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9580B -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9580B
CN1819580B CN2005100875998A CN200510087599A CN1819580B CN 1819580 B CN1819580 B CN 1819580B CN 2005100875998 A CN2005100875998 A CN 2005100875998A CN 200510087599 A CN200510087599 A CN 200510087599A CN 1819580 B CN1819580 B CN 1819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ddress
information
qos
c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875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9580A (zh
Inventor
武田幸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819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9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19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95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5QOS or priority a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multipoin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5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end-points
    • H04L47/767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end-points after changing the attachment point, e.g. afte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4Applicable to portable or mobi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7Adaptation for transition between two IP versions, e.g. between IPv4 and IPv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移动IPv6通过向MN提供家乡地址(HoA),而保证了MN7的到达性。由于移动IPv6对应的MN的应用不使用转交地址(CoA)来进行通信,所以MN的应用不向其他通信装置通知CoA。因此,PDSN1可以提供使用了MN的HoA的QoS控制,但是不能提供MN的外部目的地的地址(CoA)。其解决方案是PDSN(1)的QoS控制功能具有取得MN(7)的绑定信息(HoA和CoA的对应关系),并向PDF(2)通知的单元。PDF(2)参照上述绑定信息,向PDSN发送包含MN(7)的CoA的QoS参数。由此,PDSN(1)可以使用MN(7)的CoA来进行QoS控制。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到网络的通信装置、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尤其涉及移动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的QoS控制方法。其中,涉及使用了移动IP(Mobile IP)协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通信控制装置和使用了SI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通信网的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化的研究快速发展。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特别工作组)规定了移动IPv6标准(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移动IPv6网的构成要素是移动节点(MN:Mobile Node)、家乡代理(HA:Home Agent)和通信对方(CN:Correspondent Node:对应节点)。
向MN添加即使移动也不变化的唯一的IP地址(家乡地址)。将具有与家乡地址相同的前缀的链路称作家乡链路。所谓前缀是表示IP地址的网络部分。
若MN移动到家乡链路之外的链路(将移动目的地的链路称作外部链路),则在外部链路中取得IP地址。将该地址称作转交地址(Careof Address,下面,用CoA来表示)。MN的应用使用家乡地址来进行通信。MN的应用可以不用转交地址而进行通信。
在MN移动到外部链路时,在外部链路中存在的路由器接收周期性发送的路由广告。通过检索出与该路由广告中含有的家乡地址不同的前缀,MN检索出从家乡网向外部网的移动。路由广告消息由IPv6的邻域发现(Neighbor Discovery)(参照非专利文献2)来规定。上述消息用于路由器向同一链路上的其他节点通知其自身的存在。
若MN检测到移动,则向HA进行位置注册。HA在绑定缓存中存储在家乡链路之外存在的MN的家乡地址和位置注册时所接收的转交地址的对应信息(绑定信息)。接着,HA捕捉从CN向MN的被发送至家乡地址端的分组,所以作为上述MN的代理操作。
下面,说明CN向MN端发送分组的步骤。
CN向MN的家乡地址端发送分组。HA捕捉上述MN的家乡地址端的分组。HA检索绑定缓存,并取得对应于MN的家乡地址的CoA。HA将该CoA目的地的IP标题添加到所接收的分组上(封装化)后发送分组。若MN接收了上述CoA目的地的分组,则去除之前添加的IP标题(去封装化)后,恢复原始分组。
MN也可通过向CN通知MN自身的绑定信息,来进行路径最佳化。
另外,作为IP网的会话控制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话路初始化协议)(参照非专利文献3)引人注目。SIP是进行由IETF标准化的IP多媒体通信的会话控制的协议。使用了SIP的代表服务中有VoIP(Voice over IP:IP电话)。VoIP是在IP网络上发送接收声音信息的技术。在由SIP进行的VoIP通信中,在通信开始前,在通信装置之间设置虚拟的通话路径(会话)。而在所设定的通信路径上传送IP分组后的声音数据。在VoIP通信中,SIP控制通信装置间的会话确立、维持、切断。
在会话确立时决定声音数据的属性等的媒体信息。通信装置通过在SIP消息中含有的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话路描述协议)来通知媒体信息。SDP中可以描述与会话有关的各种信息(例如,IP地址、端口号、媒体类别等)。
另一方面,3GPP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第三代伙伴项目2)中,将cdma2000 1x用于无线接口上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下面为3G)的标准化正在发展。3G网络由无线接入网(RAN:RadioAccess Network)和核心网(CN:Core Network)构成。RAN控制无线传送功能并执行无线传送用标题的取下或者添加。RAN通常由基站和基站控制装置构成。CN进行移动控制、呼叫控制、服务控制。CN提供线路交换服务和分组交换服务。将提供线路交换服务的CN的功能称作线路交换域。将提供分组交换服务的CN的功能称作分组交换域。分组交换域的PDSN(Packet Data Serving Node:分组数据业务节点)与MN之间确立PPP连接,传送MN与外部IP网之间发送接收的IP分组。移动IP技术适用于3GPP2规定的3G网。
进一步,3GPP2中,3G网的完全IP化的研究正在发展。在完全IP网中,将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连接到分组交换域。CSCF(Call State Control Function:呼叫会话控制功能)进行完全IP网的会话控制。CSCF根据其任务分为3种(P-CSCF、I-CSCF、S-CSCF)。P-CSCF(Proxy-CSCF:代理CSCF)是MN最先接入的CSCF。I-CSCF(Interrogating-CSCF:查询CSCF)在存在于外部网的MN接入到家乡网的SIP服务器时,确定S-CSCF。S-CSCF(Serving-CSCF:服务CSCF)存在于家乡网,控制管理会话状态。会话控制协议使用了SIP(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
