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7146B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7146B
CN102187146B CN2009801409361A CN200980140936A CN102187146B CN 102187146 B CN102187146 B CN 102187146B CN 2009801409361 A CN2009801409361 A CN 2009801409361A CN 200980140936 A CN200980140936 A CN 200980140936A CN 102187146 B CN102187146 B CN 102187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stallation portion
light guide
fixed part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09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7146A (zh
Inventor
笠井信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87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7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1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75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 G02B6/0078Side-by-side arrangements, e.g. for large area displays
    • G02B6/008Side-by-side arrangements, e.g. for large area displays of the partially overlapping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12)具有接受来自LED(16)的光并从光射出面(36)射出光的导光板(18),该背光源装置(12)包括:设置在导光板(18)的端部且安装于LED基板(17)的基板安装部(30);将基板安装部(30)以安装状态固定在LED基板(17)的夹子(23);和按压部件(47),其通过与夹子(23)固定为一体,提高基板安装部(30)的刚性。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液晶面板等显示装置中使用的照明装置,已知例如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和接受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并从光射出面射出该光的导光体。在导光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在基材上安装导光体的安装部。该安装部被固定部件以安装状态固定于基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613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构造中,只不过是利用固定部件仅固定安装部,当外力作用在与安装部相反一侧的端部时,会有更大的力施加到安装部,安装部本身会发生变形。特别是在利用双面胶这样柔软的固定部件将安装部固定在基材上的情况下,无法提高安装部的刚性,因此,安装部更容易变形。因此,光射出面容易晃动,并且容易发生光射出面的亮度不均。所以,在液晶面板的显示面中容易发生亮度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消除亮度不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照明装置具有接受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并从光射出面射出上述光的导光体,上述照明装置包括:设置在上述导光体的端部且安装于基材的安装部;将上述安装部以安装状态固定在上述基材的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其通过与上述第一固定部件固定为一体,提高上述安装部的刚性。
即,即使第二固定部件是比第一固定部件软的软质部件,也包含通过将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固定为一体而能够提高安装部的刚性的部件。作为第二固定部件,例如可以使用不锈钢、铁、铝、钛等金属、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等的树脂等。
这样,利用第一固定部件能够将安装部以安装状态固定在基材,通过将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固定为一体而能够提高安装部的刚性。由此,即使外力作用在导光体上,也能够防止安装部的变形,从而能够防止导光体的晃动。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结构。
(1)也可以为:上述第二固定部件具有沿着上述安装部的外表面在上述安装部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长边部。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提高安装部的长边方向的刚性。
(2)也可以为:上述第二固定部件具有沿着上述安装部的外表面在与上述安装部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短边部。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提高与安装部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刚性。
(3)也可以为:上述第二固定部件大致呈H形。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形成与H形钢相同的截面形状,因此,能够提高第二固定部件的强度。
(4)也可以为:上述第二固定部件大致呈门形。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形成与槽形钢相同的截面形状,因此,能够提高第二固定部件的强度。
(5)也可以为:上述第一固定部件在上述长边部和上述短边部的连结部分固定上述第二固定部件。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利用第一固定部件有效地固定长边部和短边部。
(6)也可以为:上述第二固定部件配置于上述安装部的与上述基材相反的一侧。根据这种结构,基材与第二固定部件不会相互干扰。
(7)也可以为:上述安装部由上述基材和上述第二固定部件夹持。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基材和第二固定部件之间夹持安装部,因此,能够防止安装部的变形。
(8)也可以为:上述安装部具有收容上述发光元件的收容孔,上述第二固定部件中覆盖上述收容孔的面具有反射层。根据这种结构,在来自发光元件的光从收容孔泄漏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第二固定部件反射光,因此,能够实现高亮度化。
(9)也可以为:上述导光体沿着上述光射出面的平面方向二维并列配置。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二维并列配置各导光体中的光射出面,因此,能够使得在该照明装置整体进一步难以发生亮度不均。
(10)也可以为:二维并列的上述导光体中的沿着一个方向排列的上述导光体相互重叠配置。根据这种结构,在沿着一个方向排列的导光体中,由一个导光体按压另一个导光体,因此,能够限制另一个导光体的晃动。
(11)也可以为:上述安装部具有收容上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凹部。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收容槽中收容第二固定部件,因此,能够大体无间隙地配置被重叠配置的导光体。
(12)也可以为:上述凹部以不从上述安装部的外表面突出的方式收容上述第二固定部件。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避免第二固定部件和导光体的相互干扰。
(13)也可以为:上述凹部形成在不妨碍从上述发光元件入射到上述导光体的内部的光的位置。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预防对导光体产生光学方面的不良影响。
(14)也可以为:上述凹部具有收容上述第一固定部件和上述第二固定部件的收容凹部。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收容凹部中收容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因此,能够大体无间隙地配置被重叠配置的导光体。
(15)也可以为:上述收容凹部以不从上述安装部的外表面突出的方式收容上述第一固定部件和上述第二固定部件。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避免第一固定部件或第二固定部件与导光体的相互干扰。
(16)也可以为:上述发光元件是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实现高亮度化。
