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9010B - 主轴马达、具备其的记录再生装置、及主轴马达的制法 - Google Patents

主轴马达、具备其的记录再生装置、及主轴马达的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9010B
CN1929010B CN2006101291442A CN200610129144A CN1929010B CN 1929010 B CN1929010 B CN 1929010B CN 2006101291442 A CN2006101291442 A CN 2006101291442A CN 200610129144 A CN200610129144 A CN 200610129144A CN 1929010 B CN1929010 B CN 1929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oke
indicator
rotor hub
dish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291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9010A (zh
Inventor
白井彰人
戒能直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9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9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29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90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38Centering or locking of a plurality of discs in a single cartridg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5/00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 G11B25/04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flat record carriers, e.g. disc, card
    • G11B25/043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flat record carriers, e.g. disc, card using rotating disc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Rotational Drive Of Disk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轴马达(1)用于驱动记录盘(81)使其旋转,具备:底盘(21)、定子(5)、转子毂(31)、轭(33)、转子磁体(34)、流体轴承装置(4)。转子毂(31)具有:将记录盘(81)在半径方向上支承的盘支承圆筒部(35)、形成在盘支承圆筒部(35)的外周侧,用于载置记录盘(81)的环状盘载置部(36)、形成在盘载置部(36)的轴向下侧,在外周侧固定轭(33)的环状突起部(37)。盘载置部(36)具有形成在轴向上侧的环状非接触面(36e)、位于非接触面(36e)的外周侧,在轴向上比非接触面(36e)更靠向上侧而形成,并在轴向上与记录盘(81)抵接的环状盘支承面(36b)。环状突起部(37)的外径比非接触面(36e)的外径小。从而,在主轴马达中,确保记录盘的平面度。

Description

主轴马达、具备其的记录再生装置、及主轴马达的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轴马达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用于驱动磁盘、光盘等记录盘使其旋转的主轴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硬盘装置中,作为旋转驱动磁盘或光盘等记录盘的马达,已知有主轴马达。
以往的主轴马达,主要由底盘、设在底盘上的定子、安装记录盘的转子、和设在底盘上,支承转子毂,并确保转子毂相对于底盘旋转自如的轴承装置构成。转子具有:安装记录盘的转子毂、和设在转子毂上的环状轭、和设在轭上,并配置为与定子的外周侧在半径方向上对置的环状转子磁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3。)。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638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3123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6-178490号公报
记录盘,随着记录密度的大幅度提高,记录波长及磁道间距显著减小。因此,因记录盘的翘曲或弯曲等变形或记录盘的旋转时的振动,在记录再生时记录头不能追随所定的轨道。尤其,如磁盘在以10nm左右的微小的上浮量上浮记录头时,有因记录盘的变形或振动,记录头和记录盘接触的顾虑,所以不优选。因此在主轴马达中,抑制制造过程或夹紧记录盘时的转子毂的变形,确保记录盘的平面度变得非常重要。此外降低旋转时的转子的振动也非常重要。
但是,在转子毂及轭的组装工序中,有时转子毂变形。此处,以专利文献3所述的转子毂为例说明。图11是组装以往的转子毂531及轭533时的状态图。转子毂531具有:用于在半径方向上支承记录盘的盘支承圆筒部535、形成在盘支承圆筒部535的外周侧,用于载置记录盘的环状的盘载置部536、和形成在盘载置部536的轴向上的与记录盘相反的一侧,在外周侧固定轭533的环状突起部537。
在将轭533组装于转子毂531时,例如如图11(a)所示,以盘载置部536的盘支承面536b与夹具590接触的方式,将转子毂531设置在夹具590上。另外,将轭533压入转子毂531的环状突起部537的外周侧。在盘支承面536b的内周侧上形成用于防止盘载置部536与记录盘的接触的环状的凹部538,盘载置部536的强度在该部分降低。因此,有因环状突起部537和盘支承面536b的位置关系在压入轭533压入时盘载置部536变形的顾虑。此外,有在压入轭533时负荷作用于盘支承面536b,损伤盘支承面536b,或盘支承面536b变形的顾虑。此外,如图11(b)所示,有时为保护盘支承面536b,将盘支承圆筒部535的端部的外周侧支承在夹具595上。在此种情况下,由于不支承盘支承面536b,所以在压入轭533时,弯矩作用于盘载置部536,盘载置部536变形。
如上所述,在制造过程中,如果盘载置部变形,不能确保盘支承面的平面度,即记录盘的平面度.此外,为确保记录盘的平面度,一般在压入轭后,需要对盘支承面再度实施精密加工,导致制造成本增高.但是,即使实施再度精密加工,如果残留变形时的残留应力,也有随着经时变化,缓和转子毂531的应力,发生微小的变形,促进产生盘的翘曲或变形的可能性.因此,在将轭压入环状突起部时,需要防止盘载置部的变形.
另一方面,在不是压入轭而是通过粘接固定时,由于不对环状突起部或盘载置部作用大的负荷,所以能够防止盘载置部的变形。但是,在通过粘合剂固定轭的时候,需要例如粘合剂涂布装置。此外,为了防止从粘合剂发生的释气,需要在粘合剂硬化后,在设置于净化室内的净化干燥箱内,对粘接后的产品进行长时间的低温干燥处理。也就是,在使用粘合剂时,除涂布装置以外,还需要净化室及净化干燥箱。即,在使用粘合剂的情况下,除了涂布装置之外,还需要净化室及净化干燥机。另外,如果主轴马达的生产台数达到1日数万台的水平,为了起动这些制造装置,需要莫大的能量,从而增加制造成本。此外,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也需要削减制造过程中电力消耗。因此,在主轴马达的制造过程中,优选尽量避免使用粘合剂,采用向转子毂压入轭的方法。
以上,防止轭压入时的转子毂的盘载置部的变形,从主轴马达的性能、制造成本、另外从地球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是非常重要。
此外,在专利文献2及3中所述的主轴马达中,轭具有筒状的轭主体、和从轭主体的端部向内周侧延伸的固定部。在此种轭中,如图12所示,由于固定部533b与转子磁铁534在轴向上抵接,所以转子磁铁534内周部的主磁极的边缘磁场95(图中虚线)靠近轭533的固定部533b内周侧的边缘,减少向定子铁心505的交链磁通94(图中粗线),同时容易向盘81侧漏泄磁通,对于载置在传动装置91上的记录头90,载有磁噪声。其结果,在硬盘装置等磁记录再生装置中,难进行正常的记录再生。
此外,由于轭上面和转子磁铁的之间接近,所以从磁铁向轭泄漏的磁通的量因轭或转子磁铁端面的形状精度而容易变动。因此,与定子铁心的交链磁通量容易变化,发生电机振动。
此外,在转子磁铁的上端与轭的固定部抵接的时候,如果轭的固定部的厚度不均,固定部的抵接面的高度不均,转子磁铁的轴向位置在圆周方向上就会不固定。其结果,转子磁铁和定子铁心的相对高度产生不均,因轴向的磁失衡,在定子铁心和转子磁铁的之间发生轴向振动或齿槽振动。
此外,一般在将流体轴承装置用于主轴马达时,为了抑制转子的轴向位置的变动,有时与转子磁铁在轴向上对置地在底盘侧设置磁性材料性的吸引环。但是,在转子磁铁的轴向位置与圆周方向不固定时,因吸引环的吸引力不均,轴承特性也变得不均。此外,在转子磁铁的轴向位置在圆周方向上不固定时,向转子作用倾斜的力,如果该倾斜的力由于旋转相位而变化,就会发生转子振动。
综上所述,在以往的主轴马达中,极为重要的是,减少磁通从轭的泄漏,或使转子磁铁的轴向位置稳定,以降低旋转时的振动。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主轴马达中,轭形成圆筒形状,转子磁铁上端与非磁性的毂下端的突出部接触。在此种情况下,图12所示的转子磁铁内周部的主磁极的边缘磁场向轭侧靠近的比例下降,同时向定子铁心的交链磁通变动的割合也减小。但是,在该文献所示的构成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为了取得所谓内置毂型电机构成,由于抑制磁通向位于轭外周侧的盘的泄漏,因此需要加厚轭.其结果,转子磁铁的外径减小,所以电机的电磁变换效率极端劣化,导致电机电流增大.
