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5431B - 确定经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确定经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5431B
CN1835431B CN200510137076XA CN200510137076A CN1835431B CN 1835431 B CN1835431 B CN 1835431B CN 200510137076X A CN200510137076X A CN 200510137076XA CN 200510137076 A CN200510137076 A CN 200510137076A CN 1835431 B CN1835431 B CN 18354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ymbol
tolerance
probabilit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370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5431A (zh
Inventor
A·-M·穆拉
A·盖盖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35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5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35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54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确定用于评估由第一装置经通信信道传输到第二装置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度量的方法,数据帧包括多个符号,其中,所述度量至少根据表征等效通信信道的参量的阶数严格大于一的至少一个矩来确定,所述参量是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符号获得的多个信息项的参量。本发明还涉及相关装置。

Description

确定经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确定用于评估由第一装置经通信信道传输到第二装置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度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信领域,特别是在无线电电信领域,必需评估数据的传输质量并能够根据评估的传输质量调整传输参数。
例如,通信信道会受位于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的房屋和其它障碍物的阻碍。发送的信号随后在多条路径上传播,每条路径被延迟并以不同程度衰减。发送器或接收器为移动装置时,通信信道随时间变化。通信信道于是可视为滤波器,其传递函数随时间变化。此外,诸如噪声和干扰等一些扰动会降低通信信道质量。
通信信道的这种不完美的条件在数据帧传输期间造成一些误差。
一些技术已开发用于评估这些误差。传统上,使用类似比特误差概率或帧误差概率等测量值来评估通信信道的质量。由于接收数据帧的装置不知道帧内传输的实际数据,因此,它们无法既精确又容易地进行此类测量。
接收器还可采用循环冗余校验方法来评估通信质量。此类技术会因解码、带宽成本而引入一些延迟,并且不精确。
此类测量无法由发送数据帧的装置以简单有效的方式进行,这是因为它们不知道接收器接收的实际数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评估由第一装置经通信信道传输到第二装置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并且更具体地说,这种方法使得可能找到一个允许以明确意义评估有关传输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可确定度量。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用于评估由第一装置经通信信道传输到第二装置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度量的方法;数据帧包括多个符号,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度量至少根据表征等效通信信道的参量的阶数严格大于一的至少一个矩来确定,所述参量是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符号获得的多个信息项的参量。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用于评估由第一装置经通信信道传输到第二装置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度量的装置;数据帧包括多个符号,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之一包括用于至少根据表征等效通信信道的参量的阶数严格大于一的至少一个矩来确定所述度量的部件,所述参量为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符号获得的多个信息项的参量。
因此,随后可评估数据帧传输的质量。
本发明者发现,通过至少根据表征等效通信信道的参量的阶数严格大于一的至少一个矩来定义度量(所述参量是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多个符号的参量),我们获得了与误差概率有直接关系的可靠度量。
根据一个特殊特征,所述信息项是在对接收数据帧进行了信道均衡以及对所述数据帧中包含的符号进行了符号去映射后由所述第二装置获得的软比特。
根据一个特殊特征,所述信息项是在对接收数据帧进行了信道均衡、解扩以及对所述数据帧中包含的符号进行了符号去映射后由所述第二装置获得的软比特。
