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3813A -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73813A CN1873813A CNA2006100958425A CN200610095842A CN1873813A CN 1873813 A CN1873813 A CN 1873813A CN A2006100958425 A CNA2006100958425 A CN A2006100958425A CN 200610095842 A CN200610095842 A CN 200610095842A CN 1873813 A CN1873813 A CN 18738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data
- record
- recording
- recording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2003/0697—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device management, e.g. handlers, drivers, I/O schedul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629—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the buffer having a specific structure
- G11B2020/10666—Ring buffers, e.g. buffers wherein an iteratively progressing read or write pointer moves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buffer when reaching the last storage cell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08—Magnetic discs
- G11B2220/2516—Hard disk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40—Combinations of multiple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41—Flat as opposed to 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e.g. library of tapes or discs, CD changer, or groups of record carriers that together store one tit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装置,其中AV数据能够连续地瞬时记录或重放而不产生存储残片,该装置包括一个存贮单元(7),该存贮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管理信息区和一个由多个逻辑块构成的用户数据区,以及记录单元(9)用于连续地从存储单元(7)的用户数据区中的记录起始逻辑块到记录终止逻辑块记录信息信号,并且再从记录起始逻辑块记录信息信号。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1999年3月4日、申请号为200310101004.0、发明名称为“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以及用于记录/重放信息信号的信息重放方法和装置,该信息信号例如是用于记录媒体的运动图像数据。
背景技术
在一个用于控制例如普通硬盘驱动器(HDD)的个人计算机文件系统里,主题已被用于处理固有离散的文本数据。结果是,在这样的文件系统里,生成这样的一个文件其中因为记录/重放操作,逻辑地址由非邻接扇区组成。因此产生由记录/重放操作引起的文件存储残片(file fragmentation)。
同时,当通过硬盘驱动器记录/重放瞬时连续的AV数据时,例如声学的或运动图像数据,连续数据传输率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如果文件是由以上描述的文件系统记录/重放,则由于文件存储残片,使表示管理信息的额外量例如所记录的扇区数目庞大,这样,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记录/重放,使得不可能确保最小连续数据转换率。如果不可能确保连续数据转换率,就可能发生这样的不便,即,固有地瞬时连续AV数据不能被瞬时连续重放。
发明内容
正因为如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信息重放方法和装置,用于记录/重放瞬时连续AV数据,而不产生上述的存储残片。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个信息记录装置包括:一个盘形(disc-shaped)记录媒体,该媒体至少具有一个管理信息区域和由多个逻辑块组成的用户数据区域,和一个记录装置,用于在存贮装置的用户数据区域从一个记录初始逻辑块到一个记录结束逻辑块连续地记录信息信号,和用于从记录初始逻辑块再次记录该信息信号。
利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信息信号被记录装置连续地记录在盘形记录媒体的逻辑模块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记录方法,用于在一个至少包括管理信息区域和由多个逻辑块组成的一个用户区域的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信息信号,包括连续记录信息信号在该盘形记录媒体的从记录初始逻辑块到记录终止逻辑块的用户数据区中并从该记录初始逻辑块再次记录该信息。
利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信息信号被连续记录在盘形记录媒体的逻辑块中。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个信息记录/重放装置,此装置包括至少具有一个管理信息区域和由多个逻辑块组成的用户数据区域的盘形记录媒体;记录装置,用于在存贮装置的用户区域从一个记录初始逻辑块到一个记录终止逻辑块连续地记录信息信号,并用于再次从初始逻辑块记录信息信号;以及重放装置,用于重放存贮在记录装置中的信息信号。记录装置和重放装置在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域中记录信息信号,同时,重放记录在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域中的信息信号。
在这个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中,信息信号被连续地记录在盘形记录媒体的逻辑块中,同时,连续记录的信息信号被重放。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包括在具有管理信息区域和由多个逻辑块组成的用户数据区域的盘形记录媒体上连续地记录信息信号,从一个记录初始逻辑块到一个记录终止逻辑块,并再次从记录初始逻辑块记录信息信号,并且重放记录在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域中的信息信号。
在这种信息记录/重放方法中,信息信号被连续记录在盘形记录媒体逻辑块中,同时,连续记录的信息信号被重放。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中,从前端逻辑地址的逻辑块到末端逻辑地址的逻辑块信息信号被连续记录并被再次从前端逻辑地址的逻辑块记录,这样使得数据被瞬时连续记录在用户数据区。于是本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连续记录数据是有保证的,而没有记录数据存贮残片的风险。由于没有存贮残片产生,所以能够减小数据的额外开销,以便在再生中改进连续数据的传输速率。
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装置,从前端逻辑地址的逻辑块到末端逻辑块信息信号被连续记录并被再次从前端逻辑地址逻辑块记录,同时,记录的信息信号被重放。所以,利用本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装置,所记录数据的连续性是有保证的,同时,信息信号可以瞬时连续重放。所以,利用本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装置,在信息信号记录中没有存储残片产生的危险。而且,利用本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由于没有数据存储残片产生,所以减少信息信号的额外开销是可能的,以此改进重放过程中的连续数据传输率。另外,利用本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域可以被分离成多个用于记录/重放的区域,记录频率被划分等级,以实现多样化用途。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更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实施的表示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存贮在ROM中的文件系统的示意图;
图3说明文件系统的根目录区的内容的示意图;
图4表示文件系统的TOC区的内容的示意图;
