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5353A - 电子文档阅览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文档阅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5353A
CN1875353A CNA2004800323553A CN200480032355A CN1875353A CN 1875353 A CN1875353 A CN 1875353A CN A2004800323553 A CNA2004800323553 A CN A2004800323553A CN 200480032355 A CN200480032355 A CN 200480032355A CN 1875353 A CN1875353 A CN 1875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nic document
document files
layer
sit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23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深田哲司
乾真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5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53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09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ingle file or object, e.g. in a secure envelope, encrypted and accessed using a key, or with access control rules appended to the object itsel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4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output devices, e.g. displays or mon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保护电子文档的安全性的同时、考虑用户的方便性的电子文档阅览系统。一种阅览装置,具备:取得机构,取得电子文档文件,该电子文档文件包含配置有文档的第1层、和建立了覆盖上述第1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关联的第2层;控制机构,根据阅览状况,设定上述第2层的显示方式;显示机构,按照由上述控制机构设定的显示方式,将上述第2层重叠在上述第1层之上来显示。

Description

电子文档阅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子文档的阅览用的系统,特别涉及保护电子文档的安全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用户利用用户终端(以下称作“客户端”)阅览存储在服务器中的电子文档,有以下2个系统。
第1系统是客户端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来阅览电子文档的系统。例如,在特许文献1中公开了客户端访问Web服务器、并通过Web浏览器来阅览电子文档的技术。
第2系统是客户端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下载电子文档、阅览下载后的电子文档的系统。在服务器为Web服务器的情况下,客户端能够利用Web浏览器的下载功能来下载电子文档。
上述2个系统被分别利用,但对于系统管理者、文档制作者、一般用户等各种用户来说,需要方便性更高的系统。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3569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要求而做出的,其目地是提供一种在保护电子文档的安全性的同时考虑各种用户各自的方便性的电子文档阅览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地,本发明提供一种阅览装置,其特征在于,取得电子文档文件,该电子文档文件包含配置有文档的第1层、和建立了覆盖上述第1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关联的第2层;根据阅览状况来设定上述第2层的显示方式;按照被设定的显示方式,将上述第2层重叠在上述第1层之上来显示。
根据该结构,在阅览所取得的电子文档文件时,能够根据阅览的状况来采取不同的显示方式。
这里,上述阅览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判断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是否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在上述判断的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透过模式,在上述判断的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不透过模式;当上述第2层被设定为透过模式时,上述显示机构使上述第2层透过显示,以便能够看到上述文档,当上述第2层被设定为不透过模式,则上述显示机构不使上述第2层透过而显示,以便不能看到上述文档。
根据该结构,在电子文档文件不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的情况下,能够用第2层隐蔽第1层。因此,用户不能阅览保存在阅览装置的本地存储盘中的电子文档文件,而能够将电子文档文件的阅览限制为通过网络的在线阅览。
这里,上述阅览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取得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所述电子文档文件包含:判断命令,判断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是否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模式设定命令,在上述判断的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透过模式,在上述判断的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不透过模式;显示命令,将上述第2层重叠到上述第1层上而显示;执行上述判断命令;执行上述设定命令;执行上述显示命令。
根据该结构,阅览装置通过执行包含在电子文档文件中的命令,在电子文档文件不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的情况下,能够用第2层隐蔽第1层。因此,阅览装置也可以是通用的计算机。
这里,上述阅览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判断在路径中是否包含规定的字符串“http:∥”,在包含“http:∥”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在不包含“http:∥”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不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判断电子文档文件是否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
这里,上述阅览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进行在上述电子文档文件的路径中是否包含“http:∥”的第1判断;进行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是利用插件软件执行、还是利用应用软件执行的第2判断;在上述第1判断为肯定、且上述第2判断为插件软件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不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
根据该结构,通过不仅判断电子文档文件的路径、还判断文件的状态,能够更可靠地判断是否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
这里,上述阅览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存储有识别该阅览装置的第1识别信息;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包含第2识别信息,该第2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允许该电子文档文件的阅览的装置;判断上述第1识别信息和上述第2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上述第1识别信息和上述第2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上述第1判断及上述第2判断;在上述第1识别信息和上述第2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在进行上述第1判断及上述第2判断之前,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不透过模式。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上述第1判断及上述第2判断之前,通过阅览装置的识别码判断可否阅览,所以能够仅使允许阅览的正当的阅览装置的用户通过网络阅览电子文档文件。
这里,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包含时间信息;上述阅览装置构成为,即使在判断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不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的情况下,也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透过模式,上述显示机构对表示显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的时间的阅览时间进行测量,当所测量的阅览时间与上述时间信息一致时,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不透过模式。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电子文档文件不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在第1时间信息的范围内阅览电子文档文件,提高了对用户的方便性。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制作根据阅览的状况而显示方式不同的电子文档文件,其特征在于,存储有配置了文档的第1层;生成建立了覆盖上述第2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关联的第2层;生成根据阅览的状况而使上述第2层的显示方式变化的阅览控制信息;制作由上述第1层、上述第2层以及上述阅览控制信息构成的电子文档文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制作根据阅览的状况来采取不同的显示方式的电子文档文件。
这里,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控制信息生成机构制作上述阅览控制信息,所述阅览控制信息包含:判断命令,在阅览装置上显示该电子文档文件的情况下,判断该电子文档文件是否是通过网络供给到上述阅览装置的文件;模式设定命令,在上述判断的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透过模式,在上述判断的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不透过模式;显示命令,将上述第2层重叠到上述第1层上来显示。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制作包含上述那样的命令的电子文档文件,所以,阅览装置即使是PC等通用计算机,通过执行嵌入在电子文档文件中的命令,也能够改变第2层的显示方式。
