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9114A - 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及上行发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及上行发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9114A
CN1829114A CNA200610072663XA CN200610072663A CN1829114A CN 1829114 A CN1829114 A CN 1829114A CN A200610072663X A CNA200610072663X A CN A200610072663XA CN 200610072663 A CN200610072663 A CN 200610072663A CN 1829114 A CN1829114 A CN 1829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dot
base station
spread spectrum
impulse respons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726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1064C (zh
Inventor
江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B2006100726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71064C/zh
Publication of CN1829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9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10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106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及上行发射方法。为解决天线的个数受到用户环境和码字资源限制的问题而发明。本发明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将相同的符号数据分成与基站侧天线个数相同的路数,各路信号采用相同的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进行扩频,并采用相同的训练序列;本发明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上行发射方法,将相同的符号数据分成与用户侧天线个数相同的路数,各路信号采用相同的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进行扩频,并采用相同的训练序列。采用上述的方法后,天线个数不受资源的限制,并且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同时降低功放需求。

Description

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及上行发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及上行发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能够抵抗多径引起的衰落,从而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增大系统容量和扩展覆盖。在现有的TD-SCDMA系统中,在NodeB侧已经实现了多天线系统,能够实现上行接收分集和下行发射赋形,但是由于UE只有1个天线,因此无法实现上行发射分集和下行接收分集。
在公开号为CN1540900A的专利中介绍了在TD-SCDMA系统中引入上下行开环发射的MIMO系统的阶段和装置。此专利描述的系统在上下行的多天线上发射不同的数据,这样的系统用于TD-SCDMA中有如下两个缺点:1)由于多天线上发射数据不同,因此对于某个用户不同天线采用的扩频码和训练序列偏移必须不同,这样在多用户环境和码字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天线个数就不能很大。而在TD-SCDMA系统中,由于扩频增益比较小,因此希望基站天线个数比较大,来弥补抗干扰能力的不足。因此如上专利限制了基站天线个数,就降低了抗干扰能力,降低了系统性能;2)多天线上发射不同的数据,在各天线间信道正交得条件下扩大容量,然而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信道正交性变差,此时性能会大大恶化。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的个数可以不受用户环境和码字资源限制,并且提高系统性能的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及上行发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基站侧生成用户的符号数据;
二:将相同的符号数据分成与基站侧天线个数相等的路数,各路信号采用相同的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进行扩频;
三:将扩频后的各路信号分别与相同的训练序列合成突发数据;
四:根据上行接收的信道冲击响应结果生成下行赋形权值;
五:各路突发数据与相应的下行赋形权值加权,并由相应的天线发射出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步骤四具体为:
(1)根据接收的信道冲击响应生成下行赋形权值 ω = arg ω max ( ω H · R · ω ) ,由ωH·ω=1得出ω=矩阵R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其中,所述的R为空间相关矩阵R=H·HH,所述的H为信道冲击响应矩阵