PDF(Policy Decision Function:策略决策功能)是IMS中控制QoS的功能实体。PDF与PDSN和P-CSCF进行通信,来提供QoS控制功能(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
【非专利文献1】IETF RFC3775、Mobility Support in IPv6 §4.1
【非专利文献2】IETF RFC2461 Neighbor Discovery for IP Version6(IPv6)§3
【非专利文献3】IETF RFC3261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4
【非专利文献4】3GPP2 X.S0013-002-0 v1.0、All-IP CoreNetwork Multimedia Domain §4.6
【非专利文献5】3GPP2 S.R0037-0 v3.0、IP Network ArchitectureModel for cdma2000 Spread Spectrum Systems第22页
在现有的移动IP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的应用使用家乡地址进行通信,而不利用转交地址。由此,移动终端的应用不向CSCF等的通信装置通知转交地址。
在使用了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可想象的在移动IPv6对应的MN确立会话时,提供QoS控制的方法如下。
首先,MN与PDSN之间确立PPP,并取得转交地址。接着,MN向HA进行移动IP的位置注册。MN通过P-CSCF、I-CSCF向S-CSCF进行SIP位置注册。该SIP位置注册中,虽然也存在包含MN的IP地址的情况,但是所通知的IP地址是家乡地址。
接着,MN向P-CSCS请求SIP会话的确立。该SIP会话的确立请求虽然也存在含有移动终端的IP地址的情况,但是所通知的IP地址是家乡地址。若P-CSCF从PDF接收了QoS控制参数的询问,则向PDF通知用于QoS控制的参数。PDF向PDSN发送QoS控制信息。作为该QoS控制信息,虽然存在包含了MN的IP地址的情况,但是所通知的IP地址是家乡地址。由此,在PDSN根据MN的IP地址提供QoS控制的情况下,将使用家乡地址来作为该IP地址。因此,存在PDSN不能提供对应于MN的转交地址的QoS控制(例如,分组过滤、分组传送的优先控制等)的问题。
例如,PDSN虽然也存在将IP地址用于分组过滤的条件的情况,但是该IP地址是家乡地址。因此,PDSN在接收了转交地址在IP分组的发送源地址、或IP地址的接收目的地地址上设置的分组时,由于不符合分组过滤的条件,所以存在不能进行过滤的问题。
例如,在PDSN在分组的传送中决定优先顺序时,虽然也存在将IP地址用于决定优先顺序用的条件的情况,但是该IP地址是家乡地址。因此,PDSN接收了转交地址在IP分组的发送源地址、或IP地址的接收目的地地址上设置的分组时,存在不能决定分组的优先顺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应移动IP的移动终端发送接收的分组的QoS控制。
尤其,提供一种用于进行存在于家乡网之外的移动IP对应的移动终端发送接收的分组的QoS控制的通信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下列手段。即,
(1)容纳无线接入网的通信装置具有取得移动IP的位置注册信息的单元和向具有QoS控制功能的通信装置通知上述取得的移动IP的位置注册信息的单元。具有容纳上述无线接入网的功能的通信装置若取得移动IP的位置注册信息,则向具有上述QoS控制功能的通信装置通知该移动终端的位置注册信息。具有QoS控制功能的通信装置具有:从具有SIP通信功能的通信装置接收QoS参数的信息的单元、生成QoS控制信息的单元、和向具有容纳上述无线接入网的功能的通信装置通知上述QoS控制信息的单元。具有上述QoS控制功能的通信装置参照从具有上述SIP通信功能的通信功能接收的QoS参数的信息和上述移动IP的位置注册信息,来生成QoS控制信息。
或者,具有SIP通信功能的通信装置具有取得移动IP对应的移动终端的位置注册信息的单元和生成QoS参数的单元。上述通信装置参照发送接收的SIP消息和上述绑定信息,来生成上述QoS参数。上述通信装置若从具有QoS控制功能的通信装置接收了QoS参数请求,则通知上述生成的QoS参数。
本发明的效果为:本发明为向移动目的地网络的移动IP对应的移动终端提供适合于QoS控制的通信服务(例如,分组过滤、优先控制),而提供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装置。
尤其,容纳无线接入网的通信装置向具有QoS控制功能的通信装置通知移动IP的位置注册,具有QoS控制功能的通信装置参照上述移动IP的位置注册信息而生成QoS参数。由此,例如,作为指定分组过滤和分组的优先控制的条件的QoS参数,可以使用移动IP对应的移动终端的转交地址。即,可以提供对应于移动IP对应的移动终端的转交地址的QoS控制。
或者,具有SIP通信功能的通信装置参照移动IP的位置注册信息而生成QoS参数,并向具有QoS控制功能的通信装置通知上述QoS参数。由此,作为表示分组过滤和分组的优先控制的条件的QoS参数,可以使用移动IP对应的移动终端的转交地址。即,可以提供对应于移动IP对应的转交地址的QoS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网的结构例的结构图;
图2是PDSN1的框图;
图3是PDF2的框图;
图4是P-CSCF3的框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位置注册时序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发送时序图1;
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发送时序图2;
图8是PDSN1具有的QoS信息管理表的图;
图9是PDSN1的QoS控制功能18具有的移动IP绑定信息取得例程图;
图10是PDSN1的QoS控制功能18具有的QoS控制例程图;
图11-a是PDF2具有的MN信息管理表的图;
图11-b是PDF2具有的QoS信息管理表的图;
图11-c是PDF2具有的QoS等级表的图;
图12是PDF2的QoS控制功能27具有的QoS控制例程的图;
图13-a是在第一实施例中P-CSCF3具有的会话信息管理表的图;
图13-b是在第二实施例中P-CSCF3具有的MN信息管理表的图;
图13-c是在第二实施例中P-CSCF3具有的会话信息管理表的图;
图14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位置注册、发送时序图;
图15是第二实施例中的P-CSCF3的框图;
图16是在第二实施例中,P-CSCF3的绑定信息控制39具有的MN信息取得例程图;
图17是在第二实施例中,PDF的QoS控制功能27具有的QoS控制例程图;
图18是第二实施例中的位置注册时序图;
图19是第二实施例中的发送时序图;
图20是第二实施例中的位置注册、发送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
作为代表例,详细说明移动IPv6对应的移动节点(MN)移动到家乡网之外的网(下面,称为外部网)时的通信方法。
图1是本发明的通信网的结构例。本发明的通信网由MN7的家乡网N1和外部网N2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家乡网N1、外部网N2是IPv6网。MN7是移动IPv6对应的移动节点(MN)。但是,只要是可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的结构,家乡网N1和外部网N2也可以是IPv4和其他网,MN7也可以是基于移动IPv4和其他协议的终端。
外部网N2和家乡网N1经路由器或网间接续装置进行连接。家乡网N1具有I-CSCF4、S-CSCF5、HA6。将I-CSCF4、S-CSCF5、HA6连接到IP网N4上。
外部网N2具有无线接入网(RAN)9(9a、9b)、PDSN1、PDF2、P-CSCF3。将PDSN1、PDF2、P-CSCF3连接到IP网N3。
PDSN1提供传送在MN和外部IP网之间发送接收的用户IP分组的功能。
PDF2与PDSN1和P-CSCF3进行通信,并提供QoS控制功能。
P-CSCF3、I-CSCF4和S-CSCF5具有会话控制功能。P-CSCF3是MN7最先接入的CSCF。I-CSCF4具有确定在外部网中存在的MN的S-CFCS的功能。S-CSCF5具有控制/管理MN7的会话状态的功能。
HA6是移动IPv6对应的家乡代理(HA)。HA6管理MN7的位置信息。所谓上述位置信息是MN的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的绑定信息。HA6具有捕捉通信对方终端向MN7的家乡地址目的地发送的分组,并向存在于外部网N2的MN7传送分组的功能。
MN7具有移动IP对应的移动终端功能和处理SIP协议的功能。MN7保持SIP URI来作为SIP识别符。
图2表示PDSN1的结构例。PDSN1由容纳线路12(12a、12b)的接口部(IF)11(11a、11b)、CPU14、存储器15和数据库16构成。各构成要素通过总线13相连。
