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5885B - 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85885B
CN1885885B CN200610061092XA CN200610061092A CN1885885B CN 1885885 B CN1885885 B CN 1885885B CN 200610061092X A CN200610061092X A CN 200610061092XA CN 200610061092 A CN200610061092 A CN 200610061092A CN 1885885 B CN1885885 B CN 1885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lephone
bridge
fax
telephon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610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85885A (zh
Inventor
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6100610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85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885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5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85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58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包括通过设置在IM终端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来接收和转换电话系统的指令信号,以及传输电话系统的语音信号,来实现电话系统终端之间的通话或电话与IM系统终端之间的通话。本系统实现1、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拨打普通电话;2、使用普通电话拨打及时通讯软件的语音功能;3、通过即时通讯系统中继两个局部传统电话系统的语音信息,降低通信开销;4、通过即时通讯系统中继两个局部电话系统的传真信息,降低通讯开销。

Description

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主要是指一种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种让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在线的使用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对话的一种通讯手段。完成这种通讯的系统称为IM系统,IM系统通常由IM服务器及其软件、IM终端软件(也称为IM工具)和安装有IM终端软件的计算机构成。IM系统最初仅提供文字通讯服务,后来逐步提供了文件传送服务,发展至今语音通讯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服务内容。相对与传统的通讯手段而言,IM的主要优点是通讯费用相当低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IM来替代传统通讯手段。
另一方面,传统的电话系统仍然是人们的主要通讯手段。尤其在商业机构中,不仅有对外的公网电话系统,机构内部常常建设有内部电话系统,内部电话系统连接众多电话分机,分机之间不仅可以相互通话,还可以进行转接、转移等操作,而且分机之间的通话是免费的。
随着IM系统应用范围的扩大,其缺点也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
1、不如传统电话系统方便,需要使用者用耳机坐在计算机前面才能使用,不能实现电话的转接、转移等操作,当使用者离开计算机后常常漏接电话;
2、通常需要戴上耳机才能使用,不符合人们长期使用电话的习惯;
3、不能与电话系统进行通话。
以上这些问题使得电话和IM两种通讯手段陷入一对矛盾之中:一方面IM具有电话无可比拟的廉价优势,另一方面电话系统又具有IM系统所没有的方便和用户习惯优势;而且IM系统和电话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用户群,两者之间不能相互通讯。这种现状限制了IM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尤其限制了向商业领域的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及其系统,使得将IM系统的语音通讯接入电话系统和将电话系统(内部电话系统)的通话接入IM系统成为可能。本方法和系统克服了现有电脑通讯和电话通讯存在的兼容缺陷,综合了两者的优势。
