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1714A - 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1714A
CN1921714A CN 200610121316 CN200610121316A CN1921714A CN 1921714 A CN1921714 A CN 1921714A CN 200610121316 CN200610121316 CN 200610121316 CN 200610121316 A CN200610121316 A CN 200610121316A CN 1921714 A CN1921714 A CN 19217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od
luminescent layer
light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213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丰田直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21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17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发光装置,该装置在数据线(21)的外侧面(21a)上,通过层叠发光层(22)和空穴输送层(23)而形成四棱柱状的EL棒(20)。多根EL棒(20)按照分别与透明基板(12)上的多根扫描线(13)交叉的方式排列。密封基板(25)将EL棒(20)向扫描线按压。在密封基板(25)和透明基板(12)的外缘上形成将密封基板(25)和透明基板(12)间的空间(该空间中存在各数据线(21)、各发光层(22)、各空穴输送层(23)及各扫描线(13))密封的密封层(26)。从而,使电致发光装置的装置尺寸、像素尺寸、功能层的类别等各种设计变更变得容易,由此提高生产性。

Description

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作为显示装置公知的有显示与显示数据一致的显示图像的电致发光装置(以下适当地称为“EL装置”)。EL装置在各像素内具有阴极和阳极。在阴极和阳极间具备由发光层、空穴输送层及电子输送层等构成的功能层。EL装置,通过对提供给功能层的驱动电流或其驱动时间进行控制,来显示与显示数据一致的图像。
作为EL装置,为了谋求高亮度化及低耗电化,公知的有由有机系材料构成功能层的有机EL装置。有机EL装置所利用的有机系材料对光蚀刻的耐性低。由此,在有机EL装置的制造工序中,通过利用使用掩模的蒸镀法进行功能层的图案化。但是,由于蒸镀法对蒸镀粒子(有机低分子)的飞行控制较困难,从而存在难以提高功能层的加工精度以及明显降低有机EL装置的生产性的问题。
于是,提出了使有机EL装置的功能层的图案化变得容易并使EL装置的生产性提高的方案。在日本特开2005-116313号公报公开的技术中,形成包围阳极的疏液性隔壁。向由隔壁包围的区域(阳极上)内,喷出包含发光材料液体的液滴。然后,通过使喷出的液体干燥,以自动调整方式形成规定膜厚的功能层。由此,在上述文献中,谋求使功能层图案化容易并且使EL装置的生产性提高。
但是,在有机EL装置的制造工序中,为了确保高生产性和有机材料的稳定性,而使全部像素的成膜工序(例如,液滴喷出工序、干燥工序、上层(upper)成膜工序等)通用。
由此,如果EL装置的尺寸大型化,则通过一次成膜工序所成膜的功能层的成膜区域扩大。其结果,在使液滴干燥时,各像素内的液滴与更大范围内的液滴相互作用,从而例如溶剂分压上升。结果而言,干燥速度发生变化。进而,各像素内的液滴使对应的功能层的膜厚均匀性劣化。另外,即使在一部分的像素尺寸变更的情况下,尺寸未变更的现有像素内的液滴也与尺寸变更的像素内的液滴相互作用。其结果,使功能层的膜厚均匀性劣化。并且,即使在一部分的功能层的材料变更的情况下,材料未变更的现有像素内的液滴也与材料变更的像素内的液滴相互作用。其结果,对应的膜厚均匀性劣化。
结果而言,在上述EL装置中,每当变更各种设计,就必须重新修改全部的功能层的成膜条件。这使EL装置的生产性显著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装置尺寸、像素尺寸、功能层的类别等各种设计的变更变得容易,而使生产性提高的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备透明基板、在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面上排列的多个透明电极和多个发光棒的电致发光装置。各发光棒包括棒状的对置电极和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层叠在所述对置电极的外侧面的发光层。保持部按照所述功能层的每一个与所述多个透明电极连接的方式,将所述多个发光棒保持在所述一侧面。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在透明基板的一侧面排列多个透明电极的工序;通过在形成为棒状的多个对置电极的各外侧面层叠包括发光层的功能层来形成多根发光棒的工序;和按照所述各功能层与多根所述透明电极连接的方式将所述多根发光棒安装在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面的工序。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优点,能够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以及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特征所附带的附图而明确。
