块的免耕和免栽;可实现专业人员集中粘种,农民分散置种的模式,便于推广。
④相似移栽机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效率高,移栽质量好。轻型,节能,环保;能适应各种类型的茬口搭配,和不同地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机插秧育秧手工播种效果图;
图2为堆叠种子长出的秧苗图;
图3为机插秧效果图;
图4为排种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种子姿势与长出秧苗的关系示意图;
图6为粘贴置种培育出的队列式秧苗;
图7为排种板种槽分组示意图;
图8为拔秧机拔秧爪夹秧方式和扯秧方向示意图;
图9为大龄队列式秧插秧机专用贮秧箱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带土队列式秧摆栽机设计原理示意图;
图11为带土队列式秧人力落秧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带土队列式秧人力落秧机整体示意图;
图13为常规播种与粘贴置种效果对比图;
图14为粘贴置种机原理图;
图15为粘种机原理图;
图16为稻种定向排种器原理图;
图17为稻种定向侧卧盛种盘;
图18为稻种定向俯卧盛种盘。
具体实施方式
1.现行带土插秧机秧盘育秧播种:将废报纸平摊在水平的平板上,用与秧盘边框形状一样的框架压在废报纸的四周,在框架内的废报纸的表面均匀涂上一薄层浆糊,将凉干的种子倒在废报纸上涂有浆糊的一面,铺开种子将废报纸上有浆糊的部位全部盖住,并振动下面的平板,让种子与浆糊充分接触,再提起废报纸翻转90度以上,粘有种子的面向下,悬空轻轻地抖动,抖落没与浆糊接触的种子。则废报纸上有浆糊的位置处粘满了种子。将粘有种子的废报纸再还原放在平板上,用软面平板轻轻地揉压种子面,使站立的和斜躺拥挤的种子与其它的种子一样,以侧卧的姿势紧贴在废报纸上,将废报纸连同粘着的种子铺于装有湿润平整床土的秧盘中,在其上撒复盖土,废报纸留在床土中,种子的根或芽生长时,穿过湿润的废报纸,废报纸可起到帮助盘结根须和固定床土的作用,还有利于保墒。
2.现行带土插秧机双膜育秧播种:常规方法播种,育出的秧需切块移栽,切块时伤秧浪费种子。用粘贴置种的方法能预留切缝,避免因切块移栽伤秧而浪费种子。操作方法:除可借鉴上节所述的方法粘贴置种外,还可用下述方法:把复膜平摊在平板上,用与插秧机秧箱规格配套的框架依次框在复膜上,在复膜上规划并画出秧块的预留切缝线,用框架依次框住画线并涂上黏剂(如糖浆)。将种子倒在复膜上涂有黏剂的一面,将复膜上有黏剂的部位全部盖住,振动下面的平板,将复膜翻身,底朝天悬空,则复膜上有黏剂的位置处粘满了种子,没有与黏剂接触的种子落掉。将粘有种子的复膜再放回平板上,用软面平板轻轻地揉压一下种子面,使站立的和斜躺拥挤的种子以平躺的姿势紧贴在复膜上。将复膜翻过来抖落没有粘住的种子,移到育秧床土上,将粘有种子的面紧贴在湿润平整的床土上,待黏剂黏性减弱或消失后(糖浆、浆糊、普通胶带上的黏性胶等黏剂遇水后黏性很快减弱甚至消失),在复膜的上表面上浇少许水,小心地从复膜的一端向另一端卷拉复膜,种子在床土吸附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落在育秧床上。
图14为粘贴置种机原理图。1是种子输送辊,作用是支撑和传送种子。2是排种机构上排好的种子。3是排种机构上的种子输送带。1、2、3是普通播种机上的排种机构的一部分,排种机构可以是带式排种机构,也可以是气吸式排种机构等。粘贴置种机的作用是将普通排种器上排好的种子,按排种器上种子的姿势和位置分布,原原本本地转移到育秧床上。4为粘贴置种带,它是用网孔孔径小于1mm的塑料网做成。它的作用是粘种,送种和置种。5为黏剂刷涂辊,它里面装有黏剂(如糖浆),它有印刷机的结构和功能,作用是将黏剂均匀地刷涂到置种带上。6是置种压带辊,其作用是将置种带拉向育秧床。7是高压喷水嘴,其作用是将高速雾状水流,喷在粘贴置种带的网孔中,使黏剂黏性减弱或消失。8为劈形压种板,作用是将种子压入床土中,并在劈尖处脱落种子,它与机架固连。9为种带洗刷辊,作用是清洗掉置种带上的一部分泥土和黏剂。10为种带干燥器,它里面有与粘贴置种带接触的干抹布,并能产生热气流,使抹布和置种带干燥。11为育秧床面,表面平整、松软、湿润。12是置好的种子。13是辅助脱种辊。14是压种板,它与机架固连的。15是脱种网带,15是网状的,目的是减小与种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吸附力,防止粘住种子。13、14、15组成辅助脱种机构。