这里,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还接受文档的输入;根据上述文档生成上述第1层,将所生成的上述第1层写入到上述存储机构中;保存由上述制作机构制作的上述电子文档文件;从阅览装置接受上述电子文档文件的发送请求;当接受到上述请求时,从上述保存机构读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并发送给上述阅览装置。
根据该结构,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能够根据文档制作电子文档。即,能够用1个装置进行电子文档的制作和阅览控制信息的制作,能够使系统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子文档阅览系统1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功能性地表示文档制作服务器1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3(a)表示由文档制作服务器10制作的电子文档数据110的数据结构,图3(b)表示包含在电子文档数据110中的文本区112的初始状态的属性113。
图4是表示文档制作服务器10的阅览信息输入部104所接受的阅览信息120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5是功能性地表示文件服务器2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6是表示由文件服务器20制作的电子文档文件210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7(a)是嵌入在电子文档文件210中的模式控制信息114的数据,图7(b)是表示附加在电子文档文件210中的离线信息115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由文件服务器30制作的电子文档文件220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文件制作服务器10中的电子文档数据制作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下接图10及图11。
图10是表示文件服务器20中的电子文档数据制作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上接图9。
图11是表示文件服务器30中的电子文档数据制作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上接图9。
图12是功能性地表示用户用客户端4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13是表示应用软件执行部313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在离线及在线阅览时用户用客户端40中的数据的移动的图。
图15是表示用户用客户端40、用户用客户端50及管理者用客户端60中的电子文档文件阅览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a)是表示执行了模式控制信息114时的各客户端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6(b)是表示执行了模式控制信息214时的各客户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应用模式中的各客户端的电子文档阅览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a)是表示在将文本区的属性设定为“显示模式:不透过”的情况下在各客户端的显示部上显示的电子文档文件的状态的图,图18(b)是表示在将文本区的属性设定为“显示模式:透过”的情况下在各客户端的显示部上显示的电子文档文件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电子文档阅览系统1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电子文档阅览系统1的概要>
电子文档阅览系统1是在企业内管理电子文档的阅览的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文档是指将技术资料变换为PDF(Portable DocumentFormat)格式后的文档。
图1是表示电子文档阅览系统1的结构的硬件结构图。如该图所示,电子文档阅览系统1包括:文档制作服务器10、文件服务器20、文件服务器30、用户用客户端40、用户用客户端50、以及管理者用客户端60。
文档制作服务器10、文件服务器20、及文件服务器30通过LAN连接,此外,各服务器和各客户端通过内部网70连接。
文档制作服务器10是制作电子文档的装置。文件服务器20及文件服务器30分别是根据由文档制作服务器10制作的电子文档来制作并管理用来向客户端提供的电子文档文件的装置。
用户用客户端40是文档的制作者所具有的装置,用户用客户端50是阅览电子文档的一般用户所具有的装置,管理者用客户端60是该系统的管理者所具有的装置。
各客户端通过内部网70访问文件服务器20或文件服务器30,在线阅览电子文档。此外,各客户端通过内部网70从文件服务器20或文件服务器30将电子文档下载到本地存储盘中,离线阅览下载后的电子文档。
<文档制作服务器10的结构>
图2是功能性地表示文档制作服务器1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如该图所示,文档制作服务器10具有文档输入部101、电子文档制作部102、文本区制作部103、阅览信息输入部104及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
文档制作服务器10具体而言是包括微处理器、ROM、RAM、硬盘单元、网络连接单元等的计算机系统。
作为电子文档数据的具体例,图3(a)是表示电子文档数据110的数据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电子文档数据110包括电子文档111和文本区112。并且文本区112包含属性113。
以下根据电子文档数据110的制作顺序,说明文档制作服务器10的各结构要素。
(1)文档输入部101
文档输入部101具体而言,是文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等,通过文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等接受文档数据的输入。这里所谓的文档数据,是字符串、图形及图像的任意的组合。文档输入部101将已接受的文档数据传递给电子文档制作部102。
另外,文档输入部101并不限于文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等,也可以由与扫描仪连接的数据输入接口等构成。文档输入部101也可以通过扫描仪读入描绘在纸面上的字符串、图形及图像等。
(2)电子文档制作部102
电子文档制作部102从文档输入部101获取文档数据,根据所获取的文档数据制作电子文档111,将制作的电子文档111传递给文本区制作部103。
电子文档制作部102具体而言由微处理器、ROM、RAM等构成。在上述ROM或上述RAM中存储有PDF变换程序,通过微处理器执行PDF变换程序,电子文档制作部102制作配置有文档的层即电子文档111。
(3)文本区制作部103
文本区制作部103具体而言由微处理器、ROM、RAM等构成。
文本区制作部103如果从电子文档制作部102获取电子文档111,则微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在ROM或RAM中的PDF变换程序来制作文本区。具体而言,将文本区设为采用由PDF格式规定的注解层。
另外,文本区在输入到客户端的监视器中时,以重叠在电子文档上的状态显示(参照图18)。
文本区制作部103对所制作的文本区设定表示其显示方式等的属性。属性由“背景色”、“写入”、“显示模式”及“打印模式”的4项构成。
“背景色”表示在将文本区输出到客户端的监视器上时所显示的文本区的颜色。
“写入”设定为“可”与“不可”的某一个。“可”表示在将电子文档和文本区输出到客户端的监视器上时允许向文本区的写入,“不可”表示禁止向文本区的写入。
“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或“不透过”中的某一个。“透过”表示透过文本区显示,以使得在将电子文档和文本区输出到客户端的监视器上时可阅览位于文本区之下的电子文档;“不透过”表示不透过文本区显示,以便隐藏位于文本区之下的电子文档而使其不可阅览。
“打印模式”设定为“打印”或“不打印”中的某一个。“打印”表示为了在将电子文档和文本区输出到客户端的监视器上时,使位于文本区之下的电子文档不能打印而打印文本区;“不打印”表示为了使位于文本区之下的电子文档能够打印而不打印文本区。
属性首先通过文本区制作部103初始设定,然后根据将电子文档和文本区输出到监视器上的状况而由客户端改变设定。
具体而言,图3(b)表示文本区制作部103对文本区112设定的属性113。如该图所示,属性113是“背景色:白”、“写入:不可”、“显示模式:不透过”、以及“打印模式:打印”。
在将电子文档111和设定了属性113的文本区112输出到客户端的监视器上的情况下,通过“背景色:白”,使所显示的文本区112的颜色为白色;通过“写入:不可”,禁止向文本区112的写入;通过“显示模式:不透过”,文本区112不透过,而将位于下面的电子文档111隐蔽,使其不能阅览;通过“打印模式:打印”,打印文本区112,而不打印位于其下面的电子文档111。
文本区制作部103将由从电子文档制作部102获取的电子文档111和文本区112(包含属性113)构成的电子文档数据110输出给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
(4)阅览信息输入部104
阅览信息输入部104从该系统的管理者接受有关电子文档的阅览的信息即阅览信息的输入。阅览信息与由电子文档制作部102制作的电子文档1对1地对应,记载了可在线阅览对应的电子文档的客户端名、唯一识别该客户端的设备ID、和该客户端可在线阅览该电子文档的时间。阅览信息输入部104将所接受的阅览信息输出给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
图4所示的阅览信息120是与电子文档111的阅览有关的信息。由于阅览信息120作为客户端名而包含有管理者用客户端60、用户用客户端40、及用户用客户端50,所以被允许电子文档111的在线阅览的是这些客户端。
根据阅览信息120,管理者用客户端60的设备ID为“ID_C”,即使在离线的情况下也能够“无限制”地阅览电子文档111。用户用客户端40的设备ID为“ID_A”,即使在离线的情况下也能够阅览电子文档111“2小时”。用户用客户端50的设备ID为“ID_B”,在离线的情况下不能阅览电子文档111。即,该系统的管理者即使是离线也能够无限制地阅览电子文档111,一般的用户不能离线阅览电子文档111。对此,电子文档111的制作者即使是离线也能够阅览2小时。
另外,在该系统中,将哪个客户端都不允许在线阅览的电子文档设为不能离线阅览。
此外,设管理者用客户端60能够阅览所有的电子文档。此外,设管理者已经知道用户用客户端40的设备ID“ID_A”、用户用客户端50的设备ID“ID_B”。
(5)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
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从文本区制作部103获取电子文档数据。此外,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从阅览信息输入部104获取阅览信息。
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根据包含在所获取的电子文档数据中的对应于电子文档的阅览信息,判断该电子文档是只允许管理者用客户端60阅览的电子文档、还是允许管理者用客户端60和其他用户用终端两者阅览的电子文档。
在该电子文档仅允许管理者用客户端60阅览的情况下,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将该电子文档数据发送给文件服务器30。在该电子文档除了管理者用客户端60以外也允许用户用客户端40及用户用客户端50阅览的情况下,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将该电子文档数据发送给文件服务器20及文件服务器30。
