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0900A - 接收质量报告方法、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收质量报告方法、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0900A
CN1930900A CN200580007980.7A CN200580007980A CN1930900A CN 1930900 A CN1930900 A CN 1930900A CN 200580007980 A CN200580007980 A CN 200580007980A CN 1930900 A CN1930900 A CN 1930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lity
reception data
subcarrie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079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俊
三好宪一
西尾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0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09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接收质量报告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和消耗功率小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该接收质量报告方法为:删减通过上行链路向基站装置所发送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以便改善上行链路的吞吐量。在该装置中,接收了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对该下行多载波信号,将接收质量好的副载波报告给基站装置(200)时,生成多种格式的接收质量数据,从生成出来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小的接收质量数据,并将所选择的接收质量数据使用由基站装置(200)指定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发送给基站装置(200)。

Description

接收质量报告方法、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将接收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报告给基站装置的方法,而且涉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存取)方式中,为了进行下行链路高速分组传输,使用以下方法:自适应调制,基站装置根据传播路径情况,自适应地控制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所使用的调制方式;调度,基站装置选择传播路径情况比较好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来发送信号。另外,作为超3G(beyond 3G)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所探讨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或MC-CDMA(Multi Carrier-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多载波码分多址)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通过使用多个副载波来实现高速传输。
这些多载波传输方式,因为要对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都进行自适应调制或调度,无线通信终端装置需要将各个副载波瞬时的信道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标志)报告给基站装置。所以,进行自适应调制或调度的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需要分别将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所有的副载波的CQI报告给基站装置,而接收该报告的基站装置,需要考虑来自各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CQI,并利用规定的调度算法来决定向各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调制方式以及编码速率。
在这样的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基站装置向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同时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时,该基站装置利用由所有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各个副载波的CQI来进行频率调度,将传播路径情况比较好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分别分配给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并决定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来满足该传播路径的规定的分组差错率。
在此,在进行自适应调制和调度的多载波传输系统中,譬如下行多载波信号由64个副载波构成时,无线通信终端装置需要分别将64个CQI报告给基站装置。而且,当64个CQI分别用5比特来表示时,无线通信终端装置需要分别将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64个×5比特=320比特的接收质量数据通过一个上行多载波信号发送给基站装置。
【非专利文献1】Hara,Kawabata,Dan,Sekiguchi,“MC-CDM schemeusing frequency scheduling”,Technical Report,July,2002,RCS2002-129,pp.61-pp.66(原川端段关口,“使用频率调度的MC-CDM方式”,信学技报,2002年7月,RCS2002-129,PP.61-PP.66)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所述以往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因为需要向基站装置发送的CQI的数据量过于庞大,很多上行链路的信道资源会消耗于CQI的发送,所以会导致上行链路的吞吐量的显著降低,或者因为该功率消耗过大而造成电池功率在短时间内耗竭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接收质量报告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和消耗功率小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该接收质量报告方法为:删减通过上行链路向基站装置所发送的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以便改善上行链路的吞吐量。
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包括:接收步骤,接收多载波信号;测量步骤,按副载波单位测量所述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生成步骤,将所述测量步骤中的按副载波单位的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用比特来表示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选择步骤,从生成出来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少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发送步骤,将所选择的接收质量数据发送。
根据该方法,按副载波单位的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阈值进行对比,该对比结果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用比特来表示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从这些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少的,并通过上行链路发送到基站装置,所以能够将用于发送接收质量数据的已消耗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资源释放,从而改善上行链路的吞吐量。
本发明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的发明中,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包括: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按照构成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升序,将所述对比结果用比特来表示;以及下列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第三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小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
根据该方法,除了所述发明的效果,因为分别生成以下的接收质量数据: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按照副载波号码的升序,将每个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与规定的阈值的接收质量对比结果,用比特来表示;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所以能够通过简洁的方法来抑制信号处理量的增加,并且生成数据量各异的关于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
本发明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发明中,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包括以下接收质量数据: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按照构成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升序,将所述对比结果用比特来表示;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还包括:阈值调节步骤,当通过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通信的其他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增加时,增加所述生成步骤的所述阈值;反之,当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减少时,减少所述生成步骤的所述阈值。
根据该方法,除了所述发明的效果,因为当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增加时,在选择步骤第二接收质量数据容易被选择,所以即使伴随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增加,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可以占有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资源减少时,也由于能够删减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用于发送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资源,而能够改善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的吞吐量。
本发明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发明中,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包括以下接收质量数据: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按照构成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升序,将所述对比结果用比特来表示;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第三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小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还包括:阈值调节步骤,当通过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通信的其他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增加时,增加所述生成步骤的所述阈值;当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减少时,减少所述生成步骤的所述阈值。
根据该方法,除了所述发明的效果,当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增加时,在选择步骤第二接收质量数据容易被选择,反之,当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减少时,在选择步骤第三接收质量数据容易被选择,所以无论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增加还是减少,比起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来,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都容易被选择,因此总是能够改善上行链路的吞吐量。
本发明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发明中,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所述第三接收质量数据,至少在开头或末尾的其中一处中具有用比特来表示的彼此不同的识别号码。
根据该方法,除了所述发明的效果,因为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至少在开头或末尾的其中一处中具有用比特来表示的彼此不同的识别号码,所以能够容易地判断出在基站装置中的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
