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3456A -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3456A
CN1833456A CNA2004800098841A CN200480009884A CN1833456A CN 1833456 A CN1833456 A CN 1833456A CN A2004800098841 A CNA2004800098841 A CN A2004800098841A CN 200480009884 A CN200480009884 A CN 200480009884A CN 1833456 A CN1833456 A CN 1833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adio base
control device
radio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98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田正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33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34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split of the control plane or user 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Abstract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UE);经由无线电信道执行与该移动终端单元的通信的无线电基站(节点B);控制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RNC),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执行信令传输控制的第一控制装置(CPE)和用于容纳其下的无线电基站并执行用户数据传输控制的第二控制装置(UPE);以及用于管理无线电基站的替换控制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51)。由于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51)被独立地布置在网络(RAN)中,因此特定的CPE或终端资源控制部件不需要具有无线电基站替换的控制功能,因此,对无线电基站替换的控制可由该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集中执行。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W-CDMA蜂窝型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W-CDMA通信系统的现有体系结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包括无线电控制器(RNC)4和5以及节点B6到9,并且经由Iu接口,连接到作为交换网络的核心网络(CN)3。节点B6到9代表执行无线电发送和接收的逻辑节点,更具体地说,它们是无线电基站装置。
节点B和RNC之间的接口称为Iub,并且Iur接口被定义为RNC之间的接口。每个节点B覆盖一个或多个小区(cell)10,并且经由无线电接口连接到移动终端单元(UE)2。节点B与无线电信道端接,RNC管理节点B,并基于软移交(soft handover)来选择和合成无线电路径。注意,图1所示的体系结构的细节由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s,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定义,并且在非专利参考文献1中公开。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该W-CDMA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接口的协议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该协议体系结构包括3个协议层,即用L1表示的物理层(PHY)11、用L2表示的数据链路层12到14,以及用L3表示的网络层(RRC:无线电资源控制)15(“W-CDMA MobileCommunication System”,Keiji Tatekawa编,2001年由Maruzen出版,pp.96和97)。
数据链路层12被划分为3个子层,即MAC(媒体访问控制)层12、RLC(无线电链路控制)层13,以及BMC(广播/多播控制)层14。MAC层12具有MAC-c/sh(公共/共享)121和MAC-d(专用)122,RLC层13具有多个RLC 131到134。
图2所示的每个椭圆表示层或子层间的服务接入点(SAP),RLC子层13和MAC子层12之间的SAP提供了逻辑信道。即,该逻辑信道被提供为从MAC子层12到RLC子层13,根据传输信号的功能或逻辑特性被分类,并根据要被传送的信息的内容而被表征。逻辑信道的示例有CCCH(公共控制信道)、PCCH(寻呼控制信道)、BCCH(广播控制信道),以及CTCH(公共业务信道)。
MAC子层12和物理层11之间的SAP提供传输信道。即,该传输信道被提供为从物理层11到MAC子层12,根据传输形式被分类,并根据信息类型和经由无线电接口传送信息的方式而被表征。传输信道的示例有PCH(寻呼信道)、DCH(专用信道)、BCH(广播信道),以及FACH(转发接入信道)。
物理层11和数据链路层的子层12到14经由提供控制信道的C-SAP,由网络层15来控制。图2所示的该协议体系结构的细节在3GPP的TR25.925中定义。
此外,虽然未在图2中具体示出,但是存在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信令的C(控制)平面和传输用户数据的U(用户)平面,并且L2的BMC子层14仅作用于U平面。
图3的框图示出了由图1的RNC 5和6以及节点B6到8构成的开放RAN体系结构的示例。如图3所示,该示例包括:终端位置检测器101,其收集和计算终端的位置;公共无线电资源管理器102,其管理无线电接入网络环境和优化网络负载;寻呼/广播网络元件103,其控制无线电广播/多播流,并通知无线电广播/多播的状态;小区控制器104,其控制对每个无线电基站装置的接入的允许、拥塞和分配;移动控制器105,其建立和释放传输信道;小区传输网关107,其传输单个无线电信道信号,并执行公共无线电信道信号的复用/分离;用户无线电网关108,其对无线电信道进行加密和解密,并控制头部的重传输、压缩、复用/分离;以及无线电层106,其生成终端的位置信息,对无线电信道进行编码和解码,或者控制无线电信道的电功率。
在此布置中,小区控制器104控制对每个无线电基站装置的无线电接入,于是用于控制无线电接入的控制信号在小区控制器104、小区传输网关107和无线电层106之间交换(例如移动无线因特网论坛(MWIF)“Open RAN Architecture in 3rd Generation Mobile Systems Technical ReportMTR-007”v1.0.0(2001年6月12日))。
在上述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的RNC 4和5中,控制C平面的功能和控制U平面的功能物理上被集成在一起。在具有其中集成了U平面和C平面两种控制功能的RNC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当要提高信令吞吐量时,虽然仅需要增加C平面控制功能,但是RNC自身也必须增加,并且,当要提高用户数据传输速率时,虽然仅需要增加U平面控制功能,但是RNC自身也必须增加。因此,传统的RNC配置很难构建具有高扩缩性的系统。
而且,在软移交时出现了下列问题。即,当设置普通呼叫时,一条无线电信道(无线电链路)连接在RNC和节点B之间。但是,当UE(移动终端单元)移动,从而导致软移交时,在RNC和多个节点B之间连接有两条或多条路径。如果跨过多个RNC发生软移交,则通过使用服务RNC和漂移(drift)RNC之间的称为Iur的接口(图1)来连接路径。
如果这样跨过多个RNC发生软移交,则即使用户数据路径可在软移交状态下从一个U平面控制功能单元连接到多个节点B,但是用于该目的的路径也必须连接在服务RNC和漂移RNC之间。这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由于数据经由RNC传输而产生延迟。因此,可能有将U平面控制功能和C平面控制功能分离的技术。当U平面控制功能和C平面控制功能要在图3所示的系统中分离时,C平面控制功能可由终端位置检测器101、公共无线电资源管理器102、寻呼/广播网络元件103、小区控制器104和移动控制器105形成,而U平面控制功能可由无线电层106、小区传输网关106和用户无线电网关107形成。
但是,在图3所示布置中,小区控制器控制到每个无线电基站装置的无线电接入,从而在小区控制器、小区传输网关和无线电层之间交换用于控制无线电接入的控制信号。因此,如果C平面控制功能由终端位置检测器、公共无线电资源管理器、寻呼/广播网络元件、小区控制器和移动控制器形成,而U平面控制功能由无线电层、小区传输网关和用户无线电网关形成,则用于控制无线电接入的大量信号在实现C平面控制功能的部分和实现U平面控制功能的部分之间交换,这使控制变得复杂。
而且,当该配置应用于具有不同无线电方案的移动通信系统时,实现C平面控制功能的部分和实现U平面控制功能的部分必须根据无线电方案的数量而形成。这增加了规模和成本。