实现本发明的方法是:IM系统与电话系统通过桥接系统桥接,所述的桥接系统中包括有:桥接软件、IM终端、电话终端及音频连接装置;所述的桥接软件控制IM终端和电话终端的状态;所述IM终端连接所述IM系统;所述电话终端连接所述的电话系统,所述的音频连接装置连接IM终端和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入及输出;通过设置在IM终端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来接收和转换电话系统的指令信号,以及传输电话系统的语音信号;其中桥接系统的IM终端的音频输出连接到桥接系统的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入,桥接系统的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出连接到桥接系统的IM终端的音频输入,来实现IM系统的用户IM终端与电话系统的用户电话终端之间的通话或电话系统的用户电话终端之间以IM系统为中继的通话。
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指令信号包括通话呼叫指令和传真指令;所述软件系统包括IM终端控制程序、IM终端监测程序、电话终端控制程序、电话终端监测程序、用户输入处理程序、账号管理程序、附加功能程序、主控程序。
所述通话包括拨打电话和来电接听,其中
A.拨打电话步骤
1)用户拨打桥接系统中电话终端的电话号码;
2)桥接系统接听电话呼叫;
3)若系统设定禁止呼出时捕捉用户输入,则跳转到拨打电话步骤下面第6)步;否则桥接系统捕捉用户输入;
4)若用户输入符合传真特征,则进行发送传真第一阶段的处理,然后跳转到拨打电话步骤下面第10)步结束桥接过程;
5)桥接系统将用户输入转换为待桥IM账号,并跳转到拨打电话步骤下面第7)步;
6)桥接系统根据系统设定取得待桥IM账号;
7)桥接系统创建桥接系统中的IM终端与待桥IM账号之间的IM系统语音连接;
8)桥接系统打开语音通道;
9)桥接系统循环检测桥接系统中IM终端与电话终端的通讯状态,直到任何一方通讯中断;
10)桥接系统结束双方通讯连接,桥接完成;
B.来电接听(呼入桥接)步骤
1)桥接系统接听IM终端呼叫;
2)若呼叫符合传真的特征,则进行接收传真第一阶段的处理,然后跳至来电接听步骤下面第7)步结束桥接过程;
3)桥接系统中的电话终端摘机;
4)桥接系统打开语音通道;
5)主叫方输入待桥电话号码建立与用户电话终端的连接;
6)桥接系统循环检测桥接系统中IM终端与电话终端的通讯状态,直到任何一方通讯中断;
7)桥接系统结束双方连接,桥接完成;
来电接听(呼入桥接)的步骤还可以是:
1)桥接系统接听主叫方IM终端呼叫;
2)若呼叫符合传真的特征,则进行接收传真第一阶段的处理,然后跳至电接听步骤下面第7)步结束桥接过程;
3)桥接系统取得待桥电话号码;
4)桥接系统拨打待桥电话号码;
5)桥接系统打开语音通道;
6)桥接系统循环检测桥接系统中IM终端与电话终端的通讯状态,直到任何一方通讯中断;
7)桥接系统结束双方连接,桥接完成。
A.发送传真
发送传真第一阶段开始;
获取传真目标信息;
电话终端切换到传真模式;
接收传真并保存到文件;
保存传真任务;
发送传真第一阶段结束;
发送传真第二阶段开始;
从传真发送任务表中取出一条未发送的传真任务;
获取传真目标IM帐号;
建立IM系统的数据连接;
将传真文件及传真任务发送给目标IM终端;
删除或标记刚刚发送的传真任务以及文件;
结束IM系统连接;
发送传真第二阶段结束,发传真过程结束;
B.接收传真
接收传真第一阶段开始;
接收传真文件;
接收传真任务;
保存传真任务;
接收传真第一阶段结束;
接收传真第二阶段开始;
从传真任务接收表中取出一条未接收的传真任务;
获得目标电话号码;
建立电话系统的数据连接;
将传真以传真形式发送到用户电话终端;
删除或标记刚刚发送的传真任务及文件;
结束电话系统连接;
接收传真第二阶段结束,接收传真过程结束。
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系统的技术方案为:包括:IM系统和电话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IM系统和电话系统通过一个桥接系统连接,所述的桥接系统中包括有:桥接软件、IM终端、电话终端及音频连接装置,所述的桥接软件包括:主控模块、IM终端控制模块、IM终端监测模块、帐号管理模块、用户输入处理模块、附加功能模块、电话终端监测模块及电话终端控制模块,主控模块控制处理IM终端控制模块、IM终端监测模块、帐号管理模块、用户输入处理模块、附加功能模块、电话终端监测模块及电话终端控制模块;所述的桥接软件控制IM终端和电话终端的状态;所述IM终端连接所述IM系统;所述电话终端连接所述的电话系统,所述的音频连接装置连接IM终端和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入及输出;通过设置在IM终端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来接收和转换电话系统的指令信号,以及传输电话系统的语音信号;其中桥接系统的IM终端的音频输出连接到桥接系统的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入,桥接系统的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出连接到桥接系统的IM终端的音频输入,来实现IM系统的用户IM终端与电话系统的用户电话终端之间的通话或电话系统的用户电话终端之间以IM系统为中继的通话。