下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这种显示装置,向显示面板供给光的照明装置的亮度稳定,因此,能够实现显示品质优良的显示。
上述显示面板能够举例表示液晶面板。这种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适用于多种用途,例如能够适用于电视和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作为大型画面尤为适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消除亮度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液晶面板和背光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沿着长边方向切断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4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端部的截面图。
图6是放大表示图5中的导光板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沿着短边方向切断液晶显示装置,将图3所示的下侧的端部放大表示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沿着短边方向切断液晶显示装置,将图3所示的上侧的端部放大表示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沿着短边方向切断液晶显示装置,将图3所示的中央部分放大表示的截面图。
图10是放大表示图9中的导光板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导光板的排列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13是导光板的仰视图。
图14是放大表示图11所示的基板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15是放大表示图12所示的基板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16是按压部件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4中的A-A线截面图。
图18是图14中的B-B线截面图。
图19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基板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20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基板安装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
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
16: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
17:LED基板(基材)
18:导光板(导光体)
23:夹子(第一固定部件)
30:基板安装部
36:光射出面
44、50、52:夹子收容凹部
47、49、51:按压部件(第二固定部件)
47A、49A、51A:长边部
47B、49B、51B:短边部
48、53:收容槽
TV:电视接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1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表示X轴、Y轴和Z轴,以各轴方向为各附图中所示的方向的方式描绘。另外,图4至图10所示的上侧为正面一侧,同一图中的下侧为背面一侧。
(电视接收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视接收装置TV包括: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以夹着的方式收容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正面背面两个机壳Ca、Cb;电源P;和调谐器T,其显示面11a沿着铅垂方向(Y轴方向)被底座S支承。液晶显示装置10的整体呈横向长的方形,如图2所示,包括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12(照明装置),它们被框状的边框13等保持为一体。
此外,“显示面11a沿着铅垂方向”是指,显示面11a并不限于与铅垂方向平行的方式,与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相比相对地在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上设置,例如,包括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0°~45°,优选倾斜0°~30°。
<液晶面板的结构>
接着,依次对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进行说明。其中,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构成为:在俯视时为矩形状,一对玻璃基板以隔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贴合,并且在两玻璃基板之间封入有液晶。在一个玻璃基板设置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和取向膜等,在另一个玻璃基板设置有:按规定排列配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的彩色滤光片;对置电极;和取向膜等。此外,在两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光板(参照图5等)。
<背光源装置的结构>
接着,对背光源装置12进行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背光源装置12大体包括:向正面一侧(液晶面板11一侧、光射出侧)开口的大致呈箱形的底座14;以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的光学部件15;配置在底座14内的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16(以下称作“LED”);安装有LED16的LED基板17;和将从LED16发出的光导向光学部件15一侧的导光板18。该背光源装置12还包括:从背面一侧支承构成光学部件15的扩散板15a、15b的承受部件19;从正面一侧按压扩散板15a、15b的按压部件20;和散热部件21,该散热部件21用于促进伴随LED16的发光而产生的热量的散热。
该背光源装置12构成为:在导光板18的侧端部(侧边缘)配置LED16,并列配置有由相互并列的LED16和导光板18的组构成的多个单位发光体。详细而言,背光源装置12沿着LED16和导光板18的并列方向(Y轴方向)并列多个(图3中是20个)单位发光体,排列为串联(tandem)状(图7~图9)。进而,该背光源装置12在与该串联排列方向(Y轴方向)大致正交且沿显示面11a的方向(X轴方向)上,并列多个(图3中是40个)呈串联状排列的单位发光体的列,换言之,沿着显示面11a(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面中,平面配置有多个单位发光体(二维并列配置)(图3)。
<底座的结构>
接着,对构成背光源装置12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底座14是金属制的,如图4所示,包括:与液晶面板11同样形成矩形状的底板14a;从底板14a的各边的外端竖立的侧板14b;和从各侧板14b的竖立端向外伸出的承受板14c,整体形成向正面一侧开口的浅的大致箱型(大致浅盘状)。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与水平方向(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铅垂方向(Y轴方向)一致。底座14的各承受板14c能够从正面一侧载置承受部件19和按压部件20。在各承受板14c,在规定位置贯通形成有安装孔14d,该安装孔14d用于螺纹固定边框13、承受部件19、按压部件20,图8中表示了其中一个安装孔14d。另外,长边侧的承受板14c的外边缘部被折返成与侧板14b平行(图4)。另一方面,在底板14a,在规定位置贯通形成有用于使夹子23通过的插通孔14e,该夹子23用于安装导光板18(图5和图6)。此外,在底板14a,在规定位置贯通形成有用于对LED基板17进行螺纹固定的安装孔(未图示)。
<光学部件的结构>
如图4所示,光学部件15设置在液晶面板11与导光板18之间,包括配置在导光板18一侧的扩散板15a、15b和配置在液晶面板11一侧的光学片15c。扩散板15a、15b构成为:通过在具有规定的厚度的透明树脂制的基材内分散设置有大量扩散粒子,具有使所透过的光扩散的功能。扩散板15a、15b是层叠配置的两片同等厚度的扩散板。光学片15c形成为与扩散板15a、15b相比板厚薄的片状,层叠配置有三片。具体而言,从扩散板15a、15b一侧(背面一侧)开始,光学片15c依次是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光片。
<承受部件的结构>