在对所述接收数据帧进行了均衡和去映射之后或对所述接收数据帧进行了均衡、解扩以及对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符号的进行了符号去映射后获得的参量的统计信息概括了均使所述传输信号失真的所述传输信道和接收算法的特性。
此外,尽可能多地将碰到的失真和滤波包括到对所述度量的确定中,这使所述度量与所述误差概率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于诸如活动用户数量、信道特性等系统参数不变的有利属性。
由于该属性,链路自适应算法或介质接入控制层无需确定这些系统参数。可使用单个或至少数量减少的查查找表来评估数据帧的误差概率。
在基于CDMA的系统中,当数据帧在传输前符号已扩展,则进行解扩以减轻多址干扰。
根据一个特殊特征,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符号获得的所述多个信息项的表征等效通信信道的所述参量是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
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经常由接收数据帧的装置确定,例如在物理层级别确定以执行软输入信道解码。通过使用这些数据,就不必增加电信装置的复杂性。随后,介质接入控制层可使用这些数据以确定所述度量而无需对接收装置作重大修改。
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每个软比特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旨在表征使软比特失真的等效信道。
根据另一特殊特征,如果用于所述传输的调制是OFDM调制并且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各使用单个天线时,等效信道包括OFDM调制、物理无线电信道、OFDM解调及信道均衡;或者如果用于所述传输的调制是OFDM调制并且至少一个所述装置具有多个天线,则等效信道包括空时和/或空频编码、OFDM调制、物理无线电信道、OFDM解调以及作为对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自适应信道均衡的空时和/或空频解码。
通过考虑等效信道,所获得的参量概括了使所述发射信号失真的所述传输信道和所述传输与接收算法的特性。
尽可能多地将碰到的失真和滤波包括到对所述度量的确定中,这使所述度量与所述误差概率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于诸如活动用户数量、信道特性等系统参数不变的有利属性。
根据另一特殊特征,计算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平均值,计算所述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方差,此方差是阶数严格大于一的至少一个矩,并根据所述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所述计算的平均值和方差确定所述度量。
因此,对所述度量的确定是精确的。随后,可精确地评估的误差概率。
根据另一特殊特征,根据计算的平均值和方差以及所述数据帧传输所用编码方法的特性,计算中间值。
根据另一特殊特征,根据所述中间值计算所述度量。
根据另一特殊特征,通过查询包括与所述度量的各值分别关联的不同误差概率值的表格来评估所述误差概率。
因此,对所述误差概率的评估是简单的,不需要多个表格,从而减少了本发明对存储器的需要。
根据另一特殊特征,所述误差概率是信道实现的比特误差概率或信道实现的帧误差概率。
根据另一特殊特征,所述第二装置实现本发明的所述特征,并且所述第二装置向所述第一装置传送包括所述评估的误差概率或所述计算的度量或所述中间参数或所获得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所述平均值和所述方差的数据。
因此,发送数据帧的所述装置随后可决定是否必需对传输参数进行任何修改。
根据另一特殊特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第一中间值:
m = ( d 2 · m SINR 2 - d 2 σ SINR 2 ) 1 / 4
其中,mSINR是对从数据帧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计算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SINR)的平均值,并且σSINR 2是对从数据帧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计算的所有SINR的方差,
-确定第二中间值:
σ 2 = d · m SINR - d 2 · m SINR 2 - d · σ SINR 2 / 2
-确定度量: m d = m 2 1 + σ 2 + log ( 1 + σ 2 ) .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例示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可更加清楚本发明的特征,所述说明结合附图进行,附图中:
图1a是在调制模式为与CDMA结合为多址方案的OFDM的特殊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的方框图;
图1b是在调制模式为与CDMA结合为多址方案的OFDM的特殊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的方框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由移动终端执行的用于确定误差概率的算法;
图2b是由基站执行的、用于根据确定的误差概率获得度量和/或决定是否对调制和编码进行任何修改的算法;
图3是存储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站或基站中的第一表格示例;