图中辊1、5、6、9、13的中心轴通过轴承铰连在机架上,5、6、1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置种机在行走时,粘贴置种带4与育秧床表面11接触的部位及与种子输送带3接触部位不能有相对滑动,否则会造成种子滚动和滑动,影响种子的姿势和位置分布。因此应使辊1、5、6、9、13之间及与置种机行走驱动轮之间相关连。
图15是粘种机原理图。1是种子输送辊,作用是支撑和传送种子。2是排种器上排好的种子。3是排种器上的种子输送带。1、2、3是普通排种机器的一部分,普通排种器可以是带式排种器,也可以是气吸式排种器等。4是粘种带,可以用塑料膜、胶带、废报纸、餐巾纸等做,作用是将种子输送带3上的种子粘住。5是黏剂刷涂辊,作用是将有黏性的物质(如淀粉糊、糖浆、浆糊等,若用餐巾纸做粘种带,则黏剂不能用含水的黏剂如浆糊、淀粉糊)刷涂在粘种带上。若用胶带做粘种带,则不需刷涂黏剂。6是卷带辊,作用是把粘有种子的粘种带卷成像8一样的圆筒状。8是卷成筒状的粘种带。7是粘种带卷筒支杆。8的中心有管形圆孔,7从8的圆孔中穿过,用来支撑卷成筒状的粘种带。9是被粘住的种子。
粘贴置种是本发明的技术难点,其难度在于排种和粘种。若开办粘贴置种种子加工厂,在工厂用最新的种子加工技术对种子进行各种处理和催芽后,将芽凉干,然后用排种机将种子按要求精密排种(如使种子种芽向上紧密排列),再用粘种机把种子粘在胶带、废报纸等物体上,卷成筒,包装后运送到全国各地的种子站,销售给农户,农户只需置种。这种模式,可以提高种子的利用率,减少农民处理种子的烦琐和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特别是突破了粘贴置种的技术难点,能使《水稻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迅速推广。经试验,凉干后的种子在短期(10天)内,不会死亡,出芽速度仅比新催芽的谷种迟1天。若不催芽,用于种做成粘种带售给农户,则无死种之忧。对于纸类干种粘种带只能直接置种于育秧田,但出芽比不催芽迟4天以上。对于能经受水泡的干种粘种带,如胶带、塑料膜等,可不卷开粘种带,将卷成筒的干种粘种带整体没入水中泡种,催芽,用风机吹干,待黏剂黏性恢复后,打开卷筒进行置种。置种后的膜可回收,再做粘种载体。这种方式有两个弱点,一是塑料膜类粘种带的成本较高,二是催芽期间黏剂黏性减弱后种子容易移动。
图16是稻种定向排种器原理图。它有给种子头和尾定向的功能。当需要将种子的头向同一个方向置种时,可以用它来排种。它的工作原理是在种子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同时施加沿种子长轴方向的摩擦力,由于种子壳上长满了指向种子尾端的芒,当施加的摩擦力沿着芒的指向时,施加的摩擦力较小,当施加的摩擦力逆着芒的指向时,施加的摩擦力较大。利用摩擦力的差异使种子向前端移动,从而使其转向。这个过程可以用很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把种子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并使种子长轴的方向与食指所指的方向一致,两个手指一个向种子的前端用力,一个向后端用力,结果种子一定会向前端滑动。下面介绍定向排种器的主要部件和工作过程。
