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6970A - 长短桩正方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 - Google Patents

长短桩正方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6970A
CN1876970A CN 200510078220 CN200510078220A CN1876970A CN 1876970 A CN1876970 A CN 1876970A CN 200510078220 CN200510078220 CN 200510078220 CN 200510078220 A CN200510078220 A CN 200510078220A CN 1876970 A CN1876970 A CN 1876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ke
foundation
pile
long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822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仁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1007822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76970A/zh
Publication of CN1876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69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4S1L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融合了当今长短桩(CM)复合地基、减沉控制桩及塑性支承桩复合桩基的技术精华,提出以单元组合的型式设计复合桩基础,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多层、高层及超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道路、桥梁、水利等各种软弱地基的处理。其主要技术特征:1)利用一长四短(4S1L)、一中四角(边)的正方形加固单元,方便地组合成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型式,对各单元按强度和变形进行双控;2)加固单元采用1根刚性长桩和4根柔性短桩进行组合,能够得到很高的承载力;3)使用双褥垫层技术保证长桩、短桩及桩间土的承载潜力得以同时发挥;4)工期短、用材少、造价低;5)广泛适用于各种软弱地基。

Description

长短桩正方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
本发明的新技术属于土木建筑工程领域。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桩基设计理论是由桩来承担全部的荷载,不考虑土的承载作用,这样的设计虽然安全但不经济。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J94-94中,考虑了承台的共同作用,但仅适用于桩距小于6d的情况。
为了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潜力,有学者提出了减少沉降桩的设计理论并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设计时采用按沉降控制的方法进行设计。
宰金珉提出了塑性支承桩的概念,建议在总体安全度大于2和总沉降小于容许沉降的双重控制下,近似按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桩基础,充分发挥地基土和桩的承载潜力。
上述二种设计思想均考虑了桩土的分担荷载作用,因此都属于复合桩基范畴。
还有学者提出了长短桩(CM)复合地基或多元复合地基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这种设计有助于同时调动地基浅部及深部土体的承载能力,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
上述三种设计思想是目前复合桩基及复合地基领域的最新成果,但如果单独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在软土地基,由于桩间土承载能力差,采用桩间距较大的复合桩基难以获得较高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高层建筑的荷载要求,一般软土地基采用减少沉降桩设计复合桩基的可建层数在12层以下,上海地区规定不超过8层。而长短桩(CM)复合地基一般适用于筏板基础荷载分布较为均匀的情况。
为了能在各种软土地基上取得一种高强度的复合桩基,使之广泛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最终以短的工期、低的造价,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桩基——4L1S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技术。
该技术融合了当今长短桩复合地基、减沉桩及塑性支承桩复合桩基的技术精华,是本人发明的一项崭新技术。
该技术的设计思想是在总体安全度大于2和总沉降小于容许沉降的双重控制下,按照筏板差异沉降近似为零的原则设计桩基础,L桩可设置成塑性支承桩,近似按单桩极限承载力考虑,充分发挥地基土、S桩和L桩的承载潜力。
新颖性与独创性:
该技术与一般长短桩(CM)复合地基不同之处在于:
一、大幅度减少了长桩的使用数量,这符合减沉桩的设计思想;
二、采用塑性支承桩的设计思想,长桩起到卸荷减沉作用,桩长、截面大小及卸荷量可调,保证差异沉降为零,并近似按极限荷载考虑,最大限度发挥了长桩的承载潜力。
三、适用性更广,不仅适用于筏板基础,还适用于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以及适用于筏板荷载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与一般卸荷减沉桩复合桩基不同之处在于:
一、短桩加固桩间土,形成桩间土复合地基,整体承载力大幅提高,适用于任意软弱地基,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
二、采用褥垫层技术来调整短桩跟土的之间的荷载分担比,保证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充分发挥。
三、本技术不但适用于摩擦型长桩,还适用于端承型长桩的情况,适用范围更广。
二、4S1L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技术特征
1、4S1L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中的加固单元是按照一长四短(4S1L)的方式进行组合,长桩称为L桩,短桩称为S桩。L桩一般采用PHC管桩、预制混凝土方桩,S桩可按土质条件及地层情况选用刚性桩或柔性桩,如预制桩、沉管桩、CFG桩、水泥搅拌桩或旋喷桩等。
2、每个加固单元在平面上呈正方形(图1),L桩位于正方形中心,S桩散布四周;在空间上采用不同长度,使桩端高应力区高低错落,全方位的调动了土体深部和浅部的承载能力,土体的复合刚度在深度方向也与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情况相匹配(图2)。
3、方便使用,易于组合。将4S1L单元进行简单组合,可以适用于单独基础、条形基础及筏板等基础形式,适用性广。参见图3。
4.短桩(S桩)和天然地基组成复合地基,在复合地基和基底之间,铺设一定厚度的生石灰(0.2~0.3m)及砂石垫层(0.2~0.3m),用以调节S桩与土之间的荷载分配。生石灰具有吸水膨胀、加速表层软土固结的功能,能够减少总体沉降,使土体承载力得以充分发挥。S桩采用柔性桩(如水泥土桩)时,应小于临界桩长。当桩长较大时,可沿深度采用不同的水泥掺合比,设计成变强度桩,上部大底部小。
5.长桩(L桩)为摩擦型桩时,将其设置为塑性支承桩或卸荷减沉桩,其承载力按极限承载力考虑(一般取0.9Pu),S桩及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对最终沉降起控制作用。L桩的长度及截面尺寸是可调的,根据实际需要的卸载大小确定,确定原则是保证筏板各单元差异沉降为零(图2(a))。
6.长桩(L桩)为端承型桩时,为防止桩身材料破坏,可选择减少桩长增加截面的方法将其改为摩擦型桩。也可以将L桩与承台或筏板脱开,设置厚度较薄的褥垫层(可取0.15m),即成4S1L单元组合型复合地基(图2(b)),此种情况按照多元复合地基方法进行设计,L桩的承载力取特征值0.5Pu,L桩对最终沉降起到控制作用。
7.如果沉降计算结果大于建筑物的容许变形,可通过增加L桩和S桩的桩长来减少沉降,一般增加L桩桩长比增加S桩桩长效果更明显。
8.4S1L单元具有受力明确,荷载呈中心对称分布、在进行强度及变形验算时,只需提取有代表性的加固单元进行计算,大大降低了分析计算的难度。
9.4S1L单元可作为载荷试验的试验单元,其试验成果可直接用于检验设计及施工效果。
10.采用4S1L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技术加固的地基,抗震性能良好,并且能获得3~10倍甚至更高的承载力,并能有效控制沉降及差异沉降,适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
11.若取消4S1L单元中的S桩,即成简单复合桩基或刚性桩复合地基;若取消L桩,即成简单复合地基。因此该单元实际上是一种通用型的复合桩基加固单元,其余地基形式皆为其特例。
三、4S1L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经济特征
经过工程算例的设计比较,采用4S1L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的加固费用较常规桩基减少1/2~2/3以上,较目前处于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阶段的长短桩(CM)复合地基技术(长短桩按1∶1配置)减少造价15%。
四、4S1L单元复合地基加载的数值模拟分析
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上述4S1L单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预估L桩承载力时表层5m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不应计入。在4S1L单元中增加L桩的桩长比增加S桩的桩长对沉降的控制作用更明显;
2、褥垫层起到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例的作用,使用褥垫层技术能更有效地发挥S桩及浅部地层的承载能力;在浅部有好土层时使用褥垫层效果更明显。
3、降低褥垫层的弹性模量和增加褥垫层的厚度能更有效的发挥S桩和桩问土的承载能力,但L桩承载能力的发挥程度有所降低。
因此,将L桩与承台刚接或在其上设置厚度较薄的褥垫层,并对S桩与土形成的复合地基采用褥垫层技术,有助于同时发挥三者的承载能力。
五、4S1L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设计方法
(一)摩擦型长桩模式(L桩与承台刚接)
一般情况下采取该模式进行设计。在每个单元中,L桩被设置为塑性支承桩,起到卸载减荷作用。S桩的目的是加固桩间土并提高浅部地层地基承载力,并对最终沉降起控制作用。L桩的长度及截面尺寸是可调的,根据实际需要的卸载大小确定,确定原则是保证筏板各单元差异沉降为零。当某单元不需要卸载时,该单元L桩即空置。
假定加固单元的边长是b,L桩直径为dl,S桩直径为dS。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sk。L桩承载力极限值为Pu,S桩承载力特征值为RS。具体设计方法如下:
1、强度计算
S桩与土体组成的复合地基承载力fsm,k满足
f sp , k = [ 4 αR s + β ( b 2 - 3.14 d s 2 ) f s , k ] / b 2 ≥ ζN i
α-S桩承载力发挥度,可取0.9
β-桩间土承载力发挥度,设置生石灰垫层后可取1.0
ζ-要求大于0.5,一般取0.6;Ni-加固单元i受到的基底压力
2)该加固单元内L桩设为塑性支承桩,极限承载力Pui,该加固单元需要卸载大小为:
2、沉降计算
Δp = 0.9 p ui = b 2 N i - ( b 2 - 0.785 d l 2 ) f sp , k
按上述方法设计的4S1L加固单元承载力要求总体安全度不小于2.0,即