2)在杯形状的深底处设置断面“コ”字形状的凹部,此处是固定轭的内周圆筒面的构成,但需要采用成形车刀。在此种情况下,如图13(a)所示,由于成形车刀96的刀尖R的形状复制在毂535的凹部535b的内周部,所以如该图(b)所示,需要在轭533的上端面内周部设置大的C倒角533c,以切实地使轭533上端嵌合在凹部535b。因此,轭533和毂535的凹部535b的之间的固定长度不足,在电机运转中受到强冲击时,有轭533脱落的危险。此外,成形车刀96,如果加工台数多,需要频繁进行再研磨,会使加工成本增高。
3)为避免此问题,如图14(a)、(b)所示,准备2个分别加工凹部535b的内周面侧535c和外周面侧535d的车刀97a、97b,而且其前端部需要细长。因此,加工时在车刀上产生颤振振动,加工精度或表面粗糙度劣化,或容易残留飞边。其结果,可以想象在粘接后轭时同轴度劣化,或后轭粘接高度猛增。此外,若在搬运中或起动中残留的飞边掉落,就会进入盘和记录头的之间,损伤盘,或破坏装置。
另外,在将后轭固定在毂上时,需要进行粘接或压入,在采用粘接时,存在需要准备净化干燥机或生产时大幅度增加电力的问题。在采用压入时,存在上述加工精度及飞边的问题,不能进行正常的压入。
综上所述,在以往的主轴马达中,重要的是,提高电机的电磁变换效率,或易于进行在毂上的轭安装部的加工,或可靠地定位轭,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主轴马达中确保记录盘的平面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在主轴马达中降低旋转时的振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降低主轴马达的制造成本。
第一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是用于驱动记录盘使记录盘旋转的主轴马达,具备:底盘、定子、转子毂、轭、转子磁铁、流体轴承装置。定子设在底盘上。转子毂是安装记录盘的部件。轭是设在转子毂上的环状部件。转子磁铁是设在轭上,配置为与定子的外周侧在半径方向上对置的环状部件。流体轴承装置,设在底盘上,支承转子毂,并确保转子毂相对于底盘旋转自如。转子毂,具有:用于将记录盘在半径方向上支承的盘支承圆筒部;形成在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周侧,用于载置记录盘的环状盘载置部;形成在盘载置部的轴向上的与记录盘相反的一侧,且在外周侧固定轭的环状突起部。盘载置部,具有:形成在轴向上的记录盘侧的环状非接触面;位于非接触面的外周侧,且在轴向上比非接触面更靠向记录盘侧而形成,并在轴向上与记录盘抵接的环状盘支承面。
在该主轴马达中,由于环状突起部的外径小于非接触面的外径,环状突起部可靠地形成在盘支承面的内周侧。其结果,盘载置部的内周部的轴向尺寸变大,能够提高盘载置部的内周部的强度。此外,在将轭压入环状突起部时,对盘载置部作用轴向的负荷,但通过在压入轭时支承形成在盘支承面的内周侧的非接触面,容纳在支承负荷的作用点的范围内,可利用夹具可靠地接受作用于盘载置部的轴向的负荷。另外,由于缩短环状突起部和盘支承圆筒部之间的距离,因此在轭压入时作用于盘载置部的内周部的弯矩本身也减小。也就是,能够防止在轭压入时弯矩向盘载置部的内周部作用。由此,能够防止在压入轭时或夹紧记录盘时的盘载置部的变形,能够维持记录盘的平面度。
此外,由于能够防止盘载置部的变形,所以不需要在轭压入后为确保盘支承面的平面度而加工盘支承面。由此,能够谋求降低制造成本。
第二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如第一发明所述,环状突起部的外径大于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径。
在该主轴马达中,由于环状突起部的外径大于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径,所以环状突起部的外周部可切实地配置在非接触面的范围内。其结果,通过在轭压入时用夹具支承非接触面,能够切实地接受作用于盘载置部的轴向的负荷。由此,在制造过程中,能够切实地防止弯矩向盘载置部的内周部作用,能够确实防止在轭压入时的盘载置部的变形。
此外,与内置毂型电机构成相比,由于能够增大转子磁铁的直径,所以能够提高电磁变换效率,降低电力消耗。
另外,由于安装轭的部分是毂的下侧开放端,因此可以不采用成形车刀,而采用单一形状的车刀,能够谋求抑制加工成本。
第三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如第一发明所述,还具有形成在盘载置部的外周侧的环状加强凸缘部。
在该主轴马达中,由于通过加强凸缘部更加提高盘载置部的强度,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夹紧记录盘时或轭压入时的盘载置部的变形。
第四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是用于驱动记录盘使记录盘旋转的主轴马达,具备:底盘、定子、转子毂、轭、转子磁铁、流体轴承装置。定子设在底盘上。转子毂是安装记录盘的部件。轭是设在转子毂上的环状部件。转子磁铁是设在轭上,配置为与定子的外周侧在半径方向上对置的环状部件。流体轴承装置,设在底盘上,支承转子毂,并确保转子毂相对于底盘旋转自如。转子毂,具有:用于将记录盘在半径方向上支承的盘支承圆筒部;形成在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周侧,用于载置记录盘的环状盘载置部;形成在盘载置部的轴向上的与记录盘相反的一侧,且在外周侧固定轭的环状突起部;和形成在盘载置部的外周侧的环状加强凸缘部。
在该主轴马达中,由于在盘载置部的外周侧形成有加强凸缘部,所以能够提高盘载置部的强度。由此,能够防止在轭压入时或夹紧记录盘时的盘载置部的变形,能够维持记录盘的平面度。
第五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如第四发明所述,其中,加强凸缘部没有从盘载置部沿轴向突出。
在该主轴马达中,由于加强凸缘部没有从盘载置部在轴向上突出,所以在加工环状突起部的外周面时,能够从环状突起部的外周侧配置加工工具。也就是,不需要从轴向触及细长的加工工具。其结果,能够抑制因使加工工具细长而发生的加工时的振动,能够确保加工精度。由此,能够确保转子毂、轭及转子磁铁的定心的精度,能够确保记录盘的平面度。
第六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如第四发明所述,其中,加强凸缘部,没有从盘载置部向轴向上的记录盘侧突出,而从盘载置部向轴向上的与记录盘相反的一侧突出。
在该主轴马达中,由于加强凸缘部从盘载置部向轴向上的与记录盘相反的一侧突出,所以能够比盘载置部更大地设定加强凸缘部的厚度。由此,能够更加提高盘载置部的强度。
第七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如第四发明所述,其中,在加强凸缘部和轭的半径方向间形成有第一间隙.