本发明被认为是新颖的特征,特别在附上的请求范围内进行指明。本发明的目的及利益,可以通过参照以下所示的当前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及附图,得以理解。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的EL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1的EL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3是说明图1的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4是说明图2的发光层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图2的功能层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6是说明图1的EL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EL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8是图7的EL装置的部分平面图。
图9是说明图7的发光层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0是说明图7的功能层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EL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EL装置10具有形成为四边形板状结构的透明基板12。透明基板12由无碱玻璃等的透明无机材料、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透明树脂材料构成。透明基板12的尺寸(X方向的尺寸×Y方向的尺寸)为大约2400mm×2200mm,是大型的。但是,透明基板12的尺寸不限定于该尺寸。
在透明基板12的一侧面即扫描线形成面12a上配设多根(m根)构成透明电极的扫描线13。各扫描线13以分别沿X方向延伸呈带状的方式形成。扫描线13在Y方向上等间隔排列。扫描线13是由功函数高的光透过性导电材料(例如,ITO(Indium-Tin-Oxide))形成的阳极。各扫描线13,通过连接在透明基板12的一侧端的FPC(挠性基板)14,分别与扫描线驱动电路15电连接。扫描线驱动电路15根据由未图示的控制电路输出的各种控制信号或时钟信号生成扫描信号。扫描线驱动电路15,从多根扫描线13中以规定定时依次选择规定的扫描线13,并将扫描信号输出到所选择的扫描线13。
在各扫描线13的上侧配设作为发光棒的多根(n根)电致发光棒(以下简单称为“EL棒”)20。各EL棒20以沿Y方向延伸呈四棱柱状方式形成。也就是,从轴心方向观察EL棒20的截面为矩形状。长条形状的各EL棒20按照与各扫描线13交叉的方式在X方向上等间隔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该n根EL棒20和上述m根扫描线13相互交叉,划分出m×n个“像素区域S”。各像素区域S由EL棒20和扫描线13的交叉部分构成。
如图2所示,各EL棒20内分别具备作为对置电极的数据线21。在各数据线21的外侧面21a上,从数据线21侧朝向外方分别依次层叠有发光层22和空穴输送层23。
各数据线21是以沿Y方向延伸呈四棱柱状的方式形成的阴极,由功函数低的导电性材料(例如,Li、Mg、Ca、Sr、La、Ce、Er、Eu、Sc、Y、Yb、Ag、Cu、Al、Cs、Rb的金属元素单体等)形成。各数据线21的尺寸是X方向的尺寸×Y方向的尺寸×Z方向的尺寸=1mm×2000mm×0.5mm。但是,数据线21的尺寸并非限定于该尺寸。
如图1所示,各数据线21分别通过FPC14与数据线驱动电路24电连接。数据线驱动电路24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控制电路的各种控制信号及显示数据生成数据信号。数据线驱动电路24,将对应的数据信号在规定定时输出到各数据线21。
如图2所示,各发光层22是在数据线21的外侧面21a的全体上以均匀膜厚层叠的有机层。也就是,各发光层22覆盖四棱柱状的数据线21的4个侧面的全体。各发光层22由发光层材料即芴二噻吩共聚物(fluorene-bithiophene copolymer)(以下简单称为“F8T2”)形成。将与输入到所对应的数据线21的数据信号对应的电子分别注入各发光层22。
发光层材料不限定于“F8T2”,可以利用以下所示公知低分子系发光层材料、或高分子系发光层材料。
作为低分子系发光层材料,能够利用:环戊二烯(cyclopentadiene)衍生物、四苯基丁二烯衍生物、三苯胺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联苯乙烯苯衍生物、噻吩环化合物、吡啶环化合物、perinone衍生物(ペリノン誘導体)、二萘嵌苯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羟基喹啉铝配位化合物、苯并羟基喹啉铍配位化合物、苯并噁唑锌配位化合物、苯并噻唑锌配位化合物、偶氮甲基锌配位化合物、卟啉锌配位化合物、铕配位化合物物等金属配位化合物。
作为高分子系发光层材料,能够利用: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衍生物、聚对亚苯基衍生物、聚硅烷衍生物、聚乙炔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聚乙烯咔唑、聚芴酮衍生物、聚喹喔啉衍生物、聚亚乙烯基苯乙烯衍生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以三苯胺或乙二胺等为分子核的各种树枝状聚合物(dendrimer)等。
各空穴输送层23是在发光层22的外侧面22a的全体上以均匀膜厚方式层叠的有机层。空穴输送层23由作为空穴输送层材料的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以下简单称为“PEDOT”)形成。空穴输送层23通过分别与交叉的m根扫描线13面接触而与各扫描线13电连接。空穴输送层23将从各扫描线13注入的空穴输送到对应的像素区域S的发光层22的部分。
空穴输送层材料并非限定于“PEDOT”,能够利用以下所示公知低分子系发光层材料或高分子系发光层材料。