1表示种子的横截面,周围的线表示种子壳皮上向尾端伸展的芒。2是种子的尾端。3是种子上面向尾端伸展的芒。4是排种槽。槽中平卧着两粒方向相反的种子。5是橡皮搓板,其下表面像人的皮肤一样柔软,并刻有指纹状波纹。它可以沿13所示的方向左右搓动。6是指纹状波纹,当波纹压在种子上向左搓动时,产生向左的摩擦力。向右搓动时,产生向右的摩擦力。7是转向排种板。它是图4所示《粘贴置种排种器》排种板成套配件。一个排种槽恰好能平卧一粒稻种,排种槽的两端有通道9与下表面连通,排种槽的两端与通道间有通道门11。8是蜂窝状盛种盘10上密布的盛种槽。12是排种槽底部的橡皮底板,底板的上表面与橡皮搓板的下表面一样。当搓板5搓动时,对种子产生摩擦阻力。
定向排种器的工作过程是:①排种。将转向排种板7固定在图4所示的《粘贴置种排种器》上排种,使所有的种槽中都平卧一粒稻种。②将转向排种板从排种器上拆下来,并将下表面的通道口对准盛种器10的种槽并固定,将搓板5轻压在排种槽的种子上,并沿13所示的方向左右搓动,由于稻种壳上有单向芒,芒与橡皮上指纹状波纹产生摩擦力,种子受到的向头部方向的摩擦力大于向尾部的摩擦力,从而使种子顶开前方的通道门,沿箭头所示的方向通过通道,落入盛种槽中。③若紧密正立置种,则移动排种板7,使通道下面的通道口对准另一批空盛种槽,重复前面的步骤。一致到将蜂窝状盛种器中的全部盛种槽装满。
图17为稻种定向侧卧盛种盘,种槽的长、宽、深和种子的长、宽、厚一致。若需将种子的头朝一个方向侧卧置种,则可将排种板7下面的通道口对准图17所示的盛种器上种槽的一端落种,并将排种板7边向上提边向另一端平移,使种子向另一端歪斜直至倒下,倒下后就达到了头向一个方向水平侧卧排列的目的。如图17中,通道口是对准盛种槽左端落种的,种子向右倒下后,头就向左边水平侧卧排列了。
若需将种子种芽精确定位于育秧床上(误差小于2毫米),则需将种子头向同一方向,仰卧置种。用图18所示的装置可达到上述目的。图18为稻种定向俯卧盛种盘。图18中,8是V形槽孔盛种盘截面图,7是盛有种子的V形槽6中间沿A-A的剖面图。10是种槽一端的梯形台阶,梯形台阶的面积恰能站立种子12。V形槽6的深度约为稻种宽度的三分之二,槽中部及口面宽度略大于稻种的厚度,长度略大于稻种的长度。1是稻种形状图,由图可看出种子的重心在种子前端2与种子末端3连线的下方,种子发芽位置4与种子重心在同一侧。若以2和3为支点,将种子水平支于空中,静止后种子发芽位置必转向下方。用此原理使种子俯卧于V形槽孔盛种盘8中。工作过程为①将V形槽孔盛种盘8置于振动器上,将图16中排种板7下面的通道口对准图18中V形槽6左端的梯形台,从图16中转向通道9中落下的稻种就向图18中12一样倒立在梯形台上了;②开动振动器,并将V形槽孔盛种盘8向左下方缓缓移动,种子12会向右倾斜着从通道口中缓缓滑出,当种子的末端接近通道口时,种子上的发芽位置4就会转向下方,像图18中9一样落于V形槽中,形成图18中5的姿势。这样盛种盘中所有的种子都头向左,俯卧于种槽中。再用粘贴置种的办法,使种子仰卧于育秧床中。
以上只谈了水稻粘贴置种的实施例,但对于种植其它植物,如油菜、花卉、草坪、树苗等,只要使用了粘贴置种法,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注释
(1):图1是机插带土秧苗育秧现场会时,人工播种的场景。参见网络报道《涪陵区开展水稻机插秧育秧试验》
(2):图3图片取自网络报道《重庆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科技人员参加插秧机现场会》
(3):摘自《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机插秧育秧技术规程》
(4):摘自《安徽农网》《水稻育秧新技术》
(5):摘自《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机插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Claims (10)

