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6804A -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6804A
CN1906804A CNA2004800404936A CN200480040493A CN1906804A CN 1906804 A CN1906804 A CN 1906804A CN A2004800404936 A CNA2004800404936 A CN A2004800404936A CN 200480040493 A CN200480040493 A CN 200480040493A CN 1906804 A CN1906804 A CN 1906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zone
azimuth
signal
inclination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404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净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06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6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8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the units being spaced along or adjacent to a rectilinear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9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for giving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天线装置(10)具有将向上方向性天线(21)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2)构成一对的方位角区域(扇区)天线、以及将向上方向性天线(23)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4)构成一对的其它的扇区天线。向上方向性天线(21)及(23)是指向向上的倾斜角区域的天线,向下方向性天线(22)及(24)是指向向下的倾斜角区域的天线。扇区天线是发送或接收将全方位划分成大于等于3个方位角区域(扇区)的无线信号的天线,对每个扇区沿水平方向各并排设置两个。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使用设置空间,而且能够提高分集效果。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每个特定的方位角区域收发无线信号的方位角区域天线的天线装置、以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天线装置,例如像特开平3-38933号公报所述,是适用于移动通信的基站的天线装置,由空间分集用的第1天线及第2天线构成。
其它例如如特开平5-63634号公报所述,是适用于移动通信的基站的天线装置,是由与外部区域相对应的第1天线、以及能够在俯角方向以电或机械方式使垂直面内方向性倾斜的第2天线构成的天线装置。
在这些以往的天线装置中,在为了提高分集效果而想要增加天线数量的情况下,若仅仅简单地增加天线数量,将产生设置空间过分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使用设置空间、而且能够维持分集效果或者能够提高分集效果的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方位角区域天线发送或接收将全方位划分成大于等于3个的方位角区域的无线信号,在每个所述方位角区域中沿水平方向并排大于等于2个的所述方位角区域天线而构成天线装置,所述方位角区域天线是指向大于等于2个的倾斜角区域的倾斜角方向天线。
根据本发明,是沿水平方向并排大于等于2个的方位角区域天线,对各方位角区域天线采用指向大于等于2个的倾斜角区域的倾斜角方向天线,也就是将空间分集与方向性分集组合,通过这样能够有效地使用设置空间,而且能够提高分集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天线装置,方位角区域天线发送或接收将全方位划分成大于等于3个的方位角区域的无线信号,在每个所述方位角区域中具有所述方位角区域天线而构成天线装置,所述方位角区域天线是指向大于等于2个的倾斜角区域的倾斜角方向天线,而且与相邻的方位角区域所对应的方位角区域天线一起利用公用支柱进行支撑。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方位角区域天线采用指向大于等于2个的倾斜角区域的倾斜角方向天线,从而能够维持方向性分集效果,同时由于将相互相邻的方位角区域所分别对应的方位角区域天线用公共支柱一起支撑,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用设置空间。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方位角区域天线发送或接收将全方位划分成大于等于3个的方位角区域的无线信号,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具有在每个所述方位角区域中沿水平方向并排大于等于2个的所述方位角区域天线而构成的天线装置、对通过该天线装置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接收装置、以及在对通过所述天线装置发送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的发送装置,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中,所述方位角区域天线是指向大于等于2个的倾斜角区域的倾斜角方向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与上述天线装置相同,能够有效地使用设置空间,而且能够提高分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