本发明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该方法中,接收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将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报告给发送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基站装置,包括:下行发送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将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发送给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下行接收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接收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测量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按副载波单位测量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生成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将所述测量步骤中的按副载波单位的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用比特来表示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选择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从生成出来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少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提取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提取包含于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中的控制信息;上行信号创建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将由所述选择步骤所选择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分配给由所述提取步骤所提取的所述控制信息所指定的副载波,来创建上行多载波信号;上行发送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将所创建的所述上行多载波信号发送给所述基站装置;上行接收步骤,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由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上行多载波信号;判断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判断包含于所接收的所述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的各自的格式;控制信息创建步骤,所述基站装置根据判断出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的各自的格式,创建所述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用于指定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在所述上行信号创建步骤,分配至所述接收质量数据的副载波;下行信号创建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创建包括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
根据该方法,按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为单位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阈值进行对比,该对比结果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用比特来表示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从这些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少的,并通过上行链路发送到基站装置,所以能够将用于发送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资源释放,从而改善上行链路的吞吐量。另外,根据该方法,基站装置对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指定用于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因此能够防止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使用同一个频率的副载波,在传播路径产生冲突引起接收质量数据被破坏而损失。
本发明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发明中,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包括以下接收质量数据: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构成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升序,将所述对比结果用比特来表示;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控制信息创建步骤中,所述基站装置在所述判断步骤判断出所述上行多载波信号中包含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时,相对于在所述上行发送步骤发送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优先地对在所述上行发送步骤发送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创建所述控制信息。
本发明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发明中,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包括以下接收质量数据: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构成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升序,将所述对比结果用比特来表示;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第三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小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控制信息创建步骤中,所述基站装置在所述判断步骤判断出所述上行多载波信号中包含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和所述第三接收质量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时,相对于在所述上行发送步骤发送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优先地对在所述上行发送步骤发送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所述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创建所述控制信息。
根据这些方法,除了所述发明的效果,基站装置作出指示,相对于发送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对发送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优先地将由该第二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所表示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规定的阈值的副载波,用于发送下次以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由此,根据这些方法,由于基站装置使相比第一接收质量数据而言数据量少的,重新发送第二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可能性较高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优先地使用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因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通信系统整体的上行链路的吞吐量。另外,根据这些方法,因为基站装置对发送第二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作出以下指示,即将下次以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通过该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所表示的接收质量好的副载波来发送,所以基站装置对于下次以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错误地判断第二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识别号码的机率能够得到降低。
本发明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发明中,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包括以下接收质量数据: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具有用比特来表示第一识别号码,并且按构成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升序,用比特来表示所述对比结果;第二接收质量数据,具有用比特来表示第二识别号码,并且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生成步骤中,当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相同时,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将多个所述第二识别号码添加给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由此在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之间产生区别。
根据该方法,除了所述发明的效果,当第一接收质量数据与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相同时,通过增加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由此在第一接收质量数据与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之间产生区别,因此当第一接收质量数据与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相同时,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将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发送给基站装置。因此,根据该方法,因为基站装置能够通过格式简单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来直接地得知接收质量好的副载波,所以能够减轻判断步骤的信号处理的负担。另外,根据该方法,因为无论传播路径的状况如何或在生成步骤中使用的阈值的大小,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恒定,比起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到基站装置的情形,能够在判断步骤的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判断中降低该判断差错率。
本发明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具有如下配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下行多载波信号;测量单元,按副载波单位测量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生成单元,将所述测量单元中的按副载波单位的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用比特来表示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选择单元,从生成出来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少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发送单元,发送包含所选择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多载波信号。
根据该方法,通过生成单元,对按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为单位的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阈值的对比结果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用比特来表示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通过选择单元从生成出来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少的,并通过发送单元将选择出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利用上行多载波信号发送到基站装置,所以能够将用于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资源释放,从而改善上行链路的吞吐量。
本发明涉及的基站装置,为一种与所述发明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发送单元,对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包括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该接收质量数据由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发送、表示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判断单元,对每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判断包含于所述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分配决定单元,根据判断出的格式来决定分配给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副载波。