承受部件19配置在底座14的外周端部,并且能够在大致整周承受扩散板15a、15b的外周端部。如图3所示,承受部件19具有:沿着底座14的各短边部分延伸的一对短边侧承受部件19A;和沿着各长边部分延伸的两个长边侧承受部件19B、19C。各承受部件19根据各自的设置部位不同,相互的形态不同。此外,在需要区分承受部件19时,在各承受部件的附图标记分别标注脚注A~C,在不需要区分而总称时,不对附图标记加脚注。
如图4和图5所示,两短边侧承受部件19A是大致相同的结构,均呈沿着短边侧的承受板14c和侧板14b的内壁面延伸的截面大致L字型。两短边侧承受部件19A的与承受板14c平行的部分中,内侧部分承受背面一侧的扩散板15b,外侧部分承受后述的短边侧按压部件20A。另外,两短边侧承受部件19A成为大致在全长覆盖短边侧的承受板14c和侧板14b的形态。
另一方面,两长边侧承受部件19B、19C是相互不同的形态。详细而言,如图7所示,配置在底座14的图3所示下侧(铅垂方向下侧)的第一长边侧承受部件19B形成为,沿着长边侧的承受板14c的内壁面和与承受板14c的内壁面相邻的导光板18的正面一侧的面(与LED基板17一侧相反一侧的面)延伸的形态。即,该第一长边侧承受部件19B具有从正面一侧按压相邻的导光板18的功能。该第一长边侧承受部件19B中,内端部承受正面一侧的扩散板15a,外侧部分支承后述的第一长边侧按压部件20B。在该第一长边侧承受部件19B的内端部,形成有与正面一侧的扩散板15a的外边缘相适应的台阶部19Ba。另外,在第一长边侧承受部件19B的与台阶部19Ba在外侧相邻的位置,形成有接纳第一长边侧按压部件20B的突起20Bc的凹部19Bb。另外,第一长边侧承受部件19B大致在全长覆盖长边侧的承受板14c和与该承受板14c相邻的各导光板18的非发光部分(基板安装部30和导光部32)。此外,第一长边侧承受部件19B的宽度尺寸,与其他承受部件19A、19C相比,为与覆盖导光板18的非发光部分相应的宽幅。
如图8所示,配置在底座14的图3所示的上侧(铅垂方向上侧)的第二长边侧承受部件19C,形成为沿着承受板14c、侧板14b和底板14a的内壁面延伸的截面大致呈曲轴状。在第二长边侧承受部件19C中与承受板14c平行的部分,向着正面一侧突出的截面大致呈圆弧状的扩散板承受突部19Ca通过敲打而形成,从背面一侧与背面一侧的扩散板15b抵接。进而,在第二长边侧承受部件19C中,在与底板14a平行的部分,向着正面一侧突出的截面大致呈圆弧状的导光板承受突部19Cb通过敲打而形成,从背面一侧与相邻的导光板18抵接。即,该第二长边侧承受部件19C同时具有承受扩散板15a、15b的功能(支承功能)和承受导光板18的功能。而且,第二长边侧承受部件19C的与承受板14c平行且比扩散板承受突部19Ca靠内的部分,从背面一侧与导光板18的顶端部抵接,与和上述导光板18的根侧部分抵接的导光板承受突部19Cb一起,能够对导光板18进行两点支承。另外,第二长边侧承受部件19C为遍及大致全长覆盖长边侧的承受板14c和侧板14b的形态。另外,与两扩散板15a、15b的端面相对的突片19Cc是从第二长边侧承受部件19C中的外端竖立形成的。
<按压部件的结构>
如图3所示,按压部件20配置在底座14的外周端部,其宽度尺寸与底座14、扩散板15a、15b的短边尺寸相比充分小,能够局部按压扩散板15a的外周端部。按压部件20具有:在底座14的两短边部分各配置一个的短边侧按压部件20A;和在两个长边部分各配置多个的长边侧按压部件20B、20C。各按压部件20根据各自的设置部位不同,相互的形态有所不同。此外,在需要区分按压部件20时,对各按压部件的附图标记分别标注脚注A~C,不需要区分而总称时,不对附图标记标注脚注。
两短边侧按压部件20A配置在底座14的两短边部分的大致中央位置,在载置于两短边侧承受部件19A的外端部上的状态下被螺纹固定。如图4和图5所示,两短边侧按压部件20A具有从被螺纹固定的主体部分向内突出的按压片20Aa,能够利用该按压片20Aa的顶端部从正面一侧按压扩散板15a。液晶面板11从正面一侧载置在该按压片20Aa上,能够在该按压片20Aa与边框13之间夹持液晶面板11。此外,在按压片20Aa的正面一侧的面配置有针对液晶面板11的缓冲件20Ab。
另一方面,两长边侧按压部件20B、20C是相互不同的形态。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配置在底座14的图3所示的下侧(铅垂方向下侧)的第一长边侧按压部件20B,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在底座14的该图下侧的长边部分的大致中央位置和其两侧的位置这三处,在载置于第一长边侧承受部件19B的外端部上的状态下被螺纹固定。如图7所示,第一长边侧按压部件20B与上述短边侧按压部件20A一样,在内端侧具有按压片20Ba,该按压片20Ba的背面一侧的面按压扩散板15a,正面一侧的面能够隔着缓冲件20Bb承受液晶面板11。另外,第一长边侧按压部件20B为了适合于第一长边侧承受部件19B,具有比其他的按压部件20A、20C大的宽度尺寸,并且在其背面一侧设置有用于相对于第一长边侧承受部件19B进行定位等的突起20Bc。
如图3所示,配置在底座14的图3所示上侧(铅垂方向上侧)的第二长边侧按压部件20C,配置在底座14的该图上侧的长边部分中的偏心的两个位置,并且在直接载置于底座14的承受板14c的状态下被螺纹固定。如图8所示,第二长边侧按压部件20C与上述短边侧按压部件20A和第一长边侧按压部件20B同样,在内端侧具有按压片20Ca,该按压片20Ca的背面一侧的面按压扩散板15a,正面一侧的面能够隔着缓冲件20Cb支承液晶面板11。另外,在第二长边侧按压部件20C上的按压片20Ca和边框13之间,设置有与上述缓冲件不同的其他缓冲件20Cc。
<散热部件的结构>
散热部件21由热传导性优良的合成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构成,形成片状,包括图5所示的配置在底座14内的部分和图7所示的配置于底座14外的部分。散热部件21中,配置在底座14内的散热部件设置在底座14的底板14a和LED基板17之间,在各处设置有用于使其他部件通过的缺口。另一方面,散热部件21中的配置在底座14外的部分被粘贴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背面一侧的面上。
<LED的结构>
如图10所示,LED16是被表面安装在LED基板17上的所谓的表面安装型LED。LED16整体大致呈横长的块状,是与相对于LED基板17的安装面(与LED基板17抵接的底面)相邻的侧面为发光面16a的侧面发光型LED。该LED16的光轴LA被设定为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a(导光板18的光射出面36)大致平行(图7和图10)。详细而言,LED16的光轴LA与底座14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即铅垂方向一致,并且其发光方向(来自发光面16a的光的射出方向)沿铅垂方向向上(图3和图7)。另外,从LED16发出的光以光轴LA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三维地某种程度上呈放射状扩展,但其指向性与冷阴极管等相比得到提高。即,LED16的发光强度,在沿着光轴LA的方向上显著提高,显示出随着与光轴LA所成的倾斜角度变大,该发光强度迅速下降的趋势的角度分布。另外,LED16的长边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一致。
如图10所示,LED16构成为,在配置于与LED16的发光面16a相反的一侧(背面一侧)的基板部16b安装有作为发光元件的多个LED芯片16c,并且利用壳体16d包围其周围且利用树脂材料16e密封壳体16d内的空间。该LED16内置有主发光波长不同的三种LED芯片16c,具体而言,各LED芯片16c单色发光,分别发出R(红色)、G(绿色)、B(蓝色)的光。各LED芯片16c沿着LED16的长边方向并列配置。壳体16d构成为呈现光的反射性良好的白色的横长的大致筒状。另外,基板部16b的背面被焊接于LED基板17上的焊盘(land)。
<LED基板的结构>
LED基板17是表面(包含与导光板18相对的面)呈现光的反射性优良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如图3所示,LED基板17在俯视时为矩形的板状,其长边尺寸被设定为与底板14a的短边尺寸相比充分小,能够部分覆盖底座14的底板14a。LED基板17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面内,呈棋盘格状平面配置有多块。具体而言,在图3中,LED基板17沿着底座14的长边方向并列配置有5块,沿着短边方向并列配置有5块,共25块。在LED基板17上形成有由金属膜构成的配线图案,且在规定的位置安装有LED16。未图示的外部的控制基板与该LED基板17连接,能够从此处供给点亮LED16所需要的电力,并且能够进行LED16的驱动控制。LED基板17上呈棋盘格状平面配置有多个LED16,其排列间距的大小与后述的导光板18的排列间距相对应。具体而言,LED16沿着LED基板17的长边方向并列配置有8个,沿着短边方向并列配置4个,共32个。另外,在LED基板17上,除LED16外,还安装有光电传感器22,利用该光电传感器22检测各LED16的发光状态,由此能够对各LED16进行反馈控制(图4和图11)。另外,在LED基板17上,根据各导光板18的安装位置分别设置有收纳用于安装导光板18的夹子23的安装孔17a(图6)和用于对导光板18进行定位的定位孔17b(图10)。
<导光板的结构>
导光板18由折射率与空气相比足够高且大致透明(透光性好)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碳酸酯等)构成。如图7~图9所示,导光板18具有以下功能:将从LED16向着铅垂方向(Y轴方向)发出的光导入,并且使该光在内部传播的同时将该光向光学部件15一侧(Z轴方向)竖立射出的功能。如图12所示,导光板18的整体成为在俯视时呈矩形的板状,其长边方向与LED16中的光轴LA(发光方向)和底座14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铅垂方向)平行,短边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水平方向)平行。以下,详细说明导光板18的沿着长边方向的截面结构。