在该主轴马达中,由于在加强凸缘部及轭的半径方向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以在将轭粘接在环状突起部上的情况下,即使粘合剂从轭溢出,也不会有轭和加强凸缘部被粘合剂固定的顾虑。由此,能够抑制盘载置部及加强凸缘部的由粘合剂造成的变形。此外,由于安装轭的部分是毂的下侧开放端,所以即使不用成形车刀,也能够采用单一形状的车刀,能够谋求抑制加工成本。
第八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如第四发明所述,其中,底盘具有用于收容加强凸缘部的环状凹部。
在该主轴马达中,由于加强凸缘部被收容在底盘的凹部,所以加强凸缘部及凹部周边形成迷宫式密封圈结构。其结果,能够利用加强凸缘部及凹部分隔要求清洁度的记录盘侧的区域和收容转子磁铁或定子的一侧的区域。由此,能够抑制从固定用的粘合剂发生的释气等向记录盘侧的区域漏出,能够保持记录盘侧的区域的清洁度。
第九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是用于驱动记录盘使记录盘旋转的主轴马达,具备:底盘、定子、转子毂、轭、转子磁铁、流体轴承装置。定子设在底盘上。转子毂是安装记录盘的部件。轭是设在转子毂上的环状部件。转子磁铁是设在轭上,配置为与定子的外周侧在半径方向上对置的环状部件。流体轴承装置,设在底盘上,用于支承转子毂,并确保转子毂相对于底盘旋转自如。转子毂,具有:用于将记录盘在半径方向上支承的盘支承圆筒部;形成在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周侧,用于载置记录盘的环状盘载置部;和形成在盘载置部的轴向上的与记录盘相反的一侧,且在外周侧固定轭的环状突起部。轭,具有:在内周侧固定转子磁铁的沿轴向延伸的筒状轭主体;从轭主体的端部向内周侧延伸,并固定在环状突起部的外周侧的环状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轴向的厚度,小于所述环状突起部的轴向尺寸,所述转子磁铁,在轴向上与所述环状突起部抵接,在固定部及转子磁铁的轴向间,形成有第二间隙。
在该主轴马达中,由于轭的固定部和转子磁铁的轴向间形成第二间隙,所以能够降低从转子磁铁向记录盘侧的磁通泄漏,能够降低转子毂的旋转时的振动。此外,能够抑制转子磁铁的轴向尺寸的不均造成的吸引力的变动,能够降低转子毂的旋转时的振动。另外,即使将轭主体及固定部的连接部分的内侧成形成圆形,也不需要倒角加工转子磁铁的外周侧端部,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第十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如第九发明所述,其中,固定部的轴向的厚度小于环状突起部的轴向尺寸。转子磁铁在轴向上与环状突起部接触。
在该主轴马达中,由于固定部的轴向的厚度小于环状突起部的轴向尺寸,所以能够以转子磁铁在轴向上与环状突起部接触的状态,确保第二间隙。
第十一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如第九发明所述,所述固定部只有内周缘在轴向上与盘载置部抵接。
在该主轴马达中,固定部只有内周缘在轴向上与盘载置部抵接。换句话讲,固定部的内周缘以外的部分与盘载置部不抵接。因此,能够用固定部的内周缘进行轭的轴向的定位,内周缘以外的端面不需要平面度。由此,不需要用于提高轭的端面的平面度的加工,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
第十二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是用于驱动记录盘使记录盘旋转的主轴马达,具备:底盘、定子、转子毂、轭、转子磁铁、流体轴承装置.定子设在底盘上.转子毂是安装记录盘的部件.轭是设在转子毂上的环状部件.转子磁铁是设在轭上,配置为与定子的外周侧在半径方向上对置的环状部件.流体轴承装置,设在底盘上,用于支承转子毂,并确保转子毂相对于底盘旋转自如.转子毂,具有:用于将记录盘在半径方向上支承的盘支承圆筒部;形成在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周侧,用于载置记录盘的环状盘载置部;形成在盘载置部的轴向上的与记录盘相反的一侧,且在外周侧固定轭的环状突起部.轭,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筒状轭主体;从轭主体的轴向端部朝内周侧延伸地形成,且固定在环状突起部的外周侧的环状固定部.固定部只有内周缘在轴向上与盘载置部接触.
在该主轴马达中,固定部只有内周缘与盘载置部在轴向上接触。换句话讲,固定部的内周缘以外的部分不与盘载置部接触。因此,能够用固定部的内周缘进行轭的轴向的定位,内周缘以外的端面不需要平面度。由此,不需要用于提高轭的端面的平面度的加工,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
第十三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如第十二发明所述,其中,轭在所述固定部的轴向上的记录盘侧的端部还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靠向外周侧,向轴向上的与所述记录盘相反的一侧倾斜。
在该主轴马达中,由于轭具有倾斜面,所以能够确实只使固定部的内周缘与盘载置部接触。
第十四发明所述的主轴马达,如第十二发明所述,盘载置部在轴向上的与所述记录盘相反的一侧还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靠向外周侧,向轴向上的所述记录盘侧倾斜。
在该主轴马达中,由于盘载置部具有倾斜面,所以能够确实只使轭的内周缘与盘载置部接触。
第十五发明所述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底盘、定子、转子毂、轭、转子磁铁、流体轴承装置的主轴马达的制造方法。定子设在底盘上。转子毂是安装记录盘的部件。轭是设在转子毂上的环状部件。转子磁铁,是设在轭上的、配置为与定子的外周侧在半径方向上对置的环状部件。流体轴承装置,设在底盘上,用于支承转子毂,并确保转子毂相对于底盘旋转自如。该制造方法,包括:底盘制造工序、定子制造工序、转子毂制造工序、转子磁铁制造工序、流体轴承装置制造工序、第一及第二转子组装工序、组装工序。
在底盘制造工序中制造底盘。在定子制造工序中制造定子。在转子毂制造工序中制造转子毂。在轭制造工序中制造轭。在转子磁铁制造工序中制造转子磁铁。在流体轴承装置制造工序中制造流体轴承装置。在第一转子毂组装工序中在转子毂组装轭。此外,在第二转子毂组装工序中在转子毂组装转子磁铁。在组装工序中在底盘上组装定子、转子及流体轴承装置。
转子毂,具有:盘支承圆筒部;形成在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周侧,用于载置记录盘的环状的盘载置部;形成在盘载置部的轴向上的与记录盘相反的一侧,在外周侧固定轭的环状突起部。盘载置部,具有:形成在轴向记录盘侧的环状非接触面;位于非接触面的外周侧,且在轴向上比非接触面更靠向记录盘侧而形成,并在轴向上与记录盘抵接的环状盘支承面。
第一转子组装工序,还包括设置工序、轭组装工序。在设置工序中,以使非接触面相对于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环状支承部的夹具在轴向上与环状支承部抵接的方式,设置转子毂。在轭组装工序中,轭被压入在环状突起部的外周侧。
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在设置工序,由夹具的环状支承部支承非接触面,所以在轭组装工序中,能够用夹具确实接受作用于盘载置部的轴向的负荷,能够防止弯矩向盘载置部的内周部作用。其结果,能够防止轭压入时的盘载置部的变形,不需要为了在轭压入后确保盘支承面的平面度而加工盘支承面。由此,在该制造方法中,能够谋求主轴马达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第十六发明所述的制造方法,如第十五发明所述,其中,环状突起部的外径小于非接触面的外径。
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环状突起部的外径小于非接触面的外径,所以可在非接触面的范围内容纳轭压入时的负荷的作用点,能够用夹具的环状支承部可靠地接受作用于盘载置部的轴向的负荷。另外,由于缩短环状突起部和盘支承圆筒部之间的距离,所以在轭压入时作用于盘载置部的内周部的弯矩本身也减小。也就是,能够防止在轭压入时弯矩向盘载置部的内周部作用。由此,能够防止在轭压入时的盘载置部的变形,能够维持记录盘的平面度。