N i ≤ 1 2 [ p ui + 2.5 ( b 2 - 0.785 d l 2 ) · f sp , k ]
L桩荷载引起的筏板沉降为
s li = 3 π d l 2 s 0 / b 2 , S0是L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桩的位移筏板底附加应力引起的沉降为
s s = ψ p 0 Σ i = 1 n ( z i α i - z i - 1 α i - 1 ) E si
总沉降为:
              s=sli+ss≤[s]
(二)端承型长桩模式(L桩与承台脱开并设置褥垫层)
此模式下,桩端刺入变形很小,为防止L桩桩身出现破坏,需要将L桩与承台或筏板脱开并设置厚度较薄的褥垫层(一般取0.15m),允许桩头产生一定刺入破坏。
假定加固单元的边长是b,L桩直径为dl,S桩直径为ds。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sk。L桩承载力特征值为0.5Pu,S桩承载力特征值为Rs
4S1L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f sp , k = [ 0.5 P ui + 4 βR s + α ( b 2 - 0.785 d l 2 - 3.14 d s 2 ) f sk ] / b 2
α、β分别为桩间土及S桩的承载力发挥系数,
α使用生石灰垫层时取1.0,否则取0.5,β可取0.9复合地基最终沉降量
s c = ψ p 0 Σ i = 1 n ( z i α i - z i - 1 α i - 1 ) E si
Esi在地基处理范围取L、S桩及土的复合当量压缩模量。
六、4S1L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检测方法
L、S桩的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检测,L、S桩及桩间土的承载力采用静载试验确定。
4S1L加固单元的承载力由载荷试验确定,压板形状取正方形单元尺寸,其承载力特征值取Q~S曲线的比例极限;按沉降比S/b宜取0.005~0.01。
七、后续补救措施
当静载试验结果达不到复合桩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时,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利用石灰桩法进一步加固表层土体:先用人工的方法在地基种成孔,然后灌入生生石灰块,或灌入掺有粉煤灰、炉渣等掺合料的生石灰混和料,并进行夯实形成石灰桩桩体,以进一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建筑物沉降。此法对软粘土地基效果极佳。
2.压密注浆:在复合地基中插入开孔的钢管,灌入较浓的水泥浆液,此法用于砂性土地基效果较好。
八、工程算例
靖江盛世花园地上16层,地下一层,基坑开挖深度4.0m,地下室底板尺寸约45*20m,建筑荷载标准值约为(17层×16kPa)272kPa。根据勘察报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层数 土层名称 平均层厚(m) 含水量(%) 天然重度(kN/m3) Es0.10.2(M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预制桩侧阻力特征值(kPa)   预制桩端阻力特征值(kPa)
2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12.3(底板底面起算) 36.4 18.3 3.0 70 12
  3   粉土夹粉砂   1.3   38.5   18.1   5.0   120   20
  4   粉砂夹粉土   9.4   29.4   19.1   14.0   200   48   2300
  5   粉质粘土   6.6   25.0   19.8   9.0   170   30
  6   粉土夹粉砂   1.4   32.7   18.8   11.0   140   22
  7   粉砂   6.0   33.9   18.6   13.0   180   42   1800
  7-1   粉砂   5.0   34.3   18.6   13.6   240   62   2600
  8   粉细砂   未见底   26.9   18.6   14.3   320   55
第一方案:
先考虑采用L桩端承型桩模式,采用砂石垫层及生石灰垫层,厚度各0.3m。
S桩:采用φ500水泥搅拌桩,水泥掺合比15%,桩长8.0m;承载力特征值150kN,结合当地施工经验,取120kN。
L桩:采用φ300薄壁预应力管桩,承载力标准值550kN,桩长20m,选择(4)粉砂夹粉土作为持力层。
复合地基加固单元尺寸为2200mm×2200mm。
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280KPa,沉降量为29.3mm<50mm,强度及变形均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方案
采用L桩与筏板刚接的摩擦型桩模式。
S桩:选择φ800高压旋喷桩,对(2)软土层进行全程处理,桩长12.5m;承载力特征值350kN,水泥掺合比桩上部6.0m为20%,其余10%,在S桩顶设置0.3m厚的砂石垫层,垫层与桩间土间设置0.3m厚生石灰垫层。
L桩:采用φ300薄壁预应力管桩,极限承载力1100kN,选择(4)粉砂夹粉土作为持力层,桩长20m,按塑性支承桩取1000kN设计。
4S1L加固单元尺寸为3000mm×3000mm。
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280KPa,沉降量为15.8mm<50mm,强度及变形均满足设计要求。
第三方案
采用长短桩(CM)复合地基型式,砂石垫层厚0.3m。
短桩:选择φ500水泥搅拌桩,桩长8.0m;承载力特征值120kN。
长桩:采用φ300薄壁预应力管桩,承载力特征值550kN,选择(4)粉砂夹粉土作为持力层,桩长20m。
复合地基加固单元尺寸:2400×2400mm。
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280KPa,沉降量为27.4mm<50mm,强度及变形均满足设计要求。
几个方案的经济比较
  方案   设计承载力   沉降(mm)   耗费桩材   加固单元面积(m2)   费用(元)   单价(元/m2)   节省幅度