图5表示文件系统的故障表区内容的示意图;
图6表示储存在用户数据区的AV组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每一个记录模型中的AV组的容量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存贮在AV组中的音频数据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存贮在音频数据中的静止图像群的示意图;
图10是一个示意图,用以说明在有两个HDD9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中两倍于该AV数据区域和该记录数据区域的容量的记录/重放;
图11是一个流程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启动操作;
图12是一个流程图用以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启动处理中更新一个根目录区的更新处理;
图13是流程图用以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启动处理中,对TOC区和故障区的更新处理;
图14是一个流程图用以说明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重放AV数据的处理;
图15是一个流程图用以说明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记录AV数据的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如图1中所示,包括用以接收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系统的数字数据的天线2,接收例如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TSC制式的模拟信号的天线3,一个信号处理电路4用于信号-处理分别从天线2、3接收到的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以及主总线5作为公共总线用于信息传送。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也包括接口缓冲区6用于在信息处理电路4和公共总线5之间进行中间信息传输。硬盘驱动器(HDD)7,具有在其上记录信息的记录媒体,以及一个AT连接适配器(ATA)8作为在主总线5和HDD7之间进行信息传送的媒介。
主总线5是一个并联传输线,用于在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的不同的部分中传输信息。
接口缓冲区6作为在信号处理电路4和主总线5之间的音频与/或可视数字数据流的传输媒介,此数据流参照下文简述为AV数据。例如,接口缓冲区6转换AV数据的传输比率或调整该传输定时。接口缓冲区6有一个内部的双存贮体(2-bank)RAM,它是由2个RAM组成,它们交替地切换以调整信息传输。
HDD7是一个用于记录输入的AV数据的硬盘装置,ATA适配器8被置于一个公共总线5和HDD7之间,用于在主总线5的并行数据和HDD7的数据格式数据之间进行转换。
HDD7包括内部的用于记录AV数据的记录媒体。在这个记录媒体上记录的AV数据,依据下文将解释的文件系统由多路复用器多路复用。如果装上一个磁盘作为记录媒体,HDD7包括一个磁头用于在磁盘上记录瞬时连续AV数据。
当在磁盘上连续记录AV数据时,HDD7使磁头沿着在磁盘上形成的轨迹从外部缘边向内部缘边扫描磁盘。当数据已经从最外层缘边记录到最内层缘边时,HDD7使磁头再次移动到最外层缘边以记录AV数据,这时,例行的HDD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次从最外层缘边记录该信息,在此期间磁头从最内层缘边移动到最外层缘边,并且旋转等待时间直到达到开始记录的逻辑块地址为止。然而,对于HDD7,直到记录初始逻辑块地址的旋转等待时间被设置为0以确保瞬时AV数据的连续。
即,对于HDD7中的磁头,旋转等待时间根据计算用于记录初始排列在最外层缘边的逻辑块地址的位置被设置为0。那就是,如果磁盘完整的旋转一次的时间为r,那么,在磁头从最内层缘边移动到最外层缘边为止的查找时间为t,则磁盘在偏转时间t期间旋转通过的角度(偏斜角)为θ,扇区数目为n,并且锥形完整旋转的扇区数目为n。
θ>t/r×360°……(1)
u=(t/r×n0)-α……(2)
在上面的等式(2)中,由于命令的输入和在HDD 7的每个电路中设置该命令,所以在HDD 7构成来自CPU的命令所需要的时间期间,α是旋转扇区的数目。那就是,等式(1)表示,如果寻找时间t近似为5ms并且一个完整旋转的时间r近似为10毫秒,偏移角近似为180°,意即记录的初始逻辑块地址可能是被定位于大约与记录末尾逻辑块地址偏移180°的位置,相当于记录初始逻辑块地址的扇区数用代入等式(2)一个预置的数量值被计算出来。因而,对于该当前的HDD7记录非中断数据是可能的,甚至在瞬时连续记录情况下也是可能的。
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也包括CPU9作为中央处理单元,用于集中的信息处理,一个RAM10作为易失存贮器和一个ROM11作为非易失存贮器。
CPU9通过当前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控制信息记录方法的一系列操作,例如通过软件控制数据传输或对HDD7操作。启动这一系列操作的这个软件被记录在例如ROM11,并偶尔用于执行读出操作。CPU9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系统下操作,以致这种CPU是一个基本命令被精简以减少命令数目用于提高处理速度的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系统。
CPU9与一个起动输入单元相连,例如,键盘,没有示出,以致于它接收一个来自用户的驱动输入信号。CPU接收一个用于命令记录和重放的启动输入信号。例如AV数据,以响应起动输入信号控制信号记录/重放装置1的不同的部分。
按照下面所解释的ROM11中存贮的一个文件系统作为控制程序。存贮在ROM11中的文件系统被CPU9读出。读出此文件系统的CPU9控制HDD的记录/重放。
与主总线5相连的ROM10是一个易失存贮器,用于瞬时数据贮存,与总线5相连的ROM11是非易失存贮器,其中记录预置数据和软件。
ROM10存贮着一个在启动和记录/重放期间存贮在HDD7一个根区以及表示TOC的管理信息,这个管理信息在启动和记录/重放期间被CPU偶然更新。
信息处理电路4包括调谐器15,它接收通过模拟系统的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天线3供给的信号,一个A/D转换电路16,用以将输入调谐器15的视频信号转换成为数字数据。一个NTSC解码器17它接收从A/D转换电路16供给的数字系统视频信号。信号处理电路4也包括MPEG2编码器18,此编码器18被提供了由NTSC解码器17转换成基带信号的视频信号,信号处理电路4也包括数字系统的MPEG系统的多路复用器19。
这个信号处理电路4也包括一个A/D转换电路20被提供了进入调谐器15的音频信号和MPEG1编码器21被提供了由A/D转换电路20转换成数字信号的音频信号。
调谐器15接收了诸如由天线3接收的NTSC信号。调谐器15接收并检测由天线3接收的音频和视频信号,调谐器15输出检测的视频信号给A/D转换电路16同时输出音频信息给A/D转换电路20。
A/D转换电路16把从视频输入端或调谐器15输入的视频信号转换成视频数据。A/D转换电路16也输出例如NTSC制式的视频数据至NTSC解码器17。
NTSC解码器17被提供了来自A/D转换电路16的NTSC制式视频数据。此NTSC解码器17扩展输入视频数据以生成基带信号。NTSC译码器17通过开关22的端1输出基带信号给MPEG2编码器18。
MPEG2编码器18压缩来自NTSC解码器17的基带信号,这时,MPEG2编码器压缩输入基带信号为MPEG2系统的数字数据。这个MPEG2编码器18按照CPU9规定的压缩率编码输入的基带信号,使之成为记录媒体的逻辑扇区的整数倍。这就是,MPEG2编码器18执行压缩以致使输入GOP和/或I-帧的最大的数据值与记录媒体的逻辑扇区的整数倍的数据值相等。
MPEG2编码器18通过开关22的端2和开关26的端2被提供了来自MPEG2解码器24的基带信号。这个MPEG2编码器18按预置的压缩率编码来自MPEG2解码器24的基带信号。
调谐器15输出来自天线3的输入信号中的音频信号给A/D转换电路20。A/D转换电路20A/D转换输入音频信号为音频数据,A/D转换电路20输出音频数据给MPEG1编码器21。
MPEG1编码器21压缩来自A/D转换电路20的音频数据以输出压缩的数据给多路复用器19。
多路复用器19多路复用来自MPEG2编码器18的视频数据和来自MPEG1编码器21的音频数据,多路复用器19沿着时间轴压缩MPEG信号为在GOP时间单元中的VAVAVA...,其中V和A分别是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多路复用器19输出多路复用的AV数据给接口缓存器6。
多路复用器19通过接口缓存器6接收记录在HDD7中的记录媒体上的AV数据。多路复用器19分离从接口缓存器6输入的AV数据成为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这个多路复用器19通过端口2把分离获得的视频数据再通过开关34的端2输出到多路复用器32以及通过开关23的端口1将其输出给MPEG2解码器24。多路复用器32通过延时电路33输出分离获得的音频数据给多路复用器32和MPEG1解码器25。
信号处理电路4包括天线2,用于接收MPEG系统的数字数据,一个机顶盒STB30,数字I/F电路31,多路复用器32和延时电路33。
天线2再次接收诸如MPEG系统的数字数据,天线2输出接收到的数字数据作为RF信号给STB30。