根据该方法,分配决定单元对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指定用于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因此能够防止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在上行多载波信号中使用同一个频率的副载波,并防止在传播路径产生冲突引起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被破坏而损失。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按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为单位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对该对比结果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用比特来表示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并从生成出来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少的,通过上行多载波信号发送到基站装置,从而能够将用于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资源释放,从而改善上行链路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与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各自的数据量的关系的示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针对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与基站装置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设定阈值T的示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与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各自的数据量的关系的示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与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各自的数据量的关系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设定在由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OFDM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另外基站装置分别指定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所使用的上行多载波信号(OFDM信号)的频率,即副载波,由此使基站装置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同时通信成为可能。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结构的方框图。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包括:天线元件101、无线接收单元102、S/P变换单元103、126、FFT单元104、数据提取单元105、解调单元106、解码单元107、导频(pilot)信号提取单元108、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编码单元121、123、调制单元122、124、映射单元125、IFFT单元127、无线发送单元128以及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另外,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还包括控制信息提取单元151、解调单元152以及解码单元153。
天线元件101捕捉将在后面叙述的基站装置200所发送的下行多载波信号,并将其输入到无线接收单元102,并且将无线发送单元128发送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向基站装置200进行无线发送。
无线接收单元102包括带通滤波器、A/D变换器以及低噪声放大器等,对从天线元件101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进行去除噪声、增幅以及去除保护间隔等的规定的接收信号处理后,将经接收信号处理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S/P变换单元。
S/P变换单元103将从无线接收单元102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变换成多个并行信号,并将变换后的并行信号输入到FFT单元104。
FFT单元104将从S/P变换单元103输入的多个并行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处理等后,变换成串行信号,并将变换成串行信号的下行多载波信号分别输入数据提取单元105、导频信号提取单元108和控制信息提取单元151。
数据提取单元105从FFT单元104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中,将通过基站装置200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所对应的区间提取出来,并将提取出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解调单元106。另外,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通过将在后面叙述的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得知,并通过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的解码单元153通知给数据提取单元105。
解调单元106将从数据提取单元105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提取出来的区间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解码单元107。
解码单元107将从解调单元106输入的解调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进行解码而生成下行接收数据。继而,解码单元107将生成出来的下行接收数据输入到未经图示的基带单元等。
导频信号提取单元108,从FFT单元104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中,将导频信号提取出来,并将提取出来的导频信号输入到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
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测量从导频信号提取单元108输入的包含于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导频信号的接收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信号干扰比),由此对构成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所有的副载波,测量每个副载波的接收SIR即接收质量。继而,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将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值全都输入到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
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将从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SIR的测量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T,按每个副载波进行对比,并将该对比结果按副载波号码的升序首先生成用比特来表示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接下来将该第一接收质量数据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用比特来表示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第二接收质量数据,该副载波为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SIR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阈值的副载波,以及生成用比特来表示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第三接收质量数据,该副载波为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SIR的测量值不足阈值的副载波。另外,有关这些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生成过程或数据结构,将在后面叙述。另外,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将生成出来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进行比较,选择数据量最少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在选择出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上附加表示其格式的识别号码,并将附加了该识别号码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输入到编码单元121。
编码单元121将从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中的任意的数据,通过预先设定的方式进行编码,并将该编码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输入到调制单元122。
调制单元122将从编码单元121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通过规定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输入到映射单元125。
编码单元123将从未经图示的基带单元输入的上行发送数据通过预先设定的方式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上行发送数据输入到调制单元124。
调制单元124将从编码单元123输入的上行发送数据通过规定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上行发送数据输入到映射单元125。
映射单元125对从调制单元122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从调制单元124输入的上行发送数据,通过将在后面叙述的IFFT单元127进行反向傅立叶变换处理等后,将这些数据进行映射,以使这些数据按照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所通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信息(控制信息)内容来配置。另外,映射单元125将经映射处理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和上行发送数据输入到S/P变换单元126。
S/P变换单元126将从映射单元125输入的经映射处理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和上行发送数据变换成并行信号,并将该并行信号输入到IFFT单元127。
IFFT单元127将从S/P变换单元126输入的并行信号进行反向傅立叶变换等后,变换成串行信号,由此创建上行多载波信号。另外,IFFT单元127将创建出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无线发送单元128。
无线发送单元128包括带通滤波器、D/A变换器以及低噪声放大器等,对从IFFT单元127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插入保护间隔、并进行增幅或频率选择等的规定的接收信号处理后,将该上行多载波信号经由天线元件101向基站装置200进行无线发送。
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对包含于从基站装置200发送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控制信息进行规定的接收信号处理。具体而言,在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首先控制信息提取单元151将从FFT单元104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中提取分配给控制信息使用的副载波,继而解调单元152将通过控制信息提取单元151所提取的副载波信号通过规定的方式进行解调,继而解码单元153将通过解调单元152解调后的信号通过预先设定的方式进行解码而生成控制信息。在此,在生成出来的控制信息中,包括:表示基站装置200在下行多载波信号中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本机)的副载波的信息;及表示基站装置200在上行多载波信号中分配给本机的副载波的信息。而且,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将表示基站装置200在下行多载波信号中分配给本机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入到数据提取单元105,并且将表示基站装置200在上行多载波信号中分配给本机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入到映射单元125。
另一方面,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200的结构的方框图。基站装置200包括:多个终端应答单元210、上行副载波(SC)分配决定单元221、下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2、映射单元223、S/P变换单元224、231、IFFF单元225、无线发送单元226、天线元件227、无线接收单元228以及FFT单元232。
终端应答单元210的设置数量和与基站装置200能够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最大数量相同,并且在每次使用时决定对应(负责)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另外,终端应答单元210分别包括:编码单元211、调制单元212、解调单元213、解码单元214、接收质量数据提取单元215、格式判断单元216、导频信号提取单元217以及接收质量测量单元218。另外,图2中,在终端应答单元210上,分别附加1~n的分支号,以示区别。但是,因为终端应答单元210-1~210~n发挥相同的功能,所以,在说明这些功能等时,有时会省略分支号。
天线元件227捕捉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所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并将其输入到无线接收单元228,并且将从无线发送单元226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向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进行无线发送。
无线接收单元228包括带通滤波器、A/D变换器以及低噪声放大器等,对从天线元件227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进行去除噪声、增幅以及去除保护间隔等的规定的接收信号处理后,将经接收信号处理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S/P变换单元231。
S/P变换单元231将从无线接收单元228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变换成多个并行信号,并将变换后的并行信号输入到FFT单元232。
FFT单元232将从S/P变换单元231输入的多个并行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处理等后,变换成串行信号,并将变换成串行信号的上行多载波信号分别输入终端应答单元210-1~210~n的解调单元213-1~213-n和导频信号提取单元217-1~217-n。
解调单元213-1~213-n分别从FFT单元232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中只将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所涉及的区间提取出来,并将提取出来的区间的上行多载波信号通过预先设定的方式进行解调。另外,解调单元213将解调后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解码单元214。
解码单元214将从解调单元213输入的区间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进行规定的解码处理而生成上行接收数据,并将生成出来的上行接收数据分别输入到接收质量数据提取单元215和未经图示的基带单元等。
