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1544A -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1544A
CN1851544A CN 200610084274 CN200610084274A CN1851544A CN 1851544 A CN1851544 A CN 1851544A CN 200610084274 CN200610084274 CN 200610084274 CN 200610084274 A CN200610084274 A CN 200610084274A CN 1851544 A CN1851544 A CN 1851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ubstrate
backlight module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reflex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842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8895C (zh
Inventor
吕益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B2006100842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68895C/zh
Publication of CN1851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1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88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889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一导光板、一反射罩、一第一承载基板以及一第二承载基板。该多个发光二极管用来发射光线。该导光板用来导引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该反射罩用来容置所述发光二极管。该第一承载基板用来承载所述发光二极管。该第二承载基板用来承载该第一承载基板,且该第二承载基板的面积大于该第一承载基板的面积。

Description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以及对应的组装方法,特别是一种能容易组装发光源的背光模块以及对应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为液晶显示器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panel,LCD panel)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块的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透过简洁有效光机构转化成高亮度且均一辉度的面光源,以提供液晶显示器面板背光光源。液晶显示器面板现已广泛应用于监视器、笔记本计算机、数字相机及投影机等具成长潜力的电子产品,尤以笔记本计算机及LCD监视器等大尺寸用面板需求最大,也因此对于背光模块需求成长也日趋强烈。
背光模块其主要由发光源(例如冷阴极荧光管、热阴极荧光管、发光二极管)、反射片(Reflector)、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扩散片(Diffusion sheet)、棱镜片(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及外框等组件组装而成。发光源射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会导引射入的光源将其分布成均匀的面光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反射片会将射向反射片方向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防止光源外漏,以增加光的使用效率。由导光板射出的光线再经扩散片的均光作用与棱镜片的集光作用,提高光源的亮度与均匀度后,再将光线射入液晶面板内。
由于冷阴极荧光灯管含有汞蒸气,易造成环境与人员的污染,而且冷阴极灯管所需的电子功率较大,且其使用寿命约为20,000小时,也因此产业界逐渐利用发光二极管来取代冷阴极荧光灯管。发光二极管不含汞蒸汽故不会对环境与人员造成污染,而且
发光二极管还具备低耗电量,且使用寿命长达50,000小时等优势。
请参阅图1,图1是传统液晶模块5的剖面示意图。液晶模块5大体上包括背光模块10以及液晶面板11,并以外框15固定保护背光模块10以及液晶面板11。背光模块10包括一反射罩12、多个发光二极管14、一导光板16、反射片17以及一承载基板18。传统的组装方式是先将多个发光二极管14先放置于长条状的承载基板18上,再将承载多个发光二极管14的承载基板18安装于反射罩12的凹槽20内,最后再将反射片17与导光板16安装于反射罩12上。由于现在的背光模块都在追求轻薄短小的特质,所以目前用来容置发光二极管14的凹槽20的间隙H仅约2毫米,如此狭窄的间隙H会使得组装人员在将长条状的承载基板18放置于反射罩12的凹槽20的过程十分不易,进而影响组装效率。也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改善组装效率的背光模块是业界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组装效率的背光模块以及对应的组装方法,以解决上述先前技术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一导光板、一反射罩、一第一承载基板以及一第二承载基板。该多个发光二极管用来发射光线。该导光板用来导引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该反射罩用来容置所述发光二极管。该第一承载基板用来承载所述发光二极管。该第二承载基板用来承载该第一承载基板,且该第二承载基板的面积大于该第一承载基板的面积。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组装背光模块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将设置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的一第一承载基板设置于一第二承载基板上,其中该第二承载基板的面积大于该第一承载基板;将放置有该第一承载基板的该第二承载基板安装于一反射罩之中;以及将一导光板放置于该第二承载基板上。