1.一项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其特征是用有黏性的物质(以下将有黏性的物质称为黏剂)将植物种子有规则地排列并粘在纸、膜、布、平板上(以下将用于粘植物种子的纸、膜、布、平板称为粘种载体),将粘有植物种子的粘种载体置于供种子生长的苗床上,种子不脱离粘种载体,直接在粘种载体上扎根发芽生长。或使粘种载体脱离种子,种子保持原来在粘种载体上的规则留在苗床上生长,从而长出有规则的植物群体。这种有规则的植物群体若需移栽别处,用按植物群体的分布规则设计的起苗机、栽植机等机械移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黏剂是不损害被它粘连的粘种载体以及植物种子的物质。若粘种载体是不能留在苗床上的物质,则所使用的黏剂应具有遇水黏性减弱的性质,以便容易将植物种子与粘种载体分离。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植物种子——水稻种子有规则地排列的方法,其特征是用排种器,稻种定向排种器,稻种定向侧卧盛种盘,稻种定向俯卧盛种盘这些器具中的一种或几种分别对稻种按需要的姿势和分布进行排列。
4.一种将植物种子有规则排列在粘种载体上的方法。其特征是在粘种载体上均匀刷涂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黏剂,用植物种子复盖黏剂并振动粘种载体,使植物种子与黏剂充分接触,提起粘种载体抖落未与黏剂接触的植物种子,则粘种载体上不重不漏地粘住一层植物种子;或将种子的位置或姿势或位置和姿势用排种器进行排列后(水稻种子可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列方法进行排列),把刷涂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黏剂的粘种载体贴在排种器种槽中的植物种子上,则植物种子被粘种载体上的黏剂粘住;或采用分组粘贴法将密布在排种器上的植物种子稀疏地粘在粘种载体上。即:将排种器种槽中的植物种子分成若干组,同组中的植物种子与植物种子间相隔若干个种槽,各组中的植物种子具有相同的位置分布,将同组植物种子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黏剂粘在同一个粘种载体上,不同组植物种子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黏剂分别粘在不同的粘种载体上。
5.一种提高规则分布稀育秧苗置种速度的方法,其特征是用紧密排种,种槽分组,载体打孔,逐层错位,一次粘贴多组植物种子的办法,快速将密布的植物种子稀疏地置于育秧田中。如将植物种子用密布种槽的排种板进行排种,将排种板上的植物种子按一定规则分成若干组,用很薄的软物体(如纸、塑料膜等)做粘种载体,将粘种载体像折纸扇一样折叠成若干层,其大小与排种板上种槽部位一样大小,,用排种板作为打孔的样模,在折叠后的粘种载体上与排种板种槽对应的位置打孔,留一组种槽对应的位置不打孔。将粘种载体逐层错位,每层错位一个孔,将错位后的粘种载体平放压紧并固定,在上表面均匀涂刷黏剂,将有黏剂的面与排种板的种槽对好位,贴在植物种子上。揭下粘种载体,并逐层揭开拉直粘种载体,将粘种载体上的植物种子置于育秧田中。
6.一种粘贴置种机,由排种机构和粘贴置种机构构成。(1)是植物种子输送辊,作用是支撑和传送植物种子。(2)是排种机构上排好的植物种子。(3)是排种机构上的植物种子输送带。(1)、(2)、(3)是排种机构的一部分,排种机构可以是带式排种机构,也可以是气吸式排种机构,还可以是粘贴置种排种机构等。粘贴置种机的作用是将排种器上排好的植物种子,按排种器上植物种子的姿势和位置分布,原原本本地转移到育秧床上。其特征是由以下结构组成:粘贴置种带(4),它是用网孔孔径小于1mm的塑料网做成。它的作用是粘种,送种和置种。黏剂刷涂辊(5),它里面装有黏剂(如糖浆),它有印刷机的结构和功能,作用是将黏性剂均匀地刷涂到置种带上。(6)是置种压带辊,其作用是将置种带拉向育秧床。(7)是高压喷水嘴,其作用是将高速雾状水流,喷在粘贴置种带的网孔中,使黏剂黏性减弱或消失。(8)为劈形压种板,作用是将植物种子压入床土中,并在劈尖处脱落植物种子,它与机架固连。(9)为种带洗刷辊,作用是清洗掉置种带上的一部分泥土和黏剂。(10)为种带干燥器,它里面有与粘贴置种带接触的干抹布,并能产生热气流,使抹布和置种带干燥。(11)为育秧床面,表面平整、松软、湿润。(12)是置好的植物种子。(13)是辅助脱种辊。(14)是压种板,它与机架固连的。