作为低分子系空穴输送层材料,能够利用:对二氨基联苯衍生物、三苯基甲烷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苯乙烯胺衍生物、腙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咔唑衍生物、卟啉化合物等。
作为高分子系空穴输送层材料,能够利用:包括一部分上述低分子结构(形成为主链或侧链)的高分子化合物、或聚苯胺、聚噻吩亚乙烯、聚噻吩、α-萘基苯二胺、“PEDOT”和聚苯乙烯磺酸的混合物(Baytron P、Bayer会社商标)、以三苯胺或乙二胺等为分子核的各种树枝状聚合物等。
如图2两点划线所示,在各EL棒20的上侧配设有作为构成保持部的保持基板的密封基板25。密封基板25是具有阻透性(gas barrier)的基板。在密封基板25朝向透明基板12的面即保持面25a上,形成多个沿Y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5b。导向槽25b在X方向等间隔配置。作为凹槽的各导向槽25b分别形成在与EL棒20的排列位置对应的位置。各导向槽25b分别以与EL棒20的X方向尺寸(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形成。各导向槽25b将对应的EL棒20沿Y方向导向。
如图1所示,在密封基板25和透明基板12间、密封基板25及透明基板12的外缘上,形成四边形框状的密封层26。密封层26是具有阻透性的光透过性的无机或有机高分子膜,并使密封基板25(EL棒20)与透明基板12(扫描线13)密接。另外,密封层26将密封基板25和透明基板12间的空间(配置各数据线21、各发光层22、各空穴输送层23及各扫描线13的空间)密封。也就是,密封层26隔断水分或氧等从外部侵入到该空间内。
于是,根据扫描线驱动电路15的行顺序式(line-sequential)扫描,可以将各扫描线13一根一根地依次选择,从而使来自数据线驱动电路24的数据信号依次输入到对应的数据线21。然后,在对应于所选择的各扫描线13的各像素区域S中,将对应于来自扫描线13的扫描信号的空穴、以及对应于来自数据线21的数据信号的电子分别注入到发光层22。当来自扫描线23的空穴和来自数据线21的电子被注入到发光层22后,就在对应于各像素区域S的发光层22内通过空穴和电子的重新结合生成激子,从而,根据该激子返回基态时的能量释放,发出荧光或磷光的光L。由各像素区域S发出的光L,通过与像素区域S对峙的扫描线13和透明基板12,从透明基板12的显示面12b射出。显示面12b与透明基板12的扫描线形成面12a相对向。由此,基于显示数据的显示图像显示在透明基板12的显示面12b上。
接着,对制造上述EL装置10的制造方法说明如下。
首先,如图3所示,在透明基板12的扫描线形成面12a上形成多根扫描线13(透明电极形成工序即扫描线形成工序)。也就是,利用使用光透过性导电性材料的丝网印刷法或液滴喷出法等的液相方法、或利用蒸镀法或溅射法等的气相方法,在透明基板12的扫描线形成面12a上形成多根沿X方向延伸的扫描线13。
形成扫描线13后,就进行构成发光棒形成工序的第1部分的发光层形成工序。也就是,如图4所示,将未与透明基板12组装状态下的数据线21,浸渍到包含上述“F8T2”的液体(发光层形成液22L)中后再拉出。于是,通过使重叠在数据线21的外侧面21a的发光层形成液22L的液状膜22F干燥,形成发光层22。由此,各发光层22分别通过独立于透明基板12的制造工序形成。
形成发光层22后,就进行构成发光棒形成工序的第2部分的空穴输送层形成工序。也就是,如图5所示,将形成了发光层22状态下的数据线21,浸渍到包含上述“PEDOT”的液体(空穴输送层形成液23L)中后再拉出。于是,通过使重叠在上述发光层22的外侧面22a的空穴输送层形成液23L的液状膜23F干燥,形成空穴输送层23。由此,各空穴输送层23与发光层22相同地分别通过独立于透明基板12的制造工序形成。发光层22在EL棒20与透明基板12(各扫描线13)组装的状态下发挥功能。
通过这样形成发光层22及空穴输送层23,并制造EL棒20后,就进行将EL棒20安装到透明基板12的发光棒安装工序。也就是,如图6所示,首先,将密封基板25的保持面25a放置为上侧,在各导向槽25b内配置多根上述EL棒20。在将各EL棒20配置在密封基板25后,沿密封基板25的外缘涂布紫外线硬化性树脂26L,然后,将密封基板25及透明基板12在惰性气体降压环境下进行搬运,按照各EL棒20和各扫描线13交叉的方式,将上述透明基板12载置在上述密封基板25上而进行贴合。而且,将贴合状态下的透明基板12及密封基板25暴露于大气中,并对紫外线硬化性树脂26L照射紫外线,从而硬化。
这样进行的话,使扫描线13及EL棒20夹入到透明基板12及密封基板25间。其结果,能够使密封基板25与透明基板12密接。另外,由于各扫描线13被大气压按压到各EL棒20(空穴输送层23)上,从而使各空穴输送层23和各扫描层13更可靠地进行电连接。进一步,由于在透明基板12和密封基板25间的空间中封入惰性气体,所以能够确保EL棒20的电气稳定性。
接着,描述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1)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数据线21的外侧面21a依次层叠发光层22和空穴输送层23,形成四棱柱状EL棒20。另外,将多根EL棒20排列在透明基板12的扫描线13上。并且,设置将这些EL棒20分别向扫描线13按压的密封基板25。由此,在密封基板25和透明基板12的外缘上设置将密封基板25和透明基板12间的空间(该空间中存在各数据线21、各发光层22、各空穴输送层23及各扫描线13)密封的密封层26。
因而,没有破坏发光层22和空穴输送层23的膜厚均匀性,仅通过增加EL棒20的根数,就能谋求EL装置10的尺寸大型化。其结果,在使EL装置10的尺寸大型化时,能够利用现有的制造工序,从而能使EL装置10的大型化变得容易。并且,能够提高EL装置10的生产性。
(2)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用于将发光层22或空穴输送层23等成膜的制造装置或附带设备大型化。由此,能够使EL装置10的尺寸大型化变得更加容易。
(3)根据本实施方式,数据线21(EL棒20)形成为四棱柱状。由此,能够使空穴输送层23与各扫描线13面接触,从而能够使空穴输送层23和扫描线13的电连接稳定。并且,能够使EL装置10的电气特性稳定。