本发明的一优点在于,将承载有发光二极管的第一承载基板放置在一第二承载基板上,由于第二承载基板面积大于第一承载基板,所以相较于先前技术,组装人员比较容易将第二承载基板推入反射罩的狭窄凹槽内,而增加组装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一导光板、一反射罩以及一承载基板。该反射罩包括一凹槽,该凹槽是由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以及一第三面所形成,其中该第一面与该第三面相对设置,该第三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一面的面积,该第二面介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三面之间。该承载基板,安装于该反射罩的该第三面,用来承载所述发光二极管,其中该承载基板固定于该第三面时,部分该承载基板凸出于该第一面投影于该第三面的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装背光模块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一反射罩,该反射罩包括一凹槽,该凹槽是由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以及一第三面所形成,其中该第一面与该第三面相对设置,该第三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一面的面积,该第二面介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三面之间;以及
将设置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的一承载基板设置于该反射罩的第三面,使得部分该承载基板凸出于该第一面投影于该第三面的区域。
本发明的一优点在于,由于承载基板的面积大于反射罩的第一面投影于第三面的区域,所以相较于先前技术,组装人员比较容易将承载有发光二极管的承载基板推入反射罩的狭窄凹槽内,而增加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液晶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组装完成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发光二极管、第一承载基板、第二承载基板以及粘合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组件组装于反射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背光模块与液晶面板组装完成后的液晶模块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组装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组装方法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5   液晶模块          11  液晶面板
10  背光模块          12  反射罩
14  发光二极管        16  导光板
17  反射片            18  承载基板
20  反射罩凹槽        30  背光模块
34  发光二极管        36  第一承载基板
38  第二承载基板      40  反射罩
42  粘合件            48  反射片
44  反射罩凹槽        50  导光板
52  发光光轴          60  液晶模块
61  液晶面板          65  外框
80  背光模块          82  反射罩
84  反射罩凹槽        86  发光二极管
88  承载基板          841 第一面
842 第二面            843 第三面
881 第一区            882 第二区
90  发光光轴A施力方向
H、D凹槽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2是本发明的背光模块30组装完成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背光模块30的发光二极管、第一承载基板、第二承载基板以及粘合件的示意图。背光模块30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34、一第一承载基板36以及一第二承载基板38。多个发光二极管34先安装于第一承载基板36之上,第一承载基板36可为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是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接下来利用一粘合件42将第一承载基板36固定在第二承载基板38上。请注意,第二承载基板38的面积大于第一承载基板36,其目的是为了使得第一承载基板36固定于第二承载基板38之后,第二承载基板38能突出于第一承载基板36。由于粘合件42用来将第一承载基板36固定在第二承载基板38上,故粘合件42可为双面胶带等,或是举凡可用来粘合第一承载基板36与第二承载基板38的对象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3、图4以及图5。图4是图3的组件组装于反射罩40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背光模块30与液晶面板61组装完成后的液晶模块60剖面示意图。当第一承载基板36粘合于第二承载基板38后,由于第二承载基板38的面积大于第一承载基板36,所以在组装时,只要将第二承载基板38放置在反射罩40之上,接下来突出于第一承载基板36的第二承载基板38即可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轻易的推入反射罩40的凹槽44中。之后,再将反射片48、导光板50等组件依序放置在第二承载基板38上即完成背光模块30的初步组装。最后,再将液晶面板61安装于背光模块30之上,并将一外框65固定保护背光模块30,即完成液晶模块60的组装。
请参阅图5,为了使得发光二极管34发射出来的光线经由导光板50导引之后能达到最佳的发光效率,在组装时,可以适度的调整第一承载基板36的高度或是粘合件42的高度,使得发光二极管34的发光光轴52大致重合于导光板50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请注意,第二承载基板38可以为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一有机膜片、一高分子膜片或一金属材质等具有基本刚性的材质。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组装方法流程图。
步骤100:将设置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34的一第一承载基板36设置于一第二承载基板38上,其中第二承载基板38的面积大于第一承载基板36。
步骤102:将放置有第一承载基板36的第二承载基板38安装于一反射罩40的凹槽44中。
步骤104:将一反射片48以及一导光板50放置于该第二承载基板38上。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模块60的示意图。背光模块80包括一反射罩82,反射罩82具有一凹槽84。凹槽84是由一第一面841,一第三面843以及介于该第一面841以及该第三面843的一第二面842所形成,承载多个发光二极管86的承载基板88设置于反射罩82的第三面843。请注意,承载基板88固定于第三面g43时,部分承载基板88凸出于第一面841投影于第三面843的区域。换句话说,在安装时,组装人员可将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86的承载基板88,以持有承载基板88的第二区882的方式,轻易地将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86的第一区881推入凹槽84之中。这么一来,承载基板88用来放置发光二极管86的第一区881仍置于凹槽84之中,而第二区882则凸出于第一面841投影于第三面843的区域。接下来,第二区882上则可以放置反射片48,之后再将导光板50等组件放置在反射片48上,即完成整个背光模块80的组装。最后,再将背光模块80与液晶面板61加以组装即完成液晶模块60的安装。