图4是存储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站或基站中的另一表格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无线局域网,或使用无线电通信信道作为传输介质的蜂窝网或多小区网。本发明特别适用于使用线性码的通信。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使用称为OFDM的正交频分复用的通信、或使用OFDM与称为FDMA的频分多址组合的通信、或使用OFDM与称为TDMA的时分多址组合的通信、或使用OFDM与称为CDMA的码分多址组合的通信、或使用OFDM与多称为MIMO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组合。
本发明考虑等效信道而非物理信道本身。如果用于所述传输的调制是OFDM调制并且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分别使用一个天线,则所述等效信道包括OFDM调制、物理无线电信道、OFDM解调及信道均衡;或者如果用于所述传输的调制是OFDM调制并且至少一个所述装置具有多个天线,则等效信道包括空时和/或空频编码、OFDM调制、物理无线电信道、OFDM解调以及作为对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自适应信道均衡的空时和/或空频解码。
一般而言,空时和/或空频解码指定用于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编码方案。它也可以非限制方式指定如S.M.Alamouti的题为“用于无线通信的简单发送分集方案”(“A simple transmitter diversityschem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published in IEEE J.SelectedAreas in Communications,vol.16,pp.1451-1458,Oct.1998)的论文中公开的编码方案。它也可以非限制方式指定如G.J.Foschini的题为“使用多个天线时用于衰落环境中无线通信的分层空时体系结构”(“Layered Space-Time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Communication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When Using MultipleAntennas”,published in the 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Vol.1,No.2,Autumn 1996,pp41-59)的论文中公开的类似空间复用的编码方案。
本发明利用了线性码的一个特性,该特性使得可以定义表示为H的信道实现的误差概率的一些上下限。对于线性码,表示为H的信道实现的比特误差概率PebH包括在以下上下限内:
P 2 ( d f ) < Peb H < &Sigma; i = df &infin; C i P 2 ( i )
其中,df和Ci是正在使用的编码技术的特性,df是码的间距。间距df(以后写为d)是所考虑的信道码的两个码字之间的最小汉明距离。P2(i)是相隔距离i的码字的成对误差概率。
这里要注意的是,还可以将这种公式用于类似Turbo码的编码技术。这种情况下,所考虑的间距是具有类似于Turbo的性能曲线的卷积码的间距,或提供与Turbo的所谓瀑布区中相同的分集。实际上,Turbo码也是线性码,但其在瀑布区域内误差概率方面的性能由整体加权分布而非间距确定。因此,定义如它一样的“等效间距”上下限的需要已在前面公开。
本发明者发现,可发现P2(d)与对从数据帧的所有符号获得的软比特计算的所有SINR中获得的度量之间的有效关系。
实际上,本发明发现P2(d)可如下近似为:
P 2 ( d ) = Q m d
其中,
Q ( x ) = 1 2 &Pi; &Integral; x &infin; e - t 2 / 2 dt
m d = m 2 1 + &sigma; 2 + log ( 1 + &sigma; 2 )
并且
m = ( d 2 &CenterDot; m SINR 2 - d 2 &sigma; SINR 2 ) 1 / 4
&sigma; 2 = d &CenterDot; m SINR - d 2 &CenterDot; m SINR 2 - d &CenterDot; &sigma; SINR 2 / 2
mSINR是对从数据帧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计算的SINR的平均值,并且σSINR 2是对从数据帧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计算的所有SINR的方差。
据此,随后可通过将计算的度量md用作查找表的关键字,以确定信道实现H的比特误差概率(PebH)。也可以使用如图3中所示的另一查找表,以类似的方式确定信道实现H的帧误差概率(PefH)。
图1a是在调制模式为与CDMA结合为多址方案的OFDM的特殊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的方框图。
电信装置是移动终端100,它使用了形成称为MC-CDMA的OFDM+CDMA组合类型的OFDM调制和CDMA。该移动终端也可以实施上述通信技术。
移动终端100通过无线电信道与将要参照图1b描述的基站150进行通信。移动终端100包括接收单元101、发送单元121和与至少一个查找表116链接的计算单元114,根据本发明,该查找表存储至少一个传递函数。
接收单元101包括OFDM解调器102、均衡模块104、符号去映射单元106、比特去交织单元108以及产生由移动终端100处理的二进制数据112的信道解码单元110。在本示例中,如果符号在数据帧传输前已扩展,则均衡模块104还可将其解扩。
OFDM解调器102、均衡模块104、符号去映射单元106、比特去交织单元108及信道解码单元110是典型的,下面将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
传输单元121包括信道编码单元122、比特交织单元124、符号映射单元126、扩展单元127以及对二进制数据120进行变换以便在无线电信道上传输到基站150的OFDM调制器128。信道编码单元122、比特交织单元124、符号映射单元126、扩展单元127及OFDM调制器128是典型的,下面将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其它实现示例中,传输单元121不包括扩展单元127。