接收质量数据提取单元215从解码单元214输入的上行接收数据中,将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提取出来。而且,接收质量数据提取单元215将提取出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输入到格式判断单元216。
格式判断单元216参照从接收质量数据提取单元215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中附加的识别号码,判断其格式,也就是判断该信号为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哪一个。而且,格式判断单元216将该判断结果输入到上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1,并且将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输入到下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2。
导频信号提取单元217-1~217-n分别从FFT单元232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中只将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所涉及的区间提取出来,进而从提取出来的区间的上行多载波信号中将导频信号提取出来,并将提取出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导频信号输入到接收质量测量单元218-1~218-n。
接收质量测量单元218测量从导频信号提取单元217输入的包含于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导频信号的接收SIR,由此对构成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所有的副载波,测量每个副载波的接收SIR即接收质量。而且,接收质量测量单元218将每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值输入到上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1。
上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1利用从格式判断单元216-1~216-n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的判断结果,和从接收质量测量单元218-1~218-n输入的每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决定分配给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在分配该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时,相对于发送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优先分配副载波给发送第二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该理由将在后面叙述。而且,上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1将分别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入到编码单元211-1~211-n。
下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2基于分别从格式判断单元216-1~216-n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掌握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好的副载波,在下行多载波信号中决定将该接收质量好的副载波分别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在此,作为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分配方法,举例说明最大循环法(Maximum CIR,MaxCIR)或比例公平法(Proportional Fairness,PF)等的众所周知的算法。而且,下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2将分别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信息分别输入映射单元223和编码单元211-1~211-n。另外,下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2得知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被分配的副载波,而且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将该内容通知给信息提取单元105后,信息提取单元105考虑提取对应的副载波为止的时滞(time lag)进行调节,使被分配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信息比起下行发送数据来,提前一定的时间向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进行无线发送。
编码单元211根据以下的信息生成控制信息:从上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1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信息;从下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2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信息。而且,编码单元211对生成出来的控制信息和从未经图示的基带单元等输入的下行发送数据,通过预先设定的方式进行编码处理后,将经编码处理的控制信息和下行发送数据输入调制单元212。
调制单元212将从编码单元211输入的控制信息和下行发送数据通过规定的方式进行调制处理后,将调制后的下行发送数据输入到映射单元223。
映射单元223对于从调制单元212-1~212-n输入的调制后的下行发送信号,通过将在后面叙述的IFFT单元225进行反向傅里叶变换处理等后,进行映射,以使其配置在从下行CS分配决定单元222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信息所示的副载波上。而且,映射单元223将映射后的信号,输入到S/P变换单元224。
S/P变换单元224将从映射单元223输入的映射后的信号变换成并行信号,并将变换后的并行信号全都输入到IFFT单元225。
IFFT单元225将从S/P变换单元224输入的并行信号进行反向傅立叶变换等信号处理后,变换成串行信号,由此创建下行多载波信号,并将创建出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无线发送单元226。
无线发送单元226包括带通滤波器、D/A变换器以及低噪声放大器等,对从IFFT单元225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插入保护间隔、并进行增幅和频率选择等的规定的发送信号处理后,将该经规定的发送信号处理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经由天线元件227向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进行无线发送。
图3是表示通过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测量的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与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各自的格式的示例图。如图3所示的例子,下行多载波信号由16个副载波构成,该16个副载波按频率的升序被编上副载波(SC)号码0~15。在图3中,除了SC5以外,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SIR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任意设定的阈值T的副载波为其余的15个。
在此,说明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各自的格式。在第一接收质量数据中,对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分别用比特来表示,当接收SIR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阈值T时表示为“1”,当接收SIR的测量值不足阈值T时表示为“0”。而且,在第一接收质量数据中,在其开头或末尾至少一处附加2比特的识别号码,譬如“00”,以使格式判断单元216来识别其为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因此,如果是如图3所示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的话,该数据量为副载波的总数加上识别号码的2比特,设副载波的总数为“N”,则该格式为“2+N”比特。另外,如图3所示的例子,因为“N=16”,所以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2+16=18”比特。如上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由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值与阈值T之间的对比而直接地生成。以下说明的第二接收质量数据以及第三接收质量数据通过将该第一接收质量数据进行格式变换来生成。
第二接收质量数据将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阈值T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分别用比特来表示,而且在其开头或末尾的至少一处附加2比特的识别号码譬如“01”,以使格式判断单元216来识别其为第二接收质量数据。在此,设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总数为“N”,如果将该SC号码用比特来表示的话,则该数据量为log2N。而且,设接收SIR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阈值T的副载波的数量为“M”,则图3所示的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2+M×log2N”。因此,如图3所示的例子,因为“N=16=24”,“M=15”,所以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2+15×4=62”比特。
另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将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值为不足阈值T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分别用比特来表示,而且在其开头或末尾的至少一处附加2比特的识别号码譬如“11”,以使格式判断单元216来识别其为第三接收质量数据。在此,设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总数为“N”,如果将该SC号码用比特来表示的话,则该数据量为log2N。在该点上,与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相同。而且,设接收SIR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阈值T的副载波的数量为“M”,则图3所示的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2+(N-M)×log2N”。因此,如图3所示的例子,因为“N=16=24”,“M=15”,所以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2+(16-15)×4=6”比特。
另外,当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多载波的数量“N”不为2的幂时,在计算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以及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的过程中,将N视为比N大的且与N最接近的2的幂。譬如当“N=20”时,在计算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以及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的过程中,视为“N=32=25”。
因此,对于如图3所示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18比特,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62比特,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6比特。由此,如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第三接收质量数据被选择。
继而,利用图4所示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包括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以及基站装置200而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
首先,在步骤ST410,基站装置200向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无线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
接下来,在步骤ST420,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接收下行多载波信号,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利用包含于该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导频信号来分别测量所有的副载波的接收SIR。
接下来,在步骤ST430,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将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与阈值T进行对比,根据该对比结果生成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并将生成出来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第二接收质量数据以及第三接收质量数据。
接下来,在步骤ST440,将由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生成出来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数据量最少的,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选择第三接收质量数据。
接下来,在步骤ST450,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将包含于下行多载波信号中的控制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得知该内容。
接下来,在步骤ST460,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根据在步骤ST450得知的控制信息,指示映射单元125,使其将在步骤ST440被选择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分配给上行多载波信号的规定的副载波。另外,在步骤ST460,通过IFFT单元127等,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被分配在规定的副载波上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被创建出来,经由天线元件101向基站装置200进行无线发送。
