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1271A - 外墙板用固定部件及使用该部件的外墙施工构造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外墙板用固定部件及使用该部件的外墙施工构造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1271A
CN1831271A CN 200610058979 CN200610058979A CN1831271A CN 1831271 A CN1831271 A CN 1831271A CN 200610058979 CN200610058979 CN 200610058979 CN 200610058979 A CN200610058979 A CN 200610058979A CN 1831271 A CN1831271 A CN 1831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fascia
fixed
fitting portion
fixed part
fasc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5897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5501C (zh
Inventor
肥海聪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hi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ha Corp filed Critical Nichi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31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1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550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550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一种外墙板用固定部件及使用该部件的外墙施工构造和施工方法,固定部件(10)具有垂直的第1嵌合部(21)和第2嵌合部(25)。各嵌合部分别具有与被固定的外墙板(60)的垂直两边上形成的嵌入槽(61)嵌合的第1嵌合片(23、27)及与和侧方及上方邻接的外墙板相对向的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61)嵌合的第2嵌合片(24、28)。将固定部件(10)的第1嵌合部(21)和第2嵌合部(25)靠紧外墙板(60)上角部的状态下向斜下方推压固定部件(10)并用螺钉(67)将固定部件(10)固定在建筑物侧的底材上。这样,当固定在侧边上形成有嵌入槽(61)的外墙板时,容易进行固定时的定位并能在外墙板上施加稳定的推压力。

Description

外墙板用固定部件及使用该部件的外墙施工构造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外墙板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墙面上的固定部件及使用该固定部件的外墙施工构造和外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用固定部件将天然石板或烧制磁板等长矩形形状的外墙板,在建筑物外墙上进行固定施工。近年来,对这样的外墙板提出了高装饰性及外观性的要求,为了突出厚重感,大多使用了具有厚度的外墙板作为装饰板。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4a的主视图、图14b的后视图、图15的剖面图所示,记载了比较小型的厚度较厚(例如,35mm×220mm×455mm左右)且表现出具有天然石的石砌感的高造型性外墙板60。外墙板60,在侧边上具有与固定部件的嵌合片嵌合的嵌入槽61,并且在背面侧,形成有用于减轻重量的凹陷部62。