(15)是脱种网带,(15)是网状的,目的是减小与植物种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吸附力,防止粘住植物种子。(13)、(14)、(15)组成辅助脱种机构,帮助脱掉前面机构未脱落的植物种子。图中辊(1)、(5)、(6)、(9)、(13)的中心轴通过轴承铰连在机架上,辊(5)、(6)、(1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置种机在行走时,粘贴置种带(4)与育秧床表面(11)接触的部位及与植物种子输送带(3)接触部位不能有相对滑动,否则会造成植物种子滚动和滑动,影响植物种子的姿势和位置分布。因此辊(1)、(5)、(6)、(9)、(13)之间及与置种机行走驱动轮之间相关连。
7.一种粘种机,由排种机构和粘种机构构成。(1)、(2)、(3)组成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种机构。其特征是粘种机构具有以下结构和原理。(4)是粘种带,可以用塑料膜、胶带、废报纸、餐巾纸等做,作用是将植物种子输送带(3)上的植物种子粘住。(5)是黏剂刷涂辊,作用是将有黏性的物质(如淀粉糊、糖浆、浆糊等,若用餐巾纸做粘种带,则黏剂不能用含水的黏剂如浆糊、淀粉糊)刷涂在粘种带上。若用胶带做粘种带,则不需刷涂黏剂。(6)是卷带辊,作用是把粘有植物种子的粘种带卷成像(8)一样的圆筒状。(8)是卷成筒状的粘种带。(7)是粘种带卷筒支杆。(8)的中心有管形圆孔,(7)从(8)的圆孔中穿过,用来支撑卷成筒状的粘种带。(9)是被粘住的植物种子。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植物秧苗群体的规则设计的起苗机、栽植机等机械的设计方案,其特征是设计分秧时正好从秧苗的行间间隙和列间间隙中分秧;设计起苗时,正好沿着秧苗的分蘖方向夹秧,沿着与秧苗分蘖所组成的平面垂直的方向扯秧;设计带土秧插秧机的送秧机构的纵向送秧距离和横向送秧距离,设计插秧机分秧爪(刀)之间距离、插秧(摆秧)爪之间的距离,设计拔秧机拔秧爪之间的距离,设计落秧机秧夹之间的距离及落秧的株距(或行距)均与秧苗群体的分布规则相关联。
9.一种人力夹式队列式带土秧落秧器,其特征是落秧器的主要部件是秧夹,秧夹的结构如同断了右柄,在左柄上增加了一个弹簧的尖嘴钳。它由秧夹弹簧(1)、秧夹轴承(2)、活动夹嘴(3)、活动夹柄(4)、固定夹嘴(5)构成。(1)的左端固定在(4)上,其作用一是推开秧夹的夹嘴以便叉秧;二是拉拢秧夹的夹嘴,使夹嘴有弹性地夹住秧茎,以避免拉力过大夹伤秧苗;三是当落秧开夹拉杆(13)向右推夹柄时,能适当伸长而让夹嘴上的秧脱落。(3)和(4)是同一个“S”形部件的两端,并套在(2)上,能灵活绕(2)转动。(5)与(2)固连,5的上端固定在“U”形支架(11)上。秧夹夹住秧的过程是将固定夹嘴(5)固定在“U”形支架(11)上,将弹簧(1)向左推,活动夹柄(4)与活动夹嘴(3)绕秧夹轴承(2)逆时针方向转动,活动夹嘴(3)向右张开,用活动夹嘴(3)与固定夹嘴(5)组成的叉口叉住秧苗,把弹簧(1)向右拉,活动夹嘴向左移动,把秧苗紧压在固定夹嘴(5)上。其它部件的作用是将若干个秧夹连成一排,并能使秧夹有规则地开合。具体是固定夹嘴(5)的上端和秧夹轴承2固定在”U”)形支架(11)上,若干个秧夹在“U”形支架(11)上成等距离分布;起秧夹开合推拉杆的两端分别穿过(U)形支架两端上的孔,并能在孔中向两边滑动,在推拉杆与“U”形支架之间,设有像雨伞柄上一样的止动销。当向夹夹紧秧后,用止动销把推拉杆(11)卡在“U”形支架上。在滑杆上等距离的固连着用于左右推拉弹簧的起秧开夹爪(12),起秧开夹爪(12)与弹簧的右端固连。起整排秧时,将起秧推拉杆(10)向左推,整排秧夹的夹嘴都被打开。叉住塑盘上的整排秧,将(10)向右拉,卡住整排秧后将(10)止动,用力把整排秧拔出塑盘并悬于空中;落秧开夹拉杆(13)与落秧开夹爪(14)的共同作用是将悬在空中的钵秧,采取间隔打开秧夹的方法,分几批把钵秧按照一定的株距或行距放落于本田中。(13)的两端分别穿过(11)两端的孔,并能在孔中滑动,中间等距离地固连着(14),调节(14)的距离可以调节落秧的株距或行距。图中,当把(13)向左拉动时,由于起秧夹开合推拉杆(10)被止动,弹簧的右端被固定,(14)对着的活动夹柄向左运动,其夹嘴就会被拉开(图中可看到第五和第十个秧夹的夹嘴会被拉开),上面悬挂着的秧落入本田中。(秧苗由于毽球效应,正正当当地立于田中)如此边走,边向左拉(13),全部悬着的秧顺次落入本田中。