接下来,在步骤ST470,基站装置200接收来自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几乎是同时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
接下来,在步骤ST480,格式判断单元216-1~216-n分别调查由所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发送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识别号码,由此判断该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为哪一种,也就是判断接收质量数据为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哪一种。
接下来,在步骤ST490,上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1,基于每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相对于发送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优先地对发送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分配用于发送下次以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另外,在步骤ST490,下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2,对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质量数据适用众所周知的算法,由此对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分别分配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而且,在步骤ST490,在终端应答单元210的编码单元211以分配给这些上行以及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信息作为内容来生成控制信息。而且,在步骤ST490,包含生成出来的控制信息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被创建,创建出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分别向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进行无线发送。
另外,在步骤ST490被执行后,当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任意一个装置继续与基站装置2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时,再次返回步骤ST410按顺序执行上述的各个步骤。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中,基站装置200相对于发送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优先地对发送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分配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即使具有固定长度的表示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的识别号码被基站装置200错误地判断,基站装置200也能够通过该数据长度来判断其为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反之,如果表示第二以及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的识别号码被基站装置200错误地判断,基站装置200就不能正确地重新识别该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使发送受识别号码差错影响大的第二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可能性较大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优先地使用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良好的副载波,由此能够减少基站装置200的对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判断差错。另外,基站装置200在传播路径变化平稳时,因为下次以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与上一次相同的可能性很高,所以能够预测该格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基站装置200分别对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基于每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分配用于下次以后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或者基于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分配用于下次以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因此能够提高下次以后的上行以及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能够降低基站装置200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差错率,并且能够降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与基站装置200之间的上行以及下行多载波信号的重发频率,提高上行以及下行链路的吞吐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从由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所生成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少的,因此能够将以往用于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资源释放,而改善上行链路的吞吐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因为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所生成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都很简洁,所以不会增加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的信号处理的负担,关于下行多载波信号,能够实时生成数据量不同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中,将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值与规定的阈值T进行对比,并将该对比结果单纯地按副载波号码升序用比特来表示,由此来生成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继而将该第一接收质量数据通过格式变换,并用比特来表示,由此来生成第二接收质量数据以及第三接收质量数据,因此能够通过简洁的方法生成数据量各异的关于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因为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至少在开头或末尾的其中一处具有分别用比特来表示的彼此不同的识别号码,所以基站装置200能够容易地判断出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发送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因为基站装置200分别对进行同时通信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指定用于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所以在上行链路中,能够避免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使用同一个副载波将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发送到基站装置200,从而防止在传播路径中发生冲突而使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被破坏而损失。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因为通过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将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值与规定的阈值T进行对比,并利用该对比结果生成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将生成出来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通过格式变换,并用比特来表示,由此来生成多个接收质量数据,并且从由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生成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少的,该接收质量数据从无线发送单元128通过上行多载波信号向基站装置200进行发送,所以能够将用于发送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资源释放,从而改善上行链路的吞吐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200,上行SC分配决定单元211分别对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指定用于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所以能够避免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使用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同一个副载波分别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从而防止在传播路径中发生冲突而使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被破坏而损失。
另外,还可以如以下所示,来应用或改变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对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所有的副载波进行每个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的情形,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此,譬如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将彼此相邻的多个副载波作为一个单位,按每个单位来测量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SIR也可以。另外,譬如使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通过规定频率间隔对副载波采样,只对采样后的副载波测量下行副载波信号的接收SIR也可以。如此设定能够减轻对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进行接收SIR测量的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所需的负担。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将该副载波的接收SIR作为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分别进行测量的情形,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此,譬如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测量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功率电平也可以。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生成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情形,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此,譬如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也可以生成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和该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该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任意一方。这样处理的话,能够减轻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的信号处理的负担。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假设几乎不会出现如下情形,即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生成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全都一样的情形,故未特别说明,但是如上述那样,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在生成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和该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该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任意一方时,可以考虑到这些数据量可能会相同。这样的情形下,在生成出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该第三接收质量数据中的任何一个上,重复附加该识别号码,使其与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之间产生区别就可以。如此处理的话,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必然会选择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接收数据,因此能够减轻下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2的信号处理的负担。这是因为,构成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各个比特的位置与副载波号码直接有关联,所以如果是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话,能够从该构成比特的位置直接得知接收质量良好的副载波。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为了识别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使用2比特的识别号码的情形,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此,譬如使用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和该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该第三接收质量数据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形,使用1比特的识别号码就可以。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编码单元211将通过上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1分配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信息和通过下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2分配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信息作为一个控制信息来生成的情形,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此,譬如上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1和下行SC分配决定单元222分别各自地譬如错开时序来生成控制信息,并将生成出来的控制信息通过不同的下行多载波信号发送到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也可以。