在对建筑物侧的外墙进行施工时,如专利文献1所述,可利用形成于外墙板60背面的凹陷部62,用未图示的吊装器具在底材上进行吊装施工,也可以用图16所示的固定部件70进行固定施工。在使用固定部件70时,如图17的外墙面施工构造、图18的固定部立体图、图19的固定部侧剖面图所示,通常,是用螺钉67将固定部件70固定在被钉在纵条板65上的底材66上。即,在下侧外墙板60A的上边部大致中央部的嵌入槽61中,嵌入固定部件70中央部的两个下板嵌合片71、71,并在用该下板嵌合片71、71稍微按压下侧外墙板60A的状态下,用螺钉67将固定部件70螺钉固定在底材66上。然后,以在被固定的固定部件70两侧的两个上板嵌合片72、72上分别嵌入相邻接配置于上侧的左右外墙板60B、60B下端两端部的嵌入槽61中的状态,拼接施工。通过重复这样的施工,可将多片外墙板60沿横向及上方向固定在建筑物侧的墙面上,如图17所示,成为外墙板60呈交错状被固定的外墙施工构造。
【专利文献1】特开2000-45485号公报
在上述的外墙施工构造中,必须用固定部件70的下板嵌合片71、71垂直向下按压来固定下侧外墙板60A,且按压一片外墙板的力不能偏移,必须慎重地将固定部件70定位于下侧外墙板60A的中央部。另外,在施工时必须充分的注意,以便左右外墙板的侧端面彼此之间能基本地只是拼接,在拼接面上不产生间隙。
并且,当为了制作出更高的外观装饰性而希望将横向尺寸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外墙板固定在同一外墙面上时,即使是被固定于下侧外墙板中央的固定部件,也会产生不能支撑隣接配置于上侧的外墙板下端的问题。因此,不容易构筑多变化地发挥丰富外观性的外墙面。
另外,当外墙部是在局部具备如窗那样的开口部的结构时,为了稳定地固定位于开口部周边的外墙板,通常必须准备其他形状的固定部件,从而增加了应在施工现场准备的零件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固定外墙板时容易定位并且能对该外墙板施加稳定按压力的外墙板用固定部件。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横向尺寸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外墙板时也能将其混合且稳定地固定在同一外墙面上的外墙板用固定部件。并且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相同的固定部件,也既能将外墙板固定(固定一般部)在平坦的外墙面上,还能稳定地进行位于开口部周边位置的外墙板彼此之固定间的固定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固定部件的外墙施工构造及外墙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固定部件,是用于将在侧边形成有嵌入槽的外墙板固定在建筑物一侧的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底板的大致同一平面内,相互垂直地形成第1嵌合部和第2嵌合部;所述第1嵌合部,具备第1嵌合片和第2嵌合片,所述第1嵌合片,与在第1外墙板的一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嵌合;所述第2嵌合片,与在和该外墙板邻接固定的第2外墙板的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嵌合;所述第2嵌合部,具备第1嵌合片和第2嵌合片,所述第1嵌合片,与在所述第1外墙板的与所述侧边垂直的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嵌合;所述第2嵌合片,与在和该外墙板邻接固定的第3外墙板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嵌合(技术方案1)。
由于在用上述固定部件固定外墙板时,以将第1嵌合部的第1嵌合片及第2嵌合部的第1嵌合片,嵌合在被固定的外墙板的上角部附近的垂直的两个嵌入槽内并以向斜下方推压的状态,将该固定部件固定在底材一侧,所以容易对将被固定的外墙板定位,且外墙板的固定状态稳定。在将固定部件固定在底材上以后,例如,对位于侧方的第2外墙板,通过将形成于其右或左侧边的嵌入槽与第2嵌合部的第2嵌合片嵌合,或者,对位于上方的第3外墙板,通过将形成于其下侧边上的嵌入槽与第1嵌合部的第2嵌合片嵌合,可进行对已经固定的外墙板的定位。
在本发明的固定部件上,优选第1嵌合部和第2嵌合部,以其一方的嵌合部的延长线与另一方嵌合部不交叉的状态,隔开间隔形成(技术方案2)。这种方式的固定部件,最好与在背面形成凹陷部的外墙板一起使用。通过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第1及第2嵌合部,能以将任意一方的嵌合部收纳于被固定形式的外墙板的上述凹陷部内的状态,将另一方的嵌合部的第1嵌合片嵌合在该外墙板的嵌入槽内。因此,在被配置于外墙开口部周围的外墙板上往往必须通过将上述另一方的嵌合部的第2嵌合片嵌合在与形成于邻接的外墙板相对向的侧边的嵌入槽内,从而形成相对向的侧边彼此之间的连结构造等,能用相同的固定部件对与固定一般部不同的固定构造进行施工。