这里,根据对应于电子文档111的阅览信息120,电子文档111由于允许用户用客户端40、用户用客户端50及管理者用客户端60阅览,所以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将电子文档数据110发送给文件服务器20及文件服务器30。
<文件服务器20的结构>
文件服务器20从文档制作服务器10获取电子文档数据和阅览信息,根据所获取的电子文档数据和阅览信息,生成用来向用户用客户端40、用户用客户端50及管理者用客户端60提供的电子文档文件,保存生成的电子文档文件。
此外,文件服务器20接收来自各客户端的Web浏览器的请求,通过内部网70将所保存的电子文档文件提供给各客户端。
图5是功能性地表示文件服务器2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如该图所示,文件服务器20由电子文档数据输入部201、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文件保存部203、电子文档文件读出部204、以及电子文档文件输出部205构成。
文件服务器20具体而言,是包括微处理器、ROM、RAM、硬盘单元、网络连接单元等的计算机系统。
以下,作为例子,说明文件服务器20从文档制作服务器10接收到图3(a)所示的电子文档数据110、和图4所示的阅览信息120的情况。
(1)电子文档数据输入部201
电0子文档数据输入部201通过LAN与文档制作服务器10连接,从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获取电子文档数据110和阅览信息120。电子文档数据输入部201将所获取的电子文档数据110和阅览信息120输出给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
(2)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
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从电子文档数据输入部201获取电子文档数据110和阅览信息120,根据所获取的电子文档数据110和阅览信息120生成电子文档文件210,将所生成的电子文档文件210保存在文件保存部203中。
图6是表示电子文档文件210的数据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电子文档文件210由电子文档111、文本区112、模式控制信息114、离线信息115、以及文件识别信息116构成。电子文档111和文本区112是与电子文档数据110相同的数据,文本区112包含属性(初始设定)113。
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将模式控制信息114(参照图7a)嵌入到电子文档数据110中,再参照阅览信息120附加离线信息115(参照图7(b)),进而,附加“A-0001”作为文件识别信息116,来生成电子文档文件210。
图7(a)表示模式控制信息114的一部分,模式控制信息114是用脚本语言描述的程序,是在客户端利用阅览软件打开电子文档文件210的情况下、用来使客户端执行以下的从(A1)到(C1)的命令的程序。
(A1)判断在电子文档文件210的路径的开头是否包含有“http:∥”。
(B1)在包含有“http:∥”的情况下将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
(C1)在不包含“http:∥”的情况下将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
图7(b)是离线信息115的数据结构。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从所获取的阅览信息120中提取设备ID和离线可阅览的时间,生成离线信息115。
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附加用来识别电子文档文件210的数据即识别信息“A-0001”。
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将生成的电子文档文件210保存在文件保存部203中。
(3)文件保存部203
文件保存部203具体而言是HDD,获取并保存从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输出的电子文档文件210。
(4)电子文档文件读出部204
电子文档文件读出部204通过电子文档文件输出部205接受文件识别信息,根据文件识别信息从文件保存部203中读出电子文档文件。电子文档文件读出部204将所读出的电子文档文件输出给电子文档文件输出部205。
(5)电子文档文件输出部205
电子文档文件输出部205通过内部网70从用户用客户端40、用户用客户端50及管理者用客户端60接收包括文件识别信息的请求,将包含在所接收到的请求中的文件识别信息输出给电子文档文件读出部204。此外,电子文档文件输出部205从电子文档文件读出部204获取电子文档文件,将所获取的电子文档文件通过内部网70发送给请求源的客户端。
<文件服务器30的结构>
文件服务器30与文件服务器20同样,从文档制作服务器10获取电子文档数据和阅览信息,根据所获取的电子文档数据和阅览信息,生成用来向管理者用客户端60提供的电子文档文件,并保存所生成的电子文档文件。
进而,文件服务器30与文件服务器20同样,接受来自各客户端的Web浏览器的请求,将所保存的电子文档文件通过内部网70提供给各客户端。
文件服务器30包括电子文档数据输入部、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文件保存部、电子文档文件读出部、以及电子文档文件输出部。由于文件服务器30的各结构要素具有与文件服务器20的各结构要素同样的功能,所以没有图示文件服务器30的功能框图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以下,作为例子,以从文档制作服务器10接收到图3(a)所示的电子文档数据110、和图4所示的阅览信息120的情况中的与文件服务器20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
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从电子文档数据输入部获取电子文档数据110和阅览信息120,根据所获取的电子文档数据110和阅览信息120,生成电子文档文件220,将所生成的电子文档文件220保存在文件保存部中。
图8是表示电子文档文件220的数据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电子文档文件220包括:电子文档111、文本区112、模式控制信息224、离线信息225以及文件识别信息226。电子文档111和文本区112是与电子文档数据110相同的数据,文本区112包含属性(初始设定)113。
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将模式控制信息224嵌入到电子文档数据110中,再参照阅览信息120附加离线信息225,进而,作为文件识别信息226附加“B-0001”而生成电子文档文件220。
模式控制信息224是用脚本语言描述的程序,是在客户端利用阅览软件打开电子文档文件220的情况下、用来使客户端执行以下的从(A2)到(E2)的命令的程序。
(A2)判断在电子文档文件220的路径的开头中是否包含有“http:∥”。(B2)在路径的开头中不包含“http:∥”的情况下将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C2)在路径的开头中包含有“http:∥”的情况下,判断客户端的设备ID。(D2)在设备ID不是“ID_C”的情况下,将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E2)在设备ID是“ID_C”的情况下,将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
此外,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从所获取的阅览信息120中提取与管理者用客户端60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ID_C”和离线时可阅览时间“无限制”,生成离线信息225。
此外,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附加作为用来识别电子文档文件220的数据的文件识别信息“B-0001”。
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将所生成的电子文档文件220保存到文件保存部中。
<电子文档文件制作处理的动作>
这里,利用从图9到图11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电子文档阅览系统1中的电子文档文件制作处理的动作。
首先,利用图9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文档制作服务器10的动作。
文档制作服务器10的文档输入部101接受文档的输入(步骤S101),将所接受的文档输出给电子文档制作部102。电子文档制作部102从文档输入部101获取文档,对所获取的文档进行变换而生成电子文档(步骤S102)。电子文档制作部102将所生成的电子文档输出给文本区制作部103。
文本区制作部103从电子文档制作部102获取电子文档后,制作文本区(步骤S103),在所制作的文本区中设定作为初始状态的属性的属性113(步骤S104)。文本区制作部103将由电子文档和设定了属性113的文本区构成的电子文档数据输出给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
阅览信息输入部104接受阅览信息的输入(步骤S105),将所接受的阅览信息输出给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
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从文本区制作部103获取电子文档数据,从阅览信息输入部104获取阅览信息。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读取阅览信息,判断是否是仅允许管理者用客户端60进行该电子文档的阅览。在仅允许管理者用客户端60进行该电子文档的阅览的情况下(步骤S106中的是),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将电子文档数据和阅览信息通过LAN发送给文件服务器30(步骤S107)。在也允许管理者用客户端60以外的客户端进行该电子文档的阅览的情况下(步骤S106中的否),电子文档数据输出部105将电子文档数据和阅览信息通过LAN发送给文件服务器20及文件服务器30(步骤S108)。
接着,利用图10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文件服务器20的动作。另外,这里所说明的动作是图9的步骤S108的继续。
文件服务器20的电子文档数据输入部201从文档制作服务器10接收电子文档数据和阅览信息(步骤S201),将所接收到的电子文档数据和阅览信息输出给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
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从电子文档数据输入部201接收电子文档数据和阅览信息,将模式控制信息114嵌入到电子文档数据中(步骤S202)。进而,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提取记载在阅览信息中的可阅览的客户端的设备ID和离线时可阅览的时间,生成离线信息(步骤S203)。进而,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202附加文件识别信息(步骤S204),生成由电子文档、文本区、模式控制信息、离线信息及文件识别信息构成的电子文档文件,保存到文件保存部203中(步骤S205)。
接着,利用图11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文件服务器30的动作。另外,这里所说明的动作是图9的步骤S107及步骤S108的继续。
文件服务器30的电子文档数据输入部从文档制作服务器10接收电子文档数据和阅览信息(步骤S301),将所接收到的电子文档数据和阅览信息输出给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