所述的IM终端包括IM终端软件和IM终端使用的声音设备,IM终端使用的声音设备的音频输出端连接到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入端,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出端连接到IM终端使用的声音设备的音频输入端。
所述音频连接装置包括在IM终端与电话终端之间跨接两条音频信号衰减线。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在IM系统终端增设语音接收和转换的软、硬件系统,实现了利用电脑网络达到固定电话之间的通话功能,具有通话廉价、方便和节省资源等特点。主要包括:1、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拨打普通电话;2、使用普通电话拨打及时通讯软件的语音功能;3、通过即时通讯系统中继两个局部传统电话系统的语音信息,降低通信开销,以下简称语音中继;4、通过即时通讯系统中继两个局部电话系统的传真信息,降低通讯开销,以下简称传真中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桥接系统原理图。
图2是用IM系统中继A/B两地电话通讯示意图。
图3是桥接系统构成-音频连接装置是硬件的情况示意图。
图4是桥接系统构成-音频连接装置是软件的情况示意图。
图5是音频信息衰减线连接示意图。
图6是初始化及待机流程图。
图7是来电接听(呼入)主要流程图。
图8是拨打电话(呼出)主要流程图。
图9是发送传真流程图。
图10是接收传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叙述,在今后的叙述中的术语有以下约定:
IM.及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
IM终端机:运行IM终端软件的设备--通常是计算机,也可以是智能手机或嵌入式终端设备等;如无特殊说明,IM终端机特指桥接系统使用的IM终端机。
IM终端:运行在IM终端机上的IM终端软件与IM终端软件使用中的声音设备的合称;如无特别说明,IM终端特指桥接系统使用的IM终端。相对应的是用户使用的用户IM终端。
电话终端:特指桥接系统使用的电话终端。相对应的是用户使用的用户电话终端。
合法输入:符合程序既定规则的输入。
非法输入:不符合程序既定的规则的输入。
对应指令:指在IM终端和电话终端两方中,如果一个指令A施加到一方会产生一个既定的效果,要在另一方产生等效效果时需要施加给另一方的指令或指令序列是B,那么B就是A的对应指令。如果指令A无法在另一方找到对应指令,则认为是非法的,这样的输入将被忽略。
方案概述
首先IM系统和电话系统能自身能进行正常的语音通讯是实施该方案的前提。
在IM终端机上增设一个特殊的电话终端(比如语音调制解调器),该终端接正确接入电话系统,并且受桥接软件的控制来完成电话系统的各种操作,还可以由桥接软件来获取其状态。
在IM终端机上设置一个软件,该软件控制桥接中将要用到的各软、硬件模块,并管理桥接流程,称为桥接软件。
将IM终端的音频输出(IM终端计算机上可能有多个音频输入输出装置,这里特指IM终端软件使用中的音频输入输出装置,下同)连接到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入,将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出连接到IM终端的音频输入。实现的方式有两种:1、如图5所示,采用两条音频信号衰减线连接两者;2、如图4所示,通过桥接软件对IM终端的音频输出进行采样并送入电话终端,对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出进行采样并送入IM终端。
运行桥接软件,进入图6所示的流程;至此,系统已经进入待机状态,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桥接过程均受桥接软件控制,软件会根据系统的状态或各模块报告的事件进入具体的子流程。
在有呼叫进入时,桥接软件打开IM终端和电话终端之间的语音通道,这样IM系统和电话系统的音频连接已经建立。具体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施加指令到IM终端以及电话终端,打开他们的音频输入输出端口;该通道也可以一直保持打开状态。
如图1所示,与音频不同,桥接中一方接收到的指令需要经过桥接软件的转换后才能施加到桥接中的另一方,这是因为IM系统和电话系统的指令互不相通;这里的指令指通讯中的振铃、挂断、字符输入、启动和关闭文件传送等。
至此,用户IM终端和用户电话终端的虚拟连接建立完成。