本发明的固定部件,以具备必要的强度为条件,可以用任意材料任意的方法制造。优选底板为钢板,通过对底板进行冲起加工及折弯加工而形成第1嵌合部和第2嵌合部(技术方案3)。以此,可以比较容易且以低成本制造具备必要弹性的固定部件。
本发明的固定部件,底板也可以是平坦面,理想的是底板具有平坦的鼓起面,以该鼓起面为基面形成第1嵌合部和第2嵌合部(技术方案4)。通过这种方式,能在鼓起面的周围立起增强凸肋,其形状稳定。也可以在鼓起面内进一步形成增强凸肋。
本发明的外墙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任意一种固定部件,将在侧边上形成有嵌入槽的外墙板固定在建筑物一侧;并且,至少在局部具备这样的固定构造:将第1及第2双方的嵌合部的第1嵌合片,分别和与第1外墙板的角部附近垂直的嵌入槽嵌合,将第1及第2双方的嵌合部的第2嵌合片,分别和在与从横向及/或上方邻接的第2及/或第3外墙板相对向的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的任意一方嵌合(技术方案5)。
上述的外墙施工构造,如上所述,基本是将每个外墙板的上角部向斜下方推压而固定在建筑物一侧的构造,该固定构造,与外墙板横向尺寸的大小无关,能全部同样适用。另外,与上方邻接的外墙板下侧边的固定,不受已经固定在建筑物一侧的固定部件位置的影响。因此,只用相同横向尺寸的外墙板时当然没问题,即使将横向尺寸为两种以上的外墙板固定在同一墙面上时,由于能以只重复实际上相同的操作即可完成作业,所以能容易地构筑多变化地发挥丰富外观性的外墙面。
而且,由于位于横向位置的外墙板端面彼此之间,不是简单的拼接,任何一个嵌合部的第2嵌合片都以与邻接外墙板的嵌入槽嵌合的状态而被连结,并且以向斜下方推压的状态固定该外墙板,所以邻接的外墙板彼此之间的连结状态,作为整体非常稳定。
另外,本发明的外墙施工构造,可以是以建筑物的左侧转角部为起点,向右侧依次固定外墙板的形式,也可以是以建筑物的右侧转角部为起点,向左侧依次固定外墙板的形式。另外,也可以是以建筑物墙面的任意位置为起点,向左右两方向依次固定外墙板的形式。任意一种形式都能通过将相同形状的固定部件转90度的姿态,对其进行施工。
本发明外墙施工构造的其他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外墙的局部具有开口部,并至少在局部具备这样的固定构造:使用至少在面对开口部周边的外墙板的背面侧形成有凹陷部的外墙板,并以在形成于该外墙板背面的凹陷部内埋设固定部件的任意一方的嵌合部的状态,将该固定部件的另一方的嵌合部的第1嵌合片嵌合在形成于该外墙板侧边上的嵌入槽内,将该嵌合部的第2嵌合片,嵌合在与从上方或横向邻接的外墙板相对向的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内(技术方案6)。
在上述外墙施工构造中,使用了与在一般部固定所用的相同形状的固定部件,能进行形成于面对上下方向邻接的外墙板侧边上的嵌入槽的连结、及形成于面对横向邻接的外墙板侧边上的嵌入槽的连结,但前者与后者,在固定时的固定部件的姿态呈被旋转了90度的姿态。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外墙施工构造中,作为外墙板,能混用并固定横向尺寸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外墙板(技术方案7)。以此,可以获得高外观性。
本发明所公开的外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部件,将在侧边形成有嵌入槽的外墙板固定在建筑物一侧,重复以下三个工序,向建筑物侧的横向及上方固定外墙板,即:以在已经被固定的外墙板的上角部附近垂直的两条嵌入槽内,嵌入固定部件的第1和第2双方的嵌合部的第1嵌合片的状态,将该固定部件固定在建筑物一侧的工序;在该外墙板的侧方,以将所述固定了的固定部件的一方的第2嵌合片与形成于其侧边的嵌入槽嵌合的姿态,固定第2外墙板的工序;及在该外墙板的上方,以将所述固定了的固定部件的另一方的第2嵌合片与形成于其下边的嵌入槽嵌合的状态,固定第3外墙板的工序(技术方案8)。