如图7~图9所示,导光板18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LED16一侧)为安装于LED基板17的基板安装部30,而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为能够向扩散板15a、15b一侧发出光的出光部31,在该基板安装部30与出光部31之间为导光部32,在导光部32的中途能够几乎不会伴随着发出光地将光导向出光部31。即,也可以说基板安装部30(LED16)、导光部32和出光部31从LED16一侧开始沿着导光板18的长边方向即LED16的光轴LA(发光方向)依次并列配置。导光板18中,基板安装部30和导光部32为非发光部分,而出光部31为发光部分。此外,以下,将从基板安装部30向着出光部31的方向(LED16的发光方向,图7~图9所示的右方向)作为前方,相反,将从出光部31向着基板安装部30的方向(图7~图9所示的左方向)作为后方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基板安装部30的前端位置,沿着Z轴方向贯通形成有用于收容LED16的LED收容孔33,其内周面中与LED16的发光面16a相对的面(前表面)为来自LED16的光入射的光射入面34。光射入面34配置在基板安装部30与导光部32的边界位置。导光部32的外周面在整个区域大致为平滑面,在界面(与外部的空气层之间的界面)不会产生光的漫反射,所以在导光部32内传播的光,相对于上述界面的入射角几乎都超过临界角,所以在反复进行全反射的同时被导向出光部31一侧。由此,能够防止来自从导光部32的光泄漏,能够避免泄漏光入射到其他的导光板18的情况。然而,虽然从构成LED16的各LED芯片16c发出R、G、B的单色光,但是在该导光部32内传播的过程中,三色的单色光相互混合,成为白色光,被导向出光部31。另外,在导光部32的靠近基板安装部30的位置(后端部附近)向背面侧突出地设置有定位突部35,通过将该定位突部35插入LED基板17的定位孔17b,能够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将导光板18相对于LED基板17定位。
出光部31的向着正面一侧的面、即与扩散板15b相对的相对面的大致整个区域成为光射出面36。光射出面36大致为平滑的面,且为与扩散板15a、15b的板面(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a)大致平行的形态,与上述光射入面34大致正交。因此,从光射出面36向光学部件15的光的光轴被配置为与来自LED16的光的光轴LA大致正交。通过对在出光部31的背侧的面(与光射出面36相反一侧的面、与LED基板17相对的相对面)实施细微的凹凸加工,在界面形成使光散射的散射面37。通过在该散射面37的界面使导光板18内的光散射,产生相对于光射出面36的入射角不超过临界角的光(破坏全反射的光),由此能够将光从光射出面36向外部射出。如图13所示,散射面37按规定间隔并列有多条沿着导光板18的短边方向直线延伸的槽37a,该槽37a的排列间距(排列间隔)随着从出光部31的后端接近前端侧(顶端侧)逐渐变窄。即,构成散射面37的槽37a被排列为:越靠近后端侧、即距LED16的距离小的一侧(近侧),密度越低,越靠近前端侧、即距离LED16的距离大的一侧(远侧),密度越高,成为所谓的渐变(gradation)排列。由此,例如,能够防止在出光部31的距LED16的距离小的一侧和距离大的一侧产生亮度差,在光射出面36的面内获得均匀的亮度分布。散射面37设置在出光部31的大致整个区域中,其大致整个区域在俯视时与光射出面36重叠。
在出光部31和导光部32的背面一侧的面(包括散射面37),配置有使光向导光板18的内部反射的反射片24。如图13所示,反射片24的表面是呈现光的反射性良好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在俯视时配置在与出光部31和导光部32的大致整个区域对应的区域。通过该反射片24,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导光板18内传播的光向背面一侧泄漏,并且能够有效地将在散射面37中散射的光向光射出面36一侧立起。反射片24通过透明的粘接剂粘接在导光板18的侧端位置,即难以对在导光板18内传播的光形成光学阻碍的位置的多处。在反射片24上,在与定位突部3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使定位突部35通过的孔。另外,由于在出光部31的侧端面和前端面(顶端面),也形成与导光部32同样的平滑面,所以同样也几乎不会发生漏光。
如图10所示,在导光板18的正面一侧的面(包括与扩散板15a、15b相对的面、光射出面36)和背面一侧的面(与LED基板17相对的面),分别形成有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显示面11a)大致平行的平行面38、41,和相对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39、40。详细而言,基板安装部30的背面一侧的面是相对于LED基板17的安装面,为了使安装状态稳定,形成平行面38(在LED基板17的与安装有LED16的面平行的面)。相对于此,导光部32和出光部31的背面一侧的面为连续的倾斜面39。因此,导光板18中,基板安装部30在与LED基板17接触的状态下被固定,而导光部32和出光部31为从LED基板17凸起的状态,与LED基板17成为非接触状态。即,导光板18以后端一侧的基板安装部30为基端(支点),以前端侧为自由端,被支撑为悬臂状。
另一方面,基板安装部30和导光部32的整个区域与出光部31中靠近导光部32的部分,在正面一侧的面是连续的倾斜面40。该倾斜面40按照与背面一侧的倾斜面39大致相同的倾斜角度相互大致平行,所以导光部32的整个区域和出光部31中靠近导光部32(距LED16近的一侧)的部分,其板厚大致一定。相对于此,出光部31的靠近前端(距LED16远的一侧)的部分的正面一侧的面为平行面41。因此,在光出射面36中,平行面41和倾斜面40混合存在,靠近前端的大部分是平行面41,靠近导光部32的一部分是倾斜面40。基板安装部30形成为随着接近后端一侧(逐渐远离导光部32),板厚逐渐减少的逐渐变细的形状。在出光部31的与导光部32相邻的部分,其正面一侧的面是倾斜面40,所以板厚为一定,而在比该部分更靠前侧的前侧部分,其正面一侧的面为平行面41,所以,出光部31形成为随着接近前端一侧(逐渐远离导光部32),板厚逐渐减少的逐渐变细的形状。正面一侧的平行面41的长度尺寸(Y轴方向的尺寸)比背面一侧的平行面38短。因此,出光部31的前端部的厚度尺寸比基板安装部30的后端部小,并且出光部31的前端面(顶端面)的表面积比基板安装部30的后端面小。另外,导光板18的外周端面(包括两侧端面和前端面),成为在整个区域沿着Z轴方向大致笔直的垂直端面。
如图12所示,具有上述截面构造的导光板18具有一对收容LED16的LED收容孔33,来自两个不同的LED16的光入射到其中,但是并不限于此,在能够将从各LED16发出的光在光学独立的状态下分别导向扩散板15a、15b。以下,对导光板18的各构件部位的平面设置一起进行详细说明。
导光板18形成整体以通过短边方向(X轴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对称轴为中心的对称形状。在从导光板18中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的中央位置向两侧各偏离规定距离的位置,配设有基板安装部30的一对LED收容孔33,且该一对LED收容孔33对称配置。各LED收容孔33在俯视时大致为横长的矩形,比LED16的外形大一圈。此外,LED收容孔33的高度尺寸(Z轴方向的尺寸)和宽度尺寸(X轴方向的尺寸)比LED16大一圈,能够确保光射入面34的表面积比LED16的发光面16a相比充分大,所以能够毫无遗漏地获取从LED16发出的放射状的光。
在导光板18的短边方向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左右分割导光部32和出光部31的狭缝42。狭缝42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贯通导光板18,为沿着Y轴方向朝前方开口的形态,且成为一定宽度。导光板18的面对狭缝42的端面构成各分割导光部32S和各分割出光部31S的侧端面,并且形成沿着Z轴方向大致笔直的大致平滑面。因此,导光板18内的光,在面对狭缝42的端面的与狭缝42的空气层的界面全反射,所以能够防止光线在夹着狭缝42相对的分割导光部32S之间和分割出光部31S之间往来混合。由此,能够确保各分割导光部32S和各分割出光部31S中的光学独立性。狭缝42的后端位置被设定在比定位部35稍微靠前,且比各LED16的在X轴方向上的照射区域(以图12所示的LED16的光轴LA为中心的点划线间的角度范围)靠后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从各LED16发出的光直接入射到非照射对象的相邻的分割导光部32S中。此外,一对定位突部35,在分割导光部32S的外侧端部(与狭缝42相反一侧的端部),与狭缝42同样,对称配置在比各LED16的在X轴方向上的照射区域靠后的位置,能够避免定位突部35在光学方面成为障碍。另外,狭缝42的形成范围没有达到基板安装部30,为两分割导光部32S与共用的基板安装部30相连的形态,所以能够确保机械方面的稳定性。换言之,该导光板18在光学方面相互独立,与各LED16单独对应的两片单位导光板(分割导光部32S和分割出光部31S)通过基板安装部30连成一体,由此,能够确保导光板18相对于LED基板17的安装操作性。另外,如图13所示,反射片24以横跨狭缝42的形态延伸。