此外,由于能够防止盘载置部的变形,所以不需要为了在轭压入后确保盘支承面的平面度而加工盘支承面。由此,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
第十七发明所述的制造方法,如第十五发明所述,其中,夹具具有:可沿轴向安装盘支承圆筒部的支承孔。在设置工序中,以将盘支承圆筒部插嵌于支承孔内的方式,将转子毂设置在夹具。
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在设置工序中将盘支承圆筒部插嵌在支承孔内,所以容易进行转子毂和夹具的定心。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转子毂的非接触面和夹具的环状支承部的定心,能够由环状支承部可靠地支承非接触面。
第十八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具备:第一发明的主轴马达、安装在转子毂上能够记录信息的记录盘、和用于在记录盘的所需的位置写入或读取信息的信息存取机构。
在该记录再生装置中,由于具备第一发明的主轴马达,所以能够维持记录盘的平面度,能够谋求记录再生动作的稳定化。此外,在该记录再生装置中,由于具备第一发明的主轴马达,所以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
第十九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具备:第四发明的主轴马达、安装在转子毂上能够记录信息的记录盘、和用于在记录盘的所要的位置写入或读取信息的信息存取机构。
在该记录再生装置中,由于具备第四发明的主轴马达,所以能够维持记录盘的平面度,能够谋求记录再生动作的稳定化。
第二十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具备:第九发明的主轴马达、安装在转子毂上能够记录信息的记录盘、和用于在记录盘的所要的位置写入或读取信息的信息存取机构。
在该记录再生装置中,由于具备第九发明的主轴马达,所以能够维持记录盘的平面度,能够谋求记录再生动作的稳定化。
第二十一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具备:第十二发明的主轴马达、安装在转子毂上能够记录信息的记录盘、和用于在记录盘的所要的位置写入或读取信息的信息存取机构。
在该记录再生装置中,由于具备第十二发明的主轴马达,所以能够维持记录盘的平面度,能够谋求记录再生动作的稳定化。
在本发明的主轴马达及记录再生装置中,通过精心设计转子毂的环状突起部的配置等,能够防止盘载置部的变形,能够确保记录盘的平面度.
此外,在本发明的主轴马达及记录再生装置中,通过精心设计轭周边的形状等,能够降低转子毂的旋转时的振动。
此外,在本发明的主轴马达的制造方法中,通过精心设计转子毂及轭的形状等,能够降低主轴马达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轴马达1的纵剖面略图。
图2是流体轴承装置4的纵剖面略图。
图3是转子毂31周边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毂131周边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转子毂231周边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毂331周边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转子毂431周边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轴马达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转子组装工序S7中的组装状态图。
图10是搭载有本发明的主轴马达1的记录再生装置的纵剖面略图。
图11是以往的转子毂及轭的组装时的状态图。
图12是以往的轭构成中的磁通线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转子毂的加工方法和轭固定时的说明图。
图14是以往的转子毂的加工方法说明图。
图中,1-主轴马达,2-底盘,3-转子,4-流体轴承装置,5-定子,31-转子毂,33-轭,34-转子磁铁,35-盘支承圆筒部,36-盘载置部,36a-角平坦部,36b-盘支承面,36c-台阶部,36d-角R部,36e-非接触面,37-环状突起部,38-记录盘,41-轴,42-套筒,46-润滑油,52-记录再生装置,71a、71b-第一动压产生用槽,72a-第二动压产生用槽,73a-第三动压产生用槽,S1-底盘制造工序,S2-定子制造工序,S3-转子毂制造工序,S4-轭制造工序,S5-转子磁铁制造工序,S6-流体轴承装置制造工序,S7-转子组装工序,S71-设置工序,S72-轭组装工序,S73-转子磁铁组装工序,S8-组装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A.主轴马达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轴马达1的纵剖面略图。图1所示的O-O,是主轴马达1的旋转轴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附图的上下方向表示为「轴向上侧」、「轴向下侧」等,但这并不限定主轴马达1的实际的安装状态。
主轴马达1,主要具备底盘2、定子5、流体轴承装置4、转子3。以下,说明各部的详细构成。
底盘2,构成主轴马达1的静止侧的部分,例如固定在记录盘装置的壳(未图示)上.底盘2具有筒状部21,在筒状部21的内周侧固定后述的流体轴承装置4的轴41的一端.定子5,构成后述的转子磁铁34及轭33和磁路,固定在筒状部21的外周侧.
转子3,构成主轴马达1的旋转侧的部件,是由在磁路发生的旋转力旋转驱动的部分。具体是,转子3,具有非磁性材料制的转子毂31、磁性材料制的轭33、转子磁铁34。转子毂31,是安装记录盘81的部件,通过粘接等固定在后述的套筒42的外周侧。轭33,是设在转子毂31的轴向下侧的环状的部件,固定在后述的环状突起部37的外周侧。转子磁铁34,是配置为与定子5的外周侧在半径方向上对置的环状的部件,固定在轭33的内周侧。通过定子5、轭33及转子磁铁34,构成旋转驱动转子3的磁路。另外,通过由该磁路发生的旋转方向的驱动力,驱动转子3使其相对于底盘2及定子5旋转。关于转子3的详细构成,后述。
流体轴承装置4,用于相对于底盘2旋转自如地支承转子3,具有套筒42和轴41。图2是流体轴承装置4的纵剖面略图。
套筒42,是流体轴承装置4的旋转侧的部件,是相对于后述的轴41相对可旋转地配置的筒状部件。具体是,套筒42,如图2所示,具有套筒主体42a、多个第一动压产生用槽71a、71b、凹部42b、第一筒状突出部42c、第二筒状突出部42d、第三筒状突出部42e、多个连通孔42f。
套筒主体42a,是构成套筒42的主要部位的筒状部分。第一动压产生用槽71a、71b,是形成在套筒主体42a的内周面上,均等地配置在圆周方向的槽,例如具有人字形状。凹部42b,是形成在套筒主体42a的内周侧上的环状的凹陷部分,配置在第一动压产生用槽71a、71b的轴向间。
第一筒状突出部42c及第二筒状突出部42d,是从套筒主体42a的两端部的外周部沿轴向突出的筒状部分。在第一筒状突出部42c及第二筒状突出部42d的内周侧,配置后述的第一止推凸缘41b及第二止推凸缘41c,因此第一筒状突出部42c及第二筒状突出部42d的内径设定成大于套筒主体42a的内径。第三筒状突出部42e,是从第二筒状突出部42d的端部更加向轴向上侧突出的筒状部分。第三筒状突出部42e的内径设定成大于第二筒状突出部42d的内径,利用粘接等在第三筒状突出部42e的内周侧固定盖45。此外,连通孔42f,轴向贯通套筒主体42a,例如均等地配置在圆周方向。
轴41,是流体轴承装置4的固定侧的部件,轴向下侧的端部固定在底盘2的筒状部21上。轴41,具有轴主体41a、第一止推凸缘41b、第二止推凸缘41c。轴主体41a,是构成轴41的主要部位的圆柱状的部件,经由微小间隙配置在套筒主体42a的内周侧。第一止推凸缘41b,例如是与轴主体41a一体成形的环状部分,以经由微小间隙与套筒主体42a的轴向下侧端面在轴向上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第一筒状突出部42c的内周侧。第二止推凸缘41c,是相对于套筒主体42a配置在轴向上的与第一止推凸缘41b相反的一侧的环状部件,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在轴主体41a上。第二止推凸缘41c,以经由微小间隙与套筒主体42a的轴向上侧端面在轴向上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第二筒状突出部42d的内周侧。此外,第一推凸缘41b及第二止推凸缘41c,在与套筒主体42a的端面对置侧的面上,形成有第二动压产生用槽72a及第三动压产生用槽73a。第二动压产生用槽72a及第三动压产生用槽73a,例如具有螺旋形状或人字形状。另外第二动压产生用槽72a及第三动压产生用槽73a,也可以设在套筒主体42a侧。
