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2690B -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2690B
CN1942690B CN2004800427497A CN200480042749A CN1942690B CN 1942690 B CN1942690 B CN 1942690B CN 2004800427497 A CN2004800427497 A CN 2004800427497A CN 200480042749 A CN200480042749 A CN 200480042749A CN 1942690 B CN1942690 B CN 19426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lutch
hydrauservo system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lutc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427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2690A (zh
Inventor
福山聪
青木敏彦
藤堂穗
尾崎和久
藤峰卓也
石井卓也
稻垣知亲
安藤阳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42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2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42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2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mpound planetary gear units, e.g. two intermeshing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3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etween axially spaced orbital gears, e.g. RAVIGNEAU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eight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8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 F16H2200/008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wo reverse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9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an orbital gear set member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e.g. a sun wheel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将输入旋转自由输入到太阳轮(S2)的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减速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将经过行星齿轮(DP)的减速旋转自由传送到太阳轮(S2、S3)的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液压伺服系统(20、40)配置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输入轴(12)经由通过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外周侧的连结构件(140),与第四离合器(C-4)连结,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1、102),分别与太阳轮(S2、S3)连结。

Description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车辆等上的自动变速器,详细地说,涉及分别将减速旋转自由地传送到行星齿轮组的至少2个旋转单元,并且将输入旋转自由地传送到至少一方,从而能够多档变速的自动变速器的配置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考虑到燃料费用上升等因素,要求搭载在车辆等的自动变速器实现多档变速化。在已经提出的技术方案中,这种自动变速器具有能够输出对输入到输入轴的输入旋转进行减速后的减速旋转的行星齿轮、和具有多个旋转单元的行星齿轮组,经由离合器等,将来自减速行星齿轮的减速旋转自由地输入到该行星齿轮组的旋转单元,从而能够实现多档变速(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182785号公报)。
但是,为了构成上述能够实现多档变速的自动变速器,需要设置多个离合器,以变更将旋转输入到行星齿轮组的各旋转单元的传送通路。但是,由于这些离合器的配置位置的原因,在连结这些离合器和行星齿轮组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中,需要传送大转矩的某个连结构件由变速档会高旋转(相对输入旋转大幅增速旋转)。此时,需要传送大转矩,且进行高旋转情况的连结构件需要高强度化,如果将该需要高强度化的构件配置在外周侧,则为了确保这种连结构件的强度,就需要增大连结构件。因此,不仅会妨碍连结构件实现轻量化,而且由于大径化和重量增加而使惯性力增加,即会妨碍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和控制性能的提高。
另外,这些多个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中,需要在相对旋转的构件之间设置油路以供给工作油,需要设置对这些相对旋转构件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圈,但是如果设置多个密封圈,会在这些相对旋转构件之间产生摩擦滑动,从而导致自动变速器的效率低下、控制性低下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行多档变速,同时能够提高轻量化和控制性能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行多档变速,同时能够减少密封圈数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本发明第一方面(例如参照图1)作为实现多档变速档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具有:对输入轴(12)的输入旋转进行减速并输出的减速行星齿轮(DP)、自由传送经由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减速旋转的至少2个减速传送离合器(例如C-1、C-3)、具有利用这些减速传送离合器(例如C-1、C-3)能够分别传送减速旋转的至少2个旋转单元(例如S2、S3)的行星齿轮组(PU)、和将输入旋转自由传送到上述至少2个旋转单元中的一个(例如S2)的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
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PU)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
上述2个减速传送离合器(例如C-1、C-3)的液压伺服系统(20、40)中的至少一个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
经由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上述输入轴(12)与上述至少2个旋转单元(例如S2、S3)中的一个连结,并具有通过上述2个减速传送离合器(例如C-1、C-3)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侧的外周侧连结通路(例如140、52),
并且经由通过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的内周侧的内周侧连结通路(例如101、102),连结上述2个减速传送离合器(例如C-1、C-3)中的至少一个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2个旋转单元(例如S2、S3)中的至少一个。
如此,能够防止连结各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的各旋转单元的构件出现交错,且可以将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即传送转矩小于内周侧连结通路、且不增速旋转)的外周侧连结通路配置在外周侧,同时能够将输入大的传送转矩、且能够大幅增速旋转的内周侧连结通路配置在内周侧。这样,连结这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的厚度比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
另外,由于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的外周侧连结通路被配置在外周侧,因此容易安装用于检测输入旋转转速的输入旋转转速传感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例如参照图1)作为实现多档变速档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具有:对输入轴(12)的输入旋转进行减速并输出的减速行星齿轮(DP)、自由传送经由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减速旋转的至少2个减速传送离合器(例如C-1、C-3)、具有利用这些减速传送离合器(例如C-1、C-3)能够分别传送减速旋转的至少2个旋转单元(例如S2、S3)的行星齿轮组(PU)、和将输入旋转自由传送到上述至少2个旋转单元中的一个(例如S2)的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
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PU)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
在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配置固定于壳体(4)上的支承壁(120),
经由设置在上述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51)向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供给工作油。
如此,由于从设置在支承壁中的油路向输入传送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与经由例如第二连结构件和第三连结构件等的构件从输入轴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如此,能够通过减少密封圈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来提高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效率,减少从密封圈泄漏的工作油,防止控制性能下降等。
本发明第三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2个减速传送离合器(例如C-1、C-3)的液压伺服系统(20、40)中的至少一方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相反侧,
经由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连结上述输入轴(12)与上述至少2个旋转单元(例如S2、S3)中的一个,并具有通过上述2个减速传送离合器(例如C-1、C-3)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侧的外周侧连结通路(例如140、52),
同时经由通过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的内周侧的内周侧连结通路(例如101、102),连结上述2个减速传送离合器(例如C-1、C-3)中的至少一个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2个旋转单元(例如S2、S3)中的至少一个。
如此,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能够防止连结各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的各旋转单元的构件出现交错,且可以将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的外周侧连结通路配置在外周侧,同时能够将输入大的传送转矩、且能够大幅增速旋转的内周侧连结通路配置在内周侧,因此连结这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的厚度比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这样,能够通过减少密封圈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来提高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效率,减少从密封圈泄漏的工作油,防止控制性能下降,同时能够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
本发明第四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经由上述内周侧连结通路(例如101)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2个旋转单元中的1个(S2)连结。
这样,来自输入传送离合器的输入旋转与来自减速传送离合器中的一个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构件,自由传送到行星齿轮组的2个旋转单元中的1个旋转单元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本发明第五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一、三或四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具有:旋转被固定的固定旋转单元(S1)、一直与上述输入轴(12)连结的输入旋转单元(CR1)、和输出上述减速旋转的减速旋转单元(R1),
上述外周侧连结通路(140)由经由上述输入旋转单元(CR1)与上述输入轴(12)连结的通路构成,
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例如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朝着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侧开口,且具有:外周侧与上述外周侧连结通路(140)连结的离合器鼓(52)、和在与该离合器鼓(52)之间形成工作油室(56)并基于上述工作油推压摩擦板(51)的活塞构件(53)。
这样,由于输入传送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离合器鼓朝着减速行星齿轮侧开口,因此能够避免输出输入传送离合器旋转的构件与构成外周侧连结通路的构件发生交错。
本发明第六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一、三、四或五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2个减速传送离合器由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构成,
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由第四离合器(C-4)构成,
上述行星齿轮组(PU)为包含上述2个旋转单元的4个旋转单元,具有:第一旋转单元(S2)、第二旋转单元(S3)、第三旋转单元(CR2)、和第四旋转单元(R3),
上述第一旋转单元(S2),通过上述第四离合器(C-4)自由传送上述输入旋转,且通过上述第三离合器(C-3)自由传送上述减速旋转,并且通过第一制动机构(B-1)自由固定旋转,
上述第二旋转单元(S3),通过上述第一离合器(C-1)自由传送上述减速旋转,
上述第三旋转单元(CR2),通过第二离合器(C-2)自由传送上述输入旋转,并且通过第二制动机构(B-2、F-1)自由固定旋转,
上述第四旋转单元(R3)与输出构件(15、150)连结。
这样,来自第四离合器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构件自由传送到第一旋转单元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本发明第七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
上述外周侧连结通路(140)包括通过上述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外周侧连结上述输入轴(12)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第一连结构件,
上述内周侧连结通路包括连结上述第三离合器(C-3)与上述第一旋转单元(S2)的第二连结构件(101)、和连结上述第一离合器(C-1)与上述第二旋转单元(S3)的第三连结构件(102)。
这样,能够将输入大的传送转矩、且能够大幅增速旋转的第二连结构件和第三连结构件同时配置在内周侧,减小惯性。这样,能够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
本发明第八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四离合器(C-4)经由上述第二连结构件(101)与上述第一旋转单元(S2)连结。
这样,来自第四离合器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第二连结构件自由传送到第一旋转单元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本发明第九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七或第八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制动机构(B-1)经由通过上述第四离合器(C-4)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的衬套构件(156),与上述第二连结构件(101)连结。
这样,由于第一制动机构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的轴向之间的衬套构件,与第二连结构件连结,因此能够自由固定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单元的旋转,且能够防止第一连结构件与衬套构件发生交错。
本发明第十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七或第八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与上述第二连结构件(101)连结,并且该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能够被上述第一制动机构(B-1)所制动。
这样,不需要连结第二连结构件与第一制动机构的构件,从而能够减少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构件数量,实现轻量化。还有,由于使来自第四离合器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的减速旋转共用构件自由传送到第一旋转单元的第二连结构件能够实现轻量化,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性。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七~第十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
经由设置在上述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41)向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
这样,由于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减速行星齿轮与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与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能够靠近配置,因此能够缩短连结第三离合器与第四离合器的传送较大转矩的传送构件(特别是连结从第三离合器至第二连结构件的构件)的长度。这样,能够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还有,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中的油路向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与从例如设置在从壳体延伸的轮毂部或设置在输入轴中的油路经由相对旋转的构件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提高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效率,提高其控制性。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上述壳体(4)延伸的轮毂部(3b)上,
经由设置在上述轮毂部(3b)内的油路(c21)向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
这样,由于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减速行星齿轮的在轴向与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壳体延伸的轮毂部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内的油路向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输入轴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至工作油室的油路长度,能够提高油压控制的响应特性。特别是当第一离合器为从空档切换到行驶档时卡合的离合器时,能够提高切换到行驶状态时的响应性。还有,由于第一离合器配置在相对于减速行星齿轮的在轴向与第三和第四离合器相反的一侧,即配置在轮毂部上的离合器少,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内集中设置多条油路,能够充分确保轮毂部内的各油路的面积,因此能够降低工作油的管路阻力。这样,能够提高供给到第一离合器的工作油的响应性。
本发明第十三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在轴向与减速行星齿轮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内、或支承壁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本发明第十四方面(例如参照图5)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PU)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与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因此当例如用于FR类型的车辆时,行星齿轮组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输出构件能够靠近配置,能够缩短连结在较低速档传送大转矩、且在较后速档高速旋转的第四旋转单元与输出构件的构件的长度,实现轻量化。还有,能够使配置行星齿轮组的轴的支承部靠近该行星齿轮组,从而能够稳定齿轮的姿态。
本发明第十五方面(例如参照图5)根据第十四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与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从而能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与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这样,由于能够将容量较小的第二离合器配置在第三离合器的摩擦板的内周侧,从而能够缩短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轴长。另外,由于将输入旋转输入到减速行星齿轮的构件与第二离合器的离合器鼓能够实现共用,从而能够缩短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轴长。
本发明第十六方面(例如参照图6)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与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轴向之间,
从设置在上述输入轴(12)内的油路(c21)向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
这样,由于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减速行星齿轮与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第一离合器的外周侧穿有第一连结构件,从而限制了第一离合器向外周侧的大径化,但因为第一离合器配置在输入轴上,与将第一离合器配置在轮毂部上的情况相比,通过向内径向增大尺寸,能够确保第一离合器的容量。还有,由于从输入轴经由密封圈供给工作油,通过使密封圈小径化,能够降低滑动摩擦阻力,从而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的效率。
本发明第十七方面(例如参照图6)根据第十六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在轴向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内、或支承壁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本发明第十八方面(例如参照图7)根据第十六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PU)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与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因此当例如用于FR类型的车辆时,行星齿轮组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输出构件能够靠近配置,能够缩短连结在较低速档传送大转矩、且在较后速档高速旋转的第四旋转单元与输出构件的构件的长度,实现轻量化。还有,能够使配置行星齿轮组的轴的支承部靠近该行星齿轮组,从而能够稳定齿轮的姿态。
本发明第十九方面(例如参照图7)根据第十八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与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轴向之间。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与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从而能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与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这样,由于能够将容量较小的第二离合器配置在第三离合器的摩擦板的内周侧,从而能够缩短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轴长。
本发明第二十方面(例如参照图8)根据第七~第十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上述壳体(4)延伸的轮毂部(3b)上,
经由设置在上述轮毂部(3b)内的油路(c41)向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
这样,由于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减速行星齿轮的在轴向与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壳体延伸的轮毂部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内的油路向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从而能够向第三离合器供给工作油,使之自由卡合,同时能够连结第三离合器与第二连结构件。
本发明第二十一方面(例如参照图8)根据第二十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
经由设置在上述输入轴(12)内的油路(c21)向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
这样,由于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减速行星齿轮与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经由设置在输入轴内的油路向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从而能够向第一离合器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同时与将第一离合器配置在相对于减速行星齿轮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相反的一侧的情况相比,不需要通过减速行星齿轮的外周侧设置传送第一离合器的输出旋转的传送构件,即能够减少通过减速行星齿轮的外周侧的构件。这样,能够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径向的小型化。
本发明第二十二方面(例如参照图8)根据第二十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在轴向与减速行星齿轮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内、或支承壁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本发明第二十三方面(例如参照图9)根据第二十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PU)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与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因此当例如用于FR类型的车辆时,行星齿轮组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输出构件能够靠近配置,能够缩短连结在较低速档传送大转矩、且在较后速档高速旋转的第四旋转单元与输出构件的构件的长度,实现轻量化。还有,能够使配置行星齿轮组的轴的支承部靠近该行星齿轮组,从而能够稳定齿轮的姿态。
本发明第二十四方面(例如参照图9)根据第二十三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与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从而能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与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这样,由于能够在第二连结构件与第三连结构件的内周侧配置容量较小的第二离合器,从而能够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径向的小型化。
本发明第二十五方面(例如参照图10)根据第二十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与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轴向之间,且配置在从上述壳体(4)延伸的轮毂部(3b)上,
经由设置在上述轮毂部(3b)内的油路(c21)向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
这样,由于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减速行星齿轮与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且配置在从壳体延伸的轮毂部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内的油路向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与在输入轴上配置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油路长度,能够提高控制性。
本发明第二十六方面(例如参照图10)根据第二十五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在轴向与减速行星齿轮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内、或支承壁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本发明第二十七方面(例如参照图11)根据第二十五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PU)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与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因此当例如用于FR类型的车辆时,行星齿轮组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输出构件能够靠近配置,能够缩短连结在较低速档传送大转矩、且在较后速档高速旋转的第四旋转单元与输出构件的构件的长度,实现轻量化。还有,能够使配置行星齿轮组的轴的支承部靠近该行星齿轮组,从而能够稳定齿轮的姿态。