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从电子文档数据输入部获取电子文档数据和阅览信息,将模式控制信息224嵌入到电子文档数据中(步骤S302)。进而,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提取记载在阅览信息中的管理者用客户端60的设备ID和离线时可阅览的时间,生成离线信息(步骤S303)。进而,电子文档文件生成部附加文件识别信息(步骤S304),生成由电子文档、文本区、模式控制信息、离线信息及文件识别信息构成的电子文档文件,保存到文件保存部中(步骤S305)。
<用户用客户端40的结构>
这里,对用户用客户端4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用户用客户端40是制作电子文档111的用户所具有的装置。
图12是功能性地表示用户用客户端4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如该图所示,用户用客户端40由收发部301、请求接受部302、设备ID存储部303、Web浏览器304、硬盘312、应用软件执行部313、显示控制部317、输入部318及监视器319构成。
Web浏览器304包括文件取得部305、写入部306、存储部307、HTML解释部308、显示数据制作部309、下载部310及写入部311。
此外,应用软件执行部313包括数据收发部314、客户端控制部315以及显示数据展开部316。
用户用客户端40具体而言,是包括微处理器、ROM、RAM、硬盘单元、网络连接单元、键盘、鼠标等构成的计算机系统。通过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用户用客户端40取得电子文档文件并显示。以下对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1)收发部301
收发部301是网络连接单元,通过内部网70在文件服务器20及文件服务器30、和Web浏览器304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2)请求接受部302
请求接受部302从输入部318接受输入信号。作为与电子文档阅览处理有关的输入信号,有浏览请求、下载请求及显示请求。浏览请求请求电子文档的在线阅览,下载请求请求电子文档的下载,显示请求请求已下载的电子文档的显示(阅览)。
请求接受部302接受浏览请求后,将该消息通知给Web浏览器304,接受了下载请求后,将该消息通知给Web浏览器304。请求接受部302接受显示请求后,将该消息通知给应用软件执行部313。
另外,浏览请求、下载请求及显示请求分别包含识别电子文档文件的文件识别信息。
(3)设备ID存储部303
设备ID存储部303具备用来存储设备ID“ID_A”的区域。设备ID“ID_A”是用户用客户端40中固有的信息,在后述的由应用软件执行部进行的电子文档的阅览处理中使用该设备ID。作为一例,设备ID存储部303读入存储在IC卡中的设备ID“ID_A”,存储到内部。
(4)Web浏览器304
Web浏览器304是用来阅览Web页的应用程序,根据HTTP的通信协议经内部网70进行通信,接收电子文档文件、HTML文件、图像文件、音乐文件等,分析布局并显示、再生。
文件取得部305从请求接受部302获取浏览请求。这里,设该浏览请求包含“A-0001”作为文件识别信息。文件取得部305将所获取的浏览请求经收发部301及内部网70发送给文件服务器20。文件取得部305将所接收到的电子文档文件210通过写入部306写入到存储部307中。这里,存储部307是暂时保存电子文档文件210的存储器。
HTML解释部308解读由显示数据制作部309从存储部307取得的HTML超文本。
显示数据制作部309从存储部307取得电子文档文件210后,将所取得的电子文档文件210输出给应用软件执行部313的数据收发部314。然后,显示数据制作部309从数据收发部314获取决定了显示用的布局的电子文档数据。如果从数据收发部314获取了电子文档数据,则通过HTML解释部308及显示数据制作部309制作用来输出给监视器的显示数据,将制作的显示数据输出给显示控制部317。
另外,Web浏览器304在通过文件取得部305取得了电子文档文件以外的通常的HTML文件的情况下,通过HTML解释部308及显示数据制作部309制作用来输出给监视器319的显示数据,将制作的显示数据输出给显示控制部317。
下载部310从请求接受部302获取下载请求。这里,设该下载请求包含有“A-0001”作为文件识别码。下载部310将所获取的下载请求通过收发部301及内部网70发送给文件服务器20。下载部310从文件服务器20接收与文件识别信息“A-0001”对应的电子文档文件210。下载部310将电子文档文件210通过写入部311写入到硬盘312中。
另外,文件取得部305及下载部310可以分别与上述同样地从文件服务器30取得与文件识别信息“B-0001”对应的电子文档文件220。
(5)硬盘312
硬盘312通过写入部311获取并保存Web浏览器304的下载部310从文件服务器20取得的电子文档文件210或从文件服务器30取得的电子文档文件220。此外,硬盘312接受来自应用软件执行部313的指示,将保存在内部的电子文档文件210或电子文档文件220输出到应用软件执行部313。
(6)应用软件执行部313
应用软件执行部313具体而言是通过电子文档阅览软件等来实现的。如图12所示那样,应用软件执行部313包括数据收发部314、脚本控制部315及显示数据展开部316。
这里,首先利用图13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应用软件执行部313整体的动作。
应用软件执行部313的数据收发部314从Web浏览器304的显示数据制作部309或硬盘312取得作为在监视器319上显示的显示数据的基础的数据(步骤S1001)。
数据收发部314将在步骤S1001中取得的数据输出给脚本控制部315,脚本控制部315执行包含在所取得的数据中的脚本(步骤S1002),显示数据展开部316根据脚本的执行结果来制作显示数据(步骤S1003)。
在应用软件执行部313的启动源为用户的情况下(步骤S1004中为“用户”),显示数据展开部316将制作的数据通过数据收发部314传递给显示控制部317(步骤S1005)。
在应用软件执行部313的启动源为Web浏览器304的情况下(步骤S1004中为“浏览器”),显示数据展开部316将制作的数据返回给Web浏览器304(步骤S1006)。
接着,分应用软件执行部313根据浏览请求制作显示数据的情况、和根据由用户指示的显示请求制作显示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浏览请求>
在基于浏览请求的显示数据生成处理的情况下,应用软件执行部313的数据收发部314从显示数据制作部309接收电子文档文件(这里,作为一例,假设为电子文档文件210),将所获取的电子文档文件210输出给脚本控制部315。
脚本控制部315通过从电子文档文件210中读出并执行模式控制信息114,来设定文本区112的属性。脚本控制部315将电子文档111及设定了属性的文本区112输出给显示数据展开部316。这里,由脚本控制部315设定的文本区112的属性为,“背景色:白”,“写入:不可”,“显示模式:透过”,“打印模式:不打印”。
显示数据展开部316按照设定在文本区112中的属性,生成将透过的文本区112重叠在电子文件111之上的显示数据,将所生成的显示数据输出给数据收发部314。
数据收发部314从显示数据展开部316获取显示数据,通过显示控制部317输出给监视器319。
<显示请求>
在基于显示请求的显示数据生成处理的情况下,应用软件执行部313从请求接受部302获取包括文件识别信息的显示请求。这里,假设应用软件执行部313获取了包括文件识别信息“A-0001”的显示请求。应用软件执行部313的数据收发部314从硬盘312中读出与“A-0001”对应的电子文档文件210,将电子文档文件210输出给脚本控制部315。
脚本控制部315通过从电子文档文件210中读出并执行模式控制信息114,来设定文本区112的属性。脚本控制部315将包含设定了属性的文本区的电子文档文件210输出给显示数据展开部316。这里,由脚本控制部315设定的文本区112的属性为,“背景色:白”,“写入:不可”,“显示模式:不透过”,“打印模式:打印”。
进而,应用软件执行部313从设备ID存储部303中读出设备ID“ID_A”,输出给显示数据展开部316。
显示数据展开部316判断在包含于从脚本控制部315获取的电子文档文件210中的离线信息115中是否记载有设备ID“ID_A”。这里,在离线信息115中记载有设备ID“ID_A”。
显示数据展开部316从离线信息115中取得对应于“ID_A”的可阅览时间“2小时”。取得可阅览时间“2小时”后,显示数据展开部316将内部的定时器复位,开始阅览时间的测量。
显示数据展开部316每隔一定时间监视由定时器测量的阅览时间,在阅览时间为可阅览时间“2小时”以下的情况下,将文本区112的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显示数据展开部316将透过的文本区112重叠在电子文档111上而输出给数据收发部314。如果定时器所测量的阅览时间超过了可阅览时间“2小时”,则显示数据展开部316将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将不透过的文本区112重叠在电子文档111上,输出给数据收发部314。
接着,考虑应用软件执行部313从请求接受部302获取包括文件识别信息“B-0001”的显示请求的情况。应用软件执行部313的数据收发部314从硬盘312读出与“B-0001”对应的电子文档文件220,传递给脚本控制部315。脚本控制部315通过执行脚本来设定文本区112的属性,将包含有设定了属性的文本区112的电子文档文件220输出给显示数据展开部316。进而,应用软件执行部313从设备ID存储部303中读出设备ID“ID_A”,输出给显示数据展开部316。
显示数据展开部316判断在电子文档文件220的离线信息225中是否记载有设备ID“ID_A”。这里,在离线信息225中没有记载设备ID“ID_A”。在此情况下,显示数据展开部316将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将不透过的文本区112重叠在电子文档111上后,输出给数据收发部314。
(7)显示控制部317
显示控制部317获取从Web浏览器304的显示数据制作部309及应用软件执行部313的显示数据展开部316输出的显示数据,将所获取的显示数据输出给监视器319。
(8)输入部318
输入部318由键盘及鼠标等构成。输入部318被用户操作后,输入部318生成对应于操作的输入信号,将生成的输入信号输出给请求接受部302。
(9)监视器319
监视器319是显示器单元,将从显示控制部317输出的各种显示数据显示在显示器上。
<在线及离线的不同>
图14是对于电子文档的在线阅览及离线阅览,表示数据流的不同的图。该图所示的用户用客户端40内部的标号分别表示由图12说明的各结构要素。
箭头A所示的路径表示在线阅览电子文档时的数据流。在在线阅览电子文档的情况下,用户用客户端40的Web浏览器304通过内部网70从文件服务器取得电子文档文件。首先,将由文件取得部305取得的电子文档文件通过写入部306、存储部307、显示数据制作部309,输出给应用软件执行部313。电子文档文件由应用软件执行部313决定文本区的属性及电子文档的布局。将电子文件从应用软件执行部313再次输出给Web浏览器304的显示数据制作部309,通过显示控制部317输出给监视器319。
箭头B所示的路径表示离线阅览电子文档时的数据的移动。在离线阅览电子文档的情况下,用户用客户端40的Web浏览器304通过内部网70从文件服务器取得电子文档文件。首先,将由下载部310取得的电子文档文件通过写入部311写入到硬盘312中。然后,当接收到显示请求时,电子文档文件由应用软件执行部313读入,并通过显示控制部317输出给监视器319。
<用户用客户端50的结构>
用户用客户端50与图12的用户用客户端40同样,由收发部、请求接受部、设备ID存储部、Web浏览器、应用软件执行部、硬盘、输入部及监视器构成。Web浏览器还包括文件取得部和下载部,应用软件执行部包括数据收发部、脚本控制部以及显示数据展开部。另外,用户用客户端50的功能框图没有图示。
用户用客户端50具体而言是计算机系统。通过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用户用客户端50取得并显示电子文档文件。
对于在线阅览电子文档的情况的Web浏览器及应用软件执行部的处理,与用户用客户端40相同。
设备ID存储部保持用户用客户端50所固有的信息即设备ID“ID_B”。设备ID存储部与用户用客户端40同样,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其读入存储在IC卡等中的“ID_B”。
应用软件执行部如果从请求接受部获取包含文件识别信息“A-0001”的显示请求,则读出保存在硬盘中的电子文档文件210,再从硬盘ID存储部读出设备ID“ID_B”。