STB30接收并检测来自位于前端的天线2的数字数据,STB30解密这些加密的数字数据以输出解密结果数据给数字I/F电路31。
STB30从数字I/F电路31接收数字数据。STB30有一个固封在那里的MPEG解码器。STB30解码来自数字I/F电路31的数字数据,利用MPEG解码器扩展被压缩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用以转换成为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
数字I/F电路31有一个物理层/链路层处理电路并进行信号处理,例如信号转换能使来自STB30的数字信号转换以输出压缩数据给多路解码器32。
数字I/F电路31也被提供了由来自多路复用器32的由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多路复用的数字数据。此数字I/F电路31输出数字数据给STB30。
多路复用器32分离来自数字I/F电路31的数字数据为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多路复用器32通过开关34端1和开关23的端2输出由分离获得的视频数据给MPEG2解码器24。多路复用器32输出音频数据给延时电路33。
多路复用器32通过开关34被提供了来自多路复用器19的视频数据和通过延时电路33的音频数据。多路复用器32多路复用输入的音频和视频数据以输出多路复用数据给数字I/F电路31。
延时电路33调整来自多路复用器32的音频数据的延时,此延时电路33延时输入的视频或音频数据以调整输入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之间的时间差然后输出音频信号给多路复用器32。
延时电路33被提供了仅作为输入的由多路复用器19分离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中的音频数据。延时电路33相对于视频数据调整延时,并输出音频数据给多路复用器32。
信号处理电路4包括通过开关23的端1提供了视频数据的MPEG2解码器24,和提供了由多路复用器19分离获得的音频数据的MPE1解码器25,以及通过开关26的端1提供了由MPEG2解码器24解码的视频数据的NTSC编码器27。信号处理电路4也包括提供了由NTSC编码器27编码的数据的D/A转换电路28,和提供了由MPEG1解码器25解码的音频数据的D/A转换电路29。
通过开关23的端1向MPEG2解码器24提供了由通过这样一种方法获得的视频数据,即记录在HDD7的AV数据被CPU9的数据传输软件读出并通过ATA适配器8,主总线5和接口缓冲器6由多路复用器19分离,此MPEG2解码器24扩展压缩后的输入视频数据,另外通过开关23的端2向MPEG2解码器24提供来自多路复用器32的视频数据。MPEG2解码器24输出经过扩展输入的视频数据获得的视频数据给开关26。
当分别把来自多路复用器32的视频数据输入MPEG2解码器24或把来自多路复用器的视频数据输入MPEG2解码器24时,开关23被控制以致它分别地与端2或与端1耦合。
并且当来自MPEG2解码器24的视频数据被分别地,输出给开关22或给NTSC编码器27时,开关26也被控制以致于它与端2或与端1耦合。
NTSC编码器27通过开关26的端1被提供了由MPEG2解码器24解码的视频数据。此NTSC编码器27通过NTSC制式压缩输入的视频数据以输出压缩数据给D/A转换电路28。
D/A转换电路28D/A转换来自NTSC编码器27的视频数据为视频信号,D/A转换电路28输出视频信号给视频输出端。
MPEG1解码器25被提供了由通过多路复用器19分离得到的音频数据。此MPEG1解码器25扩展输入的音频数据,此MPEG1解码器25输出扩展的音频数据给D/A转换电路29。
D/A转换电路29把来自MPEG1解码器25的音频数据D/A转换成音频信号,D/A转换电路29输出音频信号给音频输出端。
当把由天线2接收到的MPEG系统的数字数据记录在HDD7中的记录媒体上时,信号处理电路4经过STB30和数字I/F电路31输出数字数据给多路复用器32。
多路复用器32分离输入的数字数据为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多路复用器32输出音频数据给延时电路33。
另外,多路复用器32经过开关34和开关23输出视频数据给MPEG2解码器24,这时执行控制以便开关34、23的活动触点被分别设置在端1和端2。
MPEG2解码器24扩展压缩的视频数据,经过开关26、22输出扩展的数据给MPEG2编码器18。此时执行控制以便开关26、22与端子2联接。
MPEG2编码器18按预置的压缩率压缩输入的视频数据,此时,MPEG编码器18按照整数倍于HDD7中的记录媒体的逻辑扇区的压缩率压缩GOP与/或I-图像。
被延时电路33延时的音频数据在计时控制下,被输出给多路复用器19,同时来自MPEG2编码器18的视频数据被输出给多路复用器19。
多路复用器19多路复用输入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以产生AV数据,并经过ATA适配器8在HDD7中的记录媒体上记录产生的AV数据。这样,对于本记录/重放装置1,MPEG数据依据在记录媒体asa单元的逻辑扇区被记录。
另外,当在HDD7中的记录媒体上记录通过天线3接收的NTSC制式的模拟信号时,NTSC制式的模拟信号被输出给调谐器15。
调谐器15检测来自天线3的模拟信号以分别输出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给A/D转换电路16和A/D转换电路20。此时,A/D转换电路16可能被提供了来自视频输入端的视频信号,同时A/D转换电路20可能被提供了来自音频输入端的音频信号。
A/D转换电路16把输入视频信号A/D转换为输出给NTSC解码器17的视频数据。
NTSC解码器17扩展来自A/D转换电路16的视频数据以转换这些视频数据为将输出给MPEG2编码器18的基带信号。此时,开关22被控制以便与端1联接。
经过开关22向MPEG2编码器18供给基带信号。MPEG2编码器18以CPU确定的压缩率编码这些输入的基带信号为MPEG数据,以形成MPEG2系统的视频数据。MPEG2编码器18执行编码以使GOP与/或I-帧将以HDD 7中的记录媒体的逻辑扇区的整数倍压缩率压缩。MPEG2编码器18输出视频给多路复用器19。
另一方面,被提供了来自调谐器15的音频信号的A/D转换电路20,把音频信号A/D转换为输出到MPEG1编码器21的音频数据。
MPEG1编码器21按照MPEG1系统编码来自A/D转换电路20的音频数据以输出编码数据给多路复用器19。
多路复用器19多路复用由MPEG2编码器18提供的视频数据和由MPEG1编码器21提供的音频数据以生成AV数据。
多路复用器19通过接口缓冲器6,主总线5和ATA适配器8在HDD 7中的记录媒体上记录生成的AV数据。这样,对于本记录/重放装置1,MPEG系统的AV数据依据asa单元记录媒体的逻辑扇区被记录。
当重放这些记录在HDD7中的记录媒体上的AV数据时,存贮在HDD7中的AV数据依据asa单元记录媒体的逻辑扇区被由CPU9启动的数据传送软件读出。对于CPU9,通过诸如软件控制下的各种变速重放方式读出存贮在HDD7中的AV数据是可能的。
在本记录/重放装置1中,来自HDD 7读出的AV数据通过ATA适配器8,主总线5和接口缓冲器6进入多路复用器19,此多路复用器19把输入的AV数据分离为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
当重放这些作为数字数据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AV数据时,信号处理电路4通过开关34输出来自多路复用器19的视频数据给多路复用器32,同时在延时电路33延时来调整音频数据以便输出延时调整后的数据给多复用器32。
多路复用器32多路复用输入的视频和音频数据以输出已经多路复用的数据给数字I/F电路31。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进入STB30并被STB30中的MPEG解码器转换成为视频和音频信号,此信号可以由CPU9软件控制下的变速重放,无间隙重放,非线性编辑重放来进行重放。
如果由信号处理电路4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AV数据被当作模拟信号重放,视频数据通过开关23的端1从多路复用器19输出给MPEG2解码器24。
MPEG2解码器24解码来自多路复用器19的视频数据以通过开关26的端1输出解码数据给NTSC编码器27。
NTSC编码器27将来自MPEG解码器24的数字数据转换为NTSC制式视频数据。NTSC编码器27输出NTSC制式视频数据给D/A转换电路28。
D/A转换电路28把来自NTSC编码器27的视频数据D/A转换为NTSC制式视频信号,此信号被输出给视频输出端。
多路复用器19输出音频数据给MPEG1解码器25,此解码器解码来自多路复用器19的音频数据以输出解码后的数据给D/A转换电路29。
D/A转换电路29把MPEG1解码器25的音频信号D/A转换以输出转换后的信号给音频输出端。
这样,当记录按照MPEG系统压缩的数字信号时,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使MPEG2解码器24解码数据同时使MPEG2编码器18以一个预置的压缩率编码数据,此压缩率整数倍于用于记录的硬盘的逻辑扇区。另一方面,如果提供了NTSC制式信号,那么,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使MPEG2编码器18编码用于记录的信号。因此,在重放记录的数字数据时,所记录的数字数据可以通过规定例如使用传送数据的硬件的硬盘的地址信息简单地重放,于是保证方便地访问硬盘。这样,对于本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可变的读出速度可以被用于重放,由此允许使用多种重放系统。