发明要点
将IM系统呼叫接入电话系统的方法。当IM终端有呼叫进入时,系统建立电话系统的呼叫连接,并且将电话终端的音频通道和IM终端的音频通道进行连接;根据需要监测IM终端和电话终端的接收到的用户输入,将其中的合法输入转换为另一部分的对应指令输入另一部分,进而对另一部分进行等效控制。
将电话系统呼叫接入IM系统的方法,当电话系统有呼叫进入(呼入)时,系统建立IM系统的呼叫连接,并且将IM终端的音频通道和电话终端的音频通道进行连接;监测电话终端和IM终端接收到的用户输入,将其中的合法输入转换为另一部分的对应指令输入另一部分,进而对另一部分进行等效控制。
系统在呼叫进入而桥接进行之前,收集呼叫方的用户输入,并且转换为需要桥接到部分的IM账号或者电话号码,进行有选择的桥接。
系统在呼叫到达后直接根据系统设定的电话号码或者账号进行桥接。
采用成对的桥接系统,通过IM系统中继两个局部传统电话系统的语音通信,降低通信开销;以下简称语音中继。
采用成对的桥接系统,通过IM系统中继两个局部电话系统的传真通信,降低通讯开销;以下简称传真中继。
实现方法
如图3、4所示,所述桥接系统包括桥接软件1、IM终端2、电话终端3和音频连接装置4。图中的箭头虚线表示以数据或模拟信号为主的流,实线表示控制为主的流。
1、桥接软件1:控制桥接中将要用到的各软、硬件模块,并管理桥接流程。
1)IM终端监测模块12:监测IM终端2的状态并报告给主控模块10。IM监测的具体方式视桥接软件是否与IM终端软件集成在一起而定。在非集成的情况下,可以监测IM的前提是必须知道IM终端软件21在不同状态下的特征,比如图标、状态信息、发送的消息(Windows)或信号量(Unix)等;在这个前提下首先获得IM终端软件的句柄,然后定时轮询这些特征,进而获得IM终端的状态;在集成情况下则要容易得多,IM终端软件21可以在状态改变时主动向桥接软件发出消息。监测IM终端软件21使用的声音设备输出的提示音也有一定的用处。
2)IM终端控制模块11:根据主控模块10的要求控制IM终端软件21完成各种操作。
3)电话终端监测模块14:监测电话终端3的状态并报告给主控模块10。电话终端的状态通常可以用TAPI或AT指令来获取,对于非标准设备则要根据设备的具体规范进行。
4)电话终端控制模块13:根据主控模块10的要求控制电话终端3完成各种操作。
5)用户输入处理模块15:根据主控模块10的要求检测IM终端2或电话终端3的数据流,从中提取有效的用户输入并报告给主控模块10;检测的方法通常是对音频信号进行双音频信号识别,但也可扩展到包括对IM终端软件21接收的字符信息的检测。
6)账号管理模块16:建立并维护电话系统电话号码和IM系统账号及其对照关系,提供检索功能;
7)附加功能模块17:实现必要的设定功能以及一些增值功能,比如文件管理、语音信箱等;
8)主控模块10:接收其它各模块报告的数据,并根据系统设定对各种报告做出响应,最终完成桥接过程。
2、IM终端2:IM终端是指普通及时通讯终端与桥接系统有关联的部分或全部,也就是运行在IM终端机上的IM终端软件21与IM终端软件使用中的声音设备22的合称。
1)IM终端软件21:提供通过IM系统与另一在线的IM终端建立语音连接的功能,并实现由此需要的操作;对于需要传真中继的系统,IM终端软件还需要支持文件传送。
2)IM使用的声音设备22:指IM终端软件21使用的声音设备,为及时IM终端软件21提供声音的输入和输出的硬件支持;
3、电话终端3:一方面连接到电话系统,另一方面连接到IM终端机,并且可以通过桥接软件1的控制完成各种电话操作如拨号、挂断、接听等)的设备,在需要传真功能的系统中,还要求电话终端有收发传真的功能;
4、音频连接装置4:音频连接装置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种。硬件音频连接装置如图5所示,根据声音设备22和电话终端3的电器特性,将声音设备22的音频输出处理后输入电话终端3,并且将电话终端3的音频输出处理后输入声音设备22的装置,通常就是两条音频衰减线。软件音频连接就是在桥接软件中提供一个模块,采集电话终端3的音频输出输入声音设备22或者直接以数据流形式送入IM终端软件21,同时采声音设备22上的声音输出或者直接获取IM终端软件接收的音频数据流传输入电话终端3。
运作程序
待机状态:
所有硬件设备都按上述内容安装连接完成,并且正确设置好桥接软件后,运行桥接软件,系统即进入待机状态。待机状态的流程如图6所示,系统根据不同的状态(或在不同的事件触发下)进入相应子流程。
来电接听(呼入桥接):
这里的来电是指,IM终端接收到来至远程用户IM终端(主叫方)的呼叫,需要桥接到本地电话系统,主叫方IM终端和本地电话系统的某一用户电话终端之间建立虚拟连接的情形。呼入桥接的流程如图7所示。
1)IM终端监测模块12发现来电后,将“有来电”消息报告给主控模块10,主控模块10控制IM终端控制模块11接听IM呼叫;
2)若呼叫符合传真的特征,则进行接收传真第一阶段的处理,然后跳至15结束桥接过程。
3)主控模块根据设定确定是否播放欢迎信息;
4)若系统设定禁止呼入时捕获用户信息,则跳至6;否则启动用户输入处理模块15进行用户输入信息的捕获;
5)若用户输入的信息非法,则根据系统设定进行输入非法的处理;
否则调用账号管理模块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获得电话系统需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称为待桥电话号码;并跳至7;