另外,将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按每个副载波组汇集一起来计算,对每个组使用不同的格式来进行质量数据的反馈也可以。
(实施方式2)
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2中,说明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变化的情形。另外,设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由基站装置200实时地掌握,该数目的信息加入控制信息,随时分别通知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结构的方框图。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具有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和控制信息处理单元550,来分别代替实施方式1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中的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110和控制信息处理单元150。另外,因为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具有许多能够发挥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构成部分所发挥的功能同样的功能的构成部分,对于该构成部分,标上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的构成部分相同的参照号码,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控制信息处理单元550包括控制信息提取单元551、解调单元552以及解码单元553,对包含于从基站装置200发送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控制信息进行提取以及进行接收信号处理。具体而言,在控制信息处理单元550,首先控制信息提取单元551从FFT单元104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中提取分配给控制信息使用的副载波,继而解调单元552将通过控制信息提取单元551所提取的副载波信号通过规定的方式进行解调,继而解码单元553将通过解调单元552解调后的信号通过预先设定的方式进行解码而生成控制信息。在此,在生成出来的控制信息中,包括:表示基站装置200在下行多载波信号中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本机)的副载波的信息;表示基站装置200在上行多载波信号中分配给本机的副载波的信息;表示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的信息。而且,控制信息处理单元550将表示基站装置200在下行多载波信号中分配给本机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入到数据提取单元105;将表示基站装置200在上行多载波信号中分配给本机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入到映射单元125;将表示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的信息输入到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
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根据由控制信息处理单元550输入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的信息,进行调节来增加或减少阈值T。另外,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将从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09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值与调节的阈值T,按每个副载波进行对比,并将该对比结果按副载波号码的升序首先生成用比特来表示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接下来将该第一接收质量数据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用比特来表示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第二接收质量数据,该副载波为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SIR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被调节的阈值T的副载波,以及生成用比特来表示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第三接收质量数据,该副载波为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SIR的测量值不足被调节的阈值T的副载波,由此分别生成接收质量数据。而且,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将生成出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第三的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进行比较,选择数据量最少的接收质量数据,在选择出来的接收质量数据上附加表示该格式的识别号码,并将附加了该识别号码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输入到编码单元121。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由包括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以及基站装置200所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图6中,在图4中的步骤ST420和步骤ST430之间设置了步骤ST425;另外在图4中的步骤ST470和步骤ST480之间设置了步骤ST475。以下说明图6所示的各个步骤,对于与图4所示的步骤相同的步骤,标上与图4所示的步骤相同的参照号码,并省略对其说明。
在步骤ST425,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根据控制信息处理单元550输入的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的信息,进行调节来增加或减少预先设定的阈值Tb。
在步骤ST475,基站装置200测量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并将测量出来的该数目的信息在步骤ST490加入控制信息中。
图7是表示关于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的阈值T的设定值的一例的图。图7中,阈值T被设定为随着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的增加,而呈阶梯性的增加。具体而言,以阈值Tb为基准,阈值T当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增加时,阈值Th1进一步上升为阈值Th2,相反,当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减少时,阈值T11进一步下降为阈值T12。
如图7所示,如果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变化来同步地设定阈值T的增加或减少,则当该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增加时,通过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二接收质量数据容易被选择,反之,当该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减少时,通过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三接收质量数据容易被选择。也就是,如果类似这样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变化来同步地设定阈值T的增加或减少,则无论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增加还是减少,比起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来,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通过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容易被选择。结果,不管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是否变化,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上行链路的吞吐量都会得到改善。
图8表示伴随着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的增加,阈值Tb增加到阈值Th2时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另外,图8的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与图3的该测量结果相同,同样地图8的阈值Tb也和图3的阈值T相同。如图8所示,当将阈值Tb增加到阈值Th2时,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18比特(固定长度),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10比特,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58比特。因此,如图8所示的例子中,通过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二接收质量数据被选择。
图9表示伴随着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的减少,将阈值Tb减少到阈值T11时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另外,对于图9也是,每个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和阈值Tb都分别与图3的该测量结果和阈值相同。如图9所示,当将阈值Tb减少到阈值T11时,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18比特(固定长度),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62比特,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为6比特。因此,如图9所示的例子中,通过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三接收质量数据被选择。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由于将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使用的阈值T设定为随着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因此无论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增加还是减少,比起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来,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第三接收质量数据通过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容易被选择。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不管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是否变化,从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到基站装置200的吞吐量都会一直得到改善。
另外,还可以如以下所示,来应用或改变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
本实施方式说明了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所使用的阈值T对应于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的绝对量时的情形,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此,譬如准备的用于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的阈值T为离散值,当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增加时,从当前的阈值T开始增加一个单位;另一方面,当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减少时,从当前的阈值T开始减少一个单位。这样处理的话,基站装置200只需在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发生变化时,基站装置200对当前正在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通过下行多载波信号通知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变化就可以,因此基站装置200能够删减在包含于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控制信息中加入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信息的次数,并且改善下行链路的吞吐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生成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情形,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此,譬如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也可以生成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和第二接收质量数据,而且当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增加时,增加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所使用的阈值T;反之,当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减少时,减少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所使用的阈值T就可以。这样处理的话,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由于无需生成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三接收质量数据来进行对比,因此能够减轻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的信号处理的负担,并且当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增加时,通过接收质量数据生成选择单元510能够更加容易地选择下行多载波信号的第二接收质量数据,因此伴随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数目增加,即使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能够占有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资源变少,也能够有效地改善从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到基站装置200的吞吐量。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模块,典型的由集成电路LSI(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既可以分别实行单芯片化,也可以包含其中一部分或者是全部而实行单芯片化。