此外,当可以通过分离C平面控制功能和U平面控制功能,构建具有高扩缩性的系统时,例如,如果某个U平面控制功能单元出现故障或过载,则其控制下的节点B的小区的容纳可被替换到另一U平面控制功能单元。在此情形下,多个C平面控制功能单元中特定的一个必须代表性地控制该节点B小区替换。因此,该特定C平面控制功能单元必须被单独地赋予节点B小区控制功能。这使得不能形成所有C平面控制功能单元都具有相同功能的配置。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各种问题而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构建具有高扩缩性、不浪费资源并且不产生延迟的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构建具有高扩缩性、减小装置间的信号交换控制的复杂度并且即使当无线电方案不同时也不增加不必要的规模的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从而当C平面控制功能和U平面控制功能被分离时,所有的C平面控制功能单元可具有相同的布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信令传输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独立于无线电传输方案来执行控制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依赖于无线电传输方案来执行控制的第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信令传输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被所述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依赖于无线电传输方案来执行控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单元的终端资源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基站资源的第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面,提供了如第1到4方面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和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的网络。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面,提供了如第1到5方面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响应于外部触发,将要新容纳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无线电基站的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所述无线电基站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6方面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无线电基站的标识信息和作为容纳目的地的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所述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信令传输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在物理上相互独立。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所述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独立于无线电传输方案来执行控制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依赖于无线电传输方案来执行控制的第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在物理上相互独立。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所述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信令传输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被所述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依赖于无线电传输方案来执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在物理上相互独立。
根据本发明的第11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所述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单元的终端资源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基站资源的第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在物理上相互独立。
根据本发明的第12方面,提供了如第8到11方面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通过网络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13方面,提供了如第8到12方面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响应于外部触发,将要新容纳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无线电基站的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所述无线电基站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14方面,提供了如第13方面所述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无线电基站的标识信息和作为容纳目的地的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15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信令传输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二控制装置;以及在物理上独立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而被提供的、用于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即响应于外部触发,将要新容纳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无线电基站的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所述无线电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第16方面,提供了如第15方面所述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方法,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步骤,即将所述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无线电基站的标识信息和作为容纳目的地的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17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方法的程序,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信令传输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二控制装置;以及在物理上独立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而被提供的、用于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所述程序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即响应于外部触发,将要新容纳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无线电基站的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所述无线电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第18方面,提供了如第17方面所述的程序,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步骤,即将所述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无线电基站的标识信息和作为容纳目的地的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
在上述本发明中,在网络中额外放置了监控控制器。因此,即使在网络中布置了多个CPE或多个终端资源控制单元的系统配置中,监控控制器也可集中控制小区设置的改变(节点B的重布置)。这使得不必向任何特定CPE或终端资源控制单元赋予控制小区设置改变(节点B的重布置)的功能,并且达到了向所有CPE或终端资源控制单元赋予相同布置的效果。这对制造和成本来说都是有益的。
