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0308A - 风扇及其扇框 - Google Patents

风扇及其扇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0308A
CN1940308A CN 200510108830 CN200510108830A CN1940308A CN 1940308 A CN1940308 A CN 1940308A CN 200510108830 CN200510108830 CN 200510108830 CN 200510108830 A CN200510108830 A CN 200510108830A CN 1940308 A CN1940308 A CN 1940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face
base
fan
suppor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88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0308B (zh
Inventor
篮重凯
陈弘琪
庄德财
黄文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da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05101088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40308B/zh
Publication of CN1940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0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40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03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扇,包括一扇框以及一叶轮,扇框具有一框体、一底座与至少一支撑件。框体的内侧壁具有至少一导流部,而底座设置于框体内并具有一底部与一增压部。增压部环设于底部的周缘,而支撑件设置于框体与底座的增压部之间,叶轮则设置于框体内并为底座所承接。

Description

风扇及其扇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及其扇框,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增压与导流效果的风扇及其扇框。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子元件为了避免受到大气中的灰尘沾染,多半将电子元件(例如是中央处理器)设置于一壳体内,但是由于电子元件运作时会产生热能,若此热能不加以散逸,将导致电子元件稳定度以及效能下降,更甚者可能会造成电子元件烧毁,因此通常会使用风扇,以期让电子元件能够在一定的操作温度范围内来维持正常运作。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图1为一种现有风扇的分解图,而图2为图1中风扇的剖视图。现有的风扇1包括扇框10以及叶轮20。扇框10具有框体11、底座12与复数个肋条13。底座12设置于框体11的中央,肋条13设置于框体11与底座12之间,用以支撑底座12。叶轮20设置于框体11内且位于底座12上,底座12上也同时承载有马达14。当风扇1运转时,通过马达14来驱动叶轮20转动以产生气流,并使气流吹向电子元件(未绘示),以达到散热的目的。
然而,随着电子元件处理速度的提高,电子元件的工作电压与工作频率也相对提高,使得电子元件的温度也大幅度上升,因此必需提高风扇1的风压及风量,以期达到足够的散热需求。然而,对风扇流量而言,流体流过的截面积是决定流量多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现有风扇1的框体11,其框体管径皆相同。亦即,框体11的入风口15的截面积大小与出风口16的截面积大小相同,使得风扇1的风压及风量受限而无法有效提高。
为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提高风扇1的运转效率或是增大叶轮20等方式,以期提高风扇1的风量。但是,如以提高风扇1的运转效率进行,则必须付出额外的动力成本,但风扇1内部的温度势必会随之增高,而导致风扇1的寿命减短。再者,为了增大叶轮20的体积,其先决条件为框体11的体积必须增加以容纳叶轮20,然而,框体11的体积却往往受限于电子元件的机壳内的有限固定空间而无法任意增加。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增加额外动力与风扇体积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风扇风压以及风量的“风扇及其扇框”。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增加风压以及风量的风扇及其扇框。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扇框包括一框体、一底座以及至少一支撑件。框体的内侧壁具有至少一导流部,底座设置于框体内并具有一底部与一增压部,增压部环设于底部的周缘,而支撑件设置于框体与增压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风扇,包括一扇框以及一叶轮。扇框具有一框体、一底座与至少一支撑件。框体的内侧壁具有至少一导流部,而底座设置于框体内并具有一底部与一增压部。增压部环设于底部的周缘,而支撑件设置于框体与底座的增压部之间,叶轮则设置于框体内并为底座所承接。