H = h 1,1 1 h 1,2 1 · · · h 1 , W 1 · · · h Ku , 1 1 h Ku , 2 1 · · · h Ku , W 1 h 1,1 2 h 1,2 2 · · · h 1 , W 2 · · · h Ku , 1 2 h Ku , 2 2 · · · h Ku , W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1,1 Kn h 1,2 Kn · · · h 1 , W Kn · · · h Ku , 1 Kn h Ku , 2 Kn · · · h Ku , W Kn Kn × ( Ku * W )
上述公式的W为信道冲击响应估计窗长,Kn为基站侧天线个数,Ku为用户侧天线个数,所述的HH为信道冲击响应矩阵H的共轭转置矩阵;
(2)在基站侧的Kn个天线阵元组成的阵列的方向向量域中求解出ω
ω = arg a ( θ ) max ( a ( θ ) H · R · a ( θ ) ) , θ = 0 ~ 2 π
令J=a(θ)H·R·a(θ),以预定的粒度改变θ,分别计算出不同的θ对应的J=a(θ)H·R·a(θ),最大的J对应的θ所对应的方向向量a(θ)即是要求的下行赋形权值ω,
其中,θ为基站侧天线阵列的入射角,a(θ)为基站侧天线阵列的入射角θ的方向向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基站侧天线个数为六个、七个或八个。
本发明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上行发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户侧生成用户的符号数据;
(B)将相同的符号数据分成与用户侧天线个数相等的路数,各路信号采用不同的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进行扩频;
(C)将扩频后的各路信号分别与不同的训练序列合成突发数据;
(D)各路突发数据由相应的天线发射出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不同训练序列为同一训练序列的不同偏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用户侧天线个数为一个或两个。
采用上述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及下行发射方法后,由于上行通过多天线发射的用户数据相同,并使用不同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和同一个训练序列的不同偏移,而下行发射基站多天线间发射完全相同的用户数据,对某个用户多天线上的扩频码和训练序列偏移相同,因此了基站的天线个数不受码字资源的限制,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同时能够降低功放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TD-SCDMA系统中的上行开环发射的流程框图。
图2为TD-SCDMA系统中的上行接收流程框图。
图3为本发明在TD-SCDMA系统中的下行闭环发射的流程框图。
图4为TD-SCDMA系统中的下行接收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TD-SCDMA系统中,包括上行发射、上行接收、下行发射、下行接收四个阶段。下面结合上行接收和下行接收对本发明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及上行发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在TD-SCDMA系统中的上行发射包括以下步骤:
UE(用户)侧生成用户的符号数据(101);
将相同的符号数据分成Ku路,各路信号采用不同的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进行扩频(102);
扩频之后,各路信号分别与不同的训练序列合成突发数据(103);
各路突发数据由相应的天线发射出去。
该阶段具体实施方式为:假设在UE侧加入多天线后天线阵元个数为Ku,并假设NodeB(基站)侧的天线阵元个数为Kn。为了实现下行发射,上行UE的多个天线的发射信号到达NodeB(基站)的信道冲激响应必须能够被分别估计出来,因此UE的Ku个天线发射的Midamble(训练序列)不相同,可以使用同一个基本Midamble(训练序列)的Ku个不同的偏移。上行数据部分的发射分集可以采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空码发射分集(Space Code TransmissionDiversity,SCTD),即Ku个天线使用不同的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对同一用户数据进行扩频。
如图2所示,上行接收包括以下步骤:
对NodeB每个接收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采样(201);
对NodeB每个天线的接收采样信号分别进行信道冲击响应估计(202);
对NodeB每个天线分别生成系统矩阵(203);
NodeB侧进行多天线信号联合检测(204);
NodeB每个天线的信道冲击响应估计输出给下行发射赋形权值生成模块(205)。
该阶段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一步,可以估计出每个用户的每个天线发射的信号达到NodeB的每个天线的信道冲激响应。NodeB接收到的训练序列部分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e m kn = M · h kn + + n m kn
其中kn=1,2,…,Kn表示NodeB的天线序号;M表示训练序列矩阵,维数是128×128,nm kn表示各种干扰和噪声,维数是128×1,hkn表示所有用户的所有天线发射信号的信道冲激响应,维数是128×1。
则信道冲击响应估计
Figure A20061007266300072
第二步,信道估计之后,就要对所有用户的所有天线发射信号进行联合检测。假设Aku kn,kn=1,2,…,Kn;ku=1,2,…,Ku;表示所有用户的第ku个天线的发射信号在NodeB的第kn个天线的接收信号组成的系统矩阵。Aku kn中的列是由用户的第ku个天线的发射信号在NodeB的第kn个天线的信道冲击响应与使用的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的卷积构成。由于一个UE的不同天线发射的用户数据相同,因此,NodeB的第kn个天线的总系统矩阵Akn等于
A kn = Σ ku = 1 Ku A ku kn , kn = 1,2 , . . . , kn