在存储器15中存储了执行RAN信号控制、IP/PPP控制的程序和执行PDF信号控制的程序,以及执行QoS控制功能18的程序。RAN信号控制、IP/PPP控制具有与存在于RAN的通信装置之间发送或接收信号的功能和与终端之间发送或接收IP/PPP的功能。对于PDF的信号控制具有与PDF之间发送或接收信号的功能。QoS控制功能18包含移动IP绑定信息取得例程(routine)50、QoS控制例程60和进行话务(traffic)的QoS控制的QoS信息管理表220。数据库16也可包含QoS信息管理表220。
通过使PDSN1具有移动IP绑定信息取得例程50,PDSN1可以向PDF2通知MN的绑定信息(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的对应信息)。通过使PDSN1具有QoS信息管理表220和QoS控制例程60,可进行通过PDSN1的分组的QoS控制(例如,分组过滤和优先控制)。
图8是QoS信息管理表220的表格结构的一例。PDSN1在进行分组的优先控制和过滤等的QoS控制时,参照QoS信息管理表220。
QoS信息管理表220至少存储相对识别终端间的会话的令牌(token)221的,与发送源IP地址222、发送源端口号223、QoS等级(class)224、表示端口的空塞状态的On/Off 225的对应关系。
上述QoS信息管理表220也可包含目的地IP地址226、目的地端口地址227。在QoS信息管理表220包含目的地IP地址226和目的地端口地址227的情况下,PDSN1可根据目的地IP地址和目的地端口地址来管理端口的空塞。
图3表示PDF2的结构例。PDF2由容纳线路22(22a、22b)的接口部(IF)21(21a、21b)、CPU24、存储器25、数据库26构成。由总线23来连接各结构要素。
在存储器25中存储了执行对P-CSCF的消息处理的程序、执行对PDSN的消息处理的程序和执行QoS控制功能27的程序。对P-CSCF的消息处理具有发送或接收P-CSCF-PDF间的消息的功能。对PDSN的消息处理具有发送或接收PDF-PDSN间的消息的功能。QoS控制功能27包含QoS控制例程90、MN信息管理表210、QoS信息管理表830和QoS等级表850。
数据库26也可包含MN信息管理表210、QoS信息管理表830和QoS等级表850。
通过使PDF具有MN信息管理表210、QoS控制例程90和QoS信息管理表830,PDF在向PDSN发送QoS参数时,可从MN信息管理表210的该条目中读出MN的转交地址,并设定为QoS参数。
图11-a是MN信息管理表210的表格结构的一例。MN信息管理表210存储MN的家乡地址211和至少MN在外部网中取得的转交地址(CoA)212的对应关系。例如,在条目210-1中存储了家乡地址(hoa)和转交地址(CoA#1)的对应关系。
上述MN信息管理表210也可包含表示绑定缓存的有效期限的有效期限213。在MN信息管理表210包含有效期限213的情况下,PDF2可以从上述表格中删除用尽了有效期限的条目。
图11-b是QoS信息管理表830的表格结构的一例。在QoS信息管理表830中存储了令牌831、发送侧的IP地址(0-c、832)、端口号和媒体信息(0-m、833)、有无发送侧转交地址(836)、接收侧的IP地址(T-c、837)、端口号和媒体信息(T-m、838)、有无接收侧转交地址(841)、QoS等级(842)的对应关系。
通过使QoS信息管理表830包含有无转交地址字段(836、841),PDF2可以管理MN的转交地址的有无。在有转交地址的情况下,PDF2可以在向PDSN1发送的QoS参数上设定转交地址。
上述QoS信息管理表830也可包含发送侧的属性(0-a、834)、发送侧的频带信息(0-b、835)、接收侧的属性(T-a、839)、接收侧的频带信息(T-b、840)。在上述QoS管理表830包含0-a 834、T-a 839的情况下,PDF2可以指定与分组发送接收有关的属性(可发送、可接收、可发送接收)。在上述QoS管理表830包含0-b 835、T-b 840的情况下,PDF2可以指定用于通信的频带。
图11-c是QoS等级表850的表格结构的一例。QoS等级表850存储媒体的类别(851)和表示优先级的QoS等级(852)的对应关系。例如,在条目850-1上存储了媒体(音频)和QoS等级(高)的对应关系。
图4表示P-CSCF3的结构例。P-CSCF3由容纳线路32(32a、32b)的接口部(IF)31(31a、31b)、CPU34、存储器35和数据库36构成。用总线33来连接各结构要素。
在存储器35中存储了执行SIP消息处理的程序37、执行对PDF消息处理的程序、执行QoS控制功能38的程序。SIP消息处理37具有发送或接收SIP消息的功能。对PDF消息处理具有发送或接收P-CSCF-PDF间的消息的功能。QoS控制功能38包含会话信息管理表800。
数据库36也可包含会话信息管理表800。
图13-a是会话信息管理表800的表格结构的一例。会话信息管理表800至少存储了相对MN唯一识别确立中会话的对话(包含呼叫ID801、到达标题(To header)的标签参数802、来自标题(Fromheader)的标签参数803中的至少之一),发送侧的IP地址信息0-c804、发送侧的端口号和媒体类别0-m 805、接收侧的IP地址信息T-c808、接收侧的端口号和媒体类别T-m 809、令牌812、PDF id 813的对应关系。会话信息管理表800也可包含发送侧的属性0-a 806、发送侧的频带信息0-b 807、接收侧的属性T-a 810、接收侧的频带信息T-b 811。P-CSCF3在SIP消息的消息主体部中设定了这些参数时,使用这些字段。
在上述会话信息管理表800包含0-a 806、T-a 810的情况下,P-CSCF3可以指定属性信息(仅发送、仅接收、允许发送接收等)。在上述会话信息管理表800包含0-b 807、T-b 811的情况下,P-CSCF3可以指定频带信息。
接着,说明IPv6分组格式。IPv6分组由IPv6基本标题、接着其的扩展标题和接着这些标题的有效负载构成。该IPv6基本标题包含发送源地址、目的地地址。下面,使用基于该格式的IPv6分组来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发挥了本发明的效果,也可使用基于IPv6之外的协议的例如IPv4等的分组。
接着,说明包含SIP消息的分组格式。SIP消息存储在TCP/UDP等的传输协议的数据部中。传输协议的标题和数据部存储在IPv6分组格式的有效负载中。下面,说明SIP消息的格式。
SIP消息至少由表示请求或响应的起始行(start-line)和设定了SIP消息的参数的消息标题(message-header)构成。在使用SIP消息来发送用于终端间通信的媒体信息等的情况下,SIP消息包含存储了媒体信息等的消息主体(message-body)。
接着,说明包含绑定更新(Binding Update)消息的分组的格式。包含绑定更新消息的分组由目的地选项标题(Destination OptionsHeader)和IPv6移动标题(Mobility Header)构成。这些标题被存储在IPv6分组的扩展标题中。在MN7向HA6发送的绑定更新中存储了下面的值。在IPv6分组标题的目的地地址上设定HA6的地址。在IPv6分组标题的发送源地址上存储MN7的转交地址。在发送源地址上存储了MN7的家乡地址之外的值的情况下,MN7的家乡地址存储在目的地选项标题上。
接着,说明包含绑定确认(Binding Acknowledgement)消息的分组的格式。包含绑定确认消息的分组由路由标题(Routing Header)和IPv6移动标题构成。这些标题被存储在IPv6分组的扩展标题上。在HA6向MN7发送的绑定确认中存储了下面的值。在IPv6分组标题的发送源地址上设定HA6的地址。在IPv6分组标题的目的地地址上存储MN7的转交地址。在目的地地址上存储了MN7的家乡地址之外的值的情况下,将MN7的家乡地址存储在路由标题上。
根据图5、图6、图7所示的时序,来说明拜访到图1所示的RAN9a的MN7向HA6进行位置注册,并与通信对方终端(CN8)之间确立会话的时序图。首先,使用图5,来说明MN7进行位置注册的步骤。
在第一实施例中,PDSN1具有移动IP绑定信息取得例程50和QoS控制例程60。PDF2具有QoS控制例程90。
在PDSN1上设定了PDF2的地址。
存在于外部网N2的无线接入网(RAN)9a的MN7与PDSN1a之间确立PPP(101)。MN7从PDSN1a接收路由广告(RouterAdvertisement)(102),并取得CoA(103)。从PDSN1a取得了CoA(coa#1)的MN7向HA6发送位置注册消息(Binding Update:绑定更新)(104)。在上述绑定更新中存储了下面的值。在IPv6分组标题的发送源地址上设置MN的CoA(coa#1)。在IPv6目的地选项标题上设置MN7的家乡地址(hoa)。HA6接收上述绑定更新,并进行MN7的位置注册处理。位置注册结束后,HA6向MN7发送绑定更新的响应(Binding Acknowledgement:绑定确认)(105)。在上述绑定确认中存储了下面的值。在IPv6分组标题的目的地地址上设置了MN7的CoA(coa#1)。在IPv6路由标题上设置MN7的家乡地址(hoa)。HA2作为MN7的代理操作。
若PDSN1a在IPv6扩展标题上检索出包含移动标题的分组(106),则启动移动IP绑定信息取得例程50。图9表示移动IP绑定信息取得例程50的各步骤。首先,确认移动标题的类型。若移动标题的类型是绑定确认(51),则确认绑定标题的状态码(52)。若状态码不足128,则PDSN1a向PDF2a发送MN7的绑定信息(53、107),结束本例程。上述MN7的绑定信息至少包含MN7的家乡地址和MN7的转交地址的对应信息。上述MN7的绑定信息也可包含有效期限。在包含上述绑定确认的分组的路由标题中设置MN7的家乡地址。在包含上述绑定确认的分组的目的地地址上设置MN7的转交地址。