移动终端100包括计算单元114。计算单元114具有根据参考图2a所述的算法计算度量的部件。计算单元114由处理器和相关存储装置组成。计算单元的处理器和相关存储器是与用于控制发送和/或接收协议的介质接入控制层的处理器和存储器相同的组件。计算单元114也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在优选实施例中,计算单元与如图3中公开或如图4中公开的至少一个查找表相关联。计算单元114包括用于至少根据表征等效通信信道的参量的阶数严格大于一的至少一个矩来确定度量的部件,所述参量是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符号获得的信息项的参量。这些信息项是在对所述接收数据帧进行了信道均衡以及对所述数据帧中包含的符号进行了符号去映射后由所述第二装置获得的软比特。在本示例中,如果符号在数据帧传输前已扩展,则均衡模块104还能够将它们解扩。
更准确地说,数据帧中包括的多个符号的表征等效通信信道的参量是从数据帧中包括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单元114包括用于计算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平均值的部件和用于计算从数据帧中包括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方差的部件,所述方差是阶数严格大于一的至少一个矩。更准确地说,用于确定度量的部件根据所述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计算的平均值和方差来确定度量。计算单元114还包括根据所述计算的平均值、所述计算的方差以及所述数据帧传输所用编码方法的特性来计算中间值的部件。更准确地说,用于确定所述度量的所述部件根据所述中间值确定所述度量。
在一种实现方案变体中,计算单元114不链接到查找表116。在这种实现模式下的计算单元114能够向基站150传送计算的度量或中间参数或所获得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平均值和方差。
这里要注意的是,计算单元114或决策引擎164可不使用如图3或图4中所示的表格,而根据由图3给出的值获得的公式来计算误差概率。
还这里要注意的是,在一种实现方案变体中,所述平均值和阶数严格大于一的至少一个矩是精确描述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几何平均的矩集合。
图1b是在调制模式为与CDMA结合为多址方案的OFDM的特殊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的方框图。
基站150是使用MC-CDMA调制的终端。基站150也可以实施上述通信技术。要注意的是,这里对本发明的描述是在多个移动站通过一个基站彼此进行通信的集中式网络情况下进行的。当然,本发明也可在移动站彼此直接通信的分布式网络中实施。
如图1a所示,基站150通过无线电信道与多个移动终端进行通信。基站150包括接收单元151、发送单元167和决策引擎165。
接收单元151包括OFDM解调器152、均衡模块154、符号去映射单元156、比特去交织单元158及产生由基站150处理的二进制数据162的信道解码单元160。在本示例中,如果符号在数据帧传输前已扩展,则均衡模块104还能够将它们解扩。
OFDM解调器152、均衡模块154、符号去映射单元156、比特去交织单元158及信道解码单元160是典型的,因而将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
发送单元167包括信道编码单元168、比特交织单元170、符号映射单元172、扩展单元173及对二进制数据166进行转换以便在无线电信道上传输到移动终端100的OFDM调制器174。信道编码单元168、比特交织单元170、符号映射单元172、扩展单元173及OFDM调制器174是典型的,因而将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
这里要注意,在一些其它实现方案示例中,发送单元121不包括扩展单元127。
基站150包括决策引擎164。决策引擎164由处理器和相关存储装置组成。计算单元的处理器和相关存储器是与用于控制发送和/或接收协议的介质接入控制层的处理器和存储器相同的组件。在一种实现方案变体中,决策引擎164以专用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在优选实施例中,决策引擎164根据从移动终端100接收到的误差概率来执行所谓的链路自适应,例如,它决定是否要再次发送二进制数据和/或是否要修改信道编码和/或是否要修改调制模式。
在一种实现方案变体中,决策引擎164与如图3或图4中公开的至少一个查找表相关联。决策引擎164包括根据参考图2b所述算法由移动终端100接收的数据计算度量和误差概率的部件。
图2a是由移动终端执行的、根据本发明的确定度量的算法。
此流程图的代码例如存储在图1a中未显示的、与移动终端100的计算单元114的处理器相关联的ROM存储器中。移动终端100上电时,代码加载到计算机单元114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执行。
图2a所示算法在每次移动终端100接收到帧时执行。
该算法以从基站150接收新帧从步骤S300开始。接收帧随后被解调,然后会进行均衡或均衡和解扩,并且符号会被去映射成称为软比特的信息项。
在步骤S301,考虑从数据帧的第一符号获得的第一软比特。
在下一步骤S302,由计算单元114计算从数据帧的一个符号获得的所述被考虑的软比特的信噪比。
对于软比特si,SINRi按如下方式计算: SINR i = P i ( &sigma; &upsi; 2 ) i + ( &sigma; &alpha; 2 ) i
其中,Pi是在均衡之后或在均衡与解扩之后确定的有用功率。
συ 2是表示热噪声功率的值。此类值可以实时计算得到,或对一个接收单元确定一次。
σα 2是均衡与解扩之后来自干扰链路的残余干扰功率。
这里要注意,SINRi也可由计算单元114从均衡模块104获得。
这里要注意,可不对每个软比特确定SINRi,而是确定类似信噪比或香农理论意义上的等效通信道容量等其它参数。
对当前软比特计算的SINRi随后在步骤S303存储到计算单元114的相关存储器中。