请一并参阅图7以及图8,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组装方法流程图。在此实施例中,组装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400:提供一反射罩82,反射罩82包括一凹槽84,凹槽84是由一第一面841、一第二面842以及一第三面843所形成,其中第一面841与第三面843相对设置,第三面843的面积大于第一面841的面积,第二面842介于第一面841与第三面843之间。
步骤402:将设置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86的一承载基板88设置于反射罩82的第三面843,使得承载发光二极管86的承载基板88的第一区881与第一面841投影于该第三面843的区域相重合,而未承载发光二极管86的承载基板88的第二区882则凸出于第一面841投影于第三面843的区域。
步骤404:将一反射片48以及一导光板50放置于承载基板88的第二区882上。
为了使得发光二极管86发射出来的光线经由导光板50导引之后能达到最佳的发光效率,在组装时,可以选择适度高度的承载基板88,使得发光二极管86的发光光轴大致重合于导光板50的高度的二分之一。除此之外,承载基板88是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一有机膜片、一高分子膜片或一金属材质。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提供一第二承载基板,并将承载有发光二极管的第一承载基板放置在第二承载基板上,由于第二承载基板面积大于第一承载基板,所以组装人员只要将第二承载基板放置于反射罩上之后,再推入反射罩的狭窄凹槽内,而不需要像先前技术一样必须小心将装载有发光二极管的长条状第一承载基板塞入反射罩的狭窄凹槽,所以可以增加组装效率。而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则提供一承载基板,该承载基板的面积大于反射罩的第一面投影于第三面的区域,所以相较于先前技术,组装人员比较容易将承载有发光二极管的承载基板推入反射罩的狭窄凹槽内,而增加组装效率。除此之外,本发明也可以借由调整承载基板的高度或是粘合件的高度,来调整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中心的一致性,以使发光二极管的光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业内人士,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
多个发光二极管;
一导光板;
一反射罩,用来容置所述发光二极管;
一第一承载基板,用来承载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
一第二承载基板,该第二承载基板的面积大于该第一承载基板的面积,该第二承载基板用来承载该第一承载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还包括一粘合件,用来将该第一承载基板粘固于该第二承载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具有一发光光轴,该发光光轴大致重合于该导光板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还包括一反射片,放置于至少部分的该第二承载基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导光板置于该反射片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二承载基板是一软性电路板、一印刷电路板、一有机膜片、一高分子膜片或一金属材质。
7.一种组装背光模块的方法,其包括:
将设置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的一第一承载基板设置于一第二承载基板上,其中该第二承载基板的面积大于该第一承载基板;
将放置有该第一承载基板的该第二承载基板安装于一反射罩之中;以及
将一反射片放置于该第二承载基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放置有该第一承载基板的该第二承载基板安装于一反射罩之中的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将一导光板放置于该反射片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承载基板是一软性电路板、一印刷电路板、一有机膜片、一高分子膜片或一金属材质。
10.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
多个发光二极管;
一导光板;
一反射罩,其包括一凹槽,该凹槽是由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以及一第三面所形成,其中该第一面与该第三面相对设置,该第三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一面的面积,该第二面介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三面之间;以及
一承载基板,安装于该反射罩的该第三面,用来承载所述发光二极管,其中该承载基板固定于该第三面时,部分该承载基板凸出于该第一面投影于该第三面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具有一发光光轴,该发光光轴大致重合于该导光板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还包括一反射片,放置于至少部分的该承载基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导光板置于该反射片之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承载基板是一软性电路板、一印刷电路板、一有机膜片、一高分子膜片或一金属材质。
15.一种组装背光模块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一反射罩,该反射罩包括一凹槽,该凹槽是由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以及一第三面所形成,其中该第一面与该第三面相对设置,该第三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一面的面积,该第二面介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三面之间;以及
将设置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的一承载基板设置于该反射罩的第三面,使得部分该承载基板凸出于该第一面投影于该第三面的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一导光板放置于该承载基板上。
CNB2006100842749A 2006-05-30 2006-05-30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889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842749A CN100368895C (zh) 2006-05-30 2006-05-30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842749A CN100368895C (zh) 2006-05-30 2006-05-30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1544A true CN1851544A (zh) 2006-10-25