通过步骤106、步骤107,PDSN1可以向PDF2发送MN7的绑定信息。由此,PDF2在生成向PDSN1发送的QoS参数时,可以参照MN7的绑定信息。
在步骤51中,在接收分组为绑定确认之外的情况下,或在步骤52中,绑定确认的状态码是128以上的情况下,结束本例程。
回到图5,若PDF2a接收绑定信息,则将MN7的家乡地址211作为检索键,来检索MN信息管理表210。若上述MN信息管理表210中存在MN7的条目,则更新上述条目的绑定信息。若上述MN信息管理表不存在MN7的条目,则生成新条目210-1,来存储MN7的绑定信息(108)。具体的,保持MN7的家乡地址(hoa)和MN7的转交地址(coa#1)的对应信息。
若上述绑定信息的存储结束,则PDF2a向PDSN1a发送响应消息(109)。
通过上述的步骤,PDF2a可以取得MN7的绑定信息。由此,PDF2在生成向PDSN1发送的QoS参数时,可以参照MN7的绑定信息。
若接收了表示正常结束的绑定确认(105),则MN7开始对于S-CSCF5的SIP位置注册。
首先,使用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或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取得存在于外部网N2的P-CSCF3的地址(110)。
MN7经HA6,向在步骤110中取得了地址的P-CSCF3发送SIP位置注册请求消息(REGISTER)(111)。包含上述REGISTER消息111的原始IP分组以通过具有HA6目的地的目的地地址的IPv6标题来封装的形式发送到HA6上。HA6从接收分组中删除封装的IPv6标题(去封装化)后,将原始IP分组传送到P-CSCF3上。
P-CSCF3由在上述SIP位置注册消息(RESISTER)的起始行(Start-line)中含有的MN7的SIP URI确定I-CSCF4。P-CSCF3向I-CSCF4发送上述SIP位置注册消息(REGISTER)(112)。I-CSCF4参照家乡网N1保持的参加者信息,来确定S-CSCF5。I-CSCF4向S-CSCF5发送上述SIP位置注册消息(REGISTER)(113)。
若S-CSCF5接收了上述SIP位置注册消息(REGISTER),则进行SIP的位置注册。具体的,保持MN的SIP URI(例如:sip:mnexample.com)和家乡地址(hoa)的对应信息。若上述SIP位置注册结束,则S-CSCF5向I-CSCF4发送对于上述SIP位置注册请求的响应消息(“200OK”)(114)。上述响应消息包含设置了S-CSCF的地址的消息标题(message-header)。I-CSCF4向P-CSCF3发送上述响应消息(“200OK”)(115)。P-CSCF3的SIP消息处理37从上述响应消息中取得S-CSCF5的地址,并保持MN7的SIP-URI、S-CSCF5的信息和MN7的家乡地址的对应信息。
P-CSCF3向MN7发送响应消息(“200OK”)(116)。在SIP位置注册请求消息(111)经过了HA6的情况下,上述响应消息经HA6传送到MN7。这时,包含P-CSCF3发送的响应消息的IP分组通过HA6由以MN7的CoA(coa#1)为目的地地址的IP标题来封装后,传送到MN7中。
向上述的HA6的位置注册和向S-CSCF5的位置注册即使在MN7的转交地址不变化的情况下,也可因更新HA6管理的绑定信息的条目有效期限和S-CSCF5管理的SIP位置注册信息的条目有效期限的目的,以预定的周期来反复执行。向HA6的位置注册周期和向S-CSCF5的位置注册周期并不一定一致。
接着,根据图6到图7所示的时序图,来说明MN7向通信对方终端(CN)8发送的步骤。
MN7向P-CSCF3发送在消息主体(message-body)部中包含MN7的媒体信息和表示需要QoS控制的信息的会话确立请求消息(INVITE)(121)。在第一实施例中,MN7与P-CSCF3之间发送接收的分组经过HA6。MN7发送的IP分组由具有HA6目的地的目的地地址的IPv6标题来封装。MN7接收的分组在HA6中由具有MN7的转交地址目的地的目的地地址的IPv6标题来进行封装。
若接收了上述会话确立请求消息(INVITE),则P-CSCF3将MN7的媒体信息存储在会话信息管理表800中(122)。
首先,将接收消息(121)的消息标题(message-header)内的呼叫Id标题、来自(From)标题的标记(tag)作为检索键,来检索上述会话信息管理表800。若上述会话信息管理表800中不存在该条目,则P-CSCF3向上述会话信息管理表800追加新条目(800-1),并在该条目中存储接收消息(121)的消息主体部的信息。具体的,分别将c行(c line)中含有的IP地址(hoa)存储在0-c(804)上,将m行(m line)中含有的接收端口号和媒体的类别(4004、音频)存储在0-m(805)上。在有a行(a line)、b行(b line)的情况下,分别将a行(a line)中含有的属性信息存储在0-a(806)中,将b行(b line)中含有的频带信息存储在0-b(807)中。在本实施例中,MN7在c行(c line)上设置的IP地址是MN7的家乡地址(hoa)。
P-CSCF3向在步骤115中取得了地址的S-CSCF5发送会话确立消息(INVITE)(123),并向MN7发送临时响应100(Trying:尝试)(124)。S-CSCF5向CN8发送会话确立请求消息(INVITE)(125),并向P-CSCF3发送临时响应100(尝试)(126)。CN8向S-CSCF5发送临时响应100(尝试)(127)和消息主体(message-body)部中含有媒体信息的临时响应183(SessionProgress:会话进展)(128)。S-CSCF5向P-CSCF3传送上述临时响应(129)。
若接收了包含媒体信息的临时响应183,则P-CSCF3在会话信息管理表800中存储CN8的媒体信息(130)。
首先,以接收消息(129)的消息标题(message-header)内的呼叫Id标题、来自标题的标签作为检索键,来检索上述会话信息管理表800。这里,P-CSCF3检出在步骤122中生成的条目800-1,并在该条目中存储在接收消息(129)的消息主体(message-body)部中含有的媒体信息。具体的,分别将到达标题(To header)中含有的标签(Tag)存储到到达标签(to tag)(802)中,将在c行(c line)中含有的IP地址(cn)存储在T-c(808)中,将在m行(m line)中含有的接收端口号和媒体的类别(6002、音频)存储到T-m(809)中。在有a行(a line)、b行(b line)的情况下,分别将在a行(a line)中含有的属性信息存储在T-a(810)上,将在b行(b line)中含有的频带信息存储在T-b(811)中。
接着,P-CSCF3生成用于QoS控制的识别符“令牌(Token)”,并将令牌(111pcscf)追加到上述会话信息管理表800的该条目800-1上。令牌包含P-CSCF3的识别符、表示P-CSCF是发送侧还是接收侧的信息和唯一识别MN7和CN8发送接收的媒体流的信息。P-CSCF3向MN7发送包含上述令牌(111pcscf)的临时响应(183)(131)。
为了向CN8通知临时响应(183)的接收,MN7发送PRACK(Provisional Response Acknowledgment:临时响应确认)(132)。CN8向MN7发送表示正常接收了PRACK的响应200 OK(143)。
与PRACK(132)的发送并行,MN7与PDSN1a之间确立用于媒体发送接收的无线接入网的载体(bearer)(133)。这里,MN7向PDSN1a通知在步骤131中接收的令牌。PDSN1a在步骤133中所接收的消息中含有令牌的情况下,判断为需要对应于应用的QoS控制。于是,PDSN1a将包含上述令牌的QoS授权询问发送到PDF2a(134)。若接收了QoS授权询问,则PDF2a的QoS控制功能27启动图12所示的QoS控制例程90。首先,QoS控制功能27验证接收消息是否包含令牌(91)。在接收消息不含有令牌的情况下,PDF2向PDSN1发送出错通知(99),并结束本例程。若接收消息含有令牌,则PDF2为了从P-CSCF3中取得QoS参数,而向P-CSCF3发送包含令牌(111pcscf)的QoS参数请求(92、135)。PCF从在步骤91中所接收的令牌(111pcscf)中抽出P-CSCF3的地址(pcscf)。
回到图6,若P-CSCF3接收了包含令牌(111pcscf)的QoS参数请求(135),则将上述令牌(111pcscf)作为检索键,来检索会话信息管理表800。若存在该条目800-1,则P-CSCF3将QoS参数请求发送源PDF的地址(pdf1)存储到会话信息管理表800的该条目的PDF id(813)中(136)。进一步,P-CSCF3从会话信息管理表800的该条目中读出发送侧媒体信息(804~807)和接收侧媒体信息(808~811)。P-CSCF3向PDF2a发送包含上述发送接收的媒体信息和令牌的QoS参数授权请求(137)。
回到图12,若PDF2a接收了包含发送接收的媒体信息和令牌的QoS参数授权请求(137、93),则向P-CSCF3发送响应确认(QoS参数授权确认)(138、94)。
接着,PDF2a将令牌(111pcscf)作为检索键,来检索QoS信息管理表830(95)。