在以上描述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中,使用一个相当于硬盘逻辑扇区的整数倍的压缩率来通过MPEG2编码器18压缩。对于MPEG2编码器18,以多个固定压缩率压缩数据是可能的。那就是,如果压缩和记录在硬盘上的AV数据被用于编辑时,那么8Mbps的压缩率可以使用。而用于SP(标准播放)或LP(长播放),4Mbps压缩率或2Mbps压缩率的数据被分别使用。如果记录在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硬盘的AV数据被重放,数据传输软件可以在CPU9中控制,以改变读出的容量来执行上述重放。
现在来解释一下存贮在ROM11的文件系统。图2表示文件系统40的图解结构。在此文件系统40中,从前端LBAO到后端LBAN近似为14GB的容量构成一信息区域。
文件系统40有一个信息区域,它由引入区,第一系统区,用户数据区,第二系统区和备用区组成。
引入区是两个扇区从前端LBAO开始,且代表根区(RootAREA)。按照图3,此根区存贮一个目录表(TOC)区的起始LBA,一个用于故障表区的起始LBA,一个用户数据区的起始LBA和一个备用区的起始LBA,在这个根区中,也存贮着一个用户数据区域中的AV数据区的起始LBA(在下文当作记录起始LBA),一个记录(memo)数据区起始LBA和一个音频数据区的起始LBA。这样,此根区存贮着规定文件系统40的全部结构的分离位置信息。
此根区由根1,根2构成和作为故障保险测定其中说明了同样的内容。
在根区的末端存贮着一个AP计数,此计数是根区每次重写的数据增量。此AP计数被安排在一个从系统区域细分引入区的位置。
第一系统区由一个包括1534个扇区的TOC区域和一个包括2560个扇区的故障表区组成。在TOC区和故障表区,分别存贮着记录在用户数据区的AV数据的管理信息和一个用于管理产生在用户数据区的二级(second-order)故障的表。
TOC区可以类似于小型磁盘(mini-disc)一样构成并由用于运动图像数据的PTOC0到2,用于音频数据的PTOC0到2,用于运动图像的STOC,用于音频的STOC,MTOC和保留作TOC备用区的TOC组成。
参见图4,AP计数存贮在TOC区的前端LBA,而分离位置信息和存贮在用户数据区信息中的记录模式信息被存贮在AP计数的后面。这个记录模式信息是指示压缩率的例如在压缩系统中的压缩率的压缩率信息。
在此TOC区中,记录存贮在用户数据区的每一个信息部分,记录着规定4字节起始地址LBA和末尾LBA的分离位置信息和1字节记录模式信息。
参见图5,AP计数存贮在前端LBA并且一个用于管理二级故障的表被存贮在AP计数的后面。
参见图2,用户数据区由27249542个扇区组成并包括AV数据区,记录数据区和一个音频数据区。用户数据区的各区域的大小对应于存贮在以上提到的根区的分离位置信息。
在此用户数据区,按照AV数据区,记录数据区以及音频数据区这样的序列从盘形记录媒体的外缘边侧排列。在AV数据区,记录数据区以及音频数据区,表示前端LBA的地址被记录在根区。
在AV数据区中记录了压缩的AV数据。在AV数据区所记录的数据中,有按照MPEG2系统压缩的运动图像数据,以及按照子波(warelet)压缩系统压缩的数据。另外在此AV数据区中,用各自的记录模式记录数据,此记录模式所给出的MPEG2压缩系统的压缩率等于例如为8Mbps、6Mbps、4Mbps以及2Mbps。在子波压系统中,分别用压缩率等于例如为8Mbps和6Mbps的记录模式记录数据。
在AV数据区中,主要的运动图像数据和附属运动图像数据的音频数据被瞬时连续地记录在它的记录起始LBA中。在此AV数据区中,数据被从记录的起始LBA顺序地记录并且,当AV数据已经被记录在整个区中时,AV数据通过从记录起始LBA重写而再被记录,利用通过所谓的环状存贮结构记录。当重放记录在AV数据区的AV记录时,它是通过瞬时连续重放被重放的。
在AV数据区,运动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用图6中所示的一个AV组(AVCluster)作为一个记录单元被记录。此AV组由标题码序列(SH)组成,表示序列层起始同步码,一组图像(GOP)以及一序列终止码(SE),以及一个音频组。
在AV数据区,通过CPU9选择压缩率以致于视频组和音频组的压缩率将是扇区单元的整数倍,以及视频组和音频组通过此压缩率被压缩并且被记录在HDD7中的记录媒体上。此AV数据区具有服从压缩率选择的2n个扇区。
每一个GOP由使用帧内预测编码获得的该I-图像,使用帧间正向预测编码获得的P-图像,以及使用双向编码获得的B-图像组成。在本实施例中,GOP参数被设置为M=3以及N=15。那就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GOP由15个图像组成,I-或P-图像的周期为3。I-图像具有固定容量的最大尺寸,GOP尺寸也是一个固定容量。
在音频组中,相应于GOP的音频数据被存贮。此音频数据按照MPEG音频系统或ATRAC系统被压缩和记录。此音频组符合GOP的固定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此组是在MPEG音频系统中或ATRAC系统中被分别压缩,那么此音频组被压缩以致于该音频组由24个扇区或12.288KB组成,或者由36个扇区或18.432KB组成。视频组以符合音频组容量中的变化而变化的压缩率压缩,目的是为了提供全部AV组的容量。
AV数据区用一个基于按照记录模式的压缩率的可变尺寸在HDD7中被记录。如果MPEG2系统的压缩率是8.184/8.086Mbps(编辑模式),全部AV数据区是524.288(1024个扇区),那么对于I-图像是124.928kB以及GOP是512kB/524.288kB,如图7a所示。
如果MPEG2系统的压缩率是6.089/5.991Mbps(HP模式),全部的AV数据区是393.216kB(768个扇区),那么对于I-图像是104.488kB以及GOP是380.928KB/374.784/KB,如图7b所示。
如果MPEG2系统的压缩率是3.994/3.895Mbps(SP模式),全部的AV数据区是262.144kB(512个扇区),那么对于I-图像是83.968kB以及GOP是249.856KB/243.712/KB,如图7c所示。
如果MPEG2系统的压缩率是1.899/1.800Mbps(LP模式),全部的AV数据区是131.072kB(256个扇区),那么对于I-图像是43.008kB以及GOP是118.784KB/112.640/KB,如图7d所示。
在上述AV数据区中所记录的AV数据,记录了由一个用户起动输入信号选择的唯一确定的AV数据。记录数据区的记录格式等类似于AV数据区中的格式,并且其中是数据被瞬时连续地记录的环形存贮结构。记录数据区通常小于AV数据区容量。
在音频数据区中,音频数据,诸如静止图像数据,被记录在记录数据区(memo data area)。与上述AV数据区或记录数据区区别的是,音频数据不是被瞬时连续地记录并且是通过随机存取被记录/重放。
图8表示音频数据压缩系统的实例,其中所用的ATRAC系统作为用于存贮在音频数据区中的音频数据的压缩系统。记录在此音频数据区中的音频数据依据一声音组为单元被压缩/扩展,并且以一424字节的数据被记录。由于记录在HDD7上的数据以512字节的扇区为一单元,因此音频数据以424字节和512字节的最小公倍数作为一个记录单元被记录。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424字节和512字节的最小公倍数是27136,因此音频数据区由27.136KB,53个扇区以及64个声音组(group)组成。
存贮在音频数据区的静止图像数据按照组合摄影编码专家组(JPEG)系统被压缩,并且由212个扇区组成,如图9所示,具有四个音频组(cluster)作为静止图像组(cluster)被存贮。此静止图像具有一个27.136KB的记录单元。
第二系统区构成为一备用区并由一个具有20480个扇区的CD数据区和一个系统备用区组成。
备用区具有与上述引入区和第一系统相似的内容,如图2所示。该备用区的使用例如通过直接复制引入区和系统区的内容用于故障保险测量。
在区别引入区和系统区时,设计了这个备用区以使根区将作为尾端LBA。那就是,在此备用区中,例如从LBA0到LBAN的容量是固定的,以致于即使引入区由于故障不能被重放,备用区能够被访问以在记录媒体中重放分离位置信息。
CPU9按照此文件系统40存贮AV数据等在HDD7中的记录媒体。另外,CPU9从用户响应一个起动输入信号来分离上述AV数据区。此时,CPU经过ATA适配器8响应起动输入信号分离AV数据区和记录数据区。由CPU9分离的AV数据区和记录数据区的格式是环状存贮结构,类似于上述结构,以致于如果数据是按顺序被记录的,从引导端LAB直到AV数据被记录在整个区域中,那么AV数据通过从LBA引导端开始重写而再被记录。记录在此AV数据区中的AV数据被瞬时连续重放。
因此,在此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中,能提供多个记录数据区用于响应来自用户的起动输入信号。记录频率能够通过所提供的多个环被分级设置。
作为使用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的实施例,AV数据区被设置作为用于永久地记录模拟和数字广播节目的一个区域。由于AV数据区是环状存贮结构,如上所述,其由所设置的记录容量以及所记录的AV数据的压缩率确定,以致于重写记录发生在预置时间经过之后。例如,如果AV数据区容量是7小时的AV数据量,重写记录发生在7小时之后。在具有环状存贮结构的AV数据区,用户想要保存的AV数据在7小时的间隔后被消除。然而,这种不便之处通过提供一个与AV数据区分离开的记录数据区而避免。那就是,在本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中,在AV数据区中所记录的AV数据中只有用户想要保存的AV数据被记录在记录数据区,这样可能保证记录较长于AV数据区的记录。原因是,作为与用于AV数据区的记录频率相比,较满意地降低了用于记录数据区记录的频率。
例如,在本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中,AV数据区,容量小于AV数据区的第一记录数据区以及容量小于第一记录数据区的第二记录数据由来自用户的起动输入信号设置。如果用于记录AV数据区中的至少一部分的起动输入信号被发送,那么CPU9在第一记录数据区中复制和记录AV数据。如果提供了用于记录在第一记录数据区中记录的AV数据区中的至少一部分AV数据的起动输入信号,那么CPU9在第二记录数据区中复制和记录AV数据。