第一止推凸缘41b及第二止推凸缘41c的外周部具有锥形形状。具体是,第一止推凸缘41b及第二止推凸缘41c的外周面,随着向轴向下侧及上侧移动,向与第一筒状突出部42c及第二筒状突出部42d的内周面分离的方向倾斜。此外,在套筒42及轴41的之间,充填作为工作流体的润滑油46。另外,在第一止推凸缘41b和第一筒状突出部42c的之间及在第二止推凸缘41c和第二筒状突出部42d的之间,形成锥形密封部48a,48b。如此,图2所示的流体轴承装置4,是套筒42的两端敞开的两端开放型的流体轴承装置。此外,该流体轴承装置4,是固定轴41的轴固定型的流体轴承装置。
另外,在该流体轴承装置4中,通过具有第一动压产生用槽71a、71b的套筒42、轴41及夹在其间的润滑油46,构成在半径方向支承转子3的径向轴承部71。此外,通过具有第二动压产生用槽72a的第一止推凸缘41b、套筒42及夹在其间的润滑油46,构成轴向支承转子3的第一止推轴承部72。另外,通过具有第三动压产生用槽73a的第二止推凸缘41c、套筒42及在其间的润滑油46,构成轴向支承转子3的第二止推轴承部73。通过各部件相对旋转,在各轴承部71、72、73,产生轴41的半径方向及轴向的支承力。
如以上所述,在该主轴马达1中,通过流体轴承装置4,相对于底盘2及定子5可相对旋转地支承转子3,通过向定子5通电,与转子3一同旋转驱动记录盘81。
下面,说明转子3的转子毂31的详细构成。图3是转子毂31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所示,转子毂31,具有盘支承圆筒部35、盘载置部36、环状突起部37。盘支承圆筒部35,是在半径方向上支承记录盘81的筒状部分,固定在套筒42的外周侧。如图3所示,盘载置部36,是用于载置记录盘的环状部分,形成在盘支承圆筒部35的轴向下侧的端部外周侧。环状突起部37,是形成在盘载置部36的轴向下侧(与记录盘的相反侧)的环状部分,从盘载置部36向轴向下侧延伸。盘载置部36,具有非接触面36e、环状的盘支承面36b。在图3中,非接触面36e及盘支承面36b的范围由E、B表示。非接触面36e,是形成在盘载置部36的轴向上侧的环状的凹部,形成在盘载置部36的内周部,即盘支承圆筒部35的外周侧。此处,非接触面36e,另外由角平坦部36a、台阶部36c、角R部36d构成,各自在图3中由A、C、D表示。盘支承面36b,是与记录盘81在轴向上抵接的面,是形成在盘载置部36的轴向上侧的环状平面。盘支承面36b,比非接触面36e的外周侧即非接触面36e,形成在轴向上侧。也就是,形成有盘支承面36b的部分,与形成有非接触面36e的部分相比,向轴向上侧突出。
如图1所示,在盘支承圆筒部35的外周侧,插嵌例如3张记录盘81。作为记录盘81,例如举例可通过信息存取机构(未图示)记录再生信息的磁盘等。在记录盘81的轴向间配置衬垫82,用于使记录盘81间的距离保持固定。记录盘81及衬垫82,夹持在固定于转子毂31上的接线板83和盘载置部36之间而固定。也就是,记录盘81由盘支承面36b在轴向上定位。环状突起部37的外径设定成小于非接触面36e的外径。此外,环状突起部37的外径设定成大于盘支承圆筒部35的外径。
在该主轴马达1中,由于环状突起部37的外径小于非接触面36e的外径,确切地讲小于角平坦部36a的外径,所以确实在盘支承面36b的内周侧形成环状突起部37.其结果,盘载置部36的内周部的轴向尺寸变大,能够提高盘载置部36的内周部的强度.此外,在将轭33压入环状突起部37中时,轴向的负荷向盘载置部36产生作用,但通过在压入轭33时支承形成在盘支承面36b的内周侧的非接触面36e,容纳在支承负荷的作用点的范围内,能够利用夹具切实地接受作用于盘载置部36的轴向的负荷.另外,即使在非接触面36e中,也更优选支承角平坦部36a.另外,由于环状突起部37和盘支承圆筒部35的之间的距离缩短,所以在压入轭33时作用于盘载置部36的内周部的弯矩本身也减小.也就是,能够防止在压入轭33时,弯矩向盘载置部36的内周部作用.由此,能够防止压入轭33时的盘载置部36的变形,能够维持记录盘81的平面度.
此外,由于能够防止盘载置部36的变形,所以不需要为了在压入轭33后确保盘支承面36b的平面度而加工盘支承面36b。由此,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
另外,在该主轴马达1中,由于环状突起部37的外径大于盘支承圆筒部35的外径,所以能够确实将环状突起部37的外周部配置在非接触面36e的范围内。其结果,通过在压入轭33时用夹具支承非接触面36e,能够用夹具确实接受作用于盘载置部36的轴向的负荷。也就是,向盘载置部36只作用轴向的压缩力,弯矩不像以往那样作用。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弯矩向盘载置部36的内周部作用,能够可靠地防止压入轭33时的盘载置部36的变形。
此外,如图3所示,轭33,具有轭主体33a和固定部33b。轭主体33a,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部分,构成轭33的主要部位。转子磁铁34,例如通过粘合剂等固定在轭主体33a的内周侧。固定部33b,是从轭主体33a的端部向内周侧延伸的环状部分,通过压入动作固定在环状突起部37的外周侧。轭33,例如用1张板状的部件通过冲压加工成形,轭33的圆周方向的断面形状由于轭主体33a及固定部33b而具有L字形状。
此外,如图3所示,固定部33b的轴向的厚度设定成小于环状突起部37的轴向尺寸。另外,转子磁铁34,与环状突起部37在轴向上接触。也就是,在固定部33b及转子磁铁34的轴向间,全周形成间隙L2(第二间隙)。
在该主轴马达1中,由于在轭33的固定部33b和转子磁铁34的轴向间,形成间隙L2形成,所以能够降低从转子磁铁34向记录盘81侧流出的磁通泄漏,能够降低转子3的旋转时的振动。此外,能够抑制因转子磁铁34的轴向尺寸的不均,作用于转子磁铁34的吸引力向底盘2侧的变动,能够降低转子3的旋转振动。另外,即使将形轭主体33a及固定部33b的连接部分的内侧部分33d形成为圆形,也不需要倒角加工转子磁铁34的外周侧端部,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如果考虑内侧部分33d的R,优选间隙L2例如在50〔μm〕以上,如果再考虑到磁的边缘影响,更优选在100〔μm〕以上。
此外,在该主轴马达1中,由于固定部33b的轴向的厚度设定成小于环状突起部37的轴向尺寸,所以能够以转子磁铁34与环状突起部37在轴向上接触的状态确保间隙L2。此外,在制造过程中容易进行转子磁铁34的定位,从而提高制造时的作业效率。
(2)第二实施方式
作为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轴马达1,在盘载置部36的非接触面36e和环状突起部37的位置关系方面具有特征,但也考虑以下的情况。
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轴马达101的转子毂131周边的局部剖面图。在图4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附加同一符号。
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毂131,还具有形成在盘载置部136的外周侧的环状的加强凸缘部13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强凸缘部138及盘载置部136的轴向下侧形成1个环状的平面.也就是,加强凸缘部138及盘载置部136的轴向下侧的面,轴向的位置一致.此外,加强凸缘部138的轴向上侧的面,比盘载置部136的盘支承面136b配置在轴向下侧.综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说加强凸缘部138没有从盘载置部136在轴向上突出.另外,加强凸缘部138的轴向下侧的面,也可以比盘载置部136的轴向下侧的面配置在轴向上侧.作为加强凸缘部138的厚度,例如优选1.0〔mm〕以上,更优选3.0〔mm〕的程度.