从下面的说明和附图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方面和优点,在附图中,若干符合本发明原理的优选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被示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使用W-CDMA通信方法的现有系统体系结构的示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系统体系结构示为协议体系结构的示图;
图3是将图1所示系统体系结构示为开放体系结构的示图;
图4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础的RNC的协议体系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利用图4所示的布置来方便节点B的替换的网络图;
图6是用于说明当使用图4的布置时,软移交的状态的示图;
图7是当在图6的布置中发生软移交时,路径连接序列图;
图8是示出了当使用图4所示的布置时,IP网络的网络配置的示图;
图9是示出了当使用图4所示的布置时,在要为多个节点B同时设置无线电链路时的序列图;
图10是示出了当使用图4所示的布置时,在要为一个新节点B额外设置无线电链路时的序列图;
图11是示出了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基础的开放RAN体系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利用图11所示的布置来方便节点B的替换的网络图;
图13是当在图12的布置中发生软移交时,路径连接序列图;
图14是根据开放RAN体系结构示出图4的布置的示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图5所示的网络中节点B的替换的问题的示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网络配置的示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的序列图;
图18是监控控制器的功能框图;
图19是示出监控控制器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数据库内容的示例的示图;
图21是示出节点B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CPE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网络配置的示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操作的序列图;
图25是示出监控控制器的操作的另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数据库内容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27是示出基站资源控制单元的操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28是示出终端资源控制单元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例。
首先,图4的功能框图是本发明的前提,其中与图2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如图4所示,RNC 4被分离为C平面控制器(CPE:控制平面设备)41和U平面控制器(UPE:用户平面设备)42,其中C平面控制器41对应于用于控制信令的C平面,U平面控制器42对应于用于控制用户数据的U平面。
所有的信令操作都在设备和安装在C平面控制器41中的中央控制器(CP:控制处理器)16之间直接执行。但是,在RLC 131或132在U平面控制器42中被端接之后,移动终端单元(UE)2和RNC 4之间的RRC信令被传送到C平面控制器41中的RRC 15,因为C平面和U平面不能清楚地分离。
利用该布置,在图2所示的现有RNC协议层体系结构中,用L1表示的物理层(PHY)11可被分离到节点B(无线电基站)6,用L2表示的数据链路层12到14可被分离到U平面控制器42,用L3表示的网络层15及更高的层可分离到C平面控制器41。
C平面控制器41中的RRC 15通过使用提供控制信道的C-SAP(控制服务接入点),来控制与节点B中的物理层11端接的各个设备,以及U平面控制器42中的MAC层12、RLC层13和BMC层14。而且,C平面控制器41中的CP 16直接端接和处理节点B6与RNC 4之间的信令NBAP、RNC 4与另一RNC中的C平面控制器(CPE)43之间的信令RNSAP,以及RNC 4与MSC(移动交换中心)31或SGSN(服务GPRS(全球分组无线电服务)交换节点)32之间的信令RANAP。
注意,MSC 31具有信道交换功能,SGSN 32具有分组交换功能,它们都被包括在图1所示的核心网络(CN)3中。
而且,RNC 4与移动终端单元2之间使用的RRC信令经由移动终端单元2、节点B6以及U平面控制器42中的MAC层12和RLC层13,被C平面控制器41中的RRC层15端接。PCH/FACH被U平面控制器42中的MAC-c/sh层121和RLC层13端接,并被传输到C平面控制器41,因为节点B6与U平面控制器42之间的关系在Logical O&M协议(RN用来控制安装在节点B中的资源的物理上的信令,其在3GPP的规范(25.401)中定义)之后总是固定的,并且直到站数据改变时才改变。
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DCH(专用信道)可连接任意节点B和U平面控制器42。当利用U平面控制器42中的选择器/合成器123,在多个节点B之间执行路径选择和合成后,DCH被MAC-d层122和RLC层13端接,并且经由C平面控制器41被传输到具有信道交换功能的MSC 31或具有分组交换功能的SGSN 32。注意,当发生软移交时,选择器/合成器123从多个节点B选择和合成DCH,从这些节点B中选择具有最高质量(接收质量)的信道,并将所选信道发送到主机装置。
通过如上所述地使用图4所示的装置配置,可组成具有高扩缩性的系统配置。即,为了提高信令吞吐量,C平面控制器41可被单独增加,而为了提高用户数据传输速率,U平面控制器42可被单独增加。而且,U平面控制器42中的单个设备彼此不相关,它们由C平面控制器41中的RRC15控制。因此,这些设备也可被安装为独立设备。
图5的示图说明了可在基于图4所示的原理被分离的C平面控制器(CPE)41与U平面控制器(UPE)42之间确保扩缩性。C平面控制器41a到41c和U平面控制器42a到42c经由例如IP路由器或集线器之类的设备17被连接。传统上,C平面控制器和U平面控制器被集成到单个RNC设备中,因而它们只能以RNC的形式增加。但是,C平面控制器执行例如呼叫处理等的信令处理,因此如果呼叫量增加,则吞吐量可能变得不足。在此情形下,通过增加新的C平面控制器可很容易地分散处理。
例如,将下述第一算法改为第二算法,其中第一算法是:当有两个C平面控制器41a和41b时,如果移动终端单元2的终端号的最低位是偶数,则使用C平面控制器41a,如果是奇数,则使用C平面控制器41b,第二算法是:当有3个C平面控制器41a到41c时,当终端号的最低位是0、1、2或3时,使用C平面控制器41a,当是4、5或6时,使用C平面控制器41b,当是7、8或9时,使用C平面控制器41c。以此方式,吞吐量可增至约1.5倍。
U平面控制器独立地传输用户数据,因此如果每个移动终端单元要传输的发送/接收数据量增加时,吞吐量可能变得不足。在此情形下,通过增加新的U平面控制器可很容易地分散处理。例如,将下述第一布置变为第二布置,其中第一布置是:其中节点B6a到6f以3个为一组连接到两个U平面控制器42a和42b,第二布置是:其中节点B6a到6f以2个为一组连接到三个U平面控制器42a到42c。以此方式,传输速率可很容易地提高至约1.5倍。
此外,如果UPE 42a故障,则该UPE控制下的节点B的替换可很容易地被切换到另一正常UPE。
图6的示图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其中移动终端单元2在执行节点B6a与6b之间的软移交。DCH从节点B6a和6b两者连接到终端2。通过利用U平面控制器42a中的选择器/合成器123进行选择和合成,从节点B6a和6b选出具有较高信道质量的信道,并且传输到主机装置。
图7示出了这样的过程,其中移动终端单元UE通过使用节点B#1(6a)和U平面控制器(UPE)#1(42a)来执行语音通信(步骤S1),向节点B#2(6b)请求软移交,并在终端UE和节点B#2之间连接路径。C平面控制器(CPE)#1(41a)管理U平面控制器#1和节点B#1的资源,C平面控制器#2(41b)管理U平面控制器#2(42b)和节点B#2的资源。
软移交请求作为“测量报告(RRC)”从终端UE经由节点B#1和U平面控制器#1被通知到C平面控制器#1(步骤S2)。C平面控制器#1获取有关U平面控制器#1的用于软移交的IP地址,并且将该IP地址连同“无线电链路建立请求”一起通知U平面控制器#1(步骤S3)。U平面控制器#1通过“无线电链路建立响应”来响应C平面控制器#1(步骤S4)。
然后,C平面控制器#1将“无线电链路建立请求(RNSAP)”和为软移交获取的U平面控制器#1的IP地址发送到管理作为传输目的地的节点B#2的C平面控制器#2(步骤S5),C平面控制器#2将“无线电链路建立请求(NBAP)”和为软移交获取的U平面控制器#1的IP地址发送到节点B#2(步骤S6)。
当通知C平面控制器#2“无线电链路建立响应(NBAP)”时,节点B#2还通知其IP地址(步骤S7)。然后,C平面控制器#2将“无线电链路建立响应(RNSAP)”连同节点B#2的IP地址一起通知给C平面控制器#1(步骤S8)。C平面控制器#1通过“无线电链路建立指示”将节点B#2的IP地址通知给U平面控制器#1(步骤S9)。