为使用方便,在”U”)形支架(11)的适当位置上还应设计手持柄,在推拉杆(10)和拉杆(13)上的适当位置设计应设计拉柄。
为适应不同塑盘钵孔距离不同及不同落秧株行距,图中(2)、(5)、(12)、(14)的位置均设计成可调节的。
10.一种植物种子精细处理及运作方式。通过网络向农户发布供种信息,农户通过网络订购植物种子,订购时告知所需种子的品名、数量、播种密度、播种时间、地址等信息,其特征是供种单位根据农户预订的情况,集中对植物种子进行晒种、选种、提高发芽率处理(如电磁场激励)、消毒、排种、粘种,快速运抵农户,农户收到植物种子后直接粘种,回收粘种载体。或用一次性粘种载体,不需回收。
CNA2006101539838A 2006-09-15 2006-09-15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 Pending CN19433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539838A CN1943310A (zh) 2006-09-15 2006-09-15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539838A CN1943310A (zh) 2006-09-15 2006-09-15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3310A true CN1943310A (zh) 2007-04-11

Family

ID=38043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539838A Pending CN1943310A (zh) 2006-09-15 2006-09-15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4331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6904A (zh) * 2009-02-10 2010-08-11 程向清 一种水稻种子位置和姿势精准排列方法
CN101690458B (zh) * 2009-09-08 2011-06-08 左彬元 一种水稻育秧板及使用育秧板的稻秧移植装置
CN102349404A (zh) * 2011-07-28 2012-02-15 吴成祥 水稻新式栽培、精准施肥与综合栽培方法
CN103392413A (zh) * 2013-08-19 2013-11-20 广西玉林宏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可降解环保型水稻大田旱地种植的种子网膜带及其使用方法
CN103766055A (zh) * 2012-10-23 2014-05-07 丹阳市嘉贤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秧田移秧的抽行留条方式
CN106233879A (zh) * 2016-06-29 2016-12-21 淮安汉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播种流水线
CN108142232A (zh) * 2018-01-23 2018-06-12 佳木斯高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寒地水稻覆膜覆土旱作方法
CN110972648A (zh) * 2019-12-03 2020-04-10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高效有序抛秧机取苗机构及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6904A (zh) * 2009-02-10 2010-08-11 程向清 一种水稻种子位置和姿势精准排列方法