如上所述,作为外墙板,可以混用横向尺寸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外墙板(技术方案9),另外,作为起始点的外墙板,也可以使用安装于建筑物转角部的外墙板(技术方案10)。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利用本发明的固定部件,除了横向尺寸相同的外墙板以外,即使是横向尺寸不同的外墙板,也能将其混合并稳定地固定在同一外墙面上,能容易地构筑多变化地发挥丰富外观性的外墙面。另外,也能用相同的固定部件稳定地进行位于外墙面的开口部周边位置的外墙板彼此之间的固定和安装,能减少作业现场的零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固定部件的一实例的立体图。
图2是用图1所示的固定部件右随拼接外墙板而将其固定在建筑物一侧的外墙施工构造的实例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3区域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2的V-V线的侧视图。
图6是图5区域的立体图。
图7是将图1所示的固定部件沿顺时针方向转90度的状态图。
图8是图2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
图9是图8区域的立体图。
图10是用图1所示的固定部件左随将外墙板固定在建筑物一侧的外墙施工构造的实例图。
图11是将图1所示的固定部件沿逆时针方向转90度的状态图。
图12是图10的X-X线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2区域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外墙板一实例的主视图(图14a)及后视图(图14b)。
图15是图14a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以往的固定部件的一实例的立体图。
图17是使用以往的固定部件进行施工的外墙施工构造的说明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外墙施工构造的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固定部的侧断面图。
图中:60-外墙板,61-嵌入槽,62-凹陷部,10-固定部件,11-底板,12-鼓起面,13-螺钉孔,21-第1嵌合部,25-第2嵌合部,22、26-承受板,23、27-第1嵌合片,24、28-第2嵌合片,A1、A2-作为起始点的转角部,B-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根据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固定部件的一实例的立体图,图2是用该固定部件将外墙板固定在建筑物侧的外墙施工构造的一个实例。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该区域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2的V-V线的侧视图,图6是该区域的立体图。图7是将图1所示的固定部件沿顺时针方向转90度的状态图。图8是图2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图9是该区域的立体图。
在该例中,固定部件10是不锈钢的成形品,矩形底板11的一部分被冲压加工成平坦的鼓起面12,在其上方区域,形成了沿图1的X方向延伸的第1嵌合部21,并且,在其下方区域,在第1嵌合部21的图右侧端稍稍靠右侧形成有沿与X方向垂直的Y方向延伸的第2嵌合部25。第1嵌合部21和第2嵌合部25同时从底板11的上述鼓起面12,通过冲起加工及折弯加工而形成。
第1嵌合部21,由从底板11垂直立起的承受板22、从承受板22的前端向第2嵌合部25侧延伸的第1嵌合片23、从承受板22的前端向与第1嵌合片23相反方向延伸的第2嵌合片24构成。另外,第2嵌合部25,与第1嵌合部21一样,由从底板11垂直立起的承受板26、从承受板26的前端向第1嵌合部21侧延伸的第1嵌合片27、从承受板26的前端向与第1嵌合片27相反方向延伸的第2嵌合片28构成。
第1嵌合部21的承受板22在底板11的位置以及第2嵌合部25的承受板26上端的位置,如图1所示,只以距离a分离开。该距离a,是比被固定的外墙板、例如图14、图15所示的外墙板60上的左右上下侧边与凹陷部62之间的壁部厚度b稍长的距离。另外,四个嵌合片23、24、27、28的倾斜角度,与形成于外墙板60侧边的嵌入槽61倾斜角度几乎相同。
