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7014A -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7014A
CN1867014A CN 200610003522 CN200610003522A CN1867014A CN 1867014 A CN1867014 A CN 1867014A CN 200610003522 CN200610003522 CN 200610003522 CN 200610003522 A CN200610003522 A CN 200610003522A CN 1867014 A CN1867014 A CN 1867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portable terminal
supervising device
thef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35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建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100035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67014A/zh
Publication of CN1867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7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提供由无线发送模块与无线接收报警模块组成的防盗系统,无线发送模块与无线接收报警模块至少包括其中之一设于移动终端上,至少包括另外一个独立设置作为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无线发送模块向无线接收报警模块发送信息;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当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没有收到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时报警。在移动终端被盗时第一时间在第一现场给出有效的提醒,揭露盗窃者的行为。并且本发明设于移动终端中的各模块可采用移动终端中现有的“蓝牙模块”实现,而设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的各模块可以由通过改造“蓝牙耳机”实现,这样,使得本发明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对移动终端的改动小。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由于手机存储有大量的隐私信息、联系电话、通讯记录、备忘录、短信,或者与游戏供应商、增殖服务供应商的账号、密码等实施绑定,或者定制了不限制时间、地域的呼叫和接入业务,或者具有小区入口、楼门、家门、办公室门、保险柜、汽车、计算机、移动硬盘的″门禁″开启功能,一旦手机被盗或者丢失,非法用户可能给合法用户带来各种损失和麻烦。因此,手机防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现有技术有两种主要实现方案,下面分别对两种方案进行描述。
中国专利《能够失而复得的数字移动电话的设计方法》(申请号:00136188.0)公开了一种能够失而复得的数字移动电话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为,在移动电话中装入非法的用户识别模块时,移动电话会在正常的待机情况下自动或者定时拨打原来已经输入的合法号码。这个技术方案可以使合法机主和非法机主取得联系,或者合法机主根据自己移动电话上显示的号码直接报警。其显著特征是能够准确且隐蔽地寻找到被偷盗、抢骗或遗失的手机非法使用者,然后通过法律或其它手段追回该手机。该方法不仅能够打击偷盗或抢骗手机的犯罪分子,提高破案率,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手机丢失后无线索可追查的状况,减少人们因疏忽大意造成的经济损失。
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合法用户首先需要到运营商处办理取回号码的业务,在此之前非法用户依旧可以使用该移动电话进行通信,对该移动电话内部原先存储的合法机主的私人信息进行浏览和查看。
日本专利(申请号:JP-A-2-196532)公开的方法是,把被盗窃的移动电话的ID号码登记在无线基站中。当接收到由被盗的移动电话的呼叫时,该基站就连续发射数据删除信号来删除电话功能所必要的数据,从而阻止别人非法使用被盗窃的移动电话。
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按照该技术,基站只有在收到来自被盗电话的呼叫时才发射数据删除信号,而不能为阻止非法使用而主动删除电话功能所必要的数据。另外,每一次收到包括一个ID号码的呼叫时,基站必须决定所收到的ID号码是否与基站内所登记的被盗移动电话的大量ID号码中的某一个号码相同。这种决定操作给基站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还会影响该基站的始发呼叫操作。
由上述可见,目前大多数的手机防盗方案,都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就是:不能在手机被盗的那个关键时刻给出有效的提醒,并揭露被盗者。现有的大多数方案都是在手机被盗以后,通过锁定或者自爆的方式来禁止被他人使用,失主并不能挽回损失;即使是能够追踪丢失手机的方案也需要网络测的配合,而且失主要做大量的工作,同时要求手机不能被关机。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在移动终端被盗时第一时间在第一现场给出有效的提醒,揭露盗窃者的行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包括:
无线发送模块:向无线接收报警模块发送信息;
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当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没有收到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时报警;
无线发送模块与无线接收报警模块其中之一设于移动终端上,另一个独立设置作为无线防盗监控装置。
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与无线接收报警模块各包括两个,其中:
一组无线发送模块与两个无线接收报警模块设置于移动终端上,另一组无线发送模块与两个无线接收报警模块独立设置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当任意一个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没有收到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时报警。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设置模块:设于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用于设置无线发送模块和/或无线接收报警模块的工作参数;和/或,
无线搜索模块: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搜索对端,并确定对端是否开启并正常工作,当确认对端正常工作时启动防盗监控功能,否则本端休眠,并定时搜索对端。
所述的设置模块包括:
间隔时间设定模块:设置发送和/或接收信息的间隔时间;和/或,
发射的距离设定模块:设置并调节发送信息的功率,控制发送信息的有效距离;和/或,
报警方式设定模块:设置报警的方式。
所述的无线防盗监控装置还包括:
控制开关:用于关闭/打开无线防盗监控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交互信息,且移动终端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监测是否收到对端发来的信息,如在预定的时间内未接收到对端发来的信息,则报警。
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
A、移动终端向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发送信息,如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没收到移动终端发来的信息,则报警;或者,