本发明第二十八方面(例如参照图11)根据第二十七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减速行星齿轮与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从而能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与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这样,由于能够将容量较小的第二离合器配置在第三离合器的摩擦板的内周侧,从而能够缩短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轴长。另外,由于将输入旋转输入到减速行星齿轮的构件与第二离合器的离合器鼓能够实现共用,从而能够缩短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轴长。
本发明第二十九方面(例如参照图16)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离合器(C-3)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
上述外周侧连结通路(140)包括通过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外周侧连结上述输入轴(12)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第一连结构件,
上述内周侧连结通路包括连结上述第三离合器(C-3)与上述第一旋转单元(S2)的第二连结构件(101)。
这样,能够将输入大的传送转矩、且能够大幅增速旋转的第二连结构件配置在内周侧。这样,能够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
本发明第三十方面(例如参照图16)根据第二十九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四离合器(C-4)经由上述第二连结构件(101)与上述第一旋转单元(S2)连结。
这样,来自第四离合器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第二连结构件,自由传送到第一旋转单元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本发明第三十一方面(例如参照图16)根据第二十九或第三十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与上述第二连结构件(101)连结,同时该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能够被上述第一制动机构(B-1)所制动。
这样,不需要连结第二连结构件与第一制动机构的构件,从而能够减少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构件数量,实现轻量化。还有,将来自第四离合器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的减速旋转通过共用自由传送到第一旋转单元上的第二连结构件能够实现轻量化,因此提高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性。
本发明第三十二方面(例如参照图19)根据第二十九~第三十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
这样,由于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减速行星齿轮与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与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能够靠近配置,因此能够缩短连结第三离合器与第四离合器的传送较大转矩的传送构件(特别是连结从第三离合器至第二连结构件的构件)的长度。这样,能够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
本发明第三十三方面(例如参照图19)根据第三十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经由设置在上述支承壁(120)中的油路向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
这样,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中的油路向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与从例如设置在从壳体延伸的轮毂部或设置在输入轴中的油路经由相对旋转的构件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提高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效率,提高其控制性。
本发明第三十四方面(例如参照图20)根据第三十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经由设置在上述输入轴(12)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
这样,由于经由输入轴内的油路向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与从轮毂部上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密封圈直径,降低密封圈的滑动摩擦阻力,从而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性。
本发明第三十五方面(例如参照图19)根据第三十二~第三十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
这样,由于第一离合器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在轴向与减速行星齿轮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分离通往第一离合器的油路与通往第三离合器的通路,防止油路集中。
本发明第三十六方面(例如参照图19)根据第三十五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从上述壳体(4)延伸的轮毂部(3d)上,
经由设置在上述轮毂部(3d)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
这样,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中的油路向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与从例如轮毂部经由设置在输入轴中的油路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即与经由相对旋转的构件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提高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效率,提高其控制性。
本发明第三十七方面(例如参照图20)根据第三十五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经由设置在上述输入轴(12)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
这样,由于经由输入轴内的油路向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与从轮毂部上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密封圈直径,降低密封圈的滑动摩擦阻力,从而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性。
本发明第三十八方面(例如参照图19)根据第三十五~第三十七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PU)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
这样,由于能够将传送容量较小即可的第二离合器配置在需要较大传送容量的第三离合器的摩擦板的内周侧,从而能够缩短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轴长。
本发明第三十九方面(例如参照图20)根据第三十五~第三十七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在轴向与减速行星齿轮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内、或支承壁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本发明第四十方面(例如参照图21)根据第三十二~第三十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
本发明第四十一方面(例如参照图21)根据第四十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经由设置在上述输入轴(12)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
本发明第四十二方面(例如参照图21)根据第四十或第四十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在轴向与减速行星齿轮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内、或支承壁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本发明第四十三方面(例如参照图16)根据第二十九~第三十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上述壳体(4)延伸的轮毂部(3b)上,
经由设置在上述轮毂部(3b)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
这样,由于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减速行星齿轮的在轴向与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壳体延伸的轮毂部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内的油路向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从而能够向第三离合器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同时能够连结第三离合器与第二连结构件。
本发明第四十四方面(例如参照图16)根据第四十三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
这样,由于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在轴向与减速行星齿轮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内、或支承壁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本发明第四十五方面(例如参照图16)根据第四十四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从上述壳体(4)延伸的轮毂部(3d)上,
从设置在上述轮毂部(3d)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
这样,与从输入轴内的油路向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油路,提高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性。
本发明第四十六方面(例如参照图17)根据第四十四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经由设置在上述输入轴(12)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
这样,由于经由输入轴内的油路向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与从轮毂部上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密封圈直径,降低密封圈的滑动摩擦阻力,从而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性。
本发明第四十七方面(例如参照图16)根据第四十三~第四十六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PU)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
这样,由于能够将传送容量较小即可的第二离合器配置在需要较大传送容量的第三离合器的摩擦板的内周侧,从而能够缩短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轴长。
本发明第四十八方面(例如参照图17)根据第四十三~第四十六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
这样,由于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在轴向与减速行星齿轮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内、或支承壁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本发明第四十九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六~第四十八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和上述行星齿轮组(PU)处于同轴状态且沿轴向并列配置。
这样,由于减速行星齿轮和上述行星齿轮组处于同轴状态且沿轴向并列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搭载在FR车辆上。
本发明第五十方面(例如参照图1)根据第六~第四十九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构件为与上述输入轴(12)同轴地传送旋转的输出轴(15)。
这样,车辆用自动变速器能够适用于FR类型的车辆。
本发明第五十一方面(例如参照图12等)根据第六~第四十九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构件为向与上述输入轴(12)平行的轴上传送旋转的反转齿轮(150)。
这样,车辆用自动变速器能够适用于FR类型的车辆。
本发明第五十二方面(例如参照图12等)根据第五十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反转齿轮(150)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DP)和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
本发明第五十三方面(例如参照图12等)根据地五十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反转齿轮(150)配置在上述支承壁(120)的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相反侧相邻处,且被该支承壁(120)支承并能自由旋转。
这样,由于反转齿轮与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能够共用支承壁而受到支承。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本发明第五十四方面(例如参照图1等)根据第六~第五十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由具有旋转被固定的第一太阳轮(S1)、与上述第一太阳轮(S1)啮合的第一行星轮(P1)、与上述第一行星轮(P1)啮合的第二行星轮(P2)、支承上述第一行星轮(P1)和上述第二行星轮(P2)并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同时一直与上述输入轴(12)连结的第一行星架(CR1)、和与上述第二行星轮(P2)啮合、同时输出上述减速旋转的第一齿圈(R1)的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DP)组成。
这样,能够通过第一齿圈输出对输入轴的输入旋转进行了减速的减速旋转。
本发明第五十五方面(例如参照图1等)根据第六~第五十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上述行星齿轮组(PU)具有第二太阳轮(S2)、第三太阳轮(S3)、与上述第三太阳轮(S3)啮合的第三行星轮(P3)、与上述第二太阳轮(S2)啮合、且与上述第三行星轮(P3)啮合的第四行星轮(P4)、支承上述上述第三行星轮(P3)和第四行星轮(P4)且使其自由旋转的第二行星架(CR2)、和与上述第四行星轮(P4)啮合的第二齿圈(R2),
上述第一旋转单元由上述第二太阳轮(S2)构成,
上述第二旋转单元由上述第三太阳轮(S3)构成,
上述第三旋转单元由上述第二行星架(CR2)构成,
上述第四旋转单元由上述第二齿圈(R2)构成。
这样,能够利用所谓的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构成行星齿轮组,能够防止各旋转单元的高转速化,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齿轮比。
本发明第五十六方面(例如参照图1等)根据第六~第五十五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其特征在于:
分别通过使上述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上述第二制动机构(F-1、或B-2)制动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
通过使上述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上述第一制动机构(B-1)制动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
通过使上述第一离合器(C-1)和上述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
通过使上述第一离合器(C-1)和上述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
通过使上述第一离合器(C-1)和上述第二离合器(C-2)卡合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
通过使上述第二离合器(C-2)和上述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
通过使上述第二离合器(C-2)和上述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
通过使上述第二离合器(C-2)卡合、同时使上述第一制动机构(B-1)制动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
通过使上述第三离合器(C-3)或上述第四离合器(C-4)卡合、同时使上述第二制动机构(B-2)制动实现倒退档。
如此,能够分别通过使第一离合器卡合、同时使第二制动机构制动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机构制动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卡合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卡合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卡合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卡合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卡合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机构制动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通过使第三离合器或第四离合器卡合、同时使第二制动机构制动实现倒退档。
另外,上述括号内的符号为与附图对照的符号,另外,上述括号内的图序号用于参照作为对照的代表性的附图例,这些是为了方便理解发明而采用的简便用法,对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没有任何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的剖面图。
图2是自动变速器11的骨架图。
图3是自动变速器11的动作表。
图4是自动变速器11的速度线图。
图5是表示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3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4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5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6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与第七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7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与第八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8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与第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9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与第十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0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1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2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3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4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与第十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5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与第十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6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7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与第十八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8的剖面图。
图22是表示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与第二十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0的剖面图。
图24是表示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1的剖面图。
图25是表示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2的剖面图。
图26是表示与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3的剖面图。
图27是表示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4的剖面图。
图28是表示与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5的剖面图。
图29是表示与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6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沿着图1至图4说明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为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1的剖面图。图2为自动变速器11的骨架图。图4为自动变速器11的动作表。图5为自动变速器11的速度线图。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图1中的上、下、左、右分别按照该顺序对应于实际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以下,简称为“自动变速器”)11的“上”、“下”、“前”、“后”。按照这一方法,例如图1中的上下方向的下方侧,在同一直线上从左到右顺序表示自动变速器11的变速器构21的输入轴12、中间轴13、输出轴(输出构件)15,实际上在变速器构21的大致中心轴上从前到后按照该顺序排列。这里,上述的输入轴12和中间轴13,输入轴12的后部与中间轴13的前部通过花键卡合,构成广义的一体化的输入轴。另外,输入轴的沿长度方向的方向为“轴向”,与该轴向垂直的方向为“径向”。另外,在径向的位置上,靠近轴的一侧为“内径侧(内周侧)”,远离轴的一侧为“外径侧(外周侧)”。还有,所谓“制动机构”,表示包括多板制动器、手动制动器、或单向离合器的制动机构。还有,所谓“开口”,表示没有形成离合器鼓的液压伺服系统部的部分朝着离合器卡合时的活塞移动方向,即剖面形状为コ形的离合器鼓的开口部分。
首先,根据图2说明适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11的大概结构。如图2所示,适合用于例如FR类型(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车辆的自动变速器11具有能够与未图示的发动机连结的自动变速器11的输入轴11,以该输入轴11为中心,具有液力变矩器7、和变速器构21
上述液力变矩器7具有:与自动变速器11的输入轴11连结的泵叶轮7a、和经由工作流体传送该泵叶轮7a的旋转的涡轮7b。该涡轮7b与和上述输入轴11同轴设置的上述变速器构21的输入轴12连结。还有,该液力变矩器7具有锁止离合器10,该锁止离合器10通过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的液压控制而卡合时,上述自动变速器11的输入轴11的旋转直接传送到变速器构21的输入轴12。
上述变速器构21中,在输入轴12(以及后面详细叙述的中间轴13)上,配置有行星齿轮(减速行星齿轮)DP和行星齿轮组PU。上述行星齿轮DP具有:太阳轮S1、行星架CR1、和齿圈R1。该行星架CR1具有与太阳轮S1啮合的行星轮P1和与齿圈R1啮合的行星轮P2,即所谓的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
另外,该行星齿轮组PU具:有作为4个旋转单元的太阳轮S2(2个旋转单元之一,第一旋转单元)、太阳轮S3(2个旋转单元之一,第二旋转单元)、行星架CR2(CR3)(第三旋转单元)、和齿圈R3(R2)(第四旋转单元)。该行星架CR2上,与太阳轮S2及齿圈R3啮合的长行星齿轮P4、和与太阳轮S3啮合的短行星齿轮PS相互啮合,即所谓的拉威挪式(Ravigneaux-type)行星齿轮。
上述行星齿轮DP的太阳轮S1与后面详细叙述的变速器箱3一体化固定的轮毂部3b连结,其旋转被固定。另外,上述行星架CR1与上述输入轴12连结,成为与该输入轴12的旋转相同的旋转(以下称为“输入旋转”),并且与第四离合器C-4(输入传送离合器)连接。另外,齿圈R1通过该固定的太阳轮S1和进行该输入旋转的行星架CR1,进行对输入旋转进行了减速的减速旋转,并且与第一离合器C-1(减速传送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C-3(减速传送离合器)连接。
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与第一制动器B-1连接,自由固定在变速器箱3上,同时与上述第四离合器C-4和上述第三离合器C-3连接,上述行星架CR1的输入旋转经由第四离合器离合器C-4自由输入,上述齿圈R1的减速旋转经由第三离合器离合器C-3自由输入。另外,上述太阳轮S3与第一离合器C-1连接,上述齿圈R1的减速旋转自由输入。
另外,上述行星架CR2与经由中间轴13输入输入轴12的旋转的第二离合器C-2连接,输入旋转经由该第二离合器C-2自由输入,另外,与单向离合器F-1和第二制动器B-2连接,限制经由该单向离合器F-1的相对变速器箱3的一个方向的旋转,并且经由该第二制动器B-2自由固定旋转。上述齿圈R3与向未图示的驱动车轮输出旋转的输出轴15连接。
接着,根据上述结构,根据图2、图3以及图4说明变速器构21的作用。另外,在图4所示的速度线图中,纵轴表示各个旋转单元(各齿轮)的转速,横轴则对应于这些旋转单元的齿轮比。另外,该速度线图的行星齿轮DP的部分中,横方向最端部(图4中左侧)的纵轴对应于太阳轮S1,图中纵轴向右依次对应于齿圈R1、行星架CR1。还有,在该速度线图的行星齿轮组PU的部分中,横方向最端部(图4中右侧)的纵轴对应于太阳轮S3,图中纵轴向左依次对应于齿圈R3(R2)、行星架CR2(CR3)、太阳轮S2。
如图3所示,在例如D(驱动)位的前进1速档(1st),第一离合器C-1以及单向离合器F-1卡合。这样,如图2和图4所示,减速旋转的齿圈R1的旋转通过固定的太阳轮S1和输入旋转的行星架CR1经由第一离合器C-1输入到太阳轮S3。另外,行星架CR2的旋转被限制在一个方向(正向旋转方向),即防止行星架CR2的反向旋转而处于固定状态。如此,输入到太阳轮S3的减速旋转经由固定的行星架CR2输出到齿圈R3,从输出轴15输出作为前进1速档的正向旋转。
还有,在发动机制动(惯性滑行时)时,制动第二制动器B2,行星架CR2固定,从而防止该行星架CR2的正向旋转,维持上述前进1速档的状态。另外,在该前进1速档时,通过单向离合器F-1防止行星架CR2的反向旋转,而且使得正向旋转成为可能,能够通过单向离合器F-1的自动卡合实现平稳地从例如非行驶位切换到行驶位时的前进1速档。
如图3所示,在前进2速档(2nd),第一离合器C-1卡合,第一制动器B-1制动。这样,如图2和图4所示,减速旋转的齿圈R1的旋转通过固定的太阳轮S1和输入旋转的行星架CR1经由第一离合器C-1输入到太阳轮S3。另外,由于第一制动器B-1的制动而使得太阳轮S2的旋转固定。如此,行星架CR2的旋转为低于太阳轮S3的减速旋转,输入到该太阳轮S3的减速旋转经由该行星架CR2输出到齿圈R3,从输出轴15输出作为前进2速档的正向旋转。
如图3所示,在前进3速档(3rd),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这样,如图2和图4所示,减速旋转的齿圈R1的旋转通过固定的太阳轮S1和输入旋转的行星架CR1经由第一离合器C-1输入到太阳轮S3。另外,齿圈R1的减速旋转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卡合输入到太阳轮S2。即,由于齿圈R1的减速旋转输入到太阳轮S2和太阳轮S3,行星齿轮组PU处于减速旋转的直连状态,减速旋转原封不动地输出到齿圈R3,从输出轴15输出作为前进3速档的正向旋转。
如图3所示,在前进4速档(4th),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这样,如图2和图4所示,减速旋转的齿圈R1的旋转通过固定的太阳轮S1和输入旋转的行星架CR1经由第一离合器C-1输入到太阳轮S3。还有,行星架CR1的输入旋转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卡合输入到太阳轮S2。这样,行星架CR2处于高于太阳轮S3的旋转的减速旋转,输入到该太阳轮S3的减速旋转经由该行星架CR2输出到齿圈R3,从输出轴15输出作为前进4速档的正向旋转。
如图3所示,在前进5速档(5th),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卡合。这样,如图2和图4所示,减速旋转的齿圈R1的旋转通过固定的太阳轮S1和输入旋转的行星架CR1经由第一离合器C-1输入到太阳轮S3。还有,输入旋转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卡合输入到行星架CR2。这样,通过输入到该太阳轮S3的减速旋转和输入到行星架CR2的输入旋转,形成高于上述前进4速档的减速旋转并输出到齿圈R3,从输出轴15输出作为前进5速档的正向旋转。
如图3所示,在前进6速档(6th),第二离合器C-2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这样,如图2和图4所示,行星架CR1的输入旋转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卡合输入到太阳轮S2。还有,输入旋转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卡合输入到行星架CR2。即,输入旋转输入到太阳轮S2和行星架CR2,行星齿轮组PU处于输入旋转的直连状态,输入旋转原封不动地输出到齿圈R3,从输出轴15输出作为前进6速档的正向旋转。
如图3所示,在前进7速档(7th),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这样,如图2和图4所示,减速旋转的齿圈R1的旋转通过固定的太阳轮S1和输入旋转的行星架CR1经由第三离合器C-3输入到太阳轮S2。还有,输入旋转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卡合输入到行星架CR2。这样,通过输入到该太阳轮S2的减速旋转和输入到行星架CR2的输入旋转,形成稍高于输入旋转的增速旋转并输出到齿圈R3,从输出轴15输出作为前进7速档的正向旋转。
如图3所示,在前进8速档(8th),第二离合器C-2卡合,第一制动器B-1制动。这样,如图2和图4所示,输入旋转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卡合输入到行星架CR2。另外,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制动固定太阳轮S2的旋转。这样,行星架CR2的输入旋转通过固定的太阳轮S2成为高于上述前进7速档的增速旋转,输出到齿圈R3,从输出轴15输出作为前进8速档的正向旋转。
如图3所示,在倒退1速档(Rev1),第三离合器C-3卡合,第二制动器B-2制动。这样,如图2和图4所示,减速旋转的齿圈R1的旋转通过固定的太阳轮S1和输入旋转的行星架CR1经由第三离合器C-3输入到太阳轮S2。还有,由于第二制动器B-2的制动,行星架CR2的旋转被固定。这样,输入到太阳轮S2的减速旋转经由固定的行星架CR2输出到齿圈R3,从输出轴15输出作为倒退1速档的反向旋转。