系统方程可以表示为:
e d 1 e d 2 · · · e d Kn = A 1 A 2 · · · A Kn d + n d 1 n d 2 · · · n d Kn
其中d是所有用户的所有符号构成的列向量,ed kn是NodeB的第kn个天线的接收数据,nd kn是NodeB的第kn个天线接收的干扰和噪声。令
E = e d 1 e d 2 · · · e d Kn , A = A 1 A 2 · · · A Kn , n = n d 1 n d 2 · · · n d Kn
则系统方程可写为
E=Ad+n
可以对上式中的d进行线性或非线性联合检测。
例如最小均方误差块线性均衡估计
Figure A20061007266300082
其中Rn是干扰噪声n的自相关矩阵,Rd是信号d的自相关矩阵。
如图3所示,下行发射包括以下步骤:
NodeB侧生成用户的符号数据(301);
将相同的符号数据分成多路,各路信号采用相同的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进行扩频(302):
扩频之后,各路信号分别与相同的训练序列合成突发数据(303);
根掘上行接收的信道冲击响应估计结果生成下行赋形权值(304);
各路突发数据与相应的赋形权值加权,并由相应的天线发射出去。
该阶段具体实施方式为:在上行接收阶段中可以输出某个用户的每个天线的发射信号达到NodeB的每个天线的信道冲激响应,以矩阵H表示某个用户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如下:
H = h 1,1 1 h 1,2 1 · · · h 1 , W 1 · · · h Ku , 1 1 h Ku , 2 1 · · · h Ku , W 1 h 1,1 2 h 1,2 2 · · · h 1 , W 2 · · · h Ku , 1 2 h Ku , 2 2 · · · h Ku , W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1,1 Kn h 1,2 Kn · · · h 1 , W Kn · · · h Ku , 1 Kn h Ku , 2 Kn · · · h Ku , W Kn Kn × ( Ku * W )
其中W表示信道冲击响应估计窗长。空间相关矩阵R表示为
R=H·HH
其中HH表示矩阵H的共轭转置矩阵。以最大接收功率准则为例,用户的下行赋形权值ω可以表示为
ω = arg ω max ( ω H · R · ω ) , 约束条件: ω H · ω = 1
容易得出上述方程的解是:
ω=矩阵R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
一个简单的求法是在NodeB的Kn个天线阵元组成的阵列的方向向量域中求解ω。假设a(θ)是NodeB天线阵列的当入射角θ的方向向量,则ω可以表示为
ω = arg a ( θ ) max ( a ( θ ) H · R · a ( θ ) ) , θ = 0 ~ 2 π
简单的方法就是搜索,以预定的粒度改变θ,分别计算出不同的θ对应的J=a(θ)H·R·a(θ),最大的J对应的θ所对应的方向向量a(θ)即是要求的下行赋形权值ω。
求出用户的下行发射赋形权值之后,对某一用户,NodeB的每个天线对此用户的数据采用的相同的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进行扩频,并采用相同的基本Midamble的相同偏移,然后利用权值加权发射。
如图4所示,下行接收包括以下步骤:
对UE每个接收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采样(401);
对UE每个天线的接收采样信号分别进行信道冲击响应估计(402);
对UE每个天线分别生成系统矩阵(403);
UE侧进行多天线信号联合检测(404)。
由于NodeB的Kn个天线发射的某用户的信号完全相同(扩频扰码复合码相同,Midamble相同),因此,对于某用户来说,NodeB的多个天线发射的信号叠加在一起,好像1个天线发来的信号,在UE侧只要进行Ku个天线分集接收即可。
该阶段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一步,估计每个天线上得信道冲击响应。UE接收到的训练序列部分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e m ku = M · h ku + + n m ku
则信道冲击响应估计
第二步,信道估计之后,就要对用户的信号进行联合检测。假设Aku,ku=1,2,…,Ku;表示用户的第ku个天线的接收信号组成的系统矩阵。Aku中的列是由用户的第ku个天线接收信号的信道冲击响应与使用的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的卷积构成。系统方程可以表示为:
e d 1 e d 2 · · · e d Ku = A 1 A 2 · · · A Ku d + n d 1 n d 2 · · · n d Ku
E = e d 1 e d 2 · · · e d Kn , A = A 1 A 2 · · · A Kn , n = n d 1 n d 2 · · · n d Kn
则系统方程可写为
E=Ad+n
可以对上式中的d进行线性或非线性联合检测。例如最小均方误差块线性均衡估计
Figure A20061007266300103
其中Rn是干扰噪声n的自相关矩阵,Rd是信号d的自相关矩阵。
在TD-SCDMA系统中,在UE侧,由于体积和复杂度的限制,天线个数不可能太多,一般考虑2个天线,在系统的NodeB侧可以实现更多的天线配置,一般采用6-8个天线。
采用上述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及下行发射方法后,由于上行通过多天线发射的用户数据相同,并使用不同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和同一个训练序列的不同偏移,而下行发射基站多天线间发射完全相同的用户数据,对某个用户多天线上的扩频码和训练序列偏移相同,因此了基站的天线个数不受码字资源的限制,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同时能够降低功放需求。

Claims (6)

1、一种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基站侧生成用户的符号数据;
二:将相同的符号数据分成与基站侧天线个数相等的路数,各路信号采用相同的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进行扩频;