此外,在基板安装部30的两侧端位置(与两LED收容孔33靠外的位置),贯通形成有一对用于通过夹子23的夹子插通孔43,该夹子用于将导光板18安装在LED基板17。如图6所示,夹子23包括:与基板安装部30平行的安装板23a;从安装板23a向基板安装部30的板厚方向(Z轴方向)突出的插入突部23b;和从插入突部23b的顶端呈折返状突出的一对卡止片23c。夹子23通过插入突部23b插入到基板安装部30的夹子插通孔43和LED基板17的安装孔17a中,并且卡止片23c与安装孔17a的边缘部卡止,能够将导光板18以安装状态固定在LED基板17。此外,如图5和图11所示,夹子23具有:在安装板23a设置一根插入突部23b的方式和在安装板23a设置两根插入突部23b的方式,前者用于在底座14内配置在端部的夹子插通孔43(图6),后者以跨过并列的两块导光板18的形态使用,能够一并安装两片导光板18。如图6和图12所示,在夹子插通孔43的周边设置有收纳夹子23的安装板23a的夹子收容凹部44,由此能够防止安装板23a从基板安装部30向正面一侧突出,有助于节省空间,即有助于背光源装置12的薄型化。
如图12所示,在基板安装部30的两LED收容孔33之间,贯通形成有能够收容安装在LED基板17上的光电传感器22的光电传感器收容孔45。该光电传感器22在LED基板17中间歇地配置有规定个数,仅配置在特定的LED间,所以并不是在底座14内的所有导光板18的光电传感器收容孔45内都配置有光电传感器22(例如参照图11)。另外,基板安装部30的光电传感器收容孔45与两LED收容孔33之间,对称配置有一对缺口46。该缺口46形成贯通基板安装部30并向后方开口的形态,用于将LED基板17固定于底座14的螺钉(未图示)通过该缺口。此外,该缺口46也与上述光电传感器收容孔45同样,并不是在底座14内的全部导光板18中都使用了该缺口。
<导光板的排列方式>
如上所述,导光板18在底座14的底板14a内,呈棋盘格状平面配置有多片,下面,详细说明其排列形态。首先,对串联排列方向(Y轴方向)的排列形态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导光板18以导光部32和出光部31从LED基板17翘起的状态安装,该翘起的导光部32和出光部31被配置为:从正面一侧覆盖在前侧(铅垂方向的上侧)相邻的导光板18的基板安装部30和导光部32的大致整个区域。换言之,在前后相邻的导光板18中,前侧的导光板18上的基板安装部30和导光部32与后侧的导光部32和出光部31,具有在俯视时相互重叠的位置关系。即,导光板18中作为非发光部分的基板安装部30和导光部32,通过被在其后侧相邻的导光板18的导光部32和出光部31覆盖,能够避免在扩散板15b一侧露出,从而只有作为发光部的出光部31的光射出面36在扩散板15b一侧露出。由此,各导光板18的光射出面36在串联排列方向上以几乎没有接缝的方式连续排列。而且,由于在导光部32和出光部31的背面一侧的大致整个区域中配置反射片24,所以,即使在因被光射入面34反射等原因而产生漏光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其漏光入射到后面相邻的导光板18内。另外,通过在前侧(背面一侧)重叠的导光板18,从背面一侧对后侧(正面一侧)的导光板18中的导光部32和出光部31进行机械性的支承。而且,由于导光板18的正面一侧的倾斜面40与背面一侧的倾斜面39都成为几乎相同的倾斜角度,相互平行,所以几乎不会在正面背面两面重叠的导光板18间产生间隙,所以背面一侧的导光板18能够稳定地支承正面一侧的导光板18。此外,后面一侧的导光板18的导光部32中,只有其前侧部分覆盖前侧的导光板18的基板安装部30,其后侧部分与LED基板17相对。
另一方面,与上述串联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上的排列形态,如图5和图11所示,在俯视时各导光板18没有相互重叠,而是隔开规定的间隔并列排列。通过隔开该间隙,能够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导光板18之间确保一定的空气层,由此,能够防止光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导光板18之间往来混合,从而确保各导光板18的光学独立性。该导光板18间的间隔与狭缝42相同或者比狭缝42小。
这样,如图3和图11所示,在底座14内平面配置有多片导光板18,利用各分割出光部31S的组合构成背光源装置12整体的光射出面,但是上述的各导光板18的分割导光部32S和分割出光部31S分别能够确保各自的光学独立性。因此,通过单独控制各LED16的点亮或者非点亮,能够分别独立控制是否从各分割出光部31S发出光,从而能够实现被称为区域有源(area active)的背光源装置12的驱动控制。由此,能够显著地提高作为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性能的极其重要的对比性能。
如图12所示,LED16在LED收容孔33内,在相对于内周面(包含光射入面34)遍及整周隔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配置。该间隙是为了克服将导光板18安装到例如LED基板17上时所产生的安装误差而设置的。除此之外,上述间隙也在以下用途被需要:容许由伴随使LED16发光而产生的热量引起的导光板18的热膨胀。这样,通过在LED16与LED收容孔33之间隔开间隙,能够防止在安装时或导光板18的热膨胀时,能够防止导光板18干扰LED16,由此能够防止LED16受到损伤,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基板安装部的详细结构>
下面,参照图14~图18,对基板安装部3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夹子23将基板安装部30以安装状态固定在LED基板17,由此导光板18被固定在LED基板17上。但是,由于导光板18仅在基板安装部30处被固定在LED基板17上,并且以出光部31突出的方式形成为悬臂状,所以,当出光部31受到外力时,很大的力就会作用于基板安装部30。因此,基板安装部30发生变形,由此导光板18容易发生晃动。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基板安装部30发生变形,在基板安装部30上安装按压部件(本发明的“第二固定部件”的一例)47,以提高基板安装部30的刚性。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47是金属制的板材,通过对金属平板进行冲压加工和折弯加工而形成。按压部件47的表面形成能够反射光线的程度的平滑面。如图16所示,该按压部件47包括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长边部47A和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短边部47B。另外,按压部件47的长边部47A形成得比短边部47B长。两短边部47B的中央部与长边部47A的两端部连结。由此,按压部件47大致形成H形。即与H形钢同样的截面形状,因此,能够提高按压部件47的强度。
在短边部47B的中央部形成有使夹子23的插入突部23b插通的第二夹子插通孔43A。夹子23的安装板23a与该第二夹子插通孔43A的开口边缘部接触。第二夹子插通孔43A配置于长边部47A和短边部47B的连结部分。因此,当利用夹子23固定按压部件47时,能够同时固定长边部47A和短边部47B。另外,第二夹子插通孔43A与夹子插通孔43同轴配置,并且形成与夹子插通孔43相同的孔径尺寸。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在基板安装部30的表面(与LED基板17相反一侧的面)上凹设有收纳按压部件47的凹部。该凹部包括:收纳长边部47A的收容槽48和收容两短边部47B的一对夹子收容凹部44。收容槽48以沿着X轴方向(基板安装部3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夹子收容凹部44以沿着Y轴方向(与基板安装部30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形态形成。
另外,夹子收容凹部44也收容夹子23。即,如图17所示,夹子收容凹部44收纳夹子23和短边部47B两者。短边部47B进入夹子23的安装板23a的下侧。换言之,短边部47B被夹持在夹子23的安装板23a和夹子收容凹部44的底部44A之间。由此,基板安装部30由LED基板17和短边部47B夹持。
因此,在长边部47A的两端部和两短边部47B之间形成有与夹子23的安装板23a对应的台阶。在该台阶上形成有连结长边部47A和短边部47B的台阶部47C。即,按压部件47包括: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长边部47A、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短边部47B和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台阶部47C。换言之,如图17所示,长边部47A和短边部47B沿着Z轴方向偏离台阶部47C的尺寸而平行地配置。
夹子收容凹部44的深度尺寸(Z轴方向的尺寸)与夹子23的安装板23a的板厚和短边部47B的板厚的总和相等。因此,被收容在夹子收容凹部44中的夹子23的安装板23a的表面与基板安装部30的表面共面。因此,能够将夹子23的安装板23a和短边部47B以均不从基板安装部30的表面突出的方式收容在夹子收容凹部44中。
收容槽48的深度尺寸(Z轴方向的尺寸)与短边部47B的板厚相等。因此,收容在收容槽48中的长边部47A的表面与基板安装部30的表面共面。因此,能够将长边部47A以不从基板安装部30的表面突出的方式收纳在夹子收容凹部44中。