图2所示为实施形态1相关的天线装置的配置平面图。
图3所示为实施形态1相关的天线装置的倾斜角方向图。
图4所示为比较例1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
图5所示为比较例1相关的天线装置的配置平面图。
图6为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2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
图7所示为实施形态2相关的天线装置的配置平面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3相关的天线装置的电路构成图。
图9所示为实施形态3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4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5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6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构成图。
图13所示为比较例2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无线通信装置1具有天线装置10及接收装置50,是能够适用于例如移动通信系统中与移动通信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的无线通信装置。
天线装置10,具有向上方向性天线21及23、向下方向性天线22及24、以及支柱41~44。向上方向性天线21是指向向上的倾斜角区域的天线,利用支柱41进行支撑。向下方向性天线22是指向向下的倾斜角区域的天线,利用支柱42进行支撑。向上方向性天线23是指向向上的倾斜角区域的天线,利用支柱32进行支撑。向下方向性天线24是指向向下的倾斜角区域的天线,利用支柱44进行支撑。
在这些天线中,向上方向性天线21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2构成一对,构成接收将无线通信装置1周围的全方位均匀地一分为三的方位角区域(以后称为扇区)的无线信号的扇区天线。同样,向上方向性天线23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4构成一对,构成扇区天线。在图1中仅图示了与一个扇区相对应的结构。向上方向性天线21及23是指向同一倾斜角区域(向上)的天线,为了得到空间分集的效果,相互沿水平方向仅离开与无线频率相对应的距离L0设置。同样,向下方向性天线22及24是指向同一倾斜角区域(向下)的天线,为了得到空间分集的效果,相互沿水平方向仅离开与无线频率相对应的距离L0设置。所谓与无线频率相对应的距离L0,具体来说是大于无线载波波长的距离。
另外,向上方向性天线21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2,为了能够得到方向性分集的效果,可将它们接近(距离L1)设置。同样,向上方向性天线23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4,为了能够得到方向性分集的效果,也可将它们接近(距离L1)设置。这样,通过将空间分集与方向性分集组合,能够有效地使用设置空间,而且能够提高分集效果。
接收装置50,具有无线接收单元(RX)51~54及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无线接收单元51将用向上方向性天线21接收的高频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同样,无线接收单元52~54分别将用方向性天线22~24接收的高频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根据经由各方向性天线21~24而得到的信号,进行选择或合成处理,从而决定接收信号。
在用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进行的选择合成处理中,分别对于空间分集及方向性分集有下述的处理。
首先,对于进行空间分集的一对向上方向性天线21及23,有选择某一个接收质量好的信号的选择型和将两个信号合成的合成型的两种。前者的优点是能够除去接收质量低的信号产生的影响,后者的优点是能够对由于衰落等原因而局部接收电平降低时的一方的信号用另一方的信号来弥补。另外,对于进行空间分集的一对向下方向性天线22及24,也同样有选择型和合成型的两种,优点也同样。再有,也可以采用对于选择型和合成型的某一种进行选择的选择合成型,选择合成型具有选择型的优点和合成型的优点的两方面的优点。
对于进行方向性分集的一对向上方向性天线21及向下方向性天线22、以及一对向上方向性天线23及向下方向性天线24,有选择某一个接收质量好的信号的选择型和将两个信号合成的合成型的两种。选择型的优点是能够除去接收质量低的信号产生的影响。若具体进行说明,即在通信对方位于能够与无线通信装置1进行通话的通信区域中的外侧区域时,能够选择来自增益更高的向上方向性天线的信号,能够除去来自增益低、混入噪声的向下方向性天线的信号。反之,在通信对方位于通话区域中的内侧区域时,能够选择来自增益更高的向下方向性天线的信号,能够除去来自增益低、混入噪声的向上方向性天线的信号。在通话对方位于通话区域中的外侧区域与内侧区域的边界附近时,合成型将来自增益都降低的向上方向性天线的信号和向下方向性天线的信号进行合成,互相进行弥补,从而能够得到增益高的接收信号。再有,与空间分集的情况相同,也可以采用选择合成型。