此外,加强凸缘部138,被收容在形成于底盘102上的环状的凸缘收容部129内。在加强凸缘部138和凸缘收容部129的半径方向间及轴向间形成有间隙L3、L4。间隙L3、L4,按加强凸缘部138和凸缘收容部129不接触的尺寸设定。
在该主轴马达101中,由于能够利用加强凸缘部138更加提高盘载置部136的强度,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压入轭33时的盘载置部136的变形。
此外,在该主轴马达101中,由于加强凸缘部138从盘载置部136沿轴向突出,所以能够在加工环状突起部137的外周面时从环状突起部137的外周侧配置加工工具。也就是,不需要从轴向触及细长的加工工具。其结果,能够抑制因加工工具细长而发生的加工时的振动,能够确保加工精度。由此,能够确保转子毂131、轭33及转子磁铁34的定心的精度,确保记录盘81的平面度。
另外,在该主轴马达101中,由于加强凸缘部138被收容在底盘102的凸缘收容部129内,所以加强凸缘部138及凸缘收容部129周边形成迷宫式密封圈结构。其结果,能够用加强凸缘部138及凸缘收容部129隔开要求清洁度的记录盘81侧的区域和收容转子磁铁34或定子的一侧的区域。由此,能够抑制从固定用的粘合剂发生的释气等向记录盘81侧的区域泄漏,能够保持记录盘81侧的区域的清洁度。
此外,作为以上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考虑以下的方式。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主轴马达201的转子毂231的局部剖面图。在此种情况下,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加强凸缘部238没有从盘载置部236向轴向上侧突出,但从盘载置部236向轴向下侧突出。另外,在加强凸缘部238的突出部分和轭33的半径方向间形成间隙L1(第一间隙)。此外,加强凸缘部238,被收容在形成于底盘202上的环状凸缘收容部229内。
在此种情况下,由于加强凸缘部238从盘载置部236向轴向下侧突出,所以与盘载置部236相比能够加大设定加强凸缘部238的厚度。由此,能够更加提高盘载置部236的强度。
此外,在该主轴马达201中,由于在加强凸缘部238及轭33的半径方向间形成有间隙L1,所以在将轭33粘接在环状突起部237上的情况下,即使粘合剂溢出,也不存在由于粘合剂而固定轭33和加强凸缘部238的顾虑。由此,能够抑制盘载置部236及加强凸缘部238的由粘合剂造成的变形。间隙L1,例如优选设定在0.1〔mm〕以上,更优选设定在0.2〔mm〕以上。
(3)第三实施方式
此外,除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以外,也可以考虑以下的实施方式.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轴马达301的转子毂331的局部剖面图.在该主轴马达301中,固定部333b只有内周缘与盘载置部336在轴向上抵接.更具体地讲,还,轭333在固定部333b的轴向上侧的端部具有随着靠向外周侧,向轴向下侧倾斜的倾斜面333c.另外,只有固定部333b的内周缘,更详细地讲只有倾斜面333c的内周缘与盘载置部336抵接.换句话讲,固定部333b的内周缘以外的部分不与盘载置部336抵接,在固定部333b外周侧和盘载置部336的轴向间形成有间隙L5。其结果,能够用固定部333b的内周缘进行轭333的轴向的定位,不要求内周缘以外的端面的平面度。由此,不需要用于提高轭333的端面的平面度的加工,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此外,在该主轴马达301中,由于轭333具有倾斜面333c,所以能够只使固定部333b的内周缘确实与盘载置部336接触。作为间隙L5,例如如果设定在20〔μm〕以上,即使是通常的金属模也能够得到充分的精度,不需要加工。
此外,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考虑以下的方式。图7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主轴马达401的纵剖面略图。如图7所示,在该变形例中,上述的倾斜面333c不是形成在轭333侧而是形成在盘载置部336侧。更具体地讲,在盘载置部436的轴向下侧,具有随着靠向外侧,向轴向上侧倾斜的倾斜面436d。在该主轴马达401中,能够得到与具有上述的倾斜面333c时同样的作用效果。此外,也可以在轭侧及盘载置部侧的双方形成倾斜面。
B.主轴马达的制造方法
(1)第四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在制造方法中也具有特征。此处,以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轴马达1为基础说明制造方法。图8是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轴马达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该制造方法,包括:底盘制造工序S1、定子制造工序S2、转子毂制造工序S3、轭制造工序S4、转子磁铁制造工序S5、流体轴承装置制造工序S6、转子组装工序S7、组装工序S8。
在底盘制造工序S1中制造底盘2。在定子制造工序S2中制造定子5。在转子毂制造工序S3中制造转子毂31。在轭制造工序S4中制造轭33。在转子磁铁制造工序S5中制造转子磁铁34。在流体轴承装置制造工序S6中制造流体轴承装置4。关于以上所述的各工序S1~S6,由于与以往无任何变动,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转子组装工序S7中,在转子毂31内组装轭33及转子磁铁34。更具体地讲,转子组装工序S7,还包括设置工序S71、轭组装工序S72、转子磁铁组装工序S73。
图9是转子组装工序S7中的组装状态图。如图9所示,在设置工序S71中将转子毂31设置夹具90上。夹具90,具有夹具主体91、环状支承部92、支承孔93。夹具主体91是筒状的部分。环状支承部92,是从夹具主体91的端部沿轴向延伸的筒状部分。在环状支承部92的轴向的端部上形成有环状的平面即支承端面92a。此外,夹具主体91及环状支承部92的内周面,内径一致。也就是,在夹具主体91及环状支承部92的内周侧形成有支承孔93。在设置工序S71中,以转子毂31的非接触面36e和夹具90的支承端面92a在轴向上抵接的方式,将转子毂31设置在夹具90。此时,盘支承圆筒部35被插嵌在支承孔93内。
接着,在轭组装工序S72中,在转子毂31上安装轭33。具体是,如图9所示,将轭33的固定部33b压入环状突起部37的外周侧。另外,在转子磁铁组装工序S73中,将转子磁铁34固定在轭33的轭主体33a的内周侧。
另外,最后在组装工序S8中,将定子5、转子3及流体轴承装置4安装在底盘2上,完成主轴马达1。
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在设置工序S71中利用夹具90的环状支承部92支承非接触面36e,所以在轭组装工序S72中能够用夹具90确实接受作用于盘载置部36的轴向的负荷,能够防止弯矩向盘载置部36的内周部作用。其结果,能够防止压入轭33时的盘载置部36的变形,不需要为了在压入轭33后确保盘支承面36b的平面度而加工盘支承面36b。由此,在该制造方法中,能够谋求主轴马达1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此外,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在设置工序S71中,在支承孔93内插嵌盘支承圆筒部35,所以容易进行盘支承圆筒部35和夹具90的定心。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转子毂31的非接触面36e和夹具90的环状支承部92的定心,能够通过环状支承部92可靠地支承非接触面36e。
C.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多种变形或修正。
(1)流体轴承装置的类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流体轴承装置为两端开放型且轴固定型,但也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轴旋转型,或单侧开放型的轴固定型。
(2)工作流体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以工作流体作为润滑油,但也可以是离子性液体等。
(3)底盘构成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底盘上配置构成电机的部件,但也可以是与盘装置的壳共用底盘的形式。
(4)电机构成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及第四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在转子磁铁的内周侧配置定子铁心的所谓外转子型的电机构成,但也可以是固定转子磁铁的内周和轭的外周,在转子磁铁的外周侧配置定子铁心的、所谓内置转子型的电机构成。
(5)轭形状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轭形成断面L字形状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只由圆筒部构成的单纯的环状体。
(6)各构成的组合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只说明了各实施方式的构成,但也可以考虑分别组合各实施方式的构成。在此种情况下,也能够分别得到各构成所起的作用效果。
(7)制造方法
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各工序的顺序,只要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也可以是其它的顺序。
(8)记录再生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针对主轴马达1应用本发明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10所示,对于在壳50的内部搭载具有上述构成的主轴马达1,通过记录头51再生记录在记录盘38上的信息,或对记录盘38记录信息的记录再生装置52,也能应用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轴马达,由于能够确保记录盘的平面度,所以尤其适用于硬盘装置。

Claims (20)

1.一种主轴马达,用于驱动记录盘使记录盘旋转,其中,具备:
底盘;
设在所述底盘的定子;
安装所述记录盘的转子毂;
设在所述转子毂的环状轭;
环状转子磁铁,其设在所述轭上,配置为与所述定子的外周侧在半径方向上对置;
流体轴承装置,其设在所述底盘上,用于支承所述转子毂,并确保所述转子毂相对于所述底盘旋转自如,