CN100368895C CN100368895C (zh) 2008-02-13

Family

ID=37133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427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8895C (zh) 2006-05-30 2006-05-30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68895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825A (zh) * 2009-04-22 2012-03-28 索尼公司 背光单元
CN102187146B (zh) * 2008-10-15 2013-12-11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WO2019000536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US10429574B2 (en) 2017-06-30 2019-10-0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9637B1 (en) * 1999-06-09 2002-12-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CN1189951C (zh) * 2000-04-24 2005-02-16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侧发射型半导体光发射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3642263B2 (ja) * 2000-05-23 2005-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2185049A (ja) * 2000-11-08 2002-06-28 Lumileds Lighting Us Llc フリップチップ発光ダイオードおよびフリップチップ静電放電保護チップをパッケージにおける電極にダイレクトボンディングする方法
JP2002169152A (ja) * 2000-11-29 2002-06-14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672646B1 (ko) * 2003-10-31 2007-01-2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이 장착된 액정표시장치
CN1306324C (zh) * 2004-01-12 2007-03-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
JP2005217369A (ja) * 2004-02-02 2005-08-11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発光ダイオード装置用接着シート及び発光ダイオード装置
JP4761736B2 (ja) * 2004-08-20 2011-08-31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7146B (zh) * 2008-10-15 2013-12-11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395825A (zh) * 2009-04-22 2012-03-28 索尼公司 背光单元
CN105223644A (zh) * 2009-04-22 2016-01-0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西 背光单元
WO2019000536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US10429574B2 (en) 2017-06-30 2019-10-0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68895C (zh) 200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6837A (zh) 无导光板与扩散板的背光模块
CN1900775A (zh)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CN1504975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46581A (zh) 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912716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CN1779518A (zh)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EP2216591A2 (en) Light guide film and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CN1825185A (zh) 背光单元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CN1885100A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967345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CN1265277C (zh) 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CN1851544A (zh)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CN1421729A (zh) 液晶显示模块
CN1461966A (zh) 表面光源器件和利用该器件的液晶显示器组件
CN101046577A (zh) 背光模块
CN1854849A (zh) 具有光导板的液晶显示器设备
CN1236348C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CN1811563A (zh) 多光源背光模块
CN109521516B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877420A (zh) 光源扩散模块、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10080539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658044A (zh) 背光模块
CN200959039Y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
CN1301434C (zh) 双面式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721936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