  1、4S1L复合地基   280kPa   29.3   L:Φ300×20S:Φ500×32   2.2×2.2   15001120   541   68%
  2、4SIL复合桩基   280kPa   15.8   L:Φ300×20S:Φ800×50   3.0×3.0   15003250   528   69%
  3、CM复合地基   280kPa   27.4   C:Φ300×40M:Φ500×16   2.4×24   3000560   618   64%
  4、灌注桩   1650kN   Φ600×35   5.89   8407   1712*   原方案
  5、管桩   1800kN   Φ500×35   6.43   5775   1078*   难实施
*原设计实际布桩数量增加20%
经过上述工程算例的设计比较,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采用4S1L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的加固费用较常规桩基减少1/2~2/3以上,较目前处于试验推广应用阶段的长短桩(CM)复合地基技术减少造价约1/6左右。说明本技术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
2、在加固单元中,将L桩设置为与承台刚接,与复合地基方案相比,L桩承载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不仅沉降最小,而且费用最低,为最佳方案。
4S1L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特征口诀:
正方单元,一中四角(边);
长短结合,刚柔相济;
承载力高,沉降量小;
桩间软弱土体,石灰砂石垫层;
长桩塑性支承,短桩加固控沉;
载荷试验检验,安全经济可靠。
附图说明:
图1 4S1L加固单元的二种基本型式
图2 4S1L复合桩基示意图(a)(b)
图3 4S1L单元的几种组合示例
图4 有限元计算模型示意图
图5 第二方案4S1L加固单元平面剖面图
图6 方案1、2、3加固单元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L桩采用管桩或混凝土预制桩,以静压的方式施工;S桩一般采用柔性桩,如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等。先施工L桩,再施工S桩。二种桩型的实施方式采用目前普遍采用的施工工法。

Claims (2)

1、本发明新技术的特征:
A:以1根刚性长桩(L桩)与4根柔性短桩(S桩)形成正方形加固单元,在将单元进行组合形成高强度复合桩基,由于L桩长度及截面是可调的,因此适合各单元荷载分布不均的情况。
B:可以达到任意高的强度以满足高层、超高层建筑需要。
C:适用于各种基础型式(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及各种软弱地基。
D:用材少,工期短,造价省。与常规桩基相比,工期缩短1/2,造价节省1/2以上,比长短桩(CM)复合地基节省20%。一般来说,天然地基强度越高,节省幅度越大。
2、请求保护范围:
A:加固单元二种桩型的平面及空间组合;
B:生石灰及砂石双褥垫层技术;
C:采用摩擦型长桩及端承型长桩时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设计计算方法;
D:二种桩型在同一场地的组合施工方法。
CN 200510078220 2005-06-10 2005-06-10 长短桩正方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 Pending CN18769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78220 CN1876970A (zh) 2005-06-10 2005-06-10 长短桩正方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78220 CN1876970A (zh) 2005-06-10 2005-06-10 长短桩正方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6970A true CN1876970A (zh) 2006-12-13

Family

ID=37509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78220 Pending CN1876970A (zh) 2005-06-10 2005-06-10 长短桩正方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76970A (zh)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1887A (zh) * 2010-12-15 2011-05-11 潘林有 用于饱和软粘土地区的t型刚性组合桩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CN102493470A (zh) * 2011-11-16 2012-06-13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刚性扩大基础的地基处理方法
CN102704462A (zh) * 2012-06-28 2012-10-03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
CN101922152B (zh) * 2009-06-11 2012-11-07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加固型桩的桩基结构
CN102839683A (zh) * 2012-09-19 2012-12-26 山东大学 散体桩-透水性混凝土桩新型二元复合地基及处理方法
CN102839647A (zh) * 2012-09-19 2012-12-26 山东大学 搅拌桩-透水性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及其处理方法
CN102839648A (zh) * 2012-09-19 2012-12-26 山东大学 低强度刚性桩-透水性混凝土桩新型二元复合地基及处理方法
CN103046532A (zh) * 2012-12-31 2013-04-17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变刚度调平型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