在下一步骤S304,计算单元检查是否已对从接收帧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计算了SINRi。如果仍有一些SINRi要确定,则计算单元114移到步骤S304,考虑从帧的下一符号获得的下一软比特,并移到步骤S302。只要未对每个软比特确定SINR,则计算单元114执行由步骤S302到S305构成的循环。
一旦对从帧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计算了SINR,则计算单元114移到步骤S306。
在该步骤,计算单元114计算对接收帧确定的所有N个SINRi的平均值。该平均值按如下方式计算:
m SINR = 1 N &Sigma; i = 1 N SINR i
接着,计算单元114移到步骤S307并计算对接收帧确定的N个SINRi的方差。该方差按如下方式计算:
&sigma; SINR 2 = 1 N &Sigma; i = 1 N SINR i 2 - ( m SINR ) 2
接着,计算单元114移到步骤S308并计算表示为m的第一中间参数。参数m按如下方式计算:
m = ( d 2 &CenterDot; m SINR 2 - d 2 &sigma; SINR 2 ) 1 / 4
接着,计算单元114移到步骤S309并计算表示为σ2的第二中间参数。参数σ2按如下方式计算:
&sigma; 2 = d &CenterDot; m SINR - d 2 &CenterDot; m SINR 2 - d &CenterDot; &sigma; SINR 2 / 2
接着,计算单元114移到步骤S310并计算根据本发明表示为md的度量。度量md按如下方式计算:
m d = m 2 1 + &sigma; 2 + log ( 1 + &sigma; 2 )
接着,计算单元114移到步骤S311并读取如图3或图4中所示的表格,并将所述度量用作关键字来获取类似表示为PefH的信道实现H的帧误差概率的对应误差概率。这里要注意,通过查询如图4所示的PebH的表格,也可获得表示为PebH的信道实现H的比特误差概率,而不是获得对应的PefH
接着,计算单元移到步骤S312并将获得的PefH和/或PebH传送到发送单元121的信道编码模块122。PefH和/或PebH随后与要发送的其它二进制数据120一起发送到基站150。
这里要注意,根据一种实现方案变体,计算单元114不执行步骤S308到S311,并且在步骤S312中传送mSINR和σSINR,以替代传送获得的PefH和/或PebH
根据另一变体,计算单元114不执行步骤S310到S311,并且在步骤S312传送m和σ2,而不是获得的PefH和/或PebH
这种实现方案变体避免了必需存储类似图3所示的表格。
一旦执行了步骤S312,计算单元114便返回到步骤S300,并等待另一接收帧以便如上所述对其进行处理。
图2b是由基站执行的、用于获得度量和/或根据确定的误差概率决定是否对调制和编码进行任何修改的算法。
此流程图的代码例如存储在图1b中未显示的、与基站150的决策引擎164的处理器相关联的ROM存储器中。基站150上电时,该代码加载到所述决策引擎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中,并由上述处理器执行。
图2b的算法在每次基站150收到帧时执行。
算法以从移动终端100接收新帧从步骤S320开始。接收帧随后被解调,然后进行均衡,符号接着被去映射成软比特,并去交织而后解码成接收比特162。在本示例中,如果符号在数据帧传输前已扩展,则均衡模块154还能够将它们解扩。
在步骤S321,决策引擎164从接收比特162提取数据。这些数据是由移动终端100在图2a所示算法的步骤S312传送的PefH和/或PebH
根据一种实现方案变体,上述数据是在图2a所示算法的步骤S308和S309计算的中间参数m和σ2。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引擎164如在图2a所示算法的步骤S310公开的那样计算度量md
根据另一变体,上述数据是在图2a所示算法的步骤S306和S307计算的mSINR和σSINR。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引擎164如在图2a所示算法的步骤S308、S309和S310中公开的那样计算中间参数m、σ2和度量md
在下一步骤S322,决策引擎164读取如图3所示的表格165,并使用度量md作为关键字获得对应的PefH。这里要注意,通过查询如图4所示的PebH的表格,也可获得PebH,而不是获得对应的PefH
这里要注意,如果已在接收帧中传送PefH和/或PebH,则不执行步骤S322。
接着,决策引擎164移到步骤S323,并根据前面获得的误差概率PefH和/或PebH来决定是否要再次发送二进制数据和/或是否要修改信道编码和/或是否要修改调制模式。
一旦执行了步骤S324,则决策引擎164返回步骤S320并等待接收新数据帧。
这里要注意,计算单元114或决策引擎164可不使用如较3所示的表格,而是根据由图3给出的值获得的公式计算误差概率。
图3是存储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站或基站中的第一表格示例。
图3所示的表格由两列30和31组成。图3所示表格是通过仿真和/或实验分析获得的。
列30包括以分贝为单位的度量md的不同值,列31包括信道实现H的帧误差概率PefH的各值。
图4是存储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站或基站中的另一表格示例。
图4所示的表格由两列40和41组成。图4所示的表格是通过仿真和/或实验分析获得的。
列40包括以分贝为单位的度量md的不同值,列41包括信道实现H的比特误差概率PebH的各值。
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

Claims (15)

1.一种确定用于评估由第一装置经通信信道传输到第二装置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度量的方法,数据帧包括多个符号,其特征在于,所述度量至少根据表征等效通信信道的参量的阶数严格大于一的至少一个矩以及根据所述数据帧传输所用编码方法的特性来确定,所述参量为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符号获得的多个信息项的参量,
其中所述信息项是在对接收的数据帧进行了信道均衡(104)和对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符号进行了符号去映射(106)之后由所述第二装置获得的软比特,或者所述信息项是在对接收的数据帧进行了信道均衡(104),对接收的数据帧中包含的符号进行了解扩以及对所述数据帧中包含的符号进行了符号去映射(106)之后由所述第二装置获得的软比特,