利用上述过程,U平面控制器#1被通知了节点B#2的IP地址,节点B#2被通知了U平面控制器#1的IP地址,于是用户数据可被发送和接收。同时,C平面控制器#1将“活动设置更新(RRC)”通知给终端UE(步骤S10)。当终端UE将“活动设置更新完成(RRC)”通知C平面控制器#1(步骤S11)时,在终端UE和节点B#2之间开始无线电同步(步骤S12)。
在终端UE与节点B#2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的第1层(L1)同步完成后,节点B#2将“无线电链路恢复指示(NBAP)”通知C平面控制器#2(步骤S13)。C平面控制器#2将“无线电链路恢复指示(RNSAP)”传送给C平面控制器#1(步骤S14),终端UE与节点B#2之间的路径设置完成,经由节点B#1和#2连接到U平面控制器#1的软移交路径被设置(步骤S15)。
在上述本发明中,与传统系统中不同,跨过RNC的软移交可通过从单个U平面控制器到多个节点B连接路径来执行,而不在与用户数据有关的漂移RNC和服务RNC之间设置任何路径。因此,可保持使用相同的U平面控制器,不需要RNC之间的路径,资源可被有效利用,经由RNC传输数据造成的延迟可被避免。
还可以有这样的修改,其中RNC被分离为C平面控制器和U平面控制器,并且U平面控制器被并入节点B。在这种修改中,如果被并入节点B的U平面控制器不具有执行对用户数据的选择和合成的功能(图4所示的选择器/合成器123),则不能经由多个节点B执行软移交。这等同于放弃了在无线电部件中使用CDMA的优点。因此,可以赋予每个节点B选择和合成用户数据的功能,并且执行节点B之间的通信。
图8示出了这样的网络配置,其中RNC被分离为C平面控制器42和U平面控制器41,U平面控制器42a到42c被分别合并入节点B6a到6c。节点B6a到6c、C平面控制器41和CN3通过IP网络100被连接在一起。
下面将说明执行包括图8所示IP网络中的多个节点B的移交的方法。假设C平面控制器41知道每个节点B的IP地址。
图9示出了这样的示例,其中从终端UE没有任何无线电链路(RL)的状态,经由两个节点B设置无线电链路(RL)。从多个节点B(在图9中是节点B#1和节点B#2),C平面控制器(CPE)选择一个节点B作为服务节点(在图9中是节点B#1)(步骤S20)。C平面控制器通过“无线电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将服务节点B(在图9中是节点B#1)的IP地址和另一节点B(在图9中是节点B#2)的IP地址通知节点B,于是这两个IP地址可被彼此区分(步骤S21和S22)。
C平面控制器指定具有最高质量的控制小区的节点B作为服务节点B。节点B将其自己的IP地址与服务节点B的IP地址相比较,如果其自己的IP地址和服务节点B的IP地址相同,则节点B认定自己就是服务节点B(步骤S22)。另一节点B将服务节点B的IP地址认定为UL(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目的地(步骤S24)。
当确认设置无线电链路所必需的资源后,每个节点B将“无线电链路建立响应”消息返回到C平面控制器(步骤S25和S26)。然后,U平面同步被建立(步骤S27)。
在DL(下行链路)数据传输(步骤S28)情形下,服务节点B传输数据到利用“无线电链路建立请求”通知的另一节点B的IP地址(步骤S29)。在UL(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情形下,服务节点B比较从各个节点B接收的数据,并将具有最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到主机(步骤S30)。
图10示出了这样的示例,其中从移动终端单元已具有无线电链路的状态,当经由新节点B增加无线电链路时发生软移交。在此情形下,需要将服务节点B的IP地址和软移交中包括的节点B的IP地址通知给节点B(在图10中是节点B#2)(步骤S31)。
因此,首先,通过使用“无线电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步骤S32)和“无线电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步骤S33)来为新节点B(在图10中是节点B#1)设置无线电链路。然后,软移交中包括的所有节点B都被通知了服务节点B的IP地址和软移交中包括的节点B的IP地址。
为了此目的,新提出了“软移交指示”消息(步骤S36和S37)。该消息包含服务节点B的IP地址和软移交中包括的节点B的IP地址。此后的操作与图9相同,并且以与图9中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9和图10都示出了包括两个节点B的软移交作为示例。但是,上述机制适用于软移交中包括两个或多个节点B的情形。在此情形下,多个IP地址在图9和10的步骤S36和S37的“另一节点B的IP地址”中被设置。
图11的示图示出了这样的示例,其中图3所示的开放RAN体系结构的整体功能被划分为两种控制功能。参照图11,该示例包括:终端位置检测器101,其收集和计算终端的位置;公共无线电资源管理器102,其管理无线电接入网络环境和优化网络负载;寻呼/广播网络元件103,其控制无线电广播/多播流,并通知无线电广播/多播的状态;小区控制器104,其控制对每个无线电基站装置的接入的允许、拥塞和分配;移动控制器105,其建立和释放传输信道;小区传输网关107,其传输各个无线电信道信号,并执行公共无线电信道信号的复用/分离;用户无线电网关108,其对无线电信道进行加密和解密,并控制头部的重传输、压缩、复用/分离;以及无线电层106,其生成终端的位置信息,对无线电信道进行编码和解码,或者控制无线电信道的电功率。这些组件与图3所示相同。
在此示例中,作为第一控制装置的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10由用于控制终端资源的组件形成,所述组件即:终端位置检测器101、公共无线电资源管理器102、寻呼/广播网络103和移动控制器105。此外,作为第二控制装置的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20由用于控制基站资源的组件形成,所述组件即:无线电层106、小区传输网关107和用户无线电网关108。
通过使用上述装置配置,可组成具有高扩缩性的系统配置。即,为了提高信令吞吐量,可单独增加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10,而为了提供用户数据传输速率,可单独增加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20。
并且,由于所有无线电专用控制部分都形成在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20中,即使当U平面控制功能和C平面控制功能被分离时,也不再需要在设备之间交换大量信号。此外,当该配置被应用于具有不同无线电方案的移动通信系统时,仅需要准备在数量上等于无线电方案数量的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20,并且每个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20执行与对应的无线电方案相匹配的控制。由于所有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20都由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10一起控制,因此可利用小的规模来控制多个区域。
图12的示图说明了确保图11所示的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10和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20之间的缩放性的能力。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10a到110c和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20a到120c经由例如IP路由器或集线器之类的设备17被连接。传统上,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10和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20被集成在单个RNC设备中,因而它们只能以RNC的形式增加。但是,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10执行例如呼叫处理等的信令处理,因此如果呼叫量增加,则吞吐量可能变得不足。在此情形下,通过增加新的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10可很容易地分散处理。一个示例与参照图5所述示例相同。
图13示出了这样的过程,其中在图11和12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单元UE通过使用节点B#1(6a)和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120a)来执行语音通信(步骤S1),向节点B#2(6b)请求软移交,并在终端UE和节点B#2之间连接路径。注意,图13对应于图7所示的过程,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步骤。
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110a)管理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和节点B#1的资源,终端资源控制单元#2(110b)管理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120b)和节点B#2的资源。软移交请求作为“测量报告(RRC)”从终端UE经由节点B#1和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被通知到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步骤S2)。