如上所述,短边部47B被夹持在夹子23的安装板23a和夹子收容凹部44的底面44A之间。由此,按压部件47被与夹子23固定为一体。进一步,通过将夹子23和按压部件47固定为一体,构成刚性比基板安装部30高的硬质部件。该硬质部件按照以下方式起作用:如图18所示,长边部47A按压收容槽48的底面48A,并且如图17所示,短边部47B按压夹子收容凹部44的底面44A。因此,夹子23的安装板23a按压夹子收容凹部44的按压力也传达至按压部件47,在图14所示的两夹子23之间也能够获得与用多个夹子23固定基板安装部30的状态(多点固定)同样的效果。由此,能够提高基板安装部30的刚性,防止导光板18的晃动,从而能够消除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a的亮度不均。
另外,夹子收容凹部44与图12所示的一对定位突部35同样,在分割导光部32S的外侧端部(与间隙42相反一侧的端部),在与各LED16中的X轴方向上的照射区域相比靠近后面的位置对称配置。即,夹子收容凹部44和收容在该夹子收容凹部44中的短边部47B形成于不妨碍从LED16入射到导光板18的内部的光的位置。由此避免了夹子收容凹部44和短边部47B成为光学方面的障碍。
长边部47A覆盖LED收容孔33。长边部47A的面临LED收容孔33的面是使光反射的金属面,所以,能够防止光从LED收容孔33向外部泄漏。因此,能够实现液晶面板11的高亮度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发挥以下的效果。
·由夹子23和按压部件47构成硬质部件,利用该硬质部件能够提高基板安装部30的刚性,并且能够消除基板安装部30的变形。由此,不仅能够防止导光板18的晃动,并且能够消除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a的亮度不均。
·利用沿着基板安装部30的X轴方向延伸的长边部47A,能够提高基板安装部30的X轴方向的刚性。
·利用沿着基板安装部30的Y轴方向延伸的短边部47B,能够提高基板安装部30的Y轴方向的刚性。
·按压部件47大致形成H形,因此,能够提高按压部件47的强度。
·利用夹子23固定长边部47A和短边部47B的连结部分,因此,能够同时固定长边部47A和短边部47B。
·将按压部件47配置在基板安装部30的正面一侧,因此,按压部件47和LED基板17不会发生干扰。
·由LED基板17和按压部件47夹持基板安装部30,因此,能够可靠地消除基板安装部30的变形。
·利用按压部件47覆盖LED收容孔33,因此,能够使从LED16向外部泄漏的光反射。
·二维排列导光板18,因此,能够使得在背光源装置12整体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沿着前后方向(Y轴方向)排列的导光板18相互重叠配置,因此,能够利用后侧的导光板18按压前侧的导光板18,并且能够限制前侧的导光板18的晃动。
·作为收容按压部件47的凹部,设置夹子收容凹部44和收容槽48,因此,能够无间隙地配置沿着前后方向排列的导光板18。
·将按压部件47以不从基板安装部30的表面突出的方式收容在凹部(夹子收容凹部44和收容槽48)中,因此,能够避免按压部件47和导光板18的干扰。
<实施方式2>
下面,利用图1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部分地变更实施方式1中的按压部件47的形状,对于共用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其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按压部件49包括:长边部49A、一对短边部49B、连结长边部49A的两端部和两短边部49B的台阶部49C。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的短边部47B相比,短边部49B在Y轴方向的长度长。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14所示,在基板安装部30中,在夹子收容凹部44的后方形成有空闲空间,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该空闲空间,形成与实施方式1的夹子收容凹部44相比前后方向上长的夹子收容凹部50。与此相伴,形成与实施方式1的短边部47B相比在Y轴方向上长的短边部49B。这样,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提高基板安装部30的Y轴方向的刚性。
<实施方式3>
下面,利用图2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部分地变更实施方式1中的按压部件47的形状,对于共用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其说明。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按压部件51包括:长边部51A、一对短边部51B、连结长边部51A的两端部和两短边部51B的台阶部51C。在本实施方式中,长边部51A的两端部的前缘与两短边部51B的后缘连结。即,台阶部51C沿着X轴方向和Z轴方向延伸。这样,按压部件51大致呈门形。即,形成与槽形钢相同的截面形状,因此,能够提高按压部件51的强度。
两短边部51B与实施方式1中的两短边部47B相比,沿着X轴方向变宽。与此相伴,收容两短边部47B的夹子收容凹部52与实施方式1中的夹子收容凹部44相比,也沿着X轴方向变宽。另一方面,收容长边部51A的收容槽53形成于通过缺口46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弥补由缺口46引起的基板安装部30的刚性下降。
长边部51A配置于未覆盖LED收容孔33的位置,因此,伴随使LED16发光而产生的热量容易向外部散热。由此,当导光板18热膨胀时,能够防止导光板18和LED16发生干扰,并且能够防止LED16的损坏,起到保护作用。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非限于上述记述和根据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导光板18配置有一对LED16,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在一个导光板18配置三个以上的LED。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在LED基板17上固定导光板18的方式,但是,例如在一体固定有LED基板17的底座14的底板14a上固定导光板18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在此情况下,底座14的底板14a是“基材”,导光板18被直接固定于作为基材的底座14的底板14a,而LED16隔着LED基板17间接地固定于底座14的底板14a。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夹子23将导光板18固定于LED基板17,但是,除此之外,例如使用螺钉固定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导光板18在俯视时形成矩形状的情况,但是,导光板18也可以在俯视时呈正方形状。另外,基板安装部30、导光部32和出光部31的各长度尺寸、各宽度尺寸、各厚度尺寸和各外表面形状能够适当地变更。
(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LED16的发光方向是铅垂方向向上的情况,但是,LED16的发光方向即LED基板17中的LED16的设置方向能够适当地更改。具体而言,按照其发光方向是铅垂方向向下的方式在LED基板17上设置LED16的情况,和按照发光方向(光轴)与水平方向一致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另外,使发光方向不同的LED16混在一起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与收容槽的底面接触的状态下配设按压部件,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在与收容槽的底面非接触的状态下配设按压部件。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与两夹子23固定为一体,但是,根据本发明,按压部件也可以仅与两夹子23中的任一个固定为一体。
(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包括长边部和短边部这两者的按压部件,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采用仅包括长边部和短边部中的任一个的按压部件。也可以采用不具有台阶部的平坦的按压部件。
(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大致呈H形和大致呈门形的按压部件,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形成长方形的按压部件。
(1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长边部和短边部的连结部分利用夹子23固定按压部件,但是,根据本发明,夹子23的固定位置也可以是长边部和短边部的连结部分以外的部分。
(1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按压部件配置于基板安装部30的与LED基板17相反的一侧,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将按压部件配置于基板安装部30的LED基板17一侧。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基板状部30和LED17之间夹持按压部件。