其中如果用于所述传输的调制是OFDM调制并且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分别使用一个天线,则所述等效通信信道包括OFDM调制、物理无线电信道、OFDM解调和信道均衡,或者如果用于所述传输的调制是OFDM调制并且至少一个所述装置具有多个天线,则等效通信信道包括空时和/或空频编码、OFDM调制、物理无线电信道、OFDM解调以及作为对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自适应信道均衡的空时和/或空频解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符号获得的所述多个信息项的表征等效通信信道的所述参量是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S3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所述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平均值(S306);
-计算所述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方差(S307),所述方差是阶数严格大于一的至少一个矩;
并且其中所述度量根据所计算的所述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平均值和方差确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计算的平均值、所计算的方差以及所述数据帧传输所用编码方法的特性来计算中间值的步骤(S308、S30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中间值计算得到所述度量(S3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查询包括与所述度量的各值分别关联的不同误差概率值的表格来评估所述误差概率(S31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概率是信道实现的比特误差概率或信道实现的帧误差概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所述第二装置执行,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向所述第一装置传送包括所评估的误差概率或所计算的度量或所述中间参数或所获得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平均值和方差的数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第一中间值:
m = ( d 2 &CenterDot; m SINR 2 - d 2 &sigma; SINR 2 ) 1 / 4
其中,d是两个码字之间的最小汉明距离,mSINR是对从数据帧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计算的SINR的平均值,并且
Figure FSB00000375527300022
是对从数据帧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计算的所有SINR的方差,
-确定第二中间值:
&sigma; 2 = d &CenterDot; m SINR - d 2 &CenterDot; m SINR 2 - d &CenterDot; &sigma; SINR 2 / 2
-确定度量: m d = m 2 1 + &sigma; 2 + log ( 1 + &sigma; 2 ) .
10.一种确定用于评估由第一装置经通信信道传输到第二装置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度量的设备,数据帧包括多个符号,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用于至少根据表征等效通信信道的参量的阶数严格大于一的至少一个矩和所述数据帧传输所用编码方法的特性来确定所述度量的部件,所述参量为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符号获得的多个信息项的参量,
其中所述信息项是在对接收的数据帧进行了信道均衡(104)和对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符号进行了符号去映射(106)之后由所述第二装置获得的软比特,或者所述信息项是在对接收的数据帧进行了信道均衡(104),对接收的数据帧中包含的符号进行了解扩以及对所述数据帧中包含的符号进行了符号去映射(106)之后由所述第二装置获得的软比特,
其中如果用于所述传输的调制是OFDM调制并且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分别使用一个天线,则所述等效通信信道包括OFDM调制、物理无线电信道、OFDM解调和信道均衡,或者如果用于所述传输的调制是OFDM调制并且至少一个所述装置具有多个天线,则等效通信信道包括空时和/或空频编码、OFDM调制、物理无线电信道、OFDM解调以及作为对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自适应信道均衡的空时和/或空频解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符号获得的所述多个信息项的表征等效通信信道的所述参量是从所述数据帧中包括的所有符号获得的所有软比特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计算所述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平均值的部件、用于计算所述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方差的部件,所述方差是阶数严格大于一的至少一个矩;以及所述度量是根据所计算的所述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的平均值和方差确定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根据所计算的平均值、所计算的方差及所述数据帧传输所用编码方法的特性来计算中间值的部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确定所述度量的部件根据所述中间值确定所述度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用于查询包括与所述度量的各值分别关联的不同误差概率值的表格,以评估所述误差概率的部件。