应用软件执行部的脚本控制部执行包含在电子文档文件210中的脚本,来设定文本区112的属性。应用软件执行部的显示数据展开部从脚本控制部中获取设定了文本区112的属性的电子文档文件210,判断在包含于电子文档文件210中的离线信息115(参照图7b)中是否记载有设备ID“ID_B”。由于在离线信息115中记载有设备ID“ID_B”,所以显示数据展开部取得与“ID_B”建立了对应的可阅览时间“0小时”。在取得了可阅览时间“0小时”后,显示数据展开部将内部的定时器复位并开始阅览时间的测量。
显示数据展开部在定时器所测量的阅览时间为可阅览时间以下的情况下,将文本区112的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将透过的文本区112重叠在电子文档111上后输出给数据收发部。当时器所测量的阅览时间超过了可阅览时间时,显示数据展开部将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将不透过的文本区112重叠在电子文档111上并输出给数据收发部。
应用软件执行部在从硬盘取得电子文档文件220的情况下,也进行同样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例中,由于所取得的可阅览时间为“0小时”,所以定时器所测量的阅览时间从处理开始时刻就超过了可阅览时间。因此,显示数据展开部总是将文本区112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并输出。由此,电子文档111被文本区112隐蔽,用户不能离线阅览电子文档111。
<管理者用客户端60的结构>
管理者用客户端60与图12的用户用客户端40同样,由收发部、请求接受部、设备ID存储部、Web浏览器、应用软件执行部、硬盘、输入部及监视器构成。Web浏览器还包括文件取得部和下载部,应用软件执行部包括数据收发部、客户端控制部以及显示数据展开部。另外,管理者用客户端60的功能框图没有图示。
管理者用客户端60具体而言是计算机系统。通过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管理者用客户端60取得并显示电子文档文件。
对于在线阅览电子文档的情况的Web浏览器及应用软件执行部的处理,与用户用客户端40相同。
设备ID存储部保持管理者用客户端60中所固有的信息即设备ID“ID_C”。
应用软件执行部从请求接受部获取包含文件识别信息“A-0001”的显示请求后,读出保存在硬盘中的电子文档文件210,再从硬盘ID存储部读出设备ID“ID_C”。
脚本控制部执行包含在电子文档文件210中的脚本,来设定文本区112的属性。显示数据展开部从脚本控制部中获取设定了文本区112的属性的电子文档文件210,判断电子文档文件210的离线信息115中是否记载有设备ID“ID_C”。这里,由于记载有“ID_C”,所以显示控制部取得与“ID_C”建立了对应的可阅览时间“无限制”。在取得了可阅览时间“无限制”后,显示控制部将定时器复位并开始阅览时间的测量。
显示控制部在定时器所测量的阅览时间为可阅览时间以下的情况下,将文本区的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将透过的文本区112重叠在电子文档111上后输出给数据收发部。如果定时器所测量的阅览时间超过了可阅览时间,则显示数据展开部将文本区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将不透过的文本区112重叠在电子文档111上后输出给数据收发部。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例中,由于所取得的可阅览时间为“无限制”,管理者用客户端60总是将文本区112的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并输出。由此,电子文档111不被文本区112隐蔽,管理者总是能够离线阅览电子文档111。
应用软件执行部在从硬盘取得电子文档文件220的情况下,也进行同样的处理。
<电子文档文件阅览处理的动作>
这里,利用图15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用户用客户端40、用户用客户端50及管理者用客户端60中的电子文档文件阅览处理的动作。另外,这里将用户用客户端40、用户用客户端50及管理者用客户端60分别单称作“客户端”。
客户端的请求接受部通过输入部接受请求(步骤S401)。在所接受的请求为浏览请求的情况下(在步骤S402中为“浏览器”),请求接受部将包含文件识别信息的浏览请求输出给Web浏览器。Web浏览器的文件取得部从文件服务器取得电子文档文件(步骤S404)。这里所取得的电子文档文件是根据包含在上述浏览请求中的文件识别信息来识别的电子文档文件。文件取得部将所取得的电子文档文件保存在存储部中(步骤S405)。
然后,将暂时保存在存储部中的电子文档文件通过显示数据制作部输出给应用软件执行部。接受了电子文档文件的应用软件执行部按照包含在电子文档文件中的模式控制信息进行处理(步骤S412)。
在由步骤S401接受的请求为下载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402中为“下载”),请求接受部将包含文件识别信息的下载请求输出给Web浏览器。Web浏览器的下载部从文件服务器取得电子文档文件(步骤S406)。这里所取得的电子文档文件是根据包含在上述浏览请求中的文件识别信息来识别的电子文档文件。写入部将下载部所取得的电子文档文件保存在硬盘中(步骤S407)。
然后,当请求接受部接受到显示请求(步骤S408)时,请求接受部将包含文件识别信息的显示请求输出给应用软件执行部,应用软件启动(步骤S409)。应用软件执行部按照包含在电子文档文件中的模式控制信息进行处理(步骤S410),接着进行应用模式的处理(步骤S413)。
然后,监视器将从显示控制部输出的显示数据显示在监视器上(步骤S414)。
<模式控制信息114的处理>
这里,利用图16(a)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模式控制信息114的处理动作。模式控制信息114是通过文件服务器20嵌入到电子文档数据中的程序。另外,这里所说明的动作是图15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410及步骤S412的详细情况。
脚本控制部判断电子文档文件的路径(步骤S501)。在路径开头中包含“http:∥”的情况下(在步骤S502中为“是”),将包含在电子文档文件的文本区中的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步骤S503)。在路径开头中不包含“http:∥”的情况下(在步骤S502中为“否”),将包含在文本区中的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步骤S504)。将文本区重叠在电子文档上后输出,回到步骤S405继续处理。
<模式控制信息224的处理>
这里,利用图16(b)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模式控制信息224的处理动作。模式控制信息224是通过文件服务器30嵌入到电子文档数据中的程序。另外,这里所说明的动作是图15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410及步骤S412的详细情况。
脚本控制部判断电子文档文件的路径(步骤S601)。在路径开头中不包含“http:∥”的情况下(在步骤S602中为“否”),前进到步骤S606,将包含在文本区中的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步骤S606),将文本区重叠在电子文档上后输出。然后,回到步骤S405继续处理。
在路径开头中包含“http:∥”的情况下(在步骤S602中为“是”),脚本控制部从设备ID存储部取得设备ID,判断所取得的设备ID(步骤S603)。在所取得的设备ID是“ID_C”的情况下(步骤S604中为“是”),将包含在文本区中的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步骤S605),将文本区重叠在电子文档上后输出。然后,回到步骤S405继续处理。
在所取得的设备ID不是“ID_C”的情况下(步骤S604中为“否”),将包含在文本区中的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步骤S606),将文本区重叠在电子文档上后输出。然后,回到步骤S405继续处理。
<应用模式的动作>
这里,利用图17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应用模式的处理动作。另外,这里所说明的动作是图15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413的详细情况。
应用软件执行部从电子文档文件读出离线信息(步骤S701)。此外,应用软件执行部从设备ID存储部读出设备ID。应用软件执行部判断由步骤S701读出的离线信息是否包含自身的设备ID。在不包含设备ID的情况下(步骤S702中为否),应用软件执行部将包含在文本区中的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步骤S707),将文本区重叠在电子文档上后输出。然后,回到步骤S405继续处理。
在包含设备ID的情况下(步骤S702中为是),应用软件执行部取得与设备ID建立了对应的可阅览时间(步骤S703),将保持在内部的定时器复位后,开始时间的测量(步骤S704)。
应用软件执行部将定时器所测量的时间与由步骤S703取得的可阅览时间进行比较。在定时器所测量的时间为可阅览时间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705中为是),应用软件执行部将包含在文本区中的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步骤S706),将文本区重叠在电子文档上后输出。然后,回到步骤S705继续处理。
在定时器所测量的时间超过了可阅览时间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705中为否),应用软件执行部将包含在文本区中的属性的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步骤S707),将文本区重叠在电子文档上后输出。然后,回到步骤S405继续处理。
<文本区的属性>
图18是对于包含在文本区112中的属性的显示模式的说明图。
图18(a)是表示在将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的情况下、在监视器上显示的文本区112和电子文档111的状态的图。由于文本区112与电子文档111重叠显示,所以当文本区112为不透过时,用户不能阅览电子文档111。
图18(b)是表示在将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的情况下、在监视器上显示的文本区112和电子文档111的状态的图。文本区112由于与电子文档111重叠显示,所以当文本区112为透过时,用户能够通过透过的文本区112来阅览电子文档111。
作为切换文本区的“不透过”和“透过”的构造,对具体的方法进行说明。将电子文档111设为由“0”与“1”的2种值构成的位的集合,将文本区112设为只有位值为“0”的集合。
在将显示模式设定为“不透过”的情况下,客户端的应用软件执行部运算电子文档111的各位与文本区112的各位的积。在将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的情况下,客户端的应用软件执行部运算电子文档111的各位与文本区112的各位的和。应用软件执行部根据作为运算结果输出的值生成输出给监视器的画面。
即,应用软件执行部保持“积”的算子,作为对应于“不透过”的算子;保持“和”的算子作为对应于“透过”的算子,通过选择对应于模式控制信息所指定的属性(不透过或透过)的算子来进行运算,能够在监视器上显示图18(a)及图18(b)所示的电子文档。
<总结>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发明是在在线阅览电子文档文件的情况下,通过使配置在电子文档之上的文本区为透过而显示,从而使电子文档能够阅览;在离线阅览电子文档文件的情况下,通过使配置在电子文档之上的文本区为不透过而显示,从而使电子文档不能阅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文件服务器20及文件服务器30的2个文件服务器,分别具有将不同的模式控制信息嵌入到电子文档文件中的结构。文件服务器30所嵌入的模式控制信息是使得在线或离线时都只有管理者用客户端60能够阅览电子文档文件的命令。与此相对,文件服务器20所嵌入的模式控制信息是只要为在线,则即使是用户用客户端40及管理者用客户端50也能够阅览电子文档文件,并且即使是离线也能够有条件地阅览电子文档文件的命令。
因而,当将由文档制作服务器10生成的电子文档数据110被输出到文件服务器20和文件服务器30时,虽然是相同的电子文档数据110,但是由文件服务器20嵌入了模式控制信息的电子文档文件即使是用户用客户端40、用户用客户端50也能够阅览,由文件服务器30嵌入了模式控制信息的电子文档文件不能阅览。