另外,在此虽然称做LSI,但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为IC(集成电路)、系统LSI(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超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极大LSI(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技术不只限于LSI,也可以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利用将LSI内部的电路块连接或设定重新配置的可重配置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替换LSI集成电路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也有应用生物工程学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基于2004年3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4-71277号。该内容全部包括在此作为参考。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释放上行链路的信道资源以便用于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数据,具有能够改善上行链路的吞吐量的效果,适用于利用OFDM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等。

Claims (11)

1.一种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包括:
接收步骤,接收多载波信号;
测量步骤,按副载波单位测量所述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
生成步骤,将所述测量步骤中的按副载波单位的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用比特来表示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
选择步骤,从生成出来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少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
发送步骤,将所选择的接收质量数据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其中,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包括:
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按照构成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升序,将所述对比结果用比特来表示;以及
下述第二和第三接收质量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所述第三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小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其中,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包括以下接收质量数据: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按照构成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升序,将所述对比结果用比特来表示;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
所述接收质量报告方法还包括:阈值调节步骤,当通过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通信的其他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增加时,增加所述生成步骤的所述阈值;反之,当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减少时,减少所述生成步骤的所述阈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其中,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包括以下接收质量数据: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按照构成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升序,将所述对比结果用比特来表示;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第三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小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
所述接收质量报告方法还包括:阈值调节步骤,当通过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通信的其他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增加时,增加所述生成步骤的所述阈值;反之,当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数量减少时,减少所述生成步骤的所述阈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所述第三接收质量数据,至少在开头或末尾的其中一处具有用比特来表示的彼此不同的识别号码。
6.一种接收质量报告方法,该方法中,接收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将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报告给发送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基站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下行发送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将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发送给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
下行接收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接收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
测量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按副载波单位测量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
生成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将所述测量步骤中的按副载波单位的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用比特来表示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
选择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从生成出来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少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
提取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提取包含在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中的控制信息;
上行信号创建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将由所述选择步骤所选择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分配给由所述提取步骤所提取的所述控制信息所指定的副载波,来创建上行多载波信号;
上行发送步骤,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将所创建的所述上行多载波信号发送给所述基站装置;
上行接收步骤,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由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上行多载波信号;
判断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判断包含于所接收的所述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的各自的格式;
控制信息创建步骤,所述基站装置根据判断出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的各自的格式,创建所述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用于指定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在所述上行信号创建步骤分配所述接收质量数据的副载波;
下行信号创建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创建包括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其中,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包括以下接收质量数据: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按照构成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升序将所述对比结果用比特来表示;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
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控制信息创建步骤中,所述基站装置在所述判断步骤判断出所述上行多载波信号中包含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时,相对于在所述上行发送步骤发送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优先地对在所述上行发送步骤发送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创建所述控制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其中,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包括以下接收质量数据:第一接收质量数据,按照构成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升序将所述对比结果用比特来表示;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第三接收质量数据,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小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
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控制信息创建步骤中,所述基站装置在所述判断步骤判断出所述上行多载波信号中包含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和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所述第三接收质量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时,相对于在所述上行发送步骤发送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的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优先地对在所述上行发送步骤发送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或所述第三接收质量数据的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创建所述控制信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其中,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包括以下接收质量数据:第一接收质量数据,具有用比特来表示的第一识别号码,并且按照构成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的升序将所述对比结果用比特来表示;第二接收质量数据,具有用比特来表示的第二识别号码,并且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将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所述副载波的副载波号码用比特来表示;
所述的接收质量报告方法,在所述生成步骤中,当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的数据量相同时,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将多个所述第二识别号码附加给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由此产生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数据与所述第二接收质量数据之间的数据量的区别。
10.一种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下行多载波信号;
测量单元,按副载波单位测量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