所述转子毂具有:用于将所述记录盘在半径方向上支承的盘支承圆筒部;形成在所述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周侧,用于载置所述记录盘的环状盘载置部;形成在所述盘载置部的轴向上的与所述记录盘相反的一侧,且在外周侧固定所述轭的环状突起部,
所述盘载置部具有:形成在轴向上的所述记录盘侧的环状非接触面;位于所述非接触面的外周侧,且在轴向上比所述非接触面更靠向记录盘侧而形成,并在轴向上与所述记录盘抵接的环状盘支承面,
所述环状突起部的外径,小于所述非接触面的外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中,所述环状突起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中,还具备形成在所述盘载置部的外周侧的环状加强凸缘部。
4.一种主轴马达,用于驱动记录盘使记录盘旋转,其中,具备:
底盘;
设在所述底盘的定子;
安装所述记录盘的转子毂;
设在所述转子毂的环状轭;
环状转子磁铁,其设在所述轭上,配置为在所述定子的半径方向上对置;
流体轴承装置,其设在所述底盘上,用于支承所述转子毂,并确保所述转子毂相对于所述底盘旋转自如,
所述转子毂具有:用于将所述记录盘在半径方向上支承的盘支承圆筒部;形成在所述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周侧,用于载置所述记录盘的环状盘载置部;形成在所述盘载置部的轴向上的与所述记录盘相反的一侧,且在外周侧固定所述轭的环状突起部;形成在所述盘载置部的外周侧的环状加强凸缘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轴马达,其中,在轴向上,所述加强凸缘部的轴向下侧的面配置于与所述盘载置部的轴向下侧的面相同的位置或所述盘载置部的轴向下侧的面的上侧,所述加强凸缘部的轴向上侧的面比所述盘载置部的盘支承面配置在轴向下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轴马达,其中,所述加强凸缘部,没有从所述盘载置部向轴向上的所述记录盘侧突出,而从所述盘载置部向轴向上的与所述记录盘相反的一侧突出。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轴马达,其中,在所述加强凸缘部和轭的半径方向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轴马达,其中,所述底盘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加强凸缘部的环状凹部.
9.一种主轴马达,用于驱动记录盘使记录盘旋转,其中,具备:
底盘;
设在所述底盘的定子;
安装所述记录盘的转子毂;
设在所述转子毂的环状轭;
环状转子磁铁,其设在所述轭上,配置为与所述定子的外周侧在半径方向上对置;
流体轴承装置,其设在所述底盘上,用于支承所述转子毂,并确保所述转子毂相对于所述底盘旋转自如,
所述转子毂具有:用于将所述记录盘在半径方向上支承的盘支承圆筒部;形成在所述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周侧,用于载置所述记录盘的环状盘载置部;形成在所述盘载置部的轴向上的与所述记录盘相反的一侧,且在外周侧固定所述轭的环状突起部,
所述轭具有:在内周侧固定所述转子磁铁的沿轴向延伸的筒状轭主体;从所述轭主体的端部向内周侧延伸,并固定在所述环状突起部的外周侧的环状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的轴向的厚度,小于所述环状突起部的轴向尺寸,
所述转子磁铁,在轴向上与所述环状突起部抵接,
在所述固定部及转子磁铁的轴向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轴马达,其中,所述固定部只有内周缘在轴向上与所述盘载置部抵接。
11.一种主轴马达,用于驱动记录盘使记录盘旋转,其中,具备:
底盘;
设在所述底盘的定子;
安装所述记录盘的转子毂;
设在所述转子毂的环状轭;
环状转子磁铁,其设在所述轭上,配置为与所述定子的外周侧在半径方向上对置;
流体轴承装置,其设在所述底盘上,用于支承所述转子毂,并确保所述转子毂相对于所述底盘旋转自如,
所述转子毂具有:用于将所述记录盘在半径方向上支承的盘支承圆筒部;形成在所述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周侧,用于载置所述记录盘的环状盘载置部;形成在所述盘载置部的轴向上的与所述记录盘相反的一侧,且在外周侧固定所述轭的环状突起部,
所述轭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筒状轭主体;从所述轭主体的轴向端部朝内周侧延伸地形成,且固定在所述环状突起部的外周侧的环状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只有内周缘在轴向上与所述盘载置部抵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中,所述轭在所述固定部的轴向上的所述记录盘侧的端部还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靠向外周侧,向轴向上的与所述记录盘相反的一侧倾斜。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中,所述盘载置部在轴向上的与所述记录盘相反的一侧还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靠向外周侧,向轴向上的所述记录盘侧倾斜。
14.一种主轴马达的制造方法,该主轴马达具备:底盘、设在所述底盘的定子、安装记录盘的转子毂、设在所述转子毂的环状轭、设在所述轭上,且配置为与所述定子在半径方向上对置的环状转子磁铁、和设在所述底盘上,用于支承所述转子毂,并确保所述转子毂相对于所述底盘旋转自如的流体轴承装置,其中,所述主轴马达的制造方法包括:
制造所述底盘的底盘制造工序;
制造所述定子的定子制造工序;
制造所述转子毂的转子毂制造工序;
制造所述轭的轭制造工序;
制造所述转子磁铁的转子磁铁制造工序;
制造所述流体轴承装置的流体轴承装置制造工序;
在所述转子毂上组装轭的第一转子组装工序;
在所述转子毂上组装转子磁铁的第二转子组装工序;
在所述底盘上组装所述定子、转子及流体轴承装置的组装工序,
所述转子毂具有:盘支承圆筒部;形成在所述盘支承圆筒部的外周侧且用于载置所述记录盘的环状盘载置部;形成在所述盘载置部的轴向上的与所述记录盘相反的一侧,在外周侧固定所述轭的环状突起部,
所述盘载置部具有:形成在轴向上的所述记录盘侧的环状非接触面;位于所述非接触面的外周侧,且在轴向上比所述非接触面更靠向记录盘侧而形成,并在轴向上与所述记录盘抵接的环状盘支承面,
所述第一转子组装工序还包括:以使所述非接触面相对于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环状支承部的夹具在轴向上与所述环状支承部抵接的方式,设置所述转子毂的设置工序;将所述轭压入在所述环状突起部的外周侧的轭组装工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轴马达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环状突起部的外径,小于所述非接触面的外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轴马达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夹具具有:可沿轴向安装所述盘支承圆筒部的支承孔,
在所述设置工序中,以将所述盘支承圆筒部插嵌于所述支承孔内的方式,将所述转子毂设置在夹具。
17.一种记录再生装置,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
所述记录盘,其安装在所述转子毂上,能够记录信息;
信息存取机构,用于在所述记录盘的所需的位置上写入或读取信息。
18.一种记录再生装置,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轴马达;
所述记录盘,其安装在所述转子毂上,能够记录信息;
信息存取机构,用于在所述记录盘的所需的位置上写入或读取信息。
19.一种记录再生装置,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轴马达;
所述记录盘,其安装在所述转子毂上,能够记录信息;
信息存取机构,用于在所述记录盘的所需的位置上写入或读取信息。
20.一种记录再生装置,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主轴马达;
所述记录盘,其安装在所述转子毂上,能够记录信息;
信息存取机构,用于在所述记录盘的所需的位置上写入或读取信息。
CN2006101291442A 2005-09-09 2006-09-11 主轴马达、具备其的记录再生装置、及主轴马达的制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9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1743 2005-09-09
JP2005-261743 2005-09-09
JP2005261743A JP2007073164A (ja) 2005-09-09 2005-09-09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9010A CN1929010A (zh) 2007-03-14
CN1929010B true CN1929010B (zh) 2010-05-12

Family

ID=37854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91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9010B (zh) 2005-09-09 2006-09-11 主轴马达、具备其的记录再生装置、及主轴马达的制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94410B2 (zh)
JP (1) JP2007073164A (zh)
CN (1) CN1929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84396B2 (en) * 2009-09-02 2012-05-22 Alphana Technology Co., Ltd. Disk drive device with hub having a rotational frequency of axial run-out smaller than 0.1 μm for improved shock resistance
US8345379B2 (en) 2009-11-18 2013-01-01 Alphana Technology Co., Ltd. Disk drive device equipped with a bearing unit relatively rotatably supporting a hub against base member