并且,在图示的实例中,在底板11上的第1嵌合部21的第2嵌合部25侧的侧方及上方,设有用于将固定部件10固定在建筑物侧的螺钉孔13,并且,在鼓起面12上,将用于增强的凸肋14形成于需要的位置上。另外,在鼓起面12上的第1嵌合部21的第2嵌合片24侧以及第2嵌合部25侧的第2嵌合片28侧,向上方冲起了舌片15,可朝向前方推压被固定的外墙板,即,朝向第2嵌合片24、28推压外墙板。
以下,以使用图14、图15所示的外墙板60作为外墙板为例,说明使用上述固定部件10构筑的外墙施工构造。图2所示的是施工后的外墙构造,此时,以建筑物左侧的转角部A1侧为起始点,并从此向右方多层顺序固定外墙板60(右随)。另外,在墙壁上设有作为窗的开口部B,在其周围也固定外墙板60。
为了便于说明,将在图2中以60a所示的外墙板作为最初固定的第1外墙板,将与其右侧邻接的外墙板作为第2外墙板60b,将与其上侧邻接的外墙板作为第3外墙板60c,来说明固定一般部的固定构造。
首先,使固定部件10处于图1所示的直立姿态,使第1外墙板60a的右上角部进入以其第1嵌合部21与第2嵌合部25划分的区域内而靠近该区域,使第1嵌合部21的第1嵌合片23处于嵌入形成于外墙板60a上侧边上的嵌入槽61内的状态,并且使第2嵌合部25的第1嵌合片27处于嵌入形成于外墙板60a右侧边上的嵌入槽61内的状态。以这个姿态,向左下方推压固定部件10。以此,在已固定的外墙板60d的上方,将暂时固定的第1外墙板60a牢固地定位于建筑物一侧。
在该状态下,将螺钉67穿过固定部件10的螺钉孔13,并将其拧入底材66中。以此,将固定部件10固定在底材66上,同时,第1外墙板60a被牢固地固定在建筑物一侧。另外,在图中,只表示了一个螺钉67,但在需要提高稳定性时,可使用两个或3个螺钉67。
在第1外墙板60a的右侧,以已被固定的下侧的外墙板60d为基础放置并向左推压第2外墙板60b。由此,被固定的固定部件10的第2嵌合部25的第2嵌合片28处于嵌入形成在第2外墙板60b左侧边的嵌入槽61内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和上述第1外墙板60a的情况相同,以同样的姿态将固定部件10安装在第2外墙板60b的右上角部并处于向左下方推压的状态,将固定部件10固定在底材66上。以此,结束了第2外墙板60b的固定。然后,将必要数量的外墙板60向右方继续固定。
在图示的实例中,第1外墙板60a与第2外墙板60b的横向尺寸不同。另外,被固定在其右侧方的外墙板60b1横向宽度也与其他外墙板不同。因此,可以容易地理解,即使横向尺寸不同也能没有任何障碍并稳定地安装外墙板。
当与第1外墙板60a之上邻接固定第3外墙板60c时,最初,将第3外墙板60c从上落在第1外墙板60a之上。以此,使形成于第3外墙板60c下侧边的嵌入槽61,与被固定的固定部件10的第1嵌合部21的第2嵌合片24嵌合,并被暂时固定。对于该第3外墙板60c,与上述的第1外墙板60a或第2外墙板60b的情况一样,通过安装固定部件10并将其固定在底材66上,可完成第3外墙板60c的固定。以下,对配置于右侧的外墙板60c1也进行相同的操作。
在图示的例中,第3外墙板60c的横向尺寸,与第1外墙板60a或第2外墙板60b不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和上述一样,虽然横向尺寸不同,但也能没有任何障碍而稳定地安装外墙板60c。
这样,能完成向一般固定部上固定外墙板60。能在充分确保稳定性的状态下,任意组合横向尺寸不同的多种外墙板并将其固定在外墙面上,能容易地构筑多变化发挥丰富外观性的外墙面。当然,也可以只固定相同横向尺寸的外墙板来构筑外墙面。另外,从上述的说明可以表明,当在一般部将外墙板向建筑物侧的固定时,没有特别地利用形成于外墙板60背面的凹陷部62。因此,当在一般部固定外墙板时,可以使用没有凹陷部的外墙板。
以下,说明在开口部B的周边固定外墙板60的情况。由于在开口部周边,不能使固定部件露出于开口部内,所以,以往,使用不同形状的固定部件等,为了获得稳定的固定状态,而很费工夫。在本发明的外墙施工构造中,可以同样使用一般部所使用的固定部件10,能稳定地在建筑物一侧固定开口部周边的外墙板。
图5及图6表示了图2的V-V线的区域,即,是表示开口部B左侧面侧的区域的侧视图及立体图,在该区域中,由于位于上下位置的外墙板60e、60e1的横向尺寸与开口部B尺寸的关系,两片外墙板右侧部的一部分被裁掉。在如上所述地暂时放置了下方的外墙板60e以后,以将固定部件10的第2嵌合部25埋入其背面凹陷部62内的状态,将第1嵌合部21的第1嵌合片23与形成于外墙板60e上侧边的嵌入槽61嵌合。在以该姿态向下方推压固定部件10的状态下,用螺钉67将固定部件10固定在底材66上。以此,完成外墙板60e的固定。