若不存在该条目,则PDF2将新条目830-1追加到QoS信息管理表830上(95)。具体的,PDF2分别将在步骤137中所接收的发送侧的IP地址(hoa)存储到832,将端口号和媒体类别(4004音频)存储到833,将接收IP地址(cn)存储到837,将端口号和媒体类别(6002音频)存储到838中。接着,PDF2将在步骤137中所接收的消息中含有的发送侧IP地址(hoa)作为检索键,来检索MN信息管理表210的MN家乡地址(96)。若上述MN信息管理表210中存在该IP地址的条目,则从该条目中读出CoA,并将QoS信息管理表830的有无CoA标志(836)设为有。同样,PDF2将在步骤137中所接收的消息中含有的接收侧IP地址(cn)作为检索键,来检索MN信息管理表210的MN家乡地址。若上述MN信息管理表210中不存在该IP地址的条目,则将QoS信息管理表830的有无CoA标志(841)设为无(96)。
PDF2在步骤108中生成该条目210-1。因此,PDF2从该条目210-1中读出coa#1后,将有无CoA标志836设为有。接着,PDF2以在步骤137中所接收的消息中含有的发送接收的媒体类别(音频)作为检索键,从QoS等级表850中取得QoS等级(高)。PDF2在QoS信息管理表830的该条目的QoS等级(842)字段中设置所取得的QoS等级。
在步骤139中,通过使PDF2参照MN信息管理表210,PDF2可以在发送到PDSN1的QoS参数上设置MN7的转交地址。PDF2向PDSN1发送包含令牌、从条目210-1中读出的MN7的转交地址(coa#1)和上述QoS等级(高)的QoS授权响应来作为QoS信息(140、97),而结束本例程。PDF2使用QoS授权响应,向PDSN1发送QoS参数。上述授权响应也可包含发送侧端口号、接收侧IP地址、接收侧端口号。
通过使PDF2在步骤140的参数上设置MN7的转交地址(coa#1),PDSN1可以利用转交地址(coa#1)来作为QoS参数。
在步骤96中,若MN信息管理表210中不存在该IP地址的条目,则PDF2向PDSN1发送不包含MN的转交地址的QOS授权响应,而结束本例程(98)。
回到图6,PDSN1a若从PDF2a接收了QoS授权响应(140),则PDSN1启动QoS控制功能18的QoS控制例程60。
图10表示QoS控制例程60的各步骤。PDSN1以在步骤140中所接收的消息中含有的令牌(111pcscf)作为检索键来检索QoS信息管理表220(61)。若不存在该条目,则PDSN1将新条目追加到QoS信息管理表220上(61、141)。
具体的,首先,PDSN1由在步骤140中所接收的令牌(111pcscf),判断P-CSCF是发送侧P-CSCF还是接收侧P-CSCF。
在P-CSCF是发送侧P-CSCF的情况下,PDSN1分别将在步骤140中所接收的发送侧媒体信息(IP地址(coa#1)、端口号(4004))存储到QoS管理信息表220的源IP地址222和源端口223,将接收侧媒体信息(IP地址(cn)、端口号(6002))存储到QoS管理信息表220的目的地IP地址226和目的地端口227中、将QoS等级(高)存储到224。
PDSN1存储了MN7的转交地址(coa#1)来作为QoS管理信息表220的发送侧媒体信息。由此,PDSN1参照QoS管理信息管理表220,例如,在进行分组的优先控制的情况下,可使用MN7的转交地址来作为决定优先顺序的条件。
在P-CSCF3是接收侧P-CSCF的情况下,PDSN1分别将在步骤140中所接收的媒体信息(IP地址、端口号等)存储到QoS管理信息表220的源IP地址222和源端口223上,将发送侧媒体信息(IP地址、端口号等)存储到QoS管理信息表220的目的地IP地址226和目的地端口227上,将QoS等级存储到224上。
PDSN1a向MN7发送载体资源确定(142),并等待Open GateDirective消息的接收(62)。
接着,说明图7的时序图。MN7为了通知完成了资源预约,而向CN8发送更新(UPDATE)消息(144)。若接收了更新消息(144),则CN8将表示正常接收了更新的响应消息(200OK)经过S-CSCF5、P-CSCF3发送到MN7(145)。接着,CN8开始用户的呼出,并将表示呼出中的临时响应消息(180振铃)经过S-CSCF5、P-CSCF3发送到MN7(146)。
MN7为了向CN8通知临时响应(180)的接收,发送PRACK(Provisional Response Acknowledgment)(147)。CN8将表示正常接收了PRACK的响应消息(200OK)发送到MN7(148)。
若用户进行了响应,则CN8将对于在步骤125中所接收的INVITE的响应消息(200OK)经S-CSCF5发送到P-CSCF3(149、150)。
若接收了上述响应消息(200OK),则P-CSCF3将上述响应消息中含有的呼叫ID、来自标题(From header)的标签(Tag)、到达标题(To header)的标签(Tag)中的至少之一作为检索键,来检索会话信息管理表800。P-CSCF3检出在步骤122中新生成、在步骤130和步骤136中更新的条目,并从该条目中读出PDF2的id(pdf1)和令牌(111pcscf)。
P-CSCF3将包含上述令牌的Gate Open授权请求(AuthorizationRequest to Gate Open)发送到PDF2a(151)。
PDF2a将令牌作为检索键,来检索QoS信息管理表830。PDF2a检出在步骤137中接收时生成的条目。若该条目存在于上述表中,则PDF2a向PDSN1a发送包含上述令牌的QoS提交的Open GateDirective批准(Open Gate Directive Approval of QoS Commit)消息(152)。
回到图10,若接收了上述消息(62),则PDSN1a将令牌作为检索键,来检索QoS信息管理表220(63)。PDSN1a检索出在步骤141中所生成的条目。若该条目存在于上述表中,则PDSN1将该条目的分组发送接收标志on/off255更新为on,并向PDF2发送open gate响应,而终止本例程(64、153、154)。
在步骤62中,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QoS提交的Open GateDirective批准(Open Gate Directive Approval of QoS Commit)消息的情况下,或在步骤63中不存在该条目的情况下,PDSN1终止本例程。
回到图7,若接收了Open Gate响应154,则PDF2a向P-CSCF3发送授权答复消息(155)。P-CSCF3在接收了上述授权答复消息(155)后,向MN7发送对于在步骤121中接收的INVITE的正常响应消息(200OK)(156)。若接收了上述正常响应消息156,则MN7将响应确认消息(ACK)经P-CSCF3、S-CSCF5发送到CN8(157~159)。
通过上述的处理,在MN7和CN8之间确立了进行QoS控制的会话,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成为可能(160、161)。
MN7接收的分组在HA6中由具有MN7的转交地址目的地的目的地地址的IPv6标题来封装(160)。MN7发送的IP分组由在发送源地址上设置了MN7的转交地址的IPv6标题来封装(161)。PDSN在分组发送时,参照QoS信息管理表220,并根据QoS等级来传送分组。在步骤141中,PDSN1将MN7的转交地址(coa#1)存储到QoS管理信息表220的发送侧媒体信息上。因此,PDSN1可以指定对应于转交地址(coa#1)的优先顺序(高)以传送分组。即,PDSN1可以提供对应于转交地址的QoS控制。
接着,根据图14所示的时序图,来说明在图5~图7所示的步骤中进行了位置注册和会话的确立的MN7在PDSN之间进行跨区转接(hand off)的步骤。
MN7与PDSN1b之间确立PPP,并取得新的转交地址(coa#2)(162~164)。MN7将新的转交地址(coa#2)注册在HA6上(绑定更新,165)。HA6更新MN7的绑定信息,并将上述绑定更新的响应消息(绑定确认)发送到MN7(166)。
PDSN1b检索出绑定确认,向PDF2b通知MN7的绑定信息的处理(167~170)与图5的步骤106到109相同。
通过步骤167~170,PDSN1b可以向PDF2b发送MN7的绑定信息(hoa和coa#2的对应信息)。通过使PDF2b取得转交地址(coa#2),PDF2b可以在向PDSN1b发送的QoS参数上设定转交地址(coa#2)。
MN7参照作为SIP协议处理的一环来管理的SIP对话状态。若SIP对话的状态是“确立”,则MN7实施步骤171到步骤180。步骤171到步骤180的处理与图6的步骤133到步骤142的处理相同。在步骤179中,PDSN1将MN7的转交地址(coa#2)存储在QoS管理信息表220的发送侧媒体信息上。由此,PDSN1b可以使用MN7的转交地址来进行分组的优先控制等的QoS控制。
在步骤171中,若SIP对话的状态是“确立”之外,则MN7进行图6的步骤121到图7的步骤159的处理。
P-CSCF3若从PDF2b中接收了QoS参数授权确认(176),则将上述消息中含有的令牌作为检索键,来检索会话信息管理表800。在存在该条目的情况下,P-CSCF3从该条目中读出呼叫ID、到达标题(To header)的标签(tag)、来自标题(From header)的标签(tag)。接着,SIP消息处理部参照作为SIP协议处理的一环管理的SIP对话状态。若SIP对话的状态是“确立”,则进行与图7的步骤150到155相同的处理(181)。若SIP对话的状态是“确立”之外,则P-CSCF3在接收了对于INVITE的最终响应(200OK)时,实施步骤181。MN7可以使用转交地址coa#2来发送接收用户数据(182、183)。