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获取有关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的用于软移交的IP地址,并且基于megacop(IETF RFC3015),将该IP地址和“无线电链路建立请求”一起通知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步骤S3)。基于megacop(IETF RFC3015),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用“无线电链路建立响应”来响应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步骤S4)。
然后,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将“无线电链路建立请求(RNSAP)”和为软移交获取的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的IP地址发送到管理作为传输目的地的节点B#2的终端资源控制单元#2(步骤S5),终端资源控制单元#2将“无线电链路建立请求(NBAP)”和为软移交获取的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的IP地址经由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发送到节点B#2(步骤S6和S6’)。
当通知终端资源控制单元#2“无线电链路建立响应(NBAP)”时,节点B#2经由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通知其IP地址(步骤S7和S7’)。然后,终端资源控制单元#2将“无线电链路建立响应(RNSAP)”和节点B#2的IP地址一起通知给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步骤S8)。
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利用“无线电链路建立指示”,将节点B#2的IP地址通知给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步骤S9)。利用这些手段,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被通知了节点B#2的IP地址,节点B#2被通知了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的IP地址,于是用户数据可被发送和接收。同时,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将“活动设置更新(RRC)”通知终端UE(步骤S10)。
当终端UE将“活动设置更新完成(RRC)”通知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步骤S11)时,在终端UE和节点B#2之间开始无线电同步(步骤S12)。
在终端UE与节点B#2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的第1层(L1)同步完成后,节点B#2经由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将“无线电链路响应指示(NBAP)”通知给终端资源控制单元#2(步骤S13和S13)。
终端资源控制单元#2将“无线电链路恢复指示(RNSAP)”通知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步骤S14),终端UE与节点B#2之间的路径设置完成,经由节点B#1和#2连接到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的软移交路径被设置(步骤S15)。
在上述本发明中,与传统系统中不同,跨过RNC的软移交可通过从单个基站资源控制单元到多个节点B连接路径来执行,而不在与用户数据有关的漂移RNC和服务RNC之间设置任何路径。因此,可保持使用相同的基站资源控制单元,不需要RNC之间的路径,资源可被有效利用,经由RNC传输数据造成的延迟可被避免。
还可以有这样的修改,即RNC被分离为终端资源控制单元和基站资源控制单元,并且基站资源控制单元被并入节点B。在这种修改中,如果被并入节点B的基站资源控制单元不具有执行对用户数据的选择和合成功能,则不能经由多个节点B执行软移交。这等同于放弃了在无线电部件中使用CDMA的优点。因此,可赋予每个节点B选择和合成用户数据的功能,并且执行节点B之间的通信。
注意,在图8到图10中,可通过用终端资源控制单元替换CPE,用基站资源控制单元替换UPE,来执行相似的功能操作。
图14是当RAN通过使用协议结构形式被分离为CPE 41和UPE 42的布置通过使用开放RAN体系结构而被重写时的功能框图。在图14中,与图11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即,作为形成图11中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10的元件的小区控制器104是形成图14中CPE的元件,而无线电层106、小区传输网关107和用户无线电网关108形成了UPE 42。
如上所述,如图4或11所示,当RAN在物理上分离为CPE 41和UPE 42时,或者分离为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10和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20时,可如图5或12所示很容易地执行节点B替换。在此情形下,如图5或12所示,如果存在多个CPE或终端资源控制单元,则这些设备之一必须代表性地控制节点B替换。
即,如图15所示,例如,在存在多个CPE(41a到41c)的系统中,具有例如通过允许操作者输入命令来显示每个设备的状态和设定每个设备的状态等功能的OMC(操作和维护中心)50可被连接到CPE 41a。但是,在此情形下,除了CPE 41b和CPE 41c的功能外,CPE 41a还必须具有在OMC 50的控制下控制节点B替换的功能。因此,不能向所有CPE赋予相同的功能,因此成本和制造的效率都很低。在图12所示的具有多个终端资源控制单元的系统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中,如图16的实施例所示,多个CPE的全部都可被赋予相同的功能。此外,如图23的另一实施例所示,多个终端资源控制单元的全部都可被赋予相同的功能。
下面首先说明图16所示的实施例。注意,在图16中,与图5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参照图16,OMC 50连接到具有控制节点B替换的功能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监控控制器)51。监控控制器51经由路由器17连接到另一设备。
监控控制器51连接到数据库52,数据库52存储每个UPE控制下的每个节点B的地址信息(作为对每个节点B唯一的标识信息的IP地址)以及在每个节点B控制下的小区信息(作为对每个小区唯一的标识信息的小区地址信息)之间的关系。注意,虽然数据库52独立于监控控制器51,但是当然,数据库52也可以是监控装置的内部存储器。
下面参照图17说明例如当UPE#1故障时,监控控制器51手动地或自动地决定和执行节点B替换的操作过程。假设节点B#1在UPE#1的控制下,节点B#2在UPE#2的控制下。如果在UPE#1中检测到故障,则监控控制器被通知检测到了故障(步骤S121)。还可通过假设UPE#1可能变得完全不可操作,周期性地从监控控制器发送分组,并且如果没有响应被返回,则确定发生了故障。
监控控制器将对节点B的控制从UPE#1切换到UPE#2。该切换此后将被称为小区设置改变。监控控制器向节点B#1指定小区设置改变(控制从UPE#1切换为UPE#2)(步骤S122)。该小区设置改变的指定包含指示改变目的地的UPE#2的地址信息。节点B#1改变设置,从而被置于UPE#2的控制下。然后,节点B#1将指示小区设置改变OK的响应返回监控控制器(步骤S123)。
在该网络配置中,每个CPE必须具有所有UPE的地址信息和该CPE控制下的节点B的小区信息。因此,监控控制器将小区信息改变通知给CPE#1和CPE#2(步骤S124和S126),并等待OK响应(步骤S125和S127),从而完成节点B替换。
图18是监控控制器51的功能框图。该布置包括:数据库搜索单元511,用于搜索数据库51;数据库重写单元512,用于重写数据库511的内容;小区设置改变指定单元513,用于生成对节点B的小区设置改变指定;小区设置改变通知单元514,用于响应于从节点B接收到小区设置改变OK,将小区设置改变通知给CPE;外部接口单元515;控制单元(CPU)516,用于控制这些单元;以及记录介质517,用于将控制过程存储为程序。
图19的流程图示出了监控控制器的操作。当从UPE#1接收到故障通知(图17的步骤S121)时(步骤S131),监控控制器搜索数据库52以获得UPE#1控制下的节点B(步骤S132)。此情形下的数据库52的内容如图20上半部分所示。即,数据库52存储当前每个UPE控制下的节点B的地址信息与节点B控制下的小区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
作为该搜索的结果,发生故障的UPE#1控制下的节点B#1被找到,监控控制器生成并发送对节点B#1的小区设置改变指定,使得节点B#1被置于UPE#2的控制下(步骤S133)。该小区设置改变指定自然包含UPE#2的地址信息作为小区改变目的地。在此情形下,对节点B的控制利用多种方法从发生故障的UPE切换到另一UPE,所述方法例如将控制切换到物理上接近并且负载较轻的UPE,并且方法并不特别局限于此。