另外,由于数据线21(EL棒20)为四棱柱状,所以,能够使作为对置电极的数据线21和作为透明电极的扫描线13间的空间均匀。由此,可以在数据线21和扫描线13间夹入均匀膜厚的功能层(发光层22及空穴输送层23)。从而,易于使各像素内的发光亮度均匀。
(4)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数据线21的外侧面21a的全体上形成发光层22及空穴输送层23。因而,无论EL棒20的配置方向如何,皆能在数据线21和扫描线13间确切地配置发光层22及空穴输送层23。其结果,即使在EL棒20的配置中出现位置偏离时,也能够在数据线21和扫描线13间确实地配置发光层22及空穴输送层23。由此,能够使基于数据信号的光L从对应的发光层22射出。
以下,参照图7~图10对本发明具体化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EL棒20的发光色或尺寸等变更的实施方式。由此,以下对EL棒20的变更点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扫描线13的上侧按照与各扫描线13交叉的方式配设有沿Y方向延伸形成为四棱柱状的多根(n根)EL棒20。各EL棒20分别沿X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
多根EL棒20包括红色用EL棒20R、绿色用EL棒20G及蓝色用EL棒20B。按照红色用EL棒20R、绿色用EL棒20G、蓝色用EL棒20B的顺序重复配置。在各色用EL棒20R、20G、20B的轴心上分别配备有作为对置电极的红色用数据线21R、绿色用数据线21G及蓝色用数据线21B。红色用数据线21R的宽度(X方向的尺寸)和绿色用数据线21G的宽度形成得比蓝色用数据线21B的宽度大。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分别与上述数据线驱动电路24(参照图1)电连接。数据线驱动电路24,分别将对应的数据信号以规定定时输出到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
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的外侧面上分别形成红色用发光层22R、绿色用发光层22G及蓝色用发光层22B。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是在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的外侧面的全体上以均匀膜厚方式层叠的有机层。红色用发光层22R的宽度和绿色用发光层22G的宽度与各色用数据线21R、21G的粗细对应,形成得比蓝色用发光层22B的宽度大。
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由各自发光的波长带对应于光的三原色的发光层材料构成。红色用发光层22R、绿色用发光层22G及蓝色用发光层22B分别发出对应于红色、绿色及蓝色的波长带的光。在本实施方式中,红色用发光层22R使用聚(3-甲氧基6-(3-乙基己基(ethylhexyl))对亚苯基亚乙烯基)、绿色用发光层22G使用二辛基芴(diocytyl fluorene)和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的交替共聚物,蓝色用发光层22B使用聚二辛基芴(poly-diocytyl-fluorene)。
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的外侧面分别形成空穴输送层23。各空穴输送层23是横跨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的外侧面的全体以均匀膜厚方式层叠的有机层。各空穴输送层23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分别通过与交叉的扫描线13面接触来连接。红色用EL棒20R的空穴输送层23的宽度和绿色用EL棒20G的空穴输送层23的宽度与各色用数据线21R、21G的粗细对应,形成得比蓝色用EL棒20B的空穴输送层23的宽度大。
由此,红色用数据线21R的空穴输送层23和绿色用数据线21G的空穴输送层23,分别以比蓝色用数据线21B的空穴输送层23大的面积与各扫描线13连接。
也就是,如图8所示,各色用EL棒20R、20G、20B的像素区域S的尺寸由对应的各色用EL棒20R、20G、20B的宽度规定。像素区域S的尺寸,能够通过仅使各色用EL棒20R、20G、20B的宽度扩大或缩小,进行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红色用EL棒20R的宽度和绿色用EL棒20G的宽度形成得比蓝色用EL棒20B的宽度宽。由此,将对应于红色的像素区域S和对应于绿色的像素区域S的尺寸设定得比对应于蓝色的像素区域S的尺寸大。
如图7所示,在各色用EL棒20R、20G、20B的上侧,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配设有构成保持部的密封基板25。在密封基板25的保持面25a上以在X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沿Y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5b。各导向槽25分别以与各色用EL棒20R、20G、20B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形成。各导向槽25b形成在对应于各色用EL棒20R、20G、20B的排列位置的位置,从而分别将对应的各色用EL棒20R、20G、20B沿Y方向导向。
来自各扫描线13的空穴和来自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的电子分别注入到对应的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对应于像素区域S的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通过空穴和电子的重新结合生成激子,从而,根据该激子返回基态时的能量释放,分别发出对应于各色的波长带的光L。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发出的光L,通过扫描线13和透明基板12,从透明基板12的显示面12b射出。