在固定的外墙板60e之上,放置与上部位置邻接的外墙板60e1。此时,将被固定的固定部件10的第1嵌合部21的第2嵌合片24,与形成于外墙板60e1下侧边缘的嵌入槽61嵌合。在该状态下,在向左侧方推压外墙板60e1时,与左侧已经被固定的外墙板的右侧拼接,形成于外墙板60e1左侧边的嵌入槽61的上角部附近,与已经固定的固定部件10的第2嵌合部25第2嵌合片28嵌合,处于暂时固定的状态。以下,与对上述外墙板60e时一样进行外墙板60e1的固定。
图7~图9是说明图2的VIII-VIII线表示的区域,即,是表示开口部B下侧面一侧的区域的外墙板固定构造图。此时,左侧的外墙板60f及固定在其右侧的外墙板60f1的一部分,因开口部B尺寸的关系,沿长边被局部裁断。在施工时,与上述同样,利用固定在左侧及下侧的外墙板及固定部件10,暂时放置左侧的外墙板60f。此时,如图7所示,以将图1所示的固定部件10顺时针转90度的姿态使用固定部件10。在暂时放置左侧的外墙板60f时,在将图7所示姿态的固定部件10的第2嵌合部25埋入外墙板60f背面凹陷部62内的状态下,将其第1嵌合部21的第1嵌合片23与形成于外墙板60e右侧边的嵌入槽61的大致中央部嵌合。在以该姿态向左侧方推压固定部件10的状态,用螺钉67将固定部件10固定在底材66上。以此,完成左侧的外墙板60f的固定。
在被固定的外墙板60f的右侧,放置与右侧邻接的外墙板60f1。此时,将已被固定的下位的外墙板的固定用固定部件10的第1嵌合部21的第2嵌合片24与形成于外墙板60f1下侧边的嵌入槽61嵌合。并且,向左侧推压外墙板60f1。以此,使外墙板60f1的左侧边与左侧的外墙板60f的右侧边拼接,外墙板60f的固定用的固定部件10的第1嵌合部21的第2嵌合片24与形成于外墙板60f1的左侧边的嵌入槽61嵌合。以此,外墙板60f1处于暂时固定的状态。以下,与对上述外墙板60f时同样,进行外墙板60f1的固定。
在上述中,如图2所示,说明的是以建筑物左侧的转角部A1为起始点,从此向右方多列依次固定外墙板60(右随)时的状况,但在左随的情况使用相同的固定部件10,也可以同样地进行外墙施工。参照图10~图13,说明左随施工的状况。
图10表示左随时的外墙施工构造的一般部,此时,以建筑物右侧的转角部A2为起始点,从此向左方多列依次固定外墙板60。此时,图1所示的固定部件10,如图11所示,向逆时针方向转90度使用。
图12是图10的X-X线的剖面图,图13是该区域的立体图。此时,使被固定的外墙板60a的左上角部接近固定部件10,以便能进入由固定部件10的第1嵌合部21和第2嵌合部25划分的区域内。并且,设置为分别将第1嵌合部21的第1嵌合片23与形成于外墙板60a的左侧边的嵌入槽61嵌合、而第2嵌合部25的第1嵌合片27与形成于外墙板60a的上侧边的嵌入槽61嵌合的状态。以该姿态,向右下方推压固定部件10。以此,将暂时放置于已经被固定的外墙板60d上的第1外墙板60a定位于建筑物一侧。当在该状态下用螺钉67将固定部件10固定在底材66上时,第1外墙板60a被牢固地固定在建筑物一侧。
在被固定的第1外墙板60a左侧,以已经固定的下侧外墙板60d为基础放置第2外墙板60b并向右侧推压。以此,使已固定的固定部件10的第1嵌合部21的第2嵌合片24处于进入形成于第2外墙板60b的右侧边的嵌入槽61内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与上述的第1外墙板60a时同样,以相同的姿态将固定部件10安装在第2外墙板60b的左上角部,并向右下方推压固定部件10,将该固定部件10固定在底材66上。由此,完成第2外墙板60b的固定。以下,继续向左方固定所需要片数的外墙板60。
在于第1外墙板60a的上方邻接并固定第3外墙板60c时,首先,从上方将第3外墙板60c落在第1外墙板60a之上。以此,形成于第3外墙板60c的下侧边的嵌入槽61与被固定的固定部件10的第2嵌合部25的第2嵌合片28嵌合,并被暂时固定。对该第3外墙板60c的左上角部,与上述的第1外墙板60a或第2外墙板60b时同样,将固定部件10固定在底材66上,从而完成第3外墙板60c的固定。以下,对配置于右侧的外墙板60c1也进行同样的固定。
如上所述,在左随的情况下,只要以向逆时针转90度的姿态使用固定部件10,则其他的作业即可与右随是一样,可以构筑下位墙壁施工构造。即使混用横向尺寸不同的外墙板也可以同样地进行施工。并且,即使是未图示的开口部周边的外墙板固定构造,也能以实质上相同的操作进行,故省略说明。

Claims (10)

1.一种固定部件,是用于将在侧边上形成有嵌入槽的外墙板固定在建筑物一侧的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底板的大致同一平面内,相互垂直地形成第1嵌合部和第2嵌合部,
所述第1嵌合部,具备第1嵌合片和第2嵌合片,所述第1嵌合片,与在第1外墙板的一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嵌合;所述第2嵌合片,与在和该外墙板邻接固定的第2外墙板的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嵌合;