如图3所示,在倒退2速档(Rev2),第四离合器C-4卡合,第二制动器B-2制动。这样,如图2和图4所示,行星架CR1的输入旋转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卡合输入到太阳轮S2。另外,由于第二制动器B-2的制动,行星架CR2的旋转被固定。这样,输入到太阳轮S2的输入旋转经由固定的行星架CR2输出到齿圈R3,从输出轴15输出作为倒退2速档的反向旋转。
另外,在例如P(驻车)位或N(空档)位,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及第四离合器C-4释放。这样,行星架CR1与太阳轮S2之间、齿圈R1与太阳轮S2和太阳轮S3之间、即行星齿轮DP与行星齿轮组PU之间处于切断状态。还有,输入轴12(中间轴13)和行星架CR2之间处于切断状态。这样,输入轴12与行星齿轮组PU之间的动力传送处于切断状态,即输入轴12与输出轴15的动力传送处于切断状态。
在实现上述多档变速的结构中,当第二离合器C-2与第三离合器C-3卡合以实现前进7速档(7th)、以及第二离合器C-2卡合、第一制动器B-1制动以实现前进8速档(8th)时,由于第一离合器处于释放状态,太阳轮S3处于自由状态,如图4的速度线图所示,在非常高的转速下进行旋转。
还有,当第一离合器C-1与第二离合器C-2卡合以实现前进5速档(5th)时,由于第三离合器C-3、第三离合器C-3、和第一制动器处于释放状态,太阳轮S2处于自由状态,如图4的速度线图所示,在非常高的转速下进行旋转。
另外,在高速档行驶时,即C-2卡合的变速档(5th-8th)时,除了离合器C-2以外卡合的卡合单元(即在5th时的C-1、6th时的C-4、7th时的C-3、8th时的B-1)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停止向这些卡合单元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油压,输出构件被行驶中的驱动车轮所转动,转速不会变化,但是有可能会由于应该卡合的摩擦卡合单元出现释放,负荷减小,发动机转速增加,从而输入轴转速增加。即,输出构件的转速处于固定在与当时的车速对应的转速的状态,输入轴的高速旋转通过离合器C-2的卡合而输入到行星齿轮组PU,从而行星齿轮组PU的单元的转速有可能很高。下面利用具体例进行说明。例如当通过离合器C-2和离合器C-3的卡合实现7速行驶时,如果在低车速时由于某种原因停止向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油压,而且驾驶员踩动加速踏板以增加发动机负荷,则有可能由于处于没有达到变速档的无负荷状态,发动机飞车到高转速,输出构件则低速旋转,通过离合器C-3传送动力的行星齿轮组PU的规定的旋转单元出现高速旋转。此时为了承受高速旋转带来的惯性增加,需要确保向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一部分的旋转单元传送动力的构件的强度,特别是配置在外周侧时,会增加了自动变速器的重量。下面详细叙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与本发明有关的结构。
这里,参照图1,简单说明自动变速器构11整体的大概结构、特别是各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所谓离合器(第一~第四离合器C-1~C-4)和制动器(第一制动器B-1、第二制动器B-2),分别具有包含摩擦板(外摩擦板和内摩擦板)、和对其进行接通断开的液压伺服系统的意思。
如图1所示,自动变速器构11的壳体4作为整体,大致为前侧(图1中左侧)为大直径、向后侧形成小直径的筒。壳体4整体分成3个分割壳体、即前侧的包容液力变矩器7的外壳壳体(未图示)、中间的变速器箱3和后侧的延伸壳体9。在变速器箱3的前端、即外壳壳体侧,固定有法兰状的隔壁构件3a。另外,该隔壁构件3a的后面内径侧上,向后方延伸设置有轮毂部3b。另一方面,在位于变速器箱3的后端、即延长壳体9侧,法兰状的隔壁部3c与变速器箱3构成一体。
上述壳体4的中心,从前向后,在同一轴心上顺次设置有变速器构21的输入轴12、中间轴13、输出轴15。在轴向位置上,自动变速器构11的输入轴11位于外壳壳体的前部,变速器构21的输入轴12从输入轴11的紧邻后方贯通隔壁构件3a的中心,延伸到减速行星齿轮DP后端的稍后位置。中间轴13的前部与输入轴12的后部内侧通过花键卡合,并且后端延伸到大致后侧的隔壁部3c。输出轴15的前部被嵌合进中间轴13的外周面,后部突出到延伸壳体9的后方。另外,如上所述,输入轴12和中间轴13成为一体,构成一体化的广义的输入轴。还有,在区分外壳壳体的内侧和变速器箱3的内侧的隔壁构件3a的内径侧上,设置有与输入轴11连结的未图示的油泵。
变速器箱3内,在同一轴上配置有行星齿轮DP和行星齿轮组PU,在该行星齿轮DP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配置有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其外周侧配置有摩擦板51。另外,在该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该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与该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相邻地配置有环状的支承壁(中央支承)120。该支承壁120的内周侧,延伸设置有该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后述的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内周部分,即这些液压伺服系统40、50配置在支承壁120上。
另外,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的前方侧,配置有摩擦板21配置在行星齿轮DP的外周侧的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与摩擦板41配置在该摩擦板21的后方侧的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详细地说,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相反的一侧的前方侧的上述轮毂部3b上。
还有,摩擦板31配置在外周侧的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的后方侧的中间轴13(广义的输入轴12)上。另外,摩擦板61相邻配置的第一制动器B-1的液压伺服系统60配置在支承壁120的轴向后方侧的后方面,摩擦板71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的外周侧的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配置在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后方侧的隔壁部3c上。单向离合器F-1配置在该行星齿轮组PU与支承壁120的轴向之间。
接着,详细说明变速器构21。如前所述,配置在变速器箱3的内侧的行星齿轮DP具有太阳轮S1、行星架CR1、齿圈R1。在该行星齿轮DP的前方侧,上述轮毂部3b被输入轴12的外周面所覆盖,上述太阳轮S1被固定而不能旋转。还有,行星架CR1支承行星轮P1、P2并使其自由旋转。这些行星轮P1、P2相互啮合,同时前者的行星轮P1与太阳轮S1啮合,后者的行星轮P2与齿圈R1啮合。该行星架CR1的后侧的行星架板与输入轴12连结,同时前侧的行星架板与鼓状的(第一)连结构件140连结。还有,齿圈R1与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连结。
该第一离合器C-1具有摩擦板21、和接通断开该摩擦板21的液压伺服系统20。该液压伺服系统20具有向后方开口的离合器鼓22、活塞构件23、复位板24、复位弹簧25。活塞构件23配置在离合器鼓22的后方并能沿前后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1、a2,与离合器鼓22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26。另外,复位板24通过嵌合进离合器鼓22的锁紧环29,被阻止向后侧移动。在复位板24与配置在其前方的活塞构件2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25,同时通过2根密封圈a1、a3,构成油密状的复位油室27。
还有,摩擦板2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离合器鼓22的前端部内周侧卡合,同时其内摩擦板通过花键与衬套构件151卡合。即,该第一离合器C-1卡合时,上述行星齿轮DP的齿圈R1的减速旋转输入到衬套构件151。该衬套构件151与被自由旋转地支承在中间轴13的外周侧的(第三)连结构件102连结,该连结构件102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3连结。另外,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与后面详细叙述的第三离合器C-3的衬套构件153连结。
另一方面,与上述行星架CR1连结的连结构件140与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连结。该第四离合器C-4具有摩擦板51、和接通断开该摩擦板51的液压伺服系统50。该液压伺服系统50具有向前方(行星齿轮DP侧)开口的离合器鼓52、活塞构件53、复位板54、复位弹簧55。另外,活塞构件53配置在离合器鼓52的前方并能沿前后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7、a8与离合器鼓52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56。另外,复位板54通过嵌合进离合器鼓52的锁紧环59被阻止向前侧移动。在复位板54与配置在其后方的活塞构件5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55,同时通过2根密封圈a7、a9,构成油密状的复位油室57。
还有,摩擦板5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离合器鼓52的前端部内周侧卡合,同时其内摩擦板通过花键与衬套构件154卡合。即,该第四离合器C-4卡合时,上述行星齿轮DP的行星架CR1的输入旋转输入到衬套构件154。该衬套构件154与第三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42连结,同时该离合器鼓42与被自由旋转地支承在上述连结构件102的外周侧的(第二)连结构件101连结,该连结构件101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连结。
该第三离合器C-3具有摩擦板41、和接通断开该摩擦板41的液压伺服系统40。该液压伺服系统40具有向前方开口的离合器鼓42、活塞构件43、复位板44、复位弹簧45。还有,活塞构件43配置在离合器鼓42的前方并能沿前后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4、a5,与离合器鼓42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46。另外,复位板44通过嵌合进离合器鼓42的锁紧环49,被阻止向前侧移动。在复位板44与配置在其后方的活塞构件4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45,同时通过2根密封圈a4、a6,构成油密状的复位油室47。
还有,摩擦板4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离合器鼓42的前端部内周侧卡合,同时其内摩擦板通过花键与衬套构件153卡合。上述行星齿轮DP的齿圈R1的减速旋转经由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输入到衬套构件153,即该第三离合器C-3卡合时,该减速旋转输入到离合器鼓42。该离合器鼓42与连结在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的连结构件101连结。
通过支承壁120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详细来说,通过支承壁120与单向离合器F-1之间的衬套构件156与该连结构件101连结,该衬套构件156通过花键与第一制动器B-1的摩擦板61的内摩擦板卡合。该第一制动器B-1具有以该支承壁120的后方外周侧的侧面为油缸部的液压伺服系统60,该液压伺服系统60具有活塞构件63、复位板64、复位弹簧65。另外,活塞构件63配置在支承壁120的气缸部的后方并能沿前后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10、a11,与该气缸部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66。另外,复位板64通过嵌合进支承壁120的锁紧环69,被阻止向后侧移动。在复位板64与配置在其前方的活塞构件6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65。
该第一制动器B-1的摩擦板6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变速器箱3的内周面卡合。即该第一制动器B-1制动时,衬套构件156被固定,不能旋转,上述连结构件101和太阳轮S2的旋转被固定。
另一方面,第二离合器C-2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的后方侧、中间轴13的后端外周侧。该第二离合器C-2具有摩擦板31、和接通断开该摩擦板31的液压伺服系统30。该液压伺服系统30具有向前方开口、与上述中间轴13连结的离合器鼓32、活塞构件33、复位板34、复位弹簧35。另外,活塞构件33配置在离合器鼓32的前方并能沿前后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12、a13,与离合器鼓32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36。另外,复位板34通过嵌合进中间轴13的锁紧环39,被阻止向前侧移动。在复位板34与配置在其后方的活塞构件3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35,同时通过2根密封圈a12、a14,构成油密状的复位油室37。
摩擦板3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离合器鼓32的前端部内周侧卡合,同时其内摩擦板通过花键与衬套构件152卡合。即该第二离合器C-2卡合时,上述中间轴13的输入旋转输入到衬套构件152。该衬套构件152与连结在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的后侧的行星架板连结。
还有,另一方面,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的前侧的行星架板上,连结有衬套构件157,同时连结有单向离合器F-1的内圈112。该单向离合器F-1具有上述内圈112、楔块机构113、外圈114。该外圈114通过连结构件115与变速器箱3连结,其旋转被固定。即当内圈112相对外圈114旋转时,通过楔块机构113被固定,从而只限制一个方向的旋转。
上述衬套构件157通过花键与第二制动器B-2的摩擦板71的内摩擦板卡合。该第二制动器B-2具有以变速器箱3的后方的隔壁部3c的侧面为油缸部的液压伺服系统70,该液压伺服系统70具有活塞构件73、复位板74、复位弹簧75。活塞构件73配置在隔壁部3c的气缸部的前方并能沿前后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15、a16,与该气缸部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76。另外,复位板74通过嵌合进变速器箱3的锁紧环79,被阻止向前侧移动。在复位板74与配置在其前方的活塞构件7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75。
该第二制动器B-2的摩擦板7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变速器箱3的内周面卡合。即该第二制动器B-2制动时,衬套构件157被固定,不能旋转,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的旋转被固定。
如上所述,该行星齿轮组PU具有太阳轮S2、太阳轮S3、行星架CR2、和齿圈R2。其中,太阳轮S2被中间轴13支承并能自由旋转,同时如上所述与连结构件102连结,自由输入来自第一离合器C-1的减速旋转。还有,太阳轮S2被连结构件102支承并能自由旋转,同时如上所述与连结构件101连结,自由输入来自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的减速旋转或输入旋转,同时被第一制动器B-1自由制动。另外,行星架CR1自由输入来自第二离合器C-2的输入旋转,同时被单向离合器F-1限制一个方向的旋转,且被第二制动器B-2自由固定其旋转。
该行星架CR2被短行星轮P3和长行星轮P4支承并能自由旋转,这些行星轮P3、P4相互啮合,同时短行星轮P3与太阳轮S3啮合,长行星轮P4与太阳轮S2和齿圈R3啮合。该齿圈R1与输出轴15连结。
接着,说明各结构单元的油路结构。
在从上述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内设置有与未图示的油泵连通的油路,该油路被密封圈d1、d2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11连通。在输入轴12内沿轴向穿设有油路c12,与上述径向的油路c11连通。另外,在输入轴12的后方侧,穿设有从油路c12沿径向至输入轴12的外周侧贯通的未图示的多条油路,所供给的油作为润滑油,从这些多条油路飞散向输入轴12的外周侧。这样,对变速器箱3内的各构件、即行星齿轮DP的各齿轮、第一离合器C-1的各构件进行润滑。另外,例如第一离合器C-1的复位油室27内的油在与润滑油一样被供给、或被排出时,也与其它润滑油合流,对变速器箱3的各构件进行润滑。
另外,在上述轮毂部3b中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21,该油路c21利用密封圈d3、d4对轮毂部3b与连结构件140之间进行密封,利用密封圈d5、d6对该连结构件140与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之间进行密封,并与工作油室2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21供给第一离合器C-1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工作油室26。
另一方面,在支承壁120内设置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41、c51,该油路c41利用密封圈d7、d8对支承壁120与第三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4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46连通。还有,该油路c51利用密封圈d9、d10对支承壁120与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5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41供给第三离合器C-3的工作油压、向油路c51供给第四离合器C-4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工作油室46和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工作油室56。
还有,在上述变速器箱3的隔壁部3c内设置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未图示的油路,该油路利用密封圈d11、d12对隔壁部3c与输出轴15之间进行密封,与油路c31连通。还有,该油路c31利用密封圈d13对中间轴13与输出轴15之间进行密封,与在中间轴13中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32连通,而且油路c32与在中间轴13中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33连通,与工作油室3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31供给第二离合器C-2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工作油室36。
另外,利用从变速器箱3经由支承壁120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一制动器B-1的液压伺服系统60的工作油室66供给工作油压,另外,利用变速器箱3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的工作油室76供给工作油压。
如上所述,如果利用与本发明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1,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设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液压伺服系统20、40设置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输入轴12经由通过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外周侧的连结构件140与第四离合器C-4连结,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1、102分别与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S3连结,从而能够防止连结各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构件出现交错,且可以将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即不增速旋转、不增大传送转矩)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同时将可能大幅增速旋转的连结构件101、102配置在内周侧。这样,连结这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的厚度比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1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还有,由于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从而容易安装检测输入转速的输入转速传感器。
还有,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51向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连结构件101和连结构件102从输入轴12(或者中间轴13)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通过减少密封圈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来提高自动变速器11的效率,减少从密封圈泄漏的工作油,防止控制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离合器鼓52朝着行星齿轮DP侧开口,因此能够避免输出输入第四离合器C-4旋转的构件与连结构件140发生交错。
还有,来自第四离合器C-4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C-3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连结构件101,自由传送到太阳轮S2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自动变速器11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另外,由于第一制动器B-1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的衬套构件156,与连结构件101连结,因此能够自由固定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的旋转,且能够防止连结构件140与衬套构件156发生交错。
还有,由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能够靠近配置,因此能够缩短连结第四离合器C-4与第三离合器C-3的传送较大转矩的传送构件(特别是连结从第三离合器C-3至连结构件101的构件)的长度。这样,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1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还有,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41向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与从例如设置在从壳体3延伸的轮毂部3b或设置在输入轴12中的油路经由连结构件140等相对旋转的构件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11的效率,提高其控制性。
另外,由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壳体3延伸的轮毂部3b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3b内的油路c21向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输入轴12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至工作油室26的油路长度,能够提高油压控制的响应性。特别是当第一离合器C-1为从空档切换到行驶档时卡合的离合器时,能够提高切换到行驶状态时的响应性。另外,由于第一离合器C-1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第三和第四离合器C-3、C-4相反的一侧,即配置在轮毂部3b上的离合器只有第一离合器C-1,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3b内集中设置多条油路,能够充分确保轮毂部3b内的各油路的面积,因此能够降低工作油的管路阻力。这样,能够提高供给到第一离合器C-1的工作油的响应性。
另外,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3b内、或支承壁120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还有,如上所述,分别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单向离合器F-1(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卡合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通过使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卡合、同时使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倒退档。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沿着图5说明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二实施方式。图5为表示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符号,故省略其说明。
与本第二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2具有变速器构22,其变速器构22为在第一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1中的变速器构21中,第二离合器C-2及其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详细来说,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轴向之间。即,该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输入轴12的后端外周侧、且在第三离合器C-3的摩擦板41的内周侧。还有,其离合器鼓32与输入轴12连结。另外,通过花键与第二离合器C-2的摩擦板31的内摩擦板卡合的衬套构件152与中间轴13连结。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轴13可以相对于输入轴12自由旋转,即成为将衬套构件152的旋转传送到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的连结构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单元的油路结构。
在从上述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内设置有与未图示的油泵连通的油路,该油路被密封圈d1、d2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11连通。在输入轴12内沿轴向穿设有油路c12,与上述径向的油路c11连通。还有,在输入轴12的后方侧,穿设有从油路c12沿径向至输入轴12的外周侧贯通的未图示的多条油路,所供给的油作为润滑油,从这些多条油路飞向输入轴12的外周侧。这样,对变速器箱3内的各构件、即行星齿轮DP的各齿轮、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各构件进行润滑。另外,例如第一离合器C-1的复位油室27和第二离合器C-2的复位油室37内的油在与润滑油一样被供给、或被排出时,也与其它润滑油合流,对变速器箱3的各构件进行润滑。
另外,在上述轮毂部3b中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该油路利用密封圈d3、d4对轮毂部3b与输入轴12之间进行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31连通。该油路c31与沿轴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即与上述油路c12平行穿设的油路c32连通。该油路c32与在输入轴12的后端侧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33连通。该油路c33与工作油室3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31供给第二离合器C-2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工作油室36。
另外,在上述轮毂部3b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21,该油路c21利用密封圈d5、d6对轮毂部3b与连结构件140之间进行密封,利用密封圈d7、d8对该连结构件140与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之间进行密封,并与工作油室2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21供给第一离合器C-1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工作油室26。
另一方面,在支承壁120内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41、c51,该油路c41利用密封圈d9、d10对支承壁120与第三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4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46连通。还有,该油路c51利用密封圈d11、d12对支承壁120与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5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41供给第三离合器C-3的工作油压、向油路c51供给第四离合器C-4的工作油压时,则会分别供给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工作油室46和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工作油室56。
另外,利用从变速器箱3经由支承壁120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一制动器B-1的液压伺服系统60的工作油室66供给工作油压,还有,利用变速器箱3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的工作油室76供给工作油压。
如上所述,如果利用与本发明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2,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设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液压伺服系统20、40设置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输入轴12经由通过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外周侧的连结构件140与第四离合器C-4连结,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1、102分别与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S3连结,从而能够防止连结各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构件出现交错,且可以将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即不增速旋转、不增大传送转矩)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同时将可能大幅增速旋转的连结构件101、102配置在内周侧。这样,连结这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的厚度比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2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另外,由于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从而容易安装检测输入转速的输入转速传感器。