因而,EL装置10,仅通过变更各色用EL棒20R、20G、20B的宽度,就能够变更各色出射区域(像素区域S)的尺寸。由此,在设计变更像素尺寸时,能够利用不是尺寸变更对象的现有的EL棒20。也就是说,仅针对成为像素尺寸的变更对象的EL棒20变更宽度即可。其结果,能够提高EL装置10的生产性和显示图像的色再现性。
接着,对各色用EL棒20R、20G、20B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首先,将未与透明基板12组装状态下的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分别浸渍到对应的色用的发光层形成液22L中后再拉出。于是,通过使叠加在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的外侧面的发光层形成液22L的液状膜22F干燥,形成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
这时,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不利用透明基板12而分别成膜在对应的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的每一根上。并且,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的膜厚及膜质,依赖于发光层形成液22L相对于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的后退接触角θ1和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的尺寸。由此,在变更像素区域S的尺寸时,只对成为变更对象的数据线(例如,蓝色用数据线21B)重新修改成膜条件即可。
如图10所示,当形成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后,就将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分别浸渍到空穴输送层形成液23L中后再拉出。由此,通过将层叠在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的外侧面的空穴输送层形成液23L的液状膜23F干燥,来形成空穴输送层23。
这时,各空穴输送层23,不利用透明基板12而分别成膜在对应的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的每一根上。并且,各空穴输送层23的膜厚及膜质,依赖于空穴输送层形成液23L相对于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的后退接触角θ2和各色用数据线21R、21G、21B的尺寸。由此,在变更各像素区域S的尺寸时,只对成为变更对象的数据线(例如,蓝色用数据线21B)重新修改成膜条件即可。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2实施方式的优点进行以下陈述。
(5)根据本实施方式,透明基板12的各扫描线13与宽度不同的四棱柱状的各色用EL棒20R、20G、20B连接。由此,通过变更各色用EL棒20R、20G、20B的宽度,能够使各色用EL棒20R、20G、20B的每一个成为变更像素区域S的尺寸的结构。
因而,在变更各像素区域S的尺寸时,只要对成为变更对象的数据线仅重新修改成膜条件即可。其结果,能够使像素尺寸的变更简单化,由此,使EL装置10的色再现性的提高变得容易。
(6)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各色用数据线21为四棱柱状、且空穴输送层23与各扫描线13面接触的结构。因而,能够使空穴输送层23和扫描线13间的电连接稳定,并且,能够正确地规定像素区域S的尺寸。其结果,能够将来自各像素区域S的发光亮度稳定地控制为期望的亮度。
(7)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设置各色用发光层22R、22G、22B并发出对应于光的三原色的颜色的光L的结构。由此,形成红色用及绿色用的像素区域S比蓝色用的像素区域S大的结构。因而,能够使各像素区域S的尺寸符合人类的视觉特性。从而,能够谋求像素数的效率化。进一步,能够提高利用加色混合的色再现性。
以下,参照图11对本发明具体化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EL棒20的发光色变更的实施方式。由此,以下对EL棒20的变更点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扫描线13的上侧按照与各扫描线13交叉的方式配设有沿Y方向延伸形成为四棱柱状的多根(n根)EL棒20。各EL棒20分别沿X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
EL棒20由红色用EL棒20R、黄色用EL棒20Y、绿色用EL棒20G、互补色(complementary color)发光层即蓝绿色用EL棒20C、蓝色用EL棒20B、红紫色用EL棒20M构成。EL棒20按照红色用、黄色用、绿色用、蓝绿色用、蓝色用、红紫色用的顺序重复排列。
在这些各色用EL棒20R、20Y、20G、20C、20B、20M的轴心上分别配备作为对置电极的红色用数据线21R、黄色用数据线21Y、绿色用数据线21G、蓝绿色用数据线21C、蓝色用数据线21B、红紫色用数据线21M。各色用数据线21R-21B、21Y-21M分别与上述数据线驱动电路24(参照图1)电连接。数据线驱动电路24分别将对应的数据信号以规定定时输出到各色用数据线21R-21B、21Y-21M中。