当从节点B接收小区设置改变OK时(步骤S134),监控控制器重写数据库52,如图20下半部分所示(步骤S35),并且将小区设置改变(即作为小区设置改变的对象的节点B的地址信息和作为改变目的地的UPE的地址信息)通知CPE#1和#2(步骤S136)。然后,当小区设置OK从每个CPE返回时(步骤S137),处理结束。
图21的流程图示出了节点B#1的操作。当小区设置改变指定从监控控制器发送时(步骤S141),节点B#1改变小区设置,使得当前在UPE#1控制下的节点B#1被置于UPE#2的控制之下(步骤S142)。该小区设置改变意味着在存储器61中,拥有控制的UPE的地址信息从#1变为#2。然后,节点B#1向监控控制器发送小区设置改变OK,指示小区设置改变完成(步骤S143)。
图22的流程图示出了CPE的操作。当小区设置改变通知从监控控制器发送时,(步骤S151),CPE基于该包含在该通知中的信息,改变小区设置,该通知指示对节点B#1的控制从UPE#1切换到UPE#2(步骤S152)。该小区设置改变意味着在存储器411中重写信息,以指示对节点B#1的控制从UPE#1切换到UPE#2。此后,CPE向监控控制器发送小区设置OK,指示小区设置改变完成(步骤S153)。
图23示出了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有关的系统配置,其对应于图12所示的系统配置,其中与图12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RNC被分离为多个终端资源控制单元和多个基站资源控制单元。在本实施例中,系统也包括监控控制器51,并且OMC 50连接到监控控制器51。监控控制器51经由路由器17连接到另一设备。
下面参照图24,说明例如当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出故障时,监控控制器51手动地或自动地决定和执行节点B替换的操作过程。假设节点B#1在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的控制下,节点B#2在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的控制下。
如果在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中检测到故障,则监控控制器被通知检测到了故障(步骤S161)。还可通过假设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可能变得完全不可操作,周期性地从监控控制器发送分组,并且如果没有响应被返回,则确定发生了故障。
监控控制器将对节点B的控制从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切换到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该切换此后将被称为小区设置改变。监控控制器向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指定小区设置改变(步骤S162)。该小区设置改变指定包含要被改变的节点B#1的地址信息。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改变小区设置,以使得节点B#1被置于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的控制之下,并且向节点B#1发送小区设置改变指定(步骤S163)。小区设置改变指定包含地址信息,其指示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的改变目的地。
节点B#1改变设置,从而被置于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的控制下。然后,节点B#1将指示小区设置改变OK的响应返回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步骤S164)。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向监控控制器发送指示小区设置改变OK的响应(步骤S165)。
在该网络配置中,每个终端资源控制单元必须具有所有基站资源控制单元的地址信息和该终端资源控制单元控制下的节点B的小区信息。因此,监控控制器将小区信息改变通知给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和#2(步骤S166和S168),并等待OK响应(步骤S167和S169),从而完成节点B替换。
本实施例中的监控控制器的功能框图与上一实施例的图18所示的相同。图25的流程图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监控控制器的操作。当从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接收到故障通知(图24的步骤S161)时(步骤S171),监控控制器搜索数据库52以获得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控制下的节点B(步骤S172)。此情形下的数据库52的内容如图26上半部分所示。即,数据库52存储当前每个基站资源控制单元控制下的节点B的地址信息与节点B控制下的小区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
作为该搜索的结果,发生故障的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控制下的节点B#1被找到,监控控制器生成并发送对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的小区设置改变指定,使得节点B#1被置于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的控制下(步骤S173)。该小区设置改变指定自然包含节点B#2的地址信息作为小区改变目的地。在此情形下,对节点B的控制利用多种方法从发生故障的基站资源控制单元切换到另一基站资源控制单元,所述方法例如将控制切换到物理上接近并且负载较轻的基站资源控制单元,并且方法并不特别局限于此。
当从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接收小区设置改变OK时(步骤S174),监控控制器重写数据库52,如图26下半部分所示(步骤S175),并且将小区设置改变(即作为小区设置改变的对象的节点B的地址信息和作为改变目的地的基站资源控制单元的地址信息)通知给终端资源控制单元#1和#2(步骤S176)。此后,当小区设置OK从每个终端资源控制单元返回时(步骤S177),处理结束。
图27的流程图示出了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的操作。当小区设置改变指定从监控控制器发送时(步骤S181),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改变小区设置,使得对节点B#1的控制从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切换到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步骤S182)。该小区设置改变意味着在存储器121中,#1被添加到被控制的节点B的地址信息。然后,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向节点B#1发送小区设置改变指定(步骤S183)。当从节点B#1接收到指示小区设置改变完成的小区设置改变OK时(步骤S184),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向监控控制器发送小区设置改变OK(步骤S185)。
图28的流程图示出了终端资源控制单元的操作。当小区设置改变通知从监控控制器发送时(步骤S191),终端资源控制单元基于该包含在该通知中的信息来改变小区设置,该通知指示对节点B#1的控制从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切换到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步骤S192)。该小区设置改变意味着在存储器111中重写信息,以指示对节点B#1的控制从基站资源控制单元#1切换到基站资源控制单元#2。此后,终端资源控制单元向监控控制器发送小区设置OK,指示小区设置改变完成(步骤S193)。
注意,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监控控制器51通过使用来自UPE或基站资源控制单元的故障通知或故障检测作为触发,来执行节点B替换。但是,很明显,也可通过使用来自OMC 50的命令,即来自操作者的指令作为触发来执行节点B替换。
还要注意,上述每个实施例中每个单元的操作还可通过将操作过程作为程序预先存储在记录介质中,并允许CPU作为计算机读取和执行该程序而被执行。

Claims (18)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信令传输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
2.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独立于无线电传输方案而执行控制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依赖于无线电传输方案而执行控制的第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
3.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信令传输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被所述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依赖于无线电传输方案而执行控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