CN200510137076XA 2004-12-20 2005-12-19 确定经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54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4293044.6 2004-12-20
EP04293044A EP1672828B1 (en) 2004-12-20 2004-12-20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metric for evaluating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of a data fr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5431A CN1835431A (zh) 2006-09-20
CN1835431B true CN1835431B (zh) 2011-06-22

Family

ID=34931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3707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5431B (zh) 2004-12-20 2005-12-19 确定经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35473B2 (zh)
EP (1) EP1672828B1 (zh)
JP (1) JP4925163B2 (zh)
CN (1) CN1835431B (zh)
AT (1) ATE438971T1 (zh)
DE (1) DE602004022438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7595B2 (en) 2006-05-11 2010-04-13 Tensor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variable codelength systems for multi-access communication
CN101199153A (zh) * 2005-07-07 2008-06-11 诺基亚公司 用于多载波无线系统的改进冗余的技术
KR20150117155A (ko) * 2014-04-09 2015-10-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통신 시스템의 연판정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JP7095851B2 (ja) * 2017-03-30 2022-07-05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フレームエラーレート予測装置、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7764A (zh) * 1997-08-29 2000-12-2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通信系统中用于选择调制与信道编码方案组合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2113A (en) * 1996-06-20 1998-03-24 Stanford University Timing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of OFDM signals
JP3654392B2 (ja) * 1996-09-02 2005-06-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684560B2 (ja) * 1996-09-03 2005-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GB9810396D0 (en) * 1998-05-14 1998-07-15 Simoco Int Ltd Radio channel quality estimation
US6426971B1 (en) * 1999-09-13 2002-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s system performance
FR2804260B1 (fr) * 2000-01-21 2002-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Inf Tech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numerique de type a codage correcteur d'erreurs
US6760882B1 (en) * 2000-09-19 2004-07-06 Intel Corporation Mode selec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ased on statistical parameters