各色用数据线21R、21Y、21G、21C、21B、21M的外侧面分别形成红色用发光层22R、黄色用发光层22Y、绿色用发光层22G、蓝绿色用发光层22C、蓝色用发光层22B、红紫色用发光层22M。各色用发光层22R-22B、22Y-22M是横跨各色用数据线21R-21B、21Y-21M的外侧面的全体并以均匀膜厚方式层叠的有机层。各色用发光层22R-22B、22Y-22M分别由发光的波长带对应于光的三原色以及三原色的任意一色那样的有机系发光层材料构成。也就是,红色用发光层22R、黄色用发光层22Y、绿色用发光层22G、蓝绿色用发光层22C、蓝色用发光层22B、红紫色用发光层22M按照分别发出对应于红色、黄色、绿色、蓝绿色、蓝色、红紫色的波长带的光的方式构成。
在各色用发光层22R-22B、22Y-22M的外侧面分别形成空穴输送层23。各空穴输送层23是横跨各色用发光层22R-22B、22Y-22M的外侧面的全体并以均匀膜厚方式层叠的有机层。各空穴输送层23通过分别与交叉的扫描线13面接触来连接。
在各色用EL棒20R-20B、20Y-20M的上侧,如两点划线所示,配设有构成保持部的一部分的密封基板25。在密封基板25的保持面25a上,多个沿Y箭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5b在X箭头方向等间隔配置。各导向槽25b的形成位置形成在对应于各色用EL棒20R-20B、20Y-20M的排列位置的位置,并将各色用EL棒20R-20B、20Y-20M沿Y箭头方向导向及支撑。
由各扫描线13产生的空穴、和由各色用数据线21R-21B、21Y-21M产生的电子分别被注入到对应的各色用发光层22R-22B、22Y-22M。对应于像素区域S的各色用发光层22R-22B、22Y-22M,通过空穴和电子的重新结合生成激子。从而,根据该激子返回基态时的能量释放,发出对应于各色波长带的光L。各色用发光层22R-22B、22Y-22M发出的光L,通过扫描线13和透明基板12,从透明基板12的显示面12b射出。
因而,EL装置10,通过在扫描线13上排列的红色用EL棒20R、绿色用EL棒20G及蓝色用EL棒20B,能够显示基于加色混合的显示图像。进一步,EL装置10,通过蓝绿色用EL棒20C、红紫色用EL棒20M及黄色用EL棒20Y,能够显示基于减色混合的显示图像。其结果,EL装置10,根据扫描线13上排列的EL棒20的颜色种类,能够使显示图像的色再现范围扩大。并且,仅通过将发出期望颜色种类的光的EL棒20交换为其他颜色种类(例如白色等)的EL棒20,就能进一步扩大显示图像的色再现范围。
各色用发光层22R-22B、22Y-22M,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地,通过将各色用数据线21R-21B、21Y-21M分别浸渍到对应的色用发光层形成液22L中后,干燥液状膜22F而形成。另外,各空穴输送层23,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地,通过将各色用数据线21R-21B、21Y-21M分别浸渍到空穴输送层形成液23L中后,干燥液状膜23F而形成。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3实施方式的优点进行描述。
(8)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各色用数据线21R-21B、21Y-21M的外侧面层叠了对应的各色用发光层22R-22B、22Y-22M及空穴输送层23。其结果,形成各色用EL棒20R-20B、20Y-20M。另外,在透明基板12的扫描线13上排列各色用EL棒20R-20B、20Y-20M,并且,通过密封基板25将各色用EL棒20R-20B、20Y-20M向扫描线13按压。
因而,仅仅将对应于不同颜色的EL棒20安装到透明基板12上,就能扩大EL装置10的色再现范围。于是,在扩大色再现范围时,仅通过调制/调整扩大颜色种类(例如、白色)的发光层的膜厚或膜质,就能在EL装置10的全体中使各色用发光层的膜厚或膜质均一。其结果,能够简单地增加发光层种类,从而能够容易地扩大EL装置10的色再现范围。
(9)进一步,能够利用由红色用EL棒20R、绿色用EL棒20G及蓝色用EL棒20B进行的加色混合、和由蓝绿色用EL棒20C、红紫色用EL棒20M及黄色用EL棒20Y进行的减色混合的双方。由此,能够更容易地扩大EL装置10的色再现范围。
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功能层由发光层及空穴输送层构成。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省略空穴输送层的结构,或也可以为在空穴输送层和扫描线间形成用于提高向对应的发光层的空穴注入效率的空穴注入层的结构。并且,也可以为在空穴输送层和发光层间形成抑制电子移动的电子势垒层的结构。
或者,也可以为在发光层和数据线间形成将由数据线注入的电子输送到发光层为止的电子输送层的结构。并且,也可以为在对应于发光层22的上述电子输送层间形成抑制空穴移动的空穴势垒层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发光层由发出对应于白色的波长带的光的白色发光层构成。另外,除各色用发光层外,也可以是具有白色发光层的结构。进一步,也可以是具有发出对应于红色的不同两个波长带的光、对应于绿色的不同两个波长带的光、对应于蓝色的不同两个波长带的光的发光层的结构。也就是,也可以是具有针对各色发出不同波长带的光的多个发光层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具有在EL棒20中仅形成一层发光层的结构。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制造将多个发光层和多个电荷发生层重复层叠的、所谓的多光子(multiple photon,マルチフオトン)结构的EL棒2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具有在数据线的全体上形成发光层及空穴输送层的结构。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在数据线的外侧面中仅与透明基板12对峙部分形成发光层及空穴输送层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功能层的最外周由空穴输送层23构成。