B、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向移动终端发送信息,如移动终端没收到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发来的信息,则报警;或者,
C、移动终端向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发送请求信息,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接收到此请求信息后反馈一个确认信息,移动终端接收此确认信息;
如移动终端没收到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反馈的确认信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没收到移动终端的请求信息,则报警;或者,
D、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向移动终端发送请求信息,移动终端接收到此请求信息后反馈一个确认信息,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接收此确认信息;
如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没收到移动终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和/或,移动终端没收到无线防盗监控装置的请求信息,则报警。
本发明中,还包括:
所述的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中的发送方定时向接收方发送信息;和/或,
所述的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的发送方可以调节发送信息的功率,控制发送信息的距离。
所述的报警的方式包括:铃声报警、振动提示和/或闪光提示。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在开机后,首先搜索并检测对方是否开启并正常工作,如是,则进入防盗控制模式;否则,进入休眠状态,并定时搜索并检测对方是否开启并正常工作。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提供由无线发送模块与无线接收报警模块组成的防盗系统,无线发送模块与无线接收报警模块至少包括其中之一设于移动终端上,至少包括另外一个独立设置作为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无线发送模块向无线接收报警模块发送信息;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当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没有收到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时报警。在移动终端被盗时第一时间在第一现场给出有效的提醒,揭露盗窃者的行为。并且本发明设于移动终端中的各模块可采用移动终端中现有的基于蓝牙技术的“蓝牙模块”来实现,而设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一的各模块可以通过针对基于蓝牙技术的“蓝牙耳机”的改造实现。本发明利用目前在手机上已经比较成熟的蓝牙技术,因此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且对移动终端的改动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提供一个由无线发送模块与无线接收报警模块组成的防盗系统,无线发送模块与无线接收报警模块其中之一设于移动终端上,另一个独立设置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无线发送模块向无线接收报警模块发送信息;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当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没有收到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时报警。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包括一个无线发送模块与一个无线接收报警模块,其中无线发送模块独立设置作为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无线接收报警模块设于移动终端上,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的无线发送模块发送设定功率的信息至移动终端,此设定功率限定了信息的发射距离。
如果移动终端的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没有收到上此信息就报警。也就是说当移动终端被盗,离开移动终端的主人超过设定的距离时,在盗窃者处的移动终端开始报警。盗窃者当场就会被发现,避免移动终端被盗。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种结构,无线发送模块独立设置于移动终端上,无线接收报警模块独立设置作为无线防盗监控装置,移动终端上的无线发送模块发送设定功率的信息至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此设定功率限定了信息的发射距离。
如果无线防盗监控装置的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没有收到上此信息就报警。也就是说当移动终端被盗,离开移动终端的主人超过设定的距离时,在移动终端的主人的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开始报警。提示移动终端的主人移动终端已经被盗,马上查找,盗窃者一般当场就会被发现,避免移动终端被盗。这种方式,因为报警发生在移动终端的主人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只针对于大型的易于发现的移动终端有很好的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可包括设置模块,设置模块可同时设于移动终端和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也可只设置于移动终端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用于设置无线发送模块和/或无线接收报警模块的工作参数;设置模块一般至少要包括下述模块中的一个或全部:
间隔时间设定模块,用于设置发送和/或接收信息的间隔时间;
发射的距离设定模块,用于设置并调节发送信息的功率,控制发送信息的有效距离;
报警方式设定模块,用于设置报警的方式。
本实施例还可包括控制开关,设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用于关闭/打开无线防盗监控装置。
本实施例还可包括无线搜索模块,无线搜索模块可同时设于移动终端和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也可只设置于移动终端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用于搜索对方是否开启并正常工作。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可包括设置模块,设置模块可同时设于移动终端和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也可只设置于移动终端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用于设置无线发送模块和/或无线接收报警模块的工作参数;设置模块一般至少要包括下述模块中的一个或全部:
间隔时间设定模块,用于设置发送和/或接收信息的间隔时间;
发射的距离设定模块,用于设置并调节发送信息的功率,控制发送信息的有效距离;
报警方式设定模块,用于设置报警的方式。
本实施例还可包括控制开关,设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用于关闭/打开无线防盗监控装置。
本实施例还可包括无线搜索模块,无线搜索模块可同时设于移动终端和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也可只设置于移动终端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用于搜索对方是否开启并正常工作。