另外,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51向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连结构件101和连结构件102从输入轴12(或者中间轴13)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通过减少密封圈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来提高自动变速器12的效率,减少从密封圈泄漏的工作油,防止控制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离合器鼓52朝着行星齿轮DP侧开口,因此能够避免输出输入第四离合器C-4旋转的构件与连结构件140发生交错。
还有,来自第四离合器C-4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C-3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连结构件101,自由传送到太阳轮S2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自动变速器12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另外,由于第一制动器B-1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的衬套构件156,与连结构件101连结,因此能够自由固定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的旋转,且能够防止连结构件140与衬套构件156发生交错。
还有,由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能够靠近配置,因此能够缩短连结第四离合器C-4与第三离合器C-3的传送较大转矩的传送构件(特别是连结从第三离合器C-3至连结构件101的构件)的长度。这样,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1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另外,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41向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与从例如设置在从壳体3延伸的轮毂部3b或设置在输入轴12中的油路经由连结构件140等相对旋转的构件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12的效率,提高其控制性。
另外,由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壳体3延伸的轮毂部3b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3b内的油路c21向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输入轴12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至工作油室26的油路长度,能够提高油压控制的响应性。特别是当第一离合器C-1为从空档切换到行驶档时卡合的离合器时,能够提高切换到行驶状态时的响应性。另外,由于第一离合器C-1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第三和第四离合器C-3、C-4相反的一侧,即配置在轮毂部3b上的离合器只有第一离合器C-1,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3b内集中设置多条油路,能够充分确保轮毂部3b内的各油路的面积,因此能够降低工作油的管路阻力。这样,能够提高供给到第一离合器C-1的工作油的响应性。
还有,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因此行星齿轮组PU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的输出轴15能够靠近配置,能够缩短连结在较低速档传送大转矩、且在较后速档高速旋转的齿圈R3与输出轴15的构件的长度,这样,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2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还有,能够使配置行星齿轮组PU的轴(即中间轴13)的支承部(即被输出轴15所支承的部分)靠近该行星齿轮组PU,从而能够稳定齿轮的姿态。
另外,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第三离合器C-3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从而能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与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这样,由于能够将容量较小的第二离合器C-2配置在第三离合器C-3的摩擦板41的内周侧,从而能够缩短自动变速器12的轴长。另外,由于将输入旋转输入到行星齿轮DP的构件与第二离合器C-2的离合器鼓32能够实现共用,从而能够缩短自动变速器12的轴长。
还有,分别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单向离合器F-1(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卡合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通过使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卡合、同时使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倒退档。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沿着图6说明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三实施方式。图6为表示与第三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3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符号,故省略其说明。
与本第三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3具有变速器构23,其变速器构23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的变速器构21,将第一离合器C-1及其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详细来说,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轴向之间。即,该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输入轴12的后端外周侧,其离合器鼓22被输入轴12支承,且能自由旋转。另外,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的前端部外周侧通过花键与第三离合器C-3的摩擦板41的内摩擦板卡合。即第三离合器C-3的摩擦板41在径向与第一离合器C-1的摩擦板21的外周侧重叠配置,也起着作为衬套构件153的作用。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单元的油路结构。
在从上述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内设置有与未图示的油泵连通的油路,该油路被密封圈d1、d2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11连通。在输入轴12内沿轴向穿设有油路c12,与上述径向的油路c11连通。还有,在输入轴12的后方侧,穿设有从油路c12沿径向至输入轴12的外周侧贯通的未图示的多条油路,所供给的油作为润滑油,从这些多条油路飞向输入轴12的外周侧。这样,对变速器箱3内的各构件、即行星齿轮DP的各齿轮、第一离合器C-1的各构件进行润滑。另外,例如第一离合器C-1的复位油室27内的油在与润滑油一样被供给、或被排出时,也与其它润滑油合流,对变速器箱3的各构件进行润滑。
另外,在上述轮毂部3b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未图示的油路,该油路利用密封圈d3、d4对轮毂部3b与输入轴12之间进行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21连通。该油路c21与沿轴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即与上述油路c12平行穿设的油路c22连通。该油路c22与在输入轴12的后端侧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23连通。该油路c23利用密封圈d5、d6对输入轴12与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2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21供给第一离合器C-1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工作油室26。
另一方面,在支承壁120内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41、c51,该油路c41利用密封圈d7、d8对支承壁120与第三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4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46连通。另外,该油路c51利用密封圈d9、d10对支承壁120与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5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41供给第三离合器C-3的工作油压、向油路c51供给第四离合器C-4的工作油压时,则会分别供给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工作油室46和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工作油室56。
另外,在变速器箱3的隔壁部3c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未图示的油路,该油路利用密封圈d11、d12对隔壁部3c与输出轴15之间进行密封,与油路c31连通。另外,该油路c31利用密封圈d13对中间轴13与输出轴15之间进行密封,与在中间轴13内沿轴向穿设的油路c32连通。另外,油路c32与在中间轴13内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33连通,并与工作油室3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31供给第二离合器C-2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工作油室36。
另外,利用从变速器箱3经由支承壁120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一制动器B-1的液压伺服系统60的工作油室66供给工作油压,另外,利用变速器箱3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的工作油室76供给工作油压。
如上所述,如果利用与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13,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设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液压伺服系统20、40设置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输入轴12经由通过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外周侧的连结构件140与第四离合器C-4连结,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1、102分别与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S3连结,从而能够防止连结各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构件出现交错,且可以将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即不增速旋转、不增大传送转矩)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同时将可能大幅增速旋转的连结构件101、102配置在内周侧。这样,连结这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的厚度比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3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还有,由于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从而容易安装检测输入转速的输入转速传感器。
另外,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51向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连结构件101和连结构件102从输入轴12(或者中间轴13)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通过减少密封圈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来提高自动变速器13的效率,减少从密封圈泄漏的工作油,防止控制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离合器鼓52朝着行星齿轮DP侧开口,因此能够避免输出输入第四离合器C-4旋转的构件与连结构件140发生交错。
另外,来自第四离合器C-4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C-3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连结构件101,自由传送到太阳轮S2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自动变速器13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另外,由于第一制动器B-1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的衬套构件156,与连结构件101连结,因此能够自由固定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的旋转,且能够防止连结构件140与衬套构件156发生交错。
另外,由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轴向之间,经由设置在输入轴12内的油路向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因此与从例如设置在从壳体3延伸的轮毂部3b中的油路经由第一连结构件140等相对旋转的构件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13的效率,提高其控制性。
另外,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3b内、或支承壁120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另外,分别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单向离合器F-1(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卡合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通过使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卡合、同时使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倒退档。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7说明对上述第三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四实施方式。图7为表示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4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3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符号,故省略其说明。
本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4具有变速器构24,其变速器构24相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3的变速器构23,将第二离合器C-2及其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详细来说,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轴向之间。即,该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输入轴12的后端外周侧,且在第三离合器C-3的摩擦板41的内周侧。还有,其离合器鼓32与输入轴12连结。另外,通过花键与第二离合器C-2的摩擦板31的内摩擦板卡合的衬套构件152与中间轴13连结。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轴13可以相对于输入轴12自由旋转,即成为将衬套构件152的旋转传送到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的连结构件。另外,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一样,与通过花键与第三离合器C-3的摩擦板41的内摩擦板卡合的衬套构件153连结。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单元的油路结构。
在从上述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内设置有与未图示的油泵连通的油路,该油路被密封圈d1、d2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11连通。在输入轴12内沿轴向穿设有油路c12,与上述径向的油路c11连通。还有,在输入轴12的后方侧,穿设有从油路c12沿径向至输入轴12的外周侧贯通的未图示的多条油路,所供给的油作为润滑油,从这些多条油路飞向输入轴12的外周侧。这样,对变速器箱3内的各构件、即行星齿轮DP的各齿轮、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各构件进行润滑。另外,例如第一离合器C-1的复位油室27和第二离合器C-2的复位油室37内的油在与润滑油一样被供给、或被排出时,也与其它润滑油合流,对变速器箱3的各构件进行润滑。
另外,在上述轮毂部3b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未图示的油路,该油路利用密封圈d3、d4对轮毂部3b与输入轴12之间进行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31连通。该油路c31与沿轴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即与上述油路c12平行穿设的油路c32连通。该油路c32与在输入轴12的后端侧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33连通。该油路c33与工作油室3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31供给第二离合器C-2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工作油室36。
还有,在上述轮毂部3b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未图示的油路,该油路利用密封圈d5、d6对轮毂部3b与输入轴12之间进行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21连通。该油路c21与沿轴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即与上述油路c12及油路c32平行穿设的未图示的油路连通,该油路与在输入轴12的中部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23连通。该油路c23利用密封圈d7、d8对输入轴12与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之间进行密封,并与工作油室2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21供给第一离合器C-1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工作油室26。
另一方面,在支承壁120内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41、c51,该油路c41利用密封圈d9、d10对支承壁120与第三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4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46连通。还有,该油路c51利用密封圈d11、d12对支承壁120与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5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41供给第三离合器C-3的工作油压、向油路c51供给第四离合器C-4的工作油压时,则会分别供给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工作油室46和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工作油室56。
另外,利用从变速器箱3经由支承壁120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一制动器B-1的液压伺服系统60的工作油室66供给工作油压,还有,利用变速器箱3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的工作油室76供给工作油压。
如上所述,如果利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14,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设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液压伺服系统20、40设置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输入轴12经由通过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外周侧的连结构件140与第四离合器C-4连结,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1、102分别与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S3连结,从而能够防止连结各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构件出现交错,且可以将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即不增速旋转、不增大传送转矩)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同时将可能大幅增速旋转的连结构件101、102配置在内周侧。这样,连结这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的厚度比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3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还有,由于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从而容易安装检测输入转速的输入转速传感器。
还有,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51向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连结构件101和连结构件102从输入轴12(或者中间轴13)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通过减少密封圈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来提高自动变速器14的效率,减少从密封圈泄漏的工作油,防止控制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离合器鼓52朝着行星齿轮DP侧开口,因此能够避免输出输入第四离合器C-4旋转的构件与连结构件140发生交错。
另外,来自第四离合器C-4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C-3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连结构件101,自由传送到太阳轮S2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自动变速器14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另外,由于第一制动器B-1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的衬套构件156,与连结构件101连结,因此能够自由固定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的旋转,且能够防止连结构件140与衬套构件156发生交错。
还有,由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轴向之间,经由设置在输入轴12内的油路向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因此与从例如设置在从壳体3延伸的轮毂部3b中的油路经由第一连结构件140等相对旋转的构件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14的效率,提高其控制性。
另外,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因此行星齿轮组PU与自动变速器14的输出轴15能够靠近配置,能够缩短连结在较低速档传送大转矩、且在较后速档高速旋转的齿圈R3与输出轴15的构件的长度,这样,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4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还有,能够使配置行星齿轮组PU的轴(即中间轴13)的支承部(即被输出轴15所支承的部分)靠近该行星齿轮组PU,从而能够稳定齿轮的姿态。
另外,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第三离合器C-3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轴向之间,从而能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这样,由于能够将容量较小的第二离合器C-2配置在第三离合器C-3的摩擦板41的内周侧,从而能够缩短自动变速器14的轴长。
还有,分别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单向离合器F-1(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卡合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通过使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卡合、同时使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倒退档。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沿着图8说明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五实施方式。图8为表示与第五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5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符号,故省略其说明。
与本第五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5具有变速器构25,其变速器构25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的变速器构21,将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即配置在行星齿轮DP的前方侧。还有,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详细来说,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
即,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从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上,其第三离合器C-3的摩擦板41通过花键与行星齿轮DP的齿圈R1的外周侧卡合。该第三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42与连结构件101连结。还有,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输入轴12的后端外周侧,其离合器鼓22被输入轴12支承,且能自由旋转。该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在外周部分与行星齿轮DP的齿圈R1连结。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单元的油路结构。
在从上述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内设置有与未图示的油泵连通的油路,该油路被密封圈d1、d2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11连通。在输入轴12内沿轴向穿设有油路c12,与上述径向的油路c11连通。还有,在输入轴12的后方侧,穿设有从油路c12沿径向至输入轴12的外周侧贯通的未图示的多条油路,所供给的油作为润滑油,从这些多条油路飞向输入轴12的外周侧。这样,对变速器箱3内的各构件、即行星齿轮DP的各齿轮、第一离合器C-1的各构件进行润滑。另外,例如第一离合器C-1的复位油室27内的油在与润滑油一样被供给、或被排出时,也与其它润滑油合流,对变速器箱3的各构件进行润滑。
还有,在上述轮毂部3b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未图示的油路,该油路利用密封圈d3、d4对轮毂部3b与输入轴12之间进行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21连通。该油路c21与沿轴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即与上述油路c12平行穿设的油路c22连通。该油路c22与在输入轴12的后端侧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23连通。该油路c23利用密封圈d9、d10对输入轴12与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2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21供给第一离合器C-1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工作油室26。
还有,在上述轮毂部3b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41,该油路c41利用密封圈d5、d6对轮毂部3b与连结构件140之间进行密封,并利用密封圈d7、d8对该连结构件140与第三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42之间进行密封,并与工作油室4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41供给第三离合器C-3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工作油室46。
另一方面,在支承壁120内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51,该油路c51利用密封圈d11、d12对支承壁120与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5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51供给第四离合器C-4的工作油压,则会供给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工作油室56。
另外,在变速器箱3的隔壁部3c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未图示的油路,该油路利用密封圈d14、d15对隔壁部3c与输出轴15之间进行密封,与油路c31连通。还有,该油路c31利用密封圈d13对中间轴13与输出轴15之间进行密封,与在中间轴13内沿轴向穿设的油路c32连通。另外,油路c32与在中间轴13内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33连通,并与工作油室3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31供给第二离合器C-2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工作油室36。
另外,利用从变速器箱3经由支承壁120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一制动器B-1的液压伺服系统60的工作油室66供给工作油压,还有,利用变速器箱3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的工作油室76供给工作油压。