6)根据系统设定取得待桥电话号码;
7)根据电话终端监测模块14报告的电话终端3状态确定是否继续桥接操作;
8)如果不能继续进行桥接操作,跳转到14。
9)调用电话终端控制模块13控制电话终端3摘机;
10)若待接电话号码为不存在或不合法,跳转到12;
11)调用电话终端控制模块13拨打待桥电话号码,尝试建立电话系统的连接;若连接不成功,跳转到14;
12)开启声音设备22和电话终端3之间的声音通道(可以始终保持开启状态,可通过开启和关闭电话终端3或IM终端2音频的输入、输出端口来实现音频通道的开启和关闭),桥接状态被建立;(备注:若待桥电话号码不存在,此时呼叫方的系统已经和桥接系统所在的电话系统连接,呼叫方可以听到桥接系统所在电话系统的包括提示音在内的声音,并且呼叫方的输入能够被桥接系统所在的电话系统所捕获,因此呼叫方可以直接拨打电话号码。)
13)若IM终端监测模块12或者电话监测模块14报告一个连接断开的状态(通话结束正常挂机或者其它任何导致连接断开的情况),跳转到15;否则重复本步骤;
14)异常处理:根据系统设定和不能桥接的具体原因确定是否播放及播放给主叫方的提示信息以及播放的提示信息的内容;
15)分别通过IM终端控制模块11和电话终端控制模块13结束IM终端2和电话终端3的正在进行的通讯连接;桥接状态被撤销,桥接过程完成,系统返回待机状态。
例如,当系统设定不播放欢迎信息、禁止呼入时捕获用户信息、设定的待桥电话号码为空时,来电接听的运行流程将成为:
1)-2)-6)-7)--9)-12)-13)-15)。
又例如当系统设定不播放欢迎信息、允许呼入时捕获用户信息时,来电接听的运行流程将成为:
1)-2)-4)-5)-7)-8)-9)-11)-12)-13)-15)。
拨打电话(呼出桥接):
这里的拨打电话是指用户通过本地用户电话终端(主叫方)拨打IM账号的情况,这是一个和呼入桥接相对的过程,流程如图8所示。
1)用户使用本地电话系统中某一用户电话终端拨打桥接系统中电话终端3所在的电话号码;
2)传统电话监测模块14发现来电后,将“有呼出”消息报告给主控模块10,主控模块控制电话终端控制模块13接听电话系统呼叫;
3)主控模块根据设定确定是否播放提示信息;
4)若系统设定禁止呼出时捕获用户输入,则跳转到7;否则启用用户输入处理模块15进行用户输入信息的捕获;
5)若用户输入符合传真的特征,进行发送传真第一阶段的处理,然后跳转到14结束桥接过程;
6)调用账号管理模块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获得需要桥接的IM账号,称为待桥IM账号,并跳转到8;若用户输入的信息无效,则根据系统设定进行输入无效的处理;
7)根据系统设定取得待桥IM账号;
8)根据IM终端监测模块12报告的及时通讯终端3状态确定是否继续桥接操作;
9)如果不能继续进行桥接操作,跳转到13;
10)调用IM终端控制模块11尝试与待桥IM账号建立语音连接;
11)若连接成功,则开启声音设备22和电话终端3之间的声音通道(可以始终保持开启状态,可通过开启和关闭电话终端3或IM终端2音频的输入、输出端口来实现音频通道的开启和关闭),桥接状态被建立;连接不成功则跳转到13;
12)若IM终端监测模块12或者电话监测模块14报告一个连接断开的状态(通话结束正常挂机或者其它任何导致连接断开的情况),跳转到14;否则重复本步骤;
13)异常处理:根据系统设定和不能桥接的具体原因确定是否播放及播放给主叫方的提示信息以及播放的提示信息的内容;
14)分别通过IM终端控制模块11和电话终端控制模块13结束IM终端2和桥接部分3的通讯连接;桥接状态被撤销,桥接过程完成,等待下一次桥接请求。
语音中继:
通过成对的桥接系统,可以实现一个利用IM系统为两地电话系统语音呼叫进行中继的功能。图2是语音中继系统的构成图。
一次完整的语音中继过程就是成对的桥接系统中,主叫方桥接系统进行一次呼出桥接和和被叫方桥接系统进行一次呼入桥接的有机结合。
实施例:
IM与电话的相互通讯
首先,有两台可以通过IM相互通讯的计算机A和B,B计算机所在的位置还有一个局部电话系统,其中有可以相互通讯的电话A和B;现在要实现计算机A通过IM系统与电话A的相互通讯。为了达到所述目的,将电话B替换为语音调制解调器,并安装到计算机B上;用音频信号衰减线将计算机B的声卡和调制解调器按照桥接系统的要求相互连接;然后在计算机B上安装上桥接软件并运行。
桥接系统建立后,计算机A对计算机B的IM呼叫可通过桥接系转换为电话B(调制解调器)对电话A的呼叫,进而可与电话A进行通讯;同样的电话A也可以通过桥接系统对计算机A进行IM呼叫。
语音中继
假设某公司在A、B两地都有分支机构,两个分支机构各自有自己的内部电话系统,两地电话系统之间通话需要支付长途话费;另外A机构有具IM通讯能力的计算机A,B机构有具IM通讯能力的计算机B,而且计算机A和B之间可以进行免费的IM通讯。现在要实现通过IM系统中继A、B两地电话通讯,进而节省长途话费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机构A的计算机A上安装桥接系统,并且在机构B的计算机B上安装桥接系统。系统安装完成后,机构A到B的电话通讯即可经由安装在计算机A的桥接系统转换为IM通讯,传至计算机B,再经由安装在计算机B的桥接系统还原为电话通讯并接入B地的电话系统;由此完成语音中继。