通过分层设置记录数据区,与用于第一记录数据区的记录频率相比减少用于第二记录数据区的记录频率(frequency ofrecording)是可能的。
另外,当通过生成和输出的一个ATA命令,将来自多路复用器19的AV数据记录在HDD7上时,CPU9向MPEG2解码器24输出一个控制信号以控制压缩率,其结果是记录在HDD7上的AV数据被编码用于在一个特定的压缩率被压缩。此时,被压缩的AV数据是这样的数据量,其中GOP与/或I-帧的最大值等于整数倍于HDD7的记录媒体的逻辑扇区的一个数据量,如上述所讨论的。此压缩率依赖由用户起动输入信号确定的记录模式确定。
如果CPU9具有N个HDD7,AV数据区和记录数据区的容量可以依据于用户的起动输入信号分为N元组(N-tuple)。这样,对于本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AV数据不仅能够在单独的HDD 7还可以在多个HDD7上被瞬时连续地记录。如果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具有两个HDD7a、7b,如图10所示,AV数据区7c的容量和存贮数据区7b的容量能够加倍,如图10所示。
另外,对于具有N个HDD 7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如上所述,记录数据区的数目可以依据起动输入信号分为N元组。利用N元组记录数据区数,增加文件系统的分层结构的深度是可能的。
还有,在此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中,为了在一个单独的HDD7上实现字母8形状(the shape of the letter eight)的记录和重放,AV数据区能够被分离成记录媒体的内部缘边部分和外部缘边部分。那就是,在此HDD7中,通过在起始于外部缘边侧记录起始LBA到内部缘边侧记录终止LBA的外部缘边部分中记录AV数据,通过在从起始于内部缘边侧记录起始LBA到外部缘边侧记录终止LBA的内部缘边区中记录数据并且再从外部缘边侧向内部缘边侧LBA记录,可以实现字母8形状的记录。通过字形八记录,本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减少了诸如一个磁头的搜索时间,以瞬时连续地记录AV数据而不中断。上述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的操作的一个图解在以后解释。
如果从一个电源给其供电,如图11所示的起始装置被启动,这就是,在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中,CPU9在步骤ST11管理控制以便于沿着存贮在HDD7的引入区的根区的分离位置信息读出AP计数。
CPU9也管理控制从前端LBA0和LBA1读出根区的内容并重放从末端LBS0开始的数据以读出备用区中的根区的内容。在步骤ST12,CPU9进行更新处理并从那里到执行步骤ST13的处理,更新处理随后将被阐述。
在步骤ST13,在执行步骤ST14前,CPU基于上述更新处理选择的存贮在根区中的分离位置信息,寻找TOC区,故障表区和备用区的地址。
在步骤ST14,根据在步骤ST13中寻找的系统区的TOC区和备用区中的TOC区,来重放TOC区。在步骤ST15,CPU9在执行步骤ST16之前执行更新处理以便更新TOC区,此更新处理随后将被阐述。
在步骤ST16,在开始步骤ST17前,基于在步骤ST12中进行处理更新的根区的分离位置信息,CPU9重放系统区的故障表区和备用区。
在步骤ST17,CPU执行更新处理以终止起动处理,现参照图12解释。CPU这时处于等待状态。
参照图12,说明在步骤ST12中进行的更新处理。图12是一个用于图解说明区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T21中,在进行步骤ST22前,CPU9比较引入区中的两个根区中的AP计数和备用区中的两个根区的AP计数。
在进行步骤ST23之前,在步骤ST22,引入区中的根区的AP计数和备用区中的根区的AP计数,总共4个AP计数,那些差大于或等于3的AP计数被忽略不计。那就是,在步骤ST22,4个AP计数被逐个比较,如果一个给定的AP计数与保存的AP计数相差3或更多,此AP计数被排除。
在步骤ST23,校验引入区的AP计数是否大于备用区的AP计数。如果结果是YES,CPU开始执行步骤ST24,如果不是,CPU开始步骤ST25。那就是在这个步骤ST23,多个根区中的AP计数中的最大一个的根区被选中。
在步骤ST24,步骤ST23选择的最大的AP计数在CPU开始执行步骤ST25前被记录在RAM10的保留区中。
在步骤ST25中,只有一个在RAM10中更新的数据被留下而保留数据被清除以终止根区中的更新处理。CPU这时进行到步骤ST13。
参见图13,在步骤ST15和步骤ST17阐述了更新处理。图13是一个表示TOC区和故障表区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此流程表示的处理类似于图12中表示的处理。在CPU开始执行步骤ST32之前,在步骤ST31,在步骤ST14重放的第一系统区中的TOC区或故障表区AP计数与在备用区中的TOC区或故障表区的AP计数比较。
在步骤ST32,执行与步骤ST23相类似的处理,那就是,存贮在第一系统区的AP计数与存贮在备用区中的AP计数相比较。如果存贮在第一系统区的AP计数大于存贮在备用区的AP计数,CPU开始步骤ST33,否则,CPU执行步骤ST34。
在步骤ST33,把有较大的AP计数的TOC区的信息或故障表区的信息存贮在RAM10中,在步骤ST14,已经在步骤ST32被验证为比较小的AP计数的TOC区信息或故障表区中信息被从RAM10中消除。结果是只有一个TOC区信息或故障表区信息存贮在RAM10中。
通过更新在起始时存贮在引入区,系统区和备用区中的数据,这些区域的可靠性得以维持。
为了重放记录在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中的HDD7中的记录媒体上的AV数据。一个运行输入信号在步骤ST41被从用户发送给CPU9。CPU9在执行步骤ST42前响应此起动输入信号解释AV数据的种类。在AV数据的种类中,有诸如存贮在用户数据区中的图像内容。
在步骤ST42,TOC区被重放其是根据在起始运行时已得到的根区中存储的信息而重放的,基于在步骤ST41获得的AV数据的种类依据起动输入信号选择重放内容的管理信息,然后CPU9开始进行步骤ST43。
在处理步骤ST44前,在步骤ST43,通过CPU9从在步骤42选择的TOC区的管理信息中获得了表示重放内容的AV数据的起始LBA和对此起始LBA连续重放的LBA。
在CPU9进行ST45前,在步骤ST44,从在步骤ST42选择的TOC区的管理信息中得到记录模式,这种记录模式,诸如有压缩系统和压缩系统中的压缩率这样的信息。
在CPU进行ST46之前,在步骤ST45,CPU9响应在步骤ST44得到的记录模式以便发送按一定长度和符合记录模式的间隔的ATA重放命令给ATA适配器8以启动重放。ATA适配器8响应来自CPU9的重放命令重放存贮在HDD7中的AV数据以通过主总线5和接口缓冲区6发送AV数据给多路复用器19。多路复用器分离输入的AV数据为重放的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
在步骤ST46,CPU9验证与起动输入信号一致的全部信息是否已被重放。如果经验证与起动输入信号一致的AV数据没有被重放,CPU返回到步骤ST45,否则,CPU终止重放操作进入等待状态。
当AV数据将要被记录在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的HDD7的记录媒体中时,在进行步骤ST52前,在步骤ST51,一个起动输入信号被从用户发送给CPU9,CPU9响应此起动输入信号,解释用于记录的AV数据种类和记录模式。在AV数据种类中,有诸如图像内容。记录模式可以是,例如,压缩系统信息和压缩系统的压缩率信息。
在步骤ST52,CPU9响应在步骤ST51获得的AV数据的种类在起始运行中从存储在根区中获得的信息重放TOC区,响应起动输入信号依据记录内容选择管理信息,然后CPU进行步骤ST53。
在进行步骤ST54之前,在步骤ST53,CPU9从在步骤ST52的选择中获得的TOC区的管理信息来获得记录起始LBA。
在步骤ST54,CPU9在进行步骤ST55之前生成并输出与在步骤ST51得到的记录模式一致的ATA记录命令。
这时,从CPU9向ATA适配器8提供了ATA记录命令以及从多路复用器19向ATA适配器8提供了用于记录的AV数据。这个ATA适配器8用来输出信号和输出与ATA记录命令一致的AV数据给HDD7。
对于CPU9,在通过MPEG2编码器18压缩信息信号时,产生用于控制压缩率的控制信号是可能的。响应在步骤ST51获得的记录模式,经过主总线5,接口缓冲器6和多路复用器19发送生成的控制信号给多路复用器19。
在CPU9进行步骤ST56前,在步骤ST55,CPU9响应在上述步骤ST54中最新记录在HDD7的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的内容,更新存贮在RAM10中的文件系统40。那就是,在步骤ST55,更新TOC区、表示记录在用户数据区的AV数据的内容、记录该内容时的记录模式、记录起始LBA和记录终止LBA。
在步骤ST56,CPU验证所有多路复用器中提供的AV数据是否已被记录在HDD 7的记录媒体上。如果在步骤ST56的结果是NO,CPU返回步骤ST44以便记录保留的AV数据。如果结果是YES,CPU进行步骤ST57。
由于CPU9在步骤ST55已更新TOC区的内容,CPU9在步骤ST57增加存贮在RAM10中的TOC区中的AP计数,然后CPU9进行步骤ST58。
在步骤ST59之前,在步骤ST58,CPU9把存储在RAM10中的TOC区信息记录在HDD7系统区的TOC区中。
在步骤ST59,CPU9把存贮在步骤ST58记录的系统区的TOC区中的信息直接记录在备用区的TOC区以终止记录操作进入等待状态。