生成单元,将所述测量单元中的按副载波单位的测量结果与规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格式变换,由此生成用比特来表示的多个接收质量数据;
选择单元,从生成出来的多个所述接收质量数据中,选择数据量最少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
发送单元,发送包含所选择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多载波信号。
11.一种基站装置,与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该基站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对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发送下行多载波信号;
接收单元,接收包括接收质量数据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该接收质量数据表示由多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所述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
判断单元,对每个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判断包含于所述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所述接收质量数据的格式;
分配决定单元,根据判断出的格式来决定分配给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副载波。
CN200580007980.7A 2004-03-12 2005-03-08 接收质量报告方法、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Pending CN19309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71277 2004-03-12
JP071277/2004 2004-03-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0900A true CN1930900A (zh) 2007-03-14

Family

ID=34975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07980.7A Pending CN1930900A (zh) 2004-03-12 2005-03-08 接收质量报告方法、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881389B2 (zh)
EP (1) EP1725059A4 (zh)
JP (1) JP4584248B2 (zh)
KR (1) KR101088959B1 (zh)
CN (1) CN1930900A (zh)
BR (1) BRPI0508668A (zh)
RU (1) RU2376711C2 (zh)
WO (1) WO200508900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8078A (zh) * 2010-10-09 2012-05-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辅载波上的无线链路监测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577487A (zh) * 2009-09-30 2012-07-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控制用于在无线网络中传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总开销的方法和设备
CN113824659A (zh) * 2020-06-18 2021-12-21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数字域之讯号处理电路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07111456A (ru) * 2004-09-29 2008-10-10 Мацусита Электрик Индастриал Ко., Лтд. (Jp)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дио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JP2006180374A (ja) * 2004-12-24 2006-07-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KR101369550B1 (ko) * 2005-12-23 2014-03-04 베이징 삼성 텔레콤 알 앤 디 센터 채널 품질 정보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07077599A1 (ja) 2005-12-28 2007-07-12 Fujitsu Limited 受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1003431B1 (ko) * 2006-02-03 2010-1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정보에 기반한 하나 이상의 서브패킷을 전송하는 방법
JP4627801B2 (ja) * 2006-03-17 2011-02-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サブキャリア割り当て方法
JP4760515B2 (ja) * 2006-04-28 2011-08-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JP4812532B2 (ja) * 2006-06-16 2011-11-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下り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JP4812534B2 (ja) * 2006-06-19 2011-11-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チャネル品質情報通知方法
JP4907657B2 (ja) * 2006-06-26 2012-04-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cqi生成方法
WO2009020110A1 (ja) * 2007-08-07 2009-02-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AU2008295966B2 (en) * 2007-09-06 2011-10-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090170500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897388B (zh) 2010-03-31 2019-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RU2451407C1 (ru) * 2010-09-13 2012-05-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ощного радиостроения"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вероятности ошибки на бит по параллельным многочастотным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м сигналам
KR101533208B1 (ko) * 2012-04-11 2015-07-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다치 고쿠사이 덴키 무선 시스템, 무선 기지국, 및 관리 장치
WO2014179916A1 (en) * 2013-05-06 2014-1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Publ) Method and radio network node for enabling switch of transmission mode for a user equipment
US11751170B2 (en) 2021-07-19 2023-09-05 Sprint Spectrum Llc Dynamically reassigning a high-noise frequency segment from a first access node to a second access no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7748B2 (en) * 2000-12-15 2005-09-20 Adaptix, Inc.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KR20040008230A (ko) 2001-06-27 2004-01-28 노오텔 네트웍스 리미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통신
KR100571802B1 (ko) * 2001-09-03 2006-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효율을 높이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WO2003037027A1 (fr) * 2001-10-18 2003-05-01 Fujitsu Limited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avec ledit systeme
US7245598B2 (en) * 2002-02-21 2007-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US7986672B2 (en) 2002-02-25 2011-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487A (zh) * 2009-09-30 2012-07-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控制用于在无线网络中传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总开销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77487B (zh) * 2009-09-30 2015-11-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控制用于在无线网络中传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总开销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48078A (zh) * 2010-10-09 2012-05-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辅载波上的无线链路监测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3824659A (zh) * 2020-06-18 2021-12-21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数字域之讯号处理电路及方法
CN113824659B (zh) * 2020-06-18 2024-03-2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数字域之讯号处理电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06132500A (ru) 2008-03-20
KR101088959B1 (ko) 2011-12-01
EP1725059A1 (en) 2006-11-22
JPWO2005089000A1 (ja) 2008-01-31
KR20060128006A (ko) 2006-12-13
EP1725059A4 (en) 2012-08-22
US20070195897A1 (en) 2007-08-23
RU2376711C2 (ru) 2009-12-20
WO2005089000A1 (ja) 2005-09-22
US7881389B2 (en) 2011-02-01
JP4584248B2 (ja) 2010-11-17
BRPI0508668A (pt) 2007-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0900A (zh) 接收质量报告方法、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N1830161A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732642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266982C (zh)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传输速率确定方法
CN1816993A (zh) 关于多载波通信装置及反馈信息通信方法
CN1768497A (zh) 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833388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副载波分配方法
CN1926907A (zh) 调度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EP1724948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data channel scheduling method
US8166372B2 (en) Blind estimation of control channel
EP1928113A1 (en)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064577A (zh) 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EP2192714A2 (en) HARQ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thereof
CN1669262A (zh) 通信装置和数据的重发控制方法
CN1625164A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收发副载波信道质量的设备和方法
CN101064865A (zh)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1057430A (zh) 通信装置及调度方法
JPWO2007015529A1 (ja)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方法
CN164001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调度方法
CN101060699A (zh) 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064708A (zh) 多载波系统频率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1061733A (zh) 线路质量报告方法、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
CN1849763A (zh) 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
EP2104370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signal mapping method
CN101043500A (zh) 反向数据调制编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及其接入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