传真中继
命题和实施方法和语音中继相同,在桥接系统建立后,机构A到B的传真首先被安装在计算机A的桥接系统接收并转换为文件,然后传送给计算机B,再由安装在计算机B上的桥接系统以传真形式发送给B地的用户终端。

Claims (7)

1.一种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IM系统与电话系统通过桥接系统桥接,所述的桥接系统中包括有:桥接软件、IM终端、电话终端及音频连接装置;所述的桥接软件控制IM终端和电话终端的状态;所述IM终端连接所述IM系统;所述电话终端连接所述的电话系统,所述的音频连接装置连接IM终端和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入及输出;通过设置在IM终端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来接收和转换电话系统的指令信号,以及传输电话系统的语音信号;其中桥接系统的IM终端的音频输出连接到桥接系统的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入,桥接系统的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出连接到桥接系统的IM终端的音频输入,来实现IM系统的用户IM终端与电话系统的用户电话终端之间的通话或电话系统的用户电话终端之间以IM系统为中继的通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指令信号包括通话呼叫指令和传真指令;所述软件系统包括IM终端控制程序、IM终端监测程序、电话终端控制程序、电话终端监测程序、用户输入处理程序、账号管理程序、附加功能程序、主控程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用户IM终端与电话系统的用户电话终端之间或电话系统的用户电话终端之间的通话包括拨打电话和来电接听,其中
A.拨打电话步骤
1)用户拨打桥接系统中电话终端的电话号码;
2)桥接系统接听电话呼叫; 
3)若系统设定禁止呼出时捕捉用户输入,则跳转到拨打电话步骤下面第6)步;否则桥接系统捕捉用户输入;
4)若用户输入符合传真特征,则进行发送传真第一阶段的处理,然后跳转到拨打电话步骤下面第10)步结束桥接过程;
5)桥接系统将用户输入转换为待桥IM账号,并跳转到拨打电话步骤下面第7)步;
6)桥接系统根据系统设定取得待桥IM账号;
7)桥接系统创建桥接系统中的IM终端与待桥IM账号之间的IM系统语音连接;
8)桥接系统打开语音通道;
9)桥接系统循环检测桥接系统中IM终端与电话终端的通讯状态,直到任何一方通讯中断;
10)桥接系统结束双方通讯连接,桥接完成;
B.来电接听步骤
1)桥接系统接听IM终端呼叫;
2)若呼叫符合传真的特征,则进行接收传真第一阶段的处理,然后跳至来电接听步骤下面第7)步结束桥接过程;
3)桥接系统中的电话终端摘机;
4)桥接系统打开语音通道;
5)主叫方输入待桥电话号码建立与用户电话终端的连接;
6)桥接系统循环检测桥接系统中IM终端与电话终端的通讯状态,直 到任何一方通讯中断;
7)桥接系统结束双方连接,桥接完成;
来电接听的步骤还可以是:
1)桥接系统接听主叫方IM终端呼叫;
2)若呼叫符合传真的特征,则进行接收传真第一阶段的处理,然后跳至来电接听步骤下面第7)步结束桥接过程;
3)桥接系统取得待桥电话号码;
4)桥接系统拨打待桥电话号码;
5)桥接系统打开语音通道;
6)桥接系统循环检测桥接系统中IM终端与电话终端的通讯状态,直到任何一方通讯中断;
7)桥接系统结束双方连接,桥接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其特征是
A.发送传真
发送传真第一阶段开始;
获取传真目标信息;
电话终端切换到传真模式;
接收传真并保存到文件;
保存传真任务; 
发送传真第一阶段结束;
发送传真第二阶段开始;
从传真发送任务表中取出一条未发送的传真任务;
获取传真目标IM帐号;
建立IM系统的数据连接;
将传真文件及传真任务发送给目标IM终端;
删除或标记刚刚发送的传真任务以及文件;
结束IM系统连接;
发送传真第二阶段结束,发传真过程结束;
B.接收传真
接收传真第一阶段开始;
接收传真文件;
接收传真任务;
保存传真任务;
接收传真第一阶段结束;
接收传真第二阶段开始;
从传真任务接收表中取出一条未接收的传真任务;
获得目标电话号码;
建立电话系统的数据连接;
将传真以传真形式发送到用户电话终端; 
删除或标记刚刚发送的传真任务及文件;
结束电话系统连接;
接收传真第二阶段结束,接收传真过程结束。