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在空穴输送层23的外侧面形成用于提高发光棒和扫描线13间的密接性的密接层、或形成用于降低发光层和扫描线13间的电阻(接触电阻)的导电层(例如、金属膜)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使扫描线13和EL棒20间的电气特性稳定化。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保持部具体化为密封基板25和密封层26。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填充在邻接的EL棒间的树脂等具体化保持部。也就是说,保持部只要是按照EL棒20与各透明电极12连接的方式,将EL棒20保持在透明基板12上的部件即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形成由惰性气体填充邻接的EL棒20间的空间的结构。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由遮光性部件覆盖邻接的EL棒20间的空间,从而避免EL棒20间的发光的色度亮度干扰(crosstalk)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EL棒20具体化为四棱柱状。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EL棒20具体化为截面呈三角形或五角形以上的多棱柱状,也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截面呈椭圆形状或圆形状的柱状。即EL棒20,只要是功能层能与各透明电极连接的形状即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EL棒20的轴心由数据线构成。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由玻璃或树脂等构成的棒状部件另外作为EL棒20的轴体进行利用、在该轴体的外侧面形成数据线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扫描线作为透明电极、将数据线作为对置电极进行构成。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扫描线作为对置电极、将数据线作为透明电极来构成。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发光层及空穴输送层通过液相方法形成。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通过蒸镀等的气相方法形成的结构。
在此,仅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作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清楚,本发明在不超出其思想的范围内也可以按照其他特有的方式具体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在此记载的内容,也可以在附加的请求范围内进行改良。

Claims (13)

1、一种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透明基板;
多个透明电极,其被排列在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面上;
多根发光棒,各发光棒包括棒状的对置电极和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层叠在所述对置电极的外侧面的发光层;和
保持部,其按照所述各功能层与所述多个透明电极连接的方式,将所述多根发光棒保持在所述一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发光棒具有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发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置电极分别具有不同的粗细,
所述各发光层,按照根据所述对置电极的粗细发出预先规定的颜色的光的方式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发光棒包括:
具有发出红色光的红色发光层的红色发光棒;
具有发出绿色光的绿色发光层的绿色发光棒;
具有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层的蓝色发光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色发光棒比所述蓝色发光棒粗,
所述绿色发光棒比所述蓝色发光棒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发光棒还包括:
具有互补色发光层的至少一根互补色发光棒,该互补色发光层发出对应于红色、绿色、蓝色的任意一种颜色的互补色的光。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层与所述透明电极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置电极从轴心方向观察形成为截面呈矩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备:
保持基板,其设置在与所述透明基板相对的位置,该保持基板通过将所述发光棒向所述透明电极按压,保持所述功能层和所述多个透明电极之间的电连接;和
密封层,其为了密封所述透明基板和所述保持基板之间的空间而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和所述保持基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层包括空穴输送层、空穴势垒层、电子输送层及电子势垒层中的至少一个。