如上所述,如果利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15,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设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液压伺服系统20、40设置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输入轴12经由通过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外周侧的连结构件140与第四离合器C-4连结,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1、102分别与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S3连结,从而能够防止连结各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构件出现交错,且可以将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即不增速旋转、不增大传送转矩)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同时将可能大幅增速旋转的连结构件101、102配置在内周侧。这样,连结这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的厚度比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5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还有,由于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从而容易安装检测输入转速的输入转速传感器。
另外,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51向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连结构件101和连结构件102从输入轴12(或者中间轴13)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通过减少密封圈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来提高自动变速器15的效率,减少从密封圈泄漏的工作油,防止控制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离合器鼓52朝着行星齿轮DP侧开口,因此能够避免输出输入第四离合器C-4旋转的构件与连结构件140发生交错。
还有,来自第四离合器C-4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C-3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连结构件101,自由传送到太阳轮S2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自动变速器15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另外,由于第一制动器B-1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的衬套构件156,与连结构件101连结,因此能够自由固定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的旋转,且能够防止连结构件140与衬套构件156发生交错。
还有,由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3b内的油路c41向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因此能够向第三离合器C-3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并能使第三离合器C-3与连结构件101连结。
还有,由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经由设置在输入轴12内的油路c21向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因此能够向第一离合器C-1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与将第一离合器C-3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的情况相比,不需要通过行星齿轮DP的外周侧配置传送第一离合器C-1的输出旋转的传送构件,即能够减少通过行星齿轮DP的外周侧的构件。这样,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5的径向的小型化。
还有,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3b内、或支承壁120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还有,分别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单向离合器F-1(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卡合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通过使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卡合、同时使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倒退档。
(第六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9说明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六实施方式。图9为表示与第六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6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六实施方式中,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5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符号,故省略其说明。
本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6具有变速器构26,其变速器构26相对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5的变速器构25,将第二离合器C-2及其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详细来说,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即,该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输入轴12的后端外周侧,其离合器鼓32与输入轴12连结。另外,通过花键与第二离合器C-2的摩擦板31的内摩擦板卡合的衬套构件152与中间轴13连结。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轴13可以相对输入轴12自由旋转,即成为将衬套构件152的旋转传送到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的连结构件。还有,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朝着行星齿轮DP侧(前方侧)开口,通过花键与摩擦板21的内摩擦板卡合的衬套构件151与行星齿轮DP的齿圈R1连结。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单元的油路结构。
在从上述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内设置有与未图示的油泵连通的油路,该油路被密封圈d1、d2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11连通。在输入轴12内沿轴向穿设有油路c12,与上述径向的油路c11连通。还有,在输入轴12的后方侧,穿设有从油路c12沿径向至输入轴12的外周侧贯通的未图示的多条油路,所供给的油作为润滑油,从这些多条油路飞向输入轴12的外周侧。这样,对变速器箱3内的各构件、即行星齿轮DP的各齿轮、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各构件进行润滑。另外,例如第一离合器C-1的复位油室27和第二离合器C-2的复位油室37内的油在与润滑油一样被供给、或被排出时,也与其它润滑油合流,对变速器箱3的各构件进行润滑。
还有,在上述轮毂部3b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未图示的油路,该油路利用密封圈d3、d4对轮毂部3b与输入轴12之间进行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31连通。该油路c31与沿轴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即与上述油路c12平行穿设的油路c32连通。该油路c32与在输入轴12的后端侧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33连通。该油路c33与工作油室3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31供给第二离合器C-2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工作油室36。
另外,在上述轮毂部3b中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未图示的油路,该油路利用密封圈d5、d6对轮毂部3b与输入轴12之间进行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21连通。该油路c21与沿轴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即与上述油路c12及油路c32平行穿设的未图示的油路连通,该油路与在输入轴12的中部稍后方侧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23连通。该油路c23利用密封圈d11、d12对输入轴12与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之间进行密封,并与工作油室2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21供给第一离合器C-1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工作油室26。
还有,在上述轮毂部3b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41,该油路c41利用密封圈d7、d8对轮毂部3b与连结构件140之间进行密封,并利用密封圈d9、d10对该连结构件140与第三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42之间进行密封,并与工作油室4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41供给第三离合器C-3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工作油室46。
另一方面,在支承壁120内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51,该油路c51利用密封圈d13、d14对支承壁120与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5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51供给第四离合器C-4的工作油压,则会供给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工作油室56。
另外,利用从变速器箱3经由支承壁120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一制动器B-1的液压伺服系统60的工作油室66供给工作油压,还有,利用变速器箱3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的工作油室76供给工作油压。
如上所述,如果利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16,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设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液压伺服系统20、40设置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输入轴12经由通过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外周侧的连结构件140与第四离合器C-4连结,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1、102分别与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S3连结,从而能够防止连结各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构件出现交错,且可以将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即不增速旋转、不增大传送转矩)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同时将可能大幅增速旋转的连结构件101、102配置在内周侧。这样,连结这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的厚度比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6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还有,由于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从而容易安装检测输入转速的输入转速传感器。
还有,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51向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连结构件101和连结构件102从输入轴12(或者中间轴13)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通过减少密封圈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来提高自动变速器16的效率,减少从密封圈泄漏的工作油,防止控制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离合器鼓52朝着行星齿轮DP侧开口,因此能够避免输出输入第四离合器C-4旋转的构件与连结构件140发生交错。
还有,来自第四离合器C-4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C-3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连结构件101,自由传送到太阳轮S2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自动变速器16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另外,由于第一制动器B-1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的衬套构件156,与连结构件101连结,因此能够自由固定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的旋转,且能够防止连结构件140与衬套构件156发生交错。
还有,由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3b内的油路c41向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因此能够向第三离合器C-3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并能使第三离合器C-3与连结构件101连结。
还有,由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经由设置在输入轴12内的油路c21向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因此能够向第一离合器C-1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与将第一离合器C-3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的情况相比,不需要通过行星齿轮DP的外周侧配置传送第一离合器C-1的输出旋转的传送构件,即能够减少通过行星齿轮DP的外周侧的构件。这样,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6的径向的小型化。
还有,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因此行星齿轮组PU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6的输出轴15能够靠近配置,能够缩短连结在较低速档传送大转矩、且在较后速档高速旋转的齿圈R3与输出轴15的构件的长度,这样,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6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还有,能够使配置行星齿轮组PU的轴(即中间轴13)的支承部(即被输出轴15所支承的部分)靠近该行星齿轮组PU,从而能够稳定齿轮的姿态。
另外,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从而能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这样,由于能够将容量较小的第二离合器C-2配置在第三离合器C-3的摩擦板41的内周侧,从而能够缩短自动变速器16的轴长。
还有,分别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单向离合器F-1(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卡合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通过使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卡合、同时使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倒退档。
(第七实施方式)
以下,沿着图10说明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七实施方式。图10为表示与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7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七实施方式中,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5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符号,故省略其说明。
与本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7具有变速器构27,其变速器构27为在第五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5中的变速器构25中,第一离合器C-1及其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相对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前方侧),详细来说,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轴向之间。即,该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轮毂部3b上,其离合器鼓22被轮毂部3b和连结构件140支承且能自由旋转。另外,通过花键与第三离合器C-3的摩擦板41的内摩擦板卡合的衬套构件153与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连结。离合器鼓22与衬套构件153部分重叠。还有,第一离合器C-1的摩擦板21与行星齿轮DP重叠配置。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单元的油路结构。
在从上述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内设置有与未图示的油泵连通的油路,该油路被密封圈d1、d2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11连通。在输入轴12内沿轴向穿设有油路c12,与上述径向的油路c11连通。还有,在输入轴12的后方侧,穿设有从油路c12沿径向至输入轴12的外周侧贯通的未图示的多条油路,所供给的油作为润滑油,从这些多条油路飞向输入轴12的外周侧。这样,对变速器箱3内的各构件、即行星齿轮DP的各齿轮、第一离合器C-1的各构件进行润滑。另外,例如第一离合器C-1的复位油室27内的油在与润滑油一样被供给、或被排出时,也与其它润滑油合流,对变速器箱3的各构件进行润滑。
还有,在上述轮毂部3b中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41,该油路c41利用密封圈d3、d4对轮毂部3b与连结构件140之间进行密封,并利用密封圈d5、d6对该连结构件140与第三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42之间进行密封,并与工作油室4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41供给第三离合器C-3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工作油室46。
还有,在上述轮毂部3b中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21。该油路c21利用密封圈d7、d8对轮毂部3b与连结构件140之间进行密封,并利用密封圈d9、d10对该连结构件140与第三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42之间进行密封,并与工作油室2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21供给第一离合器C-1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工作油室26。
另一方面,在支承壁120内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51,该油路c51利用密封圈d11、d12对支承壁120与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5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51供给第四离合器C-4的工作油压,则会供给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工作油室56。
还有,在上述变速器箱3的隔壁部3c内设置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未图示的油路,该油路利用密封圈d13、d14对隔壁部3c与输出轴15之间进行密封,与油路c31连通。还有,该油路c31利用密封圈d15对中间轴13与输出轴15之间进行密封,与在中间轴13中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32连通,而且油路c32与在中间轴13中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33连通,与工作油室3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31供给第二离合器C-2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工作油室36。
另外,利用从变速器箱3经由支承壁120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一制动器B-1的液压伺服系统60的工作油室66供给工作油压,还有,利用变速器箱3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的工作油室76供给工作油压。
如上所述,如果利用与本发明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7,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设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液压伺服系统20、40设置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输入轴12经由通过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外周侧的连结构件140与第四离合器C-4连结,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1、102分别与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S3连结,从而能够防止连结各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构件出现交错,且可以将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即不增速旋转、不增大传送转矩)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同时将可能大幅增速旋转的连结构件101、102配置在内周侧。这样,连结这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的厚度比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7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还有,由于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从而容易安装检测输入转速的输入转速传感器。
另外,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51向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连结构件101和连结构件102从输入轴12(或者中间轴13)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通过减少密封圈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来提高自动变速器17的效率,减少从密封圈泄漏的工作油,防止控制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离合器鼓52朝着行星齿轮DP侧开口,因此能够避免输出输入第四离合器C-4旋转的构件与连结构件140发生交错。
另外,来自第四离合器C-4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C-3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连结构件101,自由传送到太阳轮S2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自动变速器17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另外,由于第一制动器B-1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的衬套构件156,与连结构件101连结,因此能够自由固定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的旋转,且能够防止连结构件140与衬套构件156发生交错。
还有,由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3b内的油路c41向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因此能够向第三离合器C-3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并能使第三离合器C-3与连结构件101连结。
另外,由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轴向之间,且配置在从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3b内的油路c21向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因此能够向第一离合器C-1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并能够连结第一离合器C-1与连结构件102。
还有,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3b内、或支承壁120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还有,分别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单向离合器F-1(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卡合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通过使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卡合、同时使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倒退档。
(第八实施方式)
以下,沿着图11说明对上述第七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八实施方式。图11为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8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八实施方式中,与第七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7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符号,故省略其说明。
本第八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8具有变速器构28,其变速器构28相对于第七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7的变速器构27,将第二离合器C-2及其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详细来说,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即,该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输入轴12的后端外周侧,其离合器鼓32与输入轴12连结。另外,通过花键与第二离合器C-2的摩擦板31的内摩擦板卡合的衬套构件152与中间轴13连结。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轴13可以相对于输入轴12自由旋转,即成为将衬套构件152的旋转传送到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的连结构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单元的油路结构。
在从上述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内设置有与未图示的油泵连通的油路,该油路被密封圈d1、d2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11连通。在输入轴12内沿轴向穿设有油路c12,与上述径向的油路c11连通。还有,在输入轴12的后方侧,穿设有从油路c12沿径向至输入轴12的外周侧贯通的未图示的多条油路,所供给的油作为润滑油,从这些多条油路飞向输入轴12的外周侧。这样,对变速器箱3内的各构件、即行星齿轮DP的各齿轮、第一离合器C-1的各构件进行润滑。另外,例如第一离合器C-1的复位油室27内的油在与润滑油一样被供给、或被排出时,也与其它润滑油合流,对变速器箱3的各构件进行润滑。
另外,在上述轮毂部3b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未图示的油路,该油路利用密封圈d3、d4对轮毂部3b与输入轴12之间进行密封,与沿径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的油路c31连通。该油路c31与沿轴向在输入轴12内穿设、即与上述油路c12平行穿设的油路c32连通,该油路c32与在输入轴12的后端侧沿径向穿设的油路c33连通。该油路c33与工作油室3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31供给第二离合器C-2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工作油室36。
还有,在上述轮毂部3b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41,该油路c41利用密封圈d5、d6对轮毂部3b与连结构件140之间进行密封,并利用密封圈d7、d8对该连结构件140与第三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42之间进行密封,并与工作油室4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41供给第三离合器C-3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工作油室46。
还有,在上述轮毂部3b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21。该油路c21利用密封圈d9、d10对轮毂部3b与连结构件140之间进行密封,并利用密封圈d11、d12对该连结构件140与第三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42之间进行密封,并与工作油室2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21供给第一离合器C-1的工作油压时,则会供给到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工作油室26。