(1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金属制的按压部件的表面作为反射面,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在按压部件的表面蒸镀金属薄膜等方法构成反射层。
(1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LED16和导光板18(单位发光体)在底座14内二维并列配置的方式,但是,一维并列配置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具体而言,LED16和导光板18仅沿着铅垂方向并列配置的方式、LED16和导光板18仅沿着水平方向配置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1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俯视时导光板18彼此重叠配置的方式,但是,在俯视时导光板18彼此不重叠的配置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1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基板安装部30的表面形成凹部,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不形成凹部。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基板安装部30的表面载置按压部件。
(1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按压部件以未从基板安装部30的表面突出的方式收容在凹部中,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将按压部件以从基板安装部30的表面突出的方式收容在凹部中。
(1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不产生光学方面的不良影响的范围内,在与从LED16入射到导光板18的内部的光重复的位置形成凹部。
(1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夹子收容凹部中收容按压部件和夹子23这两者,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在夹子收容凹部中仅收容夹子,按压部件从夹子收容凹部伸出。
(1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点状光源举例说明了使用LED16的方式,但是,使用LED16以外的点状光源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2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源举例说明了使用点状光源的方式,但是,使用冷阴极管和热阴极管等线状光源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2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和上述(19)、(20)以外,使用有机EL等面状光源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2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用内置有分别发出R、G、B单色光的三种LED芯片16c的LED16的方式,但是,内置发出蓝色或紫色的单色光的一种LED芯片,使用通过荧光体发出白色光的LED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2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使用内置有分别发出R、G、B单色光的三种LED芯片16c的LED16的方式,但是,使用内置有分别发出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单色光的三种LED芯片的LED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2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元件举例说明了使用液晶面板11的液晶显示装置10,但是,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使用其他种类的显示元件的显示装置。
(2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为其短边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的纵置状态的方式,但是,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为其长边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的纵置状态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2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表示设置有调谐器T的电视接收装置TV,但是,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未设置有调谐器T的显示装置。

Claims (17)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具有接受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并从光射出面射出所述光的导光体,
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安装部,其为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发光元件侧的端部,且安装于基材;
将所述安装部以安装状态固定在所述基材的第一固定部件;和
第二固定部件,其通过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固定为一体,提高所述安装部的刚性,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具有沿着所述安装部的外表面在所述安装部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形态的长边部,以及沿着所述安装部的外表面在与所述安装部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形态的短边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在所述长边部和所述短边部的连结部分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呈H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呈门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配置于所述安装部的与所述基材相反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由所述基材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夹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具有收容所述发光元件的收容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中覆盖所述收容孔的面具有反射层。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沿着所述光射出面的平面方向二维并列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二维并列的所述导光体中的沿着一个方向排列的所述导光体相互重叠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具有收容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凹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以不从所述安装部的外表面突出的方式收容所述第二固定部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形成在不妨碍从所述发光元件入射到所述导光体的内部的光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具有收容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收容凹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凹部以不从所述安装部的外表面突出的方式收容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两者。
1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是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和