这样,利用以上描述的记录处理,AV数据被记录在用户数据区,同时通过记录AV数据而改变的TOC区的信息被记录在RAM10和系统区的TOC区和备用区。利用以上描述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同时记录和重放AV数据是可能的。这样,如果在记录和/或重放中设置了AV数据区和记录数据区,则有可能利用本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在AV数据区和记录数据区都记录AV数据,当重放记录在AV数据区的AV数据时,在信息记录/重放装置1中,AV数据可被记录在AV数据区或在记录数据区。而且,在本发明记录/重放装置1中,当记录在记录数据区中的AV数据区被重放时,AV数据只可以被记录在AV数据区,AV数据可以仅被记录在AV数据区,或AV数据仅可被记录在记录数据区。那就是,在该记录/重放装置1中,多个记录数据区可以被设置去响应来自用户的起动输入信息以及AV数据区和记录数据区可以被有选择地记录或重放。
Claims (21)
1.一种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息记录装置包括:
盘形记录媒体,至少具有一个管理信息区和一个由多个逻辑块构成的用户数据区;以及
记录装置,用于在所述存贮装置的所述用户数据区中,从一个记录起始逻辑块到一个记录终止逻辑块连续地记录信息信号以及用于再从记录起始逻辑块记录该信息信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包括:
分离装置,用于将所述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分成多个数据区,连续地从一个数据区到另一个数据区由记录起始逻辑块到记录终止逻辑块记录信息信号和再从记录起始逻辑块记录该信息信号。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包括:
控制装置,用于改变所述记录区的记录频率以便记录信息信号。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记录装置,用于将记录在所述多个数据区中的第一数据区中的至少一部分信息信号记录在除了第一数据区的数据区。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当记录在某一所述多个数据区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区中所记录的信息信号时,改变信息信号的压缩率用于执行记录。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了n个盘形记录媒体并且其中
所述记录装置包括分离装置响应于所述起动输入装置的起动命令,根据所述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的容量用于将所述数据区分离为n元组。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了n个盘形记录媒体以及其中
所述记录装置包括分离装置,用于响应起动输入装置的一个起动命令,将每个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分离成m数据区以便分离为n×m数据区。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用于盘形记录媒体的一个完整转动时间是r,从盘形记录媒体的最内层缘边移动到最外层缘边记录装置所要求的搜索时间为t,以及搜索时间t的旋转角度为θ,记录起始逻辑块和记录终止逻辑块以符合关系式θ>t/r×360°的相移定位。
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将每一数据区分为至少两个区,即,所述盘形记录媒体的一个外部缘边侧区和一个内部缘边侧区,并且其中所述记录装置在所述外部缘边侧区中从一个外部/内部缘边侧记录起始逻辑块到一个内部/外部缘边侧记录终止逻辑块记录信息信号,所述记录装置在所述内部缘边侧区从内部/外部缘边侧记录起始逻辑块到一个外部/内部缘边侧记录终止逻辑块记录信息信号。
10.一种信息记录方法,用于在一个至少具有一个管理信息区和由多个逻辑块组成的用户数据区的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信息信号,其特征在于该信息记录方法包括:
在盘形记录媒体的所述用户数据区中从一个记录起始逻辑块到一个记录终止逻辑块连续地记录信息信号,并且再从记录起始逻辑块记录该信息信号。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步骤包括:
将用户数据区分离成多个数据区;以及
从所述盘形记录媒体的每个数据区中从记录起始逻辑块到记录终止逻辑块连续地记录信息信号,并且再从记录起始逻辑块记录信息信号。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步骤包括将记录在所述多个数据区中的第一数据区中的至少一部分信息信号记录在除1所述第一数据区的数据区中。
13.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步骤包括控制每一数据区中的信息信号的记录频率,用以从一个数据区到另一个数据区分级记录期限。
14.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区域有一个记录起始逻辑块,该块被排列在一位置上该位置相应于从记录起始逻辑块位置移动到记录终止逻辑块所需的时间。
15.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n个盘形记录媒体上来记录信息信号时,所述记录步骤包括将所述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容量分为n元组用于执行记录。
16.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n个盘形记录媒体上记录信息信号时,所述记录步骤包括将每个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分离成m数据区,以分离成n×m数据区用于执行记录。
17.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步骤包括将每个数据区至少分成两个区,即一个外部缘边侧区和内部缘边侧区;以及
在一个外部缘边侧区内,从外部/内部缘边侧区记录起始逻辑块到内部/外部缘边侧记录终止逻辑块记录信息信号,以及还在一个内部缘边侧区内,从一个内部/外部缘边侧记录起始逻辑块到一个外部/内部缘边侧记录终止逻辑块记录信息信号。
18.一种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记录/重放装置包括:
盘形记录媒体,至少具有一个管理信息区和一个由多个逻辑块组成的用户数据区;
记录装置,用于在所述存贮装置的所述用户数据区中,从记录起始逻辑块到记录终止逻辑块连续地记录信息,并再从记录起始块记录该信息信号;以及
重放装置,用于重放存贮在所述记录装置中的信息信号;
所述记录装置和该重放装置在所述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中记录信息信号,并且重放记录在该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中该信息信号。
19.按照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包括
分离装置,用于将所述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分离成多个数据区。
20.一种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记录/重放方法包括:
在具有管理信息区和由多个逻辑块组成的用户数据区的盘形记录媒体上,从记录起始逻辑块到记录终止逻辑块连续地记录信息信号,并且再从记录起始逻辑块记录信息;以及
重放记录在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中的信息信号。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分离成多个数据区;以及
在所述数据区中记录信息,同时重放记录在盘形记录媒体的用户数据区中的信息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5249298A JP4228407B2 (ja) | 1998-03-04 | 1998-03-04 |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
JP052492/98 | 1998-03-04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106108XA Division CN1147851C (zh) | 1998-03-04 | 1999-03-04 | 信息记录方法和设备,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设备 |
CN2003101010040A Division CN1495774B (zh) | 1998-03-04 | 1999-03-04 |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73813A true CN1873813A (zh) | 2006-12-06 |
CN1873813B CN1873813B (zh) | 2010-10-13 |
Family