CN105064387A (zh) * 2015-08-17 2015-11-18 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群桩基础抗推刚度调节方法
CN105201006A (zh) * 2015-08-21 2015-12-30 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CN105951537A (zh) * 2016-04-29 2016-09-2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中低速磁浮低置线路肋柱分散式道岔基础结构
CN106087941A (zh) * 2016-06-30 2016-11-09 涓ュ钩 软土中大厚度格构式水泥土垫层墙的地基处理方法
CN106545002A (zh) * 2016-11-08 2017-03-29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phc管桩间塑性混凝土褥垫层的施工方法
CN106759226A (zh) * 2016-12-02 2017-05-31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预制组合格构式高强挤密型加固体的地基处理工艺
CN109029234A (zh) * 2018-05-28 2018-12-18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模拟非等长组合围护桩基坑开挖的试验装置和方法
CN110847215A (zh) * 2019-12-18 2020-02-28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满铺长短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及施工方法
CN110952388A (zh) * 2019-12-17 2020-04-03 同济大学 一种高速铁路宽路基挤密桩结合桩网地基结构及设计方法
CN111827268A (zh) * 2020-06-15 2020-10-27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13882353A (zh) * 2021-11-01 2022-01-04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极限赛道复杂地质下多桩型转换处置结构及其工法
CN115110361A (zh) * 2022-07-06 2022-09-27 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绿化分公司 特殊道路路基的修建施工处理方法及配套的处理系统
CN115387169A (zh) * 2022-08-15 2022-11-25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软土地区变电站的道路基础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2152B (zh) * 2009-06-11 2012-11-07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加固型桩的桩基结构
CN102051887A (zh) * 2010-12-15 2011-05-11 潘林有 用于饱和软粘土地区的t型刚性组合桩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CN102493470A (zh) * 2011-11-16 2012-06-13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刚性扩大基础的地基处理方法
CN102704462A (zh) * 2012-06-28 2012-10-03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
CN102839647B (zh) * 2012-09-19 2015-05-27 山东大学 搅拌桩-透水性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及其处理方法
CN102839647A (zh) * 2012-09-19 2012-12-26 山东大学 搅拌桩-透水性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及其处理方法
CN102839648A (zh) * 2012-09-19 2012-12-26 山东大学 低强度刚性桩-透水性混凝土桩新型二元复合地基及处理方法
CN102839648B (zh) * 2012-09-19 2015-08-12 山东大学 低强度刚性桩-透水性混凝土桩二元复合地基及处理方法
CN102839683B (zh) * 2012-09-19 2015-09-16 山东大学 散体桩-透水性混凝土桩二元复合地基及处理方法
CN102839683A (zh) * 2012-09-19 2012-12-26 山东大学 散体桩-透水性混凝土桩新型二元复合地基及处理方法
CN103046532A (zh) * 2012-12-31 2013-04-17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变刚度调平型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
CN105064387A (zh) * 2015-08-17 2015-11-18 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群桩基础抗推刚度调节方法
CN105201006A (zh) * 2015-08-21 2015-12-30 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CN105951537B (zh) * 2016-04-29 2017-10-0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中低速磁浮低置线路肋柱分散式道岔基础结构