实施例一到四均是单方面报警的方式,以下的几个实施方式是双方均可产生报警的方式。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包括两个无线发送模块与两个无线接收报警模块,一组无线发送模块与两个无线接收报警模块设置于移动终端上,另一组无线发送模块与两个无线接收报警模块独立设置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当任意一个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没有收到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设定功率信息时就报警。也就是说当移动终端被盗,离开移动终端的主人超过设定的距离时,因移动终端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均无法收到对方的信息,则在双方处均开始报警。盗窃者当场就会被发现,避免移动终端被盗。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可包括设置模块,设置模块可同时设于移动终端和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也可只设置于移动终端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用于设置无线发送模块和/或无线接收报警模块的工作参数;设置模块一般至少要包括下述模块中的一个或全部:
间隔时间设定模块,用于设置发送和/或接收信息的间隔时间;
发射的距离设定模块,用于设置并调节发送信息的功率,控制发送信息的有效距离;
报警方式设定模块,用于设置报警的方式。
本实施例还可包括控制开关,设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用于关闭/打开无线防盗监控装置。
本实施例还可包括无线搜索模块,无线搜索模块可同时设于移动终端和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也可只设置于移动终端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用于搜索对方是否开启并正常工作。
以上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设于移动终端中的各模块可采用移动终端中现有的基于蓝牙技术的“蓝牙模块”来实现,而设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一的各模块可以通过对基于蓝牙技术的“蓝牙耳机”的改造实现。本发明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利用目前在手机上已经比较成熟的蓝牙技术,这样实现起来会比较容易,且对移动终端的改动小。
本发明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具体的过程为移动终端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交互信息;如接收方没收到发送方发来的信息,则报警。针对于上述的几个实施例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方式:
1、移动终端向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发送信息,如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没收到移动终端发来的信息,则报警;
2、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向移动终端发送信息,如移动终端没收到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发来的信息,则报警;
3、移动终端向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发送请求信息,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接收到此请求信息后反馈一个确认信息,移动终端接收此确认信息;
如移动终端没收到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反馈的确认信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没收到移动终端的请求信息,则报警;
4、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向移动终端发送请求信息,移动终端接收到此请求信息后反馈一个确认信息,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接收此确认信息;
如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没收到移动终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和/或,移动终端没收到无线防盗监控装置的请求信息,则报警。
上述的各方式在其发送方发送信息时可以是连续发送也可以是发送方定时向接收方发送信息。定时的时长可由发送方预先设置好。同时,发送方发送信息时还可以调节发送信息的功率,控制发射的距离。
上述的各方式的报警的方式也可预先设置,包括:
1、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将铃声设置为设定的报警铃声,并以设定的音量播放此报警铃声,所述的设定的音量可设为最大值,也可以不是最大值由用户自己设置,如在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处就可以自己设置为合适的音量;这一方式因其提示的比较明确应用的较多;
2、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将报警方式设置为振动提示,并以设定的强度开始振动提示,所述的设定的强度可设为最大值,也可以不是最大值由用户自己设置,如在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处就可以自己设置为合适的强度,这一方式因提示比较隐蔽,多用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处;
3、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将报警方式设置为闪光提示,并以设定的强度与闪烁频率开始闪光提示,所述的设定的强度可设为最大值。这一方式因提示比较隐蔽,多用于大型的移动终端,或容易发现的情况下。
在设置上述的各方法时,移动终端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在开机后,首先搜索并检测对方是否为开机状态,如是,则进入防盗控制模式;否则,进入休眠状态,并定时搜索并检测对方是否为开机状态。
本发明的防盗方法的具体的实施过程以一个较完整的结构如实施例六为例,其过程如图7所示:
步骤71、移动终端开机后,搜索并检测无线防盗监控装置的工作状态;
步骤72、判断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是否开启,如是执行步骤74,否则,执行步骤73;
步骤73、移动终端中的与防盗相关的模块进入休眠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执行步骤71;
也就是说,移动终端每隔一段时间(可设为10秒)检测一次无线防盗监控装置的工作状态,直到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开启。
步骤74、移动终端进入防盗模式,每间隔一段时间向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发送请求信息;
也就是说,移动终端每隔一段时间(可设为1-5秒)向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发送请求信息;当然也可以连续向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发送请求信息;
步骤75、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接收移动终端发来的请求信息;
步骤76、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判断是否收到移动终端发来的请求信息,如是,执行步骤77,否则执行步骤710;