ID=1291622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31010100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495774B (zh) | 1998-03-04 | 1999-03-04 |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装置 |
CN20061009584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3813B (zh) | 1998-03-04 | 1999-03-04 |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 |
CNB9910610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7851C (zh) | 1998-03-04 | 1999-03-04 | 信息记录方法和设备,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31010100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495774B (zh) | 1998-03-04 | 1999-03-04 | 信息记录方法和装置,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10610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7851C (zh) | 1998-03-04 | 1999-03-04 | 信息记录方法和设备,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6813681B1 (zh) |
JP (1) | JP4228407B2 (zh) |
KR (1) | KR100630244B1 (zh) |
CN (3) | CN1495774B (zh) |
MY (1) | MY125614A (zh) |
SG (1) | SG87794A1 (zh) |
TW (1) | TW4196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28407B2 (ja) * | 1998-03-04 | 2009-02-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
JPH11259980A (ja) * | 1998-03-09 | 1999-09-24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情報記録装置 |
US6370090B1 (en) * | 1998-06-10 | 2002-04-09 | U.S. Philips Corporation | Method, device,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 for storing audio-centered information with a multi-level table-of-contents (toc) mechanism and doubling of area-tocs, a device for use with such mechanism and a unitary storage medium having such mechanism |
KR100601598B1 (ko) * | 1998-06-15 | 2006-07-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록 방지 정보를 저장하는 기록 매체와 기록 방지 방법 |
EP1089572B1 (en) * | 1999-09-30 | 2011-09-21 | Sony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 medium |
JP3629216B2 (ja) * | 2001-03-08 | 2005-03-16 | 株式会社東芝 | デフラグメンテーション機能を有するディスク記憶システム、及び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フラグメンテーション方法 |
TWI238397B (en) * | 2001-04-25 | 2005-08-21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ethod and devices for storing and reading data on a storage medium and storage medium |
US20040032813A1 (en) * | 2002-06-05 | 2004-02-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ptical disc having plurality of recording layers, record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method therefor |
US7649824B2 (en) * | 2002-07-01 | 2010-01-1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Optical storage medium control data region |
JP2004087011A (ja) * | 2002-08-28 | 2004-03-18 | Hitachi Ltd | 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
AU2003303260A1 (en) * | 2002-12-20 | 2004-07-1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ethod for dividing user storage space of an optical disc, optical disc having divided storage spa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toring information |
TW200641804A (en) * | 2005-05-25 | 2006-12-01 | Benq Corp | Method for recovering data from optical disc with damaged TOC |
US7366887B2 (en) * | 2005-07-11 | 2008-04-29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ading programs from HDD independent of operating system |
JP2007074549A (ja) * | 2005-09-08 | 2007-03-22 | Toshiba Corp |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 |
CN101360243A (zh) * | 2008-09-24 | 2009-02-0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反馈参考帧的视频通信系统及方法 |
JP2009140510A (ja) * | 2009-01-15 | 2009-06-25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出力装置 |
JP5185188B2 (ja) * | 2009-05-08 | 2013-04-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映像再生装置の自動検証システム |
US9338523B2 (en) * | 2009-12-21 | 2016-05-10 | Echostar Technologies L.L.C. | Audio splitting with codec-enforced frame sizes |
CN112765047B (zh) * | 2019-10-21 | 2024-07-12 |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重写数据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78909B2 (ja) * | 1992-01-10 | 2001-06-25 | 株式会社東芝 | 半導体メモリ装置 |
US5426538A (en) * | 1992-03-13 | 1995-06-20 | Sony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establishing an after-recording area |
JPH06150565A (ja) * | 1992-10-30 | 1994-05-31 | Sony Corp | データ記録媒体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
JPH06150625A (ja) * | 1992-11-02 | 1994-05-31 | Fujitsu Ltd | 音声と同期したムービー再生方式 |
JP3431030B2 (ja) * | 1992-11-12 | 2003-07-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 |
JP3395235B2 (ja) * | 1993-02-09 | 2003-04-0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ディスク |