另一方面,在支承壁120内穿设有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连通的油路c51,该油路c51利用密封圈d13、d14对支承壁120与第四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之间进行密封,与工作油室56连通。即当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油路c51供给第四离合器C-4的工作油压,则会供给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工作油室56。
另外,利用从变速器箱3经由支承壁120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一制动器B-1的液压伺服系统60的工作油室66供给工作油压,还有,利用变速器箱3的未图示的油路,从液压控制装置向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的工作油室76供给工作油压。
如上所述,如果利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18,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设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液压伺服系统20、40设置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输入轴12经由通过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外周侧的连结构件140与第四离合器C-4连结,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3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1、102分别与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S3连结,从而能够防止连结各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构件出现交错,且可以将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即不增速旋转、不增大传送转矩)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同时将可能大幅增速旋转的连结构件101、102配置在内周侧。这样,连结这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的厚度比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8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还有,由于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从而容易安装检测输入转速的输入转速传感器。
还有,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51向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连结构件101和连结构件102从输入轴12(或者中间轴13)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通过减少密封圈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来提高自动变速器18的效率,减少从密封圈泄漏的工作油,防止控制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离合器鼓52朝着行星齿轮DP侧开口,因此能够避免输出输入第四离合器C-4旋转的构件与连结构件140发生交错。
还有,来自第四离合器C-4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C-3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连结构件101,自由传送到太阳轮S2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自动变速器18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另外,由于第一制动器B-1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的衬套构件156,与连结构件101连结,因此能够自由固定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的旋转,且能够防止连结构件140与衬套构件156发生交错。
另外,由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3b内的油路c41向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因此能够向第三离合器C-3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并能使第三离合器C-3与连结构件101连结。
另外,由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轴向之间,且配置在从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3b内的油路c21向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因此能够向第一离合器C-1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并能够连结第一离合器C-1与连结构件102。
还有,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因此行星齿轮组PU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8的输出轴15能够靠近配置,能够缩短连结在较低速档传送大转矩、且在较后速档高速旋转的齿圈R3与输出轴15的构件的长度,这样,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8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还有,能够使配置行星齿轮组PU的轴(即中间轴13)的支承部(即被输出轴15所支承的部分)靠近该行星齿轮组PU,从而能够稳定齿轮的姿态。
另外,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从而能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这样,由于能够将容量较小的第二离合器C-2配置在第三离合器C-3的摩擦板41的内周侧,从而能够缩短自动变速器18的轴长。另外,由于将输入旋转输入到行星齿轮DP的构件与第二离合器C-2的离合器鼓32能够实现共用,从而能够缩短自动变速器18的轴长。
另外,分别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单向离合器F-1(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卡合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通过使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卡合、同时使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倒退档。
(第九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2说明对上述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九实施方式。图12为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9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九实施方式中,与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相同的结构中,除了油路、密封圈、衬套构件等部分结构,均采用相同符号,故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适合搭载于例如FF类型(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车辆的自动变速器19具有与包含变速器箱3、未图示的液力变矩器的外壳壳体连结构成的壳体4,该变速器箱3内配置有变速器构29、未图示的副轴以及差动装置。变速器构29配置在以与作为例如发动机(未图示)的输出轴同轴的输入轴12、以及中间轴13为中心的轴上,还有,未图示的副轴配置在与输入轴12和中间轴13平行的轴上,另外,未图示的差动齿轮装置在与该副轴平行的轴上,具有左右车轮。另外,上述输入轴12、中间轴13、副轴、左右车轮从侧面看,呈“く”形状的配置关系。还有,副轴和差动装置一般配置在与液力变矩器相邻的位置,即配置在沿轴向与输入轴12的输入侧重叠的位置。
另外,上述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的适合搭载于FR类型的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图中的左右方向为实际的前后方向,而在以下说明的适合搭载于FF类型的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图中的左右方向也是实际的左右方向。但是,根据搭载方向,图中的右侧为实际车辆的左侧,图中的左侧为实际车辆的右侧。在下面的说明中,如果只是称“右方侧”或“左方侧”,则是指图中的“右方侧”或“左方侧”。
在变速器箱3内,行星齿轮DP和行星齿轮组PU配置在同一轴上。在该行星齿轮DP和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配置有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其外周侧配置有摩擦板51。还有,该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配置有与该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相邻的支承壁(中央支承)120。该支承壁120的右方内周侧的轮毂部120b延伸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内周部分,还有,该支承壁120的左方内周侧的轮毂部120a延伸到反转齿轮(输出构件)150的内周部分。即,这些液压伺服系统40、反转齿轮150经由支承壁120配置在互为相反侧并互为邻接。
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配置有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其摩擦板21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摩擦板51的内周侧。详细来说,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的输入轴12上。
另一方面,在相对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的前方侧,配置有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其摩擦板41配置在上述摩擦板51的右方侧。还有,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从隔离变速器箱3与未图示的外壳之间的隔壁构件3a延伸的轮毂部3b上。
还有,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的左方侧,在从变速器箱3的侧壁部3c延伸的轮毂部3d上,配置有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其摩擦板31配置外周侧。
另外,省略了液压伺服系统图示的第一制动器B-1的制动器带161与第四离合器C-4的摩擦板51的外径侧重叠配置。另外,本说明书中,制动器带161为带状,作为摩擦板的一种进行说明,即“制动器的摩擦板”包含多板式制动器的摩擦板和带制动器的制动器带。
在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外周侧,在侧壁部3c上配置有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其摩擦板71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的外周侧。在该行星齿轮组PU的外周侧,配置有单向离合器F-1。
接着,详细说明变速器构29。配置在变速器箱3的内侧的行星齿轮DP具有太阳轮S1、行星架CR1、齿圈R1。在该行星齿轮DP的右方侧,上述轮毂部3b被输入轴12的外周面所覆盖,上述太阳轮S1被固定而不能旋转。还有,行星架CR1支承行星轮P1、P2并使其自由旋转。这些行星轮P1、P2相互啮合,同时前者的行星轮P1与太阳轮S1啮合,后者的行星轮P2与齿圈R1啮合。该行星架CR1的左侧的行星架板与输入轴12连结,同时右侧的行星架板与鼓状的(第一)连结构件140连结。还有,齿圈R1与上述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连结。
该第一离合器C-1具有摩擦板21、和接通断开该摩擦板21的液压伺服系统20。该液压伺服系统20具有向左方开口的离合器鼓22、活塞构件23、复位板24、复位弹簧25。活塞构件23配置在离合器鼓22的左方并能沿左右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4、a5,与离合器鼓22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26。另外,复位板24通过嵌合进离合器鼓22的锁紧环29,被阻止向左侧移动。在复位板24与配置在其右方的活塞构件2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25,同时通过2根密封圈a4、a6,构成油密状的复位油室27。
还有,摩擦板2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离合器鼓22的前端部内周侧卡合,同时其内摩擦板通过花键与衬套构件151卡合。即,该第一离合器C-1卡合时,上述行星齿轮DP的齿圈R1的减速旋转输入到衬套构件151。该衬套构件151与被自由旋转地支承在中间轴13的外周侧的(第三)连结构件102连结,该连结构件102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3连结。
另一方面,与上述行星架CR1连结的连结构件140通过花键与第四离合器C-4的摩擦板51的内摩擦板卡合。该第四离合器C-4具有摩擦板51、和接通断开该摩擦板51的液压伺服系统50。该液压伺服系统50具有向右方(行星齿轮DP侧)开口的离合器鼓52、活塞构件53、复位板54、复位弹簧55。还有,活塞构件53配置在离合器鼓52的右方并能沿左右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7、a8,与离合器鼓52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56。另外,复位板54通过嵌合进离合器鼓52的锁紧环59,被阻止向右侧移动。在复位板54与配置在其左方的活塞构件5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55,同时通过2根密封圈a7、a9,构成油密状的复位油室57。
还有,摩擦板5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离合器鼓52的前端部内周侧卡合,同时其内摩擦板通过花键与上述衬套构件154卡合。即,该第四离合器C-4卡合时,上述行星齿轮DP的行星架CR1的输入旋转输入到离合器鼓52。该离合器鼓52与被自由旋转地支承在上述连结构件102的外周侧的(第二)连结构件101连结,该连结构件101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连结。
另外,虽然与第二连结构件连结的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52位于第一连结构件140的外周侧,但由于离合器C-4传送的转矩比较小,因此构件不需要大强度,即使在高速旋转下产生的惯性也很小,对控制性不会带来大的影响。
该第三离合器C-3配置在上述连结构件140的内周侧,具有摩擦板41、和接通断开该摩擦板41的液压伺服系统40。该液压伺服系统40具有向左方开口的离合器鼓42、活塞构件43、复位板44、复位弹簧45。还有,活塞构件43配置在离合器鼓42的左方并能沿左右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1、a2,与离合器鼓42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46。另外,复位板44通过嵌合进离合器鼓42的锁紧环49,被阻止向左侧移动。在复位板44与配置在其右方的活塞构件4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45,同时通过2根密封圈a1、a3,构成油密状的复位油室47。
还有,摩擦板4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离合器鼓42的前端部内周侧卡合,同时其内摩擦板通过花键与上述齿圈R1的外周侧卡合。即该第三离合器C-3卡合时,该减速旋转输入到离合器鼓42。该离合器鼓42与连结在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的连结构件101连结。
该第一制动器B-1配置在离合器鼓52的外径侧,具有不能相对变速器箱3进行旋转的未图示的液压伺服系统、和利用该液压伺服系统抱紧·释放离合器鼓52的外周部的制动器带161。即该第一制动器B-1制动时,离合器鼓52被固定,不能旋转,上述连结构件101和太阳轮S2的旋转也被固定。
另一方面,第二离合器C-2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的左方侧、与输入轴12连结的中间轴13的左端外周侧。该第二离合器C-2具有摩擦板31、和接通断开该摩擦板31的液压伺服系统30。该液压伺服系统30向右方开口、被上述轮毂部3d自由旋转地支承、同时具有与上述中间轴13(即输入轴12)连结的离合器鼓32、活塞构件33、复位板34、复位弹簧35。还有,活塞构件33配置在离合器鼓32的右方并能沿左右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10、a11,与离合器鼓32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36。另外,复位板34通过嵌合进中间轴13的锁紧环39,被阻止向右侧移动。在复位板34与配置在其左方的活塞构件3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35,同时通过2根密封圈a10、a12,构成油密状的复位油室37。
摩擦板3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离合器鼓32的前端部内周侧卡合,同时其内摩擦板通过花键与衬套构件152卡合。即该第二离合器C-2卡合时,上述中间轴13的输入旋转输入到衬套构件152。该衬套构件152与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的左侧的行星架板连结。
还有,该行星架CR2的右侧的行星架板上,经由上述衬套构件152连结有衬套构件157,同时连结有单向离合器F-1的内圈112。该单向离合器F-1具有上述内圈112、楔块机构113、外圈114。该外圈114通过连结构件115与变速器箱3连结,其旋转被固定。即当内圈112相对外圈114旋转时,通过楔块机构113被固定,从而只限制一个方向的旋转。
上述衬套构件157通过花键与第二制动器B-2的摩擦板71的内摩擦板卡合。该第二制动器B-2具有以变速器箱3的左方的隔壁部3c的侧面为油缸部的液压伺服系统70,该液压伺服系统70具有活塞构件73、复位板74、复位弹簧75。活塞构件73配置在隔壁部3c的气缸部的右方并能沿左右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13、a14,与该气缸部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76。另外,复位板74通过嵌合进变速器箱3的锁紧环79,被阻止向右侧移动。在复位板74与配置在其右方的活塞构件7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75。
该第二制动器B-2的摩擦板7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变速器箱3的内周面卡合。即该第二制动器B-2制动时,衬套构件157被固定,不能旋转,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的旋转被固定。
该行星齿轮组PU具有太阳轮S2、太阳轮S3、行星架CR2、和齿圈R2其中,太阳轮S3被中间轴13支承并能自由旋转,同时如上所述与连结构件102连结,自由输入来自第一离合器C-1的减速旋转。还有,太阳轮S2被连结构件102支承并能自由旋转,同时如上所述与连结构件101连结,自由输入来自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的减速旋转或输入旋转,同时被第一制动器B-1自由制动。另外,行星架CR2自由输入来自第二离合器C-2的输入旋转,同时被单向离合器F-1限制一个方向的旋转,且被第二制动器B-2自由固定其旋转。
该行星架CR2被短行星轮P3和长行星轮P4支承并能自由旋转,这些行星轮P3、P4相互啮合,同时短行星轮P3与太阳轮S3啮合,长行星轮P4与太阳轮S2和齿圈R3啮合。该齿圈R3与反转齿轮150连结。
反转齿轮15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并如上所述与支承壁120的左方侧相邻。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经由球轴承121配置在从支承壁120的内径侧延伸的轮毂部120a上。另外,连结在未图示的副轴上的齿轮与该反转齿轮150的外周侧啮合,而该副轴经由未图示的齿轮机构或差动齿轮,与驱动车轮连结。
接着,说明各结构单元的油路结构。
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油室56、即利用密封圈a9、a10对离合器鼓52与活塞构件53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油室56与利用密封圈a9、a10对离合器鼓52与支承壁120之间进行密封的支承壁120内的油路c51连通,通过该油路c51供给工作油。另外,通过未图示的油路,向利用密封圈a7、a9对活塞构件53与复位板54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复位油室57供给油。
还有,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油室46、即利用密封圈a1、a2对离合器鼓42与活塞构件43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油室46与利用密封圈d1、d2对连结构件140与轮毂部3b之间进行密封、利用密封圈d3、d4对连结构件140与离合器鼓42之间进行密封的轮毂部3b内的油路c41连通,通过该油路c41供给工作油。另外,通过未图示的油路,向利用密封圈a1、a3对活塞构件43与复位板44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复位油室47供给油。
还有,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油室26、即利用密封圈a4、a5对离合器鼓22与活塞构件23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油室26经由输入轴12内的油路c22、c23、c24,与利用密封圈d5、d6对轮毂部3b与输入轴12之间进行密封、利用密封圈d7、d8对输入轴12与离合器鼓22之间进行密封的轮毂部3b内的油路c21连通,通过该油路c24供给工作油。另外,通过未图示的油路,向利用密封圈a4、a6对活塞构件23与复位板24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复位油室27供给油。
还有,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油室46、即利用密封圈a10、a11对离合器鼓32与活塞构件33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油室36与利用密封圈d11、d12对离合器鼓32与轮毂部3b之间进行密封的轮毂部3b内的油路c31连通,通过该油路c31供给工作油。另外,通过未图示的油路,向利用密封圈a10、a12对活塞构件33与复位板34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复位油室37供给油。
还有,另外,通过省略图示的隔壁部3c的油路,向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的油室76、即利用密封圈a13、a14对设置在变速器箱3的侧壁部3c的气缸部与活塞构件73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油室76供给油。
如上所述,如果利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19,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设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液压伺服系统20、40设置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输入轴12经由通过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的外周侧的连结构件140与第四离合器C-4连结,第一和第三离合器C-1、C-3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1、102分别与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S3连结,从而能够防止连结各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构件出现交错,且可以将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即不增速旋转、不增大传送转矩)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同时将输入大的传送转矩、且可能大幅增速旋转的连结构件101、102配置在内周侧。这样,连结这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的厚度比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9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还有,由于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从而容易安装检测输入转速的输入转速传感器。
还有,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51向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连结构件101和连结构件102从输入轴12(或者中间轴13)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通过减少密封圈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来提高自动变速器19的效率,减少从密封圈泄漏的工作油,防止控制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离合器鼓52朝着行星齿轮DP侧开口,因此能够避免输出输入第四离合器C-4旋转的构件与连结构件140发生交错。
还有,来自第四离合器C-4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C-3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连结构件101,自由传送到太阳轮S2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自动变速器19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还有,由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3b内的油路c41向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因此能够向第三离合器C-3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并能使第三离合器C-3与连结构件101连结。
另外,由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轴向之间,经由设置在输入轴12内的油路c21向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供给工作油,因此能够向第一离合器C-1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与将第一离合器C-3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的情况相比,不需要通过行星齿轮DP的外周侧配置传送第一离合器C-1的输出旋转的传送构件,即能够减少通过行星齿轮DP的外周侧的构件。这样,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9的径向的小型化。
还有,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防止在轮毂部3b内、或支承壁120中集中设置多条油路。
还有,分别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单向离合器F-1(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卡合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通过使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卡合、同时使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倒退档。
另外,与本第九实施方式的有关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9通过使变速器构29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与后述第十九实施方式有关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9
(第十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3说明对上述第九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十实施方式。图13为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0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十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9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十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0相对于第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9,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更详细来说,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轴向之间。
还有,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0通过使变速器构210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追加连结第一离合器C-2与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的连结构件,使输入轴与中间轴一体旋转,从而能够构成与后述第二十实施方式有关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0
(第十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4说明对上述第九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十一实施方式。图14为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1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9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1相对于第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9,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更详细来说,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轴向之间。
另外,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1通过使变速器构211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后述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1
(第十二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5说明对上述第九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十二实施方式。图15为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2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十二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9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2相对于第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9,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更详细来说,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轴向之间。还有,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相对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