如上述的风扇与扇框,其中增压部具有一自由端面,以及相对应自由端面的一连接端面,连接端面与底部相连,自由端面的面积与连接端面的面积不等。连接端面的面积大于自由端面的面积。框体具有一入风口与一出风口,且增压部的连接端面与出风口实质上平齐,用以调控气流流出的面积,或者,增压部的连接端面凹设于框体内,而距离出风口形成一弹空的深度。增压部的剖面呈一倾斜平面或呈一曲面。导流部为一凹槽或曲型凹槽。
另外,框体还具有至少一曲形凹槽,设置于框体的外侧壁,且与导流部对应交错设置。支撑件与导流部相连,且支撑件与导流部共同形成一连续的平滑曲形。或者,支撑件与导流部相对应设置,且支撑件与导流部共同形成一非连续的曲形。支撑件为一肋条或一静叶,且框体的截面大致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锥形或其它形状。框体、底部、增压部、导流部与支撑件为一体成型。
承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一种风扇及其扇框,利用环设于底部周缘的增压部,以缩小风扇的出风口的截面积,提高风扇的风压,并且通过框体内侧壁的导流部增加叶轮所吹出的气流流过的空间,并使气流平顺无紊流(turbulence),以提高风扇的风压以及风量。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风扇及其扇框在不加大风扇体积的前提下,即可提高风扇的风压以及风量,达到有效提高风扇散热效能的功效。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风扇的分解图;
图2为图1中风扇的剖视图;
图3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的分解图;
图3B为图3A中风扇的剖视图;
图4为图3A中扇框的示意图;
图5为图3A中风扇的再一种扇框的示意图;
图6为图3A中风扇的另一种扇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风扇及其扇框。
请参阅图3A、图3B与图4所示,图3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的分解图,图3B为图3A中风扇的剖视图,而图4为图3A中扇框的示意图。风扇3包括一扇框30、一叶轮40以及一驱动件34。其中,扇框30具有一框体31、一底座32与至少一支撑件33,支撑件33的数目并不限定,于此是以5个支撑件33为例。
底座32设置于框体31内,且底座32具有一底部321与一增压部322,增压部322环设于底部321的周缘,且底座32中心垂直延伸出一轴管部,可供叶轮40的旋转轴设置于其中。驱动件34可为一马达,设置于底座32上,用以驱动叶轮40,使叶轮40转动以产生气流。
请再参阅图3B,增压部322具有一自由端面323,以及相对应自由端面323的一连接端面324,连接端面324与底部321相连。自由端面323的面积与连接端面324的面积不等,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面324的面积大于自由端面323的面积。
框体31具有一入风口311与一出风口312且框体31的内侧壁与增压部322之间形成一通道313。增压部322的连接端面324与框体31的出风口312实质上平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图5为图3A中风扇的再一种扇框的示意图。增压部522的连接端面524也可凹设于框体51内,而距离出风口512处形成一弹空的深度。此外,图3B的增压部322的剖面为一倾斜平面,然并不限定于此,如图5所示,增压部522的剖面为一曲面。另外,框体31、31的截面积形状大致呈一圆形,然而也可依据实际产品需求而为椭圆形、多边形、锥形或是其它形状。
图4中的框体31的内侧壁(意即为通道部313的周缘)具有至少一导流部314,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导流部314分别环设于框体31的内侧壁,且导流部314为一凹槽或曲形凹槽,其形状可类似一扇叶形状,用以增加通道部313的空间,即可增加气流容置的空间,用以提高整体风扇3的出风量。
支撑件33可为一静叶或一肋条,且每一支撑件33分别连接框体31与底座32的增压部322,用以支撑底座32的结构。在图3A及图4中可知,多个支撑件33分别与多个导流部314相连,且支撑件33分别连接对应的导流部314与增压部322,使得支撑件33与导流部314共同形成一连续的平滑曲形结构,由此结构可良好导出由叶轮40转动所产生的气流,用以加强风扇3的出风量。再者,由支撑件33与导流部314所共同形成的连续平滑曲形结构可降低风阻,进而达到减少噪音的功效。
除此之外,只要结构设计得宜且可获得良好流场效果,多个支撑件33也可与多个导流部314彼此交错设置,使得支撑件33与导流部314共同形成一非连续的曲形。另外,依据实际需要,框体31、底部321、增压部322、导流部314与支撑件33可利用一体成型技术形成,亦即扇框30可为一单一本体。
叶轮40位于框体31内并设置于底座32上,叶轮40具有一毂部41与多个扇叶42,扇叶42环设于毂部41周缘。其中,毂部41的截面大小是增压部322的自由端面323的面积实质上相等,且毂部41的位置对应于底座32而设置,即毂部41与底部321位于同一轴在线且对应配置。
当叶轮40转动时,气流由风扇3的入风口311进入风扇3,经过通道313,再由风扇3的出风口312流出风扇3,此时由于增压部322的连接端面324的面积大于自由端面323的面积,使得出风口312的流出开口的口径a小于入风口311的流入开口的口径b,因此具有提高风压的效果。且进一步可将框体31本身设计为自入风口311至出风口312成一渐扩的通道313,可进一步达到提高风压的效果。