步骤77、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反馈给移动终端确认信息,
步骤78、移动终端判断是否收到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反馈的确认信息,如是,正常工作返回步骤74,否则执行步骤79;
步骤79、移动终端开始报警;
一般方法是将音量调到最大,播放报警的铃声。
步骤710、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开始报警;
一般方法是播放报警的铃声或开始振动。
为了实现上述的功能还需要在移动终端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做一些相应的设置,例如,设置报警铃声的类型、报警铃声的大小以及是采用铃声报警还是采用振动报警等等。另外,更重要的是设置信息的有效发送范围也就是距离,也就是设置移动终端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间的不报警的最大允许距离。这一距离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不同的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发送模块:向无线接收报警模块发送信息;
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接收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当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没有收到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时报警;
无线发送模块与无线接收报警模块其中之一设于移动终端上,另一个独立设置作为无线防盗监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与无线接收报警模块各包括两个,其中:
一组无线发送模块与两个无线接收报警模块设置于移动终端上,另一组无线发送模块与两个无线接收报警模块独立设置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当任意一个无线接收报警模块没有收到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时报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模块:设于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上,用于设置无线发送模块和/或无线接收报警模块的工作参数;和/或,
无线搜索模块: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搜索对端,并确定对端是否开启并正常工作,当确认对端正常工作时启动防盗监控功能,否则本端休眠,并定时搜索对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模块包括:
间隔时间设定模块:设置发送和/或接收信息的间隔时间;和/或,
发射的距离设定模块:设置并调节发送信息的功率,控制发送信息的有效距离;和/或,
报警方式设定模块:设置报警的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防盗监控装置还包括:
控制开关:用于关闭/打开无线防盗监控装置。
6、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交互信息,且移动终端与无线防盗监控装置监测是否收到对端发来的信息,如在预定的时间内未接收到对端发来的信息,则报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
A、移动终端向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发送信息,如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没收到移动终端发来的信息,则报警;或者,
B、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向移动终端发送信息,如移动终端没收到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发来的信息,则报警;或者,
C、移动终端向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发送请求信息,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接收到此请求信息后反馈一个确认信息,移动终端接收此确认信息;
如移动终端没收到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反馈的确认信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没收到移动终端的请求信息,则报警;或者,
D、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向移动终端发送请求信息,移动终端接收到此请求信息后反馈一个确认信息,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接收此确认信息;
如无线防盗监控装置没收到移动终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和/或,移动终端没收到无线防盗监控装置的请求信息,则报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中的发送方定时向接收方发送信息;和/或,
所述的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的发送方可以调节发送信息的功率,控制发送信息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的方式包括:铃声报警、振动提示和/或闪光提示。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移动终端和/或无线防盗监控装置在开机后,首先搜索并检测对方是否开启并正常工作,如是,则进入防盗控制模式;否则,进入休眠状态,并定时搜索并检测对方是否开启并正常工作。
CN 200610003522 2006-02-07 2006-02-07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8670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03522 CN1867014A (zh) 2006-02-07 2006-02-07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03522 CN1867014A (zh) 2006-02-07 2006-02-07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7014A true CN1867014A (zh) 2006-11-22

Family

ID=37425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03522 Pending CN1867014A (zh) 2006-02-07 2006-02-07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67014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206B (zh) * 2008-02-01 2010-09-08 大叶大学 具无线射频识别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防盗与求援系统及方法
CN101917662A (zh) * 2010-06-23 2010-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防盗装置
CN101227209B (zh) * 2008-01-25 2011-07-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子机的移动终端防盗系统及方法
CN102186166A (zh) * 2011-03-11 2011-09-14 深圳市易联盛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防环境监听和防环境录音的方法
CN101291502B (zh) * 2008-06-16 2012-01-25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手机防盗方法