CN105951537A (zh) * 2016-04-29 2016-09-2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中低速磁浮低置线路肋柱分散式道岔基础结构
WO2017185905A1 (zh) * 2016-04-29 2017-11-0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中低速磁浮低置线路肋柱分散式道岔基础结构
CN106087941A (zh) * 2016-06-30 2016-11-09 涓ュ钩 软土中大厚度格构式水泥土垫层墙的地基处理方法
CN106087941B (zh) * 2016-06-30 2019-01-01 严平 软土中大厚度格构式水泥土垫层墙的地基处理方法
CN106545002A (zh) * 2016-11-08 2017-03-29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phc管桩间塑性混凝土褥垫层的施工方法
CN106759226A (zh) * 2016-12-02 2017-05-31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预制组合格构式高强挤密型加固体的地基处理工艺
CN109029234A (zh) * 2018-05-28 2018-12-18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模拟非等长组合围护桩基坑开挖的试验装置和方法
CN110952388A (zh) * 2019-12-17 2020-04-03 同济大学 一种高速铁路宽路基挤密桩结合桩网地基结构及设计方法
CN110847215A (zh) * 2019-12-18 2020-02-28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满铺长短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及施工方法
CN111827268A (zh) * 2020-06-15 2020-10-27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13882353A (zh) * 2021-11-01 2022-01-04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极限赛道复杂地质下多桩型转换处置结构及其工法
CN115110361A (zh) * 2022-07-06 2022-09-27 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绿化分公司 特殊道路路基的修建施工处理方法及配套的处理系统
CN115110361B (zh) * 2022-07-06 2024-02-09 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绿化分公司 特殊道路路基的修建施工处理方法及配套的处理系统
CN115387169A (zh) * 2022-08-15 2022-11-25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软土地区变电站的道路基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6970A (zh) 长短桩正方单元组合型复合桩基
CN201212147Y (zh) 长螺旋旋喷搅拌桩复合钻具
CN1352718A (zh) 短聚集体桩墩技术
CN101736738B (zh) 一种抗压、抗拔两用型注浆碎石桩的制作工法
CN100342087C (zh) 多点胁迫振冲联合挤密法
CN110820716A (zh) 碎石桩、排水板、上部填筑体强夯复合处理淤泥质土地基的方法
CN1793519A (zh) 快速“高真空击密、桩基”复合软地基处理方法
CN103741670A (zh) 一种消除负摩阻力的地基处理方法
CN1219945C (zh) 高喷插芯组合桩
CN101775803A (zh) 一种有效控制沉降的蘑菇型搅拌复合桩及施工方法
JP5300015B2 (ja) 堤体表層部の被覆構造
CN101200888A (zh) 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
CN107938652B (zh) 一种嵌岩型钢水泥搅拌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2187340U (zh) 钢管混凝土芯柱嵌岩桩
CN108824097A (zh) 预制gfrp管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板顶置式路基桩板结构
CN106958176A (zh) 快速预制拼装式软基处理方法
CN1884710A (zh) 散粒材料静压桩复合地基予力工法
CN102839647A (zh) 搅拌桩-透水性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及其处理方法
CN216689341U (zh) 一种土挤密桩与cfg桩组合作用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
CN206625207U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碎石框架结构加固体系
CN213390195U (zh) 地基结构
CN211395636U (zh) 一种注浆通风联合处理系统
CN103046530A (zh) 碎石桩与素砼桩联合型复合地基
CN1327087C (zh) 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
CN206635787U (zh) 一种复合地基褥垫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Li Renping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publication of application for patent for inventio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Li Renp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before expiration of term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