通过上述的处理,PDSN1b在分组传送时,可以将MN7的转交地址coa#2作为分组优先控制和分组过滤的条件来使用。即,PDSN可以提供对应于MN7的转交地址的QoS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由同一通信装置来实现P-CSCF1和PDF2。
或者,在本实施例中,也可由同一装置来实现PDF2和P-CSCF3。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通过使PDSN1具有检索出移动IP的绑定信息的单元和向PDF2通知所取得的绑定信息的单元、使PDF2具有使QoS参数信息与移动IP的绑定信息相对应地来向PDSN1通知QoS信息的单元,PDSN1可以将MN7的转交地址作为QoS参数使用。
PDSN1在进行分组过滤和分组的优先控制时,通过参照包含转交地址的QoS信息,PDSN1可以进行使用了转交地址的QoS控制。
【实施例2】
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在于P-CSCF3具有取得MN的绑定信息的单元和参照上述绑定信息来向PDF2通知QoS参数的单元。
通过使P-CSCF3具有上述单元,在P-CSCF3从MN7接收了会话确立请求时,可以向PDF2通知包含转交地址的QoS参数。
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PDSN1的QoS控制功能18的程序不具有移动IP绑定信息收集例程50。
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PDF2的QoS控制功能27的程序不具有MN信息管理表210。
在第二实施例中,PDF2的QoS信息管理表830也可不具有有无CoA标志(836、841)。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PDF2的QoS信息管理表830不具有有无CoA标志(836、841)的情况下,PDF2的QoS控制功能27具有QoS控制例程80,取代QoS控制例程90。
图17表示QoS控制例程80。QoS控制例程80在不含有步骤(step)MN绑定信息有无96这一点上与QoS控制例程90不同。
图15表示第二实施例的P-CSCF3的结构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P-CSCF3的存储器35进一步具有执行绑定信息控制39的程序。绑定信息控制39具有MN信息取得例程70和MN信息管理表820。第二实施例的P-CSCF3的QoS控制功能38具有会话信息管理表870。
图16表示MN信息处理例程70。
通过使P-CSCF具有MN信息取得例程70和会话信息管理表870,P-CSCF可以取得和保持MN7的绑定信息(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的对应信息)。
通过使P-CSCF保持MN的绑定信息,在P-CSCF从PDF接收了QoS参数询问时,P-CSCF可以向PDF发送包含MN的转交地址的QoS参数。
图13-b是MN信息管理表820的表格结构的一例。MN信息管理表820至少存储MN的家乡地址821和转交地址822的对应关系。进一步,MN信息管理表820也可包含有效期限823。在MN信息管理表820包含有效期限823的情况下,P-CSCF3可以指定上述条目的有效期限。
图13-c是第二实施例的会话信息管理表870的表格结构的一例。会话信息管理表870除了会话信息管理表800的条目之外,至少还存储表示有无转交地址的标志(871、872)的对应关系。
通过使会话信息管理表870具有表示有无转交地址的标志(871、872),P-CSCF可以管理有无转交地址。进一步,在转交地址存在的情况下,P-CSCF可以读出在MN信息管理表820中存储的转交地址,并生成包含转交地址的QoS参数。
根据图18所示的时序图,来说明第二实施例的MN7注册位置信息的步骤。
MN7在外部网中取得CoA(CoA#1),向HA6进行位置注册为止的步骤(步骤101到步骤105)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MN7在外部网中取得P-CSCF的地址,向S-CSCF进行SIP位置注册的步骤(步骤110到步骤116)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在第二实施例中,若接收了封装后的SIP正常响应消息(200 OK)(116),则MN7向作为上述消息的发送源的P-CSCF3通知MN7的绑定信息(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的对应信息)。若从MN7中接收包含绑定信息的绑定更新(301),则P-CSCF3的绑定信息控制39启动MN信息收集例程70。
P-CSCF3验证在步骤301中所接收的消息发送源(71)。P-CSCF3将在步骤301中接收的IP分组的扩展标题中含有的MN7的家乡地址作为检索键,检索SIP消息处理37在步骤115中取得的信息。若P-CSCF3中存在该条目,则P-CSCF3将MN7的家乡地址作为检索键,来参照MN信息管理表820。若不存在该条目,则P-CSCF3生成新条目,并将MN7的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的对应关系存储到上述MN信息管理表820中(72)。P-CSCF3向MN7发送表示位置注册终止的绑定确认(73、303),本例程结束。
通过以上的步骤,P-CSCF从MN取得绑定信息(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的对应关系)。由此,P-CSCF可设定MN的转交地址来作为向PDF发送的QoS参数。
在步骤71中,若不存在该条目,则发送包含出错通知的绑定确认(74),本例程结束。
接着,根据图19所示的时序图,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MN7向通信对方终端(CN)8发送的步骤。
步骤121到步骤136的步骤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P-CSCF3在存储了PDF id后(136),从会话信息管理表870的该条目中读出发送侧媒体信息(804~807)和接收侧媒体信息(808~811)。接着,P-CSCF3将在发送侧媒体信息的IP地址上存储的MN7的家乡地址作为检索键,来参照MN信息管理表820(304)。P-CSCF3从在步骤302中存储的条目(820-1)中取得MN7的转交地址(coa#1),并将会话信息管理表870的有无CoA标志(871)设为有。接着,P-CSCF3将接收侧媒体信息的IP地址作为检索键,来参照MN信息管理表820。在该条目不存在于MN信息管理表820的情况下,P-CSCF3将会话信息管理表870的有无CoA标志(872)设为无。
P-CSCF3向PDF2a发送设定了作为发送侧IP地址信息的上述MN7的转交地址(coa#1)的QoS参数授权请求(305)。通过步骤305,向PDF2a通知了MN的转交地址(coa#1)。
PDF2在向P-CSCF3发送了QoS参数授权确认后(94、138),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步骤来更新QoS信息管理表830(95)。由于第二实施例的PDF2不具有MN信息管理表210,所以不参照绑定信息,而进入到步骤97。
以后,到MN7与CN8开始通信为止的步骤(步骤140到步骤161)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通过使PDF2在步骤140的参数上设置MN7的转交地址(coa#1),PDSN1可以使用转交地址(coa#1)来作为QoS参数。
接着,根据图20所示的时序图,来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进行了位置注册和会话的确立的MN7在PDSN间进行跨区转接的步骤。
步骤162到步骤166的步骤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MN7向P-CSCF3通知新的转交地址(coa#2)(311)。P-CSCF3将MN7的家乡地址作为检索键,来参照MN信息管理表820。P-CSCF3检索出在步骤302中生成的条目(820-1),更新MN7的转交地址信息(312)。P-CSCF3向MN7发送绑定确认(313)。
通过以上的步骤,P-CSCF从MN7取得新的转交地址(coa#2)。P-CSCF可以在向PDF发送的QoS参数上设置转交地址(coa#2)。
步骤171到步骤174的步骤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在P-CSCF3更新了PDF id后(174),从会话信息管理表870的该条目中读出发送侧媒体信息(804~807)和接收侧媒体信息(808~811)。接着,P-CSCF3将在发送侧媒体信息的IP地址上存储的MN7的家乡地址作为检索键,来参照MN信息管理表820(314)。P-CSCF3从在步骤312中更新的条目(820-1)中取得MN7的转交地址(coa#2),将会话信息管理表870的有无CoA标记(871)设为有。接着,P-CSCF3将接收侧媒体信息的IP地址作为检索键,来参照MN信息管理表820。在该条目不存在于MN信息管理表820的情况下,P-CSCF3将会话信息管理表870的有无CoA标记(872)设为无。