CN102739870A (zh) * 2012-06-26 2012-10-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的防手机遗失方法及蓝牙防丢手机
CN103209243A (zh) * 2012-01-12 2013-07-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297094A (zh) * 2012-03-01 2013-09-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监控的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3297156A (zh) * 2013-04-27 2013-09-1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
CN103473281A (zh) * 2013-08-29 2013-12-25 南京斯谱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影音图书馆系统
CN104616430A (zh) * 2015-01-20 2015-05-13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警方法及系统
CN104718766A (zh) * 2013-10-08 2015-06-17 清科有限公司 多功能运动耳机
CN112351426A (zh) * 2020-12-16 2021-02-09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终端设备及二者的连接方法
CN113067938A (zh) * 2021-03-29 2021-07-02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智能终端丢失的方法及智能终端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209B (zh) * 2008-01-25 2011-07-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子机的移动终端防盗系统及方法
CN101499206B (zh) * 2008-02-01 2010-09-08 大叶大学 具无线射频识别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防盗与求援系统及方法
CN101291502B (zh) * 2008-06-16 2012-01-25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手机防盗方法
CN101917662B (zh) * 2010-06-23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防盗装置
CN101917662A (zh) * 2010-06-23 2010-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防盗装置
CN102186166A (zh) * 2011-03-11 2011-09-14 深圳市易联盛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防环境监听和防环境录音的方法
CN103209243A (zh) * 2012-01-12 2013-07-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297094A (zh) * 2012-03-01 2013-09-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监控的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3297094B (zh) * 2012-03-01 2016-08-0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监控的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2739870A (zh) * 2012-06-26 2012-10-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的防手机遗失方法及蓝牙防丢手机
CN103297156A (zh) * 2013-04-27 2013-09-1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
CN103473281A (zh) * 2013-08-29 2013-12-25 南京斯谱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影音图书馆系统
CN104718766A (zh) * 2013-10-08 2015-06-17 清科有限公司 多功能运动耳机
CN104616430A (zh) * 2015-01-20 2015-05-13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警方法及系统
CN112351426A (zh) * 2020-12-16 2021-02-09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终端设备及二者的连接方法
CN112351426B (zh) * 2020-12-16 2023-08-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终端设备及二者的连接方法
CN113067938A (zh) * 2021-03-29 2021-07-02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智能终端丢失的方法及智能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7014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系统及方法
CN100337505C (zh) 实现监护功能的移动终端及其监护的方法
CN101052190A (zh) 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与防盗移动终端
CN1541015A (zh) 应用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实现手机防盗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946230A (zh) 手机防盗的方法
CN1492714A (zh) 移动电话、其使用的局部无线通信方法及其程序
CN1487718A (zh) 通信终端设备、电话单元和呼叫者信息通知系统
CN1349370A (zh) 具有改进的呼叫优先权通知功能的电信设备与通知方法
CN1829365A (zh) 可实现移动终端区域锁定的用户识别模块及方法
CN1433241A (zh) 移动电话、呼叫控制方法及呼入控制方法
CN1645426A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无线报警系统
CN1321050A (zh) 移动电话
CN1606284A (zh) 移动通信系统
CN101043654A (zh) 紧急信息即时接收方法和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1056384A (zh) 远程监控业务实现方法及视讯终端设备
CN1867004A (zh) 一种指示用户终端状态的实现方法
CN101076153A (zh) 呼叫转移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968333A (zh) 一种振铃系统、装置及方法和媒体资源服务器
CN162016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用户合法性的验证方法
CN1301027C (zh) 带有附属机的移动电话
CN1469675A (zh) 对移动通信终端与用户识别模块进行绑定的方法
CN1620166A (zh) 一种验证移动终端用户合法性的方法
CN1843021A (zh) 用于远程询问在电信装置中存储的信息的方法及具有远程询问存储的信息的功能的电信装置
CN1589044A (zh) 具有防盗抢追踪功能的数字移动电话及其防盗抢追踪方法
CN1744140A (zh) 远程可视防盗报警系统及其防盗报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