另外,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2通过使变速器构212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与后述第二十二实施方式有关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2
(第十三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6说明对上述第一至第十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十三实施方式。图16为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3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十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至第十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相同的结构中,除了油路、密封圈、衬套构件等部分结构,均采用相同符号,故省略其说明。
如图16所示,适合搭载于例如FF类型(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车辆的自动变速器113具有与包括变速器箱3、未图示的液力变矩器的外壳壳体连结构成的壳体4,该变速器箱3内配置有变速器构213、未图示的副轴以及差动装置。变速器构213配置在以与作为例如发动机(未图示)的输出轴同轴的输入轴12、以及中间轴13为中心的轴上。
在变速器箱3内,行星齿轮DP和行星齿轮组PU配置在同一轴上。在该行星齿轮DP和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配置有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其外周侧配置有摩擦板51。另外,该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配置有与该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相邻的支承壁(中央支承)120。该支承壁120的右方内周侧的轮毂部120b延伸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内周部分,另外,该支承壁120的左方内周侧的轮毂部120a延伸到反转齿轮150的内周部分。即,这些液压伺服系统40、反转齿轮150经由支承壁120配置在互为相反侧并互为邻接。
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配置有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其摩擦板31配置在行星齿轮DP的外周侧。详细来说,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的输入轴12上。
另一方面,在相对于上述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的前方侧,配置有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其摩擦板41配置在上述摩擦板51的右方侧。另外,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从隔离变速器箱3与未图示的外壳壳体之间的隔壁构件3a延伸的轮毂部3b上。
另外,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的左方侧,在从变速器箱3的侧壁部3c延伸的轮毂部3d上,配置有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其摩擦板21配置外周侧。
另外,省略了液压伺服系统图示的第一制动器B-1的制动器带161与第四离合器C-4的摩擦板51的外径侧重叠配置。另外,本说明书中,制动器带161为带状,作为摩擦板的一种进行说明,即“制动器的摩擦板”包括多板式制动器的摩擦板和带制动器的制动器带。
在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外周侧,在侧壁部3c上配置有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其摩擦板71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的外周侧。在该行星齿轮组PU的外周侧,配置有单向离合器F-1。
接着,详细说明变速器构213。配置在变速器箱3的内侧的行星齿轮DP具有太阳轮S1、行星架CR1、齿圈R1。在该行星齿轮DP的右方侧,上述轮毂部3b被输入轴12的外周面所覆盖,上述太阳轮S1被固定而不能旋转。另外,行星架CR1支承行星轮P1、P2并使其自由旋转。这些行星轮P1、P2相互啮合,同时前者的行星轮P1与太阳轮S1啮合,后者的行星轮P2与齿圈R1啮合。该行星架CR1的左侧的行星架板与输入轴12连结,同时右侧的行星架板与鼓状的(第一)连结构件140连结。还有,齿圈R1经由第四离合器C-4、支承壁120、反转齿轮150、和通过行星齿轮组PU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2,与后面详述的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22连结。
另一方面,与上述行星架CR1连结的连结构件140通过花键与第四离合器C-4的摩擦板51的内摩擦板卡合。该第四离合器C-4具有摩擦板51、和接通断开该摩擦板51的液压伺服系统50。该液压伺服系统50具有向右方(行星齿轮DP侧)开口的离合器鼓52、活塞构件53、复位板54、复位弹簧55。还有,活塞构件53配置在离合器鼓52的右方并能沿左右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7、a8,与离合器鼓52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56。另外,复位板54通过嵌合进离合器鼓52的锁紧环59,被阻止向右侧移动。在复位板54与配置在其左方的活塞构件5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55,同时通过2根密封圈a7、a9,构成油密状的复位油室57。
还有,摩擦板5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离合器鼓52的前端部内周侧卡合,同时其内摩擦板通过花键与上述衬套构件154卡合。即,该第四离合器C-4卡合时,上述行星齿轮DP的行星架CR1的输入旋转输入到离合器鼓52。该离合器鼓52与被自由旋转地支承在上述连结构件102的外周侧的(第二)连结构件101连结,该连结构件101与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连结。
该第三离合器C-3配置在上述连结构件140的内周侧,具有摩擦板41、和接通断开该摩擦板41的液压伺服系统40。该液压伺服系统40具有向左方开口的离合器鼓42、活塞构件43、复位板44、复位弹簧45。还有,活塞构件43配置在离合器鼓42的左方并能沿左右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1、a2,与离合器鼓42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46。另外,复位板44通过嵌合进离合器鼓42的锁紧环49,被阻止向左侧移动。在复位板44与配置在其右方的活塞构件4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45,同时通过2根密封圈a1、a3,构成油密状的复位油室47。
还有,摩擦板4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离合器鼓42的前端部内周侧卡合,同时其内摩擦板通过花键与上述齿圈R1的外周侧卡合。即该第三离合器C-3卡合时,该减速旋转输入到离合器鼓42。该离合器鼓42与连结在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的连结构件101连结。
该第一制动器B-1配置在离合器鼓52的外径侧,具有不能相对变速器箱3进行旋转的未图示的液压伺服系统、和利用该液压伺服系统抱紧·释放离合器鼓52的外周部的制动器带161。即该第一制动器B-1制动时,离合器鼓52被固定,不能旋转,上述连结构件101和太阳轮S2的旋转也被固定。
第二离合器C-2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右方侧、输入轴12的左端外周侧。该第二离合器C-2具有摩擦板31、和接通断开该摩擦板31的液压伺服系统30。该液压伺服系统30向右方开口,从输入轴12的左端外周侧的一部分形成上述行星架CR1的左侧的行星架板的一部分,具有与该输入轴12连结的离合器鼓32、活塞构件33、复位板34、复位弹簧35。还有,活塞构件33配置在离合器鼓32的左方并能沿左右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4、a5,与离合器鼓32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36。另外,复位板34通过嵌合进中间轴13的锁紧环39,被阻止向左侧移动。在复位板34与配置在其右方的活塞构件3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35,同时通过2根密封圈a4、a6,构成油密状的复位油室37。
摩擦板3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离合器鼓32的前端部内周侧卡合,同时其内摩擦板通过花键与连结在中间轴13的衬套构件153卡合。即该第二离合器C-2卡合时,上述输入轴12的输入旋转经由衬套构件153输入到中间轴13。该中间轴13的左侧从后述第一离合器C-1的左侧通过外周侧,与通过花键与第二制动器B-2的摩擦板71的内摩擦板卡合的衬套构件157连结,同时该衬套构件157与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的左侧的行星架板连结。即该第二离合器C-2卡合时,输入轴12的输入旋转经由中间轴13和衬套构件157,输入到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
还有,上述行星架CR2的左侧的行星架板上,连结有衬套构件157,同时连结有单向离合器F-1的内圈112。该单向离合器F-1具有上述内圈112、楔块机构113、外圈114。该外圈114通过连结构件115与变速器箱3连结,其旋转被固定。即当内圈112相对外圈114旋转时,通过楔块机构113被固定,从而只限制一个方向的旋转。
上述衬套构件157通过花键与第二制动器B-2的摩擦板71的内摩擦板卡合。该第二制动器B-2具有以变速器箱3的左方的隔壁部3c的侧面为油缸部的液压伺服系统70,该液压伺服系统70具有活塞构件73、复位板74、复位弹簧75。活塞构件73配置在隔壁部3c的气缸部的右方并能沿左右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13、a14,与该气缸部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76。另外,复位板74通过嵌合进变速器箱3的锁紧环79,被阻止向右侧移动。在复位板74与配置在其右方的活塞构件7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75。
该第二制动器B-2的摩擦板7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变速器箱3的内周面卡合。即该第二制动器B-2制动时,衬套构件157被固定,不能旋转,上述行星齿轮组PU的行星架CR2的旋转被固定。
另一方面,第一离合器C-1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的左方侧、中间轴13的左端外周侧。该第一离合器C-1具有摩擦板21、和接通断开该摩擦板21的液压伺服系统20。该液压伺服系统20具有向右方开口、且经由上述连结构件102与齿圈R1连结的离合器鼓22、活塞构件23、复位板24、复位弹簧25。活塞构件23配置在离合器鼓22的右方并能沿左右方向移动,通过2根密封圈a10、a11,与离合器鼓22之间,构成油密状的工作油室26。另外,复位板24通过嵌合进离合器鼓22的锁紧环29,被阻止向右侧移动。在复位板24与配置在其左方的活塞构件23之间,压缩设置有复位弹簧25,同时通过2根密封圈a10、a12,构成油密状的复位油室27。
另外,摩擦板21的外摩擦板通过花键与离合器鼓22的前端部内周侧卡合,同时其内摩擦板通过花键与连结于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3的衬套构件151卡合。即该第一离合器C-1卡合时,上述行星齿轮DP的齿圈R1的减速旋转输出到衬套构件151,减速旋转输入到太阳轮S3。
行星齿轮组PU具有太阳轮S2、太阳轮S3、行星架CR2、和齿圈R3。其中,太阳轮S3被中间轴13支承并能自由旋转,同时如上所述与衬套构件151连结,自由输入来自第一离合器C-1的减速旋转。另外,太阳轮S2被连结构件102支承并能自由旋转,同时如上所述与连结构件101连结,自由输入来自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的减速旋转或输入旋转,同时被第一制动器B-1自由制动。另外,行星架CR2自由输入来自第二离合器C-2的输入旋转,同时被单向离合器F-1限制一个方向的旋转,且被第二制动器B-2自由固定其旋转。
该行星架CR2被短行星轮P3和长行星轮P4支承并能自由旋转,这些行星轮P3、P4相互啮合,同时短行星轮P3与太阳轮S3啮合,长行星轮P4与太阳轮S2和齿圈R3啮合。该齿圈R3与反转齿轮150连结。
反转齿轮15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并如上所述与支承壁120的左方侧相邻。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经由球轴承121配置在从支承壁120的内径侧延伸的轮毂部120a上。另外,连结在未图示的副轴上的齿轮与该反转齿轮150的外周侧啮合,而该副轴经由未图示的齿轮机构或差动齿轮,与驱动车轮连结。
接着,说明各结构单元的油路结构。
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油室56、即利用密封圈a9、a10对离合器鼓52与活塞构件53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油室56与利用密封圈d11、d12对离合器鼓52与支承壁120之间进行密封的支承壁120内的油路c51连通,通过该油路c51供给工作油。另外,通过未图示的油路,向利用密封圈a7、a9对活塞构件53与复位板54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复位油室57供给油。
另外,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油室46、即利用密封圈a1、a2对离合器鼓42与活塞构件43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油室46与利用密封圈d1、d2对连结构件140与轮毂部3b之间进行密封、利用密封圈d3、d4对连结构件140与离合器鼓42之间进行密封的轮毂部3b内的油路c41连通,通过该油路c41供给工作油。还有,通过未图示的油路,向利用密封圈a1、a3对活塞构件43与复位板44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复位油室47供给油。
另外,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油室36、即利用密封圈a4、a5对离合器鼓32与活塞构件33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油室36与利用密封圈d5、d6对轮毂部3d与输入轴12之间进行密封的轮毂部3d内的油路c31、和输入轴12内的油路c32、c33、c34连通,通过该油路c34供给工作油。另外,通过未图示的油路,向利用密封圈a4、a6对活塞构件33与复位板34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复位油室37供给油。
另外,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油室26、即利用密封圈a10、a11对离合器鼓22与活塞构件23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油室26与利用密封圈d7、d8对轮毂部3d与从中间轴13到衬套构件157的连结构件之间进行密封、和利用密封圈d9、d10对从中间轴13到衬套构件157的连结构件与离合器鼓22之间进行密封的轮毂部3d内的油路c21连通,通过该油路c21供给工作油。另外,通过未图示的油路,向利用密封圈a9、a11对活塞构件23与复位板24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复位油室27供给油。
还有,通过省略图示的隔壁部3c的油路,向第二制动器B-2的液压伺服系统70的油室76、即利用密封圈a13、a14对设置在变速器箱3的侧壁部3c与活塞构件73之间进行密封所构成的油室76供给油。
如上所述,如果利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113,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设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设置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输入轴12经由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外周侧的连结构件140与第四离合器C-4连结,第三离合器C-3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1与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连结,从而能够防止连结各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构件出现交错,且可以将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即不增速旋转、不增大传送转矩)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同时将可能大幅增速旋转的连结构件101配置在内周侧。这样,连结这些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PU的各旋转单元的各连结构件的厚度比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113的轻量化,提高其控制性能。还有,由于被输入旋转驱动旋转的连结构件140配置在外周侧,从而容易安装检测输入转速的输入转速传感器。
还有,由于经由设置在支承壁120中的油路c51向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供给工作油,与经由连结构件101和连结构件102从输入轴12(或者中间轴13)供给工作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这样,能够通过减少密封圈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来提高自动变速器113的效率,减少从密封圈泄漏的工作油,防止控制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离合器鼓52朝着行星齿轮DP侧开口,因此能够避免输出输入第四离合器C-4旋转的构件与连结构件140发生交错。
还有,来自第四离合器C-4的输入旋转与来自第三离合器C-3的减速旋转能够共用连结构件101,自由传送到太阳轮S2上。这样,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自动变速器113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另外,由于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相反的一侧,且配置在从变速器箱3延伸的轮毂部3b上,经由设置在轮毂部3b内的油路c41向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供给工作油,因此能够向第三离合器C-3供给工作油压,使其自由卡合,并能使第三离合器C-3与连结构件101连结。
另外,由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从而能够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这样,由于能够将容量较小的第二离合器C-2配置在第三离合器C-3的摩擦板41的内周侧,从而能够缩短自动变速器113的轴长。另外,由于行星齿轮DP的行星架CR1与第二离合器C-2的离合器鼓32能够实现共用,从而能够缩短自动变速器113的轴长。
另外,分别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单向离合器F-1(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卡合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四离合器C-4卡合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卡合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通过使第二离合器C-2卡合、同时使第一制动器B-1制动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通过使第三离合器C-3或第四离合器C-4卡合、同时使第二制动器B-2制动实现倒退档。
(第十四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7说明对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十四实施方式。图17为表示与第十四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变速器114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十四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3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4相对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3,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更详细来说,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即比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更靠左方侧。
另外,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4通过使变速器构214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与后述第二十三实施方式有关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3
(第十五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8说明对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十五实施方式。图18为表示第十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5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十五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3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十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5相对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3,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还有,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详细来说,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反转齿轮150的轴向之间。
另外,第十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5通过使变速器构215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与后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有关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4
(第十六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9说明对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十六实施方式。图19为表示第十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6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十六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3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十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6相对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3,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更详细来说,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轴向之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密封圈d11、d12对支承壁与连结构件101之间进行密封,利用密封圈b1、b2对连结构件101与连结构件102之间进行密封,形成油路c90。这样,从支承壁内的油路c53经由油路c90,向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的油室46供给工作油。
(第十七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20说明对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十七实施方式。图20为表示第十七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7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十七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3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十七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7相对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3,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详细来说,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即比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更靠左方侧。还有,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更详细来说,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
还有,第十七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7通过使变速器构217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后述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5
(第十八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21说明对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十八实施方式。图21为表示第十八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8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十八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3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十八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8相对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3,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详细来说,配置在反转齿轮150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还有,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另外,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更详细来说,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
另外,第十八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8通过使变速器构218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后述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6
(第十九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22说明对上述第九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十九实施方式。图22为表示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十九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9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如图22所示,适合搭载于例如FF类型(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车辆的自动变速器119相对于第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9,输入轴12和中间轴原封不动(即发动机的配置方向原封不动),第一至第四离合器C-1至C-4、第一和第二制动器B-1至B-2、单向离合器F-1、行星齿轮DP、行星齿轮组PU、反转齿轮150等的配置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反转,即使变速器构29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反转后形成变速器构219
详细来说,自动变速器119的变速器构219配置在以与作为例如发动机(未图示)的输出轴同轴的输入轴12、以及中间轴13为中心的轴上,在变速器箱3内,行星齿轮组PU配置在上述输入轴12上。在该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左方侧,顺次配置有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行星齿轮DP、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反转齿轮150。还有,在该第四离合器C-4的的离合器鼓的外周侧,配置有由带制动器组成的第一制动器B-1。
还有,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和行星齿轮DP配置在从变速器箱3的侧壁部3c延伸的轮毂部3b上,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中间轴13上。
另外,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配置在相对于支承壁120的左方侧、并配置在该支承壁120上。反转齿轮150配置在相对于支承壁120的右方侧、并配置在该支承壁120上。
另一方面,在该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右方侧(输入侧)配置有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还有,在该行星齿轮组PU的外周侧配置有第二制动器B-2和单向离合器F-1。
如上所述,自动变速器119中,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设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设置在相对于第四离合器C-4的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输入轴12经由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外周侧的连结构件140(以及中间轴13)与第四离合器C-4连结,第三离合器C-3经由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的连结构件101与行星齿轮组PU的太阳轮S2连结。