三:将扩频后的各路信号分别与相同的训练序列合成突发数据;
四:根据上行接收的信道冲击响应结果生成下行赋形权值;
五:各路突发数据与相应的下行赋形权值加权,并由相应的天线发射出去。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四具体为:
(1)根据接收的信道冲击响应生成下行赋形权值 ω = arg ω max ( ω H · R · ω ) , 由ωH·ω=1得出ω=矩阵R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
其中,所述的R为空间相关矩阵R=H·HH
所述的H为信道冲击响应矩阵
H = h 1,1 1 h 1,2 1 · · · h 1 , W 1 · · · h Ku , 1 1 h Ku , 2 1 · · · h Ku , W 1 h 1,1 2 h 1,2 2 · · · h 1 , W 2 · · · h Ku , 1 2 h Ku , 2 2 · · · h Ku , W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1,1 Kn h 1,2 Kn · · · h 1 , W Kn · · · h Ku , 1 Kn h Ku , 2 Kn · · · h Ku , W Kn Kn × ( Ku * W )
上述公式的W为信道冲击响应估计窗长,Kn为基站侧天线个数,Ku为用户侧天线个数,所述的HH为信道冲击响应矩阵H的共轭转置矩阵;
(2)在基站侧的Kn个天线阵元组成的阵列的方向向量域中求解出ω
ω = arg a ( θ ) max ( a ( θ ) H · R · a ( θ ) ) , θ = 0 ~ 2 π
令J=a(θ)H·R·a(θ),以预定的粒度改变θ,分别计算出不同的θ对应的J=a(θ)H·R·a(θ),最大的J对应的θ所对应的方向向量a(θ)即是要求的下行赋形权值ω,
其中,θ为基站侧天线阵列的入射角,a(θ)为基站侧天线阵列的入射角θ的方向向量。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站侧天线个数为六个、七个或八个。
4、一种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上行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用户侧生成用户的符号数据;
(B)将相同的符号数据分成与用户侧天线个数相等的路数,各路信号采用不同的扩频码和扰码的复合码进行扩频;
(C)将扩频后的各路信号分别与不同的训练序列合成突发数据;
(D)各路突发数据由相应的天线发射出去。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上行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训练序列为同一训练序列的不同偏移。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上行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户侧天线个数为一个或两个。
CNB200610072663XA 2006-04-07 2006-04-07 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106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72663XA CN100571064C (zh) 2006-04-07 2006-04-07 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72663XA CN100571064C (zh) 2006-04-07 2006-04-07 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9114A true CN1829114A (zh) 2006-09-06
CN100571064C CN100571064C (zh) 2009-12-16

Family

ID=36947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266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1064C (zh) 2006-04-07 2006-04-07 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1064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8629A1 (zh) * 2009-09-29 2011-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u-mimo模式下训练序列码分配方法、系统和基站
WO2011063752A1 (zh) * 2009-11-25 2011-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导频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222301B (zh) * 2007-01-11 201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模式系统实现多输入多输出闭环传输的方法
CN101567865B (zh) * 2008-04-23 2012-07-11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
CN101615942B (zh) * 2008-06-27 2012-08-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710840B (zh) * 2009-11-19 2012-09-0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天线阵信号接收方法
CN101272167B (zh) * 2007-03-23 2013-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室外宏蜂窝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方法