除上述图3A与图4中所揭露的扇框30之外,风扇3也可采用另一种扇框。请参阅图6,其为图3A中风扇的另一种扇框的示意图。扇框60具有一框体61、一底座62与至少一支撑件63。与扇框30相似,扇框60的底座62设置在框体61内,且底座62具有一底部621与一增压部622,增压部622环设于底部621的周缘。框体61的内侧壁(意即为通道部613的周缘)具有至少一导流部614,且导流部614为一凹槽或曲形凹槽,其形状可类似一扇叶形状,用以增加通道部613的空间,即可增加气流容置的空间,藉以提高风扇的出风量。
框体61的外侧壁更具有至少一曲形凹槽615,且曲形凹槽615与导流部614分别对应交错置于框体61的外侧壁与内侧壁,使框体61的整体厚度接近相同,以防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框体61厚度不同所产生不正常的形变。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风扇利用环设于底部周缘的增压部,用以缩小风扇的出风口的面积来达到提高风压的效果,并且通过框体内侧壁的导流部增加气流容置的空间以提高风量,并使气流平顺达到减少紊流(turbulence)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风扇及其扇框在不加大风扇体积的前提下,即可有效提高风扇的风压及风量,确实具有提高风扇散热效能的功效。
虽然结合以上一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3)

1.一种扇框,包括:
一框体,其内侧壁具有至少一导流部;
一底座,设置于该框体内并具有一底部与一增压部,该增压部环设于该底部的周缘;以及
至少一支撑件,设置于该框体与该底座的该增压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其中该增压部具有一自由端面,以及相对应该自由端面的一连接端面,该连接端面与该底部相连,该自由端面的面积与该连接端面的面积不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框,其中该框体具有一入风口与一出风口,且该增压部的该连接端面是与该出风口实质上平齐,用以调控气流流出的面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框,其中该框体具有一入风口与一出风口,且该增压部的该连接端面是凹设于该框体内,而距离该出风口形成一弹空的深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其中该增压部的剖面是呈一倾斜平面或呈一曲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其中该导流部为一凹槽或一曲型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其中该框体还具有至少一曲形凹槽,设置于该框体的外侧壁,且与该导流部对应交错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其中该支撑件与该导流部相连,且该支撑件与该导流部共同形成一连续的平滑曲形,或者,该支撑件与该导流部相对应设置,且该支撑件与该导流部共同形成一非连续的曲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其中该框体、该底部、该增压部、该导流部与该各支撑件为一体成型。
10.一种风扇,包括:
一扇框,具有一框体、一底座与至少一支撑件,该底座设置于该框体内并具有一底部与一增压部,该增压部环设于该底部的周缘,该支撑件设置于该框体与该底座的该增压部之间;以及
一叶轮,位于该框体内并为该底座所承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其中该框体的内侧壁具有至少一导流部。
12.一种风扇,包括:
一扇框,具有一框体、一底座与至少一支撑件,该框体的内侧壁具有至少一导流部,该底座设置于该框体内,该支撑件设置于该框体与该底座之间;以及
一叶轮,位于该框体内并为该底座所承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扇,其中该底座具有一底部与一增压部,该增压部环设于该底部的周缘,且该支撑件设置于该框体与该底座的该增压部之间。
14.一种风扇,包括:
一扇框,具有一框体、一底座与至少一支撑件,该框体的内侧壁具有至少一导流部,该底座设置于该框体内并具有一底部与一增压部,该增压部环设于该底部的周缘,该支撑件设置于该框体与该底座的该增压部之间;以及
一叶轮,位于该框体内并为该底座所承接。
15.如权利要求11、13或14所述的风扇,其中该增压部具有一自由端面,以及相对应该自由端面的一连接端面,该连接端面与该底部相连,该自由端面的面积与该连接端面的面积不等。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扇,其中该叶轮具有一毂部与多个扇叶,该些扇叶环设于该毂部周缘,该毂部的截面大小与该增压部的该自由端面的面积实质上相等。
17.如权利要求11、13或14所述的风扇,其中该框体具有一入风口与一出风口,且该增压部的该连接端面与该出风口实质上平齐,用以调控气流流出的面积。
18.如权利要求11、13或14所述的风扇,其中该框体具有一入风口与一出风口,且该增压部的该连接端面凹设于该框体内,而距离该出风口形成一弹空的深度。
19.如权利要求11、13或14所述的风扇,其中该增压部的剖面呈一倾斜平面或呈一曲面。
20.如权利要求11、13或14所述的风扇,其中该导流部为一凹槽或一曲型凹槽。
21.如权利要求11、13或14所述的风扇,其中该框体还具有至少一曲形凹槽,设置于该框体的外侧壁,且与该导流部对应交错设置。
22.如权利要求11、13或14所述的风扇,其中该支撑件与该导流部相连,且该支撑件与该导流部共同形成一连续的平滑曲形,或者,该支撑件与该导流部相对应设置,且该支撑件与该导流部共同形成一非连续的曲形。