P-CSCF3向PDF2b发送设置了作为发送侧IP地址信息的上述MN7的转交地址(coa#2)的QoS参数授权请求(315)。PDF2接收包含转交地址的QoS参数授权请求。
PDF2b在向P-CSCF3发送了QoS参数授权确认后(94、176),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步骤来更新QoS信息管理表830(95)。由于第二实施例的PDF2不具有MN信息管理表210,所以不参照绑定信息,而进入到步骤97。
以后的步骤(步骤178到步骤183)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通过以上的处理,PDSN1b在分组传送时,可以将MN7的转交地址coa#2作为分组优先控制和分组过滤的条件来使用。即,PDSN可以提供对应于MN7的转交地址的QoS控制。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也可由同一通信装置来实现P-CSCF1和PDF2。
或者,在第二实施例中,也可由同一装置来实现PDF2和P-CSCF3。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通过使P-CSCF3取得MN的绑定信息,PDSN1可以不具有移动IP的位置注册信号检测功能,而提供将MN的转交地址作为QoS参数使用的QoS控制(例如,分组过滤和优先控制)。
【产业上的可用性】
若使用本发明,则通信装置可以对移动目标网络的移动IP对应的移动终端提供对应于转交地址的QoS控制(例如,分组过滤和优先控制)。本发明在容纳移动IP对应的移动终端的通信网中的通信装置实现了对应于转交地址的QoS通信服务的情况下,有使用的可能性。

Claims (7)

1.一种通信装置,经网络连接到终端、管理该终端的位置信息的服务器、和在上述终端和上述服务器之间连接的其他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具有:
存储器,存储了绑定信息和上述终端的QoS信息,其中该绑定信息是上述终端的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的对应信息,该QoS信息包含上述终端的转交地址;
接口,从上述其他通信装置接收上述绑定信息,并且向上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进行基于上述绑定信息和上述QoS信息的QoS控制的指示,其中该其他通信装置从针对由上述终端传送到上述服务器的位置注册的响应中获取上述绑定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信息是移动IP的绑定信息,上述服务器是移动IP的家乡代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信息是从上述其他通信装置接收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还与会话控制装置相连,上述QoS信息是从上述会话控制装置接收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信息是移动IP的绑定信息;
上述服务器是移动IP的家乡代理。
6.一种通信系统,与终端和管理该终端的位置信息的服务器相连,并具有通信控制装置、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通信装置连接在上述终端和上述服务器之间,并具有发送接收部,该发送接收部捕捉绑定信息,并将该绑定信息发送到第二通信装置,其中该绑定信息是上述终端的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的对应信息;
上述第二通信装置具有发送接收部,该发送接收部从上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上述绑定信息,从上述通信控制装置接收包含上述终端的转交地址的QoS信息,并且将基于上述绑定信息和上述QoS信息来进行QoS控制的指示发送到上述第一通信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信息是移动IP的绑定信息;上述服务器是移动IP的家乡代理。
CN2005100875998A 2005-02-09 2005-07-28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9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2457/2005 2005-02-09
JP2005032457A JP4617911B2 (ja) 2005-02-09 2005-02-09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9580A CN1819580A (zh) 2006-08-16
CN1819580B true CN1819580B (zh) 2011-11-09

Family

ID=36779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8759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9580B (zh) 2005-02-09 2005-07-28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36761B2 (zh)
JP (1) JP4617911B2 (zh)
CN (1) CN18195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04499A1 (en) * 2005-04-18 2006-10-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in an ip multimedia system
US20070091900A1 (en) * 2005-10-20 2007-04-26 Nokia Corporation Prioritized control packet delivery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US8355413B2 (en) * 2006-02-17 2013-01-15 Cellco Partnership Policy based procedure to modify or change granted QoS in real time for CDMA wireless networks
EP1998511A1 (en) * 2006-03-17 2008-12-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Packet transfer control device and mobile node
JP4864797B2 (ja) * 2006-09-11 2012-02-01 Kddi株式会社 P−cscf高速ハンドオフシステム及びp−cscf高速ハンドオフ方法
CN101217388B (zh) * 2007-01-05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呼叫注册的实现方法
WO2008151671A1 (en) * 2007-06-14 2008-1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xy binding management in mobile ip networks
EP2009866A1 (en) * 2007-06-26 2008-12-31 France Télécom Apparatuse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 request for an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to the visited serving gateway
CN101383817B (zh) * 2007-09-04 201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访问非sip业务方法及系统、服务注册中心
CN101868946A (zh) * 2007-11-22 2010-10-2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服务器管理设备
WO2009066594A1 (ja) * 2007-11-22 2009-05-28 Nec Corporation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セッション集約装置
WO2009066596A1 (ja) * 2007-11-22 2009-05-28 Nec Corporation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認証連携装置