图2所示为实施形态1相关的天线装置的配置平面图。天线装置10除了图1中说明的向上方向性天线21及23、向下方向天线22及24、以及支柱41~44,还具有向上方向性天线25、27、29、31、向下方向性天线26、28、30、32、以及支柱45~49。其中,由图1中说明的向上方向性天线21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2构成第1扇区天线11,由向上方向性天线23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4构成第1扇区天线12。同样,由向上方向性天线25与向下方向天线26构成第2扇区天线13,由向上方向性天线27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8构成第2扇区天线14。另外,由向下方向性天线29与向下方向性天线30构成第3扇区天线15,由向下方向性天线31向下方向性天线32构成第3扇区天线16。
支柱44除了如图1中说明的那样支撑向下方向性天线24,还支撑向上方向性天线25。支持45支撑向下方向性天线26。支持46支撑向上方向性天线27。支柱47支柱向下方向性天线28,同时支撑向上方向性天线29。支柱48支撑向下方向性天线30。支柱49支持向上方向性天线31。支柱41除了如图1中说明那样支撑向上方向性天线21,还支撑向下方向性天线32。
分别配置第1扇区天线11及12、第2扇区天线13及14、以及第3扇区天线15及16,使其形成三角形的各边。支柱41~49也与此相对应进行配置,使其形成三角形,特别是公用支撑两个方向性天线的支柱41、44及47配置在支柱41~49形成的三角形的顶点。
在图1中说明的情况是,使第1扇区天线11与12离开配置,而向上方向性天线21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2能够接近配置,以及向上方向性天线23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4能够接近配置,但对于分别与第2扇区及第3扇区相对应的天线,可以说也是相同的。因而,如图2所示,仅确保集中在三处的空间就能够设置天线装置10,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另外,由于各扇区与相邻的扇区公用支柱41、44及47,因此对于设置天线装置10,能够更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另外,在图2中是对于与全部扇区相对应的天线装置10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图1的接收装置50也只是与第1扇区相对应的构成,实际的接收装置60对于第2扇区及第3扇区也具有与图1同样的构成,即具有包含无线接收单元及选择合成接收单元的构成。
再有,在图1及图2中所示为与三个扇区相对应、每个扇区具有两个扇区天线、指向两个倾斜角区域的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扩展为与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扇区相对应、每个扇区具有大于等于3个的扇区天线、指向大于等于3个的倾斜角区域的构成。
图3所示为实施形态1相关的天线装置的倾斜角方向图。倾斜角是在包含天线装置10的垂直面内以水平方向为基准的角度。曲线61表示向上方向性天线相对于倾斜角产生的天线增益。曲线62表示向下方向性天线相对于倾斜角产生的天线增益。曲线63表示覆盖向上及向下的两个倾斜角区域的天线产生的天线增益。
曲线61形成具有特定中心轴(长轴61a)的椭圆形。因而,向上方向性天线产生的天线增益在以该长轴61a的倾斜角为中心的狭窄的倾斜角区域内具有方向性。同样,曲线62形成具有特定中心轴(长轴62a)的椭圆形。因而,向下方向性天线产生的天线增益在该长轴62a的倾斜角为中心的狭窄的倾斜角区域内具有方向性。长轴61a的倾斜角小于长轴62a的倾斜角,接近于水平。根据这样的倾斜角方向性,无线通信装置1能够对远处的通信对方主要使用向上方向性天线进行无线通信,而对近处的通信对方主要使用向下方向性天线进行无线通信。
图4所示为比较例1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无线通信装置101是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1中将天线装置10置换成天线装置110的无线通信装置。对于其它的构成,则附加同一参照标号并省略说明,下面说明天线装置110的构成。天线装置110具有第1扇区天线111~114及支柱41~44。第1扇区天线111~114不是特别具有倾斜角方向性的,分别隔开与无线频率相对应的规定间隔配置。
图5所示为比较例1相关的天线装置的配置平面图。天线装置110除了图4所示的第1扇区天线111~114及支柱41~44,还具有第2扇区天线115~118、第3扇区天线119~122及支持45~49。
若将以上那样的比较例1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101、与实施形态1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1进行比较,则比较例1对每个扇区简单地并排四个扇区天线,仅进行空间分集,而不同的是,实施形态1由于对每个扇区将空间分集与方向性分集进行组合,因此设置空间的利用效率高。