4.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单元的终端资源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基站资源的第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和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的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响应于外部触发,将要新容纳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无线电基站的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给所述无线电基站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将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标识信息和作为容纳目的地的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给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装置。
8.一种控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所述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信令传输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在物理上相互独立。
9.一种控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所述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独立于无线电传输方案而执行控制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依赖于无线电传输方案而执行控制的第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在物理上相互独立。
10.一种控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所述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信令传输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被所述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依赖于无线电传输方案而执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在物理上相互独立。
11.一种控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所述无线电基站;以及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单元的终端资源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基站资源的第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在物理上相互独立。
12.根据权利要求8到11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通过网络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到12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响应于外部触发,将要新容纳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无线电基站的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给所述无线电基站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标识信息和作为容纳目的地的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给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装置。
15.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无线电基站;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信令传输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二控制装置;以及在物理上独立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而被提供的并且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响应于外部触发,将要新容纳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无线电基站的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给所述无线电基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步骤:将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标识信息和作为容纳目的地的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给所述第一控制装置。
17.一种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方法的程序,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单元;经由无线电信道与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通信的无线电基站;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在物理上被分离为用于控制信令传输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用于容纳所述被控制的无线电基站并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二控制装置;以及在物理上独立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而被提供的并且控制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替换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所述程序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响应于外部触发,将要新容纳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无线电基站的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给所述无线电基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步骤:将作为替换的对象的所述无线电基站的标识信息和作为容纳目的地的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标识信息通知给所述第一控制装置。
CNA2004800098841A 2003-04-14 2004-04-14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8334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08570 2003-04-14
JP108570/2003 2003-04-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3456A true CN1833456A (zh) 2006-09-13

Family

ID=33295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098841A Pending CN1833456A (zh) 2003-04-14 2004-04-14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23533A1 (zh)
EP (1) EP1615458A1 (zh)
JP (1) JPWO2004093481A1 (zh)
KR (1) KR100804118B1 (zh)
CN (1) CN1833456A (zh)
WO (1) WO20040934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9125B2 (ja) * 2004-05-06 2011-01-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KR100876771B1 (ko) * 2004-08-17 2009-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압축 방법과 스캐닝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4563231B2 (ja) * 2005-03-28 2010-10-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集線装置