这样,在文件服务器30中,保存由文档制作服务器10制作的所有的电子文档,通过管理为只有管理者用客户端60能够阅览,即使在系统的维护时停止了文件服务器20的情况下,管理者不论在线还是离线都能够阅览所有的电子文档。
<其他变形例>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下这样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1)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电子文档是将技术资料变换成PDF(PortableDocument Format)文件形式的文档,但本发明的电子文档当然并不限于此。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制作电子文档的文档制作服务器10、在制作的电子文档中嵌入模式控制信息而生成文件、并管理所生成的文件的文件服务器20或文件服务器30由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实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由一个计算机系统实现文档制作服务器10和文件服务器20或文件服务器30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3)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文件服务器20和文件服务器30由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实现,但在本发明中,由一个计算机系统实现文件服务器20和文件服务器30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文本区配置为覆盖整个电子文档,具有将整个电子文档隐蔽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文本区配置为覆盖电子文档内的一部分、将配置有文本区的一部分电子文档隐蔽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5)此外,在文件服务器20及文件服务器30中,也可以改变通过文本区隐蔽电子文档的部分。例如,对于由文件服务器20管理的电子文档,用文本区覆盖整个电子文档,对于由文件服务器30管理的电子文档,用文本区覆盖电子文档的一部分,这样构成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6)此外,在用户用客户端40、用户用客户端50及管理者用客户端60中,也可以改变通过文本区隐蔽电子文档的部分。例如,对于由用户用客户端40显示的电子文档,用文本区覆盖电子文档的一部分,对于由用户用客户端50显示的电子文档,用文本区覆盖整个电子文档,对于由管理者用客户端60管理的电子文档,不用文本区覆盖,这样构成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7)在本发明中,模式控制信息既可以是判断电子文档文件的绝对路径的命令,也可以是判断相对路径的命令。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如下的结构:各客户端保持固有的设备ID,利用设备ID并参照离线信息,判断是将文本区的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或是设定为“不透过”。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下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使用客户端的用户输入识别自身的用户ID及密码,利用所输入的用户ID及密码等,将显示模式设定为“透过”或“不透过”。在此情况下,离线信息也可以由用户ID、密码、及可阅览时间构成。
此外,同样,在文件服务器30中嵌入到电子文档文件中的模式控制信息224具有判断管理者用客户端60中所固有的设备ID、根据判断结果来设定显示模式的结构,但不判断设备ID、而判断识别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者ID和密码,并根据判断结果来设定显示模式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客户端具有即使是离线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阅览电子文档的结构,但这在本发明中并不是必须的结构。
如果是各客户端仅在在线阅览电子文档的情况下允许阅览、在离线阅览电子文档的情况下禁止阅览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在此情况下,各客户端不需要保持固有的设备ID。
此外,各客户端的应用软件执行部也不需要进行阅览时间的测量等。不论是通过浏览请求取得的电子文档文件、还是通过显示请求取得的电子文档文件,应用软件执行部都按照包含在电子文档文件中的模式控制信息进行处理,由此能够控制在线的阅览允许以及离线的阅览禁止。
(10)本发明也可以是上述所示的方法。此外,也可以是将这些方法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计算机程序,也可以是由上述计算机程序构成的数字信号。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是将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媒体、例如软盘、硬盘、CD-ROM、MO、DVD、DVD-ROM、DVD-RAM、BD(Blu-ray Disc)、半导体存储器等中之后的产品。此外,也可以是存储在这些存储媒体中的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是将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通过电气通信线路、无线或有线通信线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等传送的方案。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是具备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上述存储器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上述微处理器按照上述计算机程序动作。
此外,也可以通过将上述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存储在上述存储媒体中并输送,或者通过将上述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通过上述网络等输送,通过独立的其他计算机系统来实施。
(11)将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分别组合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在对用户提供电子文档的产业中利用。例如,可以考虑在收费处理前用文本区将电子文档隐蔽、在收费处理后使文本区成为不透过而使电子文档成为可阅览的状态的系统等。

Claims (20)

1、一种阅览装置,具备:
取得机构,取得电子文档文件,该电子文档文件包含配置有文档的第1层、和建立了覆盖上述第1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关联的第2层;
控制机构,根据阅览状况,设定上述第2层的显示方式;
显示机构,按照由上述控制机构设定的显示方式,将上述第2层重叠在上述第1层之上来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阅览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
判断部,判断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是否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
设定部,在上述判断的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透过模式,在上述判断的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不透过模式;
当上述第2层被设定为透过模式时,上述显示机构使上述第2层透过显示,以便能够看到上述文档,当上述第2层被设定为不透过模式时,上述显示机构不使上述第2层透过显示,以便不能看到上述文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阅览装置,
上述取得机构取得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所述电子文档文件包含:判断命令,判断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是否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模式设定命令,在上述判断为肯定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透过模式,在上述判断的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不透过模式;显示命令,将上述第2层重叠到上述第1层上来显示;
上述判断部执行上述判断命令;
上述设定部执行上述设定命令;
上述显示机构执行上述显示命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阅览装置,
上述取得机构具有Web浏览器;
上述判断部判断在上述电子文档文件的路径中是否包含规定的字符串,在路径中包含上述规定的字符串的情况下,判断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在路径中不包含上述规定的字符串的情况下,判断上述电子文档文件不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阅览装置,上述判断部判断在路径中作为上述规定的字符串是否包含“http://”,在包含“http://”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在不包含“http://”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不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阅览装置,
上述判断部具有:
第1判断部,判断在上述电子文档文件的路径中是否包含“http://”;
第2判断部,判断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是利用插件软件执行、还是利用应用软件执行;
在上述第1判断部的判断为肯定、且上述第2判断部的判断为插件软件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不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阅览装置,
上述阅览装置存储有识别该阅览装置的第1识别信息;
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包含第2识别信息,该第2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允许该电子文档文件的阅览的装置;
上述判断机构判断上述第1识别信息和上述第2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上述第1识别信息和上述第2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上述第1判断部及上述第2判断部的判断处理;
在上述第1识别信息和上述第2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在进行上述第1判断部及上述第2判断部的判断处理之前,上述控制机构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不透过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阅览装置,
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包含时间信息;