所述第2嵌合部,具备第1嵌合片和第2嵌合片,所述第1嵌合片,与在所述第1外墙板的与所述侧边垂直的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嵌合;所述第2嵌合片,与和该外墙板邻接且被固定的第3外墙板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第1嵌合部和第2嵌合部,以其一方的嵌合部的延长线与另一方嵌合部不交叉的状态,隔开间隔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底板为钢板,通过对底板进行冲起加工及折弯加工而形成第1嵌合部和第2嵌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底板具有平坦的鼓起面,以该鼓起面为基面形成第1嵌合部和第2嵌合部。
5.一种外墙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部件,将在侧边上形成有嵌入槽的外墙板固定在建筑物一侧,
至少在局部具备这样的固定构造:将第1及第2双方的嵌合部的第1嵌合片,分别和与第1外墙板的角部附近垂直的嵌入槽嵌合,将第1及第2双方的嵌合部的第2嵌合片,分别和在与从横向及/或上方邻接的第2及/或第3外墙板相对向的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的任意一方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墙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墙施工构造中,外墙的局部具有开口部,并在局部具备这样的固定构造:使用至少在位于开口部周边的外墙板的背面侧形成有凹陷部的外墙板,并以在形成于该外墙板背面的凹陷部内埋设了固定部件的任意一方的嵌合部的状态,将该固定部件的另一方的嵌合部的第1嵌合片嵌合在形成于该外墙板侧边上的嵌入槽内,将该嵌合部的第2嵌合片,嵌合在与从横向或上方邻接的外墙板相对向的侧边上形成的嵌入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外墙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作为外墙板,能混用并固定横向尺寸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外墙板。
8.一种外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部件,将在侧边形成有嵌入槽的外墙板固定在建筑物一侧,重复以下三个工序,向建筑物侧的横向及上方固定外墙板,即,
以在已经被固定的外墙板的上角部附近垂直的两条嵌入槽内,嵌入固定部件的第1和第2双方的嵌合部的第1嵌合片的状态,将该固定部件固定在建筑物一侧的工序;
在该外墙板的侧方,以将所述固定了的固定部件的一方的第2嵌合片与形成于其侧边的嵌入槽嵌合的姿态,固定第2外墙板的工序;及
在该外墙板的上方,以将所述固定了的固定部件的另一方的第2嵌合片与形成于其下边的嵌入槽嵌合的状态,固定第3外墙板的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外墙板可使用横向尺寸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外墙板,并能将其混用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外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起始点的外墙板,是安装于建筑物转角部的外墙板。
CNB2006100589793A 2005-03-11 2006-03-09 外墙板用固定部件及使用该部件的外墙施工构造及方法 Active CN10044550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69633 2005-03-11
JP2005069633A JP3984617B2 (ja) 2005-03-11 2005-03-11 外壁板用の留め付け金具および該留め付け金具を用いた外壁施工構造と外壁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1271A true CN1831271A (zh) 2006-09-13