11、一种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透明基板的一侧面排列多个透明电极的工序;
通过在形成为棒状的多个对置电极的各外侧面层叠包括发光层的功能层来形成多根发光棒的工序;和
按照所述各功能层与多个所述透明电极连接的方式,将所述多根发光棒安装在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面的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所述多个对置电极上分别层叠发出互相颜色不同的光的发光层,来形成所述多根发光棒。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制造方法,进一步通过在所述各对置电极上层叠根据所述对置电极的粗细发出预先规定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层,来形成所述多根发光棒。
CN 200610121316 2005-08-22 2006-08-22 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9217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40420 2005-08-22
JP2005240419 2005-08-22
JP2005240421 2005-08-22
JP2005240419 2005-08-22
JP2006212324 2006-08-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1714A true CN1921714A (zh) 2007-02-28

Family

ID=37779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121316 Pending CN1921714A (zh) 2005-08-22 2006-08-22 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217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5994A (zh) * 2018-11-23 2019-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5994A (zh) * 2018-11-23 2019-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1131B2 (en) Quantum dot LED and OLED integration for high efficiency displays
US10128319B2 (en) Hybrid display
EP2485568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US11387284B2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a quantum dot color film laye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7321193B2 (en) Device structure for OLED light device having multi element light extraction and luminescence conversion layer
CN1138458C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838427A (zh) 发光装置
CN1728895A (zh) 有源矩阵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839478A (zh) 具有微腔色域子像素的oled器件
CN107665958B (zh) 印刷型o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454030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741696A (zh) 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497750A (zh) Oled灯
JP2006269252A (ja) 発光装置
CN107068718B (zh) Woled显示装置
CN210429885U (zh) 量子点发光单元
KR20090045681A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그 동작방법
CN1921714A (zh) 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903300B2 (en) Pixel configurations for high resolution OVJP printed OLED displays
JP2019087503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バイス、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1490070A (zh) 显示面板
JP4743038B2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707702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675965A (zh) 有机el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40196717A1 (en) Pixel configurations for high resolution OVJP printed OLED displa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