实施形态2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2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无线通信装置2是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1中将天线装置10置换成天线装置70的无线通信装置。天线装置70是用公用的支柱77支撑天线装置10中由一个一个支柱支撑的向上方向性天线21及向下方向性天线22,同时用公用的支柱18支撑天线装置10中由一个一个支柱支撑的向上方向性天线23及向下方向性天线24。在支柱77上,向上方向性天线21配置在向下方向性天线22的上方,在支柱78上,向上方向性天线23配置在向下方向性天线24的上方。对于其它的构成,由于与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相同,因此附加同一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这样,通过用公用支柱来支撑向上方向性天线及向下方向性天线,在设置天线装置时,能够更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图7所示为实施形态2相关的天线装置的配置平面图。天线装置70除了图6中说明的向上方向性天线21及23、向下方向性天线22及24、以及支柱77有78,还具有向上方向性天线25、27、29、31、向下方向性天线26、28、30、32、以及支柱79。其中,由图6中说明的向上方向性天线21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2构成第1扇区天线71,由向上方向性天线23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4构成第1扇区天线72。同样,由向上方向性天线25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6构成第2扇区天线73,由向上方向性天线27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8构成第2扇区天线74。另外,由向上方向性天线29与向下方向性天线30构成第3扇区天线75,由向上方向性天线31与向下方向性天线32构成第3扇区天线76。
支柱78除了如图6中说明的那样支撑第1扇区天线72,还支撑第2扇区天线73。支柱79支撑第2扇区天线74,同时支撑第3扇区天线75。支柱77除了如图6中说明的那样支撑第1扇区天线71,还支撑第3扇区天线76。
分别配置第1扇区天线71及72、第2扇区天线73及74、以及第3扇区天线75及76,使其形成三角形的各边。与此相对应,支柱77~79与配置在三角形的顶点。
这样,通过用公用的支柱支撑各扇区所对应的扇区天线、及相邻的扇区所对应的扇区天线,同时用公用的支柱支撑向上方向性天线及向下方向性天线,从而能够仅使用三个支柱来设置天线装置,能够更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实施形态3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3相关的天线装置的电路构成图。天线装置80是在图6所示的天线装置70中将分别具有的向上方向性天线21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2统一为单一的第1扇区天线81的天线装置。天线装置80具有第1扇区天线81、分配器85~88、相位校正器89~92、以及输出连接器93及94。第1扇区天线81由沿垂直方向并排配置并能够分别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元件95~98构成。分配器85~88将来自天线元件95~98的信号进行分配,形成相同的两个信号。从分配器85~88输出的信号线的各一条信号线不通过相位校正器与输出连接器93连接。从分配器85~88输出的信号线的各另一条信号线分别通过相位校正器89~92与输出连接器94连接。
这样,由于来自天线元件95~98的各信号不接受相位校正,而按照同相位原样不变进行合成,从输出连接器93输出,另一方面来自天线元件95~98的各信号接受相位校正,以相位偏移的状态下进行合成,从输出连接器94输出,因此能够使用单一的方向性天线81,输出指向两个倾斜角区域的接收信号。使用这样的特性,能够与图3相同,具有倾斜角方向性。
图9所示为实施形态3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无线通信装置3是在图6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2中将天线装置70置换成天线装置80的无线通信装置。在图8中,仅图示了与第1扇区天线81相关的构成,但实际上天线装置80还具有与第1扇区相对应的另一方的第1扇区天线82。再有,分别与第2扇区及第3扇区相对应的扇区天线各具有两个。
根据这样的构成,则能够对每个扇区天线将向上方向性天线与向下方向性天线统一起来,能够缩小天线的设定空间。
实施形态4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4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无线通信装置4是对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1追加发送装置200及天线共用器211~214的无线通信装置。对于与无线通信装置1相同的构成,则附加同一参照标号并省略说明,以下说明与无线通信装置1不同的构成。