CN100445501C CN100445501C (zh) 2008-12-24

Family

ID=36993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89793A Active CN100445501C (zh) 2005-03-11 2006-03-09 外墙板用固定部件及使用该部件的外墙施工构造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984617B2 (zh)
CN (1) CN100445501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6151A (zh) * 2019-05-30 2019-07-26 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墙面的卡接式安装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2254B (zh) * 2013-08-09 2015-10-28 浙江元森态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墙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7405B2 (ja) * 2001-06-14 2003-06-16 ニチハ株式会社 留め付けシール金具及び外壁施工構造
JP2003239497A (ja) * 2002-02-22 2003-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外壁材の取付金具及びこの取付金具を用いた施工方法
JP2004332388A (ja) * 2003-05-08 2004-11-25 Noda Corp 壁材の取付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6151A (zh) * 2019-05-30 2019-07-26 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墙面的卡接式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45501C (zh) 2008-12-24
JP3984617B2 (ja) 2007-10-03
JP2006249830A (ja) 200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21C (zh) 一种铺设和机械连接平行排列的地板和方法
CN1243168C (zh) 建筑结构与模块化施工方法
CN1174278A (zh) 用于支承外壁形成件的支承板
US6786804B2 (en) Siding board for clapboard boarding and a clapboard boarding structure
CN100526578C (zh) 地板块
CN101068992A (zh) 具有表面连接的挡墙砌块
US7617646B2 (en) Support panel
CN1685119A (zh) 砖块
CN1831271A (zh) 外墙板用固定部件及使用该部件的外墙施工构造及方法
CN203230142U (zh) 一种户外木塑地板安装结构
CN1202326C (zh) 建筑墙用的模板构件和使用该模板构件的墙体
KR101841485B1 (ko) 전통문양벽돌쌓기 구조 및 전통문양 시공 구조
CN1902367A (zh) 折弯型面
CN1108425C (zh) 模组化楼梯踏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332767Y (zh) 石材幕墙窗口侧板干挂固定装置
CN1293293A (zh) 干砌砖型砌块
CN1746428A (zh) 联锁塑料隔音面板和使用其的隔音壁构造方法
CN1752377A (zh) 硅酸盐活动地板及其支承装置
CN2154298Y (zh) 活动隔板的连接件及其连接组合
CN1068088C (zh) 轻钢架组合墙壁
CN2801922Y (zh) 具抗震功能的帷幕墙
CN1735735A (zh) 使用中空玻璃作为建筑材料的墙体建造
CN1814934A (zh) 墙体用板材与其固定材料、连接材料及其施工方法
CN1813112A (zh) 可消耗组件,使用该组件的混凝土壁结构和组件中的侧板
CN2744767Y (zh) 用于扣接式面板的防止水逆流的防逆流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