上述控制机构还具备离线控制部,即使在判断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不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的情况下,也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透过模式,上述显示机构对表示显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的时间的阅览时间进行测量,当所测量的阅览时间与上述时间信息一致时,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不透过模式。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阅览装置,
上述判断部判断上述电子文档文件是利用插件软件执行的还是利用应用软件执行的,在插件软件的情况下,判断为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在应用软件的情况下,判断为不是通过网络取得的文件。
10、一种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制作根据阅览的状况而显示方式不同的电子文档文件,具备:
存储机构,存储有配置了文档的第1层;
第2层生成机构,生成建立了覆盖上述第2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关联的第2层;
控制信息生成机构,生成根据阅览的状况而使上述第2层的显示方式变化的阅览控制信息;
制作机构,制作由上述第1层、上述第2层以及上述阅览控制信息构成的电子文档文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
上述控制信息生成机构制作上述阅览控制信息,所述阅览控制信息包含:
判断命令,在阅览装置上显示该电子文档文件的情况下,判断该电子文档文件是否是通过网络供给到上述阅览装置的文件;
模式设定命令,在上述判断的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透过模式,在上述判断的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层设定为不透过模式;
显示命令,将上述第2层重叠到上述第1层上来显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
上述判断命令判断在上述电子文档文件的路径中是否包含规定的字符串,在路径中包含上述规定的字符串的情况下,判断为该电子文档文件是通过网络供给到上述阅览装置的文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
上述判断命令判断在路径中作为上述规定的字符串是否包含“http://”,在包含“http://”的情况下,判断为该电子文档文件是通过网络供给到上述阅览装置的文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
上述判断命令还具有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识别允许阅览该电子文档文件的阅览装置;利用上述识别信息,判断上述阅览装置是否是允许该电子文档文件的阅览的装置,并仅在上述判断的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进行在该电子文档文件的路径中是否包含“http://”的判断。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还具备:
文档输入机构,接受文档的输入;
第1层生成机构,根据上述文档生成上述第1层,将所生成的上述第1层写入到上述存储机构中;
保存机构,保存由上述制作机构制作的上述电子文档文件;
请求接受机构,从阅览装置接受上述电子文档文件的发送请求;
发送机构,当接受到上述请求时,从上述保存机构读出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并发送给上述阅览装置。
16、一种电子文档阅览系统,将由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制作的电子文档文件在阅览装置中供用户阅览,
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具备:
存储机构,存储有配置了文档的第1层;
第2层生成机构,生成建立了覆盖上述第1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关联的第2层,使其;
控制信息生成机构,生成根据阅览的状况来而使上述第2层的显示方式变化的阅览控制信息;
制作机构,制作由上述第1层、上述第2层以及上述阅览控制信息构成的电子文档文件;
上述阅览装置具备:
取得机构,取得上述电子文档文件;
控制机构,按照包含在上述电子文档文件中的上述阅览控制信息,并根据阅览的状况设定第2层的显示方式;
显示机构,按照由上述控制机构设定的显示方式,将上述第2层重叠到上述第1层上来显示。
17、一种阅览方法,在阅览装置中使用,包括:
取得步骤,取得电子文档文件,该电子文档文件包含配置了文档的第1层、和建立了覆盖上述第1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关联的第2层;
控制步骤,根据阅览的状况设定第2层的显示方式;
显示步骤,按照由上述控制机构设定的显示方式,将上述第2层重叠到上述第1层上来显示。
18.一种计算机程序,在阅览装置中使用,包括:
取得步骤,取得电子文档文件,该电子文档文件包含配置了文档的第1层、和建立了覆盖上述第1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关联的第2层;
控制步骤,根据阅览的状况设定第2层的显示方式;
显示步骤,按照由上述控制机构设定的显示方式,将上述第2层重叠到上述第1层上来显示。
19、一种电子文档文件制作方法,在制作根据阅览的状况而显示方式不同的电子文档文件的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中使用,
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存储有配置了文档的第1层;
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制作方法包括:
第2层生成步骤,生成建立了覆盖上述第1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关联第2层;
控制信息生成步骤,生成根据阅览的状况而使上述第2层的显示方式变化的阅览控制信息;
制作步骤,制作由上述第1层、上述第2层以及上述阅览控制信息构成的电子文档文件。
20、一种计算机程序,在制作根据阅览的状况而显示方式不同的电子文档文件的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中使用,
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制作装置存储有配置了文档的第1层;
上述电子文档文件制作方法包括:
第2层生成步骤,生成建立了覆盖上述第1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关联第2层;
控制信息生成步骤,生成根据阅览的状况而使上述第2层的显示方式变化的阅览控制信息;
制作步骤,制作由上述第1层、上述第2层以及上述阅览控制信息构成的电子文档文件。
CNA2004800323553A 2003-10-29 2004-10-28 电子文档阅览系统 Pending CN18753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9553/2003 2003-10-29
JP2003369553 2003-10-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5353A true CN1875353A (zh) 2006-12-06

Family

ID=34510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323553A Pending CN1875353A (zh) 2003-10-29 2004-10-28 电子文档阅览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43700A1 (zh)
EP (1) EP1679604A4 (zh)
CN (1) CN1875353A (zh)
WO (1) WO20050410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2575B2 (ja) * 2004-08-17 2006-08-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送信方法
US20120151553A1 (en) * 2005-11-16 2012-06-14 Azos Ai, Ll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cognition incorporating autonomous security protection
US20120167164A1 (en) * 2005-11-16 2012-06-28 Azos Ai, Ll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ryption key cognition incorporating autonomous security protection
US20130133026A1 (en) * 2005-11-16 2013-05-23 Shelia Jean Burgess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data structure, or encryption cognition incorporating autonomous security protection
JP4229190B2 (ja) * 2007-02-08 2009-02-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文書出力処理プログラム
US10133873B2 (en) 2007-09-09 2018-11-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emporary concealment of a subset of displayed confidential data
US20090259932A1 (en) * 2008-04-14 2009-1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ser-selectable hide option for a user interface, which is not persisted, and which is not dependent upon intra-document controls
US8650256B2 (en) * 2011-10-12 2014-02-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by enforcing offline consumption and auto-termination of electronic messages
JP6010744B2 (ja) * 2012-05-31 2016-10-19 株式会社Pfu 文書作成システム、文書作成装置、文書作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902933B (zh) * 2012-12-28 2017-12-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891901A (zh) * 2015-12-21 2016-08-24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防金属刮擦的电子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1599325B2 (en) 2019-01-03 2023-03-07 Bluebea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graphical displays across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12798C (en) * 1989-06-16 1994-11-08 Michael William Ronald Bayley Digital image overlay system and method