CN101796904B (zh) * 2009-02-10 2013-02-13 程向清 一种水稻种子位置和姿势精准排列方法
CN101690458B (zh) * 2009-09-08 2011-06-08 左彬元 一种水稻育秧板及使用育秧板的稻秧移植装置
CN102349404A (zh) * 2011-07-28 2012-02-15 吴成祥 水稻新式栽培、精准施肥与综合栽培方法
CN103766055A (zh) * 2012-10-23 2014-05-07 丹阳市嘉贤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秧田移秧的抽行留条方式
CN103392413A (zh) * 2013-08-19 2013-11-20 广西玉林宏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可降解环保型水稻大田旱地种植的种子网膜带及其使用方法
CN106233879A (zh) * 2016-06-29 2016-12-21 淮安汉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播种流水线
CN108142232A (zh) * 2018-01-23 2018-06-12 佳木斯高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寒地水稻覆膜覆土旱作方法
CN110972648A (zh) * 2019-12-03 2020-04-10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高效有序抛秧机取苗机构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3310A (zh)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
CN101530028B (zh) 印刷播种技术
CN106386353A (zh) 一种江南油杉嫩枝扦插的育苗方法
CN113692926A (zh) 一种鹿茸草无纺布袋育苗方法
CN105638359A (zh) 一种土沉香大袋苗培育方法
CN106489846A (zh) 小菜蛾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CN108271483A (zh) 一种盆栽植物幼苗栽培辅助装置
CN106717296A (zh) 印刷播种方法
CN207836139U (zh) 一种小区水稻播种器
CN107567916B (zh) 一种青冈栎优质壮苗繁育方法
CN108419674A (zh) 一种绿豆子叶节为外植体的丛生芽诱导方法
CN107493994A (zh) 一种早实核桃芽接育苗方法
CN106888640B (zh) 杂交稻分蘖大苗插秧机单本插植分苗方法
CN103704085A (zh) 水稻机插盘根基质布育秧方法
CN108260487A (zh) 一种室内马铃薯实生苗培育方法
CN105706729A (zh) 一种快速高效的柴胡育苗方法
CN105766579A (zh) 用于水培蔬菜育苗的人工栽培土及无土栽培育苗的方法
JP2001251979A (ja) 田植機用苗の育苗方法
CN111436374A (zh) 一种高明合水粉葛的脱毒快繁方法
CN101843187B (zh) 一种草坪纸的制造方法
JP2007166973A (ja) 接木苗用の育苗トレイとそれを用いた栽培方法
CN204244698U (zh) 一种杂交稻机插秧盘育秧精量播种机
CN217160396U (zh) 一种基于降解无纺布的植物种条生产线
JPH11155385A (ja) 育苗用の苗マット構造
JP3052148U (ja) 水稲の苗の育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