CN108964859A (zh) * 2008-12-08 2018-12-07 无线未来科技公司 用于蜂窝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301B (zh) * 2007-01-11 201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模式系统实现多输入多输出闭环传输的方法
CN101272167B (zh) * 2007-03-23 2013-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室外宏蜂窝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方法
CN101567865B (zh) * 2008-04-23 2012-07-11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
CN101615942B (zh) * 2008-06-27 2012-08-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64859A (zh) * 2008-12-08 2018-12-07 无线未来科技公司 用于蜂窝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US11153854B2 (en) 2008-12-08 2021-10-19 Wireless Future Technologies Inc.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964859B (zh) * 2008-12-08 2022-04-01 无线未来科技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及执行其的用户终端
US11627565B2 (en) 2008-12-08 2023-04-11 Wireless Future Technologies Inc.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38629A1 (zh) * 2009-09-29 2011-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u-mimo模式下训练序列码分配方法、系统和基站
CN101710840B (zh) * 2009-11-19 2012-09-0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天线阵信号接收方法
WO2011063752A1 (zh) * 2009-11-25 2011-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导频发送方法和装置
US8693522B2 (en) 2009-11-25 2014-04-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ilot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1064C (zh) 2009-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9114A (zh) 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发射方法及上行发射方法
CN1691539A (zh) 用于多入多出无线通信系统的通用多入多出-联合检测方法和装置
CN2613104Y (zh) 多输入多输出用户设备
CN1161907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下行反馈多天线发射方法与装置
CN1926779A (zh) 在w-cdma系统中用于sinr估计的cpich处理
CN101047417A (zh) 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下行链路天线选择预处理方法
CN1650541A (zh) 使用多发射多接收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
CN1951032A (zh) Mimo传输的中同步码分配
CN101032109A (zh) 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处理收到的信号的方法
CN1925362A (zh) 一种基于均匀线阵的智能天线的实现方法
CN1719761A (zh) 一种分布式多入多出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771667A (zh) 用于具有多天线单元的分集式接收器的迭代多级检测技术
CN1838556A (zh) 一种下行多用户空时分组预编码的方法
CN1581725A (zh) 在双时空发送分集系统中确定混洗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47414A (zh) 一种结合接收天线选择和迫零波束成型的下行多用户方法
WO2006131809A2 (en) A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using blast algorithm and partially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941663A (zh) 多天线信道复用的方法及波束赋形的方法
CN104486044A (zh)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宽带模数混合预处理方法
CN1674482A (zh) 归一化迭代软干扰抵消信号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829113A (zh) 一种信道自适应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调度方法
CN2731842Y (zh) 用于使用接收机函数的传输处理的用户设备
CN102237950A (zh) 一种用户设备、基站及信道信息反馈方法
CN1905548A (zh)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034927A (zh) 降低小区间/内干扰的多用户多天线上行发送-接收方法
CN1694376A (zh) 一种基于对角分层空时结构获得满分集增益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