JPH04226495A (ja) * 1990-05-10 1992-08-17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ビデオ表示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オーバレイ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H04184643A (ja) * 1990-11-20 1992-07-01 Hitachi Ltd 電子文書の保護方法
CA2045907C (en) * 1991-06-28 1998-12-15 Gerald B. Anderson A method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annotations and redactions in final form documents
EP0605945B1 (en) * 1992-12-15 1997-12-29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enting information in a display system using transparent windows
US5638501A (en) * 1993-05-10 1997-06-10 Apple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n overlay image
US5903646A (en) * 1994-09-02 1999-05-11 Rackman; Michael I. Access control system for litigation document production
AU1690597A (en) * 1996-01-11 1997-08-01 Mitre Corporation, The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 and distribution of digital property
US6006034A (en) * 1996-09-05 1999-12-21 Open Software Associate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application version upgrading and maintenance
JP2001508883A (ja) * 1996-12-20 2001-07-03 ファイナンシャル サーヴィシー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ンソーティアム 電子文書を処理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6406062B1 (en) * 1998-05-20 2002-06-18 Global Commerce Group, Llc Hidden image game piece
US6768774B1 (en) * 1998-11-09 2004-07-27 Broadcom Corporation Video and graphics system with video scaling
US7428701B1 (en) * 1998-12-18 2008-09-23 Appligent Inc.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redaction of material from documents
JP2000242392A (ja) * 1999-02-12 2000-09-08 Dbm Korea:Kk 動的な情報ディスプレイ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US6587118B1 (en) * 1999-03-31 2003-07-01 Sony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ing processing method, medium including an image displaying processing program stored thereon, and image display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587878B1 (en) * 1999-05-12 2003-07-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for measuring performance in a network system
US6519564B1 (en) * 1999-07-01 2003-02-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ntent-driven speech-or audio-browser
US7634455B1 (en) * 1999-09-23 2009-12-15 Agile Softwar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ntrolled access to software objects and associated documents
US7376191B2 (en) * 2000-10-27 2008-05-20 Lightwaves Systems, Inc. High bandwidth data transport system
US7337389B1 (en) * 1999-12-07 2008-02-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notating an electronic document independently of its content
US6772216B1 (en) * 2000-05-19 2004-08-03 Sun Microsystems, Inc. Interaction protocol for managing cross company processes among network-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US6781608B1 (en) * 2000-06-30 2004-08-24 America Online, Inc. Gradual image display
US7559034B1 (en) * 2000-10-19 2009-07-07 DG FastChanne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a hyperlink, banner, or graphical icon to initiate the overlaying of an object on a window
JP2002207725A (ja) * 2001-01-10 2002-07-26 Planet Computer:Kk 電子文書に対する隠蔽処理装置
US20030107584A1 (en) * 2001-12-12 2003-06-12 Intel Corporation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sual display
US8059815B2 (en) * 2001-12-13 2011-11-15 Digimarc Corporation Transforming data files into logical storage units for auxiliary data through reversible watermarks
US7475242B2 (en) * 2001-12-18 2009-01-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US7051040B2 (en) * 2002-07-23 2006-05-23 Lightsurf Technologies, Inc. Imaging system providing dynamic viewport layering
US7355609B1 (en) * 2002-08-06 2008-04-08 Apple Inc. Computing visible regions for a hierarchical view
US20070022155A1 (en) * 2002-08-22 2007-01-25 Owens David H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ing enterprise software applications with desktop software applications
US20040119727A1 (en) * 2002-12-19 2004-06-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xtracting displayed numerical data from displayed documents received from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World Wide Web, and processing the extracted numerical data independent of the received docu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41048A1 (ja) 2005-05-06
US20070143700A1 (en) 2007-06-21
EP1679604A4 (en) 2009-08-12
EP1679604A1 (en) 2006-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1474C (zh) 电子设备网络系统、数据发送目的地检索系统和方法
CN101056346A (zh) 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CN1276575A (zh) 数据库存取系统
CN1518699A (zh) 信息图像利用系统、信息图像管理装置、信息图像管理方法、用户信息图像、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967464A (zh) 信息处理装置、服务器装置、打印控制系统、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01046837A (zh) 打印装置
CN1220146C (zh) 图像服务器、图像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542584A (zh) 程序电子水印处理装置
CN1551016A (zh) 文件管理方法及其装置和注解信息产生方法及其装置
CN1276364C (zh) 数据管理设备,数据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1048773A (zh) 文件分析系统、以及文件适应系统
CN1629871A (zh) 工作流管理设备及方法
CN1483278A (zh) 内容的目录服务系统
CN1681287A (zh) 数字照相机、像簿管理方法、像簿管理程序产品、以及像簿管理程序传送介质
CN1875353A (zh) 电子文档阅览系统
CN1745369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381808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信息处理系统及记录媒体和程序
CN1601556A (zh) 安全设备和信息处理装置
CN1477524A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930834A (zh)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隧道管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隧道管理方法及程序
CN1757043A (zh) 数字内容分发系统
CN101061457A (zh) 输出系统,输出数据管理装置,网络设备,输出数据管理程序,输出程序和输出方法
CN1290026C (zh) 信息提供系统和信息服务设备
CN1975901A (zh) 内容记录和重放的方法
CN1601543A (zh) 工作流管理设备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