JP5532855B2 (ja) * 2009-11-25 2014-06-2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ディスク駆動装置、及び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4580467B1 (ja) * 2009-12-10 2010-11-10 アルファナ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12089200A (ja) * 2010-10-19 2012-05-10 Alphana Technology Co Ltd 回転機器及び回転機器の製造方法
JP2012205375A (ja) * 2011-03-25 2012-10-22 Nippon Densan Corp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1300338B1 (ko) * 2011-07-22 2013-08-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KR101300312B1 (ko) * 2011-08-02 2013-08-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KR101388772B1 (ko) * 2012-08-06 2014-04-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하드 디스크 드라이브
JP6133259B2 (ja) * 2014-10-27 2017-05-24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GB2537823B (en) * 2015-04-21 2019-03-13 Protean Electric Ltd An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a magnet to an electric machine
JP2018068005A (ja) * 2016-10-18 2018-04-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19122192A (ja) 2018-01-10 2019-07-2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952004B2 (ja) * 2018-04-03 2021-10-20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CN113014013B (zh) * 2019-12-20 2023-06-09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子支架、转子、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1416A (zh) * 2003-02-10 2004-08-18 ��ʽ������Э���������� 动压轴承装置
CN1617425A (zh) * 2003-11-14 2005-05-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2970B2 (ja) 1992-12-04 2001-03-0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2871388B2 (ja) * 1993-04-09 1999-03-17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磁気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6205110B1 (en) * 1997-06-25 2001-03-20 Nidec Corporation Disk drive motor
JPH11312359A (ja) 1998-04-28 1999-11-09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US6304412B1 (en) * 1999-05-12 2001-10-16 Maxtor Corporation Disk drive with interlocking disk clamp
US6208486B1 (en) * 1999-05-14 2001-03-27 Western Digital Corporation Spindle motor flange land portion
US6961211B2 (en) * 2002-04-24 2005-11-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sk drive apparatus having an annular straightening portion
JP4294513B2 (ja) * 2004-02-19 2009-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密閉型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並びに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向けクランプおよびスペーサおよび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1416A (zh) * 2003-02-10 2004-08-18 ��ʽ������Э���������� 动压轴承装置
CN1617425A (zh) * 2003-11-14 2005-05-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94410B2 (en) 2012-01-10
US20070058291A1 (en) 2007-03-15
JP2007073164A (ja) 2007-03-22
CN1929010A (zh) 2007-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9010B (zh) 主轴马达、具备其的记录再生装置、及主轴马达的制法
US7399120B2 (en) Spindle motor
US7667360B2 (en) Rotor unit, bearing mechanism, motor, and data storage disk drive device
US7525231B2 (en) Stator used for recording disk driving motor, recording disk driving motor, and recording disk driving device
US20120092792A1 (en) Spindle motor,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pindle motor
JP5166323B2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生産方法
JP2006017299A (ja) 流体動圧軸受とこれを備えた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H11332172A (ja) モータ
US20080012443A1 (en) Motor and disk driv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733259B1 (ko) 다수의 실링부를 갖는 스핀들모터
US7511398B2 (en) Motor and recording disk driving device
JP5342959B2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8608384B2 (en) Rotating device
JP4754794B2 (ja) 流体軸受ユニットおよび該流体軸受ユニットを備えたスピンドルモータ、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5016556A (ja) 円錐型動圧軸受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20040240104A1 (en) Spindle motor with a welded disc clamp centering tube
JP2013042636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US7474502B2 (en) Rotor hub, motor, and recording disk driving device
CN203398935U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US20080278850A1 (en) Motor
JP2004052987A (ja) 動圧軸受、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6353082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5337341A (ja) 動圧軸受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モータ
KR100284433B1 (ko) 메탈베어링과 이를 위한 베어링하우징 그리고 그 메탈베어링과 베어링하우징을 구비한 모터
JP2000240642A (ja) 軸受装置及びその関連技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HEALTHCARE +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5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16

Address after: Japan Ehime Prefecture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Corp.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ANASONIC HEALTHCARE +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401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Ehime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9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