US7260054B2 (en) * 2002-05-30 2007-08-21 Denso Corporation SINR measurement method for OFDM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178080B2 (en) * 2002-08-15 2007-02-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ardware-efficient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US7260055B2 (en) * 2003-05-30 2007-08-21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 for reducing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in an OFDM system
US7349495B2 (en) * 2003-09-25 2008-03-25 Intel Corporation Soft bits normaliz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7764A (zh) * 1997-08-29 2000-12-2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通信系统中用于选择调制与信道编码方案组合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bdel-Majid Mourad,etc."MAI analysis for forward link mono-dimensionallyspreadOFDM systems".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2004,VTC 2004-Spring3 2004 IEEE 59th.2004,3(2004 IEEE 59th),第1528-1533页. *
Abdel-MajidMourad etc."MAI analysis for forward link mono-dimensionallyspreadOFDM systems".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4022438D1 (de) 2009-09-17
US20060146946A1 (en) 2006-07-06
JP2006197576A (ja) 2006-07-27
US7835473B2 (en) 2010-11-16
ATE438971T1 (de) 2009-08-15
CN1835431A (zh) 2006-09-20
EP1672828B1 (en) 2009-08-05
JP4925163B2 (ja) 2012-04-25
EP1672828A1 (en) 2006-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6676B (zh) Mimo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125241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1114863B (zh) 通信系统内处理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00588145C (zh) 发送方法和发送器
CN101965704B (zh) 具有不等差错保护的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27485A (zh) 复杂性降低的波束受控mimo ofdm系统
CN101743701A (zh) 协同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CN101483496A (zh) 用于数字与多入多出通讯系统错误向量量测的装置与方法
CN101569112A (zh) 无线通信模式切换装置和方法
CN100558103C (zh)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局域网系统的长训练序列
US20090225716A1 (en) Base station link adaptation method
US7424273B2 (en) Evaluating performance of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s link
CN1835431B (zh) 确定经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帧的误差概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81089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和装置
KR101009814B1 (ko)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CN101156335A (zh) 无线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1764637A (zh) 一种处理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00414851C (zh) 一种基于旋转星座图的空时编码方法
CN101616427B (zh) 一种基站间的多用户mimo检测方法
CN101577575A (zh) 实现多天线模式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79530A (zh) 用于多入多出系统的性能抽象方法和装置
CN101163121B (zh) 通讯系统及其字码选择方法
CN101558619A (zh) 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码书交换方法和装置
Datta et al. Graph traversal aided detection in uplink MBM massive MIMO based on socio‐cognitive knowledge of swarm optimization
Liu et al. Enabling delay-sensitive applications over sensor networks using a two-tier architecture and multi-antenna cluster hea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