发送装置200,具有选择发送单元201、无线发送单元(TX)202及203、以及分配器204及205。选择发送单元201根据来自接收装置50的选择合成单元55的指示,选择向上或向下或其双方的倾斜角方向性,向与所选择的倾斜角方向性相对应的无线发送单元202或无线发送单元103输出基带发送信号。无线发送单元202及203都将从选择发送单元201接受的基带发送信号,变换为能够无线发送的高频带信号。其中,无线发送单元202通过分配器204及天线共用器211与向上方向性天线21连接,并通过分配器204及天线共用器213与向上方向性天线23连接,是与向上方向性相对应的无线发送单元。无线发送单元203通过分配器205及天线共用器212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2连接,并通过分配器205及天线共用器214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4连接,是与向下方向性相对应的无线发送单元。分配器204是将无线发送单元202输出的高频信号分配至向上方向性天线21一侧及向上方向性天线23一侧的分配器。分配器205是将无线发送单元203输出的高频信号分配至向下方向性天线22一侧及向下方向性天线24一侧的分配器。
天线共用器211设置在连接向上方向性天线211与无线接收单元51的信号线上,将无线接收单元51与分配器204连接。天线共用器212设置在连接向下方向性天线22与无线接收单元52的信号线上,将无线接收单元52与分配器205连接。天线共用器213设置在连接向上方向性天线23与无线接收单元53的信号线上,将无线接收单元53与分配器204连接。天线共用器214设置在连接向下方向性天线24与无线接收单元54的信号线上,将无线接收单元54与分配器205连接。
除此之外,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对于接收信号选择向上或向下或其双方的倾斜角方向性,为了与之相应对于发送信号选择向上或向下或其双方的倾斜角方向性,向发送装置200的选择发送单元201指示该选择结果。
下面,说明无线通信装置4的发送动作。
在无线通信装置4中,若生成向通信对方发送用的发送信号,则该发送信号利用选择发送201向无线发送单元202或无线发送单元203或其双方输出。至于向哪一个输出,则根据来自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的指示。
即,在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对于接收信号选择向上方向性时,从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向选择发送单元201传送,对于发送信号也选择向上方向性用的指示信号,根据该指示信号,选择发送单元201选择向上方向性。在这种情况下,发送信号从选择发送单元201向无线发送单元202输出。来自选择发送单元201的发送信号在无线发送单元202中接受频率变换的处理。来自无线发送单元202的发送信号利用分配器204分配给向上方向性天线21及向上方向性天线23。分配的发送信号经由天线共用器211从向上方向性天线21进行无线发送,并经由天线共用器213从向上方向性天线23进行无线发送。无线发送的各信号在空中合成,传送到通信对方。
另外,在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对于接收信号选择向上方向性时,向选择发送单元201传送,对于发送信号也选择向下方向性用的指示信号,根据该指示信号,选择发送单元201选择向下方向性。在这种情况下,发送信号从选择发送单元201向无线发送单元203输出。来自选择发送单元201的发送信号在无线发送单元203中接受频率变换的处理。来自无线发送单元203的发送信号利用分配器205分配给向下方向性天线22及向下方向性天线24。分配的发送信号经由天线共用器212从向下方向性天线22进行无线发送,并经由天线共用器214从向下方向性天线24进行无线发送。无线发送的各信号在空中合成,传送到通信对方。
另外,在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对于接收信号选择向上方向性及向下方向性时,上述的向上方向性及向下方向性的两个系统的信号双方都进行无线发送。
这样,通过将对于接收信号所选择的倾斜角方向性,也适用于对于与接收信号的发生源具相同的通信对方的发送信号,从而能够高效率地向通信对方传送无线信号。
实施形态5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5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无线通信装置5是在图10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4中设置发送装置300以代替发送装置200的无线通信装置。对于与无线通信装置4相同的构成,则附加同一参照标号并省略说明,以下说明与无线通信装置4不同的构成。
发送装置300,具有STTD(Space Time block coding Transmit Diversity;空时分组编码发送分集)编码单元301、选择发送单元302及303、以及无线发送单元(TX)304~307。STTD编码单元301生成一个发送信号,并生成对该发送信号进行了时间顺序交换、正负反转、复数共轭的处理的发送信号,将一个发送信号向选择发送单元302输出,将另一个发送信号向选择发送单元303输出。通过这样,能够实现将空间分集与时间分集进行组合的空时分集。
选择发送单元302,根据来自接收装置50的选择合成单元55的指示,选择向上或向下或其双方的倾斜角方向性,向与所选择的倾斜角方向性相对应的无线发送单元304或无线发送单元305输出基带发送信号。选择发送单元303根据来自接收装置50的选择合成单元55的指示,选择向上或向下或其双方的倾斜角方向性,向与所选择的倾斜角方向性相对应的无线发送单元306或无线发送单元307或其双方输出基带发送信号。通过这样,在垂直方向中能够有选择地发送指向两个倾斜角区域的某一个区域或其两个区域的无线信号。
无线发送单元304及305都将从选择发送单元302接受的基带发送信号,变换为能够无线发送的高频带信号。同样,无线发送单元306及307都将从选择发送单元303接受的基带发送信号变换为能够无线发送的高频带信号。无线发送单元304通过天线共用器211与向上方向性天线21连接,是与向上方向性相对应的无线发送单元。无线发送单元305通过天线共用器212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2连接,是与向下方向性相对应的无线发送单元。无线发送单元306通过天线共用器213与向上方向性天线23连接,是与向上方向性相对应的无线发送单元。无线发送单元307通过天线共用器214与向下方向性天线24连接,是与向下方向性相对应的无线发送单元。