WO2011153413A1 (en) * 2010-06-04 2011-12-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user device transfer (iut) in a network based mobility domain
US8811393B2 (en) * 2010-10-04 2014-08-19 Cisco Technology, Inc. IP address version interwork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130212340A1 (en) * 2012-02-15 2013-08-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artition aware quality of service feature
US9265084B2 (en) * 2012-09-11 2016-02-16 Apple Inc. Data buffering based on access stratum conditions in a call having both circuit-switched and packet-switched component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4979A (zh) * 1999-02-26 2000-08-30 朗迅科技公司 支持服务质量的移动网际协议
WO2004001520A2 (en) * 2002-06-20 2003-12-31 Nokia Corporation QoS SIGNALING FOR MOBILE IP
CN1689362A (zh) * 2002-12-19 2005-10-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动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D29515A (id) * 1999-01-13 2001-09-06 Siemens Ag Metode untuk mengalihkan sambungan kumunikasi ke saluran lainnya (penyerahan)
JP3526032B2 (ja) * 2000-11-08 2004-05-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モバイルネットワーク及びipパケットの転送方法
JPWO2003071749A1 (ja) * 2002-02-20 2005-06-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ネットワーク
JP2004056255A (ja) * 2002-07-17 2004-02-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体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帯域制御方法
KR100392767B1 (ko) * 2002-09-05 2003-07-28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가입자 기반 링백톤 서비스에서의 음원제공장치로의라우팅 제어 방법
US7483385B2 (en) * 2004-03-26 2009-01-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ocess for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4979A (zh) * 1999-02-26 2000-08-30 朗迅科技公司 支持服务质量的移动网际协议
WO2004001520A2 (en) * 2002-06-20 2003-12-31 Nokia Corporation QoS SIGNALING FOR MOBILE IP
CN1689362A (zh) * 2002-12-19 2005-10-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动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176907A1 (en) 2006-08-10
US7936761B2 (en) 2011-05-03
CN1819580A (zh) 2006-08-16
JP4617911B2 (ja) 2011-01-26
JP2006222591A (ja) 200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9580B (zh)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703050B (zh) 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装置
US7650148B2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call to unregistered user in WLAN-GPRS network using SIP
CN101569154B (zh) 用于为非登记订户的gsm与ims之间的重叠
CN1954633B (zh) 使用配置转交地址的多媒体通信
JP4002895B2 (ja) ユーザを登録及び登録解除する方法
JP471552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呼制御サーバ
CN101296504B (zh) 在漫游网络实现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694813A (zh) 在包括ims的网络环境中将来电呼叫路由到合适的域的系统和方法
CN103428785A (zh) 用于从分组交换网络向电路交换网络越区切换一个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WO2004077789A1 (en) Routing optimization in a sip call establishment
CN101361346A (zh) 用于向电路交换控制的终端提供ims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EP1958414B1 (en) Apparatus, method,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eamless session transfer
KR20060113284A (ko) 이종망간에 음성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아이엠에스 시스템 및그에 따른 호 설정 방법
US7286475B2 (en) GPRS system and in-zone node apparatus, and bearer setting method used therefor
CN101401386A (zh) 在包括ims的网络环境中将来电呼叫路由到合适的域的系统和方法
JP4591263B2 (ja)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852201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 redu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990188B (zh) 一种增强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的选择方法和系统
Wang et al. Integrated Mobile IP and SIP approach for advanced location management
US20020039358A1 (en) Method for separating and processing signal and bearer in all IP radio access network
Song et al. On PMIPv6-SIP inter-networking architecture for cost-effective mobility management support
WO2005038551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by which a ue starts compression in sip signalling to ims
CN101006700A (zh) 分组数据过滤
Foster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UMTS packet voice call contr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3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32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8