CN100389628C (zh) * 2006-02-10 2008-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节点容灾方法及系统
JP2008005074A (ja) * 2006-06-21 2008-01-10 Nec Corp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JP4983283B2 (ja) 2006-08-17 2012-07-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端末
CN101141752B (zh) * 2006-09-05 2010-05-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追踪区列表更新控制方法和系统
EP1898656A1 (en) * 2006-09-06 2008-03-1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for recovering connectivity in the event of a failure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ntrolling node thereof
JP4516586B2 (ja) * 2007-08-27 2010-08-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EP2315468A4 (en) * 2008-08-08 2017-02-15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erver device
CN102237936B (zh) 2010-04-30 2015-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去激活状态载波的测量方法、装置
JP5295288B2 (ja) * 2011-02-28 2013-09-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用いる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制御装置
KR101394610B1 (ko) * 2011-08-01 2014-05-13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부하 분산을 위한 서버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5252062B2 (ja) * 2011-10-31 2013-07-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管理装置及び移動局
KR101761702B1 (ko) * 2012-03-30 2017-08-04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분산된 게이트웨이들을 위한 중앙집중화된 ip 어드레스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JP5252113B2 (ja) * 2012-12-10 2013-07-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装置
JP6473076B2 (ja) * 2015-12-28 2019-02-20 Kddi株式会社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及び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7245B2 (en) * 2000-12-04 2005-06-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ynamic offset threshold for diversity handover i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02087271A1 (en) * 2001-04-23 2002-10-3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signalling connection in a distributed radio access network
WO2003003677A1 (de) * 2001-06-27 2003-01-0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US7489672B2 (en) * 2002-03-26 2009-02-1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RLA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AN IP gateway and methods
JP4172207B2 (ja) * 2002-05-29 2008-10-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3587202B2 (ja) * 2002-07-10 2004-11-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JP4092562B2 (ja) * 2002-12-12 2008-05-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端末リソース制御部及び基地局リソース制御部、並びに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04118B1 (ko) 2008-02-18
KR20050122226A (ko) 2005-12-28
JPWO2004093481A1 (ja) 2006-07-13
WO2004093481A8 (ja) 2004-12-29
WO2004093481A1 (ja) 2004-10-28
US20060223533A1 (en) 2006-10-05
EP1615458A1 (en) 2006-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3456A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299523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链路参数更新方法
CN1468499A (zh) 通信系统的信道分配
CN1191735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不同节点之间切换的方法
CN1822700A (zh)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移动通信系统和邻居小区列表过滤
CN1301468A (zh) 用于移动通信网的直接或通过ip网络的接入服务的系统和设备
CN1678123A (zh) 移动通信方法、移动站和无线控制装置
CN1244248C (zh) 在基于网际协议运行的电信网络中执行移动用户终端路由更新的方法
CN1672454A (zh) Gsm核心网络中用于gsm和3g收发基站的控制器及对gsm核心网络透明的、从3g小区到gsm小区的外部越区切换方法
CN1540899A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网以及软件更新方法
CN196947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点对多点服务的通信控制消息
CN101068201A (zh) 通信架构、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及其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
CN101040465A (zh) 移动电源管理方法和设备
CN1348666A (zh) 位置更新方法和核心网络实体之间切换方法
CN1476260A (zh) 多媒体广播与组播业务点对点信道和点对多点信道的转换方法
CN1842007A (zh) 信息传送方法和信息传送系统
CN101047992A (zh) 切换控制方法
CN101047598A (zh) 环形网络,通信设备及用于两者的操作管理方法
CN1492716A (zh) 信息包通信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CN1852347A (zh) 掉话故障信息的上报方法、装置及掉话故障原因定位系统
CN1874582A (zh) 一种wcdma系统中小区更新故障的上报方法
CN1836387A (zh) 用于在支持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分组数据的小区重选方法
CN1913698A (zh) 多载频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器间终端载频信息交互的方法
CN1437339A (zh) 一种基站资源管理的实现方法
CN1852533A (zh) 一种从3g到2g系统切换过程中故障的上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