23.如权利要求11、13或14所述的风扇,其中该框体、该底部、该增压部、该导流部与该些支撑件为一体成型。
CN2005101088307A 2005-09-30 2005-09-30 风扇及其扇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03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088307A CN1940308B (zh) 2005-09-30 2005-09-30 风扇及其扇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088307A CN1940308B (zh) 2005-09-30 2005-09-30 风扇及其扇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0308A true CN1940308A (zh) 2007-04-04
CN1940308B CN1940308B (zh) 2011-09-14

Family

ID=37958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0883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0308B (zh) 2005-09-30 2005-09-30 风扇及其扇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4030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215A (zh) * 2011-03-26 2014-02-19 依必安-派特圣乔根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斜向通风风扇
CN105090129A (zh) * 2014-05-05 2015-11-25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机动车的热交换器及其通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73605A (en) * 1963-06-21 1965-03-16 Rotron Mfg Co Fan housing
TW488497U (en) * 1999-03-02 2002-05-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Supercharged fan stator for wind diversion
CN1085792C (zh) * 1999-03-25 2002-05-2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增压导流装置
CN1181263C (zh) * 2001-08-01 2004-12-22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的增压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215A (zh) * 2011-03-26 2014-02-19 依必安-派特圣乔根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斜向通风风扇
CN103597215B (zh) * 2011-03-26 2016-10-26 依必安-派特圣乔根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斜向通风风扇
CN105090129A (zh) * 2014-05-05 2015-11-25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机动车的热交换器及其通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0308B (zh) 201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26286B2 (en) Propeller fan, molding die, and fluid feeder
JP2006063968A (ja) 散熱ファンおよびそのハウジング構造
CN102374178A (zh) 风扇
CN105840532A (zh) 一种盘管风机结构
CN1975177A (zh) 具有凹槽式连接件的扇框及风扇
CN100504077C (zh) 散热风扇及其扇框座
CN1940308A (zh) 风扇及其扇框
CN101446302B (zh) 扇框具有导流静叶的风扇
CN1932303A (zh) 具有导流静叶的扇框及风扇
CN101044324A (zh) 风扇定子
US20050002793A1 (en) Fan blade
CN100455822C (zh) 散热风扇及其扇框结构
CN100591922C (zh) 双风扇散热模组
CN2847097Y (zh) 一种设置涡轮风扇的电磁炉
CN1400401A (zh) 侧吹式散热装置
CN2738008Y (zh) 散热风扇
CN1614241A (zh) 离心式风扇及其扇框结构
CN2859018Y (zh) 外极式离心型散热风扇
CN218235553U (zh) 一种多级串联轴流风机
CN2658442Y (zh) 离心式风扇散热模块
KR200421939Y1 (ko) 딤플 성형 팬
CN2553151Y (zh) 水平对流的风扇构造
CN100343784C (zh) 离心式风扇的扇叶单元
CN2727467Y (zh) 增加风扇风量的装置
CN2567380Y (zh) 外极式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