(第二十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23说明对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二十实施方式。图23为表示第二十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0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二十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二十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0相对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进器119,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更详细来说,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轴向之间。
另外,第二十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0通过使变速器构220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上述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0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24说明对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二十一实施方式。图24为表示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1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二十一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1相对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更详细来说,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轴向之间。
另外,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1通过使变速器构221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与上述第十一实施方式有关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1
(第二十二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25说明对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二十二实施方式。图25为表示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2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二十二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2相对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更详细来说,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的轴向之间。还有,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DP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组PU相反的一侧。
另外,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2通过使变速器构222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上述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2
(第二十三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26说明对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二十三实施方式。图26为表示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3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二十三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3相对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详细来说,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轴向之间。
另外,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3通过使变速器构223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上述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4
(第二十四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27说明对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图27为表示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4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二十四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4相对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即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反转齿轮150的轴向之间。
另外,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4通过使变速器构224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上述第十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5
(第二十五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28说明对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二十五实施方式。图28为表示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5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二十五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5相对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相对于行星齿轮组PU的在轴向与行星齿轮DP相反的一侧,详细来说,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与第二离合器C-2的液压伺服系统30的轴向之间。还有,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行星齿轮组PU(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的轴向之间,更详细来说,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的轴向之间。
另外,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5通过使变速器构225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与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有关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7
(第二十六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29说明对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部分变更的第二十六实施方式。图29为表示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6的剖面图。另外,在下述第二十六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26相对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19,第一离合器C-1的液压伺服系统20配置在行星齿轮DP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配置在反转齿轮150与行星齿轮组PU的轴向之间。还有,第三离合器C-3的液压伺服系统40配置在行星齿轮组PU(详细来说,反转齿轮1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更详细来说,配置在第四离合器C-4的液压伺服系统50与行星齿轮DP的轴向之间。
另外,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26通过使变速器构226沿左右方向(轴向)大致原封不动地反转,能够构成上述第十八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18
另外,上述说明的第一至第二十六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行星齿轮组PU采用具有长行星轮P4,行星架CR2与太阳轮S2和太阳轮S3啮合、即所谓拉威挪式行星齿轮的情况,但也可以为例如具有长行星轮、共同太阳轮与长行星轮啮合、第一齿圈与与长行星轮啮合、第二齿圈与和长行星轮啮合的短行星轮啮合、即具有4个旋转单元的行星齿轮,且不局限与此,只要是至少具有2个旋转单元、最好具有4个旋转单元的行星齿轮组,可以采用任意形式。
还有,第一至第二十六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具有液力变矩器7的情况,但也可以为具有加速用离合器的装置。
另外,第一至第二十六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适合用于FR类型或FF类型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用于4轮驱动类型的车辆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另外,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具有发动机直连型的马达的车辆、例如混合动力型车辆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还有,第一至第二十六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有单向离合器F-1、能够比较平稳地实现前进1速档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的例子,但也可以是不具有单向离合器F-1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卡合来实现前进1速档。
另外,第一至第二十六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输出减速旋转的行星齿轮DP中,太阳轮S1的旋转被固定、输入轴12的旋转被输入到行星架CR1、齿圈R1进行减速旋转的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的情况,但也可以是齿圈R1被固定、输入轴12的旋转被输入到行星架CR1、通过太阳轮S1输出减速旋转的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而且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输出减速旋转的行星齿轮,可以为任意形式。
工业上的应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可以用于搭载在轿车、卡车、公共汽车等车辆,特别适合搭载在由于车辆的搭载性而要求小型化、进而要求提高动力传送效率的车辆上。

Claims (43)

1.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实现多档的变速档,具有:
减速行星齿轮,其对输入轴的输入旋转进行减速并输出;
行星齿轮组,其具有至少包含2个旋转单元的4个旋转单元,即第一旋转单元、第二旋转单元、第三旋转单元和第四旋转单元;
第一离合器,其是2个减速传送离合器中的一个,并向上述第二旋转单元自由传送经由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减速旋转;
第二离合器,其向上述第三旋转单元自由传送上述输入旋转;
第三离合器,其是2个减速传送离合器中的一个,并向上述第一旋转单元自由传送经由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减速旋转;
第四离合器,其是输入传送离合器,向上述第一旋转单元自由传送上述输入旋转;
第一制动机构,其自由固定上述第一旋转单元的旋转;
第二制动机构,其自由固定上述第三旋转单元的旋转;
输出构件,其与上述第四旋转单元连结;
该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
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与上述行星齿轮组的轴向相反侧,
具有连结上述第四离合器和上述输入轴并通过上述第三离合器的外周侧的外周侧连结路径,
并且经由通过上述第四离合器的内周侧的内周侧连结通路,连结上述第三离合器和与上述第一旋转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与上述行星齿轮组的轴向之间,配置固定于壳体上的支承壁,
经由设置于上述支承壁的油路向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经由上述内周侧连结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行星齿轮组的2个旋转单元中的1个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减速行星齿轮具有:旋转被固定的固定旋转单元、一直与上述输入轴连结的输入旋转单元、和输出上述减速旋转的减速旋转单元,
上述外周侧连结通路由经由上述输入旋转单元与上述输入轴连结的通路构成,
上述输入传送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朝着上述减速行星齿轮侧开口,且具有外周侧与上述外周侧连结通路连结的离合器鼓、和在与该离合器鼓之间形成工作油室并基于上述工作油推压摩擦板的活塞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三离合器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与上述行星齿轮组的轴向相反侧,
上述外周侧连结通路包括通过上述第一和第三离合器的外周侧连结上述输入轴与上述第四离合器的第一连结构件,
上述内周侧连结通路包括:连结上述第三离合器与上述第一旋转单元的第二连结构件、和连结上述第一离合器与上述第二旋转单元的第三连结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四离合器经由上述第二连结构件与上述第一旋转单元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制动机构经由通过上述第四离合器与上述行星齿轮组的轴向之间的衬套构件,与上述第二连结构件连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四离合器的离合器鼓与上述第二连结构件连结,并且该第四离合器的离合器鼓能够被上述第一制动机构制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与上述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
经由设置在固定于壳体上的支承壁中的油路向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与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相反侧,且配置在从壳体延伸的轮毂部上,
从设置在上述轮毂部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相反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与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
从设置在上述输入轴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相反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与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与上述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相反侧,且配置在从壳体延伸的轮毂部上,
经由设置在上述轮毂部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与上述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
从设置在上述输入轴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相反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与上述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与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且配置在从上述壳体延伸的轮毂部上,
从设置在上述轮毂部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相反侧。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行星齿轮组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与上述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离合器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与上述行星齿轮组的轴向相反侧,
上述外周侧连结通路包括通过上述第三离合器的外周侧连结上述输入轴与上述第四离合器的第一连结构件,
上述内周侧连结通路包括连结上述第三离合器与上述第一旋转单元的第二连结构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四离合器经由上述第二连结构件与上述第一旋转单元连结。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四离合器的离合器鼓与上述第二连结构件连结,并且该第四离合器的离合器鼓能够被上述第一制动机构制动。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与上述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之间。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经由设置在固定于壳体上的支承壁中的油路向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经由设置在上述输入轴的油路向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相反侧。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与上述第四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的轴向相反侧,且配置在从壳体延伸的轮毂部上,
经由设置在上述轮毂部内的油路向上述第三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给工作油。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行星齿轮组与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的轴向相反侧。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减速行星齿轮和上述行星齿轮组配置为同轴状且沿轴向排列。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构件为与上述输入轴同轴地传送旋转的输出轴。
3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构件为向与上述输入轴平行的轴上传送旋转的反转齿轮。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反转齿轮配置在上述减速行星齿轮和上述行星齿轮组的轴向之间。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反转齿轮在上述支承壁的与上述第四离合器相反侧邻接配置,且被该支承壁支承并能自由旋转。
4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减速行星齿轮由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构成,该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具有:旋转被固定的第一太阳轮;与上述第一太阳轮啮合的第一行星轮;与上述第一行星轮啮合的第二行星轮;支承上述第一行星轮和上述第二行星轮并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并且一直与上述输入轴连结的第一行星架;和与上述第二行星轮啮合,并且输出上述减速旋转的第一齿圈。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二太阳轮、第三太阳轮、与上述第三太阳轮啮合的第三行星轮、与上述第二太阳轮啮合且与上述第三行星轮啮合的第四行星轮、支承上述第三行星轮和第四行星轮且使其自由旋转的第二行星架、和与上述第四行星轮啮合的第二齿圈,
上述第一旋转单元由上述第二太阳轮构成,
上述第二旋转单元由上述第三太阳轮构成,
上述第三旋转单元由上述第二行星架构成,
上述第四旋转单元由上述第二齿圈构成。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上述第一离合器卡合并且将上述第二制动机构制动而实现前进第一速度档,
通过将上述第一离合器卡合并且将上述第一制动机构制动而实现前进第二速度档,
通过将上述第一离合器和上述第三离合器卡合而实现前进第三速度档,
通过将上述第一离合器和上述第四离合器卡合而实现前进第四速度档,
通过将上述第一离合器和上述第二离合器卡合而实现前进第五速度档,
通过将上述第二离合器和上述第四离合器卡合而实现前进第六速度档,
通过将上述第二离合器和上述第三离合器卡合而实现前进第七速度档,
通过将上述第二离合器卡合并且将上述第一制动机构制动而实现前进第八速度档,
通过将上述第三离合器或上述第四离合器卡合并且将上述第二制动机构制动而实现倒退档。
CN2004800427497A 2004-04-16 2004-09-10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Active CN19426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2271/2004 2004-04-16
JP2004122271 2004-04-16
PCT/JP2004/013251 WO2005100819A1 (ja) 2004-04-16 2004-09-10 車輌用自動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2690A CN1942690A (zh) 2007-04-04
CN1942690B true CN1942690B (zh) 2012-03-21

Family

ID=35150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27497A Active CN1942690B (zh) 2004-04-16 2004-09-10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28726B2 (zh)
EP (1) EP1710471B1 (zh)
JP (1) JP4434203B2 (zh)
KR (1) KR100816152B1 (zh)
CN (1) CN1942690B (zh)
WO (1) WO20051008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38279A1 (de) 2004-08-06 2006-02-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DE102004038286A1 (de) 2004-08-06 2006-02-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DE102004038287A1 (de) 2004-08-06 2006-05-11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DE102004038294A1 (de) 2004-08-06 2006-02-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DE102004038289A1 (de) 2004-08-06 2006-08-03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US8100809B2 (en) * 2004-11-30 2012-01-24 Aisin Aw Co., Lt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TE551556T1 (de) * 2007-02-23 2012-04-15 Aisin Aw Co Automatikgetriebe
US7833122B2 (en) * 2007-11-01 2010-11-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Gear and clutch arrangement for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WO2009140265A2 (en) * 2008-05-12 2009-11-19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JP5062099B2 (ja) * 2008-08-22 2012-10-3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US9618087B2 (en) * 2012-06-14 2017-04-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utomatic transmission gear and clutch arrangement
US10132404B2 (en) 2013-06-21 2018-11-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nsmission with integrated clutch and gear set
JP6156347B2 (ja) * 2014-12-10 2017-07-0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CN104864062A (zh) * 2015-05-19 2015-08-26 福建亚南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气缸式可变速比行星轮制动离合器
US10119597B2 (en) * 2016-08-01 2018-11-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nsmission assembl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6352A (en) * 1989-12-18 1992-04-21 Lepelletier Pierre A G Multi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automobile vehicles
US5194055A (en) * 1991-03-19 1993-03-16 Nissan Motor Co., Ltd. Planetary gear typ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6139463A (en) * 1998-12-21 2000-10-31 Aisin Aw Ltd., Co.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6448B2 (ja) * 1998-06-05 2008-06-0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4051814B2 (ja) 1998-09-01 2008-02-2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4051820B2 (ja) * 1998-09-01 2008-02-2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4096468B2 (ja) 1998-10-30 2008-06-0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DE19949507B4 (de) * 1999-10-14 2014-10-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JP3777929B2 (ja) 1999-12-24 2006-05-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DE10200379A1 (de) * 2001-01-09 2002-08-01 Aisin Aw Co Automatikgetriebe
JP2002323098A (ja) 2001-04-25 2002-11-08 Kyowa Metal Work Co Ltd 多段変速遊星歯車列
DE10221095A1 (de) * 2002-05-11 2004-07-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US7276011B2 (en) * 2003-08-18 2007-10-0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6352A (en) * 1989-12-18 1992-04-21 Lepelletier Pierre A G Multi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automobile vehicles
US5194055A (en) * 1991-03-19 1993-03-16 Nissan Motor Co., Ltd. Planetary gear typ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6139463A (en) * 1998-12-21 2000-10-31 Aisin Aw Ltd., Co.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323098A 2002.11.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2690A (zh) 2007-04-04
EP1710471B1 (en) 2019-07-10
JPWO2005100819A1 (ja) 2008-03-06
US20070105685A1 (en) 2007-05-10
WO2005100819A1 (ja) 2005-10-27
EP1710471A4 (en) 2011-08-17
KR100816152B1 (ko) 2008-03-24
KR20060114018A (ko) 2006-11-03
EP1710471A1 (en) 2006-10-11
JP4434203B2 (ja) 2010-03-17
US7628726B2 (en) 2009-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2690B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CN100538113C (zh) 多级变速器
CN101660589B (zh) 具有共用行星齿轮架的行星齿轮变速器
CN1828089B (zh) 具有四个行星齿轮组的九速变速器
CN101896737B (zh) 十挡自动变速器
CN100482971C (zh) 自动变速器
CN101315117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4334920B (zh) 多级变速器
KR20160058175A (ko) 다단 자동 변속기
CN101031738B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机
CN102900815A (zh) 车辆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CN104334921A (zh) 多级变速器
JP6312796B2 (ja) 自動車用変速機
WO2006059754A1 (ja) 自動変速機
US8721489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4395641B (zh) 多级变速器
CN102168743A (zh) 带有多达十个前进转速比的多速行星齿轮变速器
CN100451385C (zh) 用于牵引车的变速器
CN103807374A (zh)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CN102192286A (zh) 具有三个制动器和四个离合器的多速行星变速器
US6958031B2 (en) Automatically shiftable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
KR20060055516A (ko) 자동 변속식 엔진 차량 변속기
CN102418755B (zh) 离合器组件
US20050245344A1 (en) Automatic speed changer
US7604564B2 (en) Seven speed transmission with six torque-transmitting mechanisms and three planetary gear se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