5.实现权利要求1的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系统,包括:IM系统和电话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IM系统和电话系统通过一个桥接系统连接,所述的桥接系统中包括有:桥接软件、IM终端、电话终端及音频连接装置,所述的桥接软件包括:主控模块、IM终端控制模块、IM终端监测模块、帐号管理模块、用户输入处理模块、附加功能模块、电话终端监测模块及电话终端控制模块,主控模块控制处理IM终端控制模块、IM终端监测模块、帐号管理模块、用户输入处理模块、附加功能模块、电话终端监测模块及电话终端控制模块;所述的桥接软件控制IM终端和电话终端的状态;所述IM终端连接所述IM系统;所述电话终端连接所述的电话系统,所述的音频连接装置连接IM终端和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入及输出;通过设置在IM终端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来接收和转换电话系统的指令信号,以及传输电话系统的语音信号;其中桥接系统的IM终端的音频输出连接到桥接系统的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入,桥接系统的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出连接到桥接系统的IM终端的音频输入,来实现IM系统的用户IM终端与电话系统的用户电话终端之间的通话或电话系统的用户电话终端之间以IM系统为中继的通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IM终端包括IM终端软件和IM终端使用的声音设备,IM终端使用的声音设备的音频输出端连接到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入端,电话终端的音频输出端连接到IM终端使用的声音设备的音频输入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音频连接装置包括在IM终端与电话终端之间跨接两条音频信号衰减线。 
CN200610061092XA 2006-06-06 2006-06-06 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及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85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1092XA CN1885885B (zh) 2006-06-06 2006-06-06 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1092XA CN1885885B (zh) 2006-06-06 2006-06-06 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5885A CN1885885A (zh) 2006-12-27
CN1885885B true CN1885885B (zh) 2012-05-09

Family

ID=37583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6109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85885B (zh) 2006-06-06 2006-06-06 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85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4230B (zh) * 2014-03-26 2018-01-23 株式会社理光 基于即时通讯服务的传真收发方法和传真收发系统
CN105791610A (zh) * 2016-04-18 2016-07-20 Ubiix有限公司 企业即时语音通信方法、装置及所应用的电子设备
TWI752143B (zh) * 2017-12-26 2022-01-11 陳樟卿 用於接通即時通訊軟體語音通話之連線裝置
CN110138644B (zh) * 2018-02-09 2021-09-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468432B (zh) * 2019-09-06 2024-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通话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3889A1 (en) * 2001-05-16 2002-11-21 Worldcom,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telephone calls via instant messaging
CN1474588A (zh) * 2003-05-19 2004-0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话呼叫即时通信用户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3889A1 (en) * 2001-05-16 2002-11-21 Worldcom,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telephone calls via instant messaging