除此之外,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对于接收信号选择向上或向下或其双方的倾斜角方向性,为了与之对应对于发送信号也选择向上或向下或其双方的倾斜角方向性,向发送装置300的选择发送单元302及303指示该选择结果。另外,在对于多个接收信号划分为向上方向性及向下方向性时,则选择所主要选择的倾斜角方向性。
下面,说明无线通信装置5的发送动作。
在无线通信装置5中,若生成向通信对方发送用的发送信号,则根据该发送信号在STTD编码单元301中生成两个发送信号。两个信号中的一个向选择发送单元302输出,另一个向选择发送单元303输出。向选择发送单元302输出的信号利用选择发送单元302向无线发送单元304或无线发送单元305或其双方输出。至于向哪一个输出,则根据来自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的指示。
即,在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对于接收信号选择向上方向性时,从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向选择发送单元302传送对于发送信号也选择向上方向性用的指示信号,根据该指示信号,选择发送单元302选择向上方向性。在这种情况下,发送信号从选择发送单元302向无线发送单元304输出。来自选择发送单元302的发送信号在无线发送单元304中接收频率变换的处理。无线发送单元304输出的发送信号经由天线共用器211从向上方向性天线21进行无线发送。
由STTD编码单元301向选择发送单元303输出的信号,利用选择发送单元303向无线发送单元306或无线发送单元307或其双方输出。至少向哪一个输出,也与选择发送单元302相同,根据来自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的指示。
即,在选择发送单元302选择向上方向性时,也与选择发送单元303相同,选择向上方向性。在这种情况下,发送信号从选择发送单元303向无线发送单元306输出。来自选择发送单元303的发送信号在无线发送单元306中接受频率变换的处理。无线发送单元306输出的发送信号经由天线共用器213从向上方向性天线23进行无线发送。
另外,在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对于接收信号选择向下方向性时,向选择发送单元302及303传送对于发送信号也选择向下方向性用的指示信号,根据该指示信号,选择发送单元302及303选择向下方向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发送信号从选择发送单元302向无线发送单元305输出,另一个发送信号从选择发送单元303向无线发送单元307输出。来自选择发送单元302的发送信号在无线发送单元305中接受频率变换的处理,来自选择发送单元303的发送信号在无线发送单元307中接受频率变换的处理。来自无线发送单元305的发送信号经由天线共用器212从向下方向性天线22进行无线发送。来自无线发送单元307的发送信号经由天线共用器214从向下方向性天线24进行无线发送。
另外,在选择合成接收单元55对于接收信号选择向上方向性及向下方向性时,上述的向上方向性及向下方向性的两个系统的信号双方都进行无线传送。
这样,通过将对于接收信号所选择的倾斜角方向性也适用于对于与接收信号的发送源是相同的通信对方的时空发送分集信号,从而能够高效率地向通信对方传送无线信号。
实施形态6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形态6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构成图。天线装置400是将图7所示的天线装置70中每个扇区各设置两个扇区天线变为每个扇区各一个扇区天线的天线装置。
天线装置400,具有第1扇区天线401、第2扇区天线402、第3扇区天线403及支柱421。第1扇区天线401由向上方向性天线411及向下方向性天线412构成。第2扇区天线402由向上方向性天线413向下方向性天线414构成。第3扇区天线403由向上方向性天线415及向下方向性天线416构成。支柱421是公用支撑全部向上方向性天线411、413、415及向下方向性天线412、414、416的支柱。
这样,由于通过用公用的支柱支撑第1~第3扇区的各扇区天线,同时用公用的支柱支撑各扇区天线中包含的向上方向性天线及向下方向性天线,从而用一个支柱421支撑全部的方向性天线,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用天线装置的设置空间。
另外,通过将实施形态1~5的接收装置、进一步再将发送装置与天线装置400组合,能够构成无线通信装置。但是,实施形态1~5都是对每个扇区各设置两个扇区天线,而天线装置400由于每个扇区的扇区天线各为一个,所以接收装置及发送装置的构成也可以简化。
图13所示为比较例2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构成图。天线装置500是将图5所示的天线装置110中每个扇区各设置四个扇区天线变为每个扇区各两个扇区天线的天线装置。
天线装置500,具有第1扇区天线501及502、第2扇区天线503及504、第3扇区天线505及506、以及支柱511、512、513。支柱511是公用支撑第1扇区天线501及第3扇区天线506的支柱。支柱512是公用支撑第1扇区天线502及第2扇区天线503的支柱。支柱513是公用支撑第2扇区天线504及第3扇区天线505的支柱。
若将以上那样的比较例2相关的天线装置500、与实施形态6相关的天线装置400进行比较,则比较例2是对每个扇区沿水平方向并排两个扇区天线,进行空间分集,而不同的是,实施形态6由于对每个扇区进行方向性分集,因此设置空间的利用效率高。