利用来自所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是在一对基板之间封入有液晶的液晶面板。
17.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09801409361A 2008-10-15 2009-07-13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7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6837 2008-10-15
JP2008-266837 2008-10-15
PCT/JP2009/062659 WO2010044297A1 (ja) 2008-10-15 2009-07-13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7146A CN102187146A (zh) 2011-09-14
CN102187146B true CN102187146B (zh) 2013-12-11

Family

ID=42106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093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7146B (zh) 2008-10-15 2009-07-13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76064A1 (zh)
CN (1) CN102187146B (zh)
WO (1) WO20100442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3420A (ja) * 2010-08-02 2012-02-16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KR102486308B1 (ko) * 2016-06-10 2023-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에 대한 코팅방법
JP7131439B2 (ja) * 2019-03-07 2022-09-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2948B2 (en) * 2000-09-21 2003-01-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Surface lighting device
CN1851544A (zh) * 2006-05-30 2006-10-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CN200989981Y (zh) * 2006-08-01 2007-12-12 芈振伟 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426978T2 (de) * 1994-04-22 2001-09-27 Enplas Corp Oberflächenlichtquellen-vorrichtung
JP3373427B2 (ja) * 1998-03-31 2003-02-04 日東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デム型面光源装置
JP2004184493A (ja) * 2002-11-29 2004-07-02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DE10314525A1 (de) * 2003-03-31 2004-11-04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und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JP4075000B2 (ja) * 2004-02-27 2008-04-16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DE102004046696A1 (de) * 2004-05-24 2005-12-29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Oberflächenleuchtsystems und Oberflächenleuchtsystem
KR101065654B1 (ko) * 2004-06-15 2011-09-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TWI293702B (en) * 2005-03-17 2008-02-2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s
TWM284011U (en) * 2005-06-24 2005-12-21 Innolux Display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660321B2 (ja) * 2005-08-31 2011-03-30 オプト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KR100699266B1 (ko) * 2005-09-09 2007-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JP4867372B2 (ja) * 2006-02-02 2012-02-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組立体
US8269918B2 (en) * 2006-10-27 2012-09-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source with overlapping light guide element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2948B2 (en) * 2000-09-21 2003-01-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Surface lighting device
CN1851544A (zh) * 2006-05-30 2006-10-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CN200989981Y (zh) * 2006-08-01 2007-12-12 芈振伟 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36711A 2003.02.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7146A (zh) 2011-09-14
US20110176064A1 (en) 2011-07-21
WO2010044297A1 (ja) 201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7392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177393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59993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803823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EP2511590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CN102171504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20120314141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2227586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177391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KR2010013821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10187942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2149961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187146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7272257A (zh) 显示装置
CN10218714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EP3705934B1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22758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20110242433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2682667A (zh) 显示设备
KR101808562B1 (ko) 도광판 및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