CN1474588A (zh) * 2003-05-19 2004-0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话呼叫即时通信用户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5885A (zh) 2006-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45047B1 (en) Computer telephony adapter and method
US683197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aller identification to a called party for calls relayed through a call center
US5206900A (en) Automated attendant
US5903626A (en) Diagnostic device for troubleshooting remote digital feature phones
EP0424495B1 (en) Voice messaging for pay phone telephone systems
US20070211698A1 (en) System and device for integrating ip and analog telephone systems
US2005015233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voic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telephone, a circuit switching network and/or a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
WO2005070124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voic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telephone, a circuit switching network and/or a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
WO2007149796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direct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a preferred teleconference bridge
CN1885885B (zh) 即时通讯工具与电话系统的互连方法及其系统
US66432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virtual facility communication service
CN101068230B (zh) 在媒体网关中实现用户交换机的方法
KR100408678B1 (ko) 사설교환기의 내선가입자회로를 통해 접속되는브이오아이피 게이트웨이 장치
EP1077560A1 (en) Improved VoDSL service Provision
CN105721727A (zh) 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10488A (zh) 跨网络通讯工具统一编号及拨打系统及方法
CN1140984C (zh) 电话呼叫路由重定向方法和装置
Cisco Direct Inward Dialing for Cisco IAD2420 Series Integrated Access Devices
US6005929A (en) Method of providing services to subscribers of a telephone network
Cisco Analog DID for Cisco 2600 and 3600 Series Routers
JP3801877B2 (ja) 仮想構内交換装置およびその呼制御方法
KR100362346B1 (ko) 가입자 선로 중계용 네트워크 교환 시스템 및 그를 활용한통신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JPH10136122A (ja) 遠隔回線から電話呼を開始する方法
US636666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niversal access to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systems
EP1114560B1 (en) A system of tele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