Claims (13)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方位角区域天线发送或接收将全方位划分成大于等于3个的方位角区域的无线信号,在每个所述方位角区域中沿水平方向并排大于等于2个的所述方位角区域天线而构成天线装置,所述方位角区域天线是指向大于等于2个的倾斜角区域的倾斜角方向天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所述倾斜角方向天线与相邻的方位角区域所对应的方位角方向天线一起支撑的公用支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角方向天线是将分别指向所述倾斜角区域的一个个天线组合而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所述一个个天线一起支撑的公用支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角方向天线具有
沿垂直方向并排大于等于2个的天线元件;以及
通过对所述天线元件输出的信号相位进行调整及合成,生成指向大于等于2个的所述倾斜角区域的信号用的相位调整单元。
6.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方位角区域天线发送或接收将全方位划分成大于等于3个的方位角区域的无线信号,在每个所述方位角区域中具有所述方位角区域天线而构成天线装置,
所述方位角区域天线是指向大于等于2个的倾斜角区域的倾斜角方向天线,而且与相邻的方位角区域所对应的方位角区域一起利用公用支柱进行支撑。
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方位角区域天线发送或接收将全方位划分成大于等于3个的方位角区域的无线信号,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具有在每个所述方位角区域中沿水平方向并排大于等于2个的所述方位角区域天线而构成的天线装置;以及对通过该天线装置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接收装置,所述方位角区域天线是指向大于等于2个的倾斜角区域的倾斜角方向天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对于通过在每个所述方位角区域中沿水平方向并排大于等于2个的方位角区域天线接收的信号的某一个信号进行选择或合成,从而生成接收信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对指向所述倾斜角区域的信号的某一个信号进行选择或合成,从而生成接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通过所述天线装置发送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的发送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对指向所述倾斜角区域的信号的某一个信号进行选择或合成,从而生成发送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根据所述接收装置进行的指向所述倾斜角区域的信号的接收状态,对指向所述倾斜角区域的信号的某一个信号进行选择或合成,从而生成发送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通过在每个所述方位角区域中沿水平方向并排大于等于2个的方位角区域天线,分别发送具有互相调换时间顺序的关系的信号。
CNA2004800404936A 2004-01-16 2004-01-16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Pending CN19068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4/000269 WO2005069436A1 (ja) 2004-01-16 2004-01-16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6804A true CN1906804A (zh) 2007-01-31

Family

ID=34792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404936A Pending CN1906804A (zh) 2004-01-16 2004-01-16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15201A1 (zh)
EP (1) EP1746684A1 (zh)
JP (1) JPWO2005069436A1 (zh)
CN (1) CN1906804A (zh)
WO (1) WO200506943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4968A (zh) * 2014-10-24 2017-04-19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行人检测
CN109004969A (zh) * 2017-06-07 2018-12-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接收信源选择处理装置
WO2019061105A1 (zh) * 2017-09-27 2019-04-04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9863B2 (ja) * 2009-06-12 2013-07-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基地局装置及び干渉低減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431A (ja) * 1997-06-20 1999-01-22 Tekunopia:Kk 屋内外兼用tv受信アンテナとそれを利用した船舶搭載用tv受信アンテナ及び船舶搭載用tv自動受信方法