JP3463352B2 (ja) | 1993-07-23 | 2003-11-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再生装置 |
JPH07220401A (ja) | 1994-02-02 | 1995-08-18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ディジタル情報の蓄積方法 |
MY114518A (en) * | 1994-03-19 | 2002-11-30 | Sony Corp |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then playing information back from that disk |
JPH08185676A (ja) * | 1994-12-28 | 1996-07-16 | Sony Corp | 磁気デイスク及びデイスク装置 |
JP3544570B2 (ja) * | 1994-12-29 | 2004-07-21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書替型光記録媒体及び情報管理方法 |
CA2168327C (en) * | 1995-01-30 | 2000-04-11 | Shinichi Kikuchi | A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a data containing navigation data is recorde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a data according to navigationdata,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 data containing navigation data on a recording medium. |
JPH08249824A (ja) * | 1995-03-15 | 1996-09-27 | Nikon Corp |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
US5813010A (en) * | 1995-04-14 | 1998-09-22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dia with parental control |
WO1997032306A1 (fr) * | 1996-02-27 | 1997-09-04 | Sony Corporation |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de type disque et unite de disques associee |
US6160950A (en) * | 1996-07-18 | 2000-12-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a digest of a program |
US6084731A (en) * | 1996-12-26 | 2000-07-04 | Sony Corporation | Disk-lik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synchronizing method utilizing rotational angle |
JP4228407B2 (ja) * | 1998-03-04 | 2009-02-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
-
1998
- 1998-03-04 JP JP05249298A patent/JP422840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
- 1999-03-03 SG SG9901284A patent/SG87794A1/en unknown
- 1999-03-03 US US09/261,335 patent/US681368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3-03 MY MYPI99000766A patent/MY125614A/en unknown
- 1999-03-03 TW TW088103246A patent/TW41965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3-04 KR KR1019990007104A patent/KR10063024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3-04 CN CN2003101010040A patent/CN149577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3-04 CN CN2006100958425A patent/CN187381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3-04 CN CNB99106108XA patent/CN114785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9-23 US US10/668,635 patent/US2004005986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
- 2007-06-07 US US11/810,765 patent/US742661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SG87794A1 (en) | 2002-04-16 |
CN1495774A (zh) | 2004-05-12 |
JPH11250585A (ja) | 1999-09-17 |
CN1873813B (zh) | 2010-10-13 |
US7426615B2 (en) | 2008-09-16 |
CN1495774B (zh) | 2010-06-23 |
JP4228407B2 (ja) | 2009-02-25 |
CN1147851C (zh) | 2004-04-28 |
KR19990077591A (ko) | 1999-10-25 |
CN1233051A (zh) | 1999-10-27 |
US20040059868A1 (en) | 2004-03-25 |
US20070245078A1 (en) | 2007-10-18 |
TW419652B (en) | 2001-01-21 |
US6813681B1 (en) | 2004-11-02 |
KR100630244B1 (ko) | 2006-10-02 |
MY125614A (en) | 2006-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7851C (zh) | 信息记录方法和设备,信息记录/重放方法和设备 | |
CN1127083C (zh) | 记录媒质和再现装置 | |
CN1195301C (zh) | 记录/再现装置和方法 | |
CN1197060C (zh) | 光盘、记录和读取盘上信息的方法和所用装置 | |
CN1102791C (zh) | 光盘、记录和读取盘上信息的方法及其所用装置 | |
CN1148754C (zh) | 信息记录和重放系统,信息记录和重放方法 | |
CN1255800C (zh) | 产生要记录的信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
CN1244106C (zh) |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 |
CN1251461A (zh) | 用于具有叠加子信息的视频的数字记录/再现方法和装置 | |
CN1423277A (zh) | 记录方法 | |
CN1258763C (zh) | 识别光盘的方法、重放光盘的方法和光盘设备 | |
CN1484221A (zh) | 信号记录/再生装置和方法 | |
CN1681308A (zh) | 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 |
CN1163068C (zh) | 数字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数字信号记录和重放装置 | |
CN1187750C (zh) |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及信息处理方法 | |
CN1182527C (zh) | 再生方法及再生装置 | |
CN1463440A (zh) | 信息信号编辑装置,信息信号编辑方法,以及信息信号编辑程序 | |
CN1365497A (zh) | 记录方法、记录媒体和记录装置 | |
CN1764967A (zh) | 数据处理装置 | |
CN1269127C (zh) | 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 | |
CN1904857A (zh) | 内容数据记录设备和记录控制方法 | |
JP3540761B2 (ja) |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動画再生方法 | |
CN1168325C (zh) | 磁带记录设备和方法、磁带再现设备和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
CN1278331C (zh) | 记录装置、重放装置、解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3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