JP2000236205A (ja) * 1999-02-15 2000-08-29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衛星通信アンテナ
JP2003124856A (ja) * 2001-10-10 2003-04-25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アンテナ指向性制御システム
JP2003347823A (ja) * 2002-05-29 2003-12-05 Toshiba Corp アンテナ構造
CA2393552C (en) * 2002-07-31 2004-11-30 Yuan Xie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 coverage cellular network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4968A (zh) * 2014-10-24 2017-04-19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行人检测
CN106574968B (zh) * 2014-10-24 2020-07-24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行人检测
CN109004969A (zh) * 2017-06-07 2018-12-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接收信源选择处理装置
WO2019061105A1 (zh) * 2017-09-27 2019-04-04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290237B2 (en) 2017-09-27 2022-03-29 Cloudminds Robot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source for network devices serving over-the-air area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46684A1 (en) 2007-01-24
WO2005069436A1 (ja) 2005-07-28
US20070115201A1 (en) 2007-05-24
JPWO2005069436A1 (ja) 2007-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8449C (zh) 阵列天线装置
US881690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performance beam forming with small antenna form factor
JP6291052B2 (ja) 複数の事業者と無線周波数およびデジタル変換ユニットとの間でアンテナを共有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0350813C (zh) 三维空间覆盖蜂窝通信网
CN1441979A (zh) 蜂窝天线
CN1591973A (zh) 用于形成移动终端的阵列天线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CN1500319A (zh) 多天线设备、多天线接收方法和多天线发送方法
EP330857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beamforming antennas
CN1581577A (zh) 信号发送装置以及信号发送方法
CN1272920C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452819A (zh) 移动通信终端、通信方法及程序
CN1825779A (zh) 一种发起多入多出通信的方法及射频发射器
CN101080845A (zh) 双频带移动无线电天线
CN1264527A (zh) 用于具有六扇区的蜂窝小区的cdma网络的增强型蜂窝布局
CN1575551A (zh) 塔顶蜂窝通信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523778A (zh) 无线电通信方法及基站
CN1164132C (zh) 改进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布置的方法
CN101916909A (zh) 一种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882157A (zh) 用于群覆盖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CN109509995A (zh) 一种混合多波束天线
CN1751418A (zh) 天线装置
TW200843193A (en) Antenna module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906804A (zh)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855748A (zh) 射频收发器集成电路
CN1533194A (zh) 